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选举弊端

2022-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美国总统选举弊端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 每四年举行一次。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复杂,过程漫长。选举的主要程序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投票表决正式选举总统和当选总统就职典礼等几个阶段。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大选年的年初开始,到年中结束。预选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政党基层会议和直接预选。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最终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目前采用的预选方式。预选结束后,两党通常将分别在

七、八月份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总统竞选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这一过程一般要持续8至9周。在此期间,两党总统候选人将耗费巨资,穿梭于全国各地,进行广告大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进行公开辩论。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2008年是11月4日),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人”)。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另外,在总统大选日,选民还要在联邦范围内进行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期满后全部改选。选举人票的数量,体现州权平等原则,根据各州在国会的议员数量而定。例如,每个州都在国会有2名参议员和至少1名众议员,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这3票以外,众议员人数越多,选举人票数也就越多。196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批准华盛顿特区可以像州一样有总统选举人。这样,美国国会有100参议员(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435名众议员(任期两年,期满后全部改选),加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3票,总统选举人票总共为538票。一位候选人赢得的选举人票超过总数的一半(270张),即当选总统。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就职典礼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最后一道程序,只有到当选总统于次年1月20日手抚《圣经》(历史上除西奥多•罗斯福)宣誓就职时,美国的总统选举

才告结束。在美国政治中,副总统不担任实际工作。他的公务是担任国会参议院主席,但这主要是礼仪性的,因为他只有在参议院表决时赞成票和反对票相等情况下才投票。副总统的日常工作通常根据总统的要求而定,一般无足轻重,如代表总统参加外国领导人的葬礼活动等。根据美国宪法,如果总统去世或失去工作能力,副总统接任总统职位。先当副总统是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途径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有三位副总统在总统任期内接任总统职务。杜鲁门因罗斯福去世,约翰逊因肯尼迪遇剌,福特因尼克松下台而分别继任总统。此外,有几位副总统还当过总统候选人,其中包括尼克松、汉弗莱、蒙代尔和布什。美国副总统不是由美国公众直接选出的,而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挑选并经两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在选择副总统候选人时首先要考虑此人的政治资历和条件,但主要看他在党内代表哪部分势力以便取得平衡,尽可能争取最大多数选民的支持。但大选结果不取决于总统候选人对副总统的选择,而是取决于总统候选人。1988年美国大选期间,许多美国人认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的竞选伙伴奎尔太年轻、不老练、不值得考虑,而认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的竞选伙伴本特森经验丰富、深孚众望。但大选结果,布什获胜当上了总统,奎尔自然也成为副总统。副总统候选人通常是国会议员,但参议员被挑选为副总统候选人的机会较大。原因是参议员一旦当选副总统,就担任参议院主席,这可加强总统与参议院的联系。

美国总统选举第一阶段——预选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过程漫长而复杂,主要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举、选举人团投票表决和当选总统就职。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被视为美国大选的前奏。该阶段通常于大选年2月开始,至6月结束。党内预选绝大多数是在星期二举行。在预选阶段,美国民主、共和两大政党将分别在全国大多数州选出参加本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少数不举行预选的州,则由两党的州委员会或州代表大会选拔参加本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些代表将在党代会上提出本党的总统候选人。因此,预选实际上是对总统候选人资格的争夺。各州的预选制度是1902年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预选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政党基层会议(或译为“党团会议”)和直接预选。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最终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目前采用的预选方式。“初选”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在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各自出席本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名大会)的“承诺代表”(或译为“宣誓代表”,须在全国党代表大会即提名大会前宣誓,以地方意愿作为投票依归),并表示支持本党的某一竞选人。“初选”这种形式比较正规。目前,美国大多数州都采用这种形式的预选。各州总统预选将产生本州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承诺代表”,他们以预选结果为依据,承诺支持本党的某一竞选人。两党“承诺代表”的名额和分配机制有所不同。民主党一般根据预选中各竞选人的支持率来分配代表数额。共和党在一部分州按竞选人支持率来分配代表数额,在其他州则执行“胜者全得”的规定。除“承诺代表”外,参加党代会的还包括少数“未承诺

代表”(民主党称“超级代表”)。他们主要是党内知名人士,如党的全国委员会成员、参议员或州长以及党派领导人等;他们并非经由初选表决推举,可以在党代会前不承诺支持某位候选人。衡量竞选人在预选中的表现,主要是看竞选人获得的本党“承诺代表”支持的比例,而不取决于其获得支持率的高低。两党竞选人如要确保赢得总统候选人提名,至少需要获得全国党代会半数以上代表的支持。在民主党方面,各州都有一定的代表名额,参选者可根据在预选中的选民支持率分得相应代表数额。在2008年4049个代表名额中,3253个产生于州预选,其余796个“超级代表”则由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成员、民主党参议员或州长以及党派领导人自动获得。在8月底于丹佛举行的提名大会上,获得2025名以上代表支持的竞选人将代表民主党竞选总统。在共和党方面,有的州像民主党一样按参选者的支持率来分配代表数额,有的则是执行“胜者全得”的规定(如新泽西、纽约、弗吉尼亚等15个州)。在共和党于2008年9月初在明尼阿波利斯举行的提名大会上,共有2380名代表投票选举总统候选人,其中包括1917名“承诺代表”,即在会前就表明他们支持哪位参选者的代表。还有463名“未承诺代表”,其中123人属于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成员,最终获得1191名以上代表支持的参选者将获胜。数十年来,艾奥瓦州和新罕布什尔州一直分别是美国大选年举行首个政党基层会议和首次初选的州。在预选阶段,一个州的面积大小和人口多寡与该州对整个选情的影响力并不成正比,而最重要的是预选日期——往往日期越早,影响越大。因此,尽管艾奥瓦和新罕布什尔是小州,但对整个预选阶段具有“风向标”和“晴雨表”的作用,受到两党竞选人和各路媒体的高度关注。预选结束后,两党通常将分别在7、8月份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本党总统候选人。在两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哪位竞选人得到最多出

