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先进事迹报告文稿

2022-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英模先进事迹报告文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英模先进事迹报告文稿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汶川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5月12号,在珠峰呆了一个月之后我回到了拉萨,还沉浸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成功的喜悦中,大地震发生了。北京、台湾、日本都有震感!我的第一反应是:唐山大地震影响到了14个省,这可能是比32年前更大的一次灾难,而前方灾情不明!情况不明的时候是最需要记者的时候!我得去现场!我知道高原下撤以后的第一原则是休息,我也很想家,想不满两岁的儿子。但是这时候到一线去,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职业的天性。

经批准,5月13号,我挤上了震后拉萨飞往成都的第一班飞机。

帮助外面的人搞清灾区的情况是这个时候记者的第一责任。太多太多灾区的情况,抢险救灾的人要知道,受灾的群众要知道,党中央要知道。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从未有过的沉重。到达四川的当天下午,我们报道组立即动身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

交通断了,通讯断了,余震不断。尽管做了心理准备,灾难还是击碎了我的想象。要快,要让外面尽快了解灾区的情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雨中发回了我在灾区的第一条报道。

路,是生命线,也是抢险救灾的关键。奔向震中的途中我不停地问自己:灾区的路到底怎么了?通向震中汶川的路为什么还不能打通?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把镜头对准这条路,去引导人们的视线。

5月14号,我沿着汶川方向,奔向213国道,踏进了打通道路的现场。观众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几乎半座山塌下来,路不见了。而这条路原本只有

7、8米宽,一边在塌方,一边是临着岷江的悬崖。工作人员上得去,但是展不开。这条报道,也许不那么惊心动魄,但是它把大家的疑问解开了,责难不见了,人们焦急的心情也冷静下来,开始积极地帮着出主意,怎样才能使修路的进展快一些。

在灾区的人民处在惊恐与悲伤中的时候,特别需要鼓起勇气,在废墟上没有比活着把人救出来更让人振奋的了。5月14号,都江堰的幸福小区发现了幸存者,救援者开始与死神搏斗。我想虽然压在废墟下的人我们连姓名都不知道,但电视机前有无数的人关心着她注视着她。我想让他们看到:坚持,奋斗,我们就一定能获得重生!我向现场的领导建议直播救援过程。那天晚上,我知道很多人都守在电视机前,他们的心通过我们的直播与灾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那一片废墟有三层楼高,里面充满了空洞和尖利的钢筋,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整个直播过程中,我被指定站在一个巴掌大的位置,只能说不能动。四川台的摄像张业伟在黑暗中拍摄一刻也不能停止,他要紧盯着寻像器里的画面,余光还要观察周围的情况,根本顾不上脚底下。在起吊一块水泥板时,我们脚下的断梁被拉动了,原本安全的地方变得很危险。但消防官兵继续救人,我们也继续报道,没有人离开。战士们紧张有序又小心翼翼,我们的镜头尽量地靠近跟随。几个小时后,受困者终于被抬出来了,她活着!现场一片欢呼声,我的耳机里也传来北京演播室里的欢呼声。我知道,电视机前守候的人们也会欢呼。我在现场用最大的力气喊着:这欢呼是对生命的礼赞!外面的人不抛弃,里面的人不放弃!救人的是英雄,被救的同样是英雄!这,就是我们一线记者要传递的精神--以人为本。

5月15号,我们跟着部队徒步奔向震中,因为两件事情要让观众搞明白:第一,震中的乡亲们情况到底怎么样?他们最需要什么?第二,进去救援的战士们要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怎么解决这些困难?

行进的路,有时候我觉得比在珠峰还难。那不是一条安静地等你踏上去的路,不断的余震、松软的塌方层、滚落的石块,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滚石区,我们刚通过不久就再次塌方,半个山体扑下来,覆盖了我们经过的道路。我们没停下脚步,边走边拍。

经过不停顿的9个小时,我们紧随部队到达漩口镇,那已经是5月16号的凌晨一点。紧张、饥饿、劳累,我真的想躺下什么也不做,但一想那么多人等着里面的消息,我们立即投入采访工作。天蒙蒙亮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几根从废墟里捡来的木头蒙上一块塑料布就是帐篷了,外面整整齐齐放着三块牌子:漩口镇党委、漩口镇人大、漩口镇政府。旁边,战士们已经展开了救援,当地的乡亲们给部队送来了他们仅有的蔬菜。那场景,在我的头脑中定格了,那画面让我震撼:灾难降临了,但我们有党在、有政府在、有人民军队在,老百姓就有信心在!于是,我们用了一个长长的镜头。我要用这个画面把这样的信心传递给全世界。

