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人群

2022-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80后人群

甘做“人梯”的硬核“80后”

40年,从“六五”到“十三五”,宋老从未缺席大连的教育科研。那一个个严谨的课题和一个个一等奖表明,他始终以研究的态度把握教育科研的导向,精准对接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让大连基础教育研究硕果累累,让无数的校长和教师找到专业自信,为大连中小学教育教学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样的跨度,这样的成就,这样的贡献,也许至今很难被超越;这样的宋老,也的确很难被取代、被忘记;这样的“80后”,真的可以用2019年的一个流行词——“硬核”来概括!

近两年,在与大连中小学校长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有一个名字经常被提起,那就是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原大连市实验中学校长、辽宁省首批中学特级教师、今年85岁的宋庆泮。宋庆泮是谁?为什么提到他,大家都满怀敬意,称他为“大连教育的领航人”?算起来,他应该是已经退休24年的耄耋老人,不管先前有过怎样的位置和荣誉,现在早已淡出公众视野,可为什么大家还对他念念不忘,甚至还需要他?八十多岁的老人,难免体弱多病、深居简出,难免思维固化、观念陈旧,即便身体尚好的,也多半过着养生健身、含饴弄孙的逍遥生活,怎么可能有必需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和足够的能力为大连的基础教育“领航”?在当前课改新人辈出、应接不暇的时代,不止一个人建议我去采访这位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基础教育翻天覆地变化的教育前辈,去关注大连教科研领域一位早已退居幕后的人物,想必他自有过人之处,自有无法取代的地位。而这样的采访,相信对目前人们关注的课改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会有特别的价值和深意。为了深入了解宋老,2019年11月下旬,我下决心去大连采访。

40年:从“六五”到“十三五”,从未缺席大连的教育科研

说来惭愧,工作三十多年,接觸过无数省内中小学教师、校长和相关研究人员,对于宋老的了解竟然寥寥,知道的很少。这一方面说明自己孤陋寡闻,另一方面也说明宋老一向低调。他在大连的中小学深入人心,但大连之外,了解他的人并不多。为了让采访有个基础,我做了功课,去搜集关于他的相关信息。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叹为观止:他曾任大连二十四中数学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1980年被评为首批中学特级教师,1984年被破格提拔为大连教科所所长、大连市实验中学校长。到任第二年,他便从潜心研究大连本土教育家冷冉的教育思想入手,带领全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科研。从“六五”到“十三五”,每个阶段他都主持或参与过大连市基础教育的重大科研课题,拿奖到手软——

“六五”末期,他领导大连市教科所在大连市实验中学和大连市第一实验小学进行了冷冉先生三个教育假说——“德育阶段连续假说”“情·知教学假说”和“学校运转机制活力假说”的实验。

“七五”期间,他主持并领导了“全学科整体优化”实验,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八五”期间,他主持并领导了有22个实验点校参加的“情·知教学”实验和金州区各中小学参加的“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实验,两项研究均获辽宁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研究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校长和教师。

“九五”期间,他已退休,仍未离开教育科研工作。他指导大连市中山区开展了“提高学校运转机制活力”实验,指导大连市甘井子区开展了“学生学习行为前移”实验,两项研究均获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又带出了一批优秀的校长和教师。

“十五”期间,他指导大连市中山区开展了“自主发展教育”实验,获得辽宁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十一五”期间,他指导大连市中山区两个“名师成长团队”开展主题研究活动,先后有13人成为研究型教师和名师。

“十二五”期间,他指导大连市甘井子区开展了“中小学特色建设”实验研究,获得了辽宁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在此过程中,他跟踪指导了二十多位中小学校长走上了研究之路,使他们对学校的管理建立在成熟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这期间,他还指导庄河市开展了“研究型骨干教师培养区域推进策略研究”,获辽宁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他也同时跟踪指导了该市二十多位教师走上了研究之路。

“十三五”期间,他指导庄河教研部门确定了两个研究课题:一是“转变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二是“引领中小学校长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均在国家教育规划办正式立项。在这期间,他直接指导十余名校长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配合大连市教科所到各市县区指导冷冉教育思想研究活动……

…………

40年,从“六五”到“十三五”,宋老竟从未缺席大连的教育科研!那一个个严谨的课题和一个个一等奖表明,他始终以研究的态度把握教育科研的导向,精准对接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让大连基础教育研究硕果累累,让无数的校长和教师找到专业自信,为大连中小学教育教学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样的跨度,这样的成就,这样的贡献,也许至今很难被超越;这样的宋老,也的确很难被取代、被忘记。

“80后”的新数据:240次,172篇,99节课,38本书,30所学校

宋老不“老”,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状态。首先是外貌,一头白发一丝不乱,一身西装笔挺干净;其次是行动,走路如风,腿脚麻利,上下台阶时想扶他一把的机会都没有;第三是说话,直言不讳,条理清楚,思维敏捷,记忆准确,绝不颠三倒四、拖泥带水,当然,更不含糊其辞,圆滑世故;第四是心态,正视年龄,又不惧怕年龄,自尊自信,乐观充实,即便老了也不轻易麻烦别人,即便退了也不放松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管理,即便年龄大了也不给自己找可以无所作为的理由,即便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也不浪费时间唉声叹气释放负能量……总之,他精神矍铄,身心健康,绝无老态,刷新了我对这个年龄段老人的认识。

一见面,他乐呵呵自称“80后”,本来是想让他谈自己,可他偏偏第一句话就说不要写他,而要我“好好推一推冷冉先生”,直到我老实解释宣传冷冉已在计划中,只是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沟通,他立刻表示可以帮忙促成此事之后,我们的采访才继续。

我知道,宋老力推冷冉,并非是因为他的低调和谦逊,而是因为他对冷冉的教育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认识,深谙其对当今教科研的意义。那么,冷冉的意义何在?宋老一语中的:冷冉是真正的教育家。我问宋老,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教育家?他态度鲜明:除了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有对教育、对学生的爱,重要的还要有教育思想。他特别强调,这个思想不是碎片似的,不是感性的,而是成体系的,是以教育哲学为核心的,包括对教育本质的看法,对教育目的认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理想的人,也是使人社会化的过程;而人的社会化过程的最高体现就是做到积极的社会适应、自觉的意识统一和能动的自我控制。这个观点冷冉在他的《人的社会适应说》一文里有着透彻的论述。冷冉在《教育研究》上就发表了13篇文章,还有其他的论述,他的思想有着严谨的理论体系、建立在深刻的哲学思考之上,博大精深……

没想到,采访这位“80后”老人,一见面,没有客套,没有寒暄,甚至没有过渡,一下子就被他带进了研究的语境。他那清晰的观点、学术的表达、准确的记忆,让大脑无法偷懒的我只好高度集中,紧赶慢赶,跟上他的思路。

宋老接着说,谈到冷冉,人们想到的只有“情·知教学”,其实,贯穿“情·知教学”和冷冉教育著述的核心思想是自我发展理念。在他看来,教育所谓培养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老师,二者自主发展的动力都需要激发,让内因发挥作用。如何激发呢?关于学生,冷冉的“情·知教学”说得很清楚,“应当着眼于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运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关于教师,要实现自主发展,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动力,包括师德、价值观。二是目标,有没有目标生活状态不一样,很多人生活没有目标。美国一项调查显示,能写出自己生活目标的只有4%,多年以后,这4%的人财富比另外96%的人的总和还要多。这说明那4%有目标的人没有浪费自己的能量。三是管理,即对时间的管理。要抓重要的、正确的事去做,定好的目标雷打不动。

我笑问:“您现在还会给自己定目标吗?”

“当然,我每年都要想这事,给自己定好目标,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就连看书也要计时,算是一种自我控制的手段。”难怪宋老精力充沛、能量满满,原来与他严格的自我管理密切相关。他说,很多人一辈子是被自己埋没的,因为管不住自己;很多学生成绩差不是因为智商,而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差,不知道什么事是重要的。

“怎么才能知道什么事重要?”我问。宋老说,人生的“事”不外乎四种:紧急重要的,重要不紧急的,紧急不重要的,不重要不紧急的。前两种就是重要的事,要抓住,要抓紧时间做。凡事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宋老告诉我,围绕自主教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主要关注三个事:

一是学生的事,如何引导其自主发展,具体包括自我养德、自主学习、自主健体和自我管理。“自我养德”就要先养成自省的习惯,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自省。为此,学校要在情感上下功夫,重感染,这一点最有作用。“自主健体”主要是养成锻炼的习惯,他自己至今保持着游泳的习惯。“自我管理”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还包括班级管理,这方面潜力最大,多数没有做到该达到的高度。班级管理好了,也会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方面班主任的任务很关键,要想好怎么建设班集体,按照冷冉提出的,至少要满足5个条件才能称之为班集体;还要教会学生自我管理,也就是自我学习、自主管理。

二是教师的事,引导教师自主发展,包括解决其发展动力、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方式三个方面。关于自我发展方式,目前很多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听报告、看课等途径。其实,对在校学生而言,需要解决由“不知”到“知”的问题,而对在岗教师,要解决的是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问题,单纯的看、听,不一定能获得智慧和能力。从哲学上讲,不同质的问题要用不同质的办法来解决。西方教育理论早就提出教师要走研究之路,冷冉也早就提出过这个观点。“为什么教师一定要走研究之路?”我问。宋老说,“因为知识转化为智慧是有条件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找到联系,完成自我建构;二是深入实践,有了知识,必须与实践联系在一起,没有实践,谈不到能力。应该帮助教师完成这样的自我建构。”

三是校長的事,校长要学会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十二五”期间,他曾经带领大连的26个校长搞研究;现在帮庄河高中,也是要破解这个问题,最终使全校教师对校长提出的教育思想能理解、认同,进而践行,这样,校长和学校的发展才能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您带领学校走研究之路,是侧重理论还是实践?”宋老答我:“围绕问题讲理论。实践中遇到哪些问题,提出来分析,再回到理论中讲,因为教育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据说这种方式特别受欢迎,一次宋老到瓦房店讲座,讲完了,老师们都意犹未尽,说“没听够”。而他自己,也从来没有脱离过基层学校,只要有机会,就深入课堂。2018年,他听了99节课;2019年仅上半年,他就听了57节课。难怪老师们喜欢他,因为他的理论始终接着地气儿,经过他的引导,老师们不知不觉,螺旋式上升,到了理论高地。

