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

2022-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

一、《天气》单元

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3.天气日历的作用: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4.天气日历中,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0是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

5.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雪等。会作气温数据柱状图。

6.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7.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8.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的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如箭头指向南,就是南风。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0.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书本P10的等级表读一读)

11.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直筒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书本P13降水量等级表记一记)

13.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14.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会画四幅图,在书本P14)

15.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三大类:积云、层云、卷云。积云像棉花,晴好天气,会下雷阵雨;层云一片灰色,在低空,会下雨;卷云像羽毛,在高空,由冰晶组成。

二、《溶解》单元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没有沉淀、没有漂浮、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2.过滤时一贴指滤纸贴住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三靠是指溶液烧杯靠住玻璃棒,玻璃棒靠住三层滤纸一侧,漏斗底端靠住烧杯内壁。

3.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糖、盐、味精、小苏打、高锰酸钾、酒精、蜂蜜、洗手液、洗发水等,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沙子、石头、塑料、油、水银等。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要强。

5.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6.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办法有:加热、搅拌、粉碎。

7.研究水温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一杯热水、一杯冷水。相同的条件是: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颗粒一样、同时倒入水中、都搅拌或者都不搅拌、杯子一样。

8.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比如:放在阳台上暴晒、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最低。

11.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12.用完酒精灯熄火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3.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4.分离食盐与水的装置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火柴等。

15.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16.“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三、《声音》单元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5.大铁钉发出的声音高,小铁钉发出的声音低;橡皮筋拉得紧,发出声音高,拉

得松,发出声音低;敲击不同水位的水杯,浅水杯发出的声音高,满水杯发出的声音低;吹不同水位的试管,满水试管发出的声音高,浅水试管发出的声音低;

6.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

7.尺子伸出桌面长,发出的声音低,尺子伸出桌面短,发出的声音高。

8.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9.声音可以沿着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0. 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

11.用棉线连接两个杯子做一个“土电话”,这个土电话是利用棉线来传播声音的。

12.这些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木尺、铝箔、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他们是通过无线电设备来进行通话的。

14. 耳道是将声波传输到中耳;鼓膜是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听小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是将振动转化成听觉信号;听觉神经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15. 控制发生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的方法:装满物质、用手紧紧捂住罐壁、罐内壁贴软物、固定物质在罐内壁、罐子悬挂在真空当中、放入水中摇晃、物质外面包上厚纸。

四、《我们的身体》单元

1.从外形上,人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2.人体骨骼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 运动后人体的呼吸和心跳都加快了。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4.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6.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心脏长期处在快速的跳动下会感到疲劳。

7.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

8.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 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9.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

脏、血管。

10.口腔是使食物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是把食物运输到胃里;胃是暂时储存食物,分解、搅拌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是消化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肠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

11.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12.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

13.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14.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它们之间有相互联系的作用。

第2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天气》

第一课:

天气

1、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

总是

2、天气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

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3、我们可以通过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

4、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第二课:

天气现象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的表格。

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2、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气温记录在“日期--气温”柱状图。

观察天气

3、应该在每天的。

第三课:

气温

1、是指室外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同一地点测量气温。用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温度计的使用

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再读数;读数时,要与温度计的液面。

摄氏温度

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使用的是,它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最高值

4、一般气温的出现在,气温的出现在。

5、计算: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和÷2;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折线图

6、气温随时都在变化着,整理、分析气温记录,制作气温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气温变化的规律。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

※设置百叶箱要注意:第一,百叶箱不能设在水泥地上,最好设在草坪上;第二,要保持百叶箱通风;第三,要朝北方开;第四,离地面要有1.5米左右的距离。

第四课:

风向、风速

1、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有两个特征,通过事物的变化我们可以感知和观测风的方向和力量。

风向

2、是指,可以用方位来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的与。(箭头的指向是风向,箭翼的方向的风向相反)

风每秒行进多少米

3、风的速度是以进行计算。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记为等级,八级风可以将树枝吹断。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用来划分风速,即。

第五课:

1、降水

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

雨、雪、冰雹

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等。

雨量器

3、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来做雨量器,测量小时内的降水量。

4、降水量等级:0.1-9.9mm为小雨,10-24.9mm为中雨,25-49.9mm为大雨,50-99.9mm为暴雨。

第六课:

观察云

1、:天空中飘浮的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或(组成的。

不同天气的划分

2、: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云量少于四分之一为晴天,少于四分之三为多云,多于四分之三为阴天。

形状和多少

3、云的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根据(),天气可分为(和(。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和(三类。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靠近地球表面的(是层云,它通常是(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层云,看上去像(一样的云叫做积云,通常与晴天相联系。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是卷云,卷云离地球最远,是由()组成。

第七课:

某些特征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

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2、一个月的天气变化。

3、总结一个月内的天气观测常用的方法有列统计表和绘制柱状图等。

实践与实验

1、我们经常看到蓝天白云,你知道云的分类吗?云与天气有什么关系?

