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安全操作规程

2022-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放射科安全操作规程

放射科安全操作规程

放射科工作操作规程

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放射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放射安全防护工作。

2 严禁非放射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工作场所门口设置警示牌。

3 进行放射检查工作时,关闭好防护门,开亮警示红灯,非特殊需要情况下不允许有陪伴及其他人员在机房内停留。 4 拍片时,对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

5 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定期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做好个人剂量监测。

6 放射工作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放射防护与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学习。

7 认真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劳保、职业休假、保健津贴等有关劳保待遇。

8 认真做好各项放射安全防护工作,接受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放射防护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测、检查。

第2篇:放射科安全操作规程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放射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技术操作规

程,认真做好放射安全防护工作。

2严禁非放射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工作场所门口设置警示

牌。

3进行放射检查工作时,关闭好防护门,开亮警示红灯,非特殊

需要情况下不允许有陪伴及其他人员在机房内停留。

4拍片时,对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

5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定期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做好个人剂量

监测。

6放射工作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放射防护与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学习。

7认真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劳保、职业休假、保健津贴等有关劳

保待遇。

8认真做好各项放射安全防护工作,接受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

门及有关放射防护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测、检查。

成都铁路分局医院

第3篇:放射防护安全操作规程

为加强放射卫生防护管理,保障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特制定放射防护安全操作规程:

1、我科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和佩戴统一的《射线监测仪》上岗。未经培训,或未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人员不得上岗。

2、开机前检查机房情况、无异常后方可开机。严格执行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经常检查全科机器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3、放射工作人员在为病人检查、治疗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暴光条件。要求放射防护最优化,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合理的并可达到的最低水平。

4、对病人进行放射检查治疗时,特别是对儿童、孕妇患者进行放射检查和治疗时,应事先告知放射线可能产生的危害,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后进行放射检查和治疗,并在检查和治疗中对性腺、甲状腺等重要器官及胎儿进行保护。

5、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正在工作的环境,对必须有陪护检查的危重患者,应事先将放射线可能产生的危害告知陪护人员,并对陪护人员给予防护射线的教育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6、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应注意各通道铅门的关闭,严防辐射外溢。

第4篇:放射源钢水液面自动控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源钢水液面自动控制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受控状态:受拟制部门:通才炼钢厂审 核:王如伦批 准:田利华

2015年5月1日发布

2015年5月1日实施

放射源钢水液面自动控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目的适用范围

连铸结晶器使用的Cs-137放射源,是放射性有害物质,使用不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为保证职工和放射源的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本规程适用于与放射源操作和使用有关的生产技术人员。

2、术语/定义 2.1术语: 2.2定义:

3、工作内容及要求

3.1炼钢厂放射源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 厂长

副组长: 主管安全生产副厂长 安环科科长 成 员: 连铸车间主任 连铸浇钢三班机长 3.2安全管理细则

3.2.1广泛宣传辐射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电磁辐射、电离辐射、辐射防护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提高职工的辐射环境保护意识,制定放射源安全规程,组织职工对放射源进行专项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3.2.2连铸车间根据放射源包装大小制作放射源保管柜,尺寸规格、防盗措施按生产厂家提供的信息完成,安全环保科负有监管权。放射源保管柜做好后,安环科把放射源交给连铸车间,连铸车间登记接收时间及放射源状况,并做好放射源出入库管理台帐。

3.2.3连铸机电器设备安装调试基本正常后,进入液面自动控制系统的

放射源钢水液面自动控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管线电气安装,然后车间安排具体人员把放射源装入结晶器内,并做好放射源出入库管理台帐。其间在调试安装阶段的安装及取出存放指定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全程跟踪。

3.2.4放射源投入正常使用后,车间指定专人对放射源负责全面管理,甲、乙、丙三班机长分别负责当班放射源管理。放射源纳入交接班,机长专人交接,对放射源数量及状况进行交接(若是生产,可以以每流液面自动控制正常为准),出现数量不符,交班方不得离开现场,并立刻联系车间进行处理。

