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诊改汇报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学校、政府、商业组织和民间组织,汇报总是贯穿于各个组织的内部以及相互合作的组织之间,而汇报的具体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对于工作的概述、总结、要花费的时间周期、时间节点、需要的资源、完成情况等,那么,你懂得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学诊改汇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教师教学诊改汇报

中职教学诊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化路径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教学诊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优化的重点及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的现存问题,论述优化教师教学能力的做法,提出重新设定教学设计程序、培养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鼓励教师学习和进修、激励教师积极反思教学行为等路径,为中职教学诊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 教学诊改 教学能力 优化路径

教育部 2016 年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启动在中职学校范围内的教学诊改工作。《方案》中指出,中职教学诊改的根本目的是找出现行机制中的病点并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从而有效提升中职教学范畴内的综合教育质量,使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更加贴近社会的需求。《方案》强调诊断和整改要从最紧迫的要点入手,而教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是最直接的教育教学负责人,因此要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优化升级,就必须对中职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进行诊断和提高。

一、中职教学诊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优化的重点

(一)要精准诊断,对症下药

中职教学诊改的具体内容离不开“八字螺旋”“五纵五横一平台”“六个项目、十六个要素”“985 个采集字段”等元素。这些元素乍一看包含着巨大的工作量,但实际上透过这些数据可知,教学诊改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做到事无巨细、对标对点。只有将诊断的视角微观化,才能用更加锐利的眼光发现潜藏的问题。本质上中职教学诊改就是要做到精准诊断、对症下药,更高效地完成教学质量升级。教师就包含在被诊断的范围之内,且教师是整个中职教学体系中最具有活动性特质的构成元素。这是因为教师是众多教学资源中,唯一具有独立思维的存在。因为思维独立,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已有技能灵活地调整教学模式。即使是教授同一门课程、使用同一本教材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风格、教学步骤上也会存在必然的差异性。而其他的教学资源,例如题库资源、文献资料资源、教学工具资源等内容,都不具有活性特征。因此,在对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时,学校绝对不能使用“一刀切”的思路对教师群体进行统一性的诊断和判断。学校必须坚持教学诊改所规定的“精准诊断、对症下药”的原则,去诊断和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要定点整改,并非替换

《方案》特别强调,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诊断,不能做成图纸施工。也就是不能直接推翻过去所有的运行制度,而是要在现行制度中诊断出不良问题,再对症下药进行定点整改。基于此,可以判定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诊断和优化要建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不能直接推翻过去的教学模式。因为如果学校直接推翻已有的去建构全新的机制,在不改变看待问题思路的情况下设定全新的教师教学能力优化路径,必然会再次出现过去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学校必须结合教师日常的教学过程进行诊断,立足于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这样才能不留痕迹地、高效地完成对教学规划的有效更新。

(三)质量是核心,更要突出特色优势

《方案》中强调,教学诊改的核心就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所有的诊断和改进都是为了达成这一核心目的而服务。但教育部在完成一个阶段的试点后也提出,如果在诊断和改进的过程中过度以其他院校的诊改经验作为参考,或者直接践行拿来主义照搬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就会令本校丧失最具价值的自我特色,这对于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致命的。不同的中职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规划、教学重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且多数学校的发展计划都与地方的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密切相关。照搬他人经验只会令自身的创新优化出现不适应的问题,轻则导致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化升级无效化,重则导致生源质量和师资水平持续下降,造成教学系统的瘫痪。因此,在中職教学诊改背景下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优化,必须在注重提升质量的同时,突出和保留学校的特色优势。

二、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诊断

(一)教学设计质量较差

教学设计指的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征所设定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一整节课程的宏观规划,包含教师教学的整体逻辑和基本思路。一般而言,教师会在教学设计中规划好教学重点、难点、中心点,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句都将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一节课的好坏,从教学计划的完善性、完整性、连贯性等方面就可以有效判断。但对国内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调查后发现,许多中职教师存在教学设计质量较差的问题。例如,教学设计环节不全,只包含教学目标和时间分配,具体的教学难点、重点并未进行有序的规划。这种问题会导致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度不高,进而出现课堂教学重点缺漏、难点讲解不具体和不深入等问题,从而降低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之所以未能将教学设计制订得相对完整,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加擅长即兴的调整。即兴调整的确是成熟教师的“专利”,但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的根本,无论如何教师都应该做好这一部分的工作。

(二)信息化建设不足

教育信息化建设指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而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存在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校内的教学体系并未与信息技术结合,未能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育服务。因此,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诊断,同时也要适当从学生的角度去考量。当代的中职生更加热衷于在立体、生动的教学环境下学习,过于枯燥和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会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大打折扣。例如,日常理论教学仍旧以讲授式为主,课堂仍旧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讲课只用黑板、书籍、PPT 课件三个工具,缺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课堂的感官丰富性,使得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和书本去吸收知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自然会降低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很少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因,一方面是校内的信息化建设并未提上日程;另一方面则可能是教师本人不会使用信息技术或者囿于思维的桎梏不愿使用现代化工具。

(三)对学生的认知过于“统一化”

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内很多教师对学生存在认知上的错误。的确,中职学校所培养的是具有中等职业能力的学生,但“具有中等职业能力”是学生培养的终点目标,并不是所有学生的起点。在参与系统性的学习之前,中职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存在必然的差异性。许多教师在设定教学计划和问题难度方面,将学生看作一个能力均等的整体,一切只为了提升所谓教学效率而设定,不会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教师认知上的“统一化”,导致学生群体所面对的学习难度不同,进而影响到他们吸收知识的速度、学习的最终质量。这种不重视学生差异性的教学态度,是教书育人的大忌,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短板中最急需改良的部分。

