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观赏大学生体育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既具有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共性,更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认真分析体育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合体育大学生思想特点,对构建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体育观赏大学生体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体育观赏大学生体育论文 篇1:

东莞市大学生体育观赏的现状研究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东莞市大学生观看体育比赛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生观看体育比赛的喜爱程度比女生高。城市比农村高。学生喜欢观看的体育项目较前的是:篮球、足球、网球;东莞市大学生主要通过手机和电脑观看体育比赛。

关键词  东莞市  大学生  观赏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沿海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东莞位于广州和深圳大都市的中间,有着独特的优势。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高,社会环境得到改善,这都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对人们对体育的理解和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东莞体育发展迅速,职业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并通过举办各种赛事促进体育的发展。东莞孕育出四支顶尖的职业队伍:CBA广东宏远和东莞新世纪(现深圳男篮),WCBA球队广东女篮,羽超东莞世纪城羽毛球俱乐部。其中,宏远是联赛八冠王,世纪城羽毛球队夺得羽超冠、亚、季军,广东女篮斩获全运会冠军和联赛亚军。作为全国著名的“篮球城市”,东莞因篮球而闻名遐迩,羽毛球则是其亮丽的新名片。不仅如此,在更多的职业赛场上,也有东莞的身影。斯诺克世界冠军,中国神童丁俊晖的摇篮,便是东莞。东莞体育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活动,带动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东莞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东莞的五所高校: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城市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分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5份,其中,有效问卷462份,有效率为92.4%。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东莞市大学生观看体育喜爱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在观看体育赛事的积极性和热情度调查中,综合非常喜欢、喜欢两项指标数据,男生、女生占比分别为54.2%和39.3%。以此发现男生在观看体育赛事的积极性和热情高于女生。同时,在对地区指标分析中发现,城市观看体育赛事的喜爱程度高于农村。通过以上两组数据分析表明,性别和生活地区对体育观赏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男生更喜欢观看体育赛事,而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体育观赏行为的程度更高。

(二)东莞市大学生观赏的体育项目

根据大学生观看体育项目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众多体育项目中,关注度最高的为篮球,其次为足球,之后依次为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例如篮球、足球,更受东莞市大学生的喜爱。

在问卷调查中,橄榄球和曲棍球缺乏一定的关注度,主要在于该类运动在国内活动的人员较少、比赛转播频率低,全民的参与度低,因此在大学生中普遍参与度低,甚至没有参与度,学校也缺乏相关设施建设以及专业人员教授。学生缺乏兴趣称为该类运动缺乏关注度的原因之一。

在对性别、生源不同的学生对体育观赏项目的选择调查中发现,男女在选择体育观赏的前五类运动中,男生更多的倾向于身体对抗性运动,通过观赏比赛中力量、速度达到观赏体育赛事的目的,从问卷调查中也发现,男生更愿意欣赏直接力量对抗性的运动。相对于男生体育赛事观赏的行为特点,女生选择体育赛事观赏,更倾向于隔网对抗的运动项目,对技术型、柔美型体育运动项目观赏频率高。在调查问卷中表现在,女生的选择在羽毛球、乒乓球等隔网对抗性项目,以及体操、跳水等身体柔美型的项目。

(三)东莞市大学生体育观赏行为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众观赏体育赛事的途径也发生了众多变化,从最初的通过电视媒体观看,扩展为通过网络媒体,通过现场观赏的方式的等多种形式。这也必将影响着东莞市大学生观赏体育赛事时媒体方式的选择。

从“从不、几乎不、偶尔、经常、每天”几个频度为基准,对东莞市大学生体育观赏途径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从分析的结果看,东莞市大学生体育观赏途径主要是通过手机网络(71.6%)、电脑(21.7%)、电视(6.2%)进行观看