5月17号,我们进入汶川亟待救援的孤岛耿达乡。面对满目疮痍,无论谁到现场都会有一种揪心的痛。可当问到受灾群众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有一位受灾的群众对我说:给我们送点玉米种子来吧,赶着现在种下去,秋天我们就有吃的了。那不是一句当时就会让人热泪盈眶的话,却让我心里反复回味。这就是我们最质朴的乡亲,遭受了那么大的灾害,失去了那么多亲人,但他们想要的却是种子!种子不就是希望吗?这就是我们那么多人奔赴灾区的原因啊!我就是要把这希望的声音传递出去,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观众打电话给我,说:你真棒,在镜头里总是那么冷静。其实我也哭过,面对那样的灾情,面对受灾的乡亲,面对满目的英雄,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5月20号我到都江堰去拍摄寻找处理遗体的情况,虽然救援人员很早就知道遗体在哪里,但是为了死者的尊严,战士们都是用手扒手挖。当听说遇难者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母亲在灾难来临时跪着用身体保护孩子,我完全失控了,转身躲进一个帐篷里放纵泪水喷涌而出,我要把我心里的痛哭出去,我要把所有的积郁都哭出去,擦干了眼泪,我才走出帐篷。在镜头面前我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不哭,在心里,我始终这样提醒自己,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关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

在灾区可能有数千名记者,中央电视台先后有数百名记者前往一线,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

和我一起强行军9小时的摄像张春喜已经51岁了。为了多带设备,他必须少带水和食物。战士走,他边走边拍,战士停下休息他还在拍。进入震中因为胸闷他一直不敢躺下, 他有心脏病,还是平足!

我的同事冀惠彦大校,55岁了,从战场到各种抢险救灾都冲在前面。他在灾区是靠着临时从办公桌上抓来的一把降压药支撑着。在从水上冲击映秀时,滚石的涌浪打翻了冲锋舟,落水后他始终没有放掉手里的摄像机,死里逃生,一上岸就去发消息,为的是让观众和受灾群众看到:又一条生命线打通了!

我的4个进行航拍的同事曾经被困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两天多的时间,靠吃野果坚持着。天气多变,地形复杂,山谷里各种切变风对他们简单的飞行器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为抢险救灾进行航空拍摄!

一份帮助,乘以13亿就能帮灾区度过难关!一份关爱,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份信心,乘以13亿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而在灾区奋战的记者,就是要用手中的笔、手中的话筒、手中的镜头去做好这个乘法!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人性的方式,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坚韧与大爱!

这就是最真实的中国,我的祖国!谢谢大家!

第2篇:北疆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主题教育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主题教育总体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安排,近日,富龙工程中心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观看北疆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深感教育意义深刻,是一次净化灵魂的报告会!

报告会深情讲述了7位北疆英模的先进事迹。青春报国、白首为民的老战士任明德;永不过时的精神航标“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大漠深处播绿人、沙漠愚公苏和;扎根牧区、带领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草原之子廷·巴特尔;驻村扶贫任期结束后继续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脱贫致富的领头雁解良;用生命守护北疆绿色长城牺牲在扑火第一线的于海俊。

这些北疆英模是内蒙古不同时期党员干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次学习会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切感悟了北疆英模的高尚人格,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主题教育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先进典型为镜,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无私奉献,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3篇:公安举行英模事迹报告会简报

公安举行英模事迹报告会简报12月4日,“榜样的力量”全市公安机关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市公安局举行,来自全市公安战线的7位宣讲报告团成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的警察故事。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罗伟出席活动。

韶山冲派出所,建所66年来,一代又一代民警继承红色传统,永葆为民本色,累计获评20多项中央、省部级荣誉,连续14年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级公安派出所”,并获得“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湘潭市看守所采取全封闭隔离工作的模式,干警们用默默付出守护着全市公安监管场所的平安,他们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民警刘骁锋是第十七届湖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以他为主侦破了全省首例“贩卖人体器官案”。还有岳塘公安民警肖勇军,常年奋战在特殊岗位上,2019年在执行任务时,突发心脏病因公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47岁……

罗伟要求全市广大公安民警、辅警从先进典型事迹中获得感悟、汲取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进一步筑牢忠诚警魂,强化党的领导,优化政治生态,严明纪律作风,合力打造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为创建“全省先进、全国一流”公安品牌作出贡献!