(四)缺乏系统性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契机。反思可以令教师更立体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可以看作是教师个人领域内进行的诊改。但实地调查后发现,中职学校鲜有教师能够坚持对自我进行系统性反思。要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会反思,只会在开设公开课后进行简单的流程性和技巧性的反思;要么只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简单地撰写一些反思性的报告。当教师不重视自我反思时,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优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持续影响课堂、干预学生的学习质量。而深入调查后发现,之所以教师不重视反思的过程,一部分原因是教师自己存在态度问题,不愿意正视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学校并未建立教师评价体系,或者并未真正重视对评价体系的使用,从而导致教师认为自我反思没有必要性。

三、中职教学诊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化路径

(一)依据教材教学重点,重新设定教学设计程序

要做好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本着事无巨细的态度,对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进行细致的规划。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每个课时、每个章节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重点。其次,要对整个教学节奏、教学步骤进行规划,要具体到教师的每一个动作以及不同教学任务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再次,为了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要尽量在计划中融入一些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最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落实教学设计的内容,尽可能地把握好教学节奏,让每一步都能够在教师的掌控下进行,保障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准确地被学生理解和吸收。简单地说,做好教学设计虽然并不是一种直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办法,但是在设计和落实的过程中,可以锻炼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控能力,继而提升教师课堂管理水平,使教师能够在日后更加灵活地应对教学。

(二)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培养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学手段的更新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信息化建设也是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渠道。开展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学校的角度入手。学校需要积极建设信息化课堂,安装智慧教学的相关设施,使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能够尽可能地脱离课本。二是从教师的角度入手。教师需要学习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熟练使用智能黑板、智能软件等新技术,更要掌握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互动的全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技巧。例如,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投射到黑板上,再在画面上添加一些对比类的教学素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技术的操作原理和操作流程。接着,再邀请学生上台,利用智慧黑板等工具完成对操作步骤的正确划分,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这样便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更加立体化,同时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频次,充分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鼓励教师参与学习和进修,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氛围

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开设面向全体教师的进修活动,进修包含素养提升、知识水平提升和教育技能提升三个方向。教师轮流参与相关的进修,并且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参与专业的结业考核,考核通过的教师可以获得奖励并进入岗位继续工作,考核未通过的教师则需要延长学习时间直至通过考核。其一,素养提升主要培养的是教师的观念意识和价值观,让教师意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明确中职学校真正的培养目标。这样一来,在岗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便可以得到充分保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水平一视同仁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良好的解决。其二,知识水平提升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文化积累,内容包含新时代新教育思想的“扫盲”和探究,完成学习后教师将对新教育思想产生更加深刻的见解,并且懂得如何在已有的教育体系中融入新思想。其三,教育技能提升则注重于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例如教导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教法、如何组合应用教法以及如何将情境、项目、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充分发挥等。完成三个阶段的进修后,课堂将一改先前的枯燥性,朝向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四)活用教学评价,积极反思教学行为

校方应该设立一套完善的教师自我评价规程,将教师自我反思和评价与其薪资体系相关联,从而督促教师积极进行反思。教师自我评价可以从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程度、教学设计的完成度、教学过程的创新性、教师个人的表现水平四个角度入手。教师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后,需要将教学设计中预设的教学成效与实际成效进行对比,再对结果进行打分评价。教师完成反思后,需要总结出良好及不足之处并整理成报告发送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需要对教师的整体表现进行记录,且不定期抽查以保证教师反思成果的真实性。每个学年末,管理人员要根据教师在学年内的表现调整教师的薪资水平。对于表现良好的教师,学校可以额外设立奖金机制对其进行物质上的补给,有效激发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的积极性,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化可以具有可持续的长效性。

总之,中职教学诊改的终极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具有长效作用的优化机制。而教师作为整个教学体系内最能够起到长效作用的构成元素,学校必须设定一个具有长效作用的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机制。本文论述的四个优化路径,分别指向教学前期的教学设计、教学操作时的操作水准、教师基础能力和衍生能力的升级和教学后教师的自我反思,包含从准备到完成的所有過程,能够帮助中职教师正确审视教学工作,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创新的观念意识及能力,进而有效地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为中职教育的优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余 欣,江新华,符秀华.浅谈"教学竞赛"对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8(08).

[2]胡易明.中职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方法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1).

[3]谢 玲.浅析提高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做法[J].职业技术,2010(11).

[4]付 云.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与课程开发[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3.

[5]孟 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途径探析-孟红[J].成功:教育,2012(09).

[6]汤胜辉.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基于质控点构建中职诊改长效机制的研究”(GXZZJG2019A004)。

【作者简介】王丽丽(1982— ),女,汉族,籍贯广西北海,硕士,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责编 罗汝君)

作者:王丽丽

第2篇:诊改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创新研究

[摘 要]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高职院校战略发展的核心“软资源”。以重庆大学城典型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针对教学运行中的诊改工作展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调研。通过对调研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扎根分析,提炼出诊改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创新模型;对模型的機制进一步探索,构建了诊改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创新机制。分析创新机制可知,高职院校教师完成从“职初教师→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诊改工作不断推进密切相关,诊改工作中监测值(预警值)的出现、上(下)螺旋的运行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诊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创新机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5. 091

[

0 引 言

2017年,教育部提出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下文简称:高职院校诊改)制度建设的要求则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1]。2018年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则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2]。因此,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对高职院校战略发展具有积极与现实意义。

1 相关文献综述

从高职院校战略发展来看,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其发展的核心“软资源”。“软资源”的内涵建设,即是针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展开的提升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关键点是改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轨迹。

