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报告居民

2022-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问卷调查报告居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问卷调查报告居民

天津市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本调研报告通过居民目前金融资产比例结构以及未来投资各项金融工具人数比例的分析,综合反映天津市居民金融资产结构总体状况,并将居民按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分类,来观察各类别的特点和之间的异同,并浅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关键词: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五种分类;特点和异同

一、样本基本情况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可参考的数据,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做法,尽可能获得不同特征人群的金融资产结构情况。共发300份问卷,实收回243份,由于收回问卷填写不完整,数据误差较大等各种原因,筛选出124份问卷作为样本,分类如表1所示。

从样本分类可以看出,男性多于女性。25岁以下和46-55岁人群,本科学历人员,学生和企业员工,800-1500元和1500-3000元的中等收入阶层都占各自分类的较大比重。

二、居民已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一)居民总体已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从总体来看,居民用于储蓄占总金融资产的66.86%,国库券占6.13%,股票(A股)占7.38%,保险占4.71%,企业债券占1.49%,金融债券占0.28%,外汇产品占0.32%,基金占0.6%,信托占0.08%,期货期权占0.24%,银行理财产品占2.05%,其他占9.85%。

从数据来看,虽然国家多次调整银行存款利率以刺激消费,但目前居民的绝大多数金融资产仍放在储蓄上面,约占总金融资产的2/3,储蓄的主要特点就是风险小,易变现,套期保值的同时可获得银行支付的储蓄利息,但相比其他金融投资项目,获得的收益较小。国库券相对于储蓄,利率稍高,且不用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但由于国库券多为3—5年期,期限较长,不易变现,一旦变现将损失全部利息额,加之目前国家可通过多种筹资渠道筹集资金,因此国库券发行量较少,发行的部分也多被银行内部人员所购买,因此占金融资产结构比例不大。股票(A股)占金融资产比例也不大,这主要是因为前几年国内股市长期出现“熊市”,大盘持续呈现疲软状态,多数股民的资金被套牢,为解套而蒙受了低价出手造成的经济损失,对股市失去信心,虽然近期股市回暖,但居民仍未将积蓄用在股市上,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股市资金所占比例会有所上升。保险是一种分担投保人因疾病,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手段,目前的保险虽多为变相储蓄的形式,到达一定年限后可全额提取保费,并可获得利息收益,但在投保期间,投保人无权干涉保费运作,变现度差,期限长,因此占金融资产比重亦较小。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外汇产品、基金、信托、期货期权、银行理财产品等金融工具的占比例都很小,这主要因为是这些金融工具多为新兴产业,居民不大了解其特点和目前的市场状况,辨识度低,因此目前投资比例小。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时间较国债为短,由于它的发行者是企业,而企业在资信等方面显然不如政府和金融机构,所以企业债券的风险要比金融债券高,作为补偿,企业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国库券和金融债券,只是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要缴纳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我国企业债券期限一般为一至五年,其中三年的居多,而且债券利率进行封顶限制,发行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定期储蓄利率的40%,债券持有者有收回本金和索取资产的权利。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的资信通常高于其他非金融机构债券,违约风险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所以,金融债券的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外汇产品投资和期权期货主要依托于世界环境这个大背景,利率变化较快,风险大,占用资金量也大,不利于个人投资掌控。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然后分享收益,当然也得共担投资风险。信托是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具体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取得的收益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分配给收益人。银行理财产品是近几年才产生的,其收益回报率高于储蓄,但风险也比储蓄大。其他金融资产主要用于诸如定期偿还银行贷款,房地产投资等项目。

(二)各类居民已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1.不同性别居民已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从表2上来看,男性和女性的共同点就在于储蓄都占据了资产的大部分,而男性与女性较大的差异存在于储蓄和股票两项,女性居民储蓄比男性高出近13个百分点,相对的男性股票投资比女性高约8.5%,可见女性更偏好投资于风险小,套期保值的项目,男性为获得较为丰厚的收益承担较大风险,属于偏好风险的类型。此外其他各项的差异也基本反映出男性和女性对于风险的偏好程度。

2.不同年龄居民已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从表3上横向来看,依然是储蓄占据金融资产的大部分比重,国库券、股票(A股)、保险次之。纵向来看,35岁以下居民储蓄比较高,而36岁以上居民国库券和股票投资加大,这主要是因为35岁以下居民工作时间短,经济不够稳定和独立,加之建立家庭的需要,所以储蓄是当务之急,而随着工作时间、实践、经验的积累,经济条件平稳,居民开始投资于像股票这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这主要是由于阅历的积累造成的差距。

3.不同学历居民已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从表4中横向来看,储蓄最多,国库券、股票(A股)、保险次之。纵向来看,各种受教育水平之间的各种投资差异不大,这说明投资与受教育程度基本是独立的。

4.不同职业居民已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从表5中数据横向来看,依然是储蓄最多,国库券、股票(A股)、保险次之。纵向来看,金融业人士储蓄量较小,约占总资产1/3,其他金融产品除期权期货外均有投资,这说明由于职业影响,金融业人士对于各种金融工具投资市场分析比较透彻,能够把握市场走向,且投资于多种金融工具领域,易于风险的分散,能够使资金最大限度达到高收益、高回报的盈利目的。私营业主的股票投资较多,这说明由于职业影响,私营业主追求高收益,承担高风险,属于风险偏好型人群,但他们投资于新兴金融工具的资产均为零,表明他们没有接受新兴产业。

5.不同收入居民已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从表6中横向来看,依然是储蓄居于首位,国库券、股票(A股)、保险次之。纵向来看,随着收入的增长,储蓄量逐渐递减,相对股票(A股)投资量逐步加大,如图1所示,这说明随收入的增加,居民的风险偏好也增加,两者呈正相关。

三、居民未来意向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一)居民总体未来意向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从总体来看,用于储蓄的居民占总人数的62.9%,用于国库券的居民占37.1%,用于股票(A股)的居民占33.06%,用于保险的居民占46.77%,用于企业债券的居民占11.29%,用于金融债券的居民占0.81%,用于外汇产品的居民占9.68%,用于基金的居民占17.74%,用于信托的居民占3.23%,用于期货期权的居民占12.1%,用于其他的居民占11.29%。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投资于储蓄、国库券、股票(A股)、保险这些传统项目的同时,有相当多的居民意愿尝试投资于企业债券、外汇产品、基金、信托、期权期货等领域,这个趋势是好的,这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壮大,资金的增加,可以极大程度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各类居民未来意向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1.不同性别居民未来意向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从表7上看,居民均有投资新型金融工具领域的意向。比较来看,男性略低于女性未来投资于储蓄的人数比例,而各项新型金融工具和股票(A股)未来投资人数比例,男性均高于女性,这表明,男性的风险偏好高于女性的风险偏好。

