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馆图书馆工作计划

2022-03-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会面临一定的任务,而要更好的完成任务,拟定工作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书写工作计划有哪些要求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分馆图书馆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分馆图书馆工作计划

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档案申请应用作业要点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檔案申請應用作業要點

中華民國98年5月20日圖總字第0980001436A號令發布

一、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以下簡稱本館)為辦理檔案法第17~21條暨機關檔案管理作業手冊第21章規定,特訂定本要點。

二、本要點所稱檔案,指依照文書處理程序送交歸檔管理之文字或非文字資料及其附件。

三、本館受理申請後,由檔案管理單位會請業務承辦單位予以審核並為准駁與否之決定,於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內,將審核結果以書面通知申請人;其申請應用之程序或要件不備而得補正者,應通知申請人於七日內補正,審核期限並自申請人補正之日起算。

四、業務單位承辦人員審核申請案時,應依規定向檔案管理單位辦理調案,供准駁之參考。

五、申請應用之檔案,有檔案法第十八條所定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拒絕:

(一)有關國家機密。

(二)有關犯罪資料。

(三)有關工商秘密。

(四)有關學識技能檢定及資格審查之資料。

(五)有關人事及薪資資料。

(六)依法令或契約有保密之義務。

(七)其他為維護公共利益或第三人之正當權益。

檔案因老舊不堪翻閱時,依前項規定,為維護公共利益,本館得拒絕申請。

六、申請應用檔案,以案件或案卷為單位;檔案內容含有前點各款所定限制應用之事項者,應依下列方式處理。

(一)檔案可拆卷者,將不宜公開之部分抽離後提供應用。

(二)檔案不可拆卷者,將不宜公開之部分適當隱藏或遮蓋後影印提供應用。 檔案管理單位應將檔案抽離或遮蓋部分註記於檔案應用簽收單,告知申請人。

七、本館檔案之應用,以提供複製品為原則。但已釋明有使用原件必要,經審認合宜者,得提供檔案原件。

八、申請人至本館指定場所應用檔案時,應先繳驗其通知書原本及備有本人照片之身分證明文件(由本館暫為保管,俟應用完畢繳費後歸還),並於檔案應用簽收單確認內容、頁數及件數後簽名。

九、申請人應用檔案時,本館承辦人員應在場陪同,發現申請人應用檔案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予制止、停止其應用及記錄之;其涉及刑事責任者,移送檢察機關偵辦:

(一)添註、塗改、更換、抽取、圈點或污損檔案。

(二)拆散已裝訂完成之檔案。

(三)以其他方法破壞檔案或變更檔案內容。

(四)將檔案攜出指定場所。

(五)違反有關圖書閱覽之一般規定,例如喧嘩、飲食、破壞秩序或環境清潔等。

十、檔案應用完畢,經本館承辦人員當場檢視、點收無誤者,由本館將檔案應用簽收單一聯交付申請人收執,並依「檔案閱覽抄錄複製收費標準」開立收據收取費用;未能於指定日期應用完畢者,得於檢視、點收檔案及收取費用後,由本館承辦人員另於檔案應用簽收單註記,再行擇日辦理。

第二篇: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2007年度工作总结

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2007

年度工作总结

2007即将过去,回顾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一年的工作,感到既充实又欣慰。一年来,在图书馆系统23个学院分馆(资料室)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图书馆领导及学校领导的支持、关怀下,图书馆系统本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围绕学校本科教学评估,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20字方针,优化服务和信息功能,从读者服务、业务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入手,通过一年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2007年的各项工作。

一、围绕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优化管理与服务

今年一年工作,主要围绕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因此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就向各学院分馆(资料室)分发“迎评促建知识问答”,提高大家对测评工作的认识。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评估工作主要分成四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自评、迎接专家检查 时间:2007年3月20日—4月18日。

2007年3月20日,图书馆组织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举办了第一次评估工作会议,会议对第三次测评工作进行了布署和安排。

会上,分管图书馆系统建设的胡炳贵副馆长强调,2007年图书馆系统建设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学校评建工作展开,图书馆系统建设作为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亮点,一定要有特色,要认识到评估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具体要求:围绕学校本科教学迎评、促建、保优的目标,组织三至四次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业务研讨会;对学院分馆(资料室)文献资源进行清点、做到心中有数;图书馆系统建设学院分馆(资料室)基础建设、日常管理,包括:对图书馆学院分馆(资料室)管理规章制度、办法等进行修订、完善和汇编;根据图书馆系统建设管理规范,要求各学院分馆(资料室)建立档案管理,分文字和电子两套管理系统;对学院分馆(资料室)进行日常业务检查;根据第三次测评后的结论,针对测评中存在的问题,带着整改意见对各学院分馆(资料室)进行回查,督促其整改。

会上,下发了《关于实施学院分馆(资料室)第三次测评的通知》,《通知》对各学院分馆(资料室)测评时间、组织方式作了具体安排。

2007年4月2日至4月18日,图书馆组织测评组到图书馆系统22学院分馆(资料室)进行测评,宣传本科评估的目的、意义;听自评报告;商定测评分数;反馈意见。

1.2 第二阶段,测评总结、反馈意见 时间:2007 年5月24日。

5月24日,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在图书馆多功能厅召开第三次测评总结大会,本次测评,从2007年4月2日至4月18日,历时13天,涉及全校22个学院分馆(资料室)。胡炳贵副馆长在会上作了《2007年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测评工作总结》报告,《总结》从“测评前的准备工作”;“测评过程”;“图书馆系统建设成绩”;“存在的问题”,“几点思考及努力的方向”五个方面对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测评工作总结进行了全面概括。

为了搞好此次测评,图书馆学院分馆管理办公室进行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根据学院分馆(资料室)的现实情况和我校本科教学迎评、促建、保优目标,结合我校图书馆系统建设的需要,对原测评细则进行了第三次修订,颁发了《武汉理工大学学院分馆(资料室)测评方案(试行)》,建立了较完整测评指标体系,制定了周密实施计划,成立了测评组。

测评组采取的测评方式是:.测评组组长宣讲此次测评的目的、重要意义; 测评组听取学院分馆(资料室)自评报告;查看相关支撑材料及业务检查,并询问有关问题;测评组讨论给出评价结果和测评分数;向测评单位反馈意见。

