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定律含答案

2023-03-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热力学定律含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习题(含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l---27, O---16, K---39, Cl----35.5 Mn---55 C---12,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B.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标注“↑” 2.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O

2= CO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加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在点燃的条件下,1个碳原子能与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铝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质量比是( )

A27: 32: 102

B 108: 96 :204 C 27: 24 :43 D 4: 3 :2

4 某工地多次食物中毒,经化验误食工业食盐亚硝酸钠所致,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 ,其中N的化合价( )

A +2

B+3

C +4

D +5

5、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的碘、铁、钙、硒应理解为( )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氧化物

6 下列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二氧化碳、水、空气

B、氢气、海水、可口可乐 C、氧化镁、矿泉水、食盐 D、汞、冰、生理盐水

7、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

8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原子种类

B 元素化合价

C 分子个数 D 物质种类 9.某化合物[R]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R]+3O2 =

2CO2+4H2O,则化合物[R]的化学式为( ) A.CH4 B.C2H4 C.CH3OH D.C2H5OH

10 现把10克的A和足量的B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完全反应后生成8克C和4克D,则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 )

A 1 :1

B 2:

1 C 4 : 1 D5 : 1 二 填空 每空2分。共40分

;11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请各举一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 (

)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 (

)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 (

)

12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 (2)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

基本反应类型 (

)

(3)红在氧气中燃烧

(

)

(4)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

)

(5) 铁在氧气中燃烧

(

)

基本反应类型 (

)

13 写出相关的化学符号

(1)二个水分子

(

)

(2)氧化铝的化学式

(

)

(3)硫离子 (

)

14 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

)

15 春暖花开,满园飘香。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

)

16 区分硬水和软水通常用

(

)

。 长期引用硬水有害健康, 在生活中,人们通常用

(

)

办法降低水的硬度。

17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18 检验氧气用 (

)

三 简答,每空4分,共20分

19 解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产物质量比铁丝质量大。

蜡烛越烧越少。

20 在分析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有下三种判断。请简要分析正误,如正确,请说明理由;如错误,请举出反例否定。

(1)必须选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

(2)必须加热

(3)必须使用催化剂 四 实验 每小题2分。共8分。

21 在用托盘天平做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实验中。 (1)为什么要在锥形瓶底部铺一薄层细纱?

(2)为什么玻璃管上要系一个小气球?

(3)若在橡皮塞上安装一铜丝。加热铜丝,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点燃白磷。你认为可以吗? 理由是什么?

(4)在白磷燃烧后,冷却,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为什么会这样?

五 计算 12分

22 .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15g,待反应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0.2g。求: ⑴制取氧气的质量。

⑵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多少克?

案 一

1--10

DABBC

DDACD 二

11 水

氯化钠(正确即可)

12 (1)2H2O==2H2 ↑+ O2↑

(2)2KMnO4 ==K2MnO4 +MnO2 +O2↑

分解反应 (3)4P+5 O2==2P2O5

(4) 2H2 O2 ==2H2O+ O2↑

(5)3Fe+2O2=Fe3O4

化合反应

13 2H2O

Al2O3

S

14 核电荷数不同或质子数不同 15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16 肥皂水

煮沸 17 氮气

带火星的木条

19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故生成物质量会增加。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的质量和等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和,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逸散入空气。故蜡烛会少。

20 (1)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错。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3)错。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1

(1)防止锥形瓶底炸裂。

(2)防止集气瓶内压强增大,把橡皮塞冲开。

(3)不可以。

铜受热会被氧化,使质量增加。

(4)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五

22

4.8克

3.25克

第2篇: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习题(含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l---27, O---16, K---39, Cl----35.5 Mn---55 C---12,

一、(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B.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标注“↑” 2.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O

2=CO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加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在点燃的条件下,1个碳原子能与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铝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质量比是( )

