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023-0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论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金融法的基本原则及价值取向论述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金融领域中的法律法规得到了有效地调整,使之变得更为规范。滞后的金融法会严重限制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阻碍金融业创新融合的步伐,只有不断更新金融法,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做出修改才能利于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国家金融法律体系的纲领和主线,是金融法律精髓的完美体现,显示出金融法律的根本意义。它影响了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建设的方向。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决定金融法的价值取向,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影响,金融法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中。

关键词:金融法;法律体系;基本原则;价值取向

一、引言

在21世纪,法治的社会环境下,更加规范的金融法保障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从2011年开始,我国根据国情出台了一系列保护高低端市场的试行措施,创新发展了新型的金融消费保护体系。但是整体来看,我国在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因此根据国情,金融法不断调整规范,制定出贴合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

二、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是各项金融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建设金融法律体系的基础,它不仅仅可以弥补金融立法的漏洞,也可以为金融执法和司法活动提供指引方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体系法律法规的健全,我们可以看出金融法有以下四种基本原则:

1.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以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稳定货币币值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根据我国中央银行法规定可以知道,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可以说此目标就是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想要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就需要做到货币制度的独立和统一。货币制度的独立就是货币政策的发布和执行都不能与其他政策相混淆,必须做到独立,货币在发放过程中需要与财政发行和政府信用独立区分开。货币制度的统一是指有关货币的发型和管理都统一归人民银行管理。

坚守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则,就可以确保在货币的发行时、金融活动开展时、监督管理金融时以及调控金融时,都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因此,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只有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加快社会前进的步伐。因此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以促进经济发展原则是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2.保护金融安全以及保证运行效率原则

由于金融业涉及货币资金的融通,所以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可以说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这其中面临的风险有很多,比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等。风险的隐患存在,就会影响到金融行业的发展,更进一步影响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的安定秩序。所以保护金融业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如何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是当下需要研究考虑的问题,只有更有效更迅速地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保障金融业的安全,杜绝金融危机的爆发。

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来看,金融的安全已经得到更全面的保护。在立法上,建立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完善法律法规的指定,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安全的环境;在执行操作上,对金融的监管一刻不能松懈,要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采用更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在守法上,金融机构本身要做到严于律己,内部控制和各项金融活动都必须做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性操作,谨慎前行;在对外上,面对国际化的发展,金融对外开放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发展,立足于国家主权和安全,在对外的金融活动中要做到严格监管。

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效率二字,没有效率经济发展缓慢,效率是金融安全的目的,金融安全是效率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在保护金融安全的同时也需要确保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保护金融安全以及保证金融运行效率原则是金融法基本原则之一。

3.保障金融机构内部投资者的利益原则

结合我国金融机构实际情况可知,在法律法规中,和金融机构相比,在金融机构内投资者权益保护上显得较为弱势。这里所指的投资者是指在金融交易中购入金融工具融出资金的所有个人和机构,包括存款人。保障投资者的权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没有投资者的出资就相当于让金融交易成为空谈,一旦投资者的权益受不到全面的保护,那么金融资金想要更迅速的融通必然成为纸上谈兵;其次,我国金融机构投资者大多为小型金额个人投资者,这类投资者由于自身一人力量薄弱,缺乏获得可靠信息的渠道以及判断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更能带动个体户进行投资,发扬了金融法一视同仁的精神理念,同时个体户也是消费者,他们的权益也应当得到消费者保护法的维护;然后,大多数金融工具所具有的流通性决定了投资者的不特定性和广泛性,所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不仅仅是保障了金融业的稳定也是保障了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最后,投资者不光仅仅只是投资者,他们也是金融业一支强有力的监督队伍,保障了投资者的权益也就是为了能够让投资者更好的监督金融市场的发展,让金融市场操作更加规范透明。因此,保障金融机构内部投资者的利益原则是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4.结合国情吸取其他市场经济国家金融立法原则

市场经济是属于外向经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来外资金涌入国内市场,我国的金融业也会有跟过机会参与到国际化的金融合作中。因此,一方面我国的金融立法要借鉴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法律,取其精乎去其糟粕,大胆试用新颖科学的做法,采用国际金融立法的通例,培养发展外向型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吸取国外的金融业发展措施,要结合国家实际国情进行斟酌,从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向出发,对外债、外汇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同时对我国对外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各项活动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三、金融法的价值取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趋势迅速发展,证券、保险、信托及衍生金融业务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我国金融业目前仍然实行分业经营模式,不适应国际金融业的新变化,在未来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因此未来的中国想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然需要突破原先定制的分业经营的条条框框,为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发展提供空间。这样不仅仅适应了国家发展潮流,也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因此,在清楚明了的金融业发展趋势环境下,金融法价值取向的研究更加有意义。

金融法价值取向的实现方法是:

1.金融政策法律化

在法治社会,政策基本上都是通过法律的形势来制定和实施的,尤其是金融政策,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已经趋向于法律化。金融政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是方便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之一,其本质仍然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行为。虽然中央银行法对金融政策的目标和使用工具都做了规定,但是在如何使用金融工具达到金融政策目标方面并没有出台相应的规定,在法治社会,金融政策本身就具有很少的法律规范。因此金融政策的法律化显得至关重要,何为金融政策法律化,就是指将实施金融政策时和准则一同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制定标准化,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缩小中央银行在操作金融政策中的自由裁量权。虽然根据实际情况而言,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时不可能完全依照法律法规办事,但是在宏观经济运行方向上以及金融政策的自由裁量权上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措施,避免出现金融政策滥用导致经济动荡的局面。

2.金融监管法制化

随着金融业务的综合化提高了金融行业之间的风险,因此监管金融业发展,控制风险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将金融监督管理工作变得法制化。首先,需要支持统一管理体质下的分业监管。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金融业已经出现了全新形态的金融集团,这类多元化集团并没有经过法律规范化,突破了分业监管的限制。因此为了适应国情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当统一分业监管,加强监管信息的共享。其次金融监管需要统一的金融监管立法。最后,金融监管立法需要确保安全和效率齐头并进,统一发展。保护金融安全绝不是唯一的目标,监管的同时也需要做到提高效率,权衡监管成本和收益,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效率浪费,促进金融业的不断创新和竞争力。

3.金融法规国际化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金融法不能只适用于中国,还需要和国际上的金融法接轨。各个国家的金融法有着其独到的特点,国家与国家之间金融法可以相互互补,相互比较、相互促进。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已经从技术层面转变为制度层面的开放,不再仅仅只是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挑战,而是在法律制度中金融法的国家化进程加快。

四、结语

金融法作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了金融业的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金融法的更新也要及时,为了更好地贴合金融业发展趋势,也为了中国经济日益昌盛,金融法的创新发展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谢根成.关于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建设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02).

[2]王元龙.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潮流与我们的抉择[J].经济学动态,2009(10)..