席者支持,就能被推举为该党总统候选人。美国总统选举——选举人团制度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选举人团制度自1788年第一次实行以来,已经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选举人团制度规定,美国总统由各州议会选出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获得全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总共538张选举人票的一半以上(270张以上)即可当选。根据法律规定,全国选民投票是在选举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人”)。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全国选民投票日也叫总统大选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 ,因此总统大选日实际上是选举代表选民的“选举人”。>>美国各个州拥有的选举人票数目同该州在国会拥有的参、众议员人数相等。根据规定,美国国会参议院由每个州选举出的2名议员组成,而众议院议员人数则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因此,人口多的州产生的众议院议员人数就多,同时在总统选举时拥有的选举人票也多。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鉴于这种情况,在历届总统竞选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选举人票的数量,体现州权平等原则,根据各州在国会的议员数

量而定。例如,每个州都在国会有2名参议员和至少1名众议员,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这3票以外,众议员人数越多,选举人票数也就越多。196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批准华盛顿特区可以像州一样有总统选举人。这样,美国国会有100参议员、435名众议员,加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3票,总统选举人票总共就是538票。选举人团制度还规定,除了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是按普选票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外,其余48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由于各州选举人票的数量相差较多,这样就可能出现在全国普选中累计得票多的总统候选人不能赢得总统选举的情况。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上述情况,一些总统候选人虽然在大选中获得的普选票少于竞争对手,但却因得到的选举人票多而当选。美国宪法还规定,如果所有候选人都未能获得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则由国会众议院从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1824年,约翰·昆西·亚当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最后由众议院投票表决后被指定为总统的。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共和制、联邦制和分权与制衡原则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多种利益间妥协与协调的结果,因此必然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与弊端。近年来,美国要求改革选举人团制度的呼声不断,但由于多种因素阻碍,改革始终无法进行。

选举人票

美国总统由全国选民投票选举,但并非选民直选产生,而是实行选举人团制。选民投票产生的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名选举人。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选举人票(至少270张)即可获胜。美国各州拥有的选举人票数量同该州在国会参、众议员人数相等。参议院由每个州选举出的2名议员组成,而众议院议员人数则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人口多的州产生的众议院议员人数就多,同时在总统选举时拥有的选举人票也多。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等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哥伦比亚特区虽没有参、众议员,但仍拥有3张选举人票。除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按得票率分配选举人票外,其余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选民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

投票时间

今年美国大选投票日是11月4日。由于美国横跨6个时区,且有些州跨时区,因此,各州、甚至同一州的东西部投票开始和结束时间都有所差别。位于美国东北部的新罕布什尔州两个小镇美国东部时间4日零时(北京时间4日13时)开始

投票。最晚投票的是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预计北京时间5日凌晨开始投票。各地投票站一般开放12个小时。美东部时间4日18时(北京时间5日7时),印第安纳州大部分地区和肯塔基州东半部最早结束投票。美东部时间5日零时(北京时间5日13时),阿拉斯加州最晚结束投票。各地计票结果可在投票站关闭后开始宣布。全国性初步投票结果预计将在北京时间5日11时后产生。

战场州每次美国总统选举,“战场州”的选情都尤其令人关注,今年也不例外。“战场州”,也称“摇摆州”,是指两党候选人支持率差距不大的州。今年的战场州包括印第安纳、弗吉尼亚、俄亥俄和佛罗里达等。相对于“战场州”,如果候选人在某州优势明显,则该州被称为“安全州”。在竞选期间,候选人通常会把重点放在“战场州”上,以尽力扩大优势。

投票方式

据美国媒体报道,三分之二选民将手工填写纸质选票,然后由机器扫描统计,其余三分之一选民将通过机器投票。两种投票方式各有利弊。纸质选票被认为更为可靠,但扫描器有时会出问题,导致投票进程缓慢、因涂选不当造成废票等问题。机器投票分电子投票和触摸式屏幕投票两种。大约四分之一选民采用电子投票,由于没有书面纪录,选民无从得知他们的投票是否得到记录,印第安纳、肯塔基、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得克萨斯、田纳西这些州采用电子投票。佐治亚、新泽西等8个州采用触摸式屏幕投票。这种投票方式存有书面记录,但有时机器会出问题,导致记录出错。

投票率

据美利坚大学美国选民研究中心2日预测,今年美国大选投票人数有望达到1.35亿,选民投票率可能接近65%,从而达到196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4年美国选举投票人数为1.22亿,投票率为55%。

出口民调

总统选举投票结束不久,通常就有民调机构或媒体在投票站出口对投票者进行调查,大多数民调与最终选举结果吻合。出口民调以其时效和准确度获得各大媒体青睐。民调机构派出的访问员将出现在全美1300多个投票站前,调查取样选民将超过10万人。为避免偏见,访问员根据投票站人数多少,选择从每5个选民或每10个选民中挑选一人询问。访问员将纪录下他们的年龄、种族、性别和其他特征,以供专家分析他们的投票意向。

第2篇:论文: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分析论文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由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大选选出,任期四年,并可连任一次。美国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劲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一:总统候选人资格

依据美国宪法,竞选总统的候选人必须符合:在美国本土出生、至少年满三十五岁、在美国至少已居住十四年以上的条件。

二: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

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漫长而复杂,主要包括预选、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运动、全国选举、选举团投票表决以及当选总统就职仪式。

预选

预选阶段通常于大选年2月份的第3个星期二在新罕布什尔州拉开帷幕,到6月份结束。此后,美国民主、共和两大政党将分别在全国大多数州选出参加本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少数不举行预选的州,则由两党的州委员会或代表大会选拔代表。因新罕布什尔州率先进行预选,其选举结果对其他各州影响很大。

另一种预选形式叫“干部会议”(或称“基层会议”),由两党在一个州的各个选举点分别举行党的基层会议,由支持本党的选民当场表态支持谁当本党总统候选人,并选出出席县一级代表会议的代表。然后,县代表会议选出州代表会议的代表,州代表会议选出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最终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本党的总统候选人。

