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会计信息失真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产权的界定一直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不同的会计信息产权结构直接对各方利益分配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提出合理、科学的会计信息产权制度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界定和维护合理的会计信息产权制度是关键所在。而会计信息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虚拟化资源,是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依据。

第一篇: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摘 要】 文章从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入手,剖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成因。基于价值链会计的核心理念,指出价值链会计可以有效应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提出了实施价值链会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 价值链会计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会计报告会对股东、政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及企业本身决策行为产生巨大影响,而不只是反映决策结果。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是有关各方据以进行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谭劲松等,2000)。会计信息占经济信息总量的70%以上,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经济决策的质量,进而对企业甚至整个社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以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和进一步采取行动的基础,有利于有效协调与整合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进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总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理性发展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生命力。

然而,由于现实中许多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有效保证,常常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会计信息失真会引起严重的经济后果,导致投资决策失败和经济资源无效配置,增加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使企业无法有效融资而生产停顿甚至破产。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计信息失真。在我国,过高的盈余管理导致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和财务造假突出。由于误导性陈述、会计信息虚假披露等问题,2002—2006年间中国证监会和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共下达了264次处罚通知书,涉及186家企业。而同期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也不过1 500家左右,被处罚公司数量超过了上市公司总数的10%。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社会交易费用高昂、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企业难以有效融资,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决策,甚至影响整体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会计失真的负面影响会越加严重,会计失真问题引起了政府、投资者及债权人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要保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认真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在最大范围内和最大程度上防止和纠正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企业决策和市场发展服务。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由公司供给,使之具有部分私人物品属性。然而,由于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使之又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会计信息的双重属性,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是公司治理体系、市场治理体系、国家会计管制体系、社会中介机构治理,以及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柏子敏,2007)。与之相对应的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诱因也是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学者们运用会计学、制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从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信息产权、会计准则制定、独立审计等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谭劲松等,2000;张晖,2006;崔刚,2009)。

(一)会计制度和准则本身不够完善

理想的会计制度应该能够充分兼顾诸方利益,成为博弈各方自愿遵守的社会契约。无论从空间还是从时间上来说,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制定都欠缺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虽然近些年《公司法》、《证券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不断得以制订和修订,但由于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使得会计人员无法有效应对不断涌现的新的经济业务和经济情况,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出现。

(二)会计监督和监管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实施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由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执行。由于众多原因,许多企业不愿受内部控制的约束,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没有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控制体系,内部审计部门是为企业服务的,因受到内部干扰,其监督职能难以得到正常发挥。外部审计独立性虽强,但亦存在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利益而对被审计单位出具失真的审计报告。此外,国家监督机构众多、财政监督、会计监督和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难以统一,无法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三)市场经济各行为主体利益冲突

市场经济中有政府、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等与企业相关的各个主体。由于具有各自的经济特征和行为目标,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各方在经济交往中难免会出现利益冲突。与其他主体相比而言,经营者即会计信息提供者的处境相对特殊。经营者直接负责企业的经营和运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会计信息优势。然而,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经营者仅会提供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的信息。尽管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许多会计信息应当予以披露,但在正常情况下管理者只会提供利己的会计信息,从而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四)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从业人员专业和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待提升,在一线从事具体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教育水平普遍较低,难以驾驭和处理复杂多变的会计业务;另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因受到外部、内部等因素的影响,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一些会计从业人员难以按照会计道德职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三、价值链会计推动会计信息化

自1985年价值链概念提出以来,价值链的实证和理论研究日益丰富完善。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协作策略,价值链管理扩大了企业资源管理的范畴,不再仅局限于企业本身,而是着眼于企业所处的整个价值链,通过优化跨企业的业务流程,从而获取最大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但会计管理则并未形成与管理领域发展相适应的态势,以记账、算账和报账为中心的传统会计流程和模式仍普遍存在,并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批评。随着价值链研究的不断深入,在20世纪90年代会计领域也开始应用价值链工具来分析和整合会计流程。阎达五(2003)以价值管理为中心,以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为目标,借助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拓展会计管理对象的外延范围,构建以价值链为载体、以事中实时控制为核心、融传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于一体的价值链会计。他认为,“价值链会计可以表述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为对以战略联盟为表现形式的价值链加以追踪、核算、预测、控制、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