[3]夏斌.由分野混业经营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考[J].国际经济评论,2010(12)

作者简介:梁岩(1986.06- ),女,汉族,山东安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投资方向,硕士,盛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中级

作者:梁岩

第2篇:道家教育思想的基本论述与思考

内容摘要: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以自然主义哲学为引导,揭示了人与万物联系的客观规律、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同一性,提出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尊重生命差异等教育思想,张扬着人与万物与自己相和谐的生命精神。把完满性人格目标中的真善美一以贯之地融入自然生命之体的“生”的流程 ,创造着真正身心统一的教育。

关键词:道 教育思想 自然人本主义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闪烁的时代,构建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在这其中,老子集古圣先贤之智慧,著《道德经》,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成型。潜隐的道家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一直不同于作为举世“显学”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不斷地通过存在本体践行道德规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突出的巨大的独一无二的贡献的时候,与之多有差异的道家思想,千百年来在默默地补充着它,与儒家思想一起,滋养和塑造着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文化结构和理想品格。道家思想建立了自己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中国的哲学、美学、宗教学等义理之学均从中有所吸收借鉴,与此同时,道家思想里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也值得我们挖掘和学习。

一.道家教育思想的核心——“道”

《道德经》中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五千字文中通篇可见“道”的身影,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道”是宇宙万有之本源,万物存在的根本凭借和最终依据,天地万物从“道”那里获取自己的形态和性能,其行为也以“道”的法则为准则。“道”“玄之又玄”,“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它“不可道”,不可“观”,不可“识”,更不可“分”,只可用一种或然性的方式去感受,去领会,去体悟,去喻说,但凡是有形有象的万物又都因道的先验存在而存在。任何割裂主客、理境、有无和形而上下的知性探求,都会堵塞天道流行的境域,消解“道”之绝大的普遍性的根源意义和它无处不在的生机活力,最后不得不陷入一种缘木求鱼的困境或与影竞走的空疏境地。[1]回归生命本质,向自然之本真状态回归,向“婴儿”状态回归才是求索于道的正确途径,这充分展现出道家思想中自然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

二.“道法自然”的教育价值取向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简单来说就是人应该遵从地,地应该遵从天,天应该遵从道,道应该遵从自然。这个自然并不是普通意义上花草树木的大自然,更有自然而然、循其天然的内涵意义在其间,也就是要合于万物规律的本源——“合于道”。[3]道家强调的自然之教,就是讲求尊重事物的自然秉性、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促进事物的自然发展,从而达到“道通合一”——既合乎“人性”又合乎“天性”的自然状态。

“长者不为不余,短者不为不足”,差异性和多元化乃世界自然而应然的状态,人的个体差异具有其天然的合理性,长的不能算多余,短的也不能说是不足。“辅万物之自然”,就是因任万物于自然,万物处于自然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如果要在这一尺度之外另立法度而迫使人改变自然的状态,就是对个体、万物乃至道的否定。而什么是万物最自然的状态呢?

道家教育思想中对“无欲无求”又最具创造力和纯朴德性的婴儿状态非常推崇,在《道德经》里三次提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指未孩”、“知其雄,守其雌…复归于婴儿”,婴儿的生命力是最旺盛的,柔嫩纯朴、本真尽在、元阳未失,“骨弱筋柔而握固”。教育的方向应该向这个人人都经历过的高峰回归,回复到不被固执和成见所障碍,不被欲望和情绪所俘虏的状态,才能享受的真正的和谐与自在。

同时,“万物一体”、“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神鬼神帝,生天生地”的思想认为万物在其根源上是混而为一的,一切皆因道而存在,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应该放平自己的心态,热爱、尊重每一位学生,不应不自觉的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对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这是对学生差异性的否定和对学生个人权利的忽视。教师要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帮助,真正做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使每个学生达成最佳发展状态。

三.道家教育的方法论

儒家思想好比一位鼓励你实践、从做法对你进行指导的教师,告诉你“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道家思想却如同一位对你进行精神引领的导师,“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领神会,以及受教育者的切身体验和内在觉悟,不掺杂主观评判,让受教育者最终成为本真的自己。

“处无为之事”、“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家的“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指不要等到事物发展到不可收拾了再去收拾,再去为。其实道家对天道规律的把握是积极的,主张把握微妙契机。因为“事物处于安静平稳时容易把握;征兆没有出现时,容易规划引导;在初始脆弱阶段,容易判断发展的趋势;处于微小的时候,容易使其消散。最好的治理是产生乱象之先的调控。”[2]而道,是“无为”与“无不为”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育者,既要从客观上辅助受教育者的自然发展,又不妄为、强为,扭曲其自然天性。

老子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就像烹饪小鱼小虾一样,小心翼翼、掌控火候、不急不躁地施以柔和的外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要求教育者“遵天之道”,“从天之则”,去除人为的、带有强制色彩的礼乐之教,减少教诲和强迫灌输,“行不言之教”,按照受教育者的自然本性和成长的客观规律对受教育者徐徐施加影响,如春风化雨,让受教育者在自然淳朴中得以成长。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智慧影响智慧,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四.“生而不有”的教育道德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功绩才不会泯没。教育工作者应保持一种宠辱不惊的旷达心态和淡泊情怀。教育的成功、教育目的的达成,乃“自然”达成,教育者不可居功自傲、自矜自伐,要随缘自然,破除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过分执着, “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抱“素朴”之意,树“不争”之德。[3]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持而盈之”、“揣而锐之”均是有意执着其功以为己德,自危殆其身。故一个取得成功的教育者务必保持绝对清醒的头脑,顺天地无己之道,让自己从成功的巅峰状态尽快回复至“一无所有”的新起点,一切从头开始,“自然”达致新的更大的成功。

五.道家教育思想中的智育、德育和美育

1.智育。道家主张“大智若愚”、“明道若昧”,由一个“若”字实质性地界定了大智慧与“明”的涵义,道家的大智慧在常人眼里是“愚”,彻悟的“明”在常人眼里却像是“昧”,这是由于道家视逐物外求所获得的知识为小智,视内在本心的颖慧之智为大智,视大智的境界为“明”。[3]这和卢梭的教育思想颇有相似之处,认为现代文明为“小智”,要从自然情境中体悟“大智”。教育者应摒弃僵化的智育,破除功利的追求,尊重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创造,解放出受教育者内心的力量,帮助其达到内心的平和,探索生命的大智慧。快节奏的现代文明使得人人内心浮躁,但科技永远只是工具,永远不能使人获得生命的成长。

