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会计本要职能就是为公司提供会计信息,那么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好坏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市场的运作、资源的合理分配等,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一点可能还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會计信息质量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同时,对于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等做出讨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论文 篇1:

关于新税收形势下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探讨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在国际社会上已经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国家相应的政策、方针、制度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中,从一开始的营改增到后来的三证合一再到现在的金税三期上线,我国资本市场运作日趋规范化和透明化。本文基于目前金税三期系统大数据环境下的會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进行分析,阐述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并就规范会计信息决策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形势;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不仅对企业资源是否能够有效配置、合理引导资金流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营改增、三证合一及金税三期等一系列的改革与实施,极大程度的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披露的合理性及完整性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如何合理利用会计信息并充分发挥其决策作用,提升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已然成为企业理性决策的关键所在。

一、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分析现状

自2017年7月1日起,国家税务总局全面实行增值税发票上必须体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使原本增值税普通发票也列入了金税三期系统的监管范围。再加上全国范围内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资本市场上现行流通的发票基本都是需要体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整个资本市场的发票流得以闭合循环,进而使整个市场的业务流也清晰的呈现出来。就最简单的贸易类商品流通经济为例,通过源头企业制造生产出商品后,按国税局规定的商品编码开具发票销售给客户,客户根据收到的商品再次销售时,所开具的发票必须与进货企业开具的发票信息完全一致,包括商品编码、商品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及数量。这一经济业务流的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许多小型贸易公司,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皮包公司。资本市场上的许多不规范甚至是违法行为,都是由这些不正规的小公司在捣鬼,最常见的就是代开发票,这一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干扰。金税三期系统从企业自身开具的发票及其上下游发票的流通可以基本清楚明了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这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从前些年的自觉主动提供披露,但是有效性严重失真,到现在受到金税三期大数据的被动制约,使企业主动规范经济业务。营改增、三证合一及金税三期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铺开,使现行的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越来越规范,越来越自律,相应的企业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当然也就毋容置疑了,从而使我国资本市场的有序规范经济活动有了一个质的飞越。

二、会计信息决策对使用者的意义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是企业最综合、最核心的数据,决策有用性是众多会计学者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究其原因是由于它是衡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要素。会计信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决策的选择,更能够促进企业利用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评估企业的各类风险,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可预见性和可测量性,促进企业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它对于判断、预测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会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识别投资机会,有助于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避免造成资金的短缺或闲置,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最终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级别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往往会被认为是信息使用者的终极需求。业主一般需要根据会计信息来获取管理人员对企业资源的使用情况和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考量和评价经理人的经营能力和业绩状况。相比来说股东们则更倾向于关注企业支付股利的相关会计信息资料,因为这和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对于投资者,包括潜在投资者来说,他们则更侧重于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内在风险和投资报酬情况,有助于其合理配置投资资金,提高投资效率,赚取更丰厚的回报。判断和评价会计信息有用与否和价值高低,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决策需求的关联程度和密切程度,是否有助于其做出决策或者提高决策的质量。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验证过去对企业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反馈价值。同时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可预测的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帮助企业制定出适合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探讨

前些年许多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经济上甚至是政治上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会计准则、制度及监管政策上的漏洞、缺陷等令人唾弃的违法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暗地操纵,使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要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进我国资本市场运作,规范会计信息决策刻不容缓。

(一)全面实现营改增政策使市场上的假发票急剧减少

增值税发票包含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而增值税普通发票又可分为纸质增值税普通发票、电子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卷式增值税普通发票三种。不论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增值税普通发票,只要是增值税发票,都可以很方便、快捷的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对发票的真伪进行查验。全面实现营改增政策后,市场上流通的发票基本都是增值税发票,虽然定额发票、机打发票等仍然存在,但是所占市场份额微乎其微,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假发票的滋生。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要素和必要前提,因此可以说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和实现营改增政策是间接地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全面推行三证合一政策推动了企业建立完善信用机制

