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科学素养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初中进入高中,许多同学的成绩原本很优秀,但到了高中,成绩却始终上不去,反而会下滑,特别是理科生,而我们对他们成绩下滑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习惯还保留在初中阶段,对于高中并没有准备好接受更深层次的知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同学们越学越困难,越学越没自信。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中教学科学素养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教学科学素养论文 篇1:

教材活动系统对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的教学探讨

摘要: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而教材活动系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利用教材活动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从而培养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是高中地理教材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本文对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进行分析,探究其对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材活动系统;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教学

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包括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教材活动系统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传统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补充,克服了传统高中地理教材缺乏创新实践活动的短板。现阶段,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应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其自身教育功能。

一、 教材活动系统在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教学中的实施问题分析

笔者根据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情况,总结了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教材活动系统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即对学生活动效果的评价机制多为终结性评价,而缺少过程性评价;第二,教材活动系统教学内容的设计相对较少,造成教材活动与教材内容相脱节;第三,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一,据笔者调查发现,有近七成的学生认为地理实践活动没有多大用处,并且对其并不感兴趣;第四,地理实践活动实施效果反响一般,许多学生都不知道自己通过实践活动学到了什么,也不知道与课本中的哪些知识相对应,同时,其实践探究能力也没有明显提升。

二、 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应具有的特点

(一) 类型功能多样化,导入导学情境化

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应具有多种类型的教学功能,既能传授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属于多功能型的地理教材模块。同时,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应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从而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二) 活动与教材内容相符,巩固与教学并重

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属于高中地理教材的一个模块,因此其探究活动必须要和教材内容相一致,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夯实基础,学习重要的高中地理知识。同时,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应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教学,这就要求其活动内容必须要有足够的拓展性和灵活性。

(三)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主要是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进行教学,所以其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也是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加入活动系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通过地理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以培养其爱国之情,通过地理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习生态环保知识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也是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三、 如何在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过程中发挥教材活动系统的作用

(一) 始终围绕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

简单来说,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是传授学生重要的地理知识,培养其地理技能,这也是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在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过程中发挥教材活动系统传授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的根本作用,就必须使其始终围绕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这是基础,也是必要前提。

(二) 改革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理解地理研究过程和方法也是重要的地理科学素养之一,而教材活动系统具有促进学生理解地理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作用,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课堂主体地位,能够自主、自由地安排地理实践探究活动。因此要在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过程中应用教材活动系统,就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现代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 优化实践活动内容,增加情感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情感教育已经成为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而前文提到,教材活动系统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环保意识,这就说明教材活动系统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因此要培养高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就必须不断优化教材活动内容,特别是要增加情感教育。

(四) 学会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学生地理知识实践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地理科学素养,也是教材活动系统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而要发挥教材活动系统培养学生地理知识实践能力的作用,教师就必须学会放手,即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使其能够以放松的心态进行实践探究活动,保持其较高的学习热情。

(五)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探究习惯也是重要的地理科学素养,要发挥教材活动系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探究习惯的作用,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空间感知力和想象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探究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但从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为进一步发挥教材活动系统在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杜冬.教材活动系统对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J].同行,2016(11).

[2]谢元丽.教材“活动系统”对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尹燕立.高一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内容、功能与教学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刘倩.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学生地理知识素养的培养作用及教材使用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刘勇,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作者:刘勇

高中教学科学素养论文 篇2:

高中化学课堂科学素养的有效教学探析

【内容摘要】初中进入高中,许多同学的成绩原本很优秀,但到了高中,成绩却始终上不去,反而会下滑,特别是理科生,而我们对他们成绩下滑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习惯还保留在初中阶段,对于高中并没有准备好接受更深层次的知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同学们越学越困难,越学越没自信。因此,帮助同学们走出困境,培养同学们好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现阶段的高中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 科学素养 教学探析