2.德育。老子提出“圣人不仁”、“天地不仁”、“大道废,有仁义”等等之语,表面理解好像是老子不讲仁义道德,其实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老子反对的是形式主义的仁义道德,提倡的是发自内心的、潜意识的仁义道德;反对的是儒家“直线进取式”的道德教化,提倡的是内在的修养和德性。老子将德分为“上德”和“下德”,用以区分内在的真正的德性和外显的伪善的德性,“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4]上德就是无为的德,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就是有作为有贡献但又不倨傲于社会之前。在上德的社会里,没有德的说教,而下德则刚好相反。老子提倡的就是真正的仁义道德——上德,反对外在的、虚伪的、形式主义的、功利性质的仁义道德。

3.美育。道家美育观的建构在老子只是初现端倪,到庄子时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其美育观丰富而独特,肯定人的自由价值,并将自由推至无限,体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道家的美是超越的自然之美,淡简朴素、虚实相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见素抱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都在追求一种妙味无穷、法无定法、返璞归真的美学理想。道家美育思想的核心在于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审美人格的培养。物我两忘、游走俯拾,精神自由,至真、至美、至纯、至善的精神充溢的人格充满着“与物为春”的审美愉悦。“心斋”、“坐忘”、“见独”等都是其美育培养的具体方法。[5]归根结底,道就是最高的艺术精神,合于道就是最根本的修化途径。

六.结语

南怀瑾老先生曾说,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孔子开的是粮食店,打倒了粮食店,光吃面包牛排是吃不饱的,会吃出毛病的。道家开的是药店,不病就不需要药店,一旦生病则非要去药店不可。佛家开的是百货公司,吃饱饭又没病,有空去逛逛百货公司,没有空就不去逛。这三家店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6]现而今,在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教育問题的时代,我们是不是该静下心来去药店逛上一逛呢?

参考文献

[1]尹芳.道家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4):178-180.

[2]刘峻杉.道家教育智慧的当代启示——从电影《功夫熊猫》说起[J].上海教育科研,2012(4):25-28.

[3]唐劭廉,吕锡琛.“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家教育思想的当代合理性阐释[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26-31.

[4]陈明,吕锡琛.老子是否存在教育思想[J].大学教育科学,2013,2(2):107-111.

[5]祁海文.庄子与道家美育观之建构[J].社会科学辑刊,2006(06):202-206.

[6]南怀瑾讲述.老子他说[M].东方出版社,2014.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YCX18_2454.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作者:胡碧洋 朱珠

第3篇:关于内科护理基本工作规范的论述

【摘要】加强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是内科护士的必修课,针对不同病患者提出的具体护理要求,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十分有好处的。加大护理工作的实践操作性,能有效提高康复率,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规范要求。

【关键词】内科护理;基本工作规范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69

1护理安全

1.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1.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1.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1.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注射、各种过敏试验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之重点。护理部不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相关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2锐器伤害护理风险预防措施

2.1提高护理人员个人能力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如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以减少自身感染的机会。用过的物品应立即放入脏敷料的盛器内,不要随地乱扔。培养抗压能力,工作细致、心态平和,不急躁。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这样可减少忧郁和焦虑,舒缓工作压力,提高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这样才能避免使用锐器的护理操作中减少发生锐器损伤。

2.2组织锐器损伤职业防护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一组资料显示,8个月实习护士的前4个月与后4个月锐器损伤的总次数为28∶7。说明实习护士早期对锐器损伤的认识不足,工作环境不熟悉,操作不熟练更易造成损伤,进一步证明锐器损伤防护培训的重要性。低年资护士发生锐器损伤最多,临时聘用的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的年发生率是正式护士的1.65倍。首先低年资护士岗前缺乏锐器损伤的意识;其次低年资护士操作多,经常操作者发生锐器的危险是不经常操作者的2.23倍;另外,对业务不熟练也是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所以在加强低年资护士业务学习的同时,还应当加强锐器损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上岗前的培训、规范操作规程、严格带教。经过适当的培训可大大降低锐器的损伤。

2.3改善、使用安全医疗器械经常检查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发现医疗器械性能较差时,应及时更换。采用先进的预防锐器伤护理器具。注射器的针头是造成针刺伤最常见原因,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如可收缩针头、带保护性针头套,针头可自动变钝的注射器。目前,我国北京等地区的一些医院已开始使用防止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可以自动回套的针头。

2.4完善组织、管理制定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的标准。国内护理有关锐器损伤的规范很少,英国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标准中相关部分规定: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并尽量减少搬运。使用或处理前,不要弯曲或破坏针头。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分解。针头无需重新戴帽。使用过的针头应就地投入锐器收集箱或容器中,锐器箱的装量不要超过标示的装量。公共区域的锐器箱不能放在地板上,而应放在安全的地方。在有明确指征且能提供医务人员安全性的地方,重视针刺伤预防设施的使用。在广泛推广介绍之前,对针刺伤预防设施进行严格的评价,确定其效果、可接受性,对患者护理的影响及成本效益。注射器、输液器用毕就地拔下针头,无须戴帽。51%的护士在回帽的过程中受伤。

2.5制定锐器损伤后的紧急处理流程污染锐器刺伤后,现场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立即用流水冲洗伤口,减少污染血液进入体内,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包扎伤口。损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大大减少疾病感染。据英国医学会调查报道,针刺伤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致感染。因此一旦被锐器损伤后必须做好伤口处理。首先要保持镇静,既而迅速敏捷地按照常规脱去手套,用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挤出部分血液,然后用流动水彻底冲洗伤口(边冲边挤),擦干用10%碘伏或70%的酒精擦拭伤口。

3护理服务

病人入院后接诊护士要告诉病人主管医生、科主任、护士长的姓名及科室一般情况及注意事项,给病人创造一个方便的就医环境。

病房管理由科护士长主抓,全科人员均应参加。达到四光洁(墙壁、门窗、地面、桌面)、二固定(暖瓶、茶杯)、三条线(床尾、床旁桌、床旁椅各成一条线)、三不放(床上、床下、窗台不放物品)、不三(不三米外讲话、不穿硬底鞋、处置不影响睡眠)、四轻(走路、说话、动作、开关门)、三到床(更换被服、洗头洗脚、送水送饭)。另外,有床头牌、饮食标本、病人着装。

交班报告、医嘱单填写、特护记录要规范化。

口服药给药前洗手、戴口罩,衣帽要整洁,备好温开水,按规定时间送药到病房,核对床号、姓名,发药到手,看病人服下,危重病人喂药到口,鼻饲病人注入胃管。

执行服药、注射、输液“三查七对”,注射时坚持一人一针一管,用棉签(先碘酒后酒精)消毒,注射后一人一擦手。

对病人的基础护理,做到皮肤护理、洗头剪指甲、外阴冲洗、无褥疮发生。执行晨间护理,晨会后由护士长带领护士下病房按晨间护理内容做好查房前准备及其他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智,甘秀妮.规范化培训护士评判性思维特征分析[J].激光杂志,2011,01.

[2]杨静,王世平,陈晶晶.接受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与专业自我概念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09.

