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与解问高中物理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用高中物理新课改的理念从通过预习提供问题情景、提供能否定学生已有经验的问题情境、学生实验提供问题情境、展示课件提供问题情境、老师演示实验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反问逆问曲问提供问题情境、对解题提问提供问题情境等七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提问与解问高中物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提问与解问高中物理论文 篇1:

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

摘 要:本文从给学生提问题的勇气,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三方面阐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提出问题;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所以,问题应该成为创新教学的开端,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多种多样的问题。只有学生的头脑中存在大量的问题,然后才能谈得上知识,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问题,一切知识就成为令人生厌的无病呻吟,学生就不可能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教学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而现行教育特别重视的是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如何提问,学生如何答问,忽视了培养学生问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一个“信息受体”,提不出问题,也不会发现问题,更不用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给学生提问题的勇气

目前,物理课堂教学中,真正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的人不多,这并不等于学生就没有问题。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里,教师是真理的代表,学生掌握的真理靠教师传授。教师对于知识的权威性地位无可置疑,学生对书本和教师所讲的内容“唯唯诺诺”,绝大多学生没有什么问题,也不敢有什么问题。就是偶尔对书本上知识的正确性和教师的讲解的正确性有所怀疑和反驳,也怕问题太容易,挨老师批评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清楚”,或怕说错了同学们会讥笑等等有所顾虑而不敢提问。从有关调查数据来看,学生有问题不向老师主动提出的原因,除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害羞心理,怕同学讥笑,怕老师说笨,总之就是没有提出问题的勇气。

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要做到:①当学生提出问题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时,教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勇气;②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要耐着性子倾听,直到学生提问完毕,并认真解答;③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嘲笑、讽刺、指责;④每当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教师应当向全班公布,表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并给予肯定,对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可作适当奖励(如一本练习本、一本物理杂志等)。另外,还可通过黑板报、学习专栏等形式开展“提出问题”竞赛活动,让学生的表现欲、好胜心有所展示。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放下教师的权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张扬个性,才能有提出问题的勇气。

二、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就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我这里所说的机会,是给学生足够的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为主。因而教师在备课时,注重分析教材,注重研究教师的教,而很少顾及学生的学,注重课堂结构设计、环环相扣,要求做到滴水不漏,课堂上把学生当作容器,一味灌输知识,容不得学生思考。这样一来,就把学生提问题的时间给挤掉了或者根本就没有安排学生提问的环节。有的虽然也安排让学生提出问题,但只是象征性地在课堂小结后,腾出几分钟,还不等一个问题的完整解决,下课铃就响了。

其次,教师在课后布置了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来思考问题。

再次,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插嘴;要发言先举手,如果老师没有同意即使有再多问题也不能提。

这些都成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严重障碍。一是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哪来的问题?二是没有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即使有了问题也没法提出。三是有些问题来自一时的灵感,如果没有及时提出也就一闪而过。四是学生有了提问的激情,虽然也举手了,但老师没有看到或者得不到许可,没让学生及时提出,使学生感到失望,随着激情的冷却,想要提的问题也随即消失。久而久之,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意识淡化了,提问题的勇气没有了,提问题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内外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提问,解决的方法是:①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而提出问题。②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实验等多种方法,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后参加实践,在实验活动中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④设立“提问卡”,把预习或自学中产生的问题写在“提问卡”上,教师课前收集卡片,进行综合、归类,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探索或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是能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二是可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三是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提问题的机会,从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学生有了提问题的勇气,老师也给了学生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并不等于学生就能提出问题了。因为有些学生想向老师提出问题,但却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容易产生问题。因此,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1.引导学生对“物理教材”提问

随着新知识、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纸面上的字,想纸里面的字(即学会思考),针对知识衔接点、知识生长点、概念混淆点、关键字、词提问。如:在进行超重和失重这一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什么是超重和失重?超重和失重的外在表现是什么?②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时受力有什么特征?加速度方向怎样?③如果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物体是超重还是失重?如果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g时,物体又将处于何种状态?④如果物体加速上升,物体是超重还是失重?如果减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或加速下降,则又如何呢?⑤何为物体视重?当物体视重大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物体处于何种状态?当物体视重小于物体本身重力时,则又如何?