2.不同年龄居民未来意向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从表8中数据看,储蓄、股票(A股)、保险未来投资人数比例较高,其他各金融工具领域未来投资人数也占一定比例。

3.不同收入居民未来意向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从表9可以看出,随收入水平增加,未来投资股票人数比例增长,如图2所示。这说明收入水平与风险意识正相关。

四、居民金融资产期限分析

在124名作为样本的居民中,有46人金融资产期限为1年期以内,占37.1%,53人金融资产期限为1—3年期,占42.7%,15人金融资产期限为3—5年期,占12.1%,10人金融资产期限为5年期以上,占8.1%,如图3所示。

根据数据显示,接近八成居民的金融资产期限都在3年以内,这种投资方式的特点主要为期限短,占用资金量小,易变现,相对风险较小,风险相对分散,但缺点就是利润相对较小。另外两成居民的金融资产期限都超过3年,变现度低,占用大量资金的同时风险较大且不易分散,但与较大风险相对的就是较为丰厚的利润回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绝大多数的天津居民属于风险规避型,投资金融资产期限短,以风险小为基本出发点,只有少数居民是喜好风险型,为获得较大利润回报而承担较大风险。

五、居民对银行新型理财产品所持态度的分析

近几年来,金融市场体制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健全,极大的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国家多次调整储蓄利率使得越来越多的居民将积蓄用于投资金融产品,随着资本市场回暖,越来越多的资金有流向股票市场的趋势,使得众多商业银行针对客户需求,纷纷推出新型的理财产品,以填补金融市场闲置资金的空白,获得利润,诸如民生银行推出的“好运一号”、招商银行推出的“点金公司理财稳健系列”、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理财”、工商银行推出的“稳利利”、兴业银行推出的“万利宝”、浦发银行推出的“汇理财”都是有较高收益,较有市场的新型理财产品,这些产品都将成为日后居民投资金融资产的方向。那么,居民对银行新型理财产品都持有怎样的态度呢?

有12.9%的居民认为“银行变向吸纳存款,赚取手续费,收益不大,不愿投资”,有23.4%的居民认为“银行为提高竞争力,扩大产品种类,意义不大,不愿投资”,有36.3%的居民认为“银行为吸纳存款来进行贷款,如果预期收益率高,愿意投资”,有27.4%的居民认为“银行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如果产品投资项目的行情适合,愿意投资”。由数据来看,约35%的居民不愿投资银行新型理财产品,这一方面与居民的意识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的宣传力度还有所欠缺;约65%的居民愿意投资于银行新型理财产品,不难看出,银行理财产品的前景是好的,在不久的将来,银行理财产品会成为居民金融资产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对居民已投资产结构、居民未来意向投资金融资产结构、居民金融资产期限、居民对银行新型理财产品所持态度等问题获取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现阶段居民金融资产主要用于储蓄,国库券、股票(A股)、保险也占有一定比例,相对来说新兴金融工具所占比例很小,但未来前景良好,有相当多的居民有未来投资于新型金融工具的意向。

参考文献:

[1]张元萍,2004:《现代投资理论与实务》,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刘红忠,2003:《投资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忠民,2005-11-7:《什么是信托》,WWW.xTkjxh.cOm

课题组组长:刘昱

课题组成员:李涛杨立原

国淳石宁

仲昭夫李苏来

(责任编辑刘洋)

作者:天津财经大学课题组

第2篇:当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及认知度调查与分析报告

【摘要】 自2008年4月份国务院颁布新的医改方案以来,中国正逐步迈入全民医保时代----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再到现在的非从业居民也能享受医保。特开展此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及认知度调查活动,通过考察城镇居民对全民医保的了解程度和关注程度,为新医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和进一步完善建言献策。

【关键词】 医改;全民医保;大学生;城镇

一、研究背景

2009年4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2011年的目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它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指明了方向。湖北省城镇居民医保2008年6月全面铺开,截止到当年12月底,湖北省已有17个市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参保居民已有650万人。黄石、黄冈等九个市州提前1个月完成任务,荆门、仙桃、孝感有10万多参保居民享受到相关待遇。 新医改在湖北省得到较顺利推行。

1.调查目的。此次调查旨在通过考察城镇居民对全民医保的了解程度和关注程度,从而了解新医保的落实情况,发现现状之不足,并预测新医保的前景。针对调查中发现的新医保带来的新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为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献计献策。

2.调查方式。调查时间为2009年8月至10月,调查地点为武汉、宜昌、黄冈三地,调查对象主要为武汉市区居民,男女比例基本为1:1,问卷量为299份,占总问卷量的62.9%,另外分别在黄冈市和宜昌市回收问卷117份和53份,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软件,分析采用SPSS16.0版本软件,对调查结果主要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部分结果采取推断性统计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1.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此次参与调查的被调查者总计475人,男女比基本为1比1,被调查人员的年龄结构分布较广,从12岁至83岁,跨度较大,但主要分布在35至60年龄段。这个年龄阶层也是参与医保的最主要对象。这次调查选址武汉市、宜昌市和黄冈市三个地区,其中武汉市的问卷占据了60%以上,其他两地共占到40%左右。被调查人员的文化程度分布较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较多,以大学(含大专)的人数最多,接近40%,其次30%的被调查者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另外,将近90%的被调查者收入在5万元以下,其中大多数收入在3万元以下。约30%的被调查者人均年医疗费用在500元以下,近37%在500至2000之间,万元以上的仅占3%。

2.居民的参保情况。被调查者中,有38.9%的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8.1%的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另外有20%的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加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人数很少,16.4%的调查对象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所以,尽快将这些“无保险户”加入医疗保险的队伍的工作将成为我省医保的一项重点工作。另外,鼓励有经济能力的人去参加除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商业保险,也将从更高的程度上解决这一部分人医疗费用的问题。