美国两大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常在7月和8月分别举行。届时,参加代表大会的各州代表将投票选出本党总统后选人,然后通过由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副总统候选人,并正式选举出竞选纲领。大会往往长达数天,投票上百次。代表大会结束后,选出的总统候选人即开始在全国展开历时数月的争取选票的竞选运动,其中包括到各州作竞选旅行、广泛会见选民、发表电视演说、进行电视辩论等。总统候选人为竞选而耗费巨资,使尽各种招数。

全国选举、选举团投票表决

美国法律规定:在全国选举时,选民要在大选年的11月第二个星期二到指定地点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全国选举还要通过选举团的投票表决。由于在一个州中获得选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便赢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

当选总统就职仪式

各州总统选举的投票结果,将在选举后隔年的一月六日美东时间下午一时,由参议院主席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公布。总统、副总统当选人,将于同年一月二十日中午宣誓就职。

三:选举过程中的一些制度

选举人团制度

全美各州选举人(Electors)的组合,被称为「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依据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并非由国会或选民选举,而是由选民推派的选举人选举。

各州的选举人名额,和该州在国会参、众两院的议员总数相同。联邦政府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没有国会代表,一九六一年的宪法修正案中给予该区三个选举人名额。所以,相当于一百名参议员(每州两名)的选举人,加上等同四百三十五名众议员的人数,连同三名哥伦比亚特区选举人,就可得出五百三十八张的选举人票总数。 总统候选人获得的选举人票数如达到两百七十票,即超过全国选举人的一半,即可宣布当选。

选举人团制度规定,美国总统由各州议会选出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获得全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总共538张选举人票的一半以上(270张以上)即可当选。

美国宪法还规定,如果所有候选人都未能获得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则由国会众议院从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1824年,约翰·昆西·亚当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最后由众议院投票表决后被指定为总统的。

四、对美国选举制度的一些看法

选举人制度,倍受争议,二百年来,总有七百多次提案要求废除这项制度,但都没成功。批评者最主要的理由是,这种制度不民主,没有代表真正的民意。强国论坛有一个贴子美国丑陋的选举制度非改不可、凤凰卫视评论员阮次山也写过一篇文章美国今年总统大选可能创下宪政恶例、其它的文章弊端丛生的美国选举人制度以及美国选举人制度藏漏洞。然而从美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不民主”的选举,给美国带来的利益更多。

首先,美国这种“不民主”的选举人制度,照顾到了小州的利益。如果没有这项制度,总统候选人就没必要管小州的意见,只要紧紧抓住几个大州就行了。这样一来,小州的利益受到损害,到了没法忍受的时候,闹独立就成了唯一的出路了。美国本来就是联邦制,相对于其它国家的省来说,各州独立的条件更充分。

其次,完全服从多数人,并不是真正的民主。民主不仅服从多数人,也要尊重少数人。联合国投票是按国家来算的,一国一票。如果按“真正民主”来投,应该是人口越多,票数越多,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样一来,中国一个国家,就要占全部票数的五分之一。其它小国家,根本没有在联合国说话的份。对于联合国这种没有代表大多数人意见的一国一票制度,从来没有人批评是不民主。

再次,由于选举人制度是“赢者通吃”,使选票向主要总统候选人集中,有利于全国的团结。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想法,要让某个候选人与每一个选民的想法一致是不可能的,这样就需要妥协。如果按最理想的愿望,把每个人的想法都体现出来,那只好有多少选民,就设多少个总统了。人人都是总统最理想,但在现实中却行不通。特别是人口多的国家,团结更显得重要。

最后,选举人制度使结果很快出现。一般选举的当天稍晚些时候,就能知道选举结果。计算过程越长,越有可能让人钻空子。如果按直选的方式,美国总统可能需要投票后几个月才能产生。

美国选举制度还有一个问题:不是所有有资格的选民都能在选民名单上登记,而且越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越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登记上的比例也越低。换言之,那些本来生活就困难的人,在政治发言权上就更被忽视。

第3篇:美国总统的选举过程及方式

选举过程及方式:

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 每四年举行一次。

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大选年的年初开始,到年中结束。预选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政党基层会议和直接预选。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最终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采用的预选方式。

预选结束后,两党通常将分别在

七、八月份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

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总统竞选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这一过程一般要持续8至9周。在此期间,两党总统候选人将耗费巨资,穿梭于全国各地,进行广告大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进行公开辩论。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的首个星期一的翌日,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另外,在总统大选日,选民还要在联邦范围内进行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期满后全部改选。 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就职典礼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最后一道程序,只有到当选总统于次年1月20日手抚《圣经》宣誓就职时,美国的总统选举才告结束。

美国副总统不是由美国公众直接选出的,而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挑选并经两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在选择副总统候选人时首先要考虑此人的政治资历和条件,但主要看他在党内代表哪部分势力以便取得平衡,尽可能争取最大多数选民的支持。但大选结果取决于总统候选人。

副总统候选人通常是国会议员,但参议员被挑选为副总统候选人的机会较大。原因是参议员一旦当选副总统,就担任参议院主席,这可加强总统与参议院的联系。 例:1988年美国大选期间,许多美国人认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的竞选伙伴奎尔太年轻、不老练、不值得考虑,而认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的竞选伙伴本特森经验丰富、深孚众望。但大选结果,布什获胜当上了总统,奎尔自然也成为副总统。

评论:

大选所暴露出来的美国式民主的虚伪更是为美国推进海外民主和人权外交蒙上阴影。在新形势下看清美国大选本质,需要从以下三大方面理解。

美国选举制度和运作确保垄断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当选总统

首先,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由依照各州议会所定方式选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除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外,其余48个州都实行胜者得全票制。这种制度有利于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政党控制选举,排挤其他小党,左右选民投票倾向。

其次,竞选资金是赢得总统宝座的最基本条件,广大中产阶级和贫民的真正代表不可能当选总统。总统候选人把筹款当做头等大事,并把金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谁占有更多资金,谁就占据优势。资金短缺的候选人往往在初选中就被击败。此次大选两位总统候选人筹款超过20亿美元,加上两党各个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开支,总额超过60捐款愈演愈烈,选举成了政治集团与利益集团之间赤裸裸的权钱交易。