2.引导学生对“物理公式”提问

对公式的掌握,包括公式的推导、公式的意义、使用条件、推广应用等,这些均可成为提问的素材。例如: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可启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牛顿在实验中利用什么方法得出牛顿第二定律?②公式中的k值在何种情况下等于1?③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加速度的方向由谁的方向决定的?④这个公式与前一节讲的“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否统一?⑤从公式中能否得到1N的物理意义?⑥如果物体受到不止一个力的作用,则该公式又能作怎样的推广?⑦如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

3.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提问

在物理教学中,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解题时给学生归纳下列的提问:①已知什么条件?求解什么?②题目的隐含信息有哪些?缺什么条件?③怎样把所给信息联系起来?④以前曾见过类似的问题吗?能从哪些角度解决?⑤是否有一些特殊情况可以帮助分析?你用了全部条件吗?⑥你能用各种方法得出结果吗?能检验结果吗?⑦能否适当地改换一下物理情境?

如果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用这些问题向学生发问,那么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按这些问题进行自问自答,解题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解题时,学生就会先用常规方法解,再研究巧解、多解,开拓思维、提高能力。

4.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提问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源于生活”。在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物理问题,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①自行车在行走时,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的方向各是怎样的?②汽车、自行车转弯时为什么要减速?③为什么“闻其声不见其人”?④抛出去的物体为什么还要落到地球表面?⑤摩托车、汽车上坡为什么要换档?⑥磁生电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来制造发电机?正是有许多我们暂时还不懂的问题,所以我们才有认真学好物理的需求,可以说这一个个问题正是学习的持续动力。

5.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提问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许多原理都来源于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可根据实验原理、选材、注意点来提问。如: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时,可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此实验为什么采用电流表外接法?②实验时滑动变阻器为什么采用分压式?③选定滑动变阻器有何要求?④实验中为什么开始时变阻器不能为零?⑤实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⑥实验中小灯泡的电阻是否恒定,如不恒定那又为什么?⑦实验中为什么要多测几组数据?作的图线直不直?不直又为什么?通过对物理实验一系列提问,使学生自发激起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掌握。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都是从问题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关键,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着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重视并积极探索的课题。

作者:董新跃

提问与解问高中物理论文 篇2: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物理素养

摘 要:用高中物理新课改的理念从通过预习提供问题情景、提供能否定学生已有经验的问题情境、学生实验提供问题情境、展示课件提供问题情境、老师演示实验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反问逆问曲问提供问题情境、对解题提问提供问题情境等七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提问能力;物理素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提问能力就是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新的事物与已有的知识规律间的矛盾、不同,并把物理过程内化成问题,并合理组织、用清晰明确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形成一个可进行探究的科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提出问题”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和作用,或者说是它的教育价值,正愈来愈引起广大师生和专家的重视。首先,“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其次,“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探索兴趣的重要途径。其三,“提出问题”也是探索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四,从教学的角度讲,只有让学生“提出问题”,才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要哪些帮助,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的双边活动,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五,重视“提出问题”这一要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探究精神。而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重构学生观,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教育若只停留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是一种“工具教育”“仆从教育”,只有加上“提出问题能力”,才是“主人教育”,有利于培养“帅才”。正如国家督学王文湛先生所说:“不要把学生当成容纳知识的容器,而要看成等待点燃的火把。老师的责任就是把火把点燃,让它熊熊燃烧。”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物理学中有一套最全面有效的科学方法,所以物理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一个好的物理老师,一堂好的物理课,不应是讲得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启发他们不断提出深刻的问题。本人对如何在高中物理新授课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从而提高物理素养进行了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一、通过预习提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预习自学教材,针对教材内容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逐步形成一种“自学—讨论—引导”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自主意识,活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物理必修2《机械功》时,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就课本上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什么叫功?(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3)功的计算公式怎样?公式中的各个量怎么理解?(4)功是状态量还是过程量?(5)功是标量还是矢量?(6)功的正负的意义是什么?(7)怎样计算几个力的总功?(8)功的计算有哪些方法?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说明学生在预习教材时已经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回答、讨论、交流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总结,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二、通过提供能否定学生已有经验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问题情境,而教师的“导”就是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导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卷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以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如,在物理选修3-5中《动量、动量定理》教学时,可先讲述1924年法国一次汽车竞赛时发生过的不愉快的事情:“当时沿途农民看到汽车从身旁飞驰而过非常激动,纷纷加油喝彩,有的还向汽车轻轻投去了西瓜、苹果。可结果是西瓜像一颗颗炮弹竟把坚硬的车身砸凹、砸坏;苹果落到乘客和驾驶员身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大家都发出了“咦”的惊奇声。这样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完全不同,大家急于想找到产生这种力的原因和规律,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望。于是许多学生提出:(1)向飞驰而过的汽车轻轻投去西瓜、苹果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2)向静止的人和汽车轻轻投去了西瓜、苹果,为什么没有这么大的力?(3)这种力的大小可以计算吗?(4)这种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5)如果这个力的大小跟飞驰而过的汽车的速度有关,那么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看待事物,去寻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产生合理、新颖、独特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三、通过学生实验提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境,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例如,在学习物理必修1《力的分解》一节时,教师可以在每个学生的桌上放一个质量较大的钩码和两根细线,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用细线把一个质量较大的钩码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肯定地回答是一根线易断。但学生实验的结果却完全相反。用一根细线可将钩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故意使两线间有一较大夹角)提钩码时,细线断了!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学生的大脑里立刻产生了撞击,学生的思维被迅速激活起来,使學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1)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2)为什么两根线间夹角越大线越容易断?(3)两根线间夹角多大时线刚好断?学生们就会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力的分解”一节。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通过展示课件提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如,在学习物理必修1《弹力》一节时,学生感觉到弹力看不见、摸不着,特别是微小形变,初学时觉得很枯燥、抽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电脑展现了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的课件,并让学生根据现象提出问题。课堂立即热闹了起来,很多同学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头脑里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诸如:(1)为什么此装置能放大微小形变?(2)它是怎样放大微小形变的?(3)此形变的大小跟什么有关?(4)发生形变时伴随有力吗?(5)产生的力叫什么?(6)产生此力的原因是什么?(7).此力的方向怎样?(8)此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等等。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性地进行此类问题的探究,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更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物理知识。

