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七大定律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职场七大定律

信息资源的七大定律及其确认与计量

【摘要】信息资源应否确认为新经济新业态企业的资产,一直是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不断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首先介绍澳大利亚两位学者对信息资源七大定律的精辟总结,说明信息有别于常规资产的特性;其次对信息资源应否确认为资产的三种不同观点进行评述,剖析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基础;最后探究信息资源的主要计量方法,分析不同计量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关键词】信息资产;定律;确认;计量

【基金项目】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研究项目“新经济新模式新会计”

进入新经济时代,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為新经济企业开拓市场、获取商机、降低成本、确立竞争优势、赚取超额利润的无形资产。阿里巴巴研究院甚至将信息资源视作继劳动、土地、资本之后的第四大生产要素。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经济正由围绕物流和资金流转向围绕信息流的方式进行组织”[1]。不管是经济界还是会计界,很少有人会质疑信息资源对于新经济新业态企业维持核心竞争力和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作用,但在信息资源应否在表内确认为一项资产的问题上,却存在不同见解,既有力主通过资产负债表确认的观点,也有主张表外披露的观点,还有坚持利润表可以自行解决信息资源未入表反映问题的观点。笔者认为,信息资源应否通过会计程序确认为资产之所以存在迥异的观点,主要是因为对信息资源特性的不同理解、对资产确认标准的不同解读以及对资产计量属性的不同偏好。

一、信息资源的七大定律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具有与其他资源不同的特性。Moody、Walsh[2]在《计量信息价值:一种资产估值方法》一文中,凝炼出有关信息资源的七大定律,精辟地揭示了信息资源有别于常规资产(normal asset)的特性。信息资源七大定律折射出的特性,对于新经济时代应否将信息资源确认为资产以及如何计量信息资源的价值,极具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定律1:信息具有无限共享性。

信息具有无限共享性,即信息可以被无数人、无数企业在无数领域共享而不会导致信息功效的减损。这是信息资源有别于常规资产的最显著特性,后者在拥有和使用上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而前者则具有共享性,大家共享一项信息,并不会导致信息功效的下降。信息功效与使用者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信息的功效尽管不会因为共享而减损,但这不等于信息共享没有障碍。由于信息的收集需要耗费成本,企业和个人通常不情愿与他人共享信息,造成“信息囤积”(information hoarding)现象,导致信息不能发挥应有的共享价值。正因为存在共享障碍,信息可进一步区分为私有信息和公共信息,前者能够给拥有者或控制者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符合资产的定义,后者则不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不属于资产范畴。

定律2:信息越使用越有价值。

常规资产的价值与使用量呈递减关系,使用量越大,其价值减损越大,价值越小。与此相反,信息的价值与使用量呈递增关系,使用量越大,信息的价值越大。信息本身没有价值可言,其价值源自使用,无法被使用的信息一文不值。信息价值与使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譬如,本文的阅读量越大,引用率越高,本文的信息就越有价值。热门和冷门文章、畅销与滞销书籍,其价值反差在于阅读量之间的量级差别。信息的价值与使用量之间呈现的递增关系,归因于信息独特的成本构成。信息的成本主要包括收集、存储、传输和更新等方面的成本,使用信息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可忽略不计。信息的价值不会因使用量的增加而减损这一特性意味着,信息如果被确认为资产,可能不需要像常规资产那样计提折旧或摊销。

定律3:信息价值随时间减损。

信息的潜在价值与其生命周期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递减。信息潜在价值与存储期限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在该特性方面,信息与常规资产大体一致但也有些许差别,差别在于,信息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经营存储期(opera? tional shelf life)、决策支持存储期(decision supporting shelf life)和法定存储期(statutory shelf life),而常规资产生命周期的长短取决于物理寿命与经济寿命孰短。信息的这一特性意味着,信息一旦被确认为资产,在进行后续计量时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对信息潜在价值的影响,进行定期摊销或减值测试合乎逻辑。

定律4:信息越准确越有价值。

信息的价值在于支持决策,准确的信息可以提升决策的效率和质量,而不准确的信息则可能误导决策。由此可见,信息的价值与其准确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如图4所示。信息的这一特性意味着,并非所有信息都有价值,准确信息与不准确信息在价值上不能等量齐观。准确性是确认和计量信息资源的重要变量,如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如何区分正确与错误的信息,无疑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难点和重点。

定律5:信息越整合越有价值。

一项信息越是与其他信息整合运用,越能彰显其价值,反之,信息一旦形成孤岛,其价值必定大打折扣。信息价值与整合程度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信息的这一特性意味着,信息的确认和计量既可以单项信息为基础,也可以信息组合(如数据库)为基础,后者可能更加合适。

定律6:信息不总是多多益善。

信息不足,容易导致决策面临不确定性,此时,新增信息可以带来很高的边际效益,信息价值大幅提升。同时,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信息并非多多益善,信息超载可能导致决策者无所适从,此时,新增信息的边际效益锐减,信息价值不升反降。信息价值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信息的这一特性意味着,信息的适当披露比充分披露更有价值,更值得倡导。

定律7:信息具有非折耗特质。

与常规资产不同,信息的服务潜能不会因为使用而折耗。恰恰相反,对信息的汇总、分解、分析和利用,往往带来增量信息。这些增量信息不仅不会降低原有信息的服务潜能,其与原有信息的结合运用,反而可以大幅提高原有信息的服务潜能。信息服务潜能与使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与定律2一样,信息所具有的非折耗特质意味着,信息一旦确认为资产,不需要在后续计量时计提折旧或摊销。

必须指出,并非所有信息都同时存在七大定律所揭示的特性。七大定律之间不存在连续和累积的关系,只存在间断和非累积的关系。只有从这个角度理解,才不会被它们之间的相互矛盾(如定律1、定律2、定律7与定律3)所困惑。

二、信息资源的确认观点

目前,学界对于信息资源应否确认为资产,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即表内确认观、表外披露观和无须确认观,其背后的逻辑基础存在重大差异。

