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光潜的美论中

2022-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在朱光潜的美论中

第2篇: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美书简二种谈美中提到凡艺术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美书简二种·谈美》中提到:凡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其创作亦难尽善尽美……

朱先生的精辟论述让身为教师的我不由得会心一笑:一个好的教师,不也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吗?

教育如诗!那么,教师正是谱写教育诗篇的诗人。他应该具有这样的品格:永远怀有梦想、憧憬明天,对教育和生活要时常有新的感受,拥有创新的激情和源源不断的灵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感受到教育的诗意,才能享受诗意的教育。

同时,一个好教师,还须有一半是匠人。这也许会让人想起“教书匠”的称呼,这个词语背后的“因循守旧”、“缺乏创造”、“日日如斯”等含义也许会让许多人皱起眉头。不过,我们不要忘了“文学巨匠”们非凡的创造才能,也不要忘了“匠心独运”中包蕴着的巧妙的心思。“匠”,绝不意味着缺乏创造,更不意味着只能重复。

朱光潜先生说:“匠人虽比诗人身份低,但亦绝不可少。”在一个企业中,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帅才,科学家和工程师是技术创新的将才,能工巧匠则是技术创新的匠才。只有帅才,将才,匠才齐全,协调运转,才能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教育也不例外,如果视教育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长官为“帅才”,视各位有作为的校长为“将才”的话,那么众多经验丰富、业务出众的教师岂不正是那“匠才”?虽身居“匠”位,但只要不自卑、不自弃,积极探索匠中之巧,日积月累,亦可成为匠中之才。

诚然“匠人”的工作以重复居多。重复,是一件令人生厌的事,但匠人须得有一股耐性、一种毅力,要努力把这一件件重复的事情做得妥妥贴贴。有人这样评价朱光潜先生的一生:正因为先生把自己当作匠人,最后先生也就成了诗人。甘于做匠人,沉下心来一次次地面对重复,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

更重要的是,正如没有两个鸡蛋完全相同,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事物是完全重复的。有人看到毕加索把同一题材画了一张又一张,忍不住问:“是否很多人都向你订购这同一题材的画?”毕加索答道:“这个问题实在愚蠢!光线每分钟都不一样,所以我画出来的也总是新题材。”细细思索,教师的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似乎是日日重复,但每天所备的课不同,所针对的学生不同,产生的问题也不同。教师要用敏感的心体会这些不同,要耐心地对待这些“重复”,以崭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重复”,这样我们便能从这一次次的“重复”中体会教育的规律,提升教学的水平,看着学生一天天长大成才,我们这些“匠人”也便找到了乐趣,体验到了“诗人”的诗意。

第3篇:形势与政策作业——论中朝关系

形势与政策

文法学院

经济1201 王子俊 2012017

2论中朝关系

一、朝鲜简介

今天的朝鲜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8年9月,是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历史上的中朝关系

(一)、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从周到南北朝的700年间,朝鲜与中国基本是相安无事。611—614年,隋炀帝三伐高丽,动用113万军队,三战三败,损失惨重,国力耗尽,激起全国大起义。618年后,唐朝与朝鲜境内的新罗结盟灭百济和高句丽,新罗最终统一朝鲜半岛,与唐结成友好关系。 14世纪元朝末年,高丽看到明灭元,攻占元大都后,遂决定弃元归明。1368年元朝覆灭后,都统使李成桂发动政变,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并建立了与明朝的友邦关系。 1591年日本丰臣秀吉派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中国明朝皇帝万历派10万军援朝,历经8年最终击溃日军,保存了朝鲜山河,中朝友谊在历史上达到了顶峰。1618年朝鲜出兵袭扰后金配合明军的作战,后金为扫除后患于1636年攻占朝鲜,国王投降,成为清朝的属国,但不出一兵一卒参与对明作战,与清朝的宗主关系一直延续到中日甲午战争前。

(二)、近现代中国与朝鲜关系

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结束中朝宗藩关系,中国承认朝鲜独立,朝鲜沦为日本的“保护国”。

二战后,根据波茨坦协议成立朝鲜国,1945年朝鲜被美苏人为分裂,南北部成为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独立国家。