除了讲座,宋老还用大量的时间面对面跟老师们沟通交流,指导并帮助他们修改课题报告和论文稿件,大到选题、观点和结构,小到字词句标点,事无巨细,只要老师们需要,他都愿意俯首甘为。毫无疑问,老师们受益匪浅。一位有心的老师写文章统计,宋老仅2016年就到基层学校与校长教师对话240次,修改稿件172篇,大连市至少有30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在他的引领下成长起来,有的成为省专家型校长,有的成为省十大名师、市区名校长。

而他自己,也是学习的典范。除了一直向实践学习,他也一直向书本学习,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习惯。无论到哪儿,他的包里都有书,只要有空闲,就拿出书来读,一边读,还一边做标记,记下自己的思考和问题,很多时候,是写下自己的质疑。他读书多,但从不盲从,是否接受书中的观点,往往要经过他的独立思考,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当年在所长的位置上时,他就有创新和探索的勇气,大胆跟当时的教育局贾局长说:“要允许我说跟你不一样的话,科研所就是趟路的,要允许我说。”而贾局长也有趣,答曰:“谁敢不让你说!”之后不仅给宋老充分的科研自主权,还亲自为宋老的专著《自主发展教育论》写序,对宋老的研究充分肯定。现在看来,宋老的执着和坚持,贾局长的慧眼和宽厚,共同为大连的教育科研创造了积极进取而又宽松自由的氛围,为日后大连基础教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底子。

宋老告诉我,2019年,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已经读完了38本书。自己喜欢读书,什么都读,前段时间还读了给孙子买的英语通识教材。说到这里,他像个孩子一样得意,像个小学生一样大笑,却又的确像长者那样深刻懂得时间的宝贵。在我们聊天的约3个小时里,他不止一次说到不想浪费时间,这让我想起美国著名的投资人、律师查理·芒格说过的一句话,“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所以,他任何时候也都会带上一本书,让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有价值。

240次,172篇,99节课,38本书,30所学校……要知道,这一切都发生在宋老80岁之后!眼前这位瘦小的高龄老人究竟有多少智慧、多大能量才能产生这样的数据记录啊!采访中,他始终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旁征博引,视野开阔,布鲁姆、苏霍姆林斯基,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均了然于胸,理论底气十足,其间高论不断,金句频出,让我应接不暇,自觉惭愧。

即便如此,宋老也从不居高临下,更不越位,反倒谦逊地将自己定位为“人梯”,以“支持别人迈向更高的台阶”。有人让他做顾问,他半开玩笑地说自己不做顾问,只做“问顾”;老师们有需要,“问”我,我就“顾”;不“问”我,我就不“顾”。那种骨子里的尊重他人、也自尊自爱自律,那种发自内心的助人为乐真诚无私,反倒让喜欢他的人更频繁地“问”了。以至于85岁之后的他,依然忙得不亦乐乎,不仅在大连市里“顾”,还要定期去庄河等地方“顾”呢。

刚好,第二天庄河有两个活动等着宋老,我抓住机会,与他同行。

在庄河:那个近8年他每月都会来2~3天的地方

为了在预定的时间赶到庄河,我们订了早上6:30分的高铁票。11月底,大连早已是冬天,太阳还没升起,我们已经坐在了火车上。我的座位离宋老不远,我注意到,上了火车,宋老只简单地跟我打了招呼,就拿出一本书读了起来。整整一个半小时,车厢里人来人往,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可他始终聚精会神,不受任何影响。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晨光透过车窗洒在专心读书的宋老身上、脸上,从逆光的角度为他勾勒了金色的轮廓,使他如雕像般定格,呈现出岁月静好样子,释放着打动人心的力量。那一刻,不仅我,连附近坐着的几个年轻人都久久地看着他,想必,大家心中的感动和敬意是一样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读的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自控力》。他一边读,还一边拿出笔在上面画着,写着。画线的地方是重点?我好奇。他告诉我:“不,是存疑,不一定同意其观点。”这就是宋老,无论面对怎样的学术名家,他都不会轻信盲从,永远有自己的思考。

到庄河了,站台上,我们遇见了同车来的大连实验中学的两位名师,一位是数学老师,一位是物理老师。她们是宋老请来为庄河五中这所农村初中支教的。见到宋老,都想帮老所长拿包,可宋老坚持自己背,绝不给别人添麻烦。

学校的车来接我们,我这才知道,庄河到学校所在地长岭镇还有32公里,一路开过去,大概近一个小时。

终于到了学校,见到刘校长,我才知道,一年多来,宋老每个月都会来一次。学校一直是个薄弱学校,需要老所长蹲点引领。每次他来,既指导教师搞研究,也给学生上校本课程,还请大连的名师指导老师上课。过去这个学校没有研究的基础,几乎没申请到大连市的课题,现在,五中已经有大连市课题两项,庄河的课题多项,今年还被评上了“大连市义务教育管理示范校”……刘校长说这些时,特别开心,他看着老所长说,现在学校教研的风气特别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上了很大的台阶,这都要感谢老所长的付出。

说话间,上课铃响了,几乎没有休息的宋老先去听了一节九年级的数学课“随机事件”。我注意到,他不光听老师怎么上,还看学生如何学,看他们小组讨论时的表现。课后,宋老对我说,让农村学生自主学习非常不容易。传统教学里,学生“看”和“听”的行为最多,但“看”和“听”是效率最低的,而“说”是效率最高的,它与思考同步,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了的。所以,他每個月给孩子们上一次课,教会孩子们自主学习,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现在,他的课已被列入学校的校本课程了。

到宋老上课的时间了。这节课,宋老要给初二的孩子们讲怎样自主管理。会议室里,大约两个班一百名左右的学生已经挤满,宋老的课别开生面,别人站在讲台上是老师,而他站在讲台是爷爷。刘校长先来一句“大家欢迎宋爷爷讲课”,作为爷爷的宋老笑眯眯走上讲台,第一句话不是“起立”,而是慈祥地附身问孩子们:“想不想爷爷呀?”孩子们齐呼:“老想了!”宋老真的就像爷爷跟孙子那样开始谆谆教诲,那么慈祥而亲近。他说,咱是农村孩子,爸妈都是农民,不可能给你们特别优越的生活条件。而你要想有更好的未来,就要靠自己去努力、去奋斗。那么,靠自己最需要做到什么呢?要管住自己。如果管不住自己,就会把自己耽误了。

怎么才能管住自己?我问。宋老谈了五点。

一是要养成确定目标的习惯,不能稀里糊涂地活着,因为目标有激励的作用。怎么定目标呢?要考虑自己的职责,要长短目标相结合,还要善于分解目标,一个大目标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实现起来就容易了。他特别举了自己年轻时骑自行车的例子,如果想一下子超过100人,肯定很累,也容易丧失信心;但如果每次超过三五个,不断坚持,就可能最终实现目标。

二是要善于管理自己的事情。怎么管?最重要的是想清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可以画数学坐标系,划分哪些事是重要又紧急的,然后再去做。好多人跟着急事跑,结果把重要的事耽误了。

三是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时间是什么?谁见过?其实,时间是一种资源,生产任何一种东西都需要投入时间,这个资源的特点之一是非常公平,对所有人都一样,它不可储存,走远了就不可挽回;特点之二是不可再生;特点之三是不可替代。所以,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更要善于管理时间。建议大家要形成计划时间的观念;要养成记录时间的习惯,这样注意力会集中,学习效率就高;要把整块的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要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平时自己看书很少专门在家,经常利用火车上的零碎时间。

四是要善于管理自己的行为。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实现目标。怎么做呢?要说干就干,不要明日复明日,拖拖拉拉。刚开始做可能会遇到困难,做得也不够规范,没关系,一点点改进,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要排除干扰,比如有的同学就是控制不了玩手机。

五要定期反思自己。一辈子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聪明人都会经常反思自己,而且能改。

最后,宋老跟孩子们说:“等你们初三,爷爷还来,给你们加油。祝你们成功!”孩子们掌声雷动!

整整一节课,85岁的宋老,就站在讲台上,全程脱稿,滔滔不绝地讲了40分钟!他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贴近学生,又高屋建瓴。最服他的是,不仅有与时俱进的观点,更有严谨的逻辑结构,环环相扣,出口成章,思接千里,又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联想到哪里,最终都能记住并准确回到自己原来的思路轨道上,而且没有讲稿,没有时髦的PPT。他是怎么做到的?厚积薄发?也许,这正是他常年读书、思考和深入基层学校的结果。其实,他一直在备课,他的教案,都写在了心里,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这堂课,不知道孩子们能听懂多少,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但在他们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在形成的中学阶段,身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学校,能听到这样一位睿智的老先生的课,该有多么幸运。跟他们一样坐在下面当学生的我,幻想回到人生的十六七,如果也有幸遇见这样一位“爷爷”,在最好的年华听这样最及时的一堂课,我一定会有更丰富、更精彩的人生。这节课带给我内心的震撼经久不去。

下了课,宋老又参加了课后研讨活动,两位同来的大连实验中学的名师分别对她们听到的一堂物理课和一堂数学课进行了点评,数学教师出身的宋老更是内行,主导了这次研讨。下午,宋老不顾舟车劳顿,返回32公里外的庄河,等着他的,还有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和一所高中的师生们。

其实,被宋老打动内心的不只我一个人,不只是此时此刻。同来的大连市实验中学张智慧老师动情地告诉我:“我是被宋老督促着走到现在,而且他是定期定时督促。他从不批评人,永远都是鼓励,特别亲切。我们大连实验中学每个老师的课题立项宋老都会亲自改,改得特别细致,密密麻麻。他给我们改过的文字,我们会永远留着。”“永远留着”,这对张老师有多重要,多珍贵!