3.居民的年收入与年医疗开销比较。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居民占大多数,达到86.3%,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阶层仅占4.0%,在医疗开销问题上,医疗费用低于500元的占29.5%,在500~2000元之间的占36.2%,在2000~5000元之间的占20%。就总体情况而言,居民的年收入中的至少10%用在了医疗开销上。由此可见,在我国的一般家庭中,医疗方面开销已经成为了整个家庭的一个不小的负担,就更加不用说那些家中存在有慢性病、恶性疾病成员的家庭。如果报销的医疗费用不能达到一个比较可观的比例的话,某些家庭每年的净收入将寥寥无几甚至为负数,这无疑使这个家庭乃至国家蒙受着巨大的负担

4.对于新医改的认识。对于2009年4月出台的医改新方案,仅有不到5%的被调查者非常了解,将近一半的人稍有了解,而40%的人对此几乎毫不清楚,在了解医改新方案的人群中,接近9成认为“还可以”或是觉得“满意”。 以上说明,我国对于新医改方案的颁布与实施的宣传工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仍需要更有效地对广大民众进行知识的普及。设想,如果每一名参保者都能够很好的了解了新医保,医院里种种关于医保制度的纠纷问题将迎刃而解,医患关系将走上和谐化的道路。对于新医改最最关注的问题,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疗费用与药费的调整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还有近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医药费报销的比例及覆盖范围对于他们很重要。

5.对于新医改的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对于“看病贵”这个问题,有7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确实如此,只有不到6.6%的高收入阶层认为看病不贵。对于方案明确提出的“到2011年,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只有不到2成的被调查者相信能做到,60%以上的被调查者持怀疑态度,认为能部分实现。从中我们不难得知,大多数老百姓还是觉得“看病难,看病贵”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并且,民众对在我国2011年目标的实现不抱太大希望。看来,我国在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6.对现行医保制度的认识与看法。此次调查中,对于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否必要这个问题,7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不足10%的人认为无所谓或是没必要;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对于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不了解,40%左右的被调查者比较了解,比例将近1比1。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医保问题。在对当前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满意度的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比较满意”的和“一般”的占多数,达60%;有2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太满意”。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比较满意”;有20%认为不满意。我国的医保制度有待进一步改善,医保定点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技術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多数民众都想拥有一个健全的医疗保险体制,享受一辈子的健康生活。

7.被调查者对当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中,民众们对医保制度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一下方面:(1)降低医疗费用与药费;(2)增加报销比例与覆盖范围,最好能使门诊看病时的花销也能够得到一部分的报销;(3)提高住院时的可报销金额,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强治疗效果;(4)在每家医院设立专门的医保制度宣传栏和宣传窗口,加强对新医保制度的宣传,提高大众对制度的了解程度;(5)国家加大对医疗事业的资金投入,最终解决大多数人看不起病的问题。

三、相关建议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针对广大群众的医疗保险特别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将改革的各种措施落实到位。从调查结果来看,现行的医保政策并不能让群众非常满意,群众的医疗负担仍然非常大。对于推行的新医保政策,群众满怀期待,希望能带来不同于既往的结果,可以切实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就各级地方政府而言,要落实国务院有关要求与规定,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等。新医改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因此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要不断扩大城镇医疗保障的目标人群,实现全民医保,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妥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才能缓解目前日益严重的医患纠纷等社会矛盾,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加大新医保的宣传力度。对于新医保方案,国家已经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公之于众,但仍只有一部分人比较了解,而了解的程度也限于部分清楚,有些人甚至完全不知道。这对于以居民参与为主的基本医疗保险来说是尤为不利的,很多时候不是不参加而是源于不了解。从调查的各项指标来看,宣传力度显然不够,导致16.4%的群众仍然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要加大力度,宣传和普及医改的相关知识和政策,使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举措深入人心,让医改真正落实到位,让每一个被调查者都真切感受到改革的不同。在宣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分配,节约医疗成本,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最大效应。

3.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医生职业水平。中国目前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中医院,基层卫生人才水平参差不齐,硬件设备有待提高。因此,在医改的推广过程中,基层医疗服务单位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职能,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水平迫在眉睫。

4.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一个健全的医疗体系,是人民健康的保障,也是医疗保障发展的基本条件,应该在医疗改革方案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并且不断修正加以完善。

四、结语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积极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國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新医改方案已经在中国大部分地方实施推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碰撞、摩擦和问题,有待于不断修正进一步完善。值得我们期盼的是,新医改并没有结束,我国医保现行的种种问题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10年的“两会”上,新一轮的医改方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本次医改的基本目标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每位群众获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们期待着,新的更实惠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案能早日出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民医保终将得以实施,每一位公民都将享有完美的医疗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文件

[2]卢祖洵,刘毅俊.《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药分开改革的成效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8)

[3]张丽芳,尤川梅.《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现状及建议》载《中国卫生经济》.2007(6)

作者:张昌盛 石宏伟 刘俊虹

第3篇:天津城市居民金融资产风险意识调研报告

天津财经大学课题组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市 300222)

摘 要:随着金融产品和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居民可选择的金融资产愈加丰富,同时可选择的风险规避手段也越来越灵活有效。居民金融资产风险意识对金融市场的完善和管理都起着重要作用,本调研报告通过居民面对五种风险的风险意识情况的分析,综合评定了天津市居民金融资产风险意识的总体情况,将其分为五类不同的风险意识群体,并分别探讨了个体的不同特征对金融资产风险意识的影响及其中可能的原因。

关键词:居民;金融资产风险意识;个体特征;五类居民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

居民金融资产的数量与结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居民金融资产风险意识会对金融市场的完善和管理都起着重要作用,投资者的理性程度直接影响对市场变化原因分析的准确度和对市场未来需求状况的预测精度,个体的风险偏好会直接作用于投资者的投资效用。了解居民金融资产风险意识,有助于金融机构确定目标客户群,金融监管机构调整测算和评定方式。

近年来,各金融机构推出各种类型风险水平不同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衍生工具陆续开始交易,金融监管在各方面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调整,风险补偿机制也在不断的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居民是否依然将投资方向局限在传统的理财方式上?是否已经意识到各类金融产品存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手段进行防范和控制?我调研组通过对天津市城市居民(以下简称“居民”)的抽样的数据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天津市居民的金融资产风险意识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00份,实收回243份。样本尽可能的涵盖了不同特征人群的金融资产结构情况、对金融产品的看法以及参与意愿情况。凭借对这些情况的研究来分析居民对金融产品中存在的风险的了解程度,偏好情况,以及对风险的规避手段。基于对整体的情况分析,本调研报告将进一步研究个体的不同特征对金融资产风险意识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二、调查依据

