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

2022-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

全站仪测量高程方法

全站仪测量高程有两种情况:1种是仪器架设在水准点,另一种是仪器架设在非水准点上。

第一种情况计算公式:高程=H(测站点高程)+i(全站仪高)+h(测量点高差)-I(测量点棱镜高)

第二种情况计算公式:高程=H(后视水准点高程)-h(后视高差)+h(前视高差)+i(后视棱镜高)-I(前视棱镜高) 注:一般前后视棱镜设置同样高度。简化公式可以去掉最后两项。

全站仪仪器内计算待测点高程的过程是:

全站仪控制点高程+全站仪高+全站仪发射点与棱镜中点高差-对中杆高度=对中杆控制点高程,

比如全站仪架的控制点高程为100m,仪器高1.5m,测得高差显示为8m(假设棱镜头比全站仪发射点高),棱镜高度1.3m,则待测点高程为

100+1.5+8-1.3=108.2m

全站仪测量点高程可以满足一般施工,比水准仪方便,任意建站整平就可开始测量待测点和已知点相对高差,从而快速得出待测点高程。现在桥梁施工盖梁完,就要求接着做垫石,这时水准仪只能从桥头过来,如果距离比较远那就只能拿全站仪测。全站仪测高程开始时先正倒镜各测几个垫石,观察数据稳定时就可以直接用正镜测完。

全站仪测量高程,我拿宾得、徕卡的测过几座桥,从基础施工到铺装,150米内没问题,可以满足施工要求,相对用水准仪测的那几座桥真的很省力。不放心可以拿水准仪复核几个点就可以了。

有时候做控制点,用水准仪翻山越岭的测累计误差其实比全站仪大,也耗时耗力。 全站仪测量高程其实涉及到很多改正,比如温差、高程修正,可以翻阅其他参考书,去新浪爱问搜有很多,不过我们一般做一级导线点控制点距离也就400米以内偏多,不用改正可以满足施工精度了,高程四等水准的话也不用折光、温差改正,只要对向观测的两次高差满足规范(查<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以及平差过关就可以了。

第二篇:全站仪测量放线

全站仪测量放线!最好是基础或者桩基的现在我就是在桩基工作我全站仪!最好是基础或者桩基的现在我就是在桩基工作,一定要在工地的,我去你那里实习下哈,我理论上还是知道点得可是就是没有实际操作过,像我们刚出来的,

进入放样程序,输入测站点坐标,再输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按设置,再输入放样点坐标,确定后将显示角度转到0,棱镜跑到这个方向,测量距离,最后显示为0时,点就放出来了

国土局给的坐标点都是X,Y坐标点啊,没有Z轴的,不影响放样测量的Z轴坐标,不影响我的桩定位,Z轴只是高程,X、Y都是平面的。

全站仪换点测量时候的具体步骤:

先在移动仪器前,找一个通视效果好的地方做一个不易挪动且不易破坏标记(此点最好能保留到你顺利将成果交了以后,以免数据出问题进行检查),将此点坐标测出,然后将仪器在选好的位置处架好,以原来的点作为后视点,就可以继续测量了。不需要新建作业,在刚才的文件下继续进行测量就可以了。

第三篇: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

目录

一、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二、实习的目........ ... ... ...... ..... ..... ..... ..... ..... ..... ..... ..... ... . .3

三、实习内容...... ... ... ... ... ... ....... ..... ..... ..... ...... ...3

四、测量的基本步骤及其方法.... ...... ... ... ......... ..... ..... ... ..... .... 4

a、测量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4 b测区地点及控制点选择... ... ... ... ... ... ... ... ... ... ... ... ... ... . ..... ..4 c.导线测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d、碎部测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5 e、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检查与整饰... ... ... ... . . . . . ... ... ... ... ... ...6

五、过程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六、实习感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一、前言

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学习土木专业学生必须很好掌握的一项技能。并且测量实习课是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能力的好机会。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经过自己亲手实验和体会,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去完成这次测量实习。

- 1 -

二、实习目地

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学习土木专业学生必须很好掌握的一项技能。土木工程测量实习也是工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同学们的亲身实践,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测量相结合,加深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还能进一步熟练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测量、内业计算、地形绘图的技能,具备从事测绘工作的初步素质。此外工程测量,它是个复杂的工作,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通过这次实习我彻彻底底的明白了测量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在这次测量实习中我们能够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三、实习内容

