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物理教学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育目标物理实验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角色变换内容摘要:物理实验在中学阶段物理学习中具有不可获缺的地位,而在这一重要领地中,物理教师如何发挥其主导地位就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就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应处的角色进行了探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教师物理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教师物理教学论文 篇1:

加强初中物理理念教学的方法分析

摘要:在进行对初中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初中物理理念教学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思维,提升物理解题能力和物理知识实践应用能力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的逐步提升,学校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于初中物理理念教学方法的研究思考,并对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进行更新研究,加强初中物理理念教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理念教学;方法分析

一、加强初中物理理念教学的方法分析的重要意义

作为理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日后学习和工作有着相当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物理教师不够重视初中物理理念教学的方法总结研究,导致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学生所进行的初中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也是一头雾水,难以发挥出初中物理教学的作用,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针对上述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重视对于初中物理理念教学的方法的研究,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接受新型的初中物理理念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思维理念,为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进行初中物理理念教学的方法分析过程,可以充分地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联系勤动脑,切实提升自身的物理思维辩证能力,能够利用自身的思维理念应对越加复杂变化的物理应用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

二、加强初中物理理念教学的方法分析

1.明确初中物理理念教学目标

为了加强初中物理理念教学效果,在进行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初中物理理念教学的教学目的。这就需要在进行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地让学生让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方法的总结,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就会循序渐进地寻找自己的物理学习思路,然后,学生在自我思考过程中,就会掌握到基本的初中物理学习理念。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在课堂上穿插一些自己已经形成的物理学习理念,就会辅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物理学习理念,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了解程度,为学生形成自身的物理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进行初中物理理念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学生为中心来促进学生的初中物理思维理念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解题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总结自己在进行习题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建立错题本,通过自己的总结研究,形成自身的解题理念。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问题分析,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辩证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为学生营造自我思考的氛围,为学生的物理思维理念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初中物理理念教学模式

在进行初中物理理念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初中物理理念教学模式的更新,促进良好的初中物理学习氛围的形成,进而保证学生在进行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发地进行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的探索学习,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思维理念,进而有效地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理念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地注意到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索,充分地保证学生在进行物理思维理念的形成过程中,能够具有着对于初中物理的独立意识,切实提升学生实际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自主思考,提升自身的物理思维理念。

3.勾勒新型初中物理理念教学结构

为了有效地提升物理理念教学教学效率,在进行初中物理理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自主思考物理问题的学习氛围,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物理思维辩证能力。

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浮力公式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生都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物理基本公式,拥有了一定的物理学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将物理的浮力公式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并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理公式的使用方法告知学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下一步的深度思考,让学生利用这些公式进行实际的物理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的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理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加强初中物理理念教学的方法分析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更新初中物理理念教学方法,改革原有教学模式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研究,切实提升学生的初中思维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作者:刘辉华

初中教师物理教学论文 篇2:

浅议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育目标 物理实验 学生心理特点 教师角色变换

内容摘要:物理实验在中学阶段物理学习中具有不可获缺的地位,而在这一重要领地中,物理教师如何发挥其主导地位就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就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应处的角色进行了探讨。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物理课程标准》。

“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一时间,这句话成了物理教学中的“经验之谈”,也成了部分教师放弃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更有高级一点的教师则通过Flash 动画“做”实验,却绝不动手或亲手做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理由是“实验有风险,可能测不出理想的数据”,而Flash 动画则不然,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数据要多理想有多“理想”,画出的实验图像要多好看有多“好看”。省时、省力、省心,三省在手,何乐而不为乎?

以上种种,究其原因,却是“教育目标”的丧失,或者至少是对当前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育人目标的不理解。“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

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也决定了科学实验在这一阶段学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初中生正处于从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过程中,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需要由直观的形象来支持。学生通过自已的亲自实验,就能通过眼观手动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经验。

鉴于此,初中的物理课程,应在小学开展的一些基于现象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开展教师指导程度不同的具有一定认知能力要求的实验探究活动,这有助于逐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可见,物理实验课程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物理教学的质量。当然,初中生在实验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如尽管大多数的初中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也乐于动手实践,在实验中表现得积极主动,但总体上来说,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再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较低。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往往并不理想。这也是很多教师不愿做实验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实验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推进器?就是我们需要多思考的问题。

一、做导游,引导明确目的,弄清原理和方法

导游的任务是为游客提供服务,向导服务、讲解服务、处理团队中的突发事件等,我们这里的导游任务也大同小异,是为学生提供指导,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根本依据,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实验时就没有了可遵循的原则,当然也多半会在实验中“事倍功半”。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着学生徜徉于知识海洋的导游,既要告诉学生知识的要点,也要让学生有自我发现的乐趣。既有有组织的指导预习,也应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本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做主持,启发思维碰撞,引来百花齐放

学生实验时,应创造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对其探究内容不过统得过死,否则可能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开放实验的结果必然会带来百花齐放的局面,此时的物理教师更应是一个激情澎湃的主持人,为这一伟大的思维碰撞时刻推波助澜。以笔者去年上的一节公开课《光的折射》为例,即可见一斑。我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杯热水(热水的水雾可用于显示光在空气中的光路),一只激光手电筒,一张硬白塑料片,一只空塑料杯,一只长吸管等,让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结合自习,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得到的结论比平时单纯由老师演示得出结论要好得多。

三、做导师,纵论实验得失,升华实验成果

实验的及时总结,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时就是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导师发挥作用的时候啦!

