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方案设计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秀的方案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安排,包括实施细节、步骤等,也许你已经写过不少方案,但你真的懂得方案撰写的精髓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学教学方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大学教学方案设计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改变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样的转变能够帮助日常的英语教学方法以及学习路径更加多样化,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转变,是一种大学英语教学的完善方法,但在现阶段而言,中国整体的大学英语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以及教学效率还是处在一种比较低的层次。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如何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方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主要针对大学英语教育信息化转变对于大学生的意义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大学英语教育信息化的策略以及方案,以期实现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提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84

1引言

11研究意义

2010年6月下旬,国家相关机关单位通过了教育改革十年纲要,其中在对未来十年的教学改革的整体发展路线设计中着重强调了发展教学信息化,要求不断推进教学信息化进程。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率,能够在英语教育的观念、方法等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这样的方法变革也能够很大程度之上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果。

12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121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站在发展性的层面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转变可以帮助学生在性格、语言能力以及思维逻辑上的一种综合性的发展。这种英语教学的信息化转变中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凸显的是学生具有自身个性的发展形式,帮助学生激发出自身潜力以及自信心。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凭借世界性的教学资源以及书本的多媒体化帮助学生开展视野,在语言上能够提供到最为正统的、更为生动的学习资源,通过信息化平台的一种学习沟通锻炼学生能够“说出口”,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之中能够做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另外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能够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研究分析以及自己解决难题,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122促进学习之中各方面的协调

(1)师生以及学生间的关系协调。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能够有效协调教育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关系,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区别于以往的一种上层到下层的教学以及受教的关系,现在的关系是一种在信息化的层面之上的平等交流的关系。在英语学习之中,有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一种问题思考分析以及解决方法研究,并且基于这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授学作出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具有意义的意见以及交流。信息化英语教学之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彼此合作、彼此帮助的关系,是一种学生在英语学习之中不断自主探索新的知识的交流平台。

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能够突破以前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不交流的形态束缚,通过互相协作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互相互补、养成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学生包容能力等,对于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需要具备的能力做出预前培养。

(2)英语学习与教学器材之间的协调。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同样也协调了学习与教学器材的关系。电脑以及互联网不只是在英语教学之中的一种器材,同样是学生学习的智能同伴。这种形式能够在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对话来锻炼学生的英语学习中的听与说的能力,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种模拟式的环境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学习以及练习。学生与教学器材之间的关系能够超脱出单纯的一种取用的关系,变成学生在资源学习的过程之中,对大量的资源进行类别区分、内容补充,不断扩充资源量,在进行自我能力发展的当下,也帮助了其他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是一种和谐互助的关系。

(3)英语学习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抛弃了陈旧的埋头书本的学习方式,而是更多地注重于英语学习与社会整体政治经济环境、社会对于人才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个人能力之间的一种协调融合。信息化的英语教学独有的团队合作、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特点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充分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人才需求,使得各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协调。

123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持续性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观念有别于以往的学习只能在学校之中进行的思想,更加推崇一种英语学习渗透于生活之中、长久不断的持续学习的观念。当今而言,互联网的存在与发展为终身学习提供了一个很有利的平台载体,将终身学习融入生活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定势。大学英语教育的信息化能够充分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以及自主学习技能,配合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培养了学生的持续学习的观念,也为学生持续性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条件。

2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现状及问题

21理论研究层面

大学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的理论研究是研究过程之中的一项重点,但是就国内而言,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在资料文献中很少涉及,没有一个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仅仅是借鉴于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个别理论,对于其独特的特性、发展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理论支持恰恰导致了国内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进程的缓慢以及低效率,一边进行一边探索的方法使得现阶段英语信息化教学还不能够提供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英语教学。

22配套设施层面

配合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规划,各大高校均在大力进行校园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对于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器材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建设,在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提升。但是学校在进行信息化教学建设的过程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选择以及运用往往是出于提高学校信息化技术水平的目的,而不是针对于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的。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教学配套设施、信息化技术水准与英语教学情况、水平之间的一种不均衡、不匹配的现象,造成日常英语教学之中不能充分发挥配套设施的相应作用。在设施、技术的发展之中忽视了与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相对应的应用方案,导致了高端设备、高端技术的低级应用,对于资源以及资金是一种浪费。

23社会整体层面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都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这也意味着教育的信息化转变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走势。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脱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以及支持,然而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实际实践之中,存在着整体水平较低的现象,导致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十分微弱。社会整体无法收到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的反馈,导致了对于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支援减少,这就更加恶化了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3大学英语教育信息化方案

31完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案

在现阶段而言,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还处于一种起步阶段,不能进行跳跃式的改革,而是要从结合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方向做起。英语的学习过程存在着很强的认知性需求,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之中听讲与记录、复习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的适合学生的学习,不能一味地抛弃。要针对以往的方式无法有效表达的部分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做到更为生动的、形象的一种讲解。两者的科学合理的融合才能够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单词学习的时候,应该选取传统的方式,而在学习语法、发音、语境的过程之中,可以多多利用信息化技术,展示出更为本土的资源,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为正统的学习效果。另外,在教学之中还可以将英语与经济等其他专业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资料阅读分析、小组讨论、成果演讲,让英语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能够帮助学生在社会工作之中有更加符合专业的英语能力。

32对学生、教师、信息化技术进行正确定位

在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强化学生的这一观念,调动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也不应该完全抽离,而是应该在恰当的时间,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指导。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作用仅仅是教师进行英语教育的一种工具以及手段,不能够取代教师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举例来说,学生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多多地进行资料阅读分析,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面,而教师需要在一些难点部分进行指导。同时,在教学进行之中一些例如读写练习、单词以及测验等方式也应该由教师进行主导进行。

33优化学习环境

信息化网络能够有效地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一个综合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环境,通过更为真实的一种情境帮助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

可以经由播放一些英文影片以及关于其他国家的地理、文化、历史以及当下的生活环境的视频,来帮助学生全方面、立体式地进行英语学习,通过对于原语国家的场景对话的观看聆听,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让学生熟悉英语的运用语境,强化语法、发音。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设备进行听说练习,并给出一个场景,让学生互相之间讨论、合作,做出一篇演讲,锻炼学生的写作以及表达能力。

4结论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对于信息化技术手段与大学英语教学的互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案的科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在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中,需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恰当的时机、合适的尺度之上科学合理地进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科学引导,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素养,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水准,更好地帮助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调查、思考与探索[J].外语教学,2003(3):52-56

[2]梁艳红,李琴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缺失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1):40-42

[3]刘文洋论“中国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应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1):34-37

[4]汤平大学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身份认同与行为比较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89-95

[5]高莉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认同教育探讨[D].重庆:西南大学,2009

[6]张雪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269-270

[7]阎毅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缺失现象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8):135-136

作者:沐正芳

第2篇:论大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力

[摘要]近年来,为了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力受到了普遍关注。然而,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大学教学设计,是目前广大大学教师所困惑的实践问题。该研究的目标是从大学教学过程出发,为大学教师提供具有可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学教师编制教学指导书、设计教学方案和了解大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从而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大学教师;教学设计力;教学指导书;教学方案

[

目前,教育研究者普遍认为:“以教学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学当前必须而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大学教师专业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FD)一般是指学校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而提供的实践性方法,是大学教学改革的一种组织形式,重在“D”,即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能力一般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专业教学能力。而教学设计力作为大学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力,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教学作为学习者与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传递知识的“光缆”,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然而,以往重“研”轻“教”的大学发展取向严重地忽视了教学作为知识传递的重要性。这种做法使得大学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较为落后,导致一些曾有过多年教龄的大学教师依然找寻不到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方法。

教学是大学教师的“职业”属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所以大学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什么、如何学承担主要的责任。然而,如何才能有效地设计大学教学,是目前广大大学教师所困惑的实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从教学的过程出发,而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设计教学指导书。教学指导书是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学与教的“契约”。通过编制教学指导书、设计教学方案和了解大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从而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力。

