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数学备考

2022-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2019年中考数学备考

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备考方略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全省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文科综合学业考试的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文科综合的学业考试要有利于学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初中毕业生全省统一学业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还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范围

201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范围是: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法律、国情两个模块的部分教学内容;②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③《民族政策常识》中的部分内容。

三、考试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要求,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知识三个维度使学生得到发展。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能力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

●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四、考试内容

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确定的,主要表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方面。具体的考试内容,是在对“内容标准”中的部分条目进行必要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以专题统领的形式呈现。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特点,我们在选定考试的具体内容、确定专题时,整合了不同模块之间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教育内容,保证了对考生思想品德素质考查的完整性。

热爱生活,服务社会

【目标要求】

☆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

☆学习调节情绪,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

☆善于与人合作,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知道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做一个诚实的人。

【主要内容】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珍爱自己的生命。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让人生更有意义。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丰富多样的情绪。

●情绪需要调控。

●学会调控情绪。

◎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树立公平意识,维护社会公平。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社会的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

●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自觉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

◎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诚实守信是美德。

●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

●诚实具有复杂性,在具体情境下做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责任感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角色不同,责任不同,明确自己的不同角色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勇于承担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社会发展,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自信及其重要性。

●自立、自强及其表现。

●做自立、自强少年。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正确看待竞争,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认识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合作的精神。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养成谦逊礼让、乐于助人的品质。

学法用法,依法自护

【目标要求】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主要内容】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青少年要学法、用法、守法,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用道德和法律的标准分辨是非善恶。

●面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选择。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违法及违法的类型。

●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认识其对青少年的危害。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青少年容易受到的侵害及免受侵害的方法,学习免受侵害的技能。

●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

●知道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法,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行使权利,依法维权

【目标要求】

☆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主要内容】

◎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

●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不受侵害。

●依法维护自己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侵犯他人隐私的表现。

●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树立隐私意识,尊重他人的隐私;增强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基本义务。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的特征。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公民享有财产所有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公民享有智力成果权,公民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等合法权益。

◎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享有的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权利。

●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有效方法。

崇尚宪法,依法治国

【目标要求】

☆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主要内容】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自觉遵守宪法,树立宪法意识。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和意义。

●做守法的合格公民。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监督是广泛的、多渠道的。监督包括党内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监督权。

●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和正确的方法。

知晓国情,报效祖国

【目标要求】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主要内容】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坚持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

●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及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及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形势。

●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优先发展教育。

●科教兴国战略及其现实意义。

●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立志奉献社会。

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目标要求】

☆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知道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循并运用民族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树立和巩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主要内容】

◎民族平等政策

●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内容。

●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民族团结政策

●民族团结的含义。

●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

●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

●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国家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政策。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意义。

●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国家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普通话。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党和国家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意义。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宗教的基本情况。

●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五、题型示例

文科综合试卷中的思想品德试题分为卷Ⅰ和卷Ⅱ,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的比重要大于选择题的比重。常出现的题型有选择题(含组合选择题)、简答题(含漫画式题、图表式题等)、分析说明题(含案例分析题)、探究实践题等题型。

(一)选择题

经常出现的选择题类型主要有:陈述式选择题(包括不完整陈述式选择题和正确陈述式选择题)、因果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包括排序式选择题)。

选择题一般有四个题肢,其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备选项逐一分析、判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经典题例1】2012年春节,小龙写了一副对联反映一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科技成就,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回答1~2题。

1.这幅对联的上联是“蛟龙入海探海底”。你认为下联应该是

A.和风拂花催花开 B.神州飞天会天宫

C.梅花报春迎春来 D.生活美满福满门

2.最适合这幅对联的横批是

A.五谷丰登 B.创新兴业 C.月照千秋 D.和气生财

【试题解析】人文品质滋润心灵。两则考题用四个亮点展示出其独特魅力。一是选择最好,角度最巧。神八飞天是年度内重大必考时事,也是历年中考的常规考点,各地模拟题均给出了各种可能的角度,如神州几号,飞天的意义,我们是第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如何正确评价我国的科技现状,怎样弘扬航天精神等。但面对这些老套的角度,河北则采取了“该考必考,冷静处理”的做法。在没有新角度出现,但还要给予体现的形势下,将其放在选择题和卷首位置,既体现了事件的分量,也是合理合情与合适的最佳选择。二是考查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试题运用对联进行考查,虽然增加了命题难度,但却符合新版课标中“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要求,对联与知识和热点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学科教育的人文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审美能力。同时,对联中“探海底,会天宫”的修辞对应,“花、天、春、福”等字的巧妙运用,也使得试题更加灵动多姿,为试卷增色不少,彰显了大文科、大综合胸怀,符合“思品学科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的课改要求。同时,试题选项无论对错与否,喜庆祥和的内容都体现了正面考查原则与积极的价值取向。三是主题式选择题的编制。2012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时事教育的意见》通知要求,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富有启发的方式进行时事教育,提高时事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各地对时事的考查一般均采用“是什么”这个角度,很少涉及相关知识,但这种简单的考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与政策要求。河北中考对于蛟龙潜海,神八飞天的整合与挖掘,不仅使知识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有效提升了试题品位,使学科教育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四是体现综合性考查。第1题考查了蛟龙潜海,神八飞天两项重大科技成就。第2题选项A影射考查了粮食八连增这一成就,选项D体现了积极健康的生活处世态度,可以说虽“错”犹荣。

【参考答案】

1.B 2.B

【经典题例2】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全国各地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陆续举行,将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回答7~8题。

7.此次换届选举依据的法律主要有 ( )

①宪法 ②义务教育法 ③选举法 ④未成年人保护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8.选民王某从打工的县城专程赶回村里参加投票。王某 ( )

①积极参与了政治生活 ②行使了自己的监督权 ③行使了自己的民主权利 ④直接行使了管理国家的权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试题解析】选择题是考查基本理论、重点知识、易错点的重要形式,也是大容量检验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对重点知识进行区分的重要途径。第7题以年度内重大政治生活事件——基层人大换届选举为命题背景,对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保护选民权益的专门法律——《选举法》进行考查,不仅较好地体现了学科教育的时代性,也体现了考查的综合性,特别是对宪法这个既是考查重点,又是很难命制出新意必考点的侧面呈现,既突出了知识的运用价值,也开辟了考查宪法知识的新天地。2012年是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中央于12月4日进行了隆重纪念,河北“提前亮”的做法也体现了考查的权威性与前瞻性;同时,干扰项②④的出现,虽然不在正确选项之列,但却事关考生实际成长,在区分排除的同时,也较好的起到了对这两部成长法律进行理解性复习的效果,这也是考查综合性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要完成上述思考过程,则必须具有较高的阅读理解、提炼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加以区分的能力。

