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在国家审计工作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在国家、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会计信息的展现形式发生了变化,由纸质书写的数据转变为电子数据,进而进行处理、分析、存储,这种改变使原来的审计方法不能满足现在实际情况的需求,致使企业在财务方面出现一些不良状态。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云计算在国家审计工作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云计算在国家审计工作论文 篇1:

云审计协同审计全覆盖模式和途径研究

摘要:随着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云审计孕育而生。云审计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审计技术的革新,开拓了审计理论的研究,为审计全覆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对审计监督在国家中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云审计;协同审计;审计全覆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审计全覆盖,即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力争做到不留盲区和死角。审计全覆盖是新时期国家对审计的新要求。为了实现全覆盖,需要在重点单位建立远期、中长期和近期审计项目规划,结合机制,做到点、线、面一体,以重点单位为基础,辐射整个行业、部门乃至全国。[1]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建设审计大数据平台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技术保障。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构建审计大数据平台,对跨部门、跨单位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全覆盖。[2]收集文献发现,审计全覆盖是我国基于社会制度的新提法和新做法。审计全覆盖概念的提出,明确了国家审计的范围,从公共资金,到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乃至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对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实现审计全覆盖过程中,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实施云审计被公认为是新的发展方向。实施云审计,审计组织应该建设云审计平台(秦荣生,2013)。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IASS、PASS、SAAS(Iyer,Henderson,2010)为基础搭建审计数字化平台和决策平台(从秋实、黄作明、柳巧玲,2013)。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被审计单位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部分行业实现了信息化和联网化经营,审计对象、审计资料、审计证据呈现电子化、数据化的特点,这些都为实施审计资源“云化”提供了机遇。[3]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让“云审计”进入审计人员的视线,审计进入新的时代。

1 相关理论研究

1.1 云审计

云审计的源头是云计算,云计算是人们在追求网络时代计算资源高效配置的过程中孕育而成的。1961年,麦卡锡提出“分时”技术,把时间分割成片段实现多人共享一台电脑,提出了像使用其他资源一样使用计算资源的想法。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功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理论,这成为云计算思想的起源。2006年,Google工程师比希利亚设计的Google 101项目,正式提出“云”的概念和理论,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米特据此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上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云计算服务进入大众视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工作越来越多地借助信息论、系统论的研究成果。在云计算的平台上,云计算技术能为审计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成为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云审计最早的相关研究是远程数据的完整性验证(Remote Integrity Checking),用户或审计方在不拥有原始数据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协议验证存储于云服务器上的数据的完整性。[1]那么,到底什么是云审计?学者和专家们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国内的学者比较倾向于认为,云审计是审计信息的数据化,是促进信息共享和沟通的审计信息系统。即通过数据的云存储,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搭建一個平台,使各种审计资源通过云来协同,为审计人员提供高效科学的审计过程。

实现云审计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共云、私有云、区域云和混合云。公共云是审计机关通过云计算与相关部门、企业沟通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服务,但不拥有云计算资源。私有云是审计机关内部建立的内部云计算环境,如审计署审计数据中心,省厅审计数据中心,包括审计储存云和审计分析云。分别是审计机关内部审计资源的存储、分析以及审计业务的请求和应答。区域云是云基础设施为区域审计或者项目审计服务,区域审计或者项目审计有着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任务、指标、政策和管理)。[4]混合云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云通过标准化的技术让审计数据和审计应用在不同云上转移的技术平台。依照仿生学原理,云审计又可以分为中枢审计云系统和周围审计云系统,中枢审计云是由设置在审计署计算机中心的大型云计算中心和设置在特派办的云计算分中心组成,周围部分包括各省级单位的审计云中枢神经系统,省级以下依照审计云的整体架构部署云计算中心或者终端,最终在全国范围实现审计云模式。

1.2 审计全覆盖

2013年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审计全覆盖,并指出审计全覆盖是提高审计监督层次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国内部分学者对审计全覆盖的现状、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了研究,刘锡平(2014)探讨了国家扶贫资金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的措施,刘振锋(2014)指出公共资金审计监督全覆盖是提高审计监督层次的重要途径,审计中要处理好流量和存量资金的关系,审计任务重与审计资源不足关系。审计监督全覆盖以立体化的视角看待审计对象,横向上对所有的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检查,纵向上对形成的各个环节、过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最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3 协同审计

