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声乐教学声乐艺术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今社会,流行音乐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被大众所接受。歌舞组合作为当今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流行音乐教学的一个分支,以其具备的复合型和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在国内众多院校中运用和实践,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这一新型教学艺术形式需要在教学模式、教学特点以及市场化方面进行探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专业声乐教学声乐艺术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专业声乐教学声乐艺术论文 篇1:

声乐专业教学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辨析

【摘要】声乐学习的优秀与否,一方面体现在演唱技巧的灵活性上,同时,演唱过程中更要注重作品自身的艺术性。如果将技术技巧和作品自身的艺术性巧妙地进行有机结合,声乐演唱水平一定有所保证。基于技术与艺术间的关系,本文展开深层次的论述。

【关键词】声乐;技术;艺术

引言

塑造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熟练的技术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基础,带有艺术性的表演方能称得上是优秀。熟练掌握技术和准确拿捏作品艺术性,并将其有机结合,声乐的演唱才能到达极致。

一、技术与艺术统一的前提——技术与技巧

(一)声乐技巧之“呼吸”

气息对歌唱而言就像是血液对于身体的作用一样。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善歌者,必先鸿其气”,可见气息对于歌唱的意义。从开始到结束,气息贯穿着歌唱的整个流程, 呼吸控制得当,优美的歌词通过字、气、音的相互交织,得到完美的呈现,相反,则会破坏乐句的节奏,失去艺术色彩。

(二)声乐技巧之“咽喉”

歌唱者发出通透、明亮声音需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保持咽喉通道的通畅,二是足够的气息加以支持。对于咽喉这一通道,发声者要做到适度,下压的喉唱不出完美的低音,僵硬的喉也唱不出柔美的中音,喉咙不是简单的阀门,喉同样需要我们去抚触。

(三)声乐技巧之“共鸣”

基音共鸣是指改变声带的震动频率,建构强健的发声机能。其在声乐的学习中占据“先锋”位置,泛音共鸣的学习就是建立在纯熟的基音共鸣上,缺少了基音共鸣,声音发出的特点就是基音不纯,泛音混杂。

二、技术与艺术统一的重点——艺术性的把握

(一)作品思想的把握——歌者的理解力

艺术作品的思想性直接影响艺术性的水平,演唱者表演作品之前必须先了解该作品的思想内涵,我国古代艺术艺术评论家刘勰说“诗为乐心,声为乐体”,清朝戏曲家李渔《闲情偶寄》中也提到,歌者演唱这对于作品必须做到“解明曲意”,也就是说理解这首作品究竟表述的是什么,所述何事?所言何人?这一点对于作品的演绎是至关重要的。故“欲唱好曲者,必先求名师讲明曲义。师或不解,不妨转讯文人,得其义而后唱”。由此可见,歌唱者对于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力十分重要,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一定要准确、细致。

(二)作品情感的把握——歌者的表现力

白居易曾在诗中如此描述音乐“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也可以说所有的声乐作品都是作者情感表达的产物。演唱者需要揣摩作者的思想内涵、创作动机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投入高度的热情去演绎,才能准确阐述音乐作品。

大部分声乐作品在表达作者丰富情感的同时又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情与理的相互渗透与交融。演唱者应从全局角度出发,整体掌控作品的情感,细分作品中情感发展的内在联系,这样整体与细节的相互作用才能将歌曲演绎得更加鲜活,真正成为音乐表现所必需的艺术化情感。

我国声乐教育家蒋英老师曾经说过“音乐,从技术最终又回归歌者的内心,让音乐与生命本体血肉相连,这就跳出了技术的束缚。”也就是音乐家只有真正的用心感受作品的思想,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相互结合,才能真正表演出有生命力的情感,这样的表达才能够感动观众,与观众产生共鸣。如果仅仅是尽力表达作品的情感,那么即使演唱者竭尽全力表演也得不到观众的反馈,无法感动倾听者。

情感的表达是演绎一首作品的最后一步,这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步可以说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在《乐记》中曾提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即融入感情的歌唱才稱得上艺术。因此,演奏者情感的充沛与否决定了声乐艺术美感的有无。