一 大学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美国教育学研究者费尔德曼教授在一项关于影响高校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因素调查中,提出在所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因素中教学设计这一因素最为重要。也就是说,如果大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肯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力,并且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优化组合,一定会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

大学教学的重要性决定了大学教师必须事先设计好在专业学术领域教什么以及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并且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详细的设计教学顺序和方法。总之,现今大学教师必须认清这一点:“教学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对教师的要求也不仅仅是拥有这种知识”。

运用TPACK原理可以评价和衡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即一个教师应该同时具备内容知识(CK),技术知识(TK)和教学知识(PK)。新任教师或者教学经验少的教师,即使具有专业领域知识,如果没有教学技能,也很难把学科知识出色的教给学生。大学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与中小学教师、医生、律师等有显著的不同,这些职业在“入门”之前都应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也就是说成为大学教师没有规定必须有教职的训练和实习的经历。这导致了大部分大学教师,特别是新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感到紧张与不安。为此,如果想成为一名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即提高教学设计力,这是传递学术领域知识与技能的“工具”,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

二 对大学教学设计的认识

教学设计专家罗德兰教授在深刻反思教学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设计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地位。设计作为大学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大学教师的一种有目的地创造性行为,是把教师“思想”通过视觉的形式表示出来,是一种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的活动。教学的第一步应该就是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把教学中诸多因素按照一定规则有机组合在一起,其中要体现教师的思想,更要注重整个教学之“魂”,如果没有“魂”,只能是漫无目的地教。

设计的好坏决定教学的成败。对于刚开始担任教学的教师来说,提前很长时间进行教学准备,似乎会感到有些不可理解。但如果在确定教学之后,进行推敲教学构想时,就会发现以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在设计课程教学时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长时间的反复推敲与打磨。

担任教学的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基本的设计,设计完成的教学方案是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行动指南。很多情况下,教学指导书在上一学期就应该制作完成。教学指导书应包含教学目标、履修条件、教学内容、成绩评价方法、教料书、参考书、每次的教学内容等基本内容。这些内容都应该在与学生面对面上课前的几个月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学教学设计是指系统的对某个学期担任的科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等进行的整体设计,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教学设计规划图。之前的大学教学缺乏对教学设计的重视,是漫无计划的进行教学。大学教学设计中有三个重要的问题:“通过教学,学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学生是如何达到目标的”、“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简短地概括就是“目标、方法和评价”,对这三个要素相互整合是非常重要的。目标表示的是方向,如果评价结果是和目标不同的话,就可以说教学设计在设计环节出现了问题。按照教学目标组合教学内容,评价也应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关,这对评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把你设计的教学过程整整齐齐地传递给听课的学生。教学指导书可以说是完成这个的主要手段,实际上教学中是以教学设计指导书为中心进行的教学。

三 教学设计指导书与教学设计力

1对教学设计指导书的认识

教学指导书是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在日本,在有关大学的相关文件中,明确增加了“大学应预先清楚提供给学生和教务部门一年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我国与之相类似的叫作“教案”,但我国大学教师制作的教案往往是为了学校教务部门的审查,也可以说是以学校要求为主,教师的这种被动性导致不可能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学生基本上也见不到教师制作的“教案”。

为了能更加明确地表示“教案”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们使用“教学指导书”这个词语。教学指导书是整理有关教师上课时全部内容的小册子,是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分发给学生的参考资料。其主要作用是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学与教的“契约”。但这种形式往往与大学里面规定制作的计划书略有些不同,教学指导书由教师自由描述的情况所占比重比较大,代表着教师本身的一种独特的教学理念或对于一个领域的独特理解。

2 教学设计指导书到底是什么

教学指导书“既要考虑评价作为学生选择教学时的资料,又要深入把支持学生学习的各种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教学指导书简单地说就是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或是“各个教学科目的详细计划。通常是关于大学教师教授课程的名称、担任教师的名字、讲义目的、每次的教学内容、成果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准备学习等具体的指示以及教科书的参考文献、履修条件等等,这些基本要素都要一一标记出来。这是学生进入各学科准备学习的基本。随着学生决定讲义履修的资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并且把这个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但应注意的是大学教师制作教学指导书最重要的不是支持教师的教学而是制作支持学生的学习。

日本名古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夏目达也教授认为教学指导书有三个作用。第一,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契约。例如,如果学生说“今天提出的问题不清楚”,教师就可以告知“请参考第一次上课时发的教学指导书”。当然,教师也有按照教学指导书进行教学的责任,教学指导书是学生和教师双方为教学成立而定下的契约。第二,学生学习入门的参考资料。每次的教学内容、参考文献、课题等都在教学指导书中清楚的标记,这也代表了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这样,学生也能通过教学指导书进行教学以外的自主学习。第三,面向学生事务的联络文件。把教师的联络方法、个别指导、提交报告(作业)的方法和期限、教室内遵守的规则等告诉给学生。

3制作教学指导书的意义

制作教学指导书不仅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而且能与学生之间建立起非常坚固的“纽带”,是学与教的基本保障。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1)高效支持学生学习

根据教学指导书学生会清楚教学的整体是从哪出发、到哪里去,使自己获得一定的安心感。另外,如果列出课外的学习活动或参考文献等,也能促进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教学指导书在学生课内与课外的学习过程中都能起到“支架”的作用,对学生的预习、复习和自主探究都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2)教师进行有序教学的保障

不仅是学生,教师也会根据教学指导书确认教学整体从哪开始,会到哪里去,不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有紧张感。忘记上一次课“讲了什么”和“讲到哪里”等这样“滑稽”的问题。另外,事先知道课题提出的日期和教学中应遵守的规则,也省去了很多事情。如果是每次都认真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以后再担任同一科目教学时,教学准备就格外有效率了。

(3)连接教学改善

通过制作教学指导书,教师会更加具体的了解教学整体,对教学过程时时刻刻都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之前讲了什么,之后应该讲什么都非常清楚。并且,也能比较出色地完成说话方式和板书书写方式,设计教学的技能也会自然得到提高,对教学效果的改善也会很明显。另外,教学指导书还可以作为教师与教师之间信息交流的手段。

(4)对应教学的期待

大多数学生要求教学指导书的内容要充实。通过教学指导书回应学生对课程的期待,更加能体现教师对教学的精心准备。另外,在国外教学指导书已成为代表教学质量的贵重资料,并且在日本还可以利用教学指导书对大学进行评价。当然,教学指导书也可以促进不同大学之间的教学交流。

4教学指导书包含的基本内容

教学指导书需要记载的信息如表1所示。除此以外,也可以加入通过教学产生的重大疑问、自己的教育观、教学需要的工具、过去考试问题的内容、报告的书写方式、需要特别学习支持的学生的辅导方法、读书导引和希望参加的比赛项目等。教学指导书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也可以加入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绘画、照片、教师的自我介绍、对学生的寒暄等。

第一次上课时,分发教学指导书没有形式和份数限制,所以可以自由的添加教学内容。一般把教学指导书打印在普通A4纸上。大部分学生均认为教学指导书中的信息多一点比较好。

四 大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大学教学设计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所以,在设计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设计教学时,首先考虑的是设定学习目标。以学习目标为出发点,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指导书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应参考以下四点。

(1)从课程的视角

理解课程设置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会获得哪些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对学习者的未来发展具有哪些影响,也要与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目标一致。并且,要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期待获得什么,以及选修这门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既不能单独按照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更不能按照教师喜欢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沟通,使课程“活”起来。

(2)从学术领域的视角

这是大学教学的一个独特视角。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教学的学术领域的本质,并清楚告知学生课程的目标是重视对本领域学术成果的认识还是对本学术领域特有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教师在课堂中不能仅仅只作为传递学术领域成果的“麦克风”,而应站在自己的学术立场对学术研究成果的解读,理论是“死”的,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理论的解释是不同的,这就是“活”的。并且,教师本身的这种思考方式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而往往这部分更为重要。

