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跨越

2022-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起点新跨越

聚焦:新起点、新跨越

乙丑之年,河南电视台迎来了四十华诞。人生四十不惑。河南电视台如日中天。依托中原大地深刻的文化资源,河南电视台不断追求、不断超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自身的巨大发展。

在四十年的峥嵘岁月里,河南电视人披荆斩棘,开拓创新,从无到有,由弱至强,谱写了中国电视事业史上的一曲曲华美乐章。立足华夏之源的灿烂文化,河南电视人开创了《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都市报道》、《民生大参考》、《DV观察》等一系列优质栏目。在加强内容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河南电视人肩负起传播核心价值、引导主流舆论的媒体责任,经过不断发展,河南电视台正由河南主流媒体到全国强势媒体大步迈进。伴随着中原经济的腾飞,河南电视台的广告创收也呈现井喷式增长势头,跨越发展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广告创收从不足3亿到突破10亿,跻身全国省级强台行列。广告经营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提升了河南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使整个媒体的覆盖范围、节目制作购买、品牌推广等工作进入了更加良性健康的快速发展时期。

为隆重庆祝河南电视台四十周年台庆,展示其辉煌历程后的中原智慧,为同行和广告主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我们特别策划了此次专题。专题以河南电视台的广告经营为切入点,通过台长、副台长、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各频道经营负责人的独家声音,专家点评、同行祝福、共赢之道等内容版面,全面解读电视发展的中原模式,与读者朋友们共同领略辉煌四十年的魅力风采。

四十不惑的责任与见证——专访河南电视台台长周绍成

天下功夫出少林,华夏之源在中原。河南电视台经过四十年的坚持与突破,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与厚重,正以中原人特有的文韬武略,使古老的华夏文明重焕青春的活力。时值河南电视台40周年台庆之际,记者有幸采访到河南电视台台长周绍成。作为河南电视事业发展历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资深电视人周绍成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积淀了丰富的经验,拥有独到的行业智慧,堪称河南电视第一高手。在与他零距离接触中,记者感受到他的豪迈与细腻,侠骨和柔情。

成长:“条件艰苦。但很荣耀”

20世纪70年代末,周绍成初涉电视江湖。当时还处于文化大革命后期,社会动荡,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在此条件下,艰难生存的河南电视台各种硬件设备和工作环境也相当落后,这一切对于刚刚进入电视圈的周绍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初创时期,节目形态也比较简单,除了转播中央台的节目外,电视台只录制并播出一些新闻和专题类节目。作为记者的周绍成,每天要扛着极其笨重的摄像机四处拍摄,早出晚归,十分疲惫。不但硬件条件缺乏,也缺少专业人士和行业标准的指导。周绍成本着追求完美的精神,在实践中反复总结摸索,不断提高拍摄水平,用自己的艰辛探索推动着早期电视台的进步。

尽管条件十分艰辛,周绍成仍乐在其中。怀着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凭着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周绍成在电视领域一干就是33年。在这33年里,周绍成历任记者、专题处处长、副台长、台长兼总编辑,个人的成长与成就伴随着河南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河南电视台先后经历初创期、发展期,1999年卫星频道上星,实现了有线无线的整合传播,频道和栏目的空前增多,使河南电视台进入了繁荣时期。2003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发展,河南电视事业也步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时期,势头良好。

责任:

“着力打造主流媒体形象”

周绍成告诉记者,作为河南省影响最大的电视媒体,河南电视台承载着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传递民族核心文化的媒体责任。其实,主流媒体形象的打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品牌栏目的建设和影响力的拓展,另一个是打造绿色屏幕环境。也就是说,主流媒体至少要具备两个基本的元素:实力和责任。

实力也就是品牌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媒体就只能被边缘化,谈不上主流,更承担不了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倡导核心价值的媒体责任。中宣部副部长李东升指出,媒体的权威性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媒体自身争取的。周绍成告诉记者,河南电视台通过不断强化特色定位,凸显差异化品质,不断确立特色化目标和差异化项目,强力打造具有本土特点、具有市场竞争力、具有收视号召力的特色资源,加强特色栏目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先后培育了以传统戏曲为主要表现内容的综艺节目《梨园春》、以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为宗旨的竞技类节目《武林风》、以居全国地上文物第二、地下文物第一的河南文化资源为依托的益智类栏目《华豫之门》。

在进行品牌栏目建设的同时,河南电视台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线下活动助推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特别是举办武林风拉美五国行等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国际活动,《梨园春》走进悉尼歌剧院的演出为河南电视台的品牌形象贴上了国际标签。《梨园春》节目还在全国各地唱响,曾走进兰州、西安、乌鲁木齐、济南、合肥等大中城市。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由广电总局、中国文联、河南省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电视台承办的大型活动《祝福祖国》也在紧锣筹备之中。

周绍成执掌的河南电视台,努力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高度重视新闻能力建设。以2008年为例,河南电视台成功进行奥运火炬传递和拜祖大典等重要活动直播,以及“坚定信心促发展”、“聚焦三夏”等专栏报道。在提升自身宣传能力的同时,高度重视河南新闻在央视窗口的出镜率、影响力和渗透力,上中央台新闻的质量、效果均有大幅提升。同时,河南电视台努力打造河南电视台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媒体形象,致力于媒体公信力和美誉度的提升。

战略:“一大多强,手心手背都是肉”

作为掌门人,协调频道兄弟之间的关系,以良好的情谊并肩作战,从而促进整个电视台的健康发展,需要很大的智慧。周绍成在不断地探索中,总结出“一大多强”的战略,也就是卫星频道率先发展起来,参与全国竞争。同时有机协调地面频道的发展,努力解决频道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建立多个强势地面频道。

从2003年起,河南电视台根据卫星频道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对河南卫视进行多次改版,到2006年,河南电视台以省级卫视的收视率、覆盖率和广告创收作为衡量标准,通过举办大型活动等有效措施努力扩大河南卫视在全国的影响力,河南卫视的全国概念至此初步形成。目前,河南卫视的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正朝着全国强势媒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目前,河南电视台共有都市频道、经济生活频道、电视剧频道等8个地面频道。河南卫视的发展虽然是河南电视台的重中之重,但河南电视台的突围与崛起仅靠卫视是不够的,地面频道也是河南电视台的半壁江山。在受众日益细分的今天,必须依靠若干强大的地面频道有效地抢占省内市场份额,来实现河南电视台整体实力的提升和跨越。“频道专业化、专业品牌化”成了做强做大地面频道题中的应有之义。

各频道是手足之情,对于掌门人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真正实现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是周绍成不懈努力的战略目标。

经营:“你不中,我换人”

周绍成告诉记者,2008年冰雪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给电视广告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冲击,为应对这种严峻形势带来的挑战,台里经过紧急研究,激活机制,放宽政策,同时加强了与江苏卫视、安徽卫视、浙江卫视的合作,联合开发客户。到2008年底,河南电视台实现广告创收9.8亿元,超额完成既定经营目标1447万元;其他事业收入3200万元;企业营业收入9410万元:全台总体事业及产业收入11亿元,首次突破104L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面对2009年严峻的经济形势,周绍成又提出了两场战役的经营思路,即卫星频道收视保卫战和广告创收攻坚战。周绍成告诉记者:“面对不利形势,我们没有放弃,也没有退缩,而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继续树立信心,自我加压,提出了不留余地,不留幻想,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坚决完成全年创收任务的口号,并先后多次召开了广告经营会议,就如何克服困难、促进广告创收增长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广告经营人员的艰苦努力,1到6月份全台创收累计达5.12亿元,完成既定目标的96%,整体呈现良好发展的势头。”

而在第一季度,惨淡的广告收入使经营部门的员工倍受打击,整个团队的战斗士气也陷入低谷,就连曾经战功赫赫的经营高手们,当时也忧心忡忡,一筹莫展。不堪重压的员工们纷纷感到压力太大,甚至有人戏谑地说,这任务太重,我担心自己完不成就会去跳楼。为了不留任何幻想,重情重义的周绍成竟然传递出这样的声音:“压力太大也不用跳楼,你不中,我换人!”半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感到掌门人说这句话时内心的压力与期望、坚定与无奈。

版面有限,然而周绍成v'Yr~导的河南电视台的责任和事业却在无限发展。正如河南电视台广告经营中心主任王军保所言:“在河南电视事业上,周台拓荒了昨天的贫瘠,创造了今天的辉煌,成就了明天的梦想,他是电视行业的标杆,激励着我们一路向前。”

40年广告经营管理回眸——专访河南电视台副台长石小兵

走进河南电视台广告经营部门的办公区,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身边往来穿梭,急促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也许只有这些景象最能诠释河南电视台广告经营发展史册上那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的由来。40年弹指一挥间,逝去的是时间,留下的是勇于拼搏奋斗,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背负着荣耀的广告经营人员依旧在向着新的梦想发起最有力的冲击。

石小兵,河南电视台广告经营工作的参与者、见证者、领导者,他多年分管广告工作,见证了河南电视台广告事业的起步、成长与辉煌。在河南电视台40周年台庆之际,《广告主》有幸与这位河南广告事业的领航者畅谈河南台广告事业的发展,从历史的记忆中搜寻河南电视台辉煌的发展历程。

紧抓机遇谋发展

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传媒业和广告业的生存发展在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经济和各个行业的发展,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作为一种市场活动,离不开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等宏观环境的影响。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及其各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电视广告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经济基础,同时也刺激了电视广告业的发展。正如石小兵所说:“河南电视台广告事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近几十年,国家经济不断繁荣,造就了广告行业的持续增长。同时也得益于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的经济总量已连续几年位居全国第五。”

在大好的经济形势下,河南电视台领导审时度势,以经济发展为契机,抓住不同时期发展的大好机会,果断采取各种措施,有效促进广告事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河南电视台不断在发展模式、经营体制、用人制度、业务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与尝试,加快了广告发展的进程。

用人机制的改革为河南台广告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94年,石小兵通过应聘成为河南电视台第一位专业化广告领导者,他带领的团队开创了河南广告经营史上一个新时代。“从专题部到广告部,对于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当时的广告部就一间办公室,面临的困难非常大。”困难没有压倒第一批专业化的广告团队,他们在不断摸索中,建立了诸如电话登记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不断开拓新客户,当年广告收入突破3000万,1997年广告创收突破亿元大关。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广播电视属于第三产业,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事业的产业属性,向经营型事业迈进。体制的改革与理念的转变为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也为电视广告的大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河南电视台在广告管理体制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建立健全个人岗位责任制,任务指标落实到人;全年任务指标实行承包制,超额完成任务按比例提成等等,大大激活了全体广告经营人员的积极性,广告创收也明显得到提高。电视广告的经营方式也由单一的制作播出型转变为多样的代理播出型。通过与各家广告公司搞业务协作,有效地扩大了经营范围,增加了广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3年,中国电视市场经历了大规模改革。同年,河南电视台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更新观念、锐意改革、努力把河南电视台建设成全国一流媒体”的战略目标,从而拉开了大跨越的序幕。在广告经营管理方面,这主要表现在管理精细化、营销科学化、净化荧屏坚决化、应急处置机制、广告创收果实累累等方面。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河南电视台已经稳居全国电视强台的行列。深练内功保增长

事物的发展都是受外因和内因共同影响的,广告经营活动也是在一定的内外环境下进行的。随着传媒广告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营销传播专业化要求的加强,要想保持高速增长,电视台广告营销队伍本身专业化程度的提升成为关键。“现如今,广告的经营模式已经由拉广告转变为整合营销,从坐商转变为行商,客户言必称数据,对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专业化已经成为影响媒体发展的关键。”石小兵如是说。

为此,河南电视台不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经营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例如,聘请优秀的智业机构克顿公司对河南电视台的经营工作进行了全面剖析,深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2004年,广告部两次组织并实施了河南消费市场专项调研。调研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采访(CATI)的方式,累计成功调查有效样本8124个,取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经过这次练兵,广告部培养了自己的市场调研队伍,对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思路以及工作流程、运作模式有较为熟练的掌握。2005年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使用索福瑞、尼尔森、CTR等多家公司数据软件,掌握了广告和收视数据的使用和分析方法,并能将其合理应用于

媒体经营活动中,积极为广告创收工作提供了专业数据知识和深度数据解读。

同时,广告营销人员也在积极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这主要表现在主动熟悉客户情况,关心客户成长,为客户提供贴身的个性化服务上。全员努力让河南电视台与客户结成了长期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媒体与客户的双赢。

担当责任塑形象

面对激烈的广告竞争态势,河南电视台不断强化主流媒体的责任意识,狠抓荧屏净化工作。“媒体最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不能为了经济效益。就不择手段,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媒体。”石小兵坚定地说。

河南电视台广告从业人员始终坚持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不断增强识别和抵制不良内容广告的能力,广告部门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广告审验、播出程序,从业务人员接单到部领导审核,层层把关认真做好广告播出前的审核工作,从根本上杜绝了含有不良内容广告在河南电视台播出的可能。通过各个部门的联动协作,河南电视台有效遏制了粗俗、低劣、虚假等不良广告的泛滥,停播了那些内容低俗、误导消费的广告。比如,在用餐时间坚决停播了脚气、痔疮等类药品和妇女卫生用品广告,尊重观众生活习惯,切实保证了河南电视台含有不良内容广告清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广告经营管理中心还经常邀请省工商局广告处与省广电局事业处领导进行广告政策法规知识培训,对全台100余名广告经营与管理一线人员进行了广告政策法规讲解、违法违规广告经典案例分析等系统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广告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品牌建设上,河南台积极地通过举办具有特色的大型活动来扩大河南电视台的影响力,推动广告事业的发展。2007年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中博会晚会在卫星频道成功直播,为河南台广告创收拓展了空间。卫星频道广告经营部加大开发力度,以活动带动广告创收,效果显著。卫星频道连续两年圆满完成“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招商工作,成功售出了“魅力河南之旅”总冠名、“总决赛晚会”冠名、“单项赛”冠名等项目。通过一次次大型活动,既展示了河南电视台强台的形象,又带动了广告的实际增长。

“任何企业都有发展期、成熟期、没落期,任何生命都是有期限的。要做百年名企,就要延长发展期,河南电视台要延长发展期,不能仅仅靠广告一条腿走路,要多元化发展,提高产业经营在整个收入中的比重。”对于未来河南电视台的发展,石小兵显然已经有了更多的打算。

2008年河南电视台的营收超过10亿元。面对今年恶劣的经济形势,上半年广告创收成功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相信未来的河南电视台必将会斩获更大的成功。

广告经营管理中心的服务情怀

随着“知礼节、懂感恩”养成教育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到处洋溢着热情、礼貌、奋进的气氛,中心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活动的内涵与意义。据河南电视台广告中心主任王军保介绍,近年来中心还开展了多项此类活动,目的就是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办事效率,为各频道广告经营工作顺利开展做好服务。

2005年,伴随着河南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应运而生。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以服务、协调、监督、管理为指导方针,以管政策、管价格、管合同、管播出为基本职责,充分发挥服务协调职能,不断完善广告经营管理措施和办法,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为各频道经营部顺畅开展广告经营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角色职能的发挥上,王军保主任认为,广告经营管理中心首先要当好领导的参谋,要能够保证河南电视台广告经营工作有序良性健康稳步发展。每年的广告价格政策制定当中,广告中心在充分把握国情、省情、行业发展以及频道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广征意见,确保出台的各项经营管理措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执行性。

其次,广告经营管理中心要充分发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职能。在王军保主任看来,广告经营中心和各频道之间是一种亲密的兄弟关系,中心作为兄长,就是要扎扎实实做好服务工作,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各兄弟频道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还要做好监督、教育工作,保证频道健康成长,对河南电视台这个大家庭负责。

