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心得体会

2022-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得体会是我们接触事物产生的思想,也是我们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如何结合自身的成长情况,写出勉励自身成长的心得体会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通用技术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通用技术心得体会

测量雷达技术状态通用测试技术研究

摘要:雷达装备在转产或运行中保持测量雷达的精度,在运行雷达装备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技术状态进行全面测试,这样有助于对充分掌握其运行情况,从而能够将测试的优势全面展现。对此,在实践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筛选多个测试方法,保证先进技术各类测试仪器的准确性,如较为常见的示波器测量、频谱测量等,通过合理的运用使得装备技术状态测试系统,促进开发与装备远程测试系统高效运行。

关键词:测试技术;测量雷达技术;性能测试;状态

引言:技术状态管理主要就是通过对应用技术的行政管理,对产品技术状态进行全面测试,有效展开控制与审核工作,保证产品的特性,从而将其功能有效展现。对于此环节工作的开展,需要以技术状态为基础,无论任何条件与环境,都应该确保技术状态处于良好运行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加合理的用软件进行描述。对于测量雷达技术应用来讲,其应用较为广泛,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作用展现,为了能够保证测量精准度,在设备开始工作前,必须要做好全面检查工作,从而将其优势更加有效展现。

一、测试技术和仪器的选择

(一)示波器测量

示波器通常指的是一种波纹曲线,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其观察不同信号源的强弱,并通过时间变化痕迹的测试,了解不同幅度的电量数据,如电压频率、相位差等,在测试应用的过程中,可以直观的获取数据信息,从而掌握函数关系与逻辑关系,有助于将其应用的作用展现。而对于数字储存示波器在测量过程中,可以准确的记录波形将其融入到测试当中,方便长期储存,为下一步工作处理提供保障[1]。

(二)频谱分析仪器测量

频谱仪器用于信号调制度,失真度,频率稳定度等信号参数的测量可以运用到检测放大器和滤波器等电路系统当中。通过原理分析实时的掌握频谱仪的运行情况,这样对于通过合理的进行规划处理,分析连续信号与周期信号以工作评估进行控制,实施频谱分析,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为测量工作提供保障。在雷达技术状态连续進行测试过程中,频谱仪器应用较为广泛,可以通过多项测试展开工作,最大化保障测量的效果。

(三)矢量网络分析仪器测量

网络分析主要指的是对比较复杂系统中电路和元件电气性进行测量,系统在发出信号的过程中,能够最大化的用最小失真和最高频率进行测量,并将信息传输到另一处,保障测量的准确性,从而使得测试更加准确,避免受一定因素影响,导致测试的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在雷达技术应用测试过程中,矢量网络分析仪器主要测量天馈系统的延时线与馈线系数,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测量数据有准确的把握,并通过合理的进行规范处理,提升信息化处理的效果。

二、技术状态测试管理系统开发技术管理

测试管理系统应用相对较为广泛,为能够有效将其优势展现,需要对技术状态进行全面测试,并通过管理系统的建立有效提升测试的效果,从而能够避免所产生的影响极限。

(一)现场测试系统组成与开发技术

雷达技术状态测试系统包含内测试和主要测试仪器构成这种自动测试系统,其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所涉及的内容需要合理的进行规范,这样对于实时在线监视测量与离线测试,完成机内测试与机外测试。测量仪器包括各种信号源功率计与频率计等,需要合理的进行规范处理,这样才能够保证现场测试系统组成结构符合各项原理[2]。

现场测试人员在实践展开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测试手册的具体要求,在现场测试计算机上运行测试管理软件,这样可以通过对部分软件与系统的整合,实施自动化测试与查询完成基本的诊断与判定工作,这样可以为后续测试提供保障。而且自动测试软件可以设置仪器的测量条件参数及数据读取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手动测试来分析测量结果,最大化保障测量的效果,满足各项需求,从而杜绝所产生的影响,使得测试报告更加准确。

现场测试系统的开发应用采用通用技术框架,需要对面向对象技术进行修正,这样以便于后续修改与测试的顺利进行,对于各类测试仪器需要符合VISA标准构建一个基础类型,将测试方法作为基础虚拟函数展开,这样可以通过具体型号分别实现合理化控制,如合理的运用频谱分析一切可以参考IVI构造一个频谱分类,随后再工作开展接待,可以按照匹配频谱分析参考具体型号实现,这样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器合理的进行修改,最大化保障虚拟软件结构的合理性,使用各种仪器接口,支撑后续一切的更换与技术修复[3]。