经过各学院分馆(资料室)自评,测评专家组评估、总结,最后得出测评结果。测评结果分为四个等次(优、良、合格、不合格)。其中达到优秀级的学院分馆有:经济学院分馆,机电工程学院分馆,管理学院分馆,文法学院分馆,外语学院分馆。达到优秀级的资料室有:理学院资料室。良好级的学院分馆有:艺术与设计学院分馆,政治与行政学院分馆,物流工程学院分馆。良好级的资料室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料室、能动学院资料室、交通学院资料室、汽车工程学院资料室,计算机学院资料室、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资料室、高等教育研究所资料室、信息学院资料室、化学工程学院资料室。合格的资料室有:资环学院资料室、自动化学院资料室。体育课部资料室、航运学院资料室这次不做等级评定。

通过测评,推进了我校图书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向前发展。 1.3 第三阶段 下整改通知,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系统测评工作 时间:2007年5月25日至2007年9月

针对图书馆系统建设第三次测评结果及对各院系所下整改通知,要求各学院分馆(资料室)必须将整改通知内容报告给各自分管院长,并加盖院系行政公章,以便各学院分馆(资料室)对照整改通知,认真做好测评后的改进工作。 1.4 第四阶段 专家进驻前回访 时间:2007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

10月9日至10月12日,图书馆学院分馆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全校图书馆系统22个学院专业分馆(资料室)进行了评估前业务检查。

此次业务检查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第三次测评结果及当时对各院系所下整改通知,对每个学院专业分馆(资料室)进行回访,落实改进情况;各学院专业分馆(资料室)对Interlib新系统的维护及使用情况;各学院专业分馆(资料室)自行网站建设情况;并要求八个学院专业分馆进一步准备如下支撑材料:馆员外出培训学习相关材料;学院专业分馆自身开展代检代查、专题讲座服务材料(以经济学院为典型);八个学院专业分馆开放时间、读者服务、阅览人次;04—06年自投经费的核实。

检查结果表明,22个学院专业分馆(资料室)都在以紧张、严肃、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对待教育部本科评估,各学院专业分馆(资料室)对照各自整改内容进行了实质性改进,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较4月第三次测评后为读者服务质量又有较大提高。

评估前的回访,其实也是一次无声的战前动员,目的是让大家进一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

2007年10月20日—10月25日,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专家组一行15人对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为期6天的实地考察。图书馆系统的工作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二、人员培训

2007年图书馆组织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工作人员共进行了九次培训。 3月23日下午, “湖北省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在我校报告厅召开2007年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由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学院分馆管理办公室主任汪永福主持。

2007年湖北省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工作重点,我们称做“三个一工程”,即组织所有图情人员举办“一次培训班”、“一次研讨会”、“一次联谊会”。而我们分管任务是培训。

4月21日至24日,图书馆学院分馆管理办公室汪永福主任与技术部工作人员一起到22个学院分馆(资料室)安装INTERLIB系统配套设备,并对院(部、所)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

4月25日集中对图书馆系统23个学院分馆(资料室)所有工作人员进行INTERLIB新系统培训,由技术部宋文清老师主讲。

2007年7月16日至2007年7月25日,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工作人员借图书馆培训东风积极参与图书馆暑期培训,图书馆系统暑期培训历时十天,共组织了十二个班次,五大内容的培训。图书馆系统23个学院分馆(资料室)共94人次参加了这次培训。

参加培训的学院分馆(资料室)工作人员评价说,此次培训就是图书馆图情知识的文化大餐。“图书馆学基础”,“用户心理与用户服务”,“信息咨询与文献检索”,“文献分类编目”,“数字图书馆系统”等等,让人应接不暇,整个培训所有内容工作人员都参加了,不仅认真做好了每次课堂笔记,而且还拷下了每次的PPT课件,以备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

8月31日上午9:00,图书馆西院多媒体教室,来自全校23个院(部、所)资料室工作人员25人,参加了图书馆组织的新一轮培训。培训内容为:图书馆linterlib系统期刊订购、期刊记到、过刊回溯。由采编部汪祖琪、郭玉玲老师主讲。通过培训,大家对中、外文期刊的征订、记到、回溯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三、图书馆系统管理 3.1. 修订制度汇编

.2007年,重新修订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系统建设学院分馆(资料室)管理制度汇编,在原制度基础上,重新增加了“图书馆系统机构与职能”、“图书馆系统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学院分馆(资料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查新员职责”、“ “学院分馆(资料室)interlib系统读者服务与管理”等新的管理条例。形成《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系统建设学院分馆(资料室)管理制度汇编》。

3.2学院分馆qq群的建立

2007年上半年,我们在网上建立了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QQ群,随时解决学院分馆(资料室)一般性业务问题。qq群的建立,密切了图书馆与各院系分馆(资料室)之间的联系,拉近了各学院分馆(资料室)的距离,特别在图书馆LINTERLIB系统使用过程中,大家在群上互相交流,遇到技术难题共同探讨,一起解决。

3.3档案管理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注意每一个工作程序都留下纪录,2007年共整理业务、工作档案30盒,其中6盒作为图书馆迎接教育部评估组支撑材料。

3.4 经费管理

图书馆系统通过几年的运作,经费管理已逐步走向正规,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经费管理电子版及纸本文档两套经费管理系统。与各书、刊供应商的合作也更加成熟、理性。拿2008年中文期刊征订工作来说,我们建议18个学院分馆(资料室)分别与武汉邮政投递有限公司、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合作,与之签订“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中文期刊采购合同书”,对院系共同关注的投递方式、投递地点、违约责任、付款方式进行规范和约束,特别是在付款方式上,我们按与合作方签订的83折或82折实洋付款方式,仅此一项,就为院系资料室节省馆投经费46600.00元人民币。2007年图书馆23个学院分馆(资料室)馆投资金75万元,截止2007年12月25日,其中购置中文图书6494册,219917.03元;购置外文图书146册,126472.04元;征订2008年中文期刊1932份,247141.元;征订2008年外文期刊63份,135993.00元;2007年过刊装订592册,装订费3552.00元;共用去733075.83元。

2007年还有一部分馆投资金是延续2006年70万元部分,因时间和固定资产号发生在2007年,故也算2007年的馆藏投入。截止2007年12月25日购置中文图书1989册,82375.4元;购置外文图书33册,29532.81元。