A27: 32: 102

B 108: 96 :204 C 27: 24 :43 D 4: 3 :2

4 某工地多次食物中毒,经化验误食工业食盐亚硝酸钠所致,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 ,其中N的化合价( )

A +2

B+3

C +4

D +5

5、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的碘、铁、钙、硒应理解为( )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氧化物

6 下列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二氧化碳、水、空气

B、氢气、海水、可口可乐 C、氧化镁、矿泉水、食盐 D、汞、冰、生理盐水

7、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

8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原子种类

B 元素化合价

C 分子个数 D 物质种类 9.某化合物[R]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R]+3O2 =

2CO2+4H2O,则化合物[R]的化学式为( ) A.CH4 B.C2H4 C.CH3OH D.C2H5OH

10 现把10克的A和足量的B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完全反应后生成8克C和4克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

A 1 :1

B 2:

1 C 4 : 1 D5 : 1 二 填空 每空2分。共40分

;11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请各举一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 (

)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 (

)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 (

)

12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

(2)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

基本反应类型 (

)

(3)红在氧气中燃烧

(

)

(4)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

)

(5) 铁在氧气中燃烧

(

) 基本反应类型 (

) 13 写出相关的化学符号

(1)二个水分子

(

) (2)氧化铝的化学式

(

)

(3)硫离子 (

) 14 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

)

15 春暖花开,满园飘香。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

)

16 区分硬水和软水通常用

(

) 。

长期引用硬水有害健康, 在生活中,人们通常用

(

) 办法降低水的硬度。

17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18 检验氧气用 (

)

三 简答,每空4分,共20分

19 解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产物质量比铁丝质量大。

蜡烛越烧越少。

20 在分析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有下三种判断。请简要分析正误,如正确,请说明理由;如错误,请举出反例否定。

(1)必须选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

(2)必须加热

(3)必须使用催化剂 四 实验 每小题2分。共8分。

21 在用托盘天平做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实验中。 (1)为什么要在锥形瓶底部铺一薄层细纱?

(2)为什么玻璃管上要系一个小气球?

(3)若在橡皮塞上安装一铜丝。加热铜丝,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点燃白磷。你认为可以吗? 理由是什么?

(4)在白磷燃烧后,冷却,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为什么会这样?

五 计算 12分

22 .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15g,待反应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 得到剩余固体10.2g。求: ⑴制取氧气的质量。

⑵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多少克?

第3篇: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物体跟外界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中W、Q、ΔU的物理意义。 (2)会确定的W、Q、ΔU正负号。 (3)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Q (4)会用ΔU =W+Q分析和计算问题。

(4)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列举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实例; (5)理解“永动机”不能实现的原理。 2.能力目标:

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Q,并会用ΔU =W+Q分析和计算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物理学方法教育目标: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应用能量守恒的观点来分析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是很重要的物理思维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内容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强调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学会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一些物理习题。

2.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三、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课件演示,指导学生看书

四、教具

计算机、大屏幕、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以前我们还学习过电能、化学能等各种形式的能,它们在转化过程中遵守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第六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二)进行新课

【板书】

一、做功W、热传递Q、内能变化ΔU的物理意义

1.做功:做功使物体内能发生变化,实质是能量的转化,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向另一种形式的能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内能由一个物体传递给给另一个物体,传递的能量用Q表示。

3.内能的改变: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发生了变化,宏观表现在温度和体积上的变化。

【板书】

二、W、Q、ΔU正负号的确定

1.W,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 2.Q,物体吸热,Q取正值;物体放热,Q取负值。

3,ΔU,物体内能增加,ΔU取正值;物体减少,ΔU取负值。 【板书】

三、W、Q、ΔU之间的关系

一个物体,如果它既没有吸收热量也没有放出热量,那么,外界对它做多少功,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一个物体,如果它既没有对外做功,也没有其他物体对它做功,那么,它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如果外界既向物体传热又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内能的增加量就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和外界对物体做的功之和.用ΔU表示物体内能的增加量,用Q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用W表示外界对物体做的功,那么ΔU=Q+W

2 这个式子所表示的,内能的变化量跟功、热量的定量关系,在物理学中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

【例题】 一定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2.6×10J的热量,内能增加了4.2×10J.外界对气体做了多少功?