(一)价值链会计有助于促进会计管理理论的创新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杨纪琬两位教授认为,会计管理是宏观价值管理和微观价值管理联系的纽带;企业财会部门是企业价值管理的核心部门和价值管理的汇集点。由此,价值链会计成为价值链管理理论和会计管理活动论的融合点。价值链会计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实现快速和准确地反映整个价值链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價值链会计拓宽了传统会计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创新。用创新的会计管理论指导会计实践活动,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二)价值链会计可以对企业信息流进行实时控制

在核心企业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并建立网络价值联盟的环境中,基于企业纵向价值链与横向价值链交错形成的网络,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控制方法,价值链会计可以及时快速地发现和解决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从而控制企业风险,保证企业物流和资金流的平稳有效运行,最终实现价值链价值增值。通过实施控制机制,价值链会计可以有效降低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价值链会计有利于协调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

价值链会计的对象是价值链信息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涉及的范围包括资金流、信息流和实物流(张华伦等,2006)。价值链会计的目标旨在疏通信息传递通道,提供价值创造的动态信息,协调和优化各部门、各环节间的协作关系,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最大化的决策而服务,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控制(綦好东等,2004)。作为价值链管理的重要手段,价值链会计首先是一个信息系统,围绕价值链进行搜集、加工各种价值信息,为企业管理当局优化业务流程和实现价值增值决策而服务。这些信息通常包括上游价值创造者(供货商)和下游价值接收者(客户)的价值信息,甚至包括竞争者——同行企业的价值信息。通过更广泛的会计控制领域,价值链会计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化。

(四)价值链会计有利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

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初期,相关单位对会计信息化缺乏深入细致的理解,认为引进会计电算化、MRP和ERP等软件系统即可提供安全、可靠的会计信息。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各方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依靠会计管理软件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要。会计软件必须和管理信息系统集成起来加以应用,才能满足会计信息高标准的需要。会计信息系统(AIS)发展初期与业务管理系统是相互独立的,然而在供应链管理(SCM)阶段,作为企业整体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的子系统,它已经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高度集成。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模式,在价值链管理环境下与相关业务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整合。实施价值链会计管理可以使会计业务和企业联盟其它业务实现有机的系统集成和一体化。价值链会计理论体系架构的实施和完善,将会促进价值链管理理论在会计管理实践中的运用,由此推动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而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四、实施价值链会计的主要措施

目前,价值链会计研究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客观研究的成果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价值链会计服务的特定对象是实施了价值链管理的企业。以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只有少数企业实施了价值链管理,多数企业的价值链管理观念淡薄,如严重的部门主义倾向、价值链结构的松散与断裂和忽视对整体价值链的审视和分析等。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紧紧把握好价值链会计的实时评价与反映这一核心的职能和内涵,从现实需求出发采取有效措施,让实施价值链管理的企业真正运用上价值链会计的研究成果,才能发挥价值链会计的优势,从而防止和纠正会计信息失真,进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一)合理使用价值链会计相关信息

在价值链会计管理背景下,按照既定的价值链业务活动流程和权限,借助于先进的网络和电子技术,财会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得从采购、仓储、生产、运输和销售等所有环节的实时数据,财会人员的传统工作量得以大大减轻,此时要求财会人员转移工作重心,把主要精力放在相关财会数据的分析和监控上来,进而提出科学的分析结论,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撑。

(二)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

不管是在企业之间还是在企业内部,由于多层级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各市场主体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利益冲突。因此,理清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十分重要。委托方可以根据经济行为的结果,为代理人确定一个合理的报酬方案。在这个方案下,代理人和委托人可以实现自身的最大效用。这样,双方在经济利益上就有了一致性基础,使得责权利分明,为价值链会计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强化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

作为会计理论的新发展,价值链会计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位不仅要为财会人员提供业务培训的机会,财会人员自身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抓紧时间为自己充电。此外,《会计法》第五条规定“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项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对职业诚信道德的具体要求和体现。财会人员应培养自己依法理财和秉公办事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在财会人员的专业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的前提下,价值链会计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柏子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理性思考:一般框架分析[J].经济问题,.2007(1).

[2] 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0(6).

[3] 吴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及其提高质量的措施[J].南北桥,2009(5).

[4] 崔刚.浅谈会计信息质量[J].中国经贸,2009(18.)

[5] 阎达五,李勇.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开创会计理论研究新局面建立“价值链会计”的新思考[J].财会月刊,2003(3).

