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课文

2023-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风筝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课文 10 风筝

课文10风筝(3篇) 《风筝》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风筝》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回忆趣事,激情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臵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臵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风筝》教学设计三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

第2篇:《风筝》《纸船与风筝》《画风筝》教案

篇一:聋校二年级《风筝》教案一:聋校二年级语文12课《风筝》蜈蚣风筝老鹰风筝 蝙蝠风筝

扎风筝 糊风筝 放风筝

于光用竹子做什么?

于光用竹子扎风筝。

蜈蚣风筝是谁扎的?

蜈蚣风筝是肖强扎的。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学会组词、读句。2:过程方法:通过本科的学习理解词义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3:情感态度:通过朗读课文并组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能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四: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组句组词的能力

2五:教学难点:理解词语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 六:教学方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七:教学准备: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学会组词、读句。

八:教学过程

1:引导语

同学们我们上课前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句,“我喜欢、、、、、、”谁可以用“我喜欢”组一个句子。

2引导学生与本课产生联系

今天我们要学习《风筝》一课,谁能用上节课学过的词组来造句。 3开题

同学们真棒!春天来了,小伙伴们都去干什么了?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吧?

(播放放风筝的视频)并板书今天要掌握的生字词。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

答:放风筝。

师:那你们知道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播放课件)拿出准备好的风筝,运用直观教学法,配合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理解“扎”

“糊”的意思。

3师:同学们都知道风筝是怎么做的了,那我们来看看于光在做什么? (重点在于区别“什么”“做什么”)为了帮助学生区别,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小女孩在做什么?” “小女孩在拍皮球。”

“小男孩在做什么。”“小男孩在扎风筝。”

“这是什么?” “这是皮球。”

“这是什么?” “这是风筝。

(反复练习几遍,直到教师提问学生能答出来。在换几个问题提出直到学生理解,在进行下个环节)

师:播放课件,“蜈蚣风筝是谁扎的?”

(重点练习学生的组词、读句的能力)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生词,还学习了一个句式,我们再来复习一遍。同学们,春天来了,要多到外面活动活动,锻炼身体,多多参加课外活动,我们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好好学习。老师这里有几个风筝,我们下课了,一起去放风筝吧!

九:作业布置

蜈蚣 老鹰 扎 糊 (生字词每个抄写10遍)

篇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与风筝教案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2、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出示图画: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学生回答:纸船、风筝。

2、师出示课题并板书,20.纸船和风筝

3、指导读课题

二、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三、提出问题、合作解疑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1~6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读中感悟。“祝你快乐,祝你幸福。”

1、指读1~6自然段,思考:“板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乐坏了”、“祝你快乐”、“也乐坏了”、“祝你幸福”读出松鼠和小熊高兴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

五、合作探究学习第7~9自然段。

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写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的帮助下建立友谊,维持友谊,告诉学生友谊需要容忍和谅解去维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后“我会读”练习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

以友情为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将课文中的故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让学生自己感悟友情的可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受到交朋友和维护友谊的快乐。

2、了解友情在生命中的可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及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词语。

2、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友情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并能够运用课后词语造句。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2、学习小松鼠和小熊重视友谊的品德,引导学生感悟真挚友谊的可贵。

3、能独立将课文中的故事复述给朋友听。

教学突破

引导学生怎样积极主动的去维护友谊,培养学生勇敢面对问题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字词,指导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指导写字,巩固理解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以纸船和风筝为话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会折纸船吗?老师这里有一只纸船,可爱吗?谁放过风筝?老师这里有一只风筝,谁能说一说怎样放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和纸船与风筝有关。因为这纸船和风筝,使两个小伙伴建立了友谊,又维护了友谊。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

[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1——6自然段是写什么?从7——11自然段是写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纸船风筝建立友谊维护友谊]

三学习字词

1、学生自学,把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画下来,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字词的掌握理解情况。

(分析飘荡、漂流的区别)

四、以友情为话题,引入课文学习,朗读感悟。

1、师:刚才同学们朗读了课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友情和亲情一样重要。要建立一段友谊是非常容易的,要维持一段友谊却很不容易了。同学们想一想,每当你们和自己的好朋友闹别扭之后,你们会怎么做呢?

