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爱情

2022-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80后爱情

与“00后”共话“爱情”

摘 要

中学生异性交往往往被成年人视为“早恋”,尤其是身处信息化时代的“00后”比较“早熟”,教育难度大。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和想法,反思成人的固有认识和观点,进而开展异性交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敢于“为爱发声”,通过讨论反思和充分表达,形成集体共识,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促进美好的青春成长。

关 键 词

00后;异性交往;主题班会;问卷调查

G41

文献编码

A

2095-1183(2021)01-000-04

处于花季雨季的中学生,其身体和心理急剧变化与发展,在内在需求和外界影响下,开始尝试男女交往,但往往被视为“早恋”。许多家长和老师对此讳莫如深,谈虎色变。尤其是 “00后”身处高度信息化时代,许多老师都深感其“早熟”,教育难度大,遇到其异性交往问题,往往担心引导不利反而会造成更复杂、消极的后果。作为高三班主任,笔者对此也深感步履维艰。前段时间,本年级一对情侣在教学区热烈相拥,引得许多学生起哄围观,校园很是“轰动”。同时,笔者发现所带班级也有几名同学有拍拖的苗头。怎么办?鉴于以往谈心、说服教育“出师不利”的教训,笔者决定另辟蹊径,开展一次基于问卷调查的班会课,深入了解学生的看法,进而与之共话“爱情”,探索有效的异性交往教育策略。

一、“颠覆”性的结果:“00后”爱情调查引发的反思

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爱情的真实看法,同时,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思考。为此,在组织学生答卷时,笔者特别强调问卷是匿名调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填写,并向学生保证不会因为问卷结果而“秋后算账”。参加本问卷调查的班级人数为51人,男生21人,女生30人,问卷结果颠覆了笔者对学生的已有认知。

1.“恋爱很正常”——学会尊重学生立场

问卷设置了“你是否对异性同学或者朋友有种朦胧的好感?”“你有过谈恋爱的经历吗?”两个问题,直观了解学生情况。结果显示,班级一半以上的学生已有过恋爱经历(男生57%,女生52%),大多数学生都对异性有过好感(男生100%,女生86%)。本以为自己已是“火眼金睛”,发现了几对恋爱苗头,结果班里可能有近半数同学正在拍拖,或者曾拍拖过。这让笔者很“受挫”,真实情况超出预料或“已知”,很多同学“潜在水面之下”。而对恋爱的态度调查显示,学生多数感觉“无所谓”(男生71%,女生90%),说明他们对于中学时代的异性交往并不持否定态度,认为此事很正常;同时,男生和女生具有明显差异。在我国社会舆论中,多数老师和家长对中学生恋爱并不支持,或许这正是老师、家长和学生在谈到恋爱问题时,容易“谈崩”的原因。

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在遇到学生異性交往问题时,不能仅从成人视角出发,而需要切实了解、尊重学生的立场和观点。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对异性有感觉甚至产生感情是正常的现象,我们不应对此反应过度。牢固建立这一观点,我们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学生“爱的问题”,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当学生愿意和家长、老师谈及此事时,我们才能充分把握“学情”,进而及时引导,并达成有效沟通,帮助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界限与方法等,方能“防患于未然”。

2.“恋爱有原因”——找准青春成长问题

“爱情是什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成年人也未必能准确回答,却是影响人一生幸福生活的重要主题。问卷设计了问题“你能区分友情、好感、欣赏、爱情吗?”,旨在了解学生对此是否有思考,也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认为的“爱情”究竟是什么。许多“恋爱”也许只是朦胧的好感、欣赏,或是友情。而对“如有同学恋爱,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的多选回答,除了“真心喜欢他(她)”(男生67%,女生80%),其他原因占比较多的依次是“压力太大,寻求寄托或安慰”“好奇(学校生活无聊)”“赶潮流,满足虚荣心”,一些同学也选择了“叛逆,跟家长老师对着干”。部分谈恋爱的学生“动机不纯”,这也是导致一些学生发展恋爱关系后,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异性交往不顺利影响心情、学习,甚至出现问题的原因。

问卷也表明,学生其实对此有一定认识,这成为教师进行有效引导的基础。这些“原因”其实折射了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发现、深入挖掘其“恋爱”背后的动机、原因等,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与学生展开有效的对话与沟通,找到有针对性的策略,真正帮助其解决成长问题,实现问题疏导。

3.“态度很理性”——理解多元情感需求

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基于在日常与家长就学生异性交往问题沟通时总结的相关看法,并参考了社会舆论常见的观点,设计了问题“你觉得下列哪些可能是早恋对中学生造成的影响”,希望引发学生对异性交往问题的思考。从统计情况不难看出,学生对“恋爱”的影响多持有乐观、积极的看法,认为可以“双方互相鼓励,促进学习”(男生57%,女生90%);大部分学生认为,任何正面或负面影响都取决于双方的自控能力。同时,女生在一段“感情”中可能投入更多,认为“失败的恋情给感情生活留下阴影”,“感情”失败后造成的消极影响可能会更严重。

在此基础上,问卷进一步追问“早恋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十几岁的中学生就懂得‘谈情说爱’,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50%的男生和47%的女生选择了“从父母那里得不到足够的关爱,而寻求所谓的爱情”,45%的男生和53%女生选择“社会环境影响,网络、电视、刊物上‘少儿不宜’的画面泛滥,诱使青少年早熟”。而对于问题8“中学生的爱情能长久吗?”只有33%的男生和32%的女生选择了“能”,这与前面的问题“你有过恋爱的经历吗?”的数据(有半数同学恋爱过)形成反差。

上述问题及其答案表明,学生对异性交往有美好的憧憬,同时,他们其实比较“理性”,意识到早恋可能会带来的影响、结果,以及影响自己态度和行为的社会因素(家庭、社会环境等)。这启示老师和家长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中学时代的异性交往必然会影响学业,腐蚀上进心。尤其是学生存在“爱的转移”,选择用其他“爱”来填补父母、师长引导、关爱的缺失,而诸多网络、影视、游戏产品,鱼龙混杂,学生获得这些信息轻而易举,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往往“趁虚而入”。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阶段的学生感情的发展和需要是多方面的,家庭和学校应当时时反思自己所给予学生的关爱是否是学生所需要的,或者是否真正将爱传递给了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调查问卷的最后一题是主观作答题,“在学校操场和饭堂、在公交车上、在商场,在微博或者朋友圈,我们会看到中学生情侣的各种大胆甚至辣眼睛的秀恩爱行为。作为旁观者的我想对这些情侣说的真心话是?”回到此次情侣在教学区拥抱所引发的围观事件,请学生们自己谈谈看法。笔者对学生的作答进行了归纳:(1)反感在在公众场合的露骨行为,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2)要把握好度,尊重对方和他人;(3)穿着校服,注意影响。

二、达成“爱的共识”:基于学生立场的主题班会尝试

问卷发放一周后,笔者基于以上调查数据和反思,与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度谈话,尝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开展一次不同常规形式的主题班会课。这次班会课分三个环节,笔者退居“幕后”,作为课堂分享者的角色,与学生共话“爱情”。

环节1:展现“我”的观点——学生代表主讲“恋爱与学习”

班会课前,笔者与部分学生进行了轻松的“聊天”,鼓励学生大胆“为爱发声”。最终,一位勇敢的女生文文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在班会课时担当主讲,谈一谈自己对这一“尴尬”话题的看法。文文的准备非常充分,她利用周末广泛浏览微信和微博等自媒体的相关讨论,并与网友就“高中生该不该谈恋爱,会不会影响学习”等话题展开讨论,以充分了解不同的声音,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帮助她一起制作了PPT展示课件。

班会课上,文文展示了她的思考和网络调查结果,并以匿名的形式,讲述了身边人的恋爱故事。其中,既有高考前夕,朋友因感情受挫而情绪极端低落放弃高考的惨痛实例,也有学霸情侣互相鼓励,双双考上名牌大学,令人艳羡的美好爱情故事。她总结道,恋爱是否会影响学习,要看个人,取决于双方的自控力和修养。“爱与不爱,请不要伤害”,这是文文动情的结束语。

作为同龄人,文文的讲述内容真实,观点鲜明而客观,列举的事例主角也同为“00后”,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一时间,学生群情激动。打铁趁热,笔者作为第二位分享者上台发言。

环节2:回溯“我”的时光——班主任分享自己的暗恋故事

“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老师在高中时也曾有喜欢的对象”,笔者的开场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个个伸长脖子,眼里有光,十足好奇。接着,笔者“回到当年”,动情讲述了高中时代的“爱情经历”:

我也曾暗恋一个女生两年半,但从未表露过心声,平时也很少有机会和她交谈、相处——因为我当时太“闷骚”了。听到此,学生会心大笑。笔者和学生分享了当时的一个细节:我与那名女生靠得最近的距离是,有一次她的笔掉在地上,我捡起来递给她,我们各自拿着圆珠笔的一端——这是我们挨得最近的时候。高中毕业时,我感觉到遗憾,但是现在想来,那是最美好的回忆,因为我保留了彼此最美的回忆。学生受到感染(相信这引起了一些同学相似的回忆和共鸣)渐渐安静下来,这时,有同学突然站起来问道:“老师你后悔吗?”同学们哄堂大笑,齐齐看向笔者。笔者笑着说:“幸好当时我没有表白,上大学后老师才明白,我对她只是欣赏,欣赏对方的自信与幽默。老师后来也遇到了执手一生长相守的人,也就是真爱!”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環节3:反思“我”的恋爱观——基于问卷结果的讨论与思考

经过笔者的“现身说法”,进一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此时的氛围轻松,学生乐于敞开心扉。笔者将调查问卷的问题和同学们的匿名回答,以图表的形式在PPT上作展示。随着结果的逐一呈现,学生时而哄堂大笑,时而沉思不语,笔者则只追问而不求回答,更不下结论。

当看到数据表明,班里半数同学有恋爱经历时,学生似乎找到了同路人,三三两两窃窃私语。当出示学生对恋爱“支持大于反对”时,笔者借机反问:“如果调查家长关于对中学生恋爱是否支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反对”,笔者进而追问:“作为过来人,家长和我一样也曾年轻过,或许也曾在中学时遇到喜欢的人,为什么多数成年人会对中学生恋爱持不支持态度呢?十年、二十年后,再回头看,你们将如何看待和把握当下的爱情呢?”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每一个问题和数据结果都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思考、讨论,他们的反思令人十分欣喜。总结学生的精彩发言,笔者摘录了如下“爱的共识”:爱情是美好的,接纳与追求爱,是人之常情;爱是责任与保护,不能伤害彼此,不能强求;爱的双方应共同进步,树立远大目标,完成高中学业,为未来奠基;真爱值得等待,好饭不怕晚,不一定要立马兑现;切勿伤害单身狗(学生原话),即交往要注意尺度和界限;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也是爱。

