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2023-03-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7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7*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阳平关镇中心小学 胡凤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

理解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彩色的翅膀》——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谁的翅膀?(会飞的小昆虫的翅膀,如蝴蝶。)“彩色”二字仅仅是说小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吗?还有什么别的含义?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题目的双重含义。

2、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先学后教

(一)初读课文

1、自学指导(1)

快速读文,读准字音,并思考问题:

(1)、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4分钟)

2、检测

(1)让后进生读词语,优生教读。 师重点引导理解:碧空如洗、矮墩墩、水落石出、精灵 (2)交流如下问题:

A、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B、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二)认识海岛

1、自学指导(2) 快速读(11-12)自然段,思考: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到宝石岛?请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这个岛屿的特点。(5分钟)

2、读后交流 A、不毛之地

教师解释“海岛田”:宝石岛属于珊瑚岛礁(由珊瑚礁沉积形成的岛屿),不适宜种植蔬菜,战士们带土上岛和舰艇运土上岛,垒出一块块可以种植庄稼的田地。

B、条件艰苦:“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饮水主要靠雨水,生活物资需要从大陆运达。

C、远离大陆:“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三)、感悟:爱岛深情

1、出示自学指导(3)

(1)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起了观察通讯站?

(2)那么,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吗?

2、学生交流汇报,理解并朗读好以下句子:

①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②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③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

④战士们都笑着,„ 捏起„端详„闻„咬„赞叹„。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一段话是人物的(

)描写,从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⑤“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四、小结

课文为何以“彩色的翅膀”为题? (点明了小昆虫的美丽可爱,也反映了战士们的美好心愿,那就是建设海岛,扎根海岛,守卫海岛。)

五、当堂训练:小练笔《我是一只小小的蝴蝶》

此时此刻,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让我们也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7* 彩色的翅膀

不毛之地

条件艰苦

带昆虫

远离大陆

扎根 建设 热爱

改造

第2篇:7《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7*《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富强小学教师:马婕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

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留学在外的“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海岛的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沙,去了解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读阅读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小高是怎样带昆虫的?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师:大提包里可能装着些什么?纸箱里呢?为什么 “扔”大提包而 “紧紧地抱着”纸箱呢?此时此刻,小高在想些什么?

(3)没有昆虫时的小岛是怎样的?

过渡:这个西瓜来得容易吗?(不容易)那面对这来之不易的西瓜战士们是怎样吃的?

2、品句:(1)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战士们这般品尝着西瓜,你们平时是这么吃西瓜的吗?我们一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尝这个西瓜吧!可以读,也可以想象画面,还可以模仿战士们吃西瓜时的神情和动作。你从中尝出了什么?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课文!

师1:残存下来的这个西瓜在战士们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成熟了,端详着手中的西瓜,战士们怎舍得一下子吃掉? 战士们都笑着„„ 师2:这个残存的小西瓜经过战士们的细心呵护,终于长大了,战士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怎能不激动、高兴呢?战士们都笑着„„

师3:是啊,一个西瓜成熟了,将会收获更多的西瓜,这是一个满载着希望的西瓜,想到这儿,战士们都笑着„„

过渡:而战士小高对小岛的未来更是充满着信心,你从哪句话知道?

(2)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师:他们也一定会爱上祖国的海岛,一定会扎根、建设海岛。这句话表面上时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时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的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这也是全文的中心。

过渡:这些小精灵真的在这里安家了吗?你从那句话知道?

(3)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师: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它肯定很快乐!其他的小精灵也会很快乐,生活在海岛上的战士们也一定会很快乐。“彩色的翅膀”表面上指这些小昆虫,实质上指战士们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与课题相呼应。

三、拓展延伸,激发知识冲突

1.质疑: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岛上战士为第一个西瓜开尝瓜会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小高探亲回来时把小昆虫带上岛,小昆虫在海岛安家落户后,蔬菜瓜果就能长得更好,战士们就能吃到更多的瓜果,建设美好的海岛的理想就能实现。)

四、课堂总结,完善知识链接

1、小结:同学们,正是因为这一代又一代日夜守护海岛的人民子弟兵,扎根海岛,建设海岛,保卫着海岛,这里的天更蓝,这里的水更美,这里的人更欢!我们坚信,可敬的边防战士建设海岛的美好愿望一定会迎着朝阳,乘着彩色的翅膀,绽放奇异的光彩!

