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期旅游业发展

2023-0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媒体时期旅游业发展

新时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摘 要:如何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旅游业存在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含义,作了简要概述;对如何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从以人为本、健全法制和管理机制、生态环保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生态环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春天。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也不断增大。因此,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当前,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如何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全国各风景区发展旅游业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新形势下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发展旅游经济,促进落后地区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和个人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严重破坏,带来了严重后果。当前,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管理问题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旅游资源分属于环保、文化、林业和宗教等不同的部门。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客观上造成开发建设以及管理上的无序局面。有些自然保护区缺乏规划和管理,甚至将旅游区承包给旅游部门,致使旅游部门在缺乏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随意经营。同时,缺乏统一的区域旅游管理体制,现行的各行政区经济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分割了统一的市场,不仅阻碍了区域旅游合作,也降低了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和整体功能的发挥,这使区域旅游经济难以形成竞争的合力。

2.对旅游资源盲目开发。有些地方政府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因而未有统一规划,盲目地引进、粗放式的开发,这本质上是一条低层次重复性的数量扩张的发展道路。有的地方旅游业缺乏总体规划,造成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定位不明,景区功能不清,资源开发失控,设施建设失调等问题。还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本地的利益,采取掠夺式的开发经营方式,以获取局部的短期的利益。在开发过程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珍贵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使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影响。

3.生态环境恶化。旅游是一种个人的社会行为,对生态环境依赖性较大,当众多的旅游者把旅游资源当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去消费时,其认识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就会造成旅游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这就加剧了旅行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甚至会摧毁区域旅游业。当前,在旅游开发中缺乏环保意识,造成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恶性循环,使旅游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在不少景区,旅游者随手丢弃各种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4.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旅游景点,尤其是老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景点,普遍缺乏专业人员,特别缺乏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的服务员、讲解员等,这也是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旅游资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众所周知,要使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搞清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最重要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在当今从事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不影响子孙后代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能性。

目前,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含义有以下认识:一是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从事旅游业的需求,又不允许损害子孙后代为满足其从事旅游业的需求。二是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证从事旅游业资源开发的同时,不妨碍后代人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业资源开发的可能性,并把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满足旅游地居民的需求统一起来。三是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各种需求,还要满足经济、社会和美学的需要。从上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含义来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资源保护二者是统一的关系,这就从理论上澄清了长期以来把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旅游资源相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二者是辩证的统一,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的因果关系。因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忽视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和阻碍,这就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

三、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深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现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以人为本”已成为我国新时期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理念。所以,做好新形势下的旅游业,首要的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旅游业的竞争最终将是管理和服务的竞争,能否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向游客输出优质的服务,将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良好的管理和优秀的服务,是靠人才来实现的,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会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和高效优质的服务。所以,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这种理念体现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人性化管理,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积极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的环境,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为此,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使“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首先,在旅游设施完善和规划项目的建设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旅游人数不断增多,游客的需求日益提高,景区内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厕所等设施)与活动场所,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客流量的需求。为此,风景区将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活动小广场和停车场,做好部分厕所的改造和扩建工作,通过景区基础设施扩大,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在管理上,要体现“以人为本”。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先从服务方面抓起,旅游区在景点门岗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具体的便民措施,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在小卖部、饮食摊点等窗口方面,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老年人、小孩等一切有需求的特殊人群提供方便、周到、安全的服务,处处显示“以人为本”的良好形象。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行为和习惯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旅游景区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也应与时俱进,体现以人为本。

再次,在因地制宜上,体现“以人为本”。旅游业必须因地制宜为景区内人们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环境,主要是建立相应的产权制度,如企业激励创新制度、选择制度、公共管理制度等,以提高人们的制度层次;同时,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如保障安全、公正、经济福利和宜人的自然环境等的享有,以提高人们的价值层次。另外,还要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达到一些具体指标,以提升人们的技术层次。人们在制度层次、价值层次和技术层次方面不断提升,这就是适应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2.健全旅游法制,完善管理机制。旅游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旅游业法制的建设。要强调依法治旅、依法办旅,加快法制化进程,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实行依法监督管理。要加强对国家现有旅游法规的宣传,强调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和执法检查,对无证导游、乱宰客等违法行为和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旅游业务活动者,应加大查处力度,净化旅游市场,切实保障游客利益不受侵犯,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管理机制。在自然环境方面,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各大景区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督机制,对旅游环境的质量要定期进行评估,严格控制景点旅客流量,以避免旅游资源的过度使用而导致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所以,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好风景区的生态系统。要利用专业技术,对垃圾等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协调水利、环保、林业等部门的关系,加大对资源的保护力度,以促进自然环境内部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达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目的。

3.妥善处理旅游业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大家知道,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还制约着人与人的关系。因此,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和谐与进步的的基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人数不断增多,每年日益增长的人流给风景区生态环保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为了更有效地做好风景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必须妥善处理好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并存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持续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遵循“保护第一,发展第二”的原则,即发展是目的,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前提。尤其是旅游业发展对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因为环境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失去环境的支持,旅游业发展也无从谈起。所以,要把环境保护作为风景区的命根子。当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应取其环境而舍其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善是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的重要内涵。因此,保持旅游业系统与环境保护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与此同时,还应重视旅游业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目前,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还相对淡薄,环保知识也比较缺乏,自觉的环保意识尚未形成。不文明的行为屡有发生,游客走到哪里,就污染到哪里,还有采摘花木,恐吓动物等行为。这些都对环境保护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应重视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景区职工的环保常识和环保意识的教育,使得每一个职工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员和管理员;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对游客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游人的环保意识,丰富游人环保知识,使风景区成为学习环保知识和提高环保意识的大课堂。

4.努力提高旅游队伍人员的业务素质。旅游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如何,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因此,人才问题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各景点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间竞争的核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发展旅游业更需要有懂得计算机、外语和旅游知识的高层次人才,這就需要对旅游队伍人员加强培训学习,做好对他们的上岗和在岗的培训工作。应常年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其内容包括民族文化基本知识、景点知识介绍等;对导游要进行导游基本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同时,还要对员工进行包括英语会话、礼仪礼节、岗位规范、规章制度等内容的培训。

另外,为了培训高层次人才,需要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院校培养的学生能成为旅游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样就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淑华等.我国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管理科学,2009(3)

2.唐闪光.湖南省郴州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师,2008(8)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就业培训中心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若佳)

作者:王向品

第2篇:新时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摘 要:传统媒体在新时期发展中,由于受到新媒体带来的冲击,需要与新媒体实现融合发展,这也是新时期我国多元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新时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现状,提出了新时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新时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起步早,有一定的品牌和公信力,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等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在时效性、传播方式等方面暴露了许多缺点,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了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以及互联网新媒体等的挑战,新媒体不断挤占着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和市场份额。同时,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相关规定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导致在信息版权方面出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冲突与碰撞。为此,有必要探讨新时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融合发展问题。

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概况

2018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产业总规模达20959.5亿元,但是增长率持续下降,相比2017年的1.897万亿元增幅仅为10.5%(见图1)。

从市场结构来看,中国传媒产业结构自2011年后不断调整,传统媒体的市场规模不断缩小,到2018年所占市场份额仅为20%左右,尤其是报刊图书等平面媒体所占比例较小,为6%。而新媒体发展迅猛,移动互联网占了51%,互联网占15%(见图2)。

从行业细分市场收入来看,传统媒体继续下行,2018年报纸广告收入下降至76.7亿元,降幅超过30%;报纸发行收入下降至102.2亿元,降幅达6.49%;期刊广告收入下降至16.7亿元,降幅达8.7%,期刊发行收入下降至158亿元,降幅达5.95%。而互联网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网络广告收入达4311.1亿元,网络游戏收入达2144.4亿元,移动内容及增值收入更是达到6674.6亿元,新媒体市场收入增速几乎都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见图3)。

总体而言,我国传媒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传媒产业产值与经济发展相互匹配,占了世界传媒产业的1/7。近几年传媒产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竞争加剧,同时他们之间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二)新时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传统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媒体的受众不断萎缩。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传统媒体的许多受众在获取媒体信息的速度、时效等要求提高,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方式、体验性等难以满足新时期受众的要求。所以,一些受众开始转向新媒体,以便获得更快捷的、能积极参与互動交流的信息,传统媒体的受众有不断减少的趋势。