我们随后到的庄河教师进修学校,无论校长还是教研员,见到宋老,都仿佛见到老朋友,热情、亲近又有一种特别的尊重。大家主动跟我聊宋老,我发现,他们已被宋老感动了多年——

梁校长说,宋老对教育的付出真是无怨无悔。他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专家,他有厚实的理论功底,有主导的教育思想,从未停止思考。他重视理论,但他的思想中不只有理论,更有很强的实践性。他每次来都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对参与国家课题组的校长,他会听每个人讲自己的教育思想,听他们谈如何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改变课堂。他特别守时,他上课时,从不迟到,也一分钟都不超。他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看法,学会了教科研如何做到规范、系统;而从前,我工作是感性的、碎片化的。如果不是宋老带着我们搞教科研,我的工作一定是止步不前的。宋老让庄河的教研和教学有了质的提升,是我们庄河教育的功臣。

教研员们说,从2011年开始,宋老每月来一次庄河,每次2~3天,至今已经8年了!他引领了庄河教育人的教育理論学习,是我们的领航人,庄河的教科研老爷子功不可没;他会亲自给每个人改科研报告,他改完的文章,都特别清晰,我们都受益;他的专著《自主发展教育论》我们人手一本,真看,真用,也能看懂,上面写满了批注;他会大年初一给我们打电话,推荐好书给我们;他对冷冉的教育思想领会深,记得准,讲座时从不拿稿;时间越长,就越觉得他的宝藏特别多,我们取之不尽……

对大家的认可,宋老只是微笑,并不多言,只说了一句:“我从工作中寻找幸福。”

我笑问宋老:“您准备工作到什么时候呀?”

宋老大笑,看着那些年轻的教研员们,幽默地答道:“等到他们都85岁,能接我班的时候。”

庄河教育何其幸运!有这样一个自带“宝藏”、甘做“人梯”的耄耋老人,带着一颗鞠躬尽瘁的拳拳之心,愿毕生为其添砖加瓦、搭桥铺路!

校长们:成长途中每一段重要的路都有宋老支撑的身影

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颁给了重庆的巴蜀小学。这所地处内陆的学校为什么能在1382项申报成果中脱颖而出,成为自该奖评审以来第一个获特等奖的小学?这固然因为“他们持续多年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国家课程为主干、学科育人为基础,形成了以‘学科+’为基本综合方式,以评价改革为制度保障,以教师教研工作坊为基本策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课程综合化实施的‘巴蜀路径’”,但它在《巴蜀建校宣言》中倡导的“我们更愿意许多优良的教师能集中精神、兴趣于本校的教育……对于教育发生兴趣,便会有创造的精神,研究的精神”也起了重要作用。孙金鑫在总结这一点时认为,“研究意识的有无,学术兴趣的多寡,研究能力的高下,是好学校与一般学校教师的显著区别。”(孙金鑫《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 ——由重庆市巴蜀小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想到的》《中小学管理》2019年第11期)的确,不仅庄河,大连很多现任校长正是因为被宋老引上了研究之路,有了日益明确的研究意识、日益浓厚的学术兴趣、日益提高的研究能力而成为独当一面、成绩斐然的教育管理者。聊起宋老,她们都无比感恩,无比深情——

大连高新区龙王塘小学的范立霞校长说:

宋老的身上有一种精神,一直影响着我,那就是善于学习。不论学到的东西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他总能变成自己的,在用的过程中创新。我会定期请他来学校指导,他的书是我的教育词典,经常翻阅。

大连高新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阎春红回忆二十多年前就认识的宋老,用了10个排比句:

我由衷的一句话就是,感恩宋所长!感恩在我不到三十岁的时候遇见他,他指导我怎么做科研,怎么写课题报告,怎么做验前调查;感恩他一直帮我修改论文,指导我怎么写论文;感恩他二十几年如一日指导我选题、立项、结题,从“九五”到“十三五”,我一直在省市规划办立项成功,结题成功,并获优秀成果;感恩他帮助我的过程始终耐心,始终鼓励,始终不嫌弃我幼稚,不嫌弃我进步慢;感恩他有求必应,随叫随到,解我疑惑,宽我忧虑;感恩他从不计较我的对错,我说的话合不合适,他总是宽容、包容和理解;感恩他一身的正能量,总能给我正确的人生引领;感恩他自主教育思想影响我形成坚定的自主教育实践经验;感恩我取得的每一点点滴滴进步都浸润着他的导师恩德,一种思想力量的无私陪伴;感恩他谦和、直率持之以恒的精神一直影响我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积极上进……10个感恩数不尽他对我的影响,无法表达我对他的敬佩,感恩生命中有他。

大连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校长兰秀玲谈到宋老时20年来给她的引领,将宋老称为可遇不可求的良师益友:

人生难得一知己,而一位良师益友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能结识宋所长,并得到他的指点,真可谓三生有幸。宋所长是一位宽厚的长者,更是一位我从心底里敬佩、感激的良师益友。回顾我个人的职业生涯,每一段重要的路都有宋所长支撑的身影。我1998年担任千山路小学校长,2000年,宋所长来校跟踪指导。当时学校提出“立美教育”的理念,希望通过“施教于美”的过程,达到“立美育人”的目的。当时围绕“立美教育”课题的确立与落实,宋所长援之以手,前后奔走两三个月有余,与我反复的讨论,给我很大的启发与引领。最终,在宋所长的指导下,将课题着眼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和谐”。师生和谐是“立美课堂”的标志,课堂上师生互动协调有效,和谐的教与学,必然能产生愉悦与自信,这是一切“美”的心理基础。宋所长对学生的关注,对教育本质的执着坚守,让我钦佩。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透过一次又一次的交谈,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引领,我时刻不敢忘记,也时时在追寻这种课堂教学中师与生之间和谐的美,这是我所领略的最美之美。

到了南关岭小学,我们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自主发展上。所长的目光依然在学生身上。他说:“要给学生权利,让他们去体验学习的快乐;给学生空间,让他们去学习探究;给他们问题,让他们去合作解决并分享成果。”为了让这种自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长细致地设立了一系列的小专题,每个小专题我们都细细琢磨、探讨,最终将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最令我钦佩的是,所长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理念,也有脚踏实地的实践策略,我受益匪浅。

在周水子小学,我们经常讨论关于学校文化、教育教学等话题,每次宋所长都能给我莫大的启发。我作为校长,最为关心的,或者说一直未变的初心,就是对师生关系的关注。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是我永恒的追求,而这恰恰与宋老不谋而合,我们经常就此展开长时间的讨论。除此之外,所长还如同一位宽厚的长者,一位知心的朋友,跟我讨论最近读的书,给我推荐他颇为欣赏的文章或者人物,我也定时向这位老前辈汇报一些近况和感悟。不得不说,宋所长虽然到了耄耋之年,可他的思想既清楚,又深锐,更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拓展教育路径。我常想,能与宋所长共坐一堂,亲炙他的言论风采,何其有幸!

大连第三十九中学校长迟伟讲了十几年来宋老给她的影响:

2008年4月,我刚刚走上校长岗位一年多,很幸运,遇到了宋所长。当时我在三十五中做校长,后期我在三十三中、三十九中、四十四中做校长。在我做校长期间,与宋所长始终保持着交往,他是我一生的良师益友。

他指导我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至今难以忘怀的是第一次见面交流。当时所长问了我所在的三十五中学的现状、未来的发展定位,然后语重心长跟我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当时非常困惑,我是一名新校长,教育思想从哪来?所长给我讲了很多名校长的成长经历,指导我向书本学习,获得屬于自己的、有个性、成熟的办学思想,要向这些校长学习,研究学校的发展历程,研究学校文化,并建议我读《帕夫雷什中学》《教育小语——100位中外教育家智慧感悟》两本书。从那时起,宋所长每学期都会向我推荐一本或两本他认为很有价值的书,我们经常围绕读书交流。宋所长问我:“能不能为学校的发展制定一个发展蓝图?”他认为这是校长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宋所长带着我就当时学校的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初步确立了自主发展的教育思想,制定了《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三年发展规划》。之后,我每到一所新的学校,都能带领全校教师确定本校的教育思想,用宋所长的话讲,就是抓住了学校工作的“主要矛盾”。

他还指导我走研究之路。宋所长认为,所谓“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全校教师都能理解、认同、并自觉践行本校的教育思想。然而,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是没有统一模式的,因为每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都是个性化的;即使有,它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每一个教师落实学校教育思想的能力。教师没有这种能力,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我非常认同所长观点,每到一所学校,都心无旁骛地带领全校教师潜心做教育研究。在宋所长帮助下,我们通过专家讲座、集体研讨,引导教师初步认识学校教育思想,把教育思想与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有效对接,使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充分落地。在我成长的路上有这样一位导师,是我一生的幸事。

记得有人说过,真正的教育,可能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教育,并不在于你选择了什么专业,而是在于你在一个好的学校里,遇到了一生当中需要效仿的典范和崇敬的榜样。对大连的校长和老师们来说,宋老就是一所好学校,也是工作中“效仿的典范和崇敬的榜样”,这份遇见,让他们学到了年轻时在校园里没有学到的东西,精神世界和人生轨迹从此被照亮。

回程的火车上,翻阅宋老的专著《自主发展教育论》和近年来完成的论文,发现他对冷冉先生教育思想有研究,有继承,更有发展。他以哲学的视角、辩证的思路,提出“发展就是最好的继承”,因而无数精辟的见解闪烁其中:比如从机理上研究冷冉提出的课堂教学的“立体结构”就是发展和创新,比如应在班集体建设中教会学生自我管理,比如“教师发展的速度和高度,与他们的发展方式有直接关系,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走研究之路’是提高教师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因为它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比如“能否独立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是否走研究之路、能否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比如“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是不可能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要靠全校干部和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实现,这是教育思想具有‘个性’的特点所决定的”……都有独到的思考和特别的智慧在里面,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消化,去践行。他那建立在不断学习、一直思考、始终践行、严格自律基础上的专业底气,使他即便85岁的高龄,仍然有足够的力量为后来者当“人梯”;他那活到老学到老、对社会的贡献到老、实现自我价值到老的状态,让他不仅有了生命的长度,也有了生命的高度和厚度;他那凭情怀、凭信念、凭人格、凭功底为大连教育、为辽宁教育毕生躬行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记住和尊敬。

这样的“80后”,真的可以用2019年的一个流行词——“硬核”来概括!

