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博士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哲学博士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放弃继承权的子女可以不赡养父母吗刘某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工作。爱慕虚荣的刘某不希望父母成为自己事业的绊脚石,想通过放弃继承权,逃避赡养父母的义务,背弃自己认为的并不高贵的出身,斩断与家庭的一切联系。刘某可以这样做吗?刘某这样做是违法的。赡养父母是法定的义务,无论什么借口,都不能成为逃避法定义务的理由。

第一篇:哲学博士论文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哲学拯救与宗教批判

〔摘要〕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所高扬的哲学对宗教的批判和哲学的拯救行动是其整个理论大厦的原始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不仅通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比较来阐发自我意识哲学,更是通过慷慨激昂地宣扬自我意识哲学与大众宗教的对立、细致入微地解读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以及逻辑缜密地阐明哲学的现实化与世界化,彰显出了深刻鲜明的宗教批判精神与追求人类自由的崇高责任。深入解读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宗教批判思想,有助于厘清人的解放理想得以形成的起点。

〔关键词〕 马克思;博士论文;哲学;宗教批判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开篇就宣告:“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1〕,宗教批判在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马克思的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批判中,依然充满着对宗教问题的阐释与批判,诚如洛维特所言:“马克思走向政治世界批判的步骤并没有简单地把已经作出的宗教批判甩在身后,而是在向批判尘世世界的这种进步中同时也为批判‘天国’世界亦即宗教获得了一个新的立场。”〔2〕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所高扬的哲学对宗教的批判和哲学的拯救行动就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甚至是整个理论大厦的原始点。

一、哲学征服宗教的“政治活动”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所研究的主题是关于两位古希腊先哲的自然哲学学说。然而,在19世纪50年代末致拉萨尔的信中,马克思明确表明,研究两位自然哲学家的学说,不是哲学兴趣,而是政治兴趣,“[较晚的]哲学家——伊壁鸠鲁(尤其是他)、斯多葛派和怀疑论者,[我]曾专门研究过,但与其说出于哲学的兴趣,不如说出于[政治的]兴趣。”〔3〕从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内容上看,他出人意料地用了大量的篇幅着墨于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生活和写作方式之不同;从博士论文的结构形式上看,在论文的序言、附注和附录中他都在慷慨激昂地批判宗教和阐扬哲学的卓越。就此而论,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展开的不啻是一场以哲学征服宗教、救赎自由的“政治活动”。

伊壁鸠鲁说:“要得到真正的自由,你就必须为哲学服务。凡是倾心降志地献身于哲学的人,用不着久等,他立即就会获得解放,因为服务于哲学本身就是自由。”〔4〕但世间哲学类别众多,选择为哪种哲学服务才能获得自由呢?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选择伊壁鸠鲁哲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即是选择服务于伊壁鸠鲁哲学。这种选择的重要原因在于伊壁鸠鲁哲学是对实在的解释与对政治自由的肯定。美国学者维塞尔认为:“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哲学感兴趣的部分原因是伊壁鸠鲁哲学提供了一条哲学救赎的道路……马克思对伊壁鸠鲁的兴趣意味着他对作为一种救赎方式的哲学本身感兴趣。”〔5〕此处,“救赎”一词实有“解放”的韵味。联系到伊壁鸠鲁是古代最伟大的宗教批判家与启蒙思想家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认为“伊壁鸠鲁是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他曾对宗教提出过完整的解释和批判,几近毁灭性地打击了古代宗教,我们可以认为,马克思借助伊壁鸠鲁“救赎方式的哲学”获得了一种超出宗教之外的批判视野,希冀通过哲学对宗教的批判以及哲学的意志拯救行动能够实现真正的解放的政治旨趣。 一般认为,古代的宗教批判是为消除恐惧,获得心灵的平静和快乐,而现代的宗教批判则是为了彻底消除宗教这一最大的欺骗形式,使人成为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马克思在哲学拯救与宗教批判的对立意义上,充分彰显出哲学的救赎功能。

马克思宣告哲学与宗教的誓不两立,他承继伊壁鸠鲁反叛宗教、护卫自我意识的“绝对自由”的精神,高调地声明哲学“痛恨所有的神”,宁可像普罗米修斯一般做“哲学历书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6〕,也不愿屈辱地苟活于阴郁幽暗的宗教“洞穴”。在博士论文的开篇序言中,马克思即批判普卢塔克对伊壁鸠鲁神学的论战,明言普卢塔克把哲学带上宗教法庭的立场,“令人想起一个被指控犯了背叛自己臣民的叛国罪的国王”〔7〕,同时指出,“只要哲学还有一滴血在自己那颗要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心脏里跳动,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宣称:‘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把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人。’”〔8〕宗教无疑正是作为“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力量,它致使“众人所崇拜的众神”并不是“众神”的本相。在伊壁鸠鲁看来,众神避开世界,居住在世界之外,对世界漠不关心,与众人毫无关系,“人们崇敬它们是由于它们的美丽,它们的威严和完美的本性,并非为了谋取利益”〔9〕这与“众人所崇拜的众神”毫无一致之处。何况,马克思认为,对于哲人来说,“人的自我意识是最高神性的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10〕“神学化的理智”和宗教比哲学更重要的描述是极端错误的。

作为“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自我意识哲学,必然要质疑和批判作为各式各样的偏见与错误意识的种种宗教和神圣,“哲学”和“宗教”根本上是存在冲突的。为解决这个冲突,在苏格拉底事件之后,哲人的态度呈现出两种路向:其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主张对民众采取一种“高贵的谎言”的政治哲学,审慎地对待人们的宗教信仰,改善而非颠覆受宗教主导的人类社会,防止哲学对社会的“疯狂”侵袭;其二,伊壁鸠鲁摒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遮遮掩掩、暧昧不明的态度,坚决地采取了站在宗教对立面的立场,以巨人般的勇气复兴前苏格拉底自然哲人用哲学对抗宗教的明确立场。〔11〕伊壁鸠鲁这一大无畏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哲人所接受,而在近代启蒙背景中成长的马克思,几乎具备启蒙哲人的所有抱负和激情,毫不犹豫地扛起了以哲学征服宗教的大旗。正如伊壁鸠鲁的所有自然哲学均服务于其反宗教的动机一样,马克思对希腊原子论的研究也服务于其反对宗教的政治旨趣。

