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家国情怀是当前我国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高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必要展开深入分析。本文从培养学生历史观念、文化素养以及推动学生健康发展几方面内容入手,阐述了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初中历史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措施展开了深层次研究。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历史课堂教学分析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课堂教学分析论文 篇1: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历史故事的分析

在初中学习阶段,历史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它对帮助学生了解本国文化、铭记历史教训、吸收历史经验、弘扬传统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表示,原本应该极具有趣味性的历史课堂逐渐成为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经历去了解、学习历史知识。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当应用历史故事是目前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历史故事进行分析是具有极大现实意义的。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历史故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研究结果表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在历史课堂中应用或是穿插历史故事,是可以较好满足初中生学习心态的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好奇、活泼使他们的普遍特征,而目前较为枯燥的灌输式历史教学方法则与初中生的心态相悖。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理论性教学,教学往往需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将一个或几个历史进程中的知识点教给学生,这种机械式的教学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而在历史课堂中应用历史故事,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体会“那个年代”的故事,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历史故事是丰富课堂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反映初中历史课堂过于单调,在历史课堂中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较为困难。这是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历史不过是一个个数字组成的日期和文字构成的段落,通过死记硬背往往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老师在课堂简单的对学生交代日期和历史段落就极容易造成课堂内容过于空泛。针对这一问题,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历史故事就是很好的解决手段之一。比如,在学习《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一章节时,其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向学生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重要事件与重要文艺作品。在这个时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举世闻名的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其中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是典型代表之一。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达芬奇在创作《梦娜丽莎》这一作品时的趣闻,使得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进[1]。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言而喻。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方法与原则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具体方法

一般情况下,一节历史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课前导入、课中教学、课后总结。在这三个部分中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往往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

首先,在课前导入的部分中引入历史故事,往往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接下来历史学习课程的兴趣。目前在我国许多初中历史课堂中,老师为了尽快的进入教学状态,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直接忽略课前导入的部分,或是在课前导入的部分给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提纲,而这样单调的课前导入,往往并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导学效果,更会使得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丧失信心与兴趣。而在课前导入中使用历史故事,则可以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故事里自然的进入到后续的历史学习中来。比如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课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礼炮54门齐鸣28响的由来引入,并根据这一引入,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记忆,提高对五四运动的理解,使得学生对深入了解相关运动具有更大的兴趣[2]。

其次,在课堂中间部分引入历史故事是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初中生而言,活泼好动是普遍的状况,而在40分钟的课堂上,想要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并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投入于历史学习之中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对于这一问题,许多老师往往会采取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效,但同时可能会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恐惧感,而在课中穿插历史故事则不同。对于初中生而言,有趣的事情往往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有趣的历史故事是不二的选择。比如说,在学习《开元盛世》时,当学生对唐玄宗前期统治阶段的辉煌成就觉得枯燥乏味而注意力分散时,老师可以引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来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故事中,由于唐玄宗后期统治腐败,对杨玉环过于宠爱,不息花费重金给杨玉环不停的运入荔枝,从而留下了这个故事。这个看上去较为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唐玄宗的统治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更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强烈兴趣[3]。

最后,在课堂总结阶段应用历史故事,则可以使得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于初中历史课堂而言,一节课的知识容量是较大的,与此同时,当一节课进入尾声时,也是学生最不“安分”的阶段,此时,老师在总结时应用有趣的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掌握,更可以引起学生对下一节历史课的兴趣,一举多得。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几大原则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历史故事而言,有几大基本原则,分别是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以及简短性。这是因为历史故事并不是教学的重点,而是教学的手段,老师在运用历史故事时,应该尽量做到用最为简短、真实的故事激发学生最大的兴趣,切不可喧宾夺主,忘记了教学的重点[4]。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历史故事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使用这项教学方法,以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秦仁刚.浅议历史故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5)

【2】孙永飞.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85)

【3】吴雅宏.浅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发展方向【J】.课程教育研究,2013(32)

【4】白榕.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53)

作者:尹国亮

历史课堂教学分析论文 篇2:

基于家国情怀立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分析

摘要:家国情怀是当前我国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高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必要展开深入分析。本文从培养学生历史观念、文化素养以及推动学生健康发展几方面内容入手,阐述了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初中历史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措施展开了深层次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近些年来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初中历史教师开始逐渐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从目前来看,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对于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于此,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务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而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的质量。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历史观念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能够有效实现对于学生历史观念的培养,初中的历史主要是世界史以及中国史,强化其历史知识的认识能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进而更加明确中华民族的精神,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最终实现其正确历史观念的形成。

2.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除了培养学生历史观念以外,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调动学生的民族情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家国情怀教育灵活地渗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有助于实现初中生德育质量的提升。