[3]范红.人性化服务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

作者:董琪

第4篇:论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

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国民党的失败,是基于多种原因。在孙中山执政期间,国民党尽管实力不强,但党内依然有不少怀着救国救民抱负积极分子。但蒋介石执政以后,国民党从根本上偏离了三民主义,使政治、经济、军事上一直走滑坡路。尽管共产党还处于年幼时期,但相比共产党,国民党已经变成了一个阻碍社会发展的落后组织。

从政治上分析,国民党始终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相比之下,中产阶级与下层贫苦农民的生活就苦不堪言了。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核心代表当然是农民阶级。但是,国家的政权都集中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上,使得国民党在中国失去了根本上的支持。其中,蒋介石的过度的权力集中,使得他在各方面的独裁政策得以实施,政治、经济、军事都听命与他,导致国民党表面上团结实际上严重分裂。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提到:“记得以前台儿庄捷报传出之时,举国若狂,爆竹震天。蒋先生在武昌官邸听到街上人民欢闹,便问何事。左右告诉他说,人民在庆祝台儿庄大捷。蒋先生闻报,面露不悦之色,说:„有什么可庆祝的?叫他们走远点,不要在这里胡闹。‟蒋先生并不是不喜欢听捷报,他所不喜欢的只是这个胜仗是我打的罢了。”后来,国民党要选副总统,李宗仁打算竞选。李宗仁为人光明磊落,政治清明,深得人心,令蒋介石感到十分恐惧。于是,蒋介石及其党内各员力劝李宗仁放弃竞选,甚至威胁他。当时,《救国日报》登载孙科生活的丑闻。孙科助选团得知消息后,率众捣毁报社。最后,李宗仁以退为进,当上了副总统,但蒋介石暗中剥夺其权力,使李宗仁失去领导实权。本来民主选举出来的副总统却失去了民主的权力,这又使得蒋介石从根本上失去了民心。

从经济上分析,国民党贪污腐败之风盛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要接收日伪政权所控制的一切厂矿、金融、企事业单位。国民党政权将全国的经济接收工作,划分为苏浙皖、湘鄂赣、粤闽桂、冀察热、鲁豫晋、东北和台湾7个大区进行,从1945年9月起,至次年上半年基本告一段落。据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公布,共接收敌伪物资价值6200亿元。实际上,远不止此数,在接收过程中贪污、盗窃的数量颇巨。内战时期,财政部长宋子文贪污腐败尤其严重。美国联邦调查局背景的材料说宋氏家族“一直是金钱狂,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受其聚敛钱财的欲望所驱使”。他们“正在进行一个诈骗中国人民的巨大阴谋——骗取中国人通过租借法案所应正常收到的物资,并把其中很大一部分钱财转移给宋氏家族。”“租借法案物资迄今已经分配给中国的约五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将转入宋家。”“战时约有价值三十五亿美元的租借物资,有的在到达中国之后,有的在离开纽约环球贸易公司之前,据说都通过子文和子良之手,但极少到达目的地。”“宋子文一次给重庆方面的报告说一艘装有60辆新式美军坦克和其他价值昂贵的战争物资的货船沉没了。而事实是该货船从„未装载坦克离开西海岸,也从来没有制造过这些坦克。这是对宋氏家族行为方式的确切说明,他们用这个办法把租借法案拨给制造60辆坦克的资金转入自己的手中。” “当救济物资一到中国,立即转入黑市渠道。当时美国红十字会捐赠的血浆竟然放在上海药房里公开出售,每品脱高达2 5美元。为此,美国海军海岸巡逻队扣押了存在仓库里余下的三千五百箱。” 正由于国

民党内部腐败现象突出,导致了党在人民中的威信急剧下降,严重削弱了内战强有力的后方支援,为国民党的灭亡种下了恶果。

从军事上分析,国民党的军队正如毛主席所说的“纸老虎”那样不堪一击,主要归结国民党内军心军纪散涣与蒋介石及其所谓党内高级军事将领的指挥失误。淮海战役中,杜聿明陷于重围,粮尽弹绝,12月9日风雪大作,至12月28日无一晴天,空投补给极度困难。据杜聿明回忆:“29日,天居然晴了,开始投粮,蒋机怕被解放军打落,飞得很高,投的粮食到处飞散,各处官兵如同饿狼一样到处奔跑,冲击抢粮。有的跟着空投伞一直冲到解放军阵地前,不顾死伤地抢着吃大饼、生米;有的互相冲突,械斗残杀;有的丢开阵地去抢粮,指挥部也无法维持……”可见,毫无军纪的国民党军队在敌人面前毫无战斗力可言,不仅如此,“首先下来的是近万份黄伯韬„烈士‟纪念册,和南京《救国日报》刊登人民解放军公布蒋介石、何应钦、杜聿明等43名头等战争罪犯消息。官兵看到后大骂:„老子们要吃饭,投这些废物干什么?‟”其实蒋介石目的是要杜聿明去送死。在蒋介石如此对待下,上至杜聿明下至各级官兵军心涣散,毫无迎战之心,在解放军面前显得弱不禁风。就蒋介石而言,他对军队指挥屡屡失误,似乎对兵法一窍不通的样子。在徐州作战时,杜聿明回忆:“自徐州到蚌阜间设置数十万官兵,而弃置徐州既设永久工事不守(只派一两个军镇守如此庞大防御工事相当于不守),各兵团摆于铁路两侧毫无既设阵地的一条长形地带,形成鼠头蛇尾、到处挨打的形势……可见蒋介石及其党内高级军事将领都是些什么货色。”当22日徐州失守时,蒋介石又命令杜聿明撤离徐州南下救黄维。这样,蒋介石又犯了“撤即不能打,打即不能撤”的兵家大忌,最后导致淮海战役全局失利。可见,蒋介石对军队的盲目指挥使得自己陷入了困局,导致国民党最后的失败。

由此可见,国民党的失败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国民党最厉害的敌人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本身。抗战胜利以后,毛主席打算以联合政府的方式处理战后重建工作,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迅速升级内战形势,到头来却为自己在大陆掘了个好墓。新中国新形势,如今台湾问题持续升温,马英九当选总统,台湾问题又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虽然现在马英九对台湾问题态度并不太明朗,但我们都坚信,马英九以后将用行动证明国民党这次的选择是正确的。自古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相信国民党会记住自己以前的失败史,并从中吸取教训,将会在台湾回归以后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献上自己的力量。

第5篇:3.试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6篇:党的基本知识(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来源:未知 发布:2011-9-30 8:53:21 点击:2617 次

党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党章第一段

2、是党的根本宗旨。这是由工人阶级同最广大劳动人

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决定的。P34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基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58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

