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

2022-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

小学语文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摘要:生态文明教育应从儿童入手,在新时代,有必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整个教育过程,尤其是要使年轻人发展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不仅在于教育者的义务责任,还在于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前提的教育者的责任。 在小学语文课中,教师可以依靠教材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小学语文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我们社会发展的某个时刻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良性循环和全面发展的理念,生态文明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因此需要不同的老师来渗透和引导,本文重点介绍汉语教师如何通过其学科优势来实施生态文明教育。[1]

一、依靠课堂资料和资源,渗透学生到生态文明教育中

教室是实施生态文明的基础,教材是实施生态文明的有效手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依靠教材,并通过讲解与生态文明有关的文字来向学生介绍生态文明教育。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最经典的文本,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的国家南中国海的广阔和丰富,并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由于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亲自去过西沙群岛,所以他们只能用作者的描述来想象,西沙群岛迷人的风景和丰富的水域令人着迷。 教师应渗透环保概念,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结合“绿水与绿山为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思想”,学生们能否谈谈他们多年来的家乡最大的变化?个人感觉如何? 通过这种类型的教学,学生将逐渐有机地融合环境与发展。另一个例子是,教师可以从欣赏的角度出发来教授“赵州桥”,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欣赏赵州桥的风格。在明河之上,赵州大桥不仅像彩虹一样美丽的形状,而且坚固耐用。 经过两千多年,它仍然起着交通,洪水径流和减排的作用。 设计师李纯(Li Chun)也被刻入了历史志。肇州大桥的使用,是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典范,一直受到世界的尊重和赞扬,除了对古代桥梁建模的构建技术有浓厚兴趣外,学生对桥梁的作其成为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战场和主要渠道,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从而树立生态意识。[2]

二、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环境和环保运动以及志愿者活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并提高才能,从而为他们长大后实现美丽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做好准备,同时,要求教师根据小学语文的特点开展专题的专题教育活动。

三、使用多媒体直观地体现自然规律

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的活动受到限制,学生的理解力也变窄。 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增加了诸如“逐级”之类的教材,弥补了教学中的不足。语文课堂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以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可以观看课堂以外的自然规律相关录像带,对世界各國,尤其是世界各国有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美国村庄和生态村庄。 优异的成绩已将生态文明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四、应用例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养成生态保护习惯

在初级阶段,学生仍然无法清楚地判断对与错之间的分界线,许多学生尚未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生活观。在这段时间里,榜样的力量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学生树立榜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上对德育生进行教学时,即使对学生的良好品德教育和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予以称赞,教师也应特别注意学生的日常生活亮点。例如,教师应善于发现良好的行为,例如学生主动关闭未转动的水龙头,学生主动拾起并分类垃圾,学生主动向宠物收养公司报告流浪动物等。教师发现这些行为后,应着重于赞扬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道德行为,以树立适当的意识来保护学生的生态文明,并完善道德教育与文明生态保护的融合,使学生可以互动彼此,进行健康的竞争和健康的学习,鼓励学生从小事情入手,积极实施保护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态文明先驱的杰出榜样,并为生态文明做出杰出的贡献。例如,阿里巴巴的低碳和植树活动现在非常流行,并且首先在屏幕上显示荒芜的沙漠。 为了人们的低碳旅行,阿里巴巴在沙漠中植树造林,最终将一个广阔的沙漠地区变成了一片绿洲。长期以来,学生们对保护生态文明负有责任,一年四季积累的小事对建设祖国生态文明也大有帮助。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注意榜样力量对学生良好的文明生态意识形成的重要影响。[1]

五、结语

新的文明形式需要新的文明概念,《中国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技能,科学和人文能力以及对环境的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可以及时渗透到学生中,使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水平可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燕婷,江宇华,林凯欣.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小学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140-142.