三、“爱的未完结篇”:展望家校携手共促青春成长

班会课后,笔者找有拍拖迹象的同学谈话,多数人都欣然赴约,敞开心扉,再没有出现抗拒情绪。基于学生立场的主题班会课,使得师生关系有了质的进步,师生彼此建立了牢固的信任。

在主题班会两个月后,班里的静静同学主动找到笔者,倾诉自己好像与同桌产生了莫名的情愫,感觉像是“爱”了,她感觉心里很慌乱、很烦恼。“为什么你觉得这是爱呢?”笔者耐心倾听,引导她梳理自己的感受。静静回忆了和同桌小男生的一些互动细节,觉得同桌对她的好异乎寻常,某些瞬间让她很感动。“同桌”一词让笔者有了切入点,拿出近来班级的座位表记录(座位定期调换),笔者笑着说,“你们是不是日久生情啊?近三个月有两个月你们都是坐在一起,这是我的工作疏忽。”静静一愣,若有所思。我认真地对她说:“你先冷静一段时间,不要惧怕青春期的烦恼,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心烦时去操场跑跑步,或是来找我诉说都可以。我先把你们的座位排开试试看,两周后,咱们再聊这件事。”之后,笔者随时观察情况,不到两周,静静就主动来找我:“原来是我多情了!我发现他(同桌)待所有人都很和善,人缘很好,并不是专门对我好。我反思了一下,那段时间我跟原本亲密的妈妈闹僵了,有时会向同桌的他抱怨,可能是因此才产生了错觉。还好老师您提醒我多想想,不然糗大了!谢谢您!”没等笔者说话,静静就害羞地跑开了。

静静的事情也给了笔者莫大的鼓舞——学生开始愿意主动和老师倾诉“爱”的烦恼,也学会冷静思考,理性面对和处理“爱的那些事”。当师生互相信任、互为支持时,美好的青春成长未来可期。

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他们对于“性”懵懵懂懂,充满好奇,其异性交往难免涉及两性问题。家长和学校本该是他们获取相关健康、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如果我们遮遮掩掩、避而不谈,甚至谈虎色变,学生求教无门,自然会寻求其他途径。尤其是信息化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快捷且多样,许多调查也显示许多中学生的确是通过道听途说,或者不良书籍、网站获取“性知识”的。这对青年学生的身心是有害的,很容易误导正常的异性交往,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近些年媒体频频报道的校园性侵犯、性骚扰事件,或许也可归咎于此。因此,围绕这次共话“爱情”的尝试,笔者还请教了心理、生物等学科老师,就如何开展中学生性安全教育作了讨论。其后,笔者还将开展相关班会课,或提请学校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或邀请校外相关专家开设健康讲座等,共同促进青春生命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毛伟娜

作者:汪京华

第2篇:甘做“人梯”的硬核“80后”

40年,从“六五”到“十三五”,宋老从未缺席大连的教育科研。那一个个严谨的课题和一个个一等奖表明,他始终以研究的态度把握教育科研的导向,精准对接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让大连基础教育研究硕果累累,让无数的校长和教师找到专业自信,为大连中小学教育教学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样的跨度,这样的成就,这样的贡献,也许至今很难被超越;这样的宋老,也的确很难被取代、被忘记;这样的“80后”,真的可以用2019年的一个流行词——“硬核”来概括!

近两年,在与大连中小学校长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有一个名字经常被提起,那就是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原大连市实验中学校长、辽宁省首批中学特级教师、今年85岁的宋庆泮。宋庆泮是谁?为什么提到他,大家都满怀敬意,称他为“大连教育的领航人”?算起来,他应该是已经退休24年的耄耋老人,不管先前有过怎样的位置和荣誉,现在早已淡出公众视野,可为什么大家还对他念念不忘,甚至还需要他?八十多岁的老人,难免体弱多病、深居简出,难免思维固化、观念陈旧,即便身体尚好的,也多半过着养生健身、含饴弄孙的逍遥生活,怎么可能有必需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和足够的能力为大连的基础教育“领航”?在当前课改新人辈出、应接不暇的时代,不止一个人建议我去采访这位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基础教育翻天覆地变化的教育前辈,去关注大连教科研领域一位早已退居幕后的人物,想必他自有过人之处,自有无法取代的地位。而这样的采访,相信对目前人们关注的课改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会有特别的价值和深意。为了深入了解宋老,2019年11月下旬,我下决心去大连采访。

40年:从“六五”到“十三五”,从未缺席大连的教育科研

说来惭愧,工作三十多年,接觸过无数省内中小学教师、校长和相关研究人员,对于宋老的了解竟然寥寥,知道的很少。这一方面说明自己孤陋寡闻,另一方面也说明宋老一向低调。他在大连的中小学深入人心,但大连之外,了解他的人并不多。为了让采访有个基础,我做了功课,去搜集关于他的相关信息。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叹为观止:他曾任大连二十四中数学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1980年被评为首批中学特级教师,1984年被破格提拔为大连教科所所长、大连市实验中学校长。到任第二年,他便从潜心研究大连本土教育家冷冉的教育思想入手,带领全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科研。从“六五”到“十三五”,每个阶段他都主持或参与过大连市基础教育的重大科研课题,拿奖到手软——

“六五”末期,他领导大连市教科所在大连市实验中学和大连市第一实验小学进行了冷冉先生三个教育假说——“德育阶段连续假说”“情·知教学假说”和“学校运转机制活力假说”的实验。

“七五”期间,他主持并领导了“全学科整体优化”实验,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八五”期间,他主持并领导了有22个实验点校参加的“情·知教学”实验和金州区各中小学参加的“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实验,两项研究均获辽宁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研究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校长和教师。

“九五”期间,他已退休,仍未离开教育科研工作。他指导大连市中山区开展了“提高学校运转机制活力”实验,指导大连市甘井子区开展了“学生学习行为前移”实验,两项研究均获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又带出了一批优秀的校长和教师。

“十五”期间,他指导大连市中山区开展了“自主发展教育”实验,获得辽宁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十一五”期间,他指导大连市中山区两个“名师成长团队”开展主题研究活动,先后有13人成为研究型教师和名师。

“十二五”期间,他指导大连市甘井子区开展了“中小学特色建设”实验研究,获得了辽宁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在此过程中,他跟踪指导了二十多位中小学校长走上了研究之路,使他们对学校的管理建立在成熟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这期间,他还指导庄河市开展了“研究型骨干教师培养区域推进策略研究”,获辽宁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他也同时跟踪指导了该市二十多位教师走上了研究之路。

“十三五”期间,他指导庄河教研部门确定了两个研究课题:一是“转变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二是“引领中小学校长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均在国家教育规划办正式立项。在这期间,他直接指导十余名校长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配合大连市教科所到各市县区指导冷冉教育思想研究活动……

…………

40年,从“六五”到“十三五”,宋老竟从未缺席大连的教育科研!那一个个严谨的课题和一个个一等奖表明,他始终以研究的态度把握教育科研的导向,精准对接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让大连基础教育研究硕果累累,让无数的校长和教师找到专业自信,为大连中小学教育教学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样的跨度,这样的成就,这样的贡献,也许至今很难被超越;这样的宋老,也的确很难被取代、被忘记。

“80后”的新数据:240次,172篇,99节课,38本书,30所学校

宋老不“老”,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状态。首先是外貌,一头白发一丝不乱,一身西装笔挺干净;其次是行动,走路如风,腿脚麻利,上下台阶时想扶他一把的机会都没有;第三是说话,直言不讳,条理清楚,思维敏捷,记忆准确,绝不颠三倒四、拖泥带水,当然,更不含糊其辞,圆滑世故;第四是心态,正视年龄,又不惧怕年龄,自尊自信,乐观充实,即便老了也不轻易麻烦别人,即便退了也不放松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管理,即便年龄大了也不给自己找可以无所作为的理由,即便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也不浪费时间唉声叹气释放负能量……总之,他精神矍铄,身心健康,绝无老态,刷新了我对这个年龄段老人的认识。

一见面,他乐呵呵自称“80后”,本来是想让他谈自己,可他偏偏第一句话就说不要写他,而要我“好好推一推冷冉先生”,直到我老实解释宣传冷冉已在计划中,只是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沟通,他立刻表示可以帮忙促成此事之后,我们的采访才继续。

我知道,宋老力推冷冉,并非是因为他的低调和谦逊,而是因为他对冷冉的教育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认识,深谙其对当今教科研的意义。那么,冷冉的意义何在?宋老一语中的:冷冉是真正的教育家。我问宋老,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教育家?他态度鲜明:除了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有对教育、对学生的爱,重要的还要有教育思想。他特别强调,这个思想不是碎片似的,不是感性的,而是成体系的,是以教育哲学为核心的,包括对教育本质的看法,对教育目的认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理想的人,也是使人社会化的过程;而人的社会化过程的最高体现就是做到积极的社会适应、自觉的意识统一和能动的自我控制。这个观点冷冉在他的《人的社会适应说》一文里有着透彻的论述。冷冉在《教育研究》上就发表了13篇文章,还有其他的论述,他的思想有着严谨的理论体系、建立在深刻的哲学思考之上,博大精深……

没想到,采访这位“80后”老人,一见面,没有客套,没有寒暄,甚至没有过渡,一下子就被他带进了研究的语境。他那清晰的观点、学术的表达、准确的记忆,让大脑无法偷懒的我只好高度集中,紧赶慢赶,跟上他的思路。

宋老接着说,谈到冷冉,人们想到的只有“情·知教学”,其实,贯穿“情·知教学”和冷冉教育著述的核心思想是自我发展理念。在他看来,教育所谓培养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老师,二者自主发展的动力都需要激发,让内因发挥作用。如何激发呢?关于学生,冷冉的“情·知教学”说得很清楚,“应当着眼于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运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关于教师,要实现自主发展,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动力,包括师德、价值观。二是目标,有没有目标生活状态不一样,很多人生活没有目标。美国一项调查显示,能写出自己生活目标的只有4%,多年以后,这4%的人财富比另外96%的人的总和还要多。这说明那4%有目标的人没有浪费自己的能量。三是管理,即对时间的管理。要抓重要的、正确的事去做,定好的目标雷打不动。

我笑问:“您现在还会给自己定目标吗?”