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坚

持。党章第十段

5、是党的建设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制度保证。是党内政治生活和

组织制度的根本依据,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组织原则上的体现,它最能从组织

制度上保证实行正确的领导,所以说,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P94

6、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章

10条

7、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P146

8、党章规定,申请入党对象必须是“年满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

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党章1条

9、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党员的党龄从之日

算起。党章7条

10、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

看、。党章39条

1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阶段。党章9段

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以为中心,坚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

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章10段

13、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章9

14、党章规定:年满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

层的先进分子,承认,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和按期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章1条

15、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的领导。党章49条

16、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和。党章2段

17、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要有两名作介绍人,要

经过通过和批准,并且经过的考

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党章5条

1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的

先锋队。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党章1段

19、党代表中国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的

前进方向,代表中国的根本利益。党章1段

20、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P30

21、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的原则。党章5条

22、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作介绍人。党章5

23、预备党员必须面对进行入党宣誓。党章6条

24、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党章7条

25、预备党员预备期满时,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

过。党章7条

26、党章规定,申请入党对象必须是“年满的中国工人、农民、

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党章1条

27、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P89

28、开除党籍是党内的。党章39条

29、党的根本宗旨是。p34

30、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必须有年以上的党龄。党章21条

3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党章9段

32、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之间

的矛盾。党章9段

33、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章9段

34、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不惜牺牲个人

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党章1条

35、发展党员,必须有名作入党介绍人。党章5条

36、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的普通一员。党章1条

37、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党章7条

38、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小组或其他特定

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章8条

3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运动和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P5

40、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党章9条

4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党章

1段

42、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的领导。党章27段

43、是党的根本宗旨。这是由工人阶级同最广大劳动人

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决定的。P34

44、党必须在的范围内活动。党章27段

45、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坚持的

原则。党章5条

46、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_____年,今年7月1日是党成立__________周年纪

念日。P6

47、使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章9段

48、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党章18

49、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章24段

50、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留党察看、开除

党籍 。党章39条

51、中国共产党是的先锋队,同时是的

先锋队。党章

52、中国共产党以、、和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章

53、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之间

的矛盾。党章9段

54、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章9段

5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之本。党章12段

56、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觉悟的

先锋战士。党章

5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基本要求

是,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58-59

58、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坚持的原则。党章

59、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党章

60、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P194

61、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P89

6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的先锋队。党章

6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党章

64、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

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党章

65、发展党员,必须有名作入党介绍人。党章

66、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p34

67、总的看来,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的基本国情

没有变。党章9段

68、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小组或其他特定

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章

69、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保障。P190

70、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

的根本保证。P139

71、中国共产党代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章)

7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

是,根本方法是。P58-59

73、是党的根本宗旨。这是由工人阶级同最广

大劳动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决定的。P34

74、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

章)

7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党章)

76、党章规定,申请入党对象必须是“年满的中国工人、农民、

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党章)

77、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党章)

78、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党章)

79、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党员的党龄从

之日算起。(党章)

80、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

开除党籍 。(党章)

81、中国共产党是的先锋队,同时是

的先锋队。(党章)

82、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的根本利益。(党章)

83、是党的根本宗旨。P34

8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领导核心。(党章)

85、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党章)

86、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权权权以外,其他权利和正式

党员一样(党章)

8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基本要求

是,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58

88、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党员的党龄从

之日算起。P229

89、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党章)

90、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P19

4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奋斗目标p66

2、党的基本路线党章10段

3、入党誓词党章6条

4、科学发展观p55,p58-60

5、党的组织制度p89

6、党的组织机构p99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139

8、党的纲领p6

29、四项基本原则党章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 144

11、三个代表党章

12、民主集中制党章26段

13、党的纪律p120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党的纪律的内容p121

1、 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有哪些?党章3条

3、党章在规定的党员享有的八项权利,具体内容是什么?党章第4条

4、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和总要求是什么?p164

5、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党章10条

6、入党誓词的内容什么?党章6条

7、党章规定的发展党员的必须履行的手续?党章5条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p74-75

9、党章对党的基层组织有哪6种不同的分类?党章32条

10、如何理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67

11、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党章第1条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是什么?p139

六、论述题(共14分)必做题

联系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在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14分)

第7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论述题: J:

1、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行政法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答: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自身的特殊性,它应能反应出行政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法律的本质特性。

主要表现在: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规范制定的依据;②当行政法具体规范不明确或没有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直接适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也可以根据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作出法律解释。 L:

2、论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答:行政责任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责任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1)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2)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3)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而且行政责任的内容和承担方式必须依法确定。(4)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作为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之一的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主要有:(1)通报批评、即由有权机关在一定范围采取的一种书面形式的批评措施。(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本身向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悔过措施。(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或其他有权机关在一定范围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补救措施。(4)返还权益,恢复原状。针对违法和不当的剥夺权益、侵害财产的行为采取的恢复措施。(5)停止违法行为。(6)撤销违法决定。(7)撤销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8)履行职务。即针对行政主体不作为行为而采取的继续履行职责一种方式。(9)纠正不当。对不当的行政行为及时纠正。(10)行政赔偿。由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给相对方造成损害的要给予经济上的赔偿。

3、论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答:行政责任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责任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①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②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③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而且行政责任的内容和承担方式必须依法确定;④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作为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之一的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主要有:①通报批评。即由有权机关在一定范围采取的一种书面形式的批评措施;②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本身向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悔过措施;③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或其他有权机关在一定范围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补救措施;④返还权益,恢复原状。针对违法和不当的剥夺权益、侵害财产的行为采取的恢复措施;⑤停止违法行为;⑥撤销违法决定;⑦撤销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⑧履行职务。即针对行政主体不作为行为而采取的继续履行职责一种方式;⑨纠正不当。对不当的行政行为及时纠正;⑩行政赔偿。由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给相对方造成损害的要给予经济上的赔偿。

行政主体的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①通报批评;②赔礼道歉,承认错误;③退赔,恢复原状;④停止违法行为;⑤采取经济制裁措施;⑥赔偿损失;⑦行政处分;⑧罢免。

4、论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与差异。

答:二者都是行政法律救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点主要表现为:①客体相同;②提起主体相同;③适用的实体法相同。

差异主要表现为四方面:①性质不同;②主持机关不同;③受案范围不同;④适用程序不同。

5、论述行政合法性原则。

答:⑪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适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⑫ 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内容。

⑬ 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三方面:①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②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3)任何行政职权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⑭ 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违法责任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尤其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更应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6、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和构成要素。

答: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有:①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②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当事人不能自由选择,也不能随意放弃;③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双方当事人地位不平等;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设立或变更行政法律关系;④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具有统一性;⑤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行政争议实行行政主体先行裁决制度;司法程序也不同于解决民事争议、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

7、论行政处罚的原则。 答:⑪ 处罚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的体现,指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处罚依据是法定的;②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③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

⑫ 处罚公正、公开原则。在行政处罚中,公平原则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做到同样的违法行为受到同样的处罚,不同的违法行为,不应受到同等的处罚。同时,必须以公正而无偏私的程序达到公正的结果。

⑬ 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实施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受罚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太社会适程度相适应。

⑭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的适用过程中,对违法者要始终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从而达到特殊预防和教育的目的,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⑮ 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提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⑯ 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行政赔偿要求。

8、论述追偿制度与赔偿制度的关系。

答:追偿,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追偿制度与国家赔偿制度是直接有关的,追偿制度本身并不是与国家赔偿制度同时发展的,而是国家赔偿制度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体现。

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论述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

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个部分构成。

(1)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其中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力性监督,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汉利性监督.