(3)从学生的视角

学习目标与学习者不可分离,但往往在制定学习目标过程中,教师占主导作用。教师总是“装”成很了解学生的样子去设定学习目标,但不可否认只有学生自己知道想学什么以及要学到何种程度,这种忽视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诉求是导致学习者学习偏离的主要原因。在设计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学习者在接受课程学习时已经具备了那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也要考虑学习者关心什么,最想在课程中学到什么以及已经养成了怎样的学习习惯,甚至以后打算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等,这些都需要考虑。

(4)从物理制约条件的视角

这一视角往往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容易忽略的,因为这是作为一种外在条件存在于教学设计中。但如若没有外在条件的支持也是很难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应该考虑在什么样的教室上课、利用什么样的设备进行传递信息、需不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听课的人数是多少等等,这些物理条件均应考虑进去。在大学,很多时候教师设计好的教学因物理条件的制约而无法进行的现象是常有的,所以物理制约条件必须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2 明确学习目标

对学习目标有清晰明确的认识非常重要。例如“关于进化论的考察”或“概观劳动市场”这样的学习目标的说明就是不恰当的。这种模糊不清的学习目标,学生不清楚最后会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所以,在明确学习目标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把学生作为主体

如果把学习目标写成“教什么”、“介绍什么”,那就成了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不应把教师作为主体进行教学目标设定,应把学生作为设定学习目标的主体。把学生作为主体描述学习目标的方式能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通过学习会达到什么水平。在学习目标之外,还应该写上“这门课结束时,全部学生会学到哪些知识、技能和态度”等。

(2)通过学生的行动表示目标

“观察”或“概括”这样的学习目标,教师很难确认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为了更容易确定学习目标,可以由学生的行动来确定学习目标。像“能说明什么”、“能分析什么”、“能根据什么阐述自己的意见”等这样的行动进行学习目标的描述,也对评价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3)设定条件或程度

为了明确学习目标,设定条件和程度是很有效的。例如“以自由泳的姿态60秒内能游50米”这样的学习目标,就把“以自由泳的姿态”设定为条件和“60秒以内游50米”设定为程度,对学习者来说,这样的学习目标就非常清晰,并且对学习目标的评价也具有可操作性。

为了确定学习目标设定的适当性,可以通过SMART表进行核对。把设定的学习目标从以下5个要点中进行验证。如表2。

3 从学习结果的逆向推导

为了完成学习目标,需要把整个教学目标分成小的具体的学习目标,还要考虑,在教学过程中以什么样的顺序进行排序能起到好的效果。加涅和梅瑞尔认为:“从学习结果倒推的思考,在进行设计教学方面很重要。这种做法主要是对教学设计过程中教与学分离后而没有综合的一个补充,由目标倒推至所要求的教学事件的工作程序,是最有效和最广泛使用的技巧之一,根据每一个单一类别的学习产出,设计者能够分析和规定有效学习的必要教学条件。教学结束后,学生掌握了怎样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此以后应该怎样进行思考教学。学生到达最终目的,需要进行怎样的学习,教师应该按照这样选择制作教学内容。

4 充实教学时间之外的学习

学习时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完全依赖于课堂。一定要包含大学课程之外的学习时间。按照大学课程的标准,一节课的教学需要完成50分钟的教学内容。大学教学很多情况都是2节课(100分钟),16次左右的教学,每次100分钟的学习量。也就是说除了教学时间以外的大部分学习都要靠课余时间。并且,近年有数据指出,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课余时间,所以教师必须保证促进学生教学时间外的学习。在设计教学指导书时,可以把每次教学内容的预习和复习、学生进行课题的信息、教学时间之外与学生进行交谈讨论等写上,这种方法对促进学生课外学习是有效的。

5 参考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

对于第一次担任课程教学的大学教师来说,高效率的设计教学的方法,可能就是参考其他人的教学设计。例如,在网上找到教学指导书的资源库,以你担任的“某某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教学指导书都是公开的。或者用英语检索,参考全世界范围的教学指导书。并且,还可能通过网络与你所尊敬的教学名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另外,也有网站可以下载教学指导书的模板。现在,不仅对教学指导书,甚至对笔记、课题、考试等内容公开的大学也在不断地增加。

五 提高教学设计力

教学设计力对大学教师来说是最基本的教学技术。如果能制作好的教学指导书,站在讲台上就不会感到紧张。如今,制作教学指导书的能力在大学逐渐得到重视,可能未来大学聘任教师时不仅要考查聘任者的学术水平,还要把聘任者能否制作有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学指导书作为衡量的一个标准,从源头上重视大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力。

日本名古屋大学池田辉政教授认为,创作教学就是经营技术。教学的好坏和专业知识的多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的设计力,要重视课程目标和作为课程主体的学习者,还要把教学的轮廓和各个要素的组合表现在教学指导书中,这才是设计力的表现。出色的教学设计需要专家的学术观和教育观,即使是极为普通的教学设计,也不能忘记其中可能会包含很有意义的课题。教学中应该反映本学术领域的本质,并且应该考虑什么知识才是最需要学生传承下去的,这样的课题给你的挑战是自己必须有明确独特的思考方式。

我们不希望教学是一门精确决定知识应该如何被教给学生的科学。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学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这些规律是客观的就会有一定的普适性,所以探寻教学设计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对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董玉琦,刘益春等.协调发展共同成长——2011高校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12,(5):92—96

[2]申既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64-71.

作者:李芒 孙立会

第3篇:大学声乐教学现状与合理性教学方案分析

【摘要】大学的声乐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大学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文章笔者通过目前我国大学声乐教学的现状与大学声乐教学的合理性相结合探讨了落实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声乐;声乐教学;合理性;教学方案

全世界不仅在走向一体化,在文化方面也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有关于我们国家的大学声乐的教学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话题。如今的时代,作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大学生,单单是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了,它要求的是多方面的素质,声乐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要探讨的就是大学声乐教学的合理性的方案。

一、目前大学声乐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不合理

大学应该是为我们国家培养大批人才的地方,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仅是要专业能力过硬,其他的一些素质也应该具备,声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但是以目前的形式来看,由于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长时间缺陷留下的惯性,很多的大学还继续沿用着传统的重视文化和专业教学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在声乐素质的培养教学方面有着严重的缺失。伴随着我国经济日益的发展,教育发展和改革也应该跟上脚步,大学声乐教学也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地完善其教学的合理性,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素质发展。

(二)声乐教学方法落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般大学对于大学生的声乐教学都是效仿的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方法。而高校教学实践也一直在模仿着艺术类院校应用的教学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普通的大学和艺术类院校对于学生的声乐的要求以及发展方向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味地模仿的话,会造成教学目标的错误。所以应该修正这一落后的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案。

(三)关联性不够

正如上一个问题里面提到的,目前普通大学的声乐教学还是以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思想为核心,让声乐独立了起来。在进行声乐课教学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对于这一门课程进行深度专业的挖掘,但是容易忘了声乐和其他课程的关联性。基本上在大学里面教授声乐课的都是艺术院校毕业的声乐专业的学生,所以当他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对大学生声乐教学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带入他在上艺术院校时候所学的东西,对于声乐的专业性有着执着的追求。所以会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就是声乐就是声乐,是一门完全独立的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就会认为这只是一门独立的专业,这样对于声乐专业的学习其实是非常不利的,首先容易一头扎进里面出不来,其次就是容易产生厌恶枯燥的情绪,使得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如果在教学上能够合理结合声乐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那情况又会不一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心态又会不一样,教学效果自然就能得到改善。