1.表内确认观的逻辑基础。表内确认观认为,信息资源若符合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标准,就必须在资产负债表中正式确认为资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18年颁布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将资产定义为:主体由于过去事项而控制的现时经济资源,经济资源指有潜力产生经济利益的权利。IASB在《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第4.14段和4.15段明确指出,“有潜力”意味着权利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不需要是确定的,甚至不需要是可能的(likely),即使产生经济利益的可能性较低,一项权利若满足经济资源的定义,就可以是一项资产。信息资源是否符合资产的最新定义,应从资产定义中的三大关键要素(权利、控制和经济资源)加以分析。尽管信息具有无限共享性的特点(定律1),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只有企业能够控制的私有信息才属于有潜力产生经济利益(表现为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的权利,企业不能控制的、可从公开渠道获得的公共信息不属于有潜力产生经济利益的权利,因为企业不能阻止其他人利用这些公共信息获取经济利益。可见,私有信息符合资产的定义,而公共信息则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符合资产定义是确认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信息资源要确认为资产,除必须符合资产定义外,还必须满足确认标准。最新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提出的確认标准包括相关性(relevance)和如实反映(faithful representation)。从相关性标准看,将信息资源确认为资产所形成的信息,既有助于使用者做出投资决策,更加准确地评估信息资源的潜在使用价值或预期交换价值,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受托责任,即评价管理层是否对信息资源的投入与产出进行有效管理,信息资源的投入是否带来足够的回报。在实务操作中,要将信息资源确认为资产,必须考虑“存在不确定性”(existence uncertainty)和“经济利益流入低可能性”(low probability of an inflow of economic benefit)这两个因素对相关性标准的影响。如果信息资源能否作为一项资产存在尚不能确定,或者虽然存在经济利益但流入可能性低,则将信息资源确认为资产,并不能提供相关的决策有用信息。从如实反映标准看,信息资源是否满足这个标准,主要受计量不确定性(measurement uncertainty)的影响。如果将信息资源计量为资产的估计过程涉及的不确定性程度很高,很难确定该项估计是否可充分且可靠地反映这项资源及其经济利益,则可视为不符合如实反映标准。

表内确认观主张,信息资源应否确认为资产,应当与其他资源采用一视同仁的标准,而不应采用歧视性的确认标准,更不应以稳健为由,对信息资源设置更高门槛的确认标准。表内确认观认为,将信息资源确认为资产,既可提高资产负债表的完整性,避免低估新经济新业态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可提高利润表的相关性,避免新经济新业态企业出现收入与成本的错配,还可降低新经济新业态企业的市净率,避免给投资者发出误导性信息。譬如,以出售金融数据为商业模式的同花顺2019年9月30日的市净率高达15倍,远高于同属创业板的其他上市公司3.67倍的平均市净率,给人的印象是同花顺的股票因投机炒作而存在较大风险。实际上,同花顺的市净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不是投机炒作,而是没有将信息资源确认为数字资产。若按该行业通行的6~9倍市销率对其数字资产进行估值(介于90亿~ 135亿元之间)并入表反映,同花顺的市净率便会从15倍骤降至3.13 ~ 4.25倍。可见,将信息资源在表内确认,有助于促使市净率等估值指标更接近实际情况,避免误导投资者。

虽然主张表内确认的研究者甚众,如El-Tawy和Abdelkader[3]、Laney[4]、Lev和Gu[5]、Moody和Walsh[2]等,但直面贷方科目的研究寥寥无几。将信息资产确认为表内一项资产的同时,与之对应的贷方科目是什么?笔者认为,贷方科目的选择,既与信息资源的计量属性有关,也与信息价值的实现方式有关。如果信息资源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仅仅将获取信息资源的支出资本化,则不论信息价值是源自使用价值(value in use),还是源自交换价值(value in exchange),贷方科目均简单明了,在借记“信息资源”科目的同时,贷记“货币资金”或“应付款项”科目。如果信息资源采用现行价值计量,且信息价值源自使用价值,则“资本公积”或“其他综合收益”(OCI)是比较合理的贷方科目,若信息价值源自交换价值,则可供选择的贷方科目包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和“递延收益”,考虑到信息资源的不可折耗性(定律7),选择“资本公积”或“其他综合收益”作为贷方科目更合乎逻辑。

2.表外披露观的逻辑基础。表外披露观的主张者如Lev和Gu[5]、Higson和Waltho[6]、Upton[7]、黄世忠[8],虽然承认信息资源具有决策相关性,但考虑到信息资源在计量上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避免表内确认“污染”利润表的经济利益分配功能,主张在管理层分析与讨论(MD&A)或报表附注中披露信息资源。表外披露观认为,信息资源在计量上的不确定性,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信息资源的所有权或控制权不像厂房、设备等实物资产那样明确,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情况下,即使是企业拥有的专有信息也可能被非法盗用、拷贝和转售。所有权或控制权存在的不确定性,无疑将对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产生重大影响。二是计量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时,需要对信息资源预期能够带来的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进行估计,还需要合理选择折现率,每个环节均需要大量的估计和判断。更重要的是,信息资源创造现金流量的方式并非直截了当,而是与其他资源(人力资源、实物资产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将现金流量合理地分摊至信息资源颇具挑战性,存在操纵的空间。三是信息资源属于非标产品,边际成本非常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导致同样的数据或数据库在售价上存在重大差异,再加上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确定其公允价值实非易事。四是信息资源往往存在多个竞争性获取渠道,随着数据挖掘技术(data mining)的快速发展,数据或数据库不断迭代,其价值存在减损风险,计量不确定性较大。

基于信息资源在计量上存在诸多不确定的考虑,表外披露观主张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绕过表内确认的僵化限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信息资源的定性和定量信息,以此作为向表内确认的过渡。从本质上说,表外披露观和表内确认观都承认信息资源在决策有用性和受托责任评价方面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但表外披露观认为对信息资源进行可靠计量的方法还不成熟,因而主张采用权宜之计,积累经验,完善计量,从表外披露逐步过渡到表内确认。笔者认为,表外披露虽然可以暂时回避表内确认难以逾越的计量不确定性和贷方科目不易选择等棘手问题,但表外披露不能替代表内确认,表外披露观指出的信息资源在计量上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在其他已经在表内确认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项目上也同样存在。价值计量只有相对确定性,没有绝对确定性。会计界有必要与信息技术界通力合作,寻找突破信息资源计量瓶颈之道,尽量缩短表外披露与表内确认的过渡期,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促使新经济新业态企业提供更加相关的会计信息。

3.无须确认观的逻辑基础。哥伦比亚大学的Penman教授是无须确认观的代表性人物。2009年Penman[9]教授发表了《无形资产会计:别忘了还有利润表》一文,指出将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无形资产入表确认是个伪命题,从根本上忽略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勾稽关系。他认为,利润表可以弥补资产负债表对无形资产反映不足的缺陷,未在资产负债表确认的无形资产和其他价值创造驱动因素,倘若确实存在且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迟早会在利润表上自动体现,无须再通过资产负债表确认。Penman[9]教授还从估值的角度,以微软和戴尔为例,论证成熟企业并不会因为无形资产没有得到全面反映而对其估值产生影響,证明利润表在估值方面有能力纠正无形资产(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本等)未得到充分确认的不足。