答:

我们一般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的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层云有时候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和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因此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实验题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

制作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实验题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第3篇: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范文

一.我们又长大了

1.青少年的身体是在不停地生长发育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身高在逐渐增长。 二.升旗台在哪里

1.八个方位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2.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参照物不同,描述方式也不同。

3.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先确定东方,再由“前北后南左西右东”确定方位。这里的参照物是“太阳”。 三.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1.旗杆顶上有个滑轮装置,叫做“定滑轮”。 2.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

3.滑轮分为两种,一种叫“定滑轮”,一种叫“动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气,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气,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使用的装置。可以省力气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四.旗杆的影子

1.一天中影子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五.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1.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不断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有一定规律。

2. 旗杆影子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太阳东升西落,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的方位变化,影子的方位随之变化。 六.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1.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和动物;非生物指没有生命的物体。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 3.动植物在分类时必须先确定一个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分类结果也不同。 七.观察一棵树

树的作用:1.美化环境2.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3.建筑材料4.防风固沙5.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八.小动物的家

1.小动物的“家”也就是它们的栖息地,是它们生活、躲藏、休息的地方,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2.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九.观察蚂蚁

1.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蚂蚁是用触角经行交流的。 十.更多的小动物

1.像蚂蚁这样的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叫昆虫。

2.常见的动物有哺乳动物、鸟、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 十一.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1.空气的温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温。气温常常用摄氏度(℃)表示。 2.气象站测量气温,是在百叶箱里经行的。

3.百叶箱是一个里面放有温度计等气象观测仪器,且空气能流通的箱子,一般安放在草坪上。 十二.追寻风的足迹

1. 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比如,从北方吹来的风叫北风,从东北方吹来就叫东北风 2. 风的大小用风力表示,风力有十三个等级,零级最小(无风),十二级最大。

3. 为了准确测量风的方向和大小,气象台是用风向标和风力计来测量的。 十三.是谁制造了风 1.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2.自然界的风是太阳使空气流动起来形成的。 十四.云的观测

1. 观测云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云状、云量是云的观测的重要内容。 2. 根据外形特征,云可分成层状云、积状云和波状云等。

3. 把整个天空划分为十等分,估计一下天空中所有云能占几份(十分之几)就是几个云量。 4.看云识天气: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 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天上鱼鳞云,不雨也风癫。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十五.下雨啦

1.雨的形成:含有大量水蒸气的云遇到冷空气后会放热液化形成液态的水,降到地面就成为雨 十六.雨下得有多大

1. 小雨:雨量清晰可见,地面全湿,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2. 中雨:雨滴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形成积水。 3. 大雨:雨滴模糊成片,雨声激烈,地面很快形成积水。

4.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积水特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水。 5. 气象站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的。

6. 降雨量是指雨水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十七.明天的天气怎样

1.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各行各业都十分关注天气情况。所以需要准确预测天气。 2. 气象站通过收集、整理各种气象信息,发出天气预报。

3. 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看报纸、上网等途径知道天气预报。 十八.运动前后

1. 运动前后的感觉不同,说明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2. 运动前,呼吸平缓、匀速,心跳正常;运动后,呼吸急促、加快,心跳加快。 十九.运动于呼吸

1. 人的呼吸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需要许多器官共同配合来完成。人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组成。呼吸系统负责将含氧较多的新鲜空气送入肺中,将二氧化碳和人体不需要的气体排出体外。

2. 每个人的呼吸次数与每个人的肺活量有关。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吸足一口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3. 10岁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应在25次以下。 二十.运动与心跳

1. 运动时,心跳加快,脉搏会也加快。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

2. 通常心脏是有规律地收缩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在每次心跳的过程中,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动脉血管。心脏收缩,大量血液流入动脉,动脉发生弹性扩张;心脏舒张时,动脉又恢复原状。这种动脉所产生的搏动,就是脉搏。 3. 人体的手腕部、颈部和腹股沟等处比较容易摸到脉搏。 二十一.运动与大脑

