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2023-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课题: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教学过程】

(一)新闻播报 导入新课

学生自主搜集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播报。

教师引领:谈感受,顺势导入新课

板书: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二)问卷调查 解疑释惑

教师引导:课前我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下面是我问卷调查的情况,请同学们一起来帮助那些存在疑惑的同学。

多媒体展示:问卷调查1的问题与调查情况统计

1.对自己的明天你有何打算?

2%的同学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8%的同学有比较短期的目标;

65%的同学目标模糊;

25%的同学没有目标。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一问题,教师设计了一个“相关链接”: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27%的人,没有目标。

25年后……

3%的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得以实现,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余下27%的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状况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失业状态,靠社会救济,并且时常抱怨他人、社会、世界。 说一说: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坚强的意志和明确的目标是分不开的。行动目标越明确,行动意志就越坚决,甚至使人奋不顾身去全力以赴。人生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磨砺意志的过程。

回顾问卷调查1情况,你想对那些目标模糊或者没有目标的同学说些什么? 小活动:课本“人生目标畅谈”(学习目标、工作目标、意志品质目标…)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周恩来在上学时就确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成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理。毛泽东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人生目标而锻炼身体,磨炼意志。

板书:1.确立明确的目标

多媒体展示:李宁的故事

“体操王子”李宁发现自己有急躁的的毛病。而这一毛病可能会导致在比赛中出现失误,影响成绩。为此,他很苦恼,决心改掉它。他了解到练习书法和绘画,能使人屏神静气,修身养性,就主动拜一位国画大师为师,学习画竹子。李宁本来对画画没什么兴趣,试想,一个长期在运动场上摸爬滚打的人,突然让他静下来去舞文弄墨,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但他硬是坚持了下来。在练习过程中,李宁发现,原来绘画和体操之间有这么多相似之处,都讲究力与美、动与静的结合,都需要练习者全身心地投入,而且都需要那么地一丝不苟。几年来,李宁在紧张的体操训练之余坚持做着自己本不感兴趣的事,改掉了以往急躁的毛病,自己的意志磨炼得更坚强了。

李宁的做法对我们磨炼意志有何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并非都是有趣的。一些事情往往是在做了之后才体会到它的意义,才会产生兴趣。自己如果对一件有长远意义的事缺乏兴趣,千万不要消极回避,而应该积极地去做这件事。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更要靠意志力,这恰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好机会。

教师引领:请同学们看问卷调查2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问卷调查2的问题与调查情况统计

2.自己最喜欢的科目有哪些?不喜欢的科目有哪些?

20%的同学不喜欢语文;22%的同学不喜欢数学;28%的同学不喜欢英语;25%的同学不喜欢历史,地理,生物等。

说一说:不喜欢的原因?危害?应怎样对待?

请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你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

板书:2.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

教师引领:请同学们继续看问卷调查3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问卷调查3的问题与调查情况统计

3.列举一个你最得意的好习惯,并说说它是怎样形成的?

“独立思考问题”,“早晨早起”,“不懂就问”,“认真细致”,“记日记”,"写作业时不看电视","饭前洗手"等不同的好习惯,大部分习惯是在父母的监督下养成的,也有的是靠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或者写日记进行自我反省养成的。

谈一谈:你有什么好习惯?自己养成好习惯,磨炼坚强意志的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磨炼意志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要磨炼坚强的意志,就要学会约束和管理自己。 板书:3.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

教师引领:引领学生进入“各抒己见”环节

多媒体展示:

男孩: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不能克制自己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在做大事时成功呢?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女孩:要磨砺坚强的意志,就不要纠缠于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而要到大风大浪中去经风雨、见世面。不是有位名人说过吗“平静的湖水练不出好舵手”吗? 针对以上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界上的大事都是有小事积累而成,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是如此。如果把坚强的意志比做一座大厦,那么,这座大厦是由成千上百块小的成功行动的砖石垒砌而成的。同时,从小事做起,还会增

强磨炼意志的信心。

板书:4.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自我激励 浅谈收获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2.今后我打算,这样做

(四)拓展练习:身边的榜样—刘伟

多媒体展示:刘伟的视频与文字材料

刘伟,10岁时因触电失去双臂。在尝试用双脚替代双手的日子里,困难重重。脚趾练肿了,流血了,刘伟不想再受这份罪了,但妈妈硬是“逼”他苦练下去。19岁时,刘伟有了一个音乐上的梦想,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人。用双脚弹琴谈何容易,刘伟只能琢磨出自己独创的一套“双脚弹钢琴”的绝技。用脚弹琴要靠腹部、腰部、腿部共同使劲,一天下来腰酸腹痛,双脚抽筋。但刘伟没有退却,苦练3年,终于使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达到了惊人的七级。现在,刘伟不仅能弹琴,还能作曲、填词。这位“80后”自豪地说:“三年前,我就已能赚钱养活自己了。”

在刘伟桌前有一幅字匾:“面对困难,跨越障碍。向着目标,勇往直前。”它让我们看到一个瘦弱不屈的身影在不断创造奇迹,他脚底下流淌的音乐是顽强生命的展示。这音乐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思考:1.刘伟是如何磨炼意志的?2.我们应如何向刘伟学习?3.请向刘伟学习,写一句格言鼓励自己。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成功的帮助了那些存在疑惑的同学,同时也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一定能够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板书设计】

