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艺术结合现代艺术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瓦当制作工艺决定了其质地、气韵和整体艺术的观赏性。西汉时期,瓦当极其普遍,制作达到了精湛的艺术高度,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等。其中文字瓦当指示性和寓意相对明确,是最具有汉代特色的瓦当品类,对后世书法艺术、考古和刻印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瓦当艺术结合现代艺术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瓦当艺术结合现代艺术论文 篇1:

浅析瓦当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

摘要: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产物。在瓦当艺术中,凝结着古代先民们独特的审美和智慧。从这里不仅可以看出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独特走向,更加重要的是,这样精巧的设计对于今天的艺术设计形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将从瓦当文化入手,简要分析瓦当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

关键词:瓦当;艺术设计

瓦当,是指那些位于屋顶瓦片底层,具有保护房屋掾头不受自然界风雨侵袭功能的底层瓦。这些瓦片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西周时期开始,人们就又赋予了它们提升建筑整体美感的审美功能。通过研究瓦当艺术的的产生、发展、兴盛、衰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先民们的审美情趣、艺术造诣、时代文化特点等。更加重要的是,瓦当艺术在当代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艺术设计中的很多环节都涉及到瓦当的艺术形式、纹饰变体。充分了解瓦当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自身的设计,给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沉淀着时代沧桑的感以及古今冲撞质感的独特韵味。

一、瓦当艺术的兴衰

想要了解瓦当文化在现代艺术的应用,我们首先要彻底了解瓦当艺术本身。瓦当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折射出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文化氛围以及时代特征。瓦当产生于西周。这时候的瓦当多为半圆形,瓦片形状单一,一般都是没有过多雕饰的平面瓦体,其上描绘的图案也大多是简单古朴的图形,图形种类也很单一,与西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雕饰十分相似。

秦汉时期是瓦当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瓦当不仅在形态上有了丰富的变化,而且在艺术造诣上也达到了顶峰。首先,在形态上,圆瓦片的出现打破了之前单一的半圆瓦当形态,同时瓦当上边轮也开始出现。由于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特点,不同地区的瓦当上纹饰也有着各自的地域特点。因此根据瓦当上不同图形也可以推测房屋建筑所属的地点、国别。汉朝时期随着大一统文化的兴盛,瓦当文化也十分繁荣。这时候除了图形纹饰十分流行,另一种形式的纹饰也开始大规模流行起来——文字瓦当。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瓦当上文字使用的不是当时所流行的汉隶,而是具有“复古”特点的秦朝篆字。这也是当时汉朝古朴治国休养生息的政治观念的表现之一。尽管汉时期以动物纹、祥云纹为代表的图案纹饰不再独领风骚,但是这一时期出现的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守护神的“四神瓦当”却仍然是瓦当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守护神兽有时合为一体,有时分镇四方,是汉朝先民祈求家宅平安古朴愿望的直接体现。

魏晋隋唐时期,尽管国家实力不断强盛,但是瓦当这种艺术形式却只是沿袭旧制,鲜有创新。除魏晋时期由于佛教的不断引入,直接导致了莲花纹的产生之外,其他情况下,不断进步的只有瓦当纹饰的精美程度。但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只能算是制作工艺和绘画技术的进步创新,不能算是瓦当艺术的进步。因此可见,瓦当这种艺术形式在这里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而宋元明清四朝更是如此。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出现了琉璃瓦当。并且由于王权不断加强,宫殿建筑中不断出现的龙纹瓦当也风靡一时。但是毕竟琉璃制作困难,龙纹也不是寻常百姓可用的纹饰,加之民间的墙雕艺术不断兴盛,瓦当这种艺术形式不得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二、瓦当与环境

瓦当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不仅因为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因为它背后承载着的文化因素。瓦当这种艺术形式是时代文化的代表,所以瓦当艺术与环境的关系也可以被称为时代背景、时代文化与周遭环境的关系。

首先,瓦当文化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从瓦当纹饰上看,无论是“祥云纹”、“四神纹”还是“动物纹”、“文字纹”,这些变化多样的纹饰都能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神灵,趋利避害的特点。至于后期出现的龙纹等,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图腾崇拜特点。“中国龙”的形象是中国特有的,现在也成了中国在世界的代表图像之一。这些图像在瓦当上的出现,深切体现出了瓦当文化的民族性。