(责任编辑:李阳)

作者:李阳

第2篇:“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

近年来,为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大部分学校开始改革教师队伍,大量聘用“80后”辅导员,同时,由于2008年以后,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的学生主体逐渐转变为“90后”大学生。但是,由于双方所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再加上价值观的各异,导致目前的教育管理模式开始渐渐失灵。本文基于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严重碰撞的研究背景,从人文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的角度对当前处理“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适应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条件下的教育模式的具体对策,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与教学的效率,促进当代大学生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满足国际形式的发展需要,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为其指明了前行的正确方向。

“80后”辅导员“90后”大学生现代价值观后代价值观现代教育模式一、引言

近年来,大部分学校开始了教师队伍的改革,大量聘用“80后”辅导员,来进行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同时,由于2008年以后,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的学生主体逐渐转变为“90后”大学生,从而造成了高等院校辅导员与学生构成情况的大变动。而且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对科学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于是,为了提高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水平,我国教育机构针对高等院校人员构成变动的现状,开始了有关教育模式的探索。

“80后”和“90后”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由于二者所处时代的环境不同,而且所受教育的程度和理念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导致二者的价值观产生严重的冲突。“80后”性格沉稳,由于所处环境较为艰苦,所以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由于思想过于僵化,导致其不擅变通,观念较为落后,容易叫死理;而“90后”却迥然不同,他们思想开放,新潮,大胆敢于创新和挑战,但是由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生活的独立性,乐于享受,厌恶劳动。因此,当“80后”和“90后”以“辅导员”和“学生”的身份,出现在大学校园中之后,他们的价值观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于是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的碰撞便开始了。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院校存在“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共存的情况,其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导致了教学管理的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为此,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探讨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不同价值观,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二、当前处理“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高等院校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不足,而且相关的制度与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部分高等院校缺乏危机感,并且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科学,计划不周密。另外,高等院校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不充分,缺乏相应的人才以及足够的经费,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管理机构进行有关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科研工作。同时,我们还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缺乏至关重要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2.“80后”辅导员的教学管理能力不足,且缺乏相应的人性化管理方法

“80后”辅导员年纪较轻,缺乏相应的教学管理的经验,而且由于其导师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保守,从而导致其思想过于僵化,并且从心底对素质教育和人性化教育有着很强烈的排斥感,从而导致其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过于以自身为中心,忽视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三、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1.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提高当代高等教育提高教学管理效果的需要

当今的高等院校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开始普遍趋于年轻化发展,“80后”的青年们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了辅导员队伍之中的主体;而于此同时,由于时代的向前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开始普遍成为“90后”的人群,由于二者价值观迥然不同,而且又同为年轻气盛的青年人,再加上师生之间本身就存在的隔阂,导致二者严重缺乏沟通,相互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与争执,从而影响教学管理的效果。而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可以进一步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其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同时满足师生的需要,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当代高等教育提高教学管理效果的提高。

2.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促进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进一步沟通与交流的需要

根据人文社会学的一些知识,可以知道价值观是阻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重要因素。虽然“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而且都是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但是由于所受教育水平不同,在加上师生之间固有的隔阂,导致师生之间沟通不足。如果能够解决师生之间的价值观念的问题,那么便可以打破挡在两者之间的坚冰,促进两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而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便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从而协调“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

3.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实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人性化教学管理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过程中,对人的重视越来越明显,各种教育管理制度也都在向人性化发展。而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有利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帮助“80后”以及“90后”的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满足双方共同的心理及其他方面的需要,有利于實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人性化教学管理进一步发展。

四、建立适应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条件下的教育模式的具体对策

1.高等院校要加大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完善相关的制度与管理机制

我国高等院校应该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并且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高等院校应加大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先进的人才,并努力形成一个相关的科研管理机构,或是建立相关的课题,组织一批权威人士或专家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同时,要努力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从而完善管理机制,从而保证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转变其思维方式,提高其教学能力

我国高等院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升“80后”辅导员的综合素质。高等院校在招聘辅导员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学历,还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注其教学管理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时组织一些优秀教师,出差到重点学校学习一些先进的科学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

“80后”辅导员们也要注意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及思想素质,并要及时给自己“充电”,保证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思想和价值观念等,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同时,要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努力从生活中把握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另外,要努力转变其思维方式,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能力,协调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双方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

3.努力实行更为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方法,实现对“90后”大学生的科学、有效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医疗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渴望能够摆脱冷冰冰的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享受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满足学生的要求,维护学生的利益,例如可以采取相应的“软管理”(即采用由学生自主控制或一些强制性较弱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相关的教学管理)。

4.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我国的高等院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抗压抗挫折的能力,使其能够拥有平和的心态,以此来对待一切人、一切事。同时,要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冷静,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处理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80后”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这些辅导员们可以学到更多的心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其能够在与“90后”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其心理动态,根据其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交流计划,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打破二者之间的隔阂,帮助“90后”大学生解决其心理问题。

另外,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80后”辅导员,要努力用“心”去与“90后”大学生相沟通。“80后”的辅导员们在与“90后”大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并要学会尊重其所提的观点和意见,努力做到换位思考,保证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而且,“80后”的辅导员们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能够增进彼此关系,促进沟通交流的小游戏,从而能够在快乐中渐渐的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实现心灵上的沟通。

5.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媒体,促进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网络也渐渐成为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我国高等院校可以以局域网为基础,搭建一个大型的师生网络沟通平台,从而给“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通过这个师生网络沟通平台,可以规避面对面交流的一些羞涩、矜持和尴尬,减少一些忌讳和紧张,给所有人畅所欲言的机会,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另外,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和繁荣,一批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社会交友类的手机软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广泛的普及,如微信、QQ、飞信、微博、易信等新媒体。“80后”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促进和“90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交流的范围,从而能够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学生,促进“90后”大学生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五、结论

目前,我国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由于其本身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再加上我国教育机构缺乏该方面的权威人士及创新人才,导致该方面的教学模式的发展仍不充分,还不能在当今高等院校的教学条件下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普及,所以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因此,我国要加强对完善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的重视,加大对高等教育工作中教学模式探索的技术支持与投资力度,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去引领潮流,从而影响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协调好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和合作,从而促进当前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效率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华丽,沙文涛.试析高校中的“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J].黑河学刊,2013,(06).

[2]何敬业.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

[3]陈建祥,陈玉平.高校“80后”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挑战与对策[M].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4]谢雪梅.“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M].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

[5]张英.“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10):73-74.

[6]陈子庭.当80后辅导员遇见90后大学生——浅析80后辅导员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青春岁月,2010,(05):102—107.

[7]董琳.当“80后”辅导员邂逅“90后”大学生——高校“80后”辅导员的工作探析[J].科教文汇,2012,(04):152—157.

[8]林茂妮.“80后”辅导员的工作倦怠及心理调适方法——谈如何应对“90后”新生[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21—227.

[9]袁蕾.四大課堂:80后辅导员介入“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路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14):106-107.

作者:吕楠

第3篇:80后\90后大学生网络传播引导策略

当下的大学生,开始了由“80后”向“90后”的过渡。“80后”的称谓源自文学界,原被指代于1980年后出生的作家群体,后被各个领域广泛借用,特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①。90后泛指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年轻人。80后、90后的成长与网络皆密不可分——网络在中国开始普及的时间始于1997年,此时80后刚步入青春期,90后的整个成长期更是被网络全覆盖,这个年龄段恰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因此,网络在他们人生观尚未定型的时刻真正内化成为80后、90后的生活方式,网络生活是他们最区别于前代的标识。

大学生网络传播的特点

前卫性——后喻社会的求知挑战。在工业化时代以及以前,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构成了所有文化生产的基础,是文化进化的直接动力,并且框制了文化生产的速率和方向。受土地、自然力量等因素的制约,人类转而将约束力视为崇拜的图腾,以求得希望的寄托以及心灵的慰藉。这些时代里,技艺和经验在生产过程中是稀缺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直接参与创造使用价值。附着于人身并与从事某项事业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呈正比例相关,因此年长者成为知识的控制者并与年轻人形成优劣互补。

后工业化时代,科技的爆炸式发展汇聚成为信息社会的洪流。时间的层级梯度以及空间的横断跨度被电子信息电光火石的信息存储、计算、传输所击穿。传统基于时间积累的自上而下的知识传递模式被打破,基于时间传统和地域垄断的传统权威被消解,因而后喻文化现象产生了。作为后喻文化的思想背景,后现代思潮主张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差异性、非连续性。在后喻社会,信息工业为后喻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知识的生产不再依据长年累月的积累,而可以依据信息的共享以及群体智力拼图而协作完成,知识不再遵循进化论,而以类似原子爆炸的方式自我聚合裂变。知识传播方式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知识的传播方向并决定了权威的海拔层级顺序。后工业化时代之前,印刷媒体承担了知识传播的媒介,由于印刷媒介的非互通性,知识积累只能依据少数个体通过年龄的台阶累积生长,时空的断层形成了阶层,社会的阶层性形成了行业以及圈子,加剧了知识传播能力差别并导致了话语权的形成。因此长辈、教师成为知识权威的化身,扮演了知识单向传播的绝对主导者。

后喻社会里,传统传播方式的权威被消解了。首先,其知识权威被消解,传统传播方式下知识信息被垄断,信息以广播式发散的方式被辐射,而今网络已经将知识的阶层平面化,并以其生动、新奇的魅力与传统传播模式抢夺注意力资源。其次,传统主流媒体的道德权威被消解。传统主流媒体的道德权威是被社会阶层机制所强制加冕的,成为理所当然的道德代言人。主流媒体具有天然的道德海拔优势,可以居高临下地对受众进行理所当然的道德指使与呵斥。网络的当下“上帝已死”,韦伯所指的“众神时代”已经降临,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都是一定场域下的“神”。传统主流媒体的神性已被质疑,既往的灌输式传播已被网络传播冲击得千疮百孔。传统语境里,由于话语霸权的天然赋予,主流媒体具有“一言堂”式的家长地位,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即使有的受众胆敢发出“不同的声音”,其内心亦是忐忑不安的。进入Web2.0时代后,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播的主体,在地位平等的虚拟世界里,每一个网络主体都可以发出平等的声音。