近几年来,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开拓进取,不断延伸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品质。为了有效净化荧屏,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建立了危机公关机制,积极和各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及时查缺补漏。中心每年都要联合省工商局举办广告政策法规培训班,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及时对最新出台的广告管理政策进行解读。同时在管理上,严把广告价格关,合同审核关、内容审核关,严查违法违纪广告,维护河南电视台的形象。目前他们在广告经营管理和治理违法违规广告上的许多成功经验已经由河南省工商局向河南全省主流媒体进行了推广,成为了河南媒体的典范和表率。

河南卫视

区隔营销策略打造强势媒体的强势营销

鲁迅说过,文艺作品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电视作为文艺作品在电子时代的衍生产物,也遵循文艺发展的共同规律。处于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河南卫视,牢牢抓住媒介的区域优势,加强创新性栏目建设,使卫视品牌实现传统韵味和现代时尚的完美交融。引起华^观众的强烈共鸣,进而通过声势浩大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河南风、中国风,实现了卫视品牌价值的战略性提升。

媒体二次销售原理,决定了河南卫视的区隔营销包括内容建设和广告经营。内容建设集中表现在品牌栏目的打造上,河南卫视对自己所处区域的核心优势和独特资源进行隔离发掘,并进行专业化的设计、包装和推广。具体说来,河南卫视抓住了中原地区戏曲、文物和武术三大文化资源,通过打造《梨园春》、《华豫之门》和《武林风》三个内容独特、形式各异的栏目,构架一个具有鲜明中原文化特色的“品牌文化栏目”群,凸显了河南卫视特色化的基本特质,也成为河南卫视参与全国卫星频道竞争的核心资源。

河南卫视的广告经营也加强区域和行业细分,在某一时期集中主要精力对目标区域和目标行业进行科学隔离,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进而各个击破,稳步推进。河南卫视广告部主任王扎根告诉记者:“营销策略方面,我们从实际出发,力争找到最合适、最科学、最有效的途径。一是每年确定一个重点开发区域和重点行业,从2005年至今,每个经营年度的重点区域分别为河南、山东、闽粤、西南地区等潜力大而开发力度不足的地区,重点开发的行业为食品、通讯、电动车、乳品、家电和太阳能等。二是针对不断变化的经营形势采取不同的手段,如2006年对省内部分行业采取了买断经营政策。经过摸索,河南卫视逐渐形成分片区开发、分行业服务、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总代理的经营模式。”

都市频道:强势节目构筑营销矩阵

“频道一直专注于节目创新,求精不求大,每年都推出具有影响力的栏目,用栏目来带动广告的增长,形成规模效应。”都市频道广告部主

任邬海涛在谈到节目创新时说道。

作为河南最强势的地面频道,该频道一直以自办栏目为主,创建了一大批电视观众家喻户晓的栏目,如《打娱晒网》、《都市报道扩大版》、《都市报道》、《情感密码》等,最近为维雪啤酒专门定制的节目《你最有才》更是受到观众的喜爱。

邬海涛告诉记者,该频道不仅仅在栏目创新上下功夫,在节目的编排上也同样在不断地创新。他们深入研究受众需求,开发不同类型的节目,通过科学化编排,不断打造节目的收视王牌。从《打娱晒网》到《情感密码》,形成了名牌栏目矩阵,带来了晚间持续的收视高峰,有效地吸引了广告的投放。

都市频道的节目构成与定位注定其在广告营销以节目营销为主,而非单纯的售卖时间。都市频道广告团队通过直接与广告主接触,深入了解广告主的需求,结合都市频道形式多样的节目平台,为广告主提供多样化的广告产品,同时以精细、周到的服务,赢得了众多广告主的认同。据悉,都市频道还将在个性化栏目定制方面,继续探索,创办更多观众喜爱、企业满意的栏目,同时也不断地扩大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电视剧频道:深谙市场的策略式经营

“跨国企业很会利用经济危机这个借口压低广告价格,反复向媒体传递大幅削减投放的信息,迫使媒体在紧张的情绪下接受其降价要求。其中不乏夸大的成份,而随着电视剧频道市场份额、覆盖范围的稳步攀升,频道的传播价值随之不断增长,因而频道的广告价格没有降低的理由,相反还要有所提升!”电视剧频道副总监贾强避免了对舆论的盲从,从而在经营策略上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

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提出了节目内容和广告经营的双重定位,广告经营定位因时而改,因势而变,提出了阶段经营策略。2005年,频道的覆盖范围是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观众规模小是客观情况,但观众的购买力相对较高,因而频道将观众品质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携手高端,掘金中原”的营销策略,占领了郑州70%的高端广告份额。到2006年,随着频道覆盖范围的扩展,观众构成更加多元化,频道经营随之定位为“高品质大众品牌进入河南家庭的第一通道”。2007年以来,频道省内覆盖率达到80%以上,根据新的覆盖范围和市场实际,考虑到频道近几年来在河南广大家庭中所积累的强大而稳固的影响力,频道又将经营定位为“优质大众品牌进人河南家庭的第一频道”。策略式经营,使电视剧频道几年来得以稳固发展,频道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

法制频道:专业定位影响高端受众

“绝大多数的电视台由于走大众化路线,他们的内容要照顾到所有的群体,而法制频道走的是相对高端的路线,专注于年龄较成熟、高收入、高学历的受众。法制频道正成为越来越多的精英人士的收视选择。”从法制频道副总监张斌自信的话语中,不难看出法制频道差异化战略的成功。

在信息泛滥、超载的时代,海量的信息不一定就是夺人眼球的卖点,精准、专业的报道同样是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法制频道紧紧抓住高端受众对有价值的内容、独到观点的需求,从客观、公正的角度为受众提供详细、全面的事件报道,权威、深刻的信息解读、满足受众对事件的深层次了解的需求,由此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自办栏目,如《法治现场》、《临刑会见》、《走进法庭》、《晓华影吧》等,有效提高了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和满意率。

受众的定位决定了广告的品质,该频道大部分的广告客户多为品牌客户。在客户服务上,法制频道的广告经营团队极力提供个性化的广告服务,如广告科学化的编排,根据不同节目、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广告投放方案;广告效果评估、广告数据跟踪、危机公关等。张斌表示未来还将进一步细分市场,结合频道、栏目特征,加大力度开发高端客户,提高广告品质。

精品博览频道:首创文摘编排,助推精准营销

“精品博览频道作为全国首家电视文摘频道,以其优质的海内外电视精品节目吸引着广大电视观众。在差异化的发展历程中,频道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精心策划、科学编排,把广告经营和节目的编排统一起来,做到有的放矢、精准营销。”精品博览频道广告部主任吴磊向记者娓娓道来该频道的经营特色。

他还告诉记者:由于引进的节目有着相对固定的收视人群,该频道在编排上率先引入“编播季”概念,对节目进行整合集约播出,提高观众收视的连续性和忠诚度。用对象化、分众化来对不同层次观众进行区分,做到人性化编排。最近,该频道的改版就采用了“4+2”为特色的整体界面架构,有效地吸引了类型化的电视观众。

编排的优势带来的是营销上的精准。营销上,精品博览频道引入“销售季”概念,广告策略与节目播出计划紧密结合,频道营销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客户的各种需求,加大力度开发新的广告形式,特别是植入式、战略合作式的广告合作模式,增强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确保广告主获取最大的传播价值和市场收益。

民生频道:提升频道忠诚度的三板斧

“电视剧观众不太在乎看哪个频道,他们关心的是看什么以及什么时候看。所以播放电视剧的频道观众忠诚度较低,这种情况在剧目资源相对薄弱的省级地面频道表现得尤为突出。”记者从民生频道广告部主任黄啸宇娓娓道来的独家营销心得中,总结出民生频道提升频道忠诚度的二三板斧,在此和道上同仁交流探讨。

第一板斧:加强自办栏目的研发力度。根据观众收视需求和客户广告需求,自主创办的《民生大参考》、《香香美食》、《小莉帮忙》、《我的奥斯卡》、《民生映像》等节目特色鲜明,拥有极好的观众口碑。

第二板斧:进行科学编排。为凸显频道特色,方便收看,民生频道把自办栏目全部放在晚间黄金时段,充分利用自办栏目内容自主性的优势,加强栏目联系,有力地保障了观众在频道内流动,延长了黄金时段。

第三板斧:开展线下活动。为加强民生性、服务性、情感性的品牌形象,民生频道持续有效地开展各种进社区的活动。这种线下活动的有益开展不但增强了频道影响力,也为广告主创造了良好的线下传播机会。

公共频道:用定位拯救营销

“实话实说,全国大多数公共频道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作为河南电视台的公共频道,河南八套在改版之前也较为艰难,尽管艰辛的探索使频道形象不断好转,然而就像刚刚康复的病人仍会受到生病时的待遇一样,河南八套的进步没有导致其品牌影响力的根本改变。针对这种情况,2007年5月,我们在反复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将频道定位为‘爱心舞台’,加强与定位相关的栏目和整合传播活动,实现了品牌价值的井喷式增长,频道广告增长幅度也持续领跑河南电视台诸频道。”

在与公共频道副总监张谛坦诚的交谈时,我们不难发现,在厮杀惨烈的电视竞争中,这个省级地面频道在逆境中激流勇进,锐意进取,用个性化的定位提升了节目档次,优化了客户结构,拯救了

频道营销。为颠覆观众对传统公共频道的刻板成见,河南八套强化了爱心定位,创新了频道宣传和栏目包装。在此基础上,河南八套推出周播栏目《天使在人间》、日播栏目《爱心故事》等高收视率栏目,策划开展了十大爱心人物评选活动、学习雷锋、欢乐社区行、弱势群体爱心大行动等爱心形象鲜明的社会活动,品牌栏目《DV观察》更是以其反传统、娱乐性、原生态、公益性的节目属性赢得了观众和广告主的共同青睐。

河南电视台是个了不起的媒体

河南是个了不起的地方!

它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从甲骨文到殷商的神话,从《洛书》到《周易》,从少林武学到达摩参禅,从三皇五帝到仓诘造字,它留给历史太多的想象空间。

河南电视台是个了不起的媒体!

因为它承载着中原的文化。从15年不断创新的《梨园春》到国际化武术娱乐的《武林风》,从大爱无疆的《民星在行动》到时尚新锐的《世说新语》,它不断向全国甚至全球传递着真正的中国精神。

河南电视人是值得交的朋友!

他们是真诚的,热情的,也是直爽的。“星四军”的携手,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中国人讲究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相对不相识。

“星四军”是有缘的,因为大家对传媒事业有共同的理念和追求,所以走到一起。

今天,在这个了不起的地方,这个了不起的媒体,它40岁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40年,中国电视传媒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繁荣,经历了快速发展。河南电视台一路走来,不断进取,屡屡辉煌,在四十周年之际,它代表一亿人喊出了自己的主张:大象无形,大爱无疆,这就是河南电视人的情怀。

40岁对一个电视媒体来说,实在是太年轻了,未来的路很长,“星四军”的天地很大,我们依然将携起手来,一起走!

祝河南电视台:鼎立大中原,布局大中华

“一片甲骨,四千年风云,一曲国风,三千载烟云,七朝汴梁,看东京七朝梦华,九朝古都,闻牡丹飘香,禅宗少林,跨越千年的钟声回荡着厚重河南从历史到现实的大承气象……”2008年在杭州“星四军”聚会上,河南卫视宣传片让现场所有参会嘉宾荡气回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河南是安徽的邻省,我们对于兄弟媒体河南电视台有着由然的亲近,其高速成长让我们既高兴又敬佩!值此河南电视台成立40周年,送上真挚的祝福:愿河南电视台鼎立大中原,布局大中华!

中原,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今日,作为兄弟媒体,我们十分羡慕河南商贾云集,有着全国第一的人口总数,全国第五的经济总量,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更依托博大精深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成功打造了《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等多个品牌栏目,加之《民星在行动》等特色活动与《少林寺传奇》等首播大剧,多箭齐发,特色鲜明,以不断飙升的价值,赢得广告客户的认可,更以大象的雄浑,坚定而睿智的精神,赢得业界同行的肯定。相信未来,河南电视台更将以浩然的气度,进取的姿态,继往开来,不断前进!

河南台40周年大庆贺词:好上加好,再创佳绩

适逢建国60周年之际,喜闻河南电视台建台40周年大庆,双喜临门,特此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真诚的祝福!

如果说,河南是中原文化的集大成者,那么,河南台就是这一集成的现代窗口;如果说,河南正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大步跨越,那么,河南台就是这一跨越的重要推力;如果说,省级卫视已成为改变中国电视格局的最重要阵营,那么,河南台就是这一阵营的重要成员!

作为卫视星四军成员之一(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卫视稳居中原要地,望北向南,承东启西,始终追求与中原文化相称的博大境界,锐意创造与时代脉搏契合的恢弘气势,密切关注与真实记录河南前进的点滴历程,以《武林风》《梨园春》等为代表的“中原派”原创节目享誉海内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广告部主任王扎根的引领和坚守下,河南卫视一直采取“杜绝低品质广告、宁缺毋滥”的广告经营理念,树立了优良的频道形象,为兄弟台作出了很好的表率。同时,浸淫军营多年的扎根主任还将其雷厉风行、敢于担当、精于细节的风格带到“星四军”,为它的创立和扩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祝河南台好上加好,再创佳绩!

什么样的媒体值得长期托付?——以今麦郎联姻河南卫视为例

一提到电视媒体,许多朋友都会滔滔不绝地谈到覆盖收视毛频点,千人成本也在算,言必称数据,似乎相当专业。数据周然必不可少,然而仅凭这些所谓的数据就把80%的广告预算砸进去的话,就有些儿戏了。在媒介格局激变的信息时代,或许我们应该跳出数据思维的定势,从多元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通过目标市场来审视媒体覆盖,综合考虑频道的持续创新力和整合服务力。媒介选择应避免朝令夕改、反复折腾。今麦郎在广告策略中历来强调媒体对品牌持续发展的长远贡献,重视数据的同时,根据营销战略综合评估媒体的软实力,其与河南卫视长期合作的成功经验,也许能够为我们选择长期托付的媒体带来启示。

媒体受众与目标市场契合度

传统意义上,市场即商品交易的场所,而营销学上的市场是指愿意而且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其所需所欲的人口数量。在营销实践中,常常把传统上的市场概念和营销学上的学术定义集合起来考虑。如今麦郎在进行河南市场定位的时候,一方面即是说河南地区是其产品售卖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则是考虑河南现实和潜在消费者的人口数量、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今麦郎把河南作为其第一大市场,其营销策略的制定也是基于这三个层面考量的。河南是全周人口数量首届一指的省份,同时地处中原的河南人对以方便面为主的系列产品拥有独特的消费情结,对于日常快消品又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

确定市场策略后,今麦郎根据目标市场和媒体受众的契合程度,选择了河南卫视作为投放的主要媒体。正如今麦郎企划总监俞先豪所说:“企业在进行区域市场品牌推广时要着重考虑当地主流媒体的选择,目前今麦郎在河南地区的销量位居全国第一,骄人的业绩证明了我们媒介策略的正确性。”据悉,今麦郎在河南卫视的广告投放量已超过央视,列居第一。

频道形象及栏目持续创新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俞先豪告诉记者,企业与媒体合作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具有良好频道形象,具备持续创新发展力的媒体进行长期合作,以促进企业品牌的持续性推广。河南卫视作为充分挖掘中原核心文化资源的高品质频道,具有《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等一系列创意十足而又非常成熟的栏目,有效地保障了品牌信息的持续发布。

河南卫视受到全国观众的普遍热捧,在河南地区更是成为第一电视媒体,拥有良好的频道形象。占有独特文化资源,巧妙运用时尚的表现形式,河南卫视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新力也增强了的核心竞争力。今麦郎的调查还发现:

河南观众比其他地区的观众拥有更强的地域情结,对自身拥有的辉煌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他们的收视习惯也比较稳定。这样就降低广告风险。为培育企业品牌忠诚度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服务意识与资源整合力

我们无法想象企业会和一个服务意识缺乏,资源整合力薄弱的媒体有一个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俞先豪认为河南卫视拥有极强的企划能力,广告创新能力和增值服务能力。今麦郎除了栏目冠名外,还希望通过加强广告形式的创新以增强广告效果,河南卫视广告部的同事得知这个需求后,主动与今麦郎进行沟通。积极落实,并会同由总编辑亲自参与的内容制作团队,仔细研究广告创新的预期效果和可行性。结合《武林风》和《梨园春》栏目的节目特性和企业特质开发了一系列的特殊形式广告,把栏目的品牌形象有机融入到了产品的营销环节,从而实现栏目广告效果最大化。

在增值服务上,河南卫视积极调动各种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每年一度的媒体推介会也为企业间的管理、营销、广告等方面的专业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河南卫视还为今麦郎的新品推出、公司重大事件作了重点新闻报道,有力地辅助了硬性广告宣传,提高了今麦郎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你最有才》:维雪啤酒与河南都市频道的双赢之战

8月7日,河南人民会堂的礼堂座无虚席,维雪啤酒《你最有才》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最终人气选手张扬凭借“反串”一举夺魁,获得20万元大奖。赢的不仅仅是张扬,还有众多的才子达人。最为实惠的还是广大的电视观众,在这个夏天,草根明星为中原百姓带来了欢声笑语,让电视观众大开眼界。一名网友在百度贴吧中写道:《你最有才》,你太有才了!

