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2008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经历了由从紧到适度宽松,进而回归长期稳健的过程。当前,随着实体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保增长”将逐步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但货币政策趋向于稳健的目标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就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监控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论文 篇1: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策略思考

摘 要:信贷是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同时也是银行主要的风险来源,在银行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银行的信贷风险与日俱增,如何进行信贷风险的控制,这成为了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涵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全面总结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探讨银行做好信贷风险控制需要采取的具体策略,以期为银行现代风险控制水平的整体提升带来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问题;策略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加快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银行信贷风险被进一步放大,当前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任重而道远,长期以来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重视不足、能力欠缺给银行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面对信贷风险攀升的客观现实,客观上要求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方面进一步努力,正视目前信贷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改变信贷风险控制不力的情况,实现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银行信贷风险简单来说就是的贷款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对于银行来说,信贷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银行只能够通过各种措施的采取,尽量将信贷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是基本上难以将信贷风险彻底消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从成因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利率风险,利率波动将会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的增减,对于银行来说,如果贷款利率提升,则意味着信贷风险的攀升,原因在于借款者资金使用成本提升,还款压力加大,违约概率提升。经济风险,经济发展有景气周期以及低谷阶段,在经济发展趋势良好的情况下,银行信贷风险基本稳定,而当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时候,借款者更容易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从而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增加。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自身信用水平低而导致的信贷风险,每一个借款者的信用有好有坏,给那些信用不佳的人放贷,就很容易导致信贷风险的增加。管理风险,所谓的管理风险是指银行信贷管理不善导致的信贷风险。对于银行来说,信贷风险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信贷管理不善,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问题

目前,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面对越来越大的信贷风险,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意识、手段、预警、内部控制、资信调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成为了信贷风险控制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一)银行信贷风险意识落后

目前,银行信贷风险意识普遍比较落后,没有与时俱进地树立起来与信贷风险控制工作要求相适应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银行信贷风险意识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风险理念的缺失,银行在信贷领域没有良好的风险理念,对于信贷工作的风险没有一个足够的意识。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工作被边缘化,没有给予这一工作足够的重视,从而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信贷风险。其次,信贷风险控制方面没有树立全员参与的理念,很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被认为仅仅是信贷部门员工的工作,这导致信贷风险控制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以及配合,从影响到了信贷风险控制效果。最后,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方面没有树立预防理念,不少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比较被动,基本做不到未雨绸缪,信贷风险控制更多的就是对于信贷损失的处理,而不是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来切实降低信贷风险。

(二)信贷风险控制手段低效

从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手段来看,信贷风险手段低效的问题比较突出,信贷风险控制本身是一项非常专业、复杂的工作,如果信贷风险控制手段不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信贷风险控制效果。目前银行现代风险控制手段方面基本上就是资产抵押、信贷分级等为主,资产抵押对于银行来说,在信贷风险防范方面非常有效,但是这种方法问题也比较突出,这种手段会将一些没有资产可以抵押的优质客户排除在外,这非常不利于银行业务的长期发展。另外就是在信贷分级方面,简单粗暴地将信贷风险从大到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大类,银行针对不同类别的信贷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信贷损失拨备,缺少对于信贷风险的定量分析。同时在信贷风险的处理方面,没有运用好的风险转嫁、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的手段,举例而言,在风险转嫁方面,没有进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这导致了现代风险控制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信贷风险预警不够理想

对于银行来说,信贷风险控制的理想境界就是在信贷风险尚未发生就能够将风险扼杀在梦魇状态,切实减少信贷风险损失,反之如果信贷风险已经发生,银行再采取措施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对于银行来说就会过于被动。风险预警的重要作用在于防患于未然,尽管无论效果如何,很多银行都已经开展了信贷风险预警方面的工作,但是目前银行在信贷风险预警方面依然存在比较突出的不足,这种不足就是没有构建出来良好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预警指标限度以及效度较差、预警信息流动不畅等问题,导致处于萌芽状态的信贷风险不能够及时被发现,从而耽搁了银行信贷风险的及时处理,成为了信贷损失的导火索。

(四)信贷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也是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突出问题,内部控制在信贷风险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本身的缺陷会极大的影响信贷风险控制效果。目前,银行信贷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具体来说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权责界定不明晰、不同岗位之间的权力制衡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信贷内部控制的效果比较差。举例而言,在信贷审批权限的设置方面,信贷审批权限比较集中,银行内部的监察部门以及稽核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缺少对于信贷风险的审查以及监督,加剧了信贷风险滋生。