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税务、工商、质监等各部门实现了信息共享,有利于提供企业失信成本,提升企业诚信收益,降低企业违约、违法概率,推动建立完善信用惩戒机制。实现了监管有效衔接,强化部门协同,提升监管效能,充分体现了部门共治的原则。新形势下企业的信用已被其自身及外部市场非常重视和关注,企业的会计信息决策是企业信用的间接保障。由于失信和违法的成本及代价过高,企业不得不从自身出发,转变传统的老旧运营模式,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其自身的运营规范程度。

(三)全面推进金税三期大数据系统让企业的日常运营变得透明化

自我国全面实现营改增及三证合一政策之后,市场上流通的发票基本都是增值税发票,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需要在发票上体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从上游的采购入库业务,到下游的销售开票业务,税务部门很容易通过企业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监控发票的流转过程,从而了解到企业的日常运营活动。由于税务等各监管部门对于企业的日常运营活动几乎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因此企业不得不越来越规范其自身的经营活动,这促使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四)金税三期大数据系统的全面推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税务等各监管部门的执法效率

传统监管模式下,需要人为去对各项数据进行逐条筛选、对比和分析,才能发现问题点所在,工作量极大,造成人力资源严重浪费但工作效率却十分低下的情况。金税三期大数据系统,其中内置了500多项比对指标,能使企业在运营过程出发生的涉税风险、各种问题等都及时暴露出来,并智能地进行筛选和排查,即时提供给税务等相应监管部门提示和预警信息,大大缩短了发现企业疑点、问题的时间,同时也排除了人为舞弊现象,使其执法力度和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制约了企业的市场运营行为,使之前一直屡见不鲜的虚开发票、不开发票等违法行为得到了根本的遏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建设力度的加大,营改增、三证合一及金税三期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与推进,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日趋完善,为提高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提供了充分的外部環境。同时也促使企业必须从完善治理结构出发,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中的规定执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是成为公司资源配置、全程控制、评价兑现,以确保企业稳健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备前提。

参考文献:

[1]姚良艳.新形势下会计信息与企业内部决策有用性思考[J].会计信息化,2017,09(17):91-92.

[2]刘萍萍,崔晓倩.有关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探讨[J].财政金融,2014,08(上):64.

[3]任唯佳.关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5,05:294-295.

作者:俞丽莉

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论文 篇2:

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研究

摘 要 会计本要职能就是为公司提供会计信息,那么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好坏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市场的运作、资源的合理分配等,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一点可能还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會计信息质量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同时,对于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等做出讨论。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 公司对策

企业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业务数据和有关资料。会计信息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完善从而被广泛的重视起来的。我国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信息化的逐步提高,企业的各种经济信息随着国内市场经济条件逐渐成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信息也由单一地反映财务状况的业务数据发展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资源,越来越被经营者、投资者、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利益者所关注。

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指伴随某项新信息的发布或某会计数据集的披露,资本市场对其作了显著反应,说明会计传递了新的有用的信息,即该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所谓“有用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帮助企业选择决策方案,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决策有用性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它主要表现为可靠性、相关性两个基本特征。财政部在2006版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借鉴国外会计惯例,并针对了我国会计工作实践,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作了全面、系统的原则性规定。这既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规定是:真实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懂慎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本文从投资者保护状况与政府(略)的背景下,相信会计信息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决策有用性将会得到提高。然而,现阶段为使用者提供决策的会计信息却存在诸多局限和不足。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其核心就是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唯有真实完整才有可能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决策有用,而决策的有用性也恰恰是会计生命所系。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主要是“人为操作”造成的,—些企业领导直接授意会计人员造假。造假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会计人员造假严重

首先,会计报表虚假。会计撇开账簿,人为的编造报表数字,更有甚者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这样的报表,使用者不能真实了解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其次, 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收支的资金渠道划分不明确,混淆了这项资金的界限。导致无法真实反映这个投资的收益情况。再次,财务账目管理混乱。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账簿和会计科目,会计核算也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账之间、账证之间、账实之间、账表之间严重不符情况很多。最后,原始凭证、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有的还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转变一些非法的收支为“合法”的收支。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的直接进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2.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导致企业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国家、社会及企业等方面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失。对于各种部门得力度和效力,一个不争得事实就是财政部得跨系监督和检查效力远远落后于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税务局。