《你最有才》是河南首档大型奇艺真人秀节目,采用了叙事手段和娱乐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娱乐性又增加了故事性,突破了传统唱歌、跳舞的局限,不拘一格选“才人”,开辟了河南省娱乐选秀类节目的新天地。该节目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关注。

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赞助商则是雄踞中原市场多年的维雪啤酒。“都市频道能够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双方的合作关系,我们即便提出很小的要求,他们都能很认真地对待和调整。在这次合作之初,我们就坚信《你最有才》一定会火起来。”维雪啤酒集团市场总监白景元接受《广告主》采访时表示,“在栏目的策划和执行上,合作双方都有很深入的沟通和配合,目标只有一个,把这个栏目的传播力发挥到最大。”

双方的默契配合、协同作战不仅仅在线上,更在线下。例如,通过河南18地市的节目海选和巡回演出,维雪啤酒600万箱啤酒箱体包装传播,7200万瓶瓶体包装以及50万张节目海报的地面张贴和宣传,《你最有才》让都市频道进入了千家万户,也大大提高了维雪啤酒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结果也证明维雪啤酒选择与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合作是英明的。一个事实是:在《你最有才》选秀的同时,都市频道承办了《超级女声》郑州赛区的海选,在观众的响应程度和电视收视表现上,《你最有才》遥遥领先于超女的海选。在决赛阶段的收视表现上,《你最有才》的收视率更是超过河南王牌栏目《梨园春》,达到全省第一。百度贴吧《你最有才》吧中发贴数达到4万多篇。

对于合作的效果,白景元非常满意。在谈及与都市频道合作的价值时,白景元表示:维雪啤酒的主要销售市场在河南,需要借助河南本土最强的传播平台提升和强化维雪品牌。同时,都市频道有着多年积淀形成的节目研发能力,能够满足我们个性化的传播需求,加上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与都市频道合作无疑是最佳选择。

都市频道广告经营部主任邬海涛向《广告主》表示:都市频道一直以来坚持节目创新,为频道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告创收也呈现井喷式增长,2008年广告收入突破2亿元。都市频道一直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客户的需求,结合栏目的平台,为客户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创造最大化的投资回报。例如,2006年为了推广娃哈哈新品爽歪歪,都市频道为其打造了《超级宝贝》的选秀节目,通过在8个地市的路演扩大了爽歪歪在河南的知名度同时也带动了销售的增长,《超级宝贝》这档节目还填补了少儿频道节目的空白。

汇聚华夏精彩,传播快乐生活

河南地处中原,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其电视人口超过9400万人,渊远流长的中原文化也为电视节目的开发和制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素材。河南电视台共有8套节目,分别为河南卫视、都市频道、民生频道、法制频道、电视剧频道、精品博览频道、商务信息频道和公共频道,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影视等众多领域。河南卫视不仅实现了省内全覆盖,还通过卫星深入全国,更走m国门,覆盖可达欧洲、东南亚、中亚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是世界观众了解华夏文明的重要窗口之一。正是基于其在文化底蕴、受众规模以及覆盖网络上的优势,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河南电视台在把握本地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品牌节目、创新节目及优质剧目等核心资源,不断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并在细分受众市场上不断突破。

把握本地电视市场扩大全国影响力

河南电视台在本地市场收视稳定,竞争优势明显。据CSM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每天有近5000万河南省内电视观众收看河南台,市场份额高达45.8%,远超其他频道组;在河南省广大城乡区域,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独占鳌头,收视遥遥领先于其他频道;排名前5位的频道中河南电视台占有3席,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在郑州市场,河南电视台收视稳定,观众忠实度高,河南都市频道、河南卫视、河南电视剧频道稳居收视前5位,具有一大批忠实拥趸。河南卫视不仅在本地市场收视表现突出,更在全国市场的省卫视竞争中脱颖而出,在CSM调查的28省级市场组合中位列省级卫视收视榜第4位。

品牌节目,深入人心

经过多年努力和辛勤耕耘,河南电视台依托本土资源,形成了一批在本地和全国均有影响力的品牌节目。如:戏曲类节目《梨园春》,在全国同类节目中收视首屈一指,近年更是走出国门,获得更多国际关注;反映中华博大精深体育文化的节目《武林风》,也赢得了全国武术迷的青睐,其国际、国内武术交流活动令广大观众耳目一新;贴近民情民生的《都市报道》、《民生大参考》、《民生映像》等节目为观众打造跨越超2小时的民生节目带,取得了很好收视效果:在河南都市频道结束《都市报道》开始播出电视剧时,河南民生频道《民生大参考》顺势而起,及时卡位,引导观众继续关注民生民情,收视一直延续到21:00,两个频道横向配合默契,尽可能保证观众在台内封闭流动。另外《DV观察》《法制现场》等栏目也赢得了本土观众的喜爱。

创新节目,生机勃勃

在保持品牌节目活力的同时,河南电视台也在不断创新,加强新节目的研发,推出节目新形态,吸引观众关注。如鉴宝节目《华豫之门》通过走进省会城市的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收视,为节目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公益娱乐节目《民星在行动》收视呈螺旋上升,最近几期更是提升明显,市场份额超过了20%,“民星”将快乐传人千万百姓家;现场互动娱乐节目《Dv我最牛快乐大冲关》、《快乐向前冲》等新节目一经推出就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剧动天下,积极参与

众所周知,电视剧是最具收视号召力的节目类型之一。河南电视台在挖掘自身节目潜力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电视剧资源运用,积极参与到电视剧资源竞争中。今年上半年河南卫视就选择参与了不同风格的省级卫视首轮播出剧《中国兄弟连》和《我的丑娘》,以适应不同观众的收视需求,在csM35中心城市组取得了可观的收视效果,《中国兄弟连》是一部男人剧,男性观众从收视广度到收视深度上都超过了女性,而《我的丑娘》恰恰相反,电视剧的多样化为河南卫视赢得更广泛观众打下坚实基础。河南电视台不仅参与电视剧购买市场竞争,还参与投资拍摄了《少林寺传奇》、《少林寺传奇第2部》等电视剧,努力投身于电视剧制作交易播出链条的上游环节,从源头上提升竞争力。从河南省网电视剧收视表现看,在排名前20位的电视剧中,河南台占17个席位;排名前15位的电视剧均为河南台各频道播出的,前10位更是被河南电视剧频道垄断,在电视剧资源的竞争中优势明显。

立足本地,放眼全国。河南电视台正是凭借着在节目资源运用和创新上的不懈努力,凭借着对本土市场和全国市场的深刻洞察,不断巩固收视成果并开拓新的领域。在节目市场不断创新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电视剧的竞争,在受众市场不断细分的大趋势下,河南电视台统合资源、合理规划、整体协调,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也牢牢抓住目标观众的注意力,真正做到:汇聚华夏精彩,传播快乐生活。

作者:曹礼财

第2篇:新起点,新跨越

引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确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在“十二五”收官与“十三五”开局的重要交汇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上,中国纺织工业应该确立怎样的定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实现怎样的发展,是重大命题。

从产业属性看,纺织服装是满足人民物质需要的工业产品,也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文化载体,纺织产业有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经济贡献,也有美化生活、弘扬文化的文化贡献。这决定了纺织工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的基础性地位不会动摇,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不会动摇。从产业责任看,纺织工业首先是要生产优质产品,形成有效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决定了纺织工业作为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行业发展的要求不会降低,行业发展的质量不会降低。从产业使命看,纺织工业要以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这决定了纺织工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绿色发展、责任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宗旨不会改变。

新起点:历史交汇下的中国纺织工业

“世界范围内,中国纺织工业的领先地位日渐突出。‘新常态’下,行业规模效益稳步增长,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结构调整特征明显,全面优化成为行业发展主题;行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发展动力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一、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地位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纺织工业的领先地位日渐突出。纤维加工总量持续保持世界第一,自2009年以来,世界占比均超过50%。2014年中国纤维加工量达5000万t,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54.36%(图1)。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比重不断增长,201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3069.58亿美元,占全球比例达37.4%(图2)。

从国内市场看,纺织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在国民经济中表现突出。2014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220亿元,占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14%;利润总额3 662.7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5.66%;实现税金2071.94亿元,占工业的4.28%;行业投资总额为10362.53亿元,占第二产业的4.98%;研发投入达326.9亿元,占工业的比重为3.68%。可以发现,我国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税金、研发投入在工业中的占比呈递减趋势。这种趋势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建设纺织强国的努力方向:提高产品附加值带来利润率的提升,提高税金的占比带来行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提升,提高研发投入比重带来科技贡献率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平缓这一递减趋势的过程,也是行业由大而强的过程。

就消费结构讲,纺织服装消费在我国社会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按照城乡消费主体统计,2014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627.2元,占城镇居民现金消费支出比重的8.1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510.4元,占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比重的6.09%。按照线下线上消费渠道统计,2014年线上服装类零售额为12600亿元,占线上消费品零售额的9.46%;服装家纺网络零售交易额6840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的24.52%。尽管统计口径、统计方法不同,但最终的统计结果都反映出纺织工业在拉动消费、促进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纺织工业的“新常态”

1.速度变化——规模效益稳步增长,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

行业“新常态”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变化。速度变化集中表现为行业规模效益稳步增长,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2010年以来,中国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出口和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下降明显,呈中高速增长态势(图3)。但在整个工业领域,纺织工业稳步增长、表现上好,“十二五”时期纺织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图4)。

从投资来看,2009—2014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在全社会投资中所占比重稳中微增。2015年1—10月投资总额为9 781.85亿元,同比增长15%,在全社会投资中所占比重达到2.19%(图5)。纺织工业在维持发展稳定、抵御经济下行压力中起到积极作用。

2. 结构优化——结构调整特征明显,全面优化成为行业发展主题

结构优化是行业“新常态”的另一个表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国家宏观政策的战略性引导,推动了行业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结构调整。

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调整。2014年化学纤维加工量4390万t,全国纤维加工总量中化纤占比82.2%,比2010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化纤差别化率提高到56%。服装、家纺、产业用纤维加工量比重由2010年的51∶29∶20调整为46.8∶28.6∶24.6,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10.6%,2014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区域结构和组织结构持续优化。纺织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继续推进,中西部地区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比重由2010年的16.8%上升到22.5%。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海外投资呈提速态势,骨干企业积极打造“中国+周边国家”制造基地,在发达国家开始向产业链高端领域渗透。产业组织结构调整表现为:一是集中度提高,行业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二是分工细化,小、专、精、特的行业“隐形冠军”不断涌现、快速发展。

消费结构和出口结构加快调整。从消费结构看,线下和线上交易均保持增长。实体零售渠道增速放缓,电子商务增长突出。2014年,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9%;而服装家纺网络零售额达6840亿元,同比增长37%,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1/4。从出口结构看,市场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2013年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第三大市场;2014年,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合计占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55.11%。针织出口发展快速,2006年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超过梭织,2013年针织织物和服装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一般贸易比重持续提高,2014年达到76.18%,比2010年提高1.75个百分点。

企业业务结构和经营范围不断拓展。企业多元化经营、跨界发展成为常态。根据平安证券的研究,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80家上市公司中有7成左右跨界发展,跨界发展的企业资本市场表现良好。立足纺织主业,向互联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创意类领域内的自然延伸,是多元化经营的较好选择。多元化是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必选项之一,但选择发展路径、拓展经营范围需要谨慎,应该避免偏离主业的资本运作,避免实体产业空心化的倾向。

3. 动力转换——行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动力转换即行业发展动力要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是行业“新常态”的重要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土地、原料、能源等生产要素的成本在不断升高,行业所需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难度在日渐加大,资源、环境、生态约束在明显增强,动力转换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提升,日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动力。“十二五”以来,纺织行业有17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50项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主要集中在纤维材料与智能装备领域。规模以上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5852件,是“十一五”末的2.5倍。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图6)。目前,行业多项高技术纤维成套技术和装备取得突破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化纤、纺织、印染、产业用纺织品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助推传统纺织产品向高端化发展,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化、智能化纺织装备取得突破并开始应用。

品牌建设加快,正在形成行业发展的牵引力。“十二五”时期,全行业品牌意识大幅提高,质量、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品牌价值体系得到广泛认同和践行。目前行业拥有销售收入千万以上级的活跃品牌约3500个,“中国驰名商标”300多个。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品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服装家纺网上销售额接近7000亿元。中国纤维流行趋势、面料流行趋势研究和发布以及中国服装大奖活动连续举办,推动了全产业链品牌建设体系的形成。品牌走出去也在加快,其中服装品牌是走出去的领先者和佼佼者。

人才培养增强,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原动力。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的成果核心在于人才培养。“十二五”时期,纺织行业研发人员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10.4万人年,比2011年增长26.2%,大中型企业研发人员占年均从业人数的1.8%。多层次人力资源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国现有纺织服装专业本科大学约185所,高职院校200所,中职院校100所。行业科技奖励力度、企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都在加大。

新跨越:认清环境,应对挑战

“行业的发展需要放到全球经济大环境中考量,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中国纺织工业需要立足外部大环境,认清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才能顺势而为,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国际环境:全球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征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行业的发展需要放到全球经济大环境中考量,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三大特征。

一是经济增长预期下降。根据IMF 10月的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将实现3.12%的增长,增速较2014年下降0.3%,弱于1980—2014年3.5%的历史平均水平,以及2008—2014年3.28%的危机平均水平。

二是新兴市场增速趋缓。以2010年为分界点,全球经济多元化从涨潮变为退潮。多元化潮起潮落的关键指标是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与发达国家的剪刀差。2000年,剪刀差为1.77%;2009年达到6.55%的峰值;2010年起逐渐下降,2014年降至2.79%;IMF 10月预测,2015年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分别为3.97%和1.98%,剪刀差降至1.99%,创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危机以来首次低于1980—2014年2.18%的历史平均水平。

三是全球贸易增长放缓。从长期数据看,全球化放缓始自2012年。1980—2014年,全球贸易平均增速为5.43%;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骤降至2.91%,随后几年也始终低于历史均速;IMF预测,2015年,全球贸易增速为3.18%,2016年有望回升至4.08%,但依旧低于历史平均增速。

世界经济大环境下,纺织品服装贸易也受到了影响。据《WTO 2015统计年报》,2014年纺织品国际贸易仅增长4%,为1995年以来的新低。在国际商品贸易15个大类中增长率垫底。服装国际贸易稍好,1995—2014年均增长6%左右。

中国纺织工业需要立足外部大环境,认清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才能顺势而为,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贸易区域化带来产业全球化红利稀释

