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诠释着人间真爱

2023-03-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用真情诠释着人间真爱

用善举诠释着人间大爱

推荐材料:

用善举诠释着人间大爱

—--记退休教师杨菊珍照顾孤寡老人的先进事迹

杨菊珍,新晃侗族自治县汞矿社区一个退休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提起十多年来他与孤寡老人的故事,在她所在的社区和认识她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说:“菊珍是难得的好人。”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十多年如一日来杨菊珍同志相继义务赡养了4位孤寡老人,无偿照料了3名留守儿童,演绎了一段至真至爱的人间真情,她的善举在社区广为传诵。

爱心献给孤寡人

杨菊珍赡养孤寡老人是从1990年冬天开始的,当时,孤寡老人也是汞矿的五保户张妈妈年逾七旬,无儿无女,生活非常艰难。那年一连下了几场大雪,天气特别冷。当时靠拾柴做饭取暖的老人,有时连饭都做不熟。有一次,杨菊珍家吃饺子,也给老人送去了两碗。一进门,看到他们正在冰冷的屋子里,吃着带冰碴儿的稀饭,她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回到家心情仍难以平静,主动把照顾孤寡老人的担子接下来。当时杨菊珍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未成年的两个孩子,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她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像侍奉亲生父母一样,让孤寡老人张妈妈得到温暖,得到幸福。从那时起,她天天帮老人做饭、洗衣、料理家务,经常自己掏钱给老人买菜、买油送去。冬春时节,老人爱吃牛肉,她就赶集给老人买牛肉;老人有天凉闹肚子的毛病,就买红糖给老人冲水喝。逢年过节,她就和丈夫背着大米、猪肉到老人家里看望,每到那时,老人家的脸上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从那以后,她又相继义务赡养了3位孤寡呆傻老人,在杨菊珍的精心照料下,这些老人生活得和其他老人一样快乐,这些都凝聚着杨菊珍的艰辛与爱心。

善始善终见真情

为了照顾这些老人,杨菊珍付出了比其他农村妇女多出几倍的心血和汗水,吃了多少苦、受过多少累、连她自己也说不清。为了使这些老人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在他们患病时,杨菊珍都是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住。4位老人中,最短的在杨菊珍家住了一年半,最长的芷江北街老人尹春娥一住就是11年。杨菊珍从来没喊过苦,嫌过烦。有人对她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些老人与你不沾亲不带故,你一招抚就是几十年,图的是什么?”杨菊珍说,“不图钱财,不图回报,为的就是报答党培育我这么多年的恩情。”这些年来,只要老人们高兴的事,她都想法去做。 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地杨菊珍就负起了赡养这位位老人的义务。特别是2005年至2009年期间,尹春娥身体病痛增多,杨菊珍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照顾这位老人上。2005年的一天,尹春娥老人因腰椎受伤,杨菊珍第一时间来到了老人面前,安排老人住院治疗。在老人住院的四十多天里,杨菊珍随叫随到,如果自己没空就安排子女前往。2009年3月的一天,杨菊珍突然接到电话,说是尹春娥老人下肢无力,腰部疼痛。杨菊珍火速赶到,并立即决定送医院进行检查,这一检查让惠生吓了一大跳,原来老人得了重症,不久于人世。杨菊珍十分难过,在老人大小便失禁的日子里,他每天要给老人换好几次尿布,擦洗身子,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几次生病后,省吃俭用的老人已是一贫如洗,杨菊珍还经常掏腰包,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老人的感动是不容质疑的,但老人实在没有办法回报,临终之前的杨菊珍想来想去,最后觉得要认杨菊珍为义女。这是一个老人的心愿,杨菊珍觉得应该满足老人,让老人含笑而去。直到2009年7月老人满足地离开人世,享年96岁,杨菊珍又承担起后事的料理。

不是亲人胜亲人

时间回到2006初,新晃酒店塘老虎坳80岁的曾桂香老人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整日卧床不起,一日三餐全由杨菊珍为其做好送去。老人大小便失禁全都便在被窝里,杨菊珍就毫不嫌弃地及时动手收拾,并特意准备了两套被褥,做为换洗用。老人什么时候想去看大夫,杨菊珍就立即找来“马拉车”送老人前往医院。2006年11月,老人身体已日渐不支,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天性执拗的老人却又反常地拒绝去医院治疗。当时,天气已转寒,杨菊珍便主动向社区提出将老人接到自家,以便更好地照顾老人,但老人仍表示坚决不去。直到2007年2月6日,社区干部和杨菊珍看到老人已神志不清,情况越来越糟。