同时,瓦当文化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长幼关系。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帝王用以控制国民、稳定统治的手段。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长幼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这在瓦当文化中也有强烈的体现。比如在西汉时出现的文字瓦当上,就有许多表现伦理观念,表现“忠”、“孝”、“节”、“义”等传统精神的文字图像。这些文字大多是“道德顺序”“光耀宇宙”一类表现建筑主人忠君爱国,高风亮节,追求高洁品质的。这也是瓦当文化体现传统伦理观的表现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瓦当这种艺术形式与文化、人文环境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的。

三、瓦当艺术在现代艺术中的变体

艺术的传承如潺潺河流,入海的水流里一定带着源头浮游生物。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也可以在当代的艺术形式中看到古代先民的审美与智慧。这在瓦当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首先,从图案来讲,现代艺术形式中可以多运用瓦当纹饰作为装饰。瓦当纹饰一般都是表现古人情操,寄托着古人吉祥祈愿的。“祥云纹”代表着吉利长寿,“四兽纹”代表着平安正义,“动物纹”体现了高尚情操,“莲花纹”则表现出佛家特有的超然物外的智慧。这些都可以被我们运用在现代艺术中,不仅可以借此加强作品的思想性,更能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更加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多灵活运用瓦当纹饰,把传统的纹饰进行大胆创新,这样在作品中则能制造出古典与现代的交流碰撞,使人耳目一新。既表现了古代东方的神秘,也能融入现代人独特的审美和思维跳跃性。所谓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让人呆板遵守的。只有能够不断创新发展的传统才有存留下来的必要。瓦当这种艺术形式尽管已经在人们的视野中淡去了,但是它的艺术表现张力和表现手法仍然值得我们再三借鉴并大胆创新。

结语:在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历史中,瓦顶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瓦当的出现是瓦顶时代繁盛的标志。而瓦当艺术的产生则充分表现出了传统建筑工艺的精湛,表现了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尽管瓦当这种艺术形式如今已不复存在,但是这种艺术精神的传承仍然流淌在现代艺术创作的血液里,对我们的作品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艺术创作和设计中,如果能灵活运用瓦当纹饰,那么我们的创作范围一定会更广阔,我们的创作思路会更开阔,创作成品也一定会更容易被人接受。

作者:马逸飞

瓦当艺术结合现代艺术论文 篇2:

浅析汉代文字瓦当工艺之美

摘 要: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瓦当制作工艺决定了其质地、气韵和整体艺术的观赏性。西汉时期,瓦当极其普遍,制作达到了精湛的艺术高度,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等。其中文字瓦当指示性和寓意相对明确,是最具有汉代特色的瓦当品类,对后世书法艺术、考古和刻印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西汉文字瓦当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核心观念,凝结着中华民族雄强的气度和精神。

关键词:瓦当源流;汉代文字瓦当;瓦当工艺;天人合一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科技美术考古学人才培养”(2019-A-04-(072)-0614)资助。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不同时期的物质遗存和考古发现为华夏历史提供了古代文化和艺术传承的丰富物证。就工艺制品而言,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夏商周“青铜器”“秦砖汉瓦”、隋唐的“三彩”、宋元明清的“瓷器”可谓是典型代表,共同构成中华文明不同历史时期独具文化特色和艺术特征的工艺精品。经典的器具、物件是时代的审美结晶,彰显出不同的文化元素,凝结着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工艺水平和智慧,是中华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砖汉瓦”对于收藏界来说可谓耳熟能详,是对秦汉两段历史时期砖瓦的统称,而不是特指秦代的砖、汉代的瓦。“秦砖汉瓦”作为秦汉时期建筑构件,其材质考究、制作精良,可从中想见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及建筑装饰的精美和繁盛,又能从中体味当时的社会风情、思想观念、丰富的文化内涵,理所当然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