二、声乐教学合理性方案的落实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在很大的层面上,声乐教学的质量取决于这所大学对于声乐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正确。所以教学目标的正确与否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盏指路灯,正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引向合理正确的方向。在大学声乐教学当中,首先要定位准确,依据各自学校自身情况的不一样给予不同的定位。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声乐的能力和素质,关键的是要从声乐素质带动综合素质的提示。要树立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要将大学声乐教学合理结合到整体的教学体系当中。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在声乐方面的表演或者欣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对于其他事物的审美以及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二)加强教师的培训

既然时代在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改变。我们的大学声乐教师也应该变一变以前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了。不能再和以前一样沿用那些老一套的声乐教学方法,虽然我们不能否认那些方法是有可取之处的,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所以要吸收世界不同声乐文化的精髓。改变并且完善如今的大学声乐教学。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各地甚至各国声乐教师的交流。应该在声乐教学这一块给予足够的资金的支持。能够时不时地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为教师的交流学习提供平台和机会。比如说老师之间可以互相的去听课,这样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就能得到交流和改善,或者集体备课,资源就可以得到共享。

(三)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声乐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应该一起参与到里面来。而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单对单的辅导教学,还应该实现资源的广泛享用,比如把教学的资源上传到校园网班级群上面去。

在进行声乐教学方案的制定时,要参考社会的价值取向来保证其合理性。结合多种教学模式,比如集体课、一对一课、交流课等等,从而达到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目的。比如进行交流课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组,让他们在一起交流讨论。或者可以把这几种课合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吸收到东西。这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更加的有乐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发掘出他们内在的能力。其实这是一个让学生作为主体回归课堂的体现。

(四)重视实践教学

在大学的声乐课当中,老师应该多讲,学生就应该多练。也就是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其与实践的结合,并且合理地运用进去。因为声乐有时候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靠感觉去体会,所以说最重要的是学生亲自去感受,老师的讲授也只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已。所以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要重视起实践的作用,只有学生积极地去实践去练习,才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效果。

实践很重要,但首先要培养实践的能力。在大学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多多地鼓励学生去创作去原创。这样能够使他们不断地去思考,在成功创作了自己的东西后,能够找到自信,增强学习的兴趣。也是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还可以多多地让学生参与一些与声乐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小学教授小学生们声乐课等等。大学声乐课应该让学生不仅仅具备声乐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潜力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总结

对于我国目前的大学声乐的教学,笔者认为合理的教学方案落实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了,因为以目前的教学状况和方法完全不符合时代的规律了,就好像一个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方法不符合市场规律一样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作者:贺李

第4篇:《大学》教学设计

主备人:何粉祝

【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但文意较浅显,而且没有生动的吸引人的情节。

在文言字词方面如果课堂上采取逐字逐句翻译的方式,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教学效果反而不好。但是如果不解决字词问题,有些地方学生理解又会有失偏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再搜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点来讲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只需解决学生的疑难点,再加以适度的引导,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在内容的赏析上,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大学》的“三纲八目”的内容及联系即可。关键是要让学生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可以在其中挑选了一些能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名句警句,并让学生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进行评析,让学生加强理解,加深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本课的学习中,应当让学生对其中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2.理解《大学》中的 “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过程与方法:

①借助资料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自主预习; ②小组合作探究以段落为分界,合作翻译全文,教师只针对学生提出的重难点做讲解强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修齐治平”的重要性,并培养加强自身修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工具书并以小组讨论为主来疏通文意,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指导和要求:

1、结合注释和名师伴你行初步梳理全文,要求:对全文内容有整体认识。

2、说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到了什么?

(a、由学习之道——治国之道 b、正反两方面说明教育、学习的重要性 c、强调要以修身为本,不可本末倒置 d、如何修身,具体提出要求。)

第一课时

一、导入:回顾《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

1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这句话,说说其中“小学”是什么意思? 生答:小的方面的学习。

师问:那么,这小的方面指什么呢? 生答:指的是“句读”。

教师补充:在古代,句读是属于小学问,也就是“小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响应韩愈的号召,去学习儒家的经典之作——《大学》。

二、解题:

师问:这里的“大学”又作何解释呢? 生答:“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应是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教师补充: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另外,古代的大学还可以指古代天子所设的学校。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

三、了解文章出处: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四书之一)。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四、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小组分组朗读 2.正音

忿懥(zhì)偾(fèn)事 自谦

恶(wù)恶(è)臭(xiù) 好(hào)好(hǎo)色 弟者

五、预习检测——解释下列划线字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明:使„彰显;明:美好 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形:表现,显露 4.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使„„谨慎

5.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对于;辟:有偏向 6.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出家:越出家族

7.弟者,所以事长也。弟:通“悌”,敬爱兄长(入则孝出则悌);所以:用来„的 8.上恤孤而民不倍。倍:通“背”,违背

9.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老老:尊敬长辈

长长:敬重长者

2 10.有财此有用。此:就

六、逐段讨论:

逐段依次让学生提出疑难的字词和句子,让小组讨论研究,并总结发言,最后请学生通译全段,教师做提点补充。

(第一段)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动词,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一切,一律。

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重视。薄:轻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作业:《名师》预习新起点的1 、4 、5 题。

第二课时

回顾上节课讲解的第一段,让学生花3-5分钟回忆,继续讲解下文:

(第二段)

(1)诚其意:使意念真诚。 (2)毋:不要。

(3)恶(wù)恶(è)臭(xiù):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òu)味的含义宽泛。

(4)好(hào)好(hǎ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ǎo)色,美女。 (5)谦(qiè):通“慊”,满足。

(6)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 (7)闲居:即独处。 (8)厌然:掩盖的样子。 (9)掩:遮掩,掩盖。 (10)著:显示。

(11)中:指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

3

(第三段)

(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 (2)忿懥(zhì):愤怒。

(第四段)

(1)之:对于。辟:偏颇,偏向。 (2)哀矜:同情,怜悯。 (3)敖,骄傲。惰:怠慢。 (4)硕:大,茂盛。

(第五段) (1)悌(ti):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 (2)慈:指父母爱子女。 (3)机:作用。 (4)偾(fèn):败坏。

(5)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两位领袖,即尧帝和舜帝,历来被认为是圣君的代表。 (6)帅:同“率”,率领,统帅。 (7)桀(jié):夏最后一位君主。纣:即殷纣王,商最后一位君主。二人被认为是暴君的代表。 (8)诸:”之于”的合音。 (11)恕:即恕道。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己的品德就是儒学所倡导的恕道。 (12)喻:使别人明白。

作业:《名师》预习新起点2 、3 题。

第三课时

字词梳理后,文本内容讲析: (第六段)

(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老人看待。 (2)长长:尊重长辈。

(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 (4)倍:通“背”,违背。

(5)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 (10)此:就。

七、文本探究

再读课文,问题探究: 1.《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请在文中将其找出来。 (补充解释:什么是三纲八目?)

《大学》分“经”、“传”两部分:“经”指的是道、根本、原则和规律;“传”

4 则用以诠释“经”的。大学的经文名为“大学之道”,其内容有“三纲八目”之分。“纲”是大纲、纲领,指主要的部分;“目”是细目,大项中再分的小项;纲目即大纲和细目,古有“纲举目张”一说。《大学》“三纲”指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答: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答:四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3.“八目”的关系是怎样的?哪一个是根本? 答:“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基础,做好这些的目的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条件,“修身”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们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八、课文小结

《大学》三纲八目的人生图式具有成熟的理论创造,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历史中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特定道德人格,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并造就了独特的中国人生精神,成为传统文化予以我们的一份宝贵精神遗产。

九、发散与探究

有人说《大学》的论述可谓“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对现代人也是很有作用的;有人却对其中的某些说法颇有非议。 请在下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句联系社会和自身实际进行评析。

1.君子必慎其独也。

2.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3.格物致知。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7.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教师总结: 如果一个人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就不可能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我们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应遵守道德规范。能否永远做光明磊落的人,关键也许就在你不为人注意的一刹那。

作业:《名师》P93课时作业

第5篇: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

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

3. 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 进修规划, 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

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

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6.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

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37.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

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 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 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

