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工作方案

2022-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工作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小学体育工作方案

云南印发方案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

编者按: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行动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行动方案》,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下为两方案全文。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结合云南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实施学校体育课教学改革行动

1.开齐开足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严格执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开设体育必修课,可采用体育社团、俱乐部等形式组织开设体育选修课。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2.完善课程体系。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高中阶段体育课程发展学生运动专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运动特长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和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

3.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将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五禽操、舞龙舞狮、陀螺、秋千、霸王鞭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校园。积极组织开展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训练和竞赛。

4.建立具有云南特点的教材体系。充分整合云南特有传统体育资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课程目标、运动项目特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项目和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项目等编制云南省学校体育地方教材。

5.改进教学模式。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新型学校体育课教学模式,增加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体育竞赛规则等内容。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目标,教会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

6.保障锻炼时间。科学安排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保障学生每天课后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落实青少年学生军训要求,保证军训质量。

二、实施学校体育联赛全覆盖行动

7.建立学校体育联赛体系。立足校园,建立全员覆盖、人人参与的常态化校内联赛、校际联赛和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联赛体系。构建校、县(市、区)、州(市)、省四级纵向递进,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高职)各学段内横向竞争的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冬夏令营)制度。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联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共同制定学生(青年)体育联赛目录,定期公布联赛计划,明确运动员等级办理和竞赛成绩折算体育考试分值等事项,引导学生科学参赛。

8.夯实校内体育联赛基础。小学低段要以兴趣培养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趣味性技能比赛。小学高段和初中、高中(中职)、大学(高职)应按项目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代表队,定期开展不同项目的校内体育联赛。鼓励学校按年级或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情况开展多层次、升降级的体育联赛,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学校运动会或体育节。

9.开展校际体育联赛。各地区要利用城区学校集中优势,定期开展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校际的主客场比赛。各学校要因地制宜建设各项目学校代表队,定期开展训练。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开展足球、篮球、排球、啦啦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跆拳道、武术、跳绳、拳击、轮滑等项目比赛。

10.开展选拔性竞赛。合并省学生运动会和省青少年运动会,改称省学生(青年)运动会,每3年举办1次。各州(市)、县(市、区)每3年举办1次学生(青年)运动会。重点打造以足球、篮球、排球、啦啦操等运动项目为主的四级联赛总决赛,并利用寒暑假举办以足球、篮球、排球为主要项目的夏令营和冬令营。积极承办国内外高水平青少年体育赛事。

三、实施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提升行动

11.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通过公开招聘、轮岗、对口支教、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鼓励学校聘用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担任专(兼)职体育教师。建立高校对口帮扶中小学体育工作联动机制,扩大体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范围,实施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实施专项培训计划,分级分类轮训体育教师,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扶持建设一批省级体育名师工作室,定期举办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体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提升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

12.提升体育教师职业荣誉感。切实保障体育教师权益,将体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间操、体育活动课、课余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计入工作量。各地区各学校要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和考核评价机制,鼓励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体育课课时量与其他科目等分值核算。推动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评先(包括教学成果奖、优秀乡村教师表彰、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义务教育学校每学年按照不低于1 500元标准落实体育教师工作服装经费,其他教育阶段学校参照执行。

13.加强体育场地设施保障。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建好、配备满足体育课程教学和竞赛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设备器材。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設备。加强城区条件薄弱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共享、校内场馆改造等方式,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加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

14.加强社会资源统筹整合。各地区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体育锻炼需要,坚持社会体育场地建设与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相结合,新建项目优先建在学校内或周边。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学校体育场馆建设,鼓励采用第三方服务的形式运营学校体育场馆,实现共建共享共用。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

四、实施体育教育深度融合行动

15.推动体育学校改革。因地制宜将体育学校教练员指派到中小学任教或担任外聘教练员,承担体育课教学、课外训练和组织体育竞赛等工作,并负责挑选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依托州(市)级体育学校成立体育后备人才集训基地,充分利用学校场馆和体育中心等资源,在寒暑假广泛开展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集训工作。

16.建设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整合原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评定命名一批“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鼓励各校整合资源,按照“就近、安全、方便、合规”的原则,采取“引进来、走出去、低收费”的办法,积极与社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学校、学生体育协会等合作,因校制宜建设各项目运动队,开展业余体育训练,逐步形成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高校专业化的业余体育训练体系。