“当然,我每年都要想这事,给自己定好目标,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就连看书也要计时,算是一种自我控制的手段。”难怪宋老精力充沛、能量满满,原来与他严格的自我管理密切相关。他说,很多人一辈子是被自己埋没的,因为管不住自己;很多学生成绩差不是因为智商,而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差,不知道什么事是重要的。

“怎么才能知道什么事重要?”我问。宋老说,人生的“事”不外乎四种:紧急重要的,重要不紧急的,紧急不重要的,不重要不紧急的。前两种就是重要的事,要抓住,要抓紧时间做。凡事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宋老告诉我,围绕自主教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主要关注三个事:

一是学生的事,如何引导其自主发展,具体包括自我养德、自主学习、自主健体和自我管理。“自我养德”就要先养成自省的习惯,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自省。为此,学校要在情感上下功夫,重感染,这一点最有作用。“自主健体”主要是养成锻炼的习惯,他自己至今保持着游泳的习惯。“自我管理”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还包括班级管理,这方面潜力最大,多数没有做到该达到的高度。班级管理好了,也会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方面班主任的任务很关键,要想好怎么建设班集体,按照冷冉提出的,至少要满足5个条件才能称之为班集体;还要教会学生自我管理,也就是自我学习、自主管理。

二是教师的事,引导教师自主发展,包括解决其发展动力、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方式三个方面。关于自我发展方式,目前很多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听报告、看课等途径。其实,对在校学生而言,需要解决由“不知”到“知”的问题,而对在岗教师,要解决的是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问题,单纯的看、听,不一定能获得智慧和能力。从哲学上讲,不同质的问题要用不同质的办法来解决。西方教育理论早就提出教师要走研究之路,冷冉也早就提出过这个观点。“为什么教师一定要走研究之路?”我问。宋老说,“因为知识转化为智慧是有条件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找到联系,完成自我建构;二是深入实践,有了知识,必须与实践联系在一起,没有实践,谈不到能力。应该帮助教师完成这样的自我建构。”

三是校長的事,校长要学会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十二五”期间,他曾经带领大连的26个校长搞研究;现在帮庄河高中,也是要破解这个问题,最终使全校教师对校长提出的教育思想能理解、认同,进而践行,这样,校长和学校的发展才能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您带领学校走研究之路,是侧重理论还是实践?”宋老答我:“围绕问题讲理论。实践中遇到哪些问题,提出来分析,再回到理论中讲,因为教育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据说这种方式特别受欢迎,一次宋老到瓦房店讲座,讲完了,老师们都意犹未尽,说“没听够”。而他自己,也从来没有脱离过基层学校,只要有机会,就深入课堂。2018年,他听了99节课;2019年仅上半年,他就听了57节课。难怪老师们喜欢他,因为他的理论始终接着地气儿,经过他的引导,老师们不知不觉,螺旋式上升,到了理论高地。

除了讲座,宋老还用大量的时间面对面跟老师们沟通交流,指导并帮助他们修改课题报告和论文稿件,大到选题、观点和结构,小到字词句标点,事无巨细,只要老师们需要,他都愿意俯首甘为。毫无疑问,老师们受益匪浅。一位有心的老师写文章统计,宋老仅2016年就到基层学校与校长教师对话240次,修改稿件172篇,大连市至少有30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在他的引领下成长起来,有的成为省专家型校长,有的成为省十大名师、市区名校长。

而他自己,也是学习的典范。除了一直向实践学习,他也一直向书本学习,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习惯。无论到哪儿,他的包里都有书,只要有空闲,就拿出书来读,一边读,还一边做标记,记下自己的思考和问题,很多时候,是写下自己的质疑。他读书多,但从不盲从,是否接受书中的观点,往往要经过他的独立思考,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当年在所长的位置上时,他就有创新和探索的勇气,大胆跟当时的教育局贾局长说:“要允许我说跟你不一样的话,科研所就是趟路的,要允许我说。”而贾局长也有趣,答曰:“谁敢不让你说!”之后不仅给宋老充分的科研自主权,还亲自为宋老的专著《自主发展教育论》写序,对宋老的研究充分肯定。现在看来,宋老的执着和坚持,贾局长的慧眼和宽厚,共同为大连的教育科研创造了积极进取而又宽松自由的氛围,为日后大连基础教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底子。

宋老告诉我,2019年,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已经读完了38本书。自己喜欢读书,什么都读,前段时间还读了给孙子买的英语通识教材。说到这里,他像个孩子一样得意,像个小学生一样大笑,却又的确像长者那样深刻懂得时间的宝贵。在我们聊天的约3个小时里,他不止一次说到不想浪费时间,这让我想起美国著名的投资人、律师查理·芒格说过的一句话,“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所以,他任何时候也都会带上一本书,让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有价值。

240次,172篇,99节课,38本书,30所学校……要知道,这一切都发生在宋老80岁之后!眼前这位瘦小的高龄老人究竟有多少智慧、多大能量才能产生这样的数据记录啊!采访中,他始终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旁征博引,视野开阔,布鲁姆、苏霍姆林斯基,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均了然于胸,理论底气十足,其间高论不断,金句频出,让我应接不暇,自觉惭愧。

即便如此,宋老也从不居高临下,更不越位,反倒谦逊地将自己定位为“人梯”,以“支持别人迈向更高的台阶”。有人让他做顾问,他半开玩笑地说自己不做顾问,只做“问顾”;老师们有需要,“问”我,我就“顾”;不“问”我,我就不“顾”。那种骨子里的尊重他人、也自尊自爱自律,那种发自内心的助人为乐真诚无私,反倒让喜欢他的人更频繁地“问”了。以至于85岁之后的他,依然忙得不亦乐乎,不仅在大连市里“顾”,还要定期去庄河等地方“顾”呢。

刚好,第二天庄河有两个活动等着宋老,我抓住机会,与他同行。

在庄河:那个近8年他每月都会来2~3天的地方

为了在预定的时间赶到庄河,我们订了早上6:30分的高铁票。11月底,大连早已是冬天,太阳还没升起,我们已经坐在了火车上。我的座位离宋老不远,我注意到,上了火车,宋老只简单地跟我打了招呼,就拿出一本书读了起来。整整一个半小时,车厢里人来人往,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可他始终聚精会神,不受任何影响。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晨光透过车窗洒在专心读书的宋老身上、脸上,从逆光的角度为他勾勒了金色的轮廓,使他如雕像般定格,呈现出岁月静好样子,释放着打动人心的力量。那一刻,不仅我,连附近坐着的几个年轻人都久久地看着他,想必,大家心中的感动和敬意是一样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读的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自控力》。他一边读,还一边拿出笔在上面画着,写着。画线的地方是重点?我好奇。他告诉我:“不,是存疑,不一定同意其观点。”这就是宋老,无论面对怎样的学术名家,他都不会轻信盲从,永远有自己的思考。

到庄河了,站台上,我们遇见了同车来的大连实验中学的两位名师,一位是数学老师,一位是物理老师。她们是宋老请来为庄河五中这所农村初中支教的。见到宋老,都想帮老所长拿包,可宋老坚持自己背,绝不给别人添麻烦。

学校的车来接我们,我这才知道,庄河到学校所在地长岭镇还有32公里,一路开过去,大概近一个小时。

终于到了学校,见到刘校长,我才知道,一年多来,宋老每个月都会来一次。学校一直是个薄弱学校,需要老所长蹲点引领。每次他来,既指导教师搞研究,也给学生上校本课程,还请大连的名师指导老师上课。过去这个学校没有研究的基础,几乎没申请到大连市的课题,现在,五中已经有大连市课题两项,庄河的课题多项,今年还被评上了“大连市义务教育管理示范校”……刘校长说这些时,特别开心,他看着老所长说,现在学校教研的风气特别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上了很大的台阶,这都要感谢老所长的付出。

说话间,上课铃响了,几乎没有休息的宋老先去听了一节九年级的数学课“随机事件”。我注意到,他不光听老师怎么上,还看学生如何学,看他们小组讨论时的表现。课后,宋老对我说,让农村学生自主学习非常不容易。传统教学里,学生“看”和“听”的行为最多,但“看”和“听”是效率最低的,而“说”是效率最高的,它与思考同步,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了的。所以,他每個月给孩子们上一次课,教会孩子们自主学习,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现在,他的课已被列入学校的校本课程了。

到宋老上课的时间了。这节课,宋老要给初二的孩子们讲怎样自主管理。会议室里,大约两个班一百名左右的学生已经挤满,宋老的课别开生面,别人站在讲台上是老师,而他站在讲台是爷爷。刘校长先来一句“大家欢迎宋爷爷讲课”,作为爷爷的宋老笑眯眯走上讲台,第一句话不是“起立”,而是慈祥地附身问孩子们:“想不想爷爷呀?”孩子们齐呼:“老想了!”宋老真的就像爷爷跟孙子那样开始谆谆教诲,那么慈祥而亲近。他说,咱是农村孩子,爸妈都是农民,不可能给你们特别优越的生活条件。而你要想有更好的未来,就要靠自己去努力、去奋斗。那么,靠自己最需要做到什么呢?要管住自己。如果管不住自己,就会把自己耽误了。

怎么才能管住自己?我问。宋老谈了五点。

一是要养成确定目标的习惯,不能稀里糊涂地活着,因为目标有激励的作用。怎么定目标呢?要考虑自己的职责,要长短目标相结合,还要善于分解目标,一个大目标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实现起来就容易了。他特别举了自己年轻时骑自行车的例子,如果想一下子超过100人,肯定很累,也容易丧失信心;但如果每次超过三五个,不断坚持,就可能最终实现目标。

二是要善于管理自己的事情。怎么管?最重要的是想清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可以画数学坐标系,划分哪些事是重要又紧急的,然后再去做。好多人跟着急事跑,结果把重要的事耽误了。

三是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时间是什么?谁见过?其实,时间是一种资源,生产任何一种东西都需要投入时间,这个资源的特点之一是非常公平,对所有人都一样,它不可储存,走远了就不可挽回;特点之二是不可再生;特点之三是不可替代。所以,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更要善于管理时间。建议大家要形成计划时间的观念;要养成记录时间的习惯,这样注意力会集中,学习效率就高;要把整块的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要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平时自己看书很少专门在家,经常利用火车上的零碎时间。

四是要善于管理自己的行为。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实现目标。怎么做呢?要说干就干,不要明日复明日,拖拖拉拉。刚开始做可能会遇到困难,做得也不够规范,没关系,一点点改进,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要排除干扰,比如有的同学就是控制不了玩手机。

五要定期反思自己。一辈子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聪明人都会经常反思自己,而且能改。

最后,宋老跟孩子们说:“等你们初三,爷爷还来,给你们加油。祝你们成功!”孩子们掌声雷动!

