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物理化学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伊犁师范大学环境专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以虚拟仿真为导向、以工程案例为导向以及优化教学内容和考核体系等改革措施,为提高环境专业教学质量和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民族地区物理化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地区物理化学论文 篇1:

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探讨

【摘要】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化学双语教学面临的一系列困难,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关键词】双语教学 物理化学 少数民族地区

近年来随着高校与国际的接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对英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双语教学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其中外语作为教学中的主要语言,而汉语则作为辅助语言,二者相互穿插,相互协调,最终达到更好的传授物理化学相关知识的目的[2-4]。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文化地位的提升,我国更加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教育部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1]。在这一要求的指引下,我国各高等学校先后开展了双语教学,并探讨和实践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方式。但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双语教学研究的内容却相对较少。因此,笔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本科物理化学教学中部分内容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验,从而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更加适应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特殊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针对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本质进行了阐述并剖析了物理化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物理化学双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学校资金投入不足

一般来说高校开展一项新的教学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自身经费较紧张,因此所能投入英汉双语教学课程的经费并不多。就开展双语教学而言,优秀合格的物理化学双语教师是其必备的条件之一。但是不论是双语教师的选拔和培训,还是国外进修,或者请专门的导师进行指导等,这一系列的措施均需资金的投入。另外,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教研组需另外购买相关的书籍资料,这也将花去部分资金。与国内先进地区高校相较而言,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对物理化学双语教学显然重视不足,也未形成突出的学科优势,只是停留在最初的起步阶段,从而扩大了与发达地区高校之间的距离。

1.2师资队伍力量不足

物理化学双语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物理化学专业知识结构体系,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师资必须是复合型人才。目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双语教师出现了两个极端的现象,一方面是专业课的授课教师,由于其未受相关的培训导致英语口语及整体的英语应用能力低下;另一方面是专职的英语教师进行授课,这样便存在缺乏系统的物理化学专业知识的问题。因此培养一批既具有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教师是能够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综合以上因素,师资队伍力量的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一般,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3缺乏合适的双语教材

物理化学双语教学能否正常顺利开展也依赖于所选取的英语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没有合适的原版教材,授课老师只是通过原始的方法,将汉语进行一对一翻译为专业英语进行授课,这不但对任课教师是极大的挑战,而且这种方式也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

1.4学生语言基础薄弱

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对英语的学习很少,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均为少数民族语言授课。这就要求学生本人在大学其间不但要下大功夫来学习英语,还要对汉语的授课方式进行熟悉。而物理化學本身又是一本比较抽象难懂的课程,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对外语的学习及对汉语的适应上,势必导致对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忽视,从而影响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

2.物理化学双语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笔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2.1高度重视双语教学的开展

高校自身要投入充沛的人力、物力、资金来开展与支持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我们要向双语教学开展较好的高校学习、进行合作交流、总结自身的不足,优化管理机制,做出长远规划。最后,要提高师生对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发展。

2.2培养专业双语教学授课教师

如果我们把授课教师看成是双语教学的心脏,那么没有一个强大的心脏,双语教学则无法顺利开展。因此,我们应该对具有优秀英语素质的教师有计划地进行选拔进而再对其进行一定的培训,如果有必要应派往国外进行深造,努力为高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双语教学授课教师。

2.3选用合适的教材

合适的教材对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的影响则更加显著。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找相应的教材、相关辅导书籍,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另外,教师可以下载一些精品课程课件用以丰富双语教学教材。

2.4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对步入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薄弱的英语基础已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尽可能进行较多的课堂互动讨论,灵活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另外可以通过有动画,图表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轻松掌握抽象的物理化学知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学好物理化学课程的自信心,又可以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总之,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2001-08-28.

[2]沈行华,何建波.双语教学改革探索[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3):118-120.

[3]李辉婕,吴国俐.双语教学方法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35-136.

[4]杜芃,蔡继业.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心得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27-128.

作者:郭慧卿 石杰 罗艳玲 陈建平 王来兵

民族地区物理化学论文 篇2: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伊犁师范大学环境专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以虚拟仿真为导向、以工程案例为导向以及优化教学内容和考核体系等改革措施,为提高环境专业教学质量和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工程教育 环境工程原理 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2]随着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质量迈上了新台阶,对于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工程技术领域应对国际竞争、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3]与此同时,对于工程教育认证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4]

环境工程原理作为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是围绕“三传一反”理论为核心展开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讲述环境工程学中所采用的一些物理过程(单元操作)的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典型设备、典型工艺以及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环境污染控制过程中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因为该课程涉及的基本原理、公式推导、工艺设备繁多,让工程意识和思维相对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如何对该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当前环境专业认证的新需求,是当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并重视的问题。目前“环境工程原理”的授课基本还是按照传统的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满足专业认证需要的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中心和以能力和素质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不能满足社会和工业界的要求。因此,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成为当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本文聚焦环境工程专业必修课环境工程原理,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等进行改进以期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随着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的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深入,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三大理念对于轉变教师教学思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工程人才核心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实现该目标,在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1.1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索

