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毕业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编精心整理了《汉语言文字毕业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日益困难,造成了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的效果,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和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规范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是该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第一篇:汉语言文字毕业论文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与实践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是近年来备受独立学院关注的话题,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从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特色、论文选题、论文质量、论文呈现方式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有效地促进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独立学院 汉语言文学 毕业论文 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职业都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人才培养方案拟定、教学过程监控、考核评价体系等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是否能满足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便成为诸多院校关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作为本科阶段最后一个环节的毕业论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独立学院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办学之初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存在学生入学语文成绩较低、教师对高中与大学之间的知识衔接了解程度较浅、学生文学功底不够扎实等诸多问题,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遇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缺乏与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有机结合。自2004年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开始实施以来,国家更加重视基础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语文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互动性学习到情景教学方式的充分运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一举措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极大改善。但接受了新课改教学的学生升入大学后,受传统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高校教育思想影响,不能做到两者有机结合,出现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实践能力不强、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等诸多问题。

(二)缺乏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体系整体把握的师资力量。因独立学院近年来的主要师资为外聘教师和自有师资,外聘教师由于有本职工作在身,很难有时间参与独立学院的毕业论文改革工作,而独立学院自有的年轻教师多为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授课经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体系缺乏整体把握,难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改革中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中的思路

(一)确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理念。要进行毕业论文改革,必须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理念,否则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价值就无从体现,包括毕业论文工作在内的诸多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在经过对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毕业生、行业专家等多层面多角度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确立了该专业明晰的办学理念,即:良好的文学功底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其核心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明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目标。有了明确的专业发展理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目标才能随之明晰,即“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毕业论文又是这一培养目标的综合体现方式。

(三)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队伍。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训练、文学作品解读、诗词创作、诗歌情景演绎、地方民俗文化调查、方言调查、地区教育调查、社会规范用字调查等诸多方式提高师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整体认知能力,尤其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科学的整体感知,从宏观角度规划、微观角度入手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向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中的实践措施

(一)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国学教育意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承载的专业使命,在开设《中国文化通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等便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课程同时,增设《老子》研究、《庄子》研究、《周易》研究、《孟子》研究、《论语》研究、先秦诸子研究、唐诗宋词研究等系列国学选修课,强化国学教育。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不但对博大精深的传统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还从中发现诸多可以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和素材。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意识到优秀的国学文化不但需要了解,更需要身体力行去实践、去传承,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夯实读、写、说为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要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作能力尤为重要。要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四年的知识储备必须充足,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尤其是长期的练笔,方能达到写作能力的真正提高。为此,开设了基础写作、应用公文写作、科技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等系列课程,让学生在四年中不间断地进行写作训练。 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名中文人最基本的能力,即:了解经典,规范用字。要求学生每天习得一定数量的规范汉字、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名篇,将专业基础能力的强化常态化。

(三)发展重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师生团队。在师生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引下,尝试以了解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专业教师带学生团队的形式作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经过逐步摸索,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如开办学生讲坛,学生从选题、搜集选取素材到完整地向听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学生完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必备的读、写、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多番打磨,主讲人不但在讲坛的举办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学科论文写作能力。其实,学生准备一期讲坛的过程就是一篇毕业论文完成的过程。

写作学教师在讲授《基础写作》课的同时,为学生搭建稳固的课外实践平台,即办系刊、系报、年级刊、专业刊、甚至鼓励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办舍刊。从刊物的组稿、装帧设计到内容选取和校对等工作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日常作业练笔中出现的高质量作品也被选入系刊、系报,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很多文章的质量已超出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四)开展旨在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能力的田野调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之所以出现毕业论文抄袭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有效的科研方法,故我们试图传授给学生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与新课改进行有机的衔接,尝试走出校门,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并将《田野调查方法》作为必选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调查工作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中取得的实践效果

经过系列改革探索与实践,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在进行广泛调查或认真研读国学典籍的基础上,真实性选题量呈逐年大幅度递增趋势。与此同时,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也大幅提高。

(一)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经过严格的毕业论文写作训练,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体现出学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在就业中,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如“基础扎实,踏实勤奋,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强”。

(二)培养了一支熟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教师队伍。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带领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这些实践经验提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同类院校中进行推广,加深了教师对汉语言人才培养的深层理解。涌现出了一批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育人骨干。

(三)探索了一条适合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师生在共同进行毕业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的“课程教学——课外实践——调查训练——论文写作——答辩提高”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发现有意义的课题,通过教师带队进行田野调查训练,在掌握了翔实的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发展、课程改革、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等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踏实勤奋、求真务实的系风,营造了良性循环发展的育人环境。

五、结语

通过系列改革与实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再是人们常说的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是通过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入社会的田野调查、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相结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毕业论文的实践与改革中来。尽管其中存在这样那样需要修改完善的细节问题,但是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整体的毕业论文改革思路与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强化国学基础、重视与高中新课改的知识体系衔接、进行田野调查等系列改革思路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4).

