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加强自我修养

2023-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师如何加强自我修养

浅淡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加强自身修养

摘 要 从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特点出发,探讨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修养,适应高校生活,为高校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修养;师德

1 前言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适应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的需要,高校教师的数量也快速增长,致使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化[1]。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生力军,是学术职业的接班人,是高校队伍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新力量。正是由于高校青年教师的重要性,使得高校青年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会影响到高校的发展壮大。对此,本文对高校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途径展开探索。

2 高校青年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途径

认清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 青年教师多数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扎实;接受新知识能力强,有热情、有干劲,可塑性较强;与学生年龄差距小,便于与学生沟通,具有善于了解学生心理,能够因势利导等优点。高校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优点,通过自己学习和进修的过程,现身说法,使书本上的知识更加形象化、现实化;从学生心理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点、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引入课本内容相关的前沿的研究进展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其理解、记忆相关知识。

高校青年教师往往具有“两高”,即高智商、高学历,大多数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有些还有留学经历[2],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高校青年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对心理学、教育学等都有相应的掌握。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恰恰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基础工具。高校青年教师如果不重视就可能出现会科研却不会教学、教学方法呆板、照本宣科等情况。所以青年教师要认清自己的短处,并针对自身不足进行学习。

高校青年教师应一方面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应知识,补足教学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向学校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学习,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了解知识构建过程,学习怎样把自己所学所知传授给学生。应在认清自身不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改善之后,再结合自身优势,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好、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过程。

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和身份 高校青年教师年龄一般在30岁左右,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毅力,人生目标比较明确,能够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最近有研究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如经济压力导致的自卑心理,学业压力导致的恐惧心理,科研压力导致的焦虑心理,情感压力导致的孤独心理,人际交往压力导致的抑郁心理等[3]。这些心理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和疏导,会对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和日常工作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大多数青年教师是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心态尚未从学生转变为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进而影响自身发展。高校青年教师在研究生毕业后,从实验室进入教研室,从只是需要上课或做实验的学生转变为教学、科研、日常工作样样不少的教师,其身份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出现迷茫或者机械的工作状态,对于工作只讲究数量不重视质量,不能完全发挥自身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高校青年教师能够端正态度,认清自己位置,合理利用时间,有取有舍,分清主次,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过渡。从教学方面来说,高校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应多听课,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和优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科研方面,高校青年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教学任务较重,科研投入时间与学生时期相比较少,应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完成科研工作。作为高校教师,科研是日常工作必不可分的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知识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坚持自己的学术良知,认真踏实地做学问。

加强师德培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领域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水平,其评判标准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师德是教师的德与才相统一的表现形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师德是基础。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的道德水平影响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而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其道德水平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青年教师自身而言,提高师德水平不仅是学校发展壮大的政治要求,也是自身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必需条件。

许多高校青年教师并非专业师范院校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并且有些人认为自身专业水平优秀,师德只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不需要特意去学习和培养,这些原因造成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水平上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所谓传递者,不仅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一个教师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也会传递给学生。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能够给学生传递正确、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青年教师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师德是重要基础,应自觉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高校青年教师应努力学习师德有关的理论,培养奉献精神。师德理论是前人对教育和师德的优秀经验总结,高校青年教师应多学习师德有关理论,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始终牢记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使命,以学生的成功作为自己人生成功;要以先进典型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不断鞭策自己、充实自己,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建设;在做好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要把所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当中,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实践和研究;将良好的师德理论运用到与学生交流和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传递积极、正面的能量。同时,高校青年教师应自觉进行自我批评,改正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学会反省和思考,要时时以高尚的师德要求自己,做到人前人后自觉规范言行。

3 结论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高校应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青年教师再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孜孜追求,必将会在教育事业上结出丰硕的花朵[5]。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未来,而高校青年教师修养的提高对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青年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是一项持续而艰巨的任务,高校青年教师应树立明确目标,发挥自身优势,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马书文.新时期优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环境研究[J].教育探索,2010(4):15-16.

[2]郭平,杨越.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建设问题思考[J].青年教育,2010(7):111-113.

[3]孔凡胜.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的多维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1(8):84-86.

[4]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12-413.

[5]孙丽波.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2008,31(2):126-129.