测试软件包括测试和测试数据查询,而且所生成的测试报告有助于保证多种类型工作的有序进行针对测试对话框的画面分别实现来讲,必须要通过测试画面中仪器的合理化调节,按照系统测试要求设置仪器参数,从而通过读取技术状态参数存入到数据库当中,在完成测试后查询过去的测试数据生成测试报告,以便于更加有效的展开技术管理,建立健全针对性处理措施,避免受多元化因素影响,而导致技术测试的效果难以保障。而且针对开发技术来讲所涉及的工作相对较多,必须要得到全面设置,才有助于最大化将技术的优势展现,避免所受影响过于严重而导致测试过程中遇到瓶颈。

(二)远程测试系统的组成与设计

大型装备要求运行保障的可靠性,同时需要具备维护技能,这样对于对维护决策提供保障,为了能够及时对装备进行科学保障与维护,则必须要加强对保障测试技术应用的重视,合理的发展远程保障测试技术,及时通过检测掌握装备的运行情况,从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并合理的进行诊断与处理,判断故障的部位及产生原因,提高处理的效果。大型雷达远程和现场测试兼备测试系统的结构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在实际进行开发与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所包含的内容有充足的掌握,这样对于在现场测试计算机中运行现场测试软件与数据库Web服务系统。在现场测试软件系统中包含远程通信,服务接口等应用服务,为了能够最大化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则需要建立诊断专家,通过网络连接到现场测试计算机上,这样有助于合理的展开工作,实现对软件的浏览,并通过远程协同诊断测试与现场测试等,最大化保障测试的效果[4]。

在装备远程测试系统中现场测试计算机与诊断管理中心,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进行连接,如MODEM、专线、GPRS等通过对服务器结构的掌握,合理的健全诊断管理系统,实现对现场计算机服务器发出请求,并得到准确想要实现更为高效的进行处理,遵循多样化工作保证安全中心的稳定运行。基地级诊断管理中心在运行过程中对各项工作有着一定的要求,必须要通过多种装备测试软件系统的集成处理才可以围绕专家诊断等多元化措施合理的运行,最大化保障协同测试与诊断的效果。

在现场测试软件中远程通信服务程序来自于远程网络测试指令,通过转化为现场测试指令发送给现场相应的仪器或接口,并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合理化分析将数据发送给远程端,从而能够实现网络测试。对于此环节工作的开展与落实能够实现网络远程测试,而且通过诊断专家有助于实现,从Web服务器上下载ActiveX组件,更加有效地诊断控制结果,保证其准确性,从而通过对多种仪器设备的合理化控制,制定一套通信协议,将现场指令设置为远程测试指令,如通过某频谱分析仪器操作在现场中给出设备名称,有助于保证数据处理的效果,避免所受影响过于严重而导致问题的产生[5]。

结束语:总而言之,雷达测量精准度的保障必须要充分发挥测量雷达中技术状态管理的作用,而且雷达技术状态管理中,测试软件设计与管理所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需要对应用测试需求进行分析,了解测试技术与数据仪器的运用现状,从而实施远程监控系统的运用,提升数据监测的安全稳定性,经过多轮技术状态测试,全面保障远程监控管理的效果,以预防与诊断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黄志立. 测量雷达技术状态通用测试技术研究[J]. 2021(2015-10):70-70.

[2] 李涛. 测量雷达技术状态通用测试技术研究[J]. 电子质量, 2011(12):3.

[3] 刘延军. 无线电测控装备质量控制方案及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4] 朱军, 陈新宁, 吴清源. 雷达技术状态测试系统方案探讨[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0, 37(6):3.

[5] 卢晨. 雷达T/R组件通用测试平台及校准方法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韩博峰

第2篇:光纤传感技术与通用航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得显得越来越重要。传感器正是感知、检测、监控和转换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光纤传感器是继光学、电子学为一体的新型传感器。

一、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应用

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新型传感技术,通过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效应,光学多普勒效应、声光、电光、磁光和弹光效应等,可使光波的振幅、相位、偏振态和波长等參量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变化,因而,可将光纤作为敏感元件来探测各种物理量。

(一)光纤传感技术发展现状

光纤传感技术始于1977年。1977年,世界第一只光纤传感器在美国问世,它被用来检测美国与其他国家光网络的状态、性能与噪音。美国也成为研究光纤传感器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了“光控系统应用计划”,计划将光纤传感器应用到大型电厂。1990年后,东芝、日本电气等15家公司与研究机构,前后开发出12款先进的民用光纤传感器。德国西门子、法国汤姆逊等企业,成为西欧国家积极参与相关产品研发和市场竞争的代表。