(三)、建国后中国与朝鲜关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1958年10月胜利撤离朝鲜,1961年7月,中朝两国签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中国由此成为朝鲜最坚定的盟友, 进入1960年代后期,中朝关系有所降温,主要原因是中共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逐渐分道扬镳。鉴于中苏实力朝鲜更倾向于苏联。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中朝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越来越大。虽然中朝仍维持较为密切的高层往来,两国领导人彼此也仍以“同志”相称并以超高规格款待对方,但双方除了相互赞美的客套话和回顾“鲜血凝成的友谊”外,已很难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 1992年,中国不顾朝鲜强烈反对,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朝政治关系一度跌入谷底。但迫于孤立的国际地位和糟糕的经济状况,朝鲜又不能失去中国这个较为可靠的政治盟友和最大的外援国,朝鲜领导人只能默认中韩建交的事实。

2000年5月与2001年1月,金正日两次访问中国。从那时起,考察改革开放成就成为金正日访华的保留项目。他在与中国领导人的会面中,除了强调传统友谊,加强经贸合作也是必谈的话题。 2003年8月27日开始,到2007年9月30日为止,中国、朝鲜、韩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共进行六次会谈。

三、中朝关系现状

近年朝鲜大事多多。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2009年5月26日,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2010年11月24日,发生在朝鲜和韩国海上界线延坪岛的炮击事件。2011年12月17日朝鲜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金正恩开始接掌大权,金正恩的时代来临。中国面临一个复杂难以捉摸的朝鲜。2013年3月5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突然发布消息,宣布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中国开始面对一个复杂的朝鲜。中朝很多利益和价值观方面存在分歧。中朝关系变得有些脆弱或者说扑朔迷离。

政治上:2009年是中朝建交60周年,意识中朝双方就双边关系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双方将这一年定为“中朝友好年”充分体现了两国政府对中朝关系的重视。然而朝核问题一直给中朝关系带来变数,尽管如此,继续重视中朝传统友谊,维护半岛局势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国家利益。

经济上:

1、 近年来中朝贸易关系发展稳定 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 、朝鲜对中国贸易依存度增大。3 、中国从朝鲜进口增多。4 、中国与朝鲜贸易地区分布从东三省到沿海各省。双方一直保持较为活跃而又相对稳定的经贸合作交流关系。这对于东亚的和平、稳定、发展,对于朝鲜走出困境而融入国际社会,显然是好征兆。

军事上:中国唯一的军事盟国。中朝两国在1961年签订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至今有效。《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没有明确规定条约的期限,因此只要缔约双方没有决定修改和终止该条约,中朝两国之间的军事同盟条约义务就将始终有效。就地理位置而言,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亚洲大陆和日本诸岛屿的天然通道,是大陆力量与海洋力量相交汇的缓冲地区。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地缘关系必然使中国与朝鲜有紧密的共同安全利益。

四、中朝关系极为重要

首先,从地缘战略上看,朝鲜半岛是中国与海权大国的缓冲地带。历史上以中俄为代表的陆权大国与以日美为代表的海权大国都曾围绕朝鲜半岛问题进行过激烈的斗争,给中国东北乃至全国的安全造成过严重威胁。作为中国的邻邦,朝鲜半岛一旦被其他大国掌控,中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多个战略方向和地区必将直接处于其他大国的压力之下, 中国的战略回旋空间势必被大大压缩,而一旦东北地区成为中国安全的主要关注点,势必牵制中国对台湾问题、东南沿海领土权益等其他重大问题的战略考虑,中国对外战略将因此变得处处被动、时时受限。

其次,从军事安全上看,维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对于维持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朝鲜半岛的任何一方拥有核武器必然会引起另一方以及周边国家的恐惧,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必然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军备竞赛,这不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也将影响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局面;由于地缘关系,朝鲜半岛无核化被破坏对中国危害尤甚。朝鲜半岛与中国东部心脏地带相邻,不用说出现战事,即使是由于某种缘由导致这里的核武器处于失控状态,或失手出现核事故对中国的影响都是致命的。

另外,从边境安全上看,维持半岛的和平有利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稳定和建设,而如果半岛内部发生严重冲突,引起政治动荡,造成难民外流,就会对中国东北尤其是延边地区的社会稳定造成危害,也会对中国与半岛的经贸关系造成严重冲击,进而对中国的和平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中国必须充分重视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价值及其对中国安全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五、中朝关系展望