17.畅通体育人才成长渠道。探索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模式,以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为突破,优化拓展项目布局,深化招生、培养、竞赛、管理制度改革,将省队建在高校、州(市)队建在中学。扩大普通高中体育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范围,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探索采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成长”的联动机制,建立体育学校学生直升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单列高校体育专业专升本招生计划,并逐年增加招生名额。

五、实施体育评价改革提升行动

18.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平台,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高职)等各学段全部学生。监测结果作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纳入学校对年级、班级、班主任的考核指标,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指标。

19.强化监测结果运用。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双高”建设成效评价。将学生体质健康和视力健康状况按州(市)、县(市、区)、学校等进行排名,建立排名结果与支持政策、经费投入等挂钩的资源配置导向机制。逐步扩大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和试点高校范围,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质和视力健康年度述职,形成示范引领作用。

20.发挥考试评价导向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我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将体育科目纳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发挥体育考试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掌握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21.强化督导评估及结果运用。将学校体育纳入发展规划,明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职责。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视力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对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应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六、实施学校体育发展强基行动

22.加强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建设。鼓励各地区成立学生体育协会并依法到所属民政部门登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学生体育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组建不同项目的体育社团,努力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项目。学校要加强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在场地、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为開展训练、竞赛等活动提供便利。

23.健全完善体育风险防控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健全完善含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试行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在安全预防措施、应急预案和学校安全管理责任都到位的情况下出现的体育意外安全事故,未经依法依规调查核实,不得认定为教学事故,不得追究教师和校长的责任,不得影响有关人员的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为学校体育教师、校长和管理人员“松绑”。

七、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24.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地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关心学校体育工作。各地区要建立组织、宣传、机构编制、教育、体育、财政、发展改革、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地区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的相关措施。

25.加强学校体育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积极支持学校体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资源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增加投入,盘活和利用好现有体育设施设备。有条件的高校可试点实施学校体育奖学金制度。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结合云南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实施美育课程和教材提升行动

1.推动学科融合。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大中小学各门学科课程中,有机融入美育内容。高校公共基础课和中小学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课程,重点挖掘与运用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语言美、心灵美、礼乐美等美育资源。中小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科学等课程,重点挖掘和运用体现科学精神和现代文明的秩序美、结构美、和谐美等美育资源。体育、劳动教育等课程重点挖掘和运用体现意志和力量的勤劳美、健康美、运动美等美育资源。遵循艺术人才培养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相辅相成。

2.拓展课程内容。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养成幼儿语言美、行为美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广泛开展美育实践活动。高中阶段开设多样化美育课程,增加美育课程的可选择性。鼓励有条件的高中学校结合实际开设有特色的美育选修课程。鼓励职业学校将美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支持高校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美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3.加强教材建设。加强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注重教材纵向衔接,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鼓励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围绕课程目标,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鼓励学校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美育课程资源,按照音乐、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比例,作为校本教材必要的补充和完善。高校落实美育教材建设主体责任,做好美育教材研究、编写、使用等工作,探索形成以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类、艺术实践类为主体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体系。

二、实施美育教学改革提升行动

4.开齐开足美育课。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按不低于总课时的9%开设艺术类课程,有条件的学校按不低于总课时的11%开设。普通高中要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不低于6个学分(108学时)。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课程公共基础必修课不低于2个学分(36学时),选修课不低于2个学分(36学时)。高校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高校开展学生跨校选修公共艺术课程和学分互认,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可毕业。

5.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创建一批省级美育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美育名师,引领美育教学改革创新。

6.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育社团、课外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培养1至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努力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合唱团、乐团、舞蹈队、戏剧社和绘画、陶艺、手工、书法、电脑美术等学生艺术团体,并为艺术团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学校艺术团团长由校领导担任,学生自愿参加,学校和家委会共同管理。高校要组建大学生艺术团,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到2025年,全省重点建设30个高水平示范性大学生艺术团、50个示范性中学生艺术团和100个示范性小学生艺术团。

三、实施美育办学条件提升行动

7.加强美育师资配备。各地区要加大美育教师补充力度,未配齐的地区应在每年教师招聘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门招聘美育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美育教学服务。鼓励高校美育教师、优秀文艺工作者等到中小学校兼任美育教师。加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原则上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数不低于在校学生总数的0.15%,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鼓励聘任社会艺术名师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推动高校一流艺术类专业点建设,加强师范类艺术教育专业建设。