Penman教授提出的无须确认观,其逻辑基础可描述为:利润是企业将有形资产与企业家精神、品牌、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等无形资产综合运用在一起而产生增加值的概要性会计计量,有了这种概要性会计计量,企业便无须费时费力去辨认、确认和计量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无形资产,资产负债表上对这些无形资产的遗漏,可以通过利润表加以捕捉。三大报表相互勾稽,相互制约,相互补台,相得益彰,同时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就是采用复式簿记方法编制财务报表的精妙所在,这或许是达·芬奇的数学导师帕乔利发明的借贷记账法历经五百多年而不衰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以Penman教授为代表人物的无须确认观,有利有弊,值得权衡。无须确认观的最大好处是,利润表可以随着经济利益的逐步实现,分期分批、间接和自动地确认信息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价值。通过利润表对信息资源等无形资产进行间接确认,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通过资产负债表直接确认所面临的诸多计量不确定性,反映出的结果最为稳健和可靠。此外,通过利润表间接确认信息资源等无形资产,还可保持利润表的“纯洁性”,使其免受表内确认“计量噪音”的不利影响,更好地发挥经济利益分配功能。同时,无须确认观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不确认信息资源等无形资产,势必降低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性,不能如实反映以信息资源作为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新经济新业态企业的财务状况,使这类企业的市净率虚高和扭曲。无须确认观的另一个缺陷是,通过利润表间接确认信息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可能对于成熟型企业而言是适用的,但对创业型企业而言则不一定适用。Penman教授也承认,其用以证明利润表有能力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纠错的估值模型是基于不同期间的无形资产保持不变的假设,对于以信息资源为主要价值驱动因素的创业型企业来说,这种假设显然不成立。此外,不在表内确认信息资源等无形资产,还将导致新经济新业态企业在并购时产生巨额的商誉。

三、信息资源的计量属性

与其他资产一样,若将信息资源确认为资产,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和现行价值,既要考虑初始计量,也要考虑后续计量。另外,如第一部分所述,信息资源存在着有别于常规资产的一些特性,因此计量属性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性。

1.基于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基于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侧重从投入的角度,以实际发生的成本对信息资源进行计量。在进行初始计量时,企业将收集、开发、分析、储存、传输和更新数据或数据库所发生的支出资本化为一项无形资产。必须说明的是,不论是拟自用还是拟出售的信息资源,计算出的资本化金额均应计入无形资产,而不宜计入存货,因为信息具有无限共享性(定律1)。在进行后续计量时,对于自用的信息资源,企业根据信息价值是否随时间减损(定律3),决定是否对初始确认和计量的信息资源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可供出售的信息资源,常规的做法是对资本化金额定期摊销,以便与出售信息资源获取的收入进行配比,因为资本化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但这种做法与信息资源的一些特性(如定律1、定律2和定律7)相悖,唯一能够支持定期摊销的理由是,信息具有随时间而发生价值减损的特性(定律3)。

基于历史成本对信息资源进行计量,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在计量上具有可观察性、可验证性,符合如实反映的信息质量特征。最大的缺点是计量结果与资产定义相矛盾,成本是资产的一个属性,但成本本身不是资产,未来经济利益才是资产。基于历史成本对信息资源进行计量,导致定性与定量两种计量方法相互脱节,不符合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的要求,使信息在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评价方面的作用存疑。

2.基于现行价值的计量方法。基于现行价值的计量方法,可细分为公允价值法、使用价值法和现行成本法,适用于不同信息资源的计量。

(1)公允价值法。公允价值法适用于效用来自交换价值的信息资源。譬如,国外的彭博社、路透社和黑石集团,我国的万得、同花顺、大智慧和东方财富等,均以出售金融财务数据为商业模式,信息资源(数据或数据库)存在着较为活跃的交易市场,交易价格可获取性较高,采用公允价值法(包括市盈率法和市销率法)计量信息资源合乎逻辑,具有可操作性。后续计量时,可将信息资源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由于信息具有无限共享性(定律1),故计入当期损益并不会带来收益的重复计算。

从理论上说,信息资源的公允价值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而非特定主体的角度确定,代表不同主体基于市场特定因素(market-specific factors)对信息资源做出的价值判断,不仅可以保持定量与定性信息之间的耦合,而且具有可比性高的信息质量特征。但在实务工作中,数据或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属于非标产品,不同企业之间出售信息资源的价格差异巨大,公允价值的可比性并非想象中那么高。不论如何,以出售金融财务数据为生的企业,应当有能力合理确定信息资源的公允价值,否则,其商业模式将难以为继。

(2)使用价值法和现行成本法。对于信息价值源自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的信息资源,由于不能获取公允价值,只能采用基于企业特定因素(firmspecific factors)的使用价值法或现行成本法。IASB最新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将使用价值定义为:资产使用和资产最终处置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扣除处置时交易成本的现值)。信息资源的处置成本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等于其预期可望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由于使用价值采用的是现值计量的方法,后续计量时既要考虑时间价值的因素,将时间流逝引起的现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又要考虑信息价值随时间减损的特性(定律3),定期进行减值测试。

从理论上说,按使用价值计量信息资源,计量出的结果属于经济价值的范畴,与信息资源作为资产的定性具有一致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不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单独使用信息资源是难以创造现金流量的,要从现金流量中分离出属于信息资源创造的那部分现金流量,无疑是困难重重的。退一步说,即使可以分离出来,接下来如何对具有无限共享性(定律1)和非折耗性(定律7)的信息资源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进行预测并折现,既充满挑战性,也极易被操纵。

鉴于使用价值法在操作上存在的缺陷,采用现行成本法对信息资源进行计量不失为权宜之计。一方面,按照IASB《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对现行成本的定义,信息资源的现行成本指在计量日取得或创建同等信息资源的成本。相对而言,对信息资源的现行成本进行估计,比对信息资源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要容易得多。另一方面,尽管现行成本比历史成本更加接近信息资源的价值,但计算出的价值本质上仍然属于成本的范畴,而不是经济价值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IASB在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上将现行成本归类为现行价值计量属性的做法,并非没有瑕疵。