应该说中国从自身安全的角度考虑是真诚地希望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而且这个愿望也无可厚非。只是中国为了实现半岛无核化过于一厢情愿过于寄托于"中美双赢"的希冀从而选择了一条不是那么恰当的路线失去了至少是辜负了朝鲜的信任将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中国和有关各方应该认识到在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安全体系中制约美国比制约朝鲜更为重要。中朝之间的关系是否能恢复到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感情上也唇齿相依的兄弟状态,前还看不到这种希望。但是即使不为朝鲜考虑,仅仅从中国自身的安全需要出发哪怕仅仅是为了保住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发言权,中国对朝鲜也必须不抛弃、不放弃。 在未来的中朝关系上,特别需要中国对朝鲜有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平等相待。 有了理解、尊重、平等,主要是中国方面对朝鲜的理解、尊重、平等,两国才有可能恢复相互信任。这样才是两国共有的美好未来。

中朝关系必定会有转变,这种变化是中朝双方对对方的战略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后出现的。20世纪90年中期以后,随着国际局势不稳定性加剧,中国在对外政策方面更加重视安全问题,特别是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及针对中国的军事政策更增加了中国的担忧。此后,为了因应美国的包围,中国不得不重新评估朝鲜的战略价值。1998年朝鲜结束了“苦难行军”,并开始进行对内和对外政策调整,对内开始探索能够强化体制生存力的政策转变,对外则试图摆脱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地位和争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从这种角度看,朝鲜认为中国还是对朝最友好的、并且是可以提供实质性帮助的国家。随着中朝从实利方面重新认识到相互关系的价值,两国关系进入了恢复期。但我认为这种变化过程并不能说明两国回归到过去的同盟关系或战略合作的过程。朝鲜和中国的合作关系增加是事实,但这种合作并不是过去式的理念、战略目标的共享,而是基于现实利益或战术目标的共享建立起来的。

金正恩时代的来临,中朝关系走向,将势必符合经济全球化要求,势必符合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势必符合中朝两国人民的利益,势必符合中朝两国传动友谊的继续公巩固和发展。 金正恩时代的来临,从朝鲜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来说,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必须要加强与朝鲜的合作,在合作中促发展,在发展中巩固合作,继续深化友谊、发扬传统友谊,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期望。

第4篇:荡漾在“裙子”间的美

——《一百条裙子》好书推荐

景行小学五年级郭奕帆

这是一本感动人心的书,这是一个充满美丽梦想的故事,这更是

一篇荡漾着爱的文章……它的名字叫《一百条裙子》。让我们走近它,

跟着我一起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故事吧!

文中的主人翁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波兰女

孩,她每天都穿着一条旧裙子。正是因为这样,所有的女孩都漠视她,嘲笑她。有一天,旺达声称自己拥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但是

引来的却是女孩们更多的嘲笑。大家总拿这件事来捉弄她,旺达都默

默地忍受着。最后,旺达终于因为受不了同学们的冷落、嘲笑而转学

了。但是她给大家留下了一百条“裙子”,那是一幅幅画在纸上的漂

亮的“裙子”,这些“裙子”永远挂在了同学们的心中。

旺达用这种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她把不愉快的记忆悄悄地带

走了,把宽容、友爱、梦想、希望留了下来。

“回到家里,玛蒂埃把旺达送给她的那张画钉在卧室里的粉花

墙壁上,用它遮住了一处破损的地方。简陋的小屋竟立刻因为那些亮

丽的颜色而变得生动起来。玛蒂埃坐在床上,默默地看着那张画。曾

经她只是站在一边保持沉默,而旺达却对她这么好。顿时,泪水模糊

了她的视线……”