8.整合社会美育资源。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高校美育改革成果等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艺术实践需要,新建文化艺术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推动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等场馆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每年组织学生现场参观1次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假期托管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9.建立完善帮扶机制。各地区要加大对美育基础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统筹组织县域内优秀音乐、美术教师到边远农村中小学开展走教活动,用好我省目前实施的“1+N”异地同步课堂,保证课时开足开齐。实施“特岗计划”优先满足农村音乐、美术教师需求。支持高校开展美育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培养能够承担美育教学的全科教师。实施高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美育公益项目。

10.保障美育教師权益。将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艺术社团指导、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等第二课堂指导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加大激励力度,确保美育教师在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表彰奖励、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有关培训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加强美育教师培训。

11.完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小学校建设美育场馆。加强农村学校美育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共享、校内功能教室改造等多种方式,加强城区条件薄弱学校美育场馆建设。加强高校美育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地方共建共享剧院、音乐厅、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等艺术场馆。建立美育器材补充机制,配备美育教学所需要的器材设备。

四、实施美育评价改革提升行动

12.完善评价机制。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把政策落实情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和开展美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在普通高中等级评估认定中加入美育内容。把美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法依规进行问责。

13.改进评价导向。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美育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认真贯彻落实我省初中学生音乐考试和美术考试方案,充分发挥音乐、美术考试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掌握1至2项终身受益的艺术技能。

五、实施美育强基行动

14.健全学校美育管理体系。成立云南省高校和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鼓励各地区参照成立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美育教研,教育行政部门应至少配备1名美育教研员,研究、指导和服务学校美育教学;高校要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加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学生艺术团建设,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15.完善校内校外展演体系。建立面向人人的常态化美育展演机制。积极开展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集体性展演活动。每3年分别组织1次省级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综合性艺术展演。每年举办1届省级初中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创建一批云南省中小学美育特色学校。

六、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16.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有关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应有承担学校美育工作职能的内设机构并配备与职责相适应的工作力量;各级财政部门统筹做好学校美育经费保障,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机制,多渠道筹集美育发展经费;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协调配合,统筹用好编制资源;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协助配齐配足美育师资;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统筹规划学校美育场地建设;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推动文化艺术场馆面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开展美育志愿者服務活动。各地区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的相关措施。加大学校美育工作政策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学校美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17.加强美育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支持学校美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美育建设发展,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增加投入。各级各类学校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学校美育工作。

(来源:云南发布)

第2篇: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案构建

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生命安全教育”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小学教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生命安全意识、相关的知识储备,以及逃生和避險的身心素质和技能,导致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小学生不能及时作出最正确、有效的判断与应对,从而使其生命受到一定的威胁。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问题、目标、原则、策略四方面,对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体育产生的本来目的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得到了广大学者的一致认同,但由于开设时间较短,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案,非常不利于其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因此,构建高效的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就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1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

1.1 缺乏健全的教学制度

与国外体育课程中的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现状相比,我国明显缺乏健全、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无法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从而导致我国小学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高效实施缺乏一定的保障,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1.2 缺乏科学的教学材料

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广大学者都在积极探索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体系和模式等方面,但也仅限于理论层面,对于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途径的探寻、教学内容的拓展等方面,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与不足,导致生命安全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材料,直接限制了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

1.3 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

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思想和理念,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主要目标,也从体质教育转变为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在生本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增添了难度和挑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明显不足以支撑其高效教学课堂的开展,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限制了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2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其教学目标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通过对目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体育教师对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进行了梳理,并与学校领导达成了共识,普遍认为其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损伤,有效规避体育运动中的风险,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全面实现新课改中“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

3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原则

3.1 创新性原则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创新性原则,指的就是教师在现有的思维模式下,提出有别于常规思路的独到见解,并以此为导向,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创新与改进,并取得有益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对课程目标进行创新,使其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和持续性等特点,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优良品质,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通过反思、批判与实践运用,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训练学生的逃生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知识与技能。第二,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对学生的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进行培养,主要包括增设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以及新的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全新课程体系等。

3.2 连续性原则

小学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连续性原则,主要是通过连续性的课程内容以及连贯性的课程设置,建立系统性的课程体系。首先教师需要将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性融入体育课程中,便于学生进行检索和应用,并设置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由易到难逐渐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其次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等,为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生命安全教育设置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的教学课程。最后教师需要全面考虑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和顺序性,并按照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和安排,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开展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让学生能够在面临多项灾害和危险时,对所学的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进行融合运用,更有效的保证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