1.1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分析

不少学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展开了研究。季晓华(2016)提出,教师的实践智慧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超越知识传授,完善自我发展的一种能力状态[3]。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种教师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自身从教素质变化的动态轨迹。陈丁玮(2017)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4]。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模式,更是一个良好教育工作者的个人成长路径。段峻(2019)、李云梅(2017)认为,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即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和实践活动中,借助各类组织和机构,不断增进专业领域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和素养,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对自身教育行为的认知,改变教育行为及习惯的过程[5-6]。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渗透在所有教研实践活动中,由院校内部组织机构监督教师改变教育认知的过程。黄锦棠(2016)指出从动态角度来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高职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最终成长为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从静态角度来看,是指高职院校教师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实现职业专门化的发展结果[7]。一静一动实现了教师专业化从“新任到胜任、从胜任到成熟、从成熟到资深”的发展过程,静动结合构成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综上,本文认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以提升专业知识、教学素养为目标,依托专业的组织管理(监督),通过持续不断的刺激,训练教师专业(职业)知识、教学素养发生变化,变化中教师不断习得专业知识和教学素养,完成“被动成长→主动成长”的终身学习过程。该过程提升了教师主体内在的教学素养,促进了教师主体外显的专业发展,教师“内化的教学素养+外显的专业知识”的改变构成了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2 关于高职院校诊改的文献分析

不少学者对高职院校诊改展开了研究。高职院校诊改主要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8]。高职院校诊改可以概括为“五纵”“五横”“一平台”①。高文杰(2019)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诊改的工作,他认为在高职院校层面建立一种以一定的标准衡量检验教育活动、发现缺失和改进的制度安排,至少包括两个制度内容:一是“五纵五横”的架构,二是诊改的行为过程模式[9]。从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视角分析:第一,高职院校诊改具有以共同愿景凝聚人力的属性,即诊改将高职院校“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宗旨设计了契合这种共识和愿景的制度[10]。“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建立,代表了改善人力培养的质量是一个涉及众多环节和众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发力,并提出需要根据变化的情势不断调整策略和持续改进,这点与“圣吉模型”中的系统思考要求是一致的[11]。

综上,无论是从高职院校诊改的内容与范围展开分析,还是从高职院校诊改设计的理论逻辑进行理论分析,本文认为高职院校诊改工作的实施离不开其实施对象与组织主体,即高职院校专业部门与教师。高职院校专业部门实施诊改工作如何改变高职院校教师发展轨迹呢?下文以“高职院校诊改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为主题展开进一步研究。

2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扎根分析——基于诊改视角

2.1 研究方法

为了探究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本文采用多案例的定性研究方法,即多次实地走访重庆大学城的两所公办高职院校,了解它们关于“高职院校诊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扎根分析的三级编码方式整理并提炼出关于研究主题的核心概念,再进一步分析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析出高职院校诊改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

2.2 研究对象

本文将重庆大学城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两所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遴选标准:第一,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它们分别代表国家或者区域高职院校的领头羊,在区域甚至全国有较强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故具有典型性。第二,两所高职院校均为公办学院,均能积极响应与遵照教育部、市教委的各项意见指导。第三,两所高职院校都已经或正在经历高职院校诊改工作,故挖掘它们在诊改工作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代表性。基于典型性与代表性,符合杰克·韦尔奇提出的多案例研究满足的“数一数二”原则,见表1所示。

注:以上资料由作者整理得到

2.3 研究过程

2.3.1 数据的采集

运用扎根编码进行案例研究特别强调多样化数据的中心位置[12]。为了获得多样化数据,研究团队于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6次(每学期2次)调研两所高职院校。调研主要通过聆听讲座、与部门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非正式交流、查阅学院内部资料等方式获得了一手资料;用搜集媒体报道、官网消息、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行业调查报告等方式获得了二手资料,合计126份。经过筛选与整理,得到直接或间接有用的原始资料91份,有效率为72.2%。数据资料源于内部信息、行业信息与研究者观察的三个视角,因此符合案例研究的三角测量法 (Triangulation)标准[13],保障了多案例研究的信度。

2.3.2 扎根分析与研究发现

根据扎根分析的规范化流程对数据资料进行展开三级编码。一级编码,即开放式编码。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全部打乱,然后根据研究主题对打乱的资料进行初始概念提炼,接下来找出资料呈现出来的共性特征,分析共性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重新组织资料并归纳不同的初始范畴②。在满足效度与信度的情况下在所收集的资料中整理出210条初始概念,排除主观定向与主观倾向,对资料进行一级编码与初始范畴提炼,见表2所示。

注:A组编码为样本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原始数据资料,B组编码为样本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原始数据资料。表中采用的是在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相互检验基础上保留并节选的编码内容,由于篇幅有限,只选取部分编码截取

二级编码,是在一级编码基础上继续探究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炼出若干主范畴,即主轴式编码。根据分析结果,本文的主轴式编码提炼出5个主范畴及7个对应的子范畴,并归纳主范畴与子范畴之间的分属关系,见表3所示。以此为基础,提炼出样本在基于诊改视角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即诊改工作、教师技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关联。主范畴与子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路径,即“诊改工作→教师能力→教师技能→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级编码,旨在对二级编码过程中所呈现的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反复提炼与归纳,即选择式编码。通过反复理顺各主范畴之间逻辑关系,本文所挖掘并提炼的核心范畴(Core Category)为“诊改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化创新生成”机制,并依此确定“线索链”,即各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与核心范畴间的内在机制联系,见表4所示。

