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纪念的纪念

2022-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五四运动纪念的纪念

五四纪念与五四精神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推动了五四精神的传播。五四纪念的文本方式、套议方式、社会实践方式以及纪念设施等是五四精神的传播途径;五四纪念的周期性、时代性、多样性以及政治性特征使得五四精神影响深远;同时,五四纪念使得五四运动得到阐释、五四符号得到传播、五四精神得到弘扬,而五四纪念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提升了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赋予了五四以新内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五四精神

中国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早在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就开始发表演说或撰写文章进行五四纪念,要求青年学生继承五四遗产,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后来,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五四纪念就成了革命动员、教育民众以及迎合现实之需,得到深入发展。五四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名词后来有了一种比其最初的内涵更广的意义”。因此,五四纪念意义远大于事件的本身,“‘纪念五四’的提出,是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认识的一种提升,并且是借助这种纪念来推进当前事业的一种努力”。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就是这样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正是年復一年的纪念活动,使得五四精神得以延续;也正因有了五四纪念,五四焰火才得以生生不息,指明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活动方向。

一、五四纪念的方式:五四精神的传播途径

五四纪念推动了五四精神的传播,纪念方式则成了五四精神传播的主要途径。纵观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史,纪念方式可谓形式多样:各有千秋,但最主要的是组织动员方式和文本宣传方式这两种。文本宣传方式的纪念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新闻出版、学术界及网络来进行各种文本形式的纪念。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影视、网络也成了纪念的一个重要舞台。组织动员方式的纪念主要是通过纪念单位组织各种活动来进行纪念,即组织各类会议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本文以此把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方式分为文本方式的纪念、会议方式的纪念、社会实践活动方式的纪念以及建立纪念设施等四种主要方式。

(一)文本方式的纪念

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一个最重要方式就是文本纪念,五四纪念也不例外。文本纪念主要指的是各种文本形式的纪念读物。五四文本纪念是对五四纪念的一种表达、认同和展望,主要表现为纪念图书的出版发行与报纸杂志及网络的纪念文章、纪念社论、纪念专栏、纪念专号、纪念特刊等。

五四图书就是与五四历史有关的研究著作、五四历史人物的文集、选集、年谱等文献资料、五四经历者的口述回忆录等。五四纪念文章是每年的五四纪念时,党的重要领导人、五四经历者、一般学者、社会名流甚至普通民众通过不同的方式发表的与五四相关的文章。纪念社论是中国共产党发表自己主张的一种表达,是对于各种较大节日纪念日纪念的一个传统。纪念专号、纪念特刊、纪念专栏等都属于报纸杂志网络在进行纪念活动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除了一些党报党刊的纪念专号、纪念专栏等外,其他报纸杂志特别是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也会在五四纪念时出纪念专栏或纪念文章、评论等。学术界一直是五四纪念中一股重要力量。每年五四纪念日,学术界都会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来对五四进行各种诠释,挖掘各种五四纪念资源及五四的学术,和政治意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改进及网络的普及,网络的纪念活动日渐成熟,每年五四纪念时,网络中的纪念专题由于不受版面、色彩图像的限制,比报纸杂志要丰富和精彩得多,现已成了纪念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纪念方式。跟文本纪念相关的,还有一种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发行五四纪念邮票。

(二)会议方式的纪念

由于五四纪念是以青年为主体的集体性活动,所以群体性的大会、座谈会、表彰会、研讨会、联欢会、报告会等各种形式的会议在五四纪念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五四纪念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会议形式纪念是中共五四纪念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早在1921年5月4日,女学界联合会在女高师大礼堂开会,纪念五四运动二周年。李大钊出席并发表演说。翌年五四,李大钊又出席在北京高师举行的纪念五四三周年大会并发表了演说。这种通过召开纪念会来进行演说是早期五四纪念的一种主要方式。1950年团中央在纪念五四的通知中就指出,“‘五四’纪念日应尽可能地召开青年群众大会,举行庆祝游行,并可举行座谈会、讲演、展览会或联欢会等”。1979年4月2日,共青团中央向全国共青团组织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团委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举行纪念会、报告会或座谈会,也可以召开表彰新长征突击手大会”,同时,“可以举行时事报告会、科技讲演会、理论研讨会”。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议形式的纪念在五四纪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任何一次纪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组织活动,也是组织传播的最主要方式。

(三)社会实践活动方式的纪念

在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中,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则成了五四时广大青年们的一项重要纪念项目。1939年4月5日,中央青委在关于大后方纪念五四青年节工作的指示中要求各青年团体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依据当地的可能,配合抗战团体劳动群众团体组织各种劳动服务与社会服务等等”。民主革命时期五四纪念所开展的社会活动受到当时革命环境影响,活动空间有限。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四纪念或节日纪念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是民主革命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成了基层青年团组织的一项纪念惯例。由于各个时期时代内容不同,因而其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有别,但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则大同小异,即都是通过基层团组织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有益社会有益青年自身发展的具体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广大青镶来说了通过五四纪念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是对五四纪念最有意义的最值得回忆的事情,让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者亲身体验到五四纪念的意义和乐趣。

(四)建立纪念设施

建立纪念设施是进行永久纪念的一种。这种纪念方式一般体现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或发生地的纪念活动上。如2001年在紧挨旧北大“红楼”的五四大街路口旁的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中修建了一座名为“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五四运动纪念墙,来进行五四运动的永久性纪念。通过修建一些大型公共艺术作品或设施来纪念五四运动,在一定意义上,提醒了人们的五四记忆,强化了人们的五四意识,灌输了人们的五四精神。

除了建立一些实体的纪念设施外,还开辟了网络世界中虚拟的纪念设施栏目。如2004年,为纪念五四运动八十五周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网上“五四运动纪念馆”于5月4日正式开通。网上纪念馆通过丰富翔实的文字资料、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网上的五四运动纪

念馆,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是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网上基地。

二、五四纪念的特征:五四精神的影响

五四纪所具有的周期性、时代性、多样性及政治性,是五四精神发展延续的前提,正是因为五四纪念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使得五四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五四纪念的周期性

早在1220年的5月4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周恩来等就开始对五四运动公开发表文章或演说进行周年纪念。1924年,5月1日,李大钊在《北大经济学会半月刊》第二十四期发表《这一周》一文,介绍了5月第一周的四个纪念日,指出了“5月4日,纪念‘五四’运动的中国青年节”,这可算是最早把五四纪念日作为中国青年节的倡议。中共中央最早关于五四纪念的文件是1924年4月19日的中共中央通告第十三号《关于“五一”、“五四”、“五五”、“五七”之纪念与宣传》,但之后并未形成规模纪念。直到1939年3月,“西北青救……提议‘五四’定为青年节”,随后,“中央青委决定每年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并于本年五四号召全国各地举行拥护中国青年节的运动”。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眾举行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这件事含着一个重要的意义。”自此,中国共产党每年都举行各种正式性五四纪念活动。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这样五四青年节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日。1950年4月,团中央决定以5月4日同时作为青年团成立的纪念日。此后每年的五四纪念有了多重意义,即既是五四运动和中国青年团的纪念日,又是中国的青年节。

总之,中国共产党年年都纪念五四,中国青年年年都从纪念五四中想起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五四是中国青年盛大的节日,正是在这生生不息的五四纪念中,人们总能想起新生,想起青春,想起进步,想起复兴。”年年的纪念表明:中国青年将会把五四辉煌耀眼的光荣传统坚持到底。

(二)五四纪念的时代性

在中国政治传统中,政治上的纪念活动往往和当下工作密不可分,甚至可以通过其纪念主旨、内容和规格来推测后续动作。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虽每次都在强调要继承五四优良传统:弘扬五四精神,但每次纪念活动都深深地刻着时代的烙印。1930年4月15日,共青团中央在《关于“五三”“五四”及“五七”纪念的宣传大纲》中就明确提出:“建立苏维埃政权!——才能消除‘五三’、‘五七’的耻恨,才能完成‘五四’的使命!”反映了五四纪念与当时苏维埃革命紧密相连。抗日战争时期,五四纪念所弘扬的主题也一直围绕抗战而展开。一旦抗战结束了,五四纪念又会与党的当前任务有关。我们也很容易得出解放战争时期五四纪念的主题和任务了。