3.2.5放射源的库存柜钥匙由机长交接班,存取放射源由机长和车间负责人两人操作(实行双人双锁制),其他人员严禁掌管库房钥匙。放射源出入库必须填写《放射源出入库台账》,并由出入库人员和管库人共同签字。

3.3放射源操作

3.3.1Cs-137放射源的安全存放步骤:

3.3.1.1 拆卸、安装必须由由机长或机长安排专人负责操作。 3.3.1.2放射源源柱必须存放在铅罐或结晶器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单独裸露在其它任何地方。

3.3.1.3长期不使用时,放射源必须由专人放入铅罐并存放入放射源存放库的存放铁箱内,锁好铁箱后把房间铁门锁上,不得随便乱放置,保管人应认真检查,防止放射源丢失。

3.3.1.4放射源存放库由保管人负责看管,并设有监控器,在公司总调进行实时监控,以防丢失。

3.3.2结晶器上安装Cs-137放射源的安全操作步骤:

放射源钢水液面自动控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3.2.1打开存放房铁门后,打开存放铁箱门,取出铅罐。

3.3.2.2把铅罐搬运到浇钢平台结晶器附近,打开结晶器放射源水套的顶盖,从铅罐中取出源棒放入放射源水套中。

3.3.2.3拧紧顶盖,用石棉布等把顶盖上的孔做好保护,以免被冷钢封死影响拆卸。

3.3.3从结晶器中取出源棒的操作: 3.3.3.1 去掉结晶器上的保护石棉布。

3.3.3.2打开存放放射源的铅罐盖,打开放射源水套的顶盖,用工具把源棒取出来。取出操作时时间要短,迅速的把源棒放入铅罐中,盖好顶盖。

3.3.3.3将取出的源棒按3.3.1操作。 3.3.4更换结晶器时,装卸放射源的操作步骤:

3.3.4.1去掉结晶器上保护石棉布。打开存放放射源的铅罐盖,打开放射源水套的顶盖,用工具把源棒取出来。取出操作时时间要短,迅速的把源棒放入新结晶器的放射源水套中。

3.3.4.2拧紧顶盖,用石棉布等把顶盖上的孔做好保护,以免被冷钢封死影响拆卸。

3.4放射源出现损失、融化等现象时,要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必要时可组织人员撤离,并封锁辐射区域。

4、相关/引用文件

本文件发布时,所引用文件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文件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文件的各单位应使用下列文件的最新有效版本。

第5篇:放射科操作规程

一、开机前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很有等,做好准备工作;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的通风。

二、正确佩带个人剂量计。

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四、选择适宜工作条件实施投照。透视时,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进行操作;在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五、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确需陪伴,均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六、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放射诊断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从新工作,并将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岗位职责

一、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自身及有关人群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二、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原位。

三、放射医、技师应熟悉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及各部件的使用方法,业务技能熟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参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四、进行放射诊疗操作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齐健康的影响。扫描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要求,合理选择胶片大小及投照条件,查对号码姓名,检查完后详细填写各有关项目,特检需记载造影剂名称,用量、反应及处理过程。

五、增强防护意识,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尽量使用小照射野,对换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护。

六、对病人热情耐心,检查中随时注意病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检查并及时处理;对陪护人员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和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七、爱护设备及室内设施,及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保持室内整洁,下班前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一、 从事X射线检验工作的人员须经卫生部门放射防护知 识培训合格后,才能从事射线检测工作。

二、 从事X射线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和 防护知识训练,提高防护的自觉性。

三、 从事X射线检测工作的人员操作前,必须综合具体情 况,佩带防护用品,作好个人防护。

四、 从事X射线检测工作的人员操作前,须在人体表面具有 代表性的部位上,佩带个人剂量计,进行个人受照剂量监测。

五、 任何新的X射线机交付使用前或现有装置发生任何改 变后,都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综合的引起外照射辐射声的监测,以便为制订常规监测方案提供依据。

