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品种筛选农业推广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应用DTOPSIS法对2018年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11个鲜食甘薯品系11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合在崇左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甘薯品种。结果表明:按照DTOPSIS分析结果Ci排序,鲜1、鲜3、鲜4三个甘薯品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差,不适合在崇左地区推广种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黄瓜品种筛选农业推广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瓜品种筛选农业推广论文 篇1:

设施栽培优质高产水果型黄瓜品种筛选研究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水果型黄瓜品种特征与适应性,筛选适合常熟及周边地区设施栽培的水果黄瓜优良品种。[方法] 通过对引进的7个水果黄瓜新品种进行随机区组品比试验,分析不同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状、果实营养品质、产量与抗病性,综合评价筛选优良品种。[结果] 南水2号、南水6号和小脆3个品种产量高、品质佳,田间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结论] 南水2号、南水6号和小脆3个品种比较适宜在常熟及周边地区设施栽培及推广,该试验研究可为设施栽培水果黄瓜品种的选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果黄瓜;设施栽培;品种筛选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0.0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creening of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Fruit Cucumber under Facility Cultivation

ZHOU Jun1,MENG Ying2,BI Yan-sheng3 et al (1.Changshu Seed Industry Co., Ltd., Changshu, Jiangsu 215500;2.Institute for New Rural Development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u), Changshu, Jiangsu 215500;3.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6)

Key words Fruit cucumber;Facility cultivation;Variety screening

水果型黄瓜因其口感好、味道美、品质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量呈现增加的趋势[1-2]。常熟地区近年来水果黄瓜种植的品种以进口为主,品种比较单一,种子成本高,且存在品种老化以及抗逆性减弱的问题,导致黄瓜种植产量和品质下降,经济效益较差。

为了引进适合常熟地区设施栽培的优质高产水果型黄瓜新品种,进一步推动瓜类市场的发展以及优化品种结构,实现多样化种植,笔者于2020年春季在试验基地的设施大棚内进行了7个水果型黄瓜新品种的种植比较试验,通过种植比较,筛选出了适宜于常熟及周边地区设施栽培的优良品种,为设施栽培水果黄瓜品种的选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年3月在公司试验基地塑料连栋大棚内进行。温室为三连栋塑料薄膜大棚,棚肩高(天沟高度)3.5 m、顶高5.5 m、外遮阳高6.0 m,大棚每栋宽8.0 m,总宽度(东西)24 m,长度(南北)40 m。温室配有电动卷膜通风系统、内外遮阳系统、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和自动喷灌系统。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果型黄瓜品种有7个,分别为南水2号、南水6号、碧玉3号、小脆、中农19、迷你2号、翠玉。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品种翠玉为对照。2020年3月5日,在公司育苗工厂内用72孔穴盘和基质育苗,3月26日定植到试验大棚内。设3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3-5]。每小区双行定植16株,株距35 cm 左右,行距70 cm左右。采用滴灌进行肥水管理,各小区管理一致。每个品种随机抽取12株,观察测量株高、茎粗和第1雌花节位等植物学性状,瓜皮色、瓜长和瓜横径等果实商品性状,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單瓜重和单株产量,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果型黄瓜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

由表1可知,在株高和茎粗方面,南水2号值最大,中农19值最小;在节间距方面,南水6号最短,碧玉3号最长;在叶面积方面,南水2号最大,迷你2号最小;在叶绿素含量方面,南水6号最高,中农19最低;在第1雌花节位方面,南水6号和翠玉节位最低;在全株结果数方面,南水2号结果数最多,中农19结果数最少。综上所述,南水2号、南水6号、小脆和翠玉4个品种营养生长快、长势强、熟性早[6]。