二、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1.确立明确的目标

2.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

3.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

4.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课后反思】1.教学设计开始以青岛盲女“飞人”--吴春苗为实例引入新课,创设了情境氛围,便于学生对磨炼坚强意志的理解,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同时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问卷调查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获。2.本节课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案例的选取、环节的设计都力求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讨论,使学生在调查、合作、质疑、探讨、比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3.本教学设计力求做到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内容化。比如设置了“人生目标畅谈”、“走进名人”、“各抒己见”、“身边的榜样”等活动,给出一些生活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让学生自主去比较选择,能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课件的设计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但改进和提高。

第2篇:开悟后还要在生活中磨炼励志文章

人总是有很多执著。比如,穿得不好看被人耻笑了,心里会不舒服;工资没有同部门的人高,也会不甘心;情人不够体贴,会心生埋怨……这些都是执著的表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执著,正是这些执著,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不过,在修行的过程中,各种执著都会慢慢消失。尤其当你明心见性,并且把这份空性“保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现世间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无论如何追求,最终也总会消失,所有执著都会随着这个发现和体悟而烟消云散。假如有一天你进入前面说过的离戏瑜伽之后,烦恼障就没了,因为这时候你会强烈体会到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假象。

比如你炒股票的时候得到一百万,你要把它当成梦幻不要高兴;赔上几万、几十万的时候也要把它当成梦幻不要忧伤。实际上无论股票升或跌,都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幻觉。因为它升完了肯定会跌,跌完了也肯定会升,而且无论你得到多少钱,都不会改变生命的本质,生命也是一种幻化的东西,所以说不要执著它。因为明白这种东西而不去执著它,不要执著,这就是对治。

你不可以逃避那些会让你生起习气的外境,也不能压制你的妄念、烦恼与习气。因为,你想要去逃避的,往往是会对你产生诱惑的东西。那卢伊巴,就是通过长期吃他最讨厌的鱼肠,来克服最后一丝分别心的。这就像,要是你硬把皮球按到水里,手一松它就会弹出水面;假如你任它留在水面,并找到它的气阀所在,把气阀打开,皮球就会被放光了气,然后慢慢沉入水底。

人的肉体很快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所以得到了不要高兴,得不到也不要悲哀;挣了不要欣喜若狂,赔了不要沮丧。一切就是那么回事。你的心要像明镜一样,虽然能照出一切,但镜子本身是如如不动的。镜子不会随着股票的升而哈哈大笑,也不会随着股票的跌而灰心丧气,它不会随着外面世界的变化而悲哀或者高兴。心就像镜子一样,当你有这种觉受的时候,也就明心见性了。

禅所说的“初关”等于明心见性,“重关”等于打成一片。当你永远打成一片时,就进入第二个层次了。什么叫打成一片?就是说,你能把这份空性变成空气一样的存在,无需经过逻辑判断,任何时候都能自然而然地在它的指导下处理任何事情。

当然这时候还不够。修行中能打成一片,不等于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打成一片,所以,你还要看自己在遇到各种违缘时是不是仍然能打成一片?遇到心爱的美女或帅哥时,是不是还可以打成一片?如果有人说他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打成一片,但别人打他耳光,他仍然会火冒三丈,那么这就不是真正的打成一片。

所以在禅的说法中,当你打成一片之后,还要接受日常生活的磨炼。在日常生活的磨炼中,你要注意止和观。

有位修了金刚亥母洞的老人,十多年前卧病在床,无法起身。那年他七十多岁。一天我去看他,他说他要死了。我说不死,然后教了他一个法子,叫他每天早晨起床后上一炷香,什么都别想,只是盯着香炉里燃着的香头。当他什么都不想时就是止,而认真看香头的过程就是警觉和观。他是用眼睛生起了某种警觉,也就是“观”。结果,他又活了十五年,今年已近九十岁了,身体还很健康。

在念头止住之后,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观。眼睛的观,比如看香头或者看佛像;耳朵的观,比如听音乐;鼻子的观,比如闻香味;身体的观,比如感受风。

实际上,好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不知不觉地止和观,比如母亲凝视着熟睡中的婴儿时——她心无旁骛,用眼、耳、鼻、舌、身、意感受着有关婴儿的一切,幼嫩皮肤的触感,轻轻呼吸的声音,淡淡的奶香等等,此时她的心里生起祥和宁静的喜悦。所谓的菩提心,其实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慈爱、悲悯且一无所求。

有些人虽然天生能达到无住无求,但常流于无记。何为无记?无记类似于顽空,类似于“非善非恶”,就像动物冬眠一样,容易陷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没有正念,也没有任何功德,修多久都无法带来智慧的增长。

因为这种状态是无意识、混混沌沌的,所以在无记的时候,你不知道身边在发生什么事,有人跟你说话,你也浑然不知,有人用力拍你,你还会被吓一跳。这就是因为你缺少了明心见性中的“明”,一种明明朗朗的觉性。这时注意,要在无念中生起一种警觉,也就是要“止观双运”。比如,善知识会对你说:注意,听远处的一声鸟鸣。这不是为了让你知道远处有小鸟在叫,而是要你感受听的时候生起的那份警觉。假如你能体会到这一点,就远离了无记。这当然还不是见性,仅仅是一种入道的方便。真正的见性,除了理上的明白外,其实在身体上也会发生一种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入中脉。