1. 在风险意识的测度上,我调研组将被调查人群分为五类,分别计为Ⅰ、Ⅱ、Ⅲ、Ⅳ、Ⅴ(具体见表1),并计算五类人群分布比例,以此作为衡量风险意识状况主要依据。

2. 将金融资产风险以五类居民生活中最长接触的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证券投资风险和信用风险分类,通过统计天津市城市居民在面对这五类风险时选择的风险规避方式,得到居民在不同风险类别上的风险意识状况。

3. 以居民对不同风险的敏感程度为权数(wi,其中i=1-5),以上面得出的居民在对应风险上的风险意识状况为个体指标(qij,其中i=1-5,j=Ⅰ、Ⅱ、Ⅲ、Ⅳ、Ⅴ),计算风险意识综合指标。综合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样本中总体风险意识处于第j类的人数为

Qj=w1q1j+w2q2j+w3q3j+w4q4j+w5q5j (j=Ⅰ、Ⅱ、Ⅲ、Ⅳ、Ⅴ)

则,总体风险意识处于第j类者所占比率:

Mj=Qj/(QⅠ+QⅡ+ QⅢ+ QⅣ +QⅤ) (j=Ⅰ、Ⅱ、Ⅲ、Ⅳ、Ⅴ)

三、天津市城市居民金融资产风险意识概况

(一)居民总体综合风险意识

在抽样获得的有效地229个个体中,未意识到所持金融资产中存在的风险的人数为51;不知道如何规避金融风险的人数为63;为获得高收益而主动接受风险的人数为33;通过不触及风险资产来进行规避的人数为16;知道如何合理规避风险的人数为66。

由此测算,截至2006年10月底,在天津市城市居民中,未意识到所持金融资产中存在的风险的比例为22.18%;不知道如何规避金融风险的人的比例为27.28%;为获得高收益而主动接受风险的比例为14.46%;通过不触及风险资产来进行规避的比例为7.17%;知道如何合理规避风险的比例为28.91%。(见图1,在本报告中为叙述简便,以Ⅰ、Ⅱ、Ⅲ、Ⅳ、Ⅴ分别代表上述提及的五类人。)

由图可见,第Ⅰ、Ⅱ、Ⅴ类人占总体比例相当,约各占1/4,居民对金融资产的风险意识程度分化明显。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居民对金融资产选择余地扩大,总体金融资产风险意识明显提高,可合理规避所持风险的人群比率已达28.91%,但不能忽视的是,天津市仍存在22.18%的居民金融资产风险意识淡薄。

(二)不同特征人群的综合风险意识比例情况

1.根据不同个体特征天津城市居民金融资产风险意识,按照签署分类方式,各部分人群分布比例如表2

由统计数据得到,在天津市城市居民不同特征人群中,金融资产的风险意识有以下特点:1.性别差异对金融资产风险意识影响不大。男性、女性居民Ⅰ、Ⅱ、Ⅲ、Ⅳ、Ⅴ类人所占比率皆无明显差异(图2),女性的对风险的敏感性略弱于男性。

2.随居民年龄降低,金融资产风险意识有变强趋势(见图3)。在调查样本中,随年龄增长,第Ⅰ类人比率递增,第Ⅴ类人比率递减。究其原因,我国前些年金融资产简单化,加之国家承担全部金融业风险。此种观点对年长者有很深的影响,对金融资产风险的关注程度低于青年人;相比之下,25岁以下人群易接受新观念,尝试新型理财手段,及时规避潜在风险。

3.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对所持风险的掌控力越高。居民文化程度越高,接受教育的年限越长,对新的理财产品的接受速度越快,第Ⅰ类人比率越低,第Ⅴ类人比率越高(见图4)。其中,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博士的人群,第Ⅴ类人(具有正确规避风险能力的人)的比率高达37.35%,明显高于居民总体水平。

4.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对居民金融资产风险意识无显著影响,各五类比例基本持平。但有: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0-5000元范围内的居民,金融资产风险意识状况优于其它收入人群(见图5)。由于收入(物质基础)的效应,这部分人群的风险容忍度要低于高收入人群(收入在5000以上),这决定了在面对风险时表现出更加谨慎的态度,寻求更加适合的规避手段,同时又较低收入人群少了一些投机情绪和极端的规避行为。

5.居民职业方面,所调查样本中,公务员风险意识状况最佳,其次为私营业主与学生。与天津市居民总体水平相比,所调查职业中,公务员、私营业主、学生(其主要构成为本科生)、金融业人士这四类工作者对金融资产的风险意识高于居民平均水平。这主要与职业所涉及的范围有关,受经济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人员对金融资产风险更为敏感。

四、 居民对五种主要金融资产风险的意识状况

(一)对不同风险的意识状况对比

(二)利率风险

关于测定天津市居民金融资产利率风险意识时,我调研组假定未来预期市场利率上升,引起持有的未到期企业债券价格有下跌可能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通过数据的汇总筛选与比较,本题有效调查对象242人,其中认为利率变动对企业债券收益没有影响的有37人占15.29%(第Ⅰ类),知道有影响而束手无策的有40人占16.53%(第Ⅱ类),清楚会造成价格下降并增持该债券增大到期收益的有65人占26.86%(第Ⅲ类),为避免风险将债券全部卖出的有48人占19.83%(第Ⅳ类),选择利用利率远期来进行合理规避的有52人占21.49%(第Ⅴ类)。从总体上来说,天津市居民对于利率风险还是有一定的认识,其中期望高收益的人群比例要交其他风险高一些,其他类型数据趋于平均。

(三)购买力风险

在假设未来几年有大幅度的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预计物价会上涨,货币会贬值,调查居民会如何处理银行存款。有30.04%的居民认为储蓄不受购买力风险的影响,可以继续储蓄(第Ⅰ类);11.52%的人知道会造成损失但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第Ⅱ类);认为应该将钱换为日用品的居民占10.70%(第Ⅲ类);将存款全部取出再做大算的占9.47%(第Ⅳ类);准备取出部分存款进入股市或将资金交由专业人士处理的居民比例为38.27%(第Ⅴ类)。

总的看来,居民对购买力风险由一定程度的了解,从对居民对各个风险的关注程度上看,关注购买力风险的比例是最高的,高达35.28%,居民对物价的变动是敏感性要高于其他风险。在面对购买力风险时,第Ⅳ类居民比例最少,尤其是收入从800到5000的人(收入水平极具代表性,代表了天津的大部分居民),说明现在居民普遍意识到有风险,并会尽力想办法处理,而不会采用完全不触及风险资产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同时第Ⅴ类的比例最高,说明很多居民会选择合理规避方式来规避购买力风险。而且,居民购买力风险意识情况趋势性非常明显,与年龄,学历等因素密切相关。

