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词汇近义词辨析

2023-0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一级词汇近义词辨析

《新HSK5000词分级词典》中的 初级汉语词汇近义词辨析与教学

摘 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存在使汉语表达多样且贴切,为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但是由于汉语近义词意义相近,近义词辨析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本文对《新HSK5000词分级词典》(一到四级)的部分近义词群组进行本体辨析,分析留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近义词辨析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教师在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近义词辨析的课堂教学中应使用的方法策略,使留学生更简单地掌握近义词。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近义词 本体辨析 教学策略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很多人发现在和外国留学生交际的过程中,对方很想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话语意义,但是往往词不达意,表述起来不那么准确,这种情况在和他们交际的日常中随处可见。为什么会这样呢?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义词使用不当。面临一组近义词,汉语学习者会出现误用,因为常常混淆相关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不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所以加强对近义词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新HSK中的部分近义词组的本体辨析

(一)新HSK[1](一至四级)语义方面的辨析

主要包括词意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集体个体的不同及搭配对象的不同[2]。这里我们仅仅分析其中两种。首先是范围大小不同,例如:“教师”和“老师”,都指在学校里做教学工作的人。“教师”可以指从事教学活动的职业,也可以指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老师”有时用来尊称一些从事文化、艺术等活动的人。“看”和“看见”“矮”和“低”等也是如此。

其次是搭配对象不同,比如,“满足”和“满意”都有认同的意思。但是“满足”的是“需要”,“满意”的则是“表现”。因此,前者的宾语常是“需要”“要求”“条件”“希望”之类,后者的宾语常常是“表现”“工作”“做法”等词语。“满足的”虽然是对方,但决定权仍然取决于主体。再如“举行”和“举办”“交流”和“交往”等亦是如此。

(二)语法方面的辨析

语法是语言的组合法则,专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3]。语法方面的辨析主要在于词性。例如“特别”和“专门”是形容词的时候都表示做某事只为某个或某些目的,当前者为副词的时候表示程度高,此时,二者不是近义词。“需求”和“需要”是名词的时候都可以表示人或单位等希望有某种人或事物的情况,当后者为动词的时候,二者不是近义词。如“后来”和“然后”“相信”和“信任”也是如此。

(三)语用方面的辨析

语用方面的辨析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的差异和语体色彩不同。首先是感情色彩不同:感情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用法也有所区别。例如“积极”“主动”都是形容词,表示自己要做某事,或热心做某事,可以说“积极主动”。“积极”可以表示对某事热心,想办法把事情做好,与“消极”相对。“积极”还可以表示事物好的、正面的方面。可以说“积极意义/作用”“积极的方面”。由此可见,“积极”是个褒义词。大部分词语都是中性词,如“共同”和“一起”“打算”和“计划”等。

其次是语体色彩不同,语体色彩的不同往往体现在书面语和口语、庄重和随意上,比如“妈妈”和“母亲”,前者适用于日常生活,有口语色彩,后者适用于庄重的场合,有书面语色彩。再如“口”和“嘴”“粗心”和“马虎”等。

以上是传统的近义词本体辨析方法,对学习者本身有着诸多方面的要求,如掌握词汇的数量,对多义词的了解程度,各种语体的特点等。在华留学生虽可以使用本体辨析,但由于学习者的特殊性,在近义词辨析方面仍存在重重阻碍。

二、影响在华留学生近义词辨析的因素

(一)英语注释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注释显得格外重要,由于我国目前出版的各类工具书及汉语教材中,英语注释出现的频率最高,便以此为例。在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时,相关生词大都是汉字和拼音,最后加上英语注释。使用英语注释的一大好处是学生学习汉语时容易理解,省时省力[3]。例如:“出租车”—“taxi”,教师可直接给出英文意思,而不需要教师解释“供人临时雇用的汽车,多按里程或时间收费”,总之,英语注释可以用来解释比较抽象的词汇。但是英语释义法有不当之处,例如:“能”和“会”都可以用“can”释义,但“能”和“会”二者用法并不完全一致。除此之外,汉语学习者会把英语相关用法附加到汉语上,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近义词更加难以区分。

(二)母语遷移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势必受到旧的语言习惯的影响,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往往会以一贯的母语思维去想,被第一语言影响,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到母语的影响,本文笔者只提及在词汇方面母语迁移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母语负迁移所产生的近义词混淆。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当母语和目的语相似或有着一致结构,母语有利于第二语言学习时,此时这种积极的影响就是正迁移。例如:在汉语中许多称谓和英文中的都是一一相对的,如:“妈妈”—“mother”“爸爸”—“father”,等等,根据这种规律,汉语学习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母语词汇进行汉语学习,掌握汉语会更加容易。但并不是所有词都存在某种对应和联系,留学生的母语和汉语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复杂居多,而不是简单对应。当目的语和母语结构差异过大,母语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干扰,这种情况就是母语的负迁移。如“close”对应汉语中的“关”和“闭”,“关门”不能说成“闭门”,同样,“闭眼”也不能说成“关眼”。

(三)存在相同语素

汉语词汇学习的一大易点或者说一大难点是汉语词汇广泛的使用词根复合法,这种构词法造成了许多合成词中存在相同的语素,一大易点是留学生可以根据规律掌握更多的词汇,一大难点是当他们遇到两个词意义相近,且其中部分语素相同时,使用时便产生了困扰。例如:“正确”和“准确”都是形容词,皆有“与事实相一致”的意思。但是二者的词义侧重和适用对象都有不同。“正确”着重于“正”,强调的是好、不错,是对性质的一种判断;“准确”着重于“准”,强调的是丝毫不差,是对效果的一种估价。所以,同样用于“答案”,“答案正确”和“答案准确”显然不同:前者是说“答案”是对的;后者是说“答案”与客观标准完全一致。其次,二者都可以用于事物和行为,但由于一个针对性质,一个针对效果,在具体搭配上有区别。“正确”可以用于“思想”“世界观”“主意”等;“准确”可以用于“测量”“调查”“表达”等[4]。

(四)词义交叉

汉语词汇中根据义项的多少可以将词分成单义词和多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属于单义词,比如说专有名词、事物名称、科学术语等,例如:“鸟”“垃圾”等。但日常生活中,很多词语都是多义词,即有着相互联系的几个意义的词,面对多义词,中国学生可能不会有太多疑问,但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两个不同词的某个义项存在交叉,有着相似或相同的某个意义,且这两个词在有些句子中可以互换,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混淆,这就是近义词,例如:“清楚”和“明白”“这道题你清楚了吗?”在这个句子中也可以把“清楚”换成“明白”,在此句中,它们互为近义词。但是,“你坐那么远,能看清楚吗?”此时,“明白”再放入句中,意义便完全不同了。

三、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课堂辨析方法

留学生在学习近义词时普遍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在进行本体辨析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寻找相应的策略方法帮助留学生辨析近义词。

(一)例句法

在近义词课堂教学中,例句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例句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简洁易懂。例句限定了词汇,表明了搭配,因此要选择典型的例句,使近义词之间的差异突出地表现出来。比如“本来”和“原来”,都是副词和形容词,都可以表示以前,但是前者可以说,“这些东西我本来就不认识”“我认清了他本来的面目”。后者可以说,“原来是这个人呀,我知道他”“他原来的衣服给别人了”。

(二)图示法

图示法指利用图片或表格等直观的形式向留学生解释近义词之间的不同之处,所利用道具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表格。这种形象化教学手段辨析近义词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出近义词的不同,使学生从视觉上受到刺激,便于理解,加深记忆。例如:辨析“听”和“听到”时,再讲到“听”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只耳朵,再讲到“听到”时,在耳朵内画上音符。类似的词语还有“看”和“看见”等表示感官的词语。

(三)情景法

唐雪凝(2007)指出:“语言的使用直接联系着语境,语言的交际功能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实现,没有语境也就没有语言交际。”[5](56)因此,学习近义词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在华留学生常见的场景进行教学,通过设计的语境和情景,让学生认识到近义词之间的差别。比如临近五一或国庆放假的时候,周围人往往会说:“节假日快到了。”在五一当天,又会说:“有了这个节日真好,可以放假。”当听说五一放三天假时,又会商量着“这个假期去哪里”。“节假日”“节日”“假期”都可以表示“放假期间的日子”,但含义不完全一致,通过回忆或营造日常情景可以知道“假期”指“放假或请假的日子”,“节假日”指“节日和放假的日子”,“节日”常用来表示“传统的或国家规定的纪念日庆祝日,节日的时候不一定都放假”。