第3篇:《在生活中磨练自己》教学设计

第十课第2课时《在生活中磨炼自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感:面对人生道路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挫折,能够以积极的心态予以对待,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克服困难和挫折,并在此过程中自觉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自摄录像、小品、游戏、材料展示、课堂交流与体验等形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参与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3、知识与技能:知道磨炼意志的方法,能具体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磨炼意志的计划,提高磨炼意志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

2、难点: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个没有双臂的残疾人喜欢音乐,而且偏偏选择了钢琴,他学着用脚弹钢琴,同学们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几年下来,他已经能够登台表演了,而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今天为同学们介绍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无臂钢琴师——刘伟。

播放视频《刘伟的故事》

思考:是什么使刘伟克服了困难,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师:刘伟身残志坚,他凭借坚强的意志,战胜命运,成为生活的强者。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更需要在生活中磨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在生活中磨练自己》(板书课题,展示课件1)

二、共同学习 合作探究

(一)学生根据导学案提示自主预习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情景故事(略)

(1)猜一猜:哪一组到达目的地的人最多?为什么?

(2)人生为什么要有目标?人生目标与磨炼意志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

师小结:人生正因为有了目标,才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但如果缺乏目标,人生就会迷失方向,缺乏前进的动力,并会很轻易的被打倒。由此可见,人的意志总是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相联系的,有了目标,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意志就会更坚决,就会产生动力,就会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展示课件

2、3)

师:我想同学们升入初中后也制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下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目标。

学生谈人生目标。

过渡:同学们的人生目标丰富多彩,各不相同,既有学习方面的目标,又有工作方面的目标;既有近期目标,又有远期目标。同学们制订了明确的目标,为了实现它,取得成功,我们应该落实行动。(展示课件4)具体怎么做呢?下面我们走进刘洋。(展示课件

5、6)

2:走进刘洋

1月3日:进入军校了,天天就得穿着一身军装。哎,连穿漂亮衣服的机会也没有了。 4月10日:部队又要搞野外拉练了,要是能听会音乐就好了!

6月12日:今天做前庭功能训练不到5分钟,整个人都在崩溃的边缘,明天一定要超越今天。

9月25日:第一次在离心机训练,没超过3分钟,两条腿就像跑了万米,不停地发抖 。

(1)为了实现飞天梦她做了哪些不感兴趣的事?

(2)这些她不感兴趣的事有什么意义(实现目标、工作、国家)? 学生交流。

师:刘洋做这些不感兴趣的事,增强了体质,磨炼了意志,完成任务,为国争光。(展示课件

7、8)所谓有意义的事情,即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益的事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意志行为,凭一时的兴趣即可,如儿时的玩耍和娱乐游戏等,但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却必须依靠意志行为才能完成。因此我们说,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

过渡:要想实现目标,取得成功,除了做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我们还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

3、播放录像《小明的一天》

(1)你赞成小明的做法吗?为什么?

(2)请你出谋划策,帮助小明改掉小毛病,提高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3)我们还应该从哪些日常生活小事着手磨炼意志?(课件9)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总结出磨练意志的第三个秘笈,那就是加强自我约束。(展示课件10)

师总结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的方法。(写座右铭提醒自己、请求父母、同学的监督、记日记反省自己等)

师:我想同学们一定非常想让自己有所成就,那就要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坚持养成一些好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增强磨砺意志的信心和决心,成就一番大事业。(展示课件10)

三: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完成导学案) 四:畅谈收获,教师总结。(展示课件11)

学生小结本课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写出一句格言鼓励自己。 五:布置作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磨炼坚强的意志。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意志实践表》。

结束语:同学们,人生是美好的,人生道路是不平坦的,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勇敢的战胜困难,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播放歌曲《我和你一样的坚强》

第4篇:在生活中识字

在生活中识字,在快乐中成长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这一切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深层联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生活里有最丰富、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可以说生活中处处可以学汉字,处处需要用汉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走出语文课只教“语文书”的怪圈,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自从我校开展“生活化识字”的课题以来,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到了生活和学习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字,运用汉字,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生字的有效途径。

—.巧用生活元素,激发学生自主识字。

低年级学生正是形象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我常和学生一起利用生活元素,以谜语、儿歌、故事等形式来体现生字,来帮助学生识记。

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雨”字。如,学习“看”字,学生编出了谜语“一只手捂着眼”;学习“春”字时,编出了谜语“三人看日落”;学习“金”字时,编出了谜语“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 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区别“已、己”时编出了“出头已,没头己”;区分“左、右”时学生编出了“左下工,右下口”的顺口溜;学习“朋”时,学生编成了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