一、什么是科学素养

2003年相关书籍对科学素养有了一个全新的解释,即科学素养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对于化学中出现的知识的一个基本的了解;二要了解科学知识出现的过程,即要了解用什么方法最终获得这个知识;三是要了解科学知识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要培养同学们正确的科学素养,就必须让同学们了解并认识到什么是科学素养。

二、现阶段高中化学教育现状

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努力,进行教育改革,让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但由于应试教育存在之久,高考还是以分数“说话”,许多学校不得不考虑究竟该不该贯穿素质教育,而许多一线学校,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声誉,最终根本不能在学校实行素质教育,这样的情况下,同学们的素质得不到更好的培养。单单从化学这一学科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匮乏

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受到高考分数的“威胁”,导致许多学校只抓分数,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同学们往往能背得滚瓜烂熟,无论多么复杂的化学公式都默写得出来。但实际上,同学们除了写,其他就不会了,所谓得化学实验课,同学们能做得只是看书,记公式,许多学校很少采购新得化学实验设备,导致有许多同学都是只听过化学设备,没见过化学设备,因此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年级上的排名,化学对于他们而言,只是提升名次的工具而已。这就导致同学们无法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2.教师教学观念守旧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现在的教师们,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好好上课;二是在面对上级领导检查时上好课。对于同学们科学素养的培养,老师有时爱莫能助,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管理。不仅同学们需要面临高考的压力,老师也同样要面临高考的压力。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会在40分钟内尽可能的多传授些知识给同学们,让同学们记公式,记化学反应。比如氧化性公式(F2+H2=2HF),浓变稀反应等。对于需要实验的内容,老师往往不会把一节的时间给同学们进行实验,而是让同学们对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背诵。对于高考范围的实验,老师偶尔会让同学们进入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比如氯水中加石蕊试液,同学们进入实验室之前就已经把氯水中加石蕊试液的过程以及结果(先变红色后褪色)都牢记于心。进入实验室后只是完成任务而已,对于实验并没有抱多大的兴趣,缺乏对实验的探究精神。

3.学生压力大,作业繁重

在高中阶段,同学们需要面对的就只有考试,月考,期末,期中,周测,高考等等。因此老师会不断给同学们试卷,作业,家长会不断给同学们买资料,做练习题,让同学们达到在考试时一看就会的状态。却不知道,做这么多的练习题,往往走了许多弯路,对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练习题,做实验的效果比练习10道题的效果还好。

三、高中化学变革策略

1.培养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处在高中这个青春期,对于未知的事物有太多的好奇心。在化学这一块,老师做好领路人,让同学们多做实验,在实验中感受化学的奇妙。比如实验室做铝热反应,让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完成,最终让同学们写出化学反应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巩固了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同学们对实验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2.教师在课堂上的规范用语

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中作为同学们的领路人,在上课期间一定要注意自己用语是否规范,因为只有教师用语规范,同学们才会在老师的带领下用语规范,才不会犯一些语言上的错误。比如“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不能说成“配置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在化学中,差一点條件结果都有所不同。

3.在生活中发现化学

同学们不爱学习化学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认为化学在生活中并没有实际的作用。因此在上课期间,老师就要打断同学们的观念,要让同学们发现生活中出现的化学,要让同学们发现其实化学一直都在生活中陪伴着我们。比如在农村,有些人会得一些奇怪得病,我们俗称大脖子病,在医学上叫做(甲状腺肿大),医生就会建议我们多吃海带,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缺少人体需要的碘元素,而海带含碘量比较大。通过这样的举例,让同学们明白,化学在生活中也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

在课堂上培养同学们科学素养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更多的需要老师们不断的在实践中创新,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同学们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武.浅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21):118.

[2]刘亚萍.运用多媒体优化化学课堂[J].科技资讯,2013(11):206.