协同是系统的各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协作,使系统形成微观个体层次不具备的新结构和新特征,系统间和谐共存,最终实现系统整体价值的方法。协同审计是一种新兴的理论,根据协同机制审计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子系统之间互相协调、互相整合,获得审计监督的协同效应。陈大峰、冯国富(2009)认为,基于P2P(peer to peer)技术的计算机协同审计系统是建立在现有网络之上,构建JXTA平台,以并列放置的计算设备和计算机组实现多名审计人员并行工作,建立系统间和组间的临时性连接,使审计项目和项目组成员既能独立工作又能组队协同。P2P技术在协同审计中的应用,降低了对硬件设备的要求,因而大大降低了审计的成本。[5]王会金(2013)把协同理论引入国家审计的国家治理服务,认为国家审计的协同效应是影响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以国家审计为横向,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司法、监察为横向的审计监督网络。[6]为了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加强云计算协同审计模式的研究,创新审计工作模式,强化审计的主动性和系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云审计协同审计全覆盖研究

2.1 云审计协同审计全覆盖是完善国家治理的要求

审计从产生之时就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审查,揭露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违法违规行为,帮助企业改善管理,维护经济秩序,最终实现对社会的管理。协同审计全覆盖就是按照合作的管理思想,针对国家治理包含的所有资源,包括内部和外部资源,构建功能各异的子系统,各子系统内部以及子系统之间开展资源的重组、融合与共享,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的功能叠加。

国家治理过程中为了达到战略目标,需要将治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分别界定国家治理主体的任务,同时赋予国家治理主体相应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利。国家治理主体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体系内部各层级治理功能的影响和制约。云审计通过实时的监控治理过程,协同各层级,收集、分析和储存各层级主体产生的信息资源,综合考虑法律法规和宏观因素的影响,在动态的环境变化中实现国家治理目标。

2.2 云审计协同审计全覆盖是信息化审计的要求

审计技术创新催生协同审计全覆盖。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环境下,政府部门、企业团体借助电子信息系统改进管理服务方式和经营方式,信息时代的民众也想更多的了解经济信息,查阅审计报告;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间的交流日益紧密,这些都催生了协同审计的产生。开放的互联网使得审计必须满足社会对审计质量的要求,完善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基于云审计理论的审计系统,利用海量数据挖掘、分析,整合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环境等领域的信息,将审计各领域的信息放入经济社会全局中进行考量,所有的工作和数据最终通过云技术来实现。现场审计数据、联网审计数据,AO和OA的导入数据等有机的结合,实现审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云审计打破了原有地理和时间上的限制,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审计目标配置审计人员和聘请专家组成审计小组,每一个审计人员可以只关注自己的审计任务,无需考虑其他人员,也可以通过平台利用他人工作成果,协同审计。这样一来,既节省了审计成本又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审计小组中的专家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云审计中的数据和资源,在不同的項目中同时参与,帮助审计人员解决审计以外的专业问题。

3 云审计协同审计全覆盖的模式和途径

云审计的开展审计机关必须建立云审计平台,云审计协同是建立在云计算的基础之上,在审计公共云平台上,跨机关、跨部门,整合硬、软件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审计机关和人员通过协同管理、协同审计、协同分析,共同完成审计任务。按照云计算的IAAS、PAAS、SAAS三种服务模式,云审计协同架构也有三种服务模式:云审计架构层服务、云审计平台层服务和云审计应用层服务(如图1所示)。

3.1 云审计协同审计全覆盖模式

3.1.1 行业协同云审计模式

审计全覆盖必然要求行业联动,全方位的了解行业动态,综合分析信息数据。审计不再是对单一个体的审计,审计变成对一个行业或者一个系统的审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联网审计已经在社保、税务等领域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行业的特点,跨行业的数据分析和审查仍然存在障碍。行业协同模式就是把工商、民政、税务等多部门的集中数据采集,构成了云审计的数据组成。多个行业的数据统一集中在云审计平台上,相互关联,形成统一的整体,最终实现审计的跨行业关联分析(如图2所示)。