建国后,革命开始让位于建设,建设新中国成了建国初期的中心任务。然则,由于受“左”倾思潮的影响,使得建国以后很长时间党的中心围绕“阶级斗争”而展开,政治运动成了国内政治生活的常态,五四纪念也没幸免。纠缠在各种政治运动之中。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又重新发生转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的中心工作,五四纪念活动也是围绕着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展开的。总之,通过历年的五四纪念活动,我们可以得出,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内容与五四精神结合起来,不断赋予五四精神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新的历史高度,这是五四纪念永不褪色的根本前提。

(三)五四纪念的多样性

从五四纪念方式来看,纪念方式的多样性是五四纪念多样性的突出表现。各种形式的五四纪念使得纪念活动异彩纷呈。当然。五四纪念的多样性,还表现为纪念组织的多样性、纪念主题的多样性、纪念内容的多样性、纪念主体的多样性等。纪念组织的多样性,也可说是纪念的层次性。每年的五四纪念,有中央一级的各种纪念活动,有地方一级的各种纪念活动,同时也有基层单位的各种纪念活动,这样,不同层级的纪念活动使得五四纪念活动既有共同特征又有各自特色。纪念主题的多样性并不代表五四纪念没有统一的主题。虽然每年的五四纪念都在强调要弘扬五四精神,但在这个大的主题指导下,各种纪念活动又有各自的小的主题。正是有了各自的小,主题才使得五四纪念更为具体更为现实,从而做到五四纪念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纪念内容的多样性则表现为纪念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五四纪念是对于五四历史人物的纪念,有的五四纪念是对于五四事件的纪念,有的则是对于五四某一思想的纪念,有的则强调学生运动,有的则突出青年运动等,纪念内容取决于纪念的意图,纪念目的的差异使得五四纪念在内容上出现多样性。正是五四纪念的方式、组织、主题、内容等都表现出的差异性,使得五四纪念活动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四)五四纪念的政治性

青年运动是共产主义运动中一部分重要的工作,因共产党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总指挥,青年运动必须在共产党指导之下,是无疑的。五四纪念不只是青年运动的一个纪念日,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重要政治活动。那些曾在五四运动中起过作用的早期领导人如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已经认识到这个运动的政治意义,并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该党的活动即是“五四”精神的发扬。1925年5月3日,瞿秋自在《向导》上发表了《五四纪念与民族革命运动》一文,指出:“社会上对于五四有两种认识:或认他只是一个学术运动的纪念,或认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所谓‘思想革命’的高潮时期”,“然而单认五四是学生爱国运动及思想革命的纪念,未免减少了五四之政治上的意义”。瞿秋白所强调的五四运动政治性就是五四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因此,在革命年代,五四纪念处处体现其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倾向。抗日战争时期,五四纪念就是号召全国青年进行抗战。建国初期,五四纪念的青年政治活动得到广泛开展,之后成了发动金国青年的一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文革时期的五四纪念。改革开放以后i五四纪念成了团结全国青年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次动员,成了青年人新时期庆祝自己节日弘扬五四精神的一次契机。但无论五四纪念怎么发展,都改变不了它是党领导下的一项青年工作,改变不了它的党性,更改变不了五四纪念的政治性。

三、五四纪念的效果:五四精神的弘扬

(一)五四纪念使五四运动得到阐释

五四运动一开始是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后来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象征中国青年革命风貌的五四精神。后者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正确阐释而得来的。每年的五四纪念,是进行五四阐释的最佳时机。对于五四的阐释,国民党人、社会中间分子以及中国共产党人都作了不同的解释。形成如今的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要得自于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的历史阐释。李大钊最早提出要给予五四运动以更多更深层的意

义。“我盼望中国学生界,把这种精神光大起来,依人类自由的精神扑灭一切强权,使正义、人道,一天比一天的昌明于全世界,不要把他看狭小了,把他仅仅看作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瞿秋白也很早就发表文章指出五四纪念不能仅仅看作是学术纪念和新文化的纪念,而是有更多的政治纪念意义在里面。在1932年他又发表了《五四与新的文化革命》一文,指出:“无产阶级决不放弃五四的宝贵的遗产。五四的遗产是什么?是对于封建残余的极端的痛恨,是对于帝国主义的反抗,是主张科学和民权。”对于五四运动解读最好最成功的要算毛泽东,1939年5月4日,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毛泽东发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话,指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这是全国除开顽固分子以外,一切的人都承认的。”毛泽东同时认为,“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正是五四运动的彻底反帝反封建性质,使其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的革命运动,也使得毛泽东给予了五四运动很高的评价,认为“全部中国史中,五四运动以后二十年的进步,不但赛过了以前的八十年,简直赛过了以前的几千年”。

其实,对于五四的不同纪念和阐释,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进行的没有硝烟_的战争,“五四遗产都成了双方争夺和重新解释的革命历史的一部分”。中国国民党一直想占有和独吞五四纪念资源,其目的就是通过对五四纪念来拉拢全国进步青年。然而,“当国共实现了命运不佳的合作使国家得到统一后,国民党领导人对‘五四’所提倡的改革最终采取了传统和保守主义的态度”。这也是国民党没有抓住全国进步青年的根本所在。而中国共产党则从广大青年根本利益出发,最早提出把五四作为中国青年节并付诸行动,同时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民主科学精神和五四爱国主义传统,从而得到了全国广大进步青年的赞同和拥护。正是通过对五四的正确阐释,使得五四精神代代相传,不断使得五四精神呈现新面貌、增添新内容、激励新一代。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更好地领导全国青年继承了五四的遗产。

(二)五四纪念使五四符号得到传播

五四纪念日有着深层内涵和价值,凝聚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传播着一种思想理念,引导着广大青年的行为模式,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是青年的积极向上的象征。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作为一种政治仪式,传播一些共同的文化符号或象征符号,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样的活动中确认了意识形态认同,确认了与其他人共享的观念和信仰,各种思想观念得以整合,意识形态得以重塑,文化得以传承。“政治仪式具有重要的功能,它可为个人提供政治方向和属于一个更大共同体的感觉”,五四纪念活动传播着五四象征符号,正是这些五四符号引导着全国广大青年健康成长。“精神力量依附各种有影响的象征符号——事物或观念——这些象征符号反过来又使重要的社会事实具体化。”被简化和被普遍化的象征符号所产生的作用总是继续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五四这两个字,是所有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们胸前的徽章。于是,就有永远‘五四’,永遠的被‘五四’导引和感召着的永远前进的青年。”五四运动,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象征,它象征着息息不断的民主火炬;象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象征着热血沸腾的青春。五四的象征就是新青年的象征。

(三)五四纪念使五四精神得到弘扬

在中国的条件下,近几十年来,随着纪念五四的活动不断与旧价值观和思维习惯进行斗争,五四给人们的启示已经越来越清楚。五四运动之后,“政党和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之间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它们的纲领和政策中也更多地强调社会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意识得到增强”,这是五四带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精神财富。如何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则成了五四之后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奋斗目标。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自然少不了对五四精神的探索和弘扬。1924年4月19日,在中共中央第十三号通告《关于“五一”“五四”“五五”“五七”之纪念宣传》中指出:“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这种五四精神就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五四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所面临的课题。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和新的历史觉醒中,去推进五四运动提出来的、还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这就是纪念五四的当代意义。共青团中央宣传部1959年3月31日发表的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的宣传提纲中要求:“在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的时候,我国各族青年必须发扬‘五四’先辈的反帝爱国精神,努力巩固党的领导和国内各族人民的团结,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突击作用和先锋作用,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广大青年在改革的浪潮中更是需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更是需要五四精神的引导和鼓舞。作为“五四”革命传统的爱国主义,是今日中国青年所最需要的精神支柱。正如胡锦涛所说:“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历久弥新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应万分珍视、大力弘扬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此,要想五四纪念对参加者起作用,要想通过五四纪念活动来说服他们,那么,就不能仅仅把他们带入五四的历史场景,而是要他们在这样的历史场景中掌握其精神要领。在纪念活动中通过心理暗示与精神导引,增强广大青年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在五四纪念活动中弘扬五四精神之目的。