2007年馆投共计844984.04元(以上经费均为实洋)。

2007年,另一块为各学院分馆(资料室)投入及自筹经费。截止2007年12月25日,图书馆系统23个学院分馆(资料室)累计自投、自筹经费2209427.00元(经费均为实洋)。其中购置中文图书12499册,491742.35元;购置外文图书35册,4360.00元;征订2008年中文期刊2054份,254188.00元;征订2008年外文期刊139种,393498.00元;装订2007年过刊9820册,装订费67705.3元;课件、光盘1405册,与设备购置经费共计997934.1元。大多数学院分馆(资料室)的自投经费都完成了年度应投入标准,有些学院分馆(资料室)还自筹了大量经费。

因此,2007年图书馆系统共新增馆藏33013册(包括过刊装订)。 3.5图书馆系统建设

2007年图书馆系统又添新成员,经学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申请,图书馆学院分馆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实地考查,已报请学校分管图书馆系统建设副校长及图书馆领导审批。

3.6 宣传工作及网站建设

2007年配合图书馆的各项政治、业务活动,共完成宣传稿件45篇。

目前,图书馆系统22个学院分馆(资料室)均拥有自己的网站,网址在图书馆主页学院分馆栏,读者点击进入后,可随意浏览自己需要的院系资料室网站,查阅所需资料。

四、读者服务

4.1 图书馆系统INTERLIB管理平台建设

2007年4月,图书馆系统23个学院分馆(资料室)在图书馆技术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完成了INTERLIB系统的切换、安装、调式、试运行等工作,至此全校文献真正达到了整合、共享。为读者查阅资料提供了方便。 4.2图书馆系统2007年接待读者数及下院系业务检查情况

截止2007年12月25日23个学院分馆(资料室)共接待读者82000人次,2007年图书馆学院分馆管理办公室共下到23个学院分馆(资料室)进行业务检查70余次。

4.3 书刊荐购情况

2007年图书馆系统学院分馆(资料室)完成自科类书刊荐购情况,取单183份,返单97份;完成社科类书刊荐购情况,取单147份,返单107份。

统计、汇总23个学院分馆(资料室)藏书类目号,给采编部提供各院系购书参考。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图书馆学院分馆管理办公室

2007-12-25

第三篇:台湾分馆藏日本时代台湾茶业资料及其价值

作者:许贤瑶 文章来源:《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四卷第四期 更新时间:2005年09月16日 摘 要

台湾的茶业在一八六○年淡水开港后兴起,并立即快速发展,成为北部首要产业。一八九五年日本领有台湾后,更加大力推展,提升台茶品质,奠定台茶国际地位。

本文分文献目录、调查书、茶业一班、茶业要览、年报、统计书、杂志及其它等项目介绍台湾分馆藏日本时代台湾茶业之资料并述其内容性质,兼及价值。 关键词:台湾分馆 台湾茶业

一、前 言

台湾分馆(以下简称分馆)接收日本时代台湾总督府图书馆暨南方资料馆之藏书,成为今日台湾及华南、南洋研究最具价值之图书馆。因此,该馆为庆祝建馆七十八周年及改隶中央满二十周年纪念,于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举办「台湾分馆馆藏与台湾史研究研讨会」,聘请专家学者就该馆所藏台湾文献及其价值加以介绍,以利读者使用,进行研究工作(注 1)。

由于分馆所藏台湾资料包罗万象、内容丰富,自然无法在短短两三天研讨会内予以全部介绍,本文即是对当时未曾介绍的馆藏日本时代台湾茶业资料加以介绍,并述其内容与价值。

二、文献目录

关于日本时代台湾茶业的文献目录,台北帝大农业经济学教授前田长太郎曾经加以整理,发表在昭和十年(一九三五)三月的《台湾农事报》(第三百四十号),题为<台湾茶对文献目录>,分馆将它与其它

三、四篇文章合订为《台湾于茶关资料集》,另成一册,大概是为了方便查阅使用吧。前田整理的这个目录始于明治三十年(一八九七),终于昭和九年(一九三四),按年胪列,含书籍与文章,书籍大抵为总督府殖产局与相关单位所出版,文章则多刊于《台湾农事报》、《台湾时报》、《台湾商工日报》与《茶业界》,专业杂志《台湾之茶业》或因篇幅关系,被省略了。从这个目录可以完全掌握昭和九年以前出版的台湾茶业之文献。由于前田的目录只做到昭和九年,因此昭和十年(一九三五)以后到日本人离开台湾的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最后十年的台湾茶业文献,只有从各图书馆的典藏去找寻。近年,台湾大学经济学系吴聪敏、叶淑贞、刘莺钏等教授辑录台湾与日本主要图书馆典藏日本时代台湾经济统计书籍刊物,编成《日本时代台湾经济统计文献目录》(台湾大学经济学系,一九九五年),方便了我们查寻这十年出版的台湾茶业书籍。至于文章方面,除了《台湾之茶业》外,仍需从前述的《台湾农事报》、《台湾时报》等相关刊物去寻找。

三、调查书

明治二十八年(一八九五)六月十七日,日本人领有台湾以后,随即对台湾的茶、米、木蓝、苎麻、樟脑、硫黄、石炭、砂金及金矿等十项产业进行调查,隔年(一八九六)调查报告出版,名曰《台湾产业调查录》(东京、金城书院),全书二百六十二页,茶摆在最前,占七十五页,足见当时已对北台湾的首要产业茶特别重视。这次的茶业调查是由殖产局农学部部员原 负责(注 2),计完成三十五项调查,包括台茶的沿革、产地、气候、土质、栽培、制造、交易、茶园开设、茶农经济、茶商经营、茶业输出以及茶税与茶业组合等,虽说是初次的调查,但举凡与茶业相关事项几乎含盖在内,为日后的调查奠下基础。台湾的茶业在一八六○年淡水开港以后兴起并快速发展,在中文文献不足了解这段发展过程之下,这份调查隔外具有价值。另外,台湾最初的茶商公会「茶郊永和兴」的规约,也只有在这个调查报告才看得到。