作者:张红 侯建成 朱文赫 吕士杰

第2篇:浅析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师德修养

摘 要 师德修养在教师整体素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它既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根源和动力,也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目标和检验标准。根据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从培养崇高的道德、尊崇教育的信仰、锻炼健康的身心等几个方面浅析。

关键词 高校 师德修养 青年教师 道德

Analysi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WANG Anquan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Education,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ethics; young teachers; moral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实际,对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的提高进行分析。师德修养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灵魂工程,是教师从事科研教学必备的道德素质。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还影响到受教育学生的成长,也是影响学校综合素质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教育为本之大计。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从自身的角度对加强师德修养进行浅析:

1 青年教师要培养自身崇高的道德

道德乃做人之本,立身之要;道德也是事业之基,是事业获得良好发展的源动力;道德亦为大师之风,大学之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凡大师者,无不以人格之魅力照耀学生之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之人格。拥有强大人格魅力的教师在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健全的人格也是教师自身的事业发展最基本的保障。师德修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1 人格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青少年正当增长学识、树立德行、塑造人格的黄金期,其情、意、志、行都还具有相当的可塑性。所以教师的个人人格示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具有“向师性”,有其师必有其徒,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人格就像一面镜子,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何为善,何为恶,何为美,何为丑,何为高尚,又何为卑劣,教师人格也能暗示学生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身教甚于言传”,启示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活泼而纯真的模仿意识,身教与言传相结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生在人格塑造中由“知”向“行”的转变,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提炼德智

青年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反省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注重保持心理健康,力戒心浮气躁。要培养育人意识,提炼德育智慧。德育智慧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提炼,德育智慧是在教师不间断的德育反思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是教育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也是教师在探索教育教学的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结果,更是教师的教育风格、教学理念、教育情感、教育修养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个性化素质高度融合的综合体现。大多青年教师由于处于教育教学环节的实践早期,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在感悟和反思中提炼教学理念,树立新时期青年教师“德厚流光”的师德修养,培养积极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人生观。

1.3 慎在独处

即是“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自活动且没有借助外物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的自觉,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活动,而不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师德修养水准的高低,取决于能否达到“慎独”的境界,因为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较多,不管是备课、上课,还是辅导学生,教师的工作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个性特征,具有相对隐蔽性。同时,费耗的精力和心血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别人不易觉察的,这时,衡量教师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独处的时候做些什么。如果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都能自觉履行师德规范,独立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胜过奖励或者惩罚的外力来推动师德修养的提高。一个教师离开了“慎独”,就无所谓“良心”,也谈不上什么师德修养了。

2 青年教师要尊崇教育的信仰

朱自清说:“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的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此信仰,实际上也包括一种坚持的精神。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维持其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青年教师更要尊崇教育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教育观。要戒骄戒躁,不可急于求成,要教好学生,须先有“培育之心,温热之心”,能爱人,尤其能博爱,爱每一个学生,爱学生的长处、爱学生的短处。要用爱心关注学生,经常去感动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就能被学生爱戴。正如父母抚育子女一般,无怨无悔,无论怎样繁琐的事情,都要用心地去做,对学生无意犯下的错,要能够谅解,这就是爱,对教育有信仰的爱。

学生是要悉心栽培的,需要循序渐进,是不可以按时间传授的。正所谓“行不言之教”、“君子诲人,润物无声”讲的就是“培养的功夫”。要如此,青年教师除了具备健全的人格之外,还要对教育有忠贞不二的信仰,犹如信教徒对待宗教一般矢志不渝。青年教师的人生理想,也应该超越功利主义。换言之,青年教师不但要做一个“能者”,更要做一个为教育奉献终生的人。青年教师如果有了这样的人格信仰,德行修养便会逐渐提高,也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有利于自身事业的良好发展。

3 青年教师要锻炼健康的身心

教师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值很高,关注的人很多,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而且还是长者、管理者、学者和学习者、保姆、医生等等。学生如果出了状况,人们很容易将责任归咎于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又经常把问题归结于教师这个特殊的身份,正所谓,“为人难,为师更难,作为青年教师,更是难上加难”。青年教师由于涉世未深,立足未稳,同时又处于各种压力的排挤之中,肩负着非同寻常的重任,心理压力不言而喻,所以,青年教师需要在现实中锻炼健康的身心,作为青年教师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学会转变角色

