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机械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本科机械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毕业设计(论文)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是跨入社会大舞台的最后一道门槛,也是对四年本科阶段学习的一次重要检验。本文将毕业设计这个环节植入到以培养理工科专业类学生为特色的高等院校中,以机械专业为例,对此环节在现阶段高等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归纳和总结,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第一篇:本科机械论文

地方本科院校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地方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也面临全面的改革。在当下地方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因此,基于教学改革的背景,地方本科院校机械专业教学需要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来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本文针对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机械类专业教学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形成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还需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拥有较大的知识潜力,并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结合有效的方式来提升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1 地方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1 机械类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发生变化,并且在当今社会,个体终身都在从事一种职业、一项工作的概率愈发变小。所以,人们的职业适应能力与迁移能力对人们适应自己岗位变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及作用。也正是因为这样,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首要思考内容之一。在现阶段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的培养方案已经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无法满足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逐渐朝着模块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着,可以细致划分为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基础课程模块以及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其中,专业课程模式、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以及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而选修课程模块则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事业,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一些机械类方面的新技术与新理论。而在机械类的宽口径技术领域之中,却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没有认清专业发展的方向,缺少对学生职业化的培养[1]。

1.2 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相对缺少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实践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教学环节不能低于总学时的25%,而在实际教学中,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教学环节所占用的学时远没有达到要求的标准。并且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仍侧重于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学生在相关实验中自身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且实验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手段也相对滞后[2]。

1.3 学生自身缺乏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在当下地方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中,部分学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模式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仍依赖于教师,学习意识还停留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层面上,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并缺乏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而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方面,观念相对落后,使得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缺少创新,进而对培养学生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产生影响,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严重阻碍[3]。

2 地方本科院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策略

2.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以区域经济为中心,在面向全国、全省时需要明确其服务领域。针对专业发展方向而言,需重点分析其区域经济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与走向,来设置相关专业,并及时调整专业的方向,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培养目标方面进行合理调配,进而在不断发展自身的同时,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基于此,地方本科院校应围绕工程应用型为核心,在技术性的视角下来健全、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注重优化教学内容[4]。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学生技术能力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不断培养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注重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机械类专业教学中所涉及到的课程包括专业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这三个模式是学生学习知识理论体系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理论结构,并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学习夯实基础。而针对专业选修模块,它具有一定的职业背景,其模块内容较为灵活与柔韧。在实际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环境需求为基础,对其体系进行不断更新和调整。例如机械类中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习,针对专业选修模块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选修模块[5]。比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块、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模块,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进行选择。另外,在教学进度分布方面,可以设置为:1~6学期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公共基础专业模块,而第7学期则进行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的学习,最后一个学期则是进行实习与专业论文的写作。

2.3 创新教学环节

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技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培育目标,也是机械类专业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

(1)确保英语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在学生整个大学阶段中,除了相关的公共外语课程与专业教学课程之外,地方本科院校还可以进行,例如机械原理等双语言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提升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确保计算机学习的有效性。

在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最基础的CAD操作、微机操作等,还是中期的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微机编程,还是到最后的单片机原理和三维实体等课程,地方本科院校应确保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有效性,以此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跟紧时代推进的步伐。

(3)确保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地方本科院校应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中。例如:制图测绘、机械设计、机械制造、零件设计以及工艺设计等,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环节,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与制作。以此来培养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创新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地方院校应不断加大改革力度,重点优化教学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秉承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此来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培養专业人才的能力与水平,让机械类专业学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秀艳,程瑞.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师,2016(23):105-106.

[2] 李大胜,杨丽,王贤才.基于数控技术课程的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7(1):121-124.

[3] 侯志伟,陈中.本科院校应用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5):12-14.

[4] 曹凤梅.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以银川能源学院机械类实践教学为例[J].科技资讯,2016,14(28):127-128.

[5] 丁小兵,熊志宏.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7,3(5):96.