3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创新机制构建——基于诊改视角

3.1 基于诊改视角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创新模型研究

根据扎根分析可知,高职院校教师的技能水平主要由是有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职业信仰能力等6个维度组成。根据高职院校教师发展轨迹,可划分为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卓越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诊改工作根据不同階段的教师自己定制的目标,在日常教学工作利用诊断信息系统给予监测,当目标达成时教师的能力获得提升,当目标未达到时诊断信息平台给予预警提醒③。基于诊改工作、教师专业化水平的6个维度与教师发展轨迹,以扎根分析的逻辑关系为线索构建了基于诊改视角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创新模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模型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受到教师具有哪些技能、诊改工作的影响;教师具有的技能水平受到教师专业水平的影响;诊改工作受到预警值(监测值)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模式可知:第一,教师的技能水平主要由6个维度组成,如图2所示;第二,不同阶段的教师,由于能力维度不一样,从而教师的技能水平不同;第三,职初教师由于刚入职,大多只具有专业能力,其技能水平只达到教师基本技能水平。随着诊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将监督并提醒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即教师的技能水平发生变化,当教师拥有了6个维度的能力后,此时教师具有创新技能,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第四,教师从“职初教师→专家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诊改工作的实施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保障院校大师的出现。

3.2 基于诊改视角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创新机制研究

根据上述模型可知,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与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密切相关。高职院校诊改工作中形成的下螺旋“内部自我检查”和上螺旋“外部统筹审核”双重机制,将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保障,促进教师技能水平维度从“维度n”发展至“维度n+1”。在教师技能水平形成中教师能力维度并不单一形成,教师能力维度之间将产生融合发展,而诊改工作的实施则为融合发展的能力维度提供有效的评估机制,即教师技能水平的评估采取自评、申请与学校专业部门认定等流程。诊改工作的双重机制下构建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创新机制,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图中3个坐标轴理论上分别对应高职院校的3个部门,即主管教学的职能部门、主持诊改的职能部门与实施教学的二级教学单位。Y轴对应高职院校中负责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它可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制定相关激励与监管制度;Z轴对应而高职院校的二级教学单位,它可从教师能力打造、教师技能水平提升的角度制定具体制度;X轴对应负责诊改工作的职能部门,它可将时间作为节点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二级教学单位沟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在X的影响下,X、Y与Z轴将协同工作,高职院校教师将实现从“职初教师→专业型教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多部门制度的联合作用下促进教师飞跃成为高职院校中为数不多的“大师型”教师,即完成“职初教师→专业型教师→大师”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4 小 结

本文以两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分析研究诊改工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提炼出基于诊改视角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创新模型,通过对模型机制的深入分析构建了诊改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创新机制。但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诊改信息系统中的大数据如何进一步量化,各维度如何优化设计,研究样本量不足等,有待后续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司函[2017]56号)[Z].2017.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2018.

[3]季晓华.教师专业化视域下实践智慧的生成[J].教育评论,2016(9):110-113.

[4]陈丁玮.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有效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4):76-79.

[5]段峻,黎炜.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1):59-62.

[6]李云梅,闫智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专业标准建设构想[J].职教论坛,2017(27):17-22.

[7]黄锦棠.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8):45-47,55.

[8]池云霞,王振杰,张淑艳.诊改视域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63-66.

[9]高文杰.高职院校诊改的多维审视与推进理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24-29,40.

[10]高文杰.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基于多元视阈的认知与推进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26-32.

[11]陈向平.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策略——基于诊断与改进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0):56-58.

[12]張英杰.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7(5):60-67.

[13]Lyle L I. A Case Study Using Grounded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an Alternative School[J]. Energy Fuels, 2006,23(8):1009-1012.

作者:黄睿 黄志平

第3篇:基于立德树人背景的高职教师师德素养标准及诊改提升策略研究

[摘           要]  目的:探索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教师师德素养内涵标准及诊改提升策略,推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方法:通过政策研读、兄弟院校调研、征求高校管理人员、教师意见及专家论证,构建“高职教师师德素养内涵标准及评分办法(试行)”,然后提出诊改提升的策略及路径。结果:高职教师师德素养内涵标准分政治思想素养(40分)、教学素养(25分)、科研与技术服务素养(25分)、其他素养(10分)四大模块。诊改提升策略及路径包括依托信息数据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强化教师发展规划;建立教师定期自我诊断改进机制,鼓励教师围绕政治站位、课堂思政、立德树人、科研学术道德等方面内容进行诊改提升;建立过程性考核评价、反馈以及考评结果运用机制,促进教师师德素养的整体提升。结论: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诊断和改进,有利于教师师德素养全面及标准化提升。

[关    键   词]  高职教师;师德素养;内涵标准;诊改提升;策略

[

我国十分重视高校立德树人及诊改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对高校立德树人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等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但仍有不足之处。如何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素养[1]及育人质量,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本课题组对高职教师师德素养内涵标准及诊改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现论述如下。

一、高职教师师德素养内涵标准

1.研究方法:(1)政府文件研读。查阅并研读我国教育部及浙江省教育厅近10年来有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文件,如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导性意见(试行)》等20部文件。(2)兄弟院校调研。通过对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及本校有关教师队伍管理文件的研读,重点了解教师师德素养的有关考核标准、办法及存在的问题。与专业教师进行面谈交流,了解其对高校教师师德素养考核标准及措施的评价及改进建议。(3)讨论法。课题组根据政府相关政策及调研结果,结合高职院校实际,草拟出“高职教师师德素养内涵标准及诊改提升策略”方案,经征求高校管理人员、教师意见及专家论证,形成正式的“高职教师师德素养内涵标准及诊改提升路径策略(试行)”。

2.内涵标准:高职教师师德素养内涵标准分政治思想素养、教学素养、科研与技术服务、其他素养四大模块,内涵中要特别重视政治站位、课堂思政、立德树人、科研学术道德等方面内容,具体内涵及评分办法见下表。