二、完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体制,促进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

1.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惩处机制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以前的法律环境的影响。受到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影响。有些企业就会钻法律的空子,导致会计信息缺少真实性,因此,我们必须从影响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入手,惩治那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的分子、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分子。会计法规中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判定方法和判定标准应设立良好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执法部门对会计信息进行检查判定。如果会计法对会计信息规定模棱两可,操作性又不强,其贯彻执行就会模糊,无法判断,虚假会计信息便会乘虚而入。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减少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的空间;补充惩处条款;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可从这三方面进—步完善法规建设。

2.强化会计监督体系

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社会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体系是会计监督的主要体系。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也可直接约束契约各方,防范不实会计信息的形成。建立健全各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制度,使其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完善政府监督体系,加大对违法性失真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充分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做到这几点才能真正做到会计信息的监督。

为了完善会计信息决策得有用性,我针对我国会计信息的完善做了如上讨论。

参考文献:

[1]李晶.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管理系统的关系.法制与经济.

[2]翟晓蕾.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研究——基于投资者视角.2009.

作者:谭晓宇 王显明

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论文 篇3:

决策有用观与会计系统重构

2008年5月,FASB与IASB联合发布了《改进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与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及约束条件》(征求意见稿)阶段成果。改进的概念框架在第一章中提出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提供有助于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及其他信贷者进行投资、信贷和类似资源配置决策的信息,为了实现财务报告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找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也认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itN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从中可以看出决策有用观(包含受托责任观)作为会计目标已成为会计界主流观点被大家接受并国际化、原则化。这一目标成了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但决策有用观目标是否合理、能否反映会计实质、现行会计系统能否实现决策有用的目标还值得商榷。

一、决策有用观与如实反映

会计作为一个人造系统,人们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仅代表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作用的理想需求。会计造假事件的不断发生、会计信息质量标准艰难的协调和完善过程说明了这一需求达成的难度。市场经济主体都是“理性经济人”,每个主体都在制度下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规范的约束。要制定这个规范就必须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已知的,并能够被充分而特别的说明”为假设条件;以提供同一有用的决策模型为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模型的最优输出为目标。多年来准则制定机构、会计学者、实务工作人员、信息使用者都在致力于这项工作的研究、协调、权衡。

(一)决策有用观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作为会计产品质量的好坏不能用作用(功能)来约束,而是由质量标准来检验。会CtN息是会计工作的产品,这种产品同其他任何产品一样,合格不合格质量标准说了算。而这个标准不能用“有没有用”来承担,“有没有用”只能靠实践来检验,只能由使用者说了算。产品生产的程序是先生产好再检验合格最后给使用者用,不能先去检验了再生产。而现行的会计目标实际上是会计功能的错位,错误地将会计功能作为会计目标来界定。究其原因,在于从使用者的立场而不是会计报表编制者的视角来看待、界定会计产品的目标。

(二)决策有用观作为信息质量特征缺乏可验证性会计信息是不是“决策有用”只能由使用者说了算,任何对“决策有用性”的规定都是主观的。吴水澎教授指出:“就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若不加限定的话则确有不胜枚举之感。诸如投资者、债权人、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计部门、物价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管理当局、雇员、供应商、客户、证券经营机构、经济研究机构、新闻机构等皆可视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怎样的信息才是决策有用的,没有统一标准。即便是只有一类信息使用者也存在着个人的偏好、理解能力、自身条件不同而需求不同,一个信息使用者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准则制定机构将决策有用性作为概念框架中的第一质量特征,这原则化的标准常常使会计信息陷人相关性与可靠性两难的决断之中,并且也缺乏可验证性。