[6] 张华伦,董红果,冯田军.价值链会计框架下的价值链基础预算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6(5).

[7] 綦好东,杨志强.价值链会计的目标确定与职能定位[J].会计研究,2004(2).

[8] 戴玮炜,王正军.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浅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

[9] 王文.價值链会计的定位问题研究预测[J].市场论坛,2008(7).

作者:张方瑞

第二篇:抑制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和财务会计主体的多样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当今我国财经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

会计信息失真宏观上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阻碍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推进,还会阻碍我国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损害我国会计行业在国际会计领域的形象,影响我国会计工作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微观上它将引起投资者决策的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社会交易费用升高,最终导致经济市场交易的紊乱甚至停顿。同时,企业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也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经济后果,使企业纷纷破产,社会失业率升高,物价飞涨等,从而形成整个社会经济的恶性循环,最终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

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原因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1.经济交易失真。指企业为了粉饰会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2.会计核算失真。指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具体表现为原始凭证失真,财务账目混乱,会计报表虚假和收入、成本、费用、资产不实等。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指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会计信息。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权力干预以及利益驱使,使会计人员无法实事求是地提供会计信息。

一些企业为了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的目的,真账假算,虚亏实盈,以便瞒报利润,上报虚假会计信息;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上市“圈钱”、贷款、领导晋升粉饰政绩的目的,假账真做,虚盈实亏,以便隐瞒亏损,虚增利润。这些单位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违反《会计法》的有关规定,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随意调整会计账簿,乱编会计报表。而一些会计人员为了保住“饭碗”,屈从于领导压力和不合理要求,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而使会计人员应有的监督职能被严重弱化。

2、相关财经法律、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会计管理体系不够完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环境随之不断发展和变化,经济形式趋于多元化,新生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国家相关的财经新法律、新制度的制定和更新却相对滞后,使得会计人员面对新生经济业务会计核算问题时,失去相应的法律支持,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另外,一些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财经法律知识,导致相关规定的不配套造成执法环境欠缺以及执法力度不够,造成会计法律规范的执行不力。

3、会计监督体系监管力度不够。

有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形同虚设,会计人员无法真正行使監督本企业经济活动的职权,致使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有的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会计人员放弃职守,或者知情不举,串通作弊,甚至监守自盗,以身试法。在我国,监督单位会计行为的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监督部门严重失职,对单位管理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怕暴露问题,影响经济发展;有的执法部门不能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也有些社会监督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不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对单位不规范的会计行为不披不露,甚至帮助和纵容其进行会计造假。

4、部分单位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及时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准确会计信息的基础。我国财政部2001年6月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①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②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③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但制度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由于地区、行业或企业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基本规范得不到切实的执行或执行不力。从近年来公司制企业的迅速发展来看,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日显重要,它为从根本上遏制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公司财务工作疏于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有名无实,“三鹿”乳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出现的问题恰恰说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恰当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促使管理当局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5、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及专业技能低下。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过程中生成的,不同的会计人员会使相同的会计业务处理产生不同的结果。新经济形势下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使得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随着新经济形势下会计环境风险的加剧,会计信息质量如何应对环境变化也日显迫切。因此,由于部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及专业技能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也就在所难免。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依赖于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按照会计工作规范的要求加工处理的产品。因此,有效预防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从源头抓紧起。因此,必须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并逐渐靠近国际标准。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手段,建立与社会主义经营秩序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道德理念。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增强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

(二)加强财经法制建设,完善财经法制体系,加大违法惩处力度

会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会计模式要求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经济发展更需要完备的社会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法律、法规,完善会计核算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确认计量标准,不断与其他经济法律相协调,完善对违反法律的会计行为的惩防机制,发挥经济法律对规范会计行为的整体功效。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赔偿制度,增大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并对各种财务会计违法行为处理方面,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加强外部监督及督促建立内部审计监督

为了促进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和有效配置资源,各级财政、税收、审计机关及上级主管部门应充分行使监督检查职能。内部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应充分发挥内外部监督的职能。建立有关检查结果及相关信息的共享渠道,纠正各种违规会计行为,处罚会计违法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及政府宏观调控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等人员各自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形成彼此之间的制衡关系,形成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约束。会计要兼顾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而不应成为高层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规范会计工作行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舞弊行为“防火墙”作用。