由(1)式得 W=ΔU-Q =4.2×10J-2.6×10J =1.6×10J 外界对气体做的功是1.6×10J. 思考与讨论

上题中,如果气体吸收的热量仍为2.6×10J,但是内能只增加了1.6×10J,计算结果W将为负值.怎样解释这个结果?一般地讲,ΔU、Q、W的正值和负值各代表什么物理意义?

【板书】

四、能量守恒定律

【课件演示】让学生先看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增强感性认识) 1.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1)运动的汽车紧急刹车,汽车最终停下来。这过程中汽车的动能(机械能)转化为轮胎和路面的内能(假定这过程没有与周围物体有热交换,既不散热也不吸热)。摩擦力做了多少功,内能就增加多少。公式W=ΔE表示了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这公式也反映出做功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数量恰好等于物体内能增加的数量。

(2)把一铁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内水,直至水沸腾。在这一过程中,铁块从周围水中吸收了热量使它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过程中水的一部分内能通过热量传递使铁块内能增加。铁块吸收多少热量,它内能就增加多少。公式Q=ΔE表示吸收的热量与内能变化量的关系,也反映出铁块增加的内能数量与水转移给铁块的内能数量相等。

5

555555

5一般情况下,如果物体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过程,那么,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ΔE,即

W+Q=ΔE 上式所表示的是功、热量和内能之间变化的定量关系,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量等于物体的机械能减少量和另外物体内能减少量(内能转移量)之和。进而说明,内能和机械能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

2.其他形式的能也可以和内能相互转化

(1)介绍其他形式能:我们学习过机械运动有机械能,热运动有内能,实际上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同形式的运动,每种运动都有一种对应的能量,如电能、磁能、光能、化学能、原子能等。

(2)不仅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其他形式能也可以和内能相互转化,举例说明:(同时放映幻灯片)

① 电炉取暖:电能→内能 ② 煤燃烧:化学能→内能 ③ 炽热灯灯丝发光:内能→光能

(3)其他形式的能彼此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画出图表让学生回答分析:

3.能量守恒定律

大量事实证明: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并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4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在学习力学知识时,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有条件限制的定律,而且实际现象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能量守恒定律是存在于普遍自然现象中的自然规律。这规律对物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如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等都有指导意义。它也对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都有指导作用。

4.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历史上不少人希望设计一种机器,这种机器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永动机。虽然很多人,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各种努力,但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设计者完全违背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任何机器运行时其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果它对外做功必然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就无法对外做功,因而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5.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进行物理计算

例题:用铁锤打击铁钉,设打击时有80%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的50%用来使铁钉的温度升高。问打击20次后,铁钉的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已知铁锤的质量为1.2kg,铁锤打击铁钉时的速度是10m/s,铁钉质量是40g,铁的比热是5.0×10J/(kg·℃)。

首先让学生分析铁锤打击铁钉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归纳学生回答结果,指出铁锤打击铁钉时,铁锤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而且内能中的一半被铁钉吸收,使它的温度升高。如果用ΔE表示铁钉的内能增加量,铁锤和铁钉的质量分别用M和m表示,铁锤打击铁钉时的速度用v表示。依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

2 5 铁钉的内能增加量不能直接计算铁钉的温度,我们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数量等效为以热传递方式完成的,因此等效为计算打击过程中铁钉吸收多少热量,这热量就是铁钉的内能增加量。因此有

Q=cmΔt 上式中c为铁钉的比热,Δt表示铁钉的温度升高量。将上面两个公式联立,20Mv280%50%24℃ 得出t2cm经计算得出铁钉温度升高24℃。在这个物理计算过程中突出体现了如何应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这一基本原理。