(五)客户资信调查相对不足

客户资信调查是银行信贷的基础性工作,资信调查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将会直接影响到信贷风险,对于银行信贷客户来说,为了获得银行贷款,一般都会隐瞒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举例而言,隐藏企业财务的真实状况,夸大自己的还款能力,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资信调查不能够有效地开展就必然会放大企业信贷风险。银行客户资信调查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资信调查的内容不够全面,所获得的资料信度不高,资信调查人员约束不够,这些问题都导致了难以对信贷客户资信状况的全面把握,自然难以做到对信贷客户风险的准确把握以及评估。

三、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策略

信贷对于银行的重要性意味着银行经营管理中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地位以及作用,在银行信贷风险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被放大的背景之下,银行要高度重视信贷风险控制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问题,实现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效果的不断提升。

(一)树立良好的信贷风险控制意识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方面需要树立起来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从而能够在良好信贷风险控制意识之下有效地开展这一工作,在具体信贷风险控制意识方面,重点是要形成风险理念、预防理念以及全员参与理念。风险理念要求银行信贷工作开展中需要将风险控制置于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充分意识到信贷背后风险,明确信贷收益以及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开展信贷风险控制工作。预防理念要求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需要做都主动出击,未雨绸缪地做好信贷风险预防,降低信贷风险发生可能性。全员参与理念要求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各个部门、各个员工都要配合好信贷风险控制工作。

(二)创新信贷风险控制手段

在信贷风险控制手段方面需要银行进行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手段,在客户现代风险评估方面引入定量分析模型,针对潜在的风险做好信贷风险转嫁、分散等方案,从而能够较好地控制信贷风险的发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危害。在信贷风险控制方面,银行可以借助于金融创新这一手段和工具来进行推进,举例而言,信贷的分散方面,可以进行再保险或者信贷资产证券化售卖给其它机构。总之银行要关注信贷风险控制手段创新领的趋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努力实现信贷风险控制效果的提升。

(三)加强信贷风险预警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方面需要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信贷风险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信贷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方面,要选择好风险预警指标,畅通预警信息通道,一旦信贷风险超过的临界点,就要及时发出信贷风险预警通知,并启东信贷风险控制预案,将信贷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信贷风险的不断放大。

(四)完善信贷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内部控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的采取、制度的设计,来发现、评估以及应对信贷风险。银行需要完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工作,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完善信贷审批权限的优化,建立起来一个权力的制衡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确保信贷工作能够规范的开展,切实减少信贷风险的产生。举例而言,信贷发放中审批以及调查之间的分离,避免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

(五)注重客户资信调查

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进行信贷客户的资信调查,资信调查要做到全面细致,信贷客户的资料获取途径要多元,综合对比不同渠道获取的信贷客户资料,然后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要注意对信贷客户审查人员的约束,建立起来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负责人对于信贷客户进行全面的审查,从而降低信贷风险。

在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信贷依然是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同时在银行之间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信贷风险将会有增无减,这对于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商业银行要客观认识到信贷风险控制工作的艰巨性,在准确把握好信贷风险控制内涵的基础上,从信贷风险控制意识、手段、风险预警、内部控制、资信调查等几个方面重点努力,从而推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许萍.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及管理措施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4,(27).

[2] 雷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策略分析[J].大科技,2015,(10).

[3] 卫文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J].经济视野,2015,(1).

[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丁竹君 金辰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论文 篇2:

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及应对策略浅析

【摘要】2008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经历了由从紧到适度宽松,进而回归长期稳健的过程。当前,随着实体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保增长”将逐步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但货币政策趋向于稳健的目标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就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监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由来和控制的现状出发,基于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提出一定的应对政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控制 应对策略

