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

2022-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

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研究

摘要:农民工是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也是游离于城市与农村边缘的弱势群体,他们肩负着建设城市和农村的双重重任,具有需求多元化和兼业性特征。作为城市和农村的建设者、桥梁与纽带,农民工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应该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统筹城乡,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缩小城乡差距,减少贫困人口,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根据2010年的调查统计数据来分析重庆市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以促进涪陵区经济社会建设。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现状

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2.89%,在西部地区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变生产和生活观念,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这一基础环节抓起。而重庆市的涪陵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这直接影响着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结合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际,对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系统分析。

一、涪陵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基本情况

1.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截至2010年12月31日,涪陵区农村总人口801 732,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485 297人,性别结构:男253 125人,女232 172人。年龄结构:30周岁以下217 474人,31~45周岁231 308人,46周岁以上36 515人。文化结构:初中以下388 875人,高中以上96 422人。与2009年同期相比,2010年全面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人数为12 611人。转移就业30.37万人,区内就业14.16万人。全区农民人口总创业人数为27 216人,创业实体户21 738户。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涪陵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为303748人,性别结构:男176 604人,女127 144人,男女比例为1.38∶1。年龄结构:30周岁以下11 045人,31~45周岁143 578人,46周岁以上49 719人。文化结构:初中以下230 335人,高中以上73 413人。产业分布:第一产业23 075人,第二产业159 773人,第三产业120 900人。地域分布:乡内从事第二、三产业40 672人,乡外县内97 845人,县外市内59 520人,市外国内102 592人,国外3 119人。组织方式:自发转移241 697人,有组织转移62 051人。

2.涪陵区促进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的主要举措。目前,涪陵区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有收费减免、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农民工创办企业有放宽准入条件、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优惠、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再就业重点企业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此外涪陵区为切实促进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补贴:(1)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补贴。对市、区建立的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区、基地、商贸一条街等农民工创业平台,按农民工创业实施方案所定标准,经验收合格的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经费补贴,用于园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招商引资和扶持相关企业发展。(2)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补贴。入驻经市或区劳务办认定的农民工创业园区、示范基地或商贸一条街的农民工创业企业,吸纳重庆籍农民工5人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按销售收入核定),给予一次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补贴:按每吸纳一名农民工补贴100元计算,最高补贴不超过30 000元。农民工创业重点企业及潜力好的发展项目(由农民工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定)场地补贴不局限于创业园区。2010年区内以劳动带动就业人数为41 258人,区财政对带动者都给予了及时相应的补助。(3)场地补贴。入驻经市或区劳务办认定的农民工创业园区、示范基地或商贸一条街的农民工创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取了营业证照并持续正常经营一年以上的,吸纳5名以上农民工稳定就业的,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按销售收入核定)以及未领取营业执照实际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种植、养殖业大户或实体,租赁厂房的按每平米1元享受一次一年度的租金补贴,流转土地的按每年每亩700元以内的50%享受一次性补贴(不足700元的按实际流转费用计算),租金及土地流转费用补贴最高不超出10 000元。农民工创业重点企业及潜力好的发展项目(由农民工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定)场地补贴不局限于创业园区,每户补贴最高限额放宽到30 000元。(4)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对完成年度新增创业人口、创办实体的乡镇街道,经区人力社保局组织考核验收合格的一次性给予每乡镇街道社保所5 000元~10 000元的工作经费补助。项目实施期间,每年给予区农民工创业指导咨询服务中心,农民工创业专家指导组活动经费5万元(包括:包户帮扶补贴、会议、资料印刷费等)。(5)品牌创建补贴。对成功创建市级品牌的企业,每个品牌一次性给予10 000元奖励;对成功创建国家级品牌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0 000元的奖励。(6)农民工创业培训补贴。进入市、区两级农民工创业园区创办实体的农民工可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创办实体吸纳的农民工可免费参加各类政策性项目的技能培训。

概言之,目前涪陵区促进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的主要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创业服务机制。分别从开展创业指导咨询服务、建立两大创业信息库、搭建创业平台等角度全面建立了创业服务机制。二是建立创业培训机制。涪陵区大力推介宣传SYB创业培训、精心组织提升培训质量、加强培训后续跟踪服务等。三是建立创业帮促机制。从准入帮促、手续帮促、税收政策帮促、就业政策帮促、信息帮促机制。四是建立激励机制。从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培育重点等方面建立健全了激励机制。

3.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分析。从我们收回的565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返乡创業投资环境的改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条件的优惠,外加外地投资风险和创业成本的增加,使相当一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也愿意选择返乡创业。这类因受家乡投资环境优化和创业扶持政策吸引而返乡创业的占36.8%。二是乡土观念和“根”文化的需要。大量农民工有故土情结和情系家乡的情感需要。大量创业人员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和荣誉去打拼、去贡献,主动捐资公益事业,并响应家乡政府的号召,在家乡投资办企业,带领乡亲们致富,并就近吸纳了当地农民工就业。从而使“衣锦还乡”变为“本地凤凰”,这类创业者占41.4%。这些农民工对自己家乡的资源情况、人事关系和投资环境比较熟悉。也掌握了家乡内外的市场信息,有助于其成功创业。一是农民工自身创业条件的具备。经过几年的外出务工。一般农民工每年都能挣到上万元甚至几万元收入,外加在外结交的朋友多,见的世面大,学到了一技之长,创业意识增强,回乡创业。这类创业者占21.8%。这些农民工通过“打工大学”接受到了先进的科技文化,有了发展现代产业的冲动和信念,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本的提升都是促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础。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类型