伴随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传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1995—2005年,国际光纤传感技术发展已步入了商业化应用阶段,光纤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能源环保、工业控制、医药卫生、计量测试、建筑及家用电器等领域。光纤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因其易构建高密度、大容量、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网络,近年来又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今,世界上已有光纤传感技术上百种,诸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移、振动、转动、弯曲、液位、速度、加速度、声场、电流、电压、磁场及辐射等物理量都实现了不同性能的传感。

如今,代表光纤传感技术发展方向的是光纤传感智能化。目前,光纤传感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光纤传感与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实现各种功能的智能化,实现信号获取、存储、传输、处理于一体。智能化光纤传感系统在许多新型应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如智能材料、环境感知、声发射检测、石油测井等。基于光纤传感的智能材料可以实现对周围环境变化的自判断性、自适应性、自诊断性、自修复性等诸多性能,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医疗、安防、体育及土木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代社会,光纤传感技术以其优秀特性在越来越多在国计民生领域得到应用。光纤工作频带宽,动态范围大,适合于遥测遥控,是一种优良的低损耗传输线;在一定条件下,光纤特别容易接受被测量或场的加载,是一种优良的敏感元件;光纤本身不带电,体积小,质量轻,易弯曲,抗电磁干扰,抗辐射性能好,特别适合于易燃、易爆、空间受严格限制及强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下使用。因此,光纤传感技术一问世就受到极大重视,几乎在各个领域得到研究与应用,成为传感技术的先导,推动着传感技术蓬勃发展。

(二)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与传统的传感器不同,光纤优良的物理、化学、机械以及传输性能,使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抗电磁干扰、防腐蚀、灵敏度很高、测量带宽很宽、检测电子设备与传感器可以间隔很远等优点,并可以构成传感网络。

先进的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比传统的传感器高几个数量级,可以测量的物理量已达70多种。它具有一下优点:一是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线性特征范围宽,使用的重复性好,检测信号的信噪比高,由于现在光纤的量产化,价格低廉,可以广泛使用。二是光纤是由电介质材料石英制成,传输的是光信号,因此安全性、可靠性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能适应在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易燃易爆或有毒的环境条件下工作。一是抗腐蚀,抗污染能力强,可用于温差较大的地方,时间老化特性优良,工作寿命长。四是体积小,重量轻,容易安装,对被测对象环境适应能力强。五是光纤是无源器件,自身独立性好,不会破坏被测量的状态。六是测量对象广泛。目前已有性能不同的多种测量温度、压力、位移、速度、液面、核辐射等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的光纤传感器。七是便于多点复用,传输损耗小,适合于组成测量网络,实现多点实时智能化的遥测。

(三)光纤传感器技术应用广泛

传感器是信息采集系统的首要部件。光纤传感器是近些年出现的新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多种物理量,比如声场、电场、压力、温度、角速度、加速度等,还可以完成现有测量技术难以完成的测量任务。在狭小的空间里,在强电磁干扰和高电压的环境里,光纤传感器都显示出了独特的能力。目前,光纤传感器已经有100多种,大致上分成光纤自身传感器和利用光纤的传感器。

如今,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扮演着“感官”“神经”和“大脑”,构成了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光纤传感器高灵敏度、耐高温、可以抗电磁干扰、无电火花、高绝缘性、耐磨蚀、能在有毒的气体和强辐射的现场工作,它的尺寸小,具有挠曲的随意性。因此广泛用于军事、电力工程、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核工程、计量、医学和生物工程等方面。

二、光纤传感技术助力通用航空

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大量地应用于通用航空领域,助推通用航空快速发展。其中,在通用航空领域发挥作用最明显的就是光纤陀螺及惯性导航系统。

(一)光纤陀螺及惯性导航系统

光纤陀螺是一种新型的全固态惯性仪表,具有潜在精度高、可靠性好、抗冲击振动性能强、无运动部件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很多单位的研究和生产。随着光纤陀螺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光纤陀螺为核心惯性器件的光纤惯性导航系统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光纤陀螺仪原理在工程应用方面,主要用于战术导弹制导、航天器的姿态调整、卫星定位和精密航天器等领域。现在光纤陀螺仪在惯性技术领域的地位已经确立,逐渐发展成为惯性导航的主流仪表之一。我国也已经将其列为惯性技术领域的重点技术之一。光纤陀螺仪原理上就是运用物体高速旋转时,角动量很大,旋转轴会一直稳定指向一个方向的性质,所制造出来的定向仪器。传统的惯性陀螺仪主要是指机械式的陀螺仪,机械式的陀螺仪对工艺结构的要求很高,结构复杂,它的精度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制约。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陀螺仪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到80年代以后,现代光纤陀螺仪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由于光纤陀螺仪具有结构紧凑、灵敏度高、工作可靠等优点,所以目前光纤陀螺仪原理在很多的领域已经完全取代了机械式的传统的陀螺仪,成为现代导航仪器中的关键部件。