青年教师要迅速转变角色。由教学中的唯一主角向平等中的主持转变;由传统观念中的授课者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由工作中课程被动的知识搬运工向开发者、研究者转变;由教育改革中的旁观者、排斥者向参与者和实践者转变;由学生管理中的管理者、组织者向对话者和激发者转变等等。

同时,这些转换的过程中,势必会给青年教师的造成很大的压力,青年教师应该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做好心理调适,不断调节各种心理矛盾和困惑,加强自身对待压力的适应能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真正进入教师角色。学校应当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力度,创造各种条件,建立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有效释放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使其尽快融入教师职业的体系中,逐步完成各种角色的转变。

3.2 正视自己,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

青年教师大都意气风发,对自己的工作期望很高。同时又缺乏深刻的自我认识,对自身力所能及的事情过高估计,从而导致在工作中的挫败感和压力,以及自身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现实有时是残酷的,工作经常是繁杂的,教师也有许多事情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青年教师也要学会自我反省,认识自己的短处和优势,并接受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己职业涉及的范围,明确自己并非全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该做的事情。

3.3 注意安排工作顺序,合理利用时间

教师的时间观念应该是最具有合理性的,在什么样的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管时能力”。不管遇到任何不可控的事件,都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做时间的主人。所以青年老师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利用时间,分清事情的缓急轻重次序,“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3.4 学会沟通,学会倾诉

在遇到问题或者困惑的时候,要学会主动与人沟通,善于向人倾诉。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一种沟通性强的职业,要学会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通过交流来调适、缓解职业压力。在面对同事、学生、家长时,有效的沟通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功率,办起事来事半功倍。

3.5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如果脑力劳动时间过长,而不通过体育锻炼来进行调剂,将不利于身心的良性发展。合理的体育锻炼、节制的娱乐生活和适量的营养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处理好各种关系,解决好各种冲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才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做好自己,教好学生,搞好工作。

总之,青年教师应该培养崇高的道德,尊奉教育的信念,锻炼健康的身心,勤奋踏实地工作,自觉维护学校形象,并与学校共命运,才能使自身的事业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基础,使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2013-05-17.

[2] 傅维利.简论师德修养[J].中国教育学刊,2001(5):40-43.

[3] 廖蓉,廖渐.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129-130.

[4] 黄晓巧.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9):26-27.

[5] 游志平.年轻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J].管理学家,2013(16):169-169.

[6] 何立军.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J].当代教育论坛,2011(14):22-23.

作者:王安权

第3篇:新时期教师如何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摘要:二十一世纪,科技和人力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这个时代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科技与人才的发展,而科技的进步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一名具备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对学生来讲就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而良好的师德修养对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创造能力等业务素质的提高,更是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而正是这种动力将鼓励我们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新时期;教师;师德修养

引言:

在科技和人力资源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全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必定是人才和科技的有力支撑,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践行者,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自我道德完善和提升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中原崛起,教育为基;教育崛起,教师为基。” 教师的岗位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家庭的幸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教育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衰成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三尺讲台,是我们默默耕耘的土地,扎根这片土地,是我们的光荣和自豪!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把自己的青春、智慧毫不保留地奉献出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人民教育事业。只有做到不计名利、乐于奉献,才能有所作为。首先,在认识上我们应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其次在实践中,我们更应尽心尽责,乐业爱教,敢于挑战困难。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迷醉其中的“孔颜之乐”的境地。

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崇高职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既是青少年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青少年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航人。只有教师自己站稳脚,树立崇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理想追求,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升华其思想境界,才能在学生心理上唤起尊崇效应,为“真、善、美”在社会上的立足奠定基石。一个人格高尚,威信崇高的教师本身就是令学生信赖爱戴的楷模,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往往确信其教育指导的正确性、真实性,从而“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为学生树立榜样,事事做出表率,在工作、为人上能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方能叫学生口服心服。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说过:“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教师既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全面地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而且将影响学生一生。教师的思想、知识、智慧、道德、意志、情感、个性品质、言行举止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渗透性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教师对于孩子的爱,即表现在对学生学习中的严格要求、生活困惑中的悉心鼓励、人生发展中的一塔明灯。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作为孩子成长中的良师益友,教师只有真诚的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师生情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只有具备了博大、真诚、严格的师爱,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热爱、理解和信任。