这与东莞市大学生的自身特征有一定的联系。大学生的经济能力、闲暇时间有限,选择电脑网络和手机网络观看成本低,快捷方便。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进步,网络工程的不断完善,网络已成为便捷服务的代名词,普及率逐渐提高。而作为传统传播方式的电视直播以及电视转播,由于其设备技术良好,并且有专业转播员的讲解,也成为东莞大学生观看体育赛事的主要途径。从数据中也显示,由于体育赛事本身具有的时效性,大学生在观看赛事时,更愿意从现场直播中观赏比赛,通过参与到未知结果的比赛的过程中,增加观看的热情度。其次,绝大多数大学生几乎从不或者偶尔通过报纸、杂志观看体育赛事,这与体育赛事本身的特点有一定关联,网络等传播媒介的介入,使广大大学生在体育赛事直播中已经参与到比赛的过程中,或者已知比赛结果,那么通过报纸、杂志观看体育賽事的热情度降低。

选择去现场观看体育赛事中,大学生“几乎不”和“从不”的选择占绝对多数,与学生本身的特点有联系,通过现场参与的方式观看比赛,虽能提高比赛的观赏度、参与度,切身感受比赛的刺激程度,但目前门票价格相对高、大型的体育比赛项目单一,成为广大大学生不选择通过该方式观赏体育赛事的主要原因。

(四)东莞市大学生体育观赏方式

在对东莞市大学生观赏体育赛事的行为调查中,通过统计数据显示,在观看比赛过程中,43%(199人)的学生通常与朋友同学一起观看。愿意与朋友同学一起观看赛事的原因在于:第一,同去观看比赛的同学,一定在兴趣上有共同点,文化程度的相同使大家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更多话题,对于所观看的比赛有一定的了解,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第二,通过众多同学的参与,可以更深入了解比赛选手;第三,喜欢一起观看比赛的学生往往在个性上开朗,希望通过沟通使观看比赛的乐趣增加;其次,32%(148人)的学生选择独自观看体育赛事,通过个人的欣赏,更专注于比赛选手的技术特点,从而更好的进行自我技术的改进,其观赏的目的性强;12%(55人)的学生更愿意和家人一起观看,这些学生主要集中在户籍在东莞地区。只有9%(42人)的学生更多是通过学校、班级、社区组织的活动中观看体育赛事。

(五)东莞市大学生体育观赏频率

在对东莞市大学生每周观赏体育赛事的频率的调查中,每周观看体育比赛少于3次的占63%,每周进行3次和3次以上观看体育比赛的,只有37%的学生。研究结果表明,东莞市大部分大学生观看体育缺乏积极性。有53.28%的男同学每周观看3次以上的体育比赛,这些同学养成了观看体育比赛的习惯,观看比赛是他们的主要娱乐活动一部分。82.25%的女同学每周观看体育比赛少于3次,可以得出,女同学观看体育比赛的积极性不好。男女同学在观看体育比赛的频率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从东莞市大学生体育观赏频率的调查中发现,对于体育赛事的观看频率与大学生体育观赏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有直接相关联系。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东莞市大学生体育观赏喜爱程度研究中,54.2%的男生和39.3%的女生喜欢观看体育比赛。研究结果得出,男生观看体育比赛的喜爱程度比女生高。城市比农村高。

(二)东莞市大学生体育观赏项目的研究中,学生喜欢观看的体育项目前十位是: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赛车、体操(健美操)、跳水、体育舞蹈。男生喜欢观赏力量对抗型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女生则喜欢观看技术型、柔美型、隔网对抗型的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

(三)通过研究得出,东莞市大学生主要通过手机网络、电脑、电视观赏体育赛事,其中一半的学生通过电脑观看体育赛事。每周观看体育节目3次和3次以上的学生占37%,其中男生每周进行3次和3次以上观看体育节目的占53.28%,女生占17.75%,男生和女生相比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莫磊.大学生体育观赏能力探析及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3.

[2]徐宏伟,刁素建.试论体育观赏的价值与特征[J].湖州師专学报,1998,4.

[3]莫磊,万茄.河南省大学生体育观赏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1.

[4]王芹,周曰智,耿玉玲.体育暴力与体育节目观赏性的关系[J].浙江体育科学,2002,6.