3.超越概念框架的计量方法。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提出的历史成本和现行价值计量属性,用于常规资产的计量,总体上游刃有余,但用于信息资源这种特殊资产的计量则不一定十分契合,因此有必要探索超越概念框架的计量方法。

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在2015年发布了其研究员Douglas Laney[10]撰写的题为《为何和如何计量信息资产》的研究报告,提出了信息资源的多重估值模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计量体系,而且将信息资源的特性有机地嵌入估值模型中,值得参考借鉴。该体系根据信息资源的不同估值目标,将计量方法分为两大类——侧重于改善信息管理约束的计量方法和侧重于改善信息经济利益的计量方法,前者包括信息内含价值法、信息商业价值法和信息业绩价值法,后者包括信息成本价值法、信息市场价值法和信息经济价值法,如图8所示。

其中:Validity代表正确记录信息占全部记录信息的比例;Completeness代表完整性,即记录信息占同类信息的比例;Scarcity代表稀缺性,即记录信息的稀缺程度;Lifecycle代表该类信息资产的预期生命周期。

信息商业价值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代表业务流程数;Relevance代表該类信息对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程的有用性;Validity代表正确记录信息占全部记录信息的比例;Completeness代表完整性,即记录信息占同类信息的比例;Time? liness代表及时性,即信息更新的速度。

信息业绩价值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evenuei代表运用信息资产创造的收入;Revenuec代表未使用信息资产创造的收入;AcqExp代表数据获取成本;AdmExp代表数据管理成本;AppExp代表数据使用成本;T代表数据平均可使用寿命期;t代表信息经济价值实验期或测算期。

Gartner公司提出的估值法,不受《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计量属性僵硬规定的约束,更多地考虑了信息资源的特性(如定律4、定律5和定律6),更加契合信息资源的计量。但由于超越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限定的计量属性,计量结果能否用于信息资源的确认和计量尚不得而知。笔者认为,《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规定的计量属性有必要因信息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与时俱进,加以拓展,以适应新经济新业态企业的计量需求。

本文的分析表明,进入新经济时代,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其已成为新经济新业态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资产。对信息资源进行确认和计量,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同时,信息资源具有许多不同于常规资产的特性,其确认和计量存在诸多特殊问题,尚需在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取得突破,对难题加以破解。跨界思维,多学科交叉,或许是破解之道。会计界有必要与信息技术界通力合作,寻找出契合信息资源特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和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Druck P. The Economy’s Power Shift[N].Wall Street Journal,1992-09-24.

[2]Moody D.,Walsh P. Measuring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An Asset Valuation Approach[C].Copenhagen: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Copenhagen,1999:1~12.

[3]El-Tawy N.,Abdelkader M. Accounting for the Recognition of Information as an Asset[J].Journe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11(5):842~859.

[4]Laney D. Infonomics:How to Monetize,Manager,and Measure Information as an Asset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M].Brookline:Biblimotion Inc,2018:205~220.

[5]Lev B.,Gu F. The End of Accounting and the Path Forward to for Investors and Managers[J].Wiley,2016(10):77~80.

[6]Higson C.,Waltho D. Valuing Information as an Asset[EB/OL].http://www.eurm.org.uk,2009-11-30.

[7]Upton W. Special Report:Busines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Challenges from the New Economy[EB/OL].http://www.fasb.org/neweconomy.shtml,2019-12-30.

[8]黃世忠.旧标尺衡量不了新经济——论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恶化与救赎[J].当代会计评论,2018(4):1~23.

[9]Penman S. Accounting for Intangible Assets:There is Also an Income Statement[EB/OL].http://www.gsb.columbia.edu,2009-01-19.

[10]Laney D. Why and How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Your Information Assets[EB/OL].http://www.Gartner.com,2015-08-04.

作者:黄世忠

第2篇:人际关系七大定律

人际关系七大定律 现代社会,越早搭建人脉圈就越容易成功。平步青云时,有人为你摇旗呐喊;需要帮忙时,有人为你两肋插刀;痛苦失意时,有人帮你安慰疗伤。

一、风雨定律

感情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风雨。 真正的朋友在哪里?这似乎是现代人共有的疑问。

英国社会学家杰拉尔德·莫伦霍斯特发现,我们每隔7年就会失去至少半数的密友,或失去联系,或关系破裂。如不能及时交新朋友,我们就会沦为“孤家寡人”,抗压能力也会下降,并出现健康问题。

“爱”是动词,因此,行动才是最好的说明书。1.遇到对你好的人,要学会感恩,认真感谢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并告诉他这对你有多重要。2.遇到你在乎的人,更要学会付出,嘴上说“我爱你”却没有实际行动的人,就像说爱花却从不浇花的人一样可笑。3.美国心理学家泰瑞·阿博特提醒,只有对友谊保持开放、真诚、不断更新的态度,才可能不断认识新朋友,发展更珍贵的友谊。拓展朋友圈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拥有一个长期的共同爱好。大家一起做喜欢的事,不仅让人暂时躲开压力,拥有愉悦的归属感,还会在集体活动中互相体贴、帮助,找到心灵共鸣。

二、方圆定律

人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圆,因为前者会伤人,后者会让人远离你。

“想更快乐吗?请大胆说‘不’。”美国“魅力”网站教我们这样提高满足感。生活中有许多要求并不是我们愿意接受的,可直言拒绝难免会伤害他人,给人留

下棱角太分明的印象。可当个什么事都答应的“好好先生”又容易让人觉得虚伪。因此,太方或太圆都不是处世之道,做人最好做个椭圆。

拒绝别人时要讲究方式,同时照顾自己和对方的情绪,才能既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让别人乐于接受。首先,要在尊重的前提下,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性格的某些方面不是很匹配,做恋人不合适,我们继续做朋友好吗?”这样说既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又不至于损害他人的自尊。其次,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你就能更理解对方,对方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最后,与人商量时不妨部分接受对方的要求,同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达到双方都满意的效果。

三、评价定律

不必好奇别人怎样评价你,想想你是怎样评价他的。

一位男士主动跟女士握手,哪知女士的脸顿时变得通红,扭扭捏捏与男士的手碰了一下,马上触电般地抽了回去。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参加聚会,其他孩子都彬彬有礼,可自家孩子却在草地上滚了一身泥,父亲恨不得马上带着不争气的“犬子”离开。我们身边,这种自尊心强、脸皮薄的人并不少见。