二、教师自我诊改依据及实施路径

1.教师自我诊改依据如下:(1)高职教师师德素养内涵标准及评分办法(试行),对照标准进行自查。(2)学校组织的教师四大方面评价结果,即学校组织的学生评价、专业团队评价、二级学院评价、学校督导四大方面评价结果,从评价中找到不足或负面清单。(3)教师自身职业成长规划,对照目标进行自查。自我诊改时间可以分短期(几个月)、中期(半年到一年)、长期(两、三年甚至更长)不等,通过不断考评、反馈和诊改,推动教师队伍师德素养内涵的整体提升。

2.教师自我诊改实施路径作为高校必须加强对高职教师师德素养的考核,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及考核结果运用制度,如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期考核等工作中强化师德师风量化考评。可通过“诊改”来解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3],以专任教师为样本,依托信息数据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学校建立教师定期自我诊断、改进以及学校考评反馈机制,实时采集全校教师发展状态数据,实时记录教师师德素养提升和专业成长历程,实现教师自我纵向和教师横向的比较。高校应注意对教师自我诊改进行指导。如可以指导根据教师的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实际状况,借助学校信息化平臺,搭建基于自我测量量表的教师发展诊断系统,便于教师完成自测,实时采集诊断数据,并形成自测诊断雷达图及分析报告。引导教师结合高职教育发展需求、人才培养工作要求以及育人对象思想状况变化特点等,不断调整发展目标,改进发展措施,逐渐完善自身发展。教师自我诊改实施策略路径可以是多样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李巧会老师借助智慧教育模式[4]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就是自我诊改的实例,值得借鉴。本课题组研究提出了以下实施路径(如图)。

三、小结

要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教师的水平及作用,推动高职教师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借助高职院校的诊改[5],本课题基于立德树人背景的高职教师师德素养内涵标准及诊改提升策略研究进行报道,对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以师德为核心的职业综合素养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但基于师德素养内涵标准建立师德师风量化考评体系,以及教师自我诊改提升主观能动性的激发等,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因为师德素养内涵范围比较宽泛,不同学校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对于师德素养的要求也不同,量化标准非常难以把握,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反复测试和试运行。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可能对自我诊改有不同程度的抵制[6],特别是高年资教师。在诊改背景下,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情况并不乐观,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且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评价体系[7]、强化教师培训的效果值得注意,许多高职院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但其职能没有完全理顺,许多与教师发展培训有关的职能仍然分散在有关人事、外事、教务、科研等部门,需要进行调整整合。本课题研究认为,为了激发教师自我诊改的主动性,让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自我诊改,高校还应同时配套相关措施:一是增强课堂思政意识,课堂是教师师德素养体现的最基础场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评价教师的相关措施中需要有一定的课堂思政体现;二是增强教师教学能力;三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四是增加专业团队集体备课的次数和时间;五是增加校院两级督导对教师反馈指导次数。

参考文献:

[1]孔养涛.浅析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的重要性和路径选择[J].高教学刊,2019(3):138-140.

[2]姚云霞,郭清.教学诊改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优化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68-71.

[3]李双.“诊改”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57-75.

[4]李巧会.浅析教师发展诊改[J].科技视界,2019(24):165-167.

[5]孙建玲.借助诊改推动高职教师发展[J].宁夏教育,2019(11):34-35.

[6]史洪波.组织变革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的行动逻辑[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9):49-53.

[7]王亚薇.诊改形势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构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6):20-23.

◎编辑 武生智

作者:徐浪静 饶和平 张国帅

第4篇:教师诊改情况汇报

2017年,在教务处的带领下开展教学改革,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正在作一师一规划,

该平台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设计思想;通过采集全校教师个人数据入库,逐步提升教师双师能力;具有成长为不同层次的双师型教师所需要的成长规划、过程评价、结构分析、成长轨迹导视、目标修正等功能;促进教师能力快速提升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的快速成长。

和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的关联:

该系统能够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进行无缝和对接,教师发展过程性数据可直接体现在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的教师层面。

第5篇:2017年教师教学诊改报告

著名教育学者,家庭教育研究专家,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张文质认为,教师是所有职业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按马克思·范梅兰的观点,教师是唯一能够替代父母的人—这是教育学意味上的表达。这个表达起码包含了一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这个职业的任务里面,是包含着对孩子生命的某种重责的。大多数人认为,教师首先被赋予的就是一种权力—只要你在任何一种情形下被确认为教师,你就可以上台讲课,就可以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你的自我认知也是:我是一个教师,我可以讲课,我可以组织活动,我可以评价,我可以批评,我可以惩罚。你凭什么做教师?你能说你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吗?在各种复杂的纠结里,你能获得自我的内心平衡吗?你在受到不当刺激的时候,能保持情绪克制吗?这些都是极其困难的挑战。我们强调课堂要充满激情,要用情感点燃冰冷的知识,知识才能具有吸引力。这话说得很有诗意,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又是极其有挑战性的。我如何每天都充满激情呢?每天的工作都是艰辛的,都是繁杂的,有时也都是苦恼的啊!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备课备到十点、十一点,还改作业,又有各种各样的任务……始终要保持这种生命热情,太困难了。 但是就这个职业而言,职业本身是需要热情的。没有热情,也就意味着没有教育成效,意味着课堂丧失了吸引力,意味着课堂中很难形成那种美妙的常态化互动。