整整一节课,85岁的宋老,就站在讲台上,全程脱稿,滔滔不绝地讲了40分钟!他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贴近学生,又高屋建瓴。最服他的是,不仅有与时俱进的观点,更有严谨的逻辑结构,环环相扣,出口成章,思接千里,又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联想到哪里,最终都能记住并准确回到自己原来的思路轨道上,而且没有讲稿,没有时髦的PPT。他是怎么做到的?厚积薄发?也许,这正是他常年读书、思考和深入基层学校的结果。其实,他一直在备课,他的教案,都写在了心里,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这堂课,不知道孩子们能听懂多少,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但在他们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在形成的中学阶段,身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学校,能听到这样一位睿智的老先生的课,该有多么幸运。跟他们一样坐在下面当学生的我,幻想回到人生的十六七,如果也有幸遇见这样一位“爷爷”,在最好的年华听这样最及时的一堂课,我一定会有更丰富、更精彩的人生。这节课带给我内心的震撼经久不去。

下了课,宋老又参加了课后研讨活动,两位同来的大连实验中学的名师分别对她们听到的一堂物理课和一堂数学课进行了点评,数学教师出身的宋老更是内行,主导了这次研讨。下午,宋老不顾舟车劳顿,返回32公里外的庄河,等着他的,还有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和一所高中的师生们。

其实,被宋老打动内心的不只我一个人,不只是此时此刻。同来的大连市实验中学张智慧老师动情地告诉我:“我是被宋老督促着走到现在,而且他是定期定时督促。他从不批评人,永远都是鼓励,特别亲切。我们大连实验中学每个老师的课题立项宋老都会亲自改,改得特别细致,密密麻麻。他给我们改过的文字,我们会永远留着。”“永远留着”,这对张老师有多重要,多珍贵!

我们随后到的庄河教师进修学校,无论校长还是教研员,见到宋老,都仿佛见到老朋友,热情、亲近又有一种特别的尊重。大家主动跟我聊宋老,我发现,他们已被宋老感动了多年——

梁校长说,宋老对教育的付出真是无怨无悔。他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专家,他有厚实的理论功底,有主导的教育思想,从未停止思考。他重视理论,但他的思想中不只有理论,更有很强的实践性。他每次来都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对参与国家课题组的校长,他会听每个人讲自己的教育思想,听他们谈如何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改变课堂。他特别守时,他上课时,从不迟到,也一分钟都不超。他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看法,学会了教科研如何做到规范、系统;而从前,我工作是感性的、碎片化的。如果不是宋老带着我们搞教科研,我的工作一定是止步不前的。宋老让庄河的教研和教学有了质的提升,是我们庄河教育的功臣。

教研员们说,从2011年开始,宋老每月来一次庄河,每次2~3天,至今已经8年了!他引领了庄河教育人的教育理論学习,是我们的领航人,庄河的教科研老爷子功不可没;他会亲自给每个人改科研报告,他改完的文章,都特别清晰,我们都受益;他的专著《自主发展教育论》我们人手一本,真看,真用,也能看懂,上面写满了批注;他会大年初一给我们打电话,推荐好书给我们;他对冷冉的教育思想领会深,记得准,讲座时从不拿稿;时间越长,就越觉得他的宝藏特别多,我们取之不尽……

对大家的认可,宋老只是微笑,并不多言,只说了一句:“我从工作中寻找幸福。”

我笑问宋老:“您准备工作到什么时候呀?”

宋老大笑,看着那些年轻的教研员们,幽默地答道:“等到他们都85岁,能接我班的时候。”

庄河教育何其幸运!有这样一个自带“宝藏”、甘做“人梯”的耄耋老人,带着一颗鞠躬尽瘁的拳拳之心,愿毕生为其添砖加瓦、搭桥铺路!

校长们:成长途中每一段重要的路都有宋老支撑的身影

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颁给了重庆的巴蜀小学。这所地处内陆的学校为什么能在1382项申报成果中脱颖而出,成为自该奖评审以来第一个获特等奖的小学?这固然因为“他们持续多年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国家课程为主干、学科育人为基础,形成了以‘学科+’为基本综合方式,以评价改革为制度保障,以教师教研工作坊为基本策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课程综合化实施的‘巴蜀路径’”,但它在《巴蜀建校宣言》中倡导的“我们更愿意许多优良的教师能集中精神、兴趣于本校的教育……对于教育发生兴趣,便会有创造的精神,研究的精神”也起了重要作用。孙金鑫在总结这一点时认为,“研究意识的有无,学术兴趣的多寡,研究能力的高下,是好学校与一般学校教师的显著区别。”(孙金鑫《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 ——由重庆市巴蜀小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想到的》《中小学管理》2019年第11期)的确,不仅庄河,大连很多现任校长正是因为被宋老引上了研究之路,有了日益明确的研究意识、日益浓厚的学术兴趣、日益提高的研究能力而成为独当一面、成绩斐然的教育管理者。聊起宋老,她们都无比感恩,无比深情——

大连高新区龙王塘小学的范立霞校长说:

宋老的身上有一种精神,一直影响着我,那就是善于学习。不论学到的东西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他总能变成自己的,在用的过程中创新。我会定期请他来学校指导,他的书是我的教育词典,经常翻阅。

大连高新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阎春红回忆二十多年前就认识的宋老,用了10个排比句:

我由衷的一句话就是,感恩宋所长!感恩在我不到三十岁的时候遇见他,他指导我怎么做科研,怎么写课题报告,怎么做验前调查;感恩他一直帮我修改论文,指导我怎么写论文;感恩他二十几年如一日指导我选题、立项、结题,从“九五”到“十三五”,我一直在省市规划办立项成功,结题成功,并获优秀成果;感恩他帮助我的过程始终耐心,始终鼓励,始终不嫌弃我幼稚,不嫌弃我进步慢;感恩他有求必应,随叫随到,解我疑惑,宽我忧虑;感恩他从不计较我的对错,我说的话合不合适,他总是宽容、包容和理解;感恩他一身的正能量,总能给我正确的人生引领;感恩他自主教育思想影响我形成坚定的自主教育实践经验;感恩我取得的每一点点滴滴进步都浸润着他的导师恩德,一种思想力量的无私陪伴;感恩他谦和、直率持之以恒的精神一直影响我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积极上进……10个感恩数不尽他对我的影响,无法表达我对他的敬佩,感恩生命中有他。

大连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校长兰秀玲谈到宋老时20年来给她的引领,将宋老称为可遇不可求的良师益友:

人生难得一知己,而一位良师益友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能结识宋所长,并得到他的指点,真可谓三生有幸。宋所长是一位宽厚的长者,更是一位我从心底里敬佩、感激的良师益友。回顾我个人的职业生涯,每一段重要的路都有宋所长支撑的身影。我1998年担任千山路小学校长,2000年,宋所长来校跟踪指导。当时学校提出“立美教育”的理念,希望通过“施教于美”的过程,达到“立美育人”的目的。当时围绕“立美教育”课题的确立与落实,宋所长援之以手,前后奔走两三个月有余,与我反复的讨论,给我很大的启发与引领。最终,在宋所长的指导下,将课题着眼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和谐”。师生和谐是“立美课堂”的标志,课堂上师生互动协调有效,和谐的教与学,必然能产生愉悦与自信,这是一切“美”的心理基础。宋所长对学生的关注,对教育本质的执着坚守,让我钦佩。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透过一次又一次的交谈,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引领,我时刻不敢忘记,也时时在追寻这种课堂教学中师与生之间和谐的美,这是我所领略的最美之美。

到了南关岭小学,我们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自主发展上。所长的目光依然在学生身上。他说:“要给学生权利,让他们去体验学习的快乐;给学生空间,让他们去学习探究;给他们问题,让他们去合作解决并分享成果。”为了让这种自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长细致地设立了一系列的小专题,每个小专题我们都细细琢磨、探讨,最终将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最令我钦佩的是,所长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理念,也有脚踏实地的实践策略,我受益匪浅。

在周水子小学,我们经常讨论关于学校文化、教育教学等话题,每次宋所长都能给我莫大的启发。我作为校长,最为关心的,或者说一直未变的初心,就是对师生关系的关注。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是我永恒的追求,而这恰恰与宋老不谋而合,我们经常就此展开长时间的讨论。除此之外,所长还如同一位宽厚的长者,一位知心的朋友,跟我讨论最近读的书,给我推荐他颇为欣赏的文章或者人物,我也定时向这位老前辈汇报一些近况和感悟。不得不说,宋所长虽然到了耄耋之年,可他的思想既清楚,又深锐,更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拓展教育路径。我常想,能与宋所长共坐一堂,亲炙他的言论风采,何其有幸!

大连第三十九中学校长迟伟讲了十几年来宋老给她的影响:

2008年4月,我刚刚走上校长岗位一年多,很幸运,遇到了宋所长。当时我在三十五中做校长,后期我在三十三中、三十九中、四十四中做校长。在我做校长期间,与宋所长始终保持着交往,他是我一生的良师益友。

他指导我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至今难以忘怀的是第一次见面交流。当时所长问了我所在的三十五中学的现状、未来的发展定位,然后语重心长跟我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当时非常困惑,我是一名新校长,教育思想从哪来?所长给我讲了很多名校长的成长经历,指导我向书本学习,获得屬于自己的、有个性、成熟的办学思想,要向这些校长学习,研究学校的发展历程,研究学校文化,并建议我读《帕夫雷什中学》《教育小语——100位中外教育家智慧感悟》两本书。从那时起,宋所长每学期都会向我推荐一本或两本他认为很有价值的书,我们经常围绕读书交流。宋所长问我:“能不能为学校的发展制定一个发展蓝图?”他认为这是校长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宋所长带着我就当时学校的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初步确立了自主发展的教育思想,制定了《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三年发展规划》。之后,我每到一所新的学校,都能带领全校教师确定本校的教育思想,用宋所长的话讲,就是抓住了学校工作的“主要矛盾”。

他还指导我走研究之路。宋所长认为,所谓“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全校教师都能理解、认同、并自觉践行本校的教育思想。然而,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是没有统一模式的,因为每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都是个性化的;即使有,它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每一个教师落实学校教育思想的能力。教师没有这种能力,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我非常认同所长观点,每到一所学校,都心无旁骛地带领全校教师潜心做教育研究。在宋所长帮助下,我们通过专家讲座、集体研讨,引导教师初步认识学校教育思想,把教育思想与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有效对接,使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充分落地。在我成长的路上有这样一位导师,是我一生的幸事。

记得有人说过,真正的教育,可能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教育,并不在于你选择了什么专业,而是在于你在一个好的学校里,遇到了一生当中需要效仿的典范和崇敬的榜样。对大连的校长和老师们来说,宋老就是一所好学校,也是工作中“效仿的典范和崇敬的榜样”,这份遇见,让他们学到了年轻时在校园里没有学到的东西,精神世界和人生轨迹从此被照亮。

回程的火车上,翻阅宋老的专著《自主发展教育论》和近年来完成的论文,发现他对冷冉先生教育思想有研究,有继承,更有发展。他以哲学的视角、辩证的思路,提出“发展就是最好的继承”,因而无数精辟的见解闪烁其中:比如从机理上研究冷冉提出的课堂教学的“立体结构”就是发展和创新,比如应在班集体建设中教会学生自我管理,比如“教师发展的速度和高度,与他们的发展方式有直接关系,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走研究之路’是提高教师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因为它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比如“能否独立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是否走研究之路、能否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比如“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是不可能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要靠全校干部和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实现,这是教育思想具有‘个性’的特点所决定的”……都有独到的思考和特别的智慧在里面,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消化,去践行。他那建立在不断学习、一直思考、始终践行、严格自律基础上的专业底气,使他即便85岁的高龄,仍然有足够的力量为后来者当“人梯”;他那活到老学到老、对社会的贡献到老、实现自我价值到老的状态,让他不仅有了生命的长度,也有了生命的高度和厚度;他那凭情怀、凭信念、凭人格、凭功底为大连教育、为辽宁教育毕生躬行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记住和尊敬。

这样的“80后”,真的可以用2019年的一个流行词——“硬核”来概括!