第二,传统媒体的业务难以开展。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关注度得到了空前提升,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来获取信息,企业也更喜欢通过新媒体模式来投放广告等业务,纸质媒体的广告业务很难开展,导致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不断缩减。

第三,传统媒体的人才流失严重。受众萎缩、业务减少,必然会导致传统媒体的人才流失,这是一个连锁反应。新媒体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发展前景可观,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增多,其所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加之新媒体在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发展潜力等方面的优势,传统媒体的人才有很多流失到了新媒体中。

2、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营销环境差异制约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由于部分企业的认知偏差,对新媒体的营销环境了解不足,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营销环境相混淆,忽视了线上和线下受众的需求差异,给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

第二,信息透明与品牌安全暗藏漏洞。新媒体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信息透明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而会对一些合作对象带来品牌威胁,例如注水刷量、创意被盗等问题。

第三,人才队伍有待加强。尽管传统媒体人才流失严重,新媒体在人才吸引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目前新媒体的人才队伍仍有待加强,尤其是营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相对匮乏。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新媒体的高端营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创新型人才亟待加强。

第四,全球化进程缓慢。对国内的情况看,新媒体发展进程较快,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国际化情况看,新媒体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化意识,国际化战略缺失,“走出去”步伐缓慢,与新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不够匹配。

二、新时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现状

当前,业界已经开始尝试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希望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克服自身劣势,推动媒体界的大发展。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经验、认知局限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力度不够,依然局限在形式上的融合,或者内容上的简单拼接,还没有充分促进资源共享与整合,两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推进。具体而言,新时期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体现在:

(一)对融合认知的不足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认为新时期的传统媒体发展,就是要对传统媒体进行升级优化,淘汰落后的业态,以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另一种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本身就存在很多差异,两者之间的融合仅仅限于避免恶性竞争,因此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可能很强。由于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认知不足,导致两者在融合过程中仍然以形式合作为主,没有真正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实现互补、共享和共赢等效果。

(二)媒体创作缺乏有效监管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存在不够严谨的问题,加之监管乏力,导致媒体创作内容和创造形式缺乏创新,一些复制的、跟风的媒体内容和形式大量存在。一些新媒体企业由于刚刚起步,为了在媒体行业立足,往往会通过制作大量信息来赢得竞争力,但却忽视了形成自己的特色,保持媒体内容和媒体形式的创新性,最后的结果就是信息质量低、传播效益小。监管平台的监管力度薄弱,也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不重视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随意进行信息的传播或简单的合作,实现不了共赢的目标。

(三)社会舆论的阻碍

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在我国很多受众心目中根深蒂固,虽然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异军突起,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威胁,然而一些传统的受众对新媒体并不看好,认为新媒体内容质量低、复制情况严重。这些滞后的观念以及形成的社会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矛盾,阻碍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入融合发展。

(四)缺乏复合型人才

社会舆论、人们的认知偏差等,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往往是“各自为政”,以自我为主导和中心,以避免自身利益损失。这背后,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阻碍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人才。人才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推手,只有通过优秀的媒体运作人才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融合人才不仅要具备创新意识和战略眼光,而且要具备专业的传媒知识与职业技能,能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与方案实施。显然,目前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中,满足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很少。

三、新时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对策

新时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有一定的竞争性,但从长远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媒体界而言意义重大。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单一,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多元化;新媒体的公信力相对较弱,但传统媒体基础较好,权威性较强;传统媒体信息传播速度较慢,而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基于这些互补性的特征,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对于媒体界的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优化宣传,强化融合意识

为了让社会及广大受众更好地认识新媒体的优势和前景,改变当前错误的舆论导向,更好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我国有必要优化媒体行业发展现状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新时期加快信息传播速度、强化信息体验等的重要意义,体会到新媒体传统媒体的有益补充,加强两者的融合利大于弊。通过强化社会和广大受众的融合意识,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速度,提高大众对新媒体的认知度,尽可能减少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实现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实现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工作实践中,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出台有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引导两者的两性融合发展,实现媒介信息的快速、有效、高质传播。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一些学习培训活动,利用讲座、学术交流、工作考察等方式,组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知识学习,尤其是开展新媒体专业知识培训,改变传统媒体的一些落后观念。

(二)构建监管平台,以互联网思维推动者融合

政府要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监管平台,进一步明确行业规范,细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模式、具体要求,确保媒体资源的有效共享,避免资源浪费和形式上的融合。传统媒体利用其发展历史较长的优势,通过资源共享,可以帮助新媒体快速获取各类信息资源;新媒体利用其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可以让受众在最快时间获得信息。总之,科学的监管系统平台能有效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避免融合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和矛盾。

在新时期,应以互联网思维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实现开放共享、跨界协作。首先,传媒企业要积极学习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新知识,掌握一些新媒体技术,进而在信息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信息的转播质量。其次,优化传媒企业内部结构,提高组织运作效率。例如,重组新闻采编流程,制定统一的多媒体采编体系,提高新闻信息采集和传播效率。最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培养一批优秀技术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采编队伍,确保采、编、摄、播都具有专业的人才,确保人才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方面职业技能,从而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打下良好基础。

(三)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體的优势融合

第一,内容上的融合。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传播形式、传播容量和互动性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正好是传统媒体的劣势;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内容权威、信息来源可靠、传播经验丰富,这些优势也正好是新媒体的劣势。通过两者的融合,可以实现信息传播的相互共享和合作:凭借信息的真实性,传统媒体可以吸收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和方式,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平台来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例如开展网络发布、手机快报等形式的信息内同增值服务;凭借信息传播快捷、互动性强等优势,新媒体可以依靠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提高信息真实性,提高其公信力。

第二,渠道上的融合。基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渠道上的差异,应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实现信息渠道的准确性、正规性和交互性。一方面,传统媒体可以用新媒体信息渠道优势,开辟个性化、交互性的信息平台,提高受众的参与度与体验性。另一方面,新媒体通过获取传统媒体权威性信息的获取渠道,提升自身在受众群体中的信息可靠性。通过信息获取渠道的融合,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未来市场的持续发展。

第三,市场上的融合。传媒产业链运营水平的提升,需要强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市场融合,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一方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要立足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依靠新技术推动自身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各自的运营缺陷,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信息内容实现相互延伸、融合,打造新的数字产品。通过市场融合,相互吸引受众群体,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冠晟.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困境[J].新闻传播,2017(6):116-117.

[2] 陈玲娜.浅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困境[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3):99.

[3] 高娟,张玉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生产融合路径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025(13):87.

[4] 江潇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现状及发展[J].新媒体研究,2017,3(8):85-86.

[5] 单丹.探究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8(11):42-43.

作者:刘佳

第3篇:新时期民族旅游演绎剧目实践发展探讨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旅游业和演艺业相结合,形成新兴的旅游剧目。各地纷纷以地域文化特色为卖点,推出各类旅游剧目,大投入、大规模、大制作的旅游演艺品牌相继出现,这时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切入点的民族旅游演绎精品剧目,在发展中受到各地的青睐。在全国120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旗)中,《印象山哈》作为首部畲族题材的旅游剧目,由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在2014年推出,并已实现常态化演出,在推出过程中各方力量纷纷加入成为推动旅游剧目发展的关键因素,促成剧目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编、提升、发展,并积极探索民族旅游演艺剧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旅游演艺剧目 畲族 驱动 探索

自1982年9月,陕西省推出的《仿唐乐舞》,拉开了我国旅游演艺的序幕。随后旅游演艺从景区的补充和附属品起步,发展成为一项新兴文化产业,一台戏代言一座城市,成为一张张城市名片。2004年推出的《印象·刘三姐》将旅游区的演艺剧目推向了高潮,随后《丽水金沙》、《藏谜》、《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以及印象系列等多部旅游演艺剧目先后推出,“仅四川,已经有 74 台旅游演出在重点旅游城市和景点定时定点上演”①。旅游演艺剧目经过多年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

