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下教学计划

2022-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你是处在何种工作岗位上,书写工作计划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通用工作技能。在新的年度,很多人又在为如何写好计划苦恼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三年级美术下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三年级美术下教学计划

情境教学法下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应用

摘要:情境教学法作为小学语文中受欢迎程度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生动、合适的情境,培养并维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视角出发,对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有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三年级;情境教学法;语文教学

引言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为了将学生求知欲望有效激发出来,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灵活、有趣的方式进行授课,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情境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主要的目的就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保证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主动性,并独立自主地解决各种难题,从而大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探索与优化,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构建高效的三年级语文课堂。

一、构建多媒体情境,生动再现教材情境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生产生活与信息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此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生动情境的构建提供帮助,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借助于动画、音乐、视频等素材,将课本中描绘的情境再现出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获取重要的语文知识,从而大幅度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赵州桥》这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登录教学资源库,结合重难点教学内容,搜集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并精心制作成动态视频呈现出来。在课堂中,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赵州桥的背景资料、教学课件展示出来,营造相关的情境,将课文中的情境再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特性。通过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让学生接触与学习更加丰富的知识,便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构建生活情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生活是情境的发源地,所以,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时,应该善于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着眼于生活中的小事,从中总结出一些道理,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在讲解课本知识时与这些道理结合起来,进而使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本内容,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这一文时,在课文中将动物、风水分别比喻成了大自然的歌手、音乐家,倘若仅仅是利用单调乏味的语言进行讲解,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让学生认真聆听与捕捉来自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并在课堂中相互分享。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除了课本中介绍的大自然的声音,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奇妙的声音,如厨房是一个音乐厅等,鼓励学生模仿课文相关语句进行写作。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陌生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构建表演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着较强的模仿与表演能力。在情境教学法中,表演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进入角色、角色扮演。所谓进入角色,指的是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某个人物,对其内心的想法与行为进行理解;所谓角色扮演,指的是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将课文讲述的内容完整地演绎出来,拉近学生与文章的距离,亲身感受文章中的人物,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这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形成更深入地理解,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具体来说,将所有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中,每个小组中一共有四名学生,分别对课文中的作者、父亲、鸟、树进行扮演,引导学生准备好相关道具,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将描绘的情境从头到尾生动地演绎出来。在学生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文章中“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呢?在学生扮演结束后,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由于答案并不唯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表达不同的观点,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通过创设表演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对课文内容产生探索的欲望,将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为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四、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到一起,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利用有趣的故事情境,一方面引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學习兴趣,确保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文时,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教师可以为学生大致地讲解这一故事内容,以故事为载体构建情境,将学生注意力有效地集中起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课文内容,学生会表现得更加地积极,对于快速地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十分有利。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了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性,对于学生探索、学习能力的锻炼十分有益。

结语

综合而言,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情境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契合,对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传统教学方法不仅单一还比较枯燥,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很好地提升与升华传统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不再沉闷,而是富有生机与活力。因此,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可以从构建多媒体情境、表演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学习添加更多的趣味,使其将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切实提升三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艳丽.情境教育背景下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起步教学[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2):53-54.

[2]李春桦.融合古诗情境培养诗词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之探[J].新课程,2022(07):7.

作者:王海阳

第2篇:OBE理念下大学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大学三年级建筑设计课在五年的建筑设计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研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着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衔接的初衷,在OBE理念指导下,山东建筑大学对建筑设计课程进行了整体构架和改进,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课程设计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本文以空间再生课程作业为例,从课程作业阶段目标设定、具体教学方法改革和教研持续改进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近五年的课程改革情况,为学生教学很好完成从设计入门向拓展能力效果提升的过渡提供参考。

关键词:OBE理念;教学成果;学生;空间再生课程

建筑设计课作为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东南大学韩冬青老师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设计建筑及其环境的能力,从而通过设计抵达“诗意地栖居”[1]。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各年级以完成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任务来评价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将“提升设计能力”这一大而笼统的最终目标作为各阶段具体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很难起到直接指导作用。在具体教学操作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一对一、手把手的问题解决方法,因教师个体教学的差异,设计理念和关注重点的不同等,使得学生学习内容和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研改进方面,类型式建筑设计任务之间并没有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彼此相互独立,在各年级以及各个课程作业之间很难实现由浅及深持续改进。

OBE理念由美国学者William Spady于1981年提出,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被延伸为更加具体的三部分,分别为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教学持续地改进。如何在建筑设计教学课程中贯彻这一理念,文章以山东建筑大学本科三年级空间再生课程作业为例,以探讨在OBE理念指导下建筑设计具体课程改革情况。

一、空间再生课程作业的目标设定

(一)空间再生课程作业的整体定位

建筑设计课贯穿了山东建筑大学(以下简称“山建大”)建筑学专业五年的学习过程,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课改小组以“知识+能力”“创新+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反向推导学生在不同年级各阶段应达到的次级目标,以期实现由认知到逻辑、由片段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的整个学习过程,故设定了建筑设计课的完整教学体系(图1)。整个教学体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为五个阶段:设计基础、设计入门、拓展提升、专题设计、实践综合。三年级“拓展提升”阶段处在五年建筑学教育中承上启下的位置,是实现从本体到整体、从操作到逻辑的关键性一环。空间再生课程作业是进入“拓展提升”的第一个专题设计,是衔接二年级设计入门的重要环节,以期实现三年级学生很好的从“设计入门”过渡到“拓展提升”阶段,从空间的具体操作进入复合要素下的统筹设计。

(二)空间再生课程作业各阶段具体目标

三年级“拓展提升”阶段较二年级“设计入门”的难度大大提高,如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课程设计的问题指向,教师需将三年级“拓展提升”阶段要求逐层分解,具体到每个课程作业中。

三年级空间再生课程“拓展提升”阶段训练要素分为核心要素和基本要素(图2)。

空间再生作为三年级的第一个课程作业,其核心要素是“空间建构”,需明确空间再生课程作业两点具体要求。首先,继续整合并深化二年级的空间操作,利用不同的载体,满足教学基本的功能需求,以营造丰富多样的空间。其次,将建构表达提升到重要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建构与空间之间的关联,实现基于建构空间的再生策略。