六、 X射线机控制器与管头的连接电缆不短于20m,且工作 时控制器与管头的距离应尽可能远。

七、 X射线机进行高压接通时,应悬挂警示灯,并明确告诫 无关人员不得在照射室附近逗留。

八、 任何与X射线检测无关的人员未经射线防护负责人同 意,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进入射线辐射区域。

九、 X射线机需设有接地保护装置,接地电阻小于0.5欧姆。

十、 从事X射线检测的人员不得把个人生活品带入曝光室, 不得在工作场所吸烟、进食或存放食物,不得在曝光室做与放射工作无关的事。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一、对使用科室提出的设备维修申请,维修人员应及时予以响应 和处理。维修完毕后,维修人员应详细填写记录,并通知使用科室恢复使用。

二、无法解决的或疑难的问题应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三、急救设备,维修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扯皮,而应积极抢修保证临床第一线需要。

四、使用科室要按规定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并定期检查执行落定情况。

五、定期深入科室对所负责的仪器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预防维修(PM),降低设备发生的概率。

七、对保修期内或购置保修合同的设备,要掌握其使用情况。出现问题时,及时与保修厂方联系,对维修结果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并检查保修合同的执行情况。

八、应做好休息时间和节假日的维修值班,确保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均能处理突发的维修要求。

九、保持工作区域的安全与整洁。保管好各种维修工具、仪器,防止丢失损坏。

十、定期召开业务碰头会,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业务学习,研究、分析维修中的疑难问题,交流维修心得。

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

一、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操作的人员必须持有环保局颁发的放射性同位素上岗资格证。无证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二、实验人员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必须提前预约并填写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表,经实验中心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验。

三、从事放射性同位素操作的人员要熟悉放射性同位素操作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放射性同位素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等规定,服从同位素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排、指导。

四、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要严格落实双人领取、双人使用等规定。

五、实验过程中放射源取出和放回时,应对放射源的名称、编号、枚数等认真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由放射源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共同签字认可后,才能放入专用保险柜储存,并实行保险柜的双人保管、双把锁制度。

六、实验结束后,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测试实验工作台面污染情况并签字。造成污染的,应立即进行清洁处理。造成严重放射性事故的要立即上报物理实验中心、物理学院和学校放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事故应急预案予以处置。

七、实验人员必须将实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等情况要如实填写,实验期间对实验室水电、门窗、安全、卫生等情况负责监督,实验结束后负责进行清洁。

辐射防护措施

1、强化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自觉配合并切实落实诊所内放射设备的使用安全,避免放射事故的发生。

2、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防护设施的性能,确保其安全正常的运转。射线装置变更时及时办理申报变更手续,机房定期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3、采用放射诊断应遵循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放射防护知识和相关法规的专门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期间须接受定期培训,确保正确合理操作射线装置。

4、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上岗前须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对已经从事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要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5、医用诊断X射线机须由专业放射影像医师操作,其他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设备。

6、进机房前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开机前检查安全装置,记录机器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切掉电源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7、对患者拍摄前应认真核对诊疗方案,准确对位,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重复照射。

8、机房内除受检者外,陪同人员及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9、机房内必须配备一套受检者防护服装,并按规定使用。

10、机房门必须设置门灯连锁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行,张贴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照射前必须关闭机房大门后方可开机照射,机房工作时大门上方应有红灯指示。

放射源台帐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为了加强我单位的放射源管理,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台账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填写放射源的基本技术参数和状态。建立一一对应的放射源明细台账。

2、射源装置台账应做到一源一卡,技术参数准确无误,不能私自涂改,划改参数,做到物帐相符。

3、放射源从订货、接收、运输、安装、存放必须有专人负责,并做好放射源档案,做好记录;