在曾桂香老人家中还有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大儿子,女儿也下岗在家中,家庭负担重,都无力照料曾桂香老人,而且老人患有严重精神病,腿部肌肉萎缩瘫痪,行走不方便。杨菊珍把老人抬到家中后,由于老人只能床上吃、床上拉,因而弄得满屋子尽是臊臭味,于是往日的邻居不来她家串门了,春节期间儿子、媳妇也无法带不满2岁的孩子跟杨菊珍团聚了。然而,对于这些杨菊珍却全然不顾,每天仍旧照样为老人洗脸擦身,做可口的饭菜。为了使老人不感到遗憾,杨菊珍三九天还特意为老人买来西瓜、葡萄等水果和饮料供老人享用,并且每餐之间还另加一袋温热的牛奶。2008年春节前夕,社区干部们除为老人送去慰问金以外,还为老人送去肉、鱼、油和棉被等物品。那一阵子,杨菊珍更是不厌其烦地变着法地为老人调剂伙食。老人想吃鸡腿,杨菊珍惟恐自己炖的不香,专门从烤鸡店买来五香鸡腿;大正月的老人想吃小米稀饭,杨菊珍早晨5点多就起来,将小米稀饭煮的烂烂烀烀的;老人说嘴里没味,杨菊珍就买来山楂糕喂给她吃。

2008年12月,老人真的就在杨菊珍家的炕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安祥地走完了她一生既艰辛而又幸福的人生之路。第二天,所在的汞矿社区为曾桂香老人举行简短出殡仪式后,悲伤至极的杨菊珍不顾大家劝说,还是拖着不便的双腿硬撑着到殡仪馆为老人送了行,从而用真情最终完满地表达对老人的无限关爱和思念之情。

到现在,退休后的杨菊珍老人义务帮助外出打工的家庭看护着留守小孩,辅导孩子们学习,解除年轻人的后顾之忧,目前有3名10左右的小孩在她家得到很好的关怀和照顾。

她没有惊人的相貌,没有华丽的语言,然而她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十一年如一日无私照顾孤寡困难老人的义举,如一首新时代的文明道德之歌,正在新晃侗乡中广为传唱。

采编:吴继忠 龙绪江

第2篇:用生命诠释人间大爱

用生命诠释人间大爱 用大义礼赞世间大德

——记全国第三界道德模范刘兴员、刘贺龙

题记:幼弱儿子,用行动诠释人间大爱;寡言父亲,用大义礼赞世间大德。鄢陵县陶城乡黄庄村村民刘兴员、刘贺龙父子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刘兴元被邀请于9月18日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

有关父子救人的英雄事迹,鄢陵的父老乡亲人人竞相传颂。如今蓬勃发展的鄢陵,学英雄争优秀促发展,正如她是花的故乡、鸟的天堂一样,已经成为人们干事创业的热土。 榜样:入选全国第三界道德模范

父子救人的英雄壮举,感到了冀豫大地,英雄父子成为了人人争相学习的榜样。随着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工作的展开,刘兴元、刘贺龙父子被推荐为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候选人。经网络、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并在全国范围进行网上投票,经过激烈的评选,刘兴员、刘贺龙父子被评为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人物。 缅怀:舍己救人场景记忆犹新

2010年2月26日,刘贺龙和几个比他小的伙伴踏冰经过南陶管营村西的十马干渠时,10岁的罗明浩因冰面塌陷落入水中。刘贺龙见状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救人。闻迅赶来的陕西籍务工人员邓建贵将罗明浩抢救上来。他的老乡余辉安也跳下水,单由于水性不好,就在快要抓住刘贺龙的手时,呛着喝了好几口冰冷河水后,身体直往下坠……这时,刘兴元闻讯赶到现场,看到正在救自己

孩子的余辉安在水里拼命挣扎,刘兴元没有过多思考,下水直奔余晖安,最终把下水救自己儿子的余辉安拉上岸来,而自己13岁的儿子刘贺龙却沉入水底没了踪影。 感触:风清气正花儿红

一个幼弱的少年用生命诠释了人间大爱,一个寡言的父亲用大义礼赞了世间大德。走访英雄故乡,探访英雄就读学校,给人感触最多的是家庭的潜移默化、学校的良好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正所谓,风清气正花儿红。厚道实在的刘兴元夫妇,平时总喜欢帮助别人,谁家有了困难总是热情的伸出援助之手。刘贺龙自小受父母熏陶,为人实诚、乐于助人,而他先后就读学校都比较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黄庄小学始终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教学首位。英雄的故乡鄢陵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建设,高度重视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经常组织中小学校师生开展有关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活动。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正是淳朴的乡风、良好的家风和校风的熏陶,才有了英雄父子的壮举。 行动:学英雄争优秀

陶城乡团委、民政等单位牵头,先后组织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大学生村官向小英雄刘贺龙家庭捐款。鄢陵县党委政府委托县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到小英雄家中慰问、发放慰问金,并号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学习英雄事迹、争当优秀先锋活动。组织中小学师生在小英雄的母校黄庄小学召开了由中小学校长、少先队辅导员、学生代表参加的英雄事迹报告会。在英雄父子精神的感召下,全县掀起了学英雄争优秀

活动新高潮。 反响:树典型促发展

鄢陵县抢抓英雄父子被获得“首届廊坊美德少年”、 第二届“河南省美德少年”、河北美德少年”、“文安县见义勇为英雄少先队员”、 “文安县见义勇为好少年”、“鄢陵县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的有利时机,深入挖掘英雄父子背后的故事,组织相关报道,向市县媒体推荐,大力弘扬小英雄父子的先进事迹,在县电台、电视台、网站刊登刘兴员、刘贺龙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气,展示鄢陵“三化协调发展”、以花为媒、广交朋友的时代精神风貌,营造良好的社会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氛围。

故人已去,精神永存!让我们追随英雄的足迹,在蓬勃发展的鄢陵大地上续写华丽乐章!用行动,续写鄢陵发展新传奇;用行动,诠释鄢陵发展新风貌!