三年级课程作业的知识性内容可精炼为环境、功能、技术三大基本要素,每个课程作业训练的侧重点再次细化,融入在各个具体的课程设计作业中。

空间再生课程的基本要素圈定为既有建筑空间制约的环境要素、满足行为与使用的功能要素、基于结构和材料构造的技术要素三个方面,在具体题目设定时,如基地选择、功能设定,房间的比例面积设定等都是以最大程度服务课程要求为准。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其知识体系还在搭建过程中,设计经验不足,使训练要素无法落实在设计任务要求中。为了能让学生快速理解教学课程作业训练的要点,逐层深入思考每个阶段落实需解决的相关问题,空间再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模块式”设定(图3),将训练要素分解在历史建筑和环境价值认知判断、功能置换与空间生成及建构与空间表达三大模块中。三大模块加上课程原有的调研分析和最后的成果表达,被组合为空间再生课程作业的五个具体的阶段目标(图4),其直接反映在课程进度表中,借此帮助学生明确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循序漸进地解决各阶段的问题,并逐步朝着预先构想的课程教学设计蓝图行进。

二、空间再生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设计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将“教学知识”转化为“设计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教师习惯于从“教”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事实上,能动的主体至始至终都是学生,这与OBE理念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一致。教学方法必须尊重教学对象的接受过程与接受能力,以及从无到有的心理和思维历程的演进规律[2]。

在空间再生课程教学中,教改小组针对五个阶段目标,基于对“教”与“学”的思考,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达成各阶段及最后的学习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细化调研分析任务

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两周调研分析阶段只要求学生熟悉基地,并没有具体详尽的学习任务要求。教师往往重视教了什么、教了多少,而忽视了学生学了什么、学了多少,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基础不能充分了解等,给后期的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障碍。基于此,教改小组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细化了阶段一的调研分析任务,将任务拆解为实地调研、模块试做和分析报告表达三个部分。在学生实地调研后,针对课程内的三个模块进行片段式思考,既有对建筑及环境的分析,又有对不同功能和大小房间组合及某些建构节点空间塑造,并在之后的分析报告中详细表达出来,使教

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有充分了解,为后期分步完成教学难点提供了前提基础,有助于逐步引导每一位学生对空间再生课程的认识和学习。

(二)专题授课与设计操作互为补充

原有建筑设计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一对一改图模式,该模式因教师个体差异存在较大随机性,不能保证最终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会造成教师对知识性问题反复地赘述,使得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在特定阶段,教学知识性内容以专题授课的形式嵌入设计课中,与设计改图密切配合,则可实现从宏观层面修正教学方向,并极大地提升教学的效率。从学生角度来看,该方法能够避免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梳理繁琐、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将此阶段的理论知识与设计操作形成有机联系,利于学生对空间再生課程的知识学习和吸收。在空间再生课程作业中,课改小组依据阶段二、三、四的三个模块,在设计中前期穿插了三次60分钟左右的专题授课(图5),专题题目与各个阶段目标一一对应:阶段二对应“环境对建筑生成的影响”;阶段三对应“间·构——建筑可以是一首诗吗”;阶段四对应“建·构——空间的理想实现”,分别从既有建筑与环境、功能置换与空间重构、空间气氛和建构技术三方面探讨了建构的可能性、可行性。通过几次专题授课帮助学生建立了如何介入方案构思、设计发展和成果表达的整体思路框架。

(三)“导师制+讨论式”的交流模式

OBE理念中主张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通过总结自身在学习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与不同群体的讨论与合作来解决。空间再生课程作业采用了“导师制+讨论式”的行课模式,希望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专家之间的交流机会,以此解决各个阶段教学的不同问题。“导师制”实则为班级分组,每位教师指导本班8-10名学生,其中改图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利于小组同学之间的集中讨论学习,同时也便于教师持续深入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同时为避免在整个行课过程中,小组全体学生思维受限,教改小组增加了初期汇报、中期汇报和成果答辩三个节点(图6)。初中期是以班级为单位的PPT汇报交流,学生在这两次汇报中可以听取班级不同教师的相关意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思维单一的问题。设计中后期,在建构对空间实现的具体过程中,针对建筑结构构造的具体细节问题,教学小组还聘请了相关专家以进课堂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生通过与不同群体的讨论,逐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问题。在最终的成果汇报中,以年级为单位,学生通过观摩不同班级的优秀作品,广泛听取意见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构建多元与综合的评价体系

原有设计课评价标准是以学生最后提交的图纸成果为准,任课教师在权衡班级整体情况下逐一打分,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较单一,形成的评价结果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解决设计中预先设定的难点,并朝着最初设定的教学目标方向努力。空间再生课程作业的评价体系不仅在评价标准上做了详细的限定,也在评价主体及评价过程方面对整个设计做了一定地改进。在答辩环节增加了其它年级的任课教师来共同作出评判环节,对于优秀作业则以年级为单位共同选拔评定,由二三四年级的专业教师及外校教学名师无记名投票产生。集体评议在一定程度上客观与公正地实现了阶段五的教学目标。

(五)搭建课余学习平台

一个好的设计作品,一份好的课程作业,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发挥信息网络资源在课余时间上对学生学习方案设计的引领,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并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教改小组教师利用智慧树在线教育及“稚筑”公众号,搭建了学生课余学习的知识平台。在空间再生课程设计中,教师利用智慧树在线发布与设计课程相关的要求并提供学习资源,将学生往年的优秀案例及时推送,对学生的设计起到很好地借鉴示范作用。同时两个平台又为学生及时问题提出和意见发表提供了便捷,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各个课程学习阶段可实现零障碍交流。

三、空间再生课程的教研改进

(一)重视教学过程反馈,建立完整的教学闭环

在以往建筑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由任务书直接到成果图,学生课程作业设计的过程反馈严重缺失,不利于科学合理地把握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教改小组通过调研、初期、中期、终期四个阶段的汇报,希望强化教学过程的反馈(图7)。在每个汇报阶段,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点评和阶段成果的提交,以形成具体的教学反馈意见。依据这些反馈的资料,教师可以对于题目设定、难点的掌握和进度的把控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较为具体的分析,建立更加合理的学习环境,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

(二)重视期末的学生评教

期末学生评教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积极反映(图8),教师可以一改以往凭借经验和主观感受判断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情况。依据评教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在各个环节的讲解是否做到清晰、全面,对于学生在评教环节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教师更应该加以重视,及时总结教学的不足和欠缺,有针对性地完善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教改之后,在建筑设计空间再生课程作业中,学生的评教反映比之前有大大改善。