五、通过演示实验提供问题情境培養学生的提问能力

物理实验因受仪器、环境、操作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结果一般不会完全一致,因而在实验中去寻找问题、提出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动手能力,教师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多想、多做。如,在学习物理选修2-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在学生已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两个不同的电源,并实际测出电动势分别为3V(内阻很小),12V(内阻很大)。再出示一个额定电压为3伏的小灯泡。教师设问:如果将这个灯泡分别与上述两个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回答:小灯泡接在3V的电源上时正常发光,接在12V电源上时会烧毁。接着演示:将小灯泡分别接在两个电源上。结果是:小灯泡与12V电源相接时不但没有被烧毁,亮度反而比接在3V电源上时暗一些。面对猜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学生会议论纷纷,有的学生就会发问:(1)小灯泡的电阻一定,额定电压为3V,接在3V电源上应正常发光,而接在12 V电源上时会烧毁,因为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但实验现象相反,这是为什么?(2)如果将这个灯泡分别与3V(内阻很小)和12V(内阻很小)两个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会出现什么情况?(3)如果将这个灯泡分别与3V(内阻很大)和12V(内阻很大)两个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会出现什么情况?(4)小电灯接在12V的电源上,亮度反而暗一些,说明电流反而小一些,为什么高电压的电源和低电压的电源接在同一电阻上,电流反而会小呢?使学生产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提出疑问,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六、通过引导学生反问、逆问、曲问提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应用公式时容易出现偏差,有时从正面讲解难以奏效,采用反诘提问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恍然大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电阻率ρ是一个反应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所以对于同一物质ρ的数值一定。有的学生认为电阻率跟材料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可以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反问:(1)将一根铜线剪成长度相等的两半,对于其中的半根长度是多少?横截面积是多少?电阻率又是多少?(2)将这两半根铜线并联在一起,其长度是多少?横截面积是多少?电阻率又是多少?用反问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解决了问题。如果正向思维显得繁琐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就得充分利用其中的可逆性创造性地设置新情境,常会茅塞顿开。如(1)物体以10米每秒的初速度,5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沿光滑斜面上滑至最高点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逆问:从逆向角度看此运动是什么?(2)在光学中,已知物的位置,能确定像的位置,引导学生逆问:在光学中,已知像的位置,能确定物的位置吗。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幡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引导学生曲问,如,(1)如何使已退磁的小磁针重新磁化?(2)如何使小磁针的南极变为北极。变更提问角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物体的特性,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七、通过对解题提问提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解题是学习物理的一个方面,在解题时能就题目本身进行思考、提问,效果一定很好。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也就变成你的问题,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可以归纳出下列提问:(1)已知一些什么条件?(2)某些关键的语句意味着什么?(3)还缺少哪些关系?(4)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5)以前曾见过它吗?(6)能否用一个相同或相似的模型去替代它?(7)是否有一些特殊情况可帮助分析?(8)你能解问题的一部分吗?(9)你用了全部条件吗?(10)能检验结果吗?(11)能否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果?(12)能否适当改换一下条件?我经常用此方法引导学生解题。比如:额定功率为80千瓦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其最大速度可达20米每秒,汽车的质量为2吨。如果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设运动中阻力不变,加速度为2米每二次方秒,求:汽车所受阻力。学生在解此题时用此方法逐项给自己提问并回答如下:(1)已知额定