光纤陀螺仪原理的特点在于基于光学干涉原理,具有全固态结构形式,理论上具备轻小型、高精度、快启动、宽带宽、长期性能稳定等特点。在应用过程中,结构稳定,耐冲击;检测灵敏度和分辨力高;动态范围极宽;寿命长,信号稳定可靠。光纤陀螺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许多公司出于对其市场前景的看好,纷纷加入到研究开发的行列中来。由于光纤陀螺仪原理在机动载体和军事领域的应用甚为理想,因此各国的军方都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和精力。光纤陀螺仪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民航机、无人机、导弹的定位和控制中。光纤陀螺目前正在替代激光陀螺用于导弹的惯性导航系统,不久将向军用和民用飞机中的激光陀螺发起挑战。

(二)光纤传感技术在通用航空领域大有可为

作为民用航空两翼之一的通用航空,是国民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社会很重要的生产工具,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根据光纤传感技术的特点发现,光纤传感技术在通用航空领域大有可为。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是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矿业、建筑业的作业飞行和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遥感测绘、教育训练、文化体育、旅游观光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用航空业是以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在通用航空领域内,对于各类传感器的使用极其密集。而对它的灵敏度、体积和重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通用航空飞行器的结构健康监测需要的传感器数量庞大,因此传感器的尺寸、重量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当先进的无人飞行器在飞行的过程中,传统传感技术已无法满足实时准确监测大气数据这一需求。另外,通用航空飞行器在飞行期间都会受到极其严酷的飞行环境(包括高温、强磁场等)的影响。现有的传统电类传感器,很容易受环境因素的限制不能在极端的飞行环境下正常工作,这必然会影响飞行器的使用安全,导致灾难性事故。而光纤传感器,如光纤光栅传感器则因其质量轻、体积小、耐高温、耐腐蚀、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环境因素的影响,能够准确监测飞行器结构的各种参量,及时作出判断,防止事故的发生。2010年,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在一种改进的捕食者B无人机飞行器翼表上,采用分布式光纤监测结构完整性。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通用航空领域内的广泛应用将会对通用航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光电传感的生命力在于与产业结合

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纤传感技术在很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与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光纤传感技术研究方面虽然发展较快,但是继续往前走的生命力必须要与产业结合起来。其中,与通用航空产业结合是光纤传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用航空业是以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然而,通用航空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唯一没有开发的产业,正是因为发展滞后,通用航空的发展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研究发现,通用航空产业的投入产出比为1∶10,就业带动比为1∶12。未来20年,一批产值超过百亿元甚至数百亿元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将出现,航空工业对相关产业1:10的投资拉动效应将逐步显现,我国低空开放后通航将有数万亿元的市场有待开发。随着低空开放,我国通航产业和低空经济将迎来“井喷”式的大发展。

通航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中等收入群体是支撑通航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国民对通用航空的需求就开始明显爆发。截至2019年10月12日,我国共有颁证通用机场239座,首次超过同期运输机场数量,同时根据各省区市发布的相关规划,各地将规划建设通用机场1100余座,通用航空发展呈现出崭新局面。

截至2020年底,全国传统通航企业增加到523家,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涵盖了应急救援、高压电网、油气管道安全巡线、海上石油平台、主要林区作业人员的公共出行等行业。据统计,目前整个国家机队规模达到2844架;实名登记无人机52.36万架,年飞行量达到159.4万小时;全国累计开通低空旅游航线百余条,涉及5A级景点50余个,参与空中游览和跳伞服务的游客分别达到75.6万人和13.2万人。

截止2020年3月31日,我国通用航空器数量已经达到了4164架,首次超过运输航空器数量,为民航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两翼齐飞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来说,国民对通用航空的需求应该有一个明显的爆发。然而综合来看,我国通用航空业总体规模依然较小,未来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蓄势待发:

一是航空器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主要包括通用飞机、直升机、动力伞、滑翔伞、动力三角翼、载人热气球和飞艇等航空器和浮空器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活动。

二是地面设施设备和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通用航空业还包括保障通用航空器和浮空气器安全正常飞行的地面设施设备和场地,如通用航空机场、通讯导航设施、飞行服务站等的运营管理,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和工程研究、开发、应用与推广等活动。该类产业活动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簇群,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法规政策体系。