[5]何培森,徐晓燕.“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观赏资源整合的策略[J].体育学刊,2006,2.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作者:张树坚

体育观赏大学生体育论文 篇2: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摘要]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既具有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共性,更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认真分析体育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合体育大学生思想特点,对构建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 刘义飞,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12

体育院校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既具有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共性,更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如何针对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体育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体育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

中宣部、教育部连续几年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但同时,部分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作为大学生群体的组成部分,体育院校的学生无疑也具有当代大学生这种思想上的共性。另外,由于体育院校的特殊性,也使得体育院校学生在思想上表现出一些自身独有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概括为“三个对应的强弱关系”。

(一) 体育专项较强,文化基础较弱。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体育大学生都经过体育专项训练与考核,具有体育专项特长,在他们身上表现出较强的体育精神,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不服输不服软的竞争意识,踊跃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与人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较强。这些都是他们的强项和优势。但从文化基础上看,体育大学生知识面不宽,语言文字功底较差,人文素质相对较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往往更注重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而对理论课,尤其是对外语和公共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也就是说文化课学习是他们的弱项与劣势。在文化课学习上常被贴上学习困难或学习较差的标签,导致多数体育大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信心不足,有自卑感和失落感,甚至产生反感、厌恶、抵触情绪。

(二) 个人表现欲望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体育之所以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就在于它具有激烈的竞争性。争强好胜是体育大学生鲜明的个性之一,在能显示个人能力和特长的场合,他们不会轻易放过表现自己、让人关注自己的机会。可是一旦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很多人又显得畏首畏尾,自信心不足。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尊心的表现,他们怕自尊心受挫,就采取回避或逃避的办法隐藏自己。对文化课的学习缺少兴趣,就是他们维护自尊采取的一种躲避策略,也是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一种表现。

(三) 情感意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体育是一项人与人交往密切的文化活动,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无论是队友还是对手,都需要互相了解,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平等相待。因此,体育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一般都养成了重感情、讲义气、好交好处、易动感情的性格特点。同时,体育活动激烈的竞争,又容易使他们理智失控,感情用事,作出失常举动,在处理问题上容易出现盲动和冲动等暴力倾向,不善于利用理性思维冷静分析解决问题。

二、传统灌输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体育院校遭遇的困境

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相对固定的程式和规范性做法。长期以来,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灌输型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类教育模形成了自身的科学体系,是体育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方式。灌输模式是在学校中开设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特点是:第一,明确提出统一的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采取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集中组织、集中学习、集中教育,不考虑学生个性、专业、经历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第二,传递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方法是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和讲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限定在高校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能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思想教育,不能有效通过实践途径来锻炼学生、磨炼学生、教育学生;第三,强调国家、社会和教师在教学内容、标准、规范等方面的权威,把学生作为施加影响的对象,教育者位于居高临下的位置,依据传统的理论、习惯性做法、家长式言行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主体需要,把学生视为填充各种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的袋子。

传统灌输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普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或许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个性突出,自由感性,热衷室外活动而缺乏理论学习兴趣的体育学子面前,单调灌输的思想教育模式自然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

渗透模式是以活动和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自我探索。其特点是:第一,没有“标准”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与课程,学生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主要靠自我探索和个人体验来形成;第二,有关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基本知识主要通过人文和社会学科的教学来间接提供给学生;第三,学校和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来为学生创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意境,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政治观念和意识。与灌输模式相比,渗透模式的优点在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思想的自由,避免了把既定观念强加于学生的不足;学生根据个人体验自主得出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价值观更具有生命力,避免了灌输模式下“标准”思想政治要求与个人认识与行为之间脱节的矛盾,培养了学生在思想政治观念、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自我探索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个人思想政治观念、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的继续形成和发展。

要改变传统灌输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体育院校面临的困境,适应新时期体育大学生思想特点,试图构建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渗透模式要求我们在教育载体、教育方式、教育阵地、教育资源等方面结合体育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探索改进,推动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上新台阶。

