怀洪新河控制工程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作为国家大型的调水工程,可有效解决黄淮海平原和山东半岛的缺水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利用淮河水资源。东线一期工程拟将洪泽湖蓄水位由现在的12.81m抬高至13.31m,增加洪泽湖的蓄水量,减少抽江水量,但抬高蓄水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面影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怀洪新河控制工程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怀洪新河控制工程论文 篇1:

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安徽实践与探索

摘要: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淮河功能日趋退化,人水矛盾越来越突出,淮河流域安徽段在治水方面的压力逐年增大。在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时任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鄂竟平强调,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明确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为解决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缓解淮河流域治水压力,本文对淮河流域安徽段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淮河流域 安徽 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实践探索

一、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提出的背景

(一)新形势下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历史方位下,水利工作作为关乎国计民生和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抓手,也面临着新任务和新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在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鄂竟平强调,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明确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

(二)对“十六字治水方针”的积极践行

习近平同志2014年3月14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就保障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了治水对民族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了当前水安全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深刻回答了我国水治理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突出强调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鄂竟平指出,这是对新时代治水方针的总概括,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方针的总抓手。总基调正是以“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分精确地抓住了解决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的突破口。[3]

二、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实践与思考

(一)淮河流域安徽段概况

淮河地处中国东部,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全长1000多公里,流域总面积约27万k㎡,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安徽省淮河河道上自豫、皖交界的洪河口起,下至皖、苏交界的红山头止,总长度430km。淮河干流和上中游支流地区暴雨多发,洪水历时短、流速大。淮河干流进入安徽后,河道平均比降由上游的万分之五变为万分之零点三,比降趋于平缓,且河道狭窄弯曲,使得洪水宣泄不畅,难以迅速流向下游,高水位持续时间长,防洪压力较大。同时,受下游洪水顶托,沿淮洼地内水不易外排,容易积涝成灾。

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淮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1951年5月15日,毛泽东在授予治淮委员会等单位的锦旗上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自1950年开始,在淮河南部山区修建山谷水库,利用湖泊洼地建设行蓄洪区,同时加高加固堤防,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建大型分洪河道,80年代主要进行淮河干流扩大通道和堤防加固工程,并加强了非工程防洪措施,1991年淮河大水后开挖了怀洪新河,2001年8月,国务院批准复建临淮岗控制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逐步實施了安徽省淮干整治等14项重点治淮工程,至此淮河中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

(二)淮河流域安徽段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实践

1. 水旱灾害防御

以工程除险、防汛准备为重点,加快建立工程达标、效益显著的防灾减灾体系。修订完善《防汛值班制度》,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的思想准备,全面开展汛前检查,及早做好防汛度汛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实物盘查清点、维修养护。进入汛期后及时安排防汛值班,实行24小时处领导带班、相关科室人员值班制度,汛期加强对枢纽工程的巡视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精准调度,充分发挥水闸效益。

2019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旱情,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加强会商研判、分类指导,加强蓄水保水、精准调度水闸,窑河闸先后两次开启引水,累计引水量8356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高塘湖周边旱情。蚌埠闸等4大枢纽工程在满足上游河道周边提水和通航要求的同时,为茨淮新河、怀洪新河灌区等提供水源10.38亿立方米;面对因闸下水位过低而导致2000多只船只滞留蚌埠闸的情况,蚌埠船闸公司移交前,积极争取蚌埠市政府支持,加强过闸秩序维护,加强船闸通行调度,保障了航运秩序、消除了船只长期滞留形成的不稳定因素。

2. 采砂管理扫黑除恶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使采砂管理呈现新局面。加强水政执法工作,在蚌埠闸工程管理处成立蚌埠市公安局交通分局水上派出所蚌埠闸警务室,开展联合执法。聚焦工程建设、采砂管理、运行管理三个领域,以采砂管理为重点,打击非法建设、违法开采、侵占和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涉黑涉恶线索摸排,并及时报送摸排线索。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采砂管理水平。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各下属单位以全面落实河长制为契机,落实责任,加强日常巡查,及时掌握采砂管理动态;加强边界河段、重点河段夜查,确保不留死角。

3. 河湖管护

建立制度健全、主体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到位、监管有力、手段先进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区域水利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采取专管与群管双结合的管理措施,将河湖管护工作落实到管护主体、人员和经费;健全河湖日常管护和巡查机制,使河湖巡查监管常态化,坚持巡查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信息记录到位。

