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之家典型事迹

2022-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最美之家典型事迹

最美之家典型事迹

XXX,女,汉族,XXX村民,XXX家儿媳,家中共有6口人,上有年龄都在八旬以上的父母,下有正在读书的两个小孩,父母小孩都要照顾。他家的父母都是农民,丈夫XXX在生活上也并不算宽裕,但全家人还是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老人、夫妻、小孩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美满;在家中,夫妻二人互敬互爱,为了全家人生活,丈夫XXX现长期在外务工,妻子XXX更是能体会丈夫的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家中的大小事务基本全包,从无怨言。

一、遵纪守法,积极向上,努力配合,团结邻里

他们家从不玩牌赌博,不搞封建迷信,不作违法乱纪的事情。一家人热心助人,积极配合村委工作,积极参加村中组织活动。村中每次通知开群众会,如无特殊情况,XXX都是次次参与,有特殊情况来不到时,都会打电话告诉村里干部参与不到的原因,对待任何事情都很礼貌、认真。他们全家非常善良热心,极具同情心,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经常帮助邻里解决家庭中困难。

二、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言传身教,家庭和眭

1,敬老尊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精神生活上给老人家体贴和安慰,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到晚年之福的乐趣。经常给老人买营养品之类的东西或亲自带他们去医院看病、拿药。家中一有老人生病就立马带去医院看病,全程陪同,家中父母也对儿媳十分喜欢,经常赞美。 2,生活俭朴。生活中,他们一家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全家人能够省吃俭用,勤俭持家,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他们还经常教育儿子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她们的教育下,他们的儿子也朴实大方,从不浪费,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基础。

第2篇:最美学习之家事迹材料

大宁县城关小学苏志琴

我们这个家庭组建于2000年11月17日。结婚时的那幅对联记忆犹新——同窗三载志同道合同学成夫妻,携手一生教书育人夫妻亦同事。

十几年来,无论是容身不足24平米的大宁一中原教师办公室,还是身处现在上下两套小二层,我们始终谨记长辈的教诲,热爱教育事业,时刻不忘学习。

记得当时大宁一中的李建军老师住在我们家楼下。有一年暑假,我和老公天天傍晚拿着普通话书练习普通话。开始时,我们一个读,另一个听,然后互相指正,继续练习。后来我们打开VCD上的麦克风,读,录音,播放,听出毛病来马上改正。大宁一中的简易楼房隔音效果很差的,邻居们都能听到我俩练习普通话,大家都说我们读得够好了,可我们还是不十分满意,坚持天天练习。有一天李老师听见我们打开了麦克风,笑着对左邻右舍说:“听,播音员出场了!”当时教生物的张记生老师听见我们练习,就赶紧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坐在他家门口跟着学习。有时候个别字的发音难掌握,他还跑过来请我们教他。现在,我和老公普通话级别分别是一级乙等和二级甲等,成绩的取得,源于辛勤的付出。

我们夫妻俩爱看书,枕边床头一直有各自喜欢的书籍。不管是十几年前每个月挣270元还是现在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再大,都不影响我们买书,看书。刚结婚时家里有一个专门的小柜子放我们的书,

后来柜子渐渐放不下那么多书了,我们就憧憬将来有了大一点儿的房子,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书房,要有足够大的书柜来放书。有了张舒雨之后,家里多了不少婴幼儿启蒙读物。性价比最高的是《启蒙》,最贵,最高质量的是在大宁书店买到的一套《嘟嘟熊》。孩子非常喜欢,不到一岁半,就能说出里边小动物的名称,和它们正在做什么事。晚饭后,我和建军各自拿着自己的书看,孩子见了,就拿着她的《嘟嘟熊》坐在我们旁边看,像模像样。有时候她见我在写东西,就拿出笔来,在纸上勾勾画画。所以她开始握笔时,姿势就是正确的,不用像有的孩子那样纠正起来特费力。张舒雨懂得“街”这个概念时,我们就带她去书店,从我们帮她挑书,到由她自己挑选喜欢的书籍,从没有空手离开书店。到了张舒雨四岁的时候,正是学前识字的黄金阶段。我们在书店买来了识字卡片,家里门窗桌椅锅碗瓢盆家用电器上到处粘贴。有一位同事来我家,见到这情形,直夸这个识字方法好。别人家孩子上个幼儿园,哭爹喊娘的不愿去,张舒雨却是哭着喊着要去幼儿园。到了幼儿园,看到别的孩子哭,她一本正经地说:“妈妈,他们哭得吵哩吧?”