一些小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激活想象力,如学习“啄”字,学生编出了小故事:啄木鸟在树上啄虫,那一点就是啄木鸟在树上啄开的一个洞或它捉到的一条虫。小小的一点我们给予了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某些生字,把它具有代表性的一点突出来,添加上想象的成分,会在识字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纸船和风筝》一文中有个“鼠”字,我用红笔突出了重点的一笔斜钩,问学生这一笔像什么,学生把它想象成小松鼠那弯弯的向上翘的尾巴,这样识记生字,既充满了孩子们可贵的想象力,又可以点燃孩子们的创造识字的火花。学生编出的一则则小故事不仅生动地分析了字形,而且充满着想象力,最重要的是学生也乐于编。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脑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激情的火花,学生学习生字的质量和速度自然加快了不少。

二.挖掘生活情趣,加减法灵活识记生字。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怎样让学生记得更牢固呢?在教学中,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我常常带领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快乐情趣,创造愉悦的识字氛围,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线”与“浅”,“棒”与“捧”,“拍”与“柏”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发现字的意义与偏旁有关,发现了偏旁的表义功能:木棒的棒与木头有关,所以是木字旁;用手做捧的动作,所以是提手旁……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可谓一举两得。

由独体字可引出许多新字,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

另外给所学的字添减笔画,也可带出许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这样既能互相比较,又能达到识字目的。

另外,在识字教学中,我还通过让学生“拼”“摆”“书空”生字笔画、部件的方法,给学生以直接、立体的感官刺激,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自学、自悟、自得中不断探索,达到巩固识记生字的目的。例如,发给学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别写在卡片上的几种形态的“点”,请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说这些字加上“点”后会变成什么字。如“大”可变成“太”、“头”,“人”变成“火”,“干”变成“平”,“木”变成“米”……

三.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比较中运用生字。

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生字和运用文字的不竭源泉。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我感觉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运用生字效果较好。如在教学同音字“坐、座、做、作”时,做“坐下”的动作,指着座位,让学生体会字义的不同。“坐下”的“坐”加上“广”字头组成“座”,用“座”字可以组成“一座山”、“一座房”、“一座桥”等。在分清音、形、义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组词或句式填空进行练习。例如:小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坐、座、做、作”的理解,给学生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展的特点,我试着在识字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依自己的努力运用新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学生比以往善于观察了,识字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坐井观天〉〉中有两个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学生常常误写成“渴水”和“口喝”。此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为什么会口渴?”“喝水要用什么来喝?”在分析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渐渐找到了答案。有的说:“因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才会口渴。”有的说:“口渴了,要找水喝,所以‘渴’左边有三点水。”有的说:“喝水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就这样,从生活中出发,难辨的字也就迎刃而解。

四、引导学生把主动识字融入生活的广大空间

有人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积沙”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学语文重在积累,重在习得。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 利用生活中出现的文字帮助学生学习生字。像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曾经有一个学生对“润”字的读音总是记不牢,后来当他想起“大润发”这个商店名时,这个字便无意地牢牢地记在了心里。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这样既扩大了认字量,又不断巩固课内所认的字。 2利用课外阅读使学生识字和用字达到双赢。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会提高其读书的兴趣与信心,会促进阅读;同样大量的课外阅读、多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成果、促进识字,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增强语感,实在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在学习课本的同时我们每学期都为学生指定2本课外必读书目,选取的书目一是故事性较强,能调动起孩子的读书兴趣,二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读书中明白道理,感悟真情。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世界童话名著》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巩固课外阅读成果,如利用课前五分钟,介绍小知识、讲故事、说新闻等,午间10分钟诵读古诗、佳句等,每月一次的阅读考级,更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在阅读考级中读故事,讲故事,谈体会,体会着识字带来的乐趣与收获,在活动中运用着、巩固着已学的生字。

大量的课外阅读,给我们带来了无数个惊喜:刚要教“虎”字,已有人喊出“九牛二虎之力”的成语;教“熊”时,有人会抢着告诉我,童话《三只小熊》里有这个字;教“迟”字时,有人会琅琅地背出“…….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在学习课文时,当他们发现这个字我曾在课外书中遇到过,就会有识字的成功感,更加乐于读书。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识字、阅读成果的愿望,而结合学校特色开展的“我能行”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争做“识字大王”、“阅读小博士”等荣誉称号的活动,谁在识字活动中认的字多、记得牢,就能被评为“识字大王”、“阅读小博士”,则更激发了学生识字、阅读的积极性。

3将生活中的游戏活动引入到课堂中来。当堂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及时巩固要求认识的字。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识,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和认字之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学生认字,千万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边学,一边丢。要重视在合作中、游戏中、活动中巩固认字。如在教学形声字时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片分给学生,请某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女字旁”站上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生”、“末”、“且”等,上来要说:“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

比如,同位或小组中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比如,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等游戏的方式在兴趣盎然中加深印象。

生活处处皆学问,两年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他们越来越多地走出了“教室”这个课堂,也更多地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处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到识字学习活动当中来,鼓励学生多多实践,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第5篇: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一、教学内容

生活中数学知识:合理安排、商品的利润

二、教学目的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

三、重、难点 重点:

知识的系统掌握 难点:

如何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

本课时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和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在生活中

(二)探索新知

1、合理安排

例1四年级学生小敏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3分钟)、整理床铺(2分钟)、洗脸梳头(8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一件一件事去做需要50分钟,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是多少分钟?