第8题采取选用人物,设定角色,设置情景的思路,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考查内容是试题一大亮点。这种方式符合新课标提倡的生活化德育原则,有利于增强学科教育的真实性与时效性。该题答案组织形式借鉴了高考的难度设置方式,即将易错知识、理解能力融为一体,如干扰项②④的设置,较好地考查了考生对教材重点知识的区分能力,如: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途径,监督权的使用范围及对象等。这种编制方式使各选项“弹无虚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选择题的检验作用。解答好该题,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审读材料;二是区分易错知识;三是寻找联系。

【参考答案】1.D 2.A

【经典题例3】2011 年3 月14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回答1~2 题。

1.“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我国

A.未来十二年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B.未来五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宏伟蓝图

D.共同理想实现后的美好蓝图

2.“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里的“国情”主要指我国

A.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B.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C.资源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D.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解析:用时政强的材料作题干,统领两个题。第1题侧重考查时事,第2题将时事考查与学科内容的考查结合起来,体现了学习时事的价值及与学科内容的联系。这样的命题方式,既能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又能引导学生将时事学习与学科内容学习联系起来,学活、会用。

同时,专题式或主题式选择题是一种常见的选择题题型。这种选择题,依托一个情境材料,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设计2~3个小题,对考查考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思维的开放性具有较高的价值。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关键是要将每一个题与总的题干材料联系起来,分别解答。

【参考答案】1.B 2.C

【经典题例4】2011 年5 月1 日起施行的《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细则》 施行后,一位在餐馆里吸烟的人说:“我在这里消费,抽烟难道不是我的权利吗?”劝阻这位吸烟者的理由有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公民要增强权利意识 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试题解析】:本题选取学生的生活经历或身边的生活事例作为试题情境,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出发点,把心理、道德、法律等板块内容联系起来,使之蕴含一定的思想教育性,体现了试题的正面教育功能。解答此类题,要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对情境中的

人或事进行分析评判。

【参考答案】B

【经典题例5】右图中的人民

币票券采用了四种少数民族文字,

部分票券主图案采用了身穿民族服饰的人物形象。这体现了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④国家重视区域间协调发展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解析】从图表或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该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的读图(表)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答这类题,一是看变化,二是做比较。从变化和比较中得出正确结论,即获取正确的信息,然后,运用这一信息,结合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参考答案】B

【经典题例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选项同样能够反映这一美德的是( )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试题解析】新课程提倡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整合,该题实现了思想品德学科与语文学科的综合,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和人文性。学生需要借助语文方面的知识储备,正确理解这些诗句和警句的含义和意义,才能答好此题。

【参考答案】D

【经典题例7】右边漫画中的

“大盗”侵犯了他人的

A.智力成果权

B.名誉权

C.人身自由权

D.隐私权

解析:用漫画做题干材料是选择题中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类题生动活泼,生活气息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及综合把握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读懂并正确理解漫画所表现的主题。其次要根据题干的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主题进行分析,将一般生活意义上的主题转换到学科知识的视角。最后实现题干与题肢的结合,做出正确选择。

【参考答案】A

(二)简答题

简答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情境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文字材料式、图表式、漫画式等。它要求考生紧扣题意、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完整准确地回答问题。

简答题比较多地采取文字材料式简答题。文字材料式简答题常以现实社会生活现象和学生生活事例为命题材料,结合教材内容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要求考生用简明的语言予以回答。

【经典题例1】参与生活,简要回答。

生活中,人们对食品、药品等商业领域中的虚假宣传深恶痛绝。下图是“如果遭遇虚假宣传,你会怎么做?”的网络调查结果。

(1)如右图所示,你最赞赏哪类人的做法?(用图中的字母表示)他们的哪些品质值得你赞赏?

(2)你最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

【试题解析】新版课程标准鼓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试题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为背景,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是继2009年河北中考成功考查“三聚氰胺”事件后的又一次成功尝试。试题第(一)问采用让考生参与“选择”并进行思辨的方式进行考查,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也突出了对考生学习、思考、归纳及推理过程的重视。虽然考生选出的只是一个字母,一种方案,但其中却充盈着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知识的运用与体验,强化了考查的运用与过程性思考,有利于教育的价值内化为行为与观点,贯彻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要求。试题以生活话题为载体,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和能够促进思考、拓展体验的方式进行考查,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试题第(二)问以“你最赞赏的做法”进行提问,准确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将课内课外社会生活相结合,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开放性,这种方式不仅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使考查的情景化、生活化特征更加明显,使学生通过道德践行促进了自身思想品德的健康生成。

试题答案涉及到责任、诚信、法律维权、正义感、社会秩序、和谐社会等多个知识要点,体现了考查的综合性。解答此题,需将重点放在两方面:一是学生纵横对比表格信息的能力,二是瞬间完成知识整合的能力。实现两项能力的运用,则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注重训练效果,而不是单纯地关注题量与速度。

【参考答案】(1)① B ②责任感;正义感;权利意识(或法律意识、维权意识)。(2)有利于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经典题例2】走近法律,简要回答。

据报道,2011 年春节前后,家乐福在一些城市的部分超市存在广告宣传是低价,实际结算收高价;价签标示是低价,实际结算收高价等多种价格欺诈行为。价格欺诈事件一度导致家乐福相关超市的客流量大幅下滑。

(1)价格欺诈为什么会导致客流量大幅下滑?

(2)去超市购物时,你有哪些保护自身权益的好做法,请写出两种与大家分享。

【试题解析】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强调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该题则体现了这一理念。材料中所讲的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为学生所熟悉。解答此题应注意两点:一是审读试题的关键词,如:宣传是低价,实际结算收高价;价签标示是低价,实际结算收高价等,逐一提炼有效信息,寻找教材相关知识。二要结合教材的消费者权益与诚实守信角度,用简明的语言,有针对性多角度回答并解决问题。(2)答案中的多个纯正“做法”,再次避免了死记硬背,强化了知识运用,有效检验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1)① 超市不讲诚信,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② 超市违法经营,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2)① 看清商品的广告宣传价格和商品标价,付款时仔细核对结算价格是否与标价一致。② 了解所购商品的产地、期限、规格等有关情况。③留好票据。发现有价格欺诈等行为,及时找超市索赔或向有关部门举报。

【经典题例3】阅读材料,简要回答。

在某家电商场冰箱柜台前,有一对母女在讨论:

母:就买这台冰箱吧,它价格比较便宜。

女:这是有氟冰箱,会破坏环境,还是买那台无氟冰箱吧,价格虽然贵了点。

母:(生气):你就知道大手大脚花钱,不懂节俭,我不同意。

女:……

请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女儿劝说母亲。

【试题解析】截取一个生活片段或模拟一个生活场景作为情境,是简答题常见的一种形式。该题情境来自日常生活,创设了一个母女间观念和思想的小冲突,要求女儿去说服母亲,这无疑突出了知识的运用性。作答时有一个“情”的问题,也有“理”的问题。从“情”上来讲,是要理解母亲,让母亲容易接受;从“理”上来讲,是怎样更有说服力。这就要求辩证地看待母亲的意见,防止片面。实际上,“理”中蕴含着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答案】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妈妈在生活上注意节俭,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值得我们学习。②使用有氟冰箱会破坏环境,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因勤俭节约而不顾环境保护,不顾国家长远发展。③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履行保护环境义务。为此,我们应购买无氟冰箱。

(三)分析说明题

分析说明题一般都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理解题意——说明分析——综合评价。重点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典题例1】知晓国情,分析说明。

材料一:截至2010年底,我国农村地区处于贫困标准以下的人口多达2688万,城乡收入差距之比仍高达3.23:1。为减缓农村贫困,我国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一系列减贫规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贫开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材料二:截至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9.31%,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70%和55%左右。西部地区还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2012年2月,国家颁布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上个世纪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第三个西部大开发规划。

材料三:据统计,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农村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201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指出:严格控制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1)请结合材料,联系所学内容,按照“国情→政策(战略、国策等)→目标”的思路,在以下相应序号后填上适当的内容。

据材料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实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①_______________

据材料二:②______________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据材料三:资源、环境形势严峻→③_______________→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国家实施减贫规划、西部大开发规划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说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要求?