4. 提高信息化水平

统筹推进前期工作,加快淮河河道管理信息化进程。完善水利信息化系统,实现水量和水质的统一规划和调度。在对全局信息化整体设计基础上,优先开展淮河河道管理信息化二期(无人机巡查和组网)建设,无人机巡查系统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首架无人机已完成实地飞行和数据通讯测试。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利用无人机移动视频对管理范围无死角的监视,利用固定视频对重点区域全天候监视,为强化河道、堤防工程监管提供有力支撑。[4]完成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系统初步设计,着力开展水闸自动化升级改造,开发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水闸工情信息及水情数据的自动采集,全面消除信息孤岛现象,为工程管理、灾害防御提供数据支撑。

5. 水利专项监督检查——安全生产

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 “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电气、仓库、办公场所防火及堤防维护作业为重点,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安全风险点台账,及时消除隐患。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网络知识答题、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职工安全生产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以蚌埠闸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为引领,推广创建经验,推进王家坝闸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建设。

6. 制度建设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以制度落实保证规范发展。梳理现有制度,根据新时代河道管理形势与要求,不断开展制度修订和完善,增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健全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的执行落实,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推动工作。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權威性,落实制度刚性约束。

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发展和完善治水管水制度,聚焦“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在抓好制度建设顶层设计的同时,本着急用先行原则,聚焦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保护、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五个方面,抓紧填补制度空白,及时修改完善相关制度,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涉水法律法规体系、规章制度体系、行业标准体系。

提高制度执行能力,切实强化制度意识,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推动工作,健全完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提高执行制度的能力本领,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成为硬约束,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思考与建议

水利建设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是有效推进水生态文明和水利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的重要保障。

要高效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一方面要加快水利工程补短板,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现有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其防洪抗旱和水资源调控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思路,全力做好强监管的服务支撑,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落实情况“回头看”,对重点问题、重大隐患实施现场巡查督导和“远程问诊”,使强监管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达到主体、人员、责任、经费、制度五落实,实现监管全覆盖、组织制度健全、技术保障、经费落实的管护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时事报告,2017(11):4-26.

[2]秦昌波, 李新, 容冰, et al. 我国水环境安全形势与战略对策研究[J]. 环境保护, 2019, 47(08):22-25.

[3]鄂竟平.坚定不移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水利,2020(02):1-15.

[4]张春林. 安徽省淮河水利管理短板分析与建议[J]. 江淮水利科技, 2019, 000(003):29,35.

作者简介:

陆雨泽(1996-) 女,汉族,安徽蚌埠人,安徽省蚌埠闸工程管理处,助理政工师,主要从事水利政策研究、职工管理、宣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作者:陆雨泽

怀洪新河控制工程论文 篇2:

洪泽湖蓄水位抬高对泗县的影响分析及处理对策

摘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作为国家大型的调水工程,可有效解决黄淮海平原和山东半岛的缺水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利用淮河水资源。东线一期工程拟将洪泽湖蓄水位由现在的12.81 m抬高至13.31 m,增加洪泽湖的蓄水量,减少抽江水量,但抬高蓄水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面影响。分析了洪泽湖蓄水位抬高对泗县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为安徽省、江苏省其他影响范围内城市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南水北调;洪泽湖;蓄水位抬高;影响;处理对策

Key words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Hongze Lake; Elevation of water level; Impact; Treatment countermeasures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是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扩大规模,并向北延伸而成。一期工程从长江至洪泽湖,由三江营从长江引水,分别利用里运河、三阳河、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江水道送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主要供水目标是解决调水线路沿线和胶东地区的城市及工业用水,改善淮北地区的农业供水条件,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抽江规模 500 m3/s,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9亿m3,其中新增抽江水量39亿m3,过黄河50 m3/s,向胶东地区供水50 m3/s。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承接上中游15.8万km2面积的来水,最大入湖流量24 600 m3/s,多年平均入湖水量330.4亿m3,其中80%以上来自淮河干流。为了更大地发挥湖泊的调节作用,在《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提出第一期工程将洪泽湖非汛期(10月~次年5月)蓄水位由12.81 m抬高至13.31 m,可增加调节库容8.24亿m3。但是,洪泽湖蓄水位抬高后,将会对江苏和安徽两省洪泽湖周边的10个县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笔者根据掌握的资料和相关数据,对洪泽湖蓄水位抬高对泗县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为安徽、江苏其他影响范围内的地区提供初步的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法。