四、五四纪念的意义: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如何通过五四历史记忆来教育广大青年以及推动青年运动如何正确开展下去,从而发挥出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五四纪念保存了五四记忆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纪念日成为人们形成群众认同与集体记忆不可缺少的载体。五四纪念保存了五四记忆。每年的五四纪念活动都不忘对于五四历史的重述,纪念内容上很多都是当事人的回忆、五四时期历史人物介绍、五四历史场景的回望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五四纪念文本里都会有对过去历史的描述和总结。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复述了五四的历史记忆。早在1920年5月4日,周恩来在其日记中指出,“今天是五四纪念,回想去年今天学潮突起,引得这一年来的学潮起伏,有无穷的感触”,“将来的希望,尤隐隐约约在各人脑中颤动不已”。1925年5月3日,瞿秋白发表纪念五四文章指出,“五月四日这一天,当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纪念日,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五四纪念

日是中国人民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事件进行记忆的时间符号,它凝聚着特定的文化和政治内涵,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识。正是这个时间符号,在国家社会文化建构中具有重要功能,甚至成为国家传输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

(二)五四纪念教育了广大青年

每年的五四纪念活动,是教育广大青年一次最佳契机。1940年3月8日,中央青委在关于第二届中国青年节纪念中要求:“积极开展文化教育运动,使消灭文盲普及教育提高青年文化成为各青年组织的基本任务,并规定每年青年节举行识字大测验。”1979年4月2日,共青团中央向全国共青团组织发出通知,将在青年中开展纪念活动,通知指出:“通过五四纪念活动,进一步推动各行各业青年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提高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领。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把青年组织到学习中去。”五四纪念活动是青年进行学习活动的一次提示,也是学习活动的一次良机,更是学习活动的一次动员。正如2007年的五四,胡锦涛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要求全国青年“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同时,五四纪念日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因此,五四纪念也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充分挖掘五四纪念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五四纪念的—个重要任务。

(三)五四纪念推动了青年工作的正确开展

列宁曾经说过,“庆祝伟大革命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上”。中国共产党每年的五四纪念活动会出现不同的思想内容和活动方略,之所以这样是与当时政治形势及政治发展需要紧密相关的。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之初主要强调的是学生运动,强调的是反帝反封建。后来逐渐强调青年的革命运动以及抗日救國运动,之后就是反帝反蒋运动。革命是民主革命时期五四纪念的一个主题,这个时期的五四纪念最主要任务就是为了革命的需要。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活动更多体现在青年运动上。因而,五四纪念是青年工作的一项活动,是对全国青年整顿、规范、整合和改造的一次最佳时机。改革开放以来的五四纪念则突出强调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其目的就是为了民族的振兴。因而,纪念的目的就是为了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然而,由于时代发展条件不同,面临的历史任务就有别,因此导致了不同时期的五四纪念活动中所体现的青年工作的差异性。

我们今天要继承“五四”的事业,但我们如果不能超越“五四”,也继承不了“五四”。时下正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的纪念,五四纪念的任务除了与之前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和之后的建国六十周年纪念活动有总结历史经验的相同之处外,还有着五四纪念自身的独特意义,那就是如何通过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纪念来弘扬五四精神,通过五四精神来指明青年活动的方向,完成五四所赋予我们的历史和时代任务,这也正是五四纪念的当代意义。因此,五四纪念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五四纪念活动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不断赋予五四纪念以新的内涵,增强时代性,使得五四精神更好地引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责任编辑 王 慧

作者:胡国胜

第2篇:五四纪念与五四传播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是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历史轨迹,推动了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正是年年的五四纪念活动,使得五四运动得到正确的历史阐释,五四象征符号有了传播机会,五四精神得以弘扬和延续,指明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五四传播

[

早在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就开始发表演说或撰写文章纪念五四。

一、五四纪念与五四运动的阐释

五四运动一开始是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后来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引领中国青年的五四精神。这就涉及到对五四运动的各种阐释,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五四阐释而得来的。每年的五四纪念,是进行五四阐释的最佳契机。对于五四的阐释,国民党人、社会中间分子以及中国共产党人都作了不同的解释。形成如今的对于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要得自于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的历史阐释。李大钊最早提出要给予五四运动以更多更深层的意义。“我盼望中国学生界,把这种精神光大起来,依人类自由的精神扑灭一切强权,使正义、人道,一天比一天的昌明于全世界,不要把他看狭小了,把它仅仅看作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1]瞿秋白也很早就发表文章指出五四纪念不能仅仅看作是学术纪念和新文化的纪念,而是有更多的政治纪念意义在里面。在1932年他又发表了《五四与新的文化革命》一文,文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决不放弃五四的宝贵的遗产。五四的遗产是什么?是对于封建残余的极端的痛恨,是对于帝国主义的反抗,是主张科学和民权。”[2]对于五四运动解读最好最成功的要算毛泽东,1939年5月4日,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毛泽东发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话,指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这是全国除开顽固分子以外,一切的人都承认的。”[3]毛泽东同时认为,“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4]。正是五四运动的彻底反帝反封建性质,使其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的革命运动,也使得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全部中国史中,五四运动以后二十年的进步,不但赛过了以前的八十年,简直赛过了以前的几千年”[5]。“大致地说,五四运动的倾向几乎决定了以后几十年中国的思想、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在这场思想骚动中开始形成的深刻的社会和民族意识一直长盛不衰。”[6]

其实,对于五四的不同纪念,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进行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五四遗产都成了双方争夺和重新解释的革命历史的一部分”[7]。中国国民党一直想占有和独吞五四纪念资源,其目的就是通过对五四纪念来拉拢全国进步青年。然而,“当国共实现了命运不佳的合作使国家得到统一后,国民党领导人对‘五四’所提倡的改革最终采取了传统和保守主义的态度”[8]。这也是国民党没有抓住全国进步青年的根本所在。而中国共产党则从广大青年自身利益出发,最早提出把五四作为中国青年节并付诸行动,同时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民主科学精神和五四爱国主义传统。

二、五四纪念与五四符号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作为一种政治仪式,传播一些共同的文化符号或象征符号,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样的活动中确认了意识形态认同,确认了与其他人共享的观念和信仰,各种思想观念得以整合,意识形态得以重塑,文化得以传承。“政治仪式具有重要的功能,它可为个人提供政治方向和属于一个更大共同体的感觉”[9],五四纪念活动传播着五四象征符号,正是这些五四符号引导着全国广大青年健康成长。“精神力量依附各种有影响的象征符号——事物或观念——这些象征符号反过来又使重要的社会事实具体化。”[10]被简化和被普遍化的象征符号所产生的作用总是继续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五四这两个字,是所有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们胸前的徽章。于是,就有永远‘五四’,永远的被‘五四’导引和感召着的永远前进的青年。”[11]五四运动,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象征,它象征着息息不断的民主火炬;象征积极向上的精神;象征着热血沸腾的青春。五四的象征就是新青年的象征。