(4)结合以上三个材料及问题,概括得出一个有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试题解析】该题完美地展示了材料题的魅力,其亮点一是选材博弈备考。关于民族团结教育这个必考点,在备考中各地均有预测,如对口援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各领域成就分析等;在节能减排领域,开启PM2.5监测,义务植树30年,淘汰白炽灯,环境污染事故等都被广泛预测。河北命题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取“扶贫开发,节约用水”这两个热点,不仅有利于维护考试的公平与权威,也再次体现了命题的成熟与稳健。亮点二是设问难度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第一问属于基础知识的再现,第二问属于综合能力的检验,特别是知识的灵活运用,第三问则突出知识的实践与实用价值,第四问则上升为对观点的提炼与综合概括。这种梯度设置,不仅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也有利于提升学科知识的运用价值。

解答此题,在能熟练运用学科主干知识的前提下,要特别注意设问的针对性,如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而不是对全国发展的影响;同时要看清材料与设问中的条件限制,如“据材料一”等,体现了组织答案的限定范围,而不是脱离材料,照抄照搬,随意应答。

【参考答案】(1)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或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区域(或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或缩小各民族发展的差距)。

(3)提高节水意识(或节约用水);提高环保意识(或不污染水)。

(4)示例一: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或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国策)。

示例二: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经典题例2】融入社会,分析说明。

材料一: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材料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 在提到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时指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 年提高到13.5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 年提高到11.2 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 年翻一番。

(l)图一显示出的我国人口的哪一变化令我们“忧”?简要说明理由。

(2)图一、二显示出的我国人口的哪些变化令我们“喜”?出现这些可喜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谈谈实现材料二中的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试题解析】以内容翔实的数据反映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事件,是该题最显著的特点,此题完美解读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新数据,诠释了人口国情的新特点及影响。这样的试题,能较好地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社会生活事件和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材料,对材料中人物的具体行为进行分析、评价,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最佳答案。

【参考答案】(l)人口总量仍有较大增加。理由:①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③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会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④影响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2)① 人口增速减缓。②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原因:①我国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我国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或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3)①有助于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有利于我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经典题例3】感悟公平,分析说明。

材料一 新修改的选举法,改变了原来城乡按4∶1的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居民选举实现“同票同权”。

材料二 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60岁以后领上养老金,不再只是城镇居民的“福利”。

材料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1)请针对上述每个材料,分别谈谈你对公平的具体理解。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出怎样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

(3)上述举措都和农民、农村有关,这是针对我国怎样的发展现状提出的?这些举措对改变这一现状有什么积极影响?

【试题解析】该题的基本命题思路是:选取能体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事实(或事件)作为材料,按重大时政与学科知识结合的原则设置问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认识国家方针政策的意义和作用,以体现学以致用的要求。这类题时代感强,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解答该题一定要紧扣材料,结合材料所讲的事实解读公平的含义,从三个材料中概括出正义制度对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从材料中认识城乡之间的差距,思考如何缩小这些差距。

【参考答案】(1)材料一,公平就是平等地享有选举权(或公平就是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利)。

材料二,公平就是平等地享有福利(或公平就是平等地享有社会保障)。

材料三,公平就是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或公平就是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

(2)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社会公平(或社会的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或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

(3)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或我国还存在城乡差别)。

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②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③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四)探究与实践题

探究与实践题特别强调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对新问题的解决能力,能较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一个生活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都较强的题型。

【经典题例1】珍惜权利,探究实践。

燕秀中学九年级(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珍惜权利,感受尊严”主题探究活动。探究由下列对话展开——

李明:我家刚买了车,就不断有人上门推销保险,真烦人!

张思:前些日子,我妈刚办了一张银行卡,就受到一些陌生人理财短信的骚扰,郁闷死了!

为使更多的人参与探究,该小组开通了网络论坛,提出了探究问题。请你以“燕赵明月”为网名参与探究。

【试题解析】“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等要求,试卷则在第28题以“珍惜权利,感受尊严”为主题,对相关知识及能力进行了全方位检验,该题第一问“哪些个人信息被泄露”属于“老题”新唱,这不仅是对2011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遭遇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用户信息泄露热点事件的及时回应与关注,更重要的是试题力求采用更加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新形式,即网络论坛与回帖,增强考查的生活化与情境性、实用性,促成了考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答案中“车辆信息、住宅地址、银行卡信息、电话号码”的出现,不得不使我们想起2010年河北中考考查个人信息泄露的经典试题,这种新形式下的“老”答案,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是命题人在有意识地告诫我们,在教学与备考中,要持续关注河北的课改历程,研读好历年来河北实践新课改的经典题型,体会河北中考的厚重内涵。同时,试题体现了在“知识”目标中,将原课程目标中的“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明确为“了解法律在个人、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的要求。此类问题体现了新课标中关于“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的要求。

【参考答案】探究一:车辆信息、住宅地址、银行卡信息、电话号码等。

探究二:法律赋予(或规定)公民权利;公民权利受法律保护;依法行使权利;依法维护权利。

探究三:示例一:隐私权。不泄露同学的个人信息、不偷看同学的日记等。

示例二:生命健康权。不打架、不伤害同学等。

示例三:人格尊严权。不辱骂同学、不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等。

【经典题例2】走进法治,探究实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际,某中学举办了“法治进行时”图片展览。请你根据同学们搜集到的图片,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1)根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对图片①、②、③ 合理排序。(用序号表示)( 1 分)图片①、② 体现了法律的哪两个特征?