实验中虽有百花齐放之乐,却也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导师此时的作用可谓“画龙点睛”,不失时机的点评实验的得与失可加深对实验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你这位导师还应采用更为直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找寻实验数据间的联系。图像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用图像法来描述物理过程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通过图像的比较,学生能够较容易的理解物理过程发现物理规律,这种直观印象有时能透过事物的本质,诱使人们做更深入的探讨,利用图像法思路清晰可以使得物理问题简化明了,能起到一般计算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可以使物理概念得

到进一步拓展,而且图像法能将物理学科和其它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些都是学生通过自学不可能达到的啊!

教师的这些角色变换,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而教师也可以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探索新知,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面对新的课题、新的要求,将不断激励自己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相信到那时,师生们均可在这一和谐氛围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作者:刘智睿

初中教师物理教学论文 篇3:

浅探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摘要: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在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习中越来越重要.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对物理学习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未完全形成,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就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实验;主导地位

物理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古今中外无数成功的科学成果无一不是通过反复精准的科学实验研究得出的,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初中生动手实验能力,帮助青少年塑造探索求知精神,更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综上所述,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物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在实验中的定位直接影响着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然而,由于受到各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再加上初中生动手实验能力有限,大多数初级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很多教师不愿做实验.于是出现了“讲实验”、“背实验”的现象.那么,物理教师究竟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在实验教学中又该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呢?下面笔者将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方面作出探讨.

一、实验前:概念原理不可抛,目的明确学得好

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教师应紧贴教学大纲,根据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从物理实验前的理论储备指导入手,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呼吁杜绝过分“死啃”书本,但也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理论,实验前全面讲解概念原理,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帮助理解实验元素和实验原理,弄清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加强物理实验前理论教学的探究,为实践操作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使物理实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实验前理论储备不到位,学生面对实验器材只会一头雾水,无从下手,那么做实验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无论什么时候,物理教师在实验初对学生的理论讲解和指导始终是帮助学生做好实验的第一步.

实验前的理论讲解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概念原理,也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自觉发现实验乐趣和疑惑,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也是不可忽视的,实验前物理教师对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作出强调和指导,能够有效防止和减少实验事故的发生.

二、实验中:设计取材多巧妙,实验引导有新招

在物理教学实验中,实验设计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课效率的高低,教师在实验时设计越巧妙,单位时间内实验课上学生收获的细节就会更多.这时物理教师就像工程师,用理论和智慧设计学生的实验过程,并根据实验要求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具体来讲,熟记实验原理,讲究实验方法,步骤科学可行,尽量减小误差,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客观实验条件等这些都属于实验设计的范畴.另外,实验器材的选择也是实验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选取恰当的器材能使实验效果更加显著,反之,不仅有可能影响实验进程,甚至可能造成实验事故.

实验时,教师应“放手”,为学生做实验创造相对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充分享受实验的乐趣,通过亲身经历眼观手动获得他们学习所需要的经验.

以教学《浮力》一章为例,为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实验.实验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大胆猜想可能的实验结果,然后向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确定本节的主线为利用对比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器材选用薄铁片、烧杯和水.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课本中的一系列实验.

(1)对比分析③④两次实验,得出结论:;对比分析④⑤两次实验,得出结论:;综合分析归纳上述实验,得到的较为完整的结论是:.

(2)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前面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只关注了铁片的改变,忽视了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三、实验后:总结实验成果,分析利弊得失

科学实验是为了验证所学理论,发现知识.进入实验室不同于“玩耍”,不能为了实验而实验,及时总结实验成果,分析利弊得失是至关重要的.实验结束后,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畅所欲言,总结经验教训,撰写实验报告,加深实验理解.实验报告的撰写不应单纯局限于文字,物理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角度更加多样化深层次,如图表法,对比法、数据分析法等.科学实验难免会有误差,实验过程就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教师应适不失时机地对实验成果“画龙点睛”,必要时,还应点拨学生使用更为便捷的方法以便下次实验能够更加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初中生正处于理性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物理教师应在小学开展的一些基于现象的手工活动基础上,结合课本理论知识组织开展符合其认知能力的科学实验,与学生共同参与合作,逐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自身在物理实验中的主导地位,让实验课堂充满乐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兴趣,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者:欧德胜

上一篇:招生演讲稿(精选2篇)下一篇:盖梁设计桥梁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