相隔十年,明治三十八年(一九○五)《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第二部调查经济资料报告》也完成对台湾茶业的调查。相较于十年前原 的调查只局限北部地区,特别多数事项几乎均以今日台北县板桥、土城一带的摆接地方为对象,这次的调查范围已扩及全台湾,调查的内容分总论、台湾茶的起源、产地及生产额、台湾茶树的种类、茶树的栽培、采摘、粗制茶制造法、粗制茶买卖方法、土地所有者与茶园业、粗制茶生产者的经济、大稻程市场之粗制茶买卖状况、再制法、精制茶之包装法、茶箱之制造、箱茶买卖状况、茶叶鉴定法、输出状况、再制业者之经济、金融机关、制茶业者对经济面之影响、台湾茶消费地之景况、茶税、台湾茶的将来等二十三款叙述,项目分明、条理有致,也不似前述调查的粗略杂乱。值得一提的是,开头第二款的<台湾茶的起源>,是初次完整叙述台茶发展的历史。

大正五年(一九一六)总督府民政部殖产局出版了《台湾茶关调查》一书,形式近乎后来出版的茶业统计书,是以表格数字来显示明治二十九年到大正四年(一八九六-一九一五)台湾茶业的状况。内容主要是各厅茶园面积、粗制茶产额及价格、制茶户数,以及乌龙茶包种茶输移出数量及价格等。

昭和五年(一九三○)总督府殖产局特产课出版的《台湾茶业调查书》是继前述旧惯调查会的调查报告后最重要的调查书。全书分八项:

一、始政当时的状况,

二、改隶后的设施,

三、茶业设施的效果与发达,

四、茶业的地位及现在的问题,

五、外来的事情及民心归趋的影响,

六、将来的方针,

七、将来的设施,

八、茶业增产计划。此书是目前我们了解日本时代台湾茶业最佳的书籍,特别是了解总督府的茶业施政最为有用。

昭和十年(一九三五)热带产业调查会亦编有《茶业关调查书》,全书分九章:第一章台湾茶业的现况,第二章南支南洋各地茶业的现况,第三章南支南洋向台湾茶的输出状况,第四章南支南洋各地茶消费状况,第五章爪哇包种茶与台湾包种茶的关系,第六章南洋华侨与台湾茶商的关系,第七章国际茶输出限制协议与其动向,第八章从世界茶业的趋势看台湾茶业的将来,第九章在南支南洋台湾茶发展的策略。第一章台湾茶业的现况是昭和五年《台湾茶业调查书》的延续,内容没有更新之处,本书的精华在第二章以后所记述的华南与南洋之茶业以及台湾包种茶在该地发展的情况。这是配合日本以台湾做为南进基地而于昭和十年召开热带产业调查会的产物。

除了上述全面性的调查书外,明治三十八年(一九○五)总督府农事试验场场员岛田弥市奉命调查台湾重要作物完成的《台湾重要农作物》一书内亦有茶的调查。其次总督府殖产局从大正七年(一九一八)开始对农家经济展开调查而出版的《农业基本调查书》,其中的第十五《主要农产物经济调查其五》是自大正十四年夏茶至大正十五年春茶的调查,第二十的《主要农产物经济调查其十》是自大正十五年夏茶至昭和二年春茶的调查,第三十二的《农家经济调查其二》是茶作农家的调查,都是据以了解当时茶农经济的资料。

四、茶业一班,茶业要览

明治三十六年(一九○三)总督府在桃园草湳坡(今日杨梅镇埔心)设置的制茶试验场于明治四十三年(一九一○)首次出版了《台湾茶业一班》一书,记述台湾茶业的情况,隔年明治四十四年(一九一一)在废止的制茶试验场原址所设的茶树栽培试场也出版了《台湾茶业一班》一书,主要是针对前书所做的补充与修正。

大正以后的《台湾茶业一班》是由殖产局自行出版,计有大正二年(一九一三)、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大正九年(一九二○)与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四本。明治与大正年间所出版的《台湾茶业一班》主要内容为:沿革、气候及土质、产地及特征、品种、栽培法、粗制茶制造法、再制法、交易、搬运及包装、包种茶原料花、茶子榨油法、茶的代用品,附录则是各类统计表与台湾茶家的年中行事。在项目章节上大体各年没有多大改变,但在内容方面,逐年仍有增减与补订。

昭和年间,昭和四年(一九二九)三月,殖产局技手田边一郎奉命继续编纂《台湾茶业一班》并于昭和五年(一九三○)三月出版,此时在内容上开始将明治、大正年间所述及搬运及包装以后的项目改以「贸易」替代,附录亦一改统计数字而为生产调查。奇怪的是,同年九月殖产局又出了一本《台湾茶业》,内容的编写与田边的《台湾茶业一班》有显著差异,其章节为:

一、沿革,

二、生产事情,

三、交易事情,

四、台湾茶的贸易,

五、对茶业的诸般设施,

六、台湾茶业的将来。比较之前历年的《台湾茶业一班》,内容上精简许多,但加入总督府在茶业上的诸般措施,是一大改变。依笔者猜想,可能是在这一年召开台湾临时产业调查会,对台湾茶业又重新做了一番调查,并出版了前述的《台湾茶业调查书》,因此在内容有了如此的改变。之后,昭和十年(一九三五),昭和十二年(一九三七)亦陆续出了两本《台湾茶业》,章节依旧,只在细目内容随年有所增加而已。

从《台湾茶业一班》与《台湾茶业》可以容易明白日本时代台湾茶业的概况,不过分馆缺了明治四十三年、大正二年、九年三本(注 3)。

除了《台湾茶业一班》、《台湾茶业》以外,以概说性质介绍台湾茶业的有明治四十一年(一九○八)和昭和十二年(一九三七)殖产局出版的《台湾茶业概要》与《台湾茶业要览》,分馆有后者,没有前者。内容亦不外乎沿革、气候、土质、茶树品种、栽培、香料作物、制造、交易与贸易等(注 4)。

另外,台北州(今台北、基隆、宜兰)与新竹州(今桃、竹、苗三县)是日本时代台湾茶叶的产地,台北州劝业课在昭和十二年与十四年出版了《台北州茶业要览》,内容是全部以图表来显示台北州内茶业公司(组合)工场分布及概况、台湾茶业年谱、台北州内茶业累年状况、昭和九年至十三年(一九三四-一九三八)州内各市街庄的茶业状况等,另附有台湾、日本及世界主要产地茶业状况、满州国消费状况与台湾的制茶工程等参考表。分馆有后者,没有前者(注 5)。