(2)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公务虽和被授权的组织中的行使行政职权的工作人员。

(3)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

10、论述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①选择复议原则是指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经过复议的情况下,相对方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时,既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规定的特定机关申请,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简言之,在我国,复议不是进行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是否经过复议,由相对方自己选择。 ②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都有可能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构成侵害,但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只能在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是认为抽象行政行为的元宝影响、妨碍或者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则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③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44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此与民事诉讼完全不同。其根据是,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的,一旦作出即应推定其为合法,亦即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先定力. ④适用调解原则

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行政诉讼中不适用的根本原因在于,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是其行使法定职权的表现,而对于这种法定职权,行政机关不得放弃或者让步,否则即构成失职.因此,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者是合法,或者是违法,没有第三种可能。

⑤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司法变更权是指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经过审理后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司法变更权涉及到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问题.因此,各国在规定法院所享有的变更权时都极为慎重.

11、论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无论有无成文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运用权力时必须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动机正当要求行政机关不能以执行法律的名义,将自己的偏见、歧视、恶意等强加于公民和社会组织;

(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如果在具体处理案件时,重者轻处,轻者重处,显然违反常规和处罚要求,不符合行政合理性的要求。

12、论述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作用 ①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权力失衡与变异。按照平衡论的观点,行政法所调整的行政权,必须受到立法权、司法权、公民权的监督与控制,才能依法行政,为人民服务,否则就失去平衡。因此,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②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官员专制独裁。民主替代专制独裁的重要标志就是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因此要加强政府官员的自律教育,同时要不断强化外部系统的监督,不断扩大公众参与评价政府行为的层面,把评价方式、手段和步骤纳入法制化轨道。③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扼制腐败。为了扼制腐败,必须改革行政体制,控制个人专权,加强监督机制,适当提高薪金待遇,健全法制强化反腐力度,严明法纪。力争做到使官员们不能腐化、不敢腐化、不愿腐化的反腐机制、行政体制与法制。④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官僚主义。政府及其公务员必须接受来自政府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并为监督实施创造条件,实行行政公开,让人民群众对政府活动有充分的了解,为有权机关监督提供条件。在阳光下的行政行为既可以接受监督,克服官僚主义;又可以克服办事拖拉,提高行政效率,实行勤政为民的行政目标。

13、论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依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既可依法自主作出;4)行政行为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 R:

14、如何确定一个组织是否能成为行政主体?(须举例说明)

答:行政主体具有的特征:①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②行政主体是能以能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③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5、如何确定一个组织能否能成为行政主体?

答:组织的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古今中外的管理学家也对此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巴纳德(C.I.Barnard )将组织定义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协作系统”。我们可以把组织定义为:①组织是一个社会实体;②组织必须具有确定的目标;③组织是一个权力与责任的系统;④组织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行政主体的特征:①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②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③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S:

16、试述行政诉讼中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基本依据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单方作出的,因此由行政机关举证证明其所作出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符合公平合理原则;2)依据法治原则,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因此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起诉后,行政机关应有责任证明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的;3)被告行政机关的举证能力比原告强,被告因具备技术、人员等方面条件,举证较为容易;4)与原告相比,被告行政机关对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等有更充分的了解,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原告并不完全清楚被告所作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原因。

17、试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行政行为合法成立生效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或者说是应当符合的条件。

(1)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

这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主体要件。所谓主体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1.行政机关合法:指实施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必须依法成立,并具有行政主体资格。2.人员合法:行政行为总是通过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具体实施,这些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方有效。 3.委托合法:是指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基于实施行政活动的需要,依法委托社会团体或群众组织、公民个人代表行政机关实施某种行政活动。委任的合法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委托的行政机关必须具有合法的委托权限;(2)接受委托者必须具备从事行政活动的能力;(3)被委托者必须在委托权限内实施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 权限合法, 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权限规则。行政职权的限制表现在几个方面:行政事项管辖权的限制、 行政地域管理权的限制、时间管辖权的限制、手段上的限制、 程度上的限制、条件上的限制、委托权限的限制。

(3)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法、适当

这是行政行为的内容要件。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是指行政行为所涉及到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这些权利、义务的影响或处理,均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包括几项要求: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法定幅度、范围;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适当;行政行为必须公正、合理。 (4)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所谓程序,是指行政行为的实施所要经过的步骤。程序是行政行为的基本要素,因为任何行政行为的实施都要经过一定的程序表现出来,没有脱离行政程序而存在的行政行为。有两项具体要求:其一,必须符合与该种行政行为性质相适应的程序要求。其二,必须符合程序的一般要求。

18、试述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

(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内的行政争议,以及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4)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 (5)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复议决定。

19、试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涵义:两原则概念及基本要求)。

答: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在行使其行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行政法治原则,包括行政合法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合法性原则具体要求: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行政合法性原则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行政主体应严格依法办事,行政管理活动应有法可依,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

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救这种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20、试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答: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一旦成立即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枸束力、和执行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行政行为具有了实质上的合法性。只有当行政行为具备合法要件后,才能是合法的,从而获得肯定性评价。一般来说,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主要包括:

⑪ 主体合法。所谓主体合法是指作为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由于行政行为通常是由行政主体的具体工作人员实施的,因此这些工作人员应具备法定条件,才能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有效性。另外,主体合法除了要求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以外,还要求其行为必须在权限范围内。若行政主体的行为超出其权限范围,则其行为不合法。

⑫ 内容合法。内容合法要求:①行为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有充分的事实依据;②行为有明确的依据,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③行为必须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

⑬ 程序合法。程序是实施行政行为所经过的步骤、时限方式 等。行为的程序是否合法影响着行政行为实体的合法性。程序合法要求:①行政行为符合行政程序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如行政行为公开、公正、效率等原则以及为确保上述原则的实施而确立的情报公开制度、调查制度、职能分离制度、回避制度、辩论制度、听证制度、案卷制度、时效制度等;②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的步骤和顺序。如行政处罚的先调查后取证裁决的顺序不得颠倒,否则即构成违法。

21、试论行政立法的原则。

答: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民主原则,二是效率原则。

⑪ 民主原则。民主原则在造型立法程序中起作用的最重要的体现是公民的参与制度。其基本内容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立法时,应尽可能地听取和尊重行政相对方的意见。