一、汉代瓦当源流概述

瓦当,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俗称“瓦头”,是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一般为圆形、半圆形,上面多饰以图案、文字等元素。据考古发现,目前发现最早的瓦当始制于西周时期——集中在陕西扶风的周原遗址。起初多为素面半圆形,后来逐渐出现几何纹、动植物图样等。春秋战国时期,不同邦国的瓦当各有特色,多以各种图案为装饰。战国瓦当中的大宗是葵纹瓦当。至秦,葵纹逐渐演化为云纹,秦代主要盛行动物图案瓦当[1]。汉代新出现了刻有篆体文字的瓦当,文字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

瓦当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护木制椽头,减少风雨侵蚀;二是明確建筑功能,便于识别皇家和贵族等级。瓦当特有的纹饰起到了宣示皇家贵族文化思想、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聪慧灵巧的古代工匠通过瓦当所用的图案和文字,维护王公贵族们的权威,同时又表达了其美学追求。体现出不同工匠家族的精湛工艺水准,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可资研究的历史实物资源。汉代的板瓦、筒瓦多为陶制,比现代建筑日常使用的要大,形制和工艺也不大相同。筒瓦部分表面一般只有简单的压印纹路,相对于带有丰富图案和文字的瓦当而言,后者更具艺术美感和收藏价值。

汉代瓦当在瓦当制作工艺上达到了顶峰,其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图文综合纹等,其中文字瓦当(即以文字为主要装饰的瓦当)指示性和寓意相对明确,也更为常见,对后世书法艺术、考古和刻印工艺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汉代文字瓦当的艺术特色

汉代文字瓦当雅俗共赏,工艺精湛而不落俗套。汉代文字瓦当以篆体为主,也有少数鸟虫体和隶书,字数以四个字为主,少者有单字,多者有十二字[2]。汉代文字瓦当集书法、图案、印学等元素于一身,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艺术特色,颇有历史研究价值。

(一)寓意深远

汉代文字瓦当带有指示性,不同宫殿建筑所用的瓦当文字不同。汉代统治者使用吉祥语来表达祈福和美好的愿望,体现天人合一等思想,同时也是对自身存在的一种彰显。代表性的文字如“四夷尽服”“永受嘉福”“千秋万岁”“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等。字数和图案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增减或装饰,呈现出或典雅、或活泼、或庄严凝重、或天真狂放的综合效果。表达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和审美趣味,体现了我国汉代文化的观念。

(二)艺术构成

汉代文字瓦当多为圆形,文字的装饰以圆形为基本形状,文字的布局具有适合纹样的特征,同时又与篆体笔划和谐统一,将方块字的线条(有时也结合少量的几何图案)融合到圆形瓦当的形制里。以现代美术的角度来看,是巧妙地契合了现代艺术的点、线、面。

根据不同的字数、字形分布,瓦当面有不同的构成方式:或者按照四等均分瓦面面积、或者对角分布、或者任意分形。既有丰富变化,又遵循节奏,把字体形态的动与静、线条的争让和穿插以圆形就势,给人协调、统一且富有韵律的感受。

(三)线条美

篆体作为秦代的官方书体,具有中锋用笔、古朴大方的特点。汉承秦制,汉代瓦当以篆体为主是有文化思考的表现:首先体现了一种继承观念。隶书是汉代的官方字体,篆体在当时已经不再作为日常字体通用。这种复古意识使汉代文字瓦当的古意和装饰意味得以增强。此外,篆体笔划圆顺,也能与瓦当的形制相契合,使线条和形体和谐、有机统一,有一定的审美意识。

另外,瓦当为模具压制而成,制作模具的文字须先刻制,因而笔画中融入了斧斫金石之气,使汉代文字瓦当增添了古朴、圆润的线条美感。

综合来说,这一时期的文字瓦当沿袭了篆书的考究字体,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精细的做工,使得瓦当面布局合理有序,其艺术性可与汉印相媲美。

三、汉代文字瓦当的制作

汉代建造重要宫廷楼宇,包括陵园在内,大多会在附近专门设置烧制砖瓦的陶窑,根据建筑物的具体需要进行专门的设计和生产。在形制和工艺质量上都有严格监管,有严格的问责制度,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汉代瓦当制造的质量。