世界范围内,区域贸易协定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仅2010—2015年10月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就有71个(图7)。由于区域贸易协定中的互惠条款主要针对协定内国家,在推进协定内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跨区域的经贸合作,造成了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纺织工业的全球化红利正随着区域贸易协定的快速增多而稀释。

以TPP为例,TPP成员国间的低关税或零关税,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我国部分国际订单流失。TPP要求纺织品“从纱开始”,可能会影响TPP国家对我国纺织原料、面料、辅料的进口,同时迫使部分国内企业将工厂搬到TPP国家。这些都对我国纺织行业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对于TPP,行业应该正视,因为确有影响,但不必惧怕,因为冲击有限。原因有二:首先,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我国纺织行业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强大的生产能力,TPP成员国家中纺织服装生产国体量相对较小并不具备替代的实力。其次,12个TPP国家中,与我国达成自贸协定的有5个。东盟也与我国直接签订FTA。这些自贸协定对冲了TPP对行业的负面影响。

三、成本扁平化带来产业竞争格局变动

劳动力成本对纺织行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环节,而对于价值链中上游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度大的环节影响越来越弱。受技术革命、资金成本、原料价格、能源价格、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全球纺织制造综合成本差距在日渐缩小(图8)。成本是全球供应链布局的重要参考因素。从供给端看,成本趋于扁平化,使得制造业分布格局出现调整。随着成本相对较低的制造中心在世界的多地区涌现,消费品的生产将趋于就近化制造模式。

纺织服装需求端的三大新经济特征进一步推动了接近市场生产,改变了竞争格局。从体验经济讲,消费者的关注开始由产品转移到体验。接近市场端的生产有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更便利的服务,进而提升客户体验。制造业服务化、O2O的潮流也反映了这一进程。从长尾经济讲,ICT技术的发展使得利基产品能够以合理成本传递到消费者。随着消费者拥有越来越多的时尚话语权,纺织服装业的长尾效应也日益凸显;地域化、民族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客观上要求生产端更贴近市场。从时尚经济讲,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时尚周期,快时尚成为潮流。纺织服装作为时尚产业的特征越来越明显,集中表现为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产品的短周期,也推动了靠近市场的生产。

四、采购分散化带来行业贸易版图调整

当前,全球纺织采购开始出现分散化的端倪,这一点在美日欧三大市场均有体现(图9、图10、图11)。在美国市场,我国纺织品服装所占比重虽然以压倒性优势稳居首位,但已经有所下降;越南所占份额增长快速,2015年1—7月突破10%,占到10.09%的市场份额;印度占7%,孟加拉和印尼分别占5.26%和4.90%。在日本市场,我国纺织品服装所占比重下降较快,2015年1—7月占市场份额的63.12%;越南占比9.42%居第二位;印尼占比4.25%,意大利占3.01%。在欧盟市场,排名第一、第二位的中国与土耳其都有所下降;孟加拉增长迅猛,2015年1—7月占欧盟市场份额的13.08%。

据海关统计,2015年1—11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2 569.46亿美元,同比下降5.79%。其中出口纺织品997.21亿美元,同比下降2.59%;服装出口1 527.25亿美元,同比下降7.71%。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负增长,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全球范围内采购分散化的现象。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有三。首先是汇率影响。我国两大主要目标市场的货币,欧元、日元对美元大幅度贬值,使得出口金额换算成美元以后大幅降低,事实上我国在全球纺织品服装的贸易份额仍然保持增长态势(表1)。其次是多年的棉花流通体制问题所累积的对棉类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再次是媒体舆论和社会认知的行业偏见所造成的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早衰退。2014年欧盟作为整体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额的25.3%。如果分开来看,中国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第一(3 069.6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意大利(387亿美元),然后才是印度(360.8亿美元),第四位是德国(350.5亿美元),仅仅比印度少了10亿美元。此外,2014年,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04.8亿美元,居世界第九位,远远超过巴基斯坦(140.7亿美元)。这与媒体平时关注宣传的纺织热点区域有很大不同,从这一点看,并不是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实力增强,纺织产业就不重要了。以意大利、德国、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仍然把纺织产业高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在全球份额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有鉴于此,政府决策机构也应明确方向,以更大力度支持纺织产业发展。

五、人口老龄化带来行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整体上看,2010—2014年,中国15~65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劳动力供给的绝对数量开始减少(图12)。工资收入是行业对人力资本吸引力的重要构成。2014年,制造业人均货币工资仅高于农林牧副渔业、建筑业,低于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图13)。制造业工资水平无法吸引潜在劳动力进入行业,进一步加剧了用工短缺。当前中国劳动力供需存在“两个短缺”的问题,一是初级劳动力短缺,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难的现象;二是以技师、技工等专业技术人才为代表的“中级劳动力”供需失衡。另一方面,近些年我国制造业的用工成本在逐年攀升,除2009年外,增长率均在10%以上(图14)。劳动力供给的短缺、快速升高的用工成本对整个行业发展形成很大的挑战。行业发展迫切需要用人才红利接力人口红利,从向人口红利要数量转为向人才红利要质量。

新跨越:辨别方向,把握机遇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行业发展明确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机遇;智能化将为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将拓展纺织服装的消费空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实施,将极大地拓展纺织工业的发展空间;劳动力素质的持续提升,则为纺织工业人才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质量效益替代数量成本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国内新机遇: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行业发展明确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机遇。供给侧改革并不是否定需求,而是要充分发挥需求的引领性作用,围绕需求,完善供给。

从宏观层面讲,供给侧改革旨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单纯关注“三驾马车”到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供给侧的“四则运算”:做好政策加法,完善政策供给;做好产能减法,淘汰落后产能;做好创新乘法,发挥创新对发展的乘数作用,提升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做好成本除法,消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交易成本、融资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等。

就纺织工业而言,供给侧改革是要以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精准匹配,化解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好满足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图15)。消费升级的方向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导向,围绕当前纺织服装消费呈现出的新变化,行业企业应该完成三大转变,即生产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推广从关注有形产品向关注服务体验转变、产品从模仿型排浪式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完成三大转变,企业需要不断开展技术、产品、模式创新,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以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为突破,创造新需求。

二、行业智能化带来产业转型升级机遇

智能化装备和智能化运营,有助于企业实现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省用工、提高生产稳定性和保证产品高品质;智能化产品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企业服务化、构建平台,形成稳定友好的客户关系。在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下,智能化将为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纺织工业的智能制造可以概括为围绕“一个核心”即要实现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的升级;完成“两项转变”,即从满足需求向引领需求转变、从生产制造业向服务制造业转变;面向“三大方向”,智能化设备、智能化运营和智能化产品;进行“四大互联”,即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垂直互联、产业间伙伴型企业的水平互联、产商与顾客的端到端互联、线上线下全渠道互联;着力“五大关键点”,即商业模式的重构、业务流程的再造、基础设施的更新、标准体系的统一、技术的跨界融合;完善“六大技术支撑”,包括终端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

2015年的ITMA展会,智能化设备有突出表现。Rieter(立达)的SPIDERweb能收集、显示并分析从纺纱准备至4种纺纱系统的所有相关数据的纱厂控制系统,开辟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纱厂控制;Mayer & Cie.(迈耶·西)公司推出的spinitsystems在一台针织圆机上融合了细纱纺纱与针织工序,具有节约空间、能源、人工、原料、物流成本的潜力;五洋纺机依托“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平台开发了国内首创经编生产线智能管理系统,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深度融合,形成了以智能生产方式制造智能产品的生产模式。

三、新型城镇化带来行业巨大成长空间

城镇化率提高、城乡差距缩小,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国内纺织品消费需求扩大。消费升级,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成为主流,也将拓展纺织服装的消费空间。

从衣着消费看,按照最新统计数据,城镇衣着消费是农村的3.2倍(表2)。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到2020年有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这部分人口将带动1600亿元以上的衣着消费增量。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目标的实现,衣着消费支出至少有7500亿元的增量空间。

新型城镇化也将带来产业用纺织品消费新空间。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卫生保健等领域需求增长,另外安全防护、军事国防等方面加大投入,也将带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需求增长。“十三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消费需求增长预计将保持年均8%以上:到2020年,燃煤电厂袋(电-袋)式除尘应用比例将从目前的25%提高到40%以上;医疗类纺织品进口产品替代率达到15%~20%;国内成人养护用品市场渗透率从目前的不足2%提高到10%。

四、区域协同化带来产业转移合作利好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将极大拓展纺织工业发展空间,提升行业企业在国内国外配置技术资源、创新资源、营销资源、管理资源和制造资源的能力,推动区域结构调整和行业“走出去”。

中国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也将为纺织产业转移国际产能合作带来利好(表3)。新近生效的中澳、中韩自贸协定是很好的例证。澳大利亚是我国第一大羊毛进口来源地,占我国进口总量的68.8%。澳大利亚同时也是我国进口棉花的重要来源,2015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外棉120万t,其中澳棉17.58万t。目前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纺织品服装50亿美元左右,关税介于10%~20%之间。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议的签订有利于我国企业获得优质原料、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扩大对澳出口。

中国与韩国在纺织产业有很强的互补性。2014年韩国纺织服装进口约45%来自中国,为65.9亿美元,而对中国出口为25.2亿美元。韩国在功能性新材料、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节能降耗和环保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国-韩国自贸协议签订有利于推进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对韩出口,有利于两国优势资源的融合互补。

五、人才优质化带来产业创新发展潜力

人才驱动的创新,尤其是科学家、研究人员、工程师的素质与供应以及技术工人的素质与供应,日渐成为国家在制造业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在逐年提升,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改善,这为纺织工业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04—2014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图16、图17)。就纺织行业来讲,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有25所高校布局和设置了纺织硕士以上学位点,5所高校布局和设置了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1所高校拥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共有硕士点62个,博士点14个。劳动力素质的持续提升,为纺织工业人才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质量效益替代数量成本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新蓝图

“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需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行业发展确定路径、规划蓝图。”

“十三五”时期也是完成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期。处在历史的交汇点上,一方面,行业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行业所处的宏观环境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另一方面,战略机遇期内涵已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行业发展面临着新矛盾新挑战,也拥有着新条件新机遇。纺织工业如何在变与不变中抢占先机,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寻求发展,如何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大棋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时代给行业提出的重大课题。

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要实现现代科技与时尚文化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要更好发挥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提升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就需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行业发展确定路径、规划蓝图。

一、创新发展

1. 完善创新发展体系

创新是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体系建设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建设创新发展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促进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应用对接、科研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人员培养同市场需求对接。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六大体系。

(1)研发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纺织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和应用、军民之间的协作创新。优化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形成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

(2)生产体系: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行业智能生产体系,实现协同性研发、分布式生产、精细化加工、柔性化制造,为创新研发提供实现与转化的平台。

(3)服务体系: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的发展。融入并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发展,加速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与产业化,实现创新成果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

(4)推广体系: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促进创新创意的推广与落地。

(5)人才体系:按照创新规律培养和吸引人才,按照市场规律让人才自由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助力行业创新发展。

(6)标准体系:强化产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强制性标准,重点制定公益性基础方法标准和通用性终端消费品标准,加强产业用纺织品标准与应用领域的配套,提升新型纺机成套装备和配套基础件标准水平,建立和完善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相关标准,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2.把握创新发展关键

创新发展要系统推进,也要把握关键。纺织工业创新发展需要重点突破智能制造、纺织材料和品牌建设三大领域。

(1)智能制造

加快纺织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研发纤维材料装备,智能化纺纱和织造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印染设备,纺织专用基础件生产装备。分步骤建设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包括智能化纺纱示范生产线、智能化长丝生产线、智能化印染生产线、智能化多模头纺熔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智能化针织生产线以及智能化服装、家纺生产线。深入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节能减排水平。完善纺织在线生产监控、质量检测和管理、服装大规模定制技术,探索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深入应用ERP、PLM、SCM、CRM、能源管控和排放监测等管理系统,积极开拓纺织品服装的电子商务渠道(图18)。

(2)纺织材料

以高技术纤维、生物基纤维、差别化多功能纤维、优质天然纤维为重点,加快研发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突破产业化瓶颈,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原材料保障。加强纺织材料与下游终端应用的联合研发,开发满足各类需求的高品质、个性化、功能性产品。

(3)品牌建设

统筹创意设计、产品质量、营销渠道三大创新能力,打造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和国际品牌。顺应科技进步、世界文化交融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消费新趋势,不断发掘传统文化价值,加快提升创意设计能力,增强纺织服装品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适应不断升级的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消费需求,提升品牌内涵、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加强对原创设计、专利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

3.厚植创新发展土壤

加强基础研究,夯实基础能力。积极推进强基工程,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影响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建立纺织基础工艺创新体系,加大纺织基础材料研发力度,加强企业试验检测数据和计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和积累。

优化教育体系,丰富人力资本。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行业重大科研及工程项目,加强培养行业科技领军人才;优化高等院校教学模式,深化科教结合、工学结合等合作模式,培养适应纺织企业需求的工程师、设计师及经营管理等行业创新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纺织工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加强技术工人职业技能教育、在岗再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认证工作,鼓励技术工人通过在职教育、远程教育等途径进行深造,形成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促进行业内“互联网+HR”的发展 ,鼓励依托移动应用、社交网站等平台,通过众包、C2B等模式,整合利用全社会碎片化的时间与创意,提升行业认知盈余的利用程度 。

完善配套环境,服务创新创业。完善网络配套,优化行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资源整合的接口和落地开花的平台;完善金融配套,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整合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尝试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完善服务配套,打造行业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法律、知识产权、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水平。

二、协调发展

1. 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一是促进沿海、内地协调发展,优化主体功能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工业着力于迈向中高端,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点区域;内地以满足不断升级的内需消费需求为导向,依托内陆城市群,建设完善的现代纺织工业制造体系。

二是促进西北、西南协调发展,形成特色产业体系。在新疆,充分发挥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发展纺织服装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在西南地区,依托全方位开放格局,发展特色纺织产业,由终端市场消费需求拉动,发展特色纺织产业。

三是促进集群、地区协调发展,推进产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引领作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纺织产业集群升级步伐;突出特色科学规划产业集群,促进专业市场和企业互动升级,集群和所在地区协同发展。

四是促进国际、国内协调发展,完善资源能力配置。引导有实力的纺织企业“走出去”,形成有竞争优势的跨国产业链;引导优势企业全球资源整合,提升价值链高端掌控能力。

2. 促进企业内部协调发展

企业内部协调核心是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完善企业人才管理,形成一批有全球化战略思维和宽阔视野的职业经理人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管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软实力。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全方位管理体系,拓展战略管控、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产业联盟等高层次管理领域,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优化生产管理,深度推进信息化,运用传感网、ERP和电子商务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生产体系。提升制度管理,加强纺织行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广泛普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5S现场管理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鼓励企业通过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做大做强,发展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3.促进行业内部协调发展

传统意义上纺织工业的三大板块是服装、家纺和产业用。新形势下,纺织行业内部结构可以概括为“新三板”即以服装、家纺品牌为代表的时尚产业板块,以高品质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和贯穿全产业链加工的制造业板块。

促进行业内部协调发展,就是要摆顺“新三板”的关系。巩固制造业在纺织行业中的基础性地位,依托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四大工程,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满足人民需求、拉动相关产业、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挥文化创意、时尚要素在纺织行业中的引领性作用,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行业增长点、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时尚话语权。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纺织行业中的战略性定位,推进高性能纤维、智能制造与产业用纺织品开发与应用向高精尖发展。

促进行业内部协调发展,还需促进纺织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从行业健康与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统筹协调纺织产业链各环节,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流动,增强产品与需求的匹配程度,化解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行业部分领域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提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4.促进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以智能制造、资本市场、文化创意为三大抓手,推进纺织产业链的重构与延展,实现行业间的协同与融合,形成大纺织、构筑大平台、营造大生态。