2.2 不同水果型黄瓜品种商品性状比较

由表2可知,在瓜皮颜色方面,南水6号、碧玉3号瓜皮颜色呈深绿色,南水2号、小脆、翠玉为绿色,中农19和迷你2号为淡绿色;在瓜形方面,不同品种瓜长都小于20 cm,均属于短粗瓜型[7-8],其中翠玉瓜长最短,为13.17 cm;在瓜横径方面,迷你2号横径最大,为3.41 cm,碧玉3号最小,为2.82 cm;在瓜棱和瓜刺方面,不同品种的瓜面都比较光滑,无瓜棱与瓜刺。

2.3 不同水果型黄瓜品种营养品质及产量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在维生素 C含量方面,南水6号含量最高,为118.09 mg/kg,迷你2号最低,为79.48 mg/kg;在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南水2号含量最高,分别为1.36%与4.52%;在单瓜重与单株产量方面,南水6号值最大,分别为116.52 g与3.25 kg。在折合单位面积产量方面,由高到低依次為南水6号、小脆、南水2号、翠玉、碧玉3号、迷你2号、中农19。

2.4 不同水果型黄瓜品种田间抗病性比较

在黄瓜种植生产过程中,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等[9-11]。根据田间种植试验观察,7个品种的抗病性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表4可以看出,南水6号高抗白粉病和枯萎病,抗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小脆高抗霜霉病和枯萎病,抗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2个品种综合抗病性高于对照及其他品种。

3 结论

通过对引进的南水2号、南水6号、碧玉3号、小脆、中农19、迷你2号和翠玉7个水果型黄瓜新品种进行设施栽培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南水6号和小脆2个品种在果实产量及抗病性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南水2号果实综合营养品质优,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高,维生素C含量位居第2,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植株生长后期霜霉病发病略重,在种植生产过程中加强病害防治措施,仍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综上所述,南水2号、南水6号和小脆3个水果型黄瓜品种比较适合在常熟及周边地区进行设施栽培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贺超兴,李建明,张志斌,等.水果型黄瓜春季大棚栽培优质高产品种筛选试验[J].中国瓜菜,2010,23(1):21-23.

[2]

张焕春,尹国香,夏秀波,等.日光温室早春茬水果黄瓜品种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18-2019.

[3] 叶林,李建设,张光弟.不同品种黄瓜在日光温室中生长情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62-14663,14716.

[4] 朱华.早春大棚黄瓜适宜品种筛选及育苗和定植方式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5] 林永胜,傅钊华,唐建阳.设施黄瓜新品种引种筛选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10):23-25.

[6] 王建忠.水果黄瓜品种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4,89.

[7] 沈炜.春季大棚水果黄瓜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果菜,2017,37(6):57-60,68.

[8] 高晶霞,杨冬艳,颜秀娟,等.日光温室早春茬黄瓜品种引进筛选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4):57-59.

[9] 吕宏伟,吕静,乔靖.早春水果黄瓜品种引种筛选试验初报[J].中国果菜,2010,30(5):41.

[10] 刘道霞.大棚温室黄瓜栽培与管理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5):88,91.

[11] 甘勇辉,王水琦.温棚型黄瓜引种及无公害标准化栽培[J].农业与技术,2020,40(12):12-14.

作者:周俊 孟颖 毕研胜 夏逸焕 唐政辉 殷峰 徐进

黄瓜品种筛选农业推广论文 篇2:

DTOPSIS法在甘薯品系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应用DTOPSIS法对2018年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11个鲜食甘薯品系11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合在崇左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甘薯品种。结果表明:按照DTOPSIS分析结果Ci排序,鲜1、鲜3、鲜4三个甘薯品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差,不适合在崇左地区推广种植。鲜6、鲜10、鲜11三个优良鲜食甘薯品系综合性状优良,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i)及单产排名均前三,值得进一步推广在崇左地区种植,并研究相应配套栽培措施。

关键词:DTOPSIS法 甘薯 综合评价 崇左地区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weet Potato Varieties by DTOPSIS Method