4、放射源出入,拆卸、安装,必须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并做好记录。

5、射源装置的大中小维修,都能在台账上显示,做到有据可查。

6、射源装置的定期检定工作由台账管理人员提前报告送检,检定报告也应按时归档。

7、台账管理人员应定期核对台账,使每台设备检修维护记录都能与台账相符合。

8、台账不允许私自外借,如果外借必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办理登记手续,因私自外借,使台账资料丢失的,须追究台账管理人员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自负。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

一、放射安全管理小组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施放射科主任对放射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二、技术培训计划: 计划对医师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实施相对固定,定期轮转,掌握放射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科主任全面管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提高。

三、放射培训计划:工作人员准备参加河北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组织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知识的培训;做到每个操作人员都进行培训,加强操作人员的辐射安全教育,增强操作人员在辐射工作岗位的可调节性,做到辐射人员轮流上岗,尽可能达到“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的原则。所有从事辐射的工作人员每年接受法律法规和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

监测方案

一、积极配合、协助环保、计量等职能部门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

二、定期对设备辐射情况进行监测,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发现辐射量超标对环境或工作人员构成危害的立即上报。

三、对工作人员剂量计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检测,发现辐射量超标者立即通知本人并按规定进行处置。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大纲和质量控制计划

一、质量保证原则

(一)放疗场所的选址、布局和防护设施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二)具备与诊疗服务项目相适应的设备,包括医用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个人剂量报警仪等必要的设备和防护用品。 (三)具备与科室规模相适应的各类专业人员。 (四)具有对受诊治者的安全保障措施。

(五)制定辐射剂量的质量检测计划,保证照射质量,做好直线加速器、剂量检测仪等设备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工作。

二、质量保证内容

(一)技术员每次在病人治疗摆位前、摆位中和摆位后校对病人治疗单,核实相关照射参数。

(二)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

(三)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实行科主任、技士长负责制,采取定期检查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层层把关,防止差错。 (四)维修技术人员在治疗期间随时观察机器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五)定期维修保养机器,保证机器正常运转。

(六)直线加速器每周进行一次剂量检测,保证剂量的准确性。 (七)剂量检测仪每年送有关部门进行校验。

三、保养维护及环境监测

(一)每周六设备维修人员和物理师共同对直线加速器的射线剂量、机器参数、门机灯连锁等进行检查,每半年由生产厂家专业工程师进行一次全面的保养维护和机器性能测定,及时校验各种参数。

(二)每年请卫生放射防护监督管理人员对放射场所的环境进行监测,出具监测报告,对机器进行性能的测定。

第6篇: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一. X线机的使用原则:

(1) 了解机器的性能,规则,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 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 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1Hz。

(4) 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纽,以免损坏机器。

(5)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 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 以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 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 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 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 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 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6) 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 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 摄影原则

(1) 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 焦片距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欧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3) 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的相同效果。

(4) 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

1) 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动,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2) 深吸气后下屏气: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可增加肺内含气量,提高对比度,同时使膈肌下降,肺野暴露更广泛。 3) 深呼气后屏气:常用于腹部及隔下肋骨的摄影。呼气后膈肌上升,腹壁厚度减薄,影像较清晰。

4) 缓慢连续呼吸:在曝光时患者左足慢而浅的呼吸动作,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而模糊而被摄部位可较清晰地显示,如胸骨正位摄片。

5) 平静呼吸下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躯干等部位摄片。 (5) 滤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kv时,一般需加滤过板、滤国器。

(6) 位置对中心线:依照部位及检差目的,按标准位置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援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的肢体范围。

(7) 测量肢体厚度。

(8) 训练呼吸动作:在摆位置前根据要求做好呼气、吸气或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完全合作。

(9) 选择焦片距:按部位要求根据选择好球管与胶片的距离。 (10) 选择曝光条件:根据投照部位、体厚、生理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kv、mA及时间。