(1)融“智”(智能制造):以“互联网+”为抓手,纺织行业在深入信息化的同时与其他进行“互联网+”的行业进行跨界融合。

(2)融“资”(资本市场):借助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工具,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跨界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整合。

(3)融“创”(文化创意),以文化创意为纽带,推动纺织产业与设计服务、时尚产业及各种科技创新进行融合,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

协调纺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推动纺织企业服务化,开展服务型纺织企业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先进业态和商业模式,达到扩大消费需求和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

三、绿色发展

1.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清洁生产体系

完善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促进建立碳排放权、节能量和排污权交易制度、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健全行业碳核算标准与统计核查体系、污染物交易评估方法,完善相关技术体系、交易平台、人才队伍、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行业清洁生产体系,加强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宣传推广。健全节能、节水、污染物排放及综合利用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行业节能减排数据库。促进形成一批有推广示范效应的印染集控区、纺织行业低碳环保示范园区。

2.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开发绿色纺织产品

在产业链各环节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提高全产业链绿色制造水平。化纤行业重点发展聚酯酯化废水中有机物的提取技术,原液着色与在线添加关键技术,绿色制浆及浆纤一体化技术等。纺纱织造领域加快变频电机、节能空调的推广使用,推广无PVA(聚乙烯醇)上浆、预湿上浆等新型上浆工艺技术。印染行业推广先进少水印染加工技术、自动化助剂中央配送系统、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技术等。

打造涵盖绿色标准、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的行业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广应用低碳节能先进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开展纺织行业用水指标体系建设,推广应用无水少水印染技术和装备,应用水污染治理及深度处理回用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建立和优化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体系,研发推广废旧纺织品回收和高值化再利用技术。开发绿色纺织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提高产品能效环保低碳水平,引导绿色生产。

3.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推行绿色消费模式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建立和优化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体系,研发推广废旧纺织品回收和高值化再利用技术。推进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废旧纺织品集散市场,建立废旧纺织品多渠道回收体系,有序建设专业分拣中心。建立旧衣物分级利用机制,规范“旧衣零抛弃”活动流程,完善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研发应用物理法、化学法纤维再生循环技术,扩大再生纤维在土工建筑、汽车、家具装潢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废旧纺织品回收及综合利用企业的“资源环保”类认证。

4.深化社会责任内涵,扩展责任履行领域

深入发掘社会责任内涵,将社会责任工作整合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整合到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推广流程中,整合到价值链和产业链中。不断拓展社会责任履行领域,将企业履责的焦点从劳工、资源等生产要素议题逐渐扩大到品牌、公平竞争等附加值议题,将企业履责范围则从工厂扩展到全社会,将履责的对象从工人、政府等特定相关方扩展到消费者、社区等不特定相关方,将履责策略从解决具体问题延伸及整个价值链,将履责形式从企业独善其身拓展到全价值链联合行动。在新时期,尤其要注重社会责任在引导规范行业企业“互联网+”行为中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杜绝线上销售伪劣产品、刷单等侵犯消费者权益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维护良好的行业网络环境,使线上线下生产经营活动都更加公平、有序。

四、开放发展

1.输出与引入并重,提升行业开放发展“实力”

加快培育行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把握好产能合作节奏和尺度,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形成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鼓励行业企业开放发展,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保障原料供应、引进高新技术、促进品牌形成、对接金融资本。

鼓励行业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积极参与融入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的建设,形成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齐全的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海外集群。推进行业“互联网+外贸”发展,对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通过规范的“海外仓”、体验店和配送网店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鼓励企业通过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方式,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以联盟促开放,促进大小联盟,鼓励核心大企业率先走向国际市场,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走出去”,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形成综合竞争优势;促进产学研联盟,鼓励产学研的跨国跨区域合作,形成技术、应用开放发展新局面;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盟,鼓励基于产业链的国际合作,保障优质原料供应。加快国内标准的国际化推广,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健全行业服务保障体系,强化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服务。推进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

2.发展与责任并举,塑造行业开放发展“魅力”

在输出产品的同时开展先进产能合作,促进在有条件的国家依托当地资源建立工厂、投资项目,完善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打造上下游连贯、集群式发展的产业园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行业层面推进以发展为导向的社会责任建设工作,规范引导企业境外经营行为,推动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使行业企业在境外更被尊重、更受欢迎、更具魅力。推进企业履行人本责任,在满足对员工、消费者的责任的同时,保障行业生产力,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推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在治污、节约资源和减排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品质内涵,保障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推进企业履行市场责任,在强化市场运行效率的同时,保障市场系统的公平性。

3.质量与品牌并联,增强行业开放发展“内力”

企业走出去,能走多远;行业引进来,能引多好,关键在于自身的质量与品牌。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做优品牌先要提升质量。提升质量,第一要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第二要加大质量管控力度,完善行业质量检测体系;第三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产品开发创新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质量效益;第四要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推进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以及检验检测基础能力建设。

推进品牌国际化,需要企业立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将品牌与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品牌形象;推动海外工程项目,加强品牌影响;深入品牌内涵,营造品牌外部文化环境;拓展海外渠道,扩大自主品牌受众群体。鼓励自主品牌通过国际宣传和展会、国际合作和收购等多种手段“走出去”。

五、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社会、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作为重要民生产业,共享发展是纺织工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事实上,共享发展强调的不只是结果,也是过程,即开始人人能够参与,过程人人能够尽力,结果人人能够享有。结合行业现状和时代要求,发展共享经济是新时期纺织工业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

共享经济即分享经济,是指借助一定的渠道方法将社会上分散闲置的资源能力重新配置,实现社会化利用,进而产生新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经济模式。发展共享经济需要四大支撑:第一是共享意识的深度觉醒;第二是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第三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第四是闲置资源的广泛存在。

1.树立分享理念、创新共享经济模式

对于纺织工业而言,发展共享经济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能力,化解行业结构性过剩产能;可以促进行业分工、提升专业化水平,使企业不必追求大而全,只需要专注发展自身优势;可使企业在全社会范围内汇聚融合资源创意,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可以减少行业重复性、冗余性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和绿色环保。

纺织企业发展共享经济的模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1)创意共享:鼓励企业通过网络社区等形式广泛征集用户创意,促进产品规划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2)资源共享: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

(3)资本共享:鼓励小微企业和创业者通过股权众筹、网络借贷等融资方式利用社会资本,推动早期发展。

(4)人力共享:鼓励企业借助网络平台,利用认知盈余实现研发创意、制造运维、生活服务等领域的众包。

(5)数据共享:推进行业信息化,鼓励供应链上下游、集群园区间数据共享,指导生产实践提升协同能力。

2.完善基础设施,培养共享发展生态

(1)完善共享经济的硬件基础设施

共享经济的硬件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云、网、端”等3 部分(图19)。“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分布式生产、柔性化定制、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分析管理,而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保障了数据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率;“网”包括互联网、物联网,是实现链接与共享的物质条件;“端”是信息系统和智能终端,是数据的来源、服务的界面、平台的接口。

(2)完善共享经济的软件基础设施

完善共享经济的软件基础设施包括3个体系的建设。首先是标准体系的建设,根据共享实践的需要,推动行业内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及推广,推进行业资源与能力互联互通,实现共享共治;其次是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完善行业内市场主体的信用体系,确立共享经济准则与规范,引导共享行为,保障共享经济生态的健康有序;第三是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建立完善共享平台的服务体系,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

3.优化资源配置,构筑共享经济平台

(1)围绕“四众”,构筑创新支撑平台

以众创,释放创业创新能量。依托纺织产业集群和行业服务平台打造众创空间,聚集创新创业资源,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形成大众创造、释放众智的新局面。

以众包,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依托互联网构建开放式协作平台,推动用工结构由专业化向业余化延伸,将传统由特定企业和机构完成的任务向自愿参与的所有企业和个人进行分工,最大限度利用认知盈余,推进C2B等模式,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满足生产及生活服务需求。

以众扶,集聚创业创新合力。加快行业公共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各类服务机构、创新平台和基地的服务能力,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向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放科研设施,鼓励大中型企业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开放标准等方式,带动上下游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发展。

以众筹,拓展创业创新融资。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募集资金,满足产品开发、企业成长的融资需求。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合理利用商品众筹、债权众筹、股权众筹等模式。

(2)依托“三智”,构筑智能制造平台

广泛应用智能化设备。提升行业内生产与研发设备的智能化水平,重点推进自动化、数字化控制、实时在线监测和自适应控制的关键装备的使用,推进机器代人与装备联网,逐步实现设备共享、协同生产、柔性制造。

深入推进智能化运营。完善智能化管理,整合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云工厂、实现电子商务,形成远程定制、异地设计、协同生产、远程监测的产品开发新模式。分步骤建设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和数字化工厂,实现智能化生产,提升行业企业产能管理与共享能力。

着力开发智能化产品。推进传感、通讯、人工智能技术与纺织技术结合,加快智能化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强化智能产品服务终端、信息载体、平台纽带的作用,依托产品为客户提供服务,丰富业态;为企业采集环境(客户)信息,捕获需求;通过对接消费者与企业平台,促进形成稳定友好的客户关系。

结 语

“世界的模样在于你凝视它的目光…”

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转型升级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行业“新常态”特征日渐凸显。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下,行业要行稳致远,更好承担历史责

任,需要立足新起点,把握当前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认清环境,应对挑战,辨别方向,把握机遇,实现新跨越;在路径选择上坚持市场导向、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围绕纺织强国建设,开启新蓝图,谋求新发展。

作者简介:孙瑞哲,男,1963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作者:孙瑞哲

第3篇:站在新起点 寻求新突破 实现新跨越

2007年以来。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运行趋稳、就业增多、效益较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2008年。尽管存在着一些不确定、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但只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控制需求总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国民经济有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7年全区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385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8.8%,二季度增长18.2%,三季度增长1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5.93亿元,增长6.1%,回落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114.18亿元,增长23.9%,回落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92.08亿元,增长14%,加快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3%、61.3%、34.4%。预计全年全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000亿元,同比增长19%以上。整体经济仍然承接“十五”时期以来发展的大好来势,处于高位上平稳运行。

我们对2007年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经济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3852.19亿元,同比增长18.5%。1至10月份.财政总收入793.36亿元,同比增长38.8%,预计全年有可能接近1000亿元左右。1至10月份,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31.68亿元,同比增长30.6%,预计全年将超过4000亿元。1至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0.48亿元,同比增长18.6%,预计全年将超过1800亿元。1至10月份,进出口总额完成6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3%,预计全年将超过70亿美元。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46元,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810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和22.9%,预计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将分别增加1800元和400元左右。

产业结构优化。前三季度,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二产业增速略有所回落,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4%,增速快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增速明显加快,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6%、13.3%、16.6%和17.3%。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预计粮食生产将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350亿斤。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生猪生产正在恢复。前三季度,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126.9万吨,同比增长4.9%。其中,猪肉产量45万吨,增长3%;牛羊肉产量67万吨,同比增长8.3%;牛奶产量566.9万吨,增长11.5%。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1至10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4.6%。集体企业增长47%;股份制企来增长3Q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75%;重工业增长33.1%,轻工业增长23.5%。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速有所回落。

经济效益提高。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继续大幅增长。1至10月份。全区财政总收入793.36亿元,同比增长38.8%,比上年同期加快5.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增值税增长37%,营业税增长40.6%,企业所得税增长48.6%,个人所得税增长45.5%。1-8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4.96亿元,同比增长67.7%,比上年同期加快2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上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5.26亿元,同比下降16.7%。

民生得到改善。前三季度,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46元,同比增长19%,增幅高于上年同期8.6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3810元,同比增长22.9%,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 新增就业人数持续增加。10月末,全区累计实现新增就业人数21.94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0%,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2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9%;通过各种就业渠道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人员5.8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45%;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

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1至10月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99.15亿元,增长45.1%,其中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助增长82.4%,对就业的补助增长35.7%。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多、覆盖面继续扩大。10月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65.19万人。其中企业在职职工参保人数248.44万人,较上年末增加了10.33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1%;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45.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59.9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36.4万人,与上年末相比分别增加了28.96万人、27.39万人、14.35万人,分别完成计划的99.7%、98.7%、100.3%。10月末,全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22.1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99.6%。10月末,全区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14.33万人、22.37万人,分别完成计划的95.5%、97.3%。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价格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的压力仍不能忽视

当前以结构性上涨为特征的居民消费价格受食品价格涨幅趋缓的影响,总体上出现趋稳态势,但基础并不牢固,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上升,国际市场原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带动的资源型产品价格上涨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着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的风险。

(二)资产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对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潜在风险

2007年以来房屋销售价格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前三季度全部各类房屋的综合平均销售价格2408元,平方米,比上月增加2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05%,增速比上月高1.13个百分点。影响价格升高的主要是新建房屋各类期房综合平均销售价格2565元,平方米。比上月提高55元,同比增长45.7%。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有合理的方面,但也积累了较大的潜在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资产泡沫进一步积累。

(三)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带来的节能减排任务仍相当艰巨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是现阶段我区经济发展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在当前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在产业上过于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需求上过于

依赖投资。2007年以来,经济增长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增长拉动的特征更为明显。前三季度,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下降,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而在工业内部,重工业增长继续快于轻工业,1至10月份。重工业增长速度快于轻工业9.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又加快1.1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仍很大。1至10月份,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虽然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但增速仍达到30.6%,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比较大。表现为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投资拉动的特征。

三、全年经济形势预计及2008年展望

根据2007年以来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长情况,结合历年变化规律并考虑调控政策的可能影响,预计全年全区经济增长不低于19%,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已成定局,而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对相关投资品、能源产品、消费品等的生产仍将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预计工业增加值将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左右。

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以来,围绕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以及受市场需求影响和盈利空间加大的驱动,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弹迹象。考虑到地方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均增长较快,加之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地方和企业投资意愿较强等因素,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呈高位增长趋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国家和自治区对低收入阶层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的加速,股市的财富效应,围绕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活动以及近期各级政府出台的针对中低收入阶层和特殊群体的价格补偿措施都将拉动消费的增长。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继续加快增长。全年增长18.5%左右。

进出口: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造成的企业突击出口现象将逐渐减弱,随着下调及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逐步到位,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出口增长将受到一定抑制。但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仍然有利于出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比较低,出口产品仍有较强的竞争力。进口也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可能超过70亿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随着中央和自治区针对价格特别是猪肉、粮食价格上涨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陆续到位,加之进入第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减弱,估计第四季度价格涨势会有所减弱,但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成本推动,特别是饲料和工业对农产品的需求拉动,生猪的生产在短期内又难以恢复,食品价格仍将会继续上涨,均将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走高的主要动因,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07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达到4.2%左右。

展望2008年,国民经济发展仍将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国内外环境。从国内环境看,十七大胜利召开和奥运会的举办,体制机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并将迎来改革开放的30年,都会调动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潜力。多年来快速增长的投资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初级劳动力供应比较充足,将有力地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为投资需求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空间,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也将为投资的快速增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政府对低收入阶层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旅游等享受型消费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等消费热点的活跃都将拉动消费的增长。

从国际环境看,2008年世界经济比先前预期的要差一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由5.2%下调到4.8%,美国经济增速从2.8%下调到1.9%,欧元区从2.5%下调到2.1%,日本从2.0%下调到1.7%;世界贸易量增长速度的预测出7.4%下调到6.7%。但调整后的速度仍是比较高的增长水平。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房地产降温和次级债危机对美国消费需求乃至经济的影响还存在变数,对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高位攀升,这些都加大了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从我区面临的环境看,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将为我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经济的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和逐步巩同,以及在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积聚、产业升级基础上继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科技六大优势产业在成为拉动全区工业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入。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城乡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需求保证,也将有效刺激消费需求,消费品市场将呈现稳中趋旺的态势。随着流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证券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

考虑到2008年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以及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2008年的宏观调控主要还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特别要稳定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注重节能减排工作,高度关注民生。预计2008年全区经济将增长17%左右。