(四)汇率风险

在调查中因为调查对象都是居民个体而非企业,所以汇率风险的主要影响居民的日常交易收入。

近几年,汇率变动比较频繁,居民应积极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新品种、新手段,从汇率、利率入手进行资产保值,如进行期权交易、掉期交易等等,也可以直接向银行寻求帮助,委托银行防范风险手续非常简单,跟银行签订协议就可以完全交给银行打理,达到化解风险、保值、增值的目的。而这样做的主要成本仅是交易额1%—2%的手续费。

在假设所持有的外汇面临贬值可能的条件下,有效的242份数据中,有24人认为外汇风险对现金的收回没有影响;35人表示知道有风险但不知道怎样处理;41人可能会在价格下降时增持该外汇期望获得更多受益;有47人拟抛出该外汇来规避风险,同时有95人了解比较理性的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在汇率风险上各类人的比例分别为9.92%,14.46%,16.94%,19.42%,39.26%,呈现递增的现象。

(五)证券投资风险

这里指的证券投资风险是证券投资活动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风险,是由证券价格的涨落直接引起的。尤其在新兴市场上,造成股市波动的因素更为复杂,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也大。居民对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手段,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总的金融资产总量。

从调查的整体统计数据分析,在假设所持股票的价格面临下跌的条件下,居民在购买证券的人群中未意识到所持该证券投资风险的比例为5.83%(第Ⅰ类);有风险意识但不知如何规避的比例为13.75%(第Ⅱ类);为获得高收益而不进行规避风险的比例为6.67%(第Ⅲ类);为规避风险而全部卖出该证券的比例为20.42%(第Ⅳ类);而采用多样化手段来分散证券投资风险的比例为53.33%(第Ⅴ类).可看出购买证券并进行合理规避风险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完全不了解证券市场,未意识到其风险的人数最少。

在问及最关心的金融资产风险时,选择证券投资风险的比例最小,这主要是因为居民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中,股票,期货等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比重偏低,同时也反映出大多居民仍然不愿参与这类资产以避免高的风险。

与其他风险相比较,可以发现第Ⅰ类人的比例是所有风险中最小的,远低于综合比例22.18%,数据表明大多数居民都认为证券资产的风险相对比较大。同时,第Ⅴ类人的比例也是所有风险中最大的,高出综合比例28.91%近一倍,这表明在购买证券的居民中,采用持有多种证券来分散风险,是居民比较了解的方式。

(六)信用风险

在本调研中的信用风险作为非系统风险的代表,对样本居民进行分析。在调查中调研组假设被调查对象所在公司的历史财务和信用状况良好,观察被调查对象是否会将投资于该公司。在样本中有30.38%的居民认为如果公司过去的财务状况良好,信用等级比较高,股票走势也一直不错,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公司没有信用风险;有69.62%的居民认为历史纪录再好的公司也同样存在信用风险,并表示不愿大量持有企业债券,股票等。

参考文献:

[1]戴相龙,马鸣家,1994:《金融风险管理全书》,中国金融出版社

[2]张元萍,2004:《现代投资理论与实务》,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3]郭英,高建国,2001:《统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课题组组长:张元萍

课题组成员:郝程程 原 帅

苏王乐 张 晨

王雪薇 张 冉

刘 昱

(责任编辑:刘 洋)

第4篇: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评估报告

2014上半年度长乐市首占镇卫生院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评估报告

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院按照“2014年福建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工作要求,我院于4月8日-5月22日对辖区内的的50名居民进行了《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先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调查社区居民50名,其中男性27名,女性23名,其中最小13岁,最大73岁。调查点则为每村随机抽取5个人;共计10个调查点。回收问卷53份,有效问卷50份,问卷有效率94.33%。调查对象为全镇10个村的10~80岁常住人口。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71%;对吸烟可导致哪种疾病的知晓率≧62.5%;对日常行为习惯的知晓率≧68.5%;健康技能掌握≦35.8%。我镇村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和3个方面健康素养均显示如下特征:(1)男性高于女性;(2)45

岁以下年龄组高于45岁及以上年龄组;(3)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

通过调查,辖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习惯的知晓率较一般,对健康技能方面的知识掌握的较差。辖区居民普遍能接受卫生院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配合健康教育讲座及问卷调查。我院今后将每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动态监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全面系统地掌握我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影响因素,为制定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提高我镇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占镇卫生院公卫科 二〇一四年七月一日

第5篇: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评估报告

通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评价报告

按照“2011年吉林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我中心于8月15-27日对昌邑区延江街东红社区矿建小区15号、16号、17号楼的100名居民进行了《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入户调查,于9月15-16日分别对吉化四小、汇文中学的50名小学生及50名中学生进行了《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调查。先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社区居民100名,其中男性46名,女性 54名,16-50岁40名,51-60岁18名,60岁以上42名。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85%;对吸烟可导致哪种疾病的知晓率≧90%;对日常行为习惯的知晓率≧80%;健康技能掌握≦50%。

二、调查在校学生100名,吉化四小50名,其中男性21名,女性 29名﹔汇文中学50名,其中男性19名,女性 31名。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65%;对吸烟可导致哪种疾病的知晓率≧50%;对日常行为习惯的知

晓率≧70%;健康技能掌握≦30%。

通过调查,辖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习惯的知晓率较好,对健康技能方面的知识掌握的较差。社区居民普遍接受社区中心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配合健康教育讲座及问卷调查。中小学生对此次调查的知晓率普遍较低。

我们将结合此次调查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及学生的健康素养,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

第6篇:居民消费调查报告

一、 调查报告的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调查由西飞工学院承担,调查时间是2011年9月至10月,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160户。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西飞工学院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 样品类属情况。在有效样本户中,工人32户,占总数比例

18.2%;农民12户,占总数比例7.4%;教师20户,占总数比例11.4%;机关干部19户,占总数比例10.8%;个体户20户,占总数比例12.5%;经理15户,占总数比例8.52%;科研人员5户,占总数比例2.84%;待业户9户,占总数比例5.1%;医生2户,占总数比例1.14%;其他26户,占总数比例14.77%。