(2)说出图片④ 反映的内容对法治国家建设的作用。

(3)为突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还应该增加反映哪部法律内容的图片?( l 分)谈谈该法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

(4)写出你对建设法治国家的两点期盼。

【试题解析】首先,试题考查由面到点。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为总背景,由大事件转化为小角度,避开空洞的“意义”类问题,以图片为线,从生动具体的、相互关联的角度出发考查,体现了知识的实用价值与试题的教育立意。其次,强化能力检验。第一问考查的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但没有直接提问,而是通过排序方式进行运用,这样就增加了思考的空间,突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检验了对教学难点的掌握情况。再次,探究运用功能突出。第四问没有死板的答案,有的只是思路清晰、思维宽广的空间,既有多个选择余地,又没有脱离问题核心,问题开放但又限定明确,使得不同知识、社会阅历、表达素质、人文素养等层次的学生,都能拿到符合自身水平的分数。

【参考答案】(l)②—③—① ①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②法律由国家制定。

(2)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使法律得以更有效地施行。

(3)宪法。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②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照宪法治理国家。或建设法治国家要从尊重宪法、维护宪法开始)。③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4)①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与权威。③司法机关切实做到公正司法。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切实做到依法行政。⑤公民进一步增强权利意识,自觉履行法律义务。

(五)综合回答题。

综合回答,综合论述题一般以政史综合的方式呈现,强调考生从材料中提取线索与有效信息,对知识进行归纳、运用、生成新知的能力,需要考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与高度概括能力,特别是具备知识储备的大空间理念,能够对相关线索的主体知识结构进行整合筛选,在已有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结论与观点。

【经典题例】材料一:下面是世界历史上两位杰出人物的传记目录。

材料二: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施杰,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以及与国内一些知名的法学专家、医学专家的深入探讨,在2010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率先提交了一份“关于增加危险驾驶罪”的提案,并很快得到有关部门采纳。2011年2月,刑法修正案将醉酒驾驶列为犯罪,5月1日正式施行。施杰被评为2011年度法治人物。

材料三:郭明义是鞍钢集团一名普通的公路管理员。十几年来,他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风雨无阻;十几年来,为贫困者捐款共10多万元,从未间断;二十多年来,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乐此不疲……他被誉为“当代雷锋”。目前,以他名字命名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已有100多支,遍布十几个省份,参与爱心团队的6万余名志愿者以自己的爱心行动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

(1)据材料一中的人物传记目录,判断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各有何重大贡献?

(2)据材料二,联系施杰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贡献,谈谈他被评为2011年度法治人物的理由。

(3)据材料三,简述郭明义及其爱心团队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上述人物的共同之处。

【试题解析】大胆重新启用郭明义,彰显了命题人的胆略与气魄,也使得试题形式很新,用组合人物考查道德建设,在全国属于特例,开辟了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先河,这也是河北中考具有前瞻性,提前体现2011版课程标准修订重点的重要体现。第二问成为法治人物的理由,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关于“了解法律在个人、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的要求。对几个人物共性的分析,体现了新课标中关于“初中生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之上,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要求。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参考答案】(1)华盛顿;(2分)马克思。

华盛顿:在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欧洲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进程。

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2)促进了我国法律(或刑法)的完善;推动了法治国家建设;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若考生答出“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或有力制裁了违法犯罪”等内容也可酌情给分)

(3)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们树立了道德榜样;带动了社会成员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4)促进社会进步(或国家发展);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六、复习建议

面对2012年河北中考所体现的引领性信息,立足新版课程标准全面实行的政策性信息,教师只有及时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才能适应形势;只有树立预防比处理更重要,责任比借口更重要,主动比被动更重要,反思比蛮干更重要,学习比固执重要,勤奋比应付重要,谦虚比狡辩重要的意识,我们才能赢得中考,赢得未来。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过好“三关”,才能成为有责任、有能力、有水平、善思考的老师,每个孩子才能接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成功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第一关:讲好“课”。好课的标准有哪些?让学生有兴趣、课堂更精致、学生动起来应成为课堂成功的必备条件。凝聚学生兴趣,才能引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在授课形式上推陈出新,以多种有效方式授课,如课程标准提倡的讨论、调查、活动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听,能听懂,乐于学。为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高效课堂,而不能侃侃而谈,自我陶醉;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选用新素材,用新生活来诠释新德育,善于用相关知识思考热点问题与社会现象;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与积累,拥有广博知识,特别是每天对涉及知识点的热点话题以及影响学生成长的身边事件有了充分的了解及正确认识,并能通过科学娴熟的教学技巧,将其转化为教学素材,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轻松地驾驭课堂。

打造精致课堂,有效拓展教材。教师首先要全面学习新课改以及课程标准修订的意图,明确学科教育的目标是服务学生成长,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渗透法律、道德、国情等方面的知识,在立足能力的基础上,多途径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认真研读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学科教育目标实现的各种途径、活动方式、评价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充分运用,而不是偏离方向的所谓创新。在实际备考阶段,一要处理好教材。对难度不大的内容没必要浪费时间,对重点内容要适当打磨,难点内容在自己吃懂的前提下,准备多套攻破预案,以适应不同档次认知水平的学生;对常规知识点应在选用河北经典题例的基础上转换角度,启用新视角,增强时代感。二要打造精致课。讲课要凝练,环环相扣,条理清晰,逻辑关系缜密,不拖泥带水,不东拉西扯,让学生在清晰缜密的教学思考中,由浅入深地接受新知识,感悟新思想,生成新结论;打造精致课堂还需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时间、练习的量、题的难度等方面把握梯度,促进各种知识层次以及认知特点的学生都收获自己的德育感受。

课堂真实互动,才能让德育的能量发挥到位。课堂活动,贵在“真实”,这就要求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将综合的知识进行分解,设问不模糊并有所限制,切忌盲目提问,避免设问的假、大、空,避免组织答案与材料两张皮,强化能力的培养与检验。要摒弃那些为了互动而公开作秀的提问,抵制那些课堂的虚假能力与“热闹”,减少没有难度与梯度的设问,避免“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这种没有思维含量的发问,要了解发散性思维的真正内涵,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责任心、耐心,更要有较高水平与科学的应对策略。

实现以上课堂效果,教师必须形成及时反思的好习惯,这也应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课上,学生没反应,教师要即刻反思,多从自身的授课逻辑、案例分析、讲课速度和教学表达等方面分析自身原因;课下,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提问、辅导、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学生存在疑惑的原因,寻找“补救”的科学办法等。教师懂得自我反思,善于自加压力,才会在教育、教学的人生历程中不懈怠、不骄傲、不满足,才能凭较高的责任水平和思想智慧培育出更多健康的学生。

第二关:讲好“题”。讲好题,突出题的质量。当前各种同步和专题练习水平参差不齐,既有名师巨献,也有简单拼凑,既有臆断乱造,也有偏题、怪题,有的甚至脱离学生实际。质量不高的练习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和复习时间,也误导了教学与备考方向。好题,应是符合新版课标中对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项要求,与当年考试说明中的题例相吻合的试题,如河北名师原创命制的新题等。试题材料在解题中应发挥好层层递进的限制作用,设问必须设置定量伏笔,答案要体现开放与多元,符合多角度解题原则,体现考查的综合性。对知识的考查要侧重于运用和理解,体现知识的运用价值,把握学科教育的真实用意,而尽量避免简单重复、再现和语言游戏。优质试题应该继承近些年来以成功的课改经验为基础,从题型到设问都有所创新。这样的试题代表性强,可利用性、可借鉴性强,参考价值大,如人物类、环保类、科技类、民生类、法制类、成就类、公民义务类、权利类等专题。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步练习。在同步学习阶段,建议选用分课卷,分课卷要对应课标,特别是考试说明中的条目要求;在复习阶段,则采用分类卷,尤其是要对中考常规考点与年度热点相关的重点给予重点联系,最后选用经典模拟卷,在综合知识与能力热点的基础上,检验学生学与老师教的实际状况。