(三)阶段成果建档,形成纵横比对分析

课改对空间再生课程各个阶段的成果进行了阶段汇总并建档(图9),这样能够对各阶段的目标及成果有清晰明了的直观印象,有助于教师对于课程从纵向或横向的进行总体情况分析。对于优秀的课程作业(图10),教学小组按照改进方案策略在分析方法、策略手法、设计立意、表达效果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点评整理,使教学更加科学化。

(四)注重教研改进的持续与发展

在改进过程中,课程作业从目标设定到具体教学方法再到教学成果,教改小组采用了“小阶段把控调整,长周期比较修正”的方法,将课程的可持续性提升到重要位置,保证了教学的良性发展。课改小组针对历年的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不断进行统计与分析,利用分析结果不断进行修正,从开始的所有问题全手抓到后来问题分步抓,从最初题目自由选择到如今问题的精准选择,这都是教研改进持续发展的良好结果体现。

四、结语

空间再生课程改革从2014年发展至今取得了众多可喜的成果,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从设计入门向能力拓展提升的良好过渡。对比之前的学生作业,学生对历史建筑及环境价值有了深刻的认知,对于功能置换与空间生成有了理性的思考,在建构与空间表达上也有了更深入地研究。作为三年级的第一个作业,空间再生课程很好地将学生从空间的具体操作引导进入复合要素下的统筹设计。对比历年的学生作业,从一开始的“空间再生——青年旅社”到如今的“空间再生——青干院礼堂改造”,虽然建筑类型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各阶段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面对建筑学科庞杂的知识体系,每一届学生在环境、功能、建构三方面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学习能力在逐步的提升和进步。参考文献:

[1]韩冬青、鲍莉、朱雷、夏兵,关联·集成·拓展 ——以学为中心的建筑学课程教学机制重构.[J].新建筑,2017(3):38.

[2]戴儉,窦强,张勇.建筑构成方法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建筑学报, 2010(10): 29-31.

[3]薛春霖,郭华瑜.何以“授渔”?——关于“身体力行”示范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建筑学报, 2017(6): 101-104.

[4]韩冬青,赵辰,李飚,等.阶段性·专题性·整体性——东南大学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实验[J].新建筑, 2003(4):61-64.

[5]李晓东,仝晖,赵斌,等.基于空间结构分析的建筑认识实习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 2019(11):99-105.

[6]王亚莎,方勇锋,邢双军.基于OBE理念和BOPPPS模式的快速建筑设计集中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2019,28(4):120-125.

[7]刘克成.自在具足,心意呈现 以建筑学认知规律为线索的设计课改革[J].时代建筑, 2017(3):24-30.

[8]贾颖颖,王茹,陈林.建筑设计课程中建筑史类专题授课的教学探索.2017年中外建筑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7:124-130.

[9]孙崇勇,李淑莲.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10]王毅,王辉.转型中的建筑设计教学思考与实践——兼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J].世界建筑, 2013(3):125-127.

[11]许莹莹.蔡华.网络环境下建筑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桂林理工大学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为例 [J].高等建筑教育,2018(3):114-118.

[12]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13(8):60-64.

Teaching reform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 in the third grade based on

OBE concept: Taking the assignment of space regeneration as an example

CHEN Lin, JIA Yingying, ZHAO Bin, WANG Ru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P. R. China)

The third grad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ve year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third grad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the teaching team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drawbacks in the original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the original intention linking up with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the teaching group borrowed the advanced idea of OBE: taking achievement as the guidance, student-center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s the development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eaching reform, and carried out the overall framework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hird grad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 Taking the assignment of “space regener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specific reform content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 for grade three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in recent five years from three aspects of set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by stages, refining teaching methods by multi-layer and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ents from designing elementary to expansion capacity.

Key words:

OBE; teaching achievement; student; space regeneration course

(责任编辑 崔守奎)

作者:陈林 贾颖颖 赵斌 王茹

第3篇:三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摘要:三年级作文教学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起着奠基的作用,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进行教学,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缺少个性。要提高三年级作文教学的效益,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明确作文教学的目标,处理好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把作文讲评改变为自我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三年级 作文教学 初步探索

三年级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是由看图说话写话和写一段话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的阶段,它既不同于一二年级的“写话”,又不同于五六年级的“习作”,因此这个年级作文教学的好与差,将会影响到以后的作文教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如何迈出三年级习作教学的第一步呢?去年,笔者在三年级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三年级作文教学的目标,把握作文训练重点

教师明确了作文教学的目标,把握了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作文和评价学生作文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二、做好三年级作文的衔接

三年级作文训练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看图写话或按要求写话的继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这个特点,着重进行段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连句构段,表达连贯,并把内容写具体。

三、处理好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小学语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不仅在写作训练中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独创性,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特别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个性。

另外,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写“我想说的话”,写出真情实感,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独创性的作文。

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开发技能和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任何开形式的教学都要遵守激发兴趣的原则。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兴趣时,作文训练才会有效。提高写作兴趣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作文的重要性,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写作习惯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1.要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观察是写作的基石,思考是写作的枢纽,教师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2.要养成积累写作材料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应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有意识地牢记一些生活中的典型材料,并让学生用笔记下来,一旦需要时,便可随手拈来。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课文,多记精彩的段落和句子,多摘抄好词佳句,平时多记名言警句、谚语和歇后语,这样,他们在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速度也会加快。

五、采取作文微型教学

所谓“微型教学”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的技能,或对每一个技能提出训练目标,每次课只训练一种技能或某一个侧面。根据微型教学的原理,每次作文训练前,教师要对目标、内容、次数进行整体规划,分别确定一次作文的训练重点,确立适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六、 进行作文互动训练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引起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反思。我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互动训练,具体的方法是:在作文训练中,教师抓住选材、构思、口述、修改等环节,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以四人为一个小组的讨论和全班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来完成每一次作文教学任务。

七、变作文讲评为自我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写,每次都由教师批改,耗费了教师的很多时间和精力,尽管教师绞尽脑汁,但收效甚微。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我改变了作文批改全部由教师包办的做法,进行了作文由学生自我修改的探究。即学生完成写作后,让他们给自己的习作写上“自我评析”,找出作文中的优点和存在问题,然后交给教师评写等级。教师在审阅时,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恰当的自我评析作出表扬,对不准确的评价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纠正。这样做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他们在下一次作文时就会认真地写,认真地评,写作水平会逐步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要彻底摆脱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学生愁、教学苦、费时多、效益低的困境,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要多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7).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云南省教育委员会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1998(9).