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

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

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

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

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

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

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6篇: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大学英语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它具有学生覆盖面最广、学时最长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社会需要更多具有一定英语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是高职学历教育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高职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英语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主要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手段为一体系。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B级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必要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人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要求。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基础: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些英语基础,但是因为生源地的差异,不同专业乃至相同专业的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有一部分来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为零。有了一定英语基础的大多数学生词汇量极为匮乏,高考成绩也很低,这些学生和零基础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有些专业和有些班级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学习能力:学生思想活跃,但学习自主性差, 学习非常被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总是要依赖老师,依赖课堂,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又因英语基础薄弱,对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能力培养和提高都有影响。

心理特征: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情绪纠结,出现了许多学习上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学习动机的缺失和学习态度的消极。在学习上自信心不足,存在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需要教师耐心细致指导,并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程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也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按照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本课程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提出两个级别的目标要求:

A级:认知25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2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另需掌握300个与行业相关的英语词汇。

B级:认知20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500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另需掌握200个与行业相关的英语词汇

能力目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水平,即要求学生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及自主学习意识。能就较广泛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如通知、定货单。有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素质目标:通过情景教学,分组练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毅力;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爱岗敬业精神。

四、教学模式选择与实践活动设计 1.教师讲授阶段

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Teacher-centered approach),采用认识理论,建立起由下而上或者由上而下的教学方式,采用语法翻译的课文翻译或句型分析方法。这一阶段是讲授和理解阶段,教师将重点介绍或引入新的语言素材,其中包括新的语法概念,词汇知识,新的句型以及课文内容等等。该阶段课堂设计的 重点是语言输入方式,语言输入方式指视觉、听觉、视听觉三种方式。每种方式在操作上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视觉输入,可先讲解单词,然后逐步讲解课文,改阶段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的语言现象,从学生的已知概念出发,逐步过渡到新的知识。 2.学生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Students-centered approach),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双人对话、模拟活动、表演等方式。这一阶段是综合运用阶段,教师应根据第一阶段语言输入的内容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语言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和实践。只有在交流中才能激发学生潜意识的语言学习,提高掌握语言能力。因此教师应多创造语言交流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3.巩固总结

以学习为中心的方式(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采用翻译、听写、口头报到、提问等方式。学生参与的方式包括:课文讨论。相互交谈,口头报告,角色扮演,辩论等,还可以是各种笔头或口头练习。这一阶段是检查学生是否真的理解并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或新的概念。在语言输入和语言实践之后,应对学生所学材料进行归纳和总结,采用相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检查方式可以用口述要点、复述、回答问题、写概要、翻译等。通过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型教学法主要针对课文中的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经过仔细讲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点和语法点。

2.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交际教学法主要针对每一单元的导入部分和听说部分。通过简单的口语引入新的语言素材,使学生在简单交流的基础上树立学习的兴趣。通过听说部分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和每单元的主题相关的表达和句子结构。

3. 实践练习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课后练习题以及写作,简单的给学生留作家庭作业,复杂的会在课堂上一一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写作部分先讲解写作要点,如何让学生自己练习写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的设计

我院现今采用的《新世纪高职英语》系列教材,是依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

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充分考虑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力求为一线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支持。在教学设计中,以课本为依托,并以光盘和网络教学为辅助方式。

六、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

考核包括两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

学期总评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40%)+考勤成绩(30%)+平时成绩(30%) 平时成绩包括出作业、实践、期中。实践环节随堂或分散进行。

要求学生毕业时在四学期总评成绩及格的同时,还必须参加下列水平考试之一并达到相应要求: 1)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B级; 2)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A级; 3)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CET)(400分); 4) 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三级); 5) 全国大学英语知识竞赛(D类)

第7篇:某大学综合教学楼设计

要 :本工程为某师范大学综合教学楼, 总建筑面积5122m2,建筑层数为四层,总建筑高度16.65m,各层层高均为3.9m。按使用功能设有双班教室、办公室、准备室以及值班室等。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结构体系选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六度,本工程按抗震设防烈度为四级框架,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ak200kpa,其基础形式采用现

m/2浇锥形基础。在标准荷载计算中,风荷载s00.35KN/m200.4K0N,雪荷载

/m2,对于活荷载,屋面按不上人屋面考虑,活荷载取0.5KN/m2,楼面活荷载主要为2.0KN。框架梁中主梁截面主要选用了300mm×700mm及300mm×500mm截面尺寸,联系梁截面主要为250mm×600mm,框架柱内柱、外柱均选用450mm×450mm。框架荷载计算中,统计了恒载、活载、及风载,在内力计算中活载及恒载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而风载内力计算采用反弯点法、D值法。对框架梁恒荷载及活荷载作用下的支座弯矩进行调幅,乘以0.9的系数,调幅后再进行内力组合。根据内力计算结果,进行框架梁、柱各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内力组合形式选取1.2×恒载+ 1.4×活载;1.35×恒载+0.7×1.4×活载;1.2×恒载+1.4风载;1.2×恒载+0.9×1.4×(活载+风载)四种组合中的最不利组合,以进行配筋计算。在选取控制截面方面,梁的控制截面有三个,分别为梁左右两端柱边及跨中,柱的控制截面每层有两个,取各层柱的上下端截面。框架各基本构件的配筋均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构造要求及实际计算要求。施工图纸的绘制严格执行结构制图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框架结构;分层法;内力计算;内力组合

The problem of shear in RC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CFRP laminates

Abstract :The effectiveness of externally bonded reinforcement of a strengthened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eam subjected to a shear-dominant loading regime is not well-establishe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RC beams without any internal shear reinforcement but strengthened with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 (CFRP) laminates when the primary mode of failure of the un-strengthened beam is in shear. Four RC beams we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without and with an externally anchorage system, which was carefully detailed to enhance the benefits of the strengthening lamina and counteract the destructive effects of shear forces. All the four beams were identical in terms of their geometry, internal reinforcement and concrete strength but varied in their test loading regime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shear. All the beams were tested under four point bending and extensively instrumented to monitor strains, cracking, load capacity and failure modes.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f the four beams is then critically analysed in terms of deformability, strength and failure processes under a shear loading regime. It is shown that with a carefully designed anchorage system, a predominantly brittle shear failureofa strengthened beam canbe transformedtoan almost ductile failure with well-defined enhancementof structural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both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hould enable engineers to totally avoid shear failure in strengthening beams with little or even no internal shear reinforcement.

Keywords: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 Performance; Shear loading regime; Strengthening

1前言

2.1框架结构的特点

框架结构是通过梁、柱组成的结构体系作为建筑的竖向承重结构,并同时承受水平荷载,它适用于多层建筑。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能形成较大的空间。通常梁、柱截面尺寸都不能太大,否则影响使用面积。因此,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较大,这是他的主要缺点。通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较好,能承受较大的变形,但是,变形大了容易引起非结构构件出现裂缝及破坏,这些破坏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威胁人身安全。 2.2框架结构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提高,居住环境不断的改变,建筑物的高度也在不断的升高,当建筑物高度增加时,水平荷载对结构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普通的砌体结构已经不能满足高度要求,因此,框架结构就出现了,框架结构的材料主要是钢筋和混凝土,通过把钢筋和混凝土粘接在一起,形成承重的框架结构。解放前,我国高层建筑很少,解放后,我国几个大城市开始加速建造高层建筑,目前,在许多中等城市及一些小城市也都已建造了高层建筑。在我国,高层建筑以采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近年来,不仅建造高度在增长,建筑体型和结构体系也愈益多样化,而且在50层左右的建筑中,已开始采用钢结构,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建造高层建筑的技术水平有了的发展和提高。 2.3 本次设计的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通过综合教学楼的建筑、结构、施工设计,掌握了建筑、结构、施工的施工图设计过程,重点是建筑结构的设计。通过对框架结构设计,充分了解了荷载的传力过程、框架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整个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设计包括的内容很全面,包括框架柱、梁、屋面板、楼面板、连系梁、基础和楼梯、雨篷的设计。通过对这些结构的设计,充分了解整个建筑结构,以及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PKPM的实际上机操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次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为以后尽快适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 3结论