新竹州,在昭和十五年(一九四○)新竹州制茶同业组合出版了新竹州农会茶业课主任科正忠(注 6)所撰的《新竹州茶》,只有十三页,内容贪乏,无参考价值。

五、年报‧统计书

台湾总督府殖产局自明治三十八年(一九○五)开始出版《台湾产业状况》,大正元年(一九一二)更名为《台湾产业年报》,内容并非一般统计书,而是产业的基本资料(注 7)。自大正元年的《台湾第八产业年报》到大正六年(一九一七)的《台湾第十三产业年报》有各州厅茶业的基本概况与报告,分在农业、工业、商业编叙述,显示茶业系综合农、工、商的产业。农业编讲茶园施肥奖励、茶园面积与产量、茶业改良、香花作物等;工业编讲茶叶之制造,主要是各厅粗制茶制造户数及产额、乌龙茶包种茶再制者户数及产额,并有乌龙茶包种茶再制业者一览表;商业编讲茶的市况与输移出。三编末了均附有各厅之报告以为参考。

台湾的茶叶百分之九十以上用来输出,因此品质的好坏,关系到台湾茶在国际间的信誉。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总督府颁布茶检查规则,依此规则设置茶检查所,严格检查出口乌龙茶与包种茶,到了昭和九年(一九三四)也对红茶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品质与包装,依检查所规定标准为检查的准绳,检查适合标准的为合格,不够标准的为不合格(注 8)。

茶检查所到昭和十八年(一九四三)废止,在此期间一共出版了二十本《台湾总督府茶检查所年报》,分馆有完整的收藏。年报的内容主要是各年茶检查的成绩与市况,其次是有关再制费、包装费、乌龙茶与包种茶馆经济、茶箱茶铅与其它包装材料输移入状况、花料以及输移出茶的运费与各种费用的调查,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的第十四年报起则加入理化学的检查事项,对于茶叶所含水分、单宁、可溶有机分、茶素(即咖啡因)以及茶铅与茶铅代用品的防湿能力进行分析试验,最后则是各项资料的附录,除基本的台湾茶检查规则、台湾总督府茶检查所规程、台湾茶业取缔规则外,还有乌龙茶各洋行成交量、包种茶各茶馆交易量以及台湾茶输移出数量及价额比较表,更有茶馆名簿与制茶工场一览表,甚为有用(注 9)。另外在第

五、第

十、第十五年报有茶检查所

五、

十、十五年间的业绩概要。

一九四三年茶检查所废止后,由同业组合台湾茶商公会承办茶的出口检查(注10),对茶商而言更加方便。公会在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出版了《同业组合台湾茶商公会茶检查所年报》,分馆没有此书,年报的内容分各类茶的检查与再制茶规格的查定。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总督府殖产局为了因应时局,配合战时国际经济情势的变化,决定对台湾茶的输移出实施完全统制,在该年(昭和十六年)六月十四日成立「台湾茶输移出统制会社」,统筹调节茶叶,加强输出,以便获取更多外汇(注11)。该社企划课于昭和十七年(一九四二)十月与昭和十九年一月出版了昭和十六与昭和十七的《台湾茶输移出年报》,分馆有后者,没有前者。

由于台湾茶的自昭和十六年改成由当年四月起至翌年三月止(注12),因此昭和十六输移出年报的资料是自昭和十六年七月(因该社六月中旬成立)至昭和十七年的三月,昭和十七的输移出年报资料即是自该年四月到昭和十八年三月止。年报的内容先是列出全的输移出契约总数量及总金额,然后再列出各月分输移出数量及价额,两者均以移出日本、输出满州国、圆域向、第三国向四个项目列表示之。由于下面提及的《台湾茶业统计》只出版到昭和十五年(一九三八),因此这两本输移出年报,可以接续下去,是了解昭和十六年七月至昭和十八年三月台茶输出情况的最佳资料。

台湾茶业的统计书,总督府殖产局于昭和四年(一九二九)、七年(一九三二)、十年(一九三五)、十二年(一九三七)、十四年(一九三九)、十五年(一九四○)共出版了六本,均名为《台湾茶业统计》,分馆只有昭和十年、十二年、十五年三本。主要内容含生产与贸易两方面的统计。生产部分有全岛各州茶园面积、收获量、摘叶面积、制茶户数、粗制茶数量及价额、全岛再制茶数量及价额等项目;贸易方面则含输移出茶数量及价额,输移入茶数量及价额,以及香花作物的种植面积与生产额及每甲数收获量与百斤之价额;附录则有日本茶的生产与贸易,及世界各国茶、咖啡、可可之生产与贸易状况。

六、杂 志

日本时代台湾茶业的杂志只有《台湾茶业月报》与《台湾之茶业》两种,都是由台北(湾)茶商公会(注13)发行,两者应有相续性。

《台湾茶业月报》自明治四十五年一月发刊,至于何时停刊,目前不清楚,仅知到第二十七号是大正三年(一九一四)四月出刊,而继续的《台湾之茶业》是在大正六年

(一九一七)九月发行,其间月报是否还有刊行,不得而知。分馆没有此刊物。

《台湾茶业月报》发行的主旨是在搜集茶商公会主要事务与岛内外茶业事宜供该会会员参考(注14)。内容主要有台北茶商公会记事、大稻程茶市场现况、以及其它有关茶业之事项,采日汉文对照。由月报的性质来看是近似一种报告书。

《台湾之茶业》创刊于大正六年九月,至昭和十八年(一九四三)九月停刊(注15),长达二十七年,共出版二十六卷,每卷号数不一,有一卷多达八号,例如第十卷,也有一卷只有一号,例如第十五卷,第十九卷以前采日汉文对照,第二十卷以后只有日文没有汉文。

《台湾之茶业》发行的主旨见于创刊号的发刊辞:

本志胡为而设乎?应时势之要求而设也。时势要求我台湾茶业发展,我台湾茶业发展,则海外之输出额增加,海外输出额增加,则正货流入,岛内经济界富贵,此不待言也。台湾对外之输出品无多也,樟脑官营,吾人姑不之赘,第就我茶业言之,数十年来吴下旧阿蒙,依然一日也。印度、爪哇之商敌且群起而与我为难矣,彼得寸则我失寸,彼得尺则我失尺,及今不图,长蛇对豕之荐食无已时也。台湾斯界之关系者,非不努力,不知所以努力,故不能有效,无统一连络机关不可,无调查报告机关不可,无研究机关不可。本志为力,虽则绵薄,实具有此三者抱负,所愿与大方诸士,共进而讨论之也。爱惜本志,即所以爱惜茶业,保护本志,即所以保护茶业。欧战一熄,外人对我经济战,当十倍百倍今日,而谓可以袖手乐观乎。台湾对外输出品,樟脑官营而外,惟茶一门,茶一不振,则台弯输出品无有,故曰本志应时势要求而设,所以谋茶业发展,维持现状,开拓前途之光明也。

可见是为了顺应时势、谋求台湾茶业发展而发行的。主要内容含论说、调查、研究与资料等项目,另外,由于是台湾茶商公会的会志,因此公会的业务执行状况与海内外茶况讯息,也都加以搜集刊载,分送会员与有关单位参考,并供一般宣传使用(注16)。

《台湾之茶业》可说是研究日本时代台湾茶业相当重要的资料,发行至海内外(注17),可惜现在似已没有办法全套收集齐全,分馆的收藏更是有限,只有第二卷一~五号(内还有多处被割去),第十一卷三~八号,第十二卷一~七号(缺第五号),第十三卷一~四卷,第十四卷一~五号,第十五卷一号,第十六卷一~二号,十七卷一~二号,第十八卷一号,第十九卷二号,第二十卷一~三号,第二十一卷一~四号。

七、其 他

除了上述介绍的资料,分馆所藏有关日本时代台湾茶业的资料,重要的尚有总督府制茶试验场的事业报告《制茶试验场成绩》,计有明治三十八至四十二(一九○五─一九○九)五册,分馆缺明治三十九一册。总督府制茶试验场于明治三十六年(一九○三)在桃园厅竹北二堡草湳庄设置,主要从事红茶与乌龙茶之机械制造试验,分馆另有《台湾总督府制茶试验事业概况》(明治四十一年出版)一书,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场之情况。

明治四十二年(一九○九)制茶试验场被废止,一九一○年改为草湳波茶树栽培试验场,至一九二二年改名为中央研究所平镇茶业试验支所,即今日台湾省茶业改良场的前身。另外,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在台中州再成立鱼池红茶试验所,正式从事红茶的研究工作(注18)。平镇茶业试验支所及鱼池红茶试验所的试验暨调查报告收在《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农业部业务功程》内,自昭和四(一九二九)至十六(一九四一)止,分馆均有。

草湳坡茶树栽培试验场的报告,分馆有《茶树栽培试验场报告》第五-九(大正四年-九年),及《茶树栽培试验场三叉河分场于试验成绩摘要》(大正五年)。

另外有关茶树栽培的书籍,分馆有殖产局出版的《台湾茶树繁殖法》(大正十年)与《台湾于茶树栽培法》(昭和十二年),特别后者是由茶业传习所技手井上房邦编着,内容极其详尽,值得参考。

总督府殖产局于昭和五年(一九三○)在林口成立茶业传习所,每年招收传习生三○至四十五名,以一年期限授以农学大意、茶树栽培法、制茶法、机械学大意以及工厂管理等课程,培养茶业技术人才(注19)。分馆有昭和十三的《茶业传习所事业报告》从中可以得知传习所的历史及其事业成绩。直到日本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以后,影响所及,百业俱废,茶业传习所在昭和十八年(一九四三)停办(注20)。

在清朝时代,台湾的茶业金融几乎全在厦门形成,亦即通过厦门的外国银行,尤其是通过香港上海银行贷款给妈振馆,再经过茶馆,由茶贩借给茶农。台湾本地的商人地主在日本占领台湾前后,设立了兑换店代替妈振馆,也经营外汇事业的高利贷业务。日本时代台湾银行在明治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一九○六)垄断了乌龙茶的外销金融(注21),该行总务部调查课于明治四十五年(一九一二)由行员斋藤完治完成《台湾乌龙茶概况同金融上沿革》的调查报告,调查了在此之前的乌龙茶况与明治三十八年以前及以后的金融事情。分馆除有此书外,尚有该行总务部调查课于大正六年(一九一七)编的《台湾茶业现在及改善策》以及昭和十六年油印的《台湾于种茶将来》。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洋华侨因日本侵略中国而拒购日货,加上爪哇提高茶叶进口税等因素,台湾包种茶几乎失去南洋市场,输出量激减,幸好,一九三二年满州国成立,日本势力深入中国东北,包种茶市场由南洋转移至中国东北。分馆有总督府大连台湾物产绍介所于昭和十二年(一九三七)八月出版的《台湾茶满州贸易》,有助于我们了解台湾茶在中国东北发展的情形。

日本大资本商三井物产会社也在台湾从事台茶出口生意,而三井合名会社则专门从事制茶事业。分馆有三井合名会社台湾出张所编的《三井之茶业》,叙述该社在台湾的制茶事业概要,并附多幅图片。

最后,分馆尚有一册有趣的《台湾茶业用语》是殖产局在大正五年(一九一六)出版,采日、台语对照,是有关栽培、制造、交易等方面的用语。

八、结 语

台湾的茶业自一八六○年淡水开港以后兴起,并迅速成为北部的首要产业。日本领台后,当然予以重视,若仔细阅读上述资料即可明白总督府在研究调查台湾茶业所费的心血,以此为基础,总督府制定了各种相关措施,进一步推展台湾的茶业,诸如茶园改良、机械制茶、检查制度、红茶制造等等,均为现今台湾茶业立下基础,也为台湾茶在国际上建立永久声誉。

有关日本时代台湾茶业的发展,迄今似尚未有完整的叙述,若透过上面介绍的资料,或许可以整理出一本较为理想的著作,不过分馆未完全收藏上述之资料,必须从其它地方再去补全。 注 释

注 1 “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编印,《馆藏与台湾史研究论文发表研讨会汇编》,一九九四年四月三十日。