主要通过下列制度实现:①情报公开制度。与行政立法有关的情报、资料以及对行政立法计划的解释说明等,凡是不属于法律规定为国家机密的情况,公民均有权向行政机关了解;②咨询制度。它是指公民就有关自己权益的问题请求行政机关给予说明和答复的制度;③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立法时听取公众意见的制度;

⑫ 效率原则。 在行政立法过程中,在保障行政相对人基本人权和公平行政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制定出高质量的法律规范。

效率原则一般是通过学习如下制度加以实现的:①时效制度。这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期限内不作为,等法定期限届满后即产生相应的不利的法律后果;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届满后就丧失权利或者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②代理制度。这是指在听证、协商等程序中,行政机关或行政相对人不能履行义务、行使权利时,依法由他人代替的制度。

民主原则和效率原则是立法程序中所应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首先,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民主机制的作用。现代程序的基本特征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个人参加决定过程,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

22、试论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

答: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的比较严厉的行政措施,关系到行政相对方切身的权利义务,因此,必须遵循特别的原则才能进行。

⑪ 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强制执行和说服教育,都是实现和保证国家行政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只有贯彻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保证行政权的实现,维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⑫ 依法强制执行的原则。依法强制执行原则是行政强制执行中贯彻始终的最基本的原则。①行政强制执行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而且必须要由有权机关予以执行;②行政强制执行的措施必须合法,即有执行权的机关只能采取法律明确规定的具体的执行措施;③行政强制执行必须依据法定的程序;④行政强制执行必须有事后的补救措施,对违法的强制执行应有救济手段;

⑬ 强制执行适当的原则。这项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采取行政强制执行措施时应该做到客观、适度、符合理性。①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要合理;②行政强制执行的手段要得当,其程度应从轻到重;

⑭ 目的实现原则。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明确的一旦目的达到,即相对方抗旱地完全地履行了义务,强制措施即应停止。

23、试论行政复议的原则。

答:行政复议的原则是指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对行政复议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具体包括:

①通八达合法原则。在行政复议活动中遵循合法原由,就是要求参加行政复议的主体双方合法、复议机关合法,复议程序合法。复议机关处理复议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顾问为准绳。

② 公正原则。复议机关解决行政争议,应当将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与作为申请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③ 公开原则。在行政复议活动中,公开原则不仅体现为行政复议决定公开,还要求行政复议的过程公开,允许当事人参与。

④ 及时原则。要设计行政复议程序时不仅要考虑行政效率,在处理行政复议案件时出要考虑行政效率,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⑤ 便民原则。行政复议是公民权利的一项救济措施,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是否便民,是否能够节省时间、精力和费用。 X:

24、行政救济的途径有哪些?(须举例说明)

答: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提起行政诉讼必须符合:①提出诉讼请求的管理相对方必须是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②被诉的对象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主体,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③必须是法律、法规明文规定行政管理相对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行政争议案件;④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论述题(目录):

1、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行政法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2、论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3、论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4、论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与差异。

5、论述行政合法性原则。

6、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和构成要素。

7、论行政处罚的原则。

8、论述追偿制度与赔偿制度的关系。

9、论述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

10、论述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11、论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12、论述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作用

13、论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14、如何确定一个组织是否能成为行政主体?(须举例说明)

15、如何确定一个组织能否能成为行政主体?

16、试述行政诉讼中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基本依据

17、试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8、试述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

19、试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涵义:两原则概念及基本要求)。

20、试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21、试论行政立法的原则。

22、试论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

23、试论行政复议的原则。

24、行政救济的途径有哪些?(须举例说明)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问答题(目录):

1、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是什么?

2、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是什么?

3、变更和解除行政合同的法律后果会怎样?

4、第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所作出的判决有哪些种类?

5、罚款与罚金的区别是什么?

6、法院不能采用的证据有哪些?

7、国家行政机关有哪些特征?

8、国家机关行使追偿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9、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10、管辖权的转移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1、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下列特点:

12、划分个人行为与机关行为的标准是什么?

13、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14、简述行政立法与权力机关立法的区别.

15、简述行政复议的特点。

16、简述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

17、简述在行政诉讼中诉讼阻却有几种情形。

18、简述行政授权的特征。

19、简述在我国行政处罚的分类。20、简述行政案件的执行根据。

21、简述行政法的作用。

22、简述行政诉讼原告的法律特征。

23、开庭审理行政案件应当分为几个阶段?

24、哪些情况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25、确立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原则的意义何在?

26、确定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原则的意义何在?

27、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有哪些?

28、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案件有哪些?

2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实体法依据有哪些?

30、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

31、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

32、什么是行政救济?

33、什么是即时强制?

34、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区别是什么?

35、涉外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6、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有哪些?

37、行政法的作用是什么?

3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

39、行政主体的特征是什么?

40、行政职权的特征是什么?

41、行政机关组织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2、行政职务关系变更的情况有哪些?

43、行政职务关系产生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44、行政相对方的权利是什么?

45、行政相对方的义务是什么?

46、行政法制监督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47、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48、行政行为的内容有哪些?

49、行政立法的程序是什么? 50、行政许可的特征是什么?

51、行政许可有哪些作用?

52、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3、行政强制预防、行政强制制止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是什么?

54、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是什么?

55、行政指导的特征是什么?

56、行政指导与行政领导的区别是什么?

57、行政处罚执行的原则有哪些内容?

58、行政机关组织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9、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相同点是什么?60、行政违法有什么特征?

61、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6

2、行政救济的特征是什么?

63、行政复议的原则是什么? 6

4、行政赔偿的特征是什么?

65、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6

6、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是什么?

6

7、行政诉讼法对管辖权的规定考虑了哪些因素?

68、行政诉讼的被告有哪些特征?

69、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是什么?70、行政诉讼证据有哪些种类?

71、行政诉讼法律冲突适用的规则有哪些内容?7

2、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

73、行政许可的特点是什么?