所以,我始终热爱这个职业,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做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更重要的前提是:真爱这个职业,真爱学生。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归根到底要靠质量创造者自身来保证和提升。每一位质量创造者“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情,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明天的劳动者和接班人,社会责任之重何止百倍。企业尚且以“零缺陷制造”作为目标,教育更应以“零失败”作为自我要求。当今时代教育是一个淘汰系统,而不是推动人成长的系统。它通过筛选的方式,最后把一部分人归到这一类,把另一部分人归到那一类。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职老师,培养被归为高考或中考失败一类人的直接教育者,担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每天我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一站上讲台,面对一张张比我自己的孩子更年轻的面孔,责任感油然而生。 总的来说,回想多年的教学生涯还是让我非常欣慰的,可是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这个职业的内在性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认识自我,本身是生命永恒的主题,也是终身的任务。工作进行过程中要经常自我诊断,发现异常,及时改进。工作完成后,更要习惯于根据事先设定的目标(标准)做全面的自我诊断。而且,无论总结成绩还是发现问题,主要目的都是找出隐藏于成功或问题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有效改进,直至对目标(标准)做出调整。只有这样工作因此而常做常新,学习、创新动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问题:在课程方面与企业的合作不能有效开展

原因分析1:因校内无场地,美工实训室的专家论证已经过了半年时间,仍无法落实。

改进措施1:促成校内美工实训室尽快建成,独立承接电商项目。 原因分析2:精力有限,而教学资源都是最新的独一无二的,本地电商企业的案例和资源,没有时间将课程资源整理上传至教学空间 改进措施2:合理分配时间,在2018年必须完成教学空间建设及教材建设。

二、个人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问题:分层教学未能有效开展,设想的考核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有效执行。

原因分析:因为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间不同,我在每个项目安排的难度和数量上都以能力最强的学生基础为标准,尽管所以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时间把控能力不够,想因材施教,分层评价,又怕影响优秀学生的积极性。

改进措施:按照学院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改进。

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可操作,以任务或项目引领、能力训练、素质培养来展开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要与教学目标一致,信息量要适中;教学过程要有效掌握课堂,严格要求学生,关注学习状况,坚持教书育人,坚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教育;教学方法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进学生学习能力,适当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更多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更多的学生成为小老师,互帮互助,带动每一个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才。

三、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问题一本人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企业用人标准没有直接的体验 原因分析:教学及专业建设工作量大,领导不批准。

改进措施:希望研究室工作能有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老师帮助分担,我好腾出时间和精力,赴企业开展为期半年的专业实践,为专业更好的发展做好积累。

问题二

本人习惯于将“完成任务”作为工作的终点,缺乏自我上升的动力。

原因分析:除了能够做到兢兢业业地完成教学、教育工作以及专业建设的任务,对自我职称的进一步提升缺乏追求,没有目标,一直以来,习惯于跟从“上面”或“专家”制定的统

一、高大的目标与标准,不顾实际地去追求、去迎合。造成的后果是,抑制了主体创新、瓦解了目标作用。 改进措施:

为了进一步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将进行以下的诊改措施:

首先,多和课程组教师甚至是其他院部教师、全国高职院校的同行交流学习,借鉴他们好的方法。

其次,对于难点,重点知识,让学生先查资料,交流讨论自学,必要时给予讲解引导。和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以及初次实践之后存在哪些问题,在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讲解和知识梳理。 最后,通过信息化手段分享行业最新的动态和思潮,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思维。

第6篇:5教学诊改如何为教师提供辅导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之五(2018)

教学诊改如何为教师提供辅导

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可以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是教学诊改的对象,也是主要执行者。《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中指出,师资建设诊改工作应达到如下效果:教师质量意识是否得到提升;教学改革主动性是否得到提高;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水平、稳定性、社会服务能力等是否得到持续改善;学生满意度是否得到持续提升。可见,教学诊改需要教师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增强质量意识,二是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三是适当提高学历层次,四 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五是持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六是持续提高学生满意度。 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虽然在以往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也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接受新的挑战,但当教学诊改这一有着较高要求的新事物到来时,他们还是会感到不知所措。教学诊改以问题为导向,诊改过程中一定会暴露很多问题,一些教师可能会因此而觉得“丢脸”。让高职院校教师改正诊断出的几个问题不难,但要对全部问题加以改进,则难度较大。 这时,如果能为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辅导,帮助他们快速接受这一事物,可以消解他们的焦虑感。而且,正如不同的学生千差万别一样,不同教师之间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一部分教师可能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有效地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诊改,如果能为这些教师提供进一步的辅导,既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教学诊改工作,又可以为他们保留尊严,还有利于防止他们产生职业倦怠。

在教学诊改中,院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两类辅导:一类是一般性辅导,对象是所有任课教师,目的是帮助他们快速认识教学诊改,学会如何进行教学诊改;另一类是针对性辅导,对象是接受过一般性辅导但仍然不能有效开展教学诊改的教师,目的是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顺利完成教学诊改工作。

对于一般性辅导,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关于辅导教师,可以请本校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校外熟悉高职教育、具有管理经验的教育研究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当然,最好是这几类人员联合起来提供辅导。

关于组织形式,由于参与这一类辅导的教师人数较多,一般采取集体辅导的

1 方式开展,如辅导报告、团体辅导等。

关于辅导内容,辅导教师要为高职教师提供教学诊改的基本政策、理论与方法,以及实际操作技巧等方面的辅导,帮助教师学会教学诊改的具体操作方法,使他们能够全面理解诊断结论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对策。

关于辅导效果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能否正确诊断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以运用教师平时教学工作相关数据来判断教师诊断出的问题是否全面、准确;二是教师能否有效改进诊断出的各种问题。前者要求平时教学工作相关数据比较齐全,而且质量较好,后者则要求给辅导效果的显现预留必要的时间。

辅导不能只是走个过场,如果一般性辅导完成后,大多数教师仍然云里雾里,就要考虑再次提供一般性辅导。当然,不能简单重复前面的做法再次进行辅导,而要深入查找原因,并制订新的辅导策略。

对于针对性辅导,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关于辅导教师,从便利性和经济性角度考虑,可以请本校接受过一般性辅导后在教学诊改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担任,但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由他们与担任一般性辅导的教师一起提供辅导。