(11) 曝光:以上各步骤完成后,再效正控制台各曝光条件是否有错,然后曝光。在曝光过程中,密切注意各仪表工作情况。

(12) 曝光结束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体位应做记录。

暗室操作规范

暗室工作的规范化是稳定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暗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暗室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1.暗室采取专人负责定期轮换,原则上两月轮换一次。暗室人员负责装片、冲片、配制显定影药水和一般机器保养,负责冲片机的每周一次的清洁和保养。每周六定为机器保养时间,保养人员必须了解机器的基本结构,熟悉各部件的装卸方法,能排除简单故障。

2.严格执行暗室工作制度,严防胶片曝光。装完胶片后要及时盖上储片箱的内外盒盖。不准随便开暗室白光灯,确有需要开灯,必须确定胶片是否处于绝对安全。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胶片曝光的,按差错事故处理。

3.必须熟悉掌握冲片机的操作方法,熟悉机器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才能正确使用机器,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机器损坏或胶片报废,根据情节和损害程度按有关差错事故标准处理。

4.暗盒要保持清洁。及时装片,禁止打开暗盒,将增感屏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禁止用手触摸增感屏,增感屏需绝对无污染(如纸屑、毛发、纤维、指纹、蚊虫等),如发现有污染,应及时用无水洒精棉球清洁。

5.暗室工作人员应尽量按照照片时间先后安排好交给医师写报告。照片归袋交给医师写报告前,必须核对申请单、片袋上的X光号、日期、投照部位是否与胶片上的完全相同,如照片上无日期、号码、左右的应于补上。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第一章 诊断报告书写常规

一、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是诊断质量的最终反映:

医学服务涉及人的生命与健康,其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医学管理学就提出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种种规范与办法。发达国家的医学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与医学学术团体共同实施的。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也是由政府部门施加 一定的行政影响,并组织有关的医学团体制定统一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实施办法,并加以贯彻与推广。

诊断报告书能反映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从一份规范的诊断报告书中可以看得出使用的设备是什么,检查的操作技术或程序是怎样的,诊断者观察是否全面,以及诊断的思路是否正确等等。因此,我们认为在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质量保证或质量控制的进程中,第一步要走的路就是诊断报告书的规范化。

二、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现在国内、国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

1、一股资料,往往是表格式的。逐项填写: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T号、MRI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

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如X线所见、CT所见、MRI所见、DSA所见等。

4、医学影像学诊断。

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三、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

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与报告形式是统一的。我们将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建议如下。

1、一般资料:各家医院可以根据各种不同设备的医学影像学科具体情况设计各自的表格,但必须是能精简地概括识别病员的标志、检查要求、目的与简要的临床情况或诊断。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我们建议检查号分成几项,即X线号、CT号、MRI号与DSA号等,”适用于较大医院。如该院放射科还包括超声与核素成像,也可再加上相应的编号。这是因为放射科的技术部们或某几位技师往往相对固定于几组机房。而医师分别轮转工作于几个如CT、MRI、DSA等工作室,并分别各自书写报告。而检查号则由技师统一编排。序号是从属于检查号的。

患者的姓名、送诊科室、住院号或门诊号是为了识别病员用的,对于同名同姓的患者,

可根据住院号或门诊号,以及送诊科室的不同而加以识别。

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

对于规模较小的医院放射科(指二类乙级医院以下标准的医院放射科)在影像诊断报告书中只用“检查名称”一项就可以。这类科室一股均采用检查常规,一切按常规办事。或虽无书面的常规,但有科室人员相互默契的常规。例如会诊单上写“胸部摄片”就一定是胸部正侧位。会诊单上写“鼻窦摄片”就一定是water位摄片等。但对于二甲以上标准医院规模较大的放射科,在报告中须增加“检查方法”或“检查技术”一项。这类科室开展项目很多,新开展项目出现且科室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较多,各人常用检查技术可能不一致,这些情况应在“检查方法”一项中有所说明。传统的检查如钡餐造影等,均按统一常规操作,其它临床医师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故在“检查方法”项中注明为“常规”即可,否则应对“检查方法”或技术作一交代。