[2]林凯欣,李燕婷,江宇华.生态文明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20(24):64-67.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中心小学 523320

作者:徐婉仪

第2篇:后疫情时代的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摘要: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因此,中小学生生态素养提升路径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立足于中小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后疫情时代的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生态文明

引言

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在中小学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生态环境意识的通知》中提到了要让中小学生树立和拥有生态文明理念,并且还提到了要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概述

(一)生态知识

拥有环境知识不仅可以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在建设和保护环境方面获得理想的精神和物质成果。环境知识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科学成果,因为环境知识包括环境教育,环境宗教,环境美学等学科,因此具有非常丰富而宝贵的内涵。李良金和李志德认为,环境知识是指关于环境理论和环境方面的知识,例如环境问题和环境法律知识。我知道该怎样。刘天天认为,环境知识包括环境保护知识,环境生态知识,环境资源知识和环境常识。阐明环境知识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探索开发环境知识的方法。

(二)环境热情

很久以前,人们对自然充满敬畏之心,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感到自己是天地的主人,并相信“人定胜天”。因此,为了满足其自私的欲望,人们一次又一次地遭受痛苦。大自然,对人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减少了。如今,我们必须具有与大自然交往的正确热情,以便我们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那么,对环境的看法是什么?环境情感是指人们对环境的愛与畏惧。刘天天认为,环境情感主要包括环境美,伦理,责任和理性四个方面。只有清楚地了解环境情绪,我们才能更健康地接近自然。

二、生态文明教育借力社会教育

像学校和家庭一样,社区也是中小学环境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存在于社会中的社会人,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社区可以为学校和家庭提供社会资源,并在中小学环境文明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充分发挥社会环境场所的环境文明教学功能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在中小学树立环境文明意识与实践环境文明密不可分。自然世界是实践环境文明的第一选择,但一些未开发的自然环境领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安全意识不足,抵抗危害的能力也很差。粗心选择培训地点将导致严重问题。后果。但是,如果将城市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和极地馆等社会生态空间用作一种环境文明教育资源,并发挥其功能和价值,就不能为环境提供安全保障。在中小学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还可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特点和条件选择培训地点。例如,四川省可以根据四川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当地特点,开展了解和保护大熊猫的活动,黑龙江省可以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开展以丹顶鹤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除动物外,您还可以进行与植物,水体和大气有关的实用主题活动。将地方环境场所的教育功能与小学,中学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并利用社会资源作为社会实践的教育载体,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实现环境文明教学的目标。

(二)形成一种在社会领域教授环境文明的文化氛围

中小学仍然头脑清淡,社交经验不足。模仿社区成员的行为很容易,并且容易被不良的社会思想所迷住。同时,很容易教和指导他们。此功能使中小学在社交环境中易于融入。在社会领域内形成一种教育生态文明的文化氛围,可以使中小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环境文明的理解和认识。为营造环境文明教育的文化氛围有几种方法:第一,在社会环境中促进环境文明的宣传。社交空间是中小学生进行社交活动和社交的主要场所,从公园和广场到车站和巴士站,不一而足。可以通过在社会场所摆放宣传环境文明的宣传海报,悬挂环境文明宣传口号,在社会公益刊物上宣传生态文明来营造社会生态文明的教育氛围来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第二,通过社交媒体等手段促进环境文明教育。社交媒体主要包括期刊,杂志,报纸,互联网,电视等,它们是塑造社会文化的重要信息工具。中小学的社交活动将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加强社会媒体生态文明教学功能,可以更好地为社会生态文明教育创造文化氛围。第三,政府应促进环境文明教育和指导。社会领域环境文明教育的文化氛围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方向。作为国家的职能组织,政府有义务和责任指导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向环境文明教育的方向转变。

(三)挖掘社会在生态法制意识上的引导作用

行为法和道德规范有两个重要的社会标准,即评估人们行为的标准和规则。法律的作用是一种外部胁迫,而道德是一种内部胁迫。生态文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中小学接受环境文明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内容不仅应限于道德层面,还应引导他们在法律层面树立环境文明意识。当中小学离开学校并在家庭成员的监督下,他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将受到法律意识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制度,有意识地在社区中小学发布法律法规,并与司法部门配合,定期开展适合中小学生的法律普及活动。

结论

简而言之,探索中小学环境文明教育的路径必须坚持多轨平行的原则,不同的路径应当重叠。在环境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吸引中小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他们对环境文明的自觉意识,需要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谭林春,丁伟.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置探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5):131-134.

[2]刘经纬,张丹丹.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17(03):49-53.

[3]李冬旭. 生态文明教育的中外比较[D].齐齐哈尔大学,2017.

[4]刘经纬,张丹丹.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内容一体化构建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0(03):114-117.