作为哲人的马克思,其哲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人们从偏见、迷信和宗教中引导、“救赎”到“哲学”的“真理或光明世界”,走出柏拉图的“洞穴”,由此反抗宗教在神的名义下把人“救赎”到晦暗不明的黑暗中去的荒谬举动。因为依照启蒙哲人的预言,凡是在人们开始按照哲学的理性进行思考的地方,宗教和迷信就不再有活动的余地;而哲学的理性思考也只有在超出恐惧和无知的地方才能开始。当然,这个过程是艰辛的,面对的压力也是严峻的。所以马克思说:“哲学研究的首要基础是勇敢的自由的精神”〔12〕。

二、研究方式选择及原子偏斜理论的本体论意义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两者的研究方式、生活方式的不同,映现出两个不同的思想家形象;另一方面也详述了两者学说上的差异与对立,着重强调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的理论把伊壁鸠鲁同德谟克利特思想的实质区别。深刻凸显出伊壁鸠鲁的自由意志哲学能够挣脱众人的意见与宗教精神的限制,甚至能够征服世界,实现绝对自由的本体论意义。

关于研究方式的选择。马克思描绘道:“德谟克利特不满足于哲学而投身于经验知识的怀抱,而伊壁鸠鲁却轻视实证科学,因为按照他的意见,这种科学丝毫无助于达到真正的完善”〔13〕;德谟克利特说“我发现一个新的因果联系比获得波斯国的王位还要高兴”,而伊壁鸠鲁则认为,探讨客体只在于使那进行解释的主体得到安慰,目的在于追求自我意识的心灵的宁静,而不在自然知识本身;〔14〕“德谟克利特由于对知识感到绝望而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伊壁鸠鲁却在感到死亡临近之时洗了一个热水澡,要求喝醇酒,并且嘱咐他的朋友们忠实于哲学”〔15〕。因此,研究方式的选择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自然哲学不单纯是对外在世界的客观研究,也是关乎人的自我意识,关乎人的生活方式的学说。在马克思的视野中,相比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才是真正的哲人,只有在伊壁鸠鲁那里,哲学成为救赎的工具,摆脱了大众意见的束缚与宗教精神的限制,从而在哲学中感到满足和幸福,由此得到真正的自由。当然,马克思的自由已经不仅仅是伊壁鸠鲁的对恐惧的摆脱与自我意识的宁静,更是指人真正征服世界的能力,尤其是哲学对众人的宗教生活的征服能力与救赎能力。维塞尔认为,马克思使用的“征服”一词是bezwingend,这个词意味着强迫(forcing)。也就是说,普罗米修斯精神“强迫”世界成为人类自由之所。只有通过征服世界,人才能够创造自己的文化宇宙,才能创造自我神性的保护而战胜死亡。〔16〕人成为宇宙的理想生活的创造者,正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终极目标。

关于原子偏斜理论的意义。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王国所展示的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世界,凸显的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绝对性与自由。原子作为抽象的、个别性的自我意识的自然形式,表征的实际上是个体的人。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原子论的解读其实包含着对人之生存样态的洞悉。原子在必然性的直线运动中丧失了个体性与独立性,如同个体的自由在外在的划一行动中丧失了自身,但原子的偏斜运动打破了这一“命运的束缚”。原子由于脱离直线,偏离直线,从而从自己的相对存在,即从直线中解放出来,如同表征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原子经历否定之否定,以偏斜运动否定直线运动,通过独立性和对同他物的一切关系的否定脱离了限制性的定在,从而摆脱外在之束缚与羁绊获得独立自由的特性。〔17〕而这一点对于马克思来说,正是人们逐渐脱离宗教的偏见与魅惑,洞察到人拥有神性般的自我意识而确证人的自由和平等的过程。“原子偏斜理论”构成了伊壁鸠鲁哲学与德谟克利特哲学的差异。原子偏斜是对实在的解释,藉此肯定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自由。原子的偏斜打破了命运的束缚,将这一思想应用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则“偏斜正是它胸中能进行斗争和对抗的某种东西”〔18〕。原子的偏斜改变了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结构,并形成了原子的相互排斥这一自由意志的最初形式,因为它摆脱了强制的运动与盲目的必然性行为,这正是作为理性之光的哲学对作为幽暗泥塘的宗教的摆脱与胜利,彰显出具有独立自由意志的人才有可能挣脱宗教的束缚的事实。伊壁鸠鲁提出的哲学学说是一种作为救赎方式的哲学。

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研究方式的差异及伊壁鸠鲁原子偏斜理论的运用,实质上是本体论与物理学的差异。德谟克利特将原子作为客体进行研究,把握的是原子客体的必然性,没有涉及主体本身,只具有物理学意义;伊壁鸠鲁通过原子发现了自由意志主体,并确立了自由意志主体的性质与自由意志摆脱宗教的本体论意义。