环境工程本科生毕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在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中需要以问题探究为起点和重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对于启发学生工程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掌握专业知识和基于该课程知识体系的工程实践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在吸附这一章节,可以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安装家用净水器进行问题设计,在该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吸附现象?常见的吸附剂都有哪些?为什么吸附分离操作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吸附过程分为哪些步骤?吸附分离在其他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都有哪些?为什么吸附法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污染控制技术?”等一系列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的思维,同时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向学力”。总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科学设置问题并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唤起学生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求知欲,进一步促使学生观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并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表达,这符合“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5]

1.2 以虚拟仿真实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探索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对高等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工程教育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等学校工科专业面临的挑战。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所涉及的概念原理知识繁多琐碎、常见的课堂讲解或平面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不能完全呈现现实生产场景的真实感和立体感,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方面略有不足。依托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发展学生构建思维、弥补少数民族地区实践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例如,对普通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全套工艺运行实验系统时,学生可能没有太多感性认识,结合在线监控污水处理综合实训实验系统,可以全程动画模拟污水处理厂真实工作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污水处理厂的一级物化处理、二级生物处理与三级深度处理的工艺特点和工作原理。在实践环节,学生可依托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自主选择工况、调整仿真参数和模拟安全事故来加深对工艺系统、生产操作和故障原因的理解,成绩评定系统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做出成绩评定结果。因此,仿真模拟和课堂相结合,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协同实施,通过讲授-认知-交互-训练-考核等环节可提升学生的沉浸式和交互式体验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达成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1.3 以工程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探索

案例教学法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等主要形式,组织学生对在真实情景中发生的典型事件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和总结等活动,丰富学生行业背景知识并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6]例如,在讲授吸附章节中的关于吸附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时,先讲述吸附材料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再通过简单的理论推导出吸附等温式和动力学方程,然后引申到将上述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某复合吸附剂处理重金属废水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工艺流程、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主要运行工艺和控制参数、投资费用、运行费用、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加深学生对于吸附理论及其工程项目的宏观认识,今后再去现场参观学习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最新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工程应用现状,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突出启发性实践性的项目工程案例开展教学活动。通过介绍案例-分组研讨-观察与启发-陈述意见-知识整理-作业等环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4 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探索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分离过程原理和反应过程原理三部分,三者相互联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7]我校学生生源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整体基础底子较为薄弱,目前的课时设置给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带来很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对该课程内容不断进行整合和优化,以适应社会对现代化环保类人才的需求。环境工程原理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联系较为紧密,可根据课程之间的共同点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设置课程特色内容,避免由于重复而造成学时浪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性人才。比如,伊犁州是国家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和能源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的化工原理已经发展成为自治区精品课程。由于环境工程原来第十章其他分离过程涉及的物理化学问题较多,在环境工程领域及的问题相对不典型。可只对该章节内容进行简单阐述原理,在后续的《化工原理》教学活动中进行补充阐述。

1.5 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探索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模式,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只能片面反映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显然与OBE的教学评价标准不一致。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教研组对成绩评定体系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和改革,建立了全过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如图1所示:

学生的总评成绩主要由2个模块和5个分级指标组成。出勤率考核包括点名签到、座位签到和签字签到,旨在促进學生养成到课自觉性。课堂参与度主要是考核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包括小组讨论、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内容。作业报告考核是对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和案例报告进行评价,有助于考核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将传统的理论验证型实践内容与科研型实践内容、工程型实践内容以及竞赛型实践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是对实践课题完成度、完成质量和创新性进行评价,如果参加了本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环境实践“虚拟仿真”创新大赛等赛事的可另外加分。此外,在专业认证新形势下,期末考试的内容也要有所变革,不仅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还应加大开放试题的比例,这样更有助于评价学生应用理论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2 结论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问题导向、虚拟仿真以及工程案例等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毕业生对环境工程行业发展的适应度。并通过优化考核机制,将成果导向理念(OBE理念)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大学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2030);伊犁师范大学污染修复与环境治理开放平台项目(2017HJYB0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764001X);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764003)

参考文献

[1] 张朝磊,张在云.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J].中国冶金教育,2017,000(004):14-17.

[2] 张建树,郭瑞丽.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达成度的评价改革[J].高教论坛,2016,000(006):72-74.

[3] 张先梅,张帆,黄婕,等.工程教育理念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7,034(003):7-10.

[4] 李志坤.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2012.

[5] 白东旭.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研究[D].2019.

[6] 贾绍义,夏清,吴松海,等.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0,027(003):78-81,96.

[7] 徐苏云,康诗飞,王吟,等.基于“卓越计划”的环境工程原理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108-109.