功率、最大速度、加速度;(2)关键句是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意味着实际功率在逐渐变化;(3)还缺少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这个关系;(4)可以从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P=FV=fv这个关系来求阻力;(5)以前曾见过;(6)能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这个模型去替代它;(7)没有一些特殊情况可帮助分析;(8)能解问题的全部;(9)还有一个条件没用上;(10)能检验结果;(11)能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果;(12)能适当改换一下条件。如果一个学生在解题时能习惯于不断地这样问自己,那么这个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问能力肯定会有一个较大的飞跃。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解题能力、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乔治·波利亚.怎样解题.科学出版社,1971-11.

作者简介:黄剑,女,1966年生,现为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教育局教培中心物理教研员,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誗编辑 薄跃华

作者:黄剑

提问与解问高中物理论文 篇3:

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多元思维

【摘要】 如果想要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进入佳境就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巧妙的进行提问,采用问题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进而学好物理。按照往常的物理教学活动,都是将讲解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环节,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倘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能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整改和完善。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多元思维 问题化教学

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学生被作为课堂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道路上指路者和指引者的角色。但其实教师也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存在,增强师生互动,在物理课堂上恰当的提出一些问题都能够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更加的得心应手,及时调动学生的多元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能力。

一、生活情境提问,调动多元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讲解的知识内容以及各种物理现象其实都是科学家在生活中对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观察得出的结论,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到物理与现实的联系,除了对学生进行一些科学性的提问之外,还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情况来进行提问,既可以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倘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还能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进行解决。

比如说,在学习《抛体运动》时,同学们对斜抛物体的运动的学习还不够彻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问,在同学们上体育课体育老师教大家打排球的时候大家还记得大家击打排球的时候排球的路径是怎样的吗?大家知道排球出现这样路径的原因吗?用这种直观的现象来对标物体斜抛运动,帮助大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解和学习。

想要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就需要将学习内容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接轨,同学们不仅能够加强自己对物理知识的深入和了解,同时还能够对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这不仅利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培养,还能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勘察世界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多元思维

(一)层层递进,深入提问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其实是最基本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教师通过随机点人或者学生自主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怎样提问?提出怎样的问题是值得每一个教師深思的问题。层层递进式提问主要是通过增加问题的深度和难度,由易到难,对学生进行层层的引导。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接受度进行不断的提升,帮助学生一步步的调动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拓宽物理知识的可接受面,让课堂上的每个人都能彻底的进入提问情境中,跟随教师的引导,调动多元思维。教师在准备物理章节学习内容教案的时候就需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关注到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度。教师可以对一个知识点设置多个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从易到难,要关注到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接受程度,让班级成员可以共同进步。

比如说,在学习《机械能和能源》这一章内容中功的知识点的时候,先让学生自主预习,然后可以先问学生“功的定义是什么?”在所有同学都清楚以后再提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接着再询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求总功的方法?”,按照这样由易到难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能跟上课堂的讲解速度。

这样的提问方法关键之处就在于要给到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完全理解和熟练掌握该知识点,帮助学生培养在物理学习中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想要调动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首先就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开放教学,多面提问

在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物理知识来设置一些具有多种解法的问题,刺激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活跃的提高。倘若教师提出的问题只侧重于课文中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记忆会很容让学生形成固定思维,学生的思维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多让学生运用大脑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学好物理。

比如说,教师可以在物理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怎样测定本地的重力加速度吗”这个问题对于物理条件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是有多种计算方法的的,但最终的结果其实是有一个准确范围的。第一种方法是用单摆做简谐运动来进行测量,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圆锥摆来进行测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思考怎样用这两种条件来测量本地的重力加速度,然后根据标准范围进行验算比对。

让学生学会从各种方向来分析同一个事物,能够帮助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这样的提问方式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寻求解决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的难关中快速的寻找到切入点,学得会才能愿意学,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自然也会随之增加。

三、结束语

根据上面各种问题化教学的策略,不难发现想要实现问题化教学模式就要提高问题本身的深度和宽度。不论是生活化提问,递进式提问还是多解式提问都是在提出问题的方式上进行创新和思考,再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高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

[ 参 考 文 献 ]

[1]耿俊杰,施坚.浅谈“问题化”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中学物理,2014,29(07):47-50.

[2]郭诗艺,张金良.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2):135-136.

[3]董方.浅析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高效应用问题情境[J].科技风,2020(07):95.

作者:李志华

上一篇:统计工作汇报(通用3篇)下一篇:工作实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