HE Wen,ZHANG Xiufen,GUO Suyun*,LI Hengrui,

MO Zhoumei,YANG Haixia,LIU Lianjun

(Guangxi South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Longzhou,

Guangxi 532415, China)

Key words: DTOPSIS method;sweet potato;comprehensive evaluation;Chongzuo area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又称红薯、地瓜、番薯等,旋花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由于富含淀粉、含有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糖以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等物质,常用作鲜食、加工甘薯粉和炸薯条等[1]。目前全球粮食安全依然存在[2],甘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3],特别是在口粮日益要求多样化、精细化的条件下,优质甘薯选育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刘子荣等[4]筛选出3个对斜纹夜蛾和甘薯烦夜蛾的抗虫效果相对较好的甘薯品种。王佳佳等[5]选育出高淀粉甘薯优良新品种“渝薯1号”,大中薯率70%以上,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和蔓割病。培育符合现代农业推广需求的品种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6]。但是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地方表现不一,仅仅从某一个方面对品种进行评价,不利于甘薯品种选育和推广。

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是培育优异品种的基础[7],而综合评价是良种选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对品种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8]。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灰色关联度法、模糊数学法、DTOPSIS法(Dynamic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等,其中DTOPSIS法是由姚兴涛经TOPSIS法改进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多目标决策,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等品种的综合评价中,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8-9]。姚旺等[9]应用DTOPSIS法分析湖南烤烟区10个新品种,筛选出两个综合评价值最高的品种。李文砚等[10]应用DTOP-SIS法对11个草莓品种11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适合在广西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草莓品种。王炜等[11]应用DTOPSIS法在黄芩商品药材质量综合评价,进行黄芩的货源筛选和质量控制。覃耀冠等[12]进行广西甘蔗新品种区试柳州点7个甘蔗新品种DTOPSIS法综合评价研究,筛选出是三个适宜在广西柳州地区推广应用新品种。黄瑞寅等[13]应用DTOPSIS法对云南原料基地单元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安定烟站烟叶质量整体较好。胡其明等[14]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杂交水稻新品种在黔西南州的适应性,综合评价分析结果与生产实际基本一致。

目前针对采用DTOPSIS法綜合评价甘薯新品种的研究尚未有报道。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不同甘薯品系,以期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薯品种,为我区甘薯产业的良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11份鲜食甘薯品系,编号分别是鲜1~鲜11,11个鲜食甘薯品系薯苗均由广西农科院玉米所选育并提供。

1.2 实验方法

栽培试验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内甘薯试验地进行。该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年均气温22.2℃,年降雨量1273.6 mm,年均相对湿度82%,极少受霜冻天气及台风影响。按照田间常规管理,处理间水肥管理一致。实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个小区,每个小区种植面积20 m2,种植规格株行距20 cm,垄距1 m,共4行100株甘薯苗。

1.2.1 数据测定方法

收获时在每个区取5株甘薯进行数据观察测定,测定甘薯茎粗、蔓长、地上部分鲜重、平均薯鲜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重、商品薯率、干物率、亩产、食味评价。甘薯茎粗、蔓长、地上部分鲜重三个性状指标在甘薯藤蔓生长最大期(90天)时测定。平均薯鲜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重、商品薯率、干物率、单产7个性状指标在甘薯收获期进行测定。食味评价[15]在甘薯收获后1~2周内组织单位专家10名和附近居民20名食用评价。具体统计方法参照王美珍等[8]进行综合分析。

1.3 统计分析

甘薯各品系间不同性状指标分析使用SPSS 22.0进行;DTOPSIS法各运算步骤采用Excel 2010进行计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薯各品系主要性状指标分析