我和张建军都是教师,虽然我们一个教小学,一个教中学,但无论谁工作上遇到难题,总是拿出来夫妻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最好的教育方法。他的学生和我的学生,都从我们手里借过书,包括一些早就毕业的学生,需要书籍了,就来家里拿。他认得我教过的好些学生,我也和他的弟子相处多次。孩子们对我们非常尊重,每年都有已经毕业的孩子来家里探望。2013年的情人节,我们夫妻二人就是和他的

学生们一起过的。

有一年我要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稿子写好之后,老公提出了修改意见,帮我纠正发音不准的地方,很是认真。还有一次老公也要演讲,我们斟词酌句共同写好演讲稿,然后逐句琢磨语调语气,老公还对着家里的大镜子练习演讲体态语,效果很好。在我们的影响之下,张舒雨在朗诵方面也愿意下功夫联系,她一直是学校出类拔萃的播音员,她的古诗文吟诵和大队长就职演讲都获得了大伙儿的好评。

我们夫妻二人爱学习,交往的也大都是爱学习的朋友。他们都非常关心张舒雨的学习。大宁一中的辛鑫虎在孩子两三岁时就送她一套带光盘的儿歌书籍。县教科局的冯治平知道舒雨学书法,送给她书法练习字帖,还教她怎样运笔。曲峨小学的杨芳丽,多次送给孩子美术类书籍——《儿童色彩画入门》《儿童国画技巧入门》《儿童彩色铅笔画入门》《少儿油画棒》和台湾著名绘本作家几米的《我不是完美小孩》《森林唱游》在孩子十岁生日的时候,送了她一套少儿版的四大名著。孩子的老师张艳艳,也送过孩子全套的《成长的书香》。展艺画廊的陈永华和吉振海老师更喜欢心灵手巧的张舒雨,收她为徒,专门邀请张舒雨和吉老师一起到临汾师大讲学。我们夫妻非常也支持孩子学习,双双陪她去临汾听课。爱心浇灌之下,孩子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获得了临汾市“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她的画作多次获得市级奖励,去年九月,她的《我的中国梦》,在山西省中小学“我的中国梦”主题系列书画大赛中荣获小学组三等奖。

我们不仅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还关心亲戚朋友孩子的学习。舒

雨看过的书,有不少有针对性地送给了大伙儿的孩子。一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分别借给贺心阳、李晨韬、李晋聃和贺嘉苇四个孩子读,他们读完,都能及时归还。每次回娘家,带给侄女的礼物总是新书,有全套的《不一样的卡梅拉》还有《360夜故事》和多本《儿童文学》。闺密张艳红从隰县来我家,每次都要带走几本书,有她看的《无字》(上、中、下)《林徽因传——你是人间四月天》,有给她儿子景铭书看的《今天我是升旗手》和多期《少年文艺》。朋友家有亲戚的小孩儿要看书,总是找我们来借。舒雨班同学要看什么书,也总是第一个想到张舒雨。为了方便表弟家孩子侯壮志上初中,我们把我骑了一年多的赛克自行车送给他,叮嘱他要好好学习。