作者:钟利军

第二篇:机械类对口本科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 对口本科是指国家计划内普通高校对口招收综合高中职高班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入学考试,由于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生源、教育模式、教育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根本差别,对口本科生在进入普通高校学习中与普通高中毕业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区别对待,特别是对现有教材如何进行处理,采用哪些教法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和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尝试的。

[关键词] 机械类对口本科;教学方法;探讨

[

一 对口本科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 学习基础差

对口本科的生源大多数是中考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基础差,部分学生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职业高中所开基础文化课程课时相对较少,造成对口本科生在基础文化课方面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数学差距更大,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用到的数学知识较多,为本科阶段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

2 专业课的学习不够深入

有些职业高中为了追求升学率,学生入校后据学生意愿就划分为两部分:升学班和就业班。升学班为了升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取舍,只学习所考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从而使职高教育步入“应试教育”的误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考学,只注重理论,不能和实践有机结合;还有些普高学生感到考普本无望,在高三时转入职高,而所考的专业课及技能测试集中学习,搞突击,只追求分数,学习不够深入,兴趣普遍不高,进而直接影响到本科阶段的学习。

二 教材内容的处理

针对机械类对口本科生的实际情况,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对口本科教材可选用。因此在原有普本教材的基础上,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并侧重应用,将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主线,并不是教得越多越好。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认真研读教材并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学生需要掌握且也能很容易掌握的,这部分知识点只要讲清楚即可,不必占用太多的时间;哪些知识点是学生需要掌握,而由于基础差掌握起来会有难度的,对这部分内容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哪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讲难度很大掌握起来会很費劲,在以后的工作实际中用到的几率很小或者基本不用,这部分内容就不用再讲;还有,有些知识点书中没涉及,或者只是简单提及没有展开说明,而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和现在机械工程技术的最新变化,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用处很大,就应该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补充,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需要,学有所用,充分体现“学得会、用得上、才是有效的课程”的思想。例如,对于工程力学课程,静力学部分的约束种类及受力分析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只需讲解清楚即可;而材料力学部分的强度、刚度的公式推导较为繁冗,用到的高数知识学生又跟不上,所以只需让学生记住公式以及公式的适用条件,能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了,不必去掌握公式的推导,而随着目前复合材料的兴起,要增加一些简单的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的计算方法,以及简要介绍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

再者,还要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了解春季高考时考的专业课具体都学了哪些内容,学的程度如何,以便在以后的专业课的讲解中,所讲内容有所侧重和取舍。

三 教學方法的改革

1 基础知识的讲授互动为主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强、不主动去思考,上课时完全靠老师讲解。而对口本科生本来就存在着基础相对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也就很容易出现老师讲得津津乐道,而学生却一脸的茫然。因此,一定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眼神的交流,来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适时调整讲课的进度。也可以通过提问加强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提出问题,并具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从中稍作适时的点拨、提示,唤起学生的解答欲望。使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50分钟要效率,打造精品课堂。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采用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对某些章节让学生提前预习,从互联网或者图书馆中搜集相关资料,在下节课随机抽取学生讲解,并在平时成绩上给予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式学习改变为主动发现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工作后的再学习能力。还可以适时地召开学生座谈会,耐心倾听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要求,及时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要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课可以不在教室而到车间去讲解。例如刀具与切削原理这门课在讲解时可到生产实习车间,结合现有的车床刀具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观察车床刀具的实际运行,可以得到大部分车床刀具的相关知识。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加深了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再回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本课题的知识点做总结,以加深记忆,也使学生很好地消化吸收课堂所讲的知识。有些课也可以放视频去讲解,例如机械基础讲解时让学生观看自动组装机传动系统的视频,学生会观察到一个自动化程度很高、能够实现自动组装功能的系统,其实其主要是综合运用了学过的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槽轮机构、凸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的结果。这样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消化吸收课堂所讲的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到所学知识的用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师也应该定期轮换到相关的企业挂职锻炼,走出校门,多参与实践,掌握最新的机械工程资讯,实时更新教学案例。通过在企业参与生产活动、科学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提高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在课程教学上能做到言之有物,切合生产实际。