(1)、(1)—3—(2)—2—(3)—8—(4)—5—(5)—20—(6)—12—=50 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清整理床铺、洗脸梳头、上厕所可以放在烧饭时同时完成,于是可以把小敏活动的步骤作调整,调整后活动过程如下图:

(2)、(1)——3——(5)——20——

(6)—12—=35

(2)—2—(3)—8—(4)—5— 调整后的活动只需35分钟,约15分钟。

巩固练习

哪位同学还能说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进一步激发把所学知识实际应用到生活中。

2、商品的利润

利润的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 卖价=成本*(1+利润的百分数) 成本=卖价/(1+利润的百分数) 商品的定价按照期望的利润来确定: 定价=成本*(1+期望利润的百分数)

定价高了,商品可能卖不掉,只能降低利润减价出售,减价有时也按定价的百分数来计算,这就是打折扣,减价25%就是按定价的1-25%=75%出售,通常就称为打七五折。

卖价=定价*折扣的百分数

现在您是一个老板,以下问题您如何定价,才能恰到好处: 例2某商品按定价出售,每个可以获得45元钱的利润,现在按定价打八五折出售8个,所获得的利润,与按定价每个减价35元出售12个所获得的利润一样,这种商品每个定价是多少元?

解:(1)每个减价35元后出售12个,共能获得多少利润?

(45-35)*12=120(元)

(2)按定价打八五折出售出售一个能获多少利润?

120*8=15(元)

(3)按定价打八五折时,每个降价多少元?

45-15=30(元)

(4)每个商品原来的定价是多少元?

30/(1-85%)=200(元)

答:这种商品每个定价是200元。

全课小节

通过学习合理安排、商品的利润等一些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感知道数学在生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所以学好数学不只是为考学所用,更重要的是以后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努力学好数学,并很好地运用它,会使我们的人生更精采。

像我们生活中还有如运算与推导、判断与推理、开放与操作、韩信巧点兵等一些有趣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练习。“使用139全球通手机,月租费50元,每分钟通话费0.4元;而某一人用136神州行手机,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0.6元,而这个人用136手机,每月计费150元以上,若他要换用全球通手机合算吗?”这些题目,是学生从示接触过的,又很贴近学一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业计算,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又很好地创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如美国第三次全国进展评估中有这样一个试题是:每辆卡车可载36名士兵,现在有1128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7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36除1128商是31,余数为12。然而,在此基础上,只有23%的学生给出了32这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就是进行计算把得数写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只注重机械练习,而很少考虑其他问题。这只是数学教学中的小小一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数学要加强真实感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要为生活服务,从而来增加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从数学实践活动入手,拓展数学视野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并让学生辨别步测与目测的差别;让学生到食堂去看看、称称,根据各种水果、蔬菜的重量,使学生去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获得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

1、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在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内容时,我用CAI课件演示李蕾同学拾金不昧的情景,紧接着播出一则“失物招领启事”: 失物招领

李蕾同学在校园升旗台附近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大队部认领。 校少先队大队部 2002.3

学生惊奇于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起了失物招领的事呢?我和学生通过分析、讨论A元所表示的意义,

师:A元可以是1元钱吗?生1:A元可以是1元钱,表示拾到1元钱。 师:A元可以是5元钱吗?生2:可以!表示拾到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3:还可以是85元,表示拾到8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4:还可以是0.5元,表示拾到5角钱。……

师:那么A元可以是0元吗?生5:绝对不可以,如果是0元,那么这个失物招领启事就和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

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拾到多少元,而用A元表示呢?……

由于学生容易认识具体、确定的对象,而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因此开始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本题中的“失物招领启事”是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便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理解了新知,并对所学的知识更理解,掌握地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相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帮帮他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如,学过了100以内加减法之后,创设了“买汽车”的教学情境:微型汽车大削价,小林花去100元买了几辆汽车,他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同学们用式子有序地依次表示为: (1)把100元分解为两个数的和:(2)把100元分解为3个数的和:

50+50=100 40+60=100 30+70=10020+80=100 60+20+20=100 50+20+30=100 40+40+20=100 30+30+40=100

(3)把100元分解为4个数的和(4)把100元分解为5个数的和40+20+20+20=100 20+20+20+20+20=100 30+30+20+20=100

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图文并茂的应用题,使学生感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生活中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题的应用味:漫画的形式更贴近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学生从图中获得各种汽车价钱的信息,又从文字中获取“小林花去100元”的信息,由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刻板地归为哪一种类型,要想解决“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得到不同的解法。整个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等学习过程。不仅巩固了100以内认识和加法,而且促进数学的交流,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三、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两步应用题之后的教学,我让学生“创作”应用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份鸡翅8元,一个汉堡包比它贵4元,我吃了一份鸡翅和一个汉堡包,你们说我用了多少元?”;“我的妈妈上午买了一斤青菜,买的萝卜是青菜的两倍,请问我的妈妈一共买了几斤菜?;《西游记》有62集,《西游记续集》比它多5集,《西游记续集》有多少集?”学生们编应用题时眉飞色舞的神态,夸张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由于题材来自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发言积极、语言流畅,思维呈多极化和多元化,得出“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新思路,因创造而倍感兴奋,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再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水费(电费)是多少;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再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节的知识后,让学生绘制“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等等,其对图表内容的丰富和社会关注程度令人感叹!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袤的原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导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吴懿芳(福泉市仙桥乡中心小学 贵州 福泉 550500)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生活;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让数学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数学学习模式,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1.用生活事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可以通过事例,让学生知道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就用这样的生活情景描述并加以表演:“教室里本来有5个学生,现在进来4个,又走出去1个,现在有几个学生?来解决“5+4–1=?”的问题,通过情景描述,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运算过程。又如:我在教学“元、角、分”时,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汶川地震过后,