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并且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际作业能力。通过地形图的测绘增强测定与测设地面定位的概念,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大侠基础。

测量实习的基本工作:

1、测绘表示图书馆及其周边地形地物地形图一张;

2、将老师所给坐标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布设到地形图上。

四、测量的基本步骤及其方法

a、测量步骤控制测量:在一定区域内,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对于地形测图,等级控制是扩展图根控制的基础,以保证所测地形图能互相拼接成为一个整体。对于工程测量,常需布设专用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的依据。

b、测区地点及控制点选择

地点:逸夫图书楼以及周边

控制点的选择:

1、通视范围大,越无盲区越好;

2、受干扰程度越小越好,最好是没有受干扰的;

3、地点很牢固,如果怀疑有可能会因为崩塌影响,最好回避。

4、最好在要放样区域内的人们都能看到你,以利信息交往方便;

5、还有一个比较技术性的,即考虑前后视的距离基本相当,以消除仪器误差。

c.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几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①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③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④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

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1、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

闭合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的代数和,理论上应分别等于零。各点纵横坐标增量的总和即为闭合差调整过程中根据情况取整,但必须保证调整后和为零

2、坐标的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依次计算各点的坐标。 d、碎部测量

(一)碎部测量

在控制点上架全站仪,经过对中、整平和精确对中、整平,照准地物以确定方向。画出草图,标出各点点号,用全站仪测出多个地物点。

(二)碎部点的选择

碎步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对于地物,碎步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对于地貌来说,碎步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三)操作步骤如下

1.进入程序测量模式

将全站仪采用光学对中方法安置于测站控制点上,进入标准测量程序模块中。

2.创建作业

在程序测量模块中,创建新的作业,输入作业文件名字。

3.设置测站点、后视点信息,并后视归零。

4.碎部点数据采集

进入碎部点数据采集屏幕,第一个点的测量需要置入碎部点点号和反射棱镜高,然后照准碎部点所立对中杆,按确认键开始测量。待坐标显示于屏幕上后, 按相应的确认键,测量碎部点的信息自动存储于上述创建的作业文件中。此时观测员用对讲机将该点的点号报告给立镜员,立镜员听到自己的名字和点号后就可以移动到下一个测点上。

5.碎部记录

立镜员要现场记录立镜处的点号、地物属性、及连线关系

e、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检查与整饰

从全站仪中导出数据,利用CASS软件,根据草图,画出测区内的建筑物、构筑

物等地物地貌,最后对地形图进行整饰。

要求:电脑或者手绘一张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

找准正方向,并确定控制点在图纸上的位置,通过控制点进一步确定碎步点的位置。

将所测碎部点,连接绘成地物,勾绘等高线。对照实地进行检查。

按地形图图式的要求,描绘地物和地貌,并进行图面整饰、清洁。

五 过程总结:

这次的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我们用了四天时间,其中,第一天的上午我们用来作实习前的准备,首先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测量区域以及注意事项,随后我们自行进行了分组,检查好自己的全站仪以及其他仪器,老师便带我们去测量区域进行测量。我们组的测量区域为图书馆及其周边地形地物。第一天余下的时间我们都用来定导线以及测量导线。在测量导线的过程中,我们便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导线上的控制点选得不合理,导致全站仪被障碍物遮挡了视线,测量导线时我们对全站仪的使用很不熟练,在对中整平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不过在我们组员努力摸索以及老师的仔细指导下,我们还是能够熟练的操作全站仪了,第二天,我们将图书馆周围的树木以及路灯,旗杆等地物测量完毕,第三天我们对图书馆以及绿化带进行了测量。第四天我们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并使用CASS软件绘制了图书馆周边的地形图。