作者:胡雪梅

第3篇:浅谈生态文明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

【摘 要】生态系统是维系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自然法则,人类发展离不开生态,然而在很多时候人类的发展是以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为起点,在无数的惨痛事实面前,我们应该更为理性地思考这一自然法则。“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人类认识自我的一大突破,但如何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每一个自然人,法人,都不容回避的责任。笔者认为学校肩负着不可推卸责任,因而生态文明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背景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在无数的惨痛事实面前,我们看到了理性的回归。“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人类认识自我的一大突破,是科学、系统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远见卓识;是抛弃了人类宇宙“中心”说的幻想,回归本真的理性之光。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追求“天人合一” 的人类世代幸福,是我们人类自身的责任,每一个自然人,法人,都不容回避。特别是学校,不管是小学也好,中学也好,以至大学,都要来抓这项工作。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做法

第一,国家政权机构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建设的轨道。用法的形式来规范保障人们的生态文明行为,引导教育行政、教育科研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发展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计划,设置生态文明课程,使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科学化、制度化,为全民性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根本保障。防止一阵风,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学校要狠抓落实,形成政府—学校—教师一条链教育网络,以确保生态文明教育的顺利进行。

第二,课堂要成为学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这要落实好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的编写,无论是思品道德教育教材,还是科学的、人文的、自然的等方面的教材,生态文明的内容,都要占教材的一定比重。比如语文,每个学期可选入3~5篇有关生态方面的文学的、说明的、议论的不同体裁的生态文章作为教材。像塞尔登的《蟋蟀在时报广场》就是一篇很有震撼力的生态文学教材。文章结尾这样写道:“第二天傍晚,切斯特在纽约举行了最后一次公开演奏,这是为了向纽约的听众告别,也是为了向马里奥全家致敬。美妙的乐曲声弥漫着整个车站,就像一颗石子落进静水里,激起了一圈又一圈涟漪。人们听着听着,脸上的表情发生了变化。心事重重的眼神变得温柔平静,舌头不再唠唠叨叨,充斥城市噪音的耳朵也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了休息。蟋蟀演奏的乐曲声传到了大街上,行人全都停下来倾听,警察只好断绝交通,以免撞伤行人。交通停顿了。公共汽车,小汽车,一切都停下来了。最奇怪的是:谁也没有意见。就这一次,在纽约最繁忙的心脏地带,人人心满意足,不向前移动,几乎连呼吸都停住了。在歌声飘荡萦回的那几分钟里,时报广场像黄昏时候的草地一样安静。阳光流进来,照在人们身上。微风吹拂着他们,仿佛吹拂着深深的茂密的草丛。”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学笔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震撼人心。二是提高教师生态文明业务理论素养,挖掘教材生态文明的内涵,将科学的、人文的、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潜移默化,春雨润物,让学生受到熏陶,逐渐形成牢固的生态文明意识。

第三,设置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把地方生态文明纳入课堂,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使生态文明教育保持长期性和稳定性。各地都有丰富的生态文明素材,要择其精华纳入课堂,形成特色,按照国家规定的地方教材比重纳入课堂,科学、长期、有效地对中小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第四,要在师生中广泛开展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的教育,保护环境,整脏治乱,节能减排,人走电断,节约用水……?把日常行为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范畴。结合节假日,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举办生态文明图片展览,生态文明报告会等,拓宽视野,形成心灵震撼,形成生态文明意识,最终形成人的自觉生态文明行为。

第五,学校发展规划要以生态文明宏观理念为指导,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完善学校功能,渗透到学校建筑、景观、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把学校办成“花园式学校”,实现内部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

第六,要重视生态文明实验教育,为学生提供生态文明实验的场所和机会,这对培养学生生态文明与生产技能相结合的科学发展意识,将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从学校抓起,从我做起,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社会牢固树立”这一总体要求,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彭泽东

第4篇: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案例

活动背景: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赏心悦目的人文生态校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教育氛围,这是基础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呼唤。学校利用身处农村的优势,围绕建设“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的总体目标, 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的原则,用心建设校园文化,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着力体现“为人生奠基,对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

活动内容:

第一:让人文性的环境培育人。为了扩大生态校园的宣传教育作用,打造绿色校园文化,学校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学校不断优化花草品种,栽种松、柏、榆200余颗树木,让校园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是精心营造墙壁文化、教师宿舍励志文化、生态校园创新工程文化,在教室墙壁传播国学文化,绘制作品50余块,包罗文、史、经、哲、管等方面,让学生积累知识,受到教育和启迪,成为高智商、高情商、高德商的“三高”之人,让终生学习的理念从小树立。