(四)全身反应法

对于一些可以在课堂上表演演示的词语,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来,既可以使学生明白词语的差别,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像“出来”“出去”这样的动词,在讲这些词时,教师可以利用表演演示出具体的动作,使学生一目了然。在讲解这组近义词时,教师可以站在门边并请学生互动,站在教室内让学生“出去”,站在教室外让学生“出来”。类似的词还有“上来”和“上去”等,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动作演示,这种方法直观性强,容易调节课堂气氛,互动性强,学生比较感兴趣。

(五)反义辨析法

只要一组近义词有对应的反义词,都可以尝试用反义词作为语义参照系进行辨析。这样的例子在汉语词汇中数不胜数。例如:“爱”和“喜欢”(第1组),一个的反义词是“恨”,一个的反义词是“讨厌”,很明显可以分辨出来。在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可以看到相关释义:“爱”是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喜欢”则表示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兴趣[6]。二者同样表示对人或事物有一定的喜好。再来看其反义词:“恨”有仇视、怨恨的意思。“讨厌”则是惹人厌烦。我们将对应词组结合在一起更容易看出情感的深浅。

(六)结合中国文化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在语言教学中,文化融入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近义词课堂教学中应结合中国文化。然而,近义词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与文化课有着明显的差别。孙欣欣(1997)指出:“语言课中的文化导入不同于专题的文化课,基础阶段的学习目的决定了文化导入是辅助语言教学的,不宜‘小题大做’,喧宾夺主,点到为止既可。”[7](86)词汇中的近义词,很多都带有民族特点和社会文化要素,如果僅仅懂得了词汇的理性意义,却不了解附加的感情色彩,就会使用不当。比如“你”与“您”都用来指称对方,但是“您”一般用于对长辈或不太熟悉的同辈甚至晚辈,是对对方的敬称,“你”只是泛称任何人。与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尊卑、关系亲疏、传统礼仪联系密切。再如“抱歉”和“对不起”都表示心中不安,对不起别人,但使用却和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有关。当关系比较亲密时,直接使用道歉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使用口语色彩比较浓厚且较为亲近的“抱歉”[8](111-114)。反之,在关系不那么亲近时会使用比较正式的道歉用语“对不起”。在学习近义词的同时,应适当加入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因为语言本身离不开文化,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随着留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必定要在真实的社会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随之而来的要求是正确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适应语言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禄兴,主编.新HSK5000词分级词典(一~四级)[K].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刘冰.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方法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4]刘乃叔,敖桂华主编.近义词使用区别[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5]唐雪凝.对外汉语语用的多维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7]孙欣欣.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文化导入的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1997(1).

[8]石楠楠;李柏令.汉语道歉语情境分布实证研究——以“对不起”“不好意思”“抱歉”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591).

作者:韩培培

第2篇:英语四级词汇:部分近义词辨析

英语四级词汇:近义词深度辨析

1. able, capable, competent

able为常用词,指具有做某事所需的力量,技巧,知识与时间等,一般下效率无关,用作定语表示能力超出平均水平。如:A cat is able to see in the dark.

capable 指满足一般要求的能力,可以是表现出来的,也可是潜在的,搭配是be capable of +doing。用作定语,表示的能力没有able表示的能力强。如:He is capable of running a mile in a minute. He is a very capable doctor.

competent 指“胜任”,“合格”,或受过专业技术等训练的,但不是超群的能力。如:A doctor should be competent to treat many diseases.

2. aboard, abroad, board, broad

aboard 在船(或飞机,车)上。如:I never went aboard a ship.

abroad 副词,在国外或海外。如:He often goes abroad.

board 为动词,上(船,飞机,车)。如:The passengers are boarding the plane now.

broad 为形容词,宽广的。如:He has very broad shoulders.

3. accomplish, complete, finish, achieve, attain

accomplish表成功,强调完成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如:Because of his hard word, things are accomplished. (由于他的努力,事情都已完成了。)

complete 表示积极的完成,更具体地指建筑、工程等的完成。如:Has he complete his novel yet? (他的小说写完了吗?)

finish 最常用,后接动词的-ing形式,表示在一个活动的连续过程中完成了最后的一步或阶段。如:I’ll finish the job alone. (我要独自完成这项工作。)

achieve 完成,实现,强调通过努力而达到目的。如:You will achieve success if youwork hard.

Attain达到,实现,常用于一般人的能力不易达到的目的。如:Greater efforts are needed before we can attain our goals.

4. accurate, correct, exact, precise

accurate准确的,精确的。如:Clocks in railway stations should be accurate.(火车站的钟应该是准确的。)

correct“正确的”,指符合一定的标准或准则,含有“无错误的”意味。它的反义词是incorrect, wrong.

exact“精确的”,“恰好的”,比“大体上正确”更进一步,表“丝毫不差”。它的反义词是inexact。

precise强调“精确”,“精密”。

5. accuse, charge, sue

accuse 指责,指控,常与of 搭配。如:His boss accused him of carelessness.

charge 常与with搭配。如:The police charged the driver with reckless driving.

sue 常与for 搭配。如:Smith sued his neighbor for damaging his house.

6. achieve, acquire, require, inquire

achieve(成功地)完成,实现。如:He will never achieve anything unless he works harder. (如他不努力工作,将会一事无成。)

acquire取得,获得,学到。如:acquire knowledge (获得知识)

inquire打听,询问。如:inquire a person’s name(问一个人的姓名)

require需要。如:We require more help. (我们需要更多的帮助。)

7. act, action, deed

act 用作名词时,与action, deed均可表“行为”,“举动”。Act指时间较短的个人行动或行为,强调结果。如:The farmer caught the boys in the act of stealing his apples. (农夫在孩子们正偷他的苹果时把他们抓住了。)

action较正式,往往指不止包含一个步骤,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行为或行动,强调行为的过程。如:Action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words. (行动比语言更重要。)

deed为正式用语,多指伟大的,显著的,感人的行为。如:They thanked him for his good deeds. (他们感谢他做的好事。)

8. actual, true, real, genuine

actual 意为“实际的”,“现实的”,指所形容的事物在事实上已经发生或存在,而不是仅在理论上可能发生或存在的。

true“真实的”,指与实际相符,而非虚假。

genuine “真的”,“非冒充的”,“货真价实的”,强调正宗而非冒牌。

9. adequate, enough, sufficient

adequate 足够的,指数量多,适合需要的数量。

enough足够的,指数量多,足够满足某种目的或愿望。

sufficient同enough,常可互换使用。但sufficient指数量多,足够满足某种需要,在口语中常用enough,在书面语中常用sufficient,在不易肯定时多用enough。.

Enough可放在被修饰名词后,且可作副词,sufficient则不可这么用。

10. admit, confess

两者都表“承认”。

admit指大胆地承认以前试图不论或推诿的坏事。如:John has admitted to breaking the window. (约翰已承认打破了窗玻璃。)

confess常指承认错误,罪行等。如:The thief confessed his crime to the police. (小偷向警察承认了罪行。)

11. advice, advise

advice劝告(名词)。如:I want to give you some advice.

advise劝告(动词)。如:What do you advise me to do?

12. adopt, adapt

adopt (1)收养。如:Since they have no children of their own, they decided to adopt a little girl. (他们自己没有孩子,所以决定收养一个小女孩。)(2)采纳,采用,通过。如:He adopted our suggestion.(他采纳了我们的建议。)

adopt与adapt词形相近,后者的意思是“使适合”,“改编”等.

13. advance, proceed, progress

均可表“前进”。

advance表向一个特定的目的地,在一定的时间或空间内稳定地向前运动。如:Napoleon’s army advanced on Moscow. (拿破仑的军队向莫斯科挺进。)

proceed强调从一处向另一处的运动,常表停顿后继续前进。如:They proceeded from London to Paris. (他们从伦敦往巴黎前进。)

progress 多表自然过程,指生长,发展等稳定地或循环往复地前进。如:The year is progressing, it will soon be summer. (光阴似箭,很快又是夏天了。)

14. advantage, benefit, profit

advantage 常指一种使某人处于比其他人相对有利的地位,机会或时机。如:He had the advantage of good education. (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他十分有利。)

profit 多指报偿或报偿性的收入。如Did you make any profit last year? (你去年赚钱了吗?)

benefit 指物质利益或精神方面的好处。如:I get no personal benefit from the business.(我个人从这家企业中并不获益。)

16. advise, convince, persuade

均可表“劝说”。

advise表建议,规劝某人应该做某事或如何做。如:He advised me to put my money in the bank. (他劝我把钱存入银行。)

convince指向某人陈述事实,运用推理或逻辑证明使某人信服。如:We convinced Smith to go by train rather than plane. (我们说服了史密斯乘火车而不乘飞机前往。)

persuade指用感情说服某人去做某事。如:I persuaded him to go back to work. (我说服他回去工作了。)

17. affect, effect

affect影响(动词)。如Smoking affects health.

effect效果,影响(名词)。如:Government policy will not have any effect on us.