3.3 区域性原则

小学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区域性原则,指的就是教师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以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满足小学生生命安全的基本需求。如东北寒冷地区容易发生冰雪危害,生命安全教育应该以防范雪灾为主要内容;临海地区容易受到台风、海啸的危害,应该以防台风、避海啸训练为主;山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危害,应该以防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讲解和训练。

4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

4.1 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其自身的教学思想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明确“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对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与技能,融入具体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使其更具实际意义。如此既能够满足学校教育的发展需求、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又能够在无形之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4.2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体育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还具有明显的生命性等特点,因此,生命安全既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前提,也是小学体育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就目前的小学体育课程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现状来看,缺乏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制,没有明确的生命安全教育责任担当,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建立包括医疗管理、心理咨询、体育教育、安全保卫等多个部分的系统化防范联动机制,通过明确分工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小学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4.3 设置全新的内容和目标

体育课程作为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平台,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需要教师及时更新其教学内容和目标,使其更符合当下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被动的保护教育改成主动的安全教育机制,既能够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安全知识与技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强化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此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在遵循创新性、连续性、区域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适宜的安全教育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水平,保障小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本论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途径的研究)编号:FJJKXB20-578,课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益海实验小学)

作者:庄汝芬

第3篇: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安全教育方案初探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观提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全方位共同发展的教学大背景下,体育课程愈来愈受到师生的广泛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该阶段学生活泼好动性强,加之体育课程以户外场地为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实现小学体育课程的顺利展开,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以下通过分析小学体育课堂存在问题,对教师如何优化课程设计,减少安全隐患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安全教育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教学环节顺利展开的首要因素,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一大威胁。然而从体育教学特点来看,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进行锻炼活动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基于安全事故隐患潜藏在这一些列活动之中,教师应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独特的认知特点,加强体育安全教育知识的讲解与传播,逐步培养学生安全体育意识,使其具备基本的安全技能,在遇到伤害事件发生时能够将危害降到最低化。

1.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安全教育学习兴趣

教学形式的优化与创新是新课改对基础教育提出的一大要求,也是适应学生发展规律,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前提。在小学体育与健康的安全教育课程中,由于该阶段学生生活体验与经历不足,在课堂安全方面并没有形成很强的意识,甚至出于好奇与贪玩的天性,在户外课堂中故意去接触一些容易发生伤害事件的体育器材,或是做出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体育动作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体育课堂的安全问题是威胁学生健康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因素,教师在展开安全教育时,应想办法首先转变学生的认知态度,改变其对安全教育抱有的无所谓心态。通过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体育课堂中伤害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以此引发学生一定的防卫意识,对体育安全教育加强重视。另外,就如何有效向学生传递安全教育知识、并使其巩固落实这一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适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运用动画视频的方式将安全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以此既活跃课堂氛围,又能使学生加深记忆,提高安全教育教学效率。

2.尊重学生主体,加强学生安全行为规范

新课程标准要求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教学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做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安全教育教学中,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才能达到对其安全意识与技能培养的教学目的。然而在以往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举例子、讲道理等方式来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一味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前进,同时只听的学习策略使得其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较低,体育安全能力较差。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一些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互动环节,一方面使其通过场景、动作模拟来体验体育户外运用中伤害事件的发生,从而形成一定的自我防卫意识,另一方面能够有效调动其主观积极性,提高安全知识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问题,“你在体育课堂中有出现过摔跤、受伤等经历吗?”。让学生起来回答自己的经历,教师在学生的答案中找到切入相关安全知识的衔接点,使其根据真实情况去感知体育安全教育,增强学习体验。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安全小知识竞答PK”的课堂互动,在多媒体上展示体育课中常出现的小事故,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回答出避免措施,并总结安全防范技巧,既能够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又能使其快速、高效记忆体育健康安全知识点,结合具体情景进行策略分析。