1研究区域概况

该研究的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隶属宿州市,黄淮海平原南端,地处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地带,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业种植地区,也是全国著名的红薯生产基地。

泗县境内有目前国内保持最完整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全县共有11条河道,划分为安河、奎濉河、崇潼河三大水系,均属于洪泽湖流域。北部的龙河、潼河2条河道为安河水系,在泗县境内流域面积200 km2,两河经安河入洪泽湖;中部的老濉河、小黄河、民利河、新濉河4条河道属奎濉河水系,在泗县境内流域面积792 km2,4条河道由新、老濉河两河三堤分道下泄经溧河洼入洪泽湖;南部的唐河、北沱河、南沱河、石梁河4条河道属崇潼河水系,在泗县境内流域面积725 km2,唐河、北沱河和南沱河汇流后入沱湖,石梁河南下入天井湖,并分别经过崇潼河入洪泽湖;新汴河作为泗县过境河道,在泗县境内没有汇水面积,承泄上游河南及安徽省来水。

泗县位于淮北平原的中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适宜于多种作物的生长。当地多年平均温度14.5 ℃,年极端最高气温42 ℃,最低气温-13 ℃,大于10 ℃积温为4 721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95.6 mm,但降雨的年际变化很大,且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年最大降雨量可达1 569.0 mm,年最小降雨量仅有469.0 mm。降雨多集中于汛期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5%左右。当地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769.6 mm,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27.84 kJ/cm2,年日照时数为1 800 h;无霜期210 d左右;最大冻土层厚度为30 cm,多年平均风速小于2.7 m/s。冬季由于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偏南风,全年无明显的主风向。

2蓄水位抬高对周边农业灌溉的影响

洪泽湖位于淮河中下游结合部,西纳淮河、南注长江、东通黄海、北连沂沭,历史上是“水落随人种,水涨随水淹”的自然状态。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建成了三河闸等控制工程,1954年冬开始蓄水,1955年兴办洪泽湖周边等蓄洪垦殖工程,逐渐形成了超大型综合利用平原湖泊型水库,具有防洪、供水灌溉、航运、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洪泽湖蓄水初期,限于当时农业灌溉水量的需要和防洪要求,蓄水位定为12.31 m。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周边地区对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20世纪80年代,蓄水位由12.31 m提高到12.81 m。根据现状运行情况,经分析后认为,洪泽湖来水较丰,拦蓄水源有保证,规划提出抬高洪泽湖蓄水位,进一步提高调蓄能力和当地水的利用率,以减少抽江水量,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省工程投资。

1954年1月,据洪泽湖周边农业生产逐步增加灌溉水量的需要,洪泽湖最高蓄水位暂定为12.31 m。1981年10月《淮河流域修订规划第一步规划工作提纲》提出,从洪泽湖灌区水量利用考虑,要求洪泽湖蓄水位从12.31 m提高到12.81 m。1983 年前后,国家下拨3 000万元给安徽省实施了洪泽湖抬高蓄水位的影响处理工程,此后洪泽湖水位抬高至12.81 m。水利电力部《关于“七五”期间治淮问题的报告》提出,洪泽湖近期蓄水位为12.81 m,远景蓄水位将抬高到13.31 m。

该工程的灌溉效益使淮北部分地区扩大了旱改水面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因此,一般年份和偏旱年份灌溉效益主要反映在扩大洪泽湖灌区的保灌面积上,而特别旱年在于提高了供水保证率,该工程兴建以来湖区周边农业产量递增速度达到5%。

3蓄水位抬高对泗县的影响

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效益非常明显,但必然给滨湖圩区及低洼地区带来影响,加剧涝渍矛盾,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增加滨湖堤防出险几率

洪泽湖周边滨湖堤防是周边低洼地区蓄水御洪的重要屏障,现状堤身单薄矮小,很少有护坡等防浪措施,又常年受蓄水影响,挡水能力很差,有部分堤段的堤身为粉砂土,无力承受风浪淘蚀,堤坡将经常有滑坡和坍塌现象,使得非汛期出现防汛抢险现象,周边人们长期处于防汛抢险压力之下,生活不得安定。很多通湖河道出口无控制建筑物,高水长驱直入,使得内部圩区排涝困难,渍害严重。