对秦代和汉代瓦当残片横截面进行观察比较可知:秦代瓦当质地细密,呈青灰色;汉代瓦当颜色则由深变浅,由青灰色变成浅灰色,分量稍轻。秦汉时期的瓦当成品虽然略有不同,但在制作流程上基本一致。瓦当制作步骤主要包括:制作模和范、制坯、续制筒瓦、切割晾干、焙烧。

模和范的制作分为刻制和压印两个步骤。刻制是先由刻工根据当头的整体设计、文字布局、线条穿插刻等落定之后,刻出木模(阳纹)——刀工的水平直接影响瓦当文字的观赏效果,一般由最好的工匠完成;第二步,木模制作好以后压制出泥制瓦当范(阴纹),压制过程中必须力道适度、均匀,以充分体现木模刻制效果为上;第三步,将瓦当范放入窑内烧好取出,便可使用[3]。

模和范的制作集合了文字的书写、刀刻、压印和烧制等不同的工艺流程,技术精湛的刻字,压印工匠往往能把文字书写效果进行审美提升,使瓦当文字的线条颇具力量感:既没有生硬的刀痕,又能灵活运用文字线条的长短争让,形成变化无穷的美的旋律;又把书法的书写性和飘逸融汇其中,使瓦当文字在朴素之中蕴藏着浑厚沉稳的艺术风格。制作了合格的瓦当范之后,就可以用经过加工的细泥翻制瓦当,进行晾晒和焙烧。

瓦当制作的工艺水平决定了其质地、气韵和整体艺术的观赏性,收藏的鉴别可以反映其制作工艺,作为把握制作水准的重要参考。

瓦当收藏活动中,识别真伪的关键就是把握其制作工艺,通过看、听、摸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单从文字线条方面看,真品瓦当的笔划匀称、有力、果断、清晰,刀功可见,笔画深度统一,凹凸起伏较大;伪品的笔画粗细不均,深浅错乱无序,整体上制作工艺显得粗糙。如果我们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会发现真品的笔画横切面,是呈“△”或梯形,字口清晰挺拔,笔画边缘切割斜度明显锐利。而伪品的笔画横切呈“∩”型[4],线条臃肿松弛,粗细不均匀。另外,真品瓦当文字中心一般会装饰大的乳钉或者连珠纹等,工艺水平较高的瓦当乳钉弧形饱满,力道十足,呈现出一种艺术生命力;而伪品在制作上投机取巧,粗制滥造,整体气息涣散,形神皆失。即使在表面的磕碰痕迹和包浆上做足文章,也难掩其气韵的缺失,不能给人生动的即视感。

四、汉代文字瓦当的文化意涵

瓦当从以素面、图案为主演进到以文字为主,体现了统治者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的演变。一种观点认为,文字瓦当的出现源于青铜器铭文,是一种对古代文化的反观和弘扬;也有人认为,文字瓦当的盛行来自秦汉时期人们的雄心和自信,大一统的观念和征服四方的雄强意志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都浓缩其中。

就文字和形制看,衔接前文所述,汉代隶书盛行,是官方字体。但是文字瓦当中的书体绝大多数为篆体——缪篆和小篆。缪篆多用于汉印文字,篆体“随体诘诎,盘曲纠绕”。线条的艺术性很强,笔划中正有力、古趣盎然,适合追慕古圣先賢、感怀商周乃至三皇五帝的圣明辉煌时代的文化心理。

文字瓦当形状的实用性自然是第一位的——保护椽头,也恰好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核心观念:天人合一。瓦当以其形制、设计和寓意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圆满。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圆推崇备至:天是圆的,生命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居的,言行要圆融,书写也要圆劲和圆活。凡事达到了圆就是达到了至高境界,就能“与天无极”。瓦当从半圆到正圆的发展固然与实用功能密切相关,但也必然蕴含着思想文化的常理,其中也贯彻着对圆的审美追求。唯有此,才能把实用和审美融会贯通,实现和谐统一,从而达到瓦当艺术的高峰。

五、结语

汉代瓦当源自西周,兴于战国,融合于秦,文字瓦当是汉代最具有时代特色的瓦当品类,是汉代瓦当的主流。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内容,具有高妙的形式感,兼具绘画、书法双重艺术价值,带给现代人美的享受。此外,汉代文字瓦当也是考古学中重要的物质材料,为年代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物证。丰富了考古研究的媒介,对我们了解汉代人们的历史、习俗、文化观念和思想都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汉代文字瓦当把汉代人民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天真淳朴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征服四方的自信和力量借由瓦当这一宫殿庙堂的构件得以综合呈现。可以说,在汉代文字瓦当中,凝结着中华民族雄强的气度和精神。其在艺术研究、考古等方面的价值有待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武梅.汉代瓦当文化研究[J].秦汉研究,2011(9):286-293.