将11个鲜食甘薯品系的11个指标性状列于表1,构建评价矩阵。在11个甘薯品系11个指标中,茎粗为7.32~12.14 mm,以鲜11最大,鲜4最小;蔓长为55~294 cm,鲜11最长,鲜10最短;地上部分鲜重为67.88~711.94 g,鲜8最重,鲜9最轻;平均鲜薯重为34.40~92.56 g,鲜2最重,鲜3最轻;结薯数2.11~11.2个,最多为鲜11,最少为鲜8;单株薯重82.56~920 g,最重为鲜11,最轻为鲜3;商品薯重52.1~730 g,最重为鲜11,最轻为鲜3;商品率60%~85%,最大为鲜10和鲜2,最小为鲜3,干物率23%~35%,最高为鲜8和鲜9,最小为鲜3;单产375.02~2055.66 kg/667m2,最大为鲜6,最小为鲜3;食味评价58.67~83.33分,最佳为鲜5,最差为鲜3。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蔓长和地上部分鲜重成极显著正相关,平均薯鲜重和商品薯率成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商品薯重成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薯重和商品薯重成极显著正相关(表2)。

2.2 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本试验的11个指标(A1:茎粗、A2:蔓长、A3:地上部分鲜重、A4:平均薯鲜重、A5:单株结薯数、A6:单株薯重、A7:商品薯重、A8:商品薯率、A9:干物率、A10:单产、A11:食味评价)都是正向指标,均以11个样本中最大值作为分母,分别除以各样本该指标的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得到无量纲化结果矩阵Z(表3)。

2.3 建立决策矩阵R

将11个性状指标分别赋于不同权重Wj(Wj∈(0,1),∑Wj=1)。根据专家意见、甘薯种植户以及消费者对鲜食甘薯的选择等确定。各个性状指标按照表1中顺序赋予的权重值依次为0.0200、0.0200、0.0300、0.1000、0.0800、0.0600、0.1000、0.1000、0.1200、0.2200、0.2200。各性状指标权重Wj去乘矩阵Z的第j列得到决策矩阵R(表4)。

2.4 品种性状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根据决策矩阵R得到的11个性状的理想解与负理想解数列分别为: Xj+=[0.0200,0.0200, 0.0300,0.1000,0.0800,0.0600,0.1000,0.1000,0.1200,0.2200,0.2200]; Xj- =[0.0121, 0.0037,0.0029, 0.0260,0.0116,0.0090,0.0048,0.0436,0.0377,0.0547,0.1408]。

2.5 11个品种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计算[16]

根据公式Ci=S-/(S++S-),Ci∈[0,1],i=1,2,3...11,可计算出11个甘薯品系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即Ci值(见表5)。其中S+为各品种与理想解的距离,S-为各品种与负理想解的距离。根据DTOPSIS法分析理论按照Ci大小对甘薯品系进行排序,Ci越大代表甘薯品系综合评价越优。

从表5可看出,Ci排序最高的为鲜11,与生产实际相符,其次为Ci值较高且较接近的鲜10和鲜6,因此,筛选出的优异品系排序依次为鲜11、鲜10、鲜6。

3 结论与讨论

在甘薯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方面前人已有不少研究,孙莹等[17]应用模糊数学对甘薯淀粉面包的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优化了甘薯淀粉面包工艺,探讨出了最佳配方。段文学等[18]通过对甘薯品种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应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耐盐性评价,为甘薯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提供理论依据。鄢铮等[19]采用灰色关联多维度综合分析法对14个紫肉甘薯品种的9个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福宁紫3号甘薯品种综合表现最佳且加权关联度的评价结果与品种表现吻合。梅新等[20]应用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对菜用甘薯新品系主要品质特征进行分析,筛选出6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系。DTOPSIS法其原理与TOPSIS法相同,是根据有限个数的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標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是在现有对象中进行相对优劣评价的方法,在多目标决策分析中应用广泛[21],运用DTOPSIS要根据试验设计分析各方面因素确定,避免干扰各相关形状的权重。目前DTOPSIS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烤烟[9,25]、草莓[10]、甘蔗[12,23]、番茄[22]、大豆[21]、柴胡[24]等多种作物新品种(系)的综合评价中,评价结果科学合理与实际品种表现相符。