许多人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便给自己树起一面盾牌,封闭自己。尽管这样可以避免受挫,可过度的心理防御会被认为有心机、虚伪,让自己变得孤独内向。事实上,人际交往本来就是个互相评价的过程。与人交往时,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要因为害怕别人的评价而丢掉一些无法挽回的机会。说话时可以配合一些肢体语言,比如适当提高声调、边说边点头、攥着拳头等,既给自己加油打气,又能让对方觉得你的话更可信。

四、成败定律

没有成就时,你会因平庸而没有朋友;但有了成就,你却可能因卓越而失去朋友。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自从我们记事起,这句话就被老师、长辈不断提起。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因为没有成就的人会因平庸而得不到关注,甚至没有朋友。可更多的人发现,有了成就之后,朋友照样离去,最后连一个能说真心话的人都没有。

低调才是真正的智慧。当你平庸时,要不断努力;当你成功时,更要学会低调做人。要想交到真朋友,还要做足功课。要和朋友分享彼此的梦想、互相倾诉困境等。看到朋友“走错路”时要主动指出,也许当时会引起对方的不悦,但他事后会明白“不纵容才是真爱”的道理,会对你心存感激。试着主动关心朋友的情绪,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记住他们的爱好习惯,通过不经意的默契,引发彼此心灵的契合。此外,真正的友谊是细水长流的,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也不一定要有回报。对那些在你平庸时不离不弃的朋友,更要珍惜,用加倍的真诚回报他。

五、馅饼定律

当天上掉馅饼的时候,小心地上可能有个陷阱等着你。

诱惑,可能是块馅饼,也可能是个陷阱。在热播剧《贤妻》中,男主角原本家庭美满、生意红火,可由于第三者插足,结果不仅失去了美丽的贤妻,事业也遭遇打击。最后,妻子的大度让丈夫幡然悔悟,他最终挽回了爱情和家庭,也拯救了事业。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高薪工作、令人心动的异性,甚至同事的一个许诺。然而,诱惑的背后可能隐藏着看不到的威胁。正如春晚小品《折腾》所表现的那样,销售状元为得到房子假离婚,却险些失去结发妻子。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有心动摇了,外界诱惑才可能带来威胁。因此,当内心蠢蠢欲动时,一定要提醒自己看清楚是馅饼还是陷阱,让自己冷静下来,而不是盲目跟从。此外,做决定前列个表,把每种选择的得失列出来仔细比较,帮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智的选择。

六、宽容定律

人们最大错误就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我知道,不用您操心”、“我的事您少管”……面对年迈的父母,你是否觉得他们啰嗦、没用,甚至有些不可理喻?“你看别人家老公,挣得比你多多了”、“都30岁的人了,你怎么就不知道打扮”……面对爱人,你是否总是挑剔指责,怎么看也不顺眼?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情况,那么请马上告诉自己,给身边人多一些关爱。感情是需要互动的,一方面,我们要对他人的关心给予肯定,对方的心理才会有基本的尊重和满足感。对于来自父母、伴侣的关心,一定不能冷漠地拒绝。可以从改变语言开始,把“我知道了”、“有完没完啊”改成“我会的”、“您不叮嘱我差点忘了”等。另一方面,家人之间一定要经常在一起。无论多忙,每周也要至少抽个两三天陪家人吃晚饭,在其乐融融的家庭聚餐中增进彼此的感情。遇到意见不一致时,先平复自己的情绪,多花5分钟解释,也许大家就能相互理解,避免误会与隔阂。

七、眼泪定律

在伤口上落泪或撒盐,效果是一样的。

祥林嫂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她原本是一个勤快能干的女工,可丈夫和儿子双双离世让她难以承受。从此,她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逢人便讲儿子的死和自己的遭遇。起初,乡亲们会特意过来听听她的故事,安慰她几句,可大家慢慢地听烦了,祥林嫂也被乡里人所厌恶。

其实,在伤口上落泪和撒盐都会让伤口更疼。但不同的是,落泪的疼只会让人越来越消极,而撒盐的疼反而会刺激自己振作起来,改变现状。因此,遭遇打击和痛苦沮丧时,不妨告诉自己,既然效果一样,何必做无用功呢?与其对着每个人哭诉自己的遭遇,让别人和自己一起悲伤,还不如一笑而过,冷静下来分析失败的原因,汲取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同样的道理,对那些面对挫折时才想到你,并且只会对你哭诉的人也要尽量远离,不要被对方的不良情绪所感染。试着拒绝他几次,让他意识到不能只把朋友当成“情绪垃圾筒”。

第3篇:拜访客户七大黄金定律

在营销过程中,客户拜访可谓是最基础最日常的工作了:市场调查需要拜访客户、新品推广需要拜访客户、销售促进需要拜访客户、客情维护还是需要拜访客户。很多销售代表也都有同感:只要客户拜访成功,产品销售的其它相关工作也会随之水到渠成。然而,可能是因为怀有一颗“被人求”高高在上的心态;也可能是因为对那些每日数量众多进出频繁的销售代表们司空见惯,所以就有很多被拜访者(以采购人员、店堂经理居多)对那些来访的销售代表们爱理不理;销售代表遭白眼、受冷遇、吃闭门羹的故事也多不胜举。很多销售代表也因此而觉得客户拜访工作无从下手。其实,只要切入点找准方法用对,你也会觉得客户拜访工作并非想象中那样棘手——拜访成功,其实很简单:

一、开门见山,直述来意初次和客户见面时,在对方没有接待其它拜访者的情况下,我们可用简短的话语直接将此次拜访的目的向对方说明:比如向对方介绍自己是哪个产品的生产厂家(代理商);是来谈供货合作事宜,还是来开展促销活动;是来签订合同,还是查询销量;需要对方提供哪些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等等。如果没有这一番道明来意的介绍,试想当我们的拜访对象是一位终端营业员时,他起初很可能会将我们当成一名寻常的消费者而周到地服务。当他为推荐产品、介绍功能、提醒注意事项等等而大费口舌时,我们再向他说明拜访的目的,突然来一句“我是某家供应商,不是来买产品,而是来搞促销……”,对方将有一种强烈的“白忙活”甚至是被欺骗的感觉,马上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这时,要想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肯定就难了。