[2]王峰.瓦当的历史及艺术特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0):109-110.

[3]孟卫东.汉代瓦当的形式构成美[J].文艺研究,2010(11):153-154.

[4]李平霖,赵雪,张大鹏.汉代文字瓦当的辨伪识真[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5):62—66.

作者简介:陈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作者:陈晟

瓦当艺术结合现代艺术论文 篇3: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审美

瓦当是中国古代极具艺术价值的一种装饰物,具有十分杰出的艺术成就。随着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相关资料的丰富,人们不断挖掘其历史价值,秦汉动物纹瓦当已然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装饰,其自身所具备的精神魅力与审美内涵值得细细品鉴。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纹饰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很多现代艺术设计也更加愿意融入秦汉动物纹瓦当的相关元素。新时代背景下,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件“宝贵的艺术品”,也是实用主义的“践行者”,对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审美内涵及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极具现实意义。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的审美内涵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既是新时代人们审美能力不断提升背景下的“新兴产物”,也是精神性审美文化的主要承载者。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外在是各式各样的动物纹饰,看似简单的动物纹饰背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抑或者象征着某种十分典型的艺术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哲学的重要展现。图腾崇拜是最早期的一种宗教形式,同时也是古老人类生活虚幻的主要体现。对于古老人类来说,图腾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信仰者的重要精神支柱。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主要来源就是图腾文化。在当时,以图腾为代表的动物被称为祖先的化身,人们通常给予其极高的崇拜之礼。随着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的不断转变,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图案实现了升华,人们更多地将其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其中,包含青龙在内的“四神”是十分经典的代表。在汉代,人们将四神瓦当置于宗庙祠堂中,以此特殊的方式表达古代人的天人观念。不仅如此,部分动物瓦当还承载着王权政治的思想。例如,秦汉时期的龙纹瓦当,相较于西汉时期的青龙纹瓦当(图1),秦汉时期的瓦当更具神话色彩,西汉时期的青龙纹绘画特点更加强烈,艺术性十分明显,表面上看是神秘天国气质的展现,实际上是统治者炫耀自己权势的一种表现。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且在表现形式上更倾向于浪漫主义与抽象表达。看似小小的动物纹瓦当装饰实际容纳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极为丰富的不同阶级的生活状态。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东方智慧的巨大魅力,对于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审美观念也逐渐转变,更能体会古代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审美特征

美学家宗白华曾说,艺术品最能够感动人的地方,并不仅仅是新鲜的表现内容,更重要的是新的展现形式。要想赋予作品更加感人的气息,艺术品需要有饱满的情感与思想。由此可见,形象美是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需要关注作品的内容美,即增加对艺术品线条、比例、结构等的考量。对称是民族装饰艺术的主要艺术手法,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充分展现了对称结构的艺术美,也正是因为对称结构的应用,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审美性和装饰性才能够在现如今得到快速提升。一般来说,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对称设计主要有完全对称和不完全对称两种。不同对称方式所传达的实际内容不同,但其结构设计均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尽管秦汉动物纹瓦当的装饰效果容易受到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有限的条件内,不论秦汉动物纹瓦当的设计内容如何均能够恰到好处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除此以外,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设计多是以圆为主的,不仅采用圆瓦作為基地,还多采用圆形的创作背景。从美学的层次来说,这种不受空间与形态限制的设计方式更能够体现动物纹瓦当的运动感,更能够展现图案的张力。