六 实习感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为了能在考试中拿到一个好成绩,在理论知识上投入了绝大部分精力,而忽略了对实际操作的学习以及对仪器的熟悉工作,这直接导致了我们在实际测量中对仪器的使用显得手忙脚乱,由于没有掌握对中整平的技巧,我们测的数据一直都存在较大的误差,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得以解决。其他还有一些遇到的问题。这次实习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平时理论学习的掌握情况的机会,还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在实践能力上的不足,让我们能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次实习给了我们很好的弥补不足的机会,通过此次实习,我们组的组员都能很熟练掌握了测量方法。此外,测量实习还让我们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是无法完成实习工作的,必须要有一人立棱镜,一人使用全站仪,一人读数,三者缺一不可。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够大大加快测量工作的进度。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平均每天都要在30多度的阳光中晒上三四个小时,虽然很幸苦,但这也我们对以后的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总之,这次的实习虽然幸苦,但我们任然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

一次很有意义的实习。

第四篇: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的具体步骤

1,测出每个夹角和距离

2,内业计算,算出闭合差,然后符合限差的话就反号按内角个数分配

3,算出改正后的方位角

4,坐标增量计算

5,得出每个点的坐标全站仪附和导线正倒镜测量,仪器的转动方向具体步骤:

导线转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

左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 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观测方向少于3个方向时,符合导线采用方向观测法,即“后-前-前-后”,“正-正-倒-倒”:

上半测回:先观测后视点正镜(盘左)水平角,顺时针转动水平度盘照准前视点,观测前视点的正镜(盘左)水平角 下半测回:先观测前视点倒镜(盘右)水平角,逆时针转动水平度盘照准后视点,观测后视点的倒镜(盘右)水平角

第五篇:南方测绘全站仪测量操作步骤

南方测绘全站仪测量操作步骤(NTS-312B)

一, 测站点测量法(精准测量,测距不宜大于350米):

1,将仪器调平后按开机键出现最初界面(测量、模式、S/A、P1↓),然后按功能键(M)找到“测量程序”,按测量程序相对应的键F2键进入测量程序选择内容。

2,使用方位键选择“坐标放样”后按相应的F2键进入坐标放样系统(会出现“选择一个文件”坐标库存,当无库存坐标时可以按ENT键跳过)。进行建站,选择“输入测站点”按F1输入点名后进入坐标编辑界面(可放弃点名编辑直接按“坐标”进入坐标编辑界面)。然后对应相应的N、E、Z将X、Y、Z数据输入进去(当未测量高程时Z可以为0.000)其中每输入一排相应数据完后可以按方位键跳至下一行(仪器高,目标高默认可为0.000),数据输入完毕后按ENT键回到“坐标放样”选择界面;再次使用方位键选择“输入后视点”后按F2键进入,然后选择“坐标”F4键进入坐标数据编辑界面,输入相应坐标,完成后按ENT键,出现“照准后视点”、“是、否”照准;将仪器镜头内十字丝线中心照准后视棱镜中心(棱镜需事前调置好)后锁定照准方位,照准完毕后按“是”(F4键)即整个测站点设置完毕。

3,坐标放样步骤:测站点设置完毕后将自动回到“坐标放样”选择界面。按F3键进入“输入放样点”(点名可编辑也可不编辑,直接按F4“坐标”进入坐标编辑界面),对相应的N、E、Z输入相应的X、Y、Z坐标后按ENT键确定所编辑的坐标,(当无高程要求时镜高可为默认值,然后继续按ENT键出现“放样参数计算”再按F4键“继续”进入放样定位)。最后将角度dHR调置为00°00′00″后即可放样。当棱镜设置好放样位置后仪器应照准棱镜镜头中心锁定水平角度方位,再按“距离”(F2键)进行测量。当测量结果数据显示时,可调整棱镜远近(dH为正数时即相应的棱镜应靠近仪器,dH为负数时则棱镜应远离仪器),直到将dH的测距为0.000m即可完成该点坐标放样。 (仪器控制棱镜位置)

4,测量坐标步骤:当仪器后视建站完毕后,将棱镜设置在未知的任意点上,仪器将照准棱镜中心锁定后,按后退键ESC最初界面(测量、模式、S/A、P1↓)后即可按“测量”进行相应点的坐标测量,测量完毕后仪器自动计算出该未知点的坐标和高程(N、E、Z)其中可根据键盘上的“直角示意图键”测量出仪器与被测量点间的距离,HR为仪器与被测点的方位角(不常用),也可根据键盘上的“坐标示意图键”测量所得的坐标值。若将选择第二个或多个未知测量点测量时,则仪器应照准相应未知点,按“测量”(F1)进行测量。

