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农业发展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既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者,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导者,还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为不断提高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效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基层农技人员在做好传统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为农服务的新本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知识农业发展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知识农业发展论文 篇1:

知识经济时代农业发展研究

【摘 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农业生产发展也必须不断融入新的技术知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农业发展趋势,进而给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农业发展工作策略。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农业;发展;策略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被认为有价值的。不过,要正确衡量知识价值却不是容易的事,主要原因在于知识是由人所创造,而人所具有的学习特性常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知识需要配备快速和有效运作信息的工具,才能被充分掌握和储存,并服务于实践工作。通过具有强大信息储存、处理能力的电脑设备,企业可将个人内隐知识转化成有形的外显知识(信息),并有效的保存或进行知识转移。当然,对于信息科技的依赖,也使得知识经济常被等同为是信息科技产业。实际上,知识经济的概念是远大于信息科技产业,它包含知识产业化和产业知识化两层面的产业发展意义。知识产业化是指知识的价值可单独衍生成为独立产业(即知识产业),以进行知识转移工作,目前网络和顾问公司的发展都是典型例子,这些产业将知识当成产品,直接在知识市场空间(knowledge market space)内销售,其利益是根据知识的价值而定。因此,知识可被估价,而提供知识服务以获得利益也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远景的产业。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农业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knowledge-based),过去常会把信息相关的高科技产业认为是知识经济的唯一产业。在此观念下,其它产业则是知识经济体的传统产业。不过,知识经济产业仅仅是指第一层次知识产业化所衍生的新兴知识产业,实际上, 第三层次产业知识化所产生的知识增值型产业更是知识经济体的重要再造产业。因此,农业可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继续发展,其发展机会则是依赖将农业改造成知识增值型产业。

就农业而言,知识是被隐含在劳力、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内的。因此,通过研究和教育的运作,农业生产过程中能逐渐增加创新技术和人力。不过,如同其它企业一样,过去农业经营偏重生产力而非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不论是讲求土地、实力或资本报酬率, 其实质经营效益都是建立在稳定的内需市场环境。经营者在追求技术效率、价格效率到市场效率的循序经营方法应用上,也都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而缺乏弹性的创新策略。如今,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驱动下,各国农业已成为全球开放市场的产业,经营者只有获得竞争力(而非仅依赖生产力)才能具有经营效益。就我国农业发展情况而言,在缺乏土地和投资诱因下,传统小农经营面临极大生存危机,所以,将农业提升为知识增值型产业更是迫切需要,而未来应积极进行农业知识化过程。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农业发展工作策略

1.农业生产科技知识化的发展工作策略

农业生产知识化是包含生产科技和经营管理两项的知识化。在生产科技方面,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已经进入现代化,农民积极追求新技术。由于政府特别重视农业技术的研发和传播,因而通过研究班及各项培训计划,我国农民已充分表现出人力资源发展(教育培训)所产生的知识增值效应。因此,产量提升的奇迹也代表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指针。由于农业科技知识具有充分的实用性,因此,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也具有信息传播的特性。不过,过去所表现的科技信息传播是以人际传播或是大众传播媒介为主,其影响决策的效率仍有所限制。

最近因信息科技和全球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快速信息系统来传播信息已具相当有效。所以,农业生产科技知识化的首项推广工作,即是要构建重要作物的信息系统,以方便各经营者能具时效性的搜寻、查询、学习和使用科技新信息。次要进行的推广工作即是要建立农业科技知识信息网络,内含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系统和专家顾问咨询系统。不过,未来农业科技知识信息网络所产生的知识增值并不仅限于农业经营者所获得的工作效益,因为所有农业科技研究、教学、推广人员及农业经营者均在该网络内进行知识信息的转化和转移活动。农业经营者虽是知识信息网络内的主要信息消费者,可是他却能提供草根创新知识给其它网络互动者来学习,其草根知识也能整合在整体知识网络内。形式上,应建立一个庞大公开和随机存取的数据库或信息系统,其可容纳所有网络行动者的创新科技知识(含草根知识),提供给所有需求者使用。相对的,个别行动者社群也可建立区域性或专业性的信息支持系统,以随时扩大科技知识的增值效应。比较而言, 农业生产的科技化、自动化、信息化或数字化是第三层次的知识化过程,但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而影响信息传播的发展水平。因此,未来的农业生产知识化过程中,应努力建立各项信息系统及科技知识网络。