“后喻”社会,网络已经内化为80后、90后基本的生存能力,与前辈们对新生信息工具的不适应乃至自卫式的抗拒相比较,他们具有了获得信息的非对称性优势。以往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已经难以形成知识落差并由学生心灵所吸收。80后、90后大学生在海量的网络知识空间里,利用网络工具、网络交际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话语空间,孵育出与主流文化相区别的青少年亚文化。这种亚文化自我指向并声称欲与传统主流文化划清界限。他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在价值目标缺失的同时缺乏坚定的信念和神圣的信仰。而传统的舆论说教仍被束缚于机械的填鸭以及单一价值的生硬植入,与这种亚文化难以兼容,因而难以取得被教育者的共鸣以及良好的传播效果。

逆反性——反中心主义下的逆反心理。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区别,现实社会呈金字塔结构,表现为权力自下而上的逐渐聚拢,同时权力机构逐渐减少。网络社会由于网络技术对时空的压缩、击穿乃至超越,颠覆了现实的金字塔结构而呈现去中心化的扁平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去中心化、离散化、开放化、无组织化等特点。②网络的去中心化特质解构了现实世界中的“一中心”,这种解构并非代表着互联网完全消解了中心,而是以“多中心”代替了“一中心”,每台主机、每个网民、每个“我”便是中心。互联网没有中心,而事实上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成为中心,互联网消解了权威,而以无数个体的权威加以替代。这似乎就是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处处皆中心,无处是边缘。”

“去中心化”理论始于20世纪中期的后结构主义者雅克·德里达。后现代主义者利奥塔和福柯则成为其代表人物。福柯认为“人类已经死亡”,否定了人类的中心地位,认为因为主体和中心的缺失,人类再也不清楚何为正确,主体已经零散化。而利奥塔反对宏大叙事,主张关注边缘而不是关注中心,提倡小型叙事。区别于后现代的多元论,传统哲学是一种一元决定论学说,其被“中心”所决定。一元决定论维护的是一种“中心主义”的文化理念。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亦然,维护的是一种主流的价值文化观念。这种主流价值文化观念无疑是先进的,但是其传播方式必须俯下身来,适应后现代的传播规律,否则将因难以兼容而被受众所拒绝。

从网络受众的角度分析,80后、90后大学生由于年龄阶段特征以及技术上的优势,网络受众视野开阔、思维独立,较传统媒体的受众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和自我意识,因此具有更为强烈的批判意识和能力。对权威的怀疑乃至否定、或者将自己与一切区别开来的标新立异可以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快感。传统媒介受众更倾向于顺从,而网络却是标新立异和逆反的舞台。80后、90后的网络化生存已经内化为其思想行为的一部分,思想的印记折射到思想教育领域便使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在彰显自我个性的80后、90后面前,传统的主流思想往往成为一个权威的靶子。当下的大学生往往习惯于网络上“语不惊人死不休”,故意或不自觉采取一种与主流观点相对立的观点以彰显其思想的独特。其如此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博取他人的关注以赢取“点击率”,并博取较大份额的话语市场。

群体性——从众心理驱使的群体认同。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具有三个层面——“本我、自我、超我”。在网络中人们躲在“匿名”的墙角阴影之下,在自认为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心理暗示下,更容易卸下伪装以及责任的负担而宣泄本能的冲动。在网络化生存中,“交流暗示缺失”的现象随处蔓延,因为非语言暗示的缺位,人们倾向于对于网上发现的与自己观点类似的言语获得一种基于想象的群体认同,出现“虚假一致”的“镜式知觉”。这种情绪的蔓延加速了非理性化情绪的聚合式传染,而且越带有情绪化色彩的极端化言论越容易获得众人的关注而具有更为广泛的话语市场。因此,粗俗、偏激、情绪化的非理性言论更为容易获得群体煽情的爆炸式效果。由于获得了众多情绪化的低频共振,这种非理性的话语便在一定时空场域获得了话语制高点。与这种话语相比较,传统主流传播模式的内容理性有余而略显呆板,形式单一而曲高和寡。在网络的自由观点市场上与众多猎奇的、新特的、粗暴的观点肉搏,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受众还存在着“沉默的螺旋”效应。根据诺埃尔的这个假设,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如果遇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其受到广泛的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传播;如果发觉某一观点很少有人理会甚至被众人围攻,即使自己赞同,亦会保持沉默。意见的一方的沉默造成了另一方的增势,如此反复循环,便形成了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式发展过程。③

我国当下的80后、90后大学生基本住校,本身就与其他离群索居的网民相比具有更明显的群居性。他们一方面习惯于将自己置于群体的包裹之中,以求得安全感;另一方面,大学生个体的内心世界观仍趋稚嫩,多动而易变;大学生群体充满青春活力,富有朝气但是情绪传导性强,易受外界影响。80后、90后个体处于如此具有情绪传染性的群体之中,从众现象更加显著。这种现象投射至网络虚拟世界中,与网络群体效应叠加便具有了共振效应,有时放大了与群体类同的观点,取得群体的优越感而更加坚定地支持原有的观点;有时候却是抑制了与群体相左的观点,选择的是消极沉默或者被动改写。

大学生网络传播引导策略

笔者一向反对网络传播的“管理”,而倾向于“引导”。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管理就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④。网络传播具匿名性、即时性、去中心性,呈现一种后现代的散落态势,这种动态下对网络管理客体的认知缺失决定了管理的前提落空。《科学管理原理》作者泰勒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⑤。这种工业化时代的组织理念决然难以掌控网络的千变万化。而“引导”本身克服了管理的僵化以及生硬,以温和的姿态劝导,以深邃的洞见引领,避免了管理所导致的反抗与抵制,对于动态瞬变的网络传播具有更强的兼容性。当下80后、90后大学生网络传播呈现前卫性、逆反性、群体性的特征,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引导策略。

传播后喻性的引导策略——传播互动与群体自治。当下的80后、90后大学生成长于改革的大潮中,现实的社会环境是逐渐开放的,社会条件是跨越式繁荣的,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是文化的多元化与价值观的多元化。这样一个盛世的时代已经将“自由”“民主”“个性”的印记深深地烙在80后、90后大学生身上。他们更加注重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独立,更加反感他者观点的蛮横强加。由此他们更加敢于质疑与挑战权威,对传统传播方式以及他们承载的思想滋生了一种排斥、抵制乃至攻击的倾向。传统的传播模式采取的是简单、单向、生硬的“信息灌注”,已经对当下的80后、90后大学生难以兼容。对80后、90后大学生的传播与引导又是我们不可放弃的话语阵地,因此,必须转变引导的姿态,必须与引导的受众进行互动,在互动的基础上让大学生群体自治,从而实现自我引导。

1.传播互动。首先,改变管理的姿态,转变为平等的引导。后喻时代的传播应该转变颐指气使的凌人气势,俯下身去,与受众平等的交流,争取做指导者、引领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控制者、管理者。首先,必须改变自己一成不变的传播风格,根据其信息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主动开辟全媒体的传播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介的融合,采取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悦读”方式,实施“反迁移”的受众战略。其次,在此基础上,扩大信息生产的参与面。传统的传播方式都是一方生产、一方接受,后喻时代的Web2.0传播方式应该让传统的信息受众都介入信息的生产过程中,将二元对立的传播方式转化为信息生产、传播的一体格局。这种信息生产者与信息消费者融为一体的格局既将受众的智慧内化为信息自身的能力,又避免了二元之间的对立与排斥。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正是青春富有朝气具有话语冲动的群体,将这个群体的话语能量有目的地引导并加以释放,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

2.群体自治。后喻时代,新的文化传导路线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文化传承路径。在前喻社会里,年长的教诲年少的,社会的信息传递是一个按照年龄逐渐演变的缓慢生长过程。在后喻社会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原处于被动的年轻人反客为主成为教化者,这就是文化反哺现象。这种现象在网络传播中更为显著,网络信息的生产者以及消费者以青年群体为主体,他们成为网络发展的推动力,塑造了网络的脾性以及性格。对于80后、90后大学生网络传播的引导,不能以胡子长管胡子短的固有思维推进,而必须尊重网络信息生产的现状,以网民中坚的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播逆反性的引导策略——议程设置。80后、90后的逆反心理,是由于传统传播方式的僵化与生硬造成的。传统的传播方式,试图将精英们主观臆造的体制化思维、宏观性叙事注入微观个体的思维里,将传播主体硬生生地区分为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的二元对立,这种二元对立源自于传播主体对传播信息的过度自信与强调。

其实对于传播效果而言,告诉别人怎么想往往并没有告诉别人想什么来得有效。议程设置理论是研究传播效果的理论,这一理论关注媒介议程与受众议程的关系。1968年和1972年,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以两次美国大选为背景进行了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其结论为:媒介不能让受众如何想(态度和行为),但在让受众想什么上很有效果。⑥

议程设置理论是基于传统媒介的研究结论,对于网络媒介依然适用。80后、90后大学生不乏“愤青”,逆反性强而且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往往其传播行为故意与主流媒介划清界限以彰显其个性。但是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固化,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进行因势利导,可以对他们的传播过程进行议程上的设定。

首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互动,网络传播的优势在于松散性的包容性与及时的反馈性,传统媒介的优势在于日积月累经验与品牌价值,他们二者的受众各有侧重,覆盖面有所区别。所以,对于事件的舆论传播引导,可以利用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同时介入、或者交叉介入形成一定的时间差,二者互相协同。当网络传播的方向有所偏差的时候,传统媒介可以介入对其进行校正;当网络传播的观点热闹但是嘈杂难以形成较为规整的意见时,传统媒介可以有选择地对意见群中的正确声音进行有选择性的宣扬以放大其效果。这样两种媒体的步调频率相协调可以取得和谐的共鸣。

其次,必须主动利用社会热点进行议题互动,掌握议题设置的主导权。80后、90后大学生内心其实亦渴望受到主流社会的接纳,其逆反性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尚不能融入主流的一种青年亚文化表现,其实他们希望主流的关注甚至“收编”。因此,网络传播的引导必须重视他们的诉求,对社会以及网络热点进行及时、正面的应对,掌握传播的制高点,主动信息透明化以澄清真相、设置议程的推进以引导传播的方向,真正做到与受众进行互动,以求得良好的引导效果。