二,

后方交会法(自由建站法):

1,将仪器调平后按开机键出现最初界面(测量、模式、S/A、P1↓),然后按功能键(M)找到“测量程序”后对相应的键F2键进入测量程序选择界面,使用方位键翻页找到“后方交会”并按相应键进入(同上步骤可放弃文件名和点名直接按ENT键确定并进入,最后出现“F1:距离后方交会”按F1键进入后视坐标编辑(仪高默认,可按“坐标”F4键开始编辑坐标。坐标输入完成后按ENT键对第一点后视的测量,当仪器对准相应的后视棱镜后可按“测量”F1键进行测量(两后视点分开编辑及后视)。确定测量值后自动转入第二点后视点的编辑(步骤同第一点)。第二点测量完毕后可按F4键进行计算。计算完毕可按ESC键退出回到最初界面即可。

3, 坐标放样步骤及测量坐标步骤同测站点测量法。

三,

角度测量法(快速测量法):

1,将仪器调平后按开机键出现最初界面(测量、模式、S/A、P1↓),然后按功能键(M)找到“测量程序”,按测量程序相对应的键F2键进入测量程序选择内容。

2, 使用方位键选择“坐标放样”后按相应的F2键进入坐标放样系统(会出现“选择一个文件”坐标库存,当无库存坐标时可以按ENT键跳过)。进行建站,选择“输入测站点”按F1输入点名后进入坐标编辑界面(可放弃点名编辑直接按“坐标”进入坐标编辑界面)。然后对应相应的N、E、Z将X、Y、Z数据输入进去(当未测量高程时Z可以为0.000)其中每输入一排相应数据完后可以按方位键跳至下一行(仪器高,目标高默认可为0.000),数据输入完毕后按ENT键回到“坐标放样”选择界面;再次使用方位键选择“输入后视点”后按F2键进入,选择“坐标”后再选择“角度”,然后将事先记录的方位角HR输入后按ENT键,最后将仪器对准事先记录方位角的方位点,按“是”照准后视点即可完成角度测量法的建站。 3,

坐标放样步骤及测量坐标步骤同测站点测量法。

《当测量放样过程中电池电量不足时可关机后换电池再开机继续测量(前提是关机后仪器不得移位或失去水平)》

第六篇: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共6篇)

精选范文: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共6篇) 首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以了我这次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在这次20多天的实习过程中,经过这次实习,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学生现在学习的内容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是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东西,为此我们应该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参加实际工程,这次为期20天的实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之中,懂得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对增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有很大益处。同时也可以说这次工作是对同学的一次考念,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虽然生病但是依然坚持工作,可以说着种精神是相当高贵的。 通过这次野外工程实习,加强了自身掌握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方

[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共6篇)]篇一:全站仪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2年4月

二.实习地点: [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共6篇)] 学校公路

三.小组成员:

组员:

四.指导教师:

五.实习目的:

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实习设备:

全站仪、棱镜、脚架、铅笔、图纸

七.实习内容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级到低级”、“步步有检核”的原则,实行外业的碎部点测量。

测5个地貌

八.实习步骤:

1.确定测站点

确定测站点时,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过的已知点。所以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地势,以避免经常迁站。

2.架设仪器

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者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观测;角度过小是,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观测钱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的精准度。

3.立棱镜

测量读数,立镜是要保证镜杆尽量竖直。

九、实习过程 1.我们把仪器架在操场的点,摆好仪器后,看光学对中器把仪器和地面点对中并升降两支脚架(另一只固定不动)使圆气泡居中,这就完成了对中整平。旋转两个螺旋按钮,将仪器来回90度旋转使管气泡居中这完成了精平。把棱镜放在看台上的点。

2.按开机键开机——按“菜单”键选择“测量功能”按对应的“f1”键进入测量模式——选择测站点,输入测视点点号qs和坐标、仪器的高,将仪器对准后视点的棱镜,并输入后视点的点好hs和坐标、棱镜高。