家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孩子们来找舒雨玩儿,总是一起下个围棋,画个画儿,看看书,走的时候还要借几本去读。张舒雨去别人家玩儿,十有八九是奔着人家的书去的。政府办的岳耀增,一见到张舒雨,就要说舒雨去他们家看书的事。最让他难忘的,是一次舒雨去找岳倚帆玩儿,孩子恰好不在家。他以为舒雨会扭头就走,没想到她却说:“没事,我进去看会儿书,顺便等她。”然后就在岳好的卧室里看了一下午书。他们夫妻非常喜欢张舒雨,也乐意岳倚帆和舒雨一起玩儿。知道舒雨爱看书,姑姑们也总是买书给她。这不,她大姑刚买了《夜色玛奇莲》《美术家开的店》和《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给她捎回来。

全家人都爱看书,家中书房里一面墙的书柜都装满了,还到处是书。去年新年的时候,别人家都花几千块钱添置新衣服,我们家却是

又买了一个书柜,放在卧室里。新书柜一进家门,就受到了“盛情款待”,全家人高兴地整理出自己没地儿去的书来,抢着往里边放。家中藏书上千本,涉及教育教学、文学、历史、地理、美术、音乐、体育、旅游、卫生保健、人文科技„„有些书在别人借阅的过程中不小心遗失了,我还会想方设法再买回来。印象最深的是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我自己看后觉得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推荐给同事看,没想到学校搬家就遗失了。想起来我心里就难受,就像是丢了自己的孩子一样,于是就在网上又买了一本。一买回来我们母女就忙着看,女儿心细,还发现了这本和丢了的有些小差别,“好像是盗版,妈妈”她嘟着嘴说。

有了智能手机和wifi后,别人玩儿《天天酷跑》《全民飞机大战》,刷微博,翻微信,看韩剧。我和老公是下载了掌阅iReader,看莫言的《生死疲劳》《檀香刑》,看《中国通史》《狄仁杰奇案》《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当时明月在》等。别人和网友聊天视频,我们交往的网友则是退休了的老头老太太,年龄最大的快八十岁了,是一所大学的退休教师。大家互相去空间里看日志、照片、评说说,很少聊天。新来的特岗孙雯都发现了我交往的老年网友文化品位高,爱学习,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确实,他们中有不少人,操作起电脑、相机比年轻人还顺溜。他们的风景照和花鸟照,总是能让我的心静下来。他们空间的日志,在文学网站点击率杠杠的,有些好文章真的能上教科书。他们独到的人生见解,也总是让我如醍醐灌顶,我尊敬他们,喜欢他们。我笑着告诉孙雯,他们的现在,就应该是我们的将来,我们也应

该像他们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快乐到老!

第3篇:最美家庭“绿色(勤俭)之家”事迹材料

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联育小学 黄健芳

家庭,不仅仅是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长相厮守;不仅仅是尊老爱幼,其乐熔融的和谐氛围。家,意味着责任、奉献、宽容和理解。一个幸福的家庭,应当是一个和谐的家庭、勤劳的家庭、学习型的家庭、环保型的家庭。当然,要让家庭幸福之花常开,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为“她”培土、施肥、浇水,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