(责任编辑:李阳)

作者:李阳

第3篇:“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

近年来,为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大部分学校开始改革教师队伍,大量聘用“80后”辅导员,同时,由于2008年以后,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的学生主体逐渐转变为“90后”大学生。但是,由于双方所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再加上价值观的各异,导致目前的教育管理模式开始渐渐失灵。本文基于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严重碰撞的研究背景,从人文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的角度对当前处理“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适应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条件下的教育模式的具体对策,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与教学的效率,促进当代大学生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满足国际形式的发展需要,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为其指明了前行的正确方向。

“80后”辅导员“90后”大学生现代价值观后代价值观现代教育模式一、引言

近年来,大部分学校开始了教师队伍的改革,大量聘用“80后”辅导员,来进行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同时,由于2008年以后,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的学生主体逐渐转变为“90后”大学生,从而造成了高等院校辅导员与学生构成情况的大变动。而且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对科学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于是,为了提高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水平,我国教育机构针对高等院校人员构成变动的现状,开始了有关教育模式的探索。

“80后”和“90后”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由于二者所处时代的环境不同,而且所受教育的程度和理念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导致二者的价值观产生严重的冲突。“80后”性格沉稳,由于所处环境较为艰苦,所以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由于思想过于僵化,导致其不擅变通,观念较为落后,容易叫死理;而“90后”却迥然不同,他们思想开放,新潮,大胆敢于创新和挑战,但是由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生活的独立性,乐于享受,厌恶劳动。因此,当“80后”和“90后”以“辅导员”和“学生”的身份,出现在大学校园中之后,他们的价值观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于是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的碰撞便开始了。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院校存在“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共存的情况,其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导致了教学管理的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为此,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探讨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不同价值观,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二、当前处理“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高等院校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不足,而且相关的制度与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部分高等院校缺乏危机感,并且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科学,计划不周密。另外,高等院校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不充分,缺乏相应的人才以及足够的经费,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管理机构进行有关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科研工作。同时,我们还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缺乏至关重要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2.“80后”辅导员的教学管理能力不足,且缺乏相应的人性化管理方法

“80后”辅导员年纪较轻,缺乏相应的教学管理的经验,而且由于其导师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保守,从而导致其思想过于僵化,并且从心底对素质教育和人性化教育有着很强烈的排斥感,从而导致其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过于以自身为中心,忽视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三、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1.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提高当代高等教育提高教学管理效果的需要

当今的高等院校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开始普遍趋于年轻化发展,“80后”的青年们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了辅导员队伍之中的主体;而于此同时,由于时代的向前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开始普遍成为“90后”的人群,由于二者价值观迥然不同,而且又同为年轻气盛的青年人,再加上师生之间本身就存在的隔阂,导致二者严重缺乏沟通,相互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与争执,从而影响教学管理的效果。而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可以进一步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其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同时满足师生的需要,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当代高等教育提高教学管理效果的提高。

2.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促进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进一步沟通与交流的需要

根据人文社会学的一些知识,可以知道价值观是阻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重要因素。虽然“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而且都是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但是由于所受教育水平不同,在加上师生之间固有的隔阂,导致师生之间沟通不足。如果能够解决师生之间的价值观念的问题,那么便可以打破挡在两者之间的坚冰,促进两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而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便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从而协调“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

3.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实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人性化教学管理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过程中,对人的重视越来越明显,各种教育管理制度也都在向人性化发展。而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有利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帮助“80后”以及“90后”的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满足双方共同的心理及其他方面的需要,有利于實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人性化教学管理进一步发展。

四、建立适应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条件下的教育模式的具体对策

1.高等院校要加大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完善相关的制度与管理机制

我国高等院校应该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并且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高等院校应加大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先进的人才,并努力形成一个相关的科研管理机构,或是建立相关的课题,组织一批权威人士或专家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同时,要努力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从而完善管理机制,从而保证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转变其思维方式,提高其教学能力

我国高等院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升“80后”辅导员的综合素质。高等院校在招聘辅导员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学历,还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注其教学管理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时组织一些优秀教师,出差到重点学校学习一些先进的科学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

“80后”辅导员们也要注意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及思想素质,并要及时给自己“充电”,保证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思想和价值观念等,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同时,要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努力从生活中把握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另外,要努力转变其思维方式,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能力,协调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双方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

3.努力实行更为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方法,实现对“90后”大学生的科学、有效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医疗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渴望能够摆脱冷冰冰的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享受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满足学生的要求,维护学生的利益,例如可以采取相应的“软管理”(即采用由学生自主控制或一些强制性较弱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相关的教学管理)。

4.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我国的高等院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抗压抗挫折的能力,使其能够拥有平和的心态,以此来对待一切人、一切事。同时,要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冷静,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处理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80后”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这些辅导员们可以学到更多的心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其能够在与“90后”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其心理动态,根据其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交流计划,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打破二者之间的隔阂,帮助“90后”大学生解决其心理问题。

另外,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80后”辅导员,要努力用“心”去与“90后”大学生相沟通。“80后”的辅导员们在与“90后”大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并要学会尊重其所提的观点和意见,努力做到换位思考,保证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而且,“80后”的辅导员们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能够增进彼此关系,促进沟通交流的小游戏,从而能够在快乐中渐渐的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实现心灵上的沟通。

5.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媒体,促进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网络也渐渐成为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我国高等院校可以以局域网为基础,搭建一个大型的师生网络沟通平台,从而给“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通过这个师生网络沟通平台,可以规避面对面交流的一些羞涩、矜持和尴尬,减少一些忌讳和紧张,给所有人畅所欲言的机会,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另外,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和繁荣,一批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社会交友类的手机软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广泛的普及,如微信、QQ、飞信、微博、易信等新媒体。“80后”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促进和“90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交流的范围,从而能够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学生,促进“90后”大学生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五、结论

目前,我国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由于其本身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再加上我国教育机构缺乏该方面的权威人士及创新人才,导致该方面的教学模式的发展仍不充分,还不能在当今高等院校的教学条件下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普及,所以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因此,我国要加强对完善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的重视,加大对高等教育工作中教学模式探索的技术支持与投资力度,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去引领潮流,从而影响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协调好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和合作,从而促进当前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效率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华丽,沙文涛.试析高校中的“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J].黑河学刊,2013,(06).

[2]何敬业.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

[3]陈建祥,陈玉平.高校“80后”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挑战与对策[M].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4]谢雪梅.“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M].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

[5]张英.“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10):73-74.

[6]陈子庭.当80后辅导员遇见90后大学生——浅析80后辅导员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青春岁月,2010,(05):102—107.

[7]董琳.当“80后”辅导员邂逅“90后”大学生——高校“80后”辅导员的工作探析[J].科教文汇,2012,(04):152—157.

[8]林茂妮.“80后”辅导员的工作倦怠及心理调适方法——谈如何应对“90后”新生[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21—227.

[9]袁蕾.四大課堂:80后辅导员介入“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路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14):106-107.

作者:吕楠

第4篇:80后,从爱情,到婚姻

http://blog.renren.com/share/200294767/11970593793?from=0101010202&ref=hotnewsfeed&sfet=102&fin=1&ff_id=200294767#nogo

80后,从爱情,到婚姻

80后的我们,在年幼的时候,家庭条件都不太好,于是我们都有一个相对拮据的童年。在高中以后,家里条件逐渐好起来,于是貌似一副一直以来都很富裕的态度。

高中毕业之前,都以考上好大学为终极目标。当考上了一本二本三本,所谓的大学,大家有着各种痛苦各种无奈各种无聊各种荒废。在盼望中结束了大学,却发现,找不到工作,找到了也过着煎熬的生活。我们没有物质基础或者精神基础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世界,无法为自己和心爱的人遮风避雨。

在还年幼的时候,我们只要见到他就够了,他也许篮球很棒,也许微笑很灿烂,也许一手好看的钢笔字,也许只是为了那一次心动。没有承诺,也想不起要给承诺。我隐约记起,有人跟我提起的结婚。那是一个可笑的字眼。和很多人一样,我们会因为升学而分别,然后理所当然的拥有另外的生活。我想不起他当时说话的样子,但是对于十几岁的孩子,婚姻,是一个很可笑的字眼。那时候,我们迫切的想去证明别人都是错的,我们是肯定会相守十几年几十年的。

再之后经历的感情,会牵扯很多的因素。大学里谈的恋爱,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很无聊。虽然爱的很真很纯,但是都会无疾而终。我们没有办法夫妻双双把家还,我们会遭遇你先成熟还是我一直无力给你你想要的,这样尴尬的局面。于是他也许找了个没有给他太大压力的女生,于是他也许为了继续深造而离开你,于是他也许因为定居在哪个城市哪里适合工作哪里生活压力小哪里离父母近而拥有了两个家庭的矛盾最终不欢而散。

我们的大一,眼神清澈,透露着土气,可是阳光,可是单纯,可是回不去。

我们的毕业,假意一个可爱和高兴的神情,各怀鬼胎,再也不见。

工作以后。我们遭遇到朋友和家庭的压力,因为跟前人相比我们已经到了适婚的年纪,可是超过30岁仍旧没有归属的人,越来越多。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无论选择还是被选择怎样的生活状态,我希望都是心甘情愿并且不煎熬的。这句话我是对自己说的。