[4]张承明著.中外语文教育研究比较[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10.

[5]程翔.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M].语文出版社,1999.6.

作者:孙莉芹 韩振发

第4篇:湘教版三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三年级美术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有2个教学班,同学们基本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该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存在问题:

1、学生作品缺乏表现力(特别是工艺),使作品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强。

2、部分学生作业上交或做作业方面比较慢。

二、本期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教育要点

(1)对各种自然平面形进行认识和感受。

(2)运用复杂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表现景和物。

(3)用记忆画形式表现自己的人和物,丰富儿童的视觉记忆表象。

(4)运用各种平面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对称形和不对称形。

(5)学习撕、剪、拼、贴等手工制作方法。

(6)了解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欣赏祖国自然风光。

(二)能力培养要点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自然的兴趣。初步培养注意力和观察力。

(2)在绘画中能大量描绘所见所想的形状,画出色彩鲜明的画面。

(3)熟练使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涂、描、撕、剪、拼贴等,较顺利地完成作业。

(4)培养学生通过想象对美术馆作品和自然风光进行改革欣赏。

(三)审美教育要点

(1)通过欣赏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自然风光。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想象画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二)难点:

1、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2、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发展。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本学期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互动,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5、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6、教学手段生动有趣,运用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与信息技术整合,鼓励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8、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9、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10、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11、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12、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3、利用宣传窗和美术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个人展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见教学进度表。

课次教学内容课 时备 注 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森林王国我们来下棋生日快乐风来了吉祥宝贝拼拼摆摆线的秘密追风快车文具小管家风铃叮当六面怪脸可爱的班集体彩墨游戏2课时2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2课时 课时 课时 2课时 课时 2课时 课时 2课时

昌乐外国语学校 王小健

22 22 222

第5篇:苏少版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七套中心小学祁从武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

1、 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 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 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1、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2、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

第一周:色彩的明度渐变

第二周:色彩的纯度渐变

第三周:风 风筝

第四周:你见过哪些飞机 想象中的飞机

第五周:我也能造飞机

第六周:快乐卡通

第七周:鸟和家禽 鸟的纹样

第八周:水墨画鸟

第九周:我做的鸟和家禽 我是一只小小鸟

第十周:会说话的手

第十一周:巧包装

第十二周:老房子

第十三周:门、窗、墙第十四周:我造的小房子第十五周:漂亮的房间第十六周:形形色色的人 第十七周:梦中的我第十八周:玩沙去

第6篇:【教案】湘教版三年级美术下

第一课森林王国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让学生能大胆创新出与众不同的森林之王。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引导学生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美术作品。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动物头饰、面具、民间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1、上学期咱们评出了鸟之王,同学们心目中的鸟之王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它是鸟之王呢?(学生:威武、美丽)

今天,咱们一起又到热闹的大森林去走一走、看一看,再来评一评谁是森林之王,好吗?(版书课题:森林之王)

二、新授

你认识森林中哪些动物?(学生回答:……)

2、 这么多动物咱们要推举一位座上大王宝座,在你心目中谁最合适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说:教师把头饰和面具给其戴上)

大象:有力气

狮子:威猛

老虎:凶猛

狐狸:聪明……

3、 这么多动物都想当大王,真正谁能座上王位呢,还得通过大伙的同意。

4、谁来说说大王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怎么表现出来?

头部:高傲、威严

躯干:庞大、稳重

四肢:强健、有力

尾巴:灵活

5、还可怎样装饰使它更神气?

皇冠、长袍、魔杖、宝座……

三、学生作画

提出作业要求。

学生画森林之王。

3、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欣赏、评析

1、请同桌相互欣赏所画的森林之王。

2、把你认为画得好的作品拿到讲台来给同学们欣赏。

小组推出一名森林之王上台参评。

全班推出新一届的森林之王,集威猛、智慧于一身,给新大王戴皇冠。

第二课时

一、欣赏导入:

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

学生谈感受。

二、新授:

1、展示几个具象的和抽象的剪纸作品,猜猜是什么动物?

2、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从外型及特征分析。

三、尝试体验

1、如果让你用一张纸随意的剪出你最喜欢、最熟悉的动物,你打算怎样去做呢?

2、学生相互讨论,尝试不合方法。

⑴直接用剪刀随意剪出动物外形;

⑵用铅笔在彩纸的反面勾勒外形,再剪出。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大胆的剪出你所熟悉的动物。

四、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色彩纸大胆剪出动物的外形,然后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形内的纹样,再粘贴在底纸上。动物形象可夸张变形富有童趣。

用分组的形势进行活动。

五、交流评价

1、鼓励组内同学进行有序组合,组成丰富的画面。

给画命题:如“森林音乐会、猴子吃桃”。

师生共评谁的剪得最形象,想象最丰富而有趣。

第三课时

一、情景导入:

出示图片:森林运动会开始了,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横幅、彩旗、音乐等等

二、启发想象:

1、你们参加过哪些体育运动?它的动作要点是什么?

2、请学生上台表演。

3、假如要挑选一只动物来参加这项体育运动,你认为哪类动物最有可能赢得奖杯?

学生自由回答:袋鼠――跳远、豹子――短跑、大象――举重等等

4、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动物可以胜任?

三、教师示范:

在图片上画出动物比赛的情景,或颁奖的情景。

突出表现运动员的神态和动作。

引导学生完整画面。除此之外,还可添画些什么?(裁判员、啦啦队……)

把它们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四、拓展思维:

除了这样的运动会你们还看到过趣味运动会吗?说说有什么项目?

(双人齐跳、慢车比赛、三人绑脚跑……)

五、欣赏与评议

1、教材观摩,你认为他们的画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色彩及场面气氛来分析)

2、为什么要用这些鲜艳的颜色,更加突出场面的热闹?

六、自主表现

发挥想象力,大胆画一画动物运动会的热闹场面。

七、交流评述

同桌互评,评出等级。

选出优秀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用写日记的形式表现森林运动会,家长评出等级。

第二课 我们来下棋

教学目标:

1、了解棋的种类,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形象生动的立体棋子,设计并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2、培养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和有条不絮的办事能力,并在活动中能尽情投入。

3、让学生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统一,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棋的种类,并能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

彩泥、牙签、彩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棋的发展历史

设问导入:

1、你下过什么棋,说说看。

2、你还知道什么棋。

二、展示棋类,了解历史

1、出示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棋。

2、学生说说对不同棋的不同感受。

3、你知道关于棋的故事吗?是怎样流传下来的?