三、自我意识哲学的内在之光与外在之明

马克思批判了“关于神的存在的证明”,指出这些证明“不外是空洞的同义反复”〔19〕。一切关于神的本体论证明都是不成立的,它们只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直接证明。彻底扫除了“神”这一宗教的最高基础之后,马克思阐述了自我意识哲学如何实现对世界的救赎,这是伊壁鸠鲁的“救赎方式的哲学”对宗教批判的完成。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的附录中指出,历来关于神的本体论的证明无非就是说,某人现实地想象的东西,对于某人来说就是现实的表象。因为我的想象是由某东西作用于我,所以当我现实地想象神,神对于我来说就是现实的表象,这一“现实的表象”将证明神具有一种实在的存在。马克思指出,人如果相信自己想象的表象,这一表象就会起作用,如古代的摩洛赫和阿波罗神都曾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现实的力量一般。但是,马克思接着论证到,如同某人将纸币带到不知纸的这种用途的国家去,必将被人嘲笑他的主观表象一样,要是将某人所信仰的神带到信仰另一些神的国家去,必将被人嘲笑他受幻想的支配。“一个特定的国家对于外来的特定的神来说,就同理性的国家对于一般的神来说一样,是神停止其存在的地方。”〔20〕由此,马克思指出,“对神的存在的证明不外是对人的本质的自我意识存在的证明,对自我意识存在的逻辑说明。例如,本体论的证明。当我们思索存在的时候,什么存在是直接的呢?自我意识。”〔21〕对神的本体论存在的一切证明歧视都是对神的不存在的证明,是对一切关于神的观念的驳斥,如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沉思一般最终只是证明了人的自我意识的最高神性。维塞尔的论断也许是可信的:“从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看来(假如没有更早的话),那种超越了人的所谓上帝的存在(即使如人一样的客观存在也能在他那里被构建)对他而言也许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对马克思来说,价值意味着人的存在——最高的神性的自我意识。……马克思相信,社会主义是人的理想的完美,不需要指向一个所谓神圣的父。”〔22〕既然神已经被扫除出这个世界,宗教已经被证明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形式,那么救赎世界,实现和护卫人类自由的责任就要依靠自我意识哲学。

立足于这场救赎运动,“哲学必须成为尘世的(现实的)哲学,而世界必须成为哲学的(观念的)世界。哲学既是救赎的工具,同时也是救赎的内容。为此,对马克思来说,哲学拥有一颗‘征服世界和绝对自由的心’。”〔23〕马克思认为,“征服世界与绝对自由”是哲学的本性,哲学是救赎意识的认知形式,它必须面向世界,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绝对自由的自我意识。“当哲学作为意志面向现象世界的时候,体系便被降低为一个抽象的总体,就是说,它成为世界的一个方面,世界的另一个方面与它相对立。体系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反思的关系。体系为实现自己的欲望所鼓舞,就同他物发生紧张的关系。它的内在的自我满足和完整性被打破了。”〔24〕哲学要面对世界,而不再只是解释世界之所是的内容,不再只是沉思根本存在的内容;哲学必须把世界变成哲学欲求的应该所是的内容,成为救赎行动的自我意识。

只有如此,哲学的本质才有可能实现,一个新的理论和新的自由世界才有可能在暴风雨中诞生。“本来是内在之光的东西,变成转向外部的吞噬一切的火焰。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哲学的实现同时也就是它的丧失,哲学在外部所反对的东西就是它自己内在的缺点,正是在斗争中它本身陷入了它所反对的缺陷之中,而且只有当它陷入这些缺陷之中时,它才能消除这些缺陷。”〔25〕

假如认为伊壁鸠鲁的哲学处境是由亚里士多德体系造成的,而马克思的哲学处境则是由黑格尔体系造成的这一相类似的哲学处境之下,我们有理由信服美国学者沃格林的如下一段话:“意识的主权与反有神论的反叛是在一个开始就有的,它们作为动机进入到了马克思对由黑格尔体系造成的哲学处境的反思之中。在黑格尔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哲学‘封闭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的、全体的世界’,像这样的体系乃是哲学中的‘节点’,它们中断了哲学的直线发展。要在沉思中来进一步完善这样的体系是不可能的,其继承者将转向哲学实践和对时代的批判。”〔26〕我们也更能体会到马克思选择伊壁鸠鲁哲学作为其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的深意所在,那就是把哲学当成一种救赎方式,深入到实践和时代的深处去挽救那些遭受宗教魅惑的人们。

四、结语

就马克思借助伊壁鸠鲁的“救赎方式的哲学”所拥有的超越宗教的批判视野而言,其哲学的“征服世界和绝对自由之心”还只是在自我意识中跳动,只是以“理性的自然之光”照亮了幽暗诡秘的宗教世界,彰显了哲学的救赎意志。这种批判仍然只是思辨式的批判,依然局限于斯宾诺莎和青年黑格尔派的理性精神启蒙,它本质上仍是以“精神的批判”来消灭或以“自我意识”来消融宗教的“幽灵和怪影”,虽然批判的锋芒很犀利,但还略显缺乏浑厚的根基,因为尚未寻找到合适的中介让自身成为革命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从哲学上批判宗教只是宗教批判的序幕,而不是其最终的完成。这种批判无疑具有理性启蒙的价值,其巨大的政治意义就是促成政教分离,让国家尊重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以及严格限定公共权力的支配范围。然而“犹太人问题”已经使这一解决方案出现裂隙,哲学式的理性启蒙既不能消灭宗教,也无法化解宗教派别之间的冲突,价值冲突、“诸神之争”依旧存在于世间。因此,宗教批判必须要走出自我意识哲学的视野,摆脱在“思辨王国”中的“纯哲学批判”式的范围限定;必须反思哲学批判的前提,不能单纯地将自我意识哲学作为宗教批判的前提和归宿,不然,根本无法消灭宗教的神秘性。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的宗教批判的理论性质总体上还囿于大卫?施特劳斯、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等人的思想传统;马克思在写作博士论文时期尚属于“青年黑格尔派”。不过,马克思已认识到其宗教批判的局限性,从而坚决地清理了自己与“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关系,指出,“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 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27〕。在转入政治和经济的批判之后,马克思在新的层次上提出了对宗教的批判,即对宗教的世俗批判。

〔参考文献〕

〔1〕〔2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16.