工作之后,接触的圈子越来越固定化,于是我们开始相亲,家人朋友介绍。而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充满了动荡,充满了诱惑,充满了浮躁,充满了不安,充满了无奈,充满了欺骗,于是哪怕早早结婚的,也有着高的离婚率以及为人不知的不幸福。

生活也许本该如此。

我们忘记了那个可以彻夜为你排队买一张车票的男生,我们淡忘了那个可以斟酌后选择便宜的饭菜而把生活费省下来只为了周末的时候可以供你一路逛一路吃的宠你的男生。他们的模样我们早已必须淡忘。

工作的时候,门当户对。

请问你的工作工资职业性质家庭背景收入身高体重星座是否有房有车。然后我们开始迅速的甜言蜜语。规划婚后的生活。

一直到也许其实并不合适,才发现已经融入彼此的生活,尴尬的商量你买的房我买的车该怎么分割。尴尬的商量其实你应该少花我一点钱你应该包下所有的家务。你并没有体会到我作为家庭支柱的辛苦,你只是在一味的让我惯你疼你。可是如果原本就不合适,为什么还要装作一副很享受的样子装的很久呢。

你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女生,当时就该按照这个标准去找。

你也许不喜欢她事事都交给你来打理,那么为什么没有适时的跟她沟通。

在你没有确定你会跟她共度一生的时候,在你决定其实你们有着众多的不合适的时候,一切都变得很戏剧化。

大家开始坐下来清算,你对我的好,我对你的爱,但是我好累。我不能为你改变,我也不想为你等待。我好想一个人过我的小日子。

没有必要去证明你是错的谁是对的。事情本无因果,只凭一张嘴。也没有必要掉几滴无用的眼泪,说说其实我一开始是很爱你的,只是我现在好累。更没有必要用尽冷暴力来让双方冷静,然后忽晴忽雨的在工作时间折磨对方。

这是80后的恋爱过度到婚姻的方式。

我们太容易说爱,又太容易说不爱。

说爱的时候,天地皆可为我改变。说不爱的时候,丢下一句对不起,我不想为你改变,我想变得自私一点,就可以绝尘而去。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过去,而每一个美好的画面,都像一把剑刺在心上。那又如何。爱的时候是真的爱,就够了。再去追究这么多,是不是他就能回来。是不是他就会改变现在的冷暴力重新回到那个心甘情愿为你做一切事情的男生的样子。

80后的我们,自私又自我。

我们有着拮据的童年而拥有可以粉饰的现在。于是心里的阴暗面大家都收了起来,展现的是你的阳光他的大气。展现的是他是钻石王老五她是优雅小青年。如何。又如何。

你们的家务怎么分配,家务谁做饭谁烧菜谁买垃圾谁倒衣服谁洗。

你们的经济怎么支配,是AA还是花一个存一个,还是男生养女生。

你们的房子车子婚礼都怎么安排。

处处是矛盾,处处是妥协。任何一个点没有处理的你满意且我满意,就会变成其实你不是很爱我的表现方面,于是分道扬镳。

80后的我们太特立独行,不知道为人所改变。哪怕这一点点的改变可以让生活更美好,却因为所谓的自尊赌气放弃了原本水到渠成的因缘。

所以你会选择听话的女生,而不在乎她的长相她的收入她的背景。

所以你会选择钻石王老五,物质层面决定精神层面。

可是我很想有爱情。

我知道爱情会归结于柴米油盐,我知道婚姻里的琐事很多。

我愿意改变自己暴躁的脾气,我愿意坚守一次,我愿意低头一次,我愿意长大一次。我愿意成为一个好太太,一个好妈妈。

只是希望,如果可以,让我们收起以前的幼稚,拥有纯粹的幸福。希望你能体会的到。而不让这一切成为一个笑话,或者是无奈。

没有人会顺风顺水,我希望幸福是有你。

可以的话,别离开我。

作为校内曾经的高产写手,我从来没有像这篇文章这样,从发表至今居然有400多次分享和留言,并且仍旧每天都在增长。

有点始料未及。

谢谢,由衷地。

希望80后的我们都可以幸福。

另外,针对大家都在问的背景音乐,是张杰的《流言有一千分贝》

就是谢娜的男友,或者说是未婚夫。听他,是从我90后的妹妹那里开始。

但是他的嗓音很好,还有《何必要在一起》等等,都很不错。

第5篇:“80后”的爱情与人生

——读喻之之的《十一分爱》

樊星

“70后”的爱情故事还没有讲完,“80后”已经开始讲述新的爱情故事了。例如笛安的《告别天堂》,还有喻之之的《十一分爱》。如果说,“70后”的爱情故事(如卫慧的小说《上海宝贝》、棉棉的小说《糖》等)张扬了都市“布波一族”(布者,“布尔乔亚”也;波者,“波西米亚”也。“布波一族”指的是集“布尔乔亚”风格与自由、流浪、放荡、颓废的“波西米亚”于一体的现代时尚追逐者)的疯狂情感,那么,“80后”呢?笛安的《告别天堂》刻画了“80后”情感的脆弱与混乱,喻之之的《十一分爱》则由两个闺蜜的不同爱情体验写出“80后”的人生感悟,也都别具一格,很有看头。

一个频繁地更换男友,为的是“不停地寻找”,然而,在不停的寻找中“爱得狠,忘得也快”,到头来,仍然有莫名其妙的失落:“没有争吵、没有预兆,就这样突然地就完了!谁能接受得了?这种方法最不能让人接受,却是时下最流行的分手方式„„”从疯狂到分手,那么突如其来,正是感觉越来越飘忽不定、人生变得越来越难以理喻的缩影,而这样一来,剩下的问题就只能是:人生还有确定的支柱吗?多变有多变的理由:“这个社会什么都太快,人们都不会花时间去等待,等待的成本太高,而谁又知道等来的是什么呢?”另一个呢?身不由己地卷入一场卑微的婚外恋中,想守住那份爱却发现“太苦太苦”——这样的坚守意义又何在?当事人“不太敢承受事情的真相”的心态,不是也很能折射出当今一部分女青年进退维谷的情感状态吗?无论是爱上了有妇之夫,还是爱上了花花公子,那“真爱”的质量都不能不发生苦涩的变异。就这样,作家写出了“80后”的困惑——不仅仅是女性在爱情体验上总是感到不尽如意的困惑,也是当今许多人都有的选择的困惑:与时俱进?还是坚守自己的园地?善变有善变的失落感;坚守也有坚守的怅然。舒婷早就在名作《神女峰》中表达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现代爱情观,而与传统的“从一而终”、“千年等一回”那样的爱情观截然区别了开来。世人都说爱情好,唯有困惑忘不了。《十一分爱》写出了两种情感的困惑,并常常在情节的推进中融入了对于爱情、人生、社会的哲理思考,这样的爱情小说便赋有了哲理的意味,耐人寻思。爱情,不仅仅与情感有关,其中常常潜藏着人生的困惑与启迪。这世上永远不会有完美的抉择、圆满的人生。悟到了这一点,才会有随时迎接挫折考验、命运打击的心理准备。可话又说回来了,在一个生存压力山大的年代里,在一个选择的困惑层出不穷的社会上,谁没有期待自己多一些好运气呢?

多年来,湖北文学界一直在呼唤青年作家群的涌现,以接过“50后”作家群举了很久的旗帜。我注意到,在湖北作家的阵容中,“80后”已经崭露头角了。苏瓷瓷、喻之之都已经写出了引人注目的佳作,而且,还在继续显示出旺盛的创造力。她们的经验值得总结。而对于她们自己来说,如何不断超越自我,也是需

要经常面临的挑战。

作者简介:樊星,男,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1998年赴美访问学者。著有《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世纪末文化思潮》等,在《文学评论》、《文艺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

第6篇:80后女孩爱情小贴士

爱情小贴士

如果爱一个人 得不到她 就会变成她 从前一知半解了 现在才能真正体会。

失去的 我会抢回来 抢不回来的 大不了换一个。

你笑起来的样子很甜 生气时候的样子很美 就连吃饭的时候都那么可爱。

摊开右手 点点阳光撒在手掌上 如同情人的亲吻 握紧它 如同握紧稍纵即逝的幸福。

爱一个人不是朝朝暮暮的事 把自己给了你不代表就是爱你 与其把爱挂在嘴边 不去实实在在去为你做一些事情 她为你做过什么 做过多少 你是不是比谁都清楚呢?

舍不得你 但是路还是要走下去 前面也许有更旖旎的风光 抹干眼泪 我还要走我自己的路 如果你曾是那么值得爱 我会怀念你 谢谢你陪我走了一程 如果你不值得 我会把你抖落 当做从来没有认识你 这是我年少无知所犯下的最愚蠢的错误。

比失去你和你让我伤心的是 你都没有为了跟我在一起而努力过 曾以为我配不上你 事实是 你不配拥有我。

如果我说这一首歌很好听,请你认真听清歌词,因为那是我想让你懂的心情。

我们都太容易让一首歌带自己对号入座,听见一首歌的时候,好像自己就行走在歌词里。~~~~~习惯了把自己伪装起来,告诉别人,我还是那个我

那些最终会让你陷进去的,一开始总是美好。我相信这个世界永远那么美。我不在乎你对我的不在乎。习惯难受,习惯思念,习惯等你,可是却一直没有习惯看不到你。

幸福,就是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总有一个人,一直住在心里,却告别在生活里,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来来往往身边出现了很多人,总有一个位置,一直没有变。看看温暖的阳光,偶尔还是会想一想。

我没有很想你,只是在早上醒来时。看看有没有你发来的信息。 我没有很想你,只是在听歌时,被某句歌词击中,脑中出现短暂的空白。 我没有很想你,只是想看看你的样子,听听你的声音。

如果你不能陪我到最后,就不要半路进入我的生活。你知道,我可以习惯独自一人,但是我们都接受不了本来有人陪,突然就一个人了。

肯陪你的人很多,会一直陪你到最后的很少

因为我不知道,下一辈子是否还能遇见你,所以我今生才会,那么努力,把最好的给你。友情也好,爱情也罢。

在世人中间不愿渴死的人,必须学会从一切杯子里痛饮;在世人中间要保持清洁的人,必须懂得用脏水也可以洗身。By 尼采

如果可以枕着雨声入眠,我对你的每一份思念,应该都会在梦里开出美丽的花吧...

第7篇:【80后好听的歌曲推荐】 80后励志歌曲推荐

80后有什么励志的歌曲?80后有什么好听的歌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80后励志歌曲推荐,希望大家喜欢,快来看看吧!