3.制定安全准则,保证体育安全课堂纪律

安全准则是体育课程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也是规范学生课堂安全纪律的参考标准。在安全教育教学中,为加强学生对体育伤害事件严重性的重视,并有效培养其一定的安全意识与防范技能,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体育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相关的课堂细则标准。比如,“不允许擅自离开队伍攀爬体育器材、不允许同伴间相互打闹、不允许故意损坏公共体育设施……”。以此来间接避免学生在无意间陷入到体育课堂的安全隐患之中,造成体育伤害事件。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朋友的身份告诉他们体育课堂中安全隐患的存在,并提出警示。由于教师与学生角度不同,所以常常容易忽视一些潜在问题,因此,在制定体育课堂安全准则时,应秉持民主化原则,多多参考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在体育课堂中喜欢的活动与场地、器材,以此制定出针对性地安全准则建议,保证其人身安全。

保证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人身安全是学校与教师的基本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将安全教育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向其宣传,逐步使其建立起一定的安全意识。总之,“安全无小事”,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重要发展可塑期,优化安全教育教学措施,提升学生的体育安全技能。

参考文献

[1]张育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安全教育与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40(20):18-20

[2]閆慧玲.体育课上的安全教育[C].“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2018

作者:韦昭叔

第4篇:小学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圩下中心小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本学期我校体育工作以树立“健康第

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学校体育工作要求》,认真配合上级,切实完成好学校工作计划和体育工作计划,避免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育课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为加强师生体育安全教育意识,确保师生健康的生活,以促进学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一、体育工作要求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体育课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认真上好体育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使我校体育蓬勃发展。

2、组织好各种体育活动: (1)抓好广播操、眼保健操。 (2)配合学校做好督导工作。

(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二、落实具体措施

1、建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作好宣传发动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宣传、鼓动、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确保体育设施完好使用,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如篮球架等大型体育器材每学期末大保养维修。平时由体育保管员每天检查一次,做到及时维修,确保体育设施完好和安全使用。

3、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上体育课必须坚持“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4、学校每位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要立刻给予制止和教育,如果遇到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要及时给予救助。

5、学生到校外参加体育比赛或其它体育活动,视具体活动内容,必须有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女老师等相关人员带队,并事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6、体育工作领导小每学期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对体育设备、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新。

7、体育课安全要求:

(1)、体育教师应当严格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学计划组织体育教学和活动,并根据教学要求采取必要的保护和帮助措施,坚决杜绝体育课的随意性和“放羊”现象。

(2)、体育课上,老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认真组织、合理安排、科学教学,并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及变化,及时取得相应措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关注体质较弱学生、特异体质学生和特体学生。

(3)、体育课应加强组织教学,体育教师要坚持上下课集合报数制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同时要积极主动与任教班级的班主任沟通,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4)、体育教师必须在上课时讲清楚动作要领和运动注意事项,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充分准备好必要的安全措施,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5)、体育教师要严格实行体育用具使用前的安全检查,同时要经常检查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方面的安全性能。

(6)、下课集合整队,做简单讲评;若发现学生身体有强烈的不良反应,要及时通知学校和班主任处理。

8、课外活动、体育训练安全要求

(1)、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领取器材,到相应或制定的活动场地进行。

(2)、学生应认真按照各项活动的要求进行活动,自觉遵守体育道德和各项体育运动规则。

(3)、不到有危险的场地去活动,不用有危险的器材设备,不做有危险的动作。

(4)、运动队训练按教练员要求进行。

(5)、所有体育活动除遵守有关规则以外,都必须遵守校规、校纪,如有违反严肃处理。

9、如果体育课上,发生学生呕吐、受伤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通知班主任和学校领导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或送往就近医院进行诊治。

10、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对学生在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善后处理。

第5篇:中心小学体育卫生工作整改方案

土峰小学体卫艺工作整改方案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强化学校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做好全区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查自查工作的通知》精神,针对我校自查过程发现的问题,学校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落实了具体人员,制定了整改方案。

现将整改事项汇报如下

一、体育方面

(一)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配合参与。学校努力抓好校本教研和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这两大重点,为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学校要抓好体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激励教师在专业上多动脑筋,多出成绩。

(二)开足体育课时。我校有教学班5个,兼职体育教师只有5人,一直是以来上体育课,学生活动场所明显不足,经研究将补充兼职体育教师,1—5年级体育课由班主任担任,重新制定课程表,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继续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在每天下午安排5个班参与,把“阳光体育”活动作为我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来抓。

(四)学生眼保健工作一直是我校的薄弱环节,通过自查,学生用眼习惯和眼健康令人担忧。我们将迅速组织教师学习眼保健操,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学生眼保健工作。