当然,要获得真正的好题,不是靠他人,而是靠自己,那就是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按照中考的要求,立足教材,结合年度生活,自己动手拟制训练题。虽然起始阶段水平可能不高,但拟题的方式必将有利于促进业务素质的迅速提高。拟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尽量从生活化角度背景材料入手,或为故事,或为对话,或为论坛等;二是要冲出知识的识记类束缚,争取每一个设问都能让知识用起来,动起来,化为学生的感受、情感与行动;三是要立足能力,对材料、设问等关键环节要合理设置障碍,重点培养学生审读材料、归纳对比、延展思考等能力;四是要善于设计真正的开放性试题,而不是只有形式没有内涵的试题。做到这四点,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在立足领会新课标的基础上,对今年甚至近几年各地中考经典试题进行整理、吸收,也可以根据新闻报道中的新背景、新材料、新语言、新形式进行改良,创造出真正的新题;要针对重点知识与热点事件,应设计多种题型,注意小角度切入,敏锐关注专家讲座中的重要导向性信息;也要对全国各地中考中涌现出来的创新性、经典性题型进行归类整理与练习,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也有利于向命题人看齐,把握好最新的考试评价改革动向。

第三关:“讲”好题。讲题不能只简单核对答案,而要讲方法,讲能力,讲知识,讲清楚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要把教师讲解的过程转化为思考学习与解题的有效示范过程,务必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方式,夯实必须识记的知识,并将绝大部分知识有机地融入生活,强化运用与拓展,而切忌知识的堆积与重复,更不要生硬地捆绑生活。

讲题,必须做到两点。首先,要让学生找到知识的“家”,特别是在基础复习阶段,要让学生根据试题答案以及选项,找到知识的册、课、页,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教材理解能力,也促使学生构建更加精准的知识体系,为将来总复习夯实基础,做好准备。也可以从一个选项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属于哪一课、哪一单元,这一单元讲了几个主要问题,这一课有几个问题等。其次,要讲清”理由”。讲题不能只讲答案,更不能只讲正确答案,而要将正确答案的理由讲清楚,将知识的来源讲明白,也要将错误答案纳入我们的讲解范围,尽力启发、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答案的依据,寻找导致错答的根源。开卷试题突出综合性,力求检验更多知识和能力,所以对错误的选项更应解疑释惑,以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学习习惯,并引导他们主动将错误选项修正过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熟练地理解知识,吃透教材,教师也能在教学和备考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仔细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和对策,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慵懒、基础不牢、效率低下、知难而退等,以便及时“补牢”,循根治理,将“坏事”变为好事,实现教学效果的“共同富裕”。

开启新希望,踏上新征程。伴随2011版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认真研读,领会精神,全面实践,我们就有理由相信,2013年河北省中考必将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的学生也必将赢得毕业和升学考试的灿烂辉煌!

作者:张克新

第2篇:2019年中考数学备考方案

一、 备考指导思想

本着“求真务实,以生为本”的原则,要从“备”、“讲”、“批”、“辅”、“考”、“评”六个方面下功夫,抓共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掘学生潜能;既要夯实学生基础,又要搜集中考信息,研究命题趋势,重视尖子生提高同时更要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生学习与思想教育两手抓,严格要求与人文关怀两手都要硬。利用一切有利的积极因素,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好2019年的中考备考工作,努力实现我校2019年中考目标。

二、具体措施

(一)全面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分类型制定学生复习计划。 本届九年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两次月考考试情况来看: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潜能生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潜能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二)认真研读近年考试说明、中考试题,把握中考动向。

中考复习前,九年级数学组要进行考法研究,研究近几年中考数

1 学命题的走向,研究考纲,研究中考复习策略。每位数学老师都进行专题发言。原九年级数学老师着重谈中考复习体会及中考后的反思;现九年级数学教师着重谈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走向及中考复习策略;其余数学老师根据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着重谈如何及早把握中考动态,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中考考法研究的专题研讨会,将对老师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对把握中考动向,纠正复习偏差,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平时考试中,教师可以模拟中考命题,试题来源于课本改编及自编,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每次考完后教师与学生都要及时做总结,这样既让教师对中考复习的把握更深,又有利于学生寻找差距,奋力拼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抓好同科老师集体备考工作。学科备课组可吸收非毕业年级教师参加。

(三)课堂教学高效化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非常之珍费,我们老师一定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坚持高效复习。 1.打造高效课堂,优化复习策略。

九年级的数学仍然要坚持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不动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不能够上“一节课学生做,一节课老师讲”的传统低效复习课,要在精心编制导学案的基础上,依然按照预习(练)、展示、反馈的基本课型来上,课堂上坚持“独学、对学、群学”的基本学习方式。

2 2.明确科学复习的指导思想和策略。

复习课要坚持“以练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我们倡导的复习路是“低起点、小坡度、大容量、快反馈、强矫正”。

3.认真钻研教材、课标要求、吃透考试大纲,确定复习重点。 4.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和近期的思想状况,将学生很好的分类,牢牢的抓在手中。

5.认真学习中考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

(四)、制定规划,分阶段备考。 一轮复习:

数学的第一轮复习开始于新课结束,复习主要内容为绝大部分中考大纲中要求的考点:三角形、四边形、圆、方程与不等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题目选在中考及模拟考试中出现过的经典题目,或予以改编加工,其目的为回顾初中三年的知识点,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及解题方法。

二轮复习:

此轮复习以攻克各类常考专题为主,主要包括函数图象点的存在性专题、图形运动及变换专题、代数综合应用专题、几何变换专题及探究性题目专题、中考易错专题等等。选题以能够凸显专题特点的题目为主、题目循序渐进,并附加高端模型的总结及解题思路的扩展,

3 力争攻克第二次模拟考试。

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代数综合、几何综合以及代几综合将成为此轮复习的主要复习对象。以剖析题目、联系知识、寻找模型和方法为主线进行压轴题目的分析与解答。争取在三模考试获得高分或满分。

四轮复习:

历经了一模、二模和三模考试之后,第四轮复习便会悄然而至,此轮复习或以短期班的形式为呈现,通过对三轮复习多体现出来的中考趋势进行分析,并以此进行选题和预测中考。所选题目同中考考察可能性较大的题目相同,以便最大程度的使学子适应新的中考趋势、做好考前的最后冲刺!基础巩固--专题攻克--压轴突破--趋势预测及查漏补缺,历经四轮复习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知识体系由点及面、重点突出。一轮复习对接二模考试,二轮、三模复习对接三模考试,最后四轮冲刺复习目标2019中考! 全体九年级教师要“背水一战”,以清醒的头闹、旺盛的精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力争实现九年级数学教学成绩有新的突破!