第三,选民投票率低,当选总统不能代表大多数选民。100多年来,投票率呈下降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来,历次总统大选的投票率均在63%以下。当选总统所得选票仅占适龄选民的40%以下。

选举严重脱离人民

两党候选人与选民的接触交流服从竞选策略需要,政策宣示和打民意牌的目的都是为了捞取选票,赢得大选。极其复杂的选举规则和程序为垄断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赢得大选布下多层保险网,中产阶级和低收入劳动者难有作为。各州各异的法律限制剥夺公民的选举权。美国人民经过近200年的长期抗争,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赢得普选权。因选民登记手续繁难,至今仍有部分选民没有选举权。另外,奥巴马和罗姆尼口头上都表白为国家和人民竞选,行动上却始终把赢得大选放在首位,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降低失业率、减少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等问题,多的是相互攻讦,少的是有效的举措和对策。

选举制度腐朽,已不适应时代的实际情况,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选举制度的改革动力不足,步履维艰,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脱节。制宪者200多年前创立选举人制度意在维持总统与国会、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权利平衡,保障人口稀少的小州的权利。当时,政党政治尚未现身,竞选活动规模小,运行方式与现在相比也大相径庭。面对选举的严重缺陷,选民要求改革选举制度的呼声强烈。改革选举人制度和废除竞选中的政治捐款的要求尤为突出。但废除政治捐款改革,因最高法院裁定政治捐款属言论自由而被扼杀,其他改革也因事关美国根本民主制度,难以真正启动。

其次,选举对解决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作用有限。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美国长期积累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贫富两极化越来越严重,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体制被两大政党滥用,成为内斗工具。

第三,选举结果往往难以兑现竞选承诺、体现选民诉求。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体制下,政治、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只能在国会参、众两院简单多数、甚至三分之二多数和总统达成共识、取得一致后才能实现。目前,两党立场迥异,时常把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和选民利益之上,致使一些事关国家发展和选民利益的关键性议案胎死腹中。美国两党严重对立、党派利益至上理念愈演愈烈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源,已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在它的生产关系中产生的自我限制、自我破坏的腐朽特征。这种特征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体制下不会自动消失。

例: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选举在当地时间11月6日迎来大选日,多个州都有涉及投票的投诉,包括票站开放过迟。

在宾夕法尼亚州,有选民投诉,在投票机选投奥巴马,却显示是投给了罗姆尼。另外,当地还出现确认选民身份的争执,有票站工作人员被指训练不足,在处理投票程序出现混乱。 在俄亥俄州,则有一些共和党人称投票机自动投给奥巴马,而民主党则反驳由共和党控制的州将未经检测的投票机投入使用。还有共和党人投诉,票站观察员被拒进入票站。

此外,在多个举足轻重的摇摆州,包括佛罗里达,弗吉尼亚及俄亥俄,由于民主党和共和党均在这些州拉票,因此选民投票率较高。但与之带来的结果是选民大排长龙,须要长时间等

候投票,不清楚有多少选民因而放弃投票。

第4篇:美国总统

历届美国总统

1789年4月30日,乔治·华盛顿总统:在室外露天举行总统就职宣誓;他的誓言之一“上帝,请神协助我”,后来成为历届总统宣誓就职的惯例;宣誓完毕后亲吻《圣经》,也为后来的总统开创了先例;因为公共事务繁忙,就职舞会推迟到5月7日举行,总统夫人玛撒没有前往纽约参加。1793年3月4日,乔治·华盛顿总统再次就任:发表了最简短的总统就职演说(135个字)。1797年3月4日,约翰·亚当斯总统:第一位由总检查长带领宣誓的美国总统(总检查长名叫奥尼佛·埃斯沃斯)。1801年3月4日,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开创了向国会写信接受就职典礼并对典礼时间作出安排的先例;第一位可能也是最后一位走着去参加就职典礼的总统;第一位在华盛顿国会大厦举行就职典礼的美国总统;总统就职演说第一次在报纸特刊上刊载。1809年3月4日,詹姆士·麦迪逊总统:第一次在就职典礼当日举行庆祝舞会;创立了由美国海军军乐队为就职舞会奏乐的惯例。1817年3月4日,詹姆士·门罗总统:第一位在华盛顿户外举行露天宣誓的美国总统。1829年3月4日,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第一位在国会大厦东门廊举行就职宣誓的美国总统。1837年3月4日,马丁·范布伦总统:离任及接任总统(杰克逊与范布伦)第一次乘同一辆马车前往国会大厦参加就职庆典;庆典游行上第一次出现花车;第一次举行两场庆祝舞会。1841年3月4日,威廉·亨利·哈里森总统:发表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就职演说(10000字);打破了美国的惯例,哈里森先发表就职演说,然后宣誓,然后又接着发表就职演说;第一次由官方规划在国会大厦举行庆典游行,游行及就职庆典规划委员会由获胜政党在当地的政治组织组成。1841年4月6日,约翰·泰勒总统:第一位因现任总统死亡而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1845年3月4日,詹姆斯·K·波尔克总统:就职演说第一次通过电报向全国发送。185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皮尔斯总统:确定就任美国总统(而不是宣誓);打破惯例,没有亲吻《圣经》,只是将左手放在《圣经》上;第一位脱稿发表就职演说的美国总统。1857年3月4日,詹姆斯·布坎南总统总统:就职第一次被拍成照片;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舞会,共有6000名贵宾出席,消耗了价值3000美元的葡萄酒、400加仑牡蛎、500夸脱鸡肉色拉、1200夸脱冰淇淋、60只羊、8卷牛肉、75只火腿以及125只猪舌。1865年3月4日,亚伯拉罕·林肯总统:非裔美国人第一次参加总统就职庆典游行。1865年4月15日,安德鲁·约翰逊总统:因为总统死亡,约翰逊是第一位由总检查长带领宣誓就任总统的副总统。1869年3月4日及1873年3月4日,尤利塞斯·S·格兰特总统:第一次邀请各州州长参加就职典礼;天气最为寒冷的就职典礼,当天中午气温只有16度,风速达到40米/秒;1877年3月3日及1877年3月5日,拉瑟福德·B·海斯总统:第一位在白宫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第一位在就职典礼前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因为当天是星期天),即3月3日(周六)私下宣誓就任总统,3月5日(星期一)举行公开宣誓就职。1881年3月4日,詹姆斯·加菲尔德总统:总统的母亲第一次出席总统就职庆典;总统第一次在白宫前对军队进行检阅。1897年3月4日,威廉·麦金莱总统:第一次用电影摄像机录下总统就职典礼。1901年3月4日,威廉·麦金莱总统:众议院第一次获准与参议院一起安排总统就职庆典相关情况。1901年9月14日,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第一位没有在《圣经》面前宣誓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安斯利·威尔科斯的家中举行了就职宣誓,据威尔科斯1903年称,“据我所知,罗斯福总统宣誓时没有使用《圣经》,他只是举起了自己的左手”。1905年3月4日,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第一次在国会大厦总统就职庆典上使用电话。1909年3月4日,威廉·H·塔夫脱总统:总统夫人第一次与总统一起从国会大厦前往白宫;就职庆典游行上第一次出现汽车;第一次使用临时照明灯具将圆形屋顶照亮。1913年3月4日,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暂停传统的就职庆典舞会。1917年3月4日及1917年3月5日,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打破传统,第一次在星期日举行总统就职宣誓;妇女第一次参加就职庆典游行。1921年3月4日,沃伦·甘梅利尔·哈定总统:总统第一次乘