小红想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把自己攒的零花钱都拿出来,她一数有50个1角的硬币,拿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就找邻居的阿姨来帮忙想办法,阿姨收了小红的50个1角硬币后给了小红5张1元钱纸币,小红有点不高兴,觉得自己有点吃亏。你们说小红用50个1角钱硬币换5张1元钱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5个10个一角就是5元,所以50个一角和5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所以“1元=10角”。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通常在教学计算题时,只注重教会方法,然后让学生不断地练,反复地练,以求计算正确。这样不仅枯燥乏味,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这时老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模仿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例如我在上“小数加减法”这一课时,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一个小顾客买一根火腿肠1.8元,一个面包1.5元,于是老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说他该付多少钱呢?被情景吸引的学生都能列出加法算式1.8+1.5=?,可是等于几呢?这时不仅把小顾客和售货员愣住了,也给所有的学生设了个悬念.于是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争辩,终于找到答案。这样富有情趣的模拟生活情境,走入数学课堂,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保持积极的态度。

3.加强实践活动,体会数学生活的乐趣

3.1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体验和理解数学”。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上。如我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把准备好的一千克盐、一千克米、一千克豆、一千克沙等给学生掂一掂、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试一试,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那么就让学生亲自对实际事物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小组,把带来的橘子、香蕉、梨、黄豆、米等称一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3.2课外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数学总是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能直接应用数学知识、技能,尽可能地创造实际应用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如:学了“分一分”后,安排学生在家里把自己的小柜子、书包、小抽屉等动手分类整理,从中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把数学融入生活之中,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总之,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和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

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一、数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习自觉感知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例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节,首先观察、触摸自身到周围的环境,从小巧的艺术品到宏伟的建筑对称的形式是和谐的、美丽的、真实的,镜子中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对合在一起,大红的双喜字等,都是对称的体现。

又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公园的票价是每人五元,一次购票满三十张,每张票少收一元,现有27名同学去公园游玩怎样买票合算。如买27 张,即:27×5=135(元),买30张即30×4=120(元)有人认为买30张浪费,实际上是节省了。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所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数学中的生活事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而发展至今,我们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知识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了数学意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如:我们在推铅球时,铅球的行进轨迹是抛物线,怎样推才能更远,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跳远怎样跳得更远,怎样来测量跳远的距离等等。还有,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如何站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角,(就是对球门的张角)当然真正的足球比赛情况会很复杂,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外接圆”知识从静止状态加以思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大家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圆柱体吗?买东西,重量长度、搞科学研究。卫星的发射,银行用数学,会计、出门旅游、坐车等等。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 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总之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应用问题是从实际背景中产生和抽象出来的,其特点是客观的,现实的,让我们学会在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托,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和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一、数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习自觉感知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例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节,首先观察、触摸自身到周围的环境,从小巧的艺术品到宏伟的建筑对称的形式是和谐的、美丽的、真实的,镜子中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对合在一起,大红的双喜字等,都是对称的体现。

又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公园的票价是每人五元,一次购票满三十张,每张票少收一元,现有27名同学去公园游玩怎样买票合算。如买27 张,即:27×5=135(元),买30张即30×4=120(元)有人认为买30张浪费,实际上是节省了。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所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数学中的生活事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而发展至今,我们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知识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了数学意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如:我们在推铅球时,铅球的行进轨迹是抛物线,怎样推才能更远,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跳远怎样跳得更远,怎样来测量跳远的距离等等。还有,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如何站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角,(就是对球门的张角)当然真正的足球比赛情况会很复杂,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外接圆”知识从静止状态加以思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大家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

部分都是圆柱体吗?买东西,重量长度、搞科学研究。卫星的发射,银行用数学,会计、出门旅游、坐车等等。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 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总之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应用问题是从实际背景中产生和抽象出来的,其特点是客观的,现实的,让我们学会在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托,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

第6篇:规则在生活中教案

规则在生活中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规则。

2、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

3、明白规则对维护人们安全愉快生活的重要性。

4、懂得知道规则很重要,但自觉遵守规则更重要。

教学重难点: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并能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树、卡片 板书设计:

规则在生活中 遵守

很重要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规则在哪里

1、播放视频,导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体育活动?你们见过足球比赛没有?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足球比赛的场景,我们一起看看吧。

(2)出示视屏1,师:为什么被红牌罚下?

师:在足球比赛中,违反规则要被罚下,那在生活中呢? (3)出示视屏2,师:警察为什么找他?

2、师:看来不光游戏中有规则,生活中也有规则呀。今天我们这节课的话题就是《规则在生活中》。(板书课题:规则在生活中)

3、规则在哪里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规则?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社区、学校、家里、商场、超市、电影院、图书馆„„

(3)师:有规则的地方真多呀,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板书:处处有)

4、动手实践,强化认识

(1)师:同学们真细心,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则。让我们把知道的规则告诉学校里其他同学,你们愿意吗?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告诉他们呢?