这是文中的玛蒂埃得到旺达赠送的画后的一段描写。玛蒂埃是旺

达的同学,她也是一个穷孩子。她同情旺达,想站出来帮她,但是玛

蒂埃更关注自己,担心自己会成为同学们讥笑的另一个对象。当她看

到旺达送给她的“裙子”,非常自责,这才发现旺达是那么地喜欢她

们。作者朴实的语言,细腻的细节描写,让我如置身于故事中,玛蒂

埃的善良、旺达的善良,深深打动了我,透过故事,我仿佛也看到了

作者那颗纯美的心灵。

这本书是作者心灵的写照,让我们感动于旺达那一颗宽容、对美

的向往和追求,对梦想坚持的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美丽梦想、爱

美、大度、聪明、心中充满爱的女孩。漫步书间,我也感悟了许多许

多:人活着,不光要充满美好的梦想,更要心地善良,善待一切,不

要用有色的眼光看待任何人,尤其是所谓的“穷人”。

《一百条裙子》是一本好书,适合女孩子读的书,它会让女孩子

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更加透明!

第5篇:在古诗中感受爱情的美

唐静

内容摘要: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已无法回避“爱情”这个词语,如果能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去领悟,去发现这一玫瑰色的最美的乐章,对学生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和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有益的。

关键词:古诗 爱情 探讨 情感体验

近日,听了大众工业学校韦琴老师的一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探索课。韦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大胆挑战爱情这个敏感的话题,通过让学生自由探讨有关的爱情诗歌,引导他们面对不同的感情和爱恋,如何去领悟真爱。这也是在学习古代诗词中关于爱情篇章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这是否也意味着对于语文二期课改,我们应投入不一样的元素呢?由此我从本篇《迢迢牵牛星》谈起。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读来令人感慨不已,虽然它是个神话故事,可是那何尝不是世间的百态人生呢?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唯一可做的只能用一年来守望一日的相聚。若是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总还有个理由来消释,但是明明近在咫尺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牛郎与织女惟有把爱深埋在心底,用无尽的泪水诉说着天上的悲情。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在牛郎与织女的眼中,那浅浅的天河,却要用两人的一生去渡过了。世间还有这样的苍凉么?

我们一直感动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但是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二人虽然历经重重磨难,但始终不离不弃,也正是这样的坚贞感动了王母,打破了神仙和凡人不能相爱的定论,争取到一年一次的相聚。谁能说这样的爱情不具有积极的意义呢?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为追求自由的婚姻而双双殉情,他们的死是对世俗礼仪的抗争,更是对忠贞爱情的捍卫。爱情是生活的多层面反映,对一首诗歌的别样理解,也是让学生不拘泥于爱情本身,而是从中透视社会,更全面的了解自身的心理素质,更深刻的理解爱情的价值的一种非常有益的探讨。

翻开开启我国现实主义之先河的《诗经》,其首篇便是一曲爱情咏叹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些诗句极细腻地展示了青年男子追求爱情的心理和为了得到爱情的淳朴可爱的行为。汉乐府《上邪》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与君绝!”青年女子对爱情的誓言为天地所动容。唐时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青年恋人之间至上的爱情境界,不用言语却可以自由沟通。 宋时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都是表达了对爱情的相思之苦。

当然透过秦观的《鹊桥仙》,可以看出这位士大夫全新的爱情观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一反常人都渴求的耳鬓厮磨,长相厮守的心态。苏轼的《水调歌头》也有诠释不同的爱情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讲述了积极的人生追求。可见,诗人们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表达不同的爱情观和对 1 情感不同的理解。

爱情真是人间的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有的人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的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的人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翻阅爱情经卷,品味爱情百味,就连以豪放坦荡著称的苏东坡居士也有首《江城子》,写尽了伉俪之间生死不渝的人间真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魂,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每次品读东坡追忆亡妻的这首词,总是肝肠寸断,潸然泪下。十年后的某夜忽然梦到妻子正在小轩窗前梳妆,此情此景历历在目,可是只能幽明相隔,“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后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她的许多诗词秀丽中而略带几分悲凉,泪水漫溢词头诗尾,《武陵春》就是这类风格的代表作。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夜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诈艋舟,载不走许多愁。”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因避乱江南而死,到如今,时光流逝,景物依旧,可是亲人早已不在,忆往日夫妻恩爱,想日后孤单凄凉,欲哭无泪,欲语无言,如此心情,怎么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慨呢?尽管作者想寄情双溪春水,以解惆怅,但那满腹忧愁,区区一叶扁舟,怎么能装得下?李清照的伤心泪不同于多情女的相思泪,多情女泪洒为情人,待到相遇之日,还可化悲为喜,了却相思之苦。而李清照是为亡夫流泪,就是等到天荒地老,也不可能再见到丈夫,这番泪水,人世间的相思泪怎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可见,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的爱情篇章,使学生徜徉在情感的历程中,留下一次难忘的爱情体验,并从中到一次人文主义的熏陶,也为解读更复杂的人生打下基础。