3 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如果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死板,教学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因此,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交流与互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加大课堂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使深奥的知识形象、生动、具体起来,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制作并使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课件,另一方面把一些计算软件应用在教学上。如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应用,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可以在课堂上建立虚拟实验室,演示力学过程和问题分析过程,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再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启发式,启发式教学的对立面就是灌输式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要善于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不仅带着耳朵和眼睛来上课,而且更重要的是带着大脑来上课,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综合、创新等思维能力。有些课程在机房、实验室、实习车间上,效果会更好,应充分地利用。 教学资源也应足够的丰富,包括课件、教案、练习的素材、以及MOOC教学模式的开展等,都能给教学带来帮助。

4 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由于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训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承担课程的老师应积极参与实习工作,通过指导学生实习,加强自身的工程实践锻炼。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实训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更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应针对机械类对口本科生培养目标,按不同专业的性质特点,有目的、合理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完善实训基地,使建设的实训基地既要满足当前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还要考虑其可持续性。此外,还应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大力发展校企联合,方便学生顶岗实习。聘请企业一线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教学指导任务,在企业内的校外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任务,让学生到企业中去,从实践中学习,实现在学中有做、做中有学。

总之,机械类对口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机械行业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进行对口本科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对口本科生的具体情况,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以便适应新形势下的综合要求。

参考文献

[1]玄洁.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策略[J].教书育人,2015(11):46-47.

[2]邵波.论应用型本科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2014(5):30-33.

[3]边昊.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分析[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16(1): 80-82.

[4]梁阿莉.以提高学生技能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9):149-150.

[5]孔祥春.浅谈高职高专工科类专业物理课教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6):124-125.

作者:闫冰洁

第三篇:关于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思考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是跨入社会大舞台的最后一道门槛,也是对四年本科阶段学习的一次重要检验。本文将毕业设计这个环节植入到以培养理工科专业类学生为特色的高等院校中,以机械专业为例,对此环节在现阶段高等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归纳和总结,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最后,笔者将改进措施应用于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令人满意,确取得了预期希望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理工科大学

一、前言

步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国内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正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开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呈爆发式的增长,据最新数据统计,201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27万。这么庞大的数字随之也带来了快速下滑的就业率问题。显然,社会对高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质量高低与否无疑是评判一个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培养人才水准的最好体现,此教学环节是四年本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对于一个在校生来说,其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在他们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毕业设计可近似看作为架构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在校大学生更应该学会如何将自己四年间所学所闻更好地倾注到毕业设计完成的过程中去,其不仅体现着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还折射出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如将毕业设计(论文)划分为两大类可拆分为理工科类毕业设计与文科类毕业论文,不同于文科类毕业论文的是理工科类毕业设计对学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其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也需丰富熟练的实践技能而实现两者的互补。就理工类别里面最为典型的机械工程学科来说,其毕业设计需要学生具有颇为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如较为典型的钳工操作技能、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制图技能等)与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如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并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即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存在。但纵观理工科高等院校机械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课程的完成质量,多数不尽人意,非但没有起到当初设定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能力提高的作用,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时间与精力,多多少少存在各种问题。如从源头挖掘问题的所在无非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与学校课程设置的问题。

二、机械专业类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存在问题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大量扩招,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质量日渐低下,毕业设计完成质量亦是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质量与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教学任务的质量之间的矛盾激化严重,随着时代跨越式的发展,此情况已越演越烈。陈旧的毕业设计课程设置模式已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总结起来可归结为,一方面,学生无法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另一方面,部分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将其用流程图表示如图1所示并进行细分如下。