3.2湖边圩区排涝降渍困难

洪泽湖蓄水位抬高至13.5 m,加上通湖河道回水影响,将使得周边15.0 m以下圩区基本失去自排机会,全部靠抽排,加之外水位抬高,圩堤渗漏量加大,泵站将不得不经常开机排除涝水,不仅使现有装机无法满足需要,也增加了排涝降渍成本,增加农民负担,为该区农民脱贫致富带来负面影响。

3.3穿堤建筑物影响

洪泽湖周边穿堤建筑物主要有涵洞、圩口闸等,大部分是20世纪60、70年代兴建的,设计时标准偏低,很多洞身底板断裂,毁坏严重,蓄水位抬高后,有的渗径长度不足,渗漏严重,长期高水位考验,容易出险。圩内地面高程普遍低于外水位1 m左右,一旦出险,将面临灭顶之灾,损失很大。

3.4洼地排涝影响

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将会对淮河和怀洪新河形成回水顶托,使得原本可以自排的洼地失去自排机会。

3.5淹没影响

洪泽湖滨湖岸线尚有部分坡地未圈堤封闭,仅洪泽湖周边就有118 km岸线平坡地,主要分布在泗洪、泗阳县的成子湖沿岸及盱眙县的沿淮河两岸,蓄水位抬高后,13.0~13.5 m等高线的土地将被直接淹没,并扩大了浸没、塌岸的范围。同时,水产养殖、围网等也将受到影响。

洪泽湖非汛期蓄水位由12.81 m抬高至13.31 m,影响处理范围涉及江苏和安徽两省洪泽湖周边的10个县区,安徽影响处理区涉及滁州、蚌埠、宿州三市的五河、泗县、明光、凤阳4个县市区。对滨湖圩区和淮河、怀洪新河两侧洼地产生较大的影响,加剧涝渍灾害,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很多通湖河道出口无控制建筑物,高水长驱直入,使得内部圩区排涝困难,渍害严重。

经过前期的调研,目前洪泽湖非汛期蓄水位抬高对泗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

受回水顶托,洪涝灾害加重;

现有排涝设施需改造,工程运行管理费增大;

入湖口河段淤积加重,治理难度加大。

经统计分析,非汛期淮河干流、怀洪新河5年一遇流量分别为3 000 m3/s、700 m3/s,以洪泽湖水位13.5 m与13.0 m回水位相差值在0.05 m范围内作为回水尖灭点,确定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后回水影响范围,其中泗县受影响处理区总面积为49 km2。

4影响处理对策

4.1重建大安排灌站,有序实施内水外排

洪泽湖非汛期蓄水位抬高后,将对高低李、大安、前王、刘铺4个行政村的排涝造成影响,直接受影响人口约1万人。通过重建大安排灌站,使水位抬高后的涝水在不能自排的情况下,经大安排灌站抽排至唐河。

大安排灌站位于泗县草沟镇南部,唐河右岸。通过重建,可使建成后规模达总装机4台套220 kW、500ZLB85水泵,配Y280M6、55 kW电动机4台,抽排面积4.5 km2,设计抽排流量2.25 m3/s,设计灌溉面积0.126 7万hm2,设计灌溉流量1.90 m3/s,泵房布置形式为:侧向进水、侧向出水。

4.2重建樊集排灌站,有序实施内水外排

洪泽湖非汛期蓄水位抬高后,将对东樊、西樊2个行政村的排涝造成影响,直接受影响人口约3 000人。通过重建樊集排灌站,使水位抬高后的涝水在不能自排的情况下,经樊集排灌站抽排至唐河。

樊集排灌站位于泗县丁湖镇南部,唐河左岸。通过重建,可以使建成后规模达到总装机2台套110 kW、500ZLB85水泵,配Y280M6、55 kW电动机2台,抽排面积为2.4 km2,设计抽排流量1.13 m3/s,设计抽排模数达到0.45 m3/(s·km2),设计灌溉面积0.073 3万hm2,设计灌溉流量为1.12 m3/s,泵站布置形式为:侧向进水,侧向出水。

4.3对石梁河下游干流河道清淤疏浚,以利城内水位降低

石梁河是泗县的一条古老内河河道,1935年以后一直未治理过,1951年开挖新濉河时截去上游港河部分,港河口即成为现在石梁河本干的源头。石梁河河道弯曲,由于50多年没有治理,河道断面淤积严重,河床淤浅,中下游沿岸地势低洼,两岸基本无堤防,大沟口均为开敞,防洪排涝能力极低。