爱情是人间最美妙的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创作长盛不衰的主旋律,离开了爱情,许多文学作品就会黯然失色。对爱情题材的诗歌注意引导学生品读,带领他们了解不同时代的作品所揭示的爱的真谛。因此,在解读爱情题材的作品时,我们透过情感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接受更深刻的人文主义教育,最终形成健康的人格。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去引导学生探讨包括爱情在内的人生和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并使之最终发展健康个性,拥有健康心理,形成健康人格。

第6篇:鄱阳湖的美,美在鄱阳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苏轼那优美的诗句总是在诗人与景观的一刹那契合时喷薄而出。

“湖外庐山已见招,春风好送木兰晓。青山挟日波中浴,白昼繁星地上跳。万顷琉璃吹一叶,半簮霜雪快今朝。庐陵归路从西区,却峭东帆趁落潮。”宋代诗人杨万里路经鄱阳湖就有了这四幅天人合一的恬静画卷。

“彭蠡湖天晓,桃花水气春。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何必为迁客。无芳是病生。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诗人白居易他用最朴实的文字描绘了一个真实、动人的鄱阳!

古往今来,鄱阳湖的诗情词缘还真不浅,文人墨客一旦踏入鄱阳湖的地界,便自然地在精神上达到某种契合,形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究其原因,一个字:美!

在我心中,鄱阳湖的美是一种整体存在。存在于滔滔赣江里,存在于浔阳秋瑟间,存在于清透五河中,存在于琦旎共青内。他代表着一种美学,代表着一种气质,代表着一个又一个的秀美壮阔的画卷!习文者一旦触碰到鄱阳湖,会唤醒那潜藏已久的天然本性,对鄱阳湖的赞美之词就会不绝于耳的如泉水般涌出!究其原因,还是一个字:美!

鄱阳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鄱阳湖是活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们江西儿女的心,在追逐,再嬉戏。鄱阳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就像一个原生态的生命,繁衍无尽!

我们江西人的智慧提出了一个建设鄱阳湖“生态文明经济”的计划,将鄱阳湖的美,与整个赣州儿女的生机融合在一起!这是

中国儒家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其本质是儒家通过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通过家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家的生态理论,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道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来完成认知,提升生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生态文明。我们将它用鄱阳湖这一瑰丽的绿色文化当中,它将会给江西、中国,甚至世界一个惊喜。

鄱阳湖的美,是那样的动人!那样的散发着巨大的磁场!

记得我一朋友这样欣赏着鄱阳:只见无边的天际和湖面连成白茫茫的一片,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湖,在一片苍茫中,半轮红日正在缓缓的升起,那一片白茫茫的底色把红日衬托得分外的红艳,夺目。正惊叹时,红日猛地一跳,它好像瞬间挣脱了白色的羁绊,露出了它整个的红彤彤的圆脸,霎时,霞光四溢,白色的天际和湖面被抹上了一抹淡薄的霞绯色。“呱呱”,耳畔突然响起一阵低低的鸟鸣声,我寻声望去,只见霞光中,两只洁白如雪的白鹤正张开翅膀远远地跟在轮船后面飞翔着„„茫茫的水天相接间,红日,朝霞,渡轮,白鹤,那一番美妙的景致我真的无法用我苍白的语言来表达!

我们透过这一角的美景,可以想象出一片鄱阳湖,所带来的未来前景!景美、人美、未来更美!

美丽的湖泊从来不乏动人的传说。有人总会费尽心思去论证故事的真实与否,然而在我看来,这些美好的故事既已流传至今,自然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何况故事的内容大多动人心扉、感人至深,何必一定要辨个真伪?放眼鄱阳湖畔,大孤山留下了渔郎胡春与瑶池玉女的牛郎织女般的坚贞爱情,石钟山刻有苏轼、陆游、李勃等文人墨客的盎然诗兴,落星湖则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白鹿洞书院学子的刻苦治学,还有南山、老爷庙„„ !