利用行业间数据具有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能够相互印证的关系,审计人员可以快速的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异常。综合的多角度分析数据,更好地把握总体,为宏观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行业协同还可以根据不同地点审计人员通过网络实现同时完成一个审计任务。审计人员根据各自分配的任务要求采集相关数据,按照分析和汇总后结果进行预处理,最后根据相关审计软件和协同技术将各自的电子数据在小组中共享讨论,发现审计线索实现审计目标。

3.1.2 项目集中云审计协同模式

审计全覆盖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监督,这些项目一般都具有涉及面广,生命周期长,涵盖内容多等特点。通过云审计平台的建立,把分散的数据集中起来,数据的分析范围从一个审计主管部门拓展到下级审计机关。项目集中审计模式是由审计署或者省级审计机关负责审计项目的集中组织管理和统筹规划,包括数据的统一收集和模型建立,各地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或者省级审计机关的要求,从终端访问云审计系统,采集和传输数据(如图3所示)。

在整体审计过程中,各地审计机关只关注审计数据的采集和审计疑点的确认,分析和锁定疑点由集中管理的审计机关负责。如资源和环境审计中,审计署从资源环保部门收集数据,统一掌握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保护情况,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向下级审计机关下达审计指令,审计机关根据提供的线索实施审计,验证和反馈信息,共享和互联的数据经过专业的对比、分析,突破了原先行业和部门的限制,实现了项目全面的监测,提高了审计的监督和查处力度。同时,以项目整体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实时同步的监控项目运行并适时公布审计信息,实现了对项目整体的自动预警。

3.1.3 项目分散云审计协同模式

基于JXTA模式,审计机关之间既可以协同作战也可以单独工作。云审计的数据强调集中采集和共享服务,审计署可以对被审事项进行整体分析和总体把握,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可能存在的疑点下达到各层级的审计机关。按照现有审计体制,我国实行审计双重领导体制,为了更好的调动地方审计机关的积极性,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各级审计机关可以按照年度计划和项目计划,结合本地的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项目审计。项目分散协同模式下(如图4所示)。

实施审计的人员可以充分的利用技术方法,通过云审计的客户端查阅数据,开拓审计思路,准确的锁定审计的重点和内容,有效地调动基层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方法,从而有效的提升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能力,缩小各地审计部门之间工作方法和模式的差距,有益于发挥整体系统的整体功能。如社保资金的审查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按月收集和分析数据,实时监控,掌握在征缴、支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情况,变传统的问题检查为跟踪控制,使审计监督更为有效。项目分散审计过程中和过程后,数据中心通过整合和完善数据,各级审计机关利用云审计平台,分享信息和工作经验,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程度。

3.2 构建云审计协同审计全覆盖的途径

3.2.1 发挥领导作用,完善协同审计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审计机关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不断地发现协同机会。国家治理中的法律法规规定了治理主体及群体的职能范围和自由度,国家治理系统决策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因此,实现良好的国家治理必然要求以法律法规规定治理主体之间的相关联系。目前首先要做的是建立横向协调的国家审计与其监督子系统衔接制度,完善审计与监察、司法、税务等其他经济监督部门的协调工作制度,明确监督体系中各主体的职责和权限。根据审计目标和任务在执行审计流程中通过收集审计信息,做出专业判断,识别出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协作改善审计监督效果的机会。补充和完善利用外部专家工作和项目外包等有关制度规定,规范外部力量参与国家审计的行为责任。为了实现国家治理目标,在配置公共权力、公共资源过程中,要发挥失常、社会、公民等多元主体的协作,实现“协同共治”。

3.2.2 发挥协调作用,搭建审计监督的云审计公共平台

审计机关权力和权威的公共性决定了审计机关在审计监督服务中的必要性和主导作用。国家审计协同整合机制要求明确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监督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体系中各主體的功能优势。要利用信息技术、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建立云审计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和资源的协同整合,构建国家审计机关、财政监督、税务检查等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有效协同机制。建立国家审计协调工作制度、决策制度、信息交流制度、预警制度等,通过国家审计协同系统自我评价控制制度的建立,促进审计协同的完善和发展。