[2]王文宏.浙江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分析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9).

[3]刘媛媛.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作者:郭玉贤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策略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各类大学都开始扩招,学校招生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以至于大部分高校出现教师队伍建设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最终导致毕业生论文质量整体下降这一问题的出现。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选题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高校毕业生论文选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 选题 有效策略

在大多数高校中都设置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而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测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要重视高校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开展。但就我国毕业生论文选题的发展现状来看,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下文中,将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并综合多方面提出一些改进建议,真正发挥出导师在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中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论文选题与写作水平。

1.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意义分析

1.1体现学生综合水平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所涉及到的学术领域比较广泛,主要包含了语言学、文学等方面内容的研究,既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又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随着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逐渐成熟,在一些领域中的研究也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从而使得学生选题的局限性和难度大大增大,最终导致论文选题不够新颖、材料陈旧等问题的出现,不利于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样一来,也就对当代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他们必须要深入挖掘所学知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一个具有研究意义的选题。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选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专业素养,是学生综合实力水平的具体体现。

1.2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毕业论文选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深入总结。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需要查询相关资料,然后对筛选出来的内容进行整合与分析,最后对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提取,进而确定最终的毕业论文选题。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既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又实现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极为有利。可以说,毕业论文选题能够帮助学生对自我进行准确定位,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十分有利。

2.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策略

毕业论文选题,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就我国高校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代写论文、选题陈旧、偏离社会发展等,从而造成我国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不高这一问题的出现。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出现,真正发挥出毕业论文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下文中,将针对毕业论文选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2.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在教育事业发展上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一些新的教育政策开始推广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各大高校都开启了扩招模式,从而导致高校生源急剧增多。在這种情况下,学校就会十分容易出现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这一问题,特别是在师资建设方面。为了降低上述问题对教学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就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应提高对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招聘标准。招录具有较高学历,且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并在入职之前对前来应聘的教师进行严格考察,为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其次,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我国教育事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交流活动,以便于能够及时了解到教育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开展教学工作,为汉语言文学毕业生论文选题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保证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2.2健全毕业论文选题管理制度

论文选题是毕业生论文写作的基础,是对学生研究内容的集中体现。完善毕业论文选题管理制度,对于这一教育任务的高效完成十分必要。通常来说,我国大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主要有教师直接确定选题、学生自主选题、在参考册范围内选题三种。比如,在教师直接确定选题这一模式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即在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之前,教师需要将学生集中起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协助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无论是哪一种毕业论文选题方式,都有其相对独立的选题流程。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高校毕业论文选题制度进行约束,就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各个环节的有序开展。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就必须要加大相关管理政策对毕业论文选题的干预力度。首先,明确划分各个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对导师所带学生的人数进行限制,确保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高效性。其次,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一些院校在毕业论文选题管理制度中,只是单一的对导师职责进行划分,而忽视了奖惩制度的建立,从而导致一些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学校应该就导师指导学生选题报酬进行明确,为那些在毕业生论文选题中工作积极或者作出贡献的教师发放奖金,而对于那些不认真对待工作或长期不作为的教师,进行扣除奖金或者降低职称评定优先权的惩罚。最后,重视对教师的日常考核。学校应组建专门的教师管理机构,定期组织专门人员对教师进行考察,通过学生评教、抽查工作等方式,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防止教师懈怠心理的出现,为毕业论文选题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保障。

2.3优化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应用逐渐普及,在教学工作中更是发挥出了独有的应用优势。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学生需要对大量资料进行查阅、归纳与分析,才能得出最准确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将会耗费极大的精力,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提高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信息的收集速度,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为论文选题提供便利,为毕业论文实用性的提高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筛选,然后使用多媒体播放工具,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最后根据学生自身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将先进技术应用到论文选题中,能够有效降低各个环节的开展难度,提高毕业论文选题的有效性,实现对我国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3.总结

无论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来说,还是对学校良好形象的树立而言,毕业论文选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开展,不断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建设,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优化论文指导模式,以实现对我国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家席.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51-154.