(五)改善會计人员的从业环境

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着企业的会计诚信。财务人员的地位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论的话题,大量的财务造假事件说明来自高级管理层的压力是迫使财务人员造假的根本原因。营造一个满足合理要求的会计从业环境,可以使会计人员独立行使和发挥其专业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如果我们的CEO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大肆逼迫会计人员造假,就像美国2008年一样由一系列的信用危机而引发全球的经济危机。财务造假将使公司股价一夜之间暴跌,吓走股市投资者,从而使企业失去发展的新鲜血液,进而走向灭亡。而恢复投资者信心却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的高层管理者应与我们的会计人员一道共同营造一个高效的会计环境,为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重拾投资者信心,建立一个诚信的会计环境。

作者:徐艳梅

第三篇:基于会计信息产权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摘 要】产权的界定一直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不同的会计信息产权结构直接对各方利益分配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提出合理、科学的会计信息产权制度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界定和维护合理的会计信息产权制度是关键所在。而会计信息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虚拟化资源,是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依据。本文以会计信息产权为基础,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该问题的策略方案。

【关键词】会计信息;产权;会计信息失真

一、引言

理性是经济学的本体,在理性人的假设背景下,所有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不管是个人、家庭或者企业,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也正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副产品。根据2006年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我国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房地产开发企业,甚至是中央企业集团,都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会计造假问题形势依然严峻。由此也可看出,会计失真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特点。

会计失真可分为三种类型:违法性失真、规范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会计信息其实是一种信息中介,连接着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目前,我国相关的会计信息制度和体制都有待完善,虚假的会计信息层出不穷,难以遏制,由此造成的市场运行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国民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因此,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会计信息失真并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但是,把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引入到会计信息问题还鲜有学者涉足。在经济学里,任何资源都是稀缺的,会计信息也具有稀缺性,正是这种稀缺性构成了会计产权存在的必要性。本文希望借助于会计信息产权这个新视角,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供崭新的研究思路。

后续思路:第二部分阐述基于會计信息产权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最后一部分为结论和展望。

二、基于会计信息产权的理论基础

现象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博弈论五个方面阐述了基于会计信息产权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

信息不对称不仅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核心所在。信息不对称是指利益双方拥有的信息是不一致的,一方获得的信息要多于另一方,进而能从中获利。委托代理则是一种契约关系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逐渐分离。由于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委托人不能确定代理人是否认真履行其职责;另一方面,委托人和代理人间的利益存在不一致的可能,这就会导致代理人倾向于谋私利而不是达到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

将委托代理理论应用到会计学上,可以探究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利益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会计行为动机。此外不难发现,会计信息提供者拥有更多的会计信息,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

2.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上,信息不对称则是最直接原因。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各个利益方所掌握的信息多少是不一样的。信息不对称能带来两方面恶负面影响:一是逆向选择;二是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导致企业内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逐渐下降,增加了会计失真问题发生的几率;道德风险则可能导致失责、贪污等现象的频发,加剧会计失真问题。

会计信息不对称包括外部信息使用者和企业内部信息的生产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成,以及在各个不同的信息需求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是指利益双方为了完成交易所需要的费用,最著名的要数科斯提出来的第一定理理论,即如果交易费用很小或为零,则不管初始产权如何界定,结果都是不变的。

现代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提供的会计信息残缺或虚假。现代会计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合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对其管理以增强经济效益。然而,提供会计信息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成本,在交易费用中占据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与维护离不开在会计信息交换和使用过程中充分降低会计信息交易费用。

4.产权理论

产权是指对给定的财产的收益权、转让权、使用权和占有权等多方面的符合,是一个人或者另一方得到利益或者受到损失的权利。如何界定会计信息的产权是解决因会计信息供给和需求问题而产生的冲突的关键因素。会计信息供给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常常围绕会计信息展开交易和博弈。引入产权理论,有助于减少在博弈过程中产生的冲突、避免交易效率低下以及提高经济效益。

5.博弈论

博弈论是一门研究人与人之间互相进行竞争或者合作的学科,在纳什提出的“囚徒困境”的20c50s时期达到了鼎盛,并迅速地发展起来,逐渐成为经济学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博弈论的目的之一就是预测结果。博弈的类型可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动态博弈和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在会计信息的交易过程中,利益双方的博弈当属于静态博弈和完全信息博弈。