3.2.3 发挥统筹作用,建立云审计系统安全防御机制

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的云审计更是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发挥云审计的功能,需要审计机关统筹安排,在企业进行云建设的时候同时考虑云审计。大力加强云审计与移动互联网的联合,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丰富云审计的外沿,加强对云审计平台的安全控制。如设置专用的访问接口、对云审计应用服务层进行优化等。访问控制可以确保只授权给有资格的用户访问云审计平台和审计数据库,数据采集系统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访问行为定向到审计云上,审计云重新将数据统一存储在云中,最终通过审计专网进行数据传输。

4 结论

单机审计、联网审计使审计由“有纸”阶段进入“无纸”阶段,“云”的诞生又使“无纸”阶段向“无IT基础设施”阶段迈进。云计算理论和审计理论的融合交叉是审计实务工作中的开创性探索,引领了审计研究的新热点,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全覆盖理论和“大审计”格局提供了理论支持。要想实现审计全覆盖,处理好审计资源和审计任务之间的关系,需要部门单位间的协同。云审计的发展带动审计技术的变革,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让部门之间联动,对加强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付忠伟,黄翠竹,张白平,等.审计“全覆盖”的工作机制探析[J].审计研究,2015(3):15-19.

[2] 王家新,晏维龙.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1):3-17.

[3] 鲍伟民.基于云计算的安全审计系统研究与设计[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2(6):41-45.

[4] 陈伟,Wally Smieliauskas.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J].审计研究,2012(3):37-44.

[5] 陈大峰,冯国富,汪加才.P2P技术下的计算机协同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1):33-37.

[6] 王会金.政府审计协同治理的研究态势、理论基础与模式构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6):3-11.

作者:李晓渝

云计算在国家审计工作论文 篇2:

新时代财务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在国家、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会计信息的展现形式发生了变化,由纸质书写的数据转变为电子数据,进而进行处理、分析、存储,这种改变使原来的审计方法不能满足现在实际情况的需求,致使企业在财务方面出现一些不良状态。文章就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出影响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财务审计;信息化;问题;对策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财务审计情况发生了很多变化,其所处的环境也将有所不同。例如,在新时代下,互联网和云计算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使审计管理的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开始从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的方向转变。在中国逐渐走出去的形势下,也给财务审计带来很多机会,同时还有一些难题。新时代的财务审计和传统的审计相比,总体来说没什么变化,主要是在一些方面对审计人员、审计信息化等内容提出了一些要求,使之能够更好地做好审计工作,从而促使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

1 影响我国企业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因素

1.1 缺乏配套的法律规范和正确的理论指导

由于我国一开始对审计工作没有概念,对其关注度也不够,使其发展的较为缓慢,致使我国没有专门的法规来约束一些审计工作,有的也只是《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没有一些关于审计的法律,同时,对于审计的法规情况并没有建立一个匹配的改革方案。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一些规定也不够细致,没有实施的细则和具体的负责单位,使审计人员对待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去做。另外,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给审计工作也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却没有改变,使一些问题不断地出现,尤其在计算机审计方面,相关的准则、规范都比较欠缺,由此给审计人员带来很大的阻碍,不利于审计人员进行工作。审计部门应该制定出一些审计制度,使财务软件更加合理化,进而使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发挥其必要的作用。

1.2 各地发展不平衡,软硬件投入不足

由于企业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够成熟,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所以,我国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处于开始阶段,尚在基本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各地区、基层之间存在差异,其对审计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企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根据社会形势,国家政策要求,对财务审计的走向有着很好的认识,进而充分地利用好一些资源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引入一些审计软件,并加以熟悉、运用,使其在企业中发挥一定的效果。而有的部门也注重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但是缺乏软件的操作技术,使审计信息化效果不是很明显。

1.3 缺乏成熟的审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多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很多行业都引入了信息技术,但是审计软件的开发比较慢,缺乏一定的市场普及度,让很多软件公司研制审计软件的能力也不是很高,导致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审计软件是非常困难的。对于已经开发出来的审计信息软件,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功能也比较强,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运作后,企业在培训、推广、维护、升级等方面的忽视,使软件的损耗比较大。另外,还有一些审计软件和财务软件不能匹配,以致审计人员在数据处理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进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和人力。由于审计软件的开发比较困难,使用周期比较短更新换代比较快,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使审计软件比财务软件开发难度大,致使很多软件公司不敢开发审计软件,而是选择易开发、利润高、好维护的财务软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审计信息化落后的原因,还是市场上缺乏和财务配套的高质量的审计软件。