2、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不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小松鼠和小熊是怎么做的。

3、[出示动画课件]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两家的位置,欣赏它们美丽的家,并引导

学生读好这一段。

4、谁能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收到了礼物,它们的心情都会怎样,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课件出示课文两段话(第

3、5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

引导:如果我把这只纸船,再放上松果送给你,[教师拿着纸船、松果走到学生面前],你的心情会怎样?(激动、高兴)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两段话,让大家也跟着快乐?

小松鼠收到的仅仅是一个草莓吗?这风筝和草莓代表着什么?(友谊、祝

福)所以,它们俩都乐了。谁能再读一读,把这快乐也送给大家?

5、师:就是因为这纸船和风筝的缘故,它们成了好朋友。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成了好朋友,它们会在一起做什么?

师:你希望这种美好的日子持续下去吗?可是,正当它们沉浸在欢乐中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出示课件]想象一下,它们可能为了什么事吵架呢?值得吗?

6、[课件演示它们分开的场面]

师:从此,它们分开了,多么让人痛心啊!——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用课件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验它们痛苦,寂寞的心情]

师:风筝看不到了,纸船也不见了,美好的往事都变成了回忆。读到这里,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受?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这段话?

7、师:小熊和小松鼠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出示课件,小熊、小松鼠寂寞的日子]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度过的。

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看谁能读出它们寂寞的心情。

篇三:画风筝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依据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色彩处理的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绘图工具箱中“取色”“涂色”“喷枪”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对不封闭图形着色的技巧。

难点: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的图画、体验与表现。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启发引导式、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引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使教学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一个美丽的画面,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识到画面的多姿多彩。教师抓住时机导入本节课内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易于感知色彩艳丽的形象、热衷于风筝游戏的心理趋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二)循序渐进,导学达标

(课件出示小卡通××出现说:小朋友,你们能帮助我做以下事情吗?) 出示任务

一、二:

1. 怎样选取我想要的颜色?

该任务设计的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取色的方法。取色器用法简单,学生很容易完成。

(教师进行指导、评价。由于此项操作简单,教师只需根据学生操作、探究的过程和方式予以表扬、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怎样获取在颜料盒中找不到的色彩?

该任务设计的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在颜料盒中取色、自定义编辑色彩的方法。学生不易完成的部分教师及时引导、更正、补充。(教师进行指导、评价:小朋友,大家能这么快掌握这项操作,你们真棒!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加油!)(课件出示小卡通××出现说:小朋友,我这有一幅美丽的画,看!谁能自己学习,说说云彩和绿草是怎样画出来的?)出示任务三:

3.探究画面中天空的云彩和地上的绿草是如何画出来的,进而掌握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该任务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喷枪的三种用法,对不能完成的部分教师及时更正、

引导、补充。(教师进行指导、评价:小朋友们,你们都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去画自己心中的蓝天、白云和草地,说明你们热爱生活,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课件出示小卡通××出现说: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帮助我解决了很多难题,谢谢你们,我这还有几幅美丽的画,看!{展示几幅用本节课知识画出的图片},我相信小朋友们也能画出这么美丽的图片,我们来一次比赛……)

出示任务四:

4.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一幅图画,用画图工具把你设计的风筝画出来,看谁的画面颜色漂亮,看谁的风筝设计精巧,看谁的风筝在蓝天中飞得最高。可能单独作战,也可能小组合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或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该任务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践、综合应用、探究学习,发展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5.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该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能整体理解全课知识点,并迁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审美情趣,促进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综合提升。

本节课教师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能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方法和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在这一环节中,使用优越有效的评价制度(画得好的学生奖励掌声和红星),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作热情和鉴赏能力,并能够简单叙述创作意图,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丰富内涵,陶冶情操。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 学生交流心得,互评互助。

学生把收集的风筝图片和大家评选出的漂亮图画保存到我们的资源库里,并把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知识建构。

(结束语:课件出示小卡通××出现说:小朋友,你们己经能画出美丽的图画,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描绘出美丽的明天……)

五、设计理念本节课,

我注重体现以下理念:

1.学科整合。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就本课内容而言,二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愉快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第3篇:风筝风筝飞上天

(4)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互评并交流创作经验。

4.实践,拓展,升华。

(1)提问:放风筝需要注意什么?(起飞平稳,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

(2)师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感受春天里放风筝的喜悦(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安排到课外)。