(一)从学生层面看待问题

1.就业形势。由于毕业设计课程被多数高校置于大四这个时间段,而学生此时心里考虑的是如何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尤其是机械专业,就业形势尤为严峻,在沉重的压力下,在校大学生无法将心思完全放在如何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上以完成自己的最后学业任务,加之有些高校无法把握住学生的心态以作出正确的心理指导。

2.对“毕业设计”重要性认识浅显。由于有些高校机械专业类本科生一年级至三年级课程计划中,没有类似于“毕业设计”的课程诸如课程设计、在工厂实际操作等学习安排,导致学生对于其认识极为匮乏,认为毕业设计类似于一些基础课程,临考试前加班加点复习一些考试范围就可以轻松过关,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加之部分高校对于最后毕业设计答辩管理过于宽松,使得学生运用独立科研能力与扎实实践能力完成毕业设计并取得较好成果的前期憧憬提前流产。

3.无法灵活运用学校文献资源。一个良性的毕业设计完成过程离不开大量的文献检索,在机械领域尤为如此,如一些工程应用实例、经验公式、典型设计案例等对毕业设计帮助极大。但经调查,学生在此重要环节存在严重脱节状况。即便能够使用纸质图书资源,也是一些过于陈旧的国家标准与工程应用数据,以致最后设计出来的机械零部件根本无法应用于实际。

4.无法灵活运用计算机软件 在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中,一些计算机软件如绘图软件、分析软件、仿真软件(UG、Pro/E、Solidworks、Catia、VERICUT、ANSYS等)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功能。但因为学生前期对这些软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后期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非常庞大,继而出现学生心理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情形。

(二)从高校层面看待问题

1.高校毕业设计课程设置问题。包括毕业设计安排时间、毕业设计前期安排工作与选题工作等在内的所有环节都能体现出其课程设置模式的合理性。不少高校将毕业时间安排在大四这个学生提前找工作的时间段并不是非常合理,此安排方式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时干扰性极大。部分高校毕业设计前期安排并不到位,致使学生对在什么时间段完成什么事情浑然不知。关于选题工作,多数高校毕业设计题目过于陈旧,同样的题目每年重复使用,毕业设计题库不能及时得到更新,远跟不上工厂应用的前沿技术。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掌握选课题的主动权,大多是各个学院随机将指导教师分配给学生并由教师来分配毕业设计题目,此类型选题方式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所选毕业设计题目得不到充分匹配,自然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2.高校教师问题。现多数高校负责指导学生的教师为年青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得不到长年的积淀,并缺少一个与教学时间长且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交流经验的机会或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多数教师的教学经验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时常出现学生某个时间段内应该完成的任务长时间得不到跟进,答辩过程不能保质保量,最终只能流于形式。如此每届学生反复这样的过程,毕业设计进况与答辩结果不能及时得到学校总结与改进,久而久之,自然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每况日下。

3.毕业设计实践内容安排。机械专业本科生步入社会更多的是需要其拥有能够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更应该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减少公司培训的成本。但部分高校为了节约资金、提高学生的毕业率等目的,学校里面的实验仪器长时间得不到更换,加上教学管理上的脱节与陈旧实验仪器的不能使用,导致基础年级安排的实践课程变为理论教学课程。而毕业设计课程规划里面多半没有实践操作或者做出实物的环节,此环节的缺失必定会造成学生毕业时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而低于公司引进人才的标准。

三、改进措施的提出

(一)学生层面改进措施

1.心理辅导并及早介入毕业设计课程。针对学生在大四阶段所出现的这种心理问题学院辅导员应及时作出心理辅导等相关措施为学生提供正确导向,在毕业设计课程规划时间层面可以将毕业设计时间段其提前至3年级第2学期,及早的介入毕业设计对学生的帮助较大,可有效缓解四年级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对于机械专业学生更是如此。