1.依托本地优势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有的还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我区返乡农民工兴办规模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约占全部返乡创业企业的25.1%。以涪陵区龙潭镇为例,2008年10月以来,凝聚大量心血,倾注巨大财力、物力打造了规模农业发展示范园。随着园区的发展,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得到转变,农民有了新的增收渠道。特别是龙潭镇的特色蔬菜种植业,已然成为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色产业。截至2010年12月31日,龙潭镇新型农民扶贫示范园内园区面积发展至7 000余亩,业主62人,总投资4 285万元,发展了蔬菜3 800亩、优质西瓜1 000亩、水果400亩、草莓200亩、优质花卉苗木100亩。

2.依托本地优势大企业,引进或者兴办适宜本地发展的工业企业或大中企业的配套产业。例如涪陵区蔺市—义和片区统筹城乡发展集中示范点,示范点内现有美心、金科、桂楼等三个城市资源下乡试点项目,当地农民工依托这一优势产业带,大力发展副食品加工、旅游服务业等项目。这类企业约占全部返乡创业企业的25%。

3.兴办餐饮、副食销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返乡创业人员选择这类产业的较多,相对来讲比较容易经营,所需资金量也不大。我区返乡创业的企业从事服务业,约占全部返乡创业企业的51.9%。经过努力发展,有的企业已成为该行业的标杆。如我区田小洪经办的餐饮服务企业“五谷杂粮”现已成功开设五家分店,最近即将在主城江北区开张一家分店。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

1. SYB创业培训,突出实用、实效、实绩。2010年,涪陵区共举办SYB创业培训12期,月平均一期,参训学员达558人,为提升培训质量,每一期培训都严格按照国家SYB项目办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聘请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专业培训师授课,安排了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方面的专家和成功创业者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培训,让大多数参加培训的返乡农民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各种创业方式和类型。截至2010年底,涪陵区通过“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惠农工程”、“移民培训”等项目共培训农民工19 635人次,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达0.97万人。同时围绕以培训打造品牌,以品牌带动转移的工作思路,培育了“涪陵焊工”、“涪陵建工”、“涪陵船工”、“榨菜技工”等劳务品牌,全年累计培训输出“涪陵焊工”1.2万余人、“涪陵建工”1.7万余人、“涪陵船工”0.4万人、“榨菜技工”0.9万余人。

2.返乡创业者以中年男性为主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从年龄分析、返乡创业者中30~45岁占整个返乡创业农民工的75%,从性别分析,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者中67.9%为男性。经过外出打工的锻炼后,几乎所有的返乡创业者都掌握了1~2门专业技能,还有的积累了丰富的财会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创业者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在打工中不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返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返乡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企业形式以个体和私营为主,企业规模较小。从产业构成看,农民工返乡后在很多领域进行创业,如,特色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小型工矿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农村旅游业等。从我们发放的565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从总体上看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第一、二、三产业的总体分析情况如下:第一产业占25.1%,第二产业占23%,第三产业占51.9%,虽然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但根据调查发现,98.5%的创业者所在家庭还有承包耕地,他们和农业之间的天然联系仍然存在。

根据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的经营形式是个体经营,所占比例为68%,其次是私营企业,所占比例为20.2%,股份制为6.5%,另外有4.6%的承包、租赁经营,主要属于商品农业开发。从企业规模看,以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为主。企业初次投资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占近七成。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约占五成。从规模上说,可把企业分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就业谋生型的企业,第二类是成长谋利型的企业,第三类是能达到沿海先进企业水平的现代企业。

4.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和居住地主要集中在农村或离农村较近的(集)镇。返乡创业者选择在农村居住占总调查人数的46%,其中54%的创业者则集中在(集)镇。选择在农村居住的创业者占总调查人数的51.1%,在(集)镇居住的创业者占总调查人数的48.9%。这说明大部在乡农民工所选择的创业和居住地点是离家较近的村庄或(集)镇。据调查,我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者中已获得城镇户口的占13.5%,在未取得城镇户口的人中,约1/3还处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部分返乡创业者虽然回到城镇创业,但仍然没有实现其举家迁移,也没有取得城镇居民身份。

5.近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創业方式和创业力量。一是一部分年轻农民开始成为农村经纪人或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二是一部分农民工开始竞选担任村干部,改变落后的村面貌,创业开始出现政治化倾向。三是一些在城市难以就业或者想回农村发展的农家大学生开始回村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生创业力量。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在我区每年返乡农民工大军中,希望返乡自主创业的人占了不小比例。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培育特色新型农民、缓解地方就业压力、保证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长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1.返乡创业是推动涪陵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机制。总结涪陵区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发展经验教训,我们发现,涪陵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在过去,涪陵的城镇化战略主要是靠“农民离农、农业离村”来实现的,即“增大分母,减少分子”。靠农民工在城市经济当中的收入确实能够增加部分农民的收入,但是不能够增加所有农民的收入,涪陵区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双百”目标,到2020年,城市人口要达到100万左右,城区面积要达到100平方公理,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实现从“强国”到“富民”的转变,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返乡经济”,正是把优势资源由城市引向农村、由经济发达地区引向不发达地区,这样的要素流动机制把城乡、发达地区与涪陵地区的发展联系起来,形成由沿海发达地区带动涪陵区农村发展的格局,使得我区的城乡真正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这样形成的城镇化道路才是内生的本源的可行之路。

2.返乡创业是促进涪陵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本质上讲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模式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模式转变。从农民工本身分析,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经过多年外出打工的,全面锻炼提高了自身的技能,大部分打工农民实现了知识化和技能化,同时,返乡创业的农民在回乡的同时,还会将在发达地区的企业、城市、单位中看到、学到的先进生产方法、先进生产工艺、甚至是先进生产设备带回到自己的家乡,比如涪陵区龙潭蔬菜种植就是由个别农民工在广东一带的蔬菜种植基地打工经验积累后返乡自己当业主带动整个园区建设的典型。