(2)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好!这样吧,把我们事先写好规则的小卡片贴在小树上,做成规则树。怎么进行活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的规则吧。(课件出示活动规则)

(3)指名在全班交流。

师:有没有哪个同学想看看其他小组的找到的规则?

处处有

活动二:规则很重要

1、创设情景,明确重要

(1)师: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假如没有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老师给你们创设了几个情景,请看屏幕。

(2)出示课件。

(3)师:把你想到的和同座说一说。 (4)指名学生说。

2、师:假如我们的生活中一条规则都没有,会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说)

3、师:你们现在对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规则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

4、师:老师和你们看法一样,生活中有规则很重要!如果我们忽视它,我们将无法好好的学习,快乐的生活,更严重的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啊!(板书:很重要)

活动三:联系实际,懂得遵守

1、师:老师为大家带来现实生活中一些数据和事例,我们来看大屏幕。

2、出示课件。

(1)师: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2)生说师评

师:据专家统计,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到了80%以上。

3、师: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吗?(指名说) 师小结:我们不仅要知道规则,更重要的是遵守规则。 活动四:游戏拓展,延伸指导

1、玩游戏,说看法。 (1)出示游戏规则。 (2)玩游戏。

2、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一起参加了和规则交朋友的活动,想问问大家: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师小结:不仅在学校,在家里,在任何地方,规则都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保证!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规则,我们每个人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让我们自觉遵守规则,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规则在生活中》说课稿

惠济路小学 赵争

说教材:

《规则在生活中》是鄂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主题三“大家一起玩”中的第二部分,通过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规则就在身边,遵守规则很重要。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处处有规则,知道规则能使人们生活更加有序,能给人们带来安全和欢乐,并知道要自觉遵守规则。 说学情: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看,规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天都要接触到。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三年级的孩子,自律性比较差,不能够自觉地按要求去执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知行脱节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教学的关键。

因此,针对上述学情分析,我们应该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唤醒他们对生活中规则已有的认识,共同探究规则存在的合理性,让他们不要忽视规则的重要性,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规则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新的认识,达到自觉认同规则,心甘情愿地遵守规则的目的。这样既丰富和发展学生已有的经验,又能有效的指导他们的生活。 说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规则。

2、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

3、明白规则对维护人们安全愉快生活的重要性。

4、懂得知道规则很重要,但自觉遵守规则更重要。

说重难点: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并能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说过程:

在整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规则在哪里

1、播放视频,导出课题

2、师:看来不光游戏中有规则,生活中也有规则呀。今天我们这节课的话题就是《规则在生活中》。(板书课题:规则在生活中)

3、了解规则在哪里

4、动手实践,强化认识 活动二:规则很重要

创设情景,明确重要 活动三:联系实际,懂得遵守

师小结:遵守规则比知道规则更重要。 活动四:游戏拓展,延伸指导

1、玩游戏,说看法。

2、谈收获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参加了和规则交朋友的活动,想问问大家: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师小结:不仅在学校,在家里,在任何地方,规则都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保证!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规则,我们每个人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让我们自觉遵守规则,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说方法:

本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查实践、游戏等方法进行学习。

如本节课学生是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去调查生活中的种种规则,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信息交叉,使学生知道规则的普遍性;同时引发学生大胆想象假如没有规则,生活会是怎样?感悟到规则的重要性;从生活中活生生的实例和数据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规则”要落实到遵守中。

通过制作“规则树”游戏,使学生认识更多的规则,使其记忆深刻,同时了解新的规则,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生活中规则的兴趣。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不仅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兴趣,而且在游戏中始终贯穿“规则”的理解——应用——遵守,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本节课的真谛,无疑是把整节课推向高潮的神来之笔! 说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比较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出发,课前调查身边与自己生活有关的规则,在课堂上交流。创设情景,让他们体验规则的重要性,为他们自觉遵守规则起到了指导作用。课堂上,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时时处处强调、指导学生遵守规则,并且对于课堂上生成的不遵守规则的问题,及时地指导,教育学生不仅知道规则,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遵守规则,课堂中的、游戏中的„„由于引导得当,学生发言也积极踊跃,回答的很到位。整个教学过程紧凑,安排比较合理,学生也很受益。上完课之后,我觉得游戏的设计内容应该不仅仅只限于对与错,应该创设更多的方面,让学生能够全方位提升认识,真正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评《自己的干部自己选》

惠济路小学 赵争

一、教学中的亮点

1、教学的指导明确,有较强的指向性。班干部的职位有许多,一一谈到是不能的。为了让学生明确选举的方法、过程,教师有目的地从中选择了两种:劳动委员、文娱委员,让学生在明确评选的标准之后,开始投票选举。这样的引导、指导,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导向作用。

2、充分地体现了品社课的“活动化”特点。教师在这节课中设计班级现场选举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地培养了学生参与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谈标准,说推荐的方法,提名单,填选票,并且让学生致推荐词、唱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展示了自我,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悟,在活动中用,在活动中体验情感,从而提高了对民主选举的认识。