2.加深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高校开设的课程中,基础年级的课程安排应开设2至3门类似于课程设计性质的课程,使学生提前接触此性质的课程。再者,高年级学生进行答辩时,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在现场感受毕业答辩这种氛围以使学生对毕业设计课程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3.提高学生文献检索技能。基础年级的课程设置中须有1至2门文献检索课程,课程设置的场所可以是图书馆,教师可以将检索电子图书及文献的不同方法教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快速查找并利用资源。查找纸质图书也是一样,查找一些最新文献资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其创新性。

4.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对于工科类机械专业学生来说,一些基本的绘图软件、三维仿真软件、分析软件操作技能尤为重要。其可以快速高效的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繁琐的问题以节省大量的计算与分析时间。因此,学校必须开设此类课程并加以重视,基础软件操作能力可以形成厚积薄发的作用。

(二)高校层面改进措施

1.及时更新题库并合理分配任务。高校的毕业设计题库须及时更新,多数高校毕业设计题目跟不上企业实际应用实例,有些题目严重时五六届学生都在使用,导致有些学生直接就能从网上找到资源并原封不动地下载,即使是这样,学生也可以轻松通过毕业答辩。如毕业设计题目任务量过于庞大,导致学生不能较好的完成任务,如任务量过小,学生轻松就能完成而达不到毕业设计初始的目的。因此须合理分配毕业设计题目,如任务量大,合理分解设计内容并规定好各个学生所做内容不相重复,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实践经验教师之间交流。以学院为单位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与年青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将好的教学案例与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分享并交流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大投资成本及时更换实验仪器。一个实验仪器俱全且完好的实验场所更有利于教师将实践技能教给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若单纯依靠以上方法还远远不够,学生是否能够接触到公司里面前沿的技术难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这一途径达成,而且此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典型教学案例的提出及实际效果

笔者应用的典型案例为“自动物料搬运系统”,该毕业设计题目较为新颖,自动化程度较高,系统柔性大,覆盖领域广如电子、汽车制造、家用电器制造等领域,该集成化系统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厂的加工成本并且提高加工效率。学生能够查阅到的相关文献资料较少,此课题的开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该系统主要由机械模块与控制系统模块组成,将其进一步细分如图2所示。

该毕业题目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从系统角度考虑自动化物料搬运系统的设计,设计每个部件或零件时,学生都必须考虑到其在整个系统里面的适用性,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系统化思维。此题目可以分成6个子课题让学生完成,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每1个子课题又穿插了多学科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知识层面。学生可以从多个途径查找资料如机械手册、网络资源、文献资料等间接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从学生毕业课题完成的质量来看,效果令人满意,学生的积极性着实有了明显的提高,体现了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不仅扎实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起到了双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莉媚.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点探究——基于浙江省高校毕业设计的抽查结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3):15-17.

[2]李文斌,董长双,轧刚.机械工程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69-73.

[3]郭登明,刘明尧,江山.提高机械类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4,(Z1):104-106.

[4]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05):20-22.

[5]王金凤,冯宪章,高长银.普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44-146.

[6]王志鹏,张青松.工科类毕业设计质量关口前移管理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163-165.

作者:张明德

第四篇:机械类本科专业《毕业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摘要: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文章结合中原工学院五个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过程环节,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实习与文献综述、内涵、规范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了提高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学生需增强毕业设计的主动性,指导教师也应不断更新知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规范化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通过该环节,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选题、实习、文献综述、方案论证、评阅和答辩等环节,各环节均可对毕业设计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李文祥等[1]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设计)教学研究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李文斌等[2]对机械工程类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经验;龚中良[3]针对机械类毕业生的不同群体,提出了从选题、开题、指导过程及论文答辩等环节实施分类管理与指导的策略;刘天军[4]研究了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问题;赵国勇等[5]对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索;刘新强等[6]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研究了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王芳[7]研究了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工程图样质量的问题;徐颖强等[8]对本科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三个机械类本科专业和工业工程、工业设计两个近机类本科专业,其中,機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并被批准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近年来,机电学院始终将毕业设计工作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狠抓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一环。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笔者认为毕业设计选题的依据是能否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体现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强化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突出新知识新技术的扩展,提高学生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课题分为适于多位学生合作完成的较大课题和适于单一学生完成的课题。对于适于多位学生完成的较大课题,更应该体现课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在课题分配上,既强调独立完成的内容,更应强调合作的内容,每位学生所承担的设计工作量大体相当,加强协作精神的培养;对于适于单一学生完成的课题,设计任务的难度及工作量要适中。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不应只强调设计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按照我校毕业设计课题的归类,分为研究型、设计型、开发型以及其他,课题来源分为纵向、横向和自选等。指导教师在拟订毕业设计课题时应尽量与其研究课题及方向相一致和相近且符合各专业选题范围要求,研究型和设计型或开发型的课题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分别占一定的比例。对于研究型或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设计型或开发型课题,笔者认为前后几届的学生的设计课题应具有的一定的连贯性,更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对于自定题目,最好采用新题。