三、理解巩固

1、你玩过哪些游戏棋?它们的棋子是什么样的?

2、今天我们来变一个魔术,使平面的游戏棋子立体起来。

3、请同学们思考怎样使棋子立体起来。先与同桌交流,后动手试着做一做。

四、抓住特征制作棋子

1、引导学生注意主体材料和装饰材料的配合,表现出对象的特征。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提建议。

五、交流评价

1、欣赏同学做得较美观的棋子成品。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棋子最漂亮?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3、还可以用什么方式、什么材料来装饰这些棋子,使他们变的更美观,更讨人喜欢。

六、延伸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社会调查,去发现身边的民间故事、历史,还有什么有趣的民间事物让你感兴趣,试着跟同学、朋友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 观察、体验

1、请你们看到书上的四个棋盘,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与同桌或前后桌试着玩一玩。

2、这个棋盘有趣吗?它包括哪些部分?

A、新颖的主题

B、曲折的路线

C、巧妙的关卡

D、设定起点终点

3、棋盘上最醒目的是哪部分?(路线)它是如何分布的?

4、每个棋盘的主题(内容)是什么?你能很顺利的通过到达终点吗?为什么?(中间设了惩罚关和奖励关)

三、画棋盘

指导学生合作画出路线、关卡、起止点、背景。用色要考虑对比。

四、玩棋

1、向同桌介绍你设计的棋盘,请他给你提些建议。

2、在四人小组中挑选一副你们最喜欢的棋盘,然后在组内试着下这盘棋。

第三课 生日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力.

教学准备:以往过生日的照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学生带相片情况

二、记忆交流

1、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与同学们分享你过生日时的快乐心情?请你把当时拍的相片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2、与同桌说说你过生日时的场面。

三、游戏指导

1、在四人小组里选出一个组长负责抽出一张纸,规定人物的动作;两人负责画出来;一人负责打分;

2、请把你们小组画得满意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四、比较分析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三幅作品,说说哪一幅画的场面最生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环境气氛等来分析)

2、这些作品用得最多的是什么颜色?(红、黄)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欢快、温馨)

五、现感受

1、作业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生日中开心的场景,要求突出画面的主体。

2、学生作画,教师引导学生用以暖色为主的色彩来表现生日时欢快的气氛。

六、交流评析

1、请你把你的画与同桌说说你画了什么?

2、同桌互评,比比谁的画最有创意、场面气氛最欢快。

第四课 风来了

教学目标:

1、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准备:画纸,彩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记忆交流

1、同学们,请你们把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听听,有位我们熟悉的朋友来到了课堂中,它是谁?(播放各种风声,触动学生的记忆)

2、你在自然界中还认识哪些风?(微风、狂风、龙卷风)

三、演示观察

1、请你与同桌或前后桌说说风来时各种事物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看屏幕上出现的现象与你们说的一致吗?

3、我想请

2、3名最细心的同学来补充屏幕上没有的风来时事物的变化现象。

四、尝试训练

1、书上有几幅图,谁能说说风吹过来时它们有什么变化吗?

2、如果是微风它们有什么变化?如果是狂风呢?

3、逆风和顺风时事物的变化一样吗?有何不同?

4、请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然后同桌评一评谁画得最形象。

五、指导表现

1、作业要求:记忆和想象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价

1、老师手上有几幅同学画的作品,你们评一评哪些作品有风来的感觉。

2、还有谁认为自己画得也挺不错的,请把你们的画贴在黑板上。

第五课 百变娃

教学目标:

1、掌握填灌的方法,制作百变娃。

2、运用手捏的方法进行造型变化。

3、激发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填灌的方法,制作新颖、有趣的百变娃。

教学准备:彩笔、纸张、剪刀、胶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阶段

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制作玩具的方法,那些会走的玩具,会滚的玩具,会爬的玩具着实让小朋友们觉得特别有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以“超级变变变”的百变玩具,大家看一看,比一比,它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

1、展示“百变娃”玩具。

2、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百变娃是怎样变的呢?它的设计思想来源是什么?

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3、发展阶段

讲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示范制作步骤:

设计制作:找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百变娃。

装饰美化: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装饰美化。

三、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1、师: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百变娃,你从他们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2、不同的百变娃有不同的装饰方法,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百变娃和制作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制作玩具的想法。

四、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百变娃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呢?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百变娃。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百变娃最可爱,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五、游戏活动

1、我们现在分四人小组开展一个百变接力游戏,比比哪个小组能制作出更多形状的百变娃。

2、请

1、2个学生上台来演示你制作百变娃的过程。

六、评价交流

请同学们自评、互评相邻小组的作品,评价方案:

1、你在百变娃接力游戏中的变化造型,可得几颗星?每变一款可得一颗,多变多得。

2、你对自己创意的百变娃的评价:

一般满意非常棒

3、你准备将最受欢迎的百变娃送给谁?理由是什么?

第六课 拼拼摆摆

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绘画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演示,变变图形

1、老师这有张圆形的纸片,同学们注意观察经过我任意的剪割后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3、还有哪位同学有更新颖的摆法?(1—2名学生)

三、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2、自己尝试选择喜欢的方形或圆形进行拆分造型。

四、发现问题,质疑释疑

1、在造型的时,你们觉得纸片剪成几块最好造型?(3—5)

2、在造型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五、学生活动

1、强调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

2、强调反复拼摆后再进行粘贴。

3、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六、欣赏评析

1、在小组内评价,比比哪位同学拼摆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别组同学拼摆的图形,评选出你认为最新颖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学生推荐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第七课 线的秘密

教学目的:

1、掌握墨线的各种变化,简单了解国画用笔的方法;

2、学会欣赏自然界以及美术作品中的线条,感受线条的魅力和多变的特点;

3、能够把线条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表现身边的物体。

重点难点:在无形的体验游戏中掌握墨线的变化和笔法;能够在自然界以及艺术作品中发现线条,欣赏线条,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线条。

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线条范例;欣赏作品

作业要求:尝试用你发现到的线条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水墨的渗透、扩散特性,泼墨画技法。展示部分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到水墨画其实并不难,我们也能画好水墨画。激发兴趣和信心。

2、出示课题《多变的线条》。思考:为什么叫做多变的线条呢?