四、在新起点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求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时期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把服从宏观经济调控与发展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协调好各种比例关系,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克服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真正把着力点放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上来。把握好经济发展大局,对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着力协调解决好,防止矛盾和问题加剧。

(二)综合利用各种政策工具,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性上涨

要进一步落实各项支农村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要着力建立保障畜牧业特别是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调动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流通、消费和市场调控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还要认真把油料和奶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努力增加粮食等农副产品的供给,

特别是落实好生猪生产的各项措施。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法定价行为,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直接补贴和对高校学生食堂的补贴,降低价格持续上涨预期,同时还要密切关注价格特别是成本价格的变化及其影响。利用制度和调控等多种手段,稳住资产价格上涨。完善落实好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有关措施。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资产价格长期单边上涨,防范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风险。

(三)从存量和增量的两个方面.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要加快存量结构调整,利用目前能源供应相对充裕的有利时机,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淘汰落后炼铁、炼钢、炼焦、电解铝产能等的步伐。要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适当调节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和相关行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控要求的项目,要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实行更加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特别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金融形势的稳定。

(四)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各地经济发展的加快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应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保障体系,力争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明显改观。要规范和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作用,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牧民收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加大乡镇改革力度,降低农村牧区行政成本,积极发展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增加农牧民就业机会。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牧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加强对农牧民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牧民就业技能,增加农牧民非农收入。同时,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密切关注保护就业困难群体。对于一些年龄偏大、劳动技能偏低、无法实现市场化再就业的老职工,特别是零就业家庭,要采取通过政府购买就业岗位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返劳动岗位。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大力推行灵活就业方式,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在就业形式上,鼓励实行临时性、阶段性、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制度。同时,重点加强对他们在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监督,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副局长)

作者:胡敏谦

第4篇:新跨越 新起点 新征程

——上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初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上华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整合优化教育资源,致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镇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实现了全镇教育的新跨越,为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的条件和要求,将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情况自评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上华镇地处韩江下游三角洲,南部与澄海城区相接,北部毗邻潮州市。汕汾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并在镇区毗邻处设有出入口,镇内澄江公路、华东公路、夏岛公路、上都公路等与324国道联通,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6205人。

上华镇素来崇文重教,文风鼎盛,民间有较好传统文化基础,现已形成赛龙舟、灯谜、对联、抽纱、武术等民间艺术。自解放至今,上华业余文化创作队伍有一百多人,参加省级以上文化协会就有20多人次,他们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刘培华创作的小说《高价新娘》获省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横陇村民刘成彬热衷收藏古陶瓷,收藏从商代到民国陶瓷作品共5000余件,是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汕头市知名民间鉴藏家。岛门村人陈礼传善诗文,工书画,先后担任香港中国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香港诗书画协会名誉会长,并曾在韩国、香港、台北和汕头举办个人书画展。上华镇也是粤东著名侨乡,旅居海外的侨胞和港

澳台同胞众多,分布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华侨还成为当地政坛、商界的知名人物,其中有泰国前总理乃比里,泰国前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颂奇。他们在事业有成之后,对家乡教育事业十分重视,纷纷捐资建校,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对上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上华镇充分发挥与城区相邻的区位优势,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以珍珠番茄、草莓、菱角、荔枝、竹笋等种植为牵引的农业特色经济不断发展;以毛织服装、塑料玩具、抽纱工艺、印刷包装、精细化工等为主导的轻工业规模不断壮大。上市公司星辉车模等一批大企业在此落户,有力地推动了我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3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6.41亿元,镇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88万元。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上华镇委、镇政府领导班子对教育高度重视,使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762人;小学8所,在校学生2571人;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1408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9所中小学已全部通过规范化学校验收,实现标准化学校全覆盖。中学教师80人,学历达标率98.7%,小学教师138人,学历达标率100%,幼儿园教职工99人,学历达标率66.4%。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全力创建教育强镇

近年来,上华镇始终确立“科教兴镇”的战略思想,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1、党政领导重视,确保教育优先。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特别是2012年以来,把“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党政主要领导亲抓教育,并安排一名党委委员分管教育工作,同时建立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学校制度,形成“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配合抓”的良好工作局面。此外,镇委、镇政府还把教育工

作纳入领导班子、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岗位责任考核内容,并定期向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以及镇村干部报告教育工作情况。镇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了解创强情况,及时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和困难。为推进创建省教育强镇各项工作的开展,镇成立了“上华镇创建省教育强镇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制订了《上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2、依法履行职责,提供有力保障。在镇委、镇政府的统领下,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教育无小事”的工作理念,积极参与教育工作,主动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镇政府、各村居认真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义务教育。镇规建办、国土所认真做好学校建设规划,积极解决镇内中小学新增建设用地和学校土地使用证等问题。镇公事办、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积极开展扶困助学活动,帮助解决家庭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镇宣传、政法、工商等部门依法维护和整治学校周边秩序,开展黑网吧整治、社会治安治理、食品安全检查等行动,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和良好周边治安环境。镇人社所依法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确保辖区内用人单位无违法招用童工现象。

3、重视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的宣传,着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每逢教师节和春节,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领各相关部门到学校慰问教师,并举行全镇各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会及表彰大会,对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近几年,镇政府不仅认真落实教师绩效工资,保障教师医疗、社保、住房公积金等各种福利待遇,而且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每年都拿出六万多元,表彰奖励工作突出的优秀教师和慰问困难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召开各村企业家、外出乡贤等各种类 3

型的教育座谈会,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党委、政府的积极动员和引导下,全镇尊师重教、捐资助学之风日盛。三年来,企业家、外出乡贤捐资共计112万元及教学设备一批,群兴、奥迪、林少豪教育基金会、湖心村教育基金会等企业和社会组织还坚持每年举行助学金发放活动,在全镇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自2012年提出创建教育强镇目标以来,我镇更是加大宣传力度。2014年3月,镇委、镇政府召开全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明确了思路,落实了任务。还充分利用镇有线电视、户外广告、宣传横幅、宣传栏、校讯通、《上华简讯》等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教育创强的重要意义,及时通报创强工作进展,营造创强的浓烈氛围,使教育创强工作家喻户晓,形成普遍共识,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为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坚实基础。

(二)科学布局,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我镇致力于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完善学校设施及各项配套,着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科学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上华镇原有小学12所,分教点4个,基本形成村村办学的格局。由于大部分村底子薄,人口少,造成学校办学条件差、生源严重不足等现象,严重束缚着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适时调整全镇各小学的布局,对个别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薄弱学校进行撤并。近年来,全镇共撤并博爱、蛟头、山边、东林头等4所学校,菊池、蔡厝、下溪东、云乔等4个分教点,大大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经过撤并,我镇现有小学8所,学校布局合理,教育资源配置科学。

2、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镇委、镇政府牢固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思想,坚持以兴教为责,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4

实现“三个增长”:一是财政教育支出逐年增长,2012和2013年,全镇教育支出分别为1005万元和1224万元;二是生均教育经费实现逐年增长,2012和2013年,全镇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小学3965元和4680元,初中5680元和6880元;三是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12和2013年,全镇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小学586元和928元,初中786元和1208元。在每年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致力推进校舍建设。2004至2010年,我镇多方筹资,投入资金120万元,对上都中学进行全面改建扩建,使校园校貌焕然一新。在此基础上,镇、村两级还筹集资金415万元,对全镇8所小学、8所幼儿园的校(园)舍进行全面修缮,全镇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3、提升办学标准,优化育人环境。2011年以来,我镇先后投入资金954万元,按照规范化学校的要求和创建省教育强镇的标准,对各中小学进行全面改造,促进升级发展。一是完善学校各项设施配套。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全面完善各学校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实验室、仪器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计算机室、图书室等功能场室及相应配套。目前,全镇各学校都按规定配备计算机室;体育卫生基本条件和艺术教育基本条件达标率达到100%;常规教学仪器设备达标率为66.7%以上,实验开出率100%;中学生均藏书26册,小学生均藏书28.24册,并按照每年不少于藏书标准1%的比例补充图书。二是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目前,全镇共有专用多媒体电教室10间,安装教室电教平台62套,各学校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占比逐年提高。全镇各学校全部接通互联网,实现“校校通”。同时,按照要求将学生、教职工、校舍、校产基本信息录入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各学校信息录入率100%。三是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通过悬挂师生书画作品、设置名人头像、开辟文化长廊、建设校园广场等方式,努力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化气息。目 5

前,全镇9所中小学校全部通过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督导验收,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

(三)合理调配,优化结构,全面提升师资质量

近年来,我镇在抓好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师德教育,加强交流培训,致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1、重视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我镇始终坚持把师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管理过程,使师德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一是发挥班子表率作用。认真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校长及学校行政班子进行严格要求和考评。全镇各中小学校长都能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求真务实,清正廉明,依法治校。学校其他行政班子成员也都严于律己,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充分发挥整个行政班子的模范带动和核心凝聚作用。二是组织政策法规学习。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区教育局有关师德教育等相关政策法规,增强工作荣誉感和责任心,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三是开展专题活动。通过开展教师征文、演讲比赛和学生评议等各种专题活动,进一步调动全镇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镇中小学教师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并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三年来有36名教师获得区、市、省和国家级的表彰奖励。

2、合理调配师资,优化师资结构。在师资调配上,我们尽量做到配比均衡,学科配套。一是认真按照省定编制标准配齐配足各学校教职工,规模较小的小学也确保班均教师不少于1人,并实现全镇无代课教师。各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也与课程结构相匹配,体育、艺术、信息技术以及小学英语、科学教师都能满足课程开设要求。二是针对我镇部分小学经济相对落后、师资较为薄弱的实际,认真统筹安排,做细致思想工作, 6

从师资力量较强的道南小学、世德小学调配教学骨干充实到师资较为薄弱的小学,使全镇各校师资结构相对均衡。三是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逐步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任用管理模式,使一批年轻优秀的骨干教师走上学校领导岗位,进一步推动学校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

3、加强交流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我镇坚持“更新观念,提高水平,适应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和基本功比赛,努力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同时,通过举行研讨课、说课、论文交流等活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邀请名师专家到我镇为教师授课,与兄弟镇开展跨镇教研、镇内校校结对帮扶等活动,大大提高了我镇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三年来,全镇各学校教师撰写的论文、课例获区级以上奖励的有126篇,参加省、市、区各级比赛获奖25项。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掌握和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目前,全镇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平台,有效服务教学教研活动,45周岁以上的教师也基本能掌握使用技能。

(四)规范办学,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我镇十分重视对学校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实施素质教育,全镇义务教育水平得到全面巩固和提高。

1、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我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有关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定。目前全镇不设重点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免试入学,无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行为。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制度,镇内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各学校不设重点班,无56人以上大班额现象;严格执行教育收费规定,无违规收费现象;注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按照省规定安排 7

中小学作息时间,无违规集体补课现象。全面落实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登记报告制度,学生年体检率达100%。为确保“普九”成效,我镇更是高度重视“防流控辍”工作,各学校专门成立“防流控辍”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制订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行政班子带头抓,班主任具体抓,其他科任老师配合抓”的良好工作局面。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都达100%,辍学率为零;初中阶段年巩固率98.7%,辍学率0.47%,毕业率98.4%。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镇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的同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二是坚持科研促教。近年来,我们致力健全教研网络,跟毗邻的澄华街道、广益街道开展跨镇教研,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镇内,根据学校规模、师资水平、组织能力、区域分散等实际,把我镇分成四个片区开展教研帮扶活动。对道南小学等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我们把其作为全镇教学示范点,开展教学示范周活动,组织全镇其他小学老师前来听课评课,参观学习。对个别教学质量相对较差的学校,不定期地组织镇教研中心组成员进行教学视导,深入课堂听课,与授课教师讨论教案及课堂教学形式,帮助授课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近年来,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全镇基本形成了“校校有课题,科科有专题”的科研新局面,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镇现有12名教师被评为市、区教研和课改先进个人。三是重视质量监控。每学期组织镇教研中心组对各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各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专题调研,提出相关对策,帮助各校提高教学整体质量。三年来,全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连年中考均取得较好成绩,有148名学生 8

在省、市、区各级竞赛中获奖。

3、注重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各校积极贯彻“德为先,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和文明生评比、征文比赛、社会实践等专题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开展学期初与学期末的安全教育周活动。设立心理咨询室,经常性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建立家长学校、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等方式,充分发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从而形成“家庭与学校、校内与校外、常规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目前,全镇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为83.3%,小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为91.3%,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率在91.1%以上,违法犯罪率为零;各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达标率逐年提高,达标率为100%,所有学校均为区德育达标学校。三年来,全镇各学校均无发生由于心理失衡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另一方面,重视体艺特长教育。坚持以生为本,积极创造条件,倡导特色办学,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全镇各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数据上报率达100%,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6.3%,优秀率23.7%。各学校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的同时,积极举行学生运动会和篮球、电脑绘画、灯谜、歌唱、舞蹈等各种比赛,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三年来,全镇共有16名艺术生考上重点高中或各类艺术学校,并涌现了一批特色学校。如道南小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电脑绘画等特长,该校学生近两年参加各级电脑绘画比赛,获得省级奖励的有13 9

名,其中2名获省一等奖,获市级奖励的有16名,取得了明显成效。凤岭小学、龙美小学、世德小学、岛门小学在学生中开展灯谜兴趣活动,成立学校灯谜社,开展“日日猜谜”、“周周谈艺”、“节节商灯”等系列活动。社员多次参加市、区灯谜活动,取得骄人成绩。凤岭小学“雏凤谜社”参加汕头市中小学生灯谜邀请赛获团体二等奖,参加汕头市“书香飘万家”中小学生灯谜邀请赛获团体第一名,学生创作的灯谜作品多次发表于《汕头灯谜》、《潮汕校园灯谜》等灯谜刊物。

(五)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有效推进全民教育

近年来,我镇在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教育体系,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有效推动社会文明发展。

1、发展学前教育,夯实教育基础。我们把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发展与管理的重要范畴。一是加快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从安全、卫生、收费等方面规范办园行为。加大投入,增设各园活动场地、设施、玩具等配套,不断完善各园的办园条件,优化幼儿教育环境,推进幼儿园的规范化建设。二是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各园都能配齐配足幼儿教师,并积极组织园长和幼儿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教师资格证持证率逐年提高。三是着力提高幼教水平。切实转变办园理念,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寓教于乐,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促进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近年来,我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全镇现有公办规范化中心幼儿园1所,面上幼儿园8所,其中规范化幼儿园3所。全镇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都有一所以上独立的幼儿园,没有无证办园现象,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7%。

2、重视成人教育,培养技术人才。我镇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加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采取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积极发展成人教育。一方面,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以岗位培训、 10

学历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与科普讲座。另一方面,按照“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尝试校校联合和校企联合办学,通过与澄海职业技术学校、辖区内企业联合办学,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深化了对从业劳动者的继续教育,扩大了成人教育的培训面。2010年,我镇开设澄海职业技术学校非全日制上都教学点,为辖区内务工人员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近三年来,我镇共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培训累计达41期,受训达1998人次,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综合素质,为上华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3、推进社区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我镇积极采取措施,广泛发展社区教育。一是大力建设文化设施。近年来,我镇加大投入,建设镇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灯光球场、游乐园等一批文化活动阵地。镇文化活动中心设有灯谜室、象棋室、文学室、潮乐室、图书室、乒乓球室等10个场室,设施配套齐全,较好地发挥了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各村也相应建设了文化室、老年人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阵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组建潮乐、灯谜、书画、健身等一批民间文体社团,同时利用各种节日举办灯谜竞猜、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书画展览等大型文体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老年人体育活动方面,更是取得显著成效,全镇老年人体育活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舞蹈队、乒乓球队、太极拳队等各种民间体育健身组织基本覆盖镇内各村。三是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强化群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文明礼仪的教育,镇村文明程度得到不断提升。

三、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

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过程中,我镇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 11

显成效,全镇教育综合实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与发达地区、与兄弟镇的教育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条件离现代化教育和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校园现代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教育现代化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部分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

3、教育科研水平偏低,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不多,比例偏低。

4、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还没有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以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为新起点,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不断巩固和发展教育成果,推动全镇教育事业步上新的台阶。重点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现代办学条件。继续广开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锻造一支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三)坚持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坚持科研促教,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名教师,进一步提升我镇的教育质量,打造上华教育品牌。

(四)加强分类指导,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促使教育更为多元化、规范化,提升社区教育、成人教育水平。 12

通过科学的指导,使学前教育走上规范化、优质化发展的道路,促使我镇各类教育更加均衡、协调地发展。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我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各项必达条件已全部达标,自评分数为:政府责任62.7

分,教育管理18.8分,办学水平11.4分,合计得分为92.9分。我们认为,上华镇已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敬请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专家组给予督导验收。

我镇将以教育创强验收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位,打造教育特色,踏上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人民政府

二○一四年九月

第5篇:新学期新起点新跨越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是人们心中充满着丰收的喜悦的季节。在这样一个初秋的早晨,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学期

熟悉的校园里我们迎来一群有着强烈好奇心与充满活力的少年们。七年级的同学们,你们终于走进了这座被老师和家长无数次提起的安丰镇中学这个温暖优秀的集体,在这里你们将开始追风寻梦的旅途,在这里你们将感受青春的张狂、泪水、坚毅和幸福。这是你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你会拥有充实、美好的三年汲取知识的时光,你会拥有几十位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你会拥有细心教导你的老师,他们都会成为你这三年最真挚的依靠。我想大多数的同学都不会对已经到来的初中生活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因为在安丰镇中学的你,将要迎来美好的学习时光,我相信,当你面带微笑地投身到学习当中时,你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学习中的宝藏等待你们的开采。七年级的同学们,衷心地祝愿你们,愿你们可以在安丰镇中学这个温馨幸福的大集体中踏上通往梦想的旅途,愿你们可以在这里拥有美好而又难忘的三年初中生活,愿你们可以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去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七年级的同学们,我们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到的!加油!