石梁河穿过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泗城镇,洪泽湖非汛期蓄水位抬高后,城内及城郊洼地内的工厂、企业、居民区、部分单位院内涝水无法及时排出,造成严重的水涝灾害,损失极其惨重,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调研,该研究提出对石梁河下游霸王城以下2.23 km的干流河道进行清淤疏浚。由于该地区地处沿淮洼地,河道按照平底设计,开挖底高程11.0 m,河底宽度100 m,边坡1∶5,土方量62.52万m3。

5结论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国家重点公益性调水工程,可有效解决黄淮海平原和山东半岛的缺水问题。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可增加淮河弃水的利用量,减少抽江水量,虽然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通过工程措施可有效解决负面影响。该研究从防洪、灌溉和排涝3个角度提出适宜于泗县实际情况的处理对策,为此类问题提供另一个解决的方法和思路,为最终解决湖泊提高蓄水位影响问题提供初步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金旸,徐岩,王彤彤.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复杂性对策研究[J].中国水利,2013(20):4-8.

[2] 徐俊仁.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布局商榷[J].江苏水利,2013(10):8-11.

[3] 王钧,程建华,叶新霞.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洪泽站结合水能开发利用方案研究[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09(9):33-36.

[4] 周万平,郭晓鸣,陈伟民.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对洪泽湖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J].湖泊科学,1994,6(2):131-135.

[5] 冯旭松.南水北调东线里下河水源调整区淮水利用几率研究[J].江苏水利,2009(1):24-26.

[6] 何孝光,贾健,刘锦霞.南水北调东线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工程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07(4):92-93.

[7] 王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沿线小水电的影响及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07(2):33-37.

[8] 王庆,陈吉余.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7(4):378-383.

[9] 包钢,常贵,王成,等.洪泽湖蓄水位抬高的影响分析及处理对策[J].中国水利,2013(18):32-33.

作者:周迪等

怀洪新河控制工程论文 篇3:

百年一遇洪水临淮岗工程各闸如何联合控泄

摘要:本文就淮河正阳关以下发生百年一遇洪水而启用临淮岗工程时,临淮岗工程各闸如何联合控泄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分析设计出一组百年一遇洪水临淮岗工程深孔闸、浅孔闸、姜唐湖进洪闸联合控泄方案,着重介绍了在设计控泄总流量情况下临淮岗工程三闸联合控泄的具体方案,并对如何依据或参照控泄方案实施控泄进行了必要的说明,初步解决了临淮岗工程一旦启用而无控泄方案可依的问题。

关键词: 百年一遇;临淮岗工程;联合控泄

一、前言

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以下简称临淮岗工程)是淮河流域最大的防洪工程,是淮河中游多层次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工程。临淮岗工程已投入运行两年多,但该工程的调度运用方案仍在研究之中,何时正式出台目前难以确定。一旦淮河上中游发生稀遇洪水而启用临淮岗工程,以控制下游正阳关水位、鲁台子流量不超过百年一遇设计标准,此时临淮岗工程深孔闸、浅孔闸和姜唐湖进洪闸等三座主要泄洪闸又如何联合控泄?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我们工程管理单位,也一直令安徽省防办焦虑。2009年5月,笔者受安徽省防办指定,分析研究了百年一遇洪水情况下临淮岗工程深孔闸、浅孔闸、姜唐湖进洪闸如何联合控泄之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联合控泄方案,一是为启用临淮岗工程控泄洪水作应急准备,二是为安徽省防指等上级有关部门研究确定临淮岗工程调度运用方案提供一点参考。

二、临淮岗工程概况

临淮岗工程的主体工程地处淮河干流中游王家坝和正阳关之间,其主坝位于正阳关以上28km处,集水面积42160km2。该工程与上游的山区水库、中游的行蓄洪区、淮北大堤以及茨淮新河、怀洪新河等共同构成淮河中游多层次综合防洪体系,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其主要任务是:当淮河上中游发生50年一遇洪水时,配合现有水库、河道堤防和行蓄洪区,调蓄洪水,削减洪峰,控制下游正阳关水位不超过26.5m(废黄高程,下同)、鲁台子流量不超过10000 m3/s,使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主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确保淮北大堤、沿淮重要城市和工矿企业的安全。

临淮岗工程由主坝、南副坝、北副坝、深孔闸、浅孔闸、姜唐湖进洪闸、临淮岗船闸、城西湖船闸等建筑物组成。另外,姜唐湖退水闸是姜唐湖蓄(行)洪区的退水口门,隶属临淮岗工程的洪水调度运用。