3、设计情境,让学生行为辨析。在这节课中,教师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做法,真实地再现了在学生中存在的不当的拉票行为,让学生评价,从而引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和体验,提高了他们对正确拉票的认知。

4、做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这节课中,教师真实地开展评选劳动委员、文娱委员的活动,与我们在班会中选举班干部是一样的,教师把品社课和班会课有机地结合,效果很好。

二、改进的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我个人认为应该放在帮助学生建立民主意识,帮助学生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体活动中的意义。在开课初,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班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一过程中,民主选举的概念不够清晰。其次,在课要结束之前,教师的教学环节有点迂迴,“你准备投给什么样的同学?”应该可以放在“我们在投票中要注意什么?”这里,在后面一提,好像又在说投票的标准。

我个人在这节课中有一点疑问,教师在这节课再现了完整的选举活动,真实可性,那是因为他是班主任的原因,对班级学生、班级构成很了解,但若是专职的品社教师就不能这样了,学生可以告诉她:我们班已经选定了。我个人认为此环节既是优点,又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三、自己的设想

1、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选定班干部呢?

2、分组讨论,进行汇报。

3、统计选举的方法:(预设)

①班主任任命 ②轮流来当 ③由原班主任介绍确定 ④投票民主选举„„

4、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民主选举的好处。

5、小结:选举产生干部是普遍认同的一种民主方法,在集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下面,就让我们行使自己的权利,选出我们自己心中的班干部。

班级现场选举。

《规则在生活中》一课案例

惠济路小学 赵 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规则。

2、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

3、明白规则对维护人们安全愉快生活的重要性。

4、懂得知道规则很重要,但自觉遵守规则更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并能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击鼓传花”的道具、“苹果树”。 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规则,记载“苹果”上。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规则在哪里

1、播放视频,导出课题

2、师:看来不光游戏中有规则,生活中也有规则呀。今天我们这节课的话题就是《规则在生活中》。(板书课题:规则在生活中)

3、了解规则在哪里

4、动手实践,强化认识

(品德与社会教学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发挥好它的教学情感效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视频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它的播放无疑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规则,从而对生活中到底有多少规则产生了兴趣。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人。在交流规则,粘贴“苹果树”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信息交叉,使学生知道规则的普遍性) 活动二:规则很重要

1、创设情景,明确重要

2、师:假如我们的生活中一条规则都没有,会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说)

3、师:你们现在对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规则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

4、师:老师和你们看法一样,生活中有规则很重要!如果我们忽视它,我们将无法好好的学习,快乐的生活,更严重的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啊!(板

书:很重要)

活动三:联系实际,懂得遵守

1、师:老师为大家带来现实生活中一些数据和事例,我们来看大屏幕。

2、出示课件。

3、师: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吗?(指名说) 师小结:我们不仅要知道规则,更重要的是遵守规则。

(品德与社会是“通过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 学生们平时通过电视、报纸等各种渠道,对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再现生活情景,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提升学生对规则重要性以及我们要遵守规则的体验和理解。) 活动四:游戏拓展,延伸指导

1、玩游戏,说看法。

2、谈收获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参加了和规则交朋友的活动,想问问大家: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师小结:不仅在学校,在家里,在任何地方,规则都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保证!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规则,我们每个人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让我们自觉遵守规则,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活动。因此,通过“击鼓传花”这个游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游戏中始终贯穿“规则”的理解——应用——遵守,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本节课的真谛,无疑是把整节课推向高潮的神来之笔!)

五、教学设想与反思:

小学品德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生活之中。《规则在生活中》这一课是鄂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主题三“大家一起玩”中的第二部分,通过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规则就在身边,遵守规则很重要。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处处有规则,知道规则能使人们生活更加有序,能给人们带来安全和欢乐,并知道要自觉遵守规则。我设计的这课,是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关注生活,反思生活,从而引导他

们更好的生活。 因此,这节课我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并积极开发了课外的资源,引领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体验等学习活动。

1、动在课前 意在准备

课前,我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并且和同学说说从哪里知道的,并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记载“苹果”上,为上课做好准备。

2、动在课中 体验在线

课堂中,我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规则,贴在“苹果树”上,然后在班级中交流,体验规则无处不在;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假如没有规则会怎样,并且通过读数据感受规则的重要性;玩游戏,辨析导行。这样,学生不是“只带耳朵听”,还要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真正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3、动在课后 链接生活

课下,我让学生们把“苹果树”粘贴到校园,做小小宣传员,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规则。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参与,真正活动着、快乐着、收获着。

在本节课中,我比较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出发,课前调查身边与自己生活有关的规则,在课堂上交流。创设情景,让他们体验规则的重要性,为他们自觉遵守规则起到了指导作用。课堂上,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时时处处强调、指导学生遵守规则,并且对于课堂上生成的不遵守规则的问题,及时地指导,教育学生不仅知道规则,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遵守规则,课堂中的、游戏中的„„由于引导得当,学生发言也积极踊跃,回答的很到位。整个教学过程紧凑,安排比较合理,学生也很受益。上完课之后,我觉得游戏的设计内容应该不仅仅只限于对与错,应该创设更多的方面,让学生能够全方位提升认识,真正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上一篇: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下一篇:档案管理系统使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