在选题过程中,上述应该由指导教师着重考虑和掌握。在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课题后,应该将课题进行网上公布,除了公布课题题目外,还应公布设计内容和要求,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应特别要求的应一并注明,供学生选题时参考。

实行初选课题制,即指导教师所拟订的课题均为初选课题,在大三结束后放暑假之前公布,根据课题情况,学院适当增加一些选修课供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课题选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题后,应深入了解设计要求,并同指导教师对课题题目、内容等进行深入探讨,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可对课题题目和内容进行相应修正,变目前的被动选题为主动选题。在大四第一学期末将最终确定的毕业设计课题报教务处。

三、毕业设计的实习与文献综述

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后,在不冲击正常教学情况下,可分为两类情况(弹性制)开展工作。一类是不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占多数),另一类是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对于第一类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根据选题情况,开展文献查阅,完成毕业设计的译文工作和文献综述工作以及毕业设计的规划和方案论证工作。在正常毕业设计期间,结合文献综述和毕业设计的规划,有目的地安排毕业实习,并完成实习报告。对于在大四第一学期毕业设计工作开展比较扎实的学生,允许学生有一定的弹性时间安排就业事宜,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而且照顾了学生的就业现实,使毕业设计和就业两不误。对于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因为这类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将占用大量的时间复习相关课程,即使在暑期已经选好课题,这类学生也没有时间对课题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考虑。因为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缓冲期,所以指导教师应在考研结束后(包括寒假)抓紧时间引导学生进入文献查阅和综述工作,并在大四第二学期的第三周完成,两类学生的进度应尽量保持一致。

目前,文献翻译的资料主要由指导教师提供,应逐渐过渡到文献资料根据课题内容和要求查找资料。文献译成中文后,学生应多次修改,本组学生互改,使翻译准确率达到90%以上。毕业设计应强调文献综述工作,文献查阅与综述应属于毕业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重实习轻文献查阅和综述的现状,一些实习中得不到的资料,可通过文献查阅获取,文献综述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题再认识的过程。通过文献查阅和综述,了解本课题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毕业设计的全面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毕业设计的内涵