应该注意,有的同学把上述题目中铁锤打击铁钉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说成“铁锤做功转化为热量”是不正确的。只能说做功与热传递在使物体内能改变上是等效的。

(三)课堂小结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示的是功、热量和内能之间变化的定量关系;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存在着相互转化过程,转化过程中总量是守恒的。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理定律。

同学们要会分析一些自然现象中能是怎样转化的。

应该知道,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通过课上的例题计算,学会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四)说明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学生进入高中物理阶段后,第一次完整、细致地学习。此定律对今后学习物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论铺垫。教学上要重视,课堂上讲解要细致和透彻。

(五)布置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完成练习六。

6

课后思考与讨论

有人设计了这样一台“永动机”:距地面一定高度架设一个水槽,水从槽底的管中流出,冲击一个水轮机,水轮机的轴上安装一个抽水机和一个砂轮.他指望抽水机把地面水槽里的水抽上去,这样循环不已,机器不停地转动,就可以永久地用砂轮磨制工件做功了(下图).

请你分析一下,高处水槽中水的势能共转变成哪几种形式的能,说明这个机器是否能够永远运动下去. 阅读材料

高空的气温为什么低

研究大气现象时常常用到热力学第一定律.通常把温度、压强相同的一部分空气作为研究的对象,叫做气团,直径上千米.由于气团很大,边缘部分和外界的热交换对整个气团没有明显的影响,即(1)式中Q=0,所以气团的内能的增减只等于外界对它做功或它对外界做功的多少:

ΔU=W 阳光烤暖了大地,地面又使得下层的气团温度升高,密度减小,因而上升.上升时气团膨胀,推挤周围的空气,对外做功,因此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所以,越 7 高的地方,空气的温度越低.对于干燥的空气,大约每升高1km温度降低7℃(图10-13).

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的时候,舱外气温往往在-50℃以下.由于机上有空调设备,舱内总是温暖如春.不过这时空调的作用不是使空气升温,而是降温.高空的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空气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来.在这个过程中,空气压缩机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上升.如果不用空调,机舱内的温度可能达到50℃以上!

第4篇: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生活实例】列举锯木头和用砂轮磨刀具,锯条、木头和刀具温度升高,说明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如果外力对物体做功全部用于物体内能改变的情况下,外力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改变多少。如果用W表示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用ΔE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那么有W=ΔE。功的单位是焦耳,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

【演示】演示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说明外力压缩空气过程,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到棉花的燃点而使其燃烧。

以上实例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生活实例】在炉灶上烧热水,火炉烤热周围物体,这些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些实例说明依靠热传递方式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如果传递给物体的热量用Q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量是ΔE,那么,Q=ΔE。

热量的计算公式有:Q=cmΔt。热量的单位是焦耳,过去的单位是卡。 所以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做功和热传递的区别

虽然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这两种方式的物理过程有本质的区别。做功使物体内能改变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而热传递的过程只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没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例:

1.在下列过程中,通过热传递增加物体内能的是

[ ] A. 火车经过铁轨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B.压缩筒内乙醚,使其燃烧

C.铁棒被太阳晒热 D.汽车刹车后,轮胎变热

2.物体的内能增加这是因为

[ ] A.一定是由于物体吸收了热量 B.一定是由于对物体做了功 C.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了功 3.说明下列各题中内能改变的方法:

(1)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就凉了,______;

(2)高温高压的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______。 (3)铁块在火炉上加热,一会儿热得发红,______; (4)打气筒给车胎打气,过一会筒壁发热,______’ (5)冬天人们往手上呵气取暖,______; (6)两手互相摩擦取暖,______。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 、做功W、热传递Q、内能变化ΔU的物理意义

1.做功:做功使物体内能发生变化,实质是能量的转化,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向另一种形式的能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内能由一个物体传递给给另一个物体,传递的能量用Q表示。