第二:让启迪性的石文化惊醒人。在校园四处的不同看点点缀了5个文化石,石头上镌刻“格高志远”、“厚德载物”、“修身德真”等启迪性石刻,文化石与花草树木相互辉映,师生们置身其中,将得到精神文化的熏陶,加深对绿色、生命意义的理解。

三、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丰富生态文明校园内涵,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我们注重全方位的开展人文生态校园活动,各类活动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1)把升旗仪式、、晨会、班会、专题教育作为人文生态校园的常规活动;(2)把各种活动作为人文生态校园的有效载体,如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社会实践活动、革命传统教育等;(3)把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实践活动作为人文生态校园的延伸部分;(4)把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读书节、合唱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作为人文生态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5)开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教育。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节日,开展了环保知识讲座、环保知识竞赛等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内组织学生做环保小卫士,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废旧物资回收活动,并引导学生走出学校,参加“保护家乡”、“捡拾白色垃圾”等环保社会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观念,解决环境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的习惯。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了在活动中锻炼、塑造人,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的活动目的。

活动效果:近两年来,学校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引领学校发展,营造人文氛围,形成了让校园富有生态文明、让生态文明着装校园。整洁美丽的绿色校园,处处呈现着生态文明的鲜明特征,充分显示了人文生态校园的巨大功效与魅力。

事件分析:用总体规划、系列活动的形式,便于学校活动的开展,系列化的活动,有利于活动的持久深入的开展。

经验分享:学校生态建设能否深入人心,不在一次两次活动的效果,而在持之以恒的坚持。

问题思考:用一两次活动效果来衡量,能否支撑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是否与我们的美好愿望相悖?

第5篇: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方案

宣化镇中心小学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高台县委办公室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高台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计划的通知》《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高台县2018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和《高台县教育系统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方案》精神,加强广大师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中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努力实现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的生态高台、美丽高台。使全体师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监督者。

二、目标任务

1.生态文明教育全面加强。

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学校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全校师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率达90%以上;每学年生态文明教育不少于6课时。在校园

- 12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规划。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渗透进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分年级分学段制定出台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标准,鼓励年级因地制宜,精心编制生态文明教育校本教材,着力构建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学校将定期对校本教材进行展评、对教师的教案进行评选。各处室、校区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课题研究和学校师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探索更加科学、更有成效的生态文明教育实施途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进一步拓展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的生态文明课程项目,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美好家园、校园的意识。

4.打造特色亮点。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创造学校特色。全面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画面,着力创建绿色学校、节水型学校,不断提升和扩大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力。

2018年3月

第6篇: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方案

宣化镇中心小学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高台县委办公室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度高台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计划的通知》《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高台县2018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和《高台县教育系统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方案》精神,加强广大师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中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努力实现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的生态高台、美丽高台。使全体师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监督者。

二、目标任务

1.生态文明教育全面加强。

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学校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全校师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率达90%以上;每学年生态文明教育不少于6课时。在校园

- 12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规划。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渗透进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分年级分学段制定出台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标准,鼓励年级因地制宜,精心编制生态文明教育校本教材,着力构建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学校将定期对校本教材进行展评、对教师的教案进行评选。各处室、校区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课题研究和学校师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探索更加科学、更有成效的生态文明教育实施途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进一步拓展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的生态文明课程项目,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美好家园、校园的意识。

4.打造特色亮点。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创造学校特色。全面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画面,着力创建绿色学校、节水型学校,不断提升和扩大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力。

2018年3月

第7篇:辛桥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计划

根据上级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全校学生态文明教育,切实把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全校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决定全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精神为指导,以全校学生为对象,以倡导环保行为、普及低碳理念为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广大师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监督者。

二、工作目标

通过在全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生态知识,倡导绿色生活,引导全校师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参与到“建设美丽学校、实施生态教育“的行动中,让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为建设和谐幸福家园做出积极贡献。

三、具体措施

(一)成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领导。 组

长:李辉(校长)

副组长: 刘东升(副校长) 、胡峰(教导主任)

组员:班子成员及各班主任

(二)课内渗透,课外实践,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1、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学大纲为纲,以现行课本为本,适时、适量、适度渗透环境教育。