三、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和维护的策略研究

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提供行动的规范,明确规定什么该做和什么不该做;而会计信息产权的维护则是指对违反会计信息产权的行为主体进行惩罚,进而促使违规者自动自发地在合法的产权范围内活动。

1.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

会计信息产权的明确界定一方面有利于责任明确,规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行为,相当于为不同权力主体之间划上一条明确的边界线;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创造的价值有利于逐渐产生共同认同感。

(1)私人契约和公共契约。企业所有权可分为两种类别:一是利润剩余控制权;二是利润剩余索取权。利润剩余控制权的主体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并同时拥有会计信息供给的控制权,是信息占有优势的一方;利润剩余索取权的主体是物质资本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1,是信息劣势的一方。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了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就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产生。因此,在私人契约层面,我们要做到利润剩余控制权进而利润剩余索取权的统一,也就是说,一方面将一部分剩余索取权让渡给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使之与其他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当双方的共同利益有交集的时候,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所做出的行动,会同时对其他资本所有者是有利的,从而有利地避免了道德风险的问题;另一方面将一部分剩余控制权让渡给其他资本所有者,这主要是为了起到监督的效果。由于企业的管理者既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会计信息的实践者,一旦缺少监督,就很容易产生会计造假现象,最后导致会计失真问题。如果把一部分剩余控制权让渡给物质资本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则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力和行为就受到了牵制和监督,会计信息造假的行为便会大大减少。

在交易费用为零或接近于零的时候,以上的私人契约划分方式可以有效地对会计信息产权进行界定和划分,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范围的扩展,交易费用较为高昂的时候,私人契约的方式就比较薄弱,需要公共契约的强制干预。公共契约以国家强制力为表现形式,具有强制性和合法性,如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通过公共契约的干预,可以中和企业管理者在会计信息博弈中的绝对优势。为了合理化公共契约,必须加强我国的会计制度规范和建设,给试图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管理者以警钟。

(2)會计信息产权复位。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也就是说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种特性导致了会计信息产权的错位,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也促使了会计失真问题的发生。要界定会计信息产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会计产权属于会计信息的管理者和生产者,还是属于会计信息的监督者和使用者。鉴于我国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尚未完备,本文认为,会计信息产权可同属于管理者和使用者,以达到利益双方之间对会计信息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并最终确立共享的会计信息产权制度,减少“缺位”、“虚位”现象,实现会计信息产权复位。

2.会计信息产权的维护

界定会计信息产权为经济行为的利益双方规范了行为准则,维护会计信息产权则通过政府的法制力量为产权界定的执行提供了充分保障。对会计信息产权进行维护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促进企业自动自发地维护会计信息产权;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维护会计信息产权方面的效果和作用。当前,我国有关企业会计产权的制度还有待完善,不合理之处导致“钻空子”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将会计信息的利润剩余控制权、索取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在人力资源所有者、物质资本所有者和其他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合理地分配依然存在博弈上的因素。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完善是改进上述问题的有力因素之一。

市场机制的作用机制和政府的作用机制又有所不同。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首先要另外形成一个不同于现在的权利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把在原来市场上利用政府管制的方式加以取消,用市场方式来代替。通过这种方式,经济行为的利益双方的权益都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达到会计信息的供求均衡,实现各方利益者之间的平衡。

四、结论和展望

本文基于信息产权的界定和维护,把产权理论引入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当中;同时阐述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博弈论,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最后本文针对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和会计信息产权的维护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通过上述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合理、科学的产权界定,是改善会计失真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认为,将会计信息的控制权、使用权、监督权和知情权在各个利益方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和产权划分,是减少会计失真问题、提高信息质量、创造企业价值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佟爱琴, 蔡晓净, 吴泗宗. 所有权、会计信息产权与会计信息失真[J]. 财会月刊, 2007(16):3-4.

[2] 王晓飞. 会计信息产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11.

[3] 戴增辉. 从会计信息产权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的探析[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2(20):63-63.

[4] 闫姝. 考虑信息产权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J]. 科学与财富, 2012(5):123-123.