(五)学生体质检查一直以来是学校倡导,学生自发检查,今后我们将和卫生院及时联系,定期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和家庭联系解决。

(六)增加投入,优化环境。学校学生多,体育设施不足,将利用义务教育经费购置相应的体育器材,填补不足。积极创造必要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组织各类体育活动,把我校体育工作办出档次,办出特色,走出校园,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土峰小学

2010年12月20日

第6篇:万林小学体育教师工作考核方案

一、备课:(40分)

1.有学期体育教学计划(2分)

2.每学月按部颁计划备齐教案,缺一节扣2分,可计负分(30分) 3.备课环节齐(5分) 4.备课书写工整(2分) 5.备课编通号(1分)

二、上课:(40分)

1.按时上下课,不迟到早退,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5分); 2.上课必须穿体育教师运动服、运动鞋,发现一次未穿扣0.5分(3分);

3.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技能训练、体育游戏活动等,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放羊式”一次扣5分(20分)

4.教学环节齐,认真按照“开始环节--准备环节—教学环节—结束环节”开展体育课教学(5分)

5.充分运用好学校体育器材、自带体育器材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3分)

6.抓好体育课安全教育,无不安全事故发生,凡因教师自身失误造成学生不安全事故发生概由教师本人负责并扣除该项考核分(4分)

三、活动组织:(10分)

1.按学校安排认真组织大课间活动(5分)

2.认真组织课外活动、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体育抽考训练活动等(5分)

四、会议学习:(10分)

1.政治学习每周一次(含自学师德、法纪),缺一次扣2分,记录简略扣2分,书写不工整扣1分;

2.业务学习每学月不少于10次,少一次扣2分,记录简略扣2分,书写不工整扣2分;

3.会议记录每周一次,少一次扣2分,记录简略扣2分,书写不工整扣2分

第7篇: . 康庄小学体育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体育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体育美育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不断提高艺术鉴赏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认识学校体育工作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青少年全面素质和展示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意义,坚持把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和突破口来抓,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领导小组

为更好保证体育美育工作的顺利实施,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美育工作的开展。

组长:吴娟娟

副组长:王武阳

组 员:刘艳丽 郗一帆 杨京京 杨力 李都都 王涛 . 周品侠 张武利 惠增奇 李辉 陈改龙

三、工作目标

通过科学构建体育美育工作机制,创新体育美育工作举措,深入实施全员体育美育、全程体育美育、全面体育美育,使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工作内容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具有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小学美育要侧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判断力。引导学生感受和初步认识色彩、构图、造型、声音、节奏、旋律等美的构成元素,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事物;初步了解社会美,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培养良好的品行,懂得礼貌待人;接触欣赏自然美,培养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体验运动美、形体美,感受运动与美的关系。

2、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必须开齐开足上好。每天安排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根据新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同时,要深化教学改革,科学合理安排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和活动质量。 .

3、每天安排组织大课间活动来加以落实“大课间”就是学校在下午第四节课课后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时间,全校师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内容包括自主活动(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呼拉圈、武术、球类等)和健身操(规定操、校园操),体现本校特色,是对传统的课间操形式进行拓展,即时间延长、项目增加、内容丰富,达到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的教育功能]。

3、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坚持“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的组织原则,鼓励学生到户外去、到阳光底下去、到大自然中去,广泛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通过广泛持久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把我校学生关注、支持奥运的热情转

五、工作措施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美育

1、与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种美育活动之中,因而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

2、利用社团,搭建艺术体验实施平台。充分发挥艺术学科教师和特长生的带动作用,积极组织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折纸等社团,扎实做好社团的指导,逐步将社团活动做大做强,将社团真正建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舞台和美育实施的平台。广泛开展校园文化 . 艺术节、诗歌朗诵会、书画比赛(展)、乒乓球、羽毛球、空竹等活动,在举办有关活动过程中,要做到"舞台"与"讲台"相结合,突出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同时,体现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和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学有所长,为全体学生搭建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平台。

(二)在培训中,强化美育。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强化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首先,进行美育特色教育理论培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强化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重修艺术,提高美育素养,增强美育责任,为全员美育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明确什么是美育,美育教育包涵哪些内容,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育教育。全体教师要真正懂得美育的涵义,努力以自己美好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打造美妙的课堂,要用知识的严密美、结构美、深邃美来感染和陶冶学生,从而达到对美育教育充满信心,并能很好的付诸实施。其次,立足校本,进行教师师德素养培训。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发现美的素材,积累美的资源,创造美,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审美情趣与积累审美经验。

(三)在校园建设中实施美育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

(1)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烘托一种清新、优雅、文化氛围及其浓厚的气氛。要让每一面墙会说话,真正让学校成 . 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2)开展室内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布置好教室的墙壁、黑板。

(四)加大经费投入。

要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要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加强学校体育安全保障。

一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对体育教师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要长抓不懈。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体育设施的配备质量,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师生安全。二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积极提倡和推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经验和做法,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

康庄小学

2018年3月5日

.