[2]谷显明.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6):129-131.

[3]克拉玛依广播电视大学课题组.提升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的策略*--以克拉玛依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26-30.

[4]陈娟,王淑林.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8):139-139,140.

(作者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作者:李明哲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及对策思考

摘要: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日益困难,造成了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的效果,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和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规范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是该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对策

毕业实习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毕业实习形式主要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集中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派教师跟随学生至实习单位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便于管理和检验实习效果。分散实习是按照学校统一的实习计划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分散灵活,但管理难度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大学生供过于求。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用人单位缺乏接受实习生的动力,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冲突等原因,高等学校毕业实习日益困难。在此形势下,课程实践特色不明显,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的一些文科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着更多的困境,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写作、文化、宣传、管理等工作,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主要进行与文字材料撰写相关的工作,如单位文字材料书写、办公室文件撰写、公司宣传材料书写等等。

和国内大多数高校一样,吉首大学文学院作为老牌院系,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和非师范两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院里制定统一的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计划,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于大四第一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自主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撰写的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附件材料(即实习期间的成果)等。从院内近三年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情况看,与汉语言师范专业的集中毕业实习相比较,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每届毕业生人数都是50人以上,人数较多,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联系到实习单位,部分学生因考研和考公务员而不愿进行毕业实习。第二,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目的认识不清,个人毕业实习计划和安排混乱。第三,从提交的毕业实习材料看,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日志填写敷衍了事,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目的。第四,因全部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管理难度大,难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现在还没有可行的分散实习调控机制和评价机制,毕业实习效果难以评估。因此,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毕业实习难度大,毕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毕业实习重要性认识不清。院内管理难以到位,对分散实习的调控和评估不足。

二、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的形成原因

首先,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动力不足,导致实习难度加大。毕业生数量增加和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使大学生实习机会减少,实习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人员调度充足,没必要也无心接纳实习生。实习单位担心接纳实习生会扰乱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计划,占用单位资源,造成单位信息外流等等,也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接纳实习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盈利个体的公司、企业、单位等都追求利润,觉得接纳实习生对他们而言毫无利润,因此,也拒绝接受实习生。所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实习难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形之下,汉语言文学“万金油”专业与理工科、职业指向明了的专业学生相比,落实实习单位更加困难。

其次,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当地经济欠发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再则因为学科特点所限,学校对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实习投入不够,重视不够。与实践性课程较多,实践操作环节较强的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化工、临床医学等理工科专业相比较,像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课程实践特性不明显,专业实践效果不明显,实践环节缺乏可操作性,专业实践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该类专业的基础实验室配套、实习基地建立、专业实习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专业实践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再则,从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自身主观原因看,该专业学生对毕业实习认识不够,毕业实习目的不明确,平时缺乏实践操作动手操作的锻炼等,这些原因也直接导致了该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不理想。该专业学生认为,与理工科相比,他们实验课程少,实践环节少,文字工作实践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毕业实习可有可无。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不理想。因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认为处于游离状态,实习日志、实习材料随意杜撰,实习效果的评价难以尽如人意。大四学生即将毕业,要准备毕业论文,为毕业找工作做打算,毕业实习态度要么不认真,要么挑剔,对毕业实习敷衍了事。

三、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对策

1.提高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重视。在院系发展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把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纳入其中,为该专业实习积极创造条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改革中,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日常办公软件应用、资料查找分类、公文书写、活动组织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培养知识过硬、能力可靠的人才。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开展调研,不断探索和改革该专业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制度,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找工作的关系,提高毕业实习质量。为避开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冲突,吉首大学文学院将从2009级开始在大三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以确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2.整合资源组建近便专业实习基地,灵活调整实习形式。将学校资源、院系资源与当地资源进行整合,为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组建近便实习基地,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如吉首大学文学院已经在当地团结报社、电视台、校报、校电视台为新闻专业建立了專门的实习基地,既解决了很多学生毕业实习问题,又为平时的课程见习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亦可在当地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公司建立近便实习基地,以便接纳部分毕业生实习,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在近便实习基地的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实习形式,方便院系管理和及时调控实习进程,监控实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地方联系,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争取与政府、单位就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横向和纵向合作,使得单位、学校、学生三方互利互惠。