一、《印象山哈》推出历程

《印象山哈》以畲族歌舞为核心来,进行打造,是一部顺应旅游发展而推出的民族旅游演艺剧目,是目前唯一一部展现畲族题材旅游剧目。该剧由景宁畲族自治县在“2014中国畲乡三月三”期间正式推出,共包括序、传师、耕山、盘歌、礼嫁五部分,以男女主人公从长大成人到相识、相恋,最后成婚的恋情线为主线,利用立体环幕投影高科技手段打造舞台立体感,汇聚畲族山歌舞蹈、耕猎茶织、婚嫁礼仪、体育竞技等主题内容,全景展示畲族历史和畲族文化内涵。

《印象山哈》其缩编原型是,在201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荣获表演金奖在内的9个奖项以及浙江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大型畲族风情舞蹈诗《千年山哈》。由于剧目的规模大、演员多、演出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剧目获奖后演出便中断。2013年初,以浙江畲族歌舞团为主体,整合现有资金,将《千年山哈》改编为舞台缩编版,经过十几次的反复修改,半年多的精心排练,一台演职人员50人、演出时长70分钟的舞台缩编版《千年山哈》排演成功。

虽然缩编版《千年山哈》初步获得成功。 2013年6月,景宁县文化部门作出以缩编版《千年山哈》为基础,打造适合旅游市场要求的旅游版《千年山哈》的决定。县财政拔款200万元对县畲族文化中心剧场现有的舞台灯光进行改造提升,为旅游市场打造一台具有立体环幕投影效果的旅游版《印象山哈》。2013年9月,一台演出时长50分钟,增加互动环节的旅游版《印象山哈》为参加丽水市生态旅游季活动的浙江省130位旅行社负责人作了专场演出。演出成功后,向全市20多家旅行社发出合作意向函,并与丽水市一家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每年保底1万人次游客量,每周六晚上演出一场,全年保底演出40场。2014年借助“2014中国畲乡三月三”庆祝活动实现了市场化运作的第一场演出。

二、《印象山哈》带来的效益

(一)激活景宁文化资源,推动畲族文化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的丰厚民族文化资源,尤以音乐、舞蹈及工艺美术等最为突出。《印象山哈》整合景宁文化资源,将畲族所特有的畲族山歌、畲族舞蹈、畲族服饰、畲族彩带、畲族狩猎习俗、畲族婚俗等予以集中展现,打破了传统了解历史资源仅仅依靠文物、景点、实物、考古这种相对单一的习惯形式,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是畲族文化静态表现形式的有效补充,真正把畲族文化扎根在景宁,不仅激活景宁的畲族文化资源,进一步促进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以及新应用。

(二)激发景宁演出热情,促进畲族文化演艺发展。

《印象山哈》推出以畲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演艺产业,对畲族艺术形态进行开发,用现代观念和技术进行阐释的畲族歌舞艺术,以全新的运作模式触动的畲族文化演艺产业的发展。提高畲族文化的辨识度,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人们更加直观、动态地了解畲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风情民俗,吸引游客走进畲乡景宁,带动畲乡演艺事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畲族文化普及。

(三)促进了旅游及系列文化产业的发展。

《印象山哈》自2014年三月三期间正式推向市场并实现常态化旅游接待演出截止到12月31日,共演出38 场,观众人数达到6598 人,其中通过旅行社组团前来的外地游客为3613人,形成了的新型旅游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旅游资源的活力,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为旅游业发展留下广阔空间。极大的促进景宁县畲族服饰、畲医药、畲族银饰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丰富景宁的旅游项目,使景宁成为民族旅游胜地。

三、推动《印象山哈》发展因素

近年来,旅游演艺发展逐渐成熟,“旅游演艺品牌的打造目标与经营模式, 正在从品种形式单一性、消费体验一次性的被动营销一元模式, 向着内涵形式复杂化、消费体验可重复的主动营销多元模式转变。”②自 2004 年《印象·刘三姐》公演以来,国内各地陆续出现了二百多台规模不一的山水实景演艺产品,旅游演艺市场发展形势愈演愈烈,为《印象山哈》的推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畲族文化传承需要

景宁畲族自治县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对畲族文化的传承 、推广具有不可推却的责任和义务。景宁缺少一个固定的载体,对畲族文化进行集中的展示。《印象山哈》是目前全国唯一一部畲族题材的旅游剧目,荟萃畲族山歌舞蹈、耕猎茶织、婚嫁礼仪,体育竞技等民族文化精髓,以舞蹈诗的手法展现畲乡历史文化风貌,展示畲族坚特有的民族性格。让走进畲乡的人不仅能领略畲乡千姿百态的美景,更能欣赏并聆听畲族千年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传说。

(二)地方旅游发展的推动

景宁作为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中华最佳文化生态旅游胜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拥有中国畲乡之窗AAAA级景区、云中大漈AAAA级景区、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千峡湖、畲族博物馆等多个集畲族风情、生态特色为一体的景区,还有望东垟高山湿地,九龙省级地质公园、华东第一峡——炉西峡等奇特景观。但是景宁各类景点多分散在景宁各个乡镇街道,缺乏具有竞争力、吸引游客停留的旅游景点,来景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经济发展相比缓慢。《印象山哈》成功填补了华东地区旅游市场民族风情演艺剧的空白,形成“白天看美景 晚上赏大戏”旅游观光模式,增强景宁风旅游发展的竞争力。

(三)政府多角度扶持

2010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评选了《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对列入名录的项目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演艺产业的快速成长构建了良好发展环境,也坚定了政府对《千年山哈》改编的决心。2013年县财政拔款200万元对文化中心剧场现有的舞台灯光,音响,剧场等各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引进立体环幕投影设备,打造全新的《印象山哈》,同时给予《印象山哈》市场化售票1:1奖励,保证常态化演出。为稳定《印象山哈》的演员,2014年将原事业性质景宁畲族艺术团改制成为国企性质的浙江畲族歌舞团,设50个编制,30个国企正式编制,20个编外用工,全团整体划拨为国企编外用工。对外宣传上政府注重对《印象山哈》的品牌打造,2014年参加《印象山哈》旅游推介会展演5次,上海、武汉、北京、杭州、温州等地市场推广宣传10次,社会文化社团、后备演员舞蹈专场汇报2场,积极推动《印象山哈》影响力,提高了畲乡景宁的知名度。

(四)演职人员的积极助推

担任此次表演的团队是浙江畲族歌舞团,其主创人员参演过代表浙江省参加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并获得十几项大奖的大型畲族歌舞史诗《畲山风》、《畲家谣》、《千年山哈》,将这些优秀的剧目成为老百姓随时能看到的大戏,成为他们的心愿。《印象山哈》经过数次撰稿、重新提炼与改编,团队一步步走向成熟,专职演员逐步成为身兼多职的专业演员。在各类游客群体需求上下功夫进行逐步改编,形成反映畲族历史渊源、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的民族歌舞剧目。

结语

《印象山哈》的推出,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下,促使当地形成新兴旅游模式—“白天看美景 晚上赏大戏”新型旅游模式,激活景宁文化资源,拉长旅游的产业链条,增强景宁风旅游发展的竞争力,促进了旅游及系列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印象山哈》市场的开拓与推广,不仅是景宁“家门口”的剧目,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风情民俗,吸引游客走进畲乡景宁,促进畲族文化的发展。《印象山哈》的推出,探索县域内民族旅游剧目市场化运作的经验,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徐世丕.旅游演艺对我国传统演出市场的冲击和拓展.中国戏剧,2008(09):P14-17;

[2]黄炜.旅游演艺业态创新驱动因素的扎根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后论文,2012(5);

[3]马晓京.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再认识.广西民族研究, 2002(4):P77-82;

[4]张琰飞.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演出发展途径研究.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3(2) : P88-93。

作者简介:

王二杰(1988—),女,硕士,研究方向:民俗学,现任职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江淑珍(1984—),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研究,现任职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宣传部。

作者:王二杰 江淑珍

第4篇:多媒体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多媒体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多媒体设备通过视听等技术,将活动的影像和音效,“ 声画并茂” 地生动展示出来,

较传统的展示设计手段具有更强的优越性。在2010 上海世博园区各个展馆内多媒体应用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世博会上最常见和最具亲和力的展示手段。 在欣赏展馆的同时,观众不但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了解相关的信息,更可以互动地参与其中,能够深刻体会到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展示应用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从汉诺威世博会和爱知世博会才开始在展会上崭露头角的多媒体技术,到了上海世博会上,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大量先进的多媒体展示技术如360 度全息成像、