本次毕业设计我所选择的设计题目为某师范大学综合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是对我们以前所学各科目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概括总结。在指导老师指导下,通过自己查阅有关教科书,国家规范规程以及相关建筑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设计实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并且较好的达到了设计意图。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对结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发挥,加深了对各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论文写作的水平。同时计算机上机水平和结构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为我以后即将从事的结构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谢辞 本设计力争反映本领域的最新设计成果,积极吸收成功的经验和设计理念,并且以我国最新出版的有关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做到实用、环保、经济以适应设计新理念的要求。设计打破原有毕业设计的框框,并积极采用工程设计实际的操作规程,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次设计是在指导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建筑方案的选择、结构设计计算书、PKPM上机指导到建筑、结构施工图纸的绘制,无不倾注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设计如有未尽善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特别感谢杨平老师在我毕业设计过程中所给予我的帮助,她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好的设计环境,对设计过程中涉及问题悉心指导,耐心讲解,而且在生活中对我也是关怀备至。同时感谢同组设计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在我的成长的每一步,唯一离不开的是家人对我的关心,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总有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陪伴着我,鼓励我、开导我,使我重新获得前进的勇气和激昂的斗志。学生生涯即将结束,将此成果献给我的家人,谨作为对他们的一点微薄的回报!

参考文献

[1].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明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算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龚思礼.建筑抗震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2003. [6].W Schaeller.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prentice—Hall.2000. [7].D L Schodek.structure 4th Ed.pretice—Hall.2000. [8].刘昭如.建筑结构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4.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1.1. [11]建筑结构设计编辑组编.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5. [12]赵西安编著.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13]包世华、方鄂华编著.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1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 [1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16]《建筑结构荷载规程》GB50009——2001. [17]《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校准》GB50223——95.

第8篇:《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学院

《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实践总结

一. 实施的原因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院招生人数也迅速增加。由于各地初高中 英语教育水平的的差异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异,导致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出现了120分和33分同班的现象。而学院一直沿用自然班的教学模式,把个体差异极大、英语基础高低悬殊的学生放到一起进行课堂教学,使用同一教材和同一种方法,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出现教师白费力,学生不受益的尴尬局面,英语教学质量整体下滑。为改变这种状况,对大学英语进行分级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就变的比较迫切了。在信工系和商学系领导的支持下,选择上述两系的13本科生实施分级教学。

二.具体实施

1.学生分级。 这次分级教学选择的学生来自商学系和信工系13级大二的普通本科生。按照学生自愿,学院遴选的原则,结合学生入学成绩和两次期末考试的英语和数学成绩进行择优录取。13级商学系和信工系学生共分成18个B班(慢班)和5个A班(快班)。

2.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分级。A班学生一般英语较好,也对英语感兴趣,多数学生因专业原因知道英语的重要性,对英语学习持积极态度,而且具有较强的自学 能 力 和 语 言 能 力,因 此,教 师 授 课 时 以 英 文 授 课 为 主,采 用 交 际 法 ,结 合 少 量 精讲,鼓 励 学 生 进 行 大 量 阅 读 ,扩 大 词 汇 量 ,全 面 训 练 听 、说 、读 、写 、译 等 技 能,并加大听说的比重。B班学生英语基础差,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过了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关。他们词汇量很小、缺少英语语感和兴 趣 ,教 师 授 课 应 以 翻 译 和 语 法 讲 授 为 主。这部分学生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缺乏信心,教师要对他们有耐心、要善于引导。平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心理,摆脱对英语的恐惧感,培养和诱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三.经验总结

分级教学实施一年,通过分级教学班四级考试的成绩和任课教师的访谈发现分级教学并没有达到当初预设的目的。从四级上课成绩来看,商学系A班一次四级通过率30-40%,信工系A班也可以达到30%。但是看看B班的四级通过率就少得可怜,一个班多则三五个,少则为零,并没有达到当初“培优补差”的设想。从任课教师的访谈来看,任课教师普遍反映,商学系A班好教,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好;信工系的B班上课死气沉沉,缺乏学习兴趣,怎么调动都没有反映;信工系的A班的学生的上课表现还不如商学系B班。分析其原因如下: 1. 分级教学用数学和英语两门课目的成绩作为取舍标准不科学。有些同学偏科,数学成绩很好,英语成绩一般,结果由于两门科目的平均分较高,被选进了A班,但是本人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2. 系部之间英语水平差异很大,不适合进行分级教学。商学系学生由于入学成绩较好,英语成绩普遍不错,所以整个英语学习气氛较浓。信工系由于入学成绩较低,再加上理工科学生对英语学习缺少兴趣,英语课堂教学进行的较为困难。 四.分类教学的提出

通过总结分级教学的利弊得失,结合兄弟高校相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情况,我们决定下学期在全院范围内实施大学英语分类教学。分类教学的关键是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第9篇:某大学教学楼建筑节能设计

随着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公共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大量公共建筑带来的能耗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的公共建筑能耗水平较发达国家偏高,这个反常现象并不能说明我国在教学楼的低能耗方面的工作做的十分突出,而是以牺牲教学楼类建筑的舒适感为代价的本文着眼于某大学教学楼整体建筑节能设计要点的分析,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对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概念、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某大学教学楼,节能设计

一、

二、

三、绪论„„„„„„„„„„„„„„„„3

3 研究目的和意义„„„„„„„„„„„„„„„„„正文„„„„„„„„„„„„„„„„„3

1、优化教学楼建筑整体设计„„„„„„„„„„„„„„„„3 1.1选择优良地段 „„„„„„„„„„„„„„„„„„„„„„„„„„„„3 1.2合理选择建筑体型 „„„„„„„„„„„„„„„„„„„„„„„„„ 3

2、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3 2.1墙体节能设计 „„„„„„„„„„„„„„„„„„„„„„„„„„„„4 2.1.1、粘贴保温板 „„„„„„„„„„„„„„„„„„„„„„„„„„„„„4 2.1.

2、安装锚栓 „„„„„„„„„„„„„„„„„„„„„„„„„„„„„6

2.1.3、节点图 „„„„„„„„„„„„„„„„„„„„„„„„„„„„6

2.2墙体节能设计计算书 „„„„„„„„„„„„„„„„„„„„„„„„8

2.3门窗节能设计 „„„„„„„„„„„„„„„„„„„„„„„„„„„„16

2.3.1、控制住宅窗墙比 „„„„„„„„„„„„„„„„„„„„„„„„„„„16 2.3.

2、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 „„„„„„„„„„„„„„„16

3、建筑设备节能设计要点„ „ „ „ „„ … …… … … … …„„„„„18 3.1在供暖制冷设备节能设计„„„„„„„„„„„„„„„„„„„„„„18 3.2在供电系统节能设计 „„„„„„„„„„„„„„„„„„„„„„„„20 3.3在供水系统设计方面„„„………………………………………………………20

四、结 论„„„„„„„„„„„„„„„„„„„„„„„„„„„20 参考文献„„„„„„„„„„„„„„„„„„„„„„„„„„„„„„„„„21

一、 绪论: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的程度的飞速提 升,公共建筑行业 也得到 了的长足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大量公共建筑带来的能耗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的公共建筑能耗水平较发达国家偏高,而作为公共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楼建筑,能耗水平却相差不大,这个反常现象并不能说明我国在教学楼的低能耗方面的工作做的十分突出,而是以以牺牲教学楼类建筑的舒适感为代价的。发达国家在类似气候条件下,教学楼建筑的空调、采暖、供水、照明等设施较为完备,而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还有所欠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针对我国教学楼建筑节能设计落后的实际情况,本文通过对教学楼这一特定建筑的节能要点的分析,以山东省某市夏热冬冷的的气候条件为例,针对相应的气候环境、水暖条件,提出合理的节能措施,用以降低此类建筑的能耗水平,满足广大教师学生的的实际需求,提高室内舒适度舒适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可观的效益,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三、正文