2. 家庭收入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从本市总的消费水平

来看,相当一部分居民还达不到小康水平,大部分的人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样本中只有约2.3%的消费者收入在2000元以上。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本市总的消费水平较低,商家在定价的时候要特别慎重。

二、 专门调查对象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

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

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

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1)从买白酒的用途来看,约52.84%的消费者用来自己

消费,约27.84%的消费者用来送礼,其余的是随机性很大的消费者。

买酒用于自己消费的消费者,其价格大部分在20元以下,其中

10元以下的约占26.7%,10~20元的占22.73%,从品牌上来说,稻

花香、洋河、汤沟酒相对看好,尤其是汤沟酒,约占18.75%,这也

许跟消费者的地方情结有关。从红酒的消费情况来看,大部分价格也

都集中在10~20元之间,其中,10元以下的占10.23%,价格档次越

高,购买力相对越低。从品牌上来说,以花果山、张裕、山楂酒为主。

送礼者所购买的白酒其价格大部分选择在80~150元之间(约

28.4%),约有15.34%的消费者选择150元以上。这样,生产厂商的

定价和包装策略就有了依据,定价要合理,又要有好的包装,才能增

大销售量。从品牌的选择来看,约有21.59%的消费者选择五粮液,

10.795%的消费者选择茅台,另外对红酒的调查显示,约有10.2%的消

费者选择40~80元的价位,选择80元以上的约5.11%。总之,从以

上的消费情况来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基本上决定了酒类市场的规

模。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

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

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

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 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

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

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

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

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

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

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

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

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

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

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

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居

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

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

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

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糖醋排骨,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

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近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

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

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51.14%,在对季节的调查中,喜欢在

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

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三)饮料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居民对果汁及果汁饮料以18—30岁年龄段的占了34.3%,

30—60岁年龄段的占了28.4%,其中,又以女性消费者居多。

2、影响购买因素----口味:酸甜的味道销的最好,低糖营养

性果汁饮品是市场需求的主流;包装:家庭消费首选750ml和1L装

的塑料瓶大包装;260ml的小瓶装和利乐包为即买即饮或旅游时的首

选;礼品装是家庭送礼时的选择;新颖别致的杯型因喝完饮料后瓶子

可当茶杯用,所以也影响了部分消费者购买决定。

3、饮料种类选择习惯----71.2%的消费者表示不会仅限于一

种,会喝多种饮料;有什么喝什么的占了20.5%;表示就喝一种的有

8.3%。

4、品牌选择习惯----调查显示,习惯于多品牌选择的消费者

有54.6%;习惯性单品牌选择的有13.1%;因品牌忠诚性做出单品牌

选择的有14.2%;价格导向占据了2.5%;追求方便的比例为15.5%。

5、饮料品牌认知渠道----广告:75.4%;自己喝过才知道:

58.4%;卖饮料的地方:24.5%;亲友介绍:11.1%。

6、购买渠道选择----在超市购买:61.3%;随时购买:2.5%;

个体商店购买:28.4%;批发市场:2.5%;大中型商场:5.4%;酒店、

快餐厅等餐饮场所也具有较大的购买潜力。

7、 一次购买量----选择喝多少就买多少的有62.4%;选择一

次性批发很多的有7.6%;会多买一点存着的有29.9%。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本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还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消费水平,

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2、居民在酒类产品消费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费,并且以白

酒居多,红酒的消费比较少,用于个人消费的酒品,无论是白酒还是

红酒,其品牌以家乡酒为主。

3、消费者在买酒时多注重酒的价格、质量、包装和宣传,

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对新牌子的酒认知度较高。

4、对酒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档消费水平上,火锅和海

鲜的消费潜力较大,并且已经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

5、消费者对饮料的消费主要喜欢一些酸甜味道的,而起对

饮料的消费大多是以女性,小孩为主。

6、居民购买饮料大多喜欢在超市及一些大型的市场购买,

一般购买的量比较少是能喝多少买多少。

(二)建议

1、商家在组织货品时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相应的营销策

略。

2、对消费者较多选择本地酒的情况,商家应采取积极措施

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实现城市消费的良性循环。

3、由于海鲜和火锅消费的增长,对餐饮业的卫生,食品安

全加大管理力度。

4、小孩和女性比较喜欢一些酸甜口味的饮品,对于生产厂

家应当注意消费者的口味要求及习惯。

第7篇:居民饮料消费调查报告

报告名称:京沪两地居民饮料消费调查调查

地点:北京、上海

调查方法:入户访问

调查时间:XX年

样本量:1036

被访者:城市居民

调查机构:零点市场研究公司

报告来源:中国经营报

报告内容: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消费开始成为居民消费的一个热点。目前的饮料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种不断翻新,品牌不断涌现,饮料消费市场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人们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

前一段时间,零点调查与分析公司进行了一次饮料消费调查。调查主要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进行,两城市成功样本均为518个,共1036个。

碳酸饮料当家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购买饮料时在类型选择方面存在着地区、性别、年龄上的差异。但相同的是,北京人和上海人均将碳酸类饮料作为饮料的首选,而且上海人对碳酸饮料的偏好表现得更加明显,比例比北京高出近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分别为39.9%和49%。两地次选饮品均为矿泉水和纯净水;对于纯果汁饮料,北京人显然比上海人有更浓厚的兴趣,比例分别为5.5%和1.7%。

从性别角度看,喜欢碳酸饮料、奶类饮料以及茶饮料的女性比别性多,而喜欢矿泉水和纯净水的男性比女性多。从年龄上看,喜欢碳酸类饮料的人的比例随年龄的上升而下降,60岁以上的人对茶饮料的兴趣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多。

品牌认知度各异

第一类:碳酸饮料

在北京,可口可乐独领风骚,高居综合提及率排名榜首,为85.9%;雪碧位居第二,综合提及率为41.7%;而芬达、健力宝、百事可乐、美年达的综合提及率分别为:19.8%、15.6%、13.5%、12.0%。

与北京人不同的是,上海人似乎并没有特别偏受哪一种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三分天下,共执牛耳,综合提及率分别为:71.4%、64.3%、55.6%;另外,七喜、美年达、芬达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第二类:矿泉水、纯净水

在北京,乐百氏、娃哈哈位居前茅。综合提及率分别为:61.5%、51.3%;可赛牌也有一定的认知度;另外,崂山、九龙山、获特满、天赐庄、农夫山泉也为一部分北京人所了解。