IO2 空气投影系统等前沿技术相继被运用其中,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2010 上海世博会已成为一次多媒体技术的大汇演。1 上海世博园上演

“ 多媒体秀”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出现的灯光、激光、超大屏幕、喷泉、焰火等交相辉映的户外多媒体表演, 已经预示了这也将是一届多媒体的世博盛会。 借助多媒体技术,世博会开幕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世博演艺中心一个展馆,而是以黄浦江为中心,在南浦大桥到卢浦大桥近3.5 公里长的范围内构建出的巨大演出舞台。 而在舞台表演时采用的一些多媒体技术,譬如随着音乐节奏上下优美摆动且收放自如、并随着灯光变幻各种色彩的凌空浮球,也让现场观众啧啧称奇。

世博园区各展馆同样也给参观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和不断的惊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各个展馆都采用了大量先进的多媒体展示技术,这些代表性的新型多媒体技术,

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3 类:1) 显示式多媒体。此类多媒体也是在各展馆得到最广应用的多媒体,包括大屏幕、等离子、液晶显示、环幕等。代表性作品如韩国馆的三维电视机、 中国船舶馆大型环幕剧场、巴西馆中展示巴西风情的360 度环形荧幕、山东馆主展厅120 度弧幕构成的沉浸式影院“城市窗口”、江苏馆的光纤信息树、台湾馆720 度环绕4D 影像全天域剧场、

上海企业联合馆360 度环形“魔方” 剧场、万科馆360 度环幕和穹顶巨幅球幕、日本馆“ 生活墙” 等。

从上海世博会看多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杨文明摘要:世博会不仅是展示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的大舞台,也是全球展示设计的大汇演,引领了当今展示设计潮流。

2010 上海世博会告知我们, 现代展示设计的方向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展示设计行业, 增加了展示的参与性和可看性,已成为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多媒体发展突飞猛进,但还是有一定的不足,这也促使展示设计师们进行新思考。关键词:上海世博会;多媒体;展示设计;应用;

第5篇: 浅谈新时期公安工作与媒体舆论

内容摘要:本文从新时期社会媒体舆论对公安工作的影响,所产生的原因为切入点,浅谈了本人对提高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公安工作 舆论引导

对策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也相应增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公安宣传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导舆论、维护稳定的任务也因此尤为艰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普及互动的趋势下,公安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民警执法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公众和媒体的视线之下,稍有不慎就会被抓住不放,夸大炒作。近年来,国内涉警负面新闻报道已出现多起,如云南“躲猫猫”事件,湖北“石首”事件、“邓玉娇”事件,尤其是近来重庆市打黑除恶,牵扯到以文强为首的公安机关高层人物事件,全国各大媒体均乐此不疲的全面报道,无不吸引着亿万人民的关注,冲击着人民群众的固有思维。在这种大的舆论氛围下,我省乃至的涉警负面报道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信息化条件下思想宣传工作规律、特点,切实提高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和公共关系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警民和谐、有利于公安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现笔者就公安机关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做一浅议。

一、当前易引起新闻媒体关注的公安机关负面事件分析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作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接触最为广泛深入、老百姓最爱评议的一个群体,自然而然也成了新闻媒体挖“新闻”的一个源泉,先进典型、英雄模范等警察英雄事迹容易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尤其是对涉及公安机关及警察事件的负面新闻,更是令部分新闻媒体和记者津津乐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少数公安机关民警执法犯法造成的涉警事件易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少数民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受腐朽思想腐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思想上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执法不学法、执法不懂法、执法不守法、执法违法、执法犯法,个别人甚至把执法活动置于社会上不正常的关系网中,徇私枉法,索贿受贿,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为害人民群众。这既破坏了警民关系,严重败坏了公安机关整体形象,也成为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

(二)少数公安机关民警缺乏宗旨意识造成的涉警事件易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目前,有的民警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不讲奉献只求索取,忘却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遇事不能从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是私心膨胀,贪小利、图享受,与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和要求形成明显反差。少数民警特权思想严重,以管人者自居,工作方法简单,态度行为粗暴,刁难欺压群众,引起群众反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三)少数公安机关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事件易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公安机关先后进行了执法规范化教育、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素质能力建设等活动,在全体民警中加强执法为民思想教育,强化民警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不断完善执法办案和监督制约的具体制度,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有机统一起来。但少数基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执法指导思想上仍然出现了偏差和错位,在执法办案中,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重处罚轻教育、重领导轻群众、重关系轻法制、重人治轻法治等行为屡禁不止;不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搞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随意侵犯人权。

(四)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夸大事实“制造”的不实涉警事件易成为部分新闻媒体的卖点。由于当前新闻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许多新闻媒体和记者都在为“吸引眼球”的新闻而忙碌,很多新闻媒体都采取提供线索有奖的方式来收集“新闻”和“报料”。但极个别新闻媒体和记者对所谓的群众提供线索不加甄别,不深入走访调查,偏听偏信,为“新闻”而“新闻”,把一面之词当成热点,把夸大事实作为卖点,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大肆渲染的情节来吸引读者,提高所谓“影响力”。原本是客观、如实地报道公安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些建设性的意见,改进公安工作和形象,没想却被个别新闻媒体杜撰、编造以及刊登出与事实严重不相符的虚假新闻、失实新闻,人为地造成了公安机关形象危机。

二、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

出现上述现象,既有社会因素,也有民警自身因素;既有个别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弱化和一些群众的猎奇心态等因素,也有对舆论导向认识不深、应对措施不力等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综合因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沉淀、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和问题。社会转型加剧,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社会成员结构调整,利益重新分配,各种矛盾此起彼伏,公安机关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管理范围和打击犯罪的力度,使得公安民警与违法犯罪分子的矛盾冲突更加直接、尖锐。二是非警务活动增加,许多诸如城市拆迁、土地征用、上访等原因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作为公安机关毫无选择地站在维稳的“风口浪尖”,直接面对应付矛盾冲突行为,衍生了极少数人不满和对立情绪,借助媒体对公安队伍进行“舆论攻击”。

(二)自身综合因素。一是公安机关在执法执勤、办案或在接受救助、处警等方面未按程序办案或工作中存在问题,授人以柄,媒体却紧盯不放。二是机制不健全,认识不到位,缺少应对力。一些部门在应对媒体炒作涉警新闻事件时,经验不足、应对失当,造成被动,给了个别媒体炒作的空间。

(三)信息网络因素。当今信息网络四通八达,特别是个别人借助互联网具有互联互通、藏身匿名、互动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加之公安工作具有特殊的政治性、敏感性,具有天然的刺激性和吸引力,容易成为网上舆论关注的“焦点”。庞大的网络规模,发达的网络平台,众多的网民,使得网上一旦出现涉警舆情事件,极易引起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暴”,呈现出“一人疾呼、万人参与、百万人关注”的状况,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严重损害整个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对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工作能否快速反应、有效应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公安机关引导涉警网络舆情应坚持的原则

(一)自觉接受批评监督的原则

网上舆论引导并不是要提倡网上一片赞歌,应当允许群众开展网上批评和监督。对于贪污腐败、不公不义、恃强凌弱、嫌贫爱富、不讲诚信等社会现象,对与人民利益关系最直接问题上的决策失误,以及地方和部门的工作失职、渎职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都应该旗帜鲜明地批评和揭露,以形成网上监督氛围,这是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所必须的。

(二)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

准确的事实是确保有效处置危机的必要前提。对危机爆发的时间、地点、性质、损失都应准确无误的了解清楚,才能制定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案,分析危机的发展趋势,以便加以控制。

(三)坚持积极引导的原则

危机爆发后,不能消极悲观、等待、观望或存在侥幸心理,这时应主动引导舆论。警方要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以此来增加信息的保真度,从而主导舆论,避免发生信息失真的情况。发布的信息要强调全面和真实,越是隐瞒真相越会引起更大怀疑。

(四)坚持维护形象的原则

这是形象危机处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处理危机时,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警方的声誉。要坚持维护大局,把握局势,正确引导和趋利避害。