3.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明确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过硬的文字功底,是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毕业实习圆满完成的基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应该与用人单位需求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字功夫,为他们的毕业实习提前打好基础,为就业增加砝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学生本科学习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行角色转换(由学生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铺垫。通过实习,可以检验我们学习的效果,提前进行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为就业做预演。在实际生活当中,毕业实习的就业功能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学院应提早将毕业实习种种必要性告知学生,对需要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提前做好准备。

4.规范毕业实习管理,采取适当的调控和评估机制。毕业实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制定、日程与人员安排、过程监控、效果评估、实习反馈与调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习过程的监控、实习效果的评估、实习的反馈与调整很难落到实处。就吉首大学文学院来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集中实习较为圆满,毕业实习早期的计划安排、实习过程的检查、实习效果的评估都落到了实处,学生实习日志撰写工整,实习反馈畅通,实习后学院总结评价工作到位。但汉语言非师范专业的实习监控、实习效果评定难以落实。针对汉语文学非师范专业的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院内可派老师指导(5-10人配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需随学生前往外地实习单位驻点,但必须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条件下,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联系。学生实习返回后,由院内统一的实习成绩评定小组通过看实习日志、实习材料、学生答辩和材料展示评定学生成绩。用行动肯定学生的成绩,引起学生的重视。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必由之路。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可行的实践教学操作模式、寻找专业实习的可行途径,对维持该专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刁晶辉,祝钧.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的五个对接[J].北京教育,2008,(4):68-70.

[2] 邱飞.大学生就业实习困境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6):112-114.

[3] 马小娥.提高大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9,(23):558.

[4] 谭迎新,王海滨.分散式毕业实习与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施[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3-96.

作者:粟幸福

第四篇: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

摘要:在近些年的社会发展中,我国各高校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采取了扩大招生的策略,学生的数量在逐年上涨,但是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通过对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同时对该专业的未来前景进行探讨,并对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能力提出了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 汉语言文学专业; 就业现状

一、前言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很多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分流出各种发展方向,也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例如编辑、教师、记者、作家等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变得非常灵活,教育空间更加广阔。尽管这样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方向,但是,前提条件是该专业的毕业生要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占据就业优势。

二、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因素

(一) 就业竞争越来越强烈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是我国高校的传统学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人们对其的热爱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近些年来随着各高校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国家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市场对拥有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对文科类的人才需求逐渐变小,这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相关专业的就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二)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速度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也要进行适时更新,以确保专业知识可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却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点: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市场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二是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学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进行积极的训练,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教学还是停留在简单的理论知识层面,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这对毕业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只有适应了市场的需求,毕业生才有更好的就业空间[1]。

(三) 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毕业生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

很多高校单纯以教育教学为目标,很少能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在高校学生即将毕业时,学校并没有相关有效的就业指导,让学生自主择业,这造成了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简单、就业难的问题。很多毕业生自身对工作的选择并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对自身也没有良好的定位,在选择工作时,显得较为盲目,更有甚者毕业多年仍然没有工作,高校的就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

(一) 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工作成为一种就业趋势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向城市集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对城市生活充满幻想,所以都想在大城市工作。城市可以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有限,当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一个城市,城市的就业竞争就会变得更加激烈,很多毕业生宁愿选择待业,也不愿意离开城市的生活。这造成了很多偏远地区招不到人才,毕业学生又没有工作的局面。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对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例如西部比较贫困的地方,一直是开发力度较大的地区,这些偏远地区急需大量人才,所以在毕业生择业的过程中,偏远地区可以是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选择。

(二) 企业和“新农村”将成为毕业生就业时的选择方向

在以往的择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大多热衷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尤其近些年来,随着更多的毕业生选择考取公务员的道路,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中工作岗位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考取公务员的岗位变得更为困难。但是随着国家对农村和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和企业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强。这就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就业空间,走向农村、走向基层、走向企业将成為未来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2]。

(三) 社会经济需求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

随着现今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社会对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所以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量和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应对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古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多读书、活读书,才能在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才能让自己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3]。

四、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机率的对策

(一)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是一种美的载体,它对美有着强烈的表现能力,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发挥自身专业知识的积极作用。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仅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功底,同时还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经验。传统的文学教学方式都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和知识量的储存,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认为这只是学习过程的必然产物,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没有较大的影响[4]。实际上这样的教学理念已经脱离了市场的发展,脱离了工作需求。因此,审美能力并不是单单靠知识的积累产生的,还要通过实际的应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如果能将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社会上比较受关注的文化产品相结合,可以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从电影《卧虎藏龙》中,就能很好地发现中国的传统特点,让学生对古代中国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审视能力。