〔2〕〔德〕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47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7.

〔4〕〔6〕〔7〕〔8〕〔9〕〔10〕〔13〕〔14〕〔15〕〔17〕〔18〕〔19〕〔20〕〔21〕〔24〕〔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12,11,12,35-36,12,24,27-28,25,35,34,100,101,101,75,75-76.

〔5〕〔16〕〔22〕〔23〕〔美〕维塞尔.马克思与浪漫派的反讽〔M〕.陈开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9,132,133,183.

〔11〕罗晓颖.从伊壁鸠鲁的愤怒到普罗米修斯的誓言——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宗教批判背景分析〔J〕.现代哲学,2007,(3).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12.

〔26〕〔美〕沃格林.没有约束的现代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4.

作者:刘同舫 陈晓斌

第二篇: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化哲学思想探析

摘 要:思辨意识哲学和文化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哲学范式,前者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两千多年支配地位,后者一直到19世纪才开始凸显。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以下简称“博士论文”)一改西方传统哲学模式,开始了哲学研究范式变革的努力。因此,通过梳理博士论文中文化哲学思想,旨在探讨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化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意义。

关键词:哲学范式;思辨意识哲学;文化哲学;博士论文

1 西方哲学史上两种哲学理解范式的历史演变

1.1 西方哲学史上两种不同的哲学理解范式

西方哲学史有两种不同的哲学范式,源于它们的研究路径不同。一种是思辨意识哲学,这种理解范式把自然当作主要关注对象,并用规定自然的准则来衡量一切包括人自身。另一种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文化哲学范式,这种理解范式的特征是:以人创造的文化世界为主,并聚焦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上。它更多关注的是个体性、差异性、价值性,并透过分析人的文化世界达到对人的把握。

1.1.1 古希腊时期两种哲学范式的形成

作为雄霸西方哲学思想主流两千多年之久的思辨意识哲学从古希腊开始就占据着主导地位。从泰勒斯以水作为世界的本原开始,古希腊哲学家试图去寻找世界的本原,一种产生世界万物的基础,由此可见希腊人崇尚“一”的统一理念,对理念世界的认识即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在希腊是交织在一起的,早期的希腊的哲学家都有着另一重身份,那就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实际上,在古希腊,哲学还有另一种含义,它是由苏格拉底和智者派开辟的,这种哲学范式是围绕着实践问题展开的哲学,他关注人的美德、智慧、正义等现世人的生命价值。

1.1.2 近代自然哲学两种哲学范式的发展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发展,思辨意识哲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范式逐步交织在一起。从笛卡尔起,数学的普遍化和理性化、形而上学的统一性原理占主导,支配着整个哲学运动的发展。生活于世界的人、人的特殊性都被消解了,一些哲学家把人看作一具冰冷的机器,仅仅比一般的机械复杂、精细一些,以至于能够得出“人是机器”的结论。在这种哲学范式中,人的个别性能动性和特殊性被抹杀,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完全被冷冰冰的外在规律性所取代。

1.1.3 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两种哲学范式的发展

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康德区分了感性和理性,他提出了先天感性直观形式和知性范畴,黑格尔则用客观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即绝对观念来解释理性和感性,主体与客体,使世界二重性的矛盾得以克服,黑格尔在逻辑学课程中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思辨哲学”。文德尔班认为,“19世纪哲学发展的重大转变表现为关于价值和意义问题的思考重新成为哲学关注的中心问题。在哲学领域中,对于实践问题的关注程度开始超过对于理论问题的关注,例如心理学、自然哲学、人类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和宗教哲学等实践哲学学科开始得到发展。”

1.2 文化哲学对思辨意识哲学的超越

1.2.1 文化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范式。

文化哲学是一种关注人的价值意义的哲学范式。文化哲学范式则把人从自然科学化的体系中解救出来,让其回归生活世界,以彰显人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文化哲学是一种根植于人的现实性的哲学范式。自然主义把人看成自然物,宗教神秘主义把人看成是上帝的创造物,理性主义把人看成理性的存在物。在文化哲学看来,人就是文化的存在物,人通过文化的创造进行自我创造,是根植于人的现实性的文化哲学。

1.2.2 文化哲学对思辨意识哲学的超越

首先,思辨哲学无论采取什么逻辑方法,它都是在为本体和知识寻求一种普遍必然性作为基础。在不同时期这个“基础”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理念、天赋观念、先验主体、绝对理念。但在实践中这些“基础”并没有得到证明,导致思辨哲学遭遇困境,于是不得不转而求助于信念,证明上帝的存在。

其次,思辨意识哲学是建立在世界二重化的基础上的,从巴门尼德开始就有“意见之路”和“真理之路”,柏拉图划分的两个世界,康德有“物自体”存在的世界,世界二重化把人置于两个世界的境地,割裂人的世界,对于思辨意识哲学来说就是他自身的理论困境,永远无法克服。

2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化哲学意蕴

文化哲学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它关注现实的生活世界,关心人的生存境遇的特征,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博士论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哲学思想。

2.1 偶然性与必然性:两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模式

马克思在博士論文的第一章写到德谟克利不承认感性世界的真实存在,认为必然性即自然规律才是真实的存在,感性世界不过是主观假象,因此,他把必然普遍规律作为他的哲学研究对象。伊壁鸠鲁则把感性世界视为真实存在的客观存在。在“实践活动”上,德谟克利特走遍半个世界寻找他所追求的必然性,据说,为了不受感性世界的迷惑,他刺上了自己的双眼。而伊壁鸠鲁则在哲学中感到幸福,获得了心灵无纷扰的宁静,临死前泡了个澡喝了美酒,然后安然离世。两位都是研究原子论的古希腊哲学家,但是无论从理论意识上还是实践活动方面,都是截然相反的。