四、与时俱进,完善自我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可见,教师有必要在业务上力求长进,努力跑在学生前头,才能当好学生的“领路人”,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如果教师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一盆水”、“一池水”甚至更为广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继续不断地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获取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能力,不断完善自身。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新知识、新技术频繁出现,新信息、新观念迅速传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乐于创新,勇于开拓,才能把学生教育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结束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保证,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作为教师,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用心教书,用爱育人,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做一名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師。

作者:唐怀玉

第4篇:教师如何加强自身修养

如何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过去,人们总把教师比做“红烛”、“春蚕”,这是对教师奉献精神的写照。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不仅要学会照亮别人,也要学会如何让自己永远灿烂. 具备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而良好的师德修养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创造能力等业务素质的提高更是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正是这种动力将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应当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

一、明确职责,认识自我

作为一名教师,从选择这一行业的那天起,就意味着这一生必定是奉献多于索取,许多付出都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许多细致、繁杂的工作都是不为人知的。但是,当我们的学生学业有成,思想进步时,当我们的劳动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认可时,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显行得那么值得。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少说废话、空话、假话,多做好事、实事、真事,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只有这样,才会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就是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做到最好。

二、承载责任,甘于平凡

教师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等,看似简单的工作程序不断循环,可以说是非常的平凡,而外面的世界却很精彩。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就会感到心理不平衡,就会人在曹营心在汉,工作就会有疏漏,而有的疏漏可能是我们用一生都无法弥补的。一个教师只有对其工作倾注了无限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做到了刻苦努力、钻研、精益求精,才能从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升华和别人无法体会到的精神享受。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肩负了社会进步的使命,却又永远是幕后英雄,试想哪行哪业的人不需要教师的启蒙、引导和教育,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从懵懂无知的孩童经过教师心血的浇灌而培养成才的,教师就是通过自己平凡的劳动成就他人梦想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忠诚于这份事业是无怨无悔的。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通过对学生的爱来体现的。同时,教师也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有工作的内动力,才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做好教育工作。上好每节课,带好每个班,教好每个学生,联系好每个家长,组织好每次活动,这些都是师爱之具体表现。

三、善于学习,专业成长

学习是教师成长不竭的动力,教师要靠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提炼、训练、多发现、多总结,才能成为一个积累个人化知识的教师,才会成为一个有个人魅力的教师。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知识和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其次,作为教师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待于进一步塑造的人,一名教师只有在他能不断满足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善于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为学生服务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才能把阳光洒向所有的学生,才能谱写新一代健康、活泼、和谐的人生。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感受到其中独特的收获,不断给自己树新的目标,让自己活在追求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最终就一定能够达到爱岗敬业、不怕艰辛、开拓进取的高尚境界。最后,请允许我用林崇德教授的三句话与大家共勉:“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叫老师;我们干着同一个职业——叫教师;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叫教育。”

第5篇:论大学生党员如何加强自我党性修养

作者:赵一欢

【摘要】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预备党员,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提高觉悟,加强党性的自我修养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加强自我党性修养,是必要的,是必须的。如何加强自我党性修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只有提高了这六个方面,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共产党员。本次论文,主要论述如何加强自我党性修养,从多个方面探讨本次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党员 党性修养

人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动人心弦,最引人深思的话题,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生的思考,有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理想,人生最求和人生道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时代,是中国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这个时代赋予了当代大学生广阔的舞台。选择了入党,既是选择了光荣,更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一种崇高的历史使命。他要求选择入党的大学生必须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党的宗旨,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入党,是当代大学生的最佳政治选择,是报效祖国,报答人民的最好方式。但是没有具备较高的党性,既是侥幸入党,也是会成为党的蛀虫,国家的败类,人民的罪人。所以,加强自我党性修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是大学生在入党乃至余生中,必不可少的课程。