(一) 丰富教育载体。体育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课教学这一显性教育实现的,思政课教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性思想理论

教育的重要职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学校开展的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主要从侧面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品质,锻造他们的综合素质。然而,一直以来体育院校在灌输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导下,对思政课教学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重视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如教育环境、实践环节等还存在着缺乏围绕培养目标的系统性设计、教育层次和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发挥。构建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我们应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克服资源的局限,丰富活动的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在了解和服务社会的同时,受教育长才干,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校外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大学生利用体育比赛或节假日,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让他们通过亲身接触和体验,从感性上认识我国各项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大有裨益。比如,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并把活动成绩纳入德育考核之中;根据学生专业,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学生谋一份兼职工作,既解决了贫困学生勤工助学问题,又使学生接受市场竞争的洗礼,增强社会责任感;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听取公司优秀员工的相关专题报告,使思想道德教育得以深化,使榜样的价值观得到内化。在校园内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活动载体,开展科学向上、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体育院校特色的学术、科技、文体等活动,使之有机结合并寓思想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开展特色鲜明、感染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唱响主旋律;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问题,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引导其健康成长。

(二) 更新教育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外在教育主要包括思政课以及各种报告会、学术讲座和主题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这类教育主要是以灌输为主,构建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我们要更加重视体育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随着体育大学生的成长,他们积极参加一些学马列、学党章双学小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和三个代表研究会等理论学习组织进行自我教育。我们开展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适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保护和鼓励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他们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加强这些组织的建设,引导和指导他们开展好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演讲、情景模拟等活动;帮助他们扩大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涵,丰富自我教育的形式,把教育要求变成自己的内在追求,主动接受外界的积极影响,自觉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我矫正,提高自我教育的实际效果。努力使自我教育和外在教育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活、做实。

(三) 拓展教育阵地。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主渠道。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生的生活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比如,网络因其迅捷性和交互性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锻炼自己的特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了体育专项训练和学生社团的活动;随着后勤社会化和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的选课几乎不同,公寓成了他们交流的主要场所。为了构建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我们在坚持传统阵地的基础上,还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拓展网络、社团、公寓等新兴阵地。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通过建立弘扬主旋律的特色网站,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探索在社团、公寓楼层建立团支部、党支部等组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领域,努力构建新时期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

(四) 开发教育资源。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在校园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必须的。但面对体育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比赛等社会活动,与社会接触机会比较多,社会经验比较丰富的现实,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上下功夫,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资源。比如,鼓励支持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比赛,以赛促学,通过比赛弘扬奥运精神、国球精神、女排精神等体育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公平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甘示弱、不怕苦、不怕累、见义勇为的思想品德;建立与学生家庭联系的机制,通过及时交流,克服空间距离,建立起学校与家庭互动的教育平台,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效果;还可以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教育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教育的空间;通过开展勤工助学、助残扶困、爱心义演、社区援助、志愿者行动等各种公益性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便利条件,使之在体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特殊作用,让大学生在知与行的反复循环中感悟思想道德的真谛,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邀请一些社会成功人士进校园结合自身经历举办讲座,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弥补校内资源的不足。充分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效果,还有利于引导体育大学生面向社会需要完善知识和技能结构,有利于他们更早更好地了解社会,有利于加快体育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责任编辑:周志华]

作者:刘义飞

体育观赏大学生体育论文 篇3:

体育竞赛欣赏

摘要:体育观赏作为一种存在,有其存在的价值。认识体育欣赏的价值,对于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观赏运动竞赛已成为现代人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之一,就体育竞赛欣赏的价值和意义及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体育竞赛;欣赏

观赏运动竞赛已成为现代人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之一,是一种文明、高尚的精神生活,因此有必要了解体育竞赛欣赏的意义。也只有在了解它的同时,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学习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才能不断的提高体育欣赏水平和效果。