1.优化教学楼建筑整体设计

1.1选择优良地段

房屋朝向尽量为南北向,避免东西向,一面提高建筑物的光照利用效率,也能在冬天保证建筑物能量输入,充分利用常绿乔木避风并利用日照取暖,夏季引风并利用绿化遮阳,减少硬地面积,多种高大乔木,增设水面,营造和改善小气候,充分利用自然风,改善室内外自然通风条件,利用攀缘植物遮阳等。

1.2合理选择建筑体型

布置好建筑总体,控制建筑的体形数,体形系数系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不计地面)与其所包同的建筑体积之比。体形系数越大,说明单位建筑所分担的热散失面积越大,能耗就越多。有研究资料表明,体形系系数每增加0.0l,耗热能指标约增加2.5%,一般宜控制在0.30以下。建筑体形

系数还与建筑物的体形是否规整及建筑物的体量大小有关。一般来说,控制或降低体形系数的方法有:减少建筑面宽,加大建筑进深;增加建筑物的层数;加大建筑物的长度或增加组合;建筑体形不宜变化过多,减少建筑的外表面积,改善教学楼整体建筑的热工性能,对于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体形系数不超过0.4。另外,还需要控制建筑物的表面积系数, 控制表面面积系数。从获取更多的日照辐射,降低耗能的观点来看,表面面积系数越小越好。从节能意义来说,长轴朝向东西的长方形体形最好,正方形次之,而长轴朝向南北方向的长方形体型的建筑节能效果最差。在建筑设计的初期阶段,有效利用天然采光、绿色照明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护身心健康的照明。

2.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2.1墙体节能设计。

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我国以实心粘土砖为墙体材料,保温性能不能满足设计标准,以外墙为例,JGJ26-1995标准规定,在建筑物形体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小于0.3时,北京地区传热系数不超过1.16W/(m2·K),而目前常用的内抹灰砖墙,传热系数都大于上述节能标准数值。因而在节能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推广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技术。

2.1.1、粘贴保温板

(1)、外保温用挤塑板标准尺寸为600mm×1200mm。非标准尺寸或局部不规则可现场裁切,但必须注意切口与板面垂直,墙面边角处挤塑板尺寸大于300mm。 (2)、按点杠框法粘贴挤塑板,每块挤塑板粘胶面积不小于40%。

(3)、排板时按水平顺序排列,上下错缝粘贴,涂好后即将保温板贴在墙面上,不得将抹好粘结剂的保温板搁置待用,以防止粘结剂结皮而失去粘结作用。

(4)、挤塑板侧边外露处应做网格布翻包处理。

(5)、变形缝处两侧及门窗洞口边处的基层上预贴250mm宽的翻包网格布。

(6)、保温板贴在墙上时应轻柔、均匀挤压挤塑板,使其粘贴牢固,应用2米靠尺和托线板检查平整度和垂直度。板与板之间要挤紧,不得有缝。若因保温板面不方正或裁切不直形成缝隙,应用保温板条塞入并打磨平。

(7)、在墙拐角处,应先排好尺寸,裁切保温板,使其粘贴时垂直交错,保证拐角处顺直且垂直墙面。

(8)、在粘贴窗框四周的阳角和外墙阳角时,应先弹出基准线,作为控制阳角上下垂直的依据。

(9)、保温板连接处不能存有粘结剂。

(10)、门窗洞口处保温板排列及加强网铺贴应按照下图施工。

2.1.2、安装锚栓

(1)、本工程为多层建筑物,按照«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规定,锚栓件数量为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

(2)、本工程外墙外保温采用以粘结为主,粘结与锚栓相结合,锚栓件安装应在粘贴挤塑板24小时后进行,用电锤(或冲击钻)在挤塑板表面向内打孔,孔径为Φ10,进墙深度不小于50mm,钉头与园盘不得超出挤塑板面。

锚固件锚固件安装示意图

2.1.3、节点图

2.2墙体节能设计计算书

板的格区划分如图所示:

4.1.1 B3板区格

基本参数 几何参数

宽度:lx4000mm,ly7000mm,板厚:h100mm

其截面有效高度:短跨方向跨中ho1002080mm, 长跨方向跨中ho1002575mm

板宽取b1000mm,b0.614,11.0,10.8 荷载设计值:(均布荷载)

q1.24.821.40.56.48kN/m2

材料信息: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c11.9N/mm2,ft1.27N/mm2 钢筋等级:HPB235,fy210N/mm2 计算结果

弯矩值:lx/ly4000/70000.571

由经验公式Mxm1qlx2,Mym1qlx(m1,m2可通过lx/ly查表得到)可得:

Mx0.05156.48425.34kN.m

2M`x0.11216.484211.62kN.m My0.01156.48723.65kN.m

M`y0.07836.487224.86kN.m

X向班底钢筋:

Mx5.341060.070

s221.011.91000801fcbho

112s1120.0700.073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073330.09mm2

210

选配8@150,As335mm

2 Asf3351.270.41%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 bho100080fy210

Y方向板底钢筋:

sMy1fcbho23.651060.05 21.011.910007

5 112s1120.050.051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750.051216.75mm2

210

选配8@200,As251mm2

Asf2511.270.33%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 bho100075fy210X向支座钢筋:

M`x11.62106s0.153 221.011.91000801fcbho

112s1120.1530.167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167757.07mm2

210

选配12@150,As754mm2

Asf7541.270.94%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 bho100080fy210Y向支座钢筋:

M`y24.861060.37

1 s221fcbho1.011.9100075

112s1120.3710.492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750.492209mm12

210

选配14@75,As2052mm2

Asf20521.272.74%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 bho100075fy2104.1.2 B1区格板:

基本参数 几何参数:

宽度:lx4000mm,ly7000mm,板厚:h100mm 截面有效高度:短跨方向跨中ho1002080mm 长跨方向跨中ho1002575mm

板宽取b1000mm,b0.614,11.0,10.8 荷载设计值:(均布荷载)

q1.24.821.40.56.48kN/m2

材料信息: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c11.9N/mm2,ft1.27N/mm2 钢筋等级:HPB235,fy210N/mm2 计算结果

弯矩值:lx/ly4000/70000.571

由经验公式Mxm1qlx2,Mym1qlx(m1,m2可通过lx/ly查表得到)可得:

Mx0.03926.48424.06kN.m

2M`x0.08226.48428.52kN.m My0.00496.48721.56kN.m

M`y0.05706.487218.1kN.m

X向班底钢筋:

Mx4.061060.05

3 s221.011.91000801fcbho

112s1120.0530.054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054244.8mm2

210

选配6@120,As236mm2

Asf2361.270.29.5%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 bho100080fy210

Y方向板底钢筋:

sMy1fcbho21.561060.023 21.011.9100075

112s1120.0230.0233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750.023399.03mm2

210

选配8@180,As279mm2

Asf2791.270.28%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 bho100075fy210X向支座钢筋:

M`x8.52106s0.112 221.011.91000801fcbhob0.61

4 112s1120.1120.119,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119539.47mm2

210

选配10@140,As561mm2

Asf5611.270.70%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 bho100080fy210Y向支座钢筋:

M`y18.11060.270

s221.011.91000751fcbhob0.614

112s1120.2700.322,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750.3221368.5mm2

210

选配14@110,As1399mm2

Asf13991.271.86%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 bho100075fy2104.1.3 B4区格板

基本参数 几何参数:

宽度:lx3400mm,ly4000mm,板厚:h100mm 截面有效高度:短跨方向跨中ho1002080mm 长跨方向跨中ho1002080mm

板宽取b1000mm,b0.614,11.0,10.8 荷载设计值:(均布荷载)

q1.24.821.40.56.48kN/m2

材料信息: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c11.9N/mm2,ft1.27N/mm2 钢筋等级:HPB235,fy210N/mm2 计算结果