首先,要加强对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深刻揭示,对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通过学习经典著作,了解和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是理论天才和科学巨匠,但他们的研究工作,同样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他们的一些个别论断往往为基本原理所替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可以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之类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描述,随着马克思恩格斯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让步于更加科学的理论原则。这说明,基本原理体现的是规律性原则,其生命力是长久的。学习经典著作,还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一些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人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把特定场景下针对具体对象的个别论断,脱离其具体历史情境,与具有普遍性的基本原理等同。这种做法,离开个别论断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思想理论背景,难以准确理解原著的本意,就可能读不出其中固有的思想,而“读”出其中本来没有的思想,变成了“误读”和“歪曲”。一段时期以来,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被用来论证培育和发展所谓中国的“市民社会”,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市民社会,是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遵循。马克思早期所说的市民社会,其存在的基础就是私有制,可以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后来马克思

对市民社会的论述则着重从生产关系、交往关系上考虑。这与其新的历史观——唯物史观的形成有直接关系。马克思把“市民社会”理解为经济关系,就是要说明政治意义、法权意义上的“资产阶级社会”存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结构之中。因而,马克思市民社会的思想,彰显的是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追求人类的解放的价值目标。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党的理论之源。习近平同志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4]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充分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揭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认真学习经典著作,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代相结合、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伟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大业,使经典著作所彰显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充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得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在提高理论修养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思想道德修养和组织纪律修养,保持党的纯洁性!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思想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坚持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作为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决同各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作斗争。党的思想纯洁性是保持党保证党的政治、组织、作风各项纯洁性的基础,表现在:党的思想纯洁性是党的政治纯洁性的前提。党的纯洁性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执行党的纲领、章程和路线方针政策。然而,党的纲领、章程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在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形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纲领、章程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在实事就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修改、制定的,因此邓小平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间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党的思想纯洁性是组织纯洁性的基础和保证。党的纯洁性体现在组织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的要求,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坚持党章所规定的共产党员标准和领导干部条件发展党员、提拔干部等等。然而,组织纯洁性这些要求,无论哪一项都需要以党的思想纯洁为基础和保证。如贯彻党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的要求是建立在思想认识和党性原则的基础上;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在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团结统一;发展党员、提拔干部更是要符合党章所内含的思想原则。党的思想纯洁性是作风纯洁性的根本。党的纯洁性体现在作风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坚持贯彻党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坚决反对各种不正之风。党的作风纯洁性是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党的作风纯洁性直接取决于党的思想纯洁性。新时期,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考”的是党的纯洁性;党所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

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危”的是党的纯洁性。“四个危险”、“四个考验”从根本上讲,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所面临的考验和危险。应对“四个考验”,化解“四个危险”,我们党需要加强党的政治、组织、作风以及反腐倡廉等纯洁性建设等外,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是根本,应继续把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放在首位。党员的思想纯洁性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定要坚持发扬我们党注重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最重要的是保持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与“以人文本”理念是内在一致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中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观点与邓小平理论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我们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本价值观念。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一直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的根本动因。什么是利益,如何对待利益,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教育党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要辩证地看待党员个人的利益,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尊重党员正当的合法的个人利益。党员并不是脱离凡世,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党员也有血肉之躯。共产党员也有获得个体生命存在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有养家糊口的需要和人际交往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有人性特征中共有的个人利益诉求。毛泽东批评那些轻视物质利益中的人是“中了董仲舒们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些唯心的骗人的腐话之毒”,因为“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其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离开经济工作而谈教育或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刘少奇指出:“在我们党内,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为了党的利益,还要求党员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党内,不承认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抹煞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消灭党员的个性。”邓小平也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因此我们不能漠视党员拥有普通人性的一面,有自己正当的需要和愿望,有“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因此,对党员的要求,不能脱离实际,无限拔高。第二,党员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或人民利益需要个人利益作出牺牲时,党员要自觉率先牺牲个人利益。“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与“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一方面,党员是群众的一员,是因为党员来源于群众。党员永远要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同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不能脱离群众。党员不是高人一等,党员正当的合法的个人利益也不是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特殊的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党员是先进分子,