80后励志歌曲推荐

同桌的你老狼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music...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

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

喜欢跟我在一起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得太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奔东西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

谁把它丢在风里

music...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

我也将有我的妻

我也会给她看相片

给她讲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80后励志歌曲推荐

80后最经典励志歌曲推荐

《海阔天空》

beyond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尽管昔日早已不再,但那份激情永远在我们的生命里刻成了永恒。曾经在KTV里一次次地唱起这首歌,那是在喝醉以后,身体和意识早已麻木,只有理想仍然清醒。多少次迎著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懂,只有叛逆过,跌倒过,现实砸死理想但理想仍然在闪光的心灵,才可以共鸣。

前行吧,有梦的人永远不会孤单。

《水手》

郑智化,那个陪伴了我们整个青春时代,拄着拐杖有着忧郁眼睛的男人,他的歌轻淡地荡起你心底的忧伤,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旋律和文字的简单堆积。1993年我10岁,生命中第一次接触流行音乐,当我用那个烤箱一样的破旧录音机一遍遍放着这首歌,用塑料皮的日记本歪歪斜斜记下那一句句歌词,也许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会成为某种精神的代言。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现在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播放器来播放各种各样的音乐,这些声音在我们的耳朵里来了又去,不知道有没有带给我们什么。那些唱《水手》的年轻岁月,一群有着单纯心灵的孩子,对未来有着不知轻重的美好憧憬,梦还未破碎过,以为自己可以拥有最好的一切,转眼,就幻灭了,我们都成了平常生活里庸俗的人,与街头擦肩的人群再无二样。当年最浪漫的诗人如今告诉我要用物质的钢管来武装精神,而当年最安然的孩子如今是夜里在文字里流浪的迷途人。

《我的未来不是梦》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副歌部分也许听起来像是呐喊,像是口号,但前面的讲述却如此地贴近每一个人的心灵。如今讲述的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那嘹亮的声音却从未停止对我们的激励。也许生活是如此让人心灰意冷,即使天空再晴朗,也好象看不到方向,但一定要坚定地告诉自己,我的未来不是梦。

暗夜连着希望的黎明。

《从头再来》

这首歌是唱给下岗工人的,但传递的精神是一样的。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这是一种气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无论你的生命曾经散发出怎样的光辉,无论你的过往是如何地失败和卑微,往事一笑而过,每一个跌倒过的地方,都是新的起点。

人生处处是暗礁,我们需要不死的精神。

《蜗牛》

这是一首很好的歌曲。让人开心的是它总算在一堆污七八糟的歌曲中浮现出来,被更多的人听到,让人无奈的是如果没有周杰伦,很多人不知道还要等待几百年才会知道。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我记得小时候有本励志的书,叫《小小的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有印象。在大大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是小小的我,即使微小如蜗牛,依然有梦想的权利,在梦想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有起点的高低,没有理想的贵贱。不要活在别人的阴影下,活在自己的阳光中。

希望每个人都能认真地听一听蜗牛的梦想。

不是因为周天王。

《星星点灯》

一首《星星点灯》曾经打动了多少年轻人的心,又曾经给多少迷失自己的人指明方向,点燃希望的灯火。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人从懵懂无知到经历世事再到遭遇挫折而后看到希望。年少轻狂的我们曾经坚定的认为自己会轻易的就实现自己的梦想,以为自己是坚强无比的,但是在黑暗中迷失才发现自己的脆弱,成长的代价。

但生命不应就此沉沦。如果你对现实有太多的怨言,如果你喋喋不休,你愤怒,那么请听一听《星星点灯》。一个忧伤的拐子会告诉你,一个人在抱怨中永远不会前进,只有看到心中那盏灯,生命才会升华。

此外还有《真心英雄》,《红日》,信乐团的《海阔天空》,《隐型的翅膀》,《逃亡》,等等等等,都是很棒的励志歌曲,但由于我的感受不深,不一一评说了。

现在《奋斗》这部片子很流行,这说明关于理想的东西在任何一个年代任何一个背景下都不会死,因为这是我们最纯粹,最本质,最干净,最崇高的东西,让我们相信只要有一丝微弱的光亮,就可以走出黑暗。我们不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粒浮尘,不再为渺小的生命而感到微卑,我们会为真正的自我而存在。

不要让这样的梦想渐行渐远。

我们要永远追随它。

80后K歌必唱青春励志歌曲排行榜

NO.1五月天《倔强》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我如果对自己不行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你不原谅我也不能原谅

《倔强》是由阿信作词作曲,五月天演唱的歌曲,收录在五月天2004年发布的专辑《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中,是专辑中的热门歌曲之一。唱起倔强,你是否能感到内心有股冲破藩篱的力量在奔涌!

NO.2汪峰《飞的更高》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

《飞得更高》真实展现了成熟男人的心声。歌曲像一条大河,缓缓流过,起初平静,时而急流时而狭窄,逐渐开阔。如同生命。听者会被带入一种境界,如同站在网中漫步一片辽阔的旷野,雄鹰在头顶的天空翱翔,令心中有一种欲望在疯长,无法遏止。《飞得更高》带来的这种彻底的震撼,也许就是它急速上升的原因吧。汪峰收放自如的标志性的唱腔,令无数期待他声音的听众无限满足。

NO.3范玮琪《最初的梦想》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放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绝对会到达

这首歌是范玮琪翻唱自日本国宝级歌手中岛美雪的一首歌,原名叫《骑在银龙的背上》。这一首原唱也是当红日剧小孤岛大医生的主题曲。这首歌由知名作词者姚若龙填词,描诉人们在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只要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回想当初立志实现梦想的那一份努力,就决不会轻言放弃!

NO.4周杰伦《蜗牛》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着轻轻的仰望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人也都在思考着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像蜗牛一样执著追求,无怨无悔。我们应当拥有歌词当中的蜗牛精神,撑起我们前进的勇气!

NO.5李克勤《红日》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

《红日》为李克勤的经典曲目,歌词里写到:一生的兜兜转转,很难看清楚眼前的事与物。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难免还要面对彷徨中的无奈,但现实中也还是有着乐观的一面。在我们身边,一定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朋友能够帮助我们度过一切的困难。就又像是歌词里面写到:结伴行,千山也能踏过。遇到困难,即使真的是彷徨时,也应该要记得保持乐观向上,不断努力进取!

NO.6张韶涵《隐形的翅膀》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经典励志曲目《隐形的翅膀》,张韶涵甜美又极具爆发力的嗓音带来不一样的力量,感染人们要坚强地面对人生!

NO.7羽泉黄征《奔跑》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随风飞翔有梦作翅膀敢爱敢做勇敢闯一闯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也会有默契的目光

羽泉和黄征共同合唱的经典曲目《奔跑》,在青春道路上,我们需要向前奔跑的勇气和信心,哪怕遇到再大的风浪,去追求梦想和自由!

NO.8张雨生《我的未来不是梦》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著

《我的未来不是梦》由张雨生演唱,陈乐融作词,翁孝良作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是一首经典的励志作品,张雨生唱出了许多青年人对梦想的追求与不懈的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

第8篇:80后必读的80本书

在接下来的一年半大学生活里,我有目标了„„„„„„o(∩_∩)o...、

01,《三重门》,韩寒

学《围城》学得挺像。韩寒是钱钟书模仿秀冠军。

02,《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许知远

青春,迷茫,忧伤,思考。商业人文青年许知远早期的性情之作。

03,《火与冰》,余杰

此书之后,余杰变得罗嗦起来。

04,《耻辱者手记》,摩罗

午夜时候翻看,稍震撼,让人睡不着觉。

05,《李敖文集》, 李敖

骂人是需要水平的。

06,《顾准文集》, 顾准

独立意识,独立人格。世界都睡着了,只有一个人醒着。

07,《鲁迅文集》,鲁迅

应该被称为愤青圣经,愤怒青年水平升级必读。

08,《支离破碎》,石康

比《晃晃悠悠》好,语言干净、克制。一切在慢慢地破碎掉。

09,《弟弟的演奏》,朱文

卑微,琐碎,萎靡,愤怒,发泄。

10,《无主题变奏》,徐星

据说是受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启示。

11,《动物凶猛》,王朔

青春的躁动不安,性欲的无声萌动和暴力一起搅拌。

12,《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

在一个毫无幽默感的世界里,我们应该有趣起来,在一个无聊的年代,

有趣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我们要用通过思维来享受乐趣,通过乐趣反抗生命、反对无聊。

13,《许三观卖血记》,余华

幽默的语言,沉重的故事,巨大的悲哀。

14,《我的帝王生涯》,苏童

飞扬的想象,汪洋变换的命运。淋漓尽致,一日千里,一起享受阅读快感吧。

15,《红高粱》, 莫言

红色是血,酒,性,暴力,杀戮。

16,《平凡的世界》,路遥

想流泪你就读它。

17,《嚎叫》 [美国],金斯堡

汹涌澎湃的句势,不断地喷射、爆发,不断叠加的肉欲和感官刺激的意象

能让始终沉浸在反叛堕落和混乱的情绪之中。

18,《在路上》[美国],杰克?凯鲁亚克

“我与之交往的人只是那些疯狂的人,他们为疯狂而生活,为疯狂而交谈也疯狂地寻求得到拯救;他们渴望同时拥有一切东西。这些人从不抱怨,

出语惊人,总是燃烧、燃烧、燃烧,就像传说中那些闪着蓝色幽光的罗马蜡烛一样„„”

19,《厌恶》[法国],萨特

超越存在的荒谬。

20,《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国],塞林格

青春,背叛,反抗。

21,《打死父亲》[英国],约翰?维恩

愤怒青年,反叛青年必读。

22,《伊甸园之门》[美国]莫里斯?迪克斯坦

青年,摇滚。一个群体和一个时代是如何被联系起来的?