三、五四纪念与五四精神的弘扬

在中国,近几十年来,随着纪念五四的活动不断与旧价值观和思维习惯进行斗争,五四给人们的启示已经越来越清楚。[12]五四运动之后,“政党和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之间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它们的纲领和政策中也更多地强调社会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意识得到增强”[13]。这是五四带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精神财富。如何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则成了五四之后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奋斗目标。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自然少不了对五四精神的探索和弘扬。早在1920年4月21日,陈独秀在中国公学第二次演讲会上就发表了《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的演词,指出五四除了爱国运动,还有其不同的地方,就是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直接行动;(二)牺牲的精神”[14]。1924年4月19日,在中共中央第十三号通告《关于“五一”“五四”“五五”“五七”之纪念宣传》中指出:“‘五四’纪念当然以学生为中心,同志们演说词中,须发挥五四运动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恢复国权运动;(二)新文化运动。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15]总的来说,这种五四精神就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五四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所面临的课题。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和新的历史觉醒中,去推进五四运动提出来的、还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这就是纪念五四的当代意义。[1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1959年3月31日发表的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的宣传提纲中要求:“在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的时候,我国各族青年必须发扬‘五四’先辈的反帝爱国精神,努力巩固党的领导和国内各族人民的团结,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突击作用和先锋作用,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17]是年,徐特立在《中国青年》第8期发表论文《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指出:“我们今天的青年应该怎样纪念‘五四’这个伟大的节日呢?要纪念‘五四’,就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的革命光荣传统,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在当前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更大的成绩。”[18]

即使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广大青年在改革的浪潮中更是需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更是需要五四精神的引导和鼓舞。作为“五四”革命传统的爱国主义,是今日中国青年所最需要的精神支柱。[19]1984年5月,习仲勋在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正是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的光荣传统,把‘五四’先烈们所不能看到的建设社会主义更艰巨的事业担当起来,做最富有创造精神的新一代。”[20]1986年5月3日,在纪念五四运动六十七周年座谈会上他又指出:“五四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国青年前进。什么是五四革命精神呢?概括起来就是:爱国主义的精神,倡导民主和科学的精神,青年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的精神。”[21]此时,五四纪念所要弘扬的就是五四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面最有凝聚力的旗帜,也是五四运动最丰厚的精神底蕴。今天,它仍然是团结和鼓舞包括青年在内的我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向前的巨大精神力量”[22]。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23]对于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解释和弘扬,正如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所指出的那样,“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历久弥新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应万分珍视、大力弘扬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24]。

通过各式各样的五四纪念活动,让广大青年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有意识有目的的向青年民众灌输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灌输党的政治价值观、意识形态、政治习惯等,弘扬五四精神,实现对广大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这也是为什么要举行五四纪念活动的一个主要因素。要想让五四纪念活动对参加者起作用,要想通过五四纪念活动来说服他们,那么,就不能仅仅把他们带入五四的历史场景,而是要他们在这样的历史场景中掌握其精神要领。在纪念活动中通过心理暗示与精神导引,增加广大青年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活动所特有的精神统摄力量和文化渗透力,从而实现党对青年的领导在精神领域中的权力运作。

我们今天继承“五四”的事业,但我们如果不能超越“五四”,也继承不了“五四”。[25]因而,当代青年生逢其时,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要高举五四爱国主义旗帜,发扬科学、民主、爱国、进步的五四精神,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为能够担当建设祖国重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李大钊全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2.

[2]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3.

[3][4][5]毛泽东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5,699,703.

[6][8][13]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1,367-368,371,367.

[7][12][美]微拉·施瓦支.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316,305.

[9][英]凯特·纳什,阿兰·斯科特·布莱克维尔.政治社会学指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316.

[10][英]杰弗里·亚历山大·迪尔凯姆.社会学——文化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256.

[11]丁来文等.百年民族精神颂[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84.

[14]陈独秀文章选编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518.

[15]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G].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568.

[16]龚育之.龚育之论中共党史(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551,560.

[17]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发表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宣传提纲[N].人民日报1959-4-12.

[18]徐特立.纪念“五四”对青年的期望[J].中国青年,959,(8).

[19]张静如文集(2)[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495.

[20]习仲勋.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做最富有创造精神的新一代——在五四运动六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4-5-4.

[21]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423.

[22]发扬优良传统青春奉献中华——纪念五四运动七十一周年[N].人民日报,1990-5-4.

[23]江泽民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3-124.

[24]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5-5.

[25]胡绳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99.

责任编辑 李秀华

作者:胡国胜

第3篇:塑造新思想:建国前后北京与上海的“五四”纪念活动

[摘要]建国前后,北京和上海都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这两次活动都不仅仅是群众性的纪念仪式,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一方面号召继承“五四”革命精神,表达对现实服务的方向;另一方面则书写着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确证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以及对中国革命和即将展开的新中国建设的指导意义,即为新中国确立了一个新的思想坐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种以“五四”为中介而实质上是为了引导和塑造新思想的纪念活动方式,成为后来“五四”纪念的传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确立领导地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建国前后 新思想“五四”纪念 北京 上海

[

“五四”运动之后,各种纪念活动几乎年年都有,这种纪念活动的操办者虽然身份各异,但毫无例外地都着意于借助纪念“五四”而传达某种理念。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除去1939年“五四”运动20周年有过较大规模的纪念之外,其他年份因处在战争时期而不遑顾及。1949年迎来了“五四”运动30周年,此时国共胜负大局已定,北平已获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加上30周年是一个整十的年份,举行纪念活动符合人们的日常观念和社会期望,于是5月4日这一天在北京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五四”30周年纪念活动。然而,纪念活动作为一种仪式“之所以被认为有意义,是因为它们对于一系列其他非仪式性行动以及整个社群的生活,都是有意义的。仪式能够把价值和意义赋予那些操演者的全部生活”。赋予“五四”以主流新思想,显然是此次纪念活动的精神动力。出于同样的诉求,1950年5月4日“五四”运动31周年的来临,虽非逢十逢五,但在上海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照样举行。为何如此呢?人们或许能找到的唯一理由,就是这是建国后的第一次“五四”纪念,但历史表象背后的成因远非如此简单。与其说这是以一种纪念仪式对“五四”这个包含历史价值的纪念日的尊重,还不如说是通过纪念仪式来表达对树立社会主流新思想的渴望。

一、纪念意图:活动形式与社会意识的整合

同任何一种纪念活动一样,1949年北京的“五四”纪念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方式,在形式上无疑是一种仪典。那么,在建国前夕为何要举行这样的仪典?其目的又何在?关于仪典的社会学意义,依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解释,人们举行仪典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唤醒某些观念和情感,把现在归为过去,把个体归为群体”。实际上,仪典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过程,即将过去的、原型的观念与现在的、现实的观念联系起来,人们通过这种联系,继承了某种传统或精神,从而为当下的行为寻找历史合理性。因此,纪念活动这种仪典,显然蕴涵着社会的、政治的、思想的乃至伦理的与审美的意图。这种意图在构建一个新社会形态时,表现得尤为重要。北京在1949年中国新旧社会转型之际举行“五四”纪念这样的仪典,正好满足了即将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确立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

那么,1949年的北京“五四”纪念活动以何种方式来承载上述的功能呢?就仪典的形式而言,纪念活动要取得预期的效果,一定程度的群众性特征必须具备,因为它会增强这种活动的热烈感和庄严性。通过仪典场面的热烈感与庄严性,纪念活动中的群体便会凝聚起某种集体意识。当纪念活动的主题被确定后,群体的集体意识就自然地反映了这种主题。北京“五四”纪念活动以群众性的方式,将处在已经来临的新时代之中的“五四”纪念日通过庆典活动呈现出它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群众”毕竟是一个包容社会各阶层的大概念,在北京“五四”纪念活动中的群众,其主体主要是青年与学生,这一群体是社会中最具活力的成分,他们的政治意识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基本面貌。1949年5月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曾作了这样的报道:“本市华北大学、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等八十余大、中学校及青年团体等单位,分地区分别举行盛大的‘五四’三十周年纪念。参加纪念的大中学生及青年工人共约三万一千余人。”这一报道向社会显示,被集合起来的青年学生,不仅是在纪念“五四”,而且是在呈现一个社会群体的力量。另有记载,5月4日这一天,北京“全市青年代表一千多人在国民大戏院隆重举行北平解放的第一个五四纪念会”。