大上海,农夫山泉、正广和、碧纯三分天下,综合提及率分别为:57.3%、53.5%、41.3%;获特满有一定的知名度;娃哈哈、乐百氏、屈臣仅为一小部分人知晓。可以看出,北京和上海的矿泉水、纯净水市场几乎被完全不同的品牌所瓜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第三类:纯正果汁

在北京,汇源果汁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48.0%,都乐居第二,为20.0%,大湖、华旗、福运全、茹梦紧随其后,为:8%、8%、4%、4%。

在上海,都乐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62.5%,大湖、三得利并列第二,为25%,汇源为4%。

第四类:果味饮料

在北京,统一品牌有一定的认知度,为5.9%,其它品牌认知度比较分散。

在上海,佳得乐为第一,综合提及率为26.1%,麒麟居第二,为17.4%,统一居第三,为4.3%。

看来,上海有自己的果味饮料品牌,北京在这方面较为欠缺。

第五类:茶饮料

在北京,统

一、康师傅、旭日升、雪人冰茶排在前四位,综合提及率分别为:66.7%、50.0%、11.1%和5.6%。

在上海,排在前两名的是统一和康师傅,综合提及率分别为55%和45%。

第六类:奶类饮料

在北京,卡夫居榜首,综合提及率为30.8%,谁能敌、帕玛拉特并列第二,均为3.8%。

在上海,江明牌一枝独秀,综合提及率为81.8%,可以看出,上海人更青睐本地产品。

与矿泉水、纯净水饮料市场相似,北京和上海奶类饮料的主导品牌也是大相径庭。

品牌美誉度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品牌美誉度方面,可口可乐是近三分之一(32.6%)北京人心目中的最好品牌。

第8篇:社区居民需求调查情况报告

为了了解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和对社区工作的态度,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开展工作,马街社区在社区范围内进行了“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围绕社区居民基本需求,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兴趣爱好、教育培训、提升学习、便民服务、问题咨询等方面需求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居民最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

一、调查步骤

(一)准备阶段(8月16日—8月17日):成立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问卷调查内容,修订完善调查问卷模板,充分整合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等力量,分片分区明确调查范围及对象,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精的骨干组建调查工作组,集中时间对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调查的意义、熟悉调查内容、掌握工作方法,并依据各人专长明确分工,提出具体要求,同时为调查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确保调查率达90%。

(二)调查阶段(8月17日—8月22日):

1、乡镇党委、社区:⑴组织调查人员深入实际协调、取得被调查对象所在社区、单位、物管等部门或个人的积极支持配合,顺利打开调查工作局面。⑵适时总结、交流调查工作的经验不断解决调查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调查工作按既定计

划进行。⑶全面掌握和收集资料,对已有资料进行汇总和初步整理,不足部分及时补充调查和收集,做好被调查居民和社区单位协调工作。

2、调查工作人员:⑴紧紧依靠被调查社区、单位、积极争取支持配合;⑵客观、真诚的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争取居民支持;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认真、详细、准确地做好各种调查记录;⑷及时对调查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三)研究分析阶段(8月22日——8月23日):

1、将调查收集到的资料汇总,进行筛选,甄别、归类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查找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明确下步工作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建议。

(四)总结上报阶段(8月23日——8月24日)。对调查结果认真进行汇总、分析、归类,同时形成专项调查情况报告(主要应包括调查步骤,调查方式,调查范围,对调查情况归类汇总分析结果等),连同问卷调查模板调查上报。

二、调查方式

由乡镇党委牵头,针对辖区社区居民(含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务工、经商、办企业等人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为主与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居民代表会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社区居民需求进行普遍调查(调查率原则上不低于90%)。

三、调查情况归类汇总分析结果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下:

1. 年龄:

样本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93岁;12至18岁1460人,12至18岁1460人,19至35岁2095人,36至55岁2870人,56至70岁1790人,70岁以上987人。

2. 文化程度

调查对象文化程度的分布是:小学及小学以下3047人,占总样本的45.9%;初中1680人,占25.3%;高中、中专、技校共1570人,占23.7%;大专180人,占2.7%;大学195人,占2.9%。

以上对被调查者特征的描述固然不能代表该社区居民的总体情况,但对于社区管理者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意见、需求等,这个结果仍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地区居民的一些特点。例如:社区人口老龄化,直系家庭仍占相当的比例;居民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高中;10%左右的家庭有失业或下岗人员;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平均值约为750元等,对于社区管理者制定规划、开展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社区服务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它能否满足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能否排解居民生活中的困难。为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相关的问题。

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问卷中所列服务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而且在每类服务中都列出了需求率排在前五位的服务项目,可以更清楚、直观地体现出被调查者对各种社区服务需求的需求率及排序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被调查者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和偏好是不一样的。

1.服务需求的性别差异:男女居民在社区服务需求上有显著差异的项目有24项,涉及到了9个类别,其中有15个项目女性的需求率超过了男性,包括干洗水洗、家具修理、老年人保健、盲人按摩、活动中心、心理咨询、舞蹈培训、健身培训、插花培训、手工艺品制作、美容美发培训、回收旧衣物、老年餐桌、蛋糕房等;有9个项目男性的需求率高于女性,它们是矿泉水水站、药店、就业咨询、婚姻介绍、职业介绍、维修类培训、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等。由此可见,男女在社区需求上是有差异的,比如说男性更需

要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女性则更需要舞蹈培训、花艺培训等符合女性特点的服务。

被调查者解决需求的途径

社区居民需要各种服务,但当他们有了某项需求的时候,愿意通过什么途径得到服务呢?换句话说,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服务提供者”,居民在有需求的时候是否愿意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居委会求助,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被调查者对现有社区服务的使用和评价

调查显示,接受过服务的居民对其服务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这也说明,与其他的服务机构相比,社区提供的服务质量是非常好的,只要社区服务中心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区服务的内容,一定会吸纳更多的居民采用社区服务。

关于社区服务的思考

掌握和分析不同层次社区成员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是社区服务中开展活动的起点和基础。社区服务运营机构和管理机构必须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认识,要始终以居民是否满意为工作的目标。社区需要是因人而异的,居民的年龄、性别、

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社区需求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民族风俗习惯、家庭结构、居住条件等因素,总之,提供社区服务就要了解这些需求、差异,同时还要认识到这些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因此管理者还要将了解社区需求作为经常的工作来做。