弯矩值:lx/ly3400/40000.85

由经验公式Mxm1qlx2,Mym1qlx(m1,m2可通过lx/ly查表得到)可得:

Mx0.02896.483.422.16kN.m

2M`x0.06936.483.425.19kN.m My0.01386.48421.43kN.m

M`y0.05676.48425.88kN.m

X向班底钢筋:

Mx2.161060.028

s221.011.91000801fcbho

112s1120.0280.028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028126.9mm2

210

选配6@120,As236mm2

Asf2361.270.29.5%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 bho100080fy210

Y方向板底钢筋:

sMy1fcbho21.431060.019 21.011.9100080b0.614

112s1120.0190.019,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01986.13mm2

210

选配6@120,As236mm2

Asf2361.270.29.5%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 bho100080fy210X向支座钢筋:

M`x5.19106s0.068 221.011.91000801fcbho

112s1120.0680.070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070317.33mm2

210

选配8@150,As335mm2

Asf3351.270.42%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 bho100080fy210Y向支座钢筋:

M`y5.881060.077

s1fcbho21.011.91000802b0.614

112s1120.0770.080,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080362.67mm2

210

选配10@200,As393mm2

Asf3931.270.49%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 bho100080fy2102.3门窗节能设计。

外门窗是教学楼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1/3,冷风渗透为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其节能措施有:控制窗墙比、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设置“温度阻尼区”等

2.3.1、控制住宅窗墙比。

住宅窗墙比是指住宅窗户洞口面积与住宅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JGJ26-19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对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比做了严格的规定,指出“北向、东向和西向、南向的窗墙比分别不应超过20%、30%、35%”。

2.3.2、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

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而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如毛毡)、弹性密闭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橡塑或泡沫密封条以及高低缝、回风槽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2.3.3、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

户门与阳台门应结合防火、防盗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以增加其绝热性能;窗户最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这样可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可设置双玻璃或三玻璃,并积极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有条件的住宅可采用低辐射玻璃;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采用大窗扇,减少小窗扇,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减少窗芯,合理地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适当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积。

2.3.4、设置“温度阻尼区”。

所谓温度阻尼区就是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有一中间层次,这一中间层次象热闸一样可阻止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外窗的热耗损。在住宅中,将北阳台的外门、窗全部用密封阳台封闭起来,外门设防风门斗,防止冷风倒灌,楼梯间设计成封闭式的,对屋顶上人孔进行封闭处理等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2.4屋面节能设计。

在不断改进建筑外墙、外窗的保温性能后,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研究。屋面节能设计的要点,其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其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选用材料时,应对材料的表观密度、导热系数、蓄热系数、抗压强度大于、吸水率、蒸汽渗透系数做细致了解,充分利用材料的热工性能,收到了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例如,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现在,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屋面,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这种保温芯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芯板为柔性制品,不仅适用于具有平面的

屋面,也可用于带有曲面的屋面,其保温工程更可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其主要技术指标,表观密度为110~150kg/m3;导热系数为0.04~0.06W/m·K;蓄热系数为0.90~0.11m2·K。抗压强度大于0.2MPa;吸水率小于0.01%;蒸汽渗透系数为2.18×10-7g/m.n.Pa[5]。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膨胀珍珠岩密度较小,导热系数较低,而且吸水率和蒸汽渗透系数也都很低。这是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所必须具备的。2001年已经在淄博污水处理厂的数百平方米屋面工程中使用,收到了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3. 建筑设备节能设计要点

3.1在供暖制冷设备节能设计

由建设部和国家质检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CTB50189,已于2005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为配合本标准更准确,具体地落实到建筑设计中去,建设部标准设计研究院决定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图集》,并于2005年9月将该任务分别下达我院和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我院负责严寒及寒冷地区,西南院负责其他地区。

要合理对教学楼建筑进行能量需求分析,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节能型的采暖、空调设备,同时要科学合理的设计采暖、空调系统,减少冷暖管路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在温度控制上,尽量采用采用分室调温,降低整体采暖空调系统的能耗水平。教学楼一般室内空间较大,人员较密集。在空调系统设计上,根据这些特点,按楼层区域划分空调系统,以全空气低速风道系统为主,采用散流器送风,在空调机房附近集中回风。办公室、会议室等较小空间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全空气处理由布置在空调机房内的全热交换器及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集中处理,空气处理流程为室外新风(设计风量约为总风量的30%),在全热交换器内吸收排风(约为总风量的25%)中的余热后与部分回风(约为总送风量的75%),混合通过表面换热器冷却或加热再经送风机送人空调区域。为保证空调区微正压,新、排风设计5%差值。考虑过渡季节直接送新风在新风管道和排风管道上设置旁通管及密闭阀。在采暖设计上,优化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及室内内散热器布置。热负荷计算是供暖系统设计的基础,以往的设计由于害怕暖气不热而盲目加大热负荷值,致使散热器安装面积过大,将不利于散热器支管上温

控阀的调节,选择合理的热指标估算办法。室内散热器位置布置,室内水平管线布置,要与室内装修协调一致,既要满足使用要求,也要满足节能指标要求。

3.2在供电系统节能设计。

教学楼的的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要根据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分布,用电设备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做到系统尽量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减少线路损耗。照明设计规范规定了各种场所的照度标准、视觉要求、照明功率密度等。照度标准是不可随意降低的,也不宜随便提高,要有效地控制单位面积灯具安装功率,在满足照明质量的前提下,教室内采用高效发光的荧光灯(如T

5、T8管)、紧凑型荧光灯及LED光源,室外附属照明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高效气体放电光源。在整栋教学楼照明设计上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公共建筑场所内的荧光灯宜选用带有无功补偿的灯具,紧凑型荧光灯优先选用电子镇流器,气体放电灯宜采用电子触发器,灯具功率因数不小于0.90。在灯具控制方式上,采用各种节能型开关或装置,根据照明使用特点可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室外照明可采用程序控制或光电、声控开关,走道、楼梯等人员短暂停留的公共场所采用节能自熄开关。

3.3在供水系统设计方面。

在供水系统设计上,首先采用变频调速水泵直接向教学楼给水系统供水,采用调节速度的方式来调节流量,根据水量需要自动调节水泵电机转速,水量需要大时电机转速增大,需要小时电机转速减小,避免电机频繁启动,从根本上防止电能浪费。同时省去了水箱、水罐,减少了设备投资费用。控制用水也是建筑节节能的重要手段,采用节水性能较好的卫生器具和节水管材 ,减少输水系统管道内、壁的粗糙度对水的水头损失会产生很大影响,管道内壁的粗糙度及局部阻力越小则水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也越小,因此当管径确定后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应选用粗糙度小局部阻力小的管材,而对于需二次加压供水的给水系统,其工程管线越长其阻力损失值就越大,对于选用的加压泵对系统最不利点的供水压力稍显不足时可通过调整内壁较光滑的供水管材来降低阻力损失,并保证满足系统供水要求的目的。

四、结论

通过对此教学楼建筑的节能要点的分析研究,我们知道建筑物节能设计的关键环节,如果针对性的采取上述节能措施,加大对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不但能降低此类建筑的能耗水平,也极大的满足广大教师学生的的实际需求,提高室内舒适度舒适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教育水平,也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可观的效益,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王立雄.建筑节能.第一版.天津.中国建工出版社.2004.5月. [2]. 张勃.住区会所建筑设计研究.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张进嘉,陈大昆,住宅的优化设计[J]住宅科技2001(2),18—19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DB13(J)81-2009 [5]. 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CTB50189 [6].《夏热冬暧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云南省实施细则(DBJ15-50-2006) [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云南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 [9].《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 [10].《夏热冬暧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21

上一篇:八年级物理教案下册下一篇:地税业务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