但是,如果仅仅以群众参与的规模来看北京这次“五四”纪念活动,未免减轻了它的意义。这次由几十所大中学校及青年团体参与的纪念活动,毫无疑义地会表达特定的思想,会凝聚特定的集体意志。从纪念主题来看,表达对“五四”精神的宏扬,表达对“五四”以来青年革命传统的继承,还只是这次纪念活动的一种现象。这次纪念活动之所以具有意义,在于它为即将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确立了一个新的思想坐标。这个“新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或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之下,主要是新民主主义理论观念。在全国解放之前,或在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之前,中共思想理论主要是在革命根据地被广泛地接受,因而就全国范围来说,它还是一种新的思想。通过“五四”纪念日或纪念活动的方式来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或者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种正常的、有效的途径。

树立新的思想坐标的意图可以从另外一件事情上反映出来。正当5月4日纪念活动举行的这一天,中华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也在北京开幕。廖承志在大会作报告时宣告:“在国民党反动派已经宣告灭亡,人民民主革命已在全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五四运动的三十周年和北平解放以后的第一次五四纪念的时候,我们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平开幕了”。这是这次大会召开的背景,同样可以看作是北京“五四”纪念活动举行的背景。对于这次大会,中共中央还专门发了贺电,电文称:祝贺“在‘五四’运动发源地北平召开这次代表大会。希望你们的大会是过去三十年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良好的总结,同时是新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将开始一个新的时期。全国的爱国青年除了必须与帝国主义侵略者及中国反革命残余作坚决斗争以外,必须把主要的努力放在学习和建设的任务方面,以便迅速在全中国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使军事上和政治上胜利了的中国人民,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也得到同样伟大的胜利”。实际上,这个电文的内容是两个月前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所作报告精神的具体化。毛泽东在报告中强调,在全国即将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党在这里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五四”纪念活动在这样一个转型期举行,它的社会功能在于整合青年群众的思想,将其引导到新时期所欲完成的任务上来。

如果说以上显示的只是北京“五四”纪念活动的现实目的,那么它的更深刻的目的指向,则在于通过纪念“五四”活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强化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观念,

这可以在另一材料中得到佐证。解放区青联及全国学联共同发出《纪念“五四”通知》,其中强调,“五四”30周年对“全国青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而纪念“‘五四’应当号召全国青年,学习与宣传‘五四’以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学习与宣传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直到今天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历史过程中,认识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然在中国取得胜利的真理”。就1949年的政治思想气氛而言,北京举行“五四”纪念活动,其内在主旨一方面脱离不了在号召继承“五四”革命精神之下表达对现实服务的方向,另一方面则书写着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确证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以及对中国革命和即将展开的新中国建设的指导意义。

二、思想引导与知识界的回响

1949年5月4日,《人民日报》以多版篇幅刊载纪念“五四”运动30周年的文章。这些文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一个半版的篇幅摘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论著中有关“五四”的言论;第二类是发表党内高级干部如吴玉章等人对“五四”的论述;第三类是刊载以知识界为主体的“五四”评论与感想。前两类可代表对“五四”解释的思想方向,其中毛泽东在10年前“五四”运动20周年时发表的对“五四”的论断,此次是旧文重刊,显示毛泽东强调的“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以及“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起的历史作用,是此次“五四”纪念活动的主导思想。至于党内高级干部的文章则进一步强化了毛泽东有关“五四”的论述,尤其是将重点放在有关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上。有篇题为《五四运动与知识分子的道路》的文章,根据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的经典论述,得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五四运动最伟大的成果,是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并且由此发展为“以毛泽东思想为集中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此次参与“五四”纪念活动的知识界人士,有的是“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有的是在“五四”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政治态度、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何趁纪念“五四”的机会引导知识分子的观念,就成了此次纪念活动的主要任务。上面那篇文章提出:“知识分子们必须根据百年来——特别是三十年来中国人民革命的实际经验,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观点,新方法,用辩证法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新观点,新方法,在一切学术部门……对于自己来一个‘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进行批判与自我批判”。这种思想引导,对于处在1949年新旧社会转型之中的知识界来说,不啻空谷足音。可是,知识界人士对“五四”历史的认识,对“五四”所怀有的观念情结,虽与这种思想引导有某种联系——毕竟这种思想引导自1939年“五四”20周年来已有10年的历史,但知识界人士更多的是从自身面对新旧时代的更替与巨变的角度来“看”或“想”“五四”的。

知识界人士对“五四”30周年抒发感想,使得北京“五四”纪念活动的思想内涵大为增强。就在5月4日的前一天,北京文艺界在北大民主广场举行晚会,据报道,“到会的工人、学生、教员达六千人。这是北平解放后,文艺界空前的一次盛会”。会上一些作家发表演讲,其中闻家驷讲《文艺与政治关系》,何其芳讲《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结合》,而“会场的秩序和听众的情绪从始至终是宁静中充满了热烈,在灯光下每个人的脸部都显得那么年青”。

《人民日报》于5月4日这一天,以两大版篇幅刊载12位知识界知名人士的纪念文章,进一步提升了北京此次“五四”纪念活动的“群众仪式”分量,并且同时显示了知识界对“五四”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所作的回应。这些知识界知名人士,如茅盾、叶圣陶、俞平伯、胡风、臧克家等,在此次“五四”纪念活动中,大多将对“五四”的感怀转换成对新社会到来的认同,而这种认同在现实意义上是对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充分肯定。这种肯定的积极意义无疑在思想领域为塑造这一革命理论的威望起着其他社会力量无法替代的作用,而这正是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对这个理论的认同感,尤其是北京这座在此之前为国民党所占据的城市。

那么,知识界人士对“五四”的感怀又是如何转换成对中国革命理论的认同呢?他们从“五四”历史遗产中挖掘到可供阐释的资源,这个资源呈现于以下两个主题之中:

第一,以“五四”运动的内在精神论证中国革命理论产生的必然性。“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是思想史上的事实。在上述知识界人士看来,“五四”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竞相奔流,但都无法为中国找到正确的出路,唯独马克思主义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茅盾指出:“三十年来,在思想运动方面,充实了‘五四’的思想内容,加强其战斗性的,不是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而是工人阶级的马列主义”。茅盾还以这是“我们亲眼看见或亲身经历的”口吻,强调这一观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里所指的,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转化为一种革命性的物质力量,而这种物质力量最终推动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第二,从“五四”运动的成败论证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在“五四”的各种评论中,毛泽东在1939年发表有关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关系的论说,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因为在此之前,人们或者忽视,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1949年北京“五四”纪念活动中重提或者重点提这一问题,其目的固然在于确认毛泽东关于这一问题论述的重要性,而在另一层面上,主要是在一个新旧社会转型过程中,鉴于知识分子思想构成的复杂性,有必要进行新的引导和新的提高,因为这关系到这个群体对即将建立的以人民为主体的新国家的认同。在此次纪念活动中,知识界人士可以说积极地参与了这个认同过程。作家何家槐从“五四”之中寻找到这种认同的历史依据,称“‘五四’运动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因为当时革命的根本力量——工农阶级还没有强大,而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也还不够密切和巩固”。因此,在新中国即将建立以及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只要真正愿意,真正有决心和工农兵结合……那末他的志愿一定可以实现”。宋云彬则以自省的口吻说道:“知识分子经过这一次(即”五四“运动——引者注)政治斗争,思想亟变,认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知道只有工农大众才是可靠的同盟者”。因此,“现在纪念五四三十周年,年长一辈的知识分子应该好好儿自省一番,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还配得上称作‘革命的知识分子’吗?年青一辈的,也应该自己检讨一下,是不是还留有一些知识分子所常有的弱点而没有能力克服?”何、宋二人对“五四”的感怀,着落的不是历史的“五四”,而是现在的“五四”,而现在的“五四”正是新旧社会转型之际重塑社会新思想的载体。对于这一新思想的方向意义,即便是书斋学者俞平伯也发出这样的声音:“最所欣幸的,光明在前,咱们从今不怕再迷失路途了”。