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在选题和文献查阅与综述以及实习的基础上,进入毕业设计的中心工作阶段,正式对设计和研究目标开展工作,其内涵的好坏体现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除了按前面分类外,还可分为三类,即,硬课题、软课题和软硬结合课题。硬课题主要由机床(专用/组合机床)、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和模具/夹具等的设计。软课题包括研究(包括理论和实验性研究)、软件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发等。软硬结合类课题主要是指针对机械系统开发相应的控制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课题,提出不同的设计要求。对于以设计为主的课题,应将以考核设计图纸的数量、图面质量为主的要求转到除了注重上述要求外,更要注重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案论证以及课题的创新意识、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撰写能力以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对于研究性课题,一般都要具有一定的实验性(包括计算机仿真实验),此类课题着重考察实验的规划和数据处理能力,依据实验数据,采用相应的数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而对于以软件开发为主的课题,该类课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课题必须与该专业所涉及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关,属机械学科研究的范畴,这类课题应根据课题要求,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用相应的计算机语言或工具开发计算机程序,程序必须能够实际运行。不管是研究性课题,还是软件开发性课题,其均要写出论文,论文的撰写比设计说明书的要求要高,字数也要多于设计说明书,并且在附录中要有实验数据或所开发的原程序。另外,对于软课题,为了使毕业设计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还应增加一张装配图,该装配图必须是学生根据要求设计的,设计不能太复杂,主要起强化机械设计训练的目的。对于软硬结合课题,学生根据机械系统要求,在控制系统设计完成的基础上,用元件和控制模块(包括PLC、单片机、A/D)以及计算机构建实际控制系统,并编制相应的软件,所构建的系统必须能够实际运行。为了确保毕业设计的内涵,必须对各类毕业设计课题制定详细的要求。对于所有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论文及其英文摘要以及英文题目的撰写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畢业设计的规范化

毕业设计的规范化也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毕业设计的规范化包括格式的规范化、评价的规范化。

格式的规范化主要是指毕业实习报告、文献翻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和图纸的格式的标准化。毕业实习报告、文献翻译和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必须按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执行,指导老师在审阅时应严格把好格式关,不符合格式要求的不予答辩。毕业设计图纸的标准化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计算机绘图的情况下,应对各种线条的粗细、点划线和虚线的间距、剖面线的间距、尺寸线箭头的大小、形位公差标注框格的大小、数字和文字的大小与字体、标题栏等进行规定。对于总体设计和零件图要求生成三维图。

评价的规范化并非以教条的方式对毕业设计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是设计思路(有无工程和创新意识)、完成设计要求的情况、理论计算和分析的能力、图样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观察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格式的规范化、工作态度和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等。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通过指导教师评价、审阅教师评价和答辩教师评价进行,综合上述三部分评价,即可得到学生毕业设计的成绩。

对于答辩教师的评价,笔者认为评价的重点不应仅关注图面质量,还应考查完成设计任务的质量,回答答辩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工作量是否饱满也不是答辩的范围,因为不饱满的话,一是课题选择不当,指导教师应承担责任,二是没有完成设计任务,在此情况下,学生是不能参加答辩的。图面质量重点由评阅教师评价,工作态度和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应由指导教师评价。

为了使毕业设计同学对答辩的环节的重视,要求每位同学都要针对毕业设计做PPT,选择部分同学进行公开答辩。采用现场随机选取公开答辩的同学,被选中的同学参加公开答辩,而其他同学参加分组答辩。若被选到参加公开答辩的同学答辩成绩不及格,将不得参加复答辩,需延期毕业,对全部毕业设计学生都给予了做好毕业设计和答辩准备的压力。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六、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我校机电学院各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针对上述内容与环节一直抓选题质量和过程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毕业设计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专业的师资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以及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较多且课堂教学工作又比较繁重的情况,教师的指导精力、能力、责任心等都会对毕业设计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实际课题和研究性课题比重偏少,部分学生毕业设计主动性不强等,都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需坚持严格过程管理,增强学生毕业设计的主动性,并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增强责任心,以适应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对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卫祥,李长萍,冀满祥,郭秀卿.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305-307.

[2]李文斌,董长双,轧刚.机械工程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69-73.

[3]龚中良.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分类指导策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189-190.

[4]刘天军.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4):71-74.

[5]赵国勇,董爱梅,赵彦峻,王洪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7):248-249.

[6]刘新强,王峥嵘,闵为,冀宏,张继铭.毕业设计一年制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9,(3):22-24+49.

[7]王芳.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工程图样质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7):178-180.

[8]徐颖强,李征,刘岚,赵宁.本科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建议[J].机械设计,2018,35(S2):97-100.