二、体验:

1、对比以前学过的铅笔画、蜡笔画、彩笔画中的线条,感受墨线的多变:

请几位学生上台,分别用铅笔、蜡笔、彩笔画一条S线,而老师则用毛笔来画,请台下的学生仔细观察,墨线与其他笔画出来的线条有什么区别。从中感受墨线的粗细变化。

2、感受墨线的粗细变化:小比赛,谁能画出最细的墨线?谁又能画出最粗的墨线呢?让学生自己研究怎样才能画出老师要求的效果。然后请学生上台示范,引导观察他们的用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的区别。再尝试画一条有变化的曲线,两头粗中间细,并引导反思:在画这条线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感受提笔与按笔的区别。

3、感受墨线的曲直变化:在这个环节里,我们除了学会画直线、折线和曲线外,还要懂得不同线条给人的不同感觉。我们先通过名家作品,感受不同线条的区别。大致的感觉是,曲线柔和、柔软,直线平稳、硬朗。但欣赏名作时教师不宜多说,应该是多问。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感觉来。这样他们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在有了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圈和正方形。圆圈要注意手腕的转动和中锋用笔,方形则要主要拐角的地方要藏锋。这些我们都可以在实例观察、对比中引导学生掌握。

4、感受墨线的干湿变化:方法与上面同。主要在练习时要注意水分的控制。

5、作品欣赏:包括名家的作品和小朋友们的作品,找找他们运用了哪些线条,并猜猜他们是怎样画出这些效果的。

三、表现:

自选一主题进行创作,把你在本节课发现到的线条运用到创作之中。

四、回顾:

1、作品展示。

2、自评和教师点评:说一说,你在作品中运用了哪些线条?为什么要这样运用?

第八课 追风快车

教学目标:

1、观察汽车的图片、模型或实物,认识车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汽车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车。

3、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辆有趣的车。

4、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动手制作、绘画汽车的过程中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初步领略设计与创造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车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与文化。

2、抓住汽车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辆有趣的车。

教学准备:各种样式的汽车的图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收集汽车的图片材料及带绘画工具情况。

二、欣赏感受

1、请同学们把你们收集的汽车图片材料拿出来,与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它们。

2、欣赏同学们带的汽车模型,说说汽车的外形结构。

3、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车具有哪些特色,如有的车的细节局部有特色,有的车由于功能需要,从外观上可突现出机车的零件等。

三、学习指导

1、汽车一般都由哪些部分组成?(车头、驾驶室、车厢、车轮)

2、除了汽车的这几个大的组成部分外,汽车还有哪些部分的特征和细节?比一比谁列举得又都多又正确。(车轴、螺丝、车窗、反光镜、前后几两侧车灯、刮雨器……)

3、引导学生从各类汽车的大体特征和侧面造型入手,来分辨形的特征及如何描绘自己最想表现的汽车外形。

四、创造表现

1、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造型能力进行有选择性的绘画表现。

2、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交流

1、同桌互评

2、集体讲评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带纸盒等手工制作的工具

二、欣赏激趣

1、请同学们拿出你上节课画的小汽车,与本节课学习制作的小汽车有什么区别?(平面与立体的区别)

2、请看到书上左上角这辆“小汽车”,说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如果你也想做一辆有趣的车,你会选用哪些材料,制作车的哪个部分?”

三、材料分析

1、纸盒:要注意纸盒本身的长短、厚薄、大小巧妙的组拼。

2、牙签等细木棍可用来做后视镜的支点。

3、色卡纸可用来添加车身等其他的图案。

四、方法选择

1、巧妙利用纸盒的形状组拼汽车的车身。

2、用剪挖、粘接等方法做出车窗、车门、车轮、车灯等部件。

六、自主表现

1、学生可以以小组共用材料,独立制作的方式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

七、评价欣赏

今天我们来举办个“小小汽车展示会”,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推选组内最优秀的小汽车来参加“汽车展示会”。

第三课时

一、开门见山,明确目标

1、欣赏萝卜汽车和拖鞋汽车,并分析其制作材料的特殊性。

2、板书课题。

(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进入第二课时)

二、交流讨论,呈现问题

1、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你会选用哪些材料,制作汽车的哪个部分呢?

2、师生互动探讨:恰当、巧妙地选材。

(了解学生的创作想法与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

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1、运用媒体,将实物图片进行恰当的组拼,提示学生选择材料要合理、巧妙。

2、教师示范,学生参与讨论,提示学生制作“汽车”要美观。

3、对比欣赏学生作品。

(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选材、制作、装饰等问题。并指导学生欣赏作品。)

四、学生自主表现,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一辆你喜欢的汽车。

2、学生作业。

3、学生在玩耍中展示“汽车”。

(明了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在愉悦中积极的实践探索、创作表现。)

五、赏析评价,课题延伸

1、作品自评、互评、师评。

2、欣赏能动的“汽车”,教师小结全课。

(通过评价与赏析,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激发学生进一步创作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札记:

第九课 文具小管家

教学目标:

1、以纸才为主,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手法设计制作漂亮又实用的文具小管家。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进学生因材施艺的设计造型能力。

3、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感受创造美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选用适合的材料进行制作精美的“文具小管家”。

2、体验参与美化生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纸板或卡纸,剪刀、胶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带工具情况

二、体验发现

1、“在上课前我们来搞个小比赛,要求把一些摆放凌乱的文具整齐的放到这个漂亮的“文具小管家”里,比比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能把它做好。”

2、引导学生上台有序摆放,了解文具小管家的作用和特点,引出课题。

三、交流评析

1、请同学欣赏书上的文具小管家,选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来分析它的制作方法。

2、集体交流文具小管家的制作方法。

3、“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文具小管家?”