注 2 明治二十八年十月殖产部业务成果报告书的职员调动统计表载有八月二十八日及九月十六日原 被派往水边脚(应是水返脚之误)出差前去调查茶业。见《台湾总督府档案中译本》(第四辑),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明治二十八年乙种永久,第十一卷,第四门文书,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一九九四年七月,页551-552。 注 3 吴聪敏教授等人所编《日本时代台湾经济统计文献目录》提到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有大正十年的《台湾茶业一班》(该书页121),经笔者托日本天理大学冢本照和教授代为查询,证实该图书馆并无此书,由冢本教授寄来影本,得知该馆收藏的是昭和十年的《台湾茶业》,在此特向冢本教授致谢。又明治四十三年的《台湾茶业一班》先后承前台湾省茶业改良场研究员徐英祥先生及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班许佩贤小姐分自鱼池分场与日本影印惠赠,一并向两位致谢。

注 4 明治四十一年的《台湾茶业概要》承日本天理大学金子和正教授自内阁文库影印惠赠,特此致谢。此书内容为: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产地及产额、第三章地质及气候、第四章栽植及收获、第五章制造法的概要、第六章制茶买卖状况、第七章输出量及消费地的景况。吴敏聪等教授所编之目录(页122)对此书之介绍有错误,或许是未见到原书之故。

注 5 昭和十二年出版的昭和十一《台北州茶业要览》,承日本九州产业大学森田明教授向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影印惠赠,特向森田教授致谢。

注 6 ★科正忠,一八九六年生,静冈县人,一九一八年来台任职总督府茶树栽培平镇试验场,一九二五年任新竹市农会茶业课主任,一九四六年回日,一九六五年逝世。见《科正忠追想录》,日本静冈县茶业会议所,一九六六年。 注 7 见吴聪敏教授,前引书,页69。

注 8 参考邱继字,〈台湾出口茶叶的检验〉,《台湾茶业》,创刊号,一九四八年六月,页33-34。 注 9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林满红教授在去年(一九八七)五月一日至三日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海洋发展史国际研讨会」,即利用这些资料,发表<华商、台商与日本政府之间:日治初期台商的东南亚经贸活动(一八九五─一九一九)>之论文,以台北茶商公会会长郭春秧为中心,探讨华商、台商与日本政府在台商发展东南亚经贸易活动间的关系。

注10 <输移出台湾茶检查-规则改正台湾茶商公会指定>,《台湾之茶业》,第二十六卷第二号,昭和十八年四月,页8。

注11 玉手总督府特产课长谈,<台湾茶一元的统制机关台湾茶输移出统制会社设立>,《台湾之茶业》,第二十四卷第二号,昭和十六年六月,页112。

注12 当时认为茶在每年四月左右新茶上市到秋茶终了,仍有存货可以卖到翌年

二、三月,因此按照历法上规定的一年(一至十二月)来决定输移出的比例是不合理的。见<台湾茶变更>,《台湾之茶业》,第二十四卷第一号,昭和十六年三月,页45。

注13 台湾的茶商公会始于清末一八八九年创设的「茶郊永和兴」,延续至日本时代,明治三十一年(一九○五)改称「台北茶商公会」,由于当时台湾还没有组合制法,所以是一种任意组合。到了大正三年(一九一五)十月,重要物产同业组合制度开始在台湾实施,台北茶商公会随即办理改组手续,次年(一九一六)四月获总督府认可,名为「同业组合台北茶商公会」,昭和十二年(一九三七),组合地区扩大,把新竹州纳入,再改名为「同业组合台湾茶商公会」。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年)总督府撤销重要物产同业组合法,乃撤去「同业组合」四字,名为「台湾茶商公会」。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日本离台,国民政府莅台,公会于十二月二十九日改组为「台湾省茶叶商业同业公会」,继续执行会务。到一九四八年,「台湾省茶叶商业同业公会」决定改组为「省联公会」,联合会的会员限于县市级公会,台北市的同业,因此在一九四九年二月五日成立「台北市茶商业同业公会」迄今。参考〈台湾茶业者组织〉,《台湾茶业》,创刊号,民国三十七年六月,页45-46;〈台北市茶商业同业公会成立大会详报〉,《台湾茶业》,第四号,民国三十八年五月,页30。有关日本时代「同业组合台北(湾)茶商公会」之情形,可以参考昭和十三年(一九三八)该会出版之《同业组合台湾茶商公会沿革史》,唯分馆亦无此书。 注14 见月报创刊号<台湾茶业月报发刊要旨>,页1。

注15 据同业组合台湾茶商公会《昭和十八业务成绩报告书》称,该会会报《台湾之茶业》因受时局影响,该年只发行一回即不得已停刊。事实上,昭和十八年(一九四三)是发行了三回。

注16 同业组合台湾茶商公会,《昭和十八业务成绩报告书》,页11,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三月三十日出版。

注17 根据台北市茶商业同业公会保存该会日本时代的公文,提及昭和十三年(一九三八)《台湾之茶业》在这一年发行四回,分发至台湾岛内、内地(日本)、桦太、朝鲜、南洋厅(日本殖民地)、外国共三三○本。

注18 见昭和十年(一九三五)《茶业关调查书》,页144。 注19 见昭和五年(一九三○)《台湾茶业调查书》,页51。

注20 见《台湾省政府农林处茶业传习所三十六业务报告》,页 1。茶业传习所的厂房与设备在战后一九四六年由国民政府接收,定名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农林处茶业传习所」,一九五○年「农林处」奉令改为「农林厅」,改名为「台湾省农林厅茶业传习所」。迄至一九六○年茶业传习所并入台湾省茶业改良场文山分场而废止,合计毕业学员**三名,是台湾茶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地。参考钱张琴,〈茶业传习所简介〉,《茶业传习所工作年报》,第一号,民国四十一年;《台湾省农林厅茶业传习所学联谊会纪念特刊》,一九八三年二月。

注21 见涂照彦着、李明俊译,《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台北,人间出版社,一九九一年,页494。

第四篇:图书馆工作计划

2018年图书馆工作发展计划

本学期,图书室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图书室的标准扎实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图书室的育人功能。以《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为依据,根据学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认识新时期学校对图书室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图书室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图书室在教学、科研和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使图书室的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图书室工作。

二、具体工作:

(一)、加快建设,提高标准。

1、加强图书室工作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认真学习《中小学图书室(室)规程》和各类业务书籍,按时参加区组织的图书管理员培训,确保图书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2、进一步推进学校图书室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图书室现代化设施的完善,提高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图书管理系统要更新完善设施,保证使用中万无一失。