2、加强环境教育管理,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师的教学计划,1-6年级平均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安排生态文明教材读本教学内容。

3、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

(1)举办预防传染病及环保知识国旗下讲话

(2)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的环境教育如清明节扫墓、五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等;

(3)开展社会调查;

(4)组织“环保小卫士”或“护绿小义工”等环保实践活动活动;

(5)撰写环境小论文;

(6)举办环保手抄报竞赛、环境书法和美术竞赛等;

(7)实行节纸、节电、节水、垃圾减量及回收利用等活动

4、积极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

围绕全县“建设美丽学校、实施生态教育”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四个一”主题活动。

一是开好一堂主题班队会。结合各种节日等环保宣传日活动,以“绿色、生态、文明”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上好一堂生态环保课,传授生态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教育和科普宣传。

二是每学期举办一次征文、绘画或演讲竞赛。以”建设美丽学校、实施生态教育“为主题,分学段让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谈谈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认识、参与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三是开辟一个生态文明教育宣传专栏,以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和推介班级活动成果为主要内容,每月更新一次。

四是印发一份致家长的倡议书。以“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向家长发一份倡议书,动员学生家长人人参与和谐幸福家园建设。

5、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提高环境教育效果。

1、教师注意保持衣装整洁、保持办公桌整齐、不吸烟、不随地吐痰等。

2、教师主动拒绝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

3、教师带头不浪费纸张粉笔等。

第8篇: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科学教学案例

《热水与冷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经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有什么不同的过程;

2、引导学生在有结构的活动中掌握一些独立研究的必要技能,培养他们与人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冷水与热水的不同 教学准备:生: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师:玩具、茶叶、红墨水、植物油、滴管、吸管、塑料袋、一杯热水、一杯冷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联系实际,大胆假想

1、结合实际说一说冷水与热水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2、摸一摸热水与冷水又有什么不同;

3、有比冷水更冷的水吗?具体说说。

4、除了这些以外,热水与冷水还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 (学生想,然后说出自己的猜想)如果要你证明给我们看,你准备怎么做呢?

学生说,其他的学生帮忙出主意,直到没有不同的意见为止。

5、往里面滴入液体会怎么样呢? (具体操作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可以由学生说出,如果说不出,则讲解滴管的使用,同时可以当场演示如何操作。)

6、有没有同学想到其他与众不同的研究方法呢?

三、发挥想象,探究验证

1、你们组准备选择哪一种材料进行实验呢?(组织讨论一下)

2、教师分发材料,注意各组的实验材料,以便于汇报时易于掌握。

3、强调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倒满同样多的两杯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且做好实验记录,以便到时进行汇报, (3)注意用水的安全,一是玻璃仪器的安全,二是水的冷热安全。

4、汇报:学生每说出一种,课件便演示一种。

四、拓展质疑,激发兴趣

(回放刚才的场景),提问: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理由,尽量让学生去猜想),谈话: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请你下节课来我们的科学课堂,好吗?

五、教学设想:

《冷水与热水》这一课主要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活动中掌握对自然事物进行独立探究的技能,学会与人合作,为体现科学课堂的这一特点,我将本节内容进行了科学的调整,我是这样设计的:

1、将教材中记录整理平时发生烫伤的场合提到课堂上来,当场倒一杯比热水温度更高的水让学生想办法试探它的冷热,想办法端到桌子的那一头,适时进行安全教育,这样的效果会更直观。

2、整个教学过程时时体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实验设计到实验汇报,从实验汇报到实验评价,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观察冷水与热水的过程,所以他们说出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等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很难,尤其是实验评价,在这堂课上我将实验分工、合作、倾听作为一个个的指标,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科学精神,可以说他们的探究欲望得到了很好地张扬,同时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

科学课就是要教育学生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所以本节课我的课件全部来自真实的实验操作,除了吸管实验是用动画制作的以外(这也只是形象但并不夸张),这样整节课就给人真实有效的真感觉。

第9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南宁市宾阳县思陇镇中心学校 杨中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态文明 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A-004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美丽的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是“五位一体”的完美呈现。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环境道德教育的承担者,肩负着人类文化传递和发展的特殊使命。小学教育的目的,就其本质来说,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作为数学教师,理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育的同时,结合儿童心理发展变化快、可塑性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些特点,正确启发、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呢?