二、突出自我,赢得注目有时,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拜访某一家公司,但对方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是哪个厂家的、业务员叫什么名字、与之在哪些产品上有过合作。此时,我们在拜访时必须想办法突出自己,赢得客户大多数人的关注。首先,不要吝啬名片。每次去客户那里时,除了要和直接接触的关键人物联络之外,同样应该给采购经理、财务工作人员、销售经理、卖场营业人员甚至是仓库收发这些相关人员,都发放一张名片,以加强对方对自己的印象。发放名片时,可以出奇制胜。比如,将名片的反面朝上,先以印在名片背面的“经营品种”来吸引对方,因为客户真正关心的不是谁在与之交往,而是与之交往的人能带给他什么样的盈利品种。将名片发放一次、二次、三次,直至对方记住你的名字和你正在做的品种为止。其次,在发放产品目录或其它宣传资料时,有必要在显见的在方标明自己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主要联络信息,并以不同色彩的笔迹加以突出;同时对客户强调说:只要您拔打这个电话,我们随时都可以为您服务。第

三、以已操作成功的、销量较大的经营品种的名牌效应引起客户的关注:“你看,我们公司xx这个产品销得这么好,做得这么成功;这次与我们合作,你还犹豫什么呢?”第

四、适时地表现出你与对方的上司及领导(如总经理等)等关键人物的“铁关系”:如当着被拜访者的面与其上司称兄道弟、开玩笑、谈私人问题等。试想,上司和领导的好朋友,对方敢轻易得罪么?当然,前提是你真的和他的上司或领导有着非同一般的“铁关系”;再者表现这种“铁关系”也要有度,不要给对方“拿领导来压人”的感觉。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

三、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我们拜访客户时,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对方不耐烦、不热情地对我们说:“我现在没空,我正忙着呢!你下次再来吧。”对方说这些话时,一般有几种情形:一是他确实正在忙其它工作或接待其他顾客,他们谈判的内容、返利的点数、出售的价格可能不便于让你知晓;二是他正在与其他的同事或客户开展娱乐活动,如打扑克、玩麻将、看足球或是聊某一热门话题;三是他当时什么事也没有,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心情不好而已。当然,第一种情形之下,我们必须耐心等待,主动避开,或找准时机帮对方做点什么,比如,如果我们的拜访对象是一位终端卖场的营业员,当某一个消费者为是否购买某产品而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时,我们可以在一旁帮助营业员推介,义务地充当一回对方的销售“帮手”以坚定顾客购买的决心;在第二种情形下,我们可以加入他们的谈话行列,以独到的见解引发对方讨论以免遭受冷遇;或者是将随身携带的小礼品(如扑克牌)送给他们,作为娱乐的工具。这时,我们要有能与之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姿态;要有无所不知、知无不尽的见识。在第三种情况下,我们最好是改日再去拜访了,不要自找没趣。

四、明辨身份,找准对象如果我们多次拜访了同一家客户,却收效甚微:价格敲不定、协议谈不妥、促销不到位、销量不增长,等等。这时,我们就要反思:是否找对人了,即是否找到了对我们拜访目的实现有帮助的关键人物。这就要求我们在拜访时必须处理好“握手”与“拥抱”的关系:与一般人员“握握手”不让对方感觉对他视而不见就行了;与关键、核心人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建立起亲密关系。所以,对方的真实“身份”我们一定要搞清,他(她)到底是采购经理、销售经理、卖场经理、财务主管、还是一般的采购员、销售员、营业员、促销员。在不同的拜访目的的情况下对号入座去拜访不同职位(职务)的人。比如,要客户购进新品种,必须拜访采购人员;要客户支付货款,必须采购和财务人员一起找;而要加大产品的推介力度,最好是找一线的销售和营业人员。

五、宣传优势,诱之以利商人重利。这个“利”字,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公益”和“私利”;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好处”,只要能给客户带来某一种好处,我们一定能为客户所接受。首先,明确“公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较强的介绍技巧,能将公司品种齐全、价格适中、服务周到、质量可靠、经营规范等能给客户带来暂时或长远利益的优势,对客户如数家珍;让他及他所在的公司感觉到与我们做生意,既放心又舒心,还有钱赚。这种“公益”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对方更多的人知晓;知晓的人越多,我们日后的拜访工作就越顺利:为因没有谁愿意怠慢给他们公司带来利润和商机的人。其次,暗示“私利”。如今各行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很多厂商针对购进、销售开票、终端促销等关键环节都配有形式多样的奖励或刺激;各级购、销人员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哪一家给他的“奖励”多,他自然就对哪一家前来拜访的人热情了。和“公益”相比,“私利”就该暗箱操作了,最好是做到只有“你知,我知”(针对个人业绩排行榜可公开的奖励除外)。

六、以点带面,各个击破如果我们想找客户了解一下同类产品的相关信息,客户在介绍有关产品价格、销量、返利政策、促销力度等情况时往往闪烁其辞甚至是避而不谈,以致我们根本无法调查到有关竞品的真实信息。这时我们要想击破这一道“统一战线”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重点突破对象。比如,找一个年纪稍长或职位稍高在客户中较有威信人,根据他的喜好,开展相应的公关活动,与之建立“私交”,让他把真相“告密”给我们。甚至还可以利用这个人的威信、口碑和推介旁敲侧击,来感染、说服其他的人,以达到进货、收款、促销等其它的拜访目的。

七、端正心态,永不言败客户的拜访工作是一场几率战,很少能一次成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销售代表们既要发扬“四千精神”: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为拜访成功而努力付出;还要培养“都是我的错”最高心态境界:“客户拒绝,是我的错,因为我缺乏推销技巧;因为我预见性不强;因为我无法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为拜访失败而总结教训。只要能锻炼出对客户的拒绝“不害怕、不回避、不抱怨、不气馁”的“四不心态”,我们将离客户拜访的成功又近了一大步。

第4篇:职场定律

【教你与职场小人打交道】

1、不要和小人深入交往。

2、没有十足把握,不要轻率地揭发和攻击小人。

3、和小人说话要加倍小心,涉及个人隐私、对他人的抱怨和指责万不可对小人说。

4、不要试图和小人理论。

5、坚决避免和小人有经济上的往来。

6、最好不要让小人知道你认为他是小人。

【职场取胜的十大智慧】

一、融入同事的爱好之中;

二、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

三、不要让爱情“挡”道;

四、闲聊应保持距离;

五、远离搬弄是非;

六、低调处理内部纠纷;

七、切忌随意伸手借钱;

八、牢骚怨言要远离嘴边;

九、得意之时莫张扬;

十、不私下向上司争宠。

【职场十大恶习】1习惯迟到:引人反感。2经常拖延:显得不能胜任工作。3怨天尤人:总有借口。 4一味附和:趋炎附势。5.传播流言:毁人害己。6求全责备:揽功诿过。7出尔反尔:朝令夕改。8傲慢无礼:欺软怕硬。9没有主见:人云亦云。10消极怠工:不支不干。