通过此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社区居民的需求种类繁多,不同特征的人群又有不同的需求,那么面对这种局面,作为满足社区需求的社区服务应该如何运营又应该如何管理?我们认为首先要厘清社区服务的提供者以及提供哪些服务。目前街区级社区服务主要是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各社区社区服务分中心、各便民服务网点组成的,这里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区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内容质量不高、服务方式落后等。随着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在这一领域内的需求完全可以交由市场来解决,社区服务要突出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诸如公益性质的社区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和文体活动应该交由社区服务中心来解决。同时驻区单位和居民也是提供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诸如主副食供应、文体设施、洗浴设施等可以由街道出面协调解决,而居民中也可以开展自助互助服务活动,街道和社区服务中心关键是要做好协调的工作。

调查显示,有许多居民对社区服务这一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参与本社区的社区服务则是少之又少,许多受访者都希望能够了解社区服务中心的位置、电话、服务项目、收费方式等信息。所以,社区服务中心今后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比如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文体活动时进行宣传、设立居民需求意见箱等等。在发放宣传资料时最好将宣传资料做成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比如说台历,这样可以延长宣传的效果,不至于居民拿到之后就扔掉。同时也要注意媒体的作用,借助媒体来宣传自己。

当然,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也不能忽视社区中志愿者的资源,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开展互助服务。要对社区志愿活动进行制度化的组织管理,增强志愿活动的可持续性。比如说可以采取志愿活动记分制,在志愿者积累到一定的分数时就可以优惠或者优先享受到社区组织的一些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励志愿者的参与热情,还可以壮大志愿者服务的队伍,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服务氛围。

第9篇:居民文化消费的调查报告

一、概述

前言: 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专门的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既包括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比如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软件、书籍、杂志的消费,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如电视机、照相机、影碟机、计算机等,此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等。

调查目的:了解文化消费的历史与内涵,明确其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调查形式:图书馆资料收集和互联网新闻整理。

调查时间:2013年2月

二、正文

文化消费的历史与内涵: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文化消费是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因而文化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出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这里指的“文化消费”,并不只是一般所言的对文化的消费,或者说仅仅是消费某一样被标示为文化的东西,文化并不是一系列的课题或文本,而是一个不断创造与生成的过程。从经典社会学家有关文化消费的理论人手,可试图表达这样一种观点:文化消费是一个社会行为,永远都受到社会脉络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人们在文本与实践的消费中,也在创造文化。因为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进行消费的个体,并不是抽象的单一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消费经验和不同的理解能力,正像马克斯·韦伯所说的:“每个人所看到的都是他自己的心中之物。”因此文化消费决不是文化创造的终结,而仅仅是刚刚开始。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文化并不是先制作好,然后被我们“消费”;文化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实践中创制出来的,消费也是其中之一。文化消费就是文化的创制。

文化消费的特征与意义: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所满足的是消费主体的精神需要,使主体感到愉悦、满足;另一方面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主要是精神文化产品或精神文化活动,如美丽的风景和感人的艺术品。但还需要通过接受教育、培训使自身的人力资本增值等,这也正是文化消费非物质一面的体现。

实例分析:

在北京城市学院新闻系读大二的徐乔丹很喜欢看文艺演出,浏览国家大剧院网站时看到《天鹅湖》要上演,毫不犹豫地在网上订了两张票,决定和母亲一同前往。观看演出的过程中,徐乔丹很入迷,时不时用望远镜看演员的表情,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她还会随着音乐情不自禁打起拍子。

“经典、高雅、美的享受。”徐乔丹这样形容自己看完《天鹅湖》的感受。在银行工作的母亲在一旁说:“我和女儿每年都会有四五次走进剧场看演出,希望能够借此不断提升文化修养。”而走进剧院看一场演出,已经成为她们庆祝新年的新形式。

——宁夏新闻社2013.1.30电 分析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得出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吃顿好饭、买件新衣裳已经不再是人们过年时惟一的期盼。从元旦到农历新年的这段时间,文化产品相较于平时更加丰富,而看看电影、话剧,听听歌剧、交响乐、音乐会,这些文化消费成了新年消费的新风尚。电影票、演出票也成为人们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佳品。

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张的票价不算便宜,而近年来像徐乔丹母女一样喜欢走进剧场看演出的人渐渐多了。其实不仅仅是过年,文化消费已经悄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精致小菜”。

专家预测:

“中国目前的文化消费只有一万亿元,专家认为还有三万亿元的缺口,因此扩大文化消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说,“我们的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文化消费的潜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但这恰恰是希望之所在。”

存在的问题:

1.文化消费总量较低

有研究显示,当人均GDP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44%时,城乡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的18%,总量应该是10900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修正数据,2001年我国就已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但2004年的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只有3740.5亿元;当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恩格尔系数为33%,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20%,消费总量应为20100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而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却只有4186亿元。所以,(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称,中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总量过低,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不足1/4。

2. 文化消费结构层次较低

从上述文化产业布局看,全国消费格局不平衡。从消费支出结构看,城市居民的学杂费、保育费支出占绝大比重,比例为82.88% ,农村的比例为77.48%,文化消费支出较低。从文化消费支出结构看,城市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为16.03% ,文娱消费中耐用机电消费品的比例为61.73% ,而农村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仅为3.72%,其余的都用来消费耐用机电消费品,从文化消费热点看,非教育性知识文化消费较少,热衷于休闲消遣性、娱乐性、低俗、炫耀摆阔、封建迷信、黄色、暴力、盗版等消费。

解决对策:

1. 引导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

2. 强化对文化消费的经济调控

3. 加强文化消费的法律建设

4. 合理进行文化消费的行政管理

后记:

每年进入12月,一直到次年的农历新年前后,电影“贺岁档”都是人们最期待的文化盛宴。2013年新年伊始,国产电影《泰囧》的票房宣布超过10亿元。

2012年一场话剧《喜剧的忧伤》再次见证了文化消费的奇迹。开卖仅仅两小时后,12场总票房共504万元的16200张票全数售罄,《喜剧的忧伤》在2012年10月份的第二轮公演成为北京人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作品。

记者了解到,国家大剧院成立5年以来,商业演出共售票434.2万张,演出收入约15.1亿元,平均上座率达到81.2%。

从《泰囧》票房过10亿元到《喜剧的忧伤》一票难求,再到国家大剧院商演上座率高达80%以上,都充分表明了我国文化消费市场蕴藏巨大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消费必将成为我国消费市场上更大的亮点。

上一篇:公益组织行为准则下一篇:菲律宾与中国现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