(3)课外要求学生继续了解风筝的发展史及不同区域风筝的制作特点。

这是一门自主、开放、探究、创新的课程;是一门解放学生,发展教师的课程;是教育回归原生态,回归自然的课程。教师要尽可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平时课可以少考虑一些,尽可能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实在没有办法解决下才指导。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而在此同时,同学们也很感兴趣,因为风筝对小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喜欢的一种玩具,我调查了一下,班里90%的同学都曾放过风筝,而且放得不错,这也是孩子们春天最喜欢的一样活动。我就从孩子们亲自放风筝的经历入手,请他们谈谈放风筝要注意的技巧,然后引入介绍风筝的历史,然后引出书中的年画《三月三》,请同桌互相说说,都有哪些动物形象的风筝,然后重点介绍了常见的沙燕风筝,并观察书上的三个沙燕风筝,看看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经过观察,知道了沙燕风筝的外形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其中的图案、颜色可以有丰富的变化。在对风筝有了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我再布置今天的课堂作业,根据孩子们绘画的水平,我分成了三种层次的作业:1是临摹书上的风筝图;2是画沙燕外形的风筝,自己设计丰富的图案;3是设计一个书上没有的新颖漂亮的风筝。同学们很感兴趣,都认真的画了起来,也产生了许多美丽的作品。

教学背景:体育活动是少年儿童喜爱的活动。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相约去放风筝是每个人非常喜爱的休闲活动。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是每一个儿童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仔细观察,发现风筝的特点,简单的设计、绘图风筝,按照要求制作简单的风筝。并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和知识及构造与平衡的关系

2、初步学会弯、绑、糊等简单的操作技能及简单工具的使用。

3、初步学会小组分工,体会同伴之间合作的愉快,完成作品的自豪心理。

4、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和知识,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5、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对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的对称、美观、有创意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教学难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掌握放飞的技巧。

学生)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实物;准备1米长细竹条3—4根、棉线2卷、桃花纸2张、胶水、美工刀、颜料等材料工具;组织四人合作组。

(教师)准备有关风筝的图片、实物;2—3个已经扎制好的风筝骨架;半成品风筝(已经制作好的,但没有画图的风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图片激发兴趣

1、先让大家看一些风筝的图片。多媒体播放各种风筝图片。(学生不住地发出赞叹声) (板书:风筝风筝飞上天)

2、讲解风筝的起源

3、玩过风筝吗?你见过的风筝都是什么形状的?根据学生交流板书。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鸟形、龙形等等。

过渡: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风筝。(想)

4、出示菱形风筝,让学生仔细观察。风筝都有一个特点:能看出来吗?

(板书:对称图形)

二、学生自主观察,制作方法指导

(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最简单的风筝。

(二)仔细看看,我们要怎么做?准备些什么材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三)设计完成记录表(小组分工)

1、请大家简单分工。组长、记录员、检验员

2、出示“十字形”骨架,让学生观察。

3、指导步骤和方法

步骤:设计图案——检验、评价——扎骨架——糊纸——绑拴提线——着色

四、学生制作(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因为制作没有完成,最后一个步骤只能放弃。)

五、集中展示、评价

组内成员

合作愉快扎线牢固

剪粘平整图案美丽

着色漂亮用材合理

操作安全回去还要

六、加工、试飞

教学反思:

课堂流程不够自然,即教学思路不清晰

1、课的一开始导入部分,用“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引出风筝。不如看图、直接引出来的风筝,这样课堂更加有效率。因为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重点是在制作上,课的导入只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制作指导一开始就出现一个“十字形”的骨架,这是对流程的破坏。应该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第一步是扎骨架然后引导学生考虑扎的位置,如何扎牢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设计图案、检验图案。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完全是仿制简易风筝,根本就不需要设计,否则就成了画蛇添足,作秀之嫌。再加上起不了什么作用,浪费了课堂时间。

3、指导性错误。糊纸应该是先糊再裁,可是有几组学生采用的是先裁后糊;虽然也可以糊上,但是“先糊再裁”比较科学,不容易犯错误。

4、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只是扎好了骨架,没有时间糊纸,甚至有一

组连骨架都没有糊好。究其原因,因为本人没有充分考虑到本节课内学生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能够在骨架做完后,用双面胶拧成的绳子代替线的捆绑,不仅会容易绑扎,而且骨架不容易变形,容易修改,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有效性的问题。

二、设计思路不清晰,即重点难点把握不准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综合大家的意见,重点应该是三部分。

一、扎骨架;