第4篇:抗震救灾英模事迹首场报告会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首场报告会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报告会。(6月11日新华社)

一场突然降临的罕见大地震,让全国人民目睹了一场袭击人类生命的巨大灾难:地动山摇的瞬间,房屋倒塌、家园被毁,数万生命被吞噬于瓦砾之下。而当我们悲悼同胞死难、痛感灾难无情之时,也看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与死神争夺生命的充满英雄壮举的画面。在抗震救灾现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迎风飘扬的军旗;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奋不顾身的共产党人„„英雄们的身影,英雄们的故事,让人感动、落泪、赞叹、敬佩!

如今,聆听着英模事迹报告,让我们心潮澎湃,再次收获着感动与震撼。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单位,承担的任务不同,具体的事迹也不一样,但是,面对险情,面对生命的呼唤,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用自己最朴素、最无华、最壮烈的行动,将入党时的誓言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人们的心目中竖起了一座座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时代风采的精神丰碑,他们让我们读懂了什么叫大灾有大爱、什么叫尊严和勇气、什么叫凝聚和挺立。

在这些英模面前,再华美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他们是一个民族的旗帜,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本色,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可贵品格,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他们不愧为党和人民的骄傲,不愧为全社会学习的楷模。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一个没有精神的人,犹如行尸走肉,是个没有希望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个软弱的民族,任人宰割的民族,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繁荣、民族昌盛、个人成长,离不开精神支柱。我感到,在这些英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时代精神,其实就是“延安精神”、“百万雄师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王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神

五、神六精神”的传承和光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升华。对这种精神的坚持,无疑可以让每一个人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加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抗震救灾英模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我们仅有感动是不够的。只有让他们的精神力量深入人心,才能引导你我见贤思齐,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办好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坚忍不拔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信心百倍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第5篇: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老师,老师”(王敏)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王敏,是陕西省宁强县黄坝驿九年制学校的教师,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5月12日,地震袭来的时候,我正在去往教学楼的路上。突然,我感到脚下轻微震颤,夹杂着低沉的轰鸣声。眨眼间,地面由上下震动变成左右摇晃,幅度越来越大,轰隆隆的声响不绝于耳。我站立不稳,头晕目眩。不好,地震了!赶紧到操场上去!我本能地一边大声呼喊,一边跌跌撞撞地朝教学楼方向奔去。

此时,教学楼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剧烈的摇晃使楼顶的瓦片纷纷坠落,哗哗作响,有的地方有如雨点般飞落而下,从二楼到一楼仅有的一段室外楼梯已被堵住。在二楼楼梯口,20多名一年级小学生吓得哇哇直哭,乱作一团,大声喊着:老师,老师!

我用胳膊护住头,不顾一切冲向楼梯,奔上二楼,跑到孩子们面前。别怕!快!跟着老师,顺墙角下!我大声喊着。惊恐的孩子们在我的引领下,沿着墙角,迅速往楼下跑去。我顺手抱起两个身边的孩子,带着他们跑出了危机四伏的教学楼。

将这些孩子带到安全地带后,没等喘口气,身后又传来一阵尖叫声。我回头一看,二楼楼梯口还有两个小女孩儿她们已经吓呆了,缩成一团,浑身发抖。在她们身边,屋顶落下的砖瓦越来越密集,情况万分危险。

来不及多想,我再次冲进教学楼,奔到孩子面前,一手抱住一个,拖着她们往楼下跑。为了不让落下的砖瓦砸着孩子,我尽力将头和身躯向前倾斜,把两个孩子紧紧揽在怀里,用自己的背和头尽量护住她们。

跑到一楼楼梯口,眼看再有一步就要脱离险境了。就在这时,一大堆砖瓦倾泻而下,重重朝我头上、背上砸来。在倒地的一瞬间,我本能地把孩子紧紧地护在怀里。隐隐约约感到热乎乎的鲜血从头上喷涌而出,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后来,丈夫告诉我,是校长和老师们把我救了出来。当时我浑身是血,身上到处是瓦片碎石砸出的血口子。一位老师情急之下抓起一块抹布捂在我头顶的伤口上,鲜血把脏乎乎的抹布都浸透了。同事们背着我,把我送到了离学校最近的计生服务站。简单包扎后,又把我送往离学校十多公里外的县医院。就在医院全力抢救我的时候,余震发生了。医生冒着生命危险缝合我的伤口,去掉了我的几绺头发,剪掉了我额头上外翻的皮肉,清理出我鼻孔、嘴里的沙土和血块。

那俩娃怎么样了?同事说这是我醒来后问的最多的一句话。电话一直打不通。四个小时后终于得知我救的那两个学生只擦破了一点皮;全校四百多学生在校长和老师们的疏导下,及时撤离到了安全地带,也都没事。听了这话,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