1.4 企业财务审计原有的弊端还没有处理

我国企业在审计工作进行到现在,在设置部门、审计的情况及审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这主要是审计部门不被重视,一些职能不夠清楚,经常会把时间浪费在审核账单方面,使财务审计工作不能够有效、全面地进行下去。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在建立财务审计信息化的同时,还要提高审计工作的地位,使财务审计能够发挥作用,并处理好审计工作原有的问题。

2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国家要为审计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大力度宣传审计工程,推行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审计数据进行处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一种审计形式。其中审核电子数据、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及处理数据的计算机都属于审计的范围。

其次,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审计的一些准则。根据国家和地方审计法规及地方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出审计操作说明书,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容易进行审计工作,进而节约很多时间,降低了审计软件的损耗。另外,加强交流,使各地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审计工作需要很多人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因此需要审计人员之间多沟通交流,进而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高效状态。

最后,加大审计软件的开发力度。审计软件的好坏取决于其附有的功能,如果其具有的功能比较齐全,且操作性强,在维护、改进、升级方面有比较简单、便捷,那么这种审计软件就是比较完善的。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审计软件,其主要是审计机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市场上也有一些审计软件是有软件公司开发的,但是其使用率比较低,主要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不容易被企业接受,致使企业使用得比较少。因此,在审计软件开发这方面,国家应该组建具有丰富审计知识和计算机编程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开发工作,保证审计软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在此之前,可以对开发人员进行审计工作培训,使他们了解、熟悉审计工作的情况,以致其可以设计出更好的、具有实用性的审计软件,并在使用的过程中定期对软件进行检查和改进,使之不断完善。另外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软件中的问题,并把它反映给设计人员,以便随时更新和改进。

2.2 企业自身要提高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程度

首先,改变思想观念,增强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对于企业思想这一方面,还需要企业就科技形势对企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和认识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其次,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审计软件。合适的审计软件就是审计功能全面的,容易保养维修的,具有后续升级效果的审计软件,使其能够和财务软件协调配合,更好地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同时,还应该对财务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培训。其不仅可以使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企业中得到普及,使培训的内容更加广泛,以达到培养出开发、维护、操作、管理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的审计人才。其主要还需要领导发挥一定的作用,领导要有这种意识,并重视审计工作的开展,并起到带头的作用,给审计工作人员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审计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进而为审计工作作出更大的奉献。企业还应该主要后续的培训事宜,不仅使工作人员了解更好的审计知识,还要使他们懂得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由此培养出全能的审计人员,进而使审计信息化水平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2.3 解决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原有的弊端

首先,设立合适的财务审计机构及部门,完善制度体系,配备专业人员,使財务审计工作能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次,使审计工作人员能够负起责任。同时,要疏通各种财务审计关系,使审计工作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进而充分发挥其作用。

其次,扩大企业财务审计工作范围。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很多资产投入的方式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伴随着风险也越来越大,而且还处于无形中,由此给人们规避风险带来令很多的困难。一些企业不够重视审计方面的工作,使审计工作受限于财务工作,只是体现在财务收支方面,而财务审计信息化可以将财务数据进行信息化的收集和处理、分析,以便减少一定的财务成本,预测一下财务风险,以便财务工作更好地进行。

3 结论

新时代的到来,对企业来说,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对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企业可以把握好机会,对财务审计进行改革,进行信息化建设,与时俱进,使企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群英.基层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8(8).

[2]张颖,黄金花.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0):66-68.

[3]刘海霞.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构建[J].河北企业,2016(04):72-73.

[作者简介]董正义(1990—),男,山西孝义人,研究方向:审计、法学。

作者:董正义

云计算在国家审计工作论文 篇3:

区块链技术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区块链是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开放性与可靠性并存,如今正在向产权登记、审计、票据及证券等领域延伸。本文以区块链技术和审计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又阐述了区块链在审计中的作用效果以及应用实践,最终针对使用区块链技术做好国家审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强化区块链技术研究工作,以及提高国家审计效果带来可靠借鉴。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国家审计;作用;挑战;建议