不能混同一般的群众。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不能混同于普通群众,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如果说党员的个人利益有其特殊性的的话,就在于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产生冲突时,党员要自觉率先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毛泽东在论及全党怎样为实现党的事业而奋斗时说:“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因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四、思想纯洁性教育人本原则下的认识路径对党员进行思想纯洁性教育,就是要使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信仰,根本上是思想观念范畴。形成并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念,需要认识主体不断学习实践和不断反思升华。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对共产党员进行纯洁性教育,就要坚持党员本人在认识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仅仅认为是被教育被管理的客体。党的组织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提供各种素材组织党员学习实践,从而引导党员反思升华,但不是也不可能越俎代庖。

加强党性修养,是树立远大理想的前提,是提高共产主义觉悟的基础,是成为合格共产党员的开端,是将自我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先决条件。认真学习各类经典著作,是加强党性的有效方式,是提高党性觉悟的有利行动。《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哺育了一大批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党员干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是《共产党宣言》等3部经典著作建立起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表示:“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当前,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要学习和领会这些经典著作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剖析、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系统论述等。特别是要联系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为此,应牢牢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共产主义理论的提出源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不管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什么错综复杂的情况,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在全世界最终实现的历史大趋势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不是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奋斗,需要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邓小平同志曾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

依靠群众。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夯实基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始终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广大党员应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共产主义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才能最终实现。广大党员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坚持最低纲领与坚持最高纲领结合起来,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

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学习时报》2010年10月25日. 魏长领 《道德信仰与自我超越》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5

李源潮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学习时报 2012.3.12

《大学生最新入党培训教材》 人民出版社

第6篇:中学教师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 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 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再结合县提出的“摆问题、促规范、提水平 ”本人认为我们作为老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

1.要注重性格的平稳持重和认识视野的开阔贯通。性格的平稳持重是一个教师应有的心理状态。要能以平等、热情、诚恳的态度面对学生,要让情绪稳定,善于自我调节。教师要对那些不利于教学的情绪加以控制。特别是与学生发生矛盾、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更要理智,不要声色俱厉,暴跳如雷,使矛盾冲突白热化,而应冷静沉着,宽宏大量,在健康的气氛中解决冲突, 并使冲突导向产生一定的教育价值。

2.要有较强业务技能和学术能力。业务技能,是指通过长期某一业务活动方面的训练而求得的技术。如工整清晰的板书,标准的普通话,现代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等,都是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技能。学术能力,是指在业务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的个性特征。通常人们主张,学思结合、做想结合、知行结合。不能只停留在业务技能的层面上, 而少于学术提炼,理性思考;也不能只醉心于学术见解的发表,而少于亲身教学的实践。

3.要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和机智幽默的应变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清晰地展现各门学科、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交给学生一张知识网, 并教会学生利用这张网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机智、幽默同样是构成教育才能的重要因素,它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品质,它是教师性格、修养、智慧的表现。幽默可以帮助教师更灵活更巧妙地实现教学、教育的意图, 学生也普遍欢迎富于幽默感的老师。机智就是应变能力,课堂上的情况瞬息万变, 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幽默、机智实际上是以扎实的知识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基础的,这个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

4.要有旺盛的求知欲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现在的资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非常快,教师不能再抱着一本书闯天下, 加速知识的更新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 特别是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 他们已经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接触社会的机会也不断增加,有自己的思想。教师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容易产生信任危机,同时, 知识的更新也更容易和学生产生共同的话题, 良好的互动关系会使教育问题的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 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 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率先垂范,教书育人,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现自身的办学目标。所以, 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 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第7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有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如何加强 新时期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有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如何加强 新时期,我们该做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才受学生欢迎?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最有效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热爱、崇敬之情感时,教师的传道授业便能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的铸造学生的灵魂。这样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师。而要达到这种程度,我认为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把品德、学识、情感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一、爱岗敬业 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用生命去热爱、去呵护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生命激情的事业,如果一位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那么他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得寂寞,不为名利所支配,远离世俗之浮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体现了人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爱岗敬业具体表现就是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特级教师钱梦龙说:“人的能力暂时低一些不要紧,但心中的标尺不能低。”对此,我有同感,在读书时学的知识很多已不适应今天的教学,尤其是新课改以后,很多知识大学也没有学过,工作实践使我深感知识底气不足,良好的愿望和高涨的工作热情,并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教学工作,在反复思考以后我开始充电,坚持给自己补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备好课,为了讲解的更清楚,我订阅了《中学生物教学参考》、《生物教学》、《生物教育》等多种教辅材料,使我从一个教书匠到教育研究者的一个人生转折,几年来我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如今越学越感到知识的不够,越感到如履薄冰。因此, 我更加如饥似渴的学习,从“多元智能”到“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教法,并在全省第一个进行高中地理活动课实施研究的实验。同时,我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学他们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扎实的教学功底,灵活的教学方法,并把它们内化为我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使我很快脱颖而出,不断地向“名师”、“大师”的方向靠近。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里”。我不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如果说对我成长有益的经验,那就是一要用功;二要用心。它使我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充实,丰富我的教育人生。