[5] 冯秀建. 会计信息产权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注 释:

1.物质资本所有者指代债权人和投资者;其他资本所有者指代政府管理机构、社会公众等。

作者:王静

第四篇:论会计信息失真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外部对企业的经营判断甚至决策,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企业的信誉危机。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从根本上找到解决会计失真的对策,是当前企业界和会计界讨论的热点,也是当务之急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各个方面来分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针对性给出防范和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财务监督;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银广厦”案、“麦科特”案等的冒出水面,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扰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秩序,而且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济界和会计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和研究也颇多,但综观国内外,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从未得到彻底杜绝,主要原因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众多且复杂,涉及层面比较广,有人为原因,也有非人为因素,既涉及到会计本身的局限和不完善,也涉及到各种法律、法律的不健全,同时企业的管理制度模式也对会计信息失真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认真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针对性地找到应对措施,对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人为原因和法规准则以及制度机制这三个方向去剖析。

1.1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部分会计人员在面临利益诱惑时,采取放弃职业道德的做法,无视法纪法规,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伪造各种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将属于国家和集体的公共财产据为己有。另外,我国会计人员隶属于企业单位,他们的工作受企业负责人的领导和管理,部分会计人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顶不住上级领导的压力,做假帐虚报业绩,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逃避国家税收,欺骗股东和债权人。

还有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责任心,不求上进,专业知识欠缺,财务登记混乱,跟不上会计行业的更新,不了解新会计制度,会计信息质量比较差,无法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1.2企业负责人的受利益驱动,命令会计人员作假

某些企业负责人,为了要形象去银行贷款、隐瞒利润逃税、完成业绩指标等个人私利或小集体利益,向会计人员施压,命令会计人员作假,篡改会计数据,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如“银广厦”案等。

人为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以企业负责人指令会计人员作假为主。目前,我国几乎大部分企业,都有两本以上的帐薄,有的是用于内部,有的是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和中介机构的评估,会计信息失真普遍存在。

更有甚者,企业和中介评估机构联合作假。著名的“麦科特”案,就是麦科特公司花费1600万元给中介结构,中介机构给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评估报告,帮助企业成功上市,从股市圈走了5亿多元,给股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3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法规不够完善。虽然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法》及《证券法》等,但是各种法规准则存在冲突,无法执行,而且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存在滞后性。

会计制度也存在局限性,与法规准则不协调,也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会计理论不完善,缺乏科学性,不能完全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使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无法保障。

1.4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由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和经营管理者的利益目标存在不一致情况,经营人员拥有经营管理权,股权比较分散,不能起到有效监督,导致经营管理者隐瞒企业真实状况的可能。同时,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缺乏独立性,受企业经营管理者控制,无法发挥其内部监督职能。

1.5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的监督体系由会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监督构成。首先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因为会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受制于上级领导。其次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也面临着会计监督的问题,不能独立审计,受上级领导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合力,主要是因为监督标准不统一,缺乏沟通。最后,社会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比如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年年都要审计验证企业的会计报表,但因缺乏审计独立性和业务限制,很难起到有效社会监督作用。

我国监督体系的核心问题,就是缺乏独立性,权责不明确,受限制太多。

2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措施

2.1健全会计法律法规

针对会计信息失真,要从法律入手,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的法律法规,要有预见性,对新出现的各种会计事项尽快出台法律法规。同时各种法律法规之间要统一,各项有关会计的法律、制度要保持一致性,修正冲突的部分,明确统一标准。相关法律法规,要修正模糊字眼,具有可操作性。

2.2完善会计理论和会计原则

我国的会计理论远远跟不上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缺陷,需要创新和发展会计理论,以减少技术层面的会计信息失真。

实行会计委派制,由上级部门或者监督部门委派会计人员去企业进行会计监督作用,会计人员的考核、任免、升降和调整等由委派机关负责,保障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受制于企业负责人,从而真正起到会计监督作用。

2.3健全监督体系,加强监督力度

会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监督都要一一落实,并要对失职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监督不到位的地方,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并及时改善。同时,加强对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监管和审计工作。加大各中介机构等社会监督和公众监督的力量。另外,可以通过建立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2.4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是会计信息不失真的关键。首先,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基础理论和业务水平,准确掌握国际最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准则。其次,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忠于职守,不违背原则,不伪造、虚报会计信息,不铤而走险,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完善会计人员的考核、奖惩、培训、等考核制。

2.5明确会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并严惩明确会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杜绝人为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对做假帐、虚报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制定出详细的处罚标准。企业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伪造虚假会计信息,必须追究企业负责人以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给予重罚,严厉打击。

3结论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在思想上给予充分重视,加大监督力度,决不姑息纵容。充分分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各种层面上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达到,在制度上、法律法规上、企业管理制度、人为因素等各方面都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讲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5).