三是通用航空服务业。目前,我国的通用航空服务业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活动。其中,通用航空甲类活动主要包括:陆上石油服务、海上石油服务、直升机机外载荷飞行、人工降水、医疗救护、航空探矿、空中游览、公务飞行、私用或商用飞行驾驶执照培训、直升机引航作业、航空器代管服务、出租飞行、通用航空包机飞行等。通用航空乙类活动主要包括:航空探矿、航空摄影、海洋监测、渔业飞行、城市消防、空中巡查、电力作业、跳伞飞行服务。通用航空丙类活动主要包括:私用驾驶员执照培训、航空护林、航空喷洒(撒)、空中拍照、空中广告、科学实验、气象探测。通用航空丁类活动主要包括:使用具有标准适航证的载人自由气球、飞艇开展空中游览;使用具有特殊适航证的航空器开展航空表演飞行、个人娱乐飞行、运动驾驶员执照培训、电力作业等经营项目等。

随着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稳步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将借势发力,成为继汽车产业之后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随着航空港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破冰,我国的通用航空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基于通用航空所产生的低空经济将在国内已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引擎。因此,光纤传感技术必须要与通用航空产业紧密结合,这样光纤传感技术才能得到更有效的需要牵引,才能促进光纤传感技术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系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中心特聘专家)

作者:李大光

第3篇:论煤矿安全监控通用技术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概念和组成,详细阐述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的传感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以及煤矿井下分站技术。分析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安全 监控 传感器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五十八条明确规定:所有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必须符合本规程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实施统一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概念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具有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用来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风速、负压、温度、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窗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

二、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组成

早期的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断电仪、载波机、传输线、解调器、计算机、调度显示盘等组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的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测监控终端、地面中心站、通信接口装置、井下分站、各种传感器等组成。其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

煤矿井下各种有用、有害气体及温度和湿度等参数,都属于环境参数。矿井环境参数主要有甲烷浓度、氧气浓度、粉尘浓度、井巷硐室和工作面温度、风量与负压、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硫浓度和硫化氢浓度等。

采煤、掘进、运输、及通风等各系统的运行及相关设备的工作状况称为矿井工况参数。主要监测的工况参数有风筒风量、风门开关、输送带开停、煤仓煤位、采煤机组位置、排水系统、压风系统、主要通风机工作状态等工况参数。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3部分组成,有时需要加辅助电源。

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场总线的选择

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不仅引起测控及过程自动化领域的变革,同时也给煤矿监控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由于煤矿井下的特殊环境(易燃易爆、潮湿、电网电压波动大、监控距离远等),矿用现场总线不能照搬一般工业现场总线标准,需要根据矿井监控的特点,经过技术移植和改造,开发出适合矿井生产环境的矿用现场总线。

目前,国内应用于控制及仪表领域的现场总线主要有FF、Profits、CAN、LonWorks等。FF总线H1是用于过程控制的总线,其响应速度较低。Profits的开发比FF相对容易。它的物理层允许3种物理接口。CAN总线具有成本低、开发容易、实时性好、抗噪功能性强等优点。

LonWorks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现场总线,有完善的开发工具,且容易开发。用双绞线时,有多种速率可选,易于实现总线本安供电。因此,煤矿井下采用LonWorks技术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案。

五、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井下分站

分站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并按预先约定的复用方式远距离传送给主站 ( 或传输接口) ,同时,接收来自主站 (或传输接口) 多路复用信号。分站还具有线性校正、超限判别、逻辑运算等简单的数据处理能力、对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和主站( 或传输接口) 传输来的信号进行处理,控制执行机构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李长青、孙君顶. 矿井监控系统.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2] 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作者:黄道禄

第4篇:通用技术心得体会

通用技术教学反思 谌涓

通用技术课很多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高考中又占有一定的分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完成通用技术课的学习任务。作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对本门课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的还不够充分,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备课,用心研究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自我感觉在最近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

1、 没有认真了解并抓住学生渴望自我展示的心理需求,提供给学生充分自我展示的机会太少。因而具有成就感的人数特别少。

2、 教学仍偏重理论,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更多结合。

3、前沿理论与最新科技与产品介绍的不多。

4、教学贴近生活、学生学到了许多与生活有关的知识,是学生喜欢通用技术课的最主要原因,说明立足实践这个方向把握地还可以。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靠讲授而得的,思考与实践的机会不多。所以是否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的实际生活中,还是未知数。

谨慎的对待学生的喜欢,并不是要否定成绩。一门新兴学科的成长、成熟,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此,要在取得的一点成绩面前保持“四种意识”:

一是忧患意识,二是责任意识,三是创新意识,四是服务意识。作为承教这门机遇与挑战都很大的学科教师,还是要为课程的实施尽一份微薄之力,努力打破思维惯性,在诸多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动脑筋,让学生学有所得,致力于建设一门学生真正喜欢的学科。