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我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绿色,勤俭,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勤俭节约”这个词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了。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在物质方面家长给予孩子极大的满足,却使得许多孩子把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丢了,反而对铺张浪费习以为常。自从我踏入这个家门,在公公、婆婆的影响下,他们在生活上提倡勤俭节约,朴素大方,精打细算。这勤俭持家的好家风代代相传。这使我之前的不会做家务,奢侈浪费,等的坏习惯慢慢地改变了。既肩负着繁忙的教学工作的我,又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养成了孝顺和勤俭的良好习惯,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的工作,照顾好老人和小孩,关心体贴丈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予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这个家更温暖。在本职工作上能做到吃苦耐劳,不畏艰辛,想方设法,妥善解决家庭中的存在问题困难。在工作生活上注意节俭,珍惜资源,拒绝浪费现象, 在平日里,我会主动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协助丈夫,搞好家庭。经常对老人问寒问暖,节假日陪老人聊聊天。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好孩子应该“勤俭节约,从小做起”,然而现实的社会情形却令人担忧。作为家长的我要使孩子养成勤俭节约良好习惯,使他形成“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信念;所以,在家中,我还经常教育孩子,节约开支,养成勤俭持家的良好习惯。例如:人离要关灯,节约用水,用电,用煤气,用纸等;不要追求名牌,跟同学、朋友互相攀比,而乱花钱,这是浪费的。在生活中,我以身作则,成为家人的表率,比如:平时,我用淘米水浇花、擦油污,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用果皮,菜叶做酵素等,这既节约,又环保,还可以美化家园和净化家里的空气等作用。除此之外,我合理利用资源,在菜地里,陆地种农作物,瓜果,蔬菜等,在菜地旁的小河里养鱼。每逢假期,我们全家人都到菜地里种菜,除草,施肥、浇水和捉虫子等,这既让孩子感到农家的乐趣,也使我们全家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倍感欣慰。还让我们能够吃上健康的食品,节约开支,可见,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成由勤俭败由奢,是句古老实用警言名句,勤俭能反映一个 人的精神世界,能反映一个人的行为准则,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修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的公德和职业道德,也是家庭的美德,也是个人品德的具体表现。虽然我在这次活动中被推荐,但更多是因为个人行为习惯和家庭条件因素影响,但在个人思想认识和模范践行方面仍存在不足, 在以后的个人工作生活实践中,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改正不足,提高认识,完善自我。让我们的这个港湾更和谐美满,让这朵“家庭的幸福之花”更美丽,灿烂。

第4篇:最美农家典型事迹张建国

最美农家典型事迹

——尊老爱幼的张建国

张建国:男,现年48岁,家住崔家头镇庄科村牛家头组,现任牛家头组组长。上有70多岁的父母,弟兄四人,排行老二,大哥及弟弟都在外面上班,赡养老人的重担就毫无疑问的落在他的肩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夫子的这段教导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儿女。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治理国家,统一天下就如运转于掌心一样容易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祖国到处呈现出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我村涌现出了许多孝敬老人,关心下一代的五好家庭,其中张建国就是尊老爱幼的模范也是我们方圆数里人人皆知的大孝子,他一家三世同堂,是庄科村十星之家。

张建国今年48岁,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较多,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一个个拉扯长大,成家立业。他是兄弟中的老二,仍和父母亲在一起生活。每逢年过节,一大家二十多口人团聚在一起,真让人羡慕。子孝妻贤,儿孙绕膝,七十多岁的老父亲红光满面,享受天伦之乐。

张建国是我们村的一位淳朴憨厚之人,从小随父上山打柴,陪母昼耕夜纺,受大人的熏陶,深知知恩图报之理。几年前其母亲得了肝

癌从开始检查到化疗放疗每一次都是他亲自领着母亲到外地大医院就诊,住院陪护,他便搬进了老人的房间,接屎倒尿,伺候用餐,就这样一日三餐从未间断。老母亲看到儿子每天都下地干活做庄稼,定时还要回来照顾他母亲,村里还有很工作要做,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找茬发牢骚,不让照顾自己,说:“不如我死了算了。”殊不知是疼爱儿子。就这样他仍不离不弃坚持照顾母亲一日三餐和起居,也对在外工作的兄弟无一句怨言,而且还写信、打电话让弟兄们安心工作,老母亲有我,你们放心。在他的精心护理下,老母亲度过了危险期。

前年老父亲因高血压住院需要护理,他又住进了老父的房间,陪伴父亲。听医生讲,老父亲病怕烟,他首先戒掉了吸烟。并在父母的住室安上空调,夏天解决了高温,冬天解决了寒冷。老人怕花钱不敢使用空调,他就三番五次的向他们解释,没事这是节能空调,要不了多少电费,解决了老人过冬问题,老人病情得到了缓解。

在他的带动下,媳妇,儿女争先给老人做喜欢吃的可口饭菜,争着给老人洗衣端水,老人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日子过的很开心。 现在老年病变的多样,老人又眩晕不能下床走路,他又白天扶老人出来晒太阳,吸新鲜空气,晚上陪老人看电视,拉家常、聊天,老人逢人就说“要不是我二儿子,早就没我了。”