18. afford, provide, supply

都有“提供,供给”的意思。

afford一般只用于抽象事物。

provide 和supply意思相同,两个词都和with连用,构成provide /supply somebody with something的结构。

19. agree, consent

agree 为常用词。如:Do you agree to the condition? (你同意这个条件吗?)

consent为正式用词,多用于上下级的关系,表示同意别人的要求或请求。如:Did the king consent to your plan?(国王同意你的计划吗?)

20. aid, help, assist

用作动词均可表“帮助”。

aid为正式用词,help最常用。

assist最正式,表示协助某人做某事,尤指在体力上或具体事务上帮助和扶持。如:She employed a woman to assist her with the housework. (她雇了一名妇女帮她做家务。)

21. alive, living, live

alive 指虽有死的可能,但仍活着,一般只作表语。

living可用于人或物,作定语时可前可后。

live只做前置定语,用于动物和个别事物前。

22. almost, nearly

一般说来,almost比nearly 表示的意思更接近“开始”、“完成” (目标)等。

在all, every, always 前,两者都可用。如:He is almost (nearly) smoking. (他几乎每天抽烟。)

almost可同never, no, nobody, none, nothing 连用,而nearly却不能。如:Almost no one believed her. (几乎没人相信他。)

23. alone, lonely

alone只表“独自”的客观状态,没有感情色彩,只作表语;

lonely表“孤独”,:“寂寞”,能作定语和表语。如:When she is left alone, she feels lonely. (剩下她一人时,她就感到寂寞。)

alone, only均可表“只有”,但alone须置于被修饰词之后,only往往置于被修饰词前。如:He alone (Only he) can remember the story. (只有他才能记起这段经历。)

24. already, all ready

already已经(副词)。如:The plane had already landed before we got to the airport.

all ready准备好的(作表语)。如:We were all ready to leave when the telephone rang.

25. alter, change

作不及物动词时,两者可通用。

作及物动词时,alter是对局部,表面的改变,而change则是对本质的,全面的,彻底的改变。如:Can you alter the dress? (你会改做这件衣服吗?)Can you change the dress?(你能给我更换这件衣服吗?)

26. altogether, all together

altogether总计,总共。如:Altogether there are six of us. (我们总计六人。)

all together 全都在一起。如:We played the game all together. (我们大家都一起来玩游戏吧。)

27. amaze, astonish, surprise

都可作及物动词,意思相近,一般都是以事物作主语,人称作宾语。

amaze强调“使惊讶”,有时还有“惊叹”,“佩服”等意。

astonish表示“使大吃一惊”,“几乎使人无法相信”之意。

surprise只表“出乎意料之外”。

28. announce, declare

announce指宣布公众期望或与公众有关的事情,含有预告的意味。如:The government announced that they would pay their debts. (政府宣布将偿还债务。)

declare指正式负责地宣布,声明,通常用于庄重的场合。如:The judge declared him guilty.(法官宣布他有罪。)

29. annoy, bother, trouble, disturb

annoy指外界的干扰令人讨厌或无法忍受,或指某人故意去妨碍别人。

bother打扰,麻烦,指给人行动带来不便或身心上带来痛苦。如:May I trouble you with a few questions?

disturb打扰,扰乱,指使正常秩序或一时的安定受到破坏,精力一时不能集中。如:I am sorry to disturb you.

30. answer, reply, respond

用作动词,都可表“回答”,“答复”。

answer是常用词,后可接letter(回信),question(回答问题),doorbell(开门),telephone(接电话),advertisement(应征广告)等。

reply较正式,一般只作不及物动词,可与to连用。如:He has replied to my letter.(他回答了我信中提的问题。)

respond作“回答”解,用得较少,也同to 搭配。如:He quickly responded to the question. (他很快就回答了问题。)

另外,respond还可表“对„„反应”,“响应”。

31. appreciate, enjoy

appreciate指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并能鉴赏。

enjoy是一般用语,仅指感官或智力上的满足,“享受”的意味较强。

32. approve, prove

approve

(1)赞成,同意。如:I don’t approve of wasting time.(我不赞成浪费时间。)

(2)批准,通过。如:The minister approved the building plan. 部长批准建筑计划。

prove和approve词形相似,prove是“证明”,“表明是”等。

33. argue, debate, dispute

argue着重“说理”,“论证”,“企图说明”,且后可接that引导的从句。

debate着重双方各自陈述理由,尤其是“公开地”、“正式地”辩论。如:The subject was hotly debated.

dispute着重就分歧进行热烈的“争论”,含有“相持不下”或“未得到解决”的意味。如:He disputed with his wife on household expenses.

34. arise, rise

arise表无形的东西(如困难,问题等)“出现”,“发生”。

rise指具体事物的“上升”,“升起”,也是不及物动词。如: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太阳从东边升起。)

35. assure, ensure, insure

assure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向别人保证某事一定会发生,后需连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作宾语。

ensure表普通的“保证”。

insure表“保险”,有时同ensure可以换用。

36. awaken,awake, wake, waken

都可作动词。

awaken 及物,带抽象含义,“使觉醒/觉悟,唤醒”

awake既可及物,也可不及物,多用于比喻。

wake常指“睡醒”,多为不及物动词。

waken多用作及物动词,常指“吵醒”,“惊醒”。

37. await, wait

await是及物动词。如:I await your further instructions.

wait“等”、“等候”,是不及物动词,后常接介词for。如:I will wait for you at the school gate.

38. award, prize, reward

award, reward作动词。award意为“授予(奖品,奖金等)”,后面可跟双宾语;reward意为“报酬”,“酬谢”,只能跟人或以人的行为作宾语。

award, prize, reward作名词时,award常指奖金,奖品;prize多指在竞赛、竞争中获胜所赢得的奖;reward则指为某项劳动或行为所付的酬金。

39. base, basis

base表事物的下部的底部,多用于具体事物。

basis多用于比喻,主要指命题的基础。如:His ideas have no basis in reality.(他的意见缺乏现实基础。)

40. beside, besides

beside在„„旁边。如:Come and sit beside me.

besides除„„之外。如:I have two other umbrellas besides this one.

第3篇:常见成语辨析近义词辨析大全

三个一组:

1.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 灭绝人性: :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4.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引出。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亦作“承先启后”。

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继往开来: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5 外强中干: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外刚内柔: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6.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亦作“胡思乱量”。

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 游思妄想:犹言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7 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亦作“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13.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指物。

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14.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形容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颠,跌。扑,敲。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坚不可摧:坚:坚固;摧:摧毁。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15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轻重倒置: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 16.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亦作“了若指掌”。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17.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另起炉灶: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19.翻天覆地:①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②形容闹得很凶。亦作“覆地翻天”。

天翻地覆:覆,翻,翻过来。比喻急剧的变化。

沧海桑田沧海桑田

20.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和权术。

朝三暮四:多用以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 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亦比喻行踪不定,早晨在此地,晚上到彼地。 21.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亦作“云消雾散”。

风流云散:风吹云散,踪迹全消。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亦作“风流雨散”。

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25..无所不为: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贬义。

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褒义。

为所欲为: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6.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

入。

27.醉生梦死:比喻象醉酒和做梦一样,糊涂地过日子。

金迷纸醉: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 花天酒地:形容吃喝嫖赌,荒淫腐化的生活。 28.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

喜气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 29.绘声绘色:描写、叙述生动逼真。

活龙活现: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有声有色:表现、描绘得非常生动。 “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 如郭先生画技高超,能惟妙惟肖地临摹出大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说明模仿得与原作十分接近,真假难辨。再如: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这说明弟弟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区别的办法就是前面能用“模仿”来修饰的,就用“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强调的是神似,意思是描写、刻画、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像在动。

31.饥寒交迫:饥饿与寒冷交相逼迫。形容无衣无食,生活困苦不堪。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

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啼饥号寒:因为缺乏衣食而啼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32.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

命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岌岌可危:岌岌,危险貌。形容极其危险。

34.家常便饭:①家庭日常的饭食。②比喻经常发生习以为常的事情。

司空见惯: 强调经常看见 习以为常:强调习惯 40.坚如磐石:象大石头一样坚固,常比喻意志不可动摇。

固若金汤:金,“金城”的简称,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的简称,指

防守严密的护城河。形容工事非常坚固。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可指工事,也可指决心意志。 42.海市蜃楼:①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②比

虚幻的事物。

虚无缥缈:形容若有若无,空虚渺茫。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45.齐心协力:犹言“同心合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强调合力。

同心同德:心:思想;德:信念。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侧重齐心。 47.络绎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辆连接不断。

川流不息:川,河流。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多用于比喻来往的人、车马或

船只很多。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49.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束之高阁: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置若罔闻: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

理睬。

两个一组:

52.目不斜视: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

目不转睛:凝神注视,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54.背道而驰:道,道路。驰,车马疾行。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南辕北辙:本要向南行走,却驾车往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57.排山倒海:排,推开。倒,翻倒。形容来势凶猛。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用来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58.蚍蜉撼树: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比喻不自量力。又作“蚍蜉撼大树”。

螳臂当车:当(dāng),阻挡。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60. 见机行事:机,时机,机会。看到适当的时机立即行动。

见风使舵:看风向改变帆篷方向。比喻相机行事,随机应变。多含贬义。 62.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大,力量强。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63.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形容词性短语。

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形容词性短语。 推诚相见:用真心相待。动词性短语。

64.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贬义。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正直,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 67.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69.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语。多指背后议论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又作“流言飞语”。

71.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名词性短语。

迫在眉睫:睫,眼毛。比喻事情已经到了十分紧急的关头。形容词性短语。 72.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忙乱,动作不一。

73.进退维谷:谷,比喻困境。进退都处于困难境地。比喻进退两难。书面用语。

进退两难:进也不好,退也不好。形容处境困难。口头用语。 进退无门:前进后退均无路,形容处境困难,无处容身。

74.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动词性短语。亦作“杞人之忧”,名词性短语。

庸人自扰: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75.气吞山河:气势能吞没高山大河。形容气魄很大。

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极其雄伟。 82.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机,想尽办法。多含贬义。

83.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86.生气勃勃:勃勃,精神旺盛的样子。生命力强,富有朝气。多用于指人。

生机勃勃:很有活力,很有生命力。多用于指事物。 87.龙腾虎跃:形容威武雄壮,非常活跃。

生龙活虎: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94.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96.悠然自得:形容心情悠闲自足,神态从容的样子。

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 97. 忐忑不安:心虚不定

七上八下:心情不安

98.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做事有条有理。

天花乱坠: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的)。 99 .天经地义:经,常规,原则。义,正理。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103.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同样的事物。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112.无穷无尽:没有止境。

无边无际:谓开阔得望不到边缘。 113 五颜六色:多种颜色,引申指各色各样。

五彩缤纷:形容颜色繁多复杂,非常好看。 114.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品种繁多。

五花八门: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118.笑容可掬:掬,两手捧起。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喜形于色:形,表现。色,脸色。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119.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贬义。

异想天开:天开,天门打开,比喻荒诞的事。形容想法离奇而完全不切实际。一般用于贬义,有时也可作中性词用。如,科学家要敢于异想天开。

成语辨析300例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

12、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3、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

14、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5、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刮目相看:《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19、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20、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1、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25、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26、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27、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用作贬义。

28、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

29、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30、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31、休戚与共: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面无同甘共苦之义。

32、过犹不及:“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33、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34、贻笑大方:大方,有见识的内行。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

35、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36、鹿死谁手: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37、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38、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39、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比喻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将本词只理解成物价上涨。 40、天马行空:天马,神马。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垫豪放,不受拘束。

41、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42、馨竹难书:罄,尽,空;竹,指竹简。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43、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44、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

45、炙手可热:炙,烧,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适用的对象。

46、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47、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

48、捉襟见肘:见,同“现”。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9、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50、饮鸩止渴:鸩,一种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使用时注意这是个贬义词。

51防微杜渐: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构,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52、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53、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5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55、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5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57、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多用作贬义词。

5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对象)

59、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 60、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6

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 6

2、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词) 6

3、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注意形容的对象) A.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B. 6

5、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贬义。

66、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6

7、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6

8、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6

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褒义词)

70、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褒义词) 7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7

2、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7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 7

4、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 7

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76、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所管的事情。 7

7、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7

8、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多用于贬义的语境中)

79、见异思迁:一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80、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81、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8

2、因人成事: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8

3、每况愈下:指情况愈来愈坏。

84、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8

5、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多用作贬义)

86、曲高和寡:曲调高深,通跟着唱的人很少,现比喻议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87、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88、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贬义词)

89、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90、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9

1、拒谏饰非: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贬义词)

92、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 93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9

4、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 9

5、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96、如坐春风:比喻受到教育。(不要望文生义)

97、自怨自艾: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已改正。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惩治)

98、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贬义词) 9

9、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100、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10

1、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现也用来形容引起较大的反响。 10

2、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贬义词)

10

3、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用在贬义的语境中)。

10

4、口诵心惟:一面读着,一面想它的意义和道理。(惟,思考)。 10

5、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褒义词) 10

6、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褒义词) 10

7、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贬义词)

10

8、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补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10

9、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贬义词)

110、满目疮痍: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受到了严重破坏的景况。(只能用来形容国土家园。)

1

11、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1

1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1

13、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1

14、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多用贬义词) 1

15、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1

16、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1

17、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1

18、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话。(贬义词)稽:考查。 1

19、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120、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对待事物) 1

21、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褒义词)、 122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1

23、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论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不要望文生义)1

24、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多作贬义) 1

25、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已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1

26、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1

27、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假,借也。

1

28、奇文共赏: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1

29、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130、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阳秋’即‘春秋’晋简文帝(司马昱)母郑后名阿春,避讳‘春’字,改称。这里用来代表‘批评’,因为相传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贬。1

31、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容风气。(注意不要重复)

1

32、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1

33、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1

34、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要严格。(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1

35、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毫,细毛;头发;爽,差错,失误。 1

36、乐不思蜀: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东魏国的都城洛阳。一天,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念西蜀,他说“此间乐,不思蜀“。后来泛指乐而忘返(贬义词) 1

37、蓬荜生辉: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增辉。

1

38、敝帚自珍: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1

39、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140、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

41、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1

42、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久闻大名。

1

43、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要按字面意思来理解) 1

44、轻诺寡信:随便答应人,很少能守信用。(贬义词) 1

45、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1

46、盲人瞎马:《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比喻境况极端危险。

1

47、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贬义词) 1

48、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1

49、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含贬义) 150、惨淡经营:形容费心力。(不要误认为是贬义词)

1

51、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认为了不起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了。

1

52、欲盖弥彰: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显露出来(多指坏事) 1

53、箪食壶浆: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1

54、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1

55、大方之家: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1

56、如丧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 1

57、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1

58、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来的技能。(多用作贬义词) 1

59、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160、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16

1、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16

2、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注意形容的对象是“做”,而不是“说”。)

16

3、如履薄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不要认为形容形势危急。 16

4、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贬义词) 16

5、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16

6、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贬义词)

16

7、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指的对象是说的那个人)。

16

8、养痈遗患:比喻姑息坏人坏事,结果受到祸害。 16

9、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贬义词) 170、名噪一时:名声广为传扬。(中性词)

17

1、借箸代筹:引申为代人策划。箸:筷子;筹:筹码,引申为筹划。 17

2、苦心孤诣:指煞费心苦心地钻研,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褒义词) 17

3、叹为观止: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7

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17

5、独辟蹊径:比喻处事有独创性。 17

6、莫须有:形容故意捏造的罪名。

17

7、条分缕析:形容剖析得深入细致,有条有理。

17

8、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词,汪要望文生义) 17

9、深文周纳:定罪名很苛刻,想尽方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泛指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

180、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贬义词) 18

1、沐猴而冠: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但本质不好。(贬义词)

18

2、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竟然还有一个可以跟他配对。多用于贬义

18

3、教猱升木:教猴子爬树,比喻教唆坏人做坏事。(贬义词)

18

4、耸人听闻:指歪曲担待无中生有的事实,或是夸大事实、歪曲事实的言词。 18

5、骇人听闻:指程度惊人的残暴、惨毒、卑劣的事实(指坏人坏事) 18

6、相提并论:侧重不分彼此,不分上下,重在“并”。

18

7、同日而语: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重在“日”。多用于否定语气。 18

8、不可理喻:只用于人,贬义词。

18

9、不可思议:只用于事情或道理,中性词。

190、一挥而就:多用于文学艺术(写字、画画、作文等)方面。 19

1、一蹴而就:多用于巨大工程,艰巨的任务,伟大的事业方面。 19

2、无可非议:指没有过错,完美。 19

3、无可厚非:指略有过错,较完美。 19

4、等量齐观:多用于对待事物。 19

5、一视同仁:多用于看待事物。 19

6、不翼而飞:指具体的东西而言。 19

7、不胫而走:指一般消息而言。

19

8、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19

9、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怀。不能理解为“对人怀恨于心”。 200、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 20

1、对簿公堂:指公堂上所审。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20

2、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雅,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于不及之处。 20

3、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农民。比喻残酷统治下到处都是呻吟不悲号的农民。

20

4、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20

5、爱屋及乌:因为爱国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屋上的乌鸦。比喻因为喜爱一个人而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20