九年级数学组 2018年11月

4

第3篇:2011年中考数学备考方案

普坪中学初三数学组备战中考策略:

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在三月份以前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中考前的复习可安排三轮:

目标任务:切实把握要求、科学指导复习。

方法措施:

(1)各科教师认真分析研读20

10、2011《中考说明》,比较异同点,明确2011年中考各知识点要求、切实把握2011中考方向。

(2)在《中考说明》的指导下,准确指导学生梳理出知识技能,掌握重点和一般的要求,不能面面俱到,考虑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3)要对《中考说明》中例题、习题、样题、综合练习题分门别类,正确的指导学生找出典型的、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训练,增强训练的针对性。

(4)备课组共同研究《中考说明》,互相讨论、商量,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

(5)在复习教学中追求最小最大原则:让学生以最小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让学生以最小的精力获得最大的效果;让学生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

第一轮:使学生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知识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按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可以把它归纳成十个单元:①数与式{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③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④三角形、⑤四边形、⑥相似形、⑦解直角三角形、⑧圆、⑨图形与变换、⑩统计与概率。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属于学生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70%左右,学生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要求学生在复习时一定要配合老师,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易度应以中、低为主。另外,对于学生认为较难的习题,或者易错的习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以便在第二阶段进行再回头复习。注意:套题训练不易过早,参考资料应以单元为主,本阶段复习宜细不宜粗。

第二轮:并非对教材内容简单重复,要努力在新、准、严三点上面下功夫,:

1、复习要有新意,前提首先要新,练习要选择新题,讲评要挖掘新意。

2、要找准重点,切忌平均用力,重点强调基本技能方法容易错漏之处,规范答题。

3、“严”字当头,贵在坚持。用一丝不苟的训练来培养一丝不苟的学风,克服学生学习“似是而非”,考试到处失误的不良学习习惯。

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了大量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结合自己实际情形反复训练,强化理解。热点题型一般有:阅读理解型、开放探究型、实际应用型、几何代数综合型、研究性学习型等。注意:学生应该有一本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资料。

第三轮:锁定目标,强化训练、查漏补缺、全面提高。

目标任务:通过一模考试,把握复习备考情况,通过考试分析,剖析问题,找准强弱环节,制定对策。

方法措施:

1、精心编制模拟试题,根据《中考说明》的要求,以基础为重点。注重能力,让学生明确考试题型,对中考试卷有全新认识。

2、精心编制练习,通过一周一小考、两周一大考、让学生提前感受中考,养成严格答题的时间观念,强化规范答题的习惯。

3、精心进行讲评,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性,解题规范性,答题的快速性,应试的平和性为目的,有针对性地江平分析。找准学生学习的漏洞,对出错较多的题做到精讲,通过测试讲评,查漏补缺,重点复习,同时加大对知识点归类辨析讲评,以达到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目的。

备战中考,进行模拟训练。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习的基础知识已基本过关,五月中下旬就应该是第三轮的模拟训练,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和调整考试心理,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注意:不要被模拟考试的分数左右,做错的正是你要弥补的,平时多一次发现,中考就少一分损失,相信自己。

第4篇: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方案

黄家口镇中学

第一阶段

一、以教材为本,抓好章节复习

在期末复习中有必要制订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先以教材为本把各章节中的知识点系统梳理,构建有自己特色的知识板块。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典型例题,课本习题,动脑总结这些例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形成的,提供的方法能用来解决哪些问题,重视这些题目的变式训练,拓展自己的视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短时间出效率,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提高课堂45分钟的听课效率,搞好查缺补漏工作

期末复习期间必须跟紧老师,课堂45分钟的复习内容,用心聆听,细心体会,动脑琢磨,对已学过的知识回忆感悟体会,巩固掌握不扎实的部分,搞好查处补漏的工作。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概念辨析有必要把涉及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记扎实,如“判别方程组是否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非负整数解概念的理解”“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数的分类”“有关各类三角形高的画法”“三线八角的确定”“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垂线段的关系”等。

另外对于自己在复习期间出错的问题不要一概以“马虎”取而代之,一定要重视这些问题,找出问题的病根,是审题不细出错,还是计算问题,题意理解中的问题还是概念掌握的不准确,“对症下药”才能不犯二次错误,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培养了自己的纠错能力。

二、提炼归纳数学方法,培养数学思想

在复习过程中,光重视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因为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出现的障碍,往往不是知识本身不够带来的,而是思想不对头造成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如“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其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很常用的,如“对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对无理数的认识”中都有数形思想的充分体现,这种数形思想既形象,又直截了当,能给人清晰的解题思路,适于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大胆适用这种思想方法。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既源于社会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社会生活。每位学生要自己去寻找,收集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尤其是新教材更侧重的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察。在本册中方程组与不等式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就是复习中重中之重,往往这部分内容是大多数同学感到紧张的部分,越是这样在复习中应有意识的加大力度,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训练:“认真阅读,理解题意——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强综合训练,提高解题速度

在复习的最后环节中应加强综合试题的训练,这样使各章节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并且在解题时间、技巧、方法上也搜集了一些经验,为期末考试做了充分的思想上的准备。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专题训练阶段。主要是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综合提高,强化冲刺。 1.多思、多问、多练

无论是跟随教师进行专题复习,还是自己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的专题复习训练,一定要明确这个专题的主题是什么,具体有哪几类常规思路。既做到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又做到多题一解,训练收敛思维。要寻找差异——因为做了大量雷同的练习,容易造成对相近试题的判断失误,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第二轮复习时要格外注意的。

2.要抓住基础概念,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

数学试题中的所谓解题技巧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是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表现形式。 3.要抓住常用公式,理解其来龙去脉。

这对记忆常用数学公式很有帮助。此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推导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这样做胜过做大量习题,并可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公式的运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勤练解题规范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要规范书写过程,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 5.要抓住数学思想,总结解题方法

中考中常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讨论法、面积法、特值法、数形结合法等,运用变换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来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掌握以二次函数为基架、一元二次方程为基架、圆为基架、三角形为基架的综合题的解题规律。

在脑海中将每一种方法记忆一道对应的典型试题,并有目的地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做到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分步突破。而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要将较为简单的题组合成较有价值的综合题。中考题最大的特点是浅、宽、新、活,因而,在复习中要回避繁、难、偏、怪题。训练时既要有灵活的基础题,如选择、填空,又要有一定的综合题。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模拟练习)。这一阶段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也是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 1.总结解题规律,巩固提高能力

跳出题海,以总结归纳为主,用理论性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尽管近几年中考中综合性题目越来越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通过对解题规律的总结,对解决这类问题还是很有效的。