74、一般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75、在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履行举证责任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第8篇:行政管理学论述题

试述我国行政监督系统的内部监督体系。

答;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体系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一般监督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日常工作中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的各种监督,它主要包括上下级相互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专门监督是指政府内部设立具有专门监督职能的机构对所以部门的行政工作以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行专业性分工的监督,主要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1.联系实际,分析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

答;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评估体制,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2.试论述外源式行政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外源式发展模式是指以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为基础,在不考虑本国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的情况下,完全输入发达国家的制度、文化、技术、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等,以实现本国的行政发展;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是以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所以起点比较低;行政改革是在外力强迫下的“自我手术”,缺乏改革与发展的内源性和自发性;政府权力高度集中,严重缺乏社会中介组织或中介组织发育不良;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造成了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极大障碍,导致政府缺乏权威,体制不健全,机构涣散,效率低下。

4.请你谈谈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改革的具体内容。

答: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权范围;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砚的合理化;实行地方分权的基层自治;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5.试从行政监督系统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监督水平。

答:提高我国行政监督水平,需要强化淤部监督系统和完善内部监督系统;强化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系统,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党的监资,司法机关的监督,公民及社会团体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完善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包括一般监督与专门监督。一般监督包括上下级相互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专门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6.试述当前条件下提高我国行政绩效的基本途径。

答: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制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7.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答: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转变行政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8.结合实际,谈谈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答: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工作;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咨询工作;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9.联系实际分析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与功能。

答: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

10.联系实际谈谈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授权艺术。

答:在授权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授权原则:(1)权责统一原则;视能授权原则;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单一隶属原则。

一般说来,授权有以下几种方式: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弹性授权;制约授权。

11.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与原则。

答: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有三方面:功能调整;结构重组和行为变革;功能调整:即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对政府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重新定位;结构重组:主要是指行政权力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变革;行为变革:主要是指行政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改造和更新。 行政改革的原则: 综合配套、整体推进。行政发展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与行政改革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坚持依法行政改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领导人的意志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随意性,同时也有利于行政改革的长期坚持和稳步发展,更有利于用法律的形式巩固改革的成果;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一方面,因为专家的身份相对来说比较超脱,利益相关程度较低,提出的意见或者改革方案相对来讲比较客观和科学;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对改革方案进行多方面的论证,以尽量提高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有利于使行政改革建立在严格的科学精神和坚实的现实条件的基础上。

12结合实际,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

答:必要性: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转变行政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我国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3.职能关系的转变。

13.试述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并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答:在行政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化的问题。提高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的措施: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14.联系实际,分析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外部动力与外部阻力。

答:外部动力: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文化因素。④技术因素;外部阻力:①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②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

15、试述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答:

1、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社会形态。

2、在对不同社会环境与其行政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之后,雷格斯逐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额行政理论模型,也就是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

3、雷格斯强调,在现实生活中,纯粹的融合或衍射型是不太可能的。

16、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答: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6、请你谈谈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改革的具体内容。

答: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17、结合实际,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4P114——12

5 答:必要性: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转变行政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主要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3.职能关系的转变。

18、联系实际谈谈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授权艺术。

答:授权是指由行政领导者直接被领导者一定的权力,使其在领导的指导监督下,享有在本职范围内的处理事务的自主权,授权之后,授权者对被授权者保持指挥、监督、检查的权力,被授权者负责完成任务、进行报告的责任和义务。行政领导对被领导者的授权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人、财、物各方面,但是,关系全局目标,政策方针的制定等自身主要的权力不能全部授予,必须保留对下级的监督权、检查权和纠正权。授权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授权原则:1.权责统一原则。2.视能授权原则(权力和能力相适应)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4.单一隶属原则。一般来说,授权的方式有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弹性授权、制约授权。

19、联系实际,谈谈在我国当前条件下行政信息公开化的含义及其作用。

答: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 3.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作用: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的适应WTO的要求。

20、论述题:试述我国完善行政决策基本程序的措施。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2分)

(2)强化行政信息工作的咨询工作;(2分)

(3)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民主参与;(2分)

(4)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制度建设。(2分) (5)展开论述。(2分)

21、试从行政监督系统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监督水平。8P255—261

答:(1)强化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公民及社会团体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 (2)完善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

一般监督主要包括上下级相互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等方面。 专门监督包括对人事管理的行政监察和对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

1、试述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P239 (200804)简述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9P287——288

答:

1、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

2、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

3、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200704论述题)试述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区别与联系。10P315—320

答: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区别 1. 2. 3. 4.• 1. 2. 3. 4.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联系:

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

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

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 联系实际,剖析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与功能。11P326—329 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 运行的手段和内容不同; 运行机制的不同;

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 答:行政绩效评估是行政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行政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和功能主要有: 1. 2. 3. 4. 5. 6. 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 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 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 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 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

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

试述当前条件下提高我国行政绩效的基本途径。11P353—354

答:

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2、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

3、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与原则。12P369—372 答:行政改革是行政发展的重要途径,行政改革的内容: 1. 2. 3. 功能调整(即政府能的转变,是对政府在整个社会系统所扮演角色的重新定位)

结构重组(行政权力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变革) 行政变革(行政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改造和更新) 行政改革的原则: 1. 2. 3. 综合配套、整体推进。 坚持依法行政改革。

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 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当前行政发展的阻力。

答:

(一)行政发展的外部阻力

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

2、政治制度和经济改革的不配套

(二)行政发展的内部阻力

1、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

2、来自公务员的阻力;

3、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

第9篇:行政领导学论述题

这2名候选人中,我觉得马某较适合担任副县长一职。理由如下:

1)从年龄结构上看,解某48岁,马某41岁。而年龄在30至45岁之间的人,不仅其精力是最为充沛,才华最为横溢的,而且体格也最为完善,任用这一时期的人才就能避免人才的浪费,使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达到最优。此点马某的先决条件优于解某。

2)从文化程度上看,解某初中文化,而马某是大学毕业,且为工程师。两者从资源上来讲存在较大差别,马某的文化素质明显高于解某,可以说马某的内在素质明显高于解某;同时,马某是大学毕业,且为工程师,就这一点,就决定着他有一个高层次的人力结构网,如他的同学,同学的同学、同事,他的老师,老师的同学、同事等。这都是解某无法拥有的高层次人力资源结构网,在今后的发展中,这些好的外部环境将会对马某的领导作用起到更好的效果。而人力资源状况决定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状况,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本身的利用程度是受到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所以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结构,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管理效果。

3)为职者受领导器重是必须的,是一个合格员工的体现。为人灵活,善于协调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是为领导者所必备的条件。也就是说解某仅仅满足作为领导人员的基本条件,其它无过人之处,较为平庸。马某曾任县乳品厂厂长,就说明此人本身已具备领导人员的基本条件,如沟通之类等。在其任厂长期间,使该厂全脂奶粉两次获部优、省优产品奖,这说明其人在管理上和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拥有使其目标实现的执行力。拥有决策到位,执行到位,检查到位等实际能力。如此这些都是解某无法比拟的。

4)关于2人均有未查实的问题,领导在选用人才时应尊守诚信不疑的原则,根据人才的特点。把其放到合适的位置,让其大胆地开展工作,创造业绩。

5)解某是从基层一级一级予以提升至今的,属阶梯式人才。而马某从厂长提拔为商业局副局长,已属破格选用,若再变为副县长,对马某来说,并非一级一级提升,而是由企业管理转变为政府管理,这属破格选用。而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应当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陈腐观念,敢于在胆地破格选用人才。

上一篇:中心组学习总结下一篇:考勤异常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