[2]舒强兴.企业财务会计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5).

[3]石连运.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其综合治理[J].财务与会计,2003,(5).

[4]刘冬荣,王清华.浅议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环境及治理对策[J].时代财会,2002,(5).

作者:王卫东

第五篇:基于会计信息产权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摘 要:本文以会计信息产权为基础,分析并研究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探讨了对保护会计信息产权的作用,分析了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现状及它具有的特点和危害,最后提出了对治理会计信息产权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产权;成因;现状;对策

长期以来,因为会计界过分关注会计信息的技术而忽略了会计信息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因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也可能会因为会计信息的问题而获益或者受损的事实,因为一旦企业的利益与相关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信息背后各项权利就会显现出来,所以对会计信息产权对会计信息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课题。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我们会计工作者的生命,就是指它的使用者对它失去了主观信息上和客观信息上的失真,同时由于会计原则之间的不协调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信息上的失真不仅会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经营管理上的决策,还会对企业的形象和效应产生一些负面连锁的反应,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但能够为我们的企业提供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还能够为外来的投资者作出正确的一个投资决策。

二、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探究

1.信息产权制度的模糊

就拿国有企业来说,因为国有企业的财产是属于国家的,它是属于全体人民,但是如果说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它是属于每个人的,但它又不是属于每个人,所以它并没有一个真正权利的统领者,当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领导的权利就会急剧增加。例如像郑百文、银广夏等会计造假丑闻更是接连不断的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除了国有企业的之外,还有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也有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它们大多存在三大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有部分的上市公司存在实际收入和成本的不符合;第二个就是民营和外资企业存在私自设立“小金库”、人为的操纵利润:第三个就是部分的国有企业以及所属的下级单位存在会计核算不属实、员工的薪资管理不规范等等问题。

2.诚信意识薄弱

会计监督不力会引发的会计信息不真实,造假账,假报表的行为泛滥。因为会计造假对于企业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它的目的是追求利益,但是如果当整个市场环境下只有诚意才能带来利润的时候,那时候它才会讲诚信。特别是最近这几年,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程度比較深,会计造假的数额比较大,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严重失实,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扰乱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但是也有一些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是迫于他人的压力,或者是在单位的利益驱使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的故意性失真。

3.会计信息产权的维护

什么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那就是必须以管理的会计信息产权及高效的会计信息产权维护作为基础,所以对于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对于会计信息产权的维护,应该让获利者清晰的知道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以及应该去承担的一些义务,特别是当他们不承担任务的时候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可能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基于对会计信息产权的维护,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入手的,主要就是政府部门、企业单位还有市场三个方面去着手的,我们要使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利益相关者的自变函数,起到调整他们行为的重要作用。

三、企业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成因

1.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产权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的作用的,但是目前来说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管理的制度还是不够完善,对于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之间的权利关系的分布并不是很明确,职责关系也没有完善,企业管理者在处理会计意见的时候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思处理会计信息,这样就会使得会计信息产权的失真。《基础会计法》里对于会计政策的解释是这样的,会计政策是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制度的总称。所以会计政策的不完善也是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政策的弹性标准,这其实是指会计制度、会计法规的规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多样性,多样化的方式本来是为了有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也有可能因为不恰当的运用,有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政策的空子去达到自己的不良动机,这样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会计信息准则存在的主观因素也是我们企业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国的会计准则是由我们政府部门以及权威机构制定的,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也是我们会计行业里的专业人员,但是会计信息准则的制定还是难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一些影响,在制定相关会计制度和会计法律法规的时候会很容易的掺杂会计人员自己的情感因素在里面,使会计准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的因素,不能完全和客观因素实际的相结合,所以在处理实际会计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容易导致我们的会计准侧信息和我们实际会计中的问题有所偏离轨道,出现会计信息产权的失真。

3.由于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还不够,会计信息产权失真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不仅仅是企业和单位内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和政府部门应参与到对企业会计信息产权的监督中去,但是在实际中,无论是我们的企业内部,还是社会和我们的政府部门对于会计信息产权的都没有做到一个很有力度的督促,因为企业内部没有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产权监督体系,我们的政府部门也缺乏与财政部门以及税务部门的联系,会计事务所也缺乏相对的独立性,这些原因都助长了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不正之风的形成。