[3]鲍东海.“升华主题”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75-76.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一中)

作者:姬小红

高中教学科学素养论文 篇3:

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及评价研究

【摘要】当下素质教育持续深化,新一轮课改为高中化学课的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条件,教师要意识到高中化学课中高中生的主体地位,并借助适当的方式,锻炼高中生的科学素养,丰富高中化学课的活动,让高中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升高中生对高中化学课的主动性以及能动性。本文分析高中化学课中如何强化高中生的科学素养,希望对高中化学课的有效改革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科学素养;培养途径

前言:化学在高中课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对高中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造成影响,教师要在高中化学课中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高中生将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强化高中生的化学素养,为高中生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高中化学课中为高中生提供发展条件,重视对高中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并让高中生在化学知识方面提升应用能力。

一、创设化学情境,体现科学精神

高中化学课中,教师要对高中生的化学素养加强关注,从高中生的个性特征入手,结合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内容,为高中生创设有感染力的情境,在情境中融入一些化学方面的成果,或者是一些现实生活的案例,对科学精神进行体现。让高中生进入情境中,体会现实生活和化学的关系[1]。比如学习“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时,教师可以为高中生播放多媒体视频,为高中生设置情境:在高中生的严重,“化学”是什么呢?在化学家看来,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人们都非常讨厌“香港脚”,这种臭味为什么这么难闻?经过实验发现,是其中的硫醇在其作用,将其加入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这样一旦家中的煤气泄露,人们就会非常及时闻到。教师要让高中生深入到情境中,对问题中展开思考。在高中化学课中,用情境创设的手段,借助视频以及图片等手段,激发高中生在化学方面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让高中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然后在最短时间内,对高中生的注意力进行集中,帮助高中生对高中化学课的知识进行理解,教师要提前与高中生沟通,选择适当的素材,将现实生活和化学情境结合,从而提升高中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比较先进的化学成果,比如对“氨气”展开学习,教师可以为高中生分享一些化学家的事迹,让高中生对化学的魅力进行感知,感受化学家身上的科学精神。

二、挖掘化学知识,感受学科本质

为了强化高中生的科学精神,教师要对高中化学课的内容展开充分研究,对其中的核心知识展开充分挖掘。并引导高中生领悟学科的本质,提升高中生对高中化学课的学习质量[2]。经过对高考的趋势进行分析,化学核心知识,有氧化还原反应、能量变化等,要结合高中生的情况和高中化学课的特点,对核心知识进行整合,帮助高中生完成对知识体系的合理构建。比如学习“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时,教师可以对金属方面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整合,帮助高中生建立化学知识学习的模型。“铝”的学习中,对物理性质展开研究,使用观察法等方式,可以对金属的导电性以及导热性展开探索,并用实验探索的方法,对铝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让高中生进行思考,铝数活泼金属,为什么可以用来制作锅具?在对这类锅具进行使用的时候,要考虑哪些问题?为什么一些铝制的工具可以盛浓硫酸?让高中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得到结果。教师要让高中生经过对化学的自主探索,对学科本质进行感知。

三、改善教学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课中教师要注重对高中生的引导,对高中生进行评价,不要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要注重对高中生科学精神的激发。高中生在知识学习以及化学实验中的一些自主探索,教师要保持鼓励的态度。在实验中开发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让高中生形成不错的创新意识[3]。另外教师需要对高中生的整体认知能力进行考虑,选择适当的探究活动以及合作学习方式,提升高中生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在实验中锻炼高中生的操作能力。教师要注重对高中生的过程性评价,高中生表现出的创新思维、探究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是要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同时要注重生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让高中生形成反思的精神。

结论:总之,高中化学课中对高中生的科学素养展开培养,是为了让高中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性的发展,教师要改变以往高中化学课中的做法和思想,提升对科学素养的重视程度,并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手段,让高中生在知识、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等方面都能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马琳,张雨欣,倪莹.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以“硝酸—强氧化性的探究”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69-70.

[2]李强,王瑞欣,杨松林.淺谈“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基于2018年河南省高中化学优质课的分析与评价[J].化学教与学,2019(09):25-27+12.

[3]李娜.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践——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9(05):57-60.

作者:郭雅婷

上一篇:小仓库出租合同下一篇:城市特征园林景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