2、作业(任选一题)

(1)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或画下来吧。

(2)给远在祖国海岛的边防战士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 板书:

彩色的翅膀

宝石岛——→战士的家←——彩色的翅膀(昆虫)

第3篇:7、《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方法与过程:品读,抓住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体会边防战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3、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1、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2、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3、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

1、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探亲——捎虫——授粉——尝瓜

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

第4篇:7*彩色的翅膀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祖国南部的领海上,有许许多多的岛屿,为了保卫祖国,解放军战士就驻守在这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的海岛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有关海岛战士的美丽而感人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两遍:彩色的翅膀

2、课题质疑。预设:(1)、彩色的翅膀指的是谁的翅膀?(2)、彩色的翅膀象征什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就让我们一会儿在文本中找出答案吧。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请同学们先看这篇文章的连接语,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节课有两个学习任务,分别是什么?用线画下来并写上序号。

2、谁来说一下这节课的两个学习任务,分别是什么?。生边交流,师边点击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3、齐读任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探秘小岛,完成第一个任务

导入: 咱们中国有台湾岛,这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那里有日月潭、阿里山、蝴蝶谷;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那里有“天涯海角”,五指山,椰子树;咱们浙江的舟山岛,是中国的第四大岛,舟山的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些岛屿不但风景优美,人文荟萃,而且物产丰富。那么,文中的宝石岛当年又是怎样的一个岛屿呢?小高为何要把昆虫带往宝石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挑战第一个任务,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先找出这个岛屿的特点。

1、不毛之地

教师解释“海岛田”:宝石岛属于珊瑚岛礁(由珊瑚礁沉积形成的岛屿),不适宜种植蔬菜,战士们带土上岛和舰艇运土上岛,垒出一块块可以种植庄稼的田地。

2、条件艰苦:“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饮水主要靠雨水,生活物资需要从大陆运达。

3、远离大陆:“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战士们远离家乡,与亲人朋友联系不便。

形成板书:不毛之地

条件艰苦

远离大陆

过渡:看来这个宝石岛条件还真够艰苦的。这跟小高带昆虫上岛又有什么联系?(请联系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宝石岛的特点,考虑用“因为„„所以„„”来回答)。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评

四、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感受爱岛深情

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起 观察通讯站?(宝石岛虽小,但也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建立观察通讯站的目的就是有力地守卫祖国的领土。) 那么,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吗?请大家找出相关语句,在小组内交流,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根据学生的交流,理解并朗读好以下句子:

1、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纸箱里装的小昆虫不能上岛,心中着急,所以把纸箱抱在怀里,有力地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句子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高爱岛的品质。

2、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播种”在句子中的意思既是种子种下去,又指让建岛爱岛的真情长留在海岛上。在一块块岩石下、一条条小路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海岛田”,上面长着生机勃勃的瓜果蔬菜。这种事情居然发生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上,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却又是事实。战士们就是通过这样的行动,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革命理想。

3、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

爱瓜即爱岛。

4、战士们都笑着,……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的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战士的感情用“捏起”“端详”“闻”“咬”等一连串的动词表现出来。细细地端详,好像看不够;轻轻地闻,慢慢地咬,唯恐尝不够西瓜的香气与甜味;还要啧啧地赞叹,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他们的心田。

5、“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指安定的生活,愉快地劳动。这句话的意思是:小高相信,经过战士们的努力,岛上环境条件差、生活艰苦的面貌一定会改变;他也相信,小昆虫一定会在祖国海岛上安居乐业的。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导入练笔,思岛景美:

是啊,这些小精灵怎能么会不在这安居乐业呢?你看——出示:

6、第二天我醒来,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同时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与课题相呼应。

《我是一只小小的蝴蝶》

这只扇动着彩色翅膀的小蝴蝶,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来到窗前看望辛劳一天的战士,因为这是一群多可爱的战士啊,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梦想,一心改造着祖国的海岛,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也有了多彩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让我们也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8分钟)

(1)学生练笔

(2)师生交流

(对比是最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的,采用以练笔的形式去感受海岛今昔对比,即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对边防战士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守卫海岛、建设海岛,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认识)

五、回应课题

再次读题。课文为何以“彩色的翅膀”为题?(点明了小昆虫的美丽可爱,也反映了战士们的美好心愿,那就是建设海岛,扎根海岛,守卫海岛。)

六、板书设计

7* 彩色的翅膀 昆虫←

战士 ↓

↓ 授粉

心系海岛 ↓

↓ 收获

安居乐业

建设海岛

↓ 扎根海岛

第5篇:7﹡ 彩色的翅膀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描述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在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本文以小昆虫为线索,以“我”随小高上宝石岛一路的见闻为顺序展开,巧妙地运用了插叙,使故事更生动,使战士爱岛、建岛的深情跃然纸上。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了老一辈的爱国热情,因此对海岛战士热爱祖国的深情较容易理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自学本课生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驻守海岛的解放军战士不怕条件艰苦,热爱生活,想方设法改造海岛环境的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困难。

2、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难点】

“战士把昆虫带到海岛上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有关海岛战士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有关海岛战士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图片,学生边观看,边小声议论。

2.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4.谈话揭题。同学们,从图片上我们看到了我国海岛战士不辞辛苦守卫着祖国的边疆的英姿,看到了海岛战士认真学习文化的热情。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发生在海岛战士身上的故事。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了解故事大概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 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语句读给同学听。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3.提问: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要介绍了有关海岛的哪些事?(故事发生在去宝石岛的路上及岛上。介绍了两件事,一是战士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二是岛上战士开尝瓜会。)

三、重点研读语句,感悟战士爱岛建岛的爱国精神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研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做?