4.会计信息产权失真从表面上来看是管理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的个人行为,而更为深层的成因我觉得是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具有完备性,这是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路程还是很艰难的,即使是现在已经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也仅仅只是从表面和形式上进行了改革,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的还是很远,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一个原因。

四、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案例及影响

1.比如我国著名的蓝田事件,蓝田是一家从事水产品开发的农业股份制企业,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2000年底扩张到了4.46亿股,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度增长到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们难以置信的4.32亿元。然而就在2001年12月蓝田神话逐渐破灭。偶发的“蓝田事件”,给中国经济、金融、企业、法制环境下所带来的种种启示,是历史上空前的,远非“银广厦”“亿安科技”所能比拟的,“蓝田事件”只是市场经济生态下的畸形产物,这个事件的发生值得我们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以及企业的思考,以及这个事件所带来的后果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反思。

2.不仅是我国著名的“蓝田事件”,美国资本市场也出现了一系列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丑闻,“安然事件”在美国资本主义市场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批大的上市公司遭到了投资者们的抛弃,从而宣布破产。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产权失真不仅欺骗了投资者,也使他们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安然事件”,不仅可以了解美国资本市场是如何造假,美国的资本主义市场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对于我国的资本主义市场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会计信息产权的失真对国家来说是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损害了我们国家和人民利益,对企业来说是导致了企业的经营亏损。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程度上的流失,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同时企业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缺陷也会导致企业经营发展的的阻碍。比如东方电子曾经也是股本扩张与业绩增长交相辉映的典范,令人吃惊的虚增的应收账款和续聘的资产等等,几乎全部的净资产2.5亿元在3年前就已经被抵押出去,资产从而大幅度的缩水,公司也变成一个名存实亡的空壳。

4.企业的一些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用企业的利益去与之博弈,他们为了利用自己手中现有的权利,操控会计产权信息,过分的消费和短期化的一些行为,严重的腐蚀了我们国家包括投资者的个人利益。因为监督者的监督力量有限,所以我们要完善财务人员的管理体制,提高执行者的素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信息依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而且,像“蓝田事件”、“安然事件”“東方电子”等公司对财务信息的弊端行为也随之走进人们的视野范围内,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诚信危机。比较大额的舞弊事件不仅会给我们的广大投资者带来损失,也严重的扰乱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五、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对策

1.会计信息产权明晰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现实的例子中也可以明显的显现出来。例如,一些私营企业为了偷税漏税,虚减公司的财务经营情况,以此方式逃避税款的征收,而国有企业大多都是虚增企业的利润,用此方式形成企业业绩的良好形象。

2.会计信息产权的失真是目前企业经济生活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方面是要真正建立当代企业制度,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使企业和单位能在我们法制的经营轨道上正常的运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是要加强对企业和单位内部制度上的建设,提高我们财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强化对企业和单位内部的监督。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来说虚假好严重的失真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的运行带来了负能量,这也为行贿腐败等一系列的违法犯罪行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

3.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是需要与时代的步伐相接轨,所以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管理结构,是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会计理论和会计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从旧的体制走向新体制的转变过程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要使企业能够自觉的遵守经济发展的规律,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原始资料。

4.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和学习,认真执行我国的《会计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轮换的制度,使会计产权信息失真的源头扼杀在摇篮里,把建立的制度落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显著的成效。会计信息产权的真实性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相关法制宣传的不到位,以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我们要促进政府管控的合理化,完善普及法制的宣传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减少人工的造作时间,真正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制定合情的激励措施,增加财务工作的自主性。

六、结束语

总体来说,信息产权失真的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这是需要我们各个部门同心协力去做的。因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密切的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决定和管理,更是对企业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加强对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成因现状及对策,分析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所存在的原因,从而找出治理会计信息产权失真的方法,发挥会计信息产权应该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竹丽.基于会计信息失真角度下的会计信用及治理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5,(05):122-123.

[2]乔宝飞.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3,(12):51-52.

[3]李保桦.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2,(09):233.

[4]姜立云.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367.

[5]康均,王涛.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及治理研究[J].财会通讯,2004,(12):32-36.

作者:朱宇亮

上一篇:技术经济论文下一篇:机械制造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