一、引言

2011年末,随着11月份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价格指数(PMI)下跌至50%以下,制造业整体疲软的态势继续加强,实体经济的增长压力逐步加大。而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三年来首次下调,凸显了当前国家对“保增长”任务的重视。虽然当前整体的货币政策趋向并不明朗,但银根适当松紧的迹象并不能改变高通胀下水平下中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目标,这就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监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开展了中间业务,但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主要盈利中的地位没有改变,其对信贷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信贷风险控制问题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信贷质量水平低,金融安全得不到保证,也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本文希望从金融危机以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现状及特点出发,基于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提出一定的应对政策,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在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中水平的提高。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由来及其风险管理概述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主体,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企业毫无二致。但同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由于其所处的金融行业的特性,经营风险更大。对商业银行本身而言,其经营原则是权衡流动性与安全性并做出选择,在实现利润目标之前,其资产和负债的安全性更为重要。因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具体含义是,借款人不能到期还款获违反借款合同条款的其他行为所带来的商业银行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来源看,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政府方面,政府干预极易引发信贷风险,当前,我国国有银行作为资金配置的主体,政府决策风险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贷款沉淀。二是商业银行自身方面,一方面,当前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违规操作有待制约,道德风险的控制有待加强。另一方面,银行信贷机制存在漏洞。此外,银行信贷的监督机制尚未完备,导致金融风险存在。三是从法制角度看,当前法律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内容规定不明确,可操作性较差,而政策与法律之间的相悖性又造成执行困难,加大了信贷风险。比如,法律对借款人的诈骗行为、虚假抵押行为的规定都不够明确,且进行风险控制的可操作难度较大。

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性之一是负债经营,信贷资产占据资产负债表的较大比重,因此,从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的角度,必须加强信贷风险控制,降低信贷风险。同时,作为当前社会经济风险的集中反映之一,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如果信贷风险存在,社会经济风险会将其放大,导致经济面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因此,要把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到最小,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三、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008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经历了由从紧到适度宽松,进而回归长期稳健的过程。进入2011年,我国面临的“保增长”的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除了要加强流动性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继续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但是,近三年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一直在继续,一些信贷风险控制的国际标准也逐步推行,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的体系,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从制度上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系统。一方面,信贷客户的相关评价和考察制度缺乏,不仅客户信用评价方法不够合理,客户评价资料也不完备,在信用跟踪和资料更新上也明显滞后,导致信贷方向选择上出现差错,致使银行信贷风险产生。另一方面,当前的信贷风险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具体表现为信贷流程运行低效、程序缺失、操作随意性强等方面,部门之间原本设置的制衡机制作用较小。

其次,从信贷风险的预警来看,缺乏完备的预警系统,对工作人员的预警职责也存在培训上的缺失。当前,贷款发放后银行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力大大减小,因此亟需一套信贷风险预警系统。通过一定的预警机制,可以使银行加强对贷后资金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化解风险。从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来看,各银行疲于解决已经显而易见的信贷问题,被动而低效。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具体思路

当前,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绩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问题,其主要思路如下: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从信贷流程来看,贷前要加强信用调查,监控客户的信用变化,关注潜在信贷风险,确保客户的信用。贷后要加强对风险的跟踪和监控,严格把关信贷过程中的各个程序和条件,分清信贷过程中各主体的职责,明确责任。其次,要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规避,一方面对借款人要综合考察,全面了解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审查财务报表,建立企业信用评级系统,促进信贷的标准化。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关联企业的信息系统,统筹银行对客户的授信,更全面对客户进行信贷关系的控制。最后,商业银行自身要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扭转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何树红,杨采燕.我国信用体系的健全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9.

[2]何树红,王善民.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分析与管理[J].经济问题探索,2005.

作者简介:李悦波(1990-),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国际金融)。

作者:李悦波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论文 篇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摘 要:商业银行是我国重要的融资中介,信贷收入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信贷风险的控制不仅关系到银行的盈利水平,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水平相对偏低,阻碍银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确保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问题

商业银行依靠存款与贷款之间利息差额的收入获得利润,因此信贷资产对商业银行而言至关重要。近年来信贷风险事件不断增加,商业银行对于信贷风险的防范也在不断加强,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对信贷风险的控制,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仍有所不足,存在着较多的风险。

(一)信贷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

首先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不合理,行长往往身兼数职,同时兼顾业绩提高与风险控制的职能,可能会因为追求业绩而不顾风险管理,进行高风险投资。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受制于行长领导 ,缺乏对高层领导的监督。再次,客户经理既做信贷业务,又开展风险控制,可能会因为业绩的需求谋取骗银行贷款,存在大的风险。此外,信贷风险控制流程不集中,无法有针对性地防范风险,分散的内部控制制度影响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最后,银行缺乏对贷后风险的管理,没有针对贷款后的事项进行有效的管理,贷后工作往往由客户经理负责,但其本职工作是开拓市场,因此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可能无法兼顾贷后管理工作,提升了信贷风险。