美丽的鄱阳湖依旧是文化的发源地。采菊东篱下的大诗人陶渊明,成就《临川四梦》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汤显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身傲骨写丹青的中国画大师朱耷,《天工开物》的成就者宋应星,更不用说,还有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及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等。这些中国历史上不同凡响的巨匠,无不受到家乡名山秀水的哺育和浸润。

这些都是关于鄱阳湖的文化魅力,这都是鄱阳湖所带给大家的珍贵财富!作为生长在鄱阳湖的我对这所有的一切,感到无比的自豪!

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我从新闻中得知江西省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方案提出分两个步骤从两个层次设定三个方面的目标。

“两个步骤”:第一步,2009~2015年,为先行先试、强基固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第二步,2016~2020年,为深入推进、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两个层次三个方面目标”:规划按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着重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社会构建三个方面,提出2009~2015年重点规划期的主要奋斗目标。定性目标主要有:一是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等等,最终保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二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等等,从而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三是生态文化氛围浓厚、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保型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初步形成等等,使江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根据定性目标,规划设定了13个定量指标,主要有:鄱阳湖天然湿地面积稳定在3100平方公里,鄱阳湖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2015年比2008年下降2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达到45000元、2020年达到80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城镇化率2015年达到50%。

这是一个关于民生的宏伟蓝图!这是惊天动地的一举!这是江西儿女为了未来奋斗的一部“史记”!

2009年12月12日,是一个全省人民都将铭记于心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江西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国家战略的区域规划,这样一件事关全局发展的大事,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怎能不让人充满豪情、充满希望!怎么不让每个江西儿女热血沸腾!

鄱阳湖就是如此,把大自然赋予的光彩天资贡献出来,化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手;把自己的核心资源贡献出来,打造造福百姓的生态经济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上连湘楚、下通皖江、同时毗邻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的地区要冲,这个既与沿海发达地区山水相连、又与中西部地区联系密切的重要地域,这个只占全省30%的国土面积、却承载了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经济总量的鱼米之乡,必将成为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点,必将把鄱阳湖装扮得更加靓丽!

面对巨大的鄱阳湖前景!我们该做些什么呢?该如何实施整个江西的希望呢?该如何规划建设整个鄱阳湖呢?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更该如何配合政府的决策呢?这么多该如何,我们该如何!

首先――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主要是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同时,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

其次――加快经济发展,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崛起的带动区。主要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有序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再次――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合理发展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继续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稳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最后――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指导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鄱阳湖,有了梦想,有了计划,有了实践,还有了坚持,就会有一片属于江西的一片天空!

鄱阳湖的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鄱阳湖的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鄱阳湖的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我们好好利用着这鄱阳湖给江西人民的宝贵资源!

想着夕阳落山不久后的鄱阳湖,我望着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想必它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相信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

夜,托出一丝微凉,风,汇成一丝温柔,醉了繁星无眠的夜晚。恰此时,我聆听到了一曲《梦回鄱阳》。古典轻柔的乐曲缓缓而来,就像跋涉千山万水寻我千百回,嫣然回首时,遇我对鄱阳的美无尽想象的时刻。阖上眼眸,任思绪飘成庄生的蝴蝶,烙上沧海月明的美丽,在蓝田日暖的广阔中,飞,飞去一点凝烟的境界。鄱阳湖的美带来的爱!

鄱阳湖真的很美,很美! 我们爱我们的鄱阳湖! 鄱阳湖的美,美在景致、美在生态。 鄱阳湖的美,美在希望、美在憧憬。 鄱阳湖的美,美在纯朴、美在人杰。 鄱阳湖的美,美在奉献、美在创业。 鄱阳湖的美,美在传说、美在轶事。 鄱阳湖的美,美在通融、美在平静。

总是想着那一汪碧水,青青的芦苇,飞翔的天鹅,还有那此起彼伏的船歌。 鄱阳湖,和谐之美,美的和谐。

第7篇:

上一篇:律师工作简报下一篇:小学读书活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