四、提高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正面宣传,提升公安机关形象。由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相对滞后,新闻媒体对公安机关形象的宣传报道五花八门,虽然主流新闻媒体对于树立公安机关正面形象做了大量工作,但宣传的深度、广度仍与队伍建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往往为时一年的正面宣传不如一篇负面报道的影响大,究其原因,是宣传的典型性不强,缺乏家喻户晓的典型。因此,公安机关应充分重视典型宣传,始终围绕能高度体现警察精神、集中体现公安形象的“警察英雄”来开展传播沟通工作,以典型形象铸整体形象。一方面,利用报纸、电台、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公安队伍中的英雄人物和好人好事。善于开展全方位的公关宣传攻势,注重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效应,努力使自己的优秀民警走出警队,使广大群众通过这些先进典型更多更直观地了解公安队伍,认识公安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警察形象的推广活动,以制作民警与群众的互动节目为载体,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沟通,增进理解,实现警察形象的“软着陆”工程。

(二)加强公安新闻宣传纪律,主动把握舆论导向。遵守公安新闻宣传纪律是公安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是正确把握公安舆论导向的客观要求。目前,不少公安机关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安新闻宣传纪律。基本内容都相同,如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新闻线索,随意发表评论或私自接受新闻新闻媒体记者采访。未经公安纪检监察部门或公安宣传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外界提供涉及民警违法违纪案件内容的文字和音像材料,避免新闻媒体炒作,造成不良影响。公安宣传部门和宣传干部要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对公安报刊、公安网站、公安电视栏目以及提供给新闻媒体的稿件、节目的审核把关,及时跟踪和分析新闻媒体和网站关于公安机关的舆情动态,发现危机苗头立即采取措施,确保舆论导向正确,防止因时机把握不当或对案件进行过度报道而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三)抢占高地,牢牢掌握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主动权 。

公安机关要畅通与宣传主管部门的联络沟通渠道,及时向宣传部门汇报公安新闻宣传方面的安排部署。要切实转变理念,善解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要充分利用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主要新闻单位定期交流、良性互动,主动向新闻媒体通报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为新闻媒体采访提供方便;对涉及公安机关并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案)件和问题,要善于用事实、数据和实例说话,善于运用网络等新型传媒手段,加强“第一时间”的权威信息发布,用客观、公正的报道先声夺人,真正抢占先机,占领舆论制高点,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同时要组建专门的网络评论员队伍,正确引导网上舆情导向,正本清源,堵住谣言的传播,还群众以事实真相。要加强网络监控,对恶意炒作的网上重点人或活跃分子,要迅速组织力量落地查人,查明身份后予以教育、控制,配合开展舆论引导控制工作。

(四)建立公安机关形象危机机制,减少新闻媒体报道的负面效应。当前成为众多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热点以及部分新闻媒体的卖点更多的是公安机关形象出现危机的情况,把对少数民警形象、作风的非议上升到对民警群体形象的错误评价上,把极少数民警身上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放大对整个公安机关和队伍的不信任上。由于新闻媒体的巨大影响,扩大和加剧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危机,其危害性不容低估。公安机关应对新闻媒体的报道做出积极响应,当客观、真实的公安机关形象危机被新闻媒体披露或报道时,公安机关应当主动出击,引以为戒,进行认真总结,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对照查摆存在的问题,深挖根源,敢于直面新闻媒体的“亮丑揭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规范执法行为,通过强有力的整改措施回应新闻媒体的关注和质疑,树立起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化“危机”为动力;如果新闻媒体的失实报道,公安机关同样也要主动应对,采用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对此澄清或纠正。

建立公安机关公共关系形象危机机制有两个重点:一是预警,即防患于未然。二是有效处置,消除影响。同时又应分为内、外两方面。对外危机处理主要是应对新闻媒体。在危机爆发时,面对新闻媒体的关注甚至诘难,应该本着诚恳、公开、透明的原则,尽量取得新闻媒体记者的理解和支持,及时控制影响,消除影响,将危机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危机预警处置机制还应该建立在公安机关内部,主要是对民警执行高危险任务或民警由于某种原因出现较大的违法、违纪现象时进行危机心理疏导,做好这项工作对于维护民警心理健康,保持群体积极昂扬的斗志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各种因素诱发的公安机关形象危机仍会出现,新闻媒体在面对涉警事件时反应的立场、态度,对公安机关形象的影响将会更加突出和深入。作为公安机关,只有充分树立危机公关意识,正确面对新闻媒体的“双刃剑”作用,从源头入手,有效沟通、妥善应对,坚持正确导向不含糊,正面宣传不放松,主动导控不动摇,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负面报道,尽最大努力保证不发生严重影响公安机关和队伍形象的舆情事件,努力为公安工作的发展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6篇:新时期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作用

[摘要] 随着社会舆论对我们公安工作的影响日益加大,使我们公安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会。而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方向标,如何在新闻媒体的影响下使得公安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公安人员素质,加快公安队伍建设,建立起新时期的公安机关执法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 警察 媒体 影响 监督

如何看待警察与媒体的关系,是警察公共关系能否收到显著效益的重要前提条件。过去,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科还没有被广泛重视,尤其是警察公共关系的理念还没有深入警心和民心,一些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往往动把媒体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媒体记者专门挖警察违法违纪的猛料予以曝光、炒作会破坏人民警察的形象。

一、 新闻媒体对警察工作的积极影响

1,通过新闻媒体树立警察典型,有利于警察队伍的形象建设,增进警民关系 我国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在维护社会治安和打击刑事犯罪、处置突发事件和同自然灾害事故作斗争等各项工作中,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保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树立典型,宏扬正气,对公众深入了解警察工作,消除对警察的误解甚至对抗情绪,赢得公众对警察的信任和肯定改善警民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江西省的邱娥国,广东的麦杰俊他们爱岗敬业,深入到百姓生活中去,维护一方平安在平凡的岗位上作除了突出的贡献,树立了警察的良好形象。树立他们为典型,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基层民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作好本职工作的热情。新闻媒体不失时机地通过记者采访、制作电视专题新闻、撰写通讯等宣传方式进行宣传,使邱娥国、麦杰俊一下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其优秀事迹也得到广泛流传。公众通过新闻媒体更加了解警察队伍,更加关心支持警察工作,真正认识到警察队伍是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大大拉近了警察和群众的距离。

(二)媒体监督有利于实行警务公开

1、新闻媒体的监督使办案过程实现公开化

新闻媒体的介入能改变以往“关门办案”的状况,凡不涉及到党和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在国家、法规的允许条件下都可以在新闻媒体的监督下进行。由此对警察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尤其是民事纠纷案件)的态度如何,是否公正合法,认定双方承担责任是否合理都一目了然,对于妥善调解双方的矛盾,协调双方损害赔偿也更公正。同时也教育了关注案件发展的群众。

2、闻媒体监督使办事过程公开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

近年来,新闻媒体的监督促进了各地公安机关将与人民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各项管理工作实行公开化,户口的迁移、居民身份证的办理、出入境签证的办理、机动车年审等工作在新闻媒体的监督下将办事条件、收费标准、服务时限和违法投诉方式全盘端到群众面前,有效的减少了钱权交易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腐败的产生。 另外,新闻媒体监督使办事过程公开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的发生。

二、 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负面影响

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作用,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但由于我国现行新闻媒体自身的性质、体制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加上新闻媒体与公安机关缺乏合理的结合机制,导致新闻媒体在对公安工作进行监督、报道时会造成一些负面的消极影响。

(一)少数公安机关民警知法犯法造成的涉警事件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少数民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受腐朽思想腐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思想上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执法不学法、执法不懂法、执法不守法、执法违法、执法犯法、执法犯罪,其至把执法活动置于社会上不正常的关系网中,徇私枉法,索贿受贿,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为害人民群众。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民警身上,但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既破坏了警民关系,严重败坏了公安机关整体形象,也成为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

(二)少数公安机关民警缺乏宗旨意识造成的涉警事件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世界上唯有中国的警察前而冠以“人民”二字,说明了公安机关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各级公安机关开展的一系列政治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始终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但目前,有的民警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不讲奉献只求索取,忘却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遇事不能从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是私心膨胀,贪小利、图享受,与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和要求形成明显反差。少数民警特权思想严重,以管人者自居,工作方法简单,态度行为粗暴,刁难欺压群众,引起群众反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三)少数公安机关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事件易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先后进行了执法规范化教育、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素质能力建设等活动,在全体民警中加强执法为民思想教育,强化民警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不断完善执法办案和监督制约的具体制度,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有机统一起来。但少数基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执法指导思想上仍然出现了偏差和错位,在执法办案中,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重处罚轻教育、重领导轻群众、重关系轻法制、重人治轻法治等行为屡禁不止;不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搞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随意侵犯人权。