点滴勾勒尊老心,倾注尽现敬老情

他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儿子,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子;他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他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倍

至关怀;他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搭建心灵的桥梁,与老人沟通共鸣,做老人的精神支柱。精神的支持和言语行动的慰藉,使他和老人心灵的距离日趋拉近,成为老人的亲密挚友和避风港湾。做为一名儿子,他无时无刻不在记挂和照顾着父母。不管平时工作怎么忙,他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解闷,从交谈中了解老人的思想动态。每当老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时,他都会想尽办法,耐心开解,为老人送上一颗“开心果”。一次,母亲去集市的时候丢了200元钱,因为此事上了好几天火,当他得知这件事后,就来到母亲身边,为母亲送去200元钱,并劝解老人要放宽心,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慢慢的,母亲解开了心结,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欢愉。每当老人想做什么事情时,他都会首先去支持、去鼓励。母亲身体不太好,经常陪老人散步,增强了老人自信心,为老人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竭尽所能,为老人送去温馨和舒适,让老人安享晚年。物质上的照顾是有形有限的,可是换来的却是无法用金钱和言语比拟的,那就是一种理解、信赖、认同和赞许。

做为一名村组干部,他的收入不是很多,但即使这样,他依然从自已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为老人改善生活,添置衣物。每隔几天,他都会为老人送去一些老人爱吃的东西。老人的生日,他可以讲是熟记于心,每到这时,他都会精心为老人准备一份生日礼物,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逢年过节,他都会准备一些好吃的,组织全家人与老人齐聚一堂,共度佳节,让老人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温馨,体味祥和。

关注老人生活,细心呵护,雪中送炭,难处见真情。

生活本来就是由点滴累积而成, 密应对点滴的人才真正是一个细心的人,一个全情投入的人,张建国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他总能抓住点滴,抓住细节,为老人送上百倍关怀。

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他都会尽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当老人有些头痛感冒时,他总能第一时间到老人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他就时常嘱咐老人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有助睡眠休息的健康枕;为治疗老人的风湿病,她经常陪老人去进行中医按摩,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按摩棒;每当老人外出时,他都会嘱咐老人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并为老人配了手机,以备不时之需。

沟通协调,排忧解虑,做家庭和睦的调味剂。

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些琐事,都会有一些不快乐,而他应对这些烦恼却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因为他有一颗真挚的心、平常的心、善良的心。

老年人都有一些个性和脾气,有时会唠唠叨叨,有时也会发火,每到这时,他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从不和老人争辩,等事情过后,他就细心的了解老人生气的原因,并对老人进行安慰和劝解。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有时她的看法会和老人发生分岐,每到这时,他都会坐下来和老人商量,征求老人的意见,并将老人的意愿放在第一位,让老人开心满意。

有时候老人会和晚辈因为看法上不同,发生一些不快,而此时,

他又成为了“和事佬”,周旋于两者之间,尽最大的努力去排除误会、化解矛盾,使家人重归于好,使老人尽享天伦。

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尽管家庭的困难、挫折很多,但并没有压倒他,因为他认为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此她们夫妻间常常互相体谅,互相关心,共度难关。平时教育孩子方面他们讲的最多的话题也是“尊老爱幼”,让孩子懂规矩,有礼貌,所以他的孩子也是一位很讨人喜欢的“甜嘴巴”。

就是这样,他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记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从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炽热的思想、无私的行动、坚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诗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第5篇:最美少年推荐学生典型事迹材料