第二天,婆婆抱着两岁的儿子到医院来看我。一进门,看到我头上缠着绷带,儿子哇的一声就哭了,一个劲地往奶奶怀里钻,好久也不肯叫妈妈。我拉着儿子的手说:妈妈生病了,等妈妈好了,咱们就回家。儿子说有地震,不回,不回。听了儿子的话,我心里一阵酸楚。地震发生时,他就在离学校不远的保姆家。听保姆说,地震时儿子受了惊吓,哭着闹着,不停地叫:妈妈,我要妈妈。

几天后,医生拆掉了我头上的绷带,天真可爱的儿子用他嫩嫩的小手轻轻抚摸我满脸的血痂,小声对我说:妈妈,去洗脸,洗洗脸就好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儿子,也不知道我的脸成了什么样子。地震顷刻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手边连一面小镜子也找不到。在丈夫扶我换药的途中,我对着医院大门的玻璃,第一次看到了自己受伤后的脸,我难过地捂住了眼睛,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说句心里话,和所有女同胞一样,我也爱美,从心底里讨厌这难看的疤痕。但是,当我想到自己救出的学生可以甜蜜地依偎在父母怀里,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时,我便觉得这疤痕算不了什么,我能够坦然面对。

治疗的那段时间里,对外界的灾情了解很少。等我能看到电视节目时,我被惊呆了,地震让我们的国家遭了多么大的一个灾呀!

今天我带着额头上这浅浅的伤疤,平平安安地站在这里,但又有多少灾区的老师再也不能登上他们心爱的讲台,再也不能与亲人团聚欢笑。特别是在四川重灾区,无数英雄老师为了抢救学生英勇牺牲。在生死关头,他们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与他们相比,我只是受了一点伤,我只是做了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多关爱和荣誉,我深深感到不安和惭愧。

我是一个瘦弱胆小的人,在家里提一桶水都吃力,白天一个人也不敢在山林里走路。地震那一刻,是学生一声声老师,老师的呼喊,唤起了我的勇气,给了我力量,让我一下子冲进随时可能垮塌的教学楼,一手抱着一个孩子冲了出来。这力量更来源于女人天生的母爱,来源于长期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师生感情,来源于教师职业赋予我的神圣职责。老师,老师,这神圣的称号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让我对教师职业的内涵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和理解:忠诚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勇于奉献,这就是我无悔的选择,这就是我永远的职责!

谢谢大家!

第6篇: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之感想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6月24日晨,我们中百大厦超市全体员工集体观看了首场《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7位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英模人物,为全国人民讲述这次抗震救灾历程中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

感谢电视和网络,让我们这些无法亲临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普通群众,有幸聆听到、观看到首场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并再一次感受平凡英雄的伟大精神,感受来自人间的大爱、来自心底的感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灾害无情人有情,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速形成抗击地震灾害的强大力量,并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和群体,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无畏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这七位英雄在演讲中,用朴素无华但是饱含深情的语言,为我们演绎和再现了一个个“生死时速”的

战斗历程,给每一个场内和场外的听众、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在聆听英模报告的过程中,笔者的眼睛一次次地湿润,一次次地被英模们带到那令人难以忘怀的救灾现场……

生命诚可贵,奉献价更高。在大灾大难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没有倒下,伟大的中华民族没有屈服。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光辉在灾害面前得到了尽情绽放和升华。面对生死考验,无数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里有我们的军人、公安战士、老师、学生、医务人员、干部、群众、记者......他们都是可敬可亲可爱可歌可泣的中国人!巨震面前让世界看到了我们有强大的祖国和伟大的党!有压不垮的中国人!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无私奉献的中国人!勇往直前的中国人!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自豪,因为我感到我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这七位英雄,只是抗震救灾英雄谱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可亲可敬舍己为人的老师和那些可爱而又坚强的同学,有了如此镇定、从容、自信的指挥将才和顽强拼搏、不抛弃、不放弃的救援人员,有了舍小家顾大家的无数的无名英雄,才让我们真切看到了灾难中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彰显了

一种无畏而又不屈的民族精神,从而折射出了一个民族的伟大,一个国家的坚强。

7位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英模人物,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中,临危不惧、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时代壮歌,为伟大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弘扬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让我们记住这7位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他们是,四川省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师生共铸爱的丰碑;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31小时生死挺进震中汶川;广东省抗震救灾医疗队刁冬梅:白衣战士托起生命希望;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震不垮的战斗堡垒;成都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孙国利: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政委张晓峰:为灾区人民架起空中生命通道;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汶川,向世界报道。

灾难过去,而感动常在;报告结束,但精神永存!

上一篇:建筑工地考察与见下一篇:校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