三、临淮岗工程控制运用原则

临淮岗工程是淮河中游防御特大洪水的控制性工程,其控制运用是整个淮河洪水调度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淮岗工程启用条件由下游防洪要求决定。

当淮河上中游发生大洪水时,首先按防洪工程调度运用规定,陆续启用沿淮行蓄洪区,控制正阳关水位和流量不超过设计值;当洪水来量继续增加,沿淮行蓄洪区已充分发挥作用后,正阳关水位和流量仍将超过设计值时,启用临淮岗工程控制洪水,在上游洼地前期滞蓄洪的基础上,进一步抬高蓄洪水位,并利用圩区和一般堤防保护区,增加蓄洪量,削减洪峰.使正阳关水位和流量不超过设计值。

四、百年一遇洪水临淮岗工程各闸联合控泄方案设计

(一)启用临淮岗工程控泄前可能的水情状况

1、沿淮所有行蓄洪区均已充分发挥作用,正阳关水位逼近26.5m,鲁台子流量逼近10000 m3/s,淮河正阳关以下洪水级别将达到百年一遇;

2、姜唐湖已蓄满并行洪,姜唐湖进洪闸闸下湖内水位已接近或达到26.85m;

3、深、浅孔闸敞泄,临淮岗坝上水位在27.00m以上,深、浅孔闸闸下水位在26.85m以上,淮河临淮岗以上洪水级别将达到或超过五十年一遇。

(二)临淮岗工程控泄总流量的分析确定与下达

临淮岗工程控制运用,其控泄总流量是根据颍、淠河来水量而定,以满足鲁台子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m3/s,设计控泄总流量7362 m3/s。控泄过程中,各时段实际控泄总流量是变化的,随颍、淠河来水量加大而减小,随颍、淠河来水量减小而加大。各时段实际控泄总流量由安徽省防指根据有关部门实时测报结果分析确定,并及时下达工程管理单位执行。

(三)百年一遇洪水临淮岗工程各闸联合控泄方案设计

由于各时段实际控泄总流量是随颍、淠河来水量变化而变化的,实际控泄总流量不可能是少数几个数值,也不可能是仅为某些整数值,而是根据实时水情、雨情、工情分析确定并不断进行调整的一系列数值。把所有数值的控泄总流量的控泄方案都做出来是不可能的,也无此必要。笔者仅选择控泄总流量分别为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6500、7000及7362 m3/s,进行控泄方案设计。限于篇幅,这里仅以控泄总流量为7362 m3/s(即设计控泄总流量)为例,介绍一下百年一遇洪水临淮岗工程各闸联合控泄方案设计结果,见表1。

表1中各闸流量均采用《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L20—92)中淹没孔流计算公式(5.2.1-1)计算而得,即Q=µ1nbe(2gZ)0.5,其中经验淹没流量系数µ1采用《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L20—92)中公式(5.2.4)计算,即µ1=0.76(e/H)0.038。经分析,两公式用于推求临淮岗工程深孔闸、浅孔闸及姜唐湖进洪闸淹没孔流流量,方法简单,精度较高,据此设计的控泄方案也较为可靠。

在设计各闸联合控泄方案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约束条件:

1、各闸控泄流量不超过各闸设计流量;

2、坝上水位随控泄进程将不断上升,各闸开启高度必须满足各闸所有闸门门顶高程高于坝上水位0.5m以上,以保证闸门门顶不过水;

3、同水位级三闸合计流量尽可能接近上级下达执行的控泄总流量,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

五、结语

与控泄总流量7362m3/s类似,可分别设计出控泄总流量为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6500、7000m3/s的百年一遇洪水临淮岗工程深孔闸、浅孔闸、姜唐湖进洪闸联合控泄方案,形成一组控泄方案。这样,若淮河发生特大洪水,正阳关水位、鲁台子流量接近或达到百年一遇洪水标准,安徽省防指或再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命令启用临淮岗工程控泄洪水时,我们工程管理单位就可按照安徽省防指下达的控泄总流量,依据或参照以上控泄方案组中最接近的方案实施控泄,实施控泄过程中可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微调,从而达到科学调度、合理控泄之目的。

参考文献:

徐建新,1962年3月生,男,安徽霍山人,安徽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管理局大坝管理处副主任,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建设等工作。

作者:徐建新

推荐阅读:

上一篇:学校劳务合同下一篇:宠物买卖合同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