(四)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夸大事实“制造”的不实涉警事件成为部分新闻媒体的卖点

由于当前新闻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许多新闻媒体和记者都在为“扯眼球”的新闻而忙碌,很多新闻媒体都采取提供线索有奖的方式来收集“新闻”和“报料”。但极个别新闻媒体和记者对所谓的群众提供线索不加甄别,不深入走访调查,偏听偏信,为“新闻”而“新闻”,把一面之词当成热点,把夸大事实作为卖点,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大肆渲染的情节来吸引读者,提高所谓“影响力”。原本是客观、如实地报道公安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此建设性的意见,改进公安工作和形象,没想却被个别新闻媒体杜撰、编造以及刊登出与事实严重不相符的虚假新闻、失实新闻,人为地造成了公安机关形象危机。

三、 警察队伍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互动

仔细分析新闻媒体监督对公安工作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后。本文认为,新闻媒体监督公安工作应确立如下一些规则:

(一)设定规范,合理限制,划定媒体介入公安工作的合理界限

1、正面报道公安工作为主

传媒对于公安工作的监督主要应放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公安机关内部机制和司法人员非职务违法行为的监督,尤其是对司法机关内部制约机制上所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监督;二是对司法机关、司法人员职务行为的监督,尤其是对司法腐败现象进行揭露;三是对干预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外部势力实施监督,为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客观公正

媒体要做到客观公正就要坚持“四性原则”。一是真实性。传媒所报道或监督的事实必须绝对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把握正确监督,防止不正当干预的基本原则。二是严肃性。传媒介入司法所使用的资料必须严肃。不能“捡到篮中就是菜”,要进行认真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工作。写作中不能只追求“惊心动魄”或“趣味盎然”而忽略了它的严肃性。三是准确性。新闻报道不仅强调选用事实的客观真实,同时也强调报道中涉及的法律内容和法律用语准确无误。四是公正性。要学会让诉讼双方说话,让第三者说话,以免造成当事人话语权的不平等。

3、遵守司法特性

要明确监督的目的,从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的目的出发,监督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应当服从于这个出发点;要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界限,对已进入诉讼程序的具体案件,不搞夹叙夹议,不做不切合实际和煽情性的评论,以客观真实的报道来展现司法工作的客观、真实。

4、善意和建设性 刘祖禹先生认为:“我们在新闻传媒上进行舆论监督,必须恪守以下一些原则:与人为善,要批评、解决的问题必须是上下都认为要解决而且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事实准确,出以公心,不感情用事等等。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内参反映,不是所以问题都得通过传媒公开的舆论监督不可。这些,都是保证舆论监督正常、正确开展的必要条件,是我们对舆论监督进行控制的底线所在。”

媒体介入司法还应当是建设性的。所谓建设性,是说不是为揭露而揭露、为批评而批评,而是就司法实际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盲点、普遍性问题或倾向性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剖,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顾培东.论对司法的传媒监督[J].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2、顾培东.论对司法的传媒监督[J].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3、 (英) 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M].群众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第39页

4、沙莲香主编.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像世界之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83

5、徐迅.以自律换自由[J].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5期

6、顾培东.论对司法的传媒监督[J].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第7篇:新时期中国铁路发展

0引言

铁路在综合运愉体系中的地位一直很突出,而 集装箱运输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先进和快捷的货物 运输方式,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的优点,是铁路货 物运输的发展方向。我国铁路运输经过多年发展, 网络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目前中铁集装 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中铁集装箱公司) 下设18个分公司,集装箱运输数量逐年增加,铁路 货运量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集装箱班列开行成效 显著,集装箱运输服务质星不断提高。为缓解全球 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 到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 1.2万亿元人民币,随着未来情况的变化,这个数字 可能还将增加。铁路货物运输,特别是铁路集装箱 运输迎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的意义

1.1扩大成组单元,提高装卸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在装卸作业中,装卸成组单元越大,装卸效率 越高。托盘成组化与单件货物相比,装卸单元扩大 20-4()倍,集装箱与托盘成组化相比,装卸单元又扩 大15-30倍。所以,集装箱化对装卸效率提高的作 用是不争的事实。

1.2减少货损和货差,提高运输的质星和安全水平 货物装入集装箱后,在以后运输过程中不再倒

载,装卸搬运次数减少,货损和货差因此大幅减少. 据有关部门统计,用普通车辆装运玻璃器皿,破损 率一般为30%左右,而改用集装箱运输后,破损率下 降到5%e另外,集装箱化后,货物自身的包装强度 可以减弱,包装费用下降。 1.3降低运物成本

集装箱运物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组要模式之

一,对降低全社会粽白物流成本具有重要作用,铁 路是找国陆路中长距离集装怕运愉的主力军,虽然 与公路运愉桐比,铁路在运愉过程中环节较多。装 却成本较高.但由于铁路运输单位油耗约为汽车运 翰的1/20,运鞠成本和价格较低,比较优势仍然较为 明显,尤其在中长j巨离运愉上更为显著,考虑到两 端的装却费用和其他费用,在集装箱运输上铁路与 公路的合理分界运距范围为500-8W km. 1.4成为找国陆路中长距离运输的主体

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的调整,特别是西邵大开 发战略的实施扣内陆地区拓商引资进程的加快,这 些地区的国民经济和对外留易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必然产生大量适箱货物。我国内陆地区到港口相经 济发达地区运输距离较长,铁路在中长途运输中有 明显优势可以预期铁路运输中适箱货物比例将继

续捉高,同时,作为亚欧大陆联系的纽带,铁路运场 将为找国与亚欧各国间经济贺易联系提供使利。我 国持续完善的铁胳网为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的形 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使铁路集装箱运愉有能力成为 区域间、城市间适箱货物的主要运物方式. IS大批员运输的重要方式

铁路集装箱运愉具有‘长距离、大能力、全天 候’的优势,尤其是在有大且集装箱产生的大型城 市、大型港口和主硬口岸地,铁路所具有的优势更 为显著铁路是沿海集装箱枢纽港相干缓港与中西 哪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在内河主畏港口的集装箱 集硫运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集装箱实现规 模化运愉英定良好的基础,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中,至少有20%以上货物的起讫点位于适合铁路笠 装箱运愉的内陆省区及与沿海省区运距在600 km 以上的远港地区.港口与腹地联系的主贾方式有公 路‘水路们铁路,公路灵活性强.可实现“门对门.运 是港口最佳的集琉运方式,为此,世界各国港口在 集装箱码头建设中均把铁路集疏运能力作为其选 址的主要依据之一。

2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面临的 挑战

2.1运输视模有持扩大

集装箱铁路运愉在发达国家的铁路运量中占

有很大比重,而在找国,宾正的铁路集装箱运物R 并不大.大员的适箱货物仍以铁路整车运输或零担 的方式运输,铁路运输货物集装箱化率不足209 此外,铁路集装箱运翰与其他运油方式的配合与衔 接还存在许多问a.不能很好地实现“门到门’运 物,多式联运也未直正形成, 22主要运翰通道能力不足

集装箱货物的货主要求运输快速、准时,这就 要求铁路线路有较大的能力储备作后盾集装箱运

员在时间上波动较大,适箱货物存在‘东多西少、南 多北少的不平衡性。这都要求铁路有足够的线路 能力浦足集装箱运输和空箱调配的需要.而国家对 于铁路的建设投资集中于干线,对支线的改造投资 少,致使其i登备落后.无法满足集9怕运翰对特定 设施的要求,因此w装箱运输集中于主干线,支线 无法分傲干线的运输压力,带来支线利用率低而干 级拥挤的问胭,

23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铁路拥有It箱.5t箱扣lot箱近26 万只《这些集装箱将逐步淘汰.不再生角 .还拥有 20英尺和w英尺的国际标准集装箱约1万只.但 是铁路装却设备落后,装却效率较低,容易造成集 装箱的损坏,使运愉成本提高。双层集装箱运愉尚 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开行北京—上海这一条线