作者:赵则祥 任东旭 李彬 席建普

第五篇: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非常高,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创新能力。以培养“现场工程师”为目标,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改进、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学生毕业与工作单位的顺利对接。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现场工程师;实践教学;教学探索

[

国际上的很多知名高校都形成了一种新的观念:“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国教育界也大力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我院是四川省首批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三所试点院校之一,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加强实践能力是培养的核心。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技术能力的重要部分,不可或缺。

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重在“应用”,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因此我院提出了培养“现场工程师”的目标。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业、创新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实践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实践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实验设备简陋,校外实训基地缺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为“教师演示,学生重复做”,或者学生按照实验指导说明书一步一步做,缺少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不愿从事实践教学,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采取应付、敷衍的态度;管理不科学、规范,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使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整体不高,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应用型本科所要求的能力水平。

三、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工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为主线,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为保证,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为前提,科学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多层次、多模块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手段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一)优化机械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应围绕培养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能力这一主线,科学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相互依承的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框图如下: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实验(理论验证);设计、论文(理、实结合);技能证书培训(职业技能);学科竞赛(综合能力);实训(动手能力、综合能力)。该体系是按照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构建的,借助各种形式,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运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成长,通过四年的培养锻炼,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较高的情商和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实验内容分層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更新优化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和结构,增强目的性和适应性,建立科学、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优化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对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进行整理、归类并合理利用。根据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购买能满足高、新、尖综合性实践教学所需的实验、实训设备。将虚拟仿真实验室与实物实训室有机结合。应用型本科学院机械专业应该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三)加强实践课程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管理制度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训教学大纲,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确定实践项目。保证先进、适用的实验,实训设备,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选择或自编适用教材,有效控制实践教学的过程,严格考核制度,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实践教学。做到实践教学资料完整、齐全,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实践教学方法灵活、适用,实践教学环节规范、有序,实践教学制度有章可循,实践教学管理科学、先进,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需要。

(四)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对实验、实训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承担高、新、尖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教学任务,实训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应用型本科应具有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学队伍。通过各种渠道招聘或培养一批专职(或兼职)实习、实训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五)多元化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保持原有优良的实践教学方法,不断吸收国内外实践教学工作中的新成果、新理念,探索实践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机械式讲做”的教学方法,将原来的“示范型”“演示型”“验证型”的教学方法向“参与型”“开发型”“创新型”“综合型”转变,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将虚拟仿真与实物实训相结合,将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将设计、论文、技能培训、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整、规范、科学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

竞赛可以展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起到以点带面、以个人带群体的示范作用。为了配合比赛,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前沿性,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研究和改进。通过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技能竞赛,可以促进实践、实训教学的建设与开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

(七)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实践教学质量的好与坏,需要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来完成。同时实践教学的评价对实践教学起着引领和促进作用。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不能千篇一律。评价考核,不仅要看实践结果,同时要评价实践过程。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考核意志品质、毅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评价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提问、笔试、口试、操作、报告、论文等多种样式,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就好。

(八)校企、校校合作,共建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是许多国家高校办学的必要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熟悉工作环境,完成理论知识向生产实践的转变,从而尽快适应市场需求。企业也可以在实习学生中挑选企业所需人才,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校企合作本應是企业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是回报社会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利好。要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以及校企合作方式的多样性。

校校合作可以相互交流办学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提高办学能力。也可以资源共享,互用实验室、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可以交换教师,也可以交换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都有帮助。

四、结束语

机械类专业是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对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通过大学四年的实践锻炼,学生应具备非常扎实的理论技术知识、自学能力、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获得企业的认可和得到良好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李雪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叶僖僖,姜锐,周晨.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建设为例[J].价值工程,2012(4):201-202.

[3]叶高奇,王桂林.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2(3):160-161.

[4]马皓晨.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J].科教文汇,2014(32):48-49.

[5]向燕.对构建以“实践性检验”为主导取向的教学评价机制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

[6]苗艳华,戴冬冰,董保莲,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4).

编辑 张 慧

作者:黄文

上一篇:营养与健康论文下一篇:本科金融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