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康庄小学 2018年3月5日

第8篇:xx小学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

营里小学“阳光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立足农村办学实际,凸显办学特色,落实市教育局专题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创办“阳光体育” 特色学校,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创建特色学校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为己任。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在全校掀起体育锻炼热潮,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

学生: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

教师: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三、活动要求

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学校有评比。

四、组织机构

组 长:赵延春 成 员:张旸及各班主任

五、实施内容

一、以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带领学生全员参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突出特色,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 规范作息时间。 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制定科学的作

息时间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 2.坚持大课间活动。 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上午9:30-10:00 下午3:00-3:30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切实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定指导教师。

3.坚定不移按部颁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同时要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4.突出特色建设。学校着重加强体育特色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特长,进一步完善自编呼啦圈操、校园集体舞,在原有基础上,创编新动作并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全面普及工作。

5.开展竞赛活动。 每月学校将按照阳光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具体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以“健康、快乐”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切实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1.继续深入开展活动。

2.开展月竞赛活动。 按照阳光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具体安排开展。 3.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深入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认真执行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以此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做好体育科目测试。 坚持和完善体育科目测试工作。学校要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5.举行成果展示 。学校将定期组织阳光体育运动成果展示活动。

积极开展“趣味运动会”及“体育达标运动会”等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逐步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形成自身体育特色。

1、总结经验与教训,整改、提高。

2、成果展示,过程资料汇编。

3、经验交流、推广普及,开展师生论坛。

4、申报验收。

六、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加强培训,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本着 “以生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全体教职工都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文体等综合性活动在课程建构中的重要性,从新课程观出发,珍视和有效利用这一类课程。

2、物质保障: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

3、制度保障:改进评价,增加量化权重,与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相挂钩,鼓励师生开展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稻田镇营里小学

2016年9月

第9篇:提古小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实施方案

澂江县提古小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

实 施 方 案

根据《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的通知》(云政教督〔2008〕1号)精神和省、市澂江县教育局 澂江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澂江县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相关工作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文件要求,结合我校体育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开展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体育方面的后备人才,使青少年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养成运动的能力和习惯。培养青少年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以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体育评估制度,推进各中小学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县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县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的领导与管理,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和经费落实,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决定成立“澂江县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的协调指导和实施。

组 长: 许卫国(校长) 副组长: 陈永福(教导主任)

成 员: 王超(工会组长、总务主任)、沈双艳(少先队辅导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办公室,由陈永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工作的协调与管理。

四、评估的对象和内容

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的对象是全校学生。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体育工作专项评估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项措施。

我校在县教育局和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监督和指导下,认真组织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自查自评,并根据学校自评情况,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全校体育工作专项检查。检查的重点: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学校体育工作规定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等,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工作的教育管理、条件保障、评估机制和学生体质状况等四个方面。

五、建立制度

我校在县教育局、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的领导下,建立全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全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机制。要求全校各班逐步建立完善体育工作相关制度,每学年学校将认真进行一次自评,保证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落实,从而推进我校体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校各班在自评过程中要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班级体育工作,学生体质健康等情况,保证督导评估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实效性。要求每年6月各班完成自评,7月初学校完成全校的自评,并于7月15日前将自评报告及相关表册分别报送龙街中心小学和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办公室,同时报送电子文档;学校要组织做好全校各班的复查工作,复查后将相关材料一并报送。

六、结果运用

学校每年对各班进行一次专项督导评估、检查。实行督导结果公布,限期整改,进一步完善问责、奖励制度。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各班主任、体育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每学年开展一次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对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于不落实国家和省市政策的,班级体育工作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在全校通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澂江县提古小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

提古小学

2009年10月

上一篇:高中地理科组工作总结下一篇:创建文明城市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