汽车前往参加就职典礼;就职典礼上第一次使用扩音器;第一次使用钢框架的就职庆典站台,一直使用到1981年。1923年8月3日,卡尔文·柯立芝总统:第一次由总统的父亲带领宣誓,柯立芝的父亲是佛蒙特州的一位治安官。1925年3月4日,卡尔文·柯立芝总统:第一次由前总统(威廉·塔夫特)带领当选总统宣誓就职;总统就职典礼第一次通过广播在全国进行直播。1929年3月4日,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总统:第一次用有声记录影片拍摄总统就职典礼。1937年1月20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第一位在1月20日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这一规定是根据美国宪法第20条修正案制定的;副总统第一次与总统一起举行就职宣誓,但副总统不能发表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第一位三次举行就职宣誓的美国总统。1945年1月10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四次举行就职宣誓的美国总统。1949年1月20日,哈里·S·杜鲁门总统:总统就职典礼第一次通过电视直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次启动官方就职庆典舞会。1953年1月20日,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总统:打破传统,用祈祷代替亲吻《圣经》;第一次抛弃黑色礼帽,改以汉堡帽出席总统就职庆典。1957年1月20日、21日,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总统: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对总统就职庆典予以限制(宪法第22条修正案);第一次在国会大厦的高等法院礼堂举行总统午宴。1961年1月20日,约翰·肯尼迪总统:第一位在国会大厦东侧举行就职仪式的美国总统;第一次邀请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出席官方就职庆典;总统的父母第一次参加当选总统的就职仪式;作为第一位信仰天主教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典礼上使用天主教版本的《圣经》进行宣誓;空军军乐队第一次出现在游行队伍当中;就职典礼第一次通过彩色电视直播;第一次举行五场庆祝舞会;最后一个戴传统礼帽参加就职庆典的美国总统。1963年11月22日,林登·约翰逊总统:总统第一次在飞机上宣誓就职;第一次由女性带领总统宣誓就职,这名女性是德克萨斯州法官萨拉·哈格斯女士。1965年1月20日,林登·约翰逊总统:第一次在国会大厦设置新闻发布室;第一次使用防弹轿车。1969年1月20日,理查德·尼克松总统:总统第一次使用两部《圣经》宣誓。1974年8月9日,杰拉尔德·福特总统:第一位非选举产生的副总统接任总统;第一位根据美国宪法第25条修正案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该修正案规定,总统辞职后,由副总统接任总统职位。1977年1月20日,吉米·卡特总统:离任总统第一次乘直升机从国会大厦离开;检阅台第一次使用太阳能;制定残疾人观看游行规则。1981年1月20日,罗纳德·里根总统:就职典礼前一天在西草坪举行室外音乐会;第一次在电视转播中插上文字,以方便听力障碍人士观看;电视直播了午餐会部分情况;第一次举行9场庆祝舞会;第一次在立法机关大楼举行庆祝舞会;第一次通过卫星向全国直播庆祝舞会。1985年1月20日及21日,罗纳德·里根总统:第一次在1月20日的星期天举行就职典礼;《圣经》第一次放在专为林肯而建造的大理石桌上,这张大理石桌建于1860年;在总统从国会大厦前往白宫途中,第一次在豪华轿车中安放摄像机;有记录以来最冷的一次就职庆典,中午气温只有7度。1989年1月20日,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总统:当时最为昂贵的就职典礼。1997年1月20日,比尔·克林顿总统:总统就职仪式第一次通过互联网直播;第一次在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举行总统就职典礼。2001年1月20日,布什总统,现在仍然在任.总统英文名及就任年限:1.George Washington 乔治·华盛顿: 1789-17972.John Adams 约翰·亚当斯: 1797-1801

3.Thomas Jefferson托马斯·杰斐逊 : 1801-18094.James Madison 詹姆斯·麦迪逊: 1809-18175.James Monroe 詹姆斯·门罗: 1817-18257.Andrew Jackson 安德鲁·杰克逊: 1829-18378.Martin van Buren 马丁·范布伦: 1837-18419.William Henry Harrison 威廉亨利·哈里森: 1841-184110.John Tyler 约翰·泰勒: 1841-1845

11.James K. Polk 詹姆斯·波尔克: 1845-184912.Zachary Taylor 扎卡里·泰勒: 1849-1850

13.Millard Fillmore 米勒德·菲尔莫尔: 1850-185314.Franklin Pierce 富兰克林·皮尔斯:

1853-185715.James Buchanan 詹姆斯·布坎南: 1857-186116.Abraham Lincoln 亚伯拉罕·林肯: 1861-186517.Andrew Johnson 安德鲁·约翰逊: 1865-186918.Ulysses S. Grant 尤利塞斯·格兰特: 1869-187719.Rutherford B. Hayes 拉塞福德·海斯: 1877-188120.James A. Garfield 詹姆斯·加菲尔德: 1881-188121.Chester A. Arthur 切斯特·阿瑟: 1881-188522.Grover Cleveland 格罗弗·克利夫兰: 1885-1889