3.内能的改变: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发生了变化,宏观表现在温度和体积上的变化。

2、W、Q、ΔU正负号的确定

1.W,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 2.Q,物体吸热,Q取正值;物体放热,Q取负值。

3,ΔU,物体内能增加,ΔU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少,ΔU取负值。

3、W、Q、ΔU之间的关系

一个物体,如果它既没有吸收热量也没有放出热量,那么,外界对它做多少功,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ΔU=W 一个物体,如果它既没有对外做功,也没有其他物体对它做功,那么,它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ΔU=Q 如果外界既向物体传热又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内能的增加量就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和外界对物体做的功之和.用ΔU表示物体内能的增加量,用Q表示物体 吸收的热量,用W表示外界对物体做的功,那么 ΔU=Q+W

这个式子所表示的,内能的变化量跟功、热量的定量关系,在物理学中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体内能的增加等于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与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的总和。

【例题】

一定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2.6×105J的热量,内能增加了4.2×105J.外界对气体做了多少功?

由(1)式得 W=ΔU-Q =4.2×105J-2.6×105J =1.6×105J 外界对气体做的功是1.6×105J. 思考与讨论

上题中,如果气体吸收的热量仍为2.6×105J,但是内能只增加了1.6×105J,计算结果W将为负值.怎样解释这个结果?一般地讲,ΔU、Q、W的正值和负值各代表什么物理意义?

第5篇:热力学的两大定律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某一种形式的能是否守恒是有条件的,而能量守恒定律是无条件的,是一切自然现象都遵循的基本规律。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种机器,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不能无中生有地创造能量,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例1:约在1670年,英国塞斯特城的主教约翰·维尔金是设计了一种磁力“永动机”,如图所示,在斜面顶上放一块强有力的磁铁,斜面

上端有一小孔,斜面下有一连接小孔直至底端的弯

曲轨道。维尔金斯认为:如果在斜面底放一个小铁

球,那么由于磁铁的吸引,小铁球就会向上运动,

当小铁球运动到小孔P处时,它就要掉下,再沿着斜面下的弯曲轨道返回斜面底端Q,由于有速度而

可以对外做功,然后又被磁铁吸引回到斜面上端,到小孔P处又掉下。

在以后的二百多年里,维尔金斯的永动机居然改头换面地出现过多次,其中一次是在1878年,即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被确定20年后,而且竟在德国取得了专利权! 请你分析一下,维尔金斯的“永动机”能实现吗?

解答:维尔金斯的“永动机”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小球上升过程中,磁场力对小球做正功,使小球增加了机械能;但在小球下落时,同样也受到磁场力,而且磁场力做负功,这个负功与上升过程的正功相互抵消,可见,维尔金斯“永动机”不可能源源不断向外提供能源,所以,维尔金斯的“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与热现象相关的物理过程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具体表达形式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与外界传递给物体的热量之和,其数学表达式为UQW

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时必须掌握好它的符号法则:

(1)功W0,表示外界对系统做功;W0,表示系统对外界做功。

(2)热量Q0,表示物体吸热;Q0,表示物体放热。

(3)内能U0,表示内能增加;内能U0,表示内能减少。

例2:一定量的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了8×104 J的功,气体的内能减少了

1.2×105 J,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W810 J,U1.210 J,Q410 J

B.W810 J,U1.210 J,Q210 J

C.W810 J,U1.210 J,Q210 J

D.W810 J,U1.210 J,

Q410 J 4544554554

54解析:因为外界对气体做功,W取正值,即W810 J;内能减少,U取负值,即U1.210 J;根据UQW可知, 54

QUW(1.21058104) J2105 J,即选项B正确。

例3:如图所示,容器A、B各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大气,大气压恒定。A、B的底部由带有阀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最初A中水面比B中的高,打开K使A中的水逐渐向B中流,最后达