四、活动体验

1、“请你利用带的材料构思并制作出自己的文具小管家。

2、教师巡回指导。

五、欣赏拓展

1、请学生把文具放入制作好的文具小管家里。

2、师生共评(引导学生从设计的合理性、造型的精美度、制作的精致程度等方面评价)

3、出示一些用其他材料制作的文具小管家作品,激发学生课余再创造的热情,将课内的创作学习延至课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打扮生活。

第十课 风铃叮当

教学目标: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操,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

认知:认识风铃的造型形态,了解制作风铃的方法。

操作: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风铃。

重点难点:

1、风铃的造型。

2、变化的处理。

3、色彩的深浅反搭配。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采用各种形式制作风铃。在基本的造型要求基础上又加大了难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 具:CAI课件、各种制作风铃的材料等。

学 具:各种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1、动画导入,激发兴趣。(课件显示动画,“婴儿寻找风铃”)板书课题。

2、出示三范作,了解风铃的基本构成。

CAI出示风铃,基本构成:架子、铃铛、线、装饰物。架子的形状,绳子的悬挂形式。

3、寻找生活中可以用来做风铃的工具材料。

CAI出示百宝箱,出示制作风铃的各种材料。

4、欣赏风铃范作。

CAI课件显示各种不同形状的风铃。

提问:风铃的架子在形状上有哪些,铃铛采用了一些什么材料,你最喜欢风铃的哪一部分,它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装饰的。

5、CAI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第十一课 六面怪脸

教学目标:

1、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把五官的夸张、变形运用到制作六面怪脸作品中。

2、试着用其他材料及方法进行有趣的装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戴着怪异的六面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创造情境:我们今天要开展个“化妆舞会”,盛情邀请所有的同学们参加,在活动开始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活动道具—六面怪脸。

二、新授

1、指导学生了解六面体的制作:每组发一个已做好的六面体,让学生自行拆解并组合成原型。

2、请学生发言如何制作六面体,教师总结:“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发现六面体是怎样制作的?请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3、指名学生代表上台示范制作六面体:我想请一名同学上来示范你如何制作六面体。

三、学生做画

1、以认识新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欣赏一些六面怪脸:今天到场的嘉宾还真不少,同学们愿意认识这些新朋友吗?

2、请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位新朋友,为什么喜欢它?

3、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百宝箱”,它能帮助同学们制作好六面怪脸,欢喜顺利的参加这次“化妆舞会”。

四、评赏作品

1、假设你是这次舞会的邀请人,你会邀请哪个六面怪参与呢?并说明原因。

2、还有谁愿意说说?有这么多的小朋友想说,那么现在带上你的邀请星去找你所想邀请的伙伴。

五、以舞会的形式结束本课

现在请你带上你所邀请的朋友伴随着音乐一同欢快的举行这个有趣的“化妆舞会”吧。

第十二课 可爱的班集体

教学目标:

1、学到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2、促进手脑并用,提高审美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增进师生感情和集体荣誉感,感受集体学习活动的愉悦和情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风尚。

教学重难点:

1、关注班集体的环境,美化和装饰教室。

2、学会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准备:剪刀、卡纸、彩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同学们,你们热爱自己的班集吗?

导出课题:可爱的班集体

1、引导:你们对现在的班集体环境满意吗?如何把它变成大家都喜欢的班集体呢?请同学们想想后说一说。

2、引导想象:现在同学们可以把设计的方式进行大胆想象,构思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比一比看谁想得有创新性。

三、新授

1、欣赏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并详细说明作品在构思、构图、色彩上的独到运用。

2、请学生说说你打算如何装扮你的教室。

3、如果在节日里你又想如何装饰你的教师呢?(在节日里应该体现出欢庆的气氛)

4、你知道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漂亮的装饰品吗?(蜡光纸、皱纹纸等)

三、制作装饰用品

1、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制作

一、两件装饰班集的饰物。(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普遍问题,及时展示有创新性的作品。

四、课堂评价:

1、作品展示。

2、学生相互评价、交流。

五、课堂小结:

简要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交待下节课需准备的材料。

第十三课 彩墨游戏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水墨画的特性,掌握水墨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尝试进行创造表现。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2、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教学准备:颜料、纸杯、吸水纸 、毛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检查学生所带材料、工具并进行调配。让全班的学生都有作业做。

二、新课新授

1、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3、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主要提醒学生水在墨当中起到的作用。就是掌握用水的量。或用墨的量。

4、请学生与教师一起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三、学生作画

1、布置作业,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四、交流经验

1、征集作业,组织学生谈谈体会,讲教训、经验。

2、教师小结、评价并布置下节课所要的学习工具、材料。

五、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

第7篇: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集锦

一、

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相信写教学计划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事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5篇,欢迎大家分享。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篇1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美术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美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美术可以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这样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美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造型)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设计、应用)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评述)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综合、探索)

三、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学习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3、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

4、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

5、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

6、通过拓印、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了解不同的效果。

7、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

2、用平面或半立体的形式,将动物与人物等不同类别的形象组合在一件作品中。

3、制作简单的彩塑及脸谱。

4、利用各种材料,如蛋壳、羽毛、废包装盒等,采用撕、刻、卷曲、粘接等基本技法进行制作。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在相关的音乐情境中,欣赏情节性较强的中外美术作品,认识该类美术作品的特点。

2、以调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所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了解其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

3、欣赏民间年画、传统纹样、中外面具艺术,了解它们的象征和寓意。

4、欣赏画家创作的、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

5、举办小型的展览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美术作品或印刷品。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讨论并选定设计方案,布置美术作业美化教室。

2、根据童话故事或某一情境设计、制作简易木偶、乐器等作品并表演。

3、采用拼贴、简易沙盘等方式设计、制作现在或未来的学校、村庄、公园的地图或模型。

4、设计制作家电、家具等模型,模拟商品交易或布置成家庭室内设计模型,并能作出评价。

四、

 

1、审美性原则

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

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4、创造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5、实践性原则

联系学生的实际,理论讲述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使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

6、趣味性原则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间个性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情况,采取一般教育与个别知道相结合的方法。

五、

 

周次

课时

课题

教学重难点

1

2

春天的花

绘画的技能和技巧培养

2

2

树叶图案

掌握图案设计的三大要素

3

2

花朵图案

抓住自然物象的主要特征

4

2

蝴蝶图案

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5

2

用复写纸画图案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态度

6

2

美丽的花边

掌握花边图案的描绘技能

7

2

千变万化的线

掌握线形的长、短、粗、细、疏、密

8

2

高大的楼群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9

1

我心中的少年宫

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

9

1

画座宝塔高又高

描绘出塔的外形特征

10

2

泥塑宝塔

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10

2

纸塑动物

培养对立体造型的兴趣

11

2

运动着的人

初步掌握人体运动的规律

12

2

布贴风景

学习布贴技艺

13

2

动物挂画

培养对动物造型的概括、夸张能力

14

2

有趣的漫画头像

头部轮廓和面部表情的描绘

15

2

自画漫画像

对脸形、五官、表情进行夸张变化

16

2

漫画欣赏(一)

懂得漫画的艺术特色

17

2

漫画欣赏(二)