路,集装箱运输专用车辆少,使用一般敞车、平车等 代用车的现象较为普逍,常出现集装箱与普通货物 2.4物流安全问题

目前.铁路集装箱装车时,一般都是门对门装 在敞车上,两个箱体的门与门之间只留很小的空 隙,犯罪分子很难破封开门行窃,只能选择在集装 箱顶部和倒部破洞作案,集装箱叫部破洞容易被发 现,但顶部破s月却很难被发现。顶部有破洞的集装 箱一般只能在中转站或到达站却牟作业时才能被 发现此外,铁路集装箱运愉在发货时使用铅封但 是货物到站时如果发现铅封有残很却往往准以确 定是在何时何处发生的。列车运愉途径多个车站和 分局,甚至多个路局.如果没有证据说明是在哪个 路局发生的问of那么丢失的货物便无从迫查, 23运价饥制不灵活,定价不合理

我国铁路运价归国家发改妥恃理铁路集装箱

班列运价下浮权力则由铁道部掌攫,作为市场运作 主体的中铁集装箱公司却没有运价调整权,铁路运 价调整方案需层层上报,不能根据市场悄祝及时进 行调整,栩比之下,公路、水路运价帆制比较灵活. 可恨据市场情况调价。在目前的铁路运价遭吉构下, 相当部分货物采用集装箱运输的费用比整车运输 价格高.因此大员适箱货物未能纳人铁路奥装箱运 愉范围,铁路集装箱运量流失较多, 3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建议

3.1合理规划路网建没,提开通道运愉能力 建议针对现有干线运力不足和支线运力过剩

的情7R进行改造,加强对支线线路的建设、改造和 调屺I提高支线运愉能力,利用支线分担干钱运输 压力。通过分散运量达到畅通运愉通道、提高运输 能力的目的。

我国有右漫长的海岸线,为缓解全国铁路干线 的运输紧张状况,开展铁一海一铁的路桥联运是我 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另一途径,开展集装箱铁 一海一铁联运具有两方面的意义:(1)减轻铁路干 级运输压力。将更多的适箱货物争取到铁路集装箱 运愉上来;《2》海运成本桐对铁路运物成本低,可为 客户节约运输成本。如果运作得当一定能受到广 大用户的欢迎,

32积极推进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 铁路运愉目前面临的最严重问箱之一是铁路

运输砚力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运员需求。发展双层 集装箱运翰是解决这一问粗的有效措施之一 北美铁路集装箱运输以双层为主双层集装箱

运显占铁路集装箱运员的70%以上.美国铁路开展 双层集装箱运输后,其运输能力增加35%-N)%,运 愉成本降低25%-i0%,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我国铁 路集装箱运翰具有运呈栩对集中、运即较长‘平均 1 600 km)的特点,适台在中心站之间开行双层集装 箱列车,可以选择改造工程呈较小的既有铁路们规 划新建铁路作为双层集装箱运愉通道,按照“总休 规划,分期建设.的原,lJ组织实施,目前,找国铁路 发展双层集装箱运物存在的主要间题有:(1)受制 子建筑限界和电气化铁路接触线导高;(2)国内箱 型较杂,双层装载加固困难;(3)一些线路9础没施 没计轴重不适应乃t轴重的要求;(4)货物装载加固 要求电心低,重车宣心超过Zm时货车需限速运行。 此外,双层集装箱运输的有关问幼尚缺乏深人研 究,有关的技术没施和没备尚未列入整体舰划,特 别是双层集装箱运愉范围及通道选择,必须在新线 建没m旧线改造前确定.此外,开行双层集装箱列 车会缩知桥面纵架和椒梁的寿命,对线路的影响有 待长期考察,

3J积极发展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在美国货物运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在美国,联运是指以集装箱与挂车为操介。将 海运、公路、铁路等2种或2神以上运输方式联结起 来,组成一个这续的有效货物运翰链并予以实现. 在美国,不但国际运愉采川多式联运方式,国内运 输也大员采用这种万式进行。近10aV.I来,多式联 运在美国发展很快,其国内运物联运模式以公铁联 圈1鑫口,3燕尺内曲布漪拍双月场怕

我国港口的集装箱运物基本依翰公路,铁路集 装箱运呈占港口吞吐量的比重相当低,仅有 .J%一1.3%,这对于长距离运愉而言既不经济也不 环保。集装箱海铁联运在我国有用当大的发展空 间.建议采取多种策略发展国际集装箱联运业务 加强港口海运和铁路集疏运系统的建没,构造良好 的多式联运体系此外,铁路系统应米取灵活的价 格指施,吸引舰代公司逐步将货源转移到铁路运 物,积极拓展海铁联运市场。

除发展海铁联运外,找国还应积极促进集装箱 公铁联运的发展,充分发挥集装箱的运转优势,提 高运输服务质员,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以内留货物 为主,国际箱比例较低。据统计.2005年铁路国际 箱运输员仅占集装箱运输总员的3.2%.由于历史 的原因,我国佚路、公路和水路运输的有关标准存 在较大差异,如找国铁路车皮货载限宽为

2920-,公路运愉车辆的限宽是2 550mm,而国 际标准集装箱的宽度是2 338 nuo.如果内贸运鞠 采用国际标准集装柏,则我国铁路和公路运物就存 在能力浪费的现钦,为提高铁路运愉的效率,有必 要开发一种新的铁路箱型在现有铁路系统管理方 式租设备不变的悄况下,使铁路集装箱自成系列. 作为铁路运愉没备的一部分,用于铁路内贸运输. 充分利用找国的铁路扣公路没施,提高公铁联运效 率,降低杜会练合物流成本.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首我国高速公路路网和 铁井路网的建没以4肮空运钧的发展,目的我国佚 路运愉能力大部分被客运所占据的状况将得到极 大的缓解,铁路将成为我国区域间内陆货物运愉最 主w的运翰方式,公路则主要用于完成大型区城性 3.4提高集装精运输技术装备水平

近年来.我国铁路集装箱运猫朝着高速化、重 载化、大型化方向发展.但铁路集装箱运愉没备的 故员远不能满足发展要求与铁路集装箱运输有关 的主要设备的数员与质员都必须有大幅提高,才盆 促进铁路集装箱运编的僻康发展。铁路集装箱专川 平车在数灵上严重不足,现有X6A, X6B, X6C和 XIK集装箱专用平车的装载情况难以适应目前铁 路集装箱箱型和运怡速度等要求,迫切需要研H新 型集装怕运愉专用车。

信息化也是铁路集装箱运愉的关键环节.铁路

集装箱运物要实现信息化,一是要构建技术先进的 铁路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实现调度指挥智能化; 二是要逐步实现集装箱({!集装箱专用车位且、状态 的动态管理,采用多种方式向客户捉供信息服务: 三是要推进集装箱业务网上预订功能,开展与港

口、航运,海关之间的电子致据交换,提高集装箱运 愉服务效率

3j建立铁路集装箱安全防盗体系

集装箱安全、防盗、反恐问i5日益成为集装箱 运翰而临的突出问粗,为此,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待别成 立智能安全集装箱(Smart and Sccuriq Contains, SSC)项目小组,ssc是指在集装箱上整合智能与 安全模块整合自动识别、安全、监溯、自动探渊等 电子摸块.集成RFID技术、传感技术和无线通信技 术与网络技术的设备或系统(见图2),从集装箱出

厂开始列集装箱发货、第3方物流、货场存放、码头、 港口、上船,乃至到目的地的整个物流链,每个节点 都需要重复抄录箱号。隆查关封。检查集装箱6面的 状态。据统计,每个集装箱从进站到离站的流程中. 需要人工抄写登录集装箱箱号这7次,这些简单、低 效、重复进行的工作。极大地彭响铁路集装箱运愉 的效率。美国商业悄报公司(ABI)的调查数据表明.