传播群体性的引导策略——意见领袖与意见平衡。互联网的出现,公共领域面向任何领域敞开。网民的群体具有极强的流动性,网络群体犹如潮汐,随着网络事件发展的涨落而聚散。同时,网络的匿名性又导致传播的行为超脱了肉身的束缚,网络匿名的影子可以突破地理的限制呼啸来去,较难形成较为稳固的群体,理性且持久的对话难以形成,在这样的临时性群体中,意见领袖的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网络社区,在意见的交锋中容易导致群体极化现象,形成“党同异伐”的圈子。为了避免意见极化的现象,应该对各种意见采取意见平衡的策略。

1.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的概念源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影响”选民投票的时候发现的。大众传播媒介首先是通过影响“意见领袖”,然后尤其影响其他人的,这就是一种“两级传播”的假设。这种假设对于网络传播亦同样适用。对于80后、90后大学生,他们一方面逐渐寻求脱离父母的阴影而独立,另一方面由于处于“心理断乳期”而情绪容易波动,急于寻求一种能代替父母依赖的“替代品”。这种现象体现在网络传播中就是他们对意见领袖较之一般网民的倍加顶礼膜拜。因此,对于80后、90后大学生群体网络传播的引导,必须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并有意识地加以培育。中国网络世界中的意见领袖除了现实世界中的名人群体外,大部分是草根网民,他们的特点是重情绪、有主张、喜联想、少证据。许多情形下他们不是敌人,而是盟友。因此,一方面可以与已有的意见领袖沟通协商,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将意见领袖的负面对抗转化为正面的建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培育自己的意见领袖,或者发动名人群体、80后、90后突出人物上线以壮大引导的声势,或者在草根网民中主动鼓励甚至培训与主流观点一致的意见领袖。

2.平衡观点。稳定的网络社区经过讨论,意见交锋的结果容易造成意见极化现象。人肉搜索以及网络暴力的形成是由于网络社区的极化现象形成的,这种极化现象会导致信息的过度过滤,使具有相同思想的人容易走到一起,而导致意见的分裂形成断层。这种分裂带不利于信息与经验的共享,容易导致群体的想象狂欢而形成难以自我节制的网络暴力,从而导致人肉搜索的负面效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为网络社会搭建一个避免社区文化过分极化的架构,将不同意见、议题和观点都在同一个平台上“亮相”,形成一个意见表达的民主竞技场。因此,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网络传播架构,在每一个议题的设定中将这些议题中的可能观点都分类放在同一个页面(平台)上。这种架构可以通过共同协议的自律形式,保证在接触一种观点的同时可以同时通过超级链接接触到异质的观点,使每一个断线的虚拟灵魂可以保持一种镜像的警醒,使每一种观点都可以互相牵制与约束。这其实就是一种网络上的公共论坛原则,保证了虚拟空间的公共社区领域都确保开放给所有的观点“演讲者”平等使用而不被意见的某一极端“洪流”淹没。通过这种虚拟的信息民主,不同的观念之间可以形成一种互相制约的均衡状态。[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80后、90后:网络一代的传播方式研究》(批准号:09BXW026)及其子课题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批准号:2010CY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 释:

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689.htm?fr=ala0_1_1

②杨帆:《论网络传播中的群体心理》,2007年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③⑤杨筱柏:《高校网络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效能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④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8841.htm#4

⑥陈立思、陈辉:《西方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010(1)。

参考资料:

1.宋爱芬、史学武:《后喻文化时代的社会条件与社会影响》,《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12)。

2.李俊:《后现代主义与当代高校德育改革》,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3.曾小明:《网络舆论及其导向管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08年硕士论文。

4.宋石男:《互联网与公共领域构建——以Web2.0时代的网络意见领袖为例》,《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作者为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

编校:董方晓

作者:许哲

第4篇:80后女性渐成宫颈疾病高发人群

80后女性渐成宫颈疾病高发人群 昆明市“关爱女性健康工程”暨子宫肌瘤、宫颈疾病免费普查活动自3月7日启动以来,受到众多女性关注,短短3天时间,参加普查的女性就达千余人。昨日,由云南协和医院提供了首批妇女体检报告出炉,医院对报告分析显示,宫颈疾病成为妇女健康的“头号杀手”,而80后女性因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影响,逐渐步入女性疾病高发人群。

体检者三分之一患宫颈疾病

记者看到,在云南协和医院接受体检的236名妇女体检报告中,患宫颈疾病的有74人,约占到体检人数的三分之一,专家表示,宫颈疾病已成为妇女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41岁~50岁年龄段的妇女,宫颈疾病的发病率最高,高达43.645%。

排在健康“杀手”榜第二位的是宫颈糜烂,其中以31岁~40岁年龄段的妇女发病率最高,达到27.86%。

据统计,在云南协和医院就诊的70余名乳宫颈病患者中有40余名患者是80后女性,比去年增长15%。

29岁患宫颈癌难以接受

记者在云南协和医院采访到一位患者,29岁的贾女士在官渡区一家私企工作,得知昆明市妇联、昆明市卫生局开展了免费普查活动后,便和同事一起来到云南协和医院参加普查,结果检查出患有宫颈癌,“我还这么年轻,怎么就得了这种病。”贾女士对于这个结果难以接受。

协和医院妇科曹教授称,像贾女士这样年轻就患上宫颈癌的女性,不在少数。近年来,80后女性患宫颈癌的趋势明显增多。宫颈癌既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关,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成为宫颈癌的诱因。

专家提醒:女性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据曹主任介绍,像贾女性这样,无意中查出宫颈癌的女性很多,并且大部分女性平时没有任何疼痛或者不适,因而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正常情况下,女性每年至少要体检一次。而普查发现,大多数女性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甚至有的从不做妇科检查。

在活动现场,记者采访了几位女性,她们大多认为,平时无痛无痒的,不需要每年检查,或者有的认为自己还未结婚,不可能得妇科病,因而不用接受妇科检查。

曹瑞霞主任指出,正是这些不科学的体检常识,导致宫颈疾病、子宫肌瘤高发,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因为,很多妇科疾病潜伏期较长,前期均无任何症状,等到自己感觉不适再上医院,很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特别像宫颈癌、乳腺癌这些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杜绝悲剧的发生。

曹教授提醒每一位女性朋友,为了健康,一定要每年定期接受妇科检查。

免费普查活动火热进行中昆明女性均可报名参加

活动承办方之一的云南协和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关爱女性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女性健康关乎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女性健

康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医疗机构,云南协和医院会不遗余力地为促进我市女性健康发展努力。据介绍,免费普查活动将持续至XX时候,昆明市18岁以上女性均可参加,免费普查项目包括:妇科常规、B超、耳鼻喉科常规、白带常规、阴道镜、乳腺触诊、红外乳透检查等。女性朋友可拨打咨询热线:0871—3546666或登录网站:进行咨询报名。

第5篇:调查机构:80后人群成汽车消费主体

在优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其追求时尚、独特、创新的个性在购车上会有哪些体现,他们对车市影响几何?日前,记者采访了许多“80后”和经销商,试图勾勒出这一购车群体的特征。

现象:“80后”纷纷成为有车族

不经意间,“80后”成为了购车新势力,其强劲的汽车购买力逐渐显现。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被社会称为“80后”,目前这一群体大约有2亿多人。“80后”集中体现了中国独生子女的特点,如今,这群年龄在27岁以下的“80后”,很多已走上工作岗位,组成家庭并为人父母了。

小鱼刚结婚,本想着分期付款买辆车,可是父母说汽车买回来就要贬值,再分期付款很不值,于是亲情赞助了一辆。

因为考虑到全家人出游的需要,她对车的要求就一个“够大,装得下全家人,包括狗狗”。小鱼对车不大懂,选车时主要以“看着顺眼”为原则,从看车到买车不到一下午的时间,就把别克凯越两厢车开回家。

而另一位男性朋友米米非常中意越野车,因为“很酷”。自身积蓄和家里支持,终于花12万多买了一辆陆风X9,作了简单的外形改装后,“开出去很拉风”。小芳刚到广州工作一年,爸爸送给她一辆福克斯两厢作为礼物,今年过年她开车从武汉回广州。

身边“80后”的朋友纷纷买了车,有车一族的比例还在继续攀升。现在没有买车的也摩拳擦掌,纷纷打听有哪些新车型推荐。炒股的小宇打算赚一笔后马上买车,“在大城市有车出行很方便”。一位女性朋友最中意黄色的甲壳虫,每当看到马路上驶过的甲壳虫时,她都要目送很远才肯继续前行,并发誓“一定攒钱买一辆”。

调查:购车费用大部分来自家人

记者走访广州多家经销商处了解到,目前来买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很多家长陪着孩子来买车,一般家里已经有了一辆车,第二辆车是送给孩子的“礼物”。

【范文网】

第6篇:80后人群如何摆脱职场发展的瓶颈期

80后人群如何摆脱职场发展的瓶颈期?如果以《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准,在1980年到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这就意味着我国约有2亿人口已经涌入或者正在涌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成为新一轮的职场主力军。当80后这一群体逐渐进入职场舞台时,当第一批80后已经走在奔三的路上时,“三十而立”的80后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多年前的80后用壮志豪情跨入职场大门,多年后的今天,80后与当初定下理想的职业发展目标相融合的寥寥无几。对于大多数80后而言,不可否认他们的职业发展步入“瓶颈期”向上,得到晋升的机会很少,晋升的希望比较渺茫;向外,受制于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个人的能力,可以选择的方向也不多,与此同时,加薪开始停步,工作越来越重复,日复一日的原地踏步,让这些80后们心情烦躁。

根据职业顾问专家的建议,处在瓶颈期的职场人士,可以试着通过下面途径来突破瓶颈。

一.在企业内寻求新岗位等待机会

如果在不想离开本企业的情况下,那么在公司内部你可以横向寻找发展的机会。一方面加强和同行业人士学习交流,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提升知识结构;对与自己工作相关联的工作多做一些了解,以便通过内部调整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从企业实际出发,将部门职能从治理变为开发,开发员工潜力,帮助员工超越自我,创造新的职业发展目标。还有就是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综合考虑向其他更高方向努力,关注财务、市场、销售等工作,或者申请换岗,为具备更高管理层次素质的人员而做努力。

专家建议:这种等待机会的做法是一种比较被动的做法,而你在这种公司环境中也是处于下风的位置。那么你这个等待的时机是一年,两年还是多年呢?再说了,公司在给职工安排岗位时有自己的打算,很多时候并不能按照你的意愿行事。所以在做这个抉择时,作为80后的你也要慎重考虑。

80后人群如何摆脱职场发展的瓶颈期?