三、艺术与技术完美统一

扎实的歌唱技术才是情感表达的“肥沃土壤”,收放自如的控制和调整声音需要长久的训练和丰富的舞台经验,长此以往,才能产生天籁之声。如何平衡好作品的情感与技巧,也是歌者演唱能力的体现,因此,音乐的完整性,技巧与艺术缺一不可。用心演唱,向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次的艺术表现要求歌者做到“身临其境、声情并茂、以情带声、情真意切”,艺术表现中,穿针引线需要声乐技巧,同时,情感借助技术,技术依托情惑。一名优秀的声乐演唱者,应时刻注意歌者的修炼,提升技术,完善自我,追求艺术,真正让声乐表演达到动人心弦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聂佳琳.科学视域下的声乐技术和声乐艺术[J].艺海,2015(05).

作者:班丽梅

专业声乐教学声乐艺术论文 篇2:

关于中等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歌舞组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 要:当今社会,流行音乐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被大众所接受。歌舞组合作为当今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流行音乐教学的一个分支,以其具备的复合型和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在国内众多院校中运用和实践,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这一新型教学艺术形式需要在教学模式、教学特点以及市场化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素质;复合型教学;市场化发展

当今,歌舞组合作为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而风靡于世,观众也被这种集唱跳于一体的表演形式深深吸引,追随之声日起。无论从表演的商业化,还是教学的系统化上看,歌舞组合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对我们来说都是年轻的,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一门学问。

一、参与歌舞组合教学的学生应该具备更加全面的音乐素质

顾名思义,所谓歌舞组合,需要演员兼顾唱和跳两种技能,且歌且舞,歌舞并重。相对于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单单进行声乐训练是不够的,系统的形体训练,特别是迎合流行音乐的现代舞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歌舞组合的组建之初应考虑学生唱、跳两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完成这种相对复杂的表演形式的基础,才能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歌舞组合教学应借助艺术中专个体声乐教学的特点,为组合成员的声乐教学打好基础

中专歌舞组合教学的成员是从不同年级的声乐专业学生中挑选而来,由于每位成员都会跟随自己的专业课老师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完成自己在声乐方面的专业课学习。因此,每位成员小课中声乐的训练便为组合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讲,每一位专业教师,都是组合团队教学中的一员。组合教学中,个体出现难以解决的声音问题时,小课教师能够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个体声乐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组合中的演唱部分。这样,使得组合教学中,个体声乐训练部分得到保障,同时在组合训练和演出的过程中,也使成员本身得到了超出非组合成员的舞台实践机会,大大提高个体表演的素质,为个体声乐训练提供了捷径,达到双赢。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是歌舞组合教学的不二选择

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要求其与传统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不同,首先,这种口语化的音乐形式需要与扩音器相结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话筒地合理运用就得到了彰显,而流行音乐中歌舞组合的教学势必会让每一位组合成员合理的运用手中的话筒,并使其与声音作最高质量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一首作品。由此,歌舞组合的教学需要更大的空间,面向演出,提供舞台训练。通过舞台的实践训练,使声音配合的默契度达到最好,肢体的协作体现最美的表演。归根到底歌舞组合教学的成果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歌舞组合这一艺术形式的完整性呈现,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成为了组合声乐训练的必经之路。

四、歌舞组合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复合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歌舞组合不仅是人员的数量增加了,声音更加饱满了,更重要的是听众能够欣赏到区别于单一旋律线条的声线,那么,和声训练就成为歌舞组合声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声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音响效果,使听众能够欣赏到更加立体的旋律线条。另外,和声部分运用合理能够与独唱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但丰富了作品形式,也为突出个体的人物个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和声课程的开设,对于组合的声乐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在歌舞组合中,舞蹈部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肢体部分本身就为歌舞组合这种形式增光添彩,使得声乐部分的表现更加丰富,也极大地加强了这种表演形式的观赏性。因此,一个成熟的组合成员能够驾驭与其声乐作品相匹配的舞蹈肢体语言是非常必要的。在组合的训练中,涉及不同音乐风格的舞蹈编排部分就需要专业的舞蹈教师来完成。那么,除了传统舞蹈教学的训练课程外,现代舞的教学,例如JAZZ、HIOHOP等,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组合成员的必修课。