6、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20

7、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20

8、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顾意。 20

9、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210、暗渡陈仓: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多指男女不正常行径)。

211、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心情沮丧得好象失去灵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212、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213、百身何赎:百身,意为死一百次;何,怎么;赎,抵罪。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

214、白驹过隙:原来指骏马,后来指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见于《庄子知北海游》)。

215、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作品为稗官野史。

216、百无聊赖:聊赖,依赖,精神上的依托。后来表示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无聊。

21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本草纲目马陆》):弘景日:,‘此虫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死百不僵” ’)。现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己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218、班荆道故:班,辅开;荆,黄荆,一种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坐在上面谈过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219、抱残守缺:抱,坚持不放。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也指保存虽有残缺但仍有价值的古物。

220、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2

21、暴戾恣睢:暴庚,凶狠残暴;恣睢,放纵,任意干坏事。(注意读音) 2

22、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草木、鸟兽等。原来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2

23、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2

2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后来泛用以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2

25、坂上走丸:坂,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滚动:丸,弹丸。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象斜坡上滚弹九一样。

2

26、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意思是要学得切实。现在多用于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辟,读bì(四声)

2

27、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一定。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多指写作时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新。

2

28、毕其功于一役:毕,完成。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完成了。 2

29、闭门造车:原来是按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后人反其意用之,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多含贬义。

230、敝帚千金:敝,破旧。自家的一把破扫帚,却把它看得价值千金。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视。注意"敝"的写法。

2

31、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后来形容创业的艰辛。

2

32、别出机抒:机抒,织布机,这里比喻作文的命意构思。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开辟新路。

2

33、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黄河。比喻地势险要。

2

34、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以后就称犯法或捣乱闹事的人为不逞之徒。2

35、不齿于人类:齿,并列。

2

36、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不经,不合道理。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2

37、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2

38、不肖子孙:不肖,不像,不贤。指不能继承祖、父事业或违背祖、父遗志的子孙。2

39、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够。意思是不能因其一件事而满足。后来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不止出现一次。 240、不虞之事:虞,预料。没有料想到的事。

24、不容置喙:置,安放; 喙,嘴。不许插嘴。

2

42、不修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仪表、衣着、生活作风。原来形容为人不拘小节,后来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 2

43、不易之论:易,更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2

44、步人后尘: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跟在别人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走上别人走过的老路。

2

45、不稂不莠:根,狠尾草;萎,狗尾草。根莠都是同谷子很相似的野草。比喻不成材或没有出息。

2

46、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指水向四方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2

47、沧海桑田:大海变作桑田,桑田变作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 2

48、草菅人命:草营,野草。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样。指反动统治阶级轻视人命,任意杀戮。

2

49、城下之盟: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定的屈辱性的条约。

250、尝鼎一脔:品尝鼎锅中的一块肉就可以推知整锅的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2

51、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苹,草丛生的样子。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的人。

2

52、从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

2

53、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表示非常的渺小。

2

54、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2

55、赡宫折桂:瞻宫,月宫;折桂,指人考中进士。旧时指人登科。 2

56、膛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2

5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灾祸;池,护城河。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 2

58、良莠不齐:良 善良,指好人; 莠,恶草,比喻坏人。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 2

59、诚惶诚恐:惶,害怕。原来是封建臣子对君王上奏的套语,表示尊敬、服从、又恐惧不安。现在用来形容 尊敬、服从或不安的样子。带有贬义。 260、魑魅魍魉(魑魅魍魉):传说中的妖怪,现在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26

1、充耳不闻:充,堵塞。塞住耳朵不听。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 26

2、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釜底抽薪 (扬汤止沸:比喻方法不彻底。)

26

3、出水鞭蓉:原来比喻诗歌写得清新,后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26

4、晨钟暮鼓:寺院里早晚用来报时的钟鼓。后用来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有来比喻让人警醒的语言。

26

5、础润知雨:屋的基石。看到基石湿润就知道要下雨。比喻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

26

6、吹毛求疵:求,寻找;疵,小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 26

7、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后用来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26

8、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后人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26

9、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270、错彩镂金:错,涂饰;搂,刻。涂绘五彩,雕刻金银,装饰的十分工丽。形容文学作品词汇绚烂。

27

1、大而无当:虽然很大,但不实用。

27

2、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一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27

3、椎心泣血:椎心,捶打胸脯;泣血,悲发得哭不出声音,就象眼睛中要流泪一样。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27

4、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27

5、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忘恩负义,背弃根本。

27

6、大腹便便:腹,肚子;便便,肥大的样子。肚子肥大,多形容孕妇和剥削者。

27

7、大相径庭:径庭,相差很大。形容彼此相去很远。

27

8、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不自己炫耀,表面好象很笨拙。读音zhuol 27

9、待价而沽:沽,出卖。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

280、戴月披星:形容早出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劳作。 28

1、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 28

2、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样。

28

3、大快人心:使人们的心里非常痛快。常用以指坏人坏事受到应得的惩罚或打击。

28

4、弹精竭虑:耗尽精力,费尽心思。竭,用尽;虑,思索。 28

5、多事之秋:秋,年岁,时候。事变很多的时期。形容国家不安定 28

6、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惧的声音。原来形容说话伤人,令人难受。现在形容气垫汹汹,盛气凌人。也指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赶上。 287:咄咄怪事:咄咄,叹词,表示惊诧。用来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 28

8、豆寇年华:旧时指女子十

三、四岁为豆寇年华。 28

9、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现多用贬义

290: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严肃不易接近的样子。形容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贬义。 29

1、断鹤续凫:截短鹤的长腿,续接野鸭的短腿。比喻强行违反自然规律办事。 292:道路以目:旧形容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暴虐。

29

3、尔虞我诈: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 29

4、耳鬃斯磨:鬃,面颊两边的头发;斯,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295: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29

6、发愤图强:发愤,下定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29

7、发聋振聩: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失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作振聋发聩。

29

8、发指毗裂:发指,头发向上直竖;毗裂,眼眶睁得开裂 。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29

9、翻然(幡然)悔悟:翻(幡)然,大转变的样子。形容很快悔改醒悟。 300、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第4篇:近义词辨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近义词辨析十法

“同中求异”是辨析近义词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

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为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________(称奇、称道)的事。 解析:“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称奇”比“称道”语义重。这里用“称奇”。

二、范围大小不同

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______(目前、日前)仍在修复当中。 解析:“目前”指说话的时候,“日前”指几天前。这里指直到说话的时候“仍在修复当中”,因此用“目前”。

三、适用对象不同

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例: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______(馈赠、捐赠)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解析:“馈赠”是赠送(礼品),“捐赠”是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这里“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是赠送物品给政府,因此用“捐赠”。

四、语体色彩不同

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例: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_______(该本)病。 解析:“该”是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五、感情色彩不同

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例: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_______(臆造、编造)的规律。 解析:“臆造”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编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凭想像创造(故事);捏造。“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因此应该选用“臆造”。

六、搭配关系不同

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例: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本的“新发现”________(涵盖、囊括)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 解析:“涵盖”是包括,包容;“囊括”是把全部包罗在内。这里“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从搭配关系来看,应该用“涵盖”。

七、语法功能不同

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例: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_______(给予、给以)我精神的抚慰。 解析:“给予”是指给,是动词,可以直接接宾语;“给以”是指给,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并且多为抽象事物),不接“人”这类的宾语。本句后面接的宾语是“我”“精神的抚慰”,因此应该用“给予”。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

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例:_________(淡去、淡忘)火红的时代背景,„„„„ 解析:“淡去”是指逐渐的离去,“淡忘”是指冷淡下去以至于忘记。“淡去”强调客观性,“淡忘”强调的是主观性。因此,这里应该用“淡去”。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

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例:就此事件,我新华社_______(授权、受权)发表声明。

解析:授权,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受权”和“授权”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接受,后者是授给别人。因此,应该选用“受权”。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

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例: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________(风范、风尚)。 解析:“风范”是指(书)风度,气派;“风尚”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这里说“他身上有”,是个体具备的,而不是“社会上”群体具备的,因此,这里应该用“风范”。