3.将仪器对准地物,依次按输入点号、按测量键。

五个地貌测量

仪器在已知点放好后,把测站及后视坐标给弄好,后视定向,检核之

后,新建一个文件(注意了有些全站仪在新建文件的时候分为测量文件与坐标文件)然后就可以采集数据了。我们组测了一段公路,一个花坛,灯,一棵树,还有一个下水道井盖,采集好数据后,并制图。测量的时候画了草图。

十、实习收获

实习期间操作全站仪,也使我对全站仪的操作熟练程度加深,学会了对地貌的基本测量,对制图也有了了解,采集数据速度也有了提高,增加了我对测绘的了解及兴趣,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测绘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实习中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认真对待自己所测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件事情,这对我们以后做事有了一个很大的帮助。

篇二:全站仪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目录

一、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二、实习的目........ ... ... ............. ..... ..... ..... ..... ..... ..... ..... ..... ... . .3

三、实习内容............. ... ... ... ... ... ....... ..... ..... ..... .................... ...3

四、测量的基本步骤及其方法.... ...... ... ... ......... ..... ..... ... ..... .... 4 a、测量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4 b测区地点及控制点选择... ... ... ... ... ... ... ... ... ... ... ... ... ... . ..... ..4 c.导线测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d、碎部测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5 e、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检查与整饰... ... ... ... . . . . . ... ... ... ... ... ...6

五、过程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共6篇)]. . . . ... . ... ...6

六、实习感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一、前言

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学习土木专业学生必须很好掌握的一项技能。并且测量实习课是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能力的好机会。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经过自己亲手实验和体会,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去完成这次测量实习。

二、实习目地

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学习土木专业学生必须很好掌握的一项技能。土木工程测量实习也是工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同学们的亲身实践,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测量相结合,加深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还能进一步熟练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测量、内业计算、地形绘图的技能,具备从事测绘工作的初步素质。此外工程测量,它是个复杂的工作,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通过这次实习我彻彻底底的明白了测量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在这次测量实习中我们能够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三、实习内容

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并且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

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际作业能力。通过地形图的测绘增强测定与测设地面定位的概念,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大侠基础。测量实习的基本工作:

1、测绘表示图书馆及其周边地形地物地形图一张;

2、将老师所给坐标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布设到地形图上。

四、测量的基本步骤及其方法

a、测量步骤

控制测量:在一定区域内,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对于地形测图,等级控制是扩展图根控制的基础,以保证所测地形图能互相拼接成为一个整体。对于工程测量,常需布设专用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的依据。

b、测区地点及控制点选择

地点:逸夫图书楼以及周边

控制点的选择:

1、通视范围大,越无盲区越好;

2、受干扰程度越小越好,最好是没有受干扰的;

3、地点很牢固,如果怀疑有可能会因为崩塌影响,最好回避。

4、最好在要放样区域内的人们都能看到你,以利信息交往方便;

5、还有一个比较技术性的,即考虑前后视的距离基本相当,以消除仪器误差。

c.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几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①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③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④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

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1、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

闭合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的代数和,理论上应分别等于零。各点纵横坐标增量的总和即为闭合差调整过程中根据情况取整,但必须保证调整后和为零

2、坐标的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依次计算各点的坐标。

d、碎部测量

(一)碎部测量

在控制点上架全站仪,经过对中、整平和精确对中、整平,照准地物以确定方向。画出草图,标出各点点号,用全站仪测出多个地物点。

(二)碎部点的选择

碎步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对于地物,碎步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对于地貌来说,碎步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三)操作步骤如下 1.进入程序测量模式

将全站仪采用光学对中方法安置于测站控制点上,进入标准测量程序模块中。

2.创建作业

在程序测量模块中,创建新的作业,输入作业文件名字。

下页 余下全文篇三:全站仪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对测绘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实际成图技能,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所用仪器设备

1、全站仪

全站仪是指能自动地测量角度和距离,并能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将测量数据传送给相应的数据采集器。全站仪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多,精度好,通过配置适当的接口,可使野外采集的测量数据直接进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或进入自动化绘图系统。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省去了大量的中间人工操作环节,使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也避免了人工操作,记录等过程中差错率较高的缺陷。

全站仪的工作特点:

1、能同时测角、测距并自动记录测量数据;

2、设有各种野外应用程序,能在测量现场得到归算结果;

3、自动化数据采集 ,能实现数据流;