从宏观看,如果一个音乐作品在体现一份规模宏大的内心感受,那么歌舞组合这种表演形式也可以被看做是浓缩了的小型音乐剧,它的表演载歌载舞,通过几分钟的呈現,表现了唱、跳、表演、舞美、道具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这就要求歌舞组合需要注重表演方面的训练来丰富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开设影视表演课就显得非常必要,教学中影视表演课的教师教授表演技巧,使影视表演、话剧台词课与声乐表演课相结合,丰富了组合成员的内心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为歌曲整体形象的塑造打下了基础。

五、歌舞组合教学将会以面向市场为发展方向

提起歌舞组合这种演唱形式,大家首先反映到韩国的很多知名组合,例如少女时代、super junior、东方神起等等,韩国的造星公司自然有一套严格可循的造星之路,并通过这种形式捧红了大量优秀的艺人。歌舞组合这种形式目前在中国看来还是处于襁褓中的状态,虽然也有国内的娱乐公司开始了对这方面的关注,但不管在业内还是业外并未引起重大影响,究其原因可能与运作模式的不成熟,没有好的作品的推出来承载这种表演形式,大众接受这种推星形式的能力不足等有关。正是由于歌舞组合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空间是不可估量的。中等艺术院校的歌舞组合教学与市场的接轨也是很有价值的一种发展方向。

首先,这种表演形式要求年龄低龄化,中专的学生年龄大概在12到16岁之间,正好符合了歌舞组合从培养到推出新作的年龄阶段。

其次,艺术学校所教授的专业知识也为娱乐公司后期的造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人才的对接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提供了快速的方式。

另外,流行音乐发展的本身要素就是要求它与市场接轨。被大众喜爱,作品得到传唱,才能体现其表演的真正价值。学校部分的基础训练如果能够与娱乐公司有机结合,拿到适合组合的歌曲,进行合理包装,那么一经推出,影响应该是轰动的。

因此,歌舞组合教学作为中等专业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学的一个分支,其前景应该面向市场,只有市场化的运作才能使这种艺术形式找到其应有的位置而大放异彩。

以上观点是我对中等专业艺术院校歌舞组合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我相信,歌舞组合这种年轻的艺术形式作为流行音乐教学的一个分支,将会以其具备的复合型和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在国内众多院校中更多地被运用和实践,同时也期待这种艺术形式通过商业化的运作,走向更多听众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曾美英.高职高专声乐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07(11)

[2] 牛青春.浅谈培养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及情绪[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5).

[3] 董丽.言传身授 注重主体参与——谈职业教育舞蹈教学的课堂环节[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

[ 责任编辑 张景贤 ]

作者:屈慧文

专业声乐教学声乐艺术论文 篇3:

中国电影歌曲在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表演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表演专业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中国电影歌曲的合理运用,有助于解决当前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本文主要阐述了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的内涵与意义,具体分析了中国电影歌曲在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应用中国电影歌曲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艺术院校;表演专业;中国电影歌曲;声乐教学

随着艺术院校的不断发展,声乐课程作为一门集实践性、艺术性和知识性于一身的学科,其在表演专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在表演专业艺术院校设置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系统培养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能,充分挖掘并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中国电影歌曲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时代性、历史性和综合性。因此,将中国电影歌曲应用于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概述

从课堂教学内容角度讲,作为影视表演专业的必修科目,声乐教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歌唱方法训练;一是歌曲练习。其中,歌唱方法训练又包括歌唱咬字、韵律、吐字、唱法、姿态和共鸣等内容的训练;歌曲练习包括理论知识学习、中外作品演唱和识谱训练等方面的练习。从教学形式讲,当前各艺术院校多是采用传统的大课授课模式。从教学目标角度讲,在表演专业开设声乐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其嗓音的合理运用能力,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一般情况下,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大致包括表演、台词、形体和声乐等四项内容,且其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有效的声乐练习,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音乐艺术潜质,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掌握与灵活运用能力、音乐感受力以及音乐审美意识,还有助于学生学会音乐艺术与表演艺术的融通,从而完善学生的艺术品格。