第3篇:用小美诠释着大爱

—《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观后感

横水中心小学 齐向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小美诠释着大爱》。

今年的教师节,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激动、流泪、震撼、感慨„„这些是我观看晚会后的心绪。颁奖晚会上的乡村教师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对学生无私的爱,伟大的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应该的,是微不足道的,是小美,然而他们给予孩子的温暖、关怀、爱护,是大美。这些教师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动人的言辞,然而他们的事迹却让闻者动容,让眼泪一次次滑落我们的脸颊。八十岁的阎肃老师说,他这个年龄很少有打动他的事,可是今天,他被打动了,落泪了。是啊,谁能不为这些奉献者落泪呢!他们是真正的奉献者,是乡村教育的真正启明星。是他们改变着大山,改变着乡村孩子的命运。爱心、责任、信念、奉献",是对乡村老师的最好诠释,他们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我坐在电视机前,听着主持人动情的讲述,看着一个个动人的画面:一位残疾教师的坚守、一对夫妻的坚持,一个特殊教育教师的付出、一个志愿教师的免费教育,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深受感动。尤其是看到学生给这些老师颁奖时,师生相拥时的热泪盈眶,我泪流满面。这些老师,均在艰苦的农村或山村任教,条件相当艰苦,但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坚守着无人能懂的岗位。他们之中,有的是为了自己家乡的兄弟姐妹,有的是为了祖祖辈辈的家传,有的是为了对母亲的一句承诺,有的是为了自己的良心„„

他们的话语十分的真实、质朴,没有半点虚假的夸张;他们的行动是那么低调,从来没有想到过被关注、被敬仰。但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浇灌的花朵会鲜艳开放。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是为圆梦而生活着,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是幸福的。这

些了不起的老师,他们并不是得到了奖励而快乐和幸福的,他们对幸福的体验释放在全部的施教过程中。

每一个获奖的教师,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都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感动的是: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感动的是:为人师表无尚光荣。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为自己颁奖,一个深深的鞠躬,一句亲亲切切发自肺腑的老师好,当看到台下那些可爱的孩子,齐刷刷的一个队礼,异口同声的一句老师好时,不由得你不感动,不由得你不动容。一句老师好,给了我们多么大的肯定和动力。看了这场感人的颁奖晚会,我的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我感悟到了这些优秀教师的心底语言:那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没有因为自己的职业看不起自己,也从没有因为自己的职业懈怠过放松过自己。在孩子眼里的神圣,给自己动力,更给自己压力,鞭策鼓励我不断进步。

回想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乡村工作,并深深的体会到要做一名好老师,真的不容易。在工作中,我有时会被一些暂时的困难和阻碍所困扰,甚至会有退缩的想法;有时候甚至想,自己选择的事业,选择的工作真的是自己想要做的吗?但是现在我看了这些乡村教师的所作所为,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他们在那样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下,都能做出这么辉煌的业绩,都能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做的一丝不苟,我这点小小的困难和他们比起来算的了什么呢?我感到举步维艰,只因我的内心不够强大,我想临阵脱逃,只因为我缺乏足够的勇气,我感到不甚其烦,只因为自己没有事事亲为,巨细无遗的耐心。要有足够的爱心去奉献,要有做一个强者的勇气,我才能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育人,教育学生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在现今社会,我们更需要树立这些好老师的榜样,真正为孩子们传递正能量的好老师。

最美的乡村教师美在坚守,这份坚守的真爱,铸就了人生的美丽!我也是一名乡村教师,我会坚守、定位于乡村。以乡村为根,以学生为本。我相信,有我们在,就有信念在;有我们在,就有梦想在! 亲爱的朋友们,希望用我们的双手托举起明天的太阳,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教育之梦,中国之梦。到那时,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无愧于‘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这一个光荣的称号”

记得刚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我也是踌躇满志。可是,几天之后,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的心凉了半截。作业本上,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字体,一个个鲜红的错号就像一根根钢针一样扎在了我的心里;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做小动作,有的学生在小声说话,甚至有的入学新生还在肆意走动„„面对孩子们这样那样的表现,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但慢慢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找到了办法。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的教师梦会早日实现!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中国梦会更加丰富多彩!

上一篇:小学警校共建活动总结下一篇:孟子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