3、医学影像学表现

过去普通平片与较简单的造影检查,摄片数目较少,多主张对其表现作较全面的描述与

讨论。例如对正常胸部正位片,要求对肺野、肺门、肺段、胸膜、横隔、纵隔,所见骨骼与胸廓软组织进行较详细描述。当然也有少数医师只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书写“心、肺、膈无异常”一句,同时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书写相同的结论,我们认为这样书写不规范。 现在不少检查项目观察内容很多,如 CT增强前,后扫描的层面往往甚多,同一层面还可采用不同的窗位进行观察,书写报吉医师不可能也无必要对所观察过的全部内容作所有阳性或阴性的叙述。根据当前的情况我们认为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目中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的内容,而书写繁简程度可由各组室自行决定。

(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如有者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大小,形态与部位等等—一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表现说明“未见”。此外还应对疾病定位与定性有关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到”。“见到”者再加以必要的描述。

(2)临床要求(即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a)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路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b)种种正常变异的表现;(c)成像的伪影的表现;(d)难以解释的不能据之作出医学影像学诊断的一些表现。对于后一种情况应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建议临床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

(3)讨论:对于判断为正常或诊断十分明确者,其诊断报告书一股无需“讨论”。对于诊断比较复杂,即有鉴别诊断的情况存在时,为了使读诊断报告的医师了解书写报告医师的思路与诊断依据,“讨论”就成为必须的内容。对于一些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如CT所见代表脑水肿的脑内病灶周围低密度带,报告书写者可以用“讨论”的形式在“医学影像学表现”中述及。对于一些影像表现可能出现那些临床症状或是与临床症状相符,也可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述及。

4、医学影像学诊断:

为整个医学影像这一检查的结论。不少阅读报告的临床医师只阅读这一项。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这一检查结论。一股分为以下5种情况:

(1)正常或未见异常; (2)病变肯定,性质肯定;

(3)病变肯定,性质不肯定,这种结论又可分以下二种情况:(a)以某一疾病为主但不典型,应说明不典型的理由。(b)病变表现无特征性,可有多种可能性,依次说明每种可能性,符合诊断面与不符合的另一面。

(4)可疑病变,所见表现不能肯定为病变,可能为止常变异或各种原因造成假象。要说明不能肯定的原因。

(5)需要病员回来补充检查,如补加增强扫描嫩m加做MRI其它序列检查等等.

5. 医师签名:

签名医师即是此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的责任人,如只有一名医师签名须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如书写报告者为住院医师,则他或她可在“书写报告”项下签名,而另有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在“审核报告医师”项下签名。

第二章 普通X线检查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一、胸部X线报告

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一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 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

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

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胸廓:纵隔与横蹄形态有无异常。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

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

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

1、平片:

(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 (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 (5)膀胱充盈情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

(7)腰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

(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4、膀胱造影

(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

(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3)若观察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缘与周围情况。

(4)男性应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压迫情况。

(5)有无其它异常发现。

四、头颅、五官X线诊断报告

1、头颅平片X线诊断报告

(1)头颅大小与形态。

(2)颅骨内外板与板障厚度与密度情况。 (3)颅缝与囱门有无异常。 (4)脑回压迹有无增多、增深。 (5)颅板血管压迹有无异常。 (6)蝶鞍大小、形态。骨质有无异常。