(二)信贷风险控制缺陷

可能对商业银行造成最大损失的便是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主要表现为逾期贷款、呆账贷款、呆滞贷款。相对于国际知名的大银行,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还处于较高水平。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够成熟,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只能依靠商业银行进行融资,但是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投向大中型企业。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难以像国外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来缓解风险,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报告利润较为可观,但是除去贷款风险成本、大量应收款等内容,甚至还有银行处于亏损状态,依靠政府的补贴来运营。

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提升有较多因素,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分散信贷风险,过于集中的信贷资产可能会因为爆发危机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生存。同时由于国家会开展宏观经济调控,产业受政策影响存在波动发展的状态,商业银行像某一行业集中投资存在较高风险。商业银行形成不良贷款后,为了维持账面利润,可能会通过吸收存款以新款还旧款,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国家开展宏观调控,也抑制了货币乘数的作用,若商业银行继续将资产投向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而不将资产投向高科技、环保行业,那么将不利于我国宏观调控的进程。

目前商业银行主要将信贷资金集中投放于大型企业,由于将资金投放过于集中,当某一板块出现风险时,也就会产生较大信贷风险。例如商业银行投资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于国有房地产、电信、建材、公路等行业,随着国家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限制,许多企业面临破产危机,银行的信贷资金无法收回,产生巨大的不良贷款。

二、完善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健全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治理结构的完善,对权力进行良好的监督,防范信贷风险,按照“三会分设”的原则,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负责对风险进行监管;监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风险控制方案的制定,对高层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针对外部环境提出内控意见。此外,要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对银行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督。最后,要落实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的要求,使员工独立行使信贷营销和风险管理工作,加强信贷业务的管理与监控。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对授信风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完善授权审批,防范管理层由于缺乏约束进行高风险信贷;加强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上报,并建立考核机制,对引发道德风险的员工坚决开除,并建立举报制度,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三)改善信贷业务流程

首先要对授信流程加以规范,对信贷业务进行全面的调查。客户经理在接受业务的申请之后,需要将初审意见提交给风险经理,由风险经理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查,风险经理审查之后交由授信审批部门进行审批。其次,要完善对贷后管理的工作,在信贷业务存续期内,商业银行要安排专人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走访调查,并形成书面报告交由贷后风险管理人员,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一些列措施。最后,要完善信用收回流程。客户经理根据信贷业务的实际情况提示客户还本付息,信用收回之后客户经理整理报告,并交由信贷部门归档。对于形成风险的业务,交由风险处置中心负责清收、转化、核销。

(四)完善风险控制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各项信息的管理,将分布在各分支机构的数据整合到数据库,对数据模型进行重造。同时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信贷业务操作全过程实现电子化,通过电子化的数据处理,网完善贷前检查、信贷审批、贷款发放等环节的记录与控制,并对各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操作的稳定性;对不同岗位设定不同权限。。

(五)培养先进的风险控制文化

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控制文化的建设,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产品,以此来提升银行的竞争力。银行在设计信贷产品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尊重客户的意见,通过倾听客户的诉求来改善产品,并做好信贷风险文化传承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银行员工也要主动学习风险控制文化,在实际工作中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对违反规定以权谋私的行为及时举报,确保银行的健康发展。

(六)优化不良贷款处置方法

首先,商业银行要根据分支机构的信贷质量的差异和不良贷款数额的差异进行分类管理,并对不良贷款比率高低不同的分支机构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不良贷款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要求,并制定清收方案,通过明确责任人清收来减少不良贷款,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其次,完善考核指标,加大资产质量考核的比重,优化各项资源配置,并对银行进行分类指导,确保各分支机构找准业务发展定位,合理处置不良贷款。再次,银行需要建有效的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对不良贷款按照期限、结构、偿债能力进行划分,针对划分的级别进行对应的处置。此外,分析各组织机构的重点工作,按照不良贷款的变动趋势结合行业的清收经验,使不同分支机构都具备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清收策略,增强谈判技能,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动态监测与管理。最后,要创新处置方法,处置方法要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可以寻求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合作,批量处置不良贷款,减少道德风险。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未来外资银行将对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威胁,银行业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必须要提高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水平,以提高其盈利能力。本文结合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分析,认为商业银行需要健全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改善信贷业务流程,完善风险控制信息系统,培养先进的风险控制文化,优化不良贷款的处置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提升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都夏.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及防范机制分析[J].现代商贸工業,2019,40(11).

[2]朱世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分析[J].时代金融,2016(08).

作者:施唯

上一篇:党务工作者事迹(精选2篇)下一篇:幼儿园教学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