第8篇: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要求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 拓展**关工委工作空间的思考

**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15年6月

**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实现了低基数上的较高增长和总量持续增加,实力增强,但发展差距仍然不小;贫困群众收入大幅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项目高速增长,奠定了较强的产业发展基础,但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仍然较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工业体系初步构建,但好项目、大项目偏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成效显著,基础发展条件和社会保障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但总体条件仍然薄弱;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恶化趋势有效遏制,但建设保护任重道远,这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集中全县民智、民力,打一场攻坚战。 中国共产党**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2014年年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深化改革、依法治县、加强党的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与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而努力奋斗!进入新常态,我们既面临诸多矛盾挑战,也有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必须趋利避害,乘势而上、主动作为。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为**关工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也为拓展**关工工作空间提供了新的机遇。

- 12心理知识讲座等途径,帮助中小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6、奖优济困,助力教育发展。筹措资金272万多元,设立**县教育发展基金,发放奖优助学资金51.15万元,惠及师生262人。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和“圆梦大学”助学行动,解决了100多名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

二、**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场地配备不足。受经费限制,基层关工组织办公场所、活动场地受限,关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建设缺乏应有的硬件支撑。

(二)队伍建设不足。关工委工作人员多为兼职,时间、精力靠的不紧、投入不够,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空间拓展不足。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已经呈现,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拓展工作空间提供了机遇,也为拓展关工工作空间提供了可能,但是关工工作还未能及时拓展工作空间,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三、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拓展**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场地建设需补课。关工委要依托现有资源,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建设活动阵地,拓展活动内容。整合乡镇(街道)、社区、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发挥“五老”作用,积极创办校外图书室、青少年农科实践基地、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等关工工作校外教育阵地,努力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平台。

(二) 队伍建设要跟上。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组织网络。力争通过扎实工作,95%以上的基层关工委达到 “五好”标准。二是切实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广泛招募有能力、愿奉献的老同志充实“五老”队伍中来,结合老同志特长、爱好、个人意愿,将“五老”分别编为“六员”(爱国主义报告员、法制教育辅导员、安全上网监督员、环保清洁宣讲员、文明礼仪劝导员、校外教育指导员)。三是努力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关工委,不断提升各级关工委的活力。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动员全社会各界人士来关心参与做好教育青少年和儿童思想教育工作,以此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上新水平。

(三)五老作用要发挥。长期以来,**县一大批老同志心系**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在离退休以后,依然毫不犹豫地投入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此作为一生从事革命的继续,作为老有所为的最佳选择,用杜鹃啼血般的赤诚为下一代人熔铸革命灵魂。这种“献了青春献白发,为了江山为子孙”的崇高情操,汇聚成弥足珍贵的“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各级关工委要充分利用这笔财富,动员 “五老”人员发挥经验优势,对全县党的建设、项目投资、扶贫搬迁、双联行动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正面引导,相向而行,凝聚共识。组织“五老”人员联系培训机构、输转信息、打工目的地等为**县“两后生”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输转劳动力提供人力、信息支持。引导**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推广新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组织老年书画协会会员开展送书画进校园活动,培养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形成有利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情趣和社会氛围。

(四)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潮流,不断拓展工作空间。目前,**县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县关工工作也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发展,在服务大局上下功夫,做到与县委政府在思想上同心、在目标上同向、在行动上同步;必须始终坚持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力求把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起来,不断拓展工作空间,贡献新的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着力提高**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珍惜时光,勤奋学习,注重实践,努力学习先进文化,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技能,提高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本领。

- 56 -

第9篇: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发展思路

阜阳市爱卫会办公室 李乃林

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一大创举,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50多年来,爱国卫生工作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为改变城乡卫生面貌,促进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深远,其作用和地位是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时候都不可替代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研究,摒弃一些传统的、不适宜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思路、新方法,推动爱国卫生工作新的发展和进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一、爱国卫生工作性质

1、机构性质:几十年来,我国的爱国卫生运动一直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向我国发动的细菌战争,毛泽东同志于1952年12月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口号,从而拉开了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序幕,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爱卫会机构,到目前先后有12位中央领导担任全国爱卫会主任,各省、市、县也都由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此职。爱卫会的日常工作由其具体办事机构——爱卫会办公室承担,在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和疾病预防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议事、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50多年的实践证明:爱国卫生运动确实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基础、不可缺少的卫生工作方式。

2、业务性质:爱国卫生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爱卫战线上的所有工作者都是人民健康的卫士,他们用各自的聪明才智,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于改造自身生活和生产环境、破除落后的生活观念和方式、解决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活动之中,认真抓好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镇、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等),农村改水、改厕、改善环境,城乡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蟑螂),全民健康教育(包括医院、学校、社区、控烟、疾病预防控制、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六个方面)这四大块业务工作。

二、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必须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要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理论上、观念上、体制上、方法上、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

1、卫生创建:当前,随着全国范围创建文明城市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和省级卫生城(镇)又采取申报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相比之下已削弱甚至被文明创建取代,现在再抓这项工作难度很大。但是,创建“卫生先进单位”、“无吸烟单位”工作,各级爱卫办应该抓紧抓好,抓住不放。

2、除“四害”:爱国卫生运动一开始就是从除害防病搞起来的,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爱卫会,几十年来,各级爱卫会对这项工作紧抓不放,除害防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种虫媒传播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从四害的危害看:①老鼠盗食粮食,毁坏森林草原、农田、堤坝,啃咬物品等,造成各种灾害,还能将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30多种疾病传播给人类。②苍蝇骚扰人畜,污染食物,传播霍乱、痢疾、伤寒、肝炎、肠炎、结核及多种蠕虫病,如蛔虫、鞭虫、绦虫等。有的蝇类刺吸人畜血液可引起蝇蛆病,危害人们的健康。③蚊子叮咬吸血,骚扰人们

工作、学习和休息,而且在吸血过程中有可能传播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血丝虫以及其它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④蟑螂体内外能携带40多种致病菌,病菌在其肠道能保持10多天,经粪便不断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和环境。因此,不论从经济原因,还是从卫生原因,爱卫会在这方面都应该抓好除“四害”工作。不仅如此,新形势下还要不断创新除害防病工作机制,组建从事除“四害”的专业队伍,负责日常消杀灭及业务咨询工作。爱卫部门负责制定政策,进行监督。

3、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爱国卫生工作中起先导作用,针对群众普遍存在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较低的问题,要把健康教育作为爱国卫生的治本建设来抓,爱卫会对这项工作要常抓不懈,同时要探索、研究新的工作方法和运作方式,引导群众全方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消除危害健康因素,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4、改水改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难度较大。特别是在政府缺少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要大胆探索实践,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结合村镇规划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市场运作化道路,可通过招投标或招商引资等办法成立一些改水、改厕商业化的专门企业,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爱卫部门负责行业监管。同时,要不断加强科学研究,把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运用到改水改厕具体工作中去,坚持走依靠科技促发展的爱国卫生工作新路子。

三、当前阻碍爱国卫生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1、各级爱卫办是爱卫会的日常具体办事机构,归各级党委、政府直接领导,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组织、协调爱卫会各委员部门抓好爱国卫生工作。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爱卫办并入卫生部门,致使爱卫办的议事、协调、监督、检查职能弱化,卫生部门所承担的爱国卫生工作职能淡化。

2、各级卫生部门只是爱卫会众多委员部门中的一个,它应该在爱卫会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本部门应承担的爱国卫生工作任务,卫生部门不能替代爱卫办行使职权,爱卫办也不能承办本应由卫生部门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

3、受当地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和资金、人员等因素影响,目前爱国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市、县发展较好,有的市、县既无人办事,也无钱办事。

4、由于爱国卫生业务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日常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有的县、区到目前为止甚至连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都没有,工作效率低,发展滞后。

5、目前,从国家到省、市,爱国卫生工作活动少、交流少,使其机构没有活力,对社会没有影响力。

6、爱卫队伍中从事专业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少,没有统一的和明确的发展思路,不能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更得不到上级领导的支持。

7、要消除五个误区:①等经济发展了再搞这项工作。爱国卫生运动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能搞“单打一”;②经济落后不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经济落后的地方不能以此为借口而不抓这项工作,发动广大群众动手打扫环境卫生还是可以的;③领导不重视就不抓。爱国卫生运动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爱卫办积极开发领导层,寻求支持。④上级没有要求就不抓。爱国卫生运动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工作内容和重点应有所不同,要根据各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量力而行。⑤相互之间没有可比性和借鉴性。爱国卫生工作动态性很强,各地在发展的过程中方法不同、经验各异,需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借鉴,以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

2006年4月10日

上一篇:班组安全活动步骤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