23.Benjamin Harrison 本杰明·哈里森: 1889-189324.Grover Cleveland 格罗弗·克利夫兰: 1893-189725.William McKinley 威廉·麦金利 : 1897-190126.Theodore Roosevelt 西奥多·罗斯福: 1901-190927.William H. Taft 威廉·塔夫脱: 1909-191328.Woodrow Wilson 伍德罗·威尔逊: 1913-192129.Warren G. Harding 沃伦·哈定: 1921-1923

30.Calvin Coolidge 卡尔文·柯立芝: 1923-192931.Herbert C. Hoover 赫泊特·胡佛: 1929-193332.Franklin D. Roosevelt 富兰克林·罗斯福: 1933-194533.Harry S. Truman 哈里·杜鲁门: 1945-195334.Dwight D. Eisenhower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1953-196135.John F. Kennedy 约翰·肯尼迪: 1961-196336.Lyndon B. Johnson 林顿·约翰逊: 1963-196937.Richard M. Nixon 理查德·尼克松: 1969-197438.Gerald Ford 杰拉尔德·福特: 1974-197739.Jimmy Carter 小詹姆斯·卡特: 1977-1981

40.Ronald Reagan 罗纳德·里根 : 1981-198941.George Bush 乔治·布什: 1989-1993

42.Bill Clinton 比尔·克林顿 : 1993-200143.George W. Bush 乔治·W·布什: 2001-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1.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89—1797)美国开国元勋,领导美国人民赢得独立,制订宪法,创建国家,担任首任总统,公众尊称他为“国父”、“摩西第二”。

第5篇:美国知名总统

美国乔治·华盛顿

是美国首任总统(1789~1797年),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3年连任,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隐退于弗农山庄园。华盛顿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由他统帅的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在1787年他主持了制宪会议,制定了现在的美国宪法,并在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也自愿的放弃权力不再续任,因此建立了美国历史上总统不超过两任的传统,维护了共和国的发展。之后他便再次回复平民生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

美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第三任美国总统。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776年,作为一个包括约翰·亚当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此后,他先后担任了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和第三任总统。他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近乎增加了一倍。他被普遍视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同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齐名。

亚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1809年-1865年),美国政治家,第16任总统(任期: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

其总统任内,美国爆发了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就在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不幸遇刺身亡。他是第一位遭到刺杀的美国总统,更是一位出身贫寒的伟大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Jr.,人称老罗斯福,昵称泰迪(Teddy) 1858年—),、,第26任(1901-1909)。曾副部长,当选副总统。1901年总统金莱(William McKinley)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他继任成为美国总统,时年42岁,他的独特个性和改革主义政策,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他的总统任期内,对国内的主要贡献是建立资源保护政策,保护了森林、矿产、石油等资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动劳资和解。对外奉行门罗主义,实行扩张政策,建设强大军队,干涉美洲事务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美国第28任总统。作为进步主义时代的一个领袖级知识分子,他曾先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新泽西州州长等职。1912年总统大选中,由于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廉·塔夫脱的竞争分散了共和党选票,以民主党人身份当选总统。迄今为止,他是唯一一名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法学博士衔除外),也是唯一一名任总统以前曾在新泽西州担任公职的美国总统。1924年2月3日,威尔逊病逝于位于S大街的家中。他被葬于华盛顿国家座堂。他是唯一一位葬于此的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D·罗斯福(

美国第32任总统Franklin D. Roosevelt )(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约翰·肯尼迪

(John Fitzgerald Kennedy,通常被称作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JFK或杰克·肯尼迪(Jack Kennedy),),美国第35任总统,美国著名的肯尼迪家族成员,他的执政时间从1961年1月20日开始到1963年11月22日在遇刺身亡为止。肯尼迪在1946年—1960年期间曾先后任议员和参议员,并于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信奉罗马天主教的总统和唯一获得普利策

奖的总统。他被刺杀一直就是一个迷。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美国第37位总统。1972年2月访华,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成为访问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尼克松因1972年6月17日发生水门事件被迫辞职。 所谓“水门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在华盛顿水门公寓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查获的窃听事件。1994年4月18日傍晚,尼克松在新泽西家中突患中风,当即被送往康奈尔中心急救。21日下午起,他陷入“深度昏迷状态”。22日在纽约康奈尔医疗中心逝世,享年81岁。

纳德·威尔逊·里根(

Ronald Wilson Reagan 1911年2月6日,伊利诺伊州坦皮科~2004年6月5日,加州洛杉矶贝莱尔),美国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第40任总统(1981年-1989年)。他也是一名伟大的演讲家。在踏入政坛前,里根也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和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Screen Actors Guild)的领导人。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年龄最大。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刺杀未遂。

英国

威廉一世(征服王威廉公爵)(1028年9月2日-1087年9月9日)诺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兰国王(1066年-1087年在位)。1035年,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宽宏的)在去耶路撒冷朝圣的归途中去世。生于

1028年,8岁时继承父亲的公爵位,15岁时被封骑士,开始在领地执政。1046年至1055年间多次平息贵族的叛乱威廉一世将诺曼底传统的集权统治和军事立国带入了英国,是英国历史上一大转折。在此之前,英国一直是被入侵,被征服的对象,而从他开始,英国转守为攻,以后的战争主要只在别人的国土上进行,尽管此两项传统在英国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淡化了

亨利八世(Henry Ⅷ,1491—1547)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1547),也是爱尔兰领主,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对国家政府机构作了全面改革,在欧洲以均势外交政策保障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这些促使英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使英国最终形成为统一集权的近代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因素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亨利八世作为拥有空前权力的专制君主,起了重大作用。

玛丽一世(英格兰)(Mary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理论上她是从1553年7月6日,实际上从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时)。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君主,极其虔诚的天主教徒。她主要事迹是曾努力把英国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1555年)。为此,她曾处决了差不多三百个反对者。于是而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Mary)。从此以后,Bloody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丽莎白一世所颠倒。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王国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