第5篇:近义词辨析

1 advise, caution, warn, admonish, counsel 这些动词均有“劝告、忠告、警告”之意。

advise: 普通用词,泛指劝告,不涉及对方是否听从劝告。

caution: 主要指针对有潜在危险而提出的警告,含小心从事的意味。 warn: 含义与caution相同,但语气较重,尤指重后果。

admonish: 一般指年长者或领导对已犯错误的或有过失的人提出的忠告或警告以避免类似错误。

counsel: 正式用词,语气比advise强一些,侧重指对重要问题提出的劝告、建议或咨询。

2 district, region, area, section, zone, belt, quarter, neighbourhood 这些名词均有“地区”之意。

district: 多指由政府等机构出于行政管理等目的而明确划分的地区。 region: 常指地球上、大气中具有自然分界线的区域,特指按照气候、人体或其他特征鲜明、自成一体的地区。

area: 普通用词,指整体中较大的,界线不分明的一部分。 section: 指城市、国家或天然界线形成的地区。 zone: 科技用词,指圆形或弧形地带,尤指地图上按温度划分的五个地带。用作一般意义时,也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其它地区。

belt: 从本义“带,带状物”引申而指任何广阔的长条地带,也可指种植某种作物的地区。 quarter: 指城市里具有相同性质或独特风味的地区,比section范围小,但划分更精确。 neighbourhood: 指比section的划定更清楚,范围更小。具体指城市中的住宅区,也可指附近一带。

3 part, piece, section, division, portion, fraction, fragment, segment, share 这些名词均可表示“整体的一部分”之意。

part: 含义广,最普通用词,常指整体中可大可小的一部分,也可指整体中可分开的独立部分。

piece: 指整体中的一些个体,尤指从某个整体上分出来的一部分。 section: 指整体中的分区,部分与部分之间有显著界限。 division: 通常指按类划分或分割成的部分,常含抽象意义。

portion: 侧重从整体中所分配到的那一部分,含一定的独立意义。 fraction: 指包含在全体中的一部分,暗示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fragment: 指因破裂、分割等产生的支离破碎、不规则的一部分。

segment: 指某物的特定部分或自然形成的部分,也指线形物品的一段。 share: 指共有的东西中应占有的一部分。

4aeroplane, airplane, aircraft, plane, jet, helicopter 这些名词均有“飞机”之意。

aeroplane: 和airplane专指普通飞机,不包括helicopter(直升飞机)。 aeroplane为英国英语的拼法。 airplane: 为美国英语的用词。

aircraft: 常用作集体名词,也可指一架飞机,其含义包括直升飞机和飞艇等。 plane: 本义为“平面”,在航空专业里通常用aeroplane。plane较通俗用词。 jet: 指喷气式飞机,也用jet plane。 helicopter: 指直升飞机。

chief, principal, main, major, leading, capital, foremost, primary 这些形容词均含有“首要的,主要的”之意。

chief: 指人时,表同类中职位最高,权力最大;指物时,表同类中最重要,价值最高。 principal: 用于人时,指地位优于其他人;用于物时,指该物在大小、重要性等方面优于他物。

main: 通常只用于物。指在一定范围内,某物的重要性、体积或力量等超过其它物。 major: 指同其他人或其它物、问题等相比较,显得更加重要和突出。 leading: 侧重指具有影响力或凝聚力。从而有主导和引导的作用。 capital: 着重指因重要性、意义、优越或重大而名列同类之首。 foremost: 侧重指在行进或发展过程中居首位。

primary: 通常不用于人。用于物时,指在重要性方面占第一位。 place, position, post, situation 这些名词均有“职位”之意。

place: 指任何不分高低贵贱的职位;有时侧重指在政府、法庭所谋求的职位。 position: 侧重指社会地位较高,工作较为庄重,领取工资的职位。 post: 普通用词,指人的职务,职位,岗位。

situation: 正式用词,一般指雇员或为富有人家工作所担任的职位,现多见于广告中。 place, position, spot, situation, site, location, locality, setting, scene 这些名词均含“地点、位置、场所”之意。

place: 含义广泛,最普通用词,既可指很小的地点,又可指很大很远的地方或场所。 position: 多指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所处的位置或状态。 spot: 指相对较小的特定地点或事物所在地。

situation: 指物体在其周围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或状态,侧重地点或场所的环境特征。 site: 指或大或小的地方,既可指供专门用途或特定活动的地点,又可指某一事件的地址。 location: 指某物设置的方向或地点。

locality: 指某物所处的客观位置和周围地区。 setting: 一般特指戏剧或小说所写的环境或场所。 scene: 常指真实事件或虚构故事发生的地点。 stand, attitude, position 这些名词均含“态度、立场”之意。

stand: 常指某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立场,有时含个人感情色彩。 attitude: 普通用词,指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多带不很显确或不便说明的感情色彩。

position: 指对看法有分歧的问题所表示较冷静和节制的态度,常常是经认真考虑后决定的。

total, sum, whole 这些名词均有“总数、全体”之意。

total: 指总量之大,强调每一构成部分或成分均被计算在内。 sum: 指两个或更多的数目相加的总和。

whole: 着重其中没有部分或成分被忽略不计。

1、function和functionality的辨析 (1)function表示事物的总体“用途”,也就是指明它是用来干什么的、起某个作用、发挥某个功能。这就跟某个人在某个岗位起什么作用是一个道理。 它的关注点是“总体或整体”(好比黑盒子),一般人根本不需要知道它的内部构造或机理。例如函数y=f(x)之所以叫做function,就是因为它能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x都可以得到一个y。编程序的时候用到的function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写一个函数式的代码模块,每次用到它就给它赋一个变量并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很明显,这些function都表示“实现某个目的或用途”。

如: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merchant banks is to raise capital for industry(商业银行主要用来为行业筹集资金的)

(2)functionality表示某项具体的“功能、机能、性能”,指的是“功能点”。它的关注点是“具体的要点或细节”,也就是说functionality是可以累积的,数量可以越来越多。在表示软件的功能点时,老外经常用feature(特色、特性)来表示functionality,因为有些functionality只有他们这个软件独有或者只有新版本独有。严格地说,只有unique的functionaltiy才表示feature。

如:new software with additional functionality(新软件增加了新的功能)

2、pack、package和parcel的辨析

(1)pack是指打包,装箱,比如出行前把所有准备带走的东西装如箱包内,或者在给某人发运东西之前把东西进行装箱。所以物流公司经常要填写装箱单packing list,就是要知道箱子里面装了那些东西。

(2)package是指包装,即产品从生产出来到投放市场之前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包装工作,用意无非是便于运输装卸、上架摆放或者基于美观的考虑。(严格地说,package是pack的名词形式,表示pack的动作行为,也经常表示pack后的结果(打包好的东西,包装品,但因为英语“词类活用”的现象超级泛滥,导致package也经常人为地用作动词,从而使得pack和package在用法上产生了变异)。

这个词强调“把所有零散的东西弄成一个整体的形式呈现在他人面前”,因此,我们常听到package plan表示“一揽子计划(同时对各方面的工作作出计划和安排)”、package deal表示“一揽子交易(好几项交易内容必须同时达成,不单独签合同)”、package tour表示“打包价旅游(旅行社的报价中已经包含了所有乘车、饮食、观光、住宿的费用,旅行者只要出人就可以了)”

(3)parcel是指包裹,就是某人通过邮寄转给别人的东西,包括具体的投递物(如书、衣物等)和包装材料(如纸袋、纸盒等)。

这两个词表示容积容量的时候意思还是有些区别的。 volume表示的是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和数量; capacity不仅能够表示能容纳的物体,还能表示能容纳的人数。

比如说,人民大会堂的容量就只能用capacity而不能用volume,而油箱的容积,则两者都可。

在英文版的统计学书籍中,经常出现“Average”和“Mean”,但翻译成中文都是“均值”或“平均数”的意思。其实这两个统计术语是有不同的含义的。“Average”这个术语可以有三种表达方式,分别是“Mean”、“Median”和“Mode”。在质量工程师的考试中,经常会遇到要求求一组数的“Mean”、“Median”或“Mode”的情况。

“Mean”的准确定义是指一组数的“算术平均值”或“算术平均数”;“Median”是指一组数的“中值”或“中位数”(即是将这组数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排在最中间的那个数即是“中值”或“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有偶数个数,则“中值”或“中位数”为按上述顺序排列的最中间的两个数的算术平均值);而“Mode”则是指一组数中的“众数”(即这组数中出现最多的那个数)。

举例来看,下面这组数中共有10个数: 1,2,2,2,2,3,3,4,4,5

Mean=(1+2+2+2+2+3+3+4+4+5)/10=2.8 Median=(2+3)/2=2.5(因为这组数中共有10个数,含有偶数个数,因此其“中值”应为最中间两位数的算术平均)

Mode=2(因为2出现的个数最多,这组数中共有四个2)

值得注意的是:在统计学中,作为总体参数(Population Parameter)的“总体均值”只用“Mean”来表示(Population Mean:μ);而作为样本统计量(Sample Statistic)的“样本均值”,则一般用“Average”来表示(Sample Average:X-bar),有时也可用“Mean”来表示(Sample Mean:X-bar)。

第6篇:近义词辨析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忍心读完”, 不堪卒读“形容文章水平低劣”,

独行其是: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独行其道: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

另眼相看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 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不可理喻:不讲道理,