二.主动出击寻找出路

对于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在原公司曾担任过领导工作的职场人士来说,由于自己在原公司已经找不到再次提升的空间,遭遇职场瓶颈,那么不妨勇敢地迈出跳槽这一步。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家企业,而要放在一个行业里,就会有长久的发展。

专家指出:我们说跳槽也不能盲目的跳,想往上走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不能意气用事,必须了解客观环境,只有结合自身情况,整合自身当前的个人竞争力,结合职场的岗位要求和自己的工作适应度找到一个能够切入且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再针对性的进行调整,这样才会顺利度过瓶颈期,进入新的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三.充电填补自身短处

活到老,学到老。在职场中如果缺乏持续的学习,可能会因为知识结构的老化而面临淘汰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有意识地进行充电提高自身职场竞争力,也是突破职场瓶颈的一种有效手段。

专家点评:当职场人士意识到自己已经遇到职场瓶颈之后,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当瓶颈出现之后,首要任务是了解瓶颈产生的原因。由于自身的不足而产生瓶颈的情形并不少见,不管自己在大学学得是什么专业,岗位越往上提升,对自身综合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如果因为自身原因造成自己面临职场瓶颈期,最主要的任务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意识地进行充电。当然我们说的充电并不是盲目的充电,如果没有确定自身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楚自身真正缺的是什么,盲目充电培训,浪费的只是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学费,所以想要进行有效的职业充电,必须先要清楚自己下一步职业晋升的方向。

80后遇到职场瓶颈如何摆脱,关键在于职业的长期规划和心态的平稳。职

80后人群如何摆脱职场发展的瓶颈期?业选择其实就是在综合各种条件下的一种平衡决策,突破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找下一个更有益于发展的平台,最难就是平台选择的问题,这个就需要先整合下自己以往能力,明确自身的职场核心竞争力,确定方位评估好后,还需要考虑今后几年的发展,让自己不仅仅为工作而工作,更要为自己的家庭多担当。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职位,要想在职业上有所发展和成就,就要不断进步,在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没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很容易进入舒适圈,让自己的发展受到局限;而有了积极进取的心态,在新的领域中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开拓思维和视野,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

文章来源:独之秀职业规划

第7篇:【80后好听的歌曲推荐】 80后励志歌曲推荐

80后有什么励志的歌曲?80后有什么好听的歌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80后励志歌曲推荐,希望大家喜欢,快来看看吧!

80后励志歌曲推荐

同桌的你老狼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music...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

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

喜欢跟我在一起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得太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奔东西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

谁把它丢在风里

music...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

我也将有我的妻

我也会给她看相片

给她讲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80后励志歌曲推荐

80后最经典励志歌曲推荐

《海阔天空》

beyond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尽管昔日早已不再,但那份激情永远在我们的生命里刻成了永恒。曾经在KTV里一次次地唱起这首歌,那是在喝醉以后,身体和意识早已麻木,只有理想仍然清醒。多少次迎著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懂,只有叛逆过,跌倒过,现实砸死理想但理想仍然在闪光的心灵,才可以共鸣。

前行吧,有梦的人永远不会孤单。

《水手》

郑智化,那个陪伴了我们整个青春时代,拄着拐杖有着忧郁眼睛的男人,他的歌轻淡地荡起你心底的忧伤,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旋律和文字的简单堆积。1993年我10岁,生命中第一次接触流行音乐,当我用那个烤箱一样的破旧录音机一遍遍放着这首歌,用塑料皮的日记本歪歪斜斜记下那一句句歌词,也许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会成为某种精神的代言。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现在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播放器来播放各种各样的音乐,这些声音在我们的耳朵里来了又去,不知道有没有带给我们什么。那些唱《水手》的年轻岁月,一群有着单纯心灵的孩子,对未来有着不知轻重的美好憧憬,梦还未破碎过,以为自己可以拥有最好的一切,转眼,就幻灭了,我们都成了平常生活里庸俗的人,与街头擦肩的人群再无二样。当年最浪漫的诗人如今告诉我要用物质的钢管来武装精神,而当年最安然的孩子如今是夜里在文字里流浪的迷途人。

《我的未来不是梦》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副歌部分也许听起来像是呐喊,像是口号,但前面的讲述却如此地贴近每一个人的心灵。如今讲述的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那嘹亮的声音却从未停止对我们的激励。也许生活是如此让人心灰意冷,即使天空再晴朗,也好象看不到方向,但一定要坚定地告诉自己,我的未来不是梦。

暗夜连着希望的黎明。

《从头再来》

这首歌是唱给下岗工人的,但传递的精神是一样的。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这是一种气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无论你的生命曾经散发出怎样的光辉,无论你的过往是如何地失败和卑微,往事一笑而过,每一个跌倒过的地方,都是新的起点。

人生处处是暗礁,我们需要不死的精神。

《蜗牛》

这是一首很好的歌曲。让人开心的是它总算在一堆污七八糟的歌曲中浮现出来,被更多的人听到,让人无奈的是如果没有周杰伦,很多人不知道还要等待几百年才会知道。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我记得小时候有本励志的书,叫《小小的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有印象。在大大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是小小的我,即使微小如蜗牛,依然有梦想的权利,在梦想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有起点的高低,没有理想的贵贱。不要活在别人的阴影下,活在自己的阳光中。

希望每个人都能认真地听一听蜗牛的梦想。

不是因为周天王。

《星星点灯》

一首《星星点灯》曾经打动了多少年轻人的心,又曾经给多少迷失自己的人指明方向,点燃希望的灯火。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人从懵懂无知到经历世事再到遭遇挫折而后看到希望。年少轻狂的我们曾经坚定的认为自己会轻易的就实现自己的梦想,以为自己是坚强无比的,但是在黑暗中迷失才发现自己的脆弱,成长的代价。

但生命不应就此沉沦。如果你对现实有太多的怨言,如果你喋喋不休,你愤怒,那么请听一听《星星点灯》。一个忧伤的拐子会告诉你,一个人在抱怨中永远不会前进,只有看到心中那盏灯,生命才会升华。

此外还有《真心英雄》,《红日》,信乐团的《海阔天空》,《隐型的翅膀》,《逃亡》,等等等等,都是很棒的励志歌曲,但由于我的感受不深,不一一评说了。

现在《奋斗》这部片子很流行,这说明关于理想的东西在任何一个年代任何一个背景下都不会死,因为这是我们最纯粹,最本质,最干净,最崇高的东西,让我们相信只要有一丝微弱的光亮,就可以走出黑暗。我们不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粒浮尘,不再为渺小的生命而感到微卑,我们会为真正的自我而存在。

不要让这样的梦想渐行渐远。

我们要永远追随它。

80后K歌必唱青春励志歌曲排行榜

NO.1五月天《倔强》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我如果对自己不行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你不原谅我也不能原谅

《倔强》是由阿信作词作曲,五月天演唱的歌曲,收录在五月天2004年发布的专辑《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中,是专辑中的热门歌曲之一。唱起倔强,你是否能感到内心有股冲破藩篱的力量在奔涌!

NO.2汪峰《飞的更高》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

《飞得更高》真实展现了成熟男人的心声。歌曲像一条大河,缓缓流过,起初平静,时而急流时而狭窄,逐渐开阔。如同生命。听者会被带入一种境界,如同站在网中漫步一片辽阔的旷野,雄鹰在头顶的天空翱翔,令心中有一种欲望在疯长,无法遏止。《飞得更高》带来的这种彻底的震撼,也许就是它急速上升的原因吧。汪峰收放自如的标志性的唱腔,令无数期待他声音的听众无限满足。

NO.3范玮琪《最初的梦想》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放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绝对会到达

这首歌是范玮琪翻唱自日本国宝级歌手中岛美雪的一首歌,原名叫《骑在银龙的背上》。这一首原唱也是当红日剧小孤岛大医生的主题曲。这首歌由知名作词者姚若龙填词,描诉人们在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只要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回想当初立志实现梦想的那一份努力,就决不会轻言放弃!

NO.4周杰伦《蜗牛》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着轻轻的仰望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人也都在思考着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像蜗牛一样执著追求,无怨无悔。我们应当拥有歌词当中的蜗牛精神,撑起我们前进的勇气!

NO.5李克勤《红日》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

《红日》为李克勤的经典曲目,歌词里写到:一生的兜兜转转,很难看清楚眼前的事与物。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难免还要面对彷徨中的无奈,但现实中也还是有着乐观的一面。在我们身边,一定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朋友能够帮助我们度过一切的困难。就又像是歌词里面写到:结伴行,千山也能踏过。遇到困难,即使真的是彷徨时,也应该要记得保持乐观向上,不断努力进取!

NO.6张韶涵《隐形的翅膀》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经典励志曲目《隐形的翅膀》,张韶涵甜美又极具爆发力的嗓音带来不一样的力量,感染人们要坚强地面对人生!

NO.7羽泉黄征《奔跑》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随风飞翔有梦作翅膀敢爱敢做勇敢闯一闯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也会有默契的目光

羽泉和黄征共同合唱的经典曲目《奔跑》,在青春道路上,我们需要向前奔跑的勇气和信心,哪怕遇到再大的风浪,去追求梦想和自由!