2.回归课本,重温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

较长时间的综合复习,课本上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易错、易混淆的公式就被遗忘了,所以在考前的几天里一定要回归课本。首先要认真仔细阅读课本,梳理知识点。对课本上的习题要做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另外,以几套模拟试题为线索,查找对应知识点。 3.回顾易错处,争取拿高分

在大量的习题及模拟训练中,许多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会做的题没有做对。这类题目往往出现在基础题中。要想减少失误,可以把做过的错题摘抄下来,分门别类,归纳总结出错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以一带十,从而解决一类错题。

4.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用与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进行训练,每份练习独立完成,并严格按照中考要求及标准格式答题,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并对每次训练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既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可积累考试经验,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

各阶段复习目的不同,复习角度和方法也不相同。三轮复习不能机械重复,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提醒广大学生,无论哪个复习阶段,都不可以有放松的思想。走好三个阶段,一定就有三次提高。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好温课备考准备,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拿出饱满的情绪,积极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之中。

2018年春季

第5篇:中考数学备考指南

哪些容易失分

(一)审题不仔细

数学卷中有不少题目都源于教材,可以从教材中找到原型,而且在平时的练习中也时常出现,考生对这类题比较熟悉,按理说得分是比较稳的,结果却出乎意料,不少考生在这类难度并不大的题目上丢了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审题不清,考场上一看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有些考生就麻痹大意,不仔细看题计算,有的考生甚至不管题中的数据是否有变化,直接将平时练习时的答案选上去,这种无谓的失分非常可惜。

(二)答题不全面

数学卷中有些综合题采用一题多问的形式,适当设置梯度,即第一小题比较简单,第二小题较难,第三小题更难。对于这类题目,部分考生只拿到了第一小题的分数,后面的分数就丢了。这主要是因为考生基础不够扎实,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方法和数学探究能力不够全面,要避免此类失分,考生平时应加强难题、综合题的练习。

冲刺复习建议

1、重视本地近三年中考试题,对其题型、题量及考查方式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在考试时就会临阵不乱,正常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

2、复习知识要全面,并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不变应万变。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应用和再加工,但又体现教材为本的原则,是近年来中考数学卷的创新之举。教材上所选择的例题、习题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老师教学时有必要对教材中的重要例题、习题进行变式、引申、拓展和总结,不搞题海战术,重视对习题的分类、归纳和反思,达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的效果。

3、动态综合题和存在性问题是中考复习的重要内容,这类题型不容易预测,只能在平时的作业中多加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第一轮复习应以教材的编排体系为主线,全面系统复习,不留死角,梳理归纳教材的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使书本知识由“厚”变“薄”,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轮复习重点是知识块,把初中阶段所有的知识点分成若干个专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从知识、技能、方法等多方面加以展开,纵向深入。第三轮复习的任务有三个:一是综合题的练习,二是模拟训练,三是回归教材。

第6篇:中考数学复习备考计划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课计划

中考在即,作为数学教师,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通过一个阶段的复习,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知识体系,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各个知识点,形成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中考数学试题的变化趋势以及我校九年级数学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届九年级数学复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和所教班级的实际,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复习时依纲靠本,实施素质教育,设法引导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材施教,设法在A类学生里挖掘数学尖子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提高B类学生的合格率和优良率,力争今年初三升学考取得好成绩。

二、方法措施

九年级复课教学要夯实基础,突破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力争本班学生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了达到要求,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狠抓双基,巩固基础知识

中考试题是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考察,知识点覆盖率达75%以上,中考试题依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般不会有难题、偏题,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复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优化知识结构,夯实基础,强化训练,才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2、认真研究,把握中考方向。

认真研究中考说明和中考复习资料《名师点指中考》,理清知识结构,把握各个章节的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的内容。教师要对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另外,我们还将对照2012年的中考说明,熟知那些内容在发生变化.。对于资料中的习题,每一张试卷,先全面通读,“吸其精华,剔其糟粕”,筛选典型的,有价值的题目给学生做,给学生讲,坚持把握“宁肯教师多费时,不让学生作废题”的原则。

3、保证基础题,抓住中档题,争取得高分。

任何一份完整的模拟试题,都由一定比例的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组成。学生成绩不尽人意的原因往往是基础题失分太多,所以不能轻视基础题。特别是对中等生,我们一定要求他们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对一些无能为力的难题可舍则舍;而对那些中、上等生的要求则不同,在保基础的前提下,再给他们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通过抓中档,力争在中考取得高分。‘

4、做好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对于优秀学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有难度的提高题;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巩固基础,努力提高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掌握,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5、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精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6、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7、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

三、复习进度和具体内容安排

下面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整个复习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系统复习。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 形成知识网络体系(3月25日---5月15日)

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稳中有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在这一阶段的复习教学,结合中考复习资料《名师点指中考》进行如下单元整合:按《数与式》、《方程和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象》、《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统计与概率》、这六个单元进行系统复习。配套练习是《名师点指中考》,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单元检测。

第一阶段复习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3月25日—4月4日:复习《数与式》

主要内容有: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4月5日----4月14日:复习《方程和不等式(组)》

主要内容:方程与方程组(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4月15日—4月24日:复习《函数及其图象》

主要内容有: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4月25日—5月4日:复习《图形的认识》

主要内容有: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圆的有关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圆的相关计算)、视图与投影

5月5日—5月10日:复习《图形与变换》

主要内容有:图形的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变换、图形的相似、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5月11日—5月15日:复习《统计与概率》

主要内容有:统计、概率

过程要求:

(1)复习流程:“双基”梳理→例题精讲→基础训练→单元检测→分析讲评→巩固提高

(2)讲练结合:在系统复习中,力求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抓实抓细、突破重难点、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

(3)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讲重复题,对于同一类型题只提示方法。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5月16日---5月25日)

1、复习形式:第二阶段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阶段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试卷的命题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如“探索规律题” “阅读理解题”、 “探索性应用题”、“动态几何问题”“方程型综合问题”、“函数综合

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 “开放题”、 “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进行专项训练。

2、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阶段的复习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点内容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3)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4)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阶段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阶段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5)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

(6)一如既往地注重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加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第三阶段:模拟强化训练(5月26日----6月14日)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学生能力。对于每份模拟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四、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试卷题型以《中考说明》为准,总体难度的控制要切近中考题。

(2)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做好针对性训练。

(3)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4)在模拟训练过程中强调学生注意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第四阶段:回味练习,查漏补缺,身心调整(6月15日----6月20日)

这一阶段在自由复习中,让学生调整心态,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查漏补缺,同时适当的“解放”学生,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要求学生要有严格的解题格式,比较完整的因果关系,基础题不能丢分,难题争取得分,细节决定成败。调节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同时树立学生信心,要有心理目标暗示。

总之,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中考。

2013年1月6日

第7篇:中考数学备考失分点要

对于数学的学习,学的好的同学会感到非常的容易,反之不入门的同学则提起数学就头大。听到很到家长对我的抱怨,“家教请了,辅导班也上了,效果就是不明显,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考数学备考失分点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备考失分点要