3.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领头人和基层干部后备力量。目前,涪陵区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除参加从事非农产业、创办企业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直接参与竞选担任所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他们都成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带领群众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领头人,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基层干部,成为党的方针路线有力的、忠实的执行者,是连接党和群众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4.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以个富带动群富。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规模大小不等的工厂企业,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这不仅提供许多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还保证他们就地就近就业,减少其外出务工成本和风险,间接地增加收入。返乡创业农民工给贫穷落后的农村带来活力与机遇。在他们先进理念的影响下,当地农民的消费观念变得先进,高档家用电器、小汽车等开始大量进入农家,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另外,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政策是党的“四个尊重”方针,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农民地区的贯彻落实。

作者:樊鑫,王彩丽

第2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现代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城乡结合,农村经济多元化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原因及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促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综述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增长态势,其现状特征如下:

(1)创业意愿增强。黄振华(2011)调查发现,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比为2.14,即2.14个返乡就业的农民工中就有1人着手创业[1]。杜玲(2015)对150名返乡农民工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有创业意愿的占78%[2]。

(2)创业主体年轻化。吕燕燕(2012)调查发现,回乡创业者中女性农民工占少数,而男性农民工占多数,并以中青年为主[3]。杜园园(2011)研究发现,回乡创业者的平均年龄为39岁,以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男性为主,且其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地区居民的平均水平[4]。

(3)创业倾向于传统产业。金霜、黄凯(2011)研究发现,目前农民工创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5],其中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含量的基础服务业和农业是农民工创业的主要行业(徐士鸿,2013)[6]。

(4)创业联动作用逐渐显现。尹惠斌等(2011)指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轉移,研发了新行业,激活了当地经济发展,吸纳了外来资金,增强了地方经济活力[7]。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分析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许多企业无法应对市场的变化而破产财源,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因此而失去工作,加之农民工自主因素影响,很多农民工选择了返乡创业。总体来讲,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三个方面:

(1)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扶持政策更加倾向于高新技术企业,导致那些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加速农民工失业的同时也进一步带动和促进了农民工返乡热潮,返乡劳动力比例由往年的10%上升至13.3%,其中创业人数所占比例约为3%-4%[8]。

(2)政府动员与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自金融危机以来,政府迅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结合农民工各自家乡的特色及资源优势,鼓励农民工找到合适的项目进行创业。一是金融政策。吴易雄(2011)对湖南省返乡农民工实地调查发现,金融部门不仅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信用贷款,同时也设立了专项资金,并出台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当地农村实际能够带动周边农民创业,可得到专项资金的支持[9]。二是土地政策。徐士鸿(2013)对黑龙江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研究发现,当地政府出面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统一规划农民工创业建设用地,并以平价或者低价卖给创业的农民工,为切实解决农民工创业用地难问题[10]。三是税收政策。种世彬(2007)研究指出,目前税收优惠是政府最直接的向中小企业及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的最直接的支持方式,尤其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起步阶段,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对农民工创业吸引力更大[11]。

(3)农民工自身创业需要。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大内在动力,农民工进城打工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农民工进城以后,经历了城市各种压力和障碍,将自己的收益与所付出的努力进行比较,农民工更愿意自己返乡创业。此外,农民工受城市文化的熏陶,加上家乡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善使他们觉得回乡创业比外出打工会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也促进了他们返乡创业;另外,乡土情结跟家庭因素制约着农民工心里情怀,为照顾家庭,一定程度上农民工更倾向于在家创业。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难点分析

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民工创业能力和创业观念限制。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受自身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创业意愿低、思想观念禁锢、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管理能力、风险意识淡薄、专业技能偏低、缺乏自信等。张秀娥、王冰(2011)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平均文化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初中及一下文化程度的占到八成以上,虽然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2年的6.7年上升到8.6年,但是整体教育水平还较低[12]。

(2)政府对农民工创业服务还很不到位。政府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政策扶持力度小、创业培训效果不佳、对农民工在创业方向上的引导不够、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农民工办事难、用地难等,尤其是政府对农民工创业的引导和培训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吴易雄(2011)研究指出,目前创业培训资源主要集中在地市级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而县级和广大农村地区缺乏符合条件的培训基地的师资和设施,农民工无法得到创业创业及企业管理培训服务[13]。

(3)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农民工创业环境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创业资源有限、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其中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公共服务缺乏问题尤为突出。韩俊、崔传义(2012)调查研究发现,农村返乡创业环境主要面临两个层面的限制,一是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比如大型工厂用电线路、农村运输道路等,二是农村的公共服务缺乏,在企业的审批、注册等方面工作环节冗杂,服务态度恶劣等[14]。

四、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建议

结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及困境,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关促进措施。

(1)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何万能(2015)认为政府应将农民工创业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建立层级有序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15],并从创业教育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保障政策、宣传政策和创业融资政策等六个方面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体系。如陈荣等(2011)认为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多来源保障资金的充足性,扩大对农民工的保障广度和深度,让更多农民工享受到创业帮扶资金,实现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有门”[16]。

(2)优化创业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姚永康(2011)建议为农民工创业建立优化的政务环境和文化氛围[17];张筑平等(2012)建议在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应该树立回乡创业典范,以典范为榜样,从而激农民工的创业信心[18]。

(3)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黄静平(2015)建议政府应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切实解决其培训中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19];赵莎莎(2010)建议政府以当地职业教育学院为主要培训机构,适当聘请职业教师,实现个性化培训,发挥“因材施教”的理想状态[20]。

(4)调动社会力量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便利。申鹏等(2014)建议加强社会关系脉络,在基础的社会关系上,与周边的创业环境的相互融合,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协会或互助协会等非正式组织,以及完善就业中介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以期为农民工成功创业提供社会资源[21]。

(5)农民工应解放思想,努力提升创业能力。吴阿群(2015)建议农民工一方面要从农村束缚的观念中走出去,不斷进取,同时还应通过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尤其要提升其经营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22]。

参考文献:

[1]黄振华.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J].聚焦三农,2011(8):36-39.