1.适量运动时,大脑皮层中的运动中枢兴奋,可使支配学习的思维中枢得到积极的休息,这样,再学习时,效果会更好。

第4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

1、 追着 昆虫 斑斓 体验 宽厚 辽远 融入 智慧

2、 嗡嗡

3、 离开

5、 寒山

6、 燕国 绒毛 失陪 石径 姿势 明媚 到达 枫树 汇聚 蚯蚓 勇敢 蝙蝠 若是 保管 随意

傍晚 沿途 宝塔 介绍 清澈见底 古树参天 霜叶 乌啼 愁眠 寺庙

失眠 忧愁 耻笑

8、世界 塑造 机器 无限 延伸 科学 继续 身份证 资格

9、研究 秘密 机翼 惨痛 秘诀 苍蝇 蚊子 鲸鱼 超过 圆形 工程 路程

10长篇 红枣 胆怯 通过 缎子 影子 悲伤 纤细 茧子 竭力 挣脱

12牢固 牢记 友谊 约会 并且 挺身 高傲 骄傲 拐杖 拐弯 仍然 感激 吸收 考虑 愉快 13老鼠 逃窜 逮住 踪迹 毛茸茸 树梢 活泼 乞求 颤动 颤抖 隐身 飞翔 16苦恼 气概 著名 训练 比赛 恐惧 吼声 继续 羞愧 精神 毅力 17严肃 毫米 安慰 欧洲 评委 表扬 演奏 和谐 判断 热烈 夺魁

18埋怨 鸡雏 戒备 准备 集合 啄食 汤圆 消瘦 抢钱 打击 胸口 尖锐

20荷兰 仪态 尊严 骏马 掩饰 阻挡 飞驰 猪群 晚霞 偶尔 寂寞 寂静 木桶 21小巷 日益增多 增加 依恋 留恋 玲珑 宛如 恬静 一株 点拨 幽静 23淘气 风簸 天涯 踪影 渔翁 钓鱼

24焦急 喘气 叼走 劝告 堵车 后悔 忠告

25火旺 嘉宾 妖怪 平坦 锋利 割让 忍受 拦住 瞎子 摸索 抚摸 茂盛 27县城 桑树 恩爱 眉目 悲剧 屏幕 岂敢 求救 值班 号码 眩晕 28洛阳 支撑 海伦 冰雹 泛滥 陷入 土坑 涉水 泡茶 红肿 附加 附近 29诺言 输血 艾滋 启迪 稀少 轮胎 宇宙 音讯 抽泣

邯郸学步 望洋兴叹 不偏不倚 屏息凝神 热闹非凡 前因后果 一拥而上 恍然大悟 异乎寻常 高楼大厦 兴奋无比 跑动窜西 逃之夭夭 长叹一声 回头张望 拼命逃窜 万籁俱寂 移步换景 诗情画意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山 行

枫桥夜泊

淘 沙

江 雪 (唐)杜牧

(唐)张继

(唐)刘禹锡

(唐)柳宗元 远上寒山石径斜,

月落乌啼霜满天,

九曲黄河万里沙,

千山鸟飞绝, 白云生处有人家。

江枫渔火对愁眠,

浪涛风簸自天涯。

万径人踪灭。 停车坐爱枫林晚,

姑苏城外寒山寺,

如今直上银河去,

孤舟蓑笠翁,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半钟声到客船。

同到牵牛织女网。

独钓寒江雪。

ABB: 绿油油

怯生生

傻乎乎

光闪闪

亮晶晶 AABB:漂漂亮亮

舒舒服服

清清楚楚

端端正正

密密麻麻 AABC:遥遥相望 年年有余 岁岁平安 斤斤计较 恋恋不舍

ABCC:波涛滚滚 人才济济 千里迢迢 生机勃勃 大雪纷纷 逃之夭夭 ABAC 笨手笨脚 忙里忙外 人山人海 呆头呆脑 蹑手蹑脚

人体器官的; 手忙脚乱 目瞪口呆 挤眉弄眼 摇头晃脑 心明眼亮 胆战心惊 意思相近的: 青山碧水 忍饥挨饿 谈天说地 节衣缩食 高楼大厦 跑动窜西

1、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 知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3、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 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时有余。

6、 白的容易黑,黑的不易白。

7、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10、行百里者半九十。

1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12、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3、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14、志当存高远。

15、逆境是磨炼人的最高学府。

16、金从火中熔炼出来,人从忧患中磨炼出来。

17、挫折是通让真理的桥梁。

18、弱者坐等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19、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忽闪忽闪的露珠

阳光明媚的园子

辽远的蓝天

晶莹的露珠 乳白色的雾气

绿油油的草坡

清澈见底的河水

让小锤去敲醒每一块山石,让画笔是访问每一片花瓣, 让蝴蝶去问候每一朵鲜花,让小鸟去轻吻每一颗树苗-、

近义词:仿佛(好像)

阻挡(阻拦)

留恋(依恋)

赞许(赞同)

闪烁(闪耀)

辽阔(广阔)

专门(特地)

汇聚(聚集)

模仿(仿照)

耻笑(嘲笑)

新奇(惊奇)

清澈(明净)

灵巧(轻盈) 反义词:微弱(强烈)

寂静(喧闹)

奇特(普通)

宽广(狭窄)

阴暗(明亮)

偶尔(经常)

关联词:

1、因为……所以…….