传统审计方法在我国已应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在应用过程中累积了一定经验。然而,伴随信息化技术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单位开始应用计算机进行记账,将会计档案储存在计算机数据文件中。进入新时期后,审计工具和审计方法都发生了一定改变,需要追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创建计算机联网数据系统,这样才能改善计算机联网审计水平。区块链技术和传统集中式数据管理方法存在显著差别,区块链技术具有平台化优势以及分布式储存优势,在会计领域、金融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因此,在后期国家审计中,要重视使用区块链技术,借此提高审计成效。

一、区块链技术概述

所谓“区块链”,主要指具有透明性、公开性以及去中心化等特点的交易记录总账,在网络节点中共享数据库,使用人负责更新相关信息,不同网络节点均可以发挥监管作用。区块链技术绝非单一技术,而是将众多跨领域的技术加以整合,涉及数学技术、经济学技术以及密码学技术,使用点对点的网络关系,依托相关技术提高整体信任效果,不需要依靠单一的机构也能运作。于区块链而言,主要由“区块”以及“交易”两个部分构成,结合比特币交易案例进行分析,在比特幣区块链之中,交易经由某一节点得以产生,这笔交易要被传送至其他节点进行验证,每一节点会把数笔未验证的交易HASH值汇集在区块内,而在每一个区块中都包含成千上万笔交易。如今,在国家审计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可真正实现去中心化效果,针对审计数据展开分布式管理,最终加强审计效果。

二、新时期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安全性

传统审计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比如信息安全性不足等。在应用传统审计模式时,通常会受数据处理体系,以及数据采集人等因素的制约,每一环节所采集的数据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而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极有可能出现虚假数据。这种形势下,即使审计机关保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具有真实性,但在数据到达下一位经办人或者是使用人手中,由于经过漫长的流转过程,在流转、录入以及处置等环节,均有可能出现人为错误现象或者被人恶意篡改的问题,最终影响审计质量可靠性。因此,极有必要采取区块链技术提高审计数据安全防护等级,保障审计数据安全性。

(二)审计协作不充分

即使国家大力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省市地区也正在努力搭建信息化平台,但由于国家审计团队并未完全适应新型审计模式,具体实践效果不佳。同时,在建设平台时,因部门与部门间的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导致数据出现断节问题,这与信息化理念及技术思路不相匹配。此外,被审计单位审计数据接口未达到统一发展效果,不同格式数据及审计所需格式并未达到无缝对接的状态,便会增加审计人员工作负担,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三)不同区域数据存在差异性

在我国不同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一定差异,便导致信息化数据的建立存在壁垒。一些地区已创建完备的数据信息采集系统,而一些地区依旧停留于纸质资料保存阶段。比如,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讲,可以针对实时电子数据展开挖掘及分析,前移审计关口,提前发现审计疑点。所以,在日后发展时,要建构全国联通的审计信息化体系,以便能缩小地区与地区间审计信息的采集差距,致力于破除国家审计数据壁垒难题。

三、区块链技术在国家审计中的作用

(一)满足审计数据信息化需求

1.探寻联网审计及持续审计

实现联网审计,可增强持续审计的可能性。目前,应持续探索针对重大公共资源进行持续审计的手段。一方面,要保障国土、公安、金融机构等部门强化数字化建设,确保每一个单位均能统一信息软件接口,保障审计机关能直接接入相关系统,获得精准数据。另一方面,需要确保被审计单位所生成的数据极具独立性,这样才能保证独立取证结果的精准性、可靠性。

2.多维度数据完整性、真实性需求

伴随国家审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通常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而存在,这种市场化数据维度具有多元化特色,而且产生的体量偏大,产生速度较快,被审计单位的每一类系统均具有不同之处,所应用的数据库类型以及格式并未统一,致使数据应用口径不一致,无法用数据反映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1]。但是,在应用区块链技术后,即可助力国家审计人员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运营情况,为审计工作带来便利。

(二)控制成本、增强效率

区块链属于数字化分布式账本,账本内容结合时间顺序,组成每一个交易,最终形成联盟链。由于区块链的链式结构较为特殊,储存点分布在不同站点,每一站点都会完整记录账目,而且每一储存点都能参与监督过程,并且与储存点间保持均衡状态。与传统审计技术相提并论,区块链共识机制并不存在如同银行一般的中心化管理机构,但是却可以保障每一笔交易在不同记账节点中的真实性,可以促进大规模运转、高效运转。国家审计人员在储存点中记录数据,同时可以查看若干个不同储存点的数据,可以同时确定相关数据内容。区块链设计功能极其精妙,可以避免出现重复应用数字资产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减少交易环节成本,增加整体成效。