一、体育竞赛欣赏的价值和意义

体育观赏作为一种存在,有其存在的价值。认识体育欣赏的价值,对于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欣赏体育竞赛能增加情趣,改善心理,培养豁达乐观的性格。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观赏体育竞赛时,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各种运动美感外,还常被绚丽多姿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所感染,如CUBA联赛。这表明体育竞赛有着无穷的魅力。运动员在比赛中尽善尽美的表演,健、力、美的和谐统一,鲜明的节奏,默契的配合,表现出诗的意境,艺术的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达到愉悦精神,增加情趣,忘掉忧愁和烦恼,调节心理,使人充满活力。另外,人们也可以感受到运动员之间,运动员和裁判员之间,观众和运动员之间发生着频繁而激烈思想情感或行为上的交流,从而体会到满足精神需求的作用。体育竞赛不仅以其特有的文化环境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审美情趣,对个体的行为施加影响,而且人们还能从运动员遵守道德、服从裁判、公平竞争行为表现中,接受道德情操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体育竞赛欣赏的方法

欣赏运动竞赛的方法。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观赏体育竞赛除了欣赏运动员个人和运动队群体的体能、技术和战术外,还应站在文化的层面上,从艺术、美学和伦理学的角度深层次地进行欣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想相信“美”具有满足憧憬未来的动力,于是承认美的价值,并怀着无限的向往去追求和创造美。体育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即在于它所表现的“体育美”,是以复杂多变的直观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视听器官,进而引起各种平日难以体验的奇特感受而形成的。体育这一特殊的教育过程,培养了人们对体育运动中美的欣赏、创造和表现能力,使人的形体和运动日趋优美完善,使人体美与心灵美和谐一致。体育美涉及的非常广泛,如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使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匀称;如何通过体育锻炼保持健康和体形美;体育场的光线与色调的配合,环境美化的研究;竞赛中如何更好地使观众获得美的享受等等。特别在体操、技巧、跳水、花样游泳、冰上舞蹈等项目中,美的要求更为突出。而这一切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随着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新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体育美和体育审美观的作用下,体育运动在坚持不懈地追求美。体育运动的丰富多彩,使人体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如跳高运动员飞身越过横杆,帆板运动员在惊涛骇浪中搏击,击剑运动员敏捷灵活、快速多变的剑法,跳伞健儿的空中绝技,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翩翩起舞,等等。当那发达的肌肉,雕塑般的身躯,均衡的线条,优美的造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不能不是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就体育运动中人体美的本质而言,一方面必须充分体现人类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运动员的表情和体态变化,反映纯正高尚、丰富多样的内心世界。这二者的和谐统一,具有永恒的魅力。艺术,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一定的表达方式,反映一定的内容。运动艺术的媒介是各种场地器材,其表达方式是运动竞赛。运动竞赛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艺术。在球类比赛中,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精湛的技术使人耳目一新。如篮球比赛中跳起空中换手投球、勾手投球、补篮、投3分蓝等;足球比赛中,快速的带球过人,有力的射门、准确的头顶球以及绕过人墙飞向球门的弧线球等;排球比赛中的鱼跃救球、近体快球、短平快球等等。这些都是运动员在激烈对抗的比赛中,随机应变创造的人体精美动作。在体操和跳水比赛中,不断出现许多难新动作和惊险动作,给人留下优美的画面。在武术表演和比赛中,各种拳术,人体内外协调,功放路线有序,动作圆满完整,力点清晰准确,并通过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内在意识表现出来,快与慢,动与静,刚与柔,起与伏,节奏鲜明,形成一个整体。刀术中“单手看刀,双刀看走”,表现出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的特点。运动竞赛中创造的人画面是丰富多彩的,它们都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是教练员、运动员精心设计和和刻苦训练的结果。我们在欣赏运动比赛时,不仅要注意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更应当欣赏运动员是如何在比赛中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特点的。

综上所述,我们在体育欣赏中,不仅要对比赛中的真、善、美进行欣赏判断,而且作为观众要做到举止文明,反对粗鲁野蛮,应该用高尚的体育道德去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盛建平.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2]郭谊.中西文化导论[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白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作者:苏玉东

上一篇:中学教务工作总结下一篇:团委宣传部工作总结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