2.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化的发展工作策略

早期我国农业生产依赖科技创新即可增加产量并满足经营者的生产期望,所以经营管理知识的增值不显著。可是,当农业经营面临价格效率的挑战时,农民就需要经营管理的知识。近年来,国内已通过生产力促进中心、大专院校、产销班等进行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工作。毫无疑问,从应付WTO的竞争压力而言,国内农业经营者仅具有农业经营管理教育效果,其知识增值难以表现出市场效率。因此,尽早规划构建农业经营者所需要的信息支持系统是有其需要性。目前,国内已具有成熟的农产市场信息系统,经营者能迅速获得市场信息。就长期知识增值目标上,目前也可开始规划完整的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网络,以后则可连结生产科技知识网络以形成完整的农业知识信息体系,而在此体系内,多媒体信息系统和专家顾问两级咨询传播系统可支持更有效的农业经营管理推广工作效果。

3.农村生活知识化的发展工作策略

改进民众生活环境和水平一直是政府各部门多年来的工作重点,因此,农村随着现代化政策的推动,其生活教育与都市地区同步进展。除了各级政府执行社会教育和社会工作机构长期执行家庭、青少年与妇女教育计划以外,各地区妇联等机构也进行了多年的家政推广教育工作。整体上,目前农村生活的知识增值已充分具有内隐知识成长基础。因此,未来农村生活知识化应进入第三层次信息传播活动过程,也即是应立即建立农村生活信息支持系统,使得农村妇女、青少年及老人产生有效的生活决策。由于信息科技的进步,近年来,社会生活信息系统已具有相当成熟的规模和功能效果。因此,未来可转化一般社会生活信息系统成为农村生活信息支持系统。另一方面,农村民众一直具有优良质量的草根创新知识,这些知识具有解决农村特性问题的效用,所以未来可规划建设农村生活知识网络,并将农村生活草根知识系统纳入网络中。而除了建立电子化信息系统以外,目前应可开始筹划建立生活专家咨询顾问服务制度。顾问专家可来自一般社会生活机构的专业人员和经过培训的农村生活咨询顾问师。比较来说,从推广对象的信息应用能力而言,农村青少年生活知识增值应可依赖电子信息传播服务,而农村妇女和老年人口则可能更需要个别专家的生活咨询服务。

4.农业生态知识化的发展工作策略

目前由于国内全面进行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农业生态教育也正积极展开。目前农业推广工作缺乏生态教育活动成果,因此,未来应以农民为对象而积极建立和执行农业生态教育系统。在学习特性上,生态教育更需要通过集体行动而学习。未来可基于农场、产销班或农作系统(Farming system)的所有对象要求,来规划教育支持系统。农业生态是一种反省性知识,它是对现代性科学破坏的批判。所以,农业生态的知识增值大部反应在生活质量,而不是对市场效率的贡献。当地区民众对生活环境产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时,生态、教育便可能落实成为地区居民的共同小区行动。当然,建立农业生态信息系统也有助于居民的环境发展决策。通过集体互动、讨论和寻求发展共识才是促使生态知识增值的主要条件,未来也更可能建立乡村完整的生态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谢作栩,刘自团.科技革命与大学课程变革——兼论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课程改革[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01)

[2] 高萍,王秀艳.知识经济与我国农业科技革命[J]. 农场经济管理. 2003(06)

[3] 司有元,杨一鹏,张胜海,贾淑英.知识经济与农业科技革命的思考[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0(03)

[4] 魏明侠,程承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间的互动作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04)

作者:毕记国

知识农业发展论文 篇2:

做好基层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 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既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者,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导者,还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为不断提高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效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基层农技人员在做好传统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为农服务的新本领。2009年11月,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经积极争取,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主要负责冀北地区基层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承德市农广校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积极承担培训任务,扎实落实培训环节,先后成功举办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基层农技员1142人。

一、健全培训组织 明确职责分工

学校成立了基层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责成专门科室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做到人员到岗,责任到人,以确保农技员培训各环节落实到位。

二、深入调研 科学制定培训方案

培训前,承德市农广校多次深入项目示范县进行调研,掌握示范县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需求,结合当地基层农技人员数量、专业水平和专业结构等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专业,优化教学模块,围绕现代农业新技术、现代农业推广服务、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和考察与交流4个模块进行。根据专业特点,将教学班分为种植专业和养殖专业。种植类开设蔬菜、食用菌、玉米、马铃薯4个专业;养殖类开设生猪、养牛、养鸡、养羊4个专业。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为了达到系统更新农技员知识结构的目的,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技人员意愿,广泛听取基层农技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力争使培训内容能够满足学员需求,适应学员特点,充分调动基层农技人员参训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落实培训环节 注重培训实效

1. 聘请名师 高端培训

按照因产施教,广角培训,突出急用、实用、管用的培训原则,在培训教师的选聘上,学校组建了以国家、省、市知名专家、教授为主体,市级专家为辅的师资队伍。3年来,根据培训专业内容和产业发展现状,先后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聘请知名教授讲解现代农业推广的基本技巧、推广模式和特征、目前农业推广的现状及国外的先进经验,农业推广人员技能培养的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质增效,物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内容,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洗脑”,同时,各专业课模块依据区域特点,主推品种,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采取案例式教学。通过高水平师资的精彩讲授,师生充分互动,零距离交流,开拓了培训人员的视野,破解了多项农技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掌握了相应专业的关键技术。