一、结合教科书适时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在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环保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地挖掘,以便更好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如:1.一年级上册开篇课插图“数一数:蓝天白云下小鸟在自由飞翔,校园里堆放着鲜花,笑容可掬的向日葵,教学楼两旁放置4个垃圾桶、有8颗耸然挺立的风景树。”“认识8和9”的内容插图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2.四年级上册:开篇语——编者的话里就有“节约用纸、拯救树木”的插图;还有相关的阅读资料:(1)生产2000张贺卡要消耗1棵3米高的树;(2)根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北京地区机关、学校、企业、商社及邮电等部门的调查,该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期间的贺卡邮寄量达3000多万张,相当于砍伐10年生树木1万多棵;(3)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千克好纸,减少三分之一的水污染,节省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教科书还有相关的练习题: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2.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水。(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可从地下吸出约多少吨水?3.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30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插图附文字:松柏林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降低噪声,美化环境)4.找出报栏中的百分数,并读出或写出来: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百分之二十五。5.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洞庭湖,因水土流失引起泥沙沉积等原因,面积已由原来的大约4350km2缩小为约2700km2,洞庭湖的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

教学以上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目前开展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活动,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不同的形式渗透相关的环保教育内容。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用直观、具体、生动的形式,如让学生看教材的插图、阅读教材中的材料等,教育学生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依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让学生做关于环保能源方面的计算题、根据相关的环保数据制作表格等,使学生学会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并正确投放到垃圾桶,学会爱护花草树木并力争每年都参加植树活动,学会发挥智慧来制止危害野生动物的行为„„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丰富,数学教师再把环保教育内容拓展到居住环境、校园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

二、结合课外有关资料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一些与我们生活有关的信息,因受到教科书编写时间和容量的限制,不可能都在教科书里反映出来。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选择与数学紧密联系的、新颖的环保信息,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以使学生及时根据社会发展变化需要来确立环保教育观。在平时,笔者就注意收集有关环保的课外资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比如,笔者收集了这样的课外材料:①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空气14千克,是一天食物重量的10倍或饮用水的4倍。②100平方米的森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吸收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气体9千克,大约等于10个人每天呼出的数量。③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的一半,却能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④一只杜鹃一年能吃掉松毛虫5万多条;一只猫头鹰在夏季可捕食1000只田鼠,从田鼠口中夺粮1吨;一窝燕子在夏季吃掉的蝗虫,如果头尾连接起来,可长达3公里。⑤1952年12月份的英国伦敦,由二氧化硫形成的工业烟雾造成的空气严重污染事件中,在4天里就有4000多人死亡,事件过后两个月内,还陆续死亡8000多人„„笔者通过数学活动课、实践课等向学生加以渗透这些信息,同时结合山区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的变化情况,如村民到野外捕杀田鸡、田鼠等,从而使农作物受到昆虫的侵害,促使学生对环保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环保意识。

三、结合现实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围绕目前开展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一系列活动,我们也对学生提出了“美丽校园”的活动要求,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所在村庄开展的“清洁乡村”活动,做好清洁校园、美化校园,清洁田园、净化水源的教育工作。与此同时,笔者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列出活动前后变化的相关数据,对比其中的变化,并提出结论或对策。如针对某村庄开展的“清洁乡村”活动,笔者让学生对比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前后树木、垃圾桶、清扫次数等数据的变化情况,列出表格,对比数据变化,从而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在意义和社会功效。

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如:1.观看电视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光盘行动”“地球一小时”“节约用纸 珍惜资源”“保护水资源”等内容;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造成我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重工业大量燃烧煤炭产生的废气和机动车的大量使用而导致的尾气排放等;北方沙尘暴发生与治理风沙防护林息息相关。2.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周边的乡镇小企业搞社会调查、到木片加工厂调查其每天要消耗的大量林木原材料的情况、调查化工厂对周边水源和土壤造成的污染情况等,要求学生将自己获得的信息进行讨论,交流心得,从而教育学生: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不任意捕杀野生动物,不乱砍滥伐,不破坏生态平衡,积极参与绿色植被活动,从自身做起,做环境保护小卫士。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教育是开启新思想、传递新观念的力量,在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之重要而又艰巨任务的今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是历史赋予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重任,作为数学教师,也理应承担起这个重任,为保护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上一篇:政治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安全生产法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