4、从高程测量的误差分析可得出结论。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不能因提高测距精度而相应提高高差测量精度,其施测精度远低于水准高程测量。因此,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无法普遍代替水准高程测量。只有在精度较低的高程测量中才可使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 外业数据采集:

遵循“

从整体到局部 ” 、 “ 先控制后碎部 ”、“ 由高级到低级 ” 、 “ 步步有检核 ” 的原则。每次作业顺序为:

1. 确定测站点 [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共6篇)] 确定测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所以,在实际作业时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地势,以避免经常迁站。

2. 架设仪器

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观测前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均为可信数据。 3. 立棱镜

测量读数。立镜时要保证镜竿尽量竖直,每个碎布点保持间距 35-45 米 左右。实际碎部点间距大多在35 米 左右 ,符合精度要求。全站仪能够自动保存数据,读数较快。一般

有两到三人负责立棱镜,其中两人同时立镜。

4. 记录

本次数据一般由一人主测,另一人勾绘草图

5. 测站点检验及校和

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 300 点)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和。检和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

三、测量内容 全站仪测量和其他测量仪器一样,首先是对中整平,先粗平再精平,过后开机按“菜单”键选择“测量功能”按对应的“f1”键进入测量模式。水平角的测量: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

实习体会

首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以了我这次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经过这次实习,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作为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

通过这次全站仪测量实习,加强了自身掌握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与内业作图方法,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数字测图在野外的运用,数字测图带来的不但是数据采集速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增加,更加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明白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在实际中的运用,在学习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学会了分析数据。

实习期间每天都要操作全站仪,培养了我对全站仪的操作熟练程度,增加了我对测绘的热爱之情,与此同时,在实习中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人就应该不怕辛苦,要认真对待自己所测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件事情,只要这样自己才能够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无论你在什么岗位上均是如此。通过内业实习的数据整理和作图,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到了一起,又一次感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更加培养了我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忙完一天的工作我们总是一起共同探讨今天的收获,共同解决今天遇见的问题。也许生活就是一种态度,只要你认真面对它,你的日子总会充满阳光的

篇四:全站仪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对测绘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实际成图技能,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所用仪器设备及成图软件:

1、全站仪

全站仪是指能自动地测量角度和距离,并能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将测量数据传送给相应的数据采集器。全站仪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多,精度好,通过配置适当的接口,可使野外采集的测量数据直接进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或进入自动化绘图系统。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省去了大量的中间人工操作环节,使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也避免了人工操作,记录等过程中差错率较高的缺陷。

全站仪的工作特点:

1、能同时测角、测距并自动记录测量数据;

2、设有各种野外应用程序,能在测量现场得到归算结果;

3、自动化数据采集 ,能实现数据流;

4、从高程测量的误差分析可得出结论。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不

能因提高测距精度而相应提高高差测量精度,其施测精度远低于水准高程测量。因此,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无法普遍代替水准高程测量。只有在精度较低的高程测量中才可使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

2、gps

3、cass5.0

三、坐标系统

平面采用北京54坐标系3度带坐标。

高程基准:黄海高程系。

四、 外业数据采集:

遵循“

从整体到局部 ” 、 “ 先控制后碎部 ”、“ 由高级到低级 ” 、 “ 步步有检核 ” 的原则。每次作业顺序为:

1. 确定测站点

确定测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所以,在实际作业时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地势,以避免经常迁站。

2. 架设仪器

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

危险。观测前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均为可信数据。

3. 立棱镜

测量读数。立镜时要保证镜竿尽量竖直,每个碎布点保持间距 35-45 米 左右。实际碎部点间距大多在35 米 左右 ,符合精度要求。全站仪能够自动保存数据,读数较快。一般有两到三人负责立棱镜,其中两人同时立镜。

4. 记录

[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共6篇)] 本次外业数据采集作业采用的是无码作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集数据速度快,缺点是只能是采集数据,无法对数据的性质进行分类记录,所以在观测同时要进行草图的勾绘,以便内业作业。一般由一人主测,另一人勾绘草图

5. 测站点检验及校和

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 300 点)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和。检和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

五、测量内容

全站仪测量和其他测量仪器一样,首先是对中整平,先粗平再精平,过后开机按“菜单”键选择“测量功能”按对应的“f1”键进入测量模式。水平角的测量: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