不可思议:超出常理或意料不到

谈笑自若 :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一文不名:没有钱,是穷困。 一文不值:无价值、不中用。“一文不名”只用于人。“一文不值”常用于物,也用于人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身临其境:亲自面临那种境地

一发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一发不可收拾: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后面得紧跟上。形容连续不断地斗争,前进。

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形容斗争英勇,不怕牺牲。 相对而言,前者比较具象,比如:抗洪的解放军前赴后继,终于止住了洪水的蔓延。 后者较为抽象,多是形容已经牺牲的同类团体,比如,由于革命先烈们的前仆后继,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不厌其烦:不嫌麻烦

不胜其烦:表示烦琐得让人受不了

纷纷扬扬:形容雪花飘落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 沸沸扬扬:议论纷纷

洋洋洒洒: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规模或气势盛大 见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见危受命:在危急关头接受任命

无可非议:没有可以批评、责难的地方。指事情办得有理、成功

无可厚非:不必过分责难。就是说,受批评一方尚有某些该原谅的地方,不必过分责难。 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顾名思义:指看到名称就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行云流水:比喻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多指文章、诗文、书法等)。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第7篇:常见近义词辨析

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1 安分守已 循规蹈距: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2、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异: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素:平日,往常)

3、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异: 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 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部、班:门类,次序;就:遵照.)

4、暗箭伤人 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 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后者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5、八面玲珑 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前者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事手腕圆滑;后者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6、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异:前者重在远行艰辛; “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后者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7、百依百顺 唯命是从: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异:前者含有由于感情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后者有贬义,多用于下级对上级。

8、半斤八两 势均力敌: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异:前者多带贬义;后者偏重力量相当。

9、半途而废 浅尝辄止:都有中途停止之意。异:前者偏重在 “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不深入(辄:就.)

10、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异: “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 “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 取; “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11、 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后者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12、 比比皆是 俯拾皆是:这两个成语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异:“比比皆是”侧重表示多得很,到处都是; “俯拾皆是”侧重表示容易得到; “比比皆是”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 “俯拾皆是”的对象只能是物.

13、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14、 别具一格 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15、 病入膏肓 不可救药:都表示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后者偏重在“救药” ,强调无法挽救.

16、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都含凭空捏造之意。异:前者偏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偏重在本来没有,语气也较重。

17、不刊之论 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异: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强调论断正确,不可改变.(刊: 消除,删改.)。

18、不识好歹 不识抬举:都表示自己的好意不被别人理解,用于指责人。异:前者表示不珍视别人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的好意。前者还可以表示分不清好坏,后者不能。

19、 惨绝人寰 惨无人道:都有狠毒残暴之意。异:前者语意重,强调人世间从没见过的惨痛,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 常用来形容人,强调没有人性。

20、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异:“畅所欲言”偏重在说话尽情;“各抒己见”重在发表己见。

21、陈词滥调 老生常谈:都指讲惯了、听厌了的话。异: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滥:空泛,不合实际),含贬义; 后者谈的虽是老话,但不一定没有现实意义,属中性成语。

22、乘人之危 落井下石:都表示趁人危难时去侵害人家。异:前者重在别人遭危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 后者重在要置遭难者于死地。

23、出尔反尔 反复无常:都表示经常变卦。异:前者偏重于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偏重于表现上的变化无常。

24、出神入化 炉火纯青:都指达到的境界很高。异:前者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后者还可以用于学术修养方面。

25、穿凿附会 牵强附会:都表示生拉硬扯。(附会:把没有关联的事物比附在一起.) 前者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后者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26、大发雷霆 怒不可遏:都表示十分愤怒。异:前者偏重于发怒时的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遏:止住.)。

27、大庭广众 众目睽睽:都可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异: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 (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的样子)。

28、低三下四 低声下气:都形容卑恭、无骨气。异:前者偏重于卑恭下贱;后者偏重于恭顺小心。

29、顶礼膜拜 五体投地:都表示崇拜之意。异:前者偏重于崇拜;后者偏重于敬佩。 30、独断专行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都有不考虑别人意见、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异: “专横跋扈”含有蛮横、霸道的意思,语义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 “独断专行”和“—意孤行”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般人也可用,“独断专行”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的意思,“—意孤行”有不接受别人的劝告的意思。

31、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异: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仅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 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32、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备。异:前者重在预防;后者重在准备.(绸缪:用绳索紧密缠捆,引申为修补)。

33、风言风语 流言蜚语: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异: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34、锋芒毕露 崭露头角:都有才能显露出来之意。异:“中”指全部;“崭”指突出的才能,前者还可比喻骄傲自负,但后者不能。

35、改过自新 痛改前非:都有改正错误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未来,强调在重新做人上;后者偏重于过去,强调在改正错误的彻底性上。

36、改邪归正 弃暗投明:都指从坏的方面转到好的方面来。异:前者偏重指不再做坏事;后者偏重指在政治上脱离反动势力,投向进步势力。

37、苟且愉安 得过且过: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异:前者偏重于贪图眼前安逸;后者偏重于胸无大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苟且:敷衍马虎,得过且过; 偷安:只求眼下过得去.)。

38、孤注一掷 破釜沉舟: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的一次冒险,多含贬义; 后者偏重在下决心决一胜负,多含褒义.(注:赌注,赌博时押上的钱.)。

39、含糊其辞 闪烁其辞: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的意思。异:前者着重于说得含混不清;后者着重于说话遮遮掩掩、躲躲闪闪。

40、 厚颜无耻 恬不知耻:都形容不知羞耻,常可通用。异: 前者偏重在“脸皮厚” 后者偏重在做丁坏事仍满不在乎.(恬:安然,无动于衷.)。

41、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异:前者偏重在迷恋酒色;后者偏重在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

42、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异:前者有“画饼”的行动;后者只表示空等、空望。

43、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异:不经,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无法考查;绝伦,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后者语意最重(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44、挥金如土 一掷千全:都形容极度挥霍。异:前者偏重在对钱财的轻视;后者偏重在一次花钱之多。

45、回味无穷 耐人寻味:都形容意味深长。异: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从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46、魂不守舍 失魂落魄: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异: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意较重。

47、 浑然一体 水乳交融:都有很难分开的意思,都是形容词。异:“浑然一体” 指的是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缝隙,像是一个接体;“水乳交融”指的是混合的各部分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8、 疾恶如仇 深恶痛绝:都含厌恶、憎恨之意。异:如仇,如同仇敌;痛绝,厌恶、憎恨到了极点.后者语意较重。

49、洁白无瑕 完美无缺:两个词都指没有一丁点儿缺点和错误。异:“洁白无瑕”适用于人和物,不适用于事情; “完美无缺”多指人和事。

50、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都指在接受新事物中有较强的类比能力。不同点是: “举一反三”侧重于理解知识,如“这样精读博览,举一反三,收效很大”,“触类旁通”侧重于掌握知识和技能。

51、口蜜腹剑 笑里藏刀:都形容阴险狡诈。异:前者偏重嘴甜;后者偏重脸笑。

52、 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都表示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应当如此,适用范围要比“天经地义”宽得多;后者偏重在合乎情理,语气庄重,还可指非常正确的、不能改变的道理。

53、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都可表示清楚地记得往事。异:前者偏重在过去情景的再现;后者偏重在记忆像新的一样。

54、恋恋不舍 流连忘返: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异:前者语意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物等;后者偏重指对景物的留恋。

55、六神无主 心惊肉跳:都形容惊惧不安。异:前者偏重在心情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后者偏重在心神不宁,害怕不好的事临头。

56、满不在乎 漫不经心:都表示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异:“满不在乎”是将应该考虑、应该关心、应该处理的事不放在心上;“漫不经心”侧重把正在做的事不放在心上,强调不认真,不专心。

57、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异:前者偏重在来不及看或一一欣赏;后者偏重在满眼都是.(胜:能 承担或承受)。

58、每况愈下 江河日下: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笼统地表示越来越坏;后者偏重在一天天坏下去.(愈: 越发,更加)。

59、 秣马厉兵 严阵以待:都有做好战斗准备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人员的行动;后者偏重在整个军队排好阵势,等待敌人的来临.(秣:喂牲口.厉:同“砺”,磨)。

60、目光如豆 鼠目寸光:都比喻目光短浅,看不到远处、大处。异:前者偏重在“小” ,强调看不到全局;后者偏重在 “近”,强调看不到将来。

61、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都可形容东西很多,看不过来。异:“应接不暇”还形容头绪多、事情忙,来不及应付; “目不暇接”则无此义。