关于组织形式,针对性辅导是采取集体辅导还是个别辅导的方式开展,要视需要接受辅导的教师数量和学校能够提供的经费等支持而定。如果需要接受针对性辅导的教师数量较少,适合担任辅导教师的人较多,学校能够提供足够的经费等支持,则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如果需要接受辅导的教师数量较多,则适合采用集体辅导的方式进行。

关于辅导内容,辅导教师要帮助不能有效开展教学诊改的教师搞清楚自己卡在哪里,是没有掌握诊改的理论与方法,还是不能有效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后,要帮助教师找到导致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对策。

关于辅导效果评价,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教师能否找到先前教学诊改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教师能否正确诊断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三是教师能否有效改进诊断出的各种问题。其中,后两个方面的评价方法与一般性辅导相同。

(作者:何应林,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 年 4 月 10 日 09 版)

2

第7篇:教学诊改文件

第一,做好办学思路与组织的诊断工作。学校的办学思路集中体现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了解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要做好四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学校办学理念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及学校实际的吻合程度。二是诊断学校依据区域需要、学校优势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大势定位状况。三是诊断学校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四是诊断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人文修养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吻合状况。

学校组织情况集中反映在学校治理结构上。治理结构是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把握学校治理状况,要做好两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状况及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限。二是诊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学理念、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状况。

第二,做好资源条件的诊断工作。资源条件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学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决定性因素。职业教育的资源条件突出表现在办学经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和信息化条件与资源等四方面。办学经费是教学工作的经济基础。把握办学经费情况,要做好三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经费收入情况:经费渠道是否稳定,来源是否可靠,特别是实验实训及设备经费、教师培训经费等是否有保证。二是诊断经费支出情况: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依据预算支出,日常教学经费占比是否合理。三是诊断生均经费情况:“教育法”规定的生均经费是否到位,能否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师资队伍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教学工作得以运行的前提。准确把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要做好三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师资数量与结构:专任教师的配备及学历达标状况,专业带头人、企业兼职教师、“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状况。二是诊断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研究能力,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及信息化教学能力。三是诊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措施与成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状况,学校专业标准执行、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以及教师培训状况等。实践教学条件是职业教育特质的显现,也是决定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评价实践教学条件,要做好两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校内实训条件:实训基地专业覆盖状况,设备设施的完好情况,利用率状况,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应用状况等。二是诊断校外实训基地情况:基地能否适应专业教学要求,能否满足学生实习和实训需要。信息化条件与资源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把握学校信息化建设状况,要做好三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校园网状况:校园网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网页内容更新、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状况等,以及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举措。二是诊断教学用计算机现状,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三是诊断图书及数字化教学资料状况:数字化教学资料和图书资料的建设状况等。

第三,做好专业与课程的诊断工作。专业与课程集中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方向。专业与课程建设状况可通过专业规划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诊断得以把握。专业规划与建设集中反映了学校专业建设的规范化程度,把握其建设情况,要做好三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专业规划的制定、执行与调整状况。二是诊断专业建设举措与成效的情况。三是诊断校企合作的实践状况。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与课程建设的依据,也是建设的目标。评价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好两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情况的诊断,了解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合理,方案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及时调整,能否搭上“立交桥”。二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建立、执行与调整情况的诊断,了解课程体系建构的科学依据,反映人才培养时代要求的程度,专业技能课程比重是否合理。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评价课程建设状况,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诊断,了解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教学过程是否对接生产过程,以及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状况、考核评价状况。二是通过对课程建设计划、措施和成效的诊断,了解课程内容是否对接职业标准,能否及时更新,以及精品课程、主干课程建设状况。三是通过对课程资源的诊断,了解教材选用和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状况。

第四,做好过程管理的诊断工作。过程管理是学校常规性重点工作,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过程管理的质量可通过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等四方面的诊断得以把握。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决定性意义。把握教学管理质量,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与成效的诊断,了解制度完善、执行及教学秩序运转状况。二是通过对教学管理队伍的诊断,了解教学组织管理系统建设状况,人员数量结构和素质状况。三是通过对实践教学管理与实习管理的诊断,了解管理制度建设、执行和管理状况,国家相关规定的落实状况。学生管理是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学工作顺利运行的基础。评价学生管理质量,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学生管理制度、执行与成效的诊断,了解制度完善、执行状况,重大事项管理到位状况,学生素质教育状况,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二是通过对学生管理队伍的诊断,了解队伍结构、素质、工作状况。三是通过对学生奖惩管理情况的诊断,了解相关政策执行状况,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情况。质量监控是教学工作顺利运转的保证。评价质量监控状况,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制度设计的诊断,了解教学工作制度和质量保证机制建设状况。二是通过对运行状态的诊断,了解制度执行状况,多元参与教学评价状况,人才培养数据平台建设和使用状况。三是通过对监控效果的诊断,了解自我诊断后的工作改进状况。安全管理是学校一切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把握安全管理状况,要做好两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应急预案的诊断,了解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状况。二是通过对校园安全状况的诊断,了解学校安全运转、规范办学状况。

第五,做好素质教育的诊断工作。素质教育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素质教育状况可通过德育工作、文化素养与身心素质培养、校园文化等三方面的诊断予以把握。把握德育工作状况,要做好五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德育课程教学的诊断,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落实情况,德育课程开设状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如何,其他课程是否有机渗透德育内容,以及德育师资建设状况。二是通过对德育实践的诊断,了解学校按照“三贴近”原则,从知行统