(三)如实反映:会计的本质与理论基础会计的产生是因为人们需要借助会计对客观事实进行客观地反映(索科洛夫,1990)。另外,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理论的发展,一直是为了达到会计产生之初的目的,即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如权责发生制是为了更客观地反映出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而收付实现制的运用则是更加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现金流量,通货膨胀会计则是为了真实地反映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经济活动等。总之,无论从会计的产生,还是从会计的发展来看,如何准确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一直是会计的首要任务。

FASB与IASB尽管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排了层次,但仍然强调:信息只有如实反映了投资和信贷决策相关的经济现象,才能是决策有用的。概念框架拿“决策有用”来统领其他质量标准,其质量层次如图1所示。联合框架指出,逻辑上推导,这四个信息质量特征的优先顺序是:相关性、如实反映、可比性与可理解。

相对于其他信息质量特征,必须首先考虑相关性,这是因为相关性决定了哪些经济现象应该在财务报告中给予描述。一旦确定了相关性之后,就应该考虑如何如实反映这些经济现象。但联合框架强调,首先考虑相关性,然后考虑如实反映,并不意味着如实反映是次于相关性。相关性确定应该描述的信息,如果不能如实反映,它于决策仍然是没有用的,甚至是误导的;反之,如实反映了一项不具有相关性的经济现象的信息,也是无益于决策的。信息只有如实反映了投资和信贷决策相关的经济现象,才能是决策有用的。至于可比性与可理解性,它们的逻辑顺序低于相关性与如实反映,它们能够提高已经是相关的、如实反映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可见,FASB与IASB在强调决策有用观时,始终没有忽略如实反映这个会计信息的根本特征。

二、现行会计系统不能实现决策有用观的原因分析

现行会计系统是建立在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eaPaciolo)的会计循环和会计恒等式之上的。其核心思想是分类汇总,将会计反映的对象具体化为要素,最终体现在会计科目上。即通过会计科目表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财务信息分类汇总,使用会计报表将汇总的数据提交给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系统关注的是,如何准确地记录下客观的经济活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而这种信息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时代是符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满足多样化、实时化、个性化的管理决策需求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有如下缺陷:

(一)只提供单一的货币信息,不能提供非货币信息传统会计的数据输入点仅在记账凭证处,对任意经济事项只记录分类科目名与金额,最后汇总报告。所以,它只包括单一货币计量的财务导向的事后为主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多维的非财务的和前瞻性的信息,导致信息使用者难以纵观经济活动的全貌,使得系统辅助管理决策功能非常有限,大大地限制了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组织业务活动管理和决策的能力,信息使用者不再把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正确评价组织的唯一信息来源,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其它信息系统去寻找其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二)以高度汇总的方式反映信息,失去事项数据个性化特征会计科目表将有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进行归类,这样的分类掩盖了事项数据的本质特征。所提供的信息非会计人员不易看懂。不能从多个不同角度分析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数据,教用受到限制。会计对数据汇总是必要的,但没有尊重与考虑不同信息使用者不同的信息需求与偏好,且未提供其它相应的汇总标准。这样的会计资料就难以满足不同的决策者使用。

(三)以特定的会计方法提供信息,不能与其他管理系统实现

数据共享由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所储存的是经过加工后的财务信息,企业业务过程中产生的非财务数据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得不到体现;并且会计数据采用与其它管理数据记录、处理完全不同的借贷记账法,造成企业财务信息不能被业务过程很好的理解,实现不了会计信息与其它信息的共享。

(四)不能实时记录和反映信息,生成信息滞后

戴克曼(Dv—ckman)、杜克斯(Dukes)和戴维斯(Davis)曾指出:“必须在会计信息失去影响决策的作用前将它提交给决策者”。信息不及时就降低了其相关性,信息的及时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然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采集会计信息通常是在业务发生后,按天、周乃至月来收集和处理,财务报表还必须经过过贼、对账、账项调整等一系列会计处理才能输出报告。显然这种时滞性大大影响了会计信息用作实时决策的价值。

现行会计系统以上种种缺陷,都不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鼠。要加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就要从改造会计信息系统人手,实现会计信息系统和信息化的外部环境的融合。