作者:祁宝川 何琴 辛世纪 冯丹 王兴磊

民族地区物理化学论文 篇3:

用心书写合格答卷

“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对于一个民族院校的教师来说,面对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民族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专业技术人才,是民族院校教师的重要使命。

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张树彪热衷于各民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在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中,有60%以上是少数民族,有80%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面对学生生活习惯个性不同、学业基础参差不齐等实际情况,如何形成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如何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担负使命,成为故乡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十多年来,张树彪殚精竭虑,砥砺前行,以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统领学院各项工作,以春风化雨般的思想政治工作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广大学生学业上的严师、生活中的益友。每年毕业季,他带过的各民族学生都会相约来到办公室,跟他依依惜别。

上序春晖丽,中园物候华

“我喜欢当老师,我觉得我也适合当老师,上上课,搞搞实验,在校园里与学生朝夕相处,是我最喜欢做的事。”自从2003年2月来大连民族学院报到,在这十几年的时光里,张树彪一直担任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课教师。从本科基础年级的专业课到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项目,都是他授业解惑的讲台,即使有的课程已不知讲过了多少遍,张树彪还是会在每节课前仔细备课。张树彪在教学工作中始终牢记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以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为主线,勇于进行创新。他先后承担了《物理化学》《表面活性剂》《胶体与界面化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张树彪认为对学生们的管理应处于“中立”状态,行为上有约束固然好,但过于严苛则会限制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又容易使他们走偏。他的这种宽严相济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爱戴,也获得了各级组织的高度认可。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党的力量倍增。高校的基层党组织除了具有一般性的政治功能之外,还肩负着立德树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使命,这是党的事业发展全局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自担任党总支副书记以来,张树彪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积极谋划学院的发展方向,时时处处想在前、干在前。在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他和同事们做了大量工作: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规范党支部设置和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制度;认真细致地做好党员名册、党费收缴簿等组织材料和组织生活会等记录材料的归档工作;推动落实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班子成员中的党员全部担任总支委员,各个教工党支部均达到“双带头人”要求,“双带头人”一边搞业务,一边抓党建,着力提升把握方向谋划发展的能力……

张树彪认为,经常性地组织党支部学习教育活动,能够使党员教师们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党员意识。“党员教授面对面”是从2018年开始,由张树彪倡导的线上线下合力实施的党建教学共同促进活动。学院在“生科青年传媒”微信平台上,定期推送党员教授简介,吸引学生在线留言预约,进而实现面对面座谈指导。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问题,党员教授有的放矢,精心指导,收效良好。张树彪认为,通过活动的开展,党员教授可以更好发挥专长,在直接解答学生们学业困惑的过程中增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实现优良学风的传递。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名蒙古族研究生入学时对研究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很不习惯,对每天都要做的实验望而生畏,情绪产生波动。张树彪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反馈给学校,并找来心理咨询师及时疏导。由于发现及时加上学生的努力配合,治疗效果非常好,这名研究生休学半年后复学,如今已顺利毕业。“谁都有迷茫的时候,一定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了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帮助和引导,张树彪将所在支部的16名党员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对接几个班级,发现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后迅速进行疏导。用心对待学生,把任何细节都考虑到,是张树彪一贯的作风。

“我深深了解我们的专业,孩子们做选择时一般都不会作为首选,培养起来难度很大。”张树彪认为,作为理工科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科学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因此,他采取了“在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来带动学生学习”的做法。张树彪利用全校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平台,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今,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考研率已达到25%,有的年份甚至达到30%-40%。

对于学习底子比较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张树彪坚持把培养工作做细、做透、做在前面,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由于生活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新疆维吾尔族学生艾丽菲热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提前一年进入大连民族大学的预科班,2013年正式成为张树彪的学生。学业上的差距、语言交流方面的困难,让艾丽菲热一度感到自卑。这时,张树彪却提出了一个让她大吃一惊的建议:“你在艺术方面很有天分,可以考虑竞选班里的文艺委员。”在张树彪的热情鼓励下,艾丽菲热鼓足勇气走上竞选演讲台,成功当选。从此,艾丽菲热变得自信了,鼓起了追逐梦想的风帆。张树彪趁热打铁,每次去实验室都让她当助手,讨论科学研究课题也让她参与,鼓励她和同学们多交流。艾丽菲热飞速进步,在毕业前夕还入了党,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2018年暑假,张树彪到新疆塔城地区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时,艾丽菲热专门带着父母从伊犁坐火车赶来,感谢张树彪4年来的悉心关怀。

张树彪先后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但他认为,学生的成长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用心,用心抓黨建,用心讲课程,用心待学生。帮助我的学生融入校园、专注学业,毕业后发挥自身专长建设家乡,使民族地区更富裕、祖国更强大,是我最大的幸福。”张树彪动情地说。

对话张树彪

《共产党员》:民族院校相比普通高校来说,培养学生更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书写“立德树人”的答卷?

张树彪:民族院校能否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将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到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的顺利实现。民族院校的责任是把民族学生培养好,这是最大的政治,是最能体现价值的地方。我在工作中始终牢记党的教育理念,以党建工作统领全院各项工作的发展,以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为主线促进学生的进步。我们将竭尽全力,尽可能多地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书写民族院校“立德树人”的合格答卷。

作者:邹文静

上一篇:方案范文下一篇:展销会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