一、底子差

这是从来没有考过高分学生的通病。如果100分的题你考了95,那这条跟你的关系不大,但如果你只考了59,那你就得好好看看这一条了。

相信只喜欢讲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己看课本了解基础知识点的老师并不只是存在在传说中的。当然不是说老师不好,毕竟一个班那么多人,只要有绝大部分人能适应他的讲课方式,就不算失败。

但不排除有个别同学,可能连基础定义都不清楚。

不清楚等式的定义(还有等号的式子),所以他认为1=2不是等式,而认为π≈3.14是等式。

不知道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他认为X+1=X-1不是方程,因为它无解。

有这类问题的孩子默默的在心里举个手吧,现在从零开始还来得及。

二、基本运算能力差

这大概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如果孩子从小计算能力就不好,他也不太可能中学后突然变成人体计算机。

还有的孩子习惯使用计算器,长此以往,计算能力不弱才怪。

(-10)?2;÷5×(-2/5),这个题,有多少人是算出来得-50的?唉,冲动是魔鬼啊,谁让你那么冲动把后面给结合了呢,说多了都是泪啊。

三、应用能力差

到了方程和不等式,数学题就偏向于应用题了,大多与生活相结合。这个时候,有的学生不是很懂怎么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这简直就是要命呐。

如:6名教师和234名学生外出活动,准备租用45座大车或30座小车,若租用1辆大车2辆小车共需租车费1000元;若租用2辆大车1辆小车共需租车费1100元。

求大小车每辆车的租车费是多少元?若每辆车上至少要有一名教师,且租车费用不超过2300元,求最省的租车方案?

这个题,肯定有孩子的反应是这样的:哇,这题我见过,就是那什么什么上面的,我真的见过的……怎么做的来着?唉呀妈呀我忘了……

四、没有细致审题和规范解题的习惯

这大概是个人习惯吧,很多人性格比较急躁,题都没看完就开始做。比如说选择题,开始几题总是比较简单,一看就知道答案了,然后有的孩子就看了半句话,诶,这题以前做过的,答案是A,然后……5分没了。

让你快速做题,也不是这样快速法吧,你怎么知道这题的问题还是跟你做过的一样呢?

五、艺高人胆小

考试中总有部分学生,在做选择和填空的时候,稍微有点难度的题就会反复的检查验算,总是不放心自己的计算能力,结果就耽搁了后面做题的时间。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你不自信,胆子小。

六、速度太慢

每次考试都有学生说,我明明是会做这个题的,可是时间不够了。但是考试时间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别人的时间就够,你的就不够呢?

原因就是前面应该快速完成的题做得太慢。为什么做得慢呢?平时练习不够,对相关题型的熟练度不够。为什么对这些比较简单的题反而不熟练呢?这就是一些数学比较好的同学的通病了,时间都用来攻克难题,对基础题型的掌握反而稍显荒废。

七、压轴的题的后两歩不知道如何下手

一般来说,后面两题都是拉分题,前面的题也许你能平时努力点,考试仔细点而不落人后。最后的题就不是想努力就能努力的了,考的就是数学思维,数学的综合运用,所以拿不到那十分也不算冤。

八、考前做题事倍功半

很多同学一到考试就忙得根本停不下来,忙着背书,忙着做题……然而考试结果并没有给你带来惊喜。

原因么,考试前做题,除了给点自我安慰,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效果。我们应该做的是把之前的错题复习一下,看一下自己哪类题还不会,重点放在不会的那类上。

但凡丢分,大多都是这些原因中的一条或几条了,找出自己的原因,对症下药,多练多看多总结,数学不再是障碍。

中考数学备考方法

1大胆取舍——确保中考数学相对高分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大胆取舍,才能确保中考数学相对高分。”针对中考数学如何备考,著名数学特级老师说,这几个月的备考一定要有选择。“首先,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基础内容复习,不能有所遗漏;其次,一定要立足于基础和难易度适中,太难的可以放弃。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再次把掌握得似懂非懂,知道但又不是很清楚的地方搞清楚。在做题练习上要学会选择,决不能不加取舍地做题,即便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建议同学们选择性地做,已经掌握得很好的不要多做,把好像会做但又不能肯定的题认真做一做,把根本没有感觉的难题放弃不做。千万不要到处去找各个学校的考试题来做,因为这没有针对性,浪费时间和精力。”

2做到基本知识不丢一分

某外国语学校资深中考数学老师建议考生在中考数学的备考中强化知识网络的梳理,并熟练掌握中考考纲要求的知识点。“首先要梳理知识网络,思路清晰知己知彼。思考中学数学学了什么,教材在排版上有什么规律,琢磨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要梳理好知识网络,对知识做到心中有谱。”他说,“其次要掌握数学考纲,对考试心中有谱。掌握今年中考数学的考纲,用考纲来统领知识大纲,掌握好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过好基本的计算关,做到基本知识不丢一分,那就离做好中考数学的答卷又近了一步。根据考纲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侧重复习,也能提高有限时间的利用效率。”

3做好中考数学的最后冲刺

深圳中考研究中心熊老师表示,距离中考越来越近,一方面需按照学校的复习进度正常学习,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学习情况不一样,自己还需进行知识点和丢分题型的双重查漏补缺,找准短板,准确修复。

压轴题坚持每天一道,并及时总结方法,错题本就发挥作用了。最后每周练习一套中考模拟卷,及时总结考试问题。我们做题的原则是先搞懂搞透错题,再做新题。如果没有时间做新题,多花时间思考、沉淀错题是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中考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紧张是难免的,只要不过度紧张,适度紧张也是必要的,而且紧张的不是你一个人,大家都紧张。最后要明白决定中考成败的不是压轴题而是简单题,千万不要在难题上不舍得,做到会做的题不丢分就好,这就需要你平时做题专注用心。

4平时养成好的答题习惯

龙岗区平安里学校的数学老师英表示,练兵千日,用在一时,关于中考应考技巧有几点做法:解题习惯要端正,由于是电脑阅卷,所以平时答题时就养成左对齐按列写的答题习惯;阅题习惯的养成,中考都会提前发卷,考生可利用这段时间,将试卷浏览一遍,大致了解题量、题型,了解试题的难易度,做到心中有数,通览全卷,把握全局。答题习惯上,先易后难,合理支配答题时间。进入考场后考生特别紧张,可轻拍几下额头,做几个深呼吸,紧张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

1学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从几何直观的角度,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研究数量关系,寻求代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形助数),或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以数助形)的一种数学思想。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压轴题,绝大部分都是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关的,其特点是通过建立点与数即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可借助几何直观,得到某些代数问题的解答。

2学会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

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适当设定未知数,把所研究的数学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的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法,这就是方程思想。用方程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已知条件或公式、定理中的已知结论构造方程(组)。这种思想在代数、几何及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直线与抛物线是初中数学中的两类重要函数,即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所表示的图形。因此,无论是求其解析式还是研究其性质,都离不开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例如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往往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或方程组并解之而得。

上一篇:2019年对照检查材料下一篇:世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