NO.8张雨生《我的未来不是梦》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著

《我的未来不是梦》由张雨生演唱,陈乐融作词,翁孝良作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是一首经典的励志作品,张雨生唱出了许多青年人对梦想的追求与不懈的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

第8篇:80后必读的80本书

在接下来的一年半大学生活里,我有目标了„„„„„„o(∩_∩)o...、

01,《三重门》,韩寒

学《围城》学得挺像。韩寒是钱钟书模仿秀冠军。

02,《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许知远

青春,迷茫,忧伤,思考。商业人文青年许知远早期的性情之作。

03,《火与冰》,余杰

此书之后,余杰变得罗嗦起来。

04,《耻辱者手记》,摩罗

午夜时候翻看,稍震撼,让人睡不着觉。

05,《李敖文集》, 李敖

骂人是需要水平的。

06,《顾准文集》, 顾准

独立意识,独立人格。世界都睡着了,只有一个人醒着。

07,《鲁迅文集》,鲁迅

应该被称为愤青圣经,愤怒青年水平升级必读。

08,《支离破碎》,石康

比《晃晃悠悠》好,语言干净、克制。一切在慢慢地破碎掉。

09,《弟弟的演奏》,朱文

卑微,琐碎,萎靡,愤怒,发泄。

10,《无主题变奏》,徐星

据说是受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启示。

11,《动物凶猛》,王朔

青春的躁动不安,性欲的无声萌动和暴力一起搅拌。

12,《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

在一个毫无幽默感的世界里,我们应该有趣起来,在一个无聊的年代,

有趣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我们要用通过思维来享受乐趣,通过乐趣反抗生命、反对无聊。

13,《许三观卖血记》,余华

幽默的语言,沉重的故事,巨大的悲哀。

14,《我的帝王生涯》,苏童

飞扬的想象,汪洋变换的命运。淋漓尽致,一日千里,一起享受阅读快感吧。

15,《红高粱》, 莫言

红色是血,酒,性,暴力,杀戮。

16,《平凡的世界》,路遥

想流泪你就读它。

17,《嚎叫》 [美国],金斯堡

汹涌澎湃的句势,不断地喷射、爆发,不断叠加的肉欲和感官刺激的意象

能让始终沉浸在反叛堕落和混乱的情绪之中。

18,《在路上》[美国],杰克?凯鲁亚克

“我与之交往的人只是那些疯狂的人,他们为疯狂而生活,为疯狂而交谈也疯狂地寻求得到拯救;他们渴望同时拥有一切东西。这些人从不抱怨,

出语惊人,总是燃烧、燃烧、燃烧,就像传说中那些闪着蓝色幽光的罗马蜡烛一样„„”

19,《厌恶》[法国],萨特

超越存在的荒谬。

20,《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国],塞林格

青春,背叛,反抗。

21,《打死父亲》[英国],约翰?维恩

愤怒青年,反叛青年必读。

22,《伊甸园之门》[美国]莫里斯?迪克斯坦

青年,摇滚。一个群体和一个时代是如何被联系起来的?

23,《流放者的归来》[美国]考利

格林威治村,波希米亚发祥地,一群面目模糊、背影黯淡的艺术家。

24,《格调》、《香烟》、《恶俗》系列[美国]保罗?福塞尔

当代美国心理分析三部曲。

25,《内心的噪音》,颜峻

颜峻乐评集,没说的,颜峻就是颜峻。

26,《听者有心》,李皖

过于学术化,有些看不懂。

27,《伤花怒放》,郝舫

想了解摇滚乐的青年必备的入门教材。

28,《先锋戏剧档案》,孟京辉

中国还有人在弄先锋、实验戏剧。

29,《国富论》 [苏格兰]亚当?斯密

了解经济的入门手册。

30,《第三次浪潮》 [美国]阿尔温?托夫勒

“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

,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

31,《数字化生存》[美国]尼葛洛庞蒂

是一本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启蒙指南。人家说的。

32,《未来之路》[美国]比尔?盖茨

全球热销2000万册。很多预言已经变成现实。

33,《知本家风暴》,姜奇平、王俊秀、刘韧

信息就是权力,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资本时代已经过去,知本时代已经到来。

34,《21世纪网络生存术》,姜奇平

网络具有无限的诱惑。姜说“农业经济是直接经济,工业经济是相反的迂回经济,

信息经济又相反是更高的直接经济。”看完托夫勒,看完尼葛洛庞蒂,我们看本土老姜的。

35,《起来——挑战微软霸权》,方兴东

你会发现方兴东读了很多书,然后你会佩服他,然后你就不由自主人地登陆博客中国。

36,《知识英雄》,刘韧

中关村的50人,这些人推动了中国的it。刘韧是个好青年。登陆donews看看吧。

37,《理解媒体》麦克卢汉

信息时代,信息传播。

38,《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亨廷顿

到处全球化,到处wto,到处地球村。不看看它行吗?

39,《全球通史》[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

我们对历史了解多少?据说是美国许多大学的基础课程教材。

40,《我的奋斗》[德国]希特勒

头号屠夫的精神病例,原书名为《四年半来对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

41,《拿破仑传》[德]艾密尔?鲁特维克

传世伟人不凡的一生。

42,《人性的弱点》[美国]卡耐基

青年励志入门书。

43,《变化》,凌志军

1990——2002中国社会实录,中国版《光荣与梦想》。口吻有些须嘲讽。

44,《现代化的陷阱》,何清涟

用事实说话。但不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

45,《光荣与梦想》[美国]曼彻斯特

据说是传媒人的圣经。极其独特的文风,凌志军《变化》就是模仿它的。

46,《万历15年》,黄仁宇

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通向历史的秘密通道。

47,《存在与时间》[德国]海德格尔

晦涩难懂。慢读,偶有佳句,然后爱不释手。

48,《梦的解析》[奥地利]弗洛伊德

性欲、潜意识。“梦是欲望的满足,梦是潜意识的欲望”。很多人都读过了,不读就落后。

49,《悲剧的诞生》[德国]尼采

有段时间,只佩服他一个人。

50,《通往奴役之路》[英国]哈耶克

自由、极权、统治、愚民。曾经是中国的禁书。禁书总是有看头。知识分子都爱看。

51,《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美国]杰姆逊

不合常理的我们就用后现代解释它。赶时髦你也读读它。

52,《挪威的森林》[日本]村上春树

青春,性,爱情,死亡,悲伤。没说的,风靡全球不是闹着玩的。

53,《海子诗选》,海子

很多人只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比这更好的多了去了。

54,《围城》,钱钟书

看了第一遍,就想看第二遍,看完第二遍就觉得不过如此。

55,《边城》,沈从文

大师作品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56,《呼兰河传》,萧红

比丁玲、冰心好,让人佩服的女作家。

57,《喜宝》,亦舒

喜宝说:要有很多很多的爱,不行就要有很多很多的钱。亦舒阿姨比琼瑶阿姨好。

58,《张爱玲文集》,张爱玲

张爱玲是清高绝决,苛刻乖戾,冷漠傲然的女人。这样的人写的书必定好看。

59,《水浒》,施耐庵

108个强盗,小时候就喜欢上了。算复习,怀旧吧。

60,《红楼梦》,曹雪芹

一开始好象是贾宝玉自渎来的。

6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

白话文小说,白话文很有味道。

62,《老残游记》,刘鹗

没说。白话文嘛。看完了,说话就有白话文的味道。

63,《鹿鼎记》,金庸

一个小人物的发迹史,情感史,事业史。

64,《白玉老虎》,古龙

古龙作品里最好的一部。

65,《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度不厌的经典。

66,《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

开头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悲剧的时代,

所以我们不能以悲剧的态度去对待它。

67,《1984》 [英国]乔治?奥威尔

反乌托邦,反集权。一部伟大的政治预言。

68,《喧哗与躁动》 [美国]威廉?福克纳

南方的瑰丽诡异,南方的腐烂和堕落。最好的小说就在美国。

69,《莎士比亚全集》,[英国]莎士比亚

牛逼死了。牛逼死了。牛逼死了。

70,《树上男爵》 [意大利]卡尔维诺

一个男的,在树上飞来飞去。老不想下来。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

71,《变形记》 [奥地利]卡夫卡

醒来变成了一只甲克虫。够骇人听闻的吧。

7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捷克]米兰昆德拉著

自诩为小资的都喜欢看。

73,《动物庄园》 [英国]奥威尔

在动物庄园里,猪是最聪明的。

74,《北回归线》[美国]亨利?米勒

性爱小说,配合《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或者《金瓶梅》一起看。

75,《等待戈多》 [法]贝克特

等一个人,老等不到,然后莫名其妙。然后我们会被莫名其妙地震动。

76,《红字》[美国]霍桑

一部描绘自然人与社会人分岐的小说。然后你就会联想到李恩珠的自杀。

77,《刀锋》[英国]毛姆

“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 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78,《洛丽塔》[美/俄]纳博科夫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79,《愤怒的葡萄》[美国]约翰?斯坦贝克

有个叫非鱼的乐队盗用做了专辑名。

80,《欧?亨利短篇小说》[美国]欧?亨利

美国幽默的百科全书。要幽默,就看它。

第9篇:如何搞定80后、90后员工

21世纪出现了一种蛮奇怪的事情,就是现在员工可以“炒”了老板,现在的员工很多都是年轻的员工,80、90左右的,其个性可能比较独特一点,所以有时候,如果领导不了解他们,而且老是对其指手画脚的时候,情绪管理不佳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企业管理者没有做好员工激励这个工作,今天小编就教大家一些搞定员工的好方法:

1:投其所好

一个管理者就是团队的核心,哪怕你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是围绕老板,围绕企业管理者来展开的,所以要想了解你的80后、90后员工,就要投其所好,融入他们的生活圈,这样你就会寻找到他们的特点,也可以用不同的特点来进行员工激励,其方法当然也是不同的,要因人而异。

2:“赞赏”

赞美能够使员工对自己更加自信、对工作更加热爱、能够鼓励员工提高工作的效率。其赞美也是有技巧的,必须要及时,当员工工作表现很出色,这个时候就应该立即给予称赞,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受到上司的赞赏和认可。

3:让员工参与公司决策

让员工参与公司决策是一个很好的员工激励方法,因为很多员工在做自己工作的时候,都不知道其对于公司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其实工作本身就是兴奋剂,当员工不了解的时候,让员工参与公司决策,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自己所处的工作有多么的重要,而且参与决策也是对员工的一种认可和信任,这样对于员工来说无疑是最好额给予激励,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也会更卖力,更积极。

4:制定多劳多得的制度

其制度的好处就是多劳多得,让大家为了自己工作,这比被动地工作来说要好得多,薪水不仅能保证员工生存,更因其能者多得的作用起到员工激励效果,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创收利润的好方法。

总之,要想搞定员工,就一定要走进员工,如果你对你的员工一点都不了解,那么无论你的员工激励方案有多么的好,都是没多大效果,所以要改变员工,先改变领导者的心态吧。

上一篇:行星式混凝土搅拌机下一篇: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