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

A.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B.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减少

C.大气压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D.大气压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解析:因为水的体积不变,故大气压力做的总功为零,但最后达到平衡后,水的重心降低,重力势能减少,而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水的内能将增加。选项D正确。

本题的表述,在表面上突出了大气压力做功,殊不知大气压力做的总功为零,而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即重力对水做功却隐匿起来,要求学生经过独立分析去发现这一因素。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常见表述

按热传导的方向性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按内能与机械能变化过程的方向性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即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都说明了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进行的方向,两种表述是一致的,可以证明若违反了其中一种表述,必然违反另一种表述。

如何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难点,如有的同学将热力学第二定律片面理解为“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事实上,这样的过程是可能发生的,如电冰箱冷冻室内的温度已经比房间的温度低,但还可以从冷冻室中吸收热量释放到房间中去,不过此过程是不能自发地进行的,代价是要消耗电能,即“引起了其他变化”,希望同学们不要忘了这后半句。而相反的过程是可以自发的进行的——让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例4: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但内能不能转化为机械能

B.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内能也能转化为机械能

C.机械能不可以转化为内能,但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D.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不引起其他变化 答案:BD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区别与联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跟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的特殊表达形式,它说明了功、热量和内能改变之间的定量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符合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过程能否实现的条件和过程进行的方向,它说明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所遵循的规律,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都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A B

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B.一切不违反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物理过程都是可以实现的

C.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判断物理过程能否自发进行

D.一切物理过程都不可能自发的进行

答案:AC

附:热力学的另两大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若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系统都和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热力学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一结论称做“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绘出了温度的定义和温度的测量方法。定律中所说的热力学系统是指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物体或物体系。它为建立温度概念提供了实验基础。这个定律反映出:处在同一热平衡状态的所有的热力学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宏观特征,这一特征是由这些互为热平衡系统的状态所决定的一个数值相等的状态函数,这个状态函数被定义为温度。而温度相等是热平衡之必要的条件。因此,这一基本物理量实质是反映了系统的某种性质。

热力学第三定律:此定律指出,设想通过几个有限的步骤使物体冷却到绝对零度,是不可能的。这一表述是能斯脱于1912年根据对低温现象的研究得出能斯脱定理的推论。

四、能量耗散与未来能源

自然界的总能量虽然是守恒的,但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无法把流散在周围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应用,这种现象叫能量耗散。能量耗散说明自然界的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并提醒人们要警惕能源危机。

我们现今可供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但由于常规能源的储量有限,加之使用时带来的环境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开发水流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而核裂变能也仅能供人们使用几百年。因此可以预见几百年后的未来能源,将以核聚变能为主,水流能、风能、太阳能为辅。这样可控热核反应的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一旦取得突破,海水中丰富的氘就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一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其完全聚变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

例6:乌鲁木齐市达板城地区风力发电网每台风力发电机4张叶片总共的有效迎风面积为S,空气密度为ρ、平均风速为v,设风力发电机的效率(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百分比)为η.则每台风力发电机的平均功率P=____________。

解析:t时间内冲击叶片的空气的体积为Svt,质量为Svt,动能为

Ek111mv2Svtv2Sv3t 222

依题意PtEk,解得P

Sv32

第6篇:《热力学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判断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是具有方向性的;

2、知道并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经典表述;

3、形成关于宏观热现象都具有不可逆性的概念;

4、认识到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

分析各种热学现象的过程,归纳出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科学发现的曲折性和必然性;

2、体会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人类实践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的理解。