马克思肯定了伊壁鸠鲁对偶然性的强调,伊壁鸠鲁把偶然性看成是真实的存在,正如西塞罗对他的评价:“太阳在伊壁鸠鲁眼里,只有约莫两尺大”。显然,伊壁鸠鲁的哲学研究对象就是眼前的这个客观世界,他认为追求必然性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因为根本就找不到,因此他呼吁大家,如果想获得自由那就研究哲学,那么你将立刻获得自由,显然伊壁鸠鲁是反对科学(自然规律)的,追求自由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明确定位,但是马克思并不反对科学,他生活的年代也是他感受到科学的力量,但是他的时代需要哲学来代替宗教,破除封建统治给人们带来的压抑和不自由的困境。由此,马克思理清了两者的哲学立场之间的根本差别。

2.2 偶然的偏斜运动:寻找自由之路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重点对两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原子说中最大的分歧——偏斜运动进行了分析。伊壁鸠鲁认为原子在虚空中有三种运动:直线运动;偏斜线运动;排斥运动。偏斜运动把伊壁鸠鲁同德漠克利特区别开来了。

西方哲学史上的众多哲学家对伊壁鸠鲁的“原子说”持一种贬低与嘲讽的态度,认为他是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抄袭和歪曲,质疑声从未停止。就连黑格尔对伊壁鸠鲁的评价也很低,对伊壁鸠鲁的独特的原子“偏斜”学说,黑格尔也不屑一顾,说它只是“一种极端任意的虚构”。

马克思却看到了伊壁鸠鲁哲学的闪光点,力排众议地对伊壁鸠鲁的偏斜运动持肯定态度。在马克思看来,相对于伊壁鸠鲁,德谟克利特并没有认识到原子偏斜运动的意义。为什么原子会出现偏斜运动?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这样写道:“排斥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因此,它是同那種自认为是直接存在着的、抽象单一的自我意识相适应的。”正是由于原子的排斥、冲突、碰撞,才形成世界。马克思从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学说中揭示了人的自由的文化内涵。

2.3 自我意识哲学的现实指向

博士论文依然有黑格尔哲学的影子,马克思仍然把人的本质看作自我意识,这和黑格尔以及青年黑格尔派一样的观点,但是马克思所强调的“自我意识”却有着不同的含义。他的“自我意识”带有现实指向,正是由于伊壁鸠鲁哲学的非思辨性,把感性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来看待,马克思才以伊壁鸠鲁哲学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其实是对思辨的扬弃。他明确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思辨性,指出这种思辨性是妨碍黑格尔正确认识古希腊自我意识哲学的主要原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特点是思辨性。

与此同时,马克思看到了伊壁鸠鲁哲学的弊端,伊壁鸠鲁超脱尘世,为了躲避异族的迫害,他选择逃避现实,他的自由离开了现实世界这个基础,毫无根基,不是定在的自由,无力于改变现实,而马克思认为的自由,是要与这个不合理的世界作抗争,哲学不能停留在思辨世界中力求完美,它需要化成一团火,烧向世界,从而改变世界。

3 马克思博士论文文化哲学思想的重要性

3.1 马克思博士论文实现了哲学变革,形成一种新的哲学理解范式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站在伊壁鸠鲁的立场上支持他把偶然性当作本体论,否定了德谟克利特必然性的本体论,实现了思辨哲学的一次颠覆,其实也是对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一次挑战,哲学的根本任务由原来的探求世界的必然性转变为揭示现实生活世界的偶然性,实现了哲学理解范式的转变。

马克思博士论文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是以对人的感性世界、人的自由建立起文化形而上学,他突破了黑格尔的精神王国,不会像青年黑格尔派那样,企图通过宗教批判实现改造不合理的世界,实际上仍然是割裂哲学与世界的联系,马克思此时尽管把人的本质当作自我意识,还属于精神领域,但博士论文中表述的自我意识思想、自然观、辩证物质观等,表明自我意识已经跟世界产生联系,这与唯物史观息息相关,这对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2 促成了实践观的萌芽

对西方传统哲学而言,思辨性是最显著的特点,伊壁鸠鲁哲学强调感性直观性在主流思想的洪流中,显然是个异类,整个西方传统哲学对他评价极低,不屑一顾。马克思却把伊壁鸠鲁哲学当遗珠,努力挖掘其中的价值。哲学作为时代的精华,它不是停滞不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新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时代的精华哲学必然要做出反映,与时俱进。思辨是空洞的,必须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马克思看来,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说”代表着“自由意志”,原子有着自己的方向和能动性,直线是对原子的否定,对自由的否定,原子的自由和能动性有着重大的社会实践意义,原子偏斜意味着自由,意味着哲学的研究对象转向人之生存的感性世界。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的诉求,这就突破了黑格尔的精神世界,超出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的局限领域,突破了伊壁鸠鲁没有根基的自由观,他将人的精神自由实现与现实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朝向现实世界而不是封闭,这在一定意义上显示出了其实践观的萌芽。

4 结论

黑格尔哲学秉承的是西方传统的绝对理性主义,是一种服从于必然性的哲学,最终不可避免的沦陷于宗教神学目的论。青年黑格尔派是励志革新黑格尔哲学的激进派,为了革新,它们开展了大规模的宗教批判,用自我意识唤醒民众,马克思受到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肯定了他们对自我意识的大肆宣扬一定程度打破了神的无上地位,但遗憾的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普鲁士政府的统治上,并没有将自我意识哲学的烈火点燃,烧向现实,丢失了回到现实世界的方向,仍停留在精神世界。

马克思从博士论文开始,便开始了哲学研究范式变革的努力,他肯定了伊壁鸠鲁把偶然性作为本体论范畴,代替了德谟克利特必然性的本体论,实现了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一次颠覆,也是对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一次挑战。马克思把人的自由转化为本体论的存在以感性世界为基础,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现实生活世界的偶然性。人要摆脱客观限制,实现人本质的完善与自由,这就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冲突矛盾中不断否定自我、肯定自我,寻求自我的人生价值,这些都体现了文化哲学的内容与精神意蕴,凸显了实践观的萌芽。

参考文献

[1]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鲁路.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3]聂锦芳.作为马克思晢学思想起点的伊壁鸠鲁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5):14-17.