【职场女性八大社交禁令】1不要耳语2不要失声大笑3不要滔滔侃谈4不要说长道短5不要大煞风景6不要木讷肃然7不要在众目下涂脂抹粉8不要忸怩忐忑。

【职场拒绝5妙招】1.避实就虚法:采用似是而非的话,巧妙封住对方嘴巴。2. 另作选择法:和对方商量另换方案,从侧面否定对方要求。3.幽默诱导法:用幽默的话语不露痕迹地拒绝对方要求,免得让对方尴尬。4.寻求谅解法:诚恳、耐心地解释,获得谅解。5.婉辞推托法:措辞审慎,留有余地,让对方心悦诚服。

【职场中与人交流少说八个词】1.“试一下”2.“随便”3.“可能”和“我不知道”4.“我一会儿再和你联系”5.“如果”6.“是的,但是...”7.”我想...我们会想想.”

【七个职场好习惯】

1、主动积极(个人愿景的原则);

2、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4、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5、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6、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7、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职场情商训练7法】

1、把看不顺的人看顺;

2、把看不起的人看起;

3、把不想做的事做好;

4、把想不通的事想通;

5、把快骂出的话收回;

6、把咽不下气的咽下;

7、把想放纵的心收住;——你不需每时每刻这样做,但这样多做几回,你就会:

1、情商高了;

2、职位升了;

3、工资涨了;

4、人爽了。

【职场需要的10种能力】

1、考虑问题时的换位思考能力。

2、强于他人的总结能力。

3、简洁的文字表达能力。

4、信息资料收集能力。

5、目标调整能力。

6、超强的自我安慰能力。

7、书面沟通能力。

8、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

9、客观对待忠诚。

10、勇于接受份外之事。

【成就事业的七**则】1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

2、保持学习心态;

3、创新求变;

4、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

5、少许诺,多兑现;

6、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7、把事情做到极致。这些金科玉律,看似简单,关键是,说到容易做到难。有些道理不仅适用于职场,说不定还会成为一生的良方。

【职场女性减压的加减乘除法】是不是整天疲于奔命,却既没加薪,也没升职?那就学学“加减乘除”法,打开你的职场减压阀吧(1)“加”强与上司沟通,量力而行;(2)“减”少过高期望,步步为营;(3)制定上“乘”工作流程,提高效率;(4)“除”去瞻前顾后的畏惧心理,做好眼前事。

【十大步骤减轻职场压力】第1步:日常减压;第2步:生理调节;第3步:活在今天;第4步:提升能力;第5步:加强沟通;第6步:时间管理;第7步:建立平衡;第8步:理性反思;第9步:心态调整;第10步:精神超越。

职场修养20条=:⒈换位思考;⒉尊敬领导;⒊小事不计较;⒋为人低调;⒌嘴甜;⒍有礼貌;⒎多听少说;⒏感恩;⒐守时;⒑守诺;⒒承受力强;⒓平常心;⒔赞扬别人;⒕宽容;⒖检讨自己;16.不争功;17.不辩解;18.衣着整洁;19.高效率。20.除非必要,别轻意说谎。

【团队管理技巧,你能做得几个?】1,电话24小时开机。2,当日事当日毕。3,用最少话把事说清。4,承受高压。5,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6,用数据说话。7,要有多个信息源事实才清晰。8,煽动情绪带来流量,但解决不了问题。9,不要大惊小怪。10,不犯同样错误。11,职场当战场,上级是司令。

【职场定律之变脸定律】见到上司唯唯喏喏,这是逼出来的;见到同级嘻嘻哈哈,这是装出来的;见到群众凶凶巴巴,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学会随机应变,因人而异,看风使舵,是机关的立身之本、生存之道。

【职场定律之不公定律】能干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能干的总是没有活干。干得多的人犯错误的几率就高,到头来往往吃力不讨好。少干或不干的人,往往不犯或少犯错误,给领导的印象却是个好同志。

【做一个工作中懂事的职场女人】

1、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

2、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

3、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

4、明白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

5、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6、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对人要真诚

【职场思想】

1、人都是逼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

2、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3、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4、怀才就象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

5、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6、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

【将要被职场社会淘汰的8种人】1.八小时之外不学习的人;2.对新生事物反应迟钝的人;3.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的人;4.玻璃心,心理脆弱容易受伤害的人;

5.技能单一没有特长的人;6.计较眼前目光短浅的人;7.情商低下的人;8.观念落后知识陈旧的人。

职场上男人喜欢这样的女人:1.穿高跟鞋;2.裸露适度;3.显露羞态;4.使用固定牌子的香水;5.学会动作语言;6.带点神秘感;7.给男友送一个甜蜜的绰号;8.孩子气的表白让男友觉得很开心;9.风流而不下流;10.表现脆弱有女人味;11.要使闹别扭看起来可爱;12.轻轻的叹息可打入他的内心。

职场潜规则:1 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正义的使者”最易讨人嫌。2 莫和同事金钱往来。如不想和同事关系变味,就不要向同事借钱。3 闲聊天也要避开上司的软肋。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象说大实话,后果不堪设想。4 不要得罪平庸的同事。那些看似游手好闲的平庸同事得罪不起。

【职场规则】1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2你说的每句话,老板都会知道。3不管什么时候,装傻总是最安全的。4把自己当成聪明人,往往是最笨的。5你是上司的人,上司未必是你的人。6站在上司立场想问题,站在自己立场办事情。7高你半级的人是最危险的,同级的是天然敌人。8做事做的好,干活干到老.