知识界人士在此次“五四”纪念活动中,很自然地认同了一个基本观念,即知识分子由

于思想形成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又显示他们与即将建立起来的新型社会形态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认知差异,因而“身子”即将进入新社会,“思想”无疑也必须跟进。如何“跟进”呢?当时所能采用的有效方式,就是进行思想改造。虽然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从1951年9月正式全面推开,但在1949年北京“五四”纪念活动中,知识界人士大多强调希望通过继承“五四”的革命传统,重新认识自己,加强自身的思想改造,这实际上已初显后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端倪了。显然,在此次北京的“五四”纪念活动中,甚至包括次年上海的“五四”纪念活动中,知识界人士在思想观念上的自我反省,至少为后来展开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作了两方面的准备:其一,在内容方面,主要将改造目标落在阶级立场与政治态度的转变上,亦即知识分子应当通过思想改造而使自己自觉地站到人民的立场上来;其二,在方法方面,开了在纸质媒体上或在各种座谈会上展开思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先河。这两方面或许是北京及次年上海的“五四”纪念活动对其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一种意外影响。这种影响具有正面意义,因为虽然事后观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存在着诸多可检讨的地方,但毕竟对当时知识分子思想转变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其作用不可轻易抹杀。

三、时势转移与上海的“五四”纪念活动

1950年5月4日,“五四”迎来31周年纪念日,上海举办了盛大的纪念仪式。与北京不同,上海这一年的“五四”纪念是在一个新的背景之下举行的,此时新中国已建立半年余,上海也解放近一年,时势转移与社会巨变使上海必须赋予“五四”纪念以新的内涵。

5月3日傍晚6时许,有14000余人汇集于上海跑马厅举行“五四”纪念活动。此次“五四”纪念的目的是要继承“五四”的三个传统,分别是“继承‘五四’时代,战胜一切困难,胜利前进的光荣传统”、“继承‘五四’时代进步和团结的传统”、“继承‘五四’时代国际主义的传统”。这三个“传统”,既可以说是“五四”时代的,也可以说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新时期”的,因为建国之初,经过多年的战争摧残,此时正是百废待兴,因而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重整社会秩序,恢复社会生产,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因此,把纪念“五四”作为一种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新国家的精神力量,是举行这样的纪念活动的现实目的。对于这种纪念的意义,马叙伦发表纪念文章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年来纪念‘五四’运动,正该给他估定正确的价值,使人们对历史的转变,有明白的认识”。上海作为全国城市的重镇,把握这一历史转变之机,重振社会经济,对全国来说是一种示范,因而这种信息传递的价值远胜于上海一处。

《文汇报》在5月4日题为《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革命》的社论中强调:“新的中国革命史要求我们重新估定五四运动的价值,同时根据这个估价的总标准来重估中国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各方面的价值”。为何要“重估”?因为“五四”以往多被看作只是一次学生运动,或一次新文化运动,而这远不能说明“五四”在中国革命理论中的作用,因而“社论”以这样的表述阐释了“五四”的历史地位:“‘五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们一方面必须认识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五四以来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新局面,另一方面必须认识新民主主义产生的思想源泉与理论基础——马列主义”。这样,“五四”在中国现代政治和思想上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而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思想领域的地位也随之凸显出来。

检视5月4日这一天,上海《文汇报》出版了两种纪念“五四”的特刊,分别名为《纪念五四特刊》和《五四与北大》。作为专门纪念活动而出版的“特刊”,它的重要性在于通过这种形式向社会传递一种信息,即对“五四”的认识,对“五四”与现实关系的把握,就建国初的历史背景而言,必须建立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在“纪念五四特刊”的显要位置上,刊出了史学家胡华讨论“五四”运动“领导者”的文章。胡华认为,不论是从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上看,还是从对以“五四”为起点的中国革命运动的贡献上看,都可以归为一个结论,即“真正最有贡献、起代表新方向作用的,是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而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者”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将决定“五四”运动的基本性质,从而影响这个运动在中国革命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使是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主要部分的新文学,同样存在着“领导者”问题。文艺理论家李何林在一篇检讨其旧著的长文中,就专门分析了新文学的“领导者”问题,其中提及在与何干之、钱俊瑞、范文澜等理论家商榷之后,得出结论认为:“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的‘量’上虽然好似资产阶级的‘科学’和‘民主’占着优势,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的新兴无产阶级的思想,在‘质’一方面实在起着领导的作用”。显然,知识界为“五四”“领导者”作出这样的界定,既符合新民主主义理论“五四”观的基本精神,也为新中国建立之后在“五四”问题上解决了一个带根本性的认识观念,意义自是非同寻常。

与《纪念五四特刊》不同,《五四与北大》特刊是由北京大学五四纪念筹备委员会编的,而不是由上海方面编的。有意味的是,不知为何此“特刊”不刊于京城大报而刊于上海,但它却起了另一效果,即在京学人的“五四”声音,反倒在沪上回响。这“回响”的声音,并非仅为“五四”的历史而发,更多的是落在“五四”与现实的关联上。“五四”发源于北大,而北大学人此时的声音,更增加了上海“五四”纪念活动的价值——这是一种以“五四”精神来论述现实需要的价值。哲学史家汤用彤强调,要继承“五四”的光荣传统,就“要在思想改造上痛下工夫”,因为此“工夫”可以使北大知识界“认清‘五四’的传统光荣在哪里”,从而“真正接受历史的教训而提高自觉”。史学家向达也以同样的心境表态说要“忏悔自己的过去,决意‘再世为人’走出象牙之塔”,为新中国贡献力量。北大学界人士通过纪念“五四”而反省自己的思想,确立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世界观,不能不说是举行“五四”纪念活动的实质性收获。

上海历来是学界各类人士荟萃之地,高等院校尤为集中。为了使上海“五四”纪念活动在高校中得到体现,高教联在4月28日举办座谈会,主要议题有两项:“①回忆五四,五四对于我的影响,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解放日报》以“高教联五四座谈会特刊”的名义刊发了座谈会上的部分发言,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来自高校的资深学者,从个体经验中反省“五四”对自身人生经历的影响,如沈尹默称:“五四运动对我个人的影响,使我以前像古井似的心情,起了无限的波澜,直到现在,虽没有汇成洪流,扬清涤秽,然已经不至于成为断港死水,这就是五四运动给我个人的不能忘却的好处”。郭绍虞、孙福熙等学人皆表达了同样的感受。这种诉诸个体的经验与感受,对社会的示范作用或许比一般性的理论陈述显得更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历,因而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也更能激起人们心中对“五四”意义的共鸣。

四、余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和上海两次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五四”纪念活动,共同为“五四”赋予新意蕴,这种新意蕴的精神在情感上是与“新中国”联系在一起的。感受到这种新意蕴的人们为此而庆幸,作家孙福熙就曾如是回忆道:“我深切的呼吸到解放后第一口新鲜清醒的空气的时候,就感觉到这自由的空气是‘五四’时候所希望所努力的结果。我恍然大悟我是死了卅年,而现在得到复活了”。但这与其说是个体的“复活”,还不如说是一个社会的“复活”。1949~1950年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纪念“五四”,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过去了的“五四”,叙述的也不仅仅是历史的“五四”,更多的是“五四”的现在,是“五四”能为现实社会提供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人们期待“五四”有所担当,而北京与上海的“五四”纪念活动正是这种“担当”的现实价值体现。

1949~1950年北京与上海的“五四”纪念活动都有不同规模的“群众仪式”举行,作为一种庆典,它们通过庆祝游行、集会等方式,为“五四”在新中国树立了新形象。这种新形象凭借着两重历史而被塑造起来,第一重历史是“五四”与中国百年来革命历程相联系,第二重历史则是“五四”与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史相联系。通过“五四”纪念活动这种仪典,使得新生的人民政权与过去的革命历程联结了起来,由此证明了新中国的建立,从第一重历史上说,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历史逻辑演进;从第二重历史上说,则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结果,而“五四”正是这种演进与结果的历史转折点。纪念“五四”,意味着重塑“五四”的革命形象,进而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塑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特征的毛泽东思想,使它不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程中,而且在即将展开的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成为一个不可动摇的指导思想。