[4]衣俊卿.一种新的哲学范式[J].哲学动态.2000,(04):78-80.

[5]陈树林.马克思哲学的文化哲学意蕴[J].求是学刊,2006,(04):15-19.

作者:陆婵娟

第三篇:法博士

放弃继承权的子女可以不赡养父母吗

刘某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工作。爱慕虚荣的刘某不希望父母成为自己事业的绊脚石,想通过放弃继承权,逃避赡养父母的义务,背弃自己认为的并不高贵的出身,斩断与家庭的一切联系。刘某可以这样做吗?

刘某这样做是违法的。赡养父母是法定的义务,无论什么借口,都不能成为逃避法定义务的理由。因此,无论刘某是否宣布放弃继承权,只要不履行赡养义务,其行为也是违法的。

子债应该父还吗

童某与安某(21岁)是好朋友。一日,安某看上了一款手机,苦于身上没钱,便从童某处借了2000元,并写有借条。后来,安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还钱的日子到了,童某拿着安某的借条向安某的父亲讨债。那么,安父是否应替儿子偿还债务呢?

安父可以不替儿子还债。我国法律规定:18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依法确定、变更和废止民事法律关系,并承担其后果。本案中,安某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并且其所借款项的用途与其父无关,那么,他与童某的借贷民事法律关系仅对童、安两人有约束力,也就是说,只有借债的人才有还债的法定义务,与其他人无关。所以安父可以不替儿子偿还债务。

医疗事故经多次鉴定的,应以哪一次为准

患者洪某已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前两次鉴定结果都是三级乙等技术事故,但在省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却鉴定为不属医疗事故,那么到底以哪一次鉴定为准呢?

应以省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为准。我国相关规范性文件规定,上级鉴定委员会可以否定下级鉴定委员会的结论,也就是说,多次医疗事故鉴定,应以最高一级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结论为准。本案中洪某虽然前两次鉴定结论相同,但最后一次是省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结论,也是最终鉴定,所以,还应以省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为准,只能按不构成医疗事故处理。

公积金条例13年首次修订:天价公积金将不再重现

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时隔13年该条例首次修改。

近年来,缴存悬殊、资金沉淀、使用不便,住房公积金诸多问题持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次修订稿明确提出,公积金缴存基数不得低于职工工作地设区城市上一年度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不得高于平均工资的3倍,单位和职工缴存比例上限不高于12%,下限不低于5%。

在之前的调查中曾出现:一些地方电力、金融等国有垄断行业的公积金缴纳基数多达四五万元,个人和单位合计缴纳公积金上万元,而餐饮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低收入群体只有一两百元等情况,公积金差距几十倍,加剧了收入分配的鸿沟。此次条例修订通过后要严格执行,让“天价公积金”不再重现。

第四篇:药博士信箱

装了起搏器可做消融术吗

我现年80岁,身体情况一般。2001年装了起搏器,在装起搏器的第二年出现心房扑动,住院时曾提出做消融治疗,医生没有同意。身体不舒服时吃点药、打点针就过去了,时间一长也没有去考虑治疗问题。最近去医院检查起搏器(每年一次),医生主动建议,要我做房扑消融。我现在关心两个问题:

一、心房扑动多年了,再做消融术的成功率有多大?

二、装有起搏器的人,做消融术会不会把起搏器搞坏?

江苏严先生

 

对于您的两个问题回答如下:

1.心房扑动可能产生的危害主要包括三个:(1)引起心慌不适。但好像您并无明显的心悸症状;(2)过快的心室率下传可能导致个别患者心脏功能减退。但根据您的表述及心脏超声的结果,您并未出现该问题,您的24小时心电图结果也显示您的心室率并不很快;(3)脑栓塞,您目前未出现。

您发作的房扑属于典型房扑,消融的成功率应该比较高,消融的风险也不大,当然要有一定的费用。主要面临的困惑是消融的必要性问题。从您目前的年龄结合病情来讲,消融并非绝对必需。当然,如能消融成功,则能提高心脏电机械活动的协调性,降低脑栓塞的发生率。因此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于您自己。

建议您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以减少脑栓塞的概率(如服用则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凝血项目检查);另外,可尝试服用一些减慢心率的药物,如倍他乐克等,进一步降低心率(从资料看,您平均心率为90次/分,偏快)。

2.消融本身并不会损害起搏器的功能,您尽可放心。当然,消融术中要对起搏器做些适当调控,术后再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

宿燕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

(宿燕岗主任医师每周一、二上午有专家门诊)

 

关于“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的解读

为什么有些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药品,其外包装会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发现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六神丸,其外包装上都有一个鹿头标志,而其他厂家生产的这些药却没有这一标志。这是怎么回事?