三、决策有用观目标的实现途径:建立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

美国会计学家索特(George.H,Sorter)在承袭前人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在其于1969年撰写的文章“An‘Events’App roach toBasic Accounting Theory”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事项会计理论(Events Theory)。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应该提供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模型有关的原始经济事项信息,由使用者对这些原始信息进行重构,以便生成其决策模型所需的输入值。事项法强调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决策需要,即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一)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理念:决策有用观所谓事项,是指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因素或特征来描述的任何行为,即可以观察的、可以用会计数据来表现其特征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其基本假设是:“会计人员可能对决策者如何使用信息一无所知,会计的目的是为不同的可能决策模型提供相关的经济事项,而不是直接为不可知或根本不可能知道的决策模型提供价值输入”。事项法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它把相关性放在第一位。其中,用货币计量的那部分经济事项属性的特征服务于企业的“受托责任观”目标;而其它非货币性经济事项的信息,则侧重于企业的“决策有用观”目标。这样,会计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在事项法下达到统一。它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时并存的,不存在传统会计下相关性和可靠性此消彼长的困境。

(二)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与传统会计系统的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传统会计提供的是自认为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关的信息,而事项法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用户利用什么样的决策模型,需要哪些经济事项、信息,这些都是无法事先确定和识别的,因此,让使用者自己根据决策模型的需要选择适用的事项。

(2)传统会计提供的是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而事项法将价值计量与统计描述集于一身。约翰逊(1970)曾明确给出事项的定义。认为事项是指某种活动或某种经常性或偶然性事件的发生状况,它们能用一个或多个特征来描述。如对一项资产既可以用货币反映其价值信息,也可以用实物量、时间、性能、使用率等反映其信息;既可以用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反映其价值,也可以用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计量方法反映其价值。

(3)传统会计提供的是汇总的信息,而事项法认为汇总越少越好。索特(sotter)指出“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较少的汇总数是合适的,它由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人员来进行汇总、配置权重和价值到与预测和效用函数相一致的数据上”。可见事项法允许数据的汇总但绝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任何汇总都会丧失许多信息,汇总的结果可能包括许多不同的成分,汇总程度越高丧失的信息越多。

(4)传统会计提供的主要是货币化信息,而事项法强调会计对经济活动尽可能以直接观察方式进行反映。会计人员在提供事项信息时应尽量使其保持原始形式,即应当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完整过程的原始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偏好、决策模型等进行判断、选择、计算。

(5)传统财务报告由四张报表加一个附注组成,而事项会计认为会计报告内容应报告真实事项的特征及其简单的加总和合并,不应该综合。如存货不是只反映用价值表示的单一年末余额,而应当同时表示存货的购买来源、现行价值等事项。

(6)传统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具有较强分析能力,而事项法下的数据查询系统更适合具有较差分析能力的人。在决策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事项法更具优势。

(三)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的现实依据早期对构建基于事项法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为构建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些思路,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些研究在实践领域没有取得长足的进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保证。

(1)用管理创新理念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来对现行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地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并且利用先进的制导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2)用数据仓库技术支持。数据仓库之父WH311mon将数据仓库定义为“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而变的。非易失的数据集合”。该技术为大量事项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利用提供了保证,是支撑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有力工具。

(3)用WEB数据库和XML技术构建网络环境。会计报告模式的运行需要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下的WEB数据库技术和XMn吾言将对这一模式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WEB数据库能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数据库系统成为WEB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的数据库,能够实现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的无缝有机结合。XML为WEB和数据库技术的结合提供契机。XML技术在财务信息传输方面有重要作用。会计学者将xML技术运用到财务报告领域,产生了XBRL(一种专门用于商业报告的电子语言),目前该语言的利用已经在财务报告系统和账簿系统显示出了其优势。

基于事项法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对经济事项进行多维反映,全面采集经济活动各业务流程中可能对决策有用的原始数据并集中存储,避免了对事项数据的事先汇总,因而能支持变换无穷的用户需求。这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会计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周洁

上一篇:生产实习报告3篇下一篇:计算机专业实习报告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