本研究首次将DTOPSIS法应用于甘薯品系综合性状的评价中,将甘薯茎粗、蔓长、地上部分鲜重、平均薯鲜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重、商品薯率、干物率、单产、食味评价共11个性状指标列入评价指标中。通过无量纲化处理, 矩阵规范化,综合专家建议、甘薯种植户以及消费者喜好,进行表格统计确定各个性状指标相应的权重值后,再根据公式Rij=WjZij和Ci=S-/(S++S-)进行计算每个甘薯品系Ci。试验筛选出鲜6、鲜10、鲜11三个鲜食甘薯品系,在本甘薯基地生长具有植株株型良好、产量高、商品率高,食味优等特点,与实际生产表现相符,筛选出的这三个甘薯品系值得进一步推广在崇左地区种植。

本研究表明,DTOPSIS法排名和甘薯品系产量排名基本相符,从11个鲜食甘薯品系中筛选出鲜6、鲜10、鲜11三个优良鲜食甘薯品系,具有植株株型良好、产量高、商品率高,食味优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在崇左地区种植。

参考文献

[1] Hiroshi I, Hiroko S, Noriko S, et al. Nutritive evaluation o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leaves, stalks and stems of sweet potatoes ( Ipomoea batatas Poir )[J]. Food Chemistry, 2000, 68 (3) :359-367.

[2] Gustavsson J, Cederberg C, Sonesson U, et al. Global Food Losses and Food Waste[R]. Dussseldorf: FAO, 2011.

[3] 蒋玉峰,马代夫.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动甘薯产业和学科发展[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3):23-27,2.

[4] 刘子荣,刘小娟,黄衍章,等.不同甘薯品种对根腐病及食叶性害虫的抗性效果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41(2):258-266.

[5] 王佳佳,杨春贤,曾令江,等.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渝薯1号”的选育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7):30-35.

[6] 张林,冷冰,马斌,等.作物基因组育种[J].植物生理学报,2017,53(08):1325-1332.

[7] 苗丽,段颖,王长林,等.中国南瓜对嫁接黄瓜产量与风味影响的综合评价[J].核农学报,2019,33(10):1949-1958.

[8] 王美珍,季蒙,张文军,等.DTOPSIS法在柠条品系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2,38(4):19-22.

[9] 姚旺,向世鹏,周清明,等.DTOPSIS法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湖南烤烟区试新品种[J]. 分子植物育种,2020,18(07):2409-2415.

[10] 李文砚,韦优,孔方南,等.DTOPSIS法在草莓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植物生理学报,2018,54(5):925-930.

[11] 王炜,闫翠起,赵曼茜,等.DTOPSIS法在黄芩商品药材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华西药学杂志,2015,30(1):105-108.

[12] 覃耀冠,周忠凤,周颀,等.广西甘蔗新品种区试柳州点7个甘蔗新品种DTOPSIS法综合评价[J]. 南方农业学报,2014,45(6);938-

943.

[13] 黄瑞寅,刘永强,张晓龙,等.DTOPSIS法在烟叶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5):1801-1808.

[14] 胡其明,邓伟,党筱兰.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杂交水稻新品种在黔西南州的适应性[J].种子,2013,32(12):95-97.

[15] 李爱贤,董顺旭,靖兆霞,等.28个国内食用型甘薯品种的鉴定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8,50(9):23-26.

[16] 龙腾芳,郭克婷.DTOPSIS法的程序设计及其在作物品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4(3):252-254.

[17] 孙莹,苗榕芯.基于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的甘薯淀粉面包的工艺优化[J]. 食品工业科

技,2018,39(17):180-185.

[18] 段文学,张海燕,解备涛,等.甘薯苗期耐盐性鉴定及其指标筛选[J]. 作物学报,2018,44

(8):1237-1247.