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詹姆斯一世(苏格兰)〔James I of Scotland〕〔1394年12月10日—1437年2月21日),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一任真正意义上的君主、诗人,罗伯特三世之子,1406年至1437年在位. 1406年,詹姆斯在其兄为叔父奥尔巴尼公爵罗伯特·斯图亚特所杀后成为苏格兰国王,同年,他在逃往法国的途中被英格兰战舰抓获,奥尔巴尼公爵拒绝为其支付赎金,于是詹姆斯被亨利四世关押于温莎城堡内18年。1424年,在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逝世后,英苏两国开始 和谈,作为协议的一部分,詹姆斯被释放回苏格兰掌权,于当年5月2日正式加冕。在接下来的七年中,詹姆斯致力于限制苏格兰贵族的权力,同时扩大王权,希望能把苏格兰建立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他的改革措施遭到了以奥尔巴尼公爵为代表的绝大多数贵族的激烈反对。1431年后,心灰意冷的詹姆斯开始不理政事,这使得广大贵族对其更加不满

第6篇:历任美国总统

http://wenwen.soso.com/z/q115042975.htm

1 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1789年-1797年 开国总统

2 约翰·亚当斯 (John Adams) 联邦党 1797年-1801年 人称「老亚当斯」,儿子是第6任美国总统,和儿子是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档总统。3 托玛斯·杰弗逊 (Thomas Jefferson) 民主共和党 1801年-1809年4 詹姆斯·麦迪逊 (James Madison) 民主共和党 1809年-1817年

5 詹姆斯·门罗 (James Monroe) 民主共和党 1817年-1825年

6 约翰·昆西·亚当斯 (John Quincy Adams) 民主共和党 1825年-1829年 人称「小亚当斯」,父亲是第2任美国总统,和父亲是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档总统。

7 安德鲁·杰克逊 (Adrew Jackson) 民主党 1829年-1837年

8 马丁·范布伦 (Martin Van Buren) 民主党 1837年-1841年

9 威廉·亨利·哈里森 (William Henry Harrison) 辉格党 1841年 上任一个月后便死在任期内,其孙是第23任美国总统。

10 约翰·泰勒 (John Tyler) 辉格党 1841年-1845年 第一个由副总统接任总统的人

11 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 (James Knox Polk) 民主党 1845年-1849年12 扎卡里·泰勒 (Zachary Taylor) 辉格党 1849年-1850年 死于任内13 米勒德·菲尔莫尔 (Millard Fillmore) 辉格党 1850年-1853年14 福兰克林·皮尔斯 (Franklin Pierce) 民主党 1853年-1857年15 詹姆斯·布坎南 (James Buchanan) 民主党 1857年-1861年

16 亚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 共和党 1861年-1865年 在任内被暗杀致死

17 安德鲁·约翰逊 (Andrew Johnson) 民主党 1865年-1869年 任内曾遭国会的弹劾动议,以一票之差没有通过

18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 (Ulysses Simpson Grant) 共和党 1869年-1877年

19 拉瑟福德·B·海斯 (Rutherford B. Hays) 共和党 1877年-1881年20 詹姆斯·加菲尔德 (James Garfield) 共和党 1881年 上任半年后被暗杀,死于任内

21 切斯特·A·阿瑟 (Chester A. Arthur) 共和党 1881年-1885年

22 格罗弗·克利夫兰 (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民主党 1885年-1889年23 本杰明·哈里森 (Benjemin Harrison) 共和党 1889年-1893年 祖父是第9任美国总统

24 格罗弗·克利夫兰 (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民主党 1893年-1897年 曾经担任第22任美国总统,落选一届后再度竞选成功

25 威廉·麦金莱 (William McKinley) 共和党 1897年-1901年 任内遇刺身亡26 西奥多·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 共和党 1901年-1909年

27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William Howard Taft) 共和党 1909年-1913年28 伍德罗·威尔逊 (Woodrow Wilson) 民主党 1913年-1921年

29 沃伦·G·哈定 (Warren G. Harding) 共和党 1921年-1923年 在任内去世30 卡尔文·柯立芝 (Calvin Coolidge) 共和党 1923年-1929年

31 赫伯特·胡佛 (Herbert Hoover) 共和党 1929年-1933年

32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民主党 1933年-1945年 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连任四届,最后死于任内

33 哈利·S·杜鲁门 (Harry S. Truman) 民主党 1945年-1953年

34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 (Dwight D. Eisenhower) 共和党 1953年-1961年

35 约翰·F·肯尼迪 (John F. Kennedy) 民主党 1961年-1963年 任内被暗杀36 林登·约翰逊 (Lyndon Johnson) 民主党 1963年-1969年

37 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 共和党 1969年-1974年 任内因水门事件而辞职

38 杰拉尔德·福特 (Gerald Ford) 共和党 1974年-1977年 唯一一名未经选举就接任副总统,然后又接任总统的人

39 吉米·卡特 (Jimmy Carter) 民主党 1977年-1981年

40 罗纳德·里根 (Ronald Reagan) 共和党 1981年-1989年

41 乔治·H·W·布什 (George H.W. Bush) 共和党 1989年-1993年 其长子是第43任美国总统

42 比尔·克林顿 (Bill Clinton) 民主党 1993年-2001年 任内国会曾提起弹劾动议,但未获通过

43 乔治·W·布什 (George W. Bush) 共和党 2001年-2009年 父亲是第41任美国总统

44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 )民主党2009年-今 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

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领导美国人民赢得独立,制订宪法,创建国家,担任首任总统,公众尊称他为“国父”、“摩西第二”。

第二任总统亚当斯 (John Adams) 他极力赞成13州宣布独立,并积极参与起草和领导辩论而通过独立宣言,公众尊称他为“独立擎天柱”、“革命建筑师”。

第三任总统杰弗逊 (Thomas Jefferson) 他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当选总统之后,坚信个人权力和自由,把民主政治向前推进一大步,公众尊称他为“革命斗士”、“民主巨擘”。