“ 最美少年” 事迹材料

曹志坚,男,汉族,现年十七岁,甘肃省镇原县屯字中学高二(1)班学生,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职务。他性格开朗,沉稳踏实,品学兼优,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好学生。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曹志坚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把自己打造成高知识,高能力的人,才能更适应这个社会,才能更好地回报这个社会。因此,他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奋刻苦,一丝不苟,兴趣浓厚,勤思善问,全面发展,成绩优异,求知欲强,课堂上,他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熟练地掌握。课外,他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他坚持用知识充实自己,喜欢阅读各类书籍,他说,知识是上帝赐给无知的人类最美好的礼物,我们只有用知识才能减少自己无知的罪恶。从上学到现在,他一直名列前茅,经常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2009年被评为县级三好学生,2014年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获2012年全市初中语文能力竞赛二等奖,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庆阳赛区竞赛一等奖,2013年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庆阳赛区竞赛二等奖,2013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庆阳市竞赛二等奖。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可以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潜力和才华。刚进入高中,他就凭借自信和优秀的组织能力竞选上了班级团委书记。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工作的态度,深受校领导和老师的信任。他对班级的事情认真负责,努力和班委其他成员组织各种各样的

活动,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的时候,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服务好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在班级中建立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在学习上,该同学能够积极配合学习委员积极创造条件,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的考试得以顺利通过。生活中,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处处为同学着想,事事以同学利益为重,在同学中间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使得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前列。认识他的人总会说,他是一个忙碌的人,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充实的人。曹志坚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还注意积累各种工作经验,积极和其他同学交流思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在平日的生活学习之余带一些家教来减轻家里的负担。此外,他还利用假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后进入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小时候的曹志坚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有和蔼可亲的爷爷,有对自己关怀备至的爸爸妈妈,有聪明活泼的弟弟,一家人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

2010年,曹志坚的父亲在一次触电事故中受重伤,丧失了大部分劳动能力,当时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他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说抢救父亲的那几天他真的很害怕,害怕父亲会抛弃他们一家,他不知道自己一家人能否跨过这个坎。

但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得知曹志坚的父亲出事故后,街坊邻居们纷纷凑钱给他们一家,在曹志坚母亲在医院护理的这一段时间中,街坊邻居们轮流照顾曹志坚和他的弟弟还有年迈的爷爷,好让曹志坚的

母亲能专心护理。这些事都深深记在了曹志坚的心里,他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那以后,他就决定自己要更加努力,不让这些帮助过我们一家的人失望,他更加拼命的学习,那年秋天,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乡初中,这让出院不久的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进入初中后,他依然很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级前茅。一颗感恩的心,让他有着不竭的动力,即便前方的道路再艰难,他依旧会走下去。

因为受到父母的影响和教育,曹志坚从小就乐于助人,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提到曹志坚,街坊邻居们无不啧啧称赞。在家里,他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的他,已经是家里的主心骨,家里的大事小事他都争着做。邻居家有什么活,只要他碰上,他也会很乐意去帮忙。他也会经常去村里那些空巢老人的家里,和他们聊聊天,拉拉话,谈谈他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讲讲学校的事情,帮老人们打扫卫生,收拾房间,他的每次造访都会让老人们十分高兴。他自己说:“每次看到老人们满脸笑容的样子,我都很高兴,而且,他们经常会给我讲一些往事,从他们自己艰苦的岁月中,我也明白了许多,懂得了许多道理。”他还经常在自己闲暇时间给邻居家的孩子补习功课,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还会给村里不懂电的人家修电器,总之,只要人家需要他的帮助,只要一句话,他总是随叫随到,即使是他不会的,他也会尽力去做,去尝试。因此,小小年纪的他早已在街坊邻居中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他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无论谁有困难,他都会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同学突发阑尾炎,他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几十元钱都给了同学,还给同学的家人打电话通知。他极富有爱心,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灾区人民生活困难,当他在电视上看到悲惨的景象,毫不犹豫地在学校募捐会上捐出二十元钱,是学校提倡的每个人至少捐一块钱的二十倍,这是他完全靠自己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为灾区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是他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每当他遇到乞讨的老人,也常生怜悯之心,将自己口袋里的零用钱给他们,或是将饭菜送给他吃们。

在初中的时候,他常常将班里同学不用的废书废本,还有同学扔掉的馒头收集在一起,然后将这些东西送给学校里边捡垃圾的老爷爷,

逐渐地他和这位老爷爷熟悉起来。整个校园里,那位老爷爷无论看见谁都没有任何表情,但是曹志坚除外,每次老爷爷碰到曹志坚,总是满脸笑容,亲切地问曹志坚有没有吃饭,最近学习怎么样等等。他说:“帮助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每次看到老爷爷的时候我的心里会非常非常的高兴,试想一个人将自己的笑容完全给了你一个人,这该是多大的殊荣啊,怎能不令人快乐!”