2. 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班级交流。 交流的重点是:

(1)小高为什么上岛时把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2)在尝瓜会战士们是怎么吃瓜的,作者为什么描写得那么详细?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战士尝瓜的那两个句子,体会战士的心情,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

四、引导学生考虑两件事之间的联系,揭示课题含义

1.质疑: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岛上战士为第一个西瓜开尝瓜会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小高探亲回来时把小昆虫带上岛,小昆虫在海岛安家落户后,蔬菜瓜果就能长得更好,战士们就能吃到更多的瓜果,建设美好的海岛的理想就能实现。)

2.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写看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点明了课题。)

【板书设计】

彩色的翅膀

结识信号兵----参加“尝瓜会”------看到蝴蝶安家

热爱海岛 建设海岛

第6篇:7.彩色的翅膀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明白题目的双重含义。

2、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发现宝石岛的几个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5、学习运用文本“吃西瓜”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仿写练笔;运用文末段进行想象练笔训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3.依据文本特点,运用第一单元“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进行深化练笔训练。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读题存疑

1、导入:同学们季老先生留学在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母亲;驻扎在海岛的边防战士,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海岛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篇课文《彩色的翅膀》(师板书课题)看看课文是用哪些文字来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决心的。

2、指名读题。谁的翅膀?(会飞的小昆虫的翅膀,如蝴蝶。)“彩色”二字仅仅是说小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吗?还有什么别的含义?

3、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二、检查预习、交流

1、理解以下词语:碧空如洗、矮墩墩、水落石出、精灵:

2、交流如下问题:

(1)、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3)、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通过预习的检查,梳理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思路,为文本的学习感悟做好铺垫。)

三、探秘小岛

咱们中国有台湾岛,这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那里有日月潭、阿里山、蝴蝶谷;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那里有“天涯海角”,五指山,椰子树;咱们浙江的舟山岛,是中国的第四大岛,舟山的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些岛屿不但风景优美,人文荟萃,而且物产丰富。那么,文中的宝石岛当年又是怎样的一个岛屿呢?请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这个岛屿的特点。

1、不毛之地

教师解释“海岛田”:宝石岛属于珊瑚岛礁(由珊瑚礁沉积形成的岛屿),不适宜种植蔬菜,战士们带土上岛和舰艇运土上岛,垒出一块块可以种植庄稼的田地。

2、条件艰苦:“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饮水主要靠雨水,生活物资需要从大陆运达。

3、远离大陆:“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战士们远离家乡,与亲人朋友联系不便。 形成板书:不毛之地

条件艰苦

远离大陆

四、爱岛深情

(指着板书)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起了观察通讯站?(宝石岛虽小,但也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建立观察通讯站的目的就是有力地守卫祖国的领土。)

那么,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吗? 根据学生的交流,理解并朗读好以下句子: ①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有力地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句子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播种”在句子中的意思既是种子种下去,又指让建岛爱岛的真情长留在海岛上。 ③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 爱瓜即爱岛。

④战士们都笑着......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一段话的细节描写,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帮助,请以〈吃

〉为题,仿着写一段话。

⑤“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五、导入练笔,思岛景美:

是啊,这些小精灵怎能么会不在这安居乐业呢?你看——出示:

⑥第二天我醒来,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我是一只小小的蝴蝶》

这只扇动着彩色翅膀的小蝴蝶,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来到窗前看望辛劳一天的战士,因为这是一群多可爱的战士啊,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梦想,一心改造着祖国的海岛,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也有了多彩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让我们也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

(1)学生练笔 (2)师生交流

(对比是最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的,采用以练笔的形式去感受海岛今昔对比,即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对边防战士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守卫海岛、建设海岛,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认识)

五、回应课题

再次读题。课文为何以“彩色的翅膀”为题?(点明了小昆虫的美丽可爱,也反映了战士们的美好心愿,那就是建设海岛,扎根海岛,守卫海岛。)

7* 彩色的翅膀

昆虫

战士

授粉

心系海岛 ↓

↓ 收获

建设海岛

安居乐业

扎根海岛

上一篇:红墨水实验下一篇:部队军官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