当岁月的车轮一步步碾过,升入八年级的同学们蜕去了稚嫩与对初中生活的好奇,你们经历了一年的磨砺,转而换上一副自信满满的面庞,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挑战。八年级是初中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是,不要害怕它,拿出你的勇气、挑战精神与创新精神去跨越这个重要的门槛,其实八年级并没有想像中的困难,跨过之后,你就会发现,它只不过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一步,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一些大胆想象,多一些刻苦钻研,很快地就能掌握知识的精髓部分。所以,想要战胜这个以往人人眼中的难关不是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怀着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既无需畏惧,也不要轻视,加油吧!八年级的同学们,期待你们能演绎破茧成蝶这一场精彩的蜕变,用你们的智慧、沉稳与毅力创造新的成绩!

九年级的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两年前的我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踏入初中校门的身影?是否至今仍能体会到当初的那份欣喜与激动?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已经由一个天真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了朝气蓬勃的少年,我们丢弃了曾经的幼稚,渐渐走向了成熟。新

学期的到来,带给了我们全新的起点,全新的挑战,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满载着信心与希望,步入了九年级的学习生活中。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九年级的学生了,从今天起,我们就要认真地度过最后一年的初中生活了,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为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中考而奋斗了,同学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做好准备迎接九年级这艰苦却又充满意义的学习生活了吗?我相信九年级的学习生活是苦乐交织的,苦的是那一次次不懈的努力和付出,乐的便是那一次次收获后的喜悦与甜蜜。面对九年级繁重的课业负担,我们不能畏惧,而要迎难而上;面对自己偶尔想要放弃的想法,我们不能任其滋长,而要重新坚定信心与心中的那一份信仰,告诉自己:“我能行!”。中考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九年级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个考验意志的阶段,在这重要的转折点面前,在这挑战面前,我们怎能选择退缩,我们怎能畏惧?九年级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加油,为我们的目标做最后完美的加速,在最后的一年中,为自己的初中生活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现在是未来的起点,脚下是希望的起点。当每一次国旗升起的时候是尊严的起点,面对每一个崭新的日子是踏上征途拼搏的起点。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加油,在这即将收获的季节里携着信心与梦想开始新学期的生活吧!

三(6):孔杨娟

第6篇:新学年 新起点 新跨越

——学院新生开学报道

9月1日,学院迎来了2013级新生开学的第一天,沉寂了一个暑假的校园迎来了一个个充满朝气的新同学。他们或两、三个结伴,或独立特行,簇拥在学院设立的各个新生接待处,使原本和谐的校园更增添了几分靓丽。如此和谐的景象自然离不开学院招生办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经过两批次学前教育,各部门之间配合默契,并提前做好各项准备,设立分班公示栏,搭建班级接待点,合理配置人员,保证新同学顺利轻松入学。

藏区“9+3”新生的报到工作也在9月2日拉开了序幕,由于这批学生都来自阿坝州的各县,路途远,不了解路线,且报到时间分散,给报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解决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招生办提前安排两位老师分别到成都、德阳汽车站设立接待站,为前往报到的学生家长做好服务,保证了他们安全、顺利的到校学习。

新学年、新气象,新血液的输入,使得干净整洁的校园,几净明亮的教室,春风满面的老师,阳光恣意的学生,校园充满着生机。

第7篇: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立足新起点

实现新跨越

努力建设生态宜居民富乡强的美丽钟山

——在钟山乡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王 利 华 2016年12月2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钟山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并对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自钟山乡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县委县政府、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政协工委的监督支持下,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下,钟山乡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个目标,五大桐庐”发展理念,立足钟山实际,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实施富民强乡战略,团结带领全乡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五年来,先后荣获省生态乡镇、省“治水美镇”浙江样本“秀水魅力”样本乡镇、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创先示范特色乡镇、市“美丽庭院”创建先进乡、市“无邪教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市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示范乡镇”、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示范乡镇、县

“五水共治”工作先进单位、“无违建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抗雪防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5年全乡财政收入8170万元,比2011年的5367万元增长0.5倍,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比2011年的1.28亿元增长1.17倍,年均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136元,比2011年的12257元增长0.56倍,年均增长11%。五年来招商引资实到资金共计3.3亿元。

(一)突破要素制约瓶颈,经济发展实力有新提升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敢担当、善作为,团结带领全乡人民优环境、抓项目、促发展,成功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有力保障了全乡经济稳步发展。

1.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围绕“中国民营快递第一乡”金字招牌,紧抓快递蓬勃发展大好机遇,借好势发好力。五年来,共招引物流企业3家,注册资金8000万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产值22.3亿元,税收2.5亿元,“快递回归”工作成效明显。坚持严查重管和因势利导相结合,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石材企业转型升级。2012年以来,共关停、兼并石材企业82家,按照“车间棚化、地面硬化、厂区绿化、污水净化、堆放序化”五化标准改造提升60家,实现成功转型企业6家,新增规模企业3家,石材企业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着力做好企业服务文章,坚持领导联系走访企业、服务代办等制度,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2.现代农业持续壮大。坚持规划先导,重点发展连片效

益农业,着力培育蜜梨、蓝莓、山茶油、山核桃、茶叶、香榧等产业。强化农业招商,以大市蜜梨、高峰蓝莓、歌舞茶叶为突破口,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注重科技引领,大市蜜梨实现分期嫁接改良,“天尊贡芽”茶生产技艺成功申报杭州市级非遗,高峰蓝莓初步形成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转换经营模式,大市、城下、陇西、钟山四个村淘点联合成立桐庐熙之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农产品线上销售量不断提升。成立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3家,服务并带动群众发展致富。

3.旅游产业态势良好。成功引进虎啸峡漂流项目,实现钟山旅游项目零突破。先后举办四届蜜梨节、三届“天尊贡芽”开茶节、三届高峰蓝莓采摘节、二届休闲旅游节以及“山水田园·四季钟山”摄影大赛和“走进钟山,回归自然”乡村体验游等活动,进一步加大外宣力度,加速人气集聚。相继完成歌舞天井岭御茶园建设项目和大市花卉村庄、陇西2A村落景区建设,扎实推进大市静林寺高端民宿项目,着力启动城下村邵家湾富春民居改造工程,全乡乡村休闲旅游格局逐步形成。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52万余人次,钟山休闲观光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二)树立持续发展理念,美丽乡村建设有新进步 按照“洁净、宜居、诗画、风情”的科学定位,向环保要效益,向生态要发展,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内涵不断延伸。

1.城乡建设成效显著。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累计

投入资金近亿元,完成或正在推进5个精品村、3个中心村和3个培育村建设,村庄面貌不断改善。积极打造美丽公路,着力开展道路绿化提升、沿线环境整治、重要节点建设等工作,完成城马线城下至大市段、徐七线下邵至双溪口段、钟洛线夏塘段沿线景观提升工程。启动集镇提升改造和休闲广场规划,石城路路面拓宽、雨污分流、“上改下”、“白改黑”工作有序开展。

2.“五水共治”持续向好。严格执行河长制,安装8个智能视频监控探头,对河道进行24小时监控。全面开展河道清淤、堤防加固、水岸绿化工作,实现全乡66个小微水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鱼塘除外)。全面排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池体16座,维修管道6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实施“第三方”运维新模式。完成7家畜禽养殖场提升改造、入河排污排水口标识标牌设置工作。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长效激励机制,持续实现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县前列。

3.“无违创建”深入推进。在全县率先完成“一户多宅”清理,打出“无违建乡”创建工作四连招,创造了“钟山经验”。2014年底,被命名为全市首批无违建乡,并作为全县乡镇代表参加创建省级示范乡镇验收。建立全乡农户房屋信息一户一档,健全长效管理和巡查机制。2016年,在全县率先完成彩钢棚整治12.3万平方米。

(三)注重改善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建设有新成效 高度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抓好富民、惠

民、安民工程,全面落实民生政策,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发展成果不断惠民。

1.社会保障不断改善。新增审批低保户92户,残保156人,救助各类特困家庭251户,累计投入资金146.7万元。先后完成47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全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银龄互助、志愿服务“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村级慈善基金会,提升村级社会救助保障水平。

2.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相继开展320余场次文化电影下乡、文艺晚会等活动,成功举办4届“桐庐百姓日”和5届全民运动会。先后完成乡文体中心、中一村和夏塘村文化广场以及钟山、陇西、仕厦、大市、高峰、子胥、歌舞、魏丰等8个村文化礼堂的改造提升工程,被评为2015杭州市文化站示范乡镇。筹建“三通一达”百万教育专项基金,相继资助困难师生40名,奖励优秀师生300名,完成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个,累计支出160余万元。圆满完成钟山小学综合楼建设、乡中心幼儿园整体搬迁工作,钟山小学被评为2014“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钟山幼儿教育工作被评为2014市级学前教育优秀示范乡镇。成立乡环卫所,多举措加强集镇管理和乡村环境卫生保洁,清洁卫生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3.社会治理有效强化。着力做好社会不稳定因素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探索和尝试律师介入解决疑难问题和信访积案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无非访、群访事件发生。加强平安巡防队伍建设,做好夜间治安巡查,积极

开展危化品、烟花爆竹以及液化气瓶等专项整治行动,实现全国两会、G20峰会等重点安保时段钟山“不出事、不惹事”。开展工程车、黄标车整治行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杜绝或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坚持食品(药品)安全每月巡查制度,加强日常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建立乡、村两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大力推进普法教育、禁赌毒、反邪教等专项行动。

(四)紧抓政府自身建设,干部服务能力有新提高 坚持把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和保障,以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主线,切实提高政府为民服务水平。

1.工作作风不断优化。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助推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为契机,对照“5个带头”查改突出问题,不断优化工作作风,切实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和完善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

2.干部队伍不断加强。从严格干部上班与值班制度抓起,完善机关内部管理考核制度,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基层走亲活动,推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126”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干部服务管理能力。牢牢抓住村级重大事项决

策“牛鼻子”,落实村干部“月考定薪、年考定奖”制度,落实“周周有报告、月月晒成绩”工作法,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3.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强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县委“32条意见”,倡导高风亮节、勤俭节约风尚,“三公”经费持续下降。牢固树立“打铁先得自身硬”的观念,带头遵守各项廉政制度,全力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公开承诺、学习促廉、警示教育等廉政宣教活动,推动廉洁从政思想深入人心。认真落实村财乡管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倒逼责任落实,严肃责任追究。

各位代表,五年的风雨历程,谱写了钟山发展的新篇章;五年的辉煌业绩,标志着钟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年来,我们科学谋划、奋力开拓,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开放的思维配置资源,用创新的举措明晰路径,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政协工委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乡村干部群策群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钟山乡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乡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在我乡创业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向多年来一如既往地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和社会各界友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新的五年,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新的期望。在充分肯

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乡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偏小,石材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子不宽,生态环保压力仍然较大。二是旅游、民宿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档次较低。三是集镇基础设施滞后、功能不全,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四是社会管理面临新压力,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五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部分干部在服务发展、大胆创新、勇争一流等方面有待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通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改善,稳中求进,进中求好,主动作为,努力开创“生态宜居民富乡强”的美丽钟山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到2020年,全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2亿元,年均增长8%;规模企业总数达到8家,规模工业销售产值 2.1亿元,工业增加值 0.3亿元,年均增长8%;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8%;招商引资年增8%,累计完成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突破30000

元。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抢机遇、促转型,走富民强乡产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破解要素制约,以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为突破口,全面梳理全乡可整理开发土地并建立项目储备库,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旱地改水田项目建设。树立科学招商理念,结合钟山特色优势,强化以商引商、产业招商,不断做大蛋糕。继续做好“快递回归”文章,力求在快递区域总部、后台服务招引上有突破。积极盘活旧厂区、旧厂房等存量资产,扶持引导科技含量高、亩产贡献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优势企业落户钟山,促进钟山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石材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力度,促使企业按照“抓技改、精工艺,节资源、降能耗,减成本、增效益”的原则,有效提升,增强企业生存力、竞争力。做好“石材之乡”向“石雕之乡”转型文章,多渠道提升石雕艺人雕刻技能,多方面发展壮大石雕艺人队伍,不断发展石雕企业,真正让石材加工成为钟山的一张亮名片。加强对企业的联系指导,全力做好“零土地技改”等代办服务,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速度。

2.大力发展精致农业。按照“强龙头、壮基地、树特色、创品牌”工作思路,编制全乡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坚持蜜梨、茶叶、蓝莓主导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全面完成高峰蓝莓精

品园建设、歌舞茶产业推广、钟山蜜梨嫁接改良、下邵茶叶新品种改良、魏丰香榧基地扩增等项目。积极引进山茶油、樱花等农业项目,实施农业智能化建设,培育钟山特色效益农业。以大市蜜梨基地为核心,对接省级水果产业强镇项目,打造“水果强乡”。借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拓展区建设契机,实现农特产品与电商平台、快递平台的大融合,让特色农产品树品牌、建标准、换新装。

3.有效促进旅游发展。全面开发工业区块、闲置厂房、下山集聚闲置土地、静林寺、御茶园、下邵茶园、邵家湾、长丘田、石林湾等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谋划筹建民宿、景点、休闲养生项目。倾情打造“文化体验风景带”(歌舞方向,重在快递文化、宋家山御茶园茶文化、伍子胥文化的挖掘以及蓝莓精品园建设)和“休闲养生风景带”(陇西、大市方向,以“民居、民宿、民享”为主题,重在休闲养生项目开发),将“赏田园”“趣采摘”“乐嬉水”“慢生活”等旅游要素和美丽公路、村落景区建设有机融合。争取用3年时间培育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成田园风光美、文化底蕴足、产业支撑强的旅游休闲观光线路。