他遵守社会公德,严格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还用《子弟规》来更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论别人怎样做,他总是遵守着自己心中的原则:在学校打饭打水时,不论别的同学怎样拥挤,他总是在静静地排着队伍,即使是队伍中只有他一

个人,他也在坚持;别的同学随手乱丢垃圾,他从不,非得将垃圾扔进垃圾箱里不可;别的同学横穿草坪,而他宁愿多走两步路也不践踏一草一木。他说,一个人知识上的不足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但道德上的缺陷却是无法用知识来弥补的,道德是一个人长久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是残缺的人。

在生活上,他不与同学攀比吃穿,朴素节俭,从小就养成了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的好习惯,他节约地使用学习用具,不浪费纸张,不追求时尚学习用品,将用过的纸张用来当草稿纸,并感染着身边的同学,时常鼓励他们要勤俭节约,浪费只会遭受良心的谴责。有时父母想要给他买几件衣服,他总会婉言拒绝,因为他觉得衣服只要有几件日常穿的就行,不需要那么多,而且,就算买衣服他也不会去挑那些名牌,朴素一点就好。每次吃饭他都会到学校食堂去吃,因为学校食堂比外面较便宜,而且吃饭时,他也不会浪费粮食,不浪费一粒米。他也不会像有些同学一样,吃着那些奢侈品,穿着那些高档货,他觉得他不应该跟他们攀比,炫耀,他认为他自己现在最应该做的本职工作是学习,跟他们比的应该是学习!

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他懂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蜜蜂只有辛勤采蜜,才能酿出甜美的蜜糖;雄鹰只有勇敢地搏击风雨,才能使自己的翅膀更加坚强,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风雪过后,更见青松伟岸。他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曲,热心和宽容为谱,弹奏暖人心扉的歌;他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

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诗;他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第6篇:最美家庭典型材料

——幸福和谐的一家

她叫李谢永艳,今年三十二岁,现任盘县鸡场坪彝族乡塘子边村妇代会主任、村计生主任,丈夫杨鹏,盘县鸡场坪彝族乡和中小学教师,育有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人生的变化多段,一切的变化皆顺应自然,人生的道路就像九曲连环,一湾又一湾。回首往事,人生经历一幕幕,总像电视连续剧一样,一集一集地展现在眼前:日常生活、家庭琐事……

2005年10月结婚,她早知道,为人妻子应该在家庭中占什么样的地位,孝公婆、敬丈夫、做家务,哺育孩子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她知道在一个新的家庭里该怎么做。

婆媳关系的处理得当,是一个家庭和睦的基础。未结婚前,她早知婆婆脾气,是一位没有文化,可心地善良的老人,性子急,脾气怪,易发怒骂人,若是她不顺心如意,不顺从她的话,难免会对你恶语伤人,对自己的儿女仅会如此之恨!可是她恶在外表,善在心间,事后百事大吉,百般地心疼你,关心你。一次去地里干活,因她没有按婆婆的要求去做,老人恼怒了,真的大发雷霆,她忍气吞声,只好言解释,用行动给予补偿,让老人有所感动。媳妇能忍能让,还能逗婆婆喜欢,这样的日子是很多的,一个家庭里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小争吵,她总是让老人戴“高帽子”,因此,她

们的婆媳关系相处非常融洽。于是丈夫夸奖说:“我们都把老妈没办法,你真不错”。也许,孝敬老人并不需要你经常给他做体力活,也许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短暂的话语,并不需要太多太多、、、、、、