[2]杜玲.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济体,2015(1):11-12.

[3]吕燕燕.农民工返乡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辽宁:大连工业大学,2012.

[4]杜圆圆,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11.

[5]金霜,黄凯.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9~30.

[6]徐士鸿,黑龙江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D].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13.

[7]尹惠斌,易继平,陈统儒.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石门县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130):52-54.

[8]陈荣.返乡农民工创业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基于皖北地区的研究[J].聊城大学报,2011,(2):62-63.

[9]吴易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湖南省24县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7):156--159

[10]徐士鸿,黑龙江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D].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13.

[11]种世彬.中国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研究[D].吉林:东北财经大学,2007

[12]张秀娥,王冰.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SWOT分析与对策[J].求索,2011:76-78.

[13]吴易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湖南省24县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7):156-159.

[14]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11):3-8.

[15]何万能.新形势下扶持湖南农民工创业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D].经营管者,2015.1.

[16]陈荣,丁勇,韩蓄.返乡农民工创业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聊宁大学学报,2011,2.

[17]姚永康.创业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2011,4.

[18]张筑平,吴宗建,袁忠勇.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对策研究[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2.4,123.

[19]黄静平.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市场,2015,26.

[20]赵莎莎.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N]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3).

[21]申鹏,朱林.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调研世界,2014,9.

[22]吴阿群.农民工创业政策的变革与创新研究[D]市场研究,2015.4,48-49.

基金项目:山东工商学院2015年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难点分析与对策研究(编号:CXXM2015004);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山东省新常态下的产业、人口、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政策仿真研究(编号:ZR2015GL013)。

作者:唐雯 王飞鹏

第3篇: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上需要进一步把握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现实问题。文章根据对150名河南省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和专访调查结果,结合相关部门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策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2008年末总人口99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73万人,农村人口6345万人,乡村从业人员4859万人。2008年以来,我省各市、县利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和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好时机,制定了一系列引导和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到自己家乡创办经济实体。河南省不少外出打工经商的农民工带着技术、资金、信息、项目等返回家乡创业,成为省县域经济和劳务经济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08年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已达2150万人,劳务收入达1700亿元人民币,有56万农民工实现返乡创业,创办企业11万多个,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20万人。

一、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分析

此次接受调查的返乡创业人员的平均为39岁,其中30岁至45岁之间的占了63.9%,男性占90.9%,女性占9.1%。

(一)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意愿比较强

在接受调查的150名返乡农民工中,有78%的返乡农民工有创意意愿。其原因在于:一是大量的农民工到发达地区就业,学会了一些专业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最重要的是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信息、客户等宝贵的创业资源;二是他们对当地的资源、市场、行情、商机等比较熟悉,外出农民工在外打拼,其思想观念也接受了城市现代化的冲击,因此,相对的思想观念开放,脑子较灵活,有较强的创业愿望;三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认为外出打工收入不高,而自主创业收入比较乐观,因此创意意愿比较强。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领域多元化

农民工返乡后在很多领域进行创业,比如:餐饮服务业、运输业、特色种植养殖业、小型工矿企业、经商、农村旅游业等。农民工返乡创业从一、二、三产业上来看:第一产业的农业占到27.8%,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建筑业占31.7%,第三产业服务业占31.1%,其他9.4% 。虽然返乡创业者大多从事二三产业,但调查显示发现98.5%的创业者并没有放弃农业,创业者在创业的同时,其所在家庭还继续承包耕地,他们和农业之间仍然存在天然联系。

(三)返乡创业者多采取合伙创业,自主创业的比例较少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多采取合伙或者家庭集体创业的形式,自主创业的比例很少,其原因如下:一是个人自有资金积累不足,集体创业可以聚集资金;二是集体创业可以共享资源,分担风险;三是个人文化水平有限,集体创业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

(四)农民工对政府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低

64%的农民工对政府的扶持创业政策是不太了解的,零零散散的了解个别政策,这说明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农民工并不知道,无法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农民工获取信息的渠道是有限的,单凭新闻联播的简要介绍无法掌握所需信息,另外网络在农村并不普及,农民工所需了解信息的渠道就受到了限制。

二、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约有48%的返乡农民工有很强的创业意愿,但感觉到返乡创业压力过大,不敢创业,为此,我们需要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社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认识错位

认识错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农民工“返乡”概念的认识错位,认为农民工“返乡”,就是返回到自己的乡村,而不是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中去的“返乡”。二是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概念的认识错位,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要创办大而强的企业而不是小企业,而没有考虑到大多数返乡农民工的经营管理能力与财力物力。实际上,农民工所返的乡,一般来说应该不是原来的村庄,而是从打工的城市返回到原来的所居住的村庄附近的或所属的城镇;返乡农民工所创的业,也不是大而强的企业,而是结合农民工打工的经验、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融资能力所创办的能发挥自身和村镇优势微型企业、个体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民工和政府都要认识到这些问题,从而政府才能从返乡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才能使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真正创出成效。

(二)农民工刚开始创业时资金缺乏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否成功,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接受调查的150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资金在50万以上的没有,10~50万之间的仅占6.7%,36%的农民工初始资金在2~5万元之间,当自有资金不足时,大多人选择的是向亲戚朋友借,缺乏筹资理念,很少想到申请银行贷款,因为借款手续繁杂,而且利息负担过重也会增加投资风险。