一、教管结合出发,设计和组织德育活动状况。三是通过对心理辅导的诊断,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建设、教育内容等状况。四是通过对职业指导的诊断,了解学校职业指导的水平和质量。五是通过对志愿者活动的诊断,了解志愿服务活动是否正常,管理是否规范,机制是否形成。文化素养与身心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质量可通过两方面状况的诊断予以确认。一是诊断总体设计,了解素质教育课程开设状况。二是诊断实施效果,了解学生的人文修养、审美情趣和学生健康状况。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育人基础。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可通过两方面诊断予以把握。一是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诊断,了解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公共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状况。二是通过对特色营造状况的诊断,了解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校本特色状况,以及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状况。

第六,做好教学质量的诊断工作。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教学活动的评价标准。在现有条件下评价教学质量可通过社会评价、技能评价的诊断得出初步结论。考察社会评价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招生数、巩固率的诊断,了解学校招生举措和规范化招生状况,特别是学生巩固率状况,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真实的教学质量。二是通过对就业率、就业质量的诊断,了解学校就业推进举措,学生就业面向和起薪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状况。三是通过对社会认可度的诊断,了解毕业生社会满意度,用人单位的评价情况。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的特质,技能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质量。考察技能评价要做好两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双证书获取率的诊断,了解学生技能学习状况。二是通过对专业技能竞赛情况的诊断,了解各种技能大赛师生参与和获奖状况。

中等职业学校只有做好上述三方面的准备工作,把握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好自我诊断,才能真正发挥教学诊改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积极作用,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第8篇:个人教学诊改报告

教师个人诊改报告

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除了自身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从课本知识向社会过渡的学生来说“欲成才,必先成人”。

问题:与学生沟通少,在课堂上除了有紧张的学习任务很少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对学生思想动态和个人情况了解甚少,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更不能做到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影响的作用。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紧密的联系班级辅导员,共同抓好课堂上的纪律和学风建设,严格实训纪律,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在下一学年中,让班级的课堂风貌有明显改观,学生的平均旷课率要降到10%下,课下、活动中与学生多交流,了解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言传身教中改掉不好的习惯,认真主动做事,培养其优良的道德品质,发现并发展学生自身的特长。

二、教学质量意识

本年学院出台《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我坚决认真执行学校质量理念,认真完成各项诊改工作和理念,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等工作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改进

问题:在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中缺少专科课对应的辅导书和图纸,后期动员学生购买常常很难实现,导致课程质量无

1 法提高和保障。

改进措施:将需要的配套书籍和图纸作为教材一起集中购买,并在课堂上利用起来,让学生对专业图纸必须认识。

三、教育教学工作

2017~2018本年度共担任480个课时,主要承担《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平法识图》、《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在课堂上我尽量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采用图纸与教学并用的方法,遇到重难点知识带学生去实训车间实际了解,增加感观认知。 问题:

1.在实训过程中有的班级人多去车间吵闹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课堂气氛活跃不够,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玩手机和睡觉的现象严重

3.在机房上课时很多学生玩游戏 改进措施:

1. 今后实训车间学习和其他老师配合,分批管理学生,个别学生可课下单独实训辅导。

2. 课前收手机制度落实,加强监管和期末监考、重考制度以及惩罚奖励制度,与学生沟通采用多媒体多方式教学,吸引学生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 增强监管控制,教师的主机能够及时了解和控制学生的电脑,对于玩游戏的学生严惩,言必行,行必果。 4. 发一套完整的图纸针对课程要求作出相应的布置作业,

2 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并解决问题,树立小组学习标兵和负责人,逐渐浓厚兴趣。

四、教师能力提升 问题:

1. 由于本人毕业在外企业工作只有1年,实际建筑工地工作经验缺乏 2. 无教学经验总结

3. 缺乏青年教师钻研精神,无前瞻性 改进措施:

1. 在寒暑假及课余节假日多参与到集团公司的项目中锻炼,最好能下派到项目中实际锻炼1~2年再回到教学岗位中担任教学工作

2. 钻研职业教育的重心工作,边教边学边总结

3. 多了解标杆学校的发展动态,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多和其他骨干教师、全国同行学校交流学习,借鉴经验并不断优化自身

五、科研、社会服务

问题: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能认真完成所担任的教学工作,对于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个一块做的不足

改进措施:在2018年争取发表1~2篇论文,多参加社会服务工作,提升自我见识和业务水平能力。

六、自我诊改:

在2018学年中,在以上自我诊改措施中认真执行,认真钻研职业教育的特点并逐步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了解新型建筑

3 行业的发展动态并与时俱进。逐步建立精品课程,不断提高自我要求。

建筑工程系李晓芬

2018年1月28日

4

第9篇:数学组 许宏鑫教师个人工作诊改报告

教师个人工作诊改报告

——数学组 许宏鑫

本学期我作为职高(3)、(8)班的数学教师,针对目前数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将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数学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阐述观点,现介绍如下:

一、个人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训练环节薄弱。

本课程的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训练重视不够,忽视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改进措施:

1、与课程组教师一起,结合最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反复研对,科学合理制定课程建设规划,使其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学生合理、适时地安排训练。

2、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在教学环节中安排适当的训练,设计训练任务鼓励学生动手、动脑。

二、个人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问题:课堂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不够。 改进措施:

充分了解这两个班学生特征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学习态度等。以学生易于接受方式开展教学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并行,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强化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灵活布置学习任务。例如要求学生利用班级的多媒体查阅某个知识点的背景及当前研究进展,课后利用业余时间将查阅结果交流。

三、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问题一:教学语言平铺直叙,课堂气氛沉闷。 改进措施:

加强修养,注重培养自己风趣,幽默的教学风度,加强课上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习知识,从而使教学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问题二:教学方法单一,信息化运用程度低,信息化数学能力不足。

改进措施:

信息化教学+传统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信息化教学培养,努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引用视频、动画,使教学内容简单易懂更有吸引力。

上一篇:英文的表白下一篇: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