二、关爱学生 教师的教书育人,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是无可比拟的,他不同于炼钢工人干上几个小时就能看到火焰般的铁水,他可以很快的尝到收获的快乐。教师却要等上几年、十几年,要面对几十个活生生的人,要把很多的知识、道德、人性等一些有形无形的文化一点点地输入给学生,这需要一种奉献,并又要在奉献中忘我。 我们以“爱与创造”建起了育人的平台,学校倡导要用真情、真爱、真心去关注学生,呵护心灵,营造一个处处充满爱的校园。这不是简单的儿女情长,更不是盲目的感情堆砌,“一个都不能少”,也决不能成为一句空话,他需要教师时刻关注你的教育对象,关心他的一切,包括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丝情绪,趴桌子的学生你要把他叫起来;课堂溜号了,你要提醒他;犯错误了,再指出错误的同时,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潜能;学生有不懂的问题,你不管再忙再累,也要放下手中的一切,不厌其烦地为他解答,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树立孩子的自信,这种平凡中的关爱伴随着我们整个教育生涯。 “为师不忘少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换位思考,我们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其实“有了学生才有教师的岗位”的反思,让教师也学会了感恩。有了感恩才有了对事业的忠诚,才有了对教育对象的无私的爱。其实这也是不容易的,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家,有孩子,有一大堆的家务要料理,可我们首先要教好这些孩子,这是第一位的,家长把孩子非常信任地交给了学校,做为教师来不得半点疏忽,如果玩忽职守那是对人性的亵渎。 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懂得,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还需要教师奉献师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师爱是教育的桥梁,师爱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师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

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三、无私奉献 选择教师职业在我国就意味着是一种奉献,没有这点精神就不宜做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的内涵随着外延的不断扩大而越来越深邃。“教师”已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的名称,而是一种使命的代名词,它承担着培养祖国后代、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因此,教师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到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其实,教师之所以有别于其他职业,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有更高的水准,有更强的示范性。这就要求为人师表者,必须具有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要有博大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不能以任何理由推托对学生的教育责任。 总之,现阶段要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必须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对任何微小的有损教师形象的缺点错误都要认真改正,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对照和要求自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一个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8篇:新时期教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道德修养的一种,它是指人们为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和功夫。新时期,我们该做怎么样的老师?新时期,什么样的教师才最受学生欢迎?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最有效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热爱、崇敬之情感时,教师的传道授业便能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的铸造学生的灵魂。这样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师。而要达到这种程度,我认为教师与时俱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把品德、学识、情感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影响着学生。

一、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我认为,教师修养的必要性和意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是时代的要求。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时代要求每一个劳动者,首先是人民教师要成为有道德的社会人。良好的道德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学习、掌握规律,形成道德品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对教师道德水平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必然要求教师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从而更出色地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其次,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特别应该看到,如果德育不好,这样的学生,有的不仅不能造福于社会,而且会危害社会。要培养具有崇高品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修养。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有其师才能有其徒。如果教师缺乏道德修养,又怎么能够教育自己的学生成为具有崇高品质的新人呢? 第三,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这说明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作用极大,这种巨大的作用与教师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 第四,这是教师现状的要求。首先必须肯定,我们广大教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培养后代呕心沥血。他们不愧是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以说绝大多数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也必须承认,有的教师道德修养并不那么高,个别教师甚至还很差。例如,有的教师工作不负责任,人在曹营心在汉,教学马马虎虎;有的教师个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等等。由此可见,无论从教师的现状和新形势对教师的要求,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都具有迫切性。 (一)道德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知识,这就必须学习。同样,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第一,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