第5篇:通用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

沈立祥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年级共14个班的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结束之际,我认真梳理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出如下体会(总结)。

一、备课方面。课程内容相同,班情不同,因此我在备课时力争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深入了解教材的结构,详细分析教材重点与难点,以便掌握知识的逻辑,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自如。在课内外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了解学生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以便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开展活动。在编写教案时,注意设计课的类型,考虑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同时,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堂教学方面。关注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课堂。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用丰富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融入课堂,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通用技术的兴趣,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注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在每一堂课上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学生都得到提高。课堂上讲练结合,笔记精而少,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自我成长方面。通用技术教师不仅要有广泛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更要具备有机地整合学科知识的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此,我广学多识,通过网络学习弥补自己欠缺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多视角、深层次的分析和反思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订阅专业报刊与杂志,不断扩宽知识面,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四、规章制度方面。严格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校的各种活动按时参加,从不迟到,早退。在每周一的升国旗时间,我倾听了学子们的青春表白,聆听了各位老师的精彩演讲;在校例会上,我了解了学校的近期工作安排。学校的各种考试中履行自己的监考职责。同时,做好通用技术教室的卫生和设施维护。

辛勤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回顾这几个月的教学工作,我深知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有了提高,但还需要加倍努力,最终才会走出一片课堂的新天地。今后,我会不断探究开展通用技术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这门课,真正让学生从通用技术课程中感受到与众不同的乐趣,喜欢上这门课。

第6篇:学习通用技术心得体会

子洲县第三中学

李云军

学习通用技术心得体会

近日通用技术新课程培训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授课的教师都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听课后深受启发,尤其是我们通用技术课程方面,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众所周知,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也没有现成的资源可供教师利用,因此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带着通用技术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能否让学生产生兴趣,能否对学生产生一些有利的影响,能否得到校长及家长的支持,作为一名通用技术老师能否得到同其他老师一样的待遇等问题来到了顾建军博士“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的课堂。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国的学生在文化理论学习方面比欧美学生“扎实”得多,但在生活技能操作和物品设计方面却这远比不上欧美的学生,这直接影响下一代的生活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当前国民教育不重视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学生没有技能操作,物品设计练习、学习的机会,甚至让部分学生认为技能操作与设计可有可无,只要学好文化理论知识就可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由此可见,通用技术的开展已迫在眉睫。

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 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技术素养;它注重的是学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它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它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一、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具有通识性质,它的开设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的权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它充分考虑到了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了相应的教材及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 它注重的是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通用技术的开设,使学生跳出了传统意义上的一间教室、一套桌椅和一位教师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将所有学生培养成一个模子的人,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差异。而通用技术的教学则摒弃了传统模式,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材,并将教材所讲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成长,使得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实践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三、 它立足科学、文化、社会的视野,加强了人文素养的教育。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并非仅仅教给学生怎样去创造,而是要在一定的科学、文化、社会常识的基础上去创造,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人是不上会创造出什么新东西的。因此,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入了科学、文化、社会的相关知,使学生的视野得以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为自己的后期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通用技术课程努力把学生的生活实际纳入进来,使学生在学过之后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驾空现实生活,空谈技术理论。当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时,学生便可将书本中所讲的知识和技能 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应用,从而可以享受成功者的喜悦,进一步加强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

五、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通用技术的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程式,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法和学法。学生们可以走出课堂,独自钻研课程内容,也可以互相帮助,发挥团队优势,共同探讨课程内容,在玩与乐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主体,而只是起到一个总协调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是时代的需要,是明智的选择。作为通用技术教师的我们应该努力学好通用技术的教学方法,领悟通用技术课程的精髓,以便更好地搞好通用技术的教学工作。

第7篇:通用技术新课标培训班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新课改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既期待又抵触,又迷茫的矛盾心态。通过几天的学习,虽不能说完全清楚,充满信心,到也看到了一些轮廓,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创建、理念、目标、有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对技术、技术设计在理论上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一、无时无处不在的技术要求人们必须有较强的技术素养

今天,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个人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处不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能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技术及其性质,能不能理性、恰当地处理各种技术问题,已经成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必须具备的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课程必须实现的基本任务。技术学习领域的设置,技术素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历史性跨越和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通用技术课有条件要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

通用技术课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素养为目标的技术课程,对实践条件提出了较高要求,虽然目前我们一般的学校经济条件有限,但我们仍应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想方设法开好通用技术课。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以区(市)为单位建设通用技术课程教育基地(中心)可避免重复性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用最少的钱把事情办好。由教育行政部门集中投资教学仪器设备,建立地区性通用技术教育中心,附近各中学的学生轮流到中心。【您现在阅读的文章来自“找范文”,请记住我们的永久域名: 】通用技术教育中心应配有专职通用技术教师。