2. 开展典型发言 互相交流经验

培训期间组织不同示范县学员,交流各区域农业推广的典型做法和成熟技术。学员们畅谈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农技人员以所在区域产业发展的成功做法,为其他学员提供新思路,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理清了发展当地农业产业的工作思路。学习交流中,农技人员纷纷表示,学到了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动情地把培训称为“事业上的加油站”。

3. 学用结合 认真组织参观考察

结合学员的专业特点,学校专门安排外出考察活动,先后组织种植专业农技员深入当地设施蔬菜园区、地栽菇生产园区、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食用菌文化博物馆、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进行参观学习。组织养殖专业学员到大型肉鸡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养殖示范村进行参观学习,拓宽农技推广人员的视野,进一步提高了培训效果。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变化,新品种推出日新月异,这就决定了基层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因此,要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形成与新技术和新品种更新协调发展的培训模式,以此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使其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引领者。同时还要建立培训后的跟踪和回访制度,巩固培训效果,及时解决推广中遇到的新问题。

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

贾云祥 杨艳杰

知识农业发展论文 篇3:

我国西部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新探

[摘 要]依据知识经济的特点和农业发展的知识化趋势,特别是西部区情,西部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但也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基于此,西部应当采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创新农村制度安排等措施,分三个阶段用70年时间完成农业知识化任务。

[关键词]知识经济;农业知识化;西部地区;发展战略

一、知识经济与农业发展的知识化趋势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知识经济一词最早是由经合组织(OECD)在1996年发布的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来的。其含义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对此有论者从两个角度加以理解:一是从横向角度看,即从把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个不同部门的角度看,知识经济就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一个产业,即知识产业;二是从纵向角度看,即从把人类自产生以来的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看,知识经济就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第三个经济发展阶段。本文是从第二个角度加以理解的。即知识经济不是指知识产业本身,而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都要经历知识化过程,从而最终使整个国民经济都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

同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具有五大特征:

1.知识经济是知识成为最重要生产要素的经济。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决定生产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

2.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是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传输媒介、以信息交换为主要交往手段的“信息经济”。而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则是以物质交换为主要交往手段的“物流经济”。较之物流经济,信息经济有着更高的信息传输速度和更广的信息传输范围。

3.知识经济是“高技术经济”。知识经济是以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等在内的高新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高技术经济”。而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则是以粮食或机器制造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低技术经济”。

4.知识经济是“智力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劳动者为主体的“智力经济”。而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则是以体力劳动者为主体的“体力经济”。

5.知识经济是“环境友好型经济”。知识经济是物质资源替代型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和资源开发型经济。一方面,大量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替代和节约几乎所有类型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将开发出更多、更经济的新资源或发现已有物质的更多新用途。这就有利于确保人类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的发展,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友好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农业发展的知识化趋势

从历史的视域看,人类农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目前正在步人知识农业的新阶段。

原始农业是新石器时代到铁器工具出现以前的农业,自然资源丰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铁木农具出现以后,形成了第一次农业知识化浪潮,实现了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转变,但土地、牲畜、手工农具等生产要素仍是农业生产力的主要象征。18世纪中叶以后,蒸汽机、内燃机、化工技术、电力技术纷纷出现;细胞学说、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生物进化论等相继问世;化肥、农药、农机和种子技术大量应用,物质资本替代自然资源在农业生产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二次农业知识化浪潮兴起,传统农业随之转变为现代农业。20世纪中期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进入实用化阶段,全球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成果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掀起了农业知识化的第三次浪潮,现代农业由此步入知识农业的新阶段。

可见,人类农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农业使用的生产要素中,知识要素含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形成知识农业的过程。农业知识化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我国西部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与约束因素分析

(一)我国西部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就是以知识发展促进农业发展的战略。所谓农业知识化,是指农业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知识含量达到相当的高度,从而逐步进入以知识驱动农业发展的知识农业阶段。具体说来,农业知识化的内容包括:(1)知识在农业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农业经济活动日趋信息化;(3)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4)农业劳动者成为知识型劳动者;(5)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西部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1.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是西部适应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和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知识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西部地区的农业要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就只能顺应这一趋势,而不能背离这一趋势。另一方面,我国西部的农业尚基本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遇到了世界农业知识革命浪潮的冲击,这对西部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西部地区如能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就完全有可能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差距。

2.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是化解西部粮食供应难题、确保西部粮食供应安全的需要。我国东中部地区虽然具有生产粮食的比较优势,但一则东中部地区由于人口众多,能否实现粮食自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二则西部作为一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庞大地区,从战略考虑,粮食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完全依靠东中部地区。而现实情况是,西部发展农业的总体劣势十分显著。西部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91%以上的土地质量不高,且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问题异常严重。此外,西部的氣候条件也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要增加西部粮食的有效供给,确保西部粮食供应安全,就只能通过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则要靠农业的知识化发展。