显然,“五四”纪念活动所要塑造的新思想是思想领域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而知识界又是思想理论的最主要的阐释者,因而,通过“五四”纪念活动,北京与上海的知识界有代表性的“五四”论述,进一步提升了“五四”在论证中国革命历程和中国革命理论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论证是以两种与知识分子思想相联系的方式展开,第一种方式以重述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有关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的正确关系为出发点,在思想观念与政治立场上认同这一理论的基本精神;第二种方式以检讨知识分子思想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追溯历史成因,表达参与新中国建设的渴望,在“五四”历史遗产与新的现实环境之中寻求确立自身合理存在的进步形象。1949年与1950年北京、上海两地的“五四”纪念活动都共同地体现了这种特征,尽管其内在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却对全社会一致性地释放了一个信息,即知识界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理论的拥护者,并且还是这一理论的有力阐释者。

北京与上海在1949年和1950年的“五四”纪念活动,通过以“五四”为中介,为新中国成立前后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纪念方式业已成为后来“五四”纪念的传统,今年适逢“五四”运动90周年,这种传统势必得到传承和光大。

[责任编辑:李 强]

作者:郭若平

第4篇:纪念“五四”爱国运动的演讲稿与纪念“五四”运动表彰大会的讲话

纪念“五四”爱国运动的演讲稿

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同学,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前面的几位选手的演讲都很精彩,他们都对“五四”做了很好的诠释,五月四日真的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我还记在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它标志着中国历史有了新的转折,它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度,它使中国工人运动登上了历史的政治舞台,它又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与对光明的追求和对和平的向往!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而努力着,奋斗着,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从容不迫,他们可喜可贺可敬,他们不屈不挠。还记得那个抗日英雄,他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时候,不幸被捕了,在他奔赴刑场的路上,他从容不迫地拾起了一根树枝,就这样,他以树枝为笔以地面为纸写下了这样一首是诗:恨不抗日死,留到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可惜耻头!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吉鸿昌战士!与吉鸿昌同一时期的另一为抗日英雄——方志敏,他在狱中的时候,敌人要他写自白书,可是他却用敌人要他写自白书的笔墨写成了《清贫》与《可爱的祖国》他们在战争期间是这样的爱着我们的祖国,在和平年代,直至今天,他们对我们的祖国依然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的热爱着,从而使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繁荣,昌盛!在他们眼里,要使祖国富强,必须以教育为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因为科教才能兴国。于是他们呕心沥血,其实他们本可锦衣五食,却偏偏数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了楷模,他们就是有名的教育家:钟期荣胡鸿烈夫妇!提起邓稼先我们会联想到他就是被誉为两弹一星之父的大人物。

而xx年10月份,当神州六号飞船一飞冲天的那一刻,我们是否也会联想到这样一个人呢?——钱学森!为了祖国,为了民族,为了人民,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为重名利为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邓小平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而他们做到了当为一中国人民的儿子,他们时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爱着自己的祖国!作为21世纪青年一代的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的热爱着自己的祖国,为把我们祖国建设为繁荣、富强、昌盛的国家而奋斗!让我们携手相连一起创造和谐美好的明天吧! 第 1 页 共 1 页 纪念“五四”运动表彰大会的讲话

各位团员青年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有机会参加公司团委的“激情五

四、给力传祺”知识竞赛暨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表彰大会,的确也让我充满了激情,非常给力。在此,我对在知识竞赛获奖大单位及受表彰大个人和先进集体表示衷心大祝贺!

共青团作为党的生力军和助手,承担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任。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何为“高处”,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人生态度。登上珠穆拉玛峰应是登上了人类的最高峰、最完美了吧,但登山者不认为,他们认为登顶只是完成了一个目标,只有返回大本营、回到家中才算是成功!人们也常讲,“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人人都去当将军,手下无兵无卒,他还能成为将军吗?一个有思想境界的士兵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这一生我可能成不了将军,但我乐意成为将军手下的一把利剑”,这才是一名真正站在高处的人所言。作为年轻人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境界和精神,要有“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之志向。事业的成功、人生境界的提升,才是登临人生“高处 ”的潇洒,才是最具本质意义的进步,才是值得我们矢志追求的人生目标。有了这种人生态度,就会多一份超然、一份清醒、一份执着。一个人可以没有丰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美好的心灵;可以没有显赫的职位,但不能没有向上的追求;可以没有理想的工作,但不能没有敬业的精神。

公司转眼成立3周年啦,今年又是“xx”的开局之年,也是传祺上市接受市场考验的第一年,可以说大家是任重道远。传祺车作为广汽自主品牌第一款b级车型,去年经历了广州亚运会大检验,在工厂新、员工新、产品新的情况下,虽然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还不高,但我们的销售形势确是逐月向好。越是这时,我们越要提倡和发扬“长征精神”,公司的今天才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我们要经受住考验,要不断增强信心,相信在我们全体员工的艰苦努力下,始终坚持“以公司员工为本,以产品质量为先 ,以营销服务为上,以安全稳定为重”,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功!

最后,我以xx4月24日视察清华大学寄望青年学生“三个结合”的讲话作为我的结束语:要把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要把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要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

谢谢大家!

第5篇:纪念五四运动的讲话

在甘肃农业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1周年

暨五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副校长赵兴绪

(二〇一〇年五月四日)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隆重纪念五四运动91周年,庆祝五四青年节;同时,对我校2009-2010学年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团组织、团学干部和团员青年进行表彰。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在座的团学干部、团员青年并通过你们,向全校的青年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91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91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英勇奋斗,艰苦创业,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随后,五四精神逐渐凝聚成一种传统,在一代代的青年中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历久弥新。这次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集中反映了我校青年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信念,团结友爱、真诚奉献的精神。这是五四光荣传统在我校青年学生中的发扬光大,也是我们对五四运动91周年的最好纪念。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召开这样的会议,意义重大。表彰会后,

各级团学组织还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座谈会、主题团日等活动进一步深化活动效果。

同学们,当前学校正处在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改革深入进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校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要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自觉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内涵建设实践中。在此,我给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校团员青年提三点希望,与团员青年朋友们共勉:

第一,希望广大团员青年志存高远,勇于担当。当前,我们正面对波澜壮阔的新农村建设大潮,“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作为农业大学的学生,时代赋予你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也给你们带来了如何迎接创新时代的挑战。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历史机遇,自觉把个人的抱负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敢于担当,善于探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国家的需要,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到基层、到第一线去经风雨、受锻炼、做贡献,使自己成为各条战线学习和工作的排头兵;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核心价值体系,为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前一段时间,西南大旱,全校共青团员在校团委的倡议下,踊跃缴纳特殊团费,为干旱地区至少捐助了自己的一份爱心;青海玉树地震后,我校广大青年情系玉树,在全省高校内首次举行了点烛祈福和捐款活动,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很

令我感动。对广大青年学生而言,大学期间只有努力学习,奋发成才,才能够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地报效国家,实现个人的价值。

第二,希望各级团学组织立足学校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竭诚服务青年。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期,青年的思想和需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学校正在探索实行全面学分制,传统的班团组织将逐渐被年级或专业兴趣组织替代,各级团学组织要善于把握这种变化,未雨绸缪,将解决青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与思想引领工作相结合,将组织机制创新与竭诚服务青年相结合,立足我校青年成长成才的实际,积极开展各类素质拓展活动和就业创业指导,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同时,还要眼光向下,深入到学生中,密切联系青年,及时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收集同学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沟通解决,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党政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好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

第三,希望全校各级团学干部立足本职,勤于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团学干部是我校团学工作的核心力量,全校团学干部的素质决定着我们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年初以来,学校陆续对部分团学干部的岗位进行了调整,一部分同志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一部分同志继续留在了团学岗位上,还有一部分新同志将加入到我们

的队伍中来。对于走上新岗位的老团学干部,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团学干部的优良传统,并持续关注我校的团学工作;继续留任的团学干部,请大家立足团学青年和学校实际,创造性的做好本职工作;对于新进入团学队伍的同志,各级团学组织要加强培训和引导,让他们尽快把握团学工作的特点,及早打开工作局面。对于学生干部,请大家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在服务同学们中提升自己的素质。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团学工作是一项年轻的事业,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年轻的心,需要我们创造的激情,更需要我们对青年竭诚服务的热诚。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我们赞美青年如初升的太阳,是因为我们寄予青年和青春岁月更多的期望;我们纪念五四运动,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五四精神,我们表彰优秀青年和组织,是为了更进一步推动青年的成长成才和推动我校团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学校为大家提供的环境和服务越来越人性化,社会为你们提供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我相信,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我们的事业发展和同学们个人成长成才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谢谢大家!