3.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从本质上来看,家国情怀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便是学生对于家的情怀,其二则是指对于国的情怀。其中爱国情怀是较为重要和关键的部分,所以有必要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强化开展对于初中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1]。除此以外,学生在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历史事件中人物爱国情怀的正面影响,进而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并使其得到道德品质的强化,这对于其后续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基于家国情怀立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途径

1.创设历史情境

教师若想充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现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务必要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充分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便能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更加高效地接受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完成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比如讲述故事,让学生沉浸在历史情境中,还有铺设相关问题,进而激发起探究意识,最终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当前我国现代化、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其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出现了极大的转变,各种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促进了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此帮助学生对家国情怀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使得以往书本上抽象的文字与知识点用一种更加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其深层次的内涵。

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在对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元展开教学的时候便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为年代久远,所以学生对于侵略者以及抗争者没有深刻的认识。基于此,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便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包括真实图片、影像资料以及影视片段等,让学生透过视频以及图片对卢沟桥事变、华北事变以及“九一八”事变等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学习,此举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而实现对于其家国情怀的培养。

2.深入探索教材内容

除了创设教学情境以外,教师若想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应当深入探索教材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挥出其本身的引导作用,进而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家国情怀培育。例如,教师在对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便应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青铜器制作的高超工艺。使其能够在探索夏、商、周时期发达的青铜文明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历史中所蕴含的厚重内涵,进而使学生逐渐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进而激发其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教材,进而使其真正认识到人民创造历史这一正确观念,进而高效完成培养初中生爱国情怀的任务[2]。

此外,若想实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师还应当积极挖掘出教材中所具有的各类同家国情怀有关的素材。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着诸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物,包括孙中山、戚继光以及屈原等等。从这些英雄人物着手对学生展开教育,既能够让学生以英雄人物作为榜样,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同时还能充分体现出家国情怀教育的实际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是在为学生讲授抗日战争相关课程内容的时候,便可以组织学生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该教学内容中的相关重点疑难点内容展开研究,接下来再深入分析我国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使其能够切实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以及若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与信念,这样一来便能够让学生在掌握教材中知识的同时,高效落实对其家国情怀的培养,最终实现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适当开展实践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转变原本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对于历史课程教学来说,实践活动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补充手段,教师在正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从实际的教学需要出发,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家国情怀的力量,并对其进行内化,成为自身的情感。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历史古迹以及博物馆进行参观,并在直观感受相关文物资料以及真实场景的过程中,对家国情怀的实际内容展开深层次的了解,并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身心灵的净化以及家国情怀的升华。

家国情怀的培养并不仅仅代表着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同时还包括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师既要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還要使其具备良好的制度自信,从目前来看,在现代社会中还存在着缺乏制度自信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应当充分将课文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并通过历史案例与经验向学生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正确性,进而实现对于学生制度自信的培养。以《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并分别对应以下四方面的内容,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包括同学自己所感受到的社会变化、周围人所讲述的社会变化、教材中体现出的我国经济发展脉络以及在人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所体现出的社会变化。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使其通过图片资料、口述等方式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并组织学生对自身的感受进行讨论。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文化的变化,促使学生建立起制度自信。

综上所述,强化对于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这对于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阶段的教师务必要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入探索,并创设出良好的历史教学情境,最终完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卢秋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思考[J].新课程,2020(23).

[2]王诗卉.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2020(07).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四中学,甘肃 民乐734500)

作者:康桂兰

历史课堂教学分析论文 篇3:

以问题意识为培养目的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分析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主要强调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创新精神和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是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本篇文章主要对问题意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了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旨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为了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的历史知识产生质疑,并对他们的质疑进行进一步深入探究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掌握。因此,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问题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品质,它是学生更好、更深层次地认识相关事物的起点,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积极性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将问题意识渗透到整个历史课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当然,问题意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得更加活跃。另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我国的大部分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相关科目的最终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如果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在转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之后,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使其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相关问题的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使其在正确的引导下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利用情景冲突产生疑问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夠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地将知识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时,可能会因为情境冲突而引起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好奇心,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学生的兴趣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自我提问

如果学生对历史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人教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战争片段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这一片段中的内容进行批判,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善于批判,并采用更为恰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另外,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应该更好地激发学生自我提问的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与教师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

(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意识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拥有一个较为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将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因为缺乏这样的安全感所以才不会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维.以问题意识为培养目的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分析[J].新课程(下),2017(4):41

[2]王艺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培养探究[D].渤海大学,2017

[3]周滔滔.高中历史教学以问题意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4

作者:顾婷婷

上一篇:大学资料室历史学论文下一篇:财产保全申请书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