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地把个人生命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应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辩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作为伦理的一个分支,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师德传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我们有的教师违背师德要求,常常不是有意的,而是对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因而,教师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师德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育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过程中育人。

(二)要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1)在教学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也就是说,自己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是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否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等等,要经常从这些方面思考、检查、评价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好是坏。(2)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上加强道德修养。自己能否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三者利益发生矛盾时,能否自觉的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这是教师在实践中检验自己道德修养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3)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加强道德修养。这就看自己能否既尊重领导,又直言敢谏;能否尊重、团结、帮助其他教师,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4)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例如,能否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能否讲文明礼貌,能否注意公共卫生,能否尊老爱幼,能否平等处理家庭关系。 (三)重视形象。教师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职业,其工作对象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青少年儿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且育人是根本。青少年的成长、社会文明的传播以及民族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师,而教师的全部工作都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完成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形象对于学生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力。因此,新时期

的教师要特别重视自我形象设计,树立崭新的教师职业形象。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各方面的修养,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正像卢梭所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21世纪社会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不仅仅表现在教师的衣着、打扮和外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内在素质。我们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他的一般形象首先应是具有教学能力,教书,而且是教得好书。其次,教师的一般形象还表现在教师的亲和力上。体现在对孩子有亲和力、对家长有亲和力和对同事有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而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就是平等待人。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以回报学生对自己的支持与敬意。虽然学生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却是平等的。一个好教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帮助学生自己去思考出问题的答案;一个好教师是热情亲切的谈论家,但最好的教师知道在学生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时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一个好教师是谦恭的,尊重他人的感情;一个好教师要教育学生负责任、诚实,使学生成为好公民;一个好教师看中的并不是酬劳而是内心的愉快等等。 (四)净化心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要塑造别人的灵魂必须首先净化自己的灵。以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大写的人、高尚的人,是照射在学生心灵的一道灿烂的阳光,时时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面对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和物欲横流的世界,学校也很难置身世外。于是有些教师的价值天平开始倾斜,急功近利、追求实惠抬了头,追名逐利导致了教师道德的缺失。作为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具有高尚的人格。其次,恪守职业道德、知行统一,做学生的表率。作为一名教师时刻都要牢记一点:你的学生时刻都在关注你的一言一行,就像你时刻关注你的学生一样。所以作为教师要懂得谨言而慎行。 (五)懂爱懂美。教师的“爱”理解为“爱自己”、“爱职业”。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合格的新时期教师只有懂得劳逸结合,提高休闲的生活质量,珍惜和维持自己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这就是“爱职业”的基本道德表现。所谓“美”就包括“形象美”和“心情美”。一个新时期的教师不但要在着装打扮上得体,给人以美感,还要有一颗宽容美丽的心,能包容自己和别人的缺点和过失。 总之,师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既要有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个人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 从现实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入手,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让我们筑师魂、练硬功,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9篇:关于如何加强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文章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既影响教师素质的发展,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途径;方法论文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亦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职业院校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树立教师理论人格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职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使广大教师认识到职业院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八大”精神指导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从政治高度认识当前加强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养中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自我鼓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行为的目标,才能使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二、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倡导科学用人机制

除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外,制度建设也是高校师德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有一套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按照“评价科学、导向准确、激励有力、操作简便”的原则,立足于推动工作,以任期责任目标为主要依据,合理确定评价标准,落实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议制定,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作者认为制度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聘任制度,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完善聘任制度,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

2.建立奖罚制度,师德的表现应与奖金、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为此,职业院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健全配套措施。晋升工资和奖金发放等要向教书育人的优秀者倾斜,聘岗和职称评定时应把师德素质的要求纳入考评范围,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通过量化的方式,全面考察教师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3.建立监督制度,师德监督制度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组织有领导、教师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巡视制度,设立“师德信箱”,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评价公布师德规范,建立师德监督网站,以及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师德起到督促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三、导教师积极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加强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已成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使师德建设一环紧扣一环地深入下去,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萍.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6期.

[2]杨立华.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

作者简介:

匡雪(1964.12-)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刘丽(1966.12-)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上一篇:售后服务知识技能下一篇:销售公司员工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