夫妻互相尊重是双方感情的重要途径,一个家庭,谁主谁次,谁为掌家之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她丈夫为人勤奋好学,有志向报负,善待朋友同事,工作辛苦。民办教书期间,报酬较低而任务重,家庭生活低于温饱线,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除上课外,还得种田种地,也够辛苦的。当她看到丈夫忙这忙那,忙里忙外一无是处时,心里特别难受,看到他刚把学生的作业批改完毕,又要备课写教案,每天总是加班到深夜,自己只好陪着他,把煮好的饭菜请他吃了。为了生活,有时会对他下达“命令”:“明天是星期天,你得把那几丘田做完! ”,他默默无语。第二天星期天了,她一早起来,给老人煮上两碗面条送去,再端上一碗递给丈夫,然后安顿好孩子,胡乱的吃过早点,便开始了该做的工作。她知道丈夫心里在想些什么,为了生活,她们默默相通,自然是相互理解罢了。

工作的繁锁难不倒人。她从参加村委工作以来,的确变成了一个大忙人:电话的咨询,资料的整理,育龄群众情况的了解,占去了她大量的时间,可以说是把整个精力都放在了村委会的工作中,但这些工作必须做好,也应该做好。

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上级对自己的信任,有决心和信心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更有她丈夫的关心与支持,送报表是丈夫用面包车送她,上下班或参加会议是丈夫接送她,别人常对她说:“你还有专职驾驶员呢!”,听到这,她心里挺舒服。但她是有愧于心的。因为她只忙于工作,一些家务事竟给耽误了许多,给家里做饭浆洗和对公婆的孝敬与往常相比少了许多,不过,她会善于利用时间给他们补偿。当她把公事做完了,第一时间到家先是整理一下房间,一边做饭,一边帮公婆和丈夫把脏衣服放到洗衣机里,忙碌了一阵子,总是有收获,留下的工作又通通摆平了。丈夫放学下班回家,吃上了香甜的家常菜,丈夫不断地夸她忙而不乱,做事有条不紊。

作为丈夫的妻子,理应相敬如宾,可有时却恨之入骨。他有时喜欢跟人喝酒,常常让人担惊害怕。闲睱之余,同事或领导、朋友兄弟相聚,适当饮酒作乐,也是人之常情。但过量饮酒对自己健康不利,有时会伤失感情,特别酒后开车、驾车会让她更担心丈夫的安全。为此,她极力反对丈夫饮酒,当丈夫工作或开会晚点回来时,她绝对不会不管不问的,电话总是打个不停,这也许会遭到不理解心情的丈夫谩骂几句。当丈夫有醉意时,她会奇迹般出现在她跟前,无论他怎么不快,就算是不给面子,算是她对他的担心和关心。她想:这是做妻子该管的事。对丈夫给予体贴、支持,这么多年来,因为她们互相理解与尊重,她们有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虽

算不上富裕,但觉得很幸福。

家庭的美满幸福,离不开丈夫的宽容,更离不开妻子的贤惠。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她在丈夫的心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最大心愿就是让女儿在幸福的家庭中健康成长,做好村里的广大妇女的思想工作,让整个村都萦绕着幸福美满的氛围。到自己有经济能力的时候,用自家的车载着爸爸妈妈和公公婆婆出游。

家庭的和睦和幸福不是夫妇俩就随便可以创造的,整体意义上的家庭和谐幸福是要公婆和爸妈也幸福和谐。着一直是她的追求,也是她在努力的动力。一家人的幸福和和谐并不能真正达到社会的和谐,而要整个村里和谐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和和谐。因此,只要有机会和妇女同志在一起的时候,就大力宣传及讲解婆媳和睦的重要性、对长辈该怎样孝顺,大家一起探讨。妇女同志在一起不再是以前的嚼小话,而是一起探讨家庭和谐幸福的道理,没有主次、没有对错、只有说与不说。一起努力建造和谐幸福的家庭及村庄。

上一篇:转诊服务下一篇:一师一优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