第5篇:职场三大定律职业陷阱

2011-5-3 17:22:14 精才

每个人在职场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模式,所以在迈向成功之前,更需要时时检视自己,不管是高级主管还是基层员工。稍有不慎,就会掉入职业陷阱里。以下是职场三大定律职业陷阱,如果能随时防备以下这些职业陷阱,就会在职场中游刃有余。

职业致命陷阱1:狂妄、专制、完美主义

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就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完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也喜欢出风头,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生怕没有人注意他。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虚弱。这样的人总要求自己处处做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

他们或者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台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

工作中他们甚至会不懂装懂,嘴上喜欢说的话是:“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职业陷阱2:逃避、悲观、压抑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他们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够好”,尤其是出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他们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负面想法占了上风。

他们可能会成为典型的悲观论者,开始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有意见,让他难堪。

然后他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他们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就是无条件回避问题。他们身为主管,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表现,甚至威胁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职业陷阱3:非黑即白、机械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在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这种人的僵化还表现在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第6篇:职场礼仪:办公室定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求职礼仪常识,仅供参考

几个“蹲”办公室的兄弟在一块喝酒聊天,发现虽然单位业务不一样,工作氛围却颇有共性,遂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不当之处,请“同仁”们雅正。

一、矛盾定律:

人人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跟领导走得太近了不行,离得太远也不行。跟得太近了怕站错了队,一旦大树倒掉,大难就会临头;离得太远了,好处永远轮不到,坏事少不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此乃机关人员挥之不去的烦恼。

二、尴尬定律:

苦干的不如巧干的,还有所谓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因而上去的不一定是能力强的,原地踏步的不一定是低能的。对此,你不服不行。

三、变脸定律:

见到上司唯唯喏喏,这是逼出来的;见到同级嘻嘻哈哈,这是装出来的;见到群众凶凶巴巴,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学会随机应变,因人而异,看风使舵,是机关的立身之本、生存之道。

四、活跃定律:

领导在办公室的时候,气氛永远是“团结、紧张、严肃”不“活泼”;而领导不在的时候,气氛会变得异常活跃,可以海阔天空,说说笑笑、吹吹牛皮、聊聊足球、侃侃新闻、议议女人……无所不及。

五、不公定律:

能干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能干的总是没有活干。干得多的人犯错误的几率就高,到头来往往吃力不讨好。少干或不干的人,往往不犯或少犯错误,给领导的印象却是个好同志。

六、加班定律:

“月亮走我也走”,领导到了下班时间不走,下属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走。加班等于敬业,至于效率可以不闻不问。而领导不在的时候,加班等于白加。

七、新官定律:

新上任的领导不管见到谁都是笑容可掬,亲切有加。如果你认为新来的头儿平易近人,联系群众,没有架子,那就大错特错了。3天过后,大都原形毕露,眼睛朝上,目无群众,再也找不到上任伊始的影子,倒是官腔十足,架子不小。

八、趋同定律:

领导的爱好,往往会成为办公室成员的共同爱好,即爱好着领导的爱好,幸福着领导的幸福,快乐着领导的快乐。

九、转移定律:

领导的领导批了领导,作为被领导的你就得小心领导拿你当做“出气筒”。你要觉得窝火,可以再找被你领导的人发一通脾气,指责他“怎么搞的!”如果没有,那就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有经验的老婆、孩子发现其脸上阴到多云,一般都会知趣地走开。

十、关系定律:

有本事没关系的吃苦饭,没本事有关系的跟着吃,有本事又有关系的不愁吃,没本事又没关系的看别人吃。问题在于自认为有本事的人未必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因此,有本事和没本事的,都要拼命地找关系,有了关系的则不惜绞尽脑汁巩固好关系。

十一、竞争定律:

能写的往往不如跑腿的,能干的往往不如能吹的,能说的往往不如会送的。踏实本分的不如善长张扬的,遵守制度的不如听话的,坚持原则的不如会变通的。

十二、忌讳定律:

在办公室通常听不到牢骚怪话,比如报纸上登出某地又揪出了一个贪官,你只能选择腹诽,恨在心里。如大放厥词、口无遮拦地进行猛烈抨击,有人会认为你是在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曲高和寡。你在表明自己爱和恨的同时,实际上是在孤立自己,很有可能成为他人尤其是领导设防的对象。要议论就议论美国的克林顿,伊拉克的萨达姆。所以经过办公室的历练后,人人都会把握住“说古不说今,说外不说中,说远不说近”原则的。

十三、归因定律:

凡是职务上不去的,众口一词就是不会拉关系,朝中无人没后台,没有人认为自己的能力素质不够。这是最体面的理由。但在领导面前却从来不会说自己是怀才不遇。

第7篇:职场英语:读完大学的你依然不知道的职场十大定律

1. Effort doesn’t matter; results do.

In the workplace, you’re judged by the quality of what you produce, not by how hard you worked to produce it. 结果比付出重要

工作中,人们用你取得的成果,而不是付出的努力来评估你的价值。

2. Procrastinating is a really bad idea.

At work, if you put off a project until the last minute and then you’re sick or something else gets in the way, you risk your professional reputation—and you could even get fired.

拖延真的伤不起

工作中,如果你把任务拖到最后一分钟,然后又因为生病或者其他事而没完成,那么你可能毁掉自己的名声,甚至被解雇。

3. You need to be concise when writing.

When writing for work, shorter is nearly always better. Most bosses don’t want to read long memos—they want the key highlights, ideally in bullet points.

写作一定要简洁

工作中的写作总是越简短越好,大多数老板都不想读冗长的东西,而是喜欢突出重点,而且最好用项目符号来表示。

4. Good writing isn’t stiff and formal.

Many students come out of school believing that good writing is formal. But to the contrary, the ability to write conversationally is a highly valued—and marketable—skill.

写作不要太呆板

很多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都以为好的写作一定要正式。相反在工作中,口语化写作是一种很重要、很有市场的能力。

5. You need to address both sides of an issue.

In college, you could argue one point of view. At work, you’re expected to consider all options thoroughly and make a recommendation that includes pros and cons.

需要全面看问题

大学里,你可以只为一种观点辩护。工作中,你必须全面考虑问题,并给出包含正反两面的建议。

6. Conforming to business culture matters.

In college, individuality is often rewarded. In the workplace, employers are looking for employees who fit in with the culture.

融入文化很重要

大学里,有个性常常被推崇。工作中,老板需找的是能够融入企业文化的员工。

7. Employers are looking for experience, not just knowledge.

Don’t spend all your time taking classes. Get out there and get some experience doing actual work.

经验比知识宝贵

不要整天只知道听课,要从实际工作中收获经验。

8. Appearance counts.

In most industries, if you dress overly casually or too “young,” you won’t be taken seriously.

外表其实很重要

在大多数行业中,如果你的着装过于休闲或者“装嫩”,你会被别人轻视。

9. You have to keep learning.

You’re expected to keep your skills and knowledge up-to-date and continue learning throughout your whole career. 你必须不断学习

整个职业生涯中,你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保持自己的技能和知识紧跟时代。

10. No one will care about your career like you do.

You’re in charge of your own career now; there’s no caring faculty watching over you! 自己对自己负责

你的工作由你来全权负责,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人监督你。

上一篇:癌症筛查体检下一篇:致初中校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