(三)农民工创业需要承担的费用偏多

虽然政府制定了各种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但农民工返乡创业仍然需要承担名目繁多的税费,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初期,各种税费都按正常标准缴纳,有的地方事后会返还一部分,有的地方没有返还,这几乎等于创业者没有享受到税费减免。二是名目繁多的行政费用太多,如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的行政收费项目比税费还多,还经常有各种罚款。三是政府制定的税费减免政策在内外资之间差别较大,比如有的地方政府为吸引外资,对外商投资与外资企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长时间的税费减免和优惠使用土地、水电等资源;但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则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或者优惠幅度很小。

(四)知识技能方面欠缺

调查显示,有75%的人认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需求,想创业但不知该如何创业。农民工意识到了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创业必须具有市场意识,农民工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吸收了许多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新的观念,认识到城市中的工厂、企业中的组织管理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而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而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是必需的,所以大多人认为自己需要扩充文化知识和技能,为自身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应采取如下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各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搭建返乡创业的社会支持平台

由政府牵头,组织各部门建立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为返乡创业农民搭建一个高效率的社会支持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化企业的运行环境,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畅通市场信息交换渠道,加强与发达地区相关行业和生产上下游供应商的联系,引导当地的主导产业利用优势做大做强。制定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建立信息指导数据库,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市场供需信息,使企业经营有的放矢,生产与市场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产品。

(二)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营造优质服务环境

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要像对待外商一样对待返乡创业者,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明确扶持政策,保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权利,优化返乡改善创业环境。对于外出打工返乡创业者,无论其创办的企业规模大小、不管其经营模式,只要符合法律和国家产业政策,能够利用当地资源,能够解决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就业,具有示范和推广前景,就应该鼓励支持,为他们创造有利于其良性发展的政策、金融、服务、舆论和治安环境,实行优惠政策。

(三)建立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服务体系,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技能保障

建立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服务体系,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的机构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创业培训、交流活动、科技讲座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另一方面可以由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各相关单位,根据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实际、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一是开展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训;二是开展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三是以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为主,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着重实际操作训练,从而提高农民工技术水平和返乡创业、就业能力。为返乡农民工在当地就业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

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大力推行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拓宽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加大对回乡创业贷款的支持力度,放宽小额贷款担保条件;同时,扶持民间融资,允许农民利用房屋进行抵押、承包土地融资,解决创业初期融资难的问题。此外,安排农民工回乡创业专项扶持资金,推行回乡创业贷款贴息制度,对农民工创办的符合农业产业化贴息条件的企业,适当降低贴息审批条件,优先给予贴息。

(五)为返乡创业建立优惠政策制度,提供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制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具体优惠政策措施,引导掌握一定技能、积累了一定资金的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诸如地方人民政府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创业门槛,给予农民工返乡创业更大的支持。在税费方面,返乡创业农民工应该享受和外商、外资企业同样的优惠政策。对于能够为城乡低收入群体就业或者再就业作出贡献的返乡创业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返乡创业农民工应该能享受到国家和地方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舆论保障

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和鼓励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意识。在外务工农民工,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积累了一些资金。但是,由于缺乏投资意识,政府要对农民工加大宣传、发动力度,适当引导农民工如何利用打工挣的钱,鼓励他们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参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劳动保障部门应经常对返乡农民工的情况进行摸底分析,结合当地优势资源、产业发展特点、劳动力需求情况、农产品生产特点等情况,制定对返乡农民工培训、再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为返乡农民工做好服务。同时借助当地的报纸、电视、村委会等举办一些专题活动。

参考文献:

[1]叶长德.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研究趋势探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2]熊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河北学刊,2009(04).

[3]阳立高,廖进中,张文婧,李伟舵.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04).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作者:杜玲

第4篇: 农民工回流返乡就业创业现状调研报告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县虽未出现大批外出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情况,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延续,返乡农民工也大量增多,增加了全县的就业压力。对此,**县及时启动了形式多样的“暖冬行动”,构筑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绿色通道,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并认真做好返乡回流农民工的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一、回流返乡情况

据统计,**县农民工外出务工约有29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从事的行业主要是建筑业、加工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截至2月20日,全县返乡的农民工在9.6万人左右,占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的33%。其中:因个人及家庭原因返乡的有3411人,返乡创业的有1050人,季节性回流75962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有16250人。

返乡回流的16250人中,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1375人,占7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875人,占30%;从人员性别上看,男性高于女性,其中男性9126人,占56.2%,女性7124人,占43.8%;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3088人,占19%,30-45岁5850人,占36%,45岁以上7312人,45%;从在外务工地看,以珠三角地区、长三角 地区等沿海发达地区为主,其中从珠三角地区返乡6581人,占40.5%、长三角地区返乡3510人,占21.6%,从其他地区返乡6159人占37.9%;从原所从事的行业看,以从事加工制造业、建筑、服务行业为主,其中从事加工制造业的9100人,占56%,从事建筑行业的3168人,占19.5%,从事服务行业的3022人,占18.6%,从事其他行业的960人,占5.9%。

二、积极应对危机促进就业措施

摸清底数,建立台帐。一是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做好返乡农民工情况统计调查,并实行旬报制度。二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动态监测管理。三是以镇乡为单位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等基础信息,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人员基础台帐,做到对返乡农民工收入状况、家庭情况、就业意向、技术素质、安置去向“五清楚”,为推进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供培训、促进就业。一方面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充分发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现有培训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培训,建立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机制,现已培训农村劳动者2413人。另一方面鼓励返乡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将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享受免费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 训,帮助返乡农民工增强创业信心,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现有17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创业培训。