(三)特色时间戳技术具有优良溯源能力

“时间戳”属于区块链中极其关键的一个组件,区块链每一区块针对数据应用者提供平等访问权限,针对访问目标材料具有较大的信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如果中途出现了问题,审计人员可以迅速定位特定时间下的合同内容,时间戳能高效界定数据权属,并针对多节点审计数据来源路径进行追溯处理。在区块链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应用过程中,数据信息具有透明性这一特点,某一节点出现造假行为,便会被其他的“诚实节点”揭穿。这一过程中,可以保障审计数据被合理分享,从而优化利益分配集中化现状,并且提高数据应用效果,真正确保数字经济朝向共享方向发展,为数字经济注入鲜活力量。

(四)非对称加密技术保障信息真实

非对称加密技术令交易双方均具有“私钥”以及“公钥”等两个密钥,在交易双方进行交易之际,交易方会自行保留私钥,呈现在对方面前的是公钥。这样一来,即可发现在交易方所提交信息之外收到的其他信息,均不能解密。换言之,交易双方公开交易信息,但除了交易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比如身份信息,则具有高度加密特点。不得不承认,在应用区块链技术后,区块链技术不会依赖任何一个交易方,区块链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面向其他节点传播相关信息。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在区块链运行时,结合私钥以及公钥功能,在密码验证后,能够保存本地数据,还可以避免数据被他人篡改,防止出现因自身利益而记假账的问题。区块链不需要依托第三方机构,即可结合密码学创建信任机制,这对一些缺乏信用体系以及生产机制不健全的地区来讲,在进行国家审计工作时具有重要意义,足以保障审计工作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四、区块链技术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一)多节点组成区块链数据共享机制

在这一机制内,审计机构针对节点大量审计数据种类进行梳理,进而打造参与节点以及主导节点共同参与的审计私有链网络。在此网络中,每一网络节点都属于审计数据的储存单位,在不同网络中可以相互传输并交换审计数据,发挥数据流以及链接信息流作用[2]。使用此类数据时,联网审计方法可以全局掌握数据流动情况、业务变动情况以及主导节点应用情况,而且能够保障各区块在主导节点以及参与节点等方面互动信息,实时共识决策。

(二)区块链中的三层服务架构

在区块链平台之中,审计数据系统主要为三层服务架构,主要涉及实时访问层、物理储存层以及应用服务层。物理储存层负责记录国企财务内容、财政支出内容、政府绩效内容以及环境资源内容。应用服务层涉及业务记录、腐败预警、实时监控以及结果公告等相关内容,而实时访问层主要负责处理业务、收集信息、梳理项目清单以及延伸取证。

其中,物理储存层负责管理用户信息以及针对链上数据进行监督管控。通过智能合约管理系统的作用,绑定以太网地址,了解公钥应用情况,更有利于審计时针对惩戒机制进行追根溯源。在审计实时访问层应用背景下,如果有人员进入访问层,审计机关可以把智能合约部署于区块链之上,系统结合智能合约功能自动针对访问者的属性信息进行识别,判断访问者是否有访问权限,如果界定访问者有访问权限,用户即可查询区块链上的数据。虽然数据量巨大,人工在区块链中的工作效率较低,但同样可以应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整合系统,针对区块链上的数据进行归纳处置[3]。此外,在应用服务层运作之际,区块链上的数据通过用户签名以及时间戳的帮助,同样可以发挥溯源功能。所以,在区块链上运行的建设组件,不会轻易被篡改,如果出现违规行为,区块链监测机制便会发挥强有力的监察作用,通过适当的惩戒机制,将相关信息向其他节点进行反馈。