第6篇:纪念一二九运动 - 为了忘却的纪念

“今天,我来了,一手拿着橄榄枝,一手拿着保卫橄榄枝的枪,不要让橄榄从我手中滑落,请注意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这是已故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的一句名言。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正如阿拉法特所说,当受到外界压迫和侵扰的时候,他将会拿起手中的枪去捍卫这即将滑落的橄榄枝。可以说,阿拉法特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为了和平可以奋斗终生。同样,我国的那些为了祖国的和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也是伟大的!

69年前,也就是1935年12月9日,北平爱国学子们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联合起来向当局请愿,希望用当权者的枪来保护祖国的橄榄枝。可惜,当权者为了一已的私利,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无辜的学生,......

从那以后的六十九年中,中国经历了日本的蹂躏,内战的洗礼,也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兴奋,十年**的催残以及改革开放的喜悦......

不正是这段历史启示了我们这些后辈,奠定了我们要为祖国建设献一份力决心吗?可是谁又在真正的怀念这段历史呢?

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为了那“忘却的纪念”。我们的纪念日很有限,可是我们只有在纪念日上,才会想起那些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牺牲的人们吗?只有在纪念日上,一些有良知的人才

会来体味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吗?也只有在这纪念日上,我们才会总结历史,赞扬今日的美好,展望自己的未来,要为祖国做贡献吗?可在当纪念日过后,我们还会有多少人去总结,还会有多少人去回忆这些历史呢?

夕阳很美,红似血,它用最悲惨的行为来让人们记住它,如杜鹃啼血,可是谁又记住了它的那一瞬间的美,寥寥几人。

遗忘是可悲的,而遗忘自己国家的历史既是可悲更是可耻的。到有纪念碑的地方去走走吧,你定会看见,纪念碑孤零零的伫立在那里,原本平静的乡村变成了繁华的都市,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替代了一间间简陋的矮屋,而纪念碑前依旧是那么的冷清,那么的孤独。有谁会在纪念碑前缅怀那些在黑暗中默默寻找光明的烈士,又有谁会在纪念碑前真诚的告慰他们在天英灵呢?

时间如流水,六十九年在弹指一挥间过去,但我们对先烈的敬仰也应该淹没在这繁忙的都市生活当中吗?我们对先烈的怀念也应该随着时间的变迁而逐渐淡漠吗?

我在这里不是为了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为了那些曾在我们的记忆中“被忘却了的纪念。”

第7篇:纪念“五四”运动表彰大会的讲话

各位团员青年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有机会参加公司团委的“激情五

四、给力传祺”知识竞赛暨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表彰大会,的确也让我充满了激情,非常给力。在此,我对在知识竞赛获奖大单位及受表彰大个人和先进集体表示衷心大祝贺!

共青团作为党的生力军和助手,承担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任。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何为“高处”,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人生态度。登上珠穆拉玛峰应是登上了人类的最高峰、最完美了吧,但登山者不认为,他们认为登顶只是完成了一个目标,只有返回大本营、回到家中才算是成功!人们也常讲,“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人人都去当将军,手下无兵无卒,他还能成为将军吗?一个有思想境界的士兵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这一生我可能成不了将军,但我乐意成为将军手下的一把利剑”,这才是一名真正站在高处的人所言。作为年轻人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境界和精神,要有“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之志向。事业的成功、人生境界的提升,才是登临人生“高处 ”的潇洒,才是最具本质意义的进步,才是值得我们矢志追求的人生目标。有了这种人生态度,就会多一份超然、一份清醒、一份执着。一个人可以没有丰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美好的心灵;可以没有显赫的职位,但不能没有向上的追求;可以没有理想的工作,但不能没有敬业的精神。

公司转眼成立3周年啦,今年又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传祺上市接受市场考验的第一年,可以说大家是任重道远。传祺车作为广汽自主品牌第一款B级车型,去年经历了广州亚运会大检验,在工厂新、员工新、产品新的情况下,虽然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还不高,但我们的销售形势确是逐月向好。越是这时,我们越要提倡和发扬“长征精神”,公司的今天才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我们要经受住考验,要不断增强信心,相信在我们全体员工的艰苦努力下,始终坚持“以公司员工为本,以产品质量为先 ,以营销服务为上,以安全稳定为重”,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功!

最后,我以胡锦涛总书记4月24日视察清华大学寄望青年学生“三个结合”的讲话作为我的结束语:要把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要把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要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

谢谢大家!

第8篇:纪念辉煌的五四

再掀历史新篇章—纪念辉煌的五四

时光虽如梭,但也抹去不掉人们对伟大的怀念。五四运动是1919年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划时代的运动

回顾--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消息传回国,举国愤怒。五四运动由此而始。

经过--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进行示威游行。北洋军阀政府逮捕许多学生,随后,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也进行罢课示威,支援学生运动

,但学生抗议不断遭到严酷镇压,被逮捕学生多达800余人。从六月五号开始工人罢工,工人的罢工推动商人罢市。一场全国性的抗议运动全面开始。

结果—迫于人民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撤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召开和会上签字。至此五四运动所有直接目标的到实现。

在运动中我们能够看出, 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运动的胜利显示出了人民力量的伟大,它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具备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所没有的特点。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有力地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动如果说作和组织工作.他们发挥了某种先锋和桥梁的作用.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因此,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发生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开端。它开创了中国革命知识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实际斗争的锻炼,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造就了一批青年共产主义者。他们深入工农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罢工斗争,促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从运动中所体现的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二十一世纪,但革命前辈们的先进事迹,任需我们铭记,尤其是青年学生们的的那种为国家为民族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五四运动一场辉煌的运动!

第9篇:乡团委纪念五四运动的活动方案

建团九十周年是今年全团的一件大事,要通过纪念活动集中对团组织进行一次集中坚持党的领导再教育,领导广大团干部、团员回顾中国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九十年的奋斗经历,明确团的历史使命,增强党的观念和团的意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我乡实现“构建和谐乡镇” 建功立业。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通过纪念五四运动91周年,旗帜鲜明地弘扬以爱国、民主、科学、进步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深入挖掘五四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内涵,引导广大青年正确认识我国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明确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明确自己成长的正确道路,组织动员广大青年自觉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统一,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

(一)抓教育

1、四月下旬,要求中小学在乡集镇区做一次街区卫生打扫活动,并邀请校外辅导员深入学校进行思想教育。

2、四月底召开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大会,评选表彰全乡 “青年文明号”、“志愿者先进集体”。

3、五月中旬,举办“90年光辉历程”全乡新老团干座谈会。

4、少先队开展团前教育活动,即:集体组织一次团的基础知识教育,开展一次“我心中的团员”主题队会。

(二)抓活动

1、在全乡中小学中开展“党在我心中”书画展。

2、5月中旬,举办团员青年参加的党团知识及乡情、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3、举办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周。

4、对全乡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等单位员工进行一次正规的文明礼仪培训。

5、召开庆“六一”校园文艺演出。

(三)抓组织建设

1、在新经济组织及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

2、5—6月份,对全乡团员进行彻底调查摸底,做好发展新团员工作。

3、全乡建立一处青少年维权岗。

4、建立石集乡青年志愿者协会,并建章立制。

2010年是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团上下一心,奋力拼搏的一年。我们石集乡共青团组织将紧跟时步伐,紧扣发展主题,积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以团结、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拼搏。

上一篇:宿舍文化方案下一篇:浅谈组工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