(二) 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每一个词汇运用到不同的语句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所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未来就业时有更多的优势。传统的汉语言文學教学并没有设立较多的写作课程,几乎都是通过作业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即使设立一定的写作课程,也是以讲授写作方法为主,或者以基础写作为主,很少有专门培养写作和训练写作的专门课程,由于没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导致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无法胜任。在学生毕业时,编辑、记者等职业是汉语言文学毕业生选择的良好就业方向,这样的工作岗位往往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所以在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力度,设立一定的写作课程,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要改革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重点考核学生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写作竞赛,提高学生的写作功力和兴趣。

(三) 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人们认为学生的职业技术是通过工作慢慢培养出来的,并不是学校应该教育的范围,这种教学理念是非常错误的,同时对学生的就业也有着更多的不利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技术和工作所需的技能,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地方高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要充分结合现代高新科技产品进行教学,积极训练学生使用与自身专业有关的科技产品。例如在影视编导专业教学时,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教导学生如何使用摄像机,还要指导学生怎样进行编辑和制作。只有采取全方位的培养方案,才能让学生在就业时可以得到更多的青睐和就业机会[5]。

(四)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对其未来的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今社会中的工作,都讲求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一项工作往往都是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的,这需要刚毕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缺少参加实践活动,很多学生与外界接触较少,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他们缺乏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没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也缺乏一定的职业素质。所以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走进社会,通过实习或兼职的方式尽快与社会产生一定的交集,让自己尽早地了解社会工作与学校学习的不同,以求能让自己在毕业时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加强自身职业素质的建设[6]。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要加快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和就业指导制度的改革,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早地感受社会工作环境,积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苏兆龙,李明祥.在就业市场中寻求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4):88-91.

[2] 刘聪颖,孙鹏.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邯郸学院学报,2013,(4):122-125.

[3] 曲文军,朱建军.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2,(2):11-14.

[4] 邵之茜,王海洋.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6):19-22.

[5] 钱慧真,郭海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承认教育,2014,( 8):140-143.

[6] 向彪,李明伟.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趋势与课程体系改革[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4):115-119.

作者:王森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个案,对当前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中选题方向、选题来源与选择标准、选题前期准备情况与选题中常见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对其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学校硬件投入、改革课程体系、调整选题时间等相应对策,切实提高毕业论文选题的质量,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论文 论文选题 对策

毕业论文作为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教育部办公厅曾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毕业论文写作整个过程中,选题是决定着写作方向与基本内容的首要步骤,因而在论文写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每个专业都有诸多不同研究方向与细分领域,对于基本学术写作素养有待养成的本科生来说,在各自专业的浩瀚领域中精准选定毕业论文写作方向并确定论文题目殊非易事。本文通过个案调查,分析当前民办高校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民办高校的现有条件及其局限,探讨可能的应对策略。

1.毕业论文选题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届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2013、2014、2015级四届学生,这样选择调查对象的原因是:2012、2013级学生已完整经历毕业论文写作,对这一过程有着全面的体验;2014级学生正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对写作过程有最直接的体会;而2015级学生也已初步完成即将面临毕业论文写作任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8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问卷回收率约88%。问卷调查时间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并结合论文选题相关问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询问调查。

1.1论文选题方向

“好的选题能使作者发挥优势和特长,写出新意,往往事半功倍。”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近三年来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分析发现,由于前期的基础工作开展得不够科学、充分,论文选题方向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1.1选题方向过于集中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大多集中于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语言文字学、社会文化及其他,在以上几个选题方向的比较中,文学研究多于语言文字研究,小说散文研究多于诗歌研究,理论研究多于社会实践。调查结果显示,文学类选题(包括古代、现当代、外国三个大方向)计70篇,占比70%;语言文字类选题11篇,占比11%;社会文化及其他类选题计9篇,占比9%;其中文学类选题中古代文学占比最高,占40%。

这一调查结果,一方面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影响之深,相当一部分学生仍延续受其早期教育阶段的延续影响而倾向于古代文学方向选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科视野和阅读面的狭窄,一定程度上说明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在扎实的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努力突破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探索这一学科的其他领域和方向。

1.1.