2、通过开展通用技术教育校际合作,使临近的几所中学,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分别设立不同的选修模块,学生可以跨校选修模块进行学习。这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学校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各个学校的资源。

3、与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资源共享,打破办学类型的区别,让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共享。

4、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办学,拓展办学空间,也使学生开阔眼界,提前体验社会。

总之,几天的学习确实增强了我的信心,增加了责任感、使命感。用一句名人的话,那就是:“从事技术教育的教师掌握着国家的命运,他们为学生将要参与的物质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就主导着学校的生活气氛(———怀特海)”

第8篇: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师培训心得22

未来的校园生活更美好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心得

独山子第一中学中学 吐尔孙江·伊米尔

经过了这些天的省连胜级通用技术培训研修,使我明白了,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养,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认识到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就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我们必须高举对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方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听了几位国家级的教授专家关于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教学设计的方法的报告,明白了在传统的技术教学中,教学关系往往是教师管教、学生管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在这样的课堂里,实际上学生不是自己学会技术,而是被教会技术,技术教学往往成了单纯的技能训练活动,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同时新课程又要求我们技术教师应该是一个技术教学的研究者。技术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和碰到书本上没有的新问题,同时也没有多少由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可借鉴和参照,所以就要求我们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探究解决教学中难题并使研究成果上升为规律性认识,再指导技术教学的实践。这种研究不会脱离教学实际就会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新课程得到创造和实施。

另外我们也认识到教师在通用技术新课程的教材实验中要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反思,我们要准确定位在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和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过程中,从重知识传授走向关注设计创新、从重技能训练走向学习技术思想方法,从重作品结果,走向关注参与过程。从单一教学方式走向多样化教学的方式,要实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教学的引导者,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通用技术是一门源于实践,内容宽泛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时代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既来自课本,更来自学生生活,来自课堂师生交往中共生知识的形成,由于学生存在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的不同,原有的基础和基本条件都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就不应该要求学生去适应教材,用教材来限制学生的发展和想象空间,我们应该把两者进行综合考虑,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教材只是范例,但同时我们也要尊重教材,因为教材的内容有较强的经典性,可为我们教师确定开展教学内容和方试。 我们教师如何吃透好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通用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成功地完成课堂教学,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途经来“吃透”教材,为进一步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我认为反复阅读钻研《新课程技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课程目标的新要求,因为教材是依据这些精神编写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新理念和新目标对于理解“吃透”教材具有重要意义,接着我们要反复阅读钻研教材,进一步明确教材所体现的新理念,新目标明确教材作者的编写意图及居此安排的结构和体系,明确全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明确各章节所处地位,作用及前后衔接的关系,从而确定为每单元,每课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打下基础,在弄懂、弄通基本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和体系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实际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阅读一些有关的教学参考书资料,包括相关的教学参考书或教科书中小资料,小辞典阅读材料,探究、讨论。使我们的视野能进一步地拓阔。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要线索进行内容的组织和编排的,所以学生的动手制作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肯定会面临场地、设备、仪器、工具材料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在设计教学中,即能体现教材要求,又能紧密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选用简单,常见的材料和设备来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并有一定实际难度的工作,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须开动脑筋,尽量运用本地可用的工具和材料,或选用一些替代的材料来完成课堂教学的实践任务。我们也要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结合教材,给出贴近学生生活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与制造实践来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问题。感知技术从生活中来,技术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在当代,科学在生产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几天的通用技术国家级培训,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就不能现代化,而我们通用技术课程恰恰是培养科学技术种子的温床,通用技术课程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努力奋斗。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第9篇:通用技术走进技术世界教案

<走进技术世界>教案

一、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办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分析,形成和保持对待技术问题的敏感性。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以及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能够理性的对待技术的两面性的问题。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校高一新入学的新生,这些学生有两个突出的特点:1.由于大多数家庭都经历过下岗再就业的过程,所以,这些学生对将来在社会上如何生存这一话题特别敏感。2.进入新学校,对新开设的课程,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材分析