[19] 鄢錚,张小红,王正荣.灰色多维综合分析在紫肉甘薯品种评价中的应用[J].作物杂志,2017(4):58-62.

[20] 梅新,杨新笋,何建军,等.菜用甘薯新品系主要品质特征的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J].植物科学学报,2016,34(4):614-621.

[21] 昝凯,周青,张志民,等. 灰色关联度和DTOPSIS法综合分析河南区域试验中大豆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表现[J].大豆科学,2018,37(5):664-671.

[22] 严海欧,鲁富宽.DTOPSIS法在番茄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32(3):175-177.

[23] 孙玉勇,钟坤,莫皓蓝,等.利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甘蔗新品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6,47(3):348-352.

[24] 孟杰,陈兴福,杨文钰,等.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青川柴胡资源[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3):433-437.

[25] 李卫华,罗成刚,陈志强,等. 熵值赋权的

DTOPSIS法在烟草品种试验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7):1590-1592, 1595.

作者:何文 张秀芬 郭素云 李恒锐 莫周美 杨海霞 刘连军

黄瓜品种筛选农业推广论文 篇3:

早春大棚黄瓜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总结报告

摘 要:春棚黄瓜是农民朋友设施种植中常用栽培模式,河南宁陵许多农民种植棚黄瓜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本试验对几个黄瓜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商丘市区栽培的大棚黄瓜新品种,为设施园艺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借鉴和技术支撑。本试验结果表明,黄瓜新品种新世纪、金世纪综合性状优异,优于对照品种津优2号,建议可在商丘市区进行生产应用推广。

关键词:春大棚;黄瓜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春棚黄瓜是广大农民朋友设施种植中比较常用的栽培模式,在河南宁陵许多农民通过种植棚黄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当地黄瓜主栽品种较多,也涉及到如何更换品种,获取更高生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的实际问题。

为了给生产者提供更多的优质品种选择,我们结合生产需要做了黄瓜品种引进比较试验,以期达到生产需要的目的,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务实的科技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选择

本试验选用津优2号黄瓜品种作对照,对供试的黄瓜品种津春2号、津优3号、春丰2号(辽宁农科所)、新世纪、金世纪(河南农业大学)等几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

1.2 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地点设在宁陵县程楼乡大棚黄瓜基地内。参试黄瓜品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一个参试黄瓜品种设置3次重复。试验小区面积为6m2。在试验中对黄瓜第一雌花节位、早期产量、总产量、果实商品性状和在商丘市区常见病害霜霉病、枯萎病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1.3 栽培管理

本次试验中黄瓜品种全部在2016年2月5日进行播种,于3月15日在棚内进行定植。栽培棚内采取高畦栽培,畦宽设置为1.2m,每畦栽植两行黄瓜,株距保持40cm。供试品种黄瓜植株进行嫁接管理,采取地膜覆盖栽培,对植株进行常规田间管理,并对试验黄瓜品种进行有关植物学性状调查,其调查结果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性状调查

从表1参试黄瓜植物学性状调查数据结果中,可以看出黄瓜品种新世纪的雌花节位最低,比对照黄瓜品种津优2号低0.4个节位,黄瓜品种津春2号节位最高,比对照津优2号高出1.1节。从黄瓜植株高度上来看,新品种金世纪的植株最高,比对照高出9cm,春丰2号品种株高最低,比对照品种低21cm。从黄瓜植株茎粗度上来看,津优3号黄瓜品种植株茎粗度最大,比对照品种粗0.28cm,植株茎最细的是春丰2号黄瓜品种。

2.2 产量性状调查

品种试验中,我们对参试黄瓜品种逐个进行植株产量测试,其平均产量测试结果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参试黄瓜品种单株结果数里,新世纪、金世纪品种植株结果数最多,达到12个,比对照品种津优2号多出2个,而津春2号品种的结果数最少。对参试黄瓜品种进行单果重评价中,新世纪、金世纪品种的平均单瓜重最低,分别为0.22kg和0.23kg,而对照品种津优2号和津优3号、津春2号两个品种的单果重最高,三个品种单果重均为0.26kg。