3.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是促进西部农民增收的需要。2004年,西部农民的人均纯收人只有2192元,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75%。西部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固然与西部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有关,但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却是主因。因此,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知识农业,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并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幅降低农副产品的交易费用,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西部农民的纯收入。

4.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是建设西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西部农业一

直处于“靠天吃饭”和“靠地吃饭”的传统农业阶段,所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为此,不得不通过毁林开荒、毁草种粮等方式缓解粮食供应紧缺问题。其结果,使林、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这说明,传统的农业经济是“环境非友好型经济”,要建设“环境友好型”西部,从根本上说,要靠发展知识经济。

(二)我国西部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的约束因素分析

1.土地综合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1)2004年西部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增加值、粮食产量及农业劳均增加值分别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66%、58%和73%。这些数据进一步证明了西部土地质量之低劣。(2)2004年尽管西部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8%,但农业劳均粮食产量却占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0%以上,这不仅说明西部农业仍然停留在广种薄收的阶段,而且说明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3)2004年西部农业劳均粮食、肉类、蛋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80%、79%、27%和26%,这一方面说明西部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另一方面表明西部农业没有发挥出自己在畜牧、养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上述分析表明,西部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面临比东中部地区更大的挑战,特别是来自土地质量低劣的挑战。

2.农业工业化水平低。农业工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农机动力状况、农业用电量、农用化肥量等方面反映出来。从表2的数据可见:2004年西部单位耕地面积占有的农机动力数和农业劳均拥有的农机动力数较低,分别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56%和61%,单位耕地面积用电量和农业劳均用电量更低,分别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24%和27%,单位耕地面积农用化肥量和农业劳均使用化肥量虽较高,但也分别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65%和72%。这表明,西部地区的农业工业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知识农业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因此,落后的农业工业化水平,无疑会成为西部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的一个瓶颈。

3.农业科技水平低。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国际比还有较大差距。从表3可见,科技对我国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45%,远低于西方80%以上的水平。而由于过去对西部农业的认识不到位和重视程度不够,我国以往的农业科技投入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致使我国西部的农业科技水平又滞后于东中部地区,科技对西部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只有38%。知识经济是高技术经济,发展知识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进步。落后的科技水平无疑会成为西部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的又一个瓶颈。西部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89个百分点,而初中、高中和大专以上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则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5.2、2.3和0.77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西部农业劳动力素质之低。知识经济是“智力经济”。知识农业也是一样,没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展知识农业就是一句空话。可见,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势必会成为西部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的又一不利因素。

三、我国西部实施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的构想与设计

(一)战略目标

1.保障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西部对农副产品的基本需求。我国西部是一个拥有3亿多人口的广阔地区,保障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始终是西部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2.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西部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是西部农业知识化发展的主体,实施西部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必须使西部农民首先富裕起来。

3.降低农副产品成本,提高西部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农民的收入,从根本上说要靠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说则要靠降低农副产品成本,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4.提高农民素质,造就西部知识型农民。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而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施西部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的最终目的也不例外。为此必须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把西部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西部“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西部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危及到西部乃至全国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实施西部农业知识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善西部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条件,建立西部“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战略阶段

1.起步阶段。即从传统农业起步,用信息化和知识化引领西部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阶段。这一阶段从目前开始,到2025年结束。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西部农业现代化,主要路径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水平,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2.全面推进阶段。即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把西部农业全面推向知识农业的阶段。这一阶段从2025年开始,到2055年结束。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西部农业信息化和知识化,主要路径是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精细农业、信息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3.知识农业进一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55年开始,到2075年结束。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使西部农业在知识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平。

(三)战略措施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二是加强农业水利建设,推行节水灌溉。三是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四是加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一是加强农村电力、广播电视、无线通信、光缆传输建设,提高农村电视、电话普及率、报刊订阅率。二是加强农业计算机网络建设,发展农副产品网上交易。三是加强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提高洪涝灾情、农业环境污染及病虫害预报、监测和评估能力。

3.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一是优先发展和引进一批见效快、效益好的农业适用技术,激发农民科学种养的积极性。二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轉化率。三是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人员的待遇。

4.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一是加大政府对西部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二是实施名副其实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三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待遇。四是实行城乡中小学对口支援或中小学教师定期轮换制度。五是大力发展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5.创新有利于西部农业知识化发展的制度安排。一是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二是发展适合西部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三是培育和完善农副产品市场。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西部农村科技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五是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农力度。六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对西部农业知识化发展的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罗运贵]

作者:徐长玉

上一篇:企业工作展望(精选2篇)下一篇:公司五年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