(三)强化区块链技术研究

近几年,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普及区块链技术及将其应用于国家审计工作时,仍需正面应对各种挑战。比如,当区块链技术面对大量交易之际,是否具有可扩展行为集成能力,这一点不容忽视。如在微信支付、金融服务业务以及支付宝金融服务业务交易量较多,区块链能否与市场中海量交易需求相互结合,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应在区块链开发企业及其他研发联盟增加资金投入力度,重视研发区块链技术,以保障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新时期带来的各种隐患问题,保证区块链技术日渐成熟及完善,真正在国家审计中发挥应有作用,为提升国家审计水平提供帮助。另外,国家审计部门也要重视,针对新技术进行试点,并与有关单位展开合作。如果想进一步验证区块链技术能否助力国家审计行业的发展,以及检验其在审计领域的实用性,就需要结合实践经验,打造专业审计区块链架构,直到相关技术成熟度达标后,便可先从小范围的试点工作入手,再慢慢扩大试点范围,保障试点成功。为此,审计部门要针对区块链审计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以便能真正展现审计过程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优势。这一过程中,若想得到前沿的理论和知识,可以和会计师事务所及高校合作研究。

(四)加强区块链应用监管

在前文已提到,区块链技术具有高度透明、去中心化等优势。但在具体应用时,仍需要监管数字货币体系应用情况,并进行全面性的研究。在未来,如果社会上存在太一链、以太链以及比特币链等多种区块链系统,如何应用有效的手段针对相关区块链系统进行监控及管理,将成为棘手问题。所以,应全面了解区块链技术在审计中的作用,打造专业审计系统,并且在区块链中提取高价值的审计数据,保证审计数据保密性、全面性及可靠性,使得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在国家审计系统中能良性运作。

(五)重视保护区块链技术相关专利知识产权

结合现有的区块链基础技术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国外研究区块链技术,要比国内更加领先一步。国外很多机构非常关注研究结果以及实践结果。纷纷在研究和实践后申请相关专利,以美国银行为例,其曾自行申请数十种区块链专利,但在国内针对区块链研究相关知识和技术进行专利申请的案例并不多。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重视保护区块链技术有关的专利,高度关注相关知识产权,以保障区块链基层技术得以深化发展和高效使用。

(六)协调多部门建设一体化云审计平台

若想全面推行区块链审计,首要任务在于打造区块链平台。通常来讲,应创建多部门相互覆盖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但由于建设这种平台成本偏高,仅针对现有系统进行转换时,便需付出巨大代价。同时,受预算等条件的制约,无法保障被审计单位获得可观利益,审计部门难以说服其他部门投入充足的资金及精力于区块链平台中。然而,应用云计算后,便可以针对各种资源进行灵活配置,只要付出适宜的变动成本,即可以展现云硬件以及云软件的作用,提前约定数据格式,方便彼此相互交流。云服务提供商无需来自于同一家,而且在分散系统风险之际,也不用考虑各部门的利益,每一机构都可以自行采购有关服务。这种情况下,部门与部门间协同打造一体化云审计平台的阻力便有所减弱。但需要注意的是,打造一体化云审计平台,仍需持续得到政府高层的关注,并针对相关技术理念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利于后期的顶层设计,保障区块链审计系统更科学、合理[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应用信息化分析技术、处理技术及区块链技术,为国家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应用区块链优化审计流程,使用信息化技术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可直接揭露违纪违法现象,找到风险隐患矛盾点,突出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工作人员审计工作带来帮助。然而,在具体使用区块链技术时,国家审计人员也面临一定的挑战。由此可见,现代区块链技术在国家审计领域的应用,堪称是一把“双刃剑”。即使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区块链技术,而区块链技术也确实为国家审计带来了较大的优势,但在后期使用区块链技术展开国家审计工作时,仍要强化对信息化平台的研发及投入力度,并建设专业的审计法治体系,以推动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真正增强审计效果。

参考文献:

[1]石蕾,李彤.金融审计中区块链技术应用探讨[J].财政监督,2021 (13): 101-104.

[2]郑羽飞,许莉.区块链技术在精准扶贫审计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21 (12): 27-32.

[3]王莉晴,程博.区块链技术助力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与理财,2021 (06): 52-54.

[4]黄静怡.区块链技术背景下金融审计发展前瞻[J].当代会计,2020 (10): 3-5.

[5]蔡礼.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审计优化探讨[J].财会通讯,2020 (11): 122-126.

项目名称:“2021年度第一批湛江市非资助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的“区块链+国家审计”反腐研究(2021B01018)”

作者简介:金敏燕(1990,09—),女,汉族,浙江天台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财会,审计,税务。

作者:金敏燕

上一篇:家政企业工作总结下一篇:上半年殡葬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