在古代,由于瓦当工艺受多种因素的限制,部分动物纹瓦当的纹样表现与真实的动物形象可能存有一定的差距,但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并不仅仅追求设计的自然程度,更多的是通过写实的手法,夸张地、更具美感地展现动物特征。因此,现代学者用“简于象,而不简于意”评价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与此同时,这一设计概念与形式美法则也保持了高度一致。就表现手法而言,由于秦汉时期瓦当动物纹样达到了鼎盛,其表现手法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除常见的浮雕手法外,还有部分动物纹瓦当是通过点线面结合抑或者双线勾勒等方式展现出来的。以秦代四鹿纹为例,该纹样中鹿纹装饰并不是按照自然比例呈现的,长角和正在奔腾的鹿腿将鹿的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既能够使人感受到鹿奔腾时的状态又十分自然(图2)。结合瓦当圆形结构的创作需要,四鹿纹瓦当采取了十字形的构图方式,四只鹿的排列十分对称,同时鹿角与鹿腿的设计略微夸张,这样内外双层的波形图呈现在瓦当的“圆”中极具节奏感。相较于秦代的动物纹瓦当,汉代的动物纹瓦当形式美感更加突出。以同样采用十字形设计理念的龟蛇云纹瓦当为例,创作者巧妙地利用“井”字形的结构优势将瓦当进行分区,以当心为基准,一区中呈现的是龟蛇纹,其他三区遍布云纹。其中,不论是龟纹还是蛇纹都是通过自然物种去获得的,主要外形特征明显,但细节化的描绘与处理较为简略,符合形式美的发展规律。为更加与四个扇形外框相适应,创作者特意将蛇身按照圆的弧度进行了绘制,蛇头与蛇尾在一条直线上,龟身被蛇身包裹在内。不仅如此,龟蛇纹与云纹相组合使得纹样更具活泼气息。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宜的创作手法使得汉代动物纹瓦当的装饰趣味更加显现。

不论是秦代还是汉代的动物纹瓦当设计,均能够在有限的创作面积中实现对动物形态的最大化呈现,装饰艺术的单纯化特点被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当然,由于不同动物纹瓦当的表现内容不同,其构图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不论采取哪种创作形式,装饰面均能够实现“圆”与“满”,装饰艺术的秩序化与韵律美被刻画到了极致。

一直以来,中华民族都会在艺术设计中掺杂吉祥美好的元素,希望通过美好的事物带来好运抑或者实现自己的愿望,动物纹瓦当的设计也不例外。秦汉时期的动物纹瓦当大多数都具有吉祥美好的含义,这与瓦当“圆”“满”的结构特征是相呼应的。但这其中部分动物纹瓦当的设计并不来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而是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变出来的,用来反映人们的真实意愿于内心思想,理想化特征明显。前文提到,“四神”瓦当是动物纹瓦当的经典代表作,青龙、白虎(图3)等四种动物分别呈现了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位与不同季节的事物,这些动物形象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更多的是结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创造出来的。人们想象中的白虎、青龙等生活在蓝天白云的陆地、青山绿水的森林,抑或者风景独特的山川。至于性格,在人们的印象中白虎更加凶猛,朱雀更具灵性,这样刚柔并济的动物形象交织在一起就是现代美学思想的完整体现。当然,相较于以“四神”为首的动物纹瓦当,多数动物装饰纹样的设计还是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例如,关于鹿纹的设计就有包含卧鹿、双鹿等在内的十余种形态,前文提到的四鹿纹瓦当就是其中之一。最早、鹿纹所代表的是人们祈祷丰收的心愿,此后,文人结合这一意愿,将鹿转化为禄,同为吉祥之意。再或者,鹤在人们心中本就十分吉祥,多被人们用来祝寿,表达延年益寿,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中关于鹤的创作由云鹤纹、三鹤文等多种类型。除此以外,给予人们趋利避祸的发展意愿,秦汉时期还诞生了蟾蜍与玉兔相结合、龙与虎相结合等多种不同的动物相结合的瓦当纹样。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是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一种传统装饰艺术形式,其结构美、韵律美等审美特征值得现代设计艺术借鉴。采用写实化的创作手法,配以略微夸张的部分纹理将动物的形态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画面感更加强烈。从审美角度出发,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古代人们思想的承载品,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

作者单位:咸阳博物院

作者:马茉莉 史鹏

上一篇:酒店经理竞聘演讲稿怎么写下一篇:单位中层岗位竞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