“三送”到家,春暖人心。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以“送岗位、送培训、送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关爱返乡民工专项行动。专门制作发放了5000个装有岗位卡、培训卡、健康卡的“关爱返乡民工春节礼包”,使广大返乡民工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通过此次活动,把3000多个岗位送到了返乡农民工的手中,使1050名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轻松地找到了工作。

举办现场招聘,搭建就业平台。从XX年11月份起,县就业局继“第二个XX农民工日专场招聘会”后,陆续举办了“返乡民工专场招聘会”、“就业援助招聘会”、“春节期间天天招聘活动”、“工业园区专场招聘会”、“三送活动专场招聘会”、 “一圈支持两翼劳务对口帮扶招聘会”、“春风行动暨1258266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搭建平台。一是针对返乡农民工求职需求,广泛收集县内外用工信息,组织更多的用人单位进场招聘;二是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在招聘会现场设置专门的职业指导及咨询台,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三是广泛宣传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举措,发放农民工手册、政策宣传资料和春风卡,同时加强了农民工维权常识的宣传。至今,共举办涉及农民工的 大小招聘会20余场,组织入场企业3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0余个,进场人数5万余人,累计达成意向性协议7000余人,其中返乡农民工有5000余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万余份,大力促进了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和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已有4698人在县内实现了转移就业。

截止2月20日,**县96673名回流返乡人员已再次实现转移就业累计为89679人。按就业区域划分,县内实现就业有21463人,县外市内9388人,市外其他地区有58828人今年外出务工市外人数稳中有降,一部分人选择了市内或本县就地务工和创业。珠三角地区去向人员比往年有所减少,长三角地区去向比往年有所增加,西部及北方比往年有所增加。年龄在45岁以下的就业相对容易些,学历太低成了就业的“拦路虎”。

三、农民工创业措施

组建创业工作机构,指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领导,**县调整了农村劳动力开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并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定期督查考核。县劳动保障、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土地管理、农委、商委、科技、财政、卫生、金融、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督 查,形成合力,确保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镇乡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工作力量,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指导、协调工作。

规划创业基地,出台优惠政策,构筑平台“引凤还巢”。

在**工业园区内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各镇乡在规划小城镇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集中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条街”和“创业超市”,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集中经营、聚集发展。把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具体享受的优惠政策为:一是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安排返还给企业,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对不征营业税、增值税且经调查核实无应纳税所得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三是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年内现行政策规定应缴纳的各项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部门原则上按最低限额标准或减半收取;四是逐步扩大就业再就业政策支持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城乡统筹就业的实际,逐步将现行部分就业再就业政策扩大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工;五是鼓励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按照量力而行、逐步推开的原则,鼓励返乡创业 企业吸纳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对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试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积极的宣传发动,优惠的政策促动,良好的人才带动,使一批返乡农民工积极投身到创业队伍之中。如**工业园区鹏宇五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李开平、屏锦竹海村鹏原石膏矿有限责任公司的沈顺科、**飞龙烟花厂的屈治忠等都是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的典型人物。目前,**县成功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有1523人,创办个体工商户或企业1463户,吸纳了6900余人就业。

设立专项经费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力度,将贷款对象扩大到返乡农民工,贷款额度个人贷款扩大到5万元,并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贷款额度扩大到80万元,并享受80%贷款贴息的政策优惠。

依托创业培训为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

依托SYB创业培训项目,对有培训需求和创业愿望的人员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此来提高创业人员的素质,使广大创业者不仅想创业、敢创业,还要能创业、会创业、创成业。截止目前,已成功开办7个班170人创业培训,其中80人正在筹备创业,计划吸纳600人就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他们搞大棚蔬菜、 西瓜,开办养猪、鸡、鸭、羊、鱼、蚕等农村服务项目养殖场,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目前,已有10家大棚、33个养殖场诞生,共解决40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

四、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建议

加强统计调查。落实好统计旬报制度,强化统计责任,深入基层,对返乡农民工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统计。全面掌握年龄结构、技能专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开展就业援助。一是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免费服务范围,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二是把返乡农民工中的转移就业困难户纳入就业援助对象。三是以“三送”活动为契机,把岗位、政策、培训及时送到返乡农民工家门口。四是广泛收集县内外用工信息,适时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劳动力市场供求平台,有效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开拓就业市场。按照“外拓市场、内挖潜力”的思路,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再就业。对外,充分发挥劳务部门、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作用,支持他们分赴全国用工输入地,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开拓新的就业岗位,帮助有外出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再次外出就业。对内,深挖就业潜力,在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项目中,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

加强技能培训。按照“眼前抓就业,长远树品牌”的思路开展培训工作。结合返乡农民工意愿和需求,抓好分类培训。对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继续外出务工的,着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对于具备创业条件、有志回乡创业的,抓好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对年龄偏大、不愿外出的,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增强其增收的能力。鼓励本地企业开展员工在岗培训,实现减产不裁员,为经济复苏提前储备竞争能力。

抓好返乡创业。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有经济、有技术、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在项目推介、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方面提供帮助。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成功实现创业,以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第5篇:切实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调研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

切实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助推遵

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张继业书记赴遵义县调研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

为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动态,进一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张继业于9月12日率调研组深入遵义县开展调研。

张继业书记一行在遵义县人社局刘文焰局长的陪同下,先后到由返乡农民工胡广芬任董事长的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新厂房施工现场、和平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龙坪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查看,实地掌握了有关情况,并与企业和园区相关负责人交换意见。在了解到和平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并已有10家企业入住、将实现2000—3000人就业,龙坪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刚成熟的提子产销两旺时,张继业书记对遵义县人社局帮促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张继业书记在调研中,不时与遵义县人社局及相关企业、乡镇、基层人社中心的负责同志研讨和交换情况,探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张继业书记指出,由于农民工积累的资金、掌握的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非常有限等原因,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过程中仍面临重重困