62、 骑虎难下 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都有“进也难,退也难”的意思。异:“骑虎难下”有比喻性,用了这个成语,其前后就不能再用比喻; “进退维谷”与“进退两难”是直陈性的,如有必要,其前后可以加比喻性的词语。上下文强调“上”“下”,表示“上了以后下不来”的意思时,只能用“骑虎难下”,不能用“进退维谷”或“进退两难”;上下文明确表示前后方向的,只能用“进退维谷”或“进退两难” ,不能用“骑虎难下”.“进退维谷”与“进退两难”的语体风格不同, “进退维谷”多用于书面语, “进退两难”多用于口语。 6

3、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都表示做事、说话达到适当的程度,常可通用。异:前者偏重在恰巧达到最好的地步;后者偏重在正合分寸。

64、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都有“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有时通用。异:前者偏重在感情的流露,只用来形容整个人,表现热情奔放,无比兴奋和激动;后者主要形容由于某种外界因素而由不得自己。

65、 日新月异 突飞猛进:都表示进步发展很快。异: “日新月异”侧重表示进步快; “突飞猛进”侧重表示进展迅速.在只强调进步快的语句中,这两个成语可以互换;但在强调变化快时,只用“日新月异”而不用“突飞猛进”。 6

6、煞费苦心 挖空心思:都有“用尽心思”的意思。区别是: “煞费苦心”是中性词,可以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也可以指在好事上用尽心思; “挖空心思”是贬义词,多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

67、丧尽天良 丧心病狂:都含有心肠坏、做事凶狠的意思。异: 前者偏重于心肠坏; 后者偏重于言行荒谬,凶狠残忍.(天良:善良的心.狂:疯狂)。

68、深恶痛绝 咬牙切齿:都指厌恶,愤恨到了极点。异:“深恶痛绝”侧重形容痛恨的思想感情; “咬牙切齿”侧重指痛恨的表情。

69、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都有“深入、周密考虑”的意思。异: “深谋远虑”偏重在“深远” ,指考虑得周密长远,它除了“考虑、思考”这一层意思外,还有策划、计划的意思; “深思熟虑”偏重在“深思” ,指考虑得深入透彻。

70、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都有亲自做出榜样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面;后者仅指自己做出榜样(则:准则)。

71、死气沉沉 万马齐喑:都有形容无一点儿生气的意思。异:前者偏重指气氛压抑,用于人时有不愿讲话的意思;后者偏重于不敢讲话.(喑:哑.)。

72、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都有“轻重倒置、主次不分”的意思。区别是:“舍本逐末”多指处理事情而言,用作定语时, 一般都用“办法、措施、做法”等为中心词; “本末倒置”多指评论事理而言,一般都用“说法、结论、提法”等作中心词。

73、 顺水推舟 因势利导:都有“顺应趋势办事”的意思。异:“顺水推舟”含有“针对当时的情势而灵活地变通原来的想法,应付事态”的意思,多指处理人与人之间一些事情时无原则的态度; “因势利导”含 有“引向适当的道路”的意思,多指人对客观规律、形势等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

74、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都有听到使人吃惊的意思。异: “耸人听闻”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其“事实’并非真的事实;“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其事实是客观实际。

75、谈笑风生 谈笑自若: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异:风生,表示谈话时兴致勃勃,气氛活跃,多用在乎时说话; 自若,表示不变常态,多用于紧张、情势严重时的谈笑。 7

6、 忐忑不安 惴惴不安:都指心神不定,都是形容词。异: “忐忑不安”侧重指心神不定,表示心理状态;惴惴不安” 侧重指因害怕或发愁而神情不安定.“忐忑不安”通常只表心理状态; “惴惴不安”既指内心 活动,又指外在表现,如“看上去惴惴不安/惴惴不安的神情”。 7

7、同心协力 同舟共济:都指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异:“同心协力”侧重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做好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不一定在困难中; “同舟共济”侧重指在困境中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

78、望风而逃 闻风丧胆:都含有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害怕的意思。异:“而逃”偏重在吓得连忙逃跑; “丧胆”偏重在吓破了胆,丧失了勇气。

79、文过饰非 讳疾忌医:这两个成语都属联合结构,都有“隐藏缺点”的意思,都用于贬义。异:“讳疾忌医”用的是比喻义; “文过饰非”没有比喻义.另一方面, “讳疾”的原因是“忌医”“讳”是“隐瞒、不肯说”,“文过饰非”的“文”“饰”有掩盖并找借口为自己辩解的意思。

80、无精打采 委靡不振:都表示精神不振作。异:“委靡不振”多形容较长时间的精神状态,表示意志消沉、暮气沉沉的意思,除形容人外,有时可形容事物; “无精打采”多形容一时的精神状态,不含意志消沉的意思,只能用于形容人的神态。

81、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区别是:前者形容处事待人细致周到,体贴人微,含褒义; 后者多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至:到.)。 8

2、洗心革面 脱胎换骨:都用来比喻彻底改造、重新做人。异: “脱胎换骨”可以指“罪人”的彻底改造,也可以指一般思想上有毛病的人的改造,其改造是深入彻底的,适用范围较大; “洗心革面”一般指“罪人”的改造,它除了思想上的深入彻底改造以外,还含有改变旧的所作所为的意思,适用范围较小。

83、瑕不掩瑜 瑕瑜互见:都表示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异:前者有缺点遮不住优点的意思;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没有主次之分。这两个成语不能通用。

84、小心翼翼 谨小慎微:都有小心谨慎、不马虎、不疏忽的意思。异: “小心翼翼”多形容十分小心,一点也不疏忽的样子,是一种情态,一般用来形容动作、行为; “谨小慎微”虽有“十分小心,一点也不敢疏忽”的意思,但主要指对细小的事情过分小心,以致畏首畏尾、缩手缩脚,它是一种态度; 有时也指作风和性格,常作贬义用。

85、心不在焉 漫不经心:都表示随随便便、不用心思、思想不集中的意思。异: “心不在焉”侧重表示不专心,可以指对事情的一时的、短暂的不专心的态度,也可以指比较长期的精神恍惚、心思不定的表现, 在句中可作谓语; “漫不经心”侧重表示不在意,多指对事情轻率的态度,一般不单独作谓语,可作状语。

86、心照不宣 心领神会:都含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的意思。异: “心照不宣”多指双方,有时指较多的人; “心领神会”着重于领会,一般指一方。 8

7、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都有“随口乱说,不负责任”的意思。异: “信口雌黄”多指随便批评、诬蔑,含有掩盖真相、抹煞事实、恶意陷害的意思;“信口开河”多指随便乱说,有时用来形容谈话海阔天空、漫无边际。

88、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都有“兴致非常高”的意思。异: “兴致勃勃”偏重在“兴奋” ,还含有“对某一事物产生喜爱的情绪”和“感兴趣、积极从事”等意思; “兴高采烈”偏重在“高兴” ,含有“精神饱满” 的意思,后面能加趋向动词“起来”。 8

9、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都指为私利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异:前者指曲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徇:曲从)。

90、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都用来形容绘画或描写生动、逼真,有时可以相通。异: “栩栩如生”既能形容书面的、笔头的描写或绘画的生动、逼真,也能形容说话或雕塑的生动、逼真; “跃然纸上”只能形容书面的、笔头的描写或绘画的生动、逼真,不能用于说话或雕塑的生动、逼真。

91、休戚与共 休戚相关:前者指祸患、利害、忧乐彼此共同承受,有同甘共苦的意思;后者指祸患、利害、忧乐相互关联,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但无“同甘共苦”的意思。 9

2、掩耳盗铃 自欺欺人:这两个成语都具有欺人也自欺的意思,均为贬义。异:掩耳盗铃”常用于以欺骗自己为主的情况,具有形象性; “自欺欺人“常用于以欺骗别人为主的情况,具有概括性。

93、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这三个词都表示自身言行的重要, 对他人产生好的影响作用, 都带褒义色彩。异:“以身作则” 着重于自身作出榜样; “身体力行”着重于亲自实践,努力去做; “身先士卒”原指作战时将帅冲在士兵前面,多引申为职位高的人首先干在前面,带头去做。

94、一笔勾销 一笔抹杀:都含有全部除去的意思。异:勾销,全部取消,不再计较;抹杀:涂抹掉,表示全盘否定。

95、义不客辞 责无旁贷: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道义上不允许推托;后者偏重在责任上不可推卸(贷:推卸)。

96、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这两个成语表示一个过程不断地重复进行。异: “周而复始” 一般表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不停地重复; “循环往复”可以表示不停地重复进行,也可以表示有变化有发展地一次又一次进行。

97、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这两个成语都具有非常勤奋、努力的意思。异: “孜孜不倦”更侧重表示非常勤勉,一般用于工作、学习等方面; “废寝忘食”侧重表示十分专注,除用于工作、学习外,还可用于其他感兴趣的方面。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人事管理下一篇:办公5s管理规范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