【设计思路与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通过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紧跟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后的一节内容。学生早在初中就知道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学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后,对于能量守恒的认识就更深刻了。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海水降温释放的热量作为新能源”这一设想,让学生思考、讨论而引入新课。然后再列举一些自发的热学现象,归纳出其中共同的特征:过程的不可逆性。然后就其中的热传导与功热转化两个过程具体分析,归纳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经典表述: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就是指宏观自发的涉及热现象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任何一类宏观自发的热学过程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特别是开尔文表述。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分析实例,再借助于一些多媒体素材(我利用了一些视频及热机、内燃机两个flash动画),从正、反两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对热学现象中的过程认识: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要有条件);热可以转化为功(但不完全)。最终认识到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与热力学第一定律并重的一条客观规律。

教学流程: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括视频及flash动画)

【教学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我们刚刚学过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既然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但为什么还说有能源危机,还要提倡节约能源呢?曾经有这样一个设想(展示幻灯片),试图来解决我们的能源危机。

(幻灯片内容)地球上有大量的海水,它的总质量约为1.4×1018t,如果这些海水的温度降低0.1oC,将要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海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

师:请大家计算一下,上述过程将释放多少能量?

生:放出5.8×1023J的热量。

师:这相当于1800万个大亚湾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秦山核电站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大亚湾核电站装机容量为百万千瓦)(幻灯片)

师: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该方案可行吗?

„„(学生分组讨论)

生1:这个方案可行,因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生2:这个方案不可行,若可行的话,科学家早就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了。

生3:不同意2的说法。并不是我们能想到的就一定能实现的。

„„

二、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

师:那么这一想法实现的困难是技术上的障碍呢?还是理论上根本不可能?是否还存在一些除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之外的一些我们还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章第五节:热力学第二定律。

师:我们先从分析一组物理现象开始。请看下面的一些视频:①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②烧红的铁棒浸入水中冷却;③向密闭的广口瓶中充气,将瓶塞充开;④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最终停下来;⑤一玻璃杯从桌子边缘摔在地面上破碎。(展示视频)

师:这些是我们眼中能看到的现象,大家能否描述一下上述现象的逆过程?并判断这些逆过程可能实现吗?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大家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1:现象①的逆过程是均匀混合的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过一段时间变的泾渭分明:上面是空气,下面是二氧化氮。该过程不可能。

生2:现象②的逆过程是浸在水中的铁棒过一段时间后吸收水的热量变红了,而水温降低了。该过程不可能。

生3:现象③的逆过程是从瓶中冲出去的气体又自动回到瓶中,瓶中气体的压强达到了将瓶塞冲开时的压强。该过程不可能。

生4:现象④的逆过程是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自动地吸收草地的热量转化为足球的动能,足球滚了起来。该过程不可能。

生5:现象错误!链接无效。的逆过程是碎在地面上的玻璃杯自动地变成完整的杯子,并跳回桌面。该过程不可能。

师:所有的这些现象有何共同特征?

生:都是不可逆的。

师:既然在不同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共同特征,那么就应该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事实上,许多科学家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三、热传导过程分析──克劳修斯表述

师:分析诸如②的热传导过程,要发生热传导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生:要有温度差。

师:那么自发的热传导过程有什么特征?

生: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导。

师:热量能否从低温物体传导到高温物体?

生1:不能,诸如②中不可能出现铁棒变红、水温降低的现象。

生2:可能的,电冰箱工作时就是将热量从低温环境传导到高温环境。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来分析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请考虑三个问题:一是电冰箱中热量传导的方向性;二是电冰箱中这种热量传导有没有条件?三是分析电冰箱工作时能量转化情况。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1:电冰箱工作时是将热量从低温环境传到高温环境;

生2:只有在电冰箱插上电源后,才能实现上述热量传导过程;

生3:电冰箱工作时,消耗了电能。

师:电冰箱工作时,消耗了电能,再考虑电冰箱制冷剂在箱内吸收的热量与在箱外释放的热量,该过程中能量守恒吗?