第四任总统麦迪逊 (James Madison) 他对宪法制定、通过、批准尽力最多,公众尊称他为“宪法之父”。

第五任总统门罗(James Monroe) 他是革命战争年代最后一位任总统的人,人们尊称他为“革命先贤最后一人”。

第六任总统亚当斯 (John Quincy Adams) 他是一个道德和生活都很严谨的人,人们称其为“清教徒”。

第七任总统杰克逊 (Adrew Jackson) 他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在新奥尔良之役打败英军,成为举国闻名的英雄,当选总统后,具有领袖魅力,深受人民爱戴,被公众尊称为“老英雄”和“人民的总统”。

第八任总统范布伦 (Martin Van Buren) 他从当纽约州长到协助杰克逊当选总统并出任国务卿,进而当副总统、总统,人称“小大人物”(身高1.67米左右)、“老练政客”。

第九任总统哈里逊 (William Henry Harrison)1811年,他在印第安纳州打败肖尼印第安人,人称“提帕卡农英雄”。

第十任总统约翰·泰勒 (John Tyler)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副总统直接接任总统的人。

第十一任总统波尔克 (James Knox Polk) 他是美国政治历史上第一匹“黑马”总统候选人,任职期间孜孜不倦,人称“黑马波尔克”、“辛苦工作的波尔克”。

第十二任总统泰勒 (Zachary Taylor)他军旅生涯40年,屡建奇功,人称他当总统“老粗而管用”。

第十三任总统菲尔莫尔 (Millard Fillmore) 死于任期内

第十四任总统皮尔斯 (Franklin Pierce)他因容貌英俊,被人称为“美男子富兰克林”。

第十五任总统布坎南 (James Buchanan)他终生未娶,人称“老光棍”。

第十六任总统林肯 (Abraham Lincoln) 他不矫揉造作,说话、办事老实。1863年发布奴隶解放令,公众尊称他为“诚实的老亚伯”和“伟大的解放者”。

第十七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 (Andrew Johnson)任内曾遭国会的弹劾动议,以一票之差没有通过。

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 (Ulysses Simpson Grant)他每战必胜,公众称他为“无敌尤利西斯”,又因他接受李将军投降,结束4年内战,被称为“阿波麦托克斯英雄”。

第十九任总统海斯 (Rutherford B. Hays)内战期间,他表现勇敢,数次受伤,人称“勇敢的拉塞福德”。

第二十任总统加菲尔德 (James Garfield) 他遵母命奋发读书当了总统,人称“运河少年郎总统”。

第二十一任总统阿瑟 (Chester A. Arthur)他任内款待宾客有术,被华府社交界称为“好客巨子”。

第二十二任总统克利夫兰 (Stephen Grover Cleveland)他公、私均极诚实,人称“好人格罗夫”,又因在第一任4年行使414次否决权,超过从华盛顿到阿瑟

21位前总统行使总和的两倍有余,人们戏称他为“否决总统”。

第二十三任总统本杰明·哈里逊 (Benjemin Harrison)他因维护退伍军人权益而获“军人之友”的美称。

第二十四任总统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曾经担任第22任美国总统,落选一届后再度竞选成功.第二十五任总统麦金莱 (William McKinley) 他在总统任期间,使经济复苏,国家繁荣,工人收入增加,人称他为“繁荣的先驱”和“工人的最佳友人”。

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他因美西战争战功卓著,而获称“圣胡安山英雄”。

第二十七任总统塔夫脱 (William Howard Taft)他是个笑口常开,跟谁都要好的人,人们称他为“微笑的比尔”。

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 (Woodrow Wilson)他是美国惟一一位学者从政、竞选总统的人,他提出的“新自由”经济计划,恢复竞争,赢得人们欢心,后称他为“学者从政”和“人民总统”。

第二十九任总统哈定(Warren G. Harding) 他作风平易近人,被称为“逢人便攀谈的人”。

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 (Calvin Coolidge)他因谨言慎行而被称为“谨言慎行的卡尔”。

第三十一任总统胡佛 (Herbert Hoover)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从事国际救济工作卓有成效,被称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第三十二任总统小罗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他因领导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被称为“赢得战争的总统”,连续四次担任美国总统,为美国历任总统之最。

第三十三任总统杜鲁门 (Harry S. Truman)他发表杜鲁门主义,面对危机从不退缩,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平民总统”。

第三十四任总统艾森豪威尔 (Dwight D. Eisenhower)他是五星上将,二战英雄,人称“高耸云霄的艾森豪威尔”。

第三十五任总统肯尼迪 (John F. Kennedy)他当选总统后成功解决了古巴导弹危机,被称为“60年代风云人物”和“林肯之后最年轻、最机智、最具领袖魅力、死后最受怀念的总统”。

第三十六任总统约翰逊 Lyndon Johnson)他被人称为“精力充沛的得克萨斯人”。

第三十七任总统尼克松 (Richard Nixon)他推动对苏缓和,同中国关系正常化,人称“最有争议,最善于自我宣传,最难捉摸的总统”。

第三十八任总统福特 (Gerald Ford) 他为人诚实体贴,被称为“好好先生”,又因他当副总统和总统都不是竞选的,又称“意外副总统和意外总统”。

第三十九任总统卡特 (Jimmy Carter)他被称为“读书最勤,品行端庄,诚实无欺的总统”。

第四十任总统里根 (Ronald Reagan)1981年他就职时70岁,人称“年龄最大的总统”。

第四十一任总统布什 George H.W. Bush)他获称为“最有外交经验的总统”。

第四十二任总统克林顿 (Bill Clinton)他喜欢折哀,不喜欢对抗,遇事绕圈子,使对方捉摸不透,被称为“圆滑的比尔”、“惟一历经四门(白水门、奶妈门、差旅门、州警门)而屹立不动”,最终因“拉链门及斯塔尔门而倒霉的总统”。

第四十三任总统小布什 (George W. Bush) 他是一位遭到大毁大誉的人物,有人赞美他是“坚定有力的反恐斗士”,有人指责他是“只会蛮干的牛仔”。

上一篇:家庭饰品创业计划书下一篇:伊丽莎白一世英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