懂得漫画的艺术特色

18

2

儿童漫画

立意选材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多个学习领域。

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5、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

四、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

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措施

改革美术教学方式的途径之一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中学会创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被动的产品,学生更象是一条小溪,有着自己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教师则象一名善良的水利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小溪改善自身的水质,扩大流域面积。另一方面要引导与调节它们行进的方向,使每一条小溪都逐渐壮大为一片海洋。

1、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多点写生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美术课堂让学生走出室外,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寻找灵感,效果更佳。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写生,参观等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让一切事物尽收眼底,激发了它们创作的灵感,使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也从而增加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舞台。

《学记》中早已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习中,同学们通过相互讨论,可以互相加深理解。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录音机,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

3、作品展示,树立榜样。

展示是作品评价的另一种形式,也可以细分为短时间展示与长时间展示。展示是为解决儿童的困惑,激发儿童的创造才智,表彰儿童通过努力所取的超越自我的成绩而举办的。学生喜欢看同龄人的作品,当然对所展示的自己作品尤为感兴趣。因此,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观察塑造优秀榜样,他们一定会向榜样看齐,也能绘画出不少精美的杰作。这样发现了人才也使更多的小画家得以涌现。

4、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使班级同学共同努力。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式”的学习方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配合。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训练,所以他们已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能够欣赏美术,进行一些简单的`评述。

但是,这只是初步的,并没有达到一个高的层次,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画画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这是一个提高。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和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同学们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准备

每一课都要准备一些范画,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老师的画,或者也可以是网上搜集的世界名画。制作课要预先准备材料及制作好的范样。

五、教学措施

1、严格教学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规范作业评讲。

2、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3、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努力按教材上好每个教学内容。

4、建立作业过关制度,加强学生作业质量管理。

5、分层教学,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发现和培养美术特长生。

6、组织年级作业比赛,组织优秀习作展览。

7、开展校外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开阔美术视野。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篇4

教学目的任务:

1、 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 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 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

1、 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1、 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2、 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

第一周:原色和间色

第二周:画汗衫

第三周:粉印版画生活用品

第四周:厨房家务活

第五周:水墨游戏

第六周:青花盘

第七周:我设计的建筑(一、二)

第八周:二方连续

第九周:有趣的昆虫(一、二)

第十周:动物朋友(一、二)

第十一周:我和动物朋友

第十二周:亲昵

第十三周:动物面具

第十四周:画脸

第十五周:看戏

第十六周:吸引人的学校活动

第十七周:会转的玩具

第十八周:泥板雕刻

第十九周:中国民间玩具

第二十周:复习考试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篇5

一、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美术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美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美术可以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这样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美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造型)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设计、应用)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评述)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综合、探索)

三、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学习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3、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

4、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

5、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

6、通过拓印、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了解不同的效果。

7、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

2、用平面或半立体的形式,将动物与人物等不同类别的形象组合在一件作品中。

3、制作简单的彩塑及脸谱。

4、利用各种材料,如蛋壳、羽毛、废包装盒等,采用撕、刻、卷曲、粘接等基本技法进行制作。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在相关的音乐情境中,欣赏情节性较强的中外美术作品,认识该类美术作品的特点。

2、以调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所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了解其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

3、欣赏民间年画、传统纹样、中外面具艺术,了解它们的象征和寓意。

4、欣赏画家创作的、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

5、举办小型的展览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美术作品或印刷品。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讨论并选定设计方案,布置美术作业美化教室。

2、根据童话故事或某一情境设计、制作简易木偶、乐器等作品并表演。

3、采用拼贴、简易沙盘等方式设计、制作现在或未来的学校、村庄、公园的地图或模型。

4、设计制作家电、家具等模型,模拟商品交易或布置成家庭室内设计模型,并能作出评价。

四、

 

1、审美性原则

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

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4、创造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5、实践性原则

联系学生的实际,理论讲述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使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

6、趣味性原则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间个性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情况,采取一般教育与个别知道相结合的方法。

【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集锦5篇】相关文章:

1.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集锦7篇

2.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集锦五篇

3.美术教学计划

4.美术教学计划

5.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集锦8篇

6.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集锦五篇

7.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集锦六篇

8.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集锦5篇

9.有关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集锦6篇

第8篇:【热门】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篇1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设计应用:学习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 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学期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6、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7、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8、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情况分析: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段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习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

同一个班中,学生在幼儿园所授教育不同、家长管教不同,也产生不同素质的学生。普遍有这三中学生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在这几年的教学和有目的的兴趣小组的培养,也已经脱离画面的散乱,构图不均,色彩不够丰富等问题;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习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

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种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艺水平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能说会道。

四、措施: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年三年级两个教学班,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气氛活泼,接受能力特强。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学期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水墨游戏、构图知识、色彩、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四、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 容

第一周《水墨游戏》《重重复复》

第二周《曲曲直直》《平平稳稳》

第三周《迷彩服》《彩色玻璃窗》

第四周《彩色玻璃窗》《我的同学》

第五周《家乡的桥和塔》

第六周《我设计的一本书》

第七周《绒线绕绕》

第八周《甜蜜的梦》

第九周《金色的浮雕》

第十周《变幻无穷的形象》

第十一周《变废为宝》

第十二周《我们的节日》

第十三周《二十二世纪的建筑》

第十四周 《电脑美术》

第十五周《会飞的玩具》

第十六周《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第十七周《民间玩具》

第十八周期末测评

五、教学中应该主意的问题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六、教具准备:

电脑 课件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学期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6、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7、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8、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二)难点:

1、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2、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3、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四、情况分析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段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习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

同一个班中,学生在幼儿园所授教育不同、家长管教不同,也产生不同素质的学生。普遍有这三中学生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在这几年的教学和有目的的兴趣小组的培养,也已经脱离画面的散乱,构图不均,色彩不够丰富等问题;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习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

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种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艺水平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能说会道。

五、教学措施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热门】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三篇】相关文章:

1.【热门】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三篇

2.【热门】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三篇

3.【热门】三年级教学教学计划三篇

4.【热门】三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三篇

5.小学美术教学计划三篇

6.初中美术教学计划三篇

7.【热门】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4篇

8.【热门】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3篇

9.【热门】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4篇

第9篇: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总结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美术教学总结

三年级

果香峪中心小学 2015年1月

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

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三、

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学习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四、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五、

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六、 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七、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八、

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2015年1月

上一篇:幼儿园助教心得感想下一篇:2019年学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