难。对此,张继业书记要求人社部门,一是要认真贯彻好全省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进一步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的要求,积极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把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抓好;二是要及时开展调查统计,摸清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三是要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切实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门槛,及时兑现帮促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四是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帮助返乡农民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业就业;五是要积极开展探索,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推荐、场租补贴、创业用地、规费减免、用工保障、创业服务等方面探索出台更加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奋力打破创业瓶颈,全力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实现梦想。

第6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证明

兹我乡(镇)村,村民,曾外出务工,现返乡创业,在经营,符合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的条件。

特此证明

年月日

第7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证明

兹有 镇 村 组村民,姓名 , 性别 ,身份证号码 , 属 类(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从 年至今在 经营 店。

特此证明

年 月 日

:

第8篇: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

基本情况介绍:

地点:贵州省瓮安县平定营镇

年龄:38性别:男

经营业务:服装生意

详细情况:返乡创业前,在福建打工,主要是出海打渔,工资3000-4000元左右每月,妻子也在福建,工资1500-2500元每月,返乡原因有:

1.出海时间长,并且辛苦;

2.由于经济影响,出海次数减少,相对应的工资也减少;

3.打渔这工作危险性很大;

4.妻子怀孕,在外很不方便,加上曾经也做过服装生意,比较熟悉。

返乡后,就开始创业,首先,是看看环境,周围做生意的人,竞争等客方面等市场条件;其次,是募集资本,向自己家人借了点,加上自己的积存,资本够了;再者,是货源,在贵阳市西路进货,款式很多,主要是冲货,每样13元,最后,就是销售环节,地点是农村,主要以乡场为主。其中遇到的困难有很多:第一,没有属于自己的车,每次出行都很不方便,得等司机,别人有时去的地方和自己不一样,又得去寻找其他司机,浪费了很多时间,机会成本也大大增加;第二,乡场很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如果天气不好,销售量也会受到影响,另外是贵州天气下雨就很冷,开始服装都是针对比较热的天气的,天气变了后就无人问津了;第三,农村消费档次比较低,如果同时卖两样或以上价格的服装,对比性很大,就会大大减少销量;第四,13元一样的产品是有限的,很多消费者首先追求的是价格,其次是质量,但质量好点的,成本也会很高。在进货时,作为一个经济人,往往都会选择成本低的,那样收益相对较高点。第五,个人因素比较多,遇到亲朋好友办酒,又得浪费时间,还有就是生小孩,也得去照顾。

慢慢地,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进货批量也越来越大,不过基本上都是根据销售情况来给定货量,经济利润也越来越好,有时一天能赚到近700左右,一个月下来纯利润差不多能达到4000元。后来,为了方便起见,买了辆属于自己的车,自己可以随时进城进货,在补充货源这点,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会偶尔休息休息,一个星期,一般会花四五天时间赶场,一天进货,一两天休息。

经验教训:要想有很大的经济利润,必须扩大经营规模,也可以实现层次化经营,比如说:可以卖13元一样,19元一样,39元一样的,慢慢做大做强,如果可以,多角化经营也是不错的选择。要对消费者进行分别,不同的消费者群的消费需求不一样,偏好也不一样,不同年龄的消费需求也不一样,就得实现区别经营。针对于不同地区,销售策略也不一样,虽然同是13元价格产品,但每个地区人口结构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另外,资金也是必须的,特别是周转资金一定要到位。如果可以,可以去做相应的市场调研,在销售策略也应该讲究,还有一定在塑造相应的人脉关系,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最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定要坚持。

第9篇:返乡农民工创业故事(廖吉)

返乡致富带头人——廖吉

一个人的致富行为往往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和产业,要富富一群,要穷穷一方,有没有带头人,效果大不一样。四川省荥经县新庙乡廖吉所在的常富村是个贫困村,前些年因为贫困很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家里留下些老弱病残,除了干点家务活外无所事事。如今大部分村民都在家里干得起劲,不仅留守老人和妇女有事干了,连在外打工的年轻村民也纷纷回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走进村庄,我们就听说了常富村村支书廖吉这一个普通的农村小伙,出外打工致富,发达不忘乡亲,返乡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

一、艰苦创业 个人致富返乡回报众乡亲

1981年,廖吉出生在常富村。“那时候村里特别穷,我们一批年轻人立志改变家乡面貌,因而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让乡亲们吃饱,让家乡变得更好。”廖吉说,这个愿望一直以来从未动摇。

1997年,年仅16岁的廖吉由于生活所迫,开始出外打工。他先给一家矿场装矿石,又当货车司机,还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开始跑运输。2002年,廖吉用4000元卖掉货车,在朋友的介绍下到建筑工地上当小工,搬砖头、筛沙子,和水泥。年纪虽不大,但他却是工地上最活跃的一个。不仅和工友们打得火热,还和建筑公司现场管理人员们越走越近。“做哪一行,都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上进心和目标。”廖吉坦承,他从来都不满足于仅靠做小工养家糊口。仅一年后,他就成了小包工头。后来,随着工程越来越多,他的施工队规模越来越大。 在做工程的同时,廖吉又开办了一个小矿厂,并购买了村里的河滩地开办建材厂。经过几年的辛苦创业,廖吉富裕了,成了村里的“首富”。这个昔日的农民工富裕起来的廖吉没有忘记家乡的贫困,没有忘记那些还处在穷困中的乡亲。2006年,在渴望脱贫致富的村民的殷切期望下,年仅25岁的廖吉当选为常富村支部书记,成为荥经县当时最年轻的村支书,而上任后的廖吉也很快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