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既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套教材的逻辑起点,因此不仅对全书具有引领作用,对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领作用,他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从而为学生进行其他模块的技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技术的价值”一节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开篇之节,尤其显得重要,这一节主要是讲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对人类的生活所起到的重大作用。(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并产生对技术的感情。特别要注意的是,应使学生知道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技术,都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素养。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课。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应当十分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但对于理解技术的性质方面的要求却不一定太高,使学生“了解”即可,)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技术的产生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这一节的线索是: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教材一开始就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需求之间的关系,“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开始了他的历史旅程”。旗帜鲜明地讲述了技术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技术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的发展史,教材中以“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这一案例分析入手,一下拉进了技术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揭示了技术的发展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用“灯火象征着光明、希望和威力。从普罗米修斯盗火拯救人类,到阿拉丁神灯实现人的愿望,再到宝莲灯赋予人力量,这些神话充分说明了灯火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给与学生强烈的震撼,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生活得更精彩更幸福。从而引入了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这一技术与人的关系来,使得学生更有感觉。这里没有纯粹的说教,有的只是用事实来说话,用亲身的体验来证明,从历史的角度来感悟。在技术与社会这一部分中,教材从技术与工业、技术与农业、技术与军事等三方面用典型的案例进行了阐述。虽然学生能明显感到随着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了,但认识上还是有许多误区,如技术的发展导致失业的问题,教材中特意设计了一个辩论,“有人认为,技术发展导致了失业,也有人认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请就此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辩论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更加加深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解,通过这一部分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懂得“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技术与自然这一部分强调了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突要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绿色技术价值观

教材要求让学生理解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这一深刻内涵,并能够以这一内涵为线索,正确理解技术对人、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所以这一节的教学难点就是学生对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的深刻理解。重点是使学生对技术形成初步的正确的价值观。本节课从表面上看是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三个方面来阐述技术的价值的,实际上主线仍然是技术与人的关系,社会是由人类组成的,技术为社会服务实际上就是为人造福,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不能把人类高高驾凌于自然之上,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己,所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也是人的正当需求。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头盔、三种穿针器(具有递进关系)、石块、核桃夹、开瓶器等。

八、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先用《赤裸的城市》一文为起点,再用学生既感到神奇又贴近生活的实物展示作为案例说明,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拉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正文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演示、讨论、讲授和学生亲身体验等使学生感受到技术对于人、社会、自然的重要意义。

九、教学构思与流程

教学是以人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作为切入点,以技术对人具有保护、解放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为逻辑起点,以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重点讲述内容。这一节课文中是选择“照明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这一案例作为导入的,照明对于学生来说是再常见不过的了,服照明技术的产生及发展也是人类走进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照明技术从无到有,丛点火照明到将来可能的人造太阳技术,它的发展昭示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步伐。因此,以此为例很有价值。从另一方面说,学生对照明技术了解得并不全面,从这个案例讲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一节以照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这一案例为起点,从整本教材来看,所有的内容都是由台灯这条线串联起来的,台灯的主要功能是照明,。这也是合乎逻辑的。

第一部分:我先用,让学生知道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技术世界之中,离开技术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引入课程的介绍,接着在介绍技术的含义(这里从技术的含义入手来介绍技术,这本身和其他学科就有所不同,这里用含义而不用定义,会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然后就以照明技术从火把到灯的的发展历程为起点直到未来可能的人造太阳的产生,老师介绍后让学生分析:1.为什么会产生照明这种技术,是什么动力推动照明技术不断发展的,从而引入技术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为人造福的这一理念。2.没有了电灯,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从而引入“技术的价值”这一主题。(这一部分从实例分析出发,让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自然而然领悟到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这一理念,再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和总结,进一步得出技术具有价值的内涵是技术能够为人类造福它才具有价值。)

第二部分:1.从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三个不同角度来讲述技术对人的价值,在讲技术具有发展人的作用时,重点侧重于技术对人的精神领域、对人的自我发展的作用和价值。这一部分知识因为与学生离得最近,所以我分别用实物头盔的作用,、信号灯的作用等试验来让学生感受到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如何砸核桃、开瓶等试验来让学生感受到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这些感受会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技术对人的价值。2.从技术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来讲述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在这里要重点讨论书中第六页的辩论,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使他们能够主动地理解技术、接受技术、热爱技术,并能萌发探索新技术的愿望。3.从技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说起,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再讲三门峡水库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学生共同探讨技术应用的两面性。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最后总结出人类利用技术开发和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与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人类要改造和利用自然,更要爱护自然知道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第三部分:总结。让学生填写由老师设计好的表格,从中再次感受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为人类造福的深刻内涵,再次理解所有技术的应用都具有两面性,知道技术应用存在两面性也是推动技术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

第四部分:对学生的评价,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在适应老师的过程中也在适应课程,所以这一节课的过程评价既要以鼓励为主又要体现技术课程及严肃又开放的特征,使学生在一开始就知道我在课堂上要干什么?我的作业要怎样做才合格。教师的反思:(1)对课标和教材执行情况的反思,(2)对学生接受情况的反思。通过反思不断的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不断的加深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与认识。

上一篇:致我的朋友下一篇:监管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