生4:能量肯定是守恒的,也许释放到电冰箱外的热量大于在电冰箱内吸收的热量。

师:你的说法不错,诸如过程②和电冰箱的工作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图来表示:

可见,热量传导可以从低温物体到高温物体。可以设想,拔掉电源的冰箱是不可能达到制冷效果的,也就是下面的过程不可能:

(展示幻灯片)

师:早在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总结了热传导过程的规律,称之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请大家再将这一意思换一种表述方法。

生:也可以说成: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四、功热转化过程分析──开尔文表述

师:足球在草坪上滚动最终停下来,试分析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生:足球的动能转化为内能。

师:再比如小球从高处落下掉进沙坑,能量的转化情况怎样?

生: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师: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那么内能能否转化为机械能?

生1:不能,因为上面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生2:可以的,热量可以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也可以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师:你的类比不错。这一问题先搁一下,我们再分析两个实例:一是热机;二是内燃机。(展示flash动画)

请观察热机与内燃机的工作流程,并分析能量转化的情况。

生1:热机工作过程中,锅炉中的水被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缸活塞对外做功,然后排出的尾气经过冷凝器变成液态水回到锅炉。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煤的化学能转化为水蒸汽的内能,再变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

生2: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先吸入空气与汽油的混合气体,接着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混合气体,点火后混合气体爆炸,推动活塞对外做功,最后将汽缸中的尾气排出。该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师:以上两个过程都存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请分析这些过程中,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

生3:不能,因为机械装置存在摩擦损耗,要消耗部分能量。

生4:从汽缸中排出的尾气也带走了部分能量。

师:这样看来,机械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也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图来表示:

(展示幻灯片)

师:热机或内燃机就是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Q1,其中对外做功为W,到低温热源放出热量Q2。这一过程是通过工作物质如水蒸气、汽油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燃烧等来完成,这些工作物质简称为工质。即使将摩擦损耗的能量理想化地降低到零,也不可能排除尾气带走的热量。在1851年,开尔文就功与热的转化提出了: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所以热机、内燃机的效率总有:。即下面的过程是不可能完成的:

(展示幻灯片)

师:大家能否就开尔文表述换一种说法?

生:不可能有效率为100%的热机。

师:这种说法更简洁。事实上,一般的汽车上的汽油机械效率只有20%~30%,蒸汽轮机的效率比较高,也只能达到60% 。

五、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师:热传导过程与功热转化过程的分析,得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这两种表述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都指明了物理进程的一种方向性。

师:不错,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就是指明了自发的宏观热现象具有方向性。任何一类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请观察扩散现象、气体向真空扩散的过程(展示幻灯片)。大家能否结合这些现象给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其他表述呢?

生1: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述为: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

生2: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述为:气体向真空中自由膨胀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师:这些说法都不错,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表述,所有的这些表述都是等价的。请同学们课后相互讨论交流。

六、回顾与思考

师: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开始提出的设想:能否利用海水降温的方法获取有用功?

生1:不行,该过程尽管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却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师: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哪种表述?

生2:违背了开尔文表述。即不可能从海水这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师:不错。但是在没有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之前,有许多科学家就试图制造诸如此类的机器,这称之为第二类永动机。现在看来,第二类永动机也不可能实现。开尔文表述是从功能关系来表述的,因此开尔文表述也可说成: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可见我们不仅要受制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还要受到能量转化方向的制约。也可以说热力学第一定律指明了我们所拥有的“资本”总量;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规定了我们“资本”运营的方式和方法。

课后请同学们再利用热力学定律说明开始的五个视频的逆过程为什么不能完成,并完成教材后的问题与练习题。

【教学反思】

与热力学第一定律不同的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与日常的生活、学习较远,并且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实质上是通过大量实例归纳出来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学生熟悉的热学现象和曾经接触过的物理模型就非常重要。而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个人的看法,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都对本课达成教学目标起到的推进作用。教学中利用流程图形象地将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特征与转化的方向性特征并重地表示出来,并从多角度描述热力学第二定律,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了比较完整的宏观热学规律体系。

上一篇:生产成本和浪费改善下一篇:环保协管员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