二、糊纸;三绑提线。其中难点有二。一是扎骨架时绑线的方法,两根竹条的位置也是难点所在;二是绑提线的位置。糊纸是先糊再裁,还是先裁再糊,提示一下学生应该可以明白。重点难点应该是教师心中有数。综合实践活动虽然制出:要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活动,但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特别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如绑四条菱线老是绑不好,可以给学生出个注意,这样不仅使学生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也可以使教师的有效指导落到实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理念,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主性的特点,学生能自主发现的,就自主观察,得出结论;学生不能发现的,教师适当引导,或者作为知识直接授予也未尝不可。

1、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倡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活动。扎骨架时扎线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发现,用“X”形,但有些学生认为扎的越多越好,结果不仅影响糊纸,还影响整个风筝的重量,影响了后续活动的有效开展。作为教师在指导时,可以问学生:绕线怎样才合理?学生一般都能够知道:牢且少。当然学生实在能够自主发现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直接告诉学生是知识的传授,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之一。

在绑扎骨架时,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同时出现线和双面胶两种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用双面胶拧成的绳子代替线的捆绑,这是指导学生对材料和工具的选择上,采取思维的优化。这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样,糊纸只要为学生是先糊再裁,还是先裁后糊?学生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可以很快明白过来。

2、综合实践活动提倡自主活动,但并不反对对知识的传授。在扎骨架时,两根竹条的位置,教师可以这样跟学生讲:根据许多人反复实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上下比例应该是3:8;左右是4:4的关系。因为五年级学生对比例还不清楚,教师可以简单的举例说明。如在一根长竹条上面部分是15厘米,那么下面部分

是40厘米;这样左边和右边也应该是20厘米(比例是1:5厘米)。在课堂前教师可以把做好的竹条直接教给学生,省去了比例之间的转换。有人说,我做过了我记住了。我记住了,我会反思。所以在知识的传授后,应该让学生多实践,多比较。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

3、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师不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这堂之前,我对制作风筝是一位外行。有许多专业术语,我根本不懂得。如绑提线的位置和长度是非常讲究的,我查阅了潍坊风筝网《风筝的升空原理与制作》后,才知道三个知识点:

1、提线长度: 取风筝面宽度用二倍长最为适宜。

2、.提线位置选择

3、提线角度:调节。

当然,这节课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和学会了思考,也提高了我的能力,激发了我对教育真谛的渴望,这是我更加着迷于这门课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明白了这是一门自主、开放、探究、创新的课程;是一门解放学生,发展教师的课程;是教育回归原生态,回归自然的课程。

第4篇:潍坊风筝节风筝节活动方案

一年一度的风筝节即将到来了,喜欢放风筝的小伙伴们已经蠢蠢欲动了吧。在这春暖花开的几节,尽情的把风筝放飞吧。

风筝作为民俗文化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常用风筝作诗吟句:“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每年的芳菲四月,更是放飞风筝的最佳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特举办 “美丽新苏州时尚大舞台”2013苏州第二届风筝节大型户外踏青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尽情放飞快乐,追逐梦想,拥抱美好的童年。

主办单位

看壹周·苏州广播电视报社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苏州时尚舞台品牌城

活动时间:2013年4月6日 上午10:00—下午3:00

活动地点:苏州时尚舞台品牌商城

活动主题:美丽新苏州,时尚大舞台

参赛对象与报名方法:

参赛对象:5—14岁孩子均可报名参加。

团体报名:由学校进行团体报名,请相关学校或单位确定带队老师,将参加活动名单于4月1日前将报名表发至电子信箱sznextweek@163.com,并注明“风筝节报名”。 为保证活动现场安全,敬请提醒家长参加。

活动咨询电话:0512-69150539 陈老师、0512-69150527王老师

活动内容

梦想涂鸦·DIY自制风筝大赛

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艺术家,参赛家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展现想象力,现场涂鸦风筝,勾画自己心中的艺术杰作,描绘心中的美好希望。孩子和家长一起动手动脑,让孩子放飞真正属于自己的风筝。

要求:(1)图案美观,颜色搭配协调

(2)夸张得体,有创新,有个性

漫天飞舞·放风筝竞赛

范文网【】项目内容要求放飞风筝现场统一购买立体彩条风筝,按分组同时进行放飞放飞自制风筝自己现场DIY制作风筝,现场展示并放飞绘制、放飞

注意事项:参加比赛的风筝,可以自备,也可以由主办方代为购买,10元/套(含30米线)

比赛规则:

1、所有参赛选手均需在现场报到处报到,领取参赛号码贴后,才能参加自制风筝或放飞风筝的比赛。

2、参加自制风筝的选手在完成作品后,交到现场评委处要求评分,待评委拍照留存、做出评分后,即可携风筝到放飞区参加放飞比赛项目。

3、放飞比赛将组织裁判现场评判,本届风筝放飞比赛的计分项目有“记时分”60分、“角度分”25分、和“效果分”15分。

“角度分”是根据风筝牵引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测算出来的,当夹角是25度时,所得分数是0分、夹角是30分,可得2分、交角是35度时,可得4分……依此类推,夹角每增加5度,就可多得2分,最大的夹角是85度,可得25分。

“计时分”是指参赛者待风筝成功升空后,可以把风筝牵引线牵入计时区里,让裁判员对风筝在高空的时间进行测定,只要风筝在高空待够了8分钟,就可以得到60分。

“效果分”是指风筝升空后,若能引导风筝出现盘旋或上下翻滚等其它飞行轨迹的话,就可以获得15分的效果分

特别提醒:

若两只风筝在高空中出现了缠线或搭线的意外情况,在得到裁判员允许

后,参赛者可走出记时区处理意外情况,否则裁判员可以做出出局处理。

2、如果两只参赛风筝缠绕在了一起,请两名风筝的主人不要着急,更不能因为怕影响成绩就随意拉扯风筝牵引线,出现这种意外情况后,只需两名参赛者并肩站在一起,把各自手中的风筝线轮并拢,这样就很容易分清两根缠绕在一起的牵引线的交叉点,继而将两条线分开了。

九、奖项设置:

1、放飞风筝: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30名,优胜奖:若干

2、自制风筝: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胜奖:若干

3、团队组织奖:6名

本届风筝节鼓励参赛选手积极向大赛广播站投稿,组委会将根据学校组织发动情况,并结合各单位向广播站投稿情况评出团队组织奖。

活动奖品丰厚,欢迎学校、同学踊跃参与比赛。

第5篇:追风筝的人 找寻风筝 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 》——找寻失落的风筝

由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写的《追风筝的少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良心与救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Hassan,是个优秀的Kite runner。作为仆人,他忠实于自己的少爷Amir;作为朋友,他甘愿为Amir付出一切。而Amir却是个懦弱自私的人。他从未把Hassan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即便他们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伙伴。Amir为了赢得父亲的信赖和宠爱去参加追风筝大赛,Hassan当他的助手。当Amir的风筝飞走的时候,Hassan问他:“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当Hassan拼尽了全力,甚至是被人侮辱了地把风筝拿回来时,亲眼看到Hassan受辱却没有出手相救的Amir, 选择了冷落避开Hassan。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他陷害了Hassan,把他赶出了家。后来因为战乱,Amir和父亲离开了阿富汗到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但Amir心怀愧疚。多年后,他重回故土,发现战乱中的家乡早已是物是人非。Amir开始了自己的救赎之旅,却发现童年犯下的错误已经无法弥补„„

在阿富汗,每年的风筝大赛都是男孩子们展现自己勇气,表现自己的时候。Hassan是风筝大赛的常胜将军,他勇敢,忠诚。甚至连Amri的父亲也认为Hassan比自己的孩子还有有男子汉气概。而Amir是个喜欢写故事的人,他想成为一名作家。他并不适合参加追风筝大赛。可是为了改变父亲对他的看法,他决定勇敢地参加风筝大赛。当然,他最后赢了。他没有收回Hassan给他的风筝,他的善良风筝飞走了,他的良心也飞走了。他嫉妒Hassan的优秀,眼睁睁地看着他落难而不顾。之后,为了一己之私,他赶走了Hassan。风筝飞走了,他失去了属于自己的风筝,也失去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良心,自己的一切。即便是逃离到了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心中的风筝依然是只断了线的风筝。

当他重新回到了满目疮痍的故土,得知Hassan夫妇也为了捍卫主人的家园惨死。Hassan居然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他收养了他们的孩子Sohrab。不管Amir和家人怎样疼爱他,关心他,他都无动于衷,他的沉默让人绝望。终于有一天,人们开始斗风筝了。雪地上,群情激昂,Amir也去放风筝。Sohrab曾经和父亲一起放过风筝。他当起阿米尔的助手。当最后一个风筝飞走的时候,Amir问他: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为你,千千万万遍。”他心中自己讲到。