(二)重规划、解难题,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打造美丽宜居钟山

1.高起点规划秀美村庄。坚持规划引领,以发展乡村休闲游为目标,做好总体规划修编和重点建设区块设计工作。整合各方资源,分层分类推进中心村、精品村、培育村建设,逐步形成“村点能出彩、沿线有亮点、面上见风景”的良好

格局。

2.全方位打造精美集镇。一是新建精品广场。争取用2年时间建成集休闲、展览、文体、产业于一体的中心广场,让钟山的老百姓生活娱乐有一个好去处。二是提升老街老路。以“商业街”为定位,持续推进石城路道路拓宽、白改黑、立面整治、线路入地等工程,完善集镇供水、排水、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集镇品位。三是加强集镇管理。开展集镇市容市貌提升行动,对乱搭乱建、乱摆乱卖、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现象进行清理和整治,对工程车、大型运输车从源头进行有效管控,确保集镇容貌整洁、经营规范、交通有序。

3.高标准建设村落景区。重点建设三个村落景区:以茶叶和快递文化为主线的夏塘、歌舞、子胥片2A级村落景区;以蓝莓、漂流、民宿为主线的高峰、魏丰、城下片2A级村落景区;以蜜梨和教授文化为主线的陇西、大市片3A级村落景区。其它村按照村落景区的要求,短长结合,建设精品点位。建设项目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主题,努力彰显村级特色,充分发掘快递文化、教授文化、茶文化、孝义文化等,着力打造高规格全能型村落景区。

(三)办实事、惠百姓,持续推动民生事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1.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全面开展水环境治理,到2020年,实现河道水质Ⅱ类以上达85%的目标,河道、小微水体保持“可游泳”状态。继续抓好小

流域治理和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积极推行生态化养殖模式。新建蓄水量10万方的直坑水库,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和节水技改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确保走在全县前列。继续推进“三改一拆”、“无违创建”工作。以农村破败建筑改造行动为契机,开展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建设。以大市、夏塘为试点,进行附房整治,规范用地管理和建房审批。

2.社会事业不断繁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发挥“三通一达”百万教育公益金作用,不断改进教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巩固利用好现有乡、村两级文化阵地,以“送文化”为契机,以“种文化”为抓手,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化骨干,增强文化自信。建立完善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清洁钟山”工作,争创“省级卫生乡”。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完善疾病防控和卫生医疗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让钟山人民在“家门口”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充分发挥村级慈善基金作用,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多渠道多举措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着力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平稳有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进一步抓好统一战线、拥军优属、民族宗教、劳动保障、库区移民、救灾救济、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档案管理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繁荣发展。

3.社会治理不断深化。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

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立足平安钟山建设,进一步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决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和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不断增强干部群众法制意识。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深化“基层走亲”活动,注重对民情民声梳理分析,不断提升源头防范意识。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化解矛盾的排查调处机制和运转高效的处置工作机制,增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切实抓好企业周边、校园周边、重点工程建设的治安工作,巩固和维护好钟山和谐平安的良好局面。落实好武装工作,加强乡、村两级民兵连规范化建设,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民兵应急队伍。持续深化“企业不消灭事故、事故就会消灭企业”理念,不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四)改作风、树形象,不断提升政府自身建设,夯实为民服务根基

1.强化队伍建设。将学习教育主线贯穿始终,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创新思路办法,着力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良倾向,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敬业意识和自律意识,努力打造一支“绞尽脑汁谋事、安心扎根做事、竭尽全力成事、恪尽职守共事”的乡村两级干部队伍,为钟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提高工作效能。对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决定的事项雷厉风行、速办速决,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做到帮民富、解民忧、促

民享、保民安,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严格落实村级组织及村干部考核办法,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确保政令畅通。

3.坚持廉洁勤政。高度重视并加强政府廉政工作,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严格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持续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防止铺张浪费,确保“三公”经费持续下降。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我们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钟山要实现跨越发展还需要我们加倍努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满足、永不停滞、永不懈怠的事业追求,以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全力而为的工作干劲,以求实务实、诚实老实、扎实踏实的品格作风,站高点、攻难点、抓亮点,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开创钟山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8篇: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近年来,测绘院全体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委的指示精神,以及省水利厅对我市水利工作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教育活动,广大党员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责任感,增强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坚定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自身素质,更进一步增强了党性意识、政治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了党性锻炼,党员的义务和权力意识、公仆意识、纪律意识、模范意识、群众意识进一步增强,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测绘院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五个统筹,促进了水利工程测量、公益性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测绘文化建设,营造全员参与测绘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强调单位的环境、单位的形象及单位的精神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近两年完成的主要测绘工作

1、本系统及指令性测绘任务

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大量的测绘工作:东、西沉沙池联合调度地形图测量,位山灌区东池、渠施工清淤,

一、二干渠衬砌地形测量及工程施工,东三号池导流沟施竣工地形、断面测量;位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东渠、西渠、

一、二干渠纵、横断面及建筑物调查测量;引黄济津工程五号池、六号池清淤施工、竣工测量,东、西沉沙池联合调度规划设计地形图测量,引黄济津工程三干渠衬砌地形测量、施工放线及竣工测量,三干渠王铺闸至高庄桥排水闸施工三等水准测量,三干渠衬砌清淤放线、堤顶平整测量,西渠清淤竣工测量,谭庄水库大坝竣工测量及大坝变形观测等工程。

2、承揽外部市场测绘任务

黄河菏泽段堤防放淤固堤地形图测量,电厂水库扩建地形图测量,阳谷祥光铜业征地测量,小迷糊阵旅游开发地形图测量,安徽××××××1∶500比例尺地籍图测量,山东××××××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山东滨州博××××××120km2地形图测量,安徽怀远涡河地形图测量,__市各县、市、区地图、__×××图编制等测绘项目。

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野外工作的艰苦造就了测绘工作者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测绘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有很强的团结协作能力,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可能出现错误。博×××地形测量,工程量大,时间短,任务重,十二月份入驻,天寒地冻,在野外埋标石,冻土太深,铁锨没法用,同志们就用镐轮番挖埋,在滴水成冰、雪花纷飞的冬季,个个满头大汗。博×××建设局局长在测绘院副院长的陪同下,到gps观测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他们仔细听取了测绘工程技术人员的介绍,详细询问了gps观测的一些技术问题。他们对我院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严密的组织管理、精益求精的测绘技术,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刚开工,我院就赢得了业主的好评,全体职工信心十足。在住处,没有取暖设备,休息时就把衣服都盖在身上,局领导王山英、蔺怀国、王金山等带领有关科长代表市水利局党组亲临工地现场慰问,送去了慰问品、电视机、电暖器及生活用品等,真是雪中送炭,给外业工作人员鼓足了士气;夏季,有时烈日当头,象下了火;有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虽然环境恶劣,由于措施得力,未出现人员受伤和设备受损的情况。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活动期间,党员干部白天出外业,晚上加班进行政治学习,丝毫没有一点马虎。几位老同志不顾血压高等身体不适,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在他们身上,即凝结着老测绘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又闪现着当代测绘人重视科学、勇攀高峰的崭新风貌;年轻人凭着掌握的先进测绘科学技术和较高的文化水平,以及旺盛的精力,敢于拼搏的精神,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完成各项外业观测和内业成图工作。通过这个项目,年轻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在业务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实用测绘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年轻同志都得到了加强,为以后的测绘工作和在外部测绘市场业务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添置设备改善条件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测绘院办公条件有很大改观,各个办公室全部更新了办公桌椅,配置了沙发、空调,每个人都有配置较高的电脑,新购置了全球定位系统gpsrtk设备、高精度电子全站仪、水准仪等测绘设备,保障了外业生产;微机制图室新添了南方cass系列、微远图sv300、瑞得系列、房产测量师abdrs、mapgis、断面cad等制图软件,达到了外业测量仪器先进,内业制图电脑速度快,测绘成果精度高了、劳动强度低了、外业人员轻松了、生产速度快了、经济效益提高了。

四、开拓外部市场实现经济跨越

在完成内部测量任务的情况下,

积极探索测绘市场发展之路,承揽了安徽宿州地籍测量、怀远涡河地形测量、滨州×××地形测量、博兴地形图测量等许多较大的项目。几年来市场业务额达8xxxx万元,2005年已经突破7xxxx元,真实的反映了测绘院开拓外部市场、实现经济跨越的新局面。先后参加了临清、×××、济宁金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和高×××地籍测绘、河北武安地理测绘数据采集及数据库建设、×××地籍测量、博×××地籍测量等项目的投标工作。在多次投标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炼了人才,了解了外部测绘市场的行情,为测绘院将来走向外部测绘市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五、外树形象内抓管理明确目标确保产品质量

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许多测绘项目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甲方的一致好评。在2005年全省测绘产品质量大检查中,位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成果质量达到了优秀等级。在iso认证2000版改版过程中,许多测绘项目和相关工作得到了中质协的肯定和好评。2005年测绘院被×××测绘行业协会评为“全省测绘行业先进单位”,测绘院院长也荣获“全省测绘行业先进个人”称号。

近年来,测绘院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院;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宗旨,坚持“质量第

一、信誉至上”的经营方针,实现“谈一个项目,交一方朋友;干一项工程,拓一片市场”的目标,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信誉赢得了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各项测绘工作均严格按照测绘规范、图式和iso9001质量标准要求进行,坚决执行测绘院《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各项要求,并根据工程特点,专项制定工程《质量手册》,把质量体系的各项管理措施细化后,落实到人,做到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确保工程施测全过程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之下。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逐步实现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六、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安全生产

在施测较大测绘项目或到外地测绘生产前期,测绘院对职工加强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安全责任到人。野外工作,条件复杂,环境多样,天气变化无常。在丘陵地和黄河沿岸,沟壑遍地,有的地方荒草蔓延,暗井密布,输电线路交织成网;各地风土人情各有不同,有的地区语言交流就是一大障碍;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主动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协调好各方关系,测绘生产有序进行。各项生产都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在水利工程测量和外地的各项工程测绘中,全院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未出现任何人身与仪器设备安全事故,取得了安全生产的全面胜利。

七、加强单位宣传拓宽业务信息

测绘院通过山东黄页、印制彩色宣传单、印制精美挂历、建立测绘院网站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在社会上已有较高的知名度,馨安小区、阳谷海会寺、祥光铜业等单位就通过网站与我院联系业务。一些国家招标网站通过我院网站、邮箱传递招标信息和其他信息。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我院的知名度提高了,社会影响面宽了,业务多了,效益好了,职工得到的实惠更多了。

八、加强技术培训搞好素质教育提高服务水平

除了做好日常工作以外,我院派业务骨干专门参加了省有关部门举办的gps技术、房产测量技术、制图软件应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iso认证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人员技术水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各项工程应用和质量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明显地提高了测绘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好的收益。广大职工业余加强自身的学习,许多大专生取得了本科学位,佀海霞和董广超通过不懈努力,在研究生考试中顺利过关,赢得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测绘院每半年还集中全院职工,开展艰苦创业的传统教育,敬业爱岗、质量第

一、优质服务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生产教育,新的政策法规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由院总工牵头,通过分析半年作业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对全院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教育,以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

九、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上各种环境的影响,有些青年存在着集体荣誉感较强与为集体奉献意识较弱之间的矛盾、积极进取追求事业成功与工作岗位缺乏挑战之间的矛盾、希望实现自我价值与领导期望值之间的矛盾。个别青年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奉献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十、测绘院以后发展目标

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各个工程的测绘历程,使我们饱尝了艰辛和困苦,甲方满意的反馈信息又使我们感受了欢欣和振奋。在局党组的关怀下,在全体员工的奉献、拼搏中,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与时俱进,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再接再厉、开拓进取,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百折不挠、顽强攀登的决心,群策群力、严密的具体措施,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努力实现建设一流工程,总结一流经验,培养一流人才的总体目标,为水利和测绘事业献上我们一份心血,一份赤诚。

1、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市场,大力宣传,提高知名度,争取承揽一些较大的工程项目并狠抓质量,力争获取较多的优秀奖项,为提升测绘资质打下基础,并且积极抢抓机遇、培养人才、争取高职、购置设备、提高成果质量、奖励等条件,力创测绘院“测绘资质甲级”的目标。

2、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教育和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员工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使命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奉献意识的教育,而且常抓不懈。

3、调整分配制度和奖励措施,坚持原有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修订原来不合理的制度,更进一步发扬能够教育人、激励人的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和正确、健康、向上的测绘精神。

第9篇:转型新起点 跨越新征程

一个民族的团结和振兴,离不开精神的支持。 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成就,离不开旗帜的指引。

怎样才能与时俱进,挺立跨越发展的潮头?

怎样才能抓住机遇,保持自己的先进品格?

怎样才能迎接挑战,驾驭复杂多变的局势?

怎样才能发扬本色,践行执政为民的宗旨?

与时俱进、迎接挑战、发扬本色,归根结底是要我们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保持党员先进性,就要做落实责任、抓好安全生产的表率。安全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今年以来,集团公司以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不允许有任何事故发生,党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牢固树立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抓好安全工作。党员要争做安全生产的排头兵,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的作用,扎实开展好党员责任区活动,保证做到自身不违章、身边无违章、责任区内无事故。要引导职工群众遵章作业、按章操作,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标准事。

保持党员先进性,就要做维护企业稳定、建设“和谐太选”的表率。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就无法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扎实有效地做好稳定工作,既是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对广大党员大局意识和工作能力的实践检验。广大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牢记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自己家属、亲属和周围人员的稳定工作,为促进我厂发展稳定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大力推进“平安企业”建设,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我厂大局稳定,努力为我厂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保持党员先进性,就要做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表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

一、完成党的任务使命的重要保证。能不能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在党的纪律面前,党员人人平等,不存在不受党的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在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方面,所有党员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带头学习宪法和法律,坚决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做斗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带头 “热爱祖国 热爱太选;遵章守纪 安全作业;做好本职 敬业奉献;勤奋好学 勇于创新;言行文明 仪表整洁;团结互助 真诚协作;勤俭节约 自立自强;家庭和睦 情趣健康”的基本道德规范,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廉洁是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腐败则与先进性水火不容。广大党员要做保持先进性的表率,必须在廉洁自律上率先垂范。要认真贯彻落实焦煤、西山矿务局的有关要求和我厂对党员廉洁自律的规定。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既要干事,又要干净。要慎思、慎言、慎交、慎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多想想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多想想自己出了问题会给组织上带来什么损害,会给家庭带来多少痛苦。要通过全体共产党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为我厂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2011年,随着企业深化改革、跨越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引导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厂的党组织要带头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从自身抓起,不能把解放思想喊成口号,让职工解放思想,自己却不解放思想;嘴上说解放思想,行动上却不解放思想。要经常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要积极实践,大胆探索;要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要始终保持一种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锲而不舍,创优争先。要创新思想,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工作实践,促进我厂的发展。

实现2011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也取决于各级党组织动员各车间干部职工思想解放的作用发挥得如何。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与时俱进、只争朝夕的精神,切实在加快我厂发展中发挥表率带头作用。要以开展“解放思想、立志争先、转型跨越、再造煤销”为抓手,提高跨越发展的能力。以抓发展规划制定、抓目标和预算管理、抓科技攻关和开拓市场、抓职工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推进我厂可持续发展。要争当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引导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推进。要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对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新的规则保持高度敏感,在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模式上不停歇地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勇于走在时代前列,强化直接入轨、后来居上、三步并作两步走的紧迫感,摒弃四平八稳、留有余地的思维方式,以人一之我百之、人十之我千之的精神,敢于背水一战、跨越发展。

党风正,民心顺,事业兴; 日破云涛万里红,江山如此多娇; 太选,以昂扬的姿态实现新的腾飞。

不论是做领导还是工人,不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基层,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自己的业务,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有一技之长,在企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单位:运销公司

姓名:李瑞奇 2011年5月26日

上一篇:高中语文词语辨析试题下一篇:酒店火灾时人员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