2、虽然……但是…….

3、无论…….也………

4、既………又 ………

5、不仅…….还…….

6、不但…….而且……

7、如果……就…….. 造句: ---------并不是-----------,只是---------------。

----有---------------------,---也有--------------。

---------比起--------来,真是-! (1)改为反问句。

A、添加表示反问的词语“难道不”或“怎么会”、“怎能”等。 B、将肯定变为否定。(“就”变为“不就”,“是”改为“不是”等)

(2)修改病句

句子不完整,缺少成分(一般的完整的句子“谁 在干 什么”)→添加缺少的成分 用词不当(如,近义词或关联词用错)→换合适的词语

搭配不当(如,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彼此不能搭配,或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或是不符合语言习惯)→改成合适的搭配 语序混乱→调整语序 前后矛盾→改或删

重复罗嗦→删 (3)双重否定句

找出两个否定词,把两个否定词去掉。

第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1、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整册教材,复习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重、难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巩固知识。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立足于顺应课改要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复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通过复习,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梳理本册书的知识,给他们一个横向及纵向的知识网络,让他们在头脑中能清晰的闪现本册书所涵盖的知识内容。

3、通过复习,把好基础知识关、短文分析阅读关及写作关,努力做到在短期内砸牢语基、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4、在复习中注意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复习重点

1、 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 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 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 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要求: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6.掌握所学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 7.掌握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8.掌握本册所学的400个左右的词语,一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9.辨析近义词和词语的归类练习,掌握部分词语的反义词。

10.句和按要求改写句子的复习,能将“把”字句改写为“被”字句。 11.写和修改病句,进一步培养用词造句的能力。 12.确使用标点符号。

13.分段的常见方法(自然段归并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法)。 14.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四、复习方法与策略:

1、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努力做到重点、难点突出,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修改教案,课前复备,课后小结,使其更有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做到节节课有其重、难点,密切关注学生反映,有针对性地灵活、机动地进行调整课堂的教学安排,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性。

3、及时、细致地批改复习期间的作业及相关练习,对于错误,耐心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做到错题不过夜。

4、鼓励学生随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做到学生随提,老师随解,让复习课上成以全体学生为主,同时又照顾到少部分学生的形式。

5、严把学生书写关,努力做到字迹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尽量不涂抹。在短暂的复习时间内,树立班内的书写小标兵,号召大家向其学习。多鼓励书写较差的学生,帮他们树立写好字的信心。

6、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避免急躁情绪的产生,对学生多一份耐心与理解,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其轻松学习。

7、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与理解。

8、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课下多为他们补课,不断地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树立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语文复习重在对整册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梳理,然后形成自己的知识树,针对本期教材,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四(2)班总人数39人,就本班情况而言,少部分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但独立阅读知识方面掌握得不太好,大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拓展性的练习更是无从下手。少数同学有时写一段文字,就出现好几个错别字。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复习目标

1、主动复习巩固本册要求学会的227个生字,会认的12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做到书写公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主动复习本册课文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对阅读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训练,进一步掌握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

3、能主动积极地与别人进行交际,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讨论交流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

4、主动参与习作训练,弥补平时习作的不足,能写出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5、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以达到课内外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

2、字

(1)掌握本册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字; (4)选字填空; (5)改正错别字; (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 (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句子

(1)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 (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 (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 (5)默写; (6)补足词语; (7)词语搭配; (8)会修改病句; (9)能辨别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的句子,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

5、语言感悟

(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 (5)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7)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6、标点符号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7、口语交际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8、习作

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

五、复习重点

从学生角度来看,多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六、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七、复习措施

1、突出三个特色: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是新内容,即依据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

3、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八、复习方法

归类复习法、练习法、讲解法相结合。

第6篇: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天气》复习提纲

1.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 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3.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4.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5. 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6. 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7.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8. 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 信息。

9.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第二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口。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8、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3、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第三单元《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位置是赫兹。

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7、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8、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9、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0、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提纲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而且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4、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5、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平时多。

6、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被吸收。

9、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

10、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

上一篇:赞美春天优美的句子下一篇:村卫生室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