下页 余下全文篇五: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

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

首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以了我这次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在这次20多天的实习过程中,经过这次实习,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学生现在学习的内容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是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东西,为此我们应该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参加实际工程,这次为期20天的实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之中,懂得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对增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有很大益处。同时也可以说这次工作是对同学的一次考念,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虽然生病但是依然坚持工作,可以说着种精神是相当高贵的。

通过这次野外工程实习,加强了自身掌握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与内业作图方法,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数字测图在野外的运用,数字测图带来的不但是数据采集速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增加,更加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明白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在实际中的运用

首先,通过实习,让我发现我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很多知识漏洞。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再次进行指导。在近距离的接触这些实物,能我更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能令我提高对仪器的操作的熟练、精准程度(比如能够[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共6篇)]迅速对中整平)。 篇六:全站仪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全站仪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 全站仪数字测图实习

院 系: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组 别: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目录

一、前言 ...............................................................................................[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共6篇)]............................... 二.实习目的 ...................................................................................................................... 三.实习任务 ...................................................................................................................... 四.实习技术要求 .............................................................................................................. 五.实习内容 ...................................................................................................................... 1)平面控制测量 ........................................................................................................ 2)碎部测量 ................................................................................................................ 3)数字地形图编辑和输出 ........................................................................................ 4)成图质量检查 ........................................................................................................5 )高程控制测量 ........................................................................................................ 六.实习时间与地点 .......................................................................................................... 七.测量步骤及其方法 ...................................................................................................... 1.控制测量概述 ........................................................................................................... 2.测区地点及控制点选择 ........................................................................................... 3.操作步骤 .................................................................................................................. 4.碎部点数据采集 ...................................................................................................... 5.碎部记录 .................................................................................................................. 6.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检查与整饰 ...................................................................... 八. 过程及总结: ............................................................................................................ 九.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十. 实习感想 ..................................................................................................................

一、前言

全站仪数字测图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学习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必须很好掌握的一项技能。并且测量实习课是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能力的好机会。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闭合导线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经过自己亲手实验和体会,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齐心协力的去完成这次测量实习。

二.实习目的 2.1、熟练掌握全站仪的操作,并能对仪器进行必要的检验。

2.2、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

2.3、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和外业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4、掌握小区域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和数字成图软件的使用。

三.实习任务

在为期一周的实习时间里,利用全站仪、棱镜、三脚架等测量仪器,测绘一幅1∶500比例尺地形图。

四.实习技术要求 4.1、测图比例尺为 1∶500,基本等高距为0.5 m;

4.2、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0.5mm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0.4mm 。

4.3、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

五.实习内容 1)平面控制测量

在校园内进行踏勘、设计、选点,布设成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测出闭合导线上图根点之间的相对距离和外角,计算出闭合导线图根控制点的坐标。

图根控制点技术要求:

2)碎部测量

根据之前控制测量得到的图根控制点,由图根控制点根据后视测量的原理测量相关地物的平面坐标。

3)数字地形图编辑和输出

对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并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地形图编辑,生成数字地形图图形文件。在绘图仪上输出 1∶500 地形图。

4)成图质量检查

对成图图面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方法为室内检查、实地巡视检查及设站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错误和遗漏应予以纠正和补测。

5 )高程控制测量

图根点高程采用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实习采用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应起闭于高等级高程控制点上,可沿图根点布设为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

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测距要求同图根

导线。

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六.实习时间与地点

1)时间:1周,共7个工作日;

2)地点:安徽大学磬苑校区北体育馆附近。

七.测量步骤及其方法

1.控制测量概述

控制测量:在一定区域内,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对于地形测图,等级控制是扩展图根控制的基础,以保证所测地形图能互相拼接成为一个整体。对于工程测量,常需布设专用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的依据。

2.测区地点及控制点选择

2.1控制点的选择:

1、通视范围大,无盲区;

2、受干扰程度小,选取在路边,不能妨碍路边交通;

3、选取地物牢固的地方,以免因地面沉降给测量带来测量误差;

2.2.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几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

下页

上一篇:秋季周末短信祝福下一篇:全年普法宣传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