上海余先生

 

药品名有商品名、化学名、通用名之分,现在医生开方必须用通用名,但中国有药品生产企业5 257家,同质化严重,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种药品被冠以不同商品名,有不同外包装,以示区别,这可以理解。至于大众所说的鹿头标识,其正规名称叫“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见图1),表明这种药含有被国家许可使用的野生动物。

图1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

 

以麝香为例,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麝类动物在1988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而麝香则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国务院于2002年11月初批准,将所有种类的麝由二级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麝类动物资源在萎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麝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300多种中成药以麝香为原料,而且麝香名列四大动物香之冠,是贵重香料,为香水的高级定香剂。麝香的价格远超黄金,刺激偷猎行为上升,威胁到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规定自2005年7月1日起5家制药企业的4个产品可使用天然麝香(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的安宫牛黄丸,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江苏苏州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的六神丸,福建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的八宝丹,福建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片仔癀),这4种产品的外包装使用特许标识“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其他产品,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万应胶囊、救心丸、障翳散滴眼液、避瘟丹等300余种成药都必须使用人工麝香为原料。自2005年9月1日起,其新印制的药品包装、标签及使用说明书中的[成分]或[主要成分]项下必须明确注明“人工麝香”,外包装上就没有“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人工麝香原料药的生产厂家有北京协和制药二厂、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两家,华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销人工麝香。

此外,含熊胆粉的中成药包装上也有此标志,如万应胶囊。

王忠壮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教授

 

前列腺炎会造成精液异常黏稠吗

我今年36岁,婚后4年未育,反复化验精液,精子数量正常,但精液异常黏稠,排精后60分钟精液也没有液化成水状,精子活动能力很差。此外,还有多年尿频、排尿不净与尿道口“滴白”的病史,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难道前列腺炎会引起精液黏稠吗?

江 西 毕先生

 

人类正常精液刚刚射出时呈胶冻状,比较黏稠,这是由于精囊分泌的凝固因子在起作用,目的是不让精液在刚同房后就轻易流出女方阴道,当然此时精子的活动力受到束缚。15~20分钟后,在前列腺分泌的液化因子作用下,精液开始液化成稀薄的水状,于是精子变得异常活跃,才具备了授精生育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精液不液化现象呢?至今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前列腺存在炎症或功能失调有关,造成原本由前列腺分泌的液化因子数量减少或效能降低,以致不能帮助精液液化。由此可见,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姚德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泌尿科主任医师、教授

(姚德鸿教授每周二上午在真南路685号,上海九洲医院有专家门诊)

 

转氨酶升高怎么吃药

我今年74岁,2009年初因患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心肌缺血、慢性房颤住院治疗,出院后恢复良好。长期服西药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倍他乐克。中药血栓通、通心络、心脑联通胶囊、银舟心脑通,交替着吃一种。医生说每种中药服用不能超过3个月,否则会产生副作用。

我在服药过程中,经常查血,肝肾、血脂、血糖正常,血压也正常。但在今年3月查血发现肝功能受损,转氨酶升高,总胆红素、间接和直接胆红素都高。高密度脂蛋白低,低密度脂蛋白也低,血小板低。医生叫我暂停服他汀类药和阿司匹林,其他药照吃,并加服保肝药。两个月后再查,肝功能正常,血小板也正常,但高、低密度脂蛋白还是低。后来我又继续服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两个月后去查血,肝功能还是受损,只不过较轻。请问我该怎么吃药才行?

贵州杜先生

 

一、由于来信中未附有您的检查报告单,无法对您所说的“肝功能受损”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在此仅简要阐述一下肝功能检测中的几个重要指标。

1.白蛋白如果肝脏受损,白蛋白就会低下。正常人的白蛋白最低是35克。如果低于35克,就要查原因。另外,发烧、烧伤、肿瘤、肾病等均会导致白蛋白降低。

白蛋白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低于正常值,首先要从肝脏找原因,如果不是肝脏的原因,那么一定有其他重要疾病存在,不可掉以轻心。

2.凝血酶原时间肝脏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合成凝血因子,这项功能的好坏反映在凝血酶原时间上,代表肝脏的合成功能。如果凝血时间比正常值延长很多,那么就是凝血酶原时间(不是血小板)有问题了。

3.胆红素胆红素升高也是肝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胆红素又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前者升高代表胆管有阻塞,包括肝脏内和肝脏外的胆管,后者明显升高反映了两种情况:一是肝脏严重损害,二是溶血。这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

另外,关于转氨酶,不仅仅是患者,包括医生,都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肝功能好不好,其实就是说转氨酶高不高。实际上,转氨酶的高低远远不能代表肝功能的好坏,它只代表肝细胞的损害,与肝脏功能的好坏不成比例,比如脂肪肝患者可能转氨酶升高而肝功能正常,肝衰竭患者会出现转氨酶正常肝功能损害的情况。转氨酶不能完全代表肝功能的正常与否,如果伴有转氨酶异常,还是要参照上面所说的三大重要指标来判断肝功能。

 

所以仅凭您所叙述的情况(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无法判断肝功能是否受损。要明确诊断您还需做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

二、另外,关于保肝药物的应用。

保肝药不是保健品,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只会加重肝脏负担,使病情加重,有的还会扰乱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使病情恶化,甚至补出药物性肝炎。很多肝病专家疾呼:不乱用药就是最好的保肝。

一般以下四种情况最好不要应用保肝药:1.有病毒复制活跃的慢性乙肝、丙肝,患者的转氨酶升高幅度不大,应及时给予抗病毒药物,病毒被抑制,转氨酶会自然下降,肝脏炎症也会好转;2.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一般的保肝药没有治疗价值;3.失代偿肝硬化,保肝药难以起效;4.脂肪肝,除抗脂肪肝药物外,其他保肝药基本无效,或疗效不确切。

故此,您的情况不能动辄保肝,先要弄清是否真的有肝功能受损,以及肝功能受损的原因是什么,再在肝病科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一般情况下,如是由于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受损,只要情况不严重,停药一段时间后肝功能会恢复正常,无需用药。

三、关于您使用药物的几点建议:

1.您所服用的中药均是经实验及临床证明长期服用安全有效的。如无不良反应或禁忌证,不建议频繁换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频繁更换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您血小板降低可能是服用阿司匹林所致,由于您未给出血小板的检测值,不知是低于正常值还是比之前检测的低但在正常范围。如已低于正常值,建议停用阿司匹林,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抗凝药物;如在正常范围,则建议继续服用,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小板。

3.您高、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一般来说是好事。如需进一步指导,可到内分泌专科就诊。