(二)、规范管理,认真服务。

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和学生开展外借、阅览、宣传推荐工作。本学期调整学生借还书的周期,增加借阅量,保证让学生能看上书、看好书。图书室的开放确保定时准时,规定每天中午为阅览时间,下午第二节课后为全校师生借书时间。

(三)、加强指导,开展活动。

要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文献知识和图书室知识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包括阅读内容、读书方法、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要经常宣传好书、新书,向学生推荐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刊。充分发挥图书室的教育指导功能,加强教育指导。

(四)、加强研究,科研管理。

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要加强研究,掌握科学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管理能力水平。

2017年图书馆工作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图书馆历来被称为知识和理想的“第二课堂”, 让课堂教学得以延伸,使课堂知识得到拓展、丰富和深化,让师生感受书籍所给予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学识的增进大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各项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围绕以往工作思路,夯实基础工作,创新活动载体,突出亮点,切实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效。因此,我校图书馆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同时,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及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指导好学生利用图书馆中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二、主要目标:

1.积极配合学校各项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3.做好新书整理工作,并将图书全部输入完毕。

4.改革图书借阅方式,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每学期人均借书10册以上。 5.报纸杂志及时整理。当日上架,报纸月底装订,杂志年底装订。为教师查找资料提供一切便利,并做好借阅的记录。

三、具体措施

1、规范图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管理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主动服务”为宗旨。遵循图书馆的工作规律,加强图书馆管理理论研究,对图书报刊管理、读者服务等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组织安排图书管理员参加业务培训,科学地管理好图书馆的借阅工作,增加图书的流通量,进一步充实各种类型的阅览资料,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⑴管好用好图书资料,为教育教学服务。对新购的各种类型的书刊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编目与管理。

⑵根据学生的兴趣、文化程度,结合学校的主题活动,及时推荐书籍,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摘好文摘卡,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

2.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1)指导学生选择好书。开展读书指导活动,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有意义的好书,使其从中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充实知识,更新认识,调剂学习生活,促进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定期进行好书、新书推荐活动,给学生的读书活动导向。

(2) 学生图书室开放时间安排,分为单周和双周。

第五篇:图书馆工作总结图书馆工作总结

吕梁会校图书馆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全体馆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领导的全面支持关心下,图书馆全面履行了学校赋予的各项工作职责,图书馆本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围绕优化服务、拓展图书馆教育和信息的功能,从读者服务、业务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入手,通过一年扎扎实实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2013年的各项工作。

一、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学习

图书馆始终把思想业务工作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深感一个良好团队的重要性,只有一个精神面貌、业务素质良好的工作队伍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图书馆规章制度及业务知识的学习,使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有更深的了解,对自己的职责有更深的认识,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经过多方面的学习,工作人员在思想和业务方面得到了提高,在切实抓好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发挥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特殊育人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了图书馆业务管理工作

在图书馆硬环境建设取得了极大改观的基础上,我馆及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工作重点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明确目标,健全各项制度,优化管理软环境,明确工作目标,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1.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来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目前,我馆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2.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与规范,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对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同时做好服务器、工作机的维护保养工作。3.认真做好

1 巡架、整架工作。一是勤整理,对师生归还的图书每天及时归类上架;二是勤检查,对师生在借阅时抽乱、插错的书籍勤查找;三是勤过目,到书架旁勤看一看,对图书的位置了如指掌,为师生查找资料时节省了时间。

三、进一步规范了图书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新建图书馆的特点,依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文献资料进行正确分类、上架,同时规范、正确、有序的进行管理。健全建立了全校师生的书刊外借、阅览、损失、赔偿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严格了图书报刊、电子阅览规则,及时介绍图书报刊、电子阅览注意事项。充分发挥了图书馆“育人熔炉”的作用。

四、进一步做好图书馆常规工作

管理好图书馆所有财物,保持室内卫生清洁、秩序良好。对书刊及相关电子设备进行了清点核对。做到手续清楚、书帐相符。认真细致地进行书刊分类、编目、录入等工作,力求准确、规范。书库内各种书籍、报刊资料分类上架,陈放合理。及时裱糊、装修破旧图书、图表等资料,提高了书刊及相关电子设备的使用率,在防火、防盗、防蛀、防尘、防霉等工作时常检查,确保安全。

五、进一步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在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同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积极向学生推荐他们喜爱的读物和书刊,对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进行了热情指导和帮助,从而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激发了他们的读书热情。.为了给读者创造一个窗明几净的学习环境,我馆对环境卫生严格要求,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室内要求图书摆放整齐,书架无灰尘,地面无纸屑。根据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形成习惯,每天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幽雅干净的学习环境。

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新馆的投入使用,大大的改善了图书馆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的馆舍基础设施条件,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业务管理还不够细致,不够严谨,读者服务水平还比较低,馆内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图书馆规模的扩大和学校发展的要求,馆内业务管理还需要再作相应调整,专业技术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根据领导要求和读者意见,根据馆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针对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多方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水平,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六篇:图书馆工作计划

图书馆是“人生的学校”,是学生学习必需的场所。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丰富的精神食粮。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要利用图书馆,学生要全面发展、探索各类科技知识同样离不开图书馆。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图书馆应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

一.指导思想:以“为师生服务”为指导思想来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图书阅览室为师生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及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览兴趣,开创读书新局面。

二.工作要点

1.引导阅读,培养道德感

(1)阅读有关文化、科技、思想品德等书籍,深化他们爱国主义情感。

(2) 引导学生阅读革命先辈的故事集,使他们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爱戴之情。

2.读书活动与少儿实践相结合,培养理智感

让学生当小馆员,参与管理,这是一项实践活动,它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强烈的情感体验,并能够迅速的转化为他们活动的动机。让孩子们了解图书馆的工作规律,激发他们到图书馆阅读的兴趣。 3.搞好宣传工作

如果学校新购买了图书,一定要及时出示信息,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借到最满意、最需要的书,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4.加强学习,优化服务

图书管理员一定要挤出时间,刻苦钻研,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还要培养信息观念,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对图书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图书利用率要以优质的服务,在书与读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图书馆这块阵地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显得重要,为了更有效的发挥他的育人功能,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把工作扎扎实实作好。

上一篇: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扶贫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