2007年,廖吉出资60余万元修建了2条乡村公路;2009年,廖吉出资20多万元为村上修建了自来水站;从2003年起,廖吉每年除出资对村上的五保户、孤寡老人和贫困户进行赡养和资助外,还对新庙小学贫困学生捐助校服、书包及生活补助,至今已投入20余万元。

2008年汶川地震,泥巴山受到影响出现大面积泥石流,荥经到汉源的救援通道被阻断。廖吉闻讯后,立即组织公司的20余名员工,带着5台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赶赴现场,经过一天的努力第一时间打通了生命通道。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廖吉又主动拿出50万元帮助贫困村民修建房屋。2015年,为了甩掉贫困村的帽子,根据国家“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廖吉主动承担了本村的12户贫困户的脱贫工作,并承诺利用公司资源为全乡24户贫困户脱贫。

二、下定决心 放弃小家带领村民共致富

2013年,常富村又将选举新一任村支书,而此时,由于廖吉个人的良好口碑和踏实的做事风格,在生意上发展也越来越顺,很多朋友都劝他卸任村支书,走出去共同创业,并且表示愿意全力支持。这本是个走出去发展的大好时机,但廖吉却犹豫了,因为他看到虽然自己富裕了,但家乡还十分贫困,一个500余户的小村庄,有一半多人家向他借过钱,很多人家连温饱都没解决,甚至因为穷连媳妇都娶不上。乡亲们过不上好日子,他心里不是滋味,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毅然决定放弃在外发展的机会,决心带领村民共闯致富路。

做出这个决定,不仅会错过发展的机会,还等于继续回去当农民。为了不让他吃苦受累,大家纷纷劝阻,家里妻子和他吵闹,生意朋友真情挽留。“家乡太穷了,乡亲们想致富、盼致富,他们心情急切,他们对我寄予厚望。”廖吉多少年来都没有忘记。“我带领乡亲致富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我哪都不能去。家乡变好了,我老了也欣慰,即使变不好也不后悔,那是我没本事。”廖吉这样劝告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

最后,妻子选择了理解,朋友也选择了支持。2013年,廖吉再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全村人的富裕梦,他又开始了新的奋斗。

三、志存高远 立足生态规划山林做产业

决心下了,方向定了,可路在哪儿呢?一次,几个成都的朋友来玩,廖吉带他们到常富村转了转,并请他们吃了一顿农家饭,结果这几个朋友对此赞不绝口,不仅对这里的山水空气流连忘返,而且对当地的农家菜情有独钟。他们对廖吉说,现在城市里面的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闲暇都想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已经成为第一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他们建议廖吉利用常富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同时发展种植、养殖,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一语点醒梦中人,朋友的话让廖吉眼前一亮,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常富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正在开发的著名风景区牛背山必经之路上,距牛背山仅30公里,距荥经县城27公里,四周群山环抱,山涧溪流、溶洞温泉等数量众多,桢楠、珙桐、大熊猫、野鸡、天麻、重楼等珍稀动植物和药材随处可见,这是一块宝地啊!

在对村里的山林地进行了考察后,廖吉决心把思路定位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决心改变家乡“脸朝黄土背向天”的落后劳作模式。2014年7月,廖吉邀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出资注册成立了四川雅安廖梵吉农业有限公司;2014年12月注册成立了四川雅安仁真杜吉藏茶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4月注册成立四川荥经牛背山旅游酒店有限公司。同时还流转了10000余亩山林地,开始了心中的梦想之旅。

刚开始,他的一个亲戚不解问他“你在外面发展这么好,干吗回来冒那么大的风险”,廖吉笑着说“只要当地群众能跟着富起来,我这几千万元亏本也无所谓呀,我也是靠双手起家的”。廖吉公司在招收工人时,做到“四个优先”:一是当地群众优先,二是共产党员优先,三是家中离不开无法外出打工的优先,四是下岗职工优先,先后解决了100余个农村富余劳力就业,其中当地群众90余人,党员9人,下岗职工10余人、残疾人3人。

目前,总投资4000余万元的一期工程前期基本完成,修建园区道路近20公里,开荒3000余亩,栽种茶叶2000余亩,种植桢楠近3000亩,种植药材500亩,修建堡坎3000米,蓄水池12个,水渠4000余米。一期工程后续的茶叶加工厂、药材加工厂等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可使园内农、林、果、渔、畜牧等产品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并使园区具备初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接待能力。

一期工程后期(茶叶加工厂、药材加工厂等)正在筹建当中,建成后可使园内农、林等产品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并使园区具备初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接待能力,到时将直接解决农村富余劳力500人以上,至少带动1000多个农户增收,辐射带动种养面将达2万亩,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2016年2月24日,在成都锦江宾馆举行的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上,廖吉公司的“龙门溪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作为雅安唯一的代表项目进行了现场集中签约,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赞扬。

三、趁势而上 带动村民发展致富奔小康

看着企业的蓬勃发展和群众赞许、期待的目光,看到妻子从反对者变成了坚定的支持者,看到朋友从昔日的劝告者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廖吉决定趁势而上,扩大项目,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奔小康。

廖吉计划在一期工程完工后跟着启动

二、三期工程,二期工程计划建设生态农家生态文化基地、高山冷水鱼养殖场、人工野生动物饲养场等。三期工程建设养老基地、房车营地、温泉度假山庄、野生大熊猫观光园、红色文化走廊等康养、休闲、旅游的自然生态项目,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发挥政府、公司两方联动的集团优势,抓住公司+合作社+农户三方互补的产业优势,把企业真正办成荥经县一流的集种植养殖、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吸纳更多的村民到公司上班,为农民增收创造更便利、更直接、更现实的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时政下一篇:科学教育手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