在小说中风筝象征了很多。他是勇气,是父爱;Amir参加比赛是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是个男子汉。风筝也代表了他与Hassan之间亲如兄弟的关系。Amir是高贵的少爷,Hassan就像只从未断线的风筝,一直以来紧紧跟着Amir的脚步。即使是知道了Amir陷害自己,他也义无反顾地顺从。当风筝断了,飞走了,Amir就是在那一刻失去了Hassan,失去了自己的良心。一直以来,Amir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良心,想重新找回自己与Hassan曾今美好的时光。当Hassan的儿子Sohrab最终接受了Amir。Amir也找到了自己的良心,找到了自己的风筝,得到了救赎。

第6篇:追风筝的孩子——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孩子——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追风筝的孩子——《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孩子——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孩提时代,我们跟身边的玩伴总是那么地要好,一起爬到很高很高的树上坐着,一起分享好吃的好喝的,一起淘气顽皮。这种很铁的关系,不分性别,无论国度,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坚固地存在着,只是形式上可能因地域文化而有不同。主人公阿米尔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和他家的仆人的儿子哈桑就是这样一对很要好的玩伴,他们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对抗喜欢欺负别人的孩子,一起放风筝、追风筝。他们生活的国家阿富汗——一个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国度,在某一个小镇里,每年冬季都会举行一次斗风筝比赛,各家的儿童会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最高、谁能够追得着掉下的风筝。阿米尔就是个非常期待拿到冠军的孩子,这是因为他要借此荣耀从他的父亲那里取得赞美和宠爱。他做到了,他把风筝放到了最高,在比赛的最后,天空上只剩下他那只风筝在飞,他似乎看到了父亲脸上满意的神态。但是几乎与此同时他看到了父亲脸上着急的表情,在那表情中他明白他还得把倒数第二只掉下来的风筝追回。于是他让哈桑替他去追。哈桑为了阿米尔,开始了又一次的追逐。怎料就这一追,他们的关系再也不似从前。哈桑追风筝时遇到了早有预谋的三个坏孩子,他们说要将哈桑强奸了才能将风筝给他。哈桑无可奈何地被坏孩子头——阿塞夫欺负了,但哈桑不知道其实阿米尔当时就躲在墙角后,阿米尔目睹了整个惨剧的经过。然而他没有给他的朋友提供援助,他背叛了为他千千万万遍的玩伴,读后感《追风筝的孩子——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阿米尔因此备受良心煎熬,反诬蔑哈桑偷东西借口将哈桑赶走了。19世纪70年代的阿富汗兵荒马乱,阿米尔随父亲离开了家乡,却没能结束昨日的噩梦。

20多年以后,阿米尔费尽周折回到了家乡,开始了救赎之旅。此时哈桑已死,阿米尔只好通过救出阿米尔的孩子——索拉博来赎幼年犯下的罪。阿富汗小镇的昨日光景早已变成今日一派惨败景象,阿米尔却偶然得知哈桑原来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阿米尔曾经的犹豫最后变成了救出索拉博的坚定想法。想不到,困住索拉博的正是那该死的阿塞夫。冒着生命危险,最终他救出了阿米尔,将他带回到自己在美国的家中。

阿米尔最后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在小的时候,他的父亲那么喜欢哈桑。他也体会到了父亲这样做是有多无可奈何。他的父亲希望能用一生来赎私生子的过错,而他没有给父亲这样的机会。阿米尔在被噩梦困扰了许多年以后,终于成功地赎回自己童年的罪行——背叛和污蔑哈桑。也许每个人在生命开始的头十几年中,都会犯下这样那样的过错,而后,这种过错便需要有良心的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偿还。文中有个人物说得对:迟早都是要回去面对的。躲得了一时,避不了一世。

死去的哈桑依然逝去,过往的时光美好不复,活着的人不管有没有犯过大错的曾经都好,只要尽力去弥补了,也就罢了。回忆中,阿富汗小镇里绿草坪上拽着风筝线跑的孩子有几多欢笑,蓝天上飘着的风筝有几多色彩,追风筝的孩子是他一生中最好的同伴,他对他说:“为了你,我愿意做任何事。为你,千千万万遍。”

然后,追风筝的孩子去了,随着那些最后一只被割断线的风筝,从拽着风筝线跑的孩子的世界里消失,再也没有回来。

上一篇:全自动员工考勤表下一篇:女儿情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