二、中国电影歌曲在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明确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多是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也缺乏长远的规划。一定程度上讲,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声乐知识和演唱技能,且应具有相应的艺术修养。但是,当前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明显缺乏对声乐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使得学生无法将声乐学习与其他课堂的学习融会贯通。然而,中国电影歌曲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彰显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宽度与广度。

(二)有助于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目前,从事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师大都具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音乐素质。但一些声乐教师极易受到专业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理念的影响,直接将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方法用于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中,使得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挫伤。这主要是因为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偏重于强调声音的规范以及腔体的共鸣与声音位置的统一,而表演专业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很难达到这些要求。因此,长期采用这种教学理念,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最终影响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然而,中国电影歌曲的合理使用,能够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音乐素养,进一步提高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三)有助于将声乐教学与表演主干课有效结合起来

一定程度上讲,作为表演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表演专业声乐课程主要是将声音技巧服务与其他主干专业课程相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与其他几项专业主干课程严重脱节,使得声乐教学失去了开设的意义。比如,在歌曲演唱和朗诵台词时,由于两者的脱节,使得其声音的感染力受到严重影响;在塑造人物时,由于声乐课与主干课的脱节,使得其声音苍白无力,且声音与咬字、吐字不能很好地结合,进而使得其表演苍白无力、缺乏感染力。然而,中国电影歌曲的科学使用,能够使学生在观看和聆听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声音技巧,更能够提高学生对声乐教学内容的灵活运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声音和表演的感染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四)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师资力量对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目前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课程师资配备依然存在很大问题。虽然部分院校设置了声乐教研组,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表演专业声乐课程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从而极大地加重了现有声乐教师的教学任务,使得他们很难专心地进行课题研究,进而影响了其自身的声乐教学质量。然而,中国电影歌曲的适当使用,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教师能够留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进行课题研究,從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声乐教学质量与效果。

(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一般情况下,我国表演专业艺术院校的入学考试都有声乐项目的面试内容,且要通过初试、复试的层层筛选。但是,声乐素质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声乐面试时,大部分艺术院校对学生的声乐水平要求相对较低,进而使得整体的教学进度受到严重影响。然而,中国电影歌曲的有效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缩小甚至消除学生之间声乐水平的差距,进而促进整体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三、应用中国电影歌曲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突出专业特点

第一,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突出表演专业的特点,充分体现声乐教学的创新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时代性。第二,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与不断更新的教材内容相符,以确保教材能够与现代声乐艺术发展特色相接轨。第三,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是对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第四,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将声乐教学与交叉学科相融合,通过展现多元化的声乐素材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应遵循声乐课程的教学规律

人的声音具有思维性,且发声的质量与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具有密切的关系。这样,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声乐表演水平。因此,对于表演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有的放矢。第一,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尽量帮助学生释放声音的天性。第二,表演专业的学生若要提高其台词的感染力,就应具备浑厚、清晰和富于弹性的声音。因此,在进行声乐训练时,通过选用相关的中国电影歌曲,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中声区的训练,并使学生保持稳定、放松的心态。

(三)应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功

表演专业开设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只有有效地将脑力与体力结合起来,并通过相应的实践训练,才能够提高学生声乐表演的综合性与技术性,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目前,大多数表演专业的学生的声乐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十分必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能够促进学生基本功的提升,才具有引领价值,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表演水平,更加准确地表达学生演唱时的情感。

(四)应充实教学内容与方法

作为表演专业一门理论性和技巧性较强的课程,声乐课程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技法,还应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声乐知识能够与表演艺术相融合,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选用中国电影歌曲时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多方面,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进一步提高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艺术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一线表演艺术人才不仅应具备较高的表演艺术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国电影歌曲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明确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实现声乐教学与表演主干课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当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应有效处理其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合理筛选并应用中国电影歌曲,最终实现表演艺术专业音乐教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刚,宋阳. 浅议影视表演专业中的声乐教学[J].戏剧之家,2016,17:113.

[2]李愛平. 表演艺术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4:185-186.

[3]卢茜. 浅析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18:155.

[4]陈乃嘉. 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反思[J].大众文艺,2013,18:234-235.

[5]王清金. 小议影视表演教育中的声乐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0,25:147.

编辑/岳 凤

作者:李博

上一篇:乡镇民政创优工作总结下一篇:村委经济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