(7)颅内有无生理或病理性钙化,其位置、形态。大小、数目如何。

(8)头颅软组织情况。

2、副鼻窦X线诊断报告

(l)各组窦腔发育情况。

(2)各窦腔大小、形态、否度有无异常,扣腆有无增1学,有否液平。

(3)鼻腔与眼眶消况。

(4)如美腔出现占位性病变应重点描述清理变化情况。

3、乳突X线诊断报告

(1)乳突类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气房大小及密度。 (2)鼓窦入口与鼓窦区有无扩大或骨质破坏。 (3)鼓室、天盖、乙状窦骨质情况。 (4)内外耳道情况。 (5)周围组织骨质结构情况。

4、眼眶X线诊断报告 (1)眶窝大小与形态。 (2)眶壁骨质结构。

(3)眶内软组织密度有何异常改变。 (4)眶裂、视神经孔形态、大小及骨壁清况。 (5)周围副鼻窦与颅内情况。”

5、下颌骨X线诊断报告

(1)下颔骨骨质有无异常情况,如有病变应按基本病理变化重点描述。

(2)牙槽有无病变情况。 (3)软组织情况。

五、骨与关节系统X线诊断报告

1、骨与关节外伤X线诊断报告

(1)骨折或关节脱位部位与名称。

(2)骨折断端移位情况,对位对线情况。

(3)软组织有无积气、异物或肿胀情况。

(4)骨折断端或脱位关节有无骨质破坏,或其它骨质改变。

2、关节病变X线诊断报告

(1)关节病变发生部位:干骺端、骨干或关节。

(2)骨与关节骨质结构有无异常:如有病变应按基本病理变化重点描述。

(3)关节间隙与软组织情况。

3、四肢长骨病变X线诊断报告 (1)病变发生部位及累及范围。

(2)四肢长骨病变基本病理变化情况应重点描述。 (3)软组织变化情况。

(4)如果是肿瘤病变应描述肿瘤生长方式(膨胀性、压迫性或浸润性破坏)与病变与正常骨组织分界线情况。

4、脊柱病变X线诊断报告

(1)脊柱曲度变化情况。

(2)病椎的部位,数目与基本病理变化情况应重点描述。

(3)椎间隙改变情况。

(4)软组织特别是椎旁软组织改变情况。

六、急腹症平片X线诊断报告

1、立位片:胃肠腔有无扩张、积气、积液或液平面以及隔下有无游离气体。

2、卧位片:

(1) 膈肌位置,肝脏、脾脏、肾脏的轮廓,位置、形态及大小。

(2)

腰大肌与腹膜内外脂肪层影。

(3)

何段肠道积气扩张、肠壁厚度、肠道分布与位置如何?有无肿块或高密度结石影。

(4)脊柱、盆腔、骨骼有无异常。

七、消化道造影X线诊断报告

1、食道造影诊断报告

(1)胸部常规透视情况、胃泡大小、食道内有无食物滞留。 (2)食道钡剂通过各段充盈情况,有无受阻缺损或狭窄。 (3)食道壁柔软度、扩张度、粘膜情况。

(4)经过贲门钡流情况,有无受阻,局部有无肿块,有无受压、移位情况。

(5)胃底部钡剂充盈情况,膈胃间距离如何。

2、上胃肠造影诊断报告 (1)腹部常规透视情况。

(2)食道有无异常。

(3)胃部:类型、位置、张力、蠕动、粘膜等情况。

(4)胃壁柔软度、移动度、排空程度。

(5)胃双重对比相,胃小区显示情况有无异常。 (6)十二指肠各部形态,功能变化。

(7)如为全胃肠道造影应观察各组小肠粘膜位置,走行方向有无异常。并要连续观察直达回盲部显示为止。

3、结肠造影诊断报告

(1)腹部常规透视情况。

(2)导管插入顺利与否。

(3)结肠各段充盈显示情况,有无受阻,位置,结肠袋形、外形、移动度、肠壁柔软性、排钡后结肠收缩功能、粘膜皱壁情况。

(4)气钡双重相:粘膜情况,有无充盈缺损或息肉样改变等情况。

上一篇:成立公司股东会决议下一篇:酒店餐饮部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