本次试验在对参试黄瓜品种进行早期产量测试中,津优3号品种和新世纪品种的早期产量比对照品种津优2号分别高出9%和5%,其中的金世纪品种早期产量则略低于对照品种津优2号。

在参试黄瓜品种总产量方面,金世纪黄瓜品种最高,达到6147.83kg/667m2,比对照品种津优2号高出4%,津优3号品种次之,而春丰2号品种的总产量最低。

2.3 果实商品性状调查

在本次试验中研究人员对参试的几个黄瓜品种进行了果实商品性状调查,其调查结果详见表3。

从表3可以明显看出,6个参试品种的果实均为棒状。黄瓜果面颜色除津优3号和新世纪品种表现为绿色外,其余黄瓜果实外观均表现为深绿色。从瓜条长度上看,新世纪品种瓜条最短,金世纪品种瓜条长度与新世纪相近,两个品种瓜条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津优2号品种;津春2号品种瓜条最长,比对照品种津优2号瓜条长出5.7cm。

从参试黄瓜品种的瓜把长/瓜条长比例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出,新世纪和金世纪品种的比例接近最佳比例(0.142),整体上看其果形最好;其余品种的瓜条比例均高于最佳比例,说明该黄瓜品种的瓜把较长,其中尤属春丰2号品种最不理想。

从参试黄瓜品种平均单瓜重上衡量评价,津春2号与津优3号品种平均单瓜重与对照品种津优2号相同,新世纪品种平均单瓜重最低,说明平均单瓜重与黄瓜瓜条长短有关。

在果实风味方面,参试黄瓜品种与对照品种相比而言,新世纪和金世纪两个品种果实风味表现清香、甜,优于对照品种津优2号,津优3号品种次之;春丰2号和津春2号两个品种果实风味方面表现不佳。

2.4 抗病性调查

本次试验原来计划进行黄瓜霜霉病和枯萎病发生情况调查,由于参试黄瓜品种进行嫁接栽培管理,没有发生枯萎病相关病害,试验结果讨论分析时只对霜霉病发生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田间试验中对参试黄瓜品种在田间霜霉病的发生指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详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津优3号品种的霜霉病发生最重,津优2号品种次之,对黄瓜霜霉病的抗性不佳;春丰2号品种病情指数最低,表现为对于霜霉病抗性最强,新世纪、津春2号和金世纪三个品种的霜霉病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品种津优2号,表现出比对照品种津优2号具有较强的抗病性。

3 结论

根据本次试验结果,综合各参试品种在植物学特性、产量、果实性状和抗病性综合表现,新世纪和金世纪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特点,适宜商丘市区早春大棚内栽培,建议生产中推广应用。

津优3号品种在植物学特性、产量、果实商品性等方面表现较好,可以推广应用。但因其抗病性较差,建議农户在种植时应特别注意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对照品种津优2号是商丘市区种植多年的优良品种,各方面表现较好,生产上仍可继续使用。津春2号和春丰2号黄瓜品种的抗病性虽然较好,但由于其产量和品质性状表现较差,一般在生产上可以作为搭配品种在栽培生产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春大棚黄瓜品种比较试验.http://www.doc88.com.2020.

[2] 黄文祥.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农业科技通讯,2008(03):17.

[3] 吉林省春大棚黄瓜品种比较试验.http://wenku.baidu.c.2012.

[4] 姜奇峰,张建,吴慧杰,王健鹂.吉林省春大棚黄瓜品种比较试验.吉林蔬菜,2007(06):15.

作者:李防振

上一篇:机械教案(3篇集合)下一篇:教学实践总结(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