23,《流放者的归来》[美国]考利

格林威治村,波希米亚发祥地,一群面目模糊、背影黯淡的艺术家。

24,《格调》、《香烟》、《恶俗》系列[美国]保罗?福塞尔

当代美国心理分析三部曲。

25,《内心的噪音》,颜峻

颜峻乐评集,没说的,颜峻就是颜峻。

26,《听者有心》,李皖

过于学术化,有些看不懂。

27,《伤花怒放》,郝舫

想了解摇滚乐的青年必备的入门教材。

28,《先锋戏剧档案》,孟京辉

中国还有人在弄先锋、实验戏剧。

29,《国富论》 [苏格兰]亚当?斯密

了解经济的入门手册。

30,《第三次浪潮》 [美国]阿尔温?托夫勒

“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

,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

31,《数字化生存》[美国]尼葛洛庞蒂

是一本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启蒙指南。人家说的。

32,《未来之路》[美国]比尔?盖茨

全球热销2000万册。很多预言已经变成现实。

33,《知本家风暴》,姜奇平、王俊秀、刘韧

信息就是权力,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资本时代已经过去,知本时代已经到来。

34,《21世纪网络生存术》,姜奇平

网络具有无限的诱惑。姜说“农业经济是直接经济,工业经济是相反的迂回经济,

信息经济又相反是更高的直接经济。”看完托夫勒,看完尼葛洛庞蒂,我们看本土老姜的。

35,《起来——挑战微软霸权》,方兴东

你会发现方兴东读了很多书,然后你会佩服他,然后你就不由自主人地登陆博客中国。

36,《知识英雄》,刘韧

中关村的50人,这些人推动了中国的it。刘韧是个好青年。登陆donews看看吧。

37,《理解媒体》麦克卢汉

信息时代,信息传播。

38,《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亨廷顿

到处全球化,到处wto,到处地球村。不看看它行吗?

39,《全球通史》[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

我们对历史了解多少?据说是美国许多大学的基础课程教材。

40,《我的奋斗》[德国]希特勒

头号屠夫的精神病例,原书名为《四年半来对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

41,《拿破仑传》[德]艾密尔?鲁特维克

传世伟人不凡的一生。

42,《人性的弱点》[美国]卡耐基

青年励志入门书。

43,《变化》,凌志军

1990——2002中国社会实录,中国版《光荣与梦想》。口吻有些须嘲讽。

44,《现代化的陷阱》,何清涟

用事实说话。但不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

45,《光荣与梦想》[美国]曼彻斯特

据说是传媒人的圣经。极其独特的文风,凌志军《变化》就是模仿它的。

46,《万历15年》,黄仁宇

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通向历史的秘密通道。

47,《存在与时间》[德国]海德格尔

晦涩难懂。慢读,偶有佳句,然后爱不释手。

48,《梦的解析》[奥地利]弗洛伊德

性欲、潜意识。“梦是欲望的满足,梦是潜意识的欲望”。很多人都读过了,不读就落后。

49,《悲剧的诞生》[德国]尼采

有段时间,只佩服他一个人。

50,《通往奴役之路》[英国]哈耶克

自由、极权、统治、愚民。曾经是中国的禁书。禁书总是有看头。知识分子都爱看。

51,《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美国]杰姆逊

不合常理的我们就用后现代解释它。赶时髦你也读读它。

52,《挪威的森林》[日本]村上春树

青春,性,爱情,死亡,悲伤。没说的,风靡全球不是闹着玩的。

53,《海子诗选》,海子

很多人只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比这更好的多了去了。

54,《围城》,钱钟书

看了第一遍,就想看第二遍,看完第二遍就觉得不过如此。

55,《边城》,沈从文

大师作品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56,《呼兰河传》,萧红

比丁玲、冰心好,让人佩服的女作家。

57,《喜宝》,亦舒

喜宝说:要有很多很多的爱,不行就要有很多很多的钱。亦舒阿姨比琼瑶阿姨好。

58,《张爱玲文集》,张爱玲

张爱玲是清高绝决,苛刻乖戾,冷漠傲然的女人。这样的人写的书必定好看。

59,《水浒》,施耐庵

108个强盗,小时候就喜欢上了。算复习,怀旧吧。

60,《红楼梦》,曹雪芹

一开始好象是贾宝玉自渎来的。

6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

白话文小说,白话文很有味道。

62,《老残游记》,刘鹗

没说。白话文嘛。看完了,说话就有白话文的味道。

63,《鹿鼎记》,金庸

一个小人物的发迹史,情感史,事业史。

64,《白玉老虎》,古龙

古龙作品里最好的一部。

65,《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度不厌的经典。

66,《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

开头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悲剧的时代,

所以我们不能以悲剧的态度去对待它。

67,《1984》 [英国]乔治?奥威尔

反乌托邦,反集权。一部伟大的政治预言。

68,《喧哗与躁动》 [美国]威廉?福克纳

南方的瑰丽诡异,南方的腐烂和堕落。最好的小说就在美国。

69,《莎士比亚全集》,[英国]莎士比亚

牛逼死了。牛逼死了。牛逼死了。

70,《树上男爵》 [意大利]卡尔维诺

一个男的,在树上飞来飞去。老不想下来。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

71,《变形记》 [奥地利]卡夫卡

醒来变成了一只甲克虫。够骇人听闻的吧。

7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捷克]米兰昆德拉著

自诩为小资的都喜欢看。

73,《动物庄园》 [英国]奥威尔

在动物庄园里,猪是最聪明的。

74,《北回归线》[美国]亨利?米勒

性爱小说,配合《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或者《金瓶梅》一起看。

75,《等待戈多》 [法]贝克特

等一个人,老等不到,然后莫名其妙。然后我们会被莫名其妙地震动。

76,《红字》[美国]霍桑

一部描绘自然人与社会人分岐的小说。然后你就会联想到李恩珠的自杀。

77,《刀锋》[英国]毛姆

“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 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78,《洛丽塔》[美/俄]纳博科夫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79,《愤怒的葡萄》[美国]约翰?斯坦贝克

有个叫非鱼的乐队盗用做了专辑名。

80,《欧?亨利短篇小说》[美国]欧?亨利

美国幽默的百科全书。要幽默,就看它。

第9篇:80后的爱情

谈起爱情,80后们没有90后们纠结,因为选择不多;聊起婚姻,80后们没有70前们感悟,要么尚未婚配待字闺中,要么裸婚刚定尚无七年之痒;说到家庭,80后更是无比的从容与淡定,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居无定所工作飘渺家在何方?于是乎,80后唯一可以硬撑起胸膛,有话要讲的,也就爱情了。80后看金婚,会对忠贞不移海枯石烂历久弥新的爱情产生天马行空的幻想,要是我是佟志,要是我是文丽,会如何居家如何过日子,再不济,大庄这样的小眼睛男人,我还是能完全胜任做得有板有眼的;80后看奋斗,会羡慕向南夏琳像雨像雾又像风的爱情,会羡慕陆涛有那么一个21世纪版的绝世好双儿(米莱),当然,内心深处,还会幻想一下,如果能是富二代亦或是富二代的狐朋狗友,也未尝不令人心动;80后看蜗居,会义愤填膺的鄙视小三,会坚定不移的高举恋爱大旗打响婚姻保卫战,会感叹“俺们上小学时大学是免费的,俺们上大学时小学成义务的,俺们工作了福利房变商品房了,好不容易整个穷二代出来,托儿所还上不起了”。吃肉的时候没敢上,挨打一茬接一茬。军营里的80后的爱情,大多都是规规矩矩笔直笔直的,没有90后那么多缠绵辗转绕指柔般的纠结,没有那么多ABCDE的备选项,也很少出现吃着碗里的瞪着锅里的瞄着别家菜地里的,至于小三二奶之类人神共愤的行为,只能是个别案例不具有普遍的群体属性了。总体而言,80后的爱情,夹杂于70前90后之间,朴实不乏想象空间,浪漫却无奢华之感,添一分则如同90后之不靠谱,减一分则如同70前之欠缺格调。谓之小资,却又平添部队几分威武豪迈义气洒脱。非诚勿扰里乐嘉

说过一句话我很赞同,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小天地里,很快乐很满足,其实对于他本人而言就是很幸福的。这道理往大了讲,叫信仰,次之叫理念,再次之就只能叫追求了。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因性格、阅历、文化熏陶有所不同,所以,有钱人自有有钱人的幸福方式,穷人自有穷人的幸福方式。记得很早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人生的幸福与否,其实与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是不成正比的,很多貌似富足、安逸、舒适的人群,幸福指数往往不及工薪阶层甚至看似疲惫艰辛的农民工群体。所以,很多睿智的人,追求的幸福都是以平常心、平常人作为基石的。贾平凹在女儿的婚礼上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这庄严而热烈的婚礼上,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话,还是老话:“心系一处。”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还有一位投资界的巨擘,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这个看似平常无异的普通老头,我们来看看他的婚姻是如何经营的。某次巴菲特给某慈善机构捐款后,该慈善机构的负责人闲聊时抱怨,如果能把捐款的首富巴菲特先生请来,当面致谢该多好啊,这时候,一个在大堂负责清理打扫的老太太突然说,我可以试试看啊。当场的人都只是欣然一笑,一个扫地的老太太能请来世界首富?这玩笑不是一般的大。可是没几天,巴菲特先生果然到了这个慈善机构,此时,该慈善机构的各色人等无不对这个扫地的老太太报以

惊异的眼光,老太太很淡定的说了句,“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天天都得面对这糟老头的。”满场哗然!原来,这个看似更普通无常的扫地义工,原来正是大名鼎鼎的世界首富夫人。还记得有一次看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当时是武侠小说巨头金庸的访谈节目,采访过程中鲁豫向金大侠询问了武侠小说的创作等等话题,金大侠文思泉涌对答如流。唯有当问及金大侠的爱情时,金大侠如鲠在喉,只说了句,“这个话题是属于我和她之间的,唯有带进棺材带到地下去了”。问世间芸芸众生,富不过巴菲特,睿智不过贾老金老,大佬们对于婚姻爱情的理解尚且如此淡定,我们很多寻常人追求物质、追求名利的婚姻观、恋爱观确实可悲可叹。在我看来,恋爱婚姻的幸福莫过于,在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以正确的心态去做正确的事。正确的人,不是以物质基础社会地位作为衡量标准,而是基于自身的出发点,寻找和自己是一类的人,和自己有共同的价值观。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强扭的瓜终究是甜不久的。正确的时间,就是我们所谓的缘分,这个也许就是靠天吃饭的运气,“我生君未生,我老君还少。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这样的打油诗,或许最能表达缘分的巧妙。正确的心态便是彼此间的互进互爱、相互理解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包容方能从容。其实,活在现实中的我们,等待我们的爱情或是婚姻,绝对不只是某一个人,而是某一类人甚至某几类人。这样看来,生活得幸福与否,关键之处还是在于经营。生活中那些为了某个人而寻死觅活的所谓爱情,在我的眼中,都是浮云。真正的爱情,不是别人能够施舍予你的,而是两个人在一起时候相互间的感觉。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but because of who am I when I

am with you。这句爱情的谚语是好久以前不知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或许语法不通,或许是强扭的汉语式英文,又或许这根本就是浮云。但是,只要它能表达出我对幸福,尤其是对恋爱婚姻的幸福理解,就足够给力了。

上一篇:工程部职责说明下一篇:办理信用卡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