药博士

 

洛汀新与科素亚长期合用

会引起心肌梗死吗

我是一个高血压、肾病、房颤的病人。2010年底体检,肝肾功能、血脂、血糖、上腹部彩超均正常。我的肾病一是蛋白尿,二是血肌酐在参考值上限徘徊。按肾内科医生意见,每天服用洛汀新10毫克,科素亚50毫克,控制血压、蛋白尿,现在血压、蛋白尿都控制了。控制血肌酐主要是控制饮食。每月检查一次肾功能,基本上均正常。

我记得《家庭用药》曾有文章说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合用,降蛋白尿的效果好。对于我来说,的确如此。

但是,我在心血管内科专家门诊时,有的医生说,洛汀新和科素亚长期同时服用会引起心肌梗死。建议我改变治疗方案。

我不知如何是好,洛汀新与科素亚长期合用真会引起心肌梗死吗?

江西唐先生

 

洛汀新(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科素亚(氯沙坦)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此二药的合用在医药学界确有争议。

如以治疗高血压为主,则不建议两药合用,因为认为两药作用靶点是同一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且有一部分研究指出,两药联用有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注:不是必然会引起心肌梗死,而是可能增加危险)。

但在肾病科,尤其有蛋白尿的情况时,则建议此两药联用。因临床实践显示,二药联用可以良好地保护肾功能,控制及降低蛋白尿。

故两药是否联用,在两个科(心脏科、肾脏科)的观点是不同的,关键还是要看主要矛盾是什么。如果是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则两药不建议联用;如果主要矛盾是治疗肾病蛋白尿,则应以先控制肾病蛋白尿为主。

药博士

 

第五篇:瘦羊博士见精神

博士,在中国古代是学官的名称,出现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秦朝设有诸子、诗赋等博士,汉朝有五经博士。其职责除了传授学问、培養人才外,还负有保管国家的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备帝王顾问的重任。博士的选用,除采取荐举等办法之外,还要经过考试,只有那些学识渊博的鸿师硕儒才能被选拔上。

东汉创立不久,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在洛阳城南开阳门外大兴土木,创建太学,该遗址位于今天的洛阳市伊滨区佃庄镇太学村附近。东汉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古代的“国立大学”,到汉质帝时,这里的学生人数有3万多名,连北方匈奴的子弟都来此求学。这里的“教授”,也就是博士,都是国家的“智库”。皇帝在国家大事上有什么疑难都要咨询博士听取建议。洛阳太学素有“严于择师”的传统。西汉学者杨雄把“模”与“范”二字相联,首创“模范”一词,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可说代表了当时对太学教师的看法。

在汉代太学执教的博士不乏鸿师硕儒,如孔安国、匡衡、董仲舒、贾逵、许慎等,都曾在太学“掌教弟子”。东汉洛阳太学的高才生们的卓著贡献、名作佳篇至今仍为后人所传诵。如张衡的浑天学说、发明的地动仪、赋作中的典范《二京赋》,以及“杂文”《七辩》等。董仲舒将儒学与阴阳灾异之学融合为一体,开创了中国哲学的新局面。“通儒”贾逵精通天文学和数学,认为月球的运动为不等速,大力推介民间天文学家傅安的测量结果,主张历法计算中应按黄道计量日、月的运动,东汉灵台上用的黄道铜仪就是在他的倡议下建造的。马融学兼百家,为一代学者和音乐大师。王符博通古今,是著名的政论家,直到现在,他的《潜夫论》还是研究汉代社会的重要资料。而崔瑗精于文史,又多才多艺,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大学能够有如此宏大的规模和产生了如此众多的影响一时风流的大人物。东汉洛阳太学,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名校!

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北海人甄宇官居青州从事,后来担任博士。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忠厚,有德行,深受学生尊敬。

当时,光武帝刘秀对太学的博士非常重视和爱惜,每逢腊月三十,就特别下诏赏赐每位博士一只羊,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过节。有一年的腊月三十,光武帝又把羊赏赐了下来,可太学的长官博士祭酒领着大家来分时却遇到了一个难题:羊有肥有瘦,大小不等,怎么分才公平合理呢?博士们七嘴八舌,众口不一,有人建议把羊杀了,平均分取羊肉;有人建议用抓阄的办法来分羊。甄宇对斤斤计较的分羊办法感到羞耻,站起来说:“我看不必宰羊,也不用抓阄,还是我先牵一头。”便走到羊群中,挑出了那只最小最瘦的羊,自己牵走了。别的博士看到他的行为,脸都红了起来,不再争论,你谦我让,很快就把羊分完了。

事情传开后,洛阳城的人无不被甄宇的高风亮节折服。这件事传到汉光武帝刘秀的耳朵里,他感到十分欣慰。后来每逢朝会,汉光武帝都会问道:“‘瘦羊博士’来了没有?”因此,甄宇“瘦羊博士”的雅号传遍了京师。人们在论待遇、分财物时都会以甄宇为榜样,挑瘦让肥,谦恭礼让,一时蔚然成风。

当今的社会,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很多矛盾比解决“分羊问题”更为复杂、敏感,利益就像一块大蛋糕,人人都想分一块,如何去处理和化解,需要每个公民都有“瘦羊博士”的心胸。如果每个公民都像甄宇一样,多替别人着想,互相谦让,社会很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许慎在《说文》中写道:“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王筠则曰:“羊大则肥美。”段玉裁进一步说:“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羊大则肥美。”作为博士的甄宇当然知道这些名言,但他挑了一只又小又瘦的羊,其肉味肯定不如大羊肥羊美,但他以自己的行为做表率,促使其他博士也各自牵走了自己“中意”的羊。这种基于奉献精神而分得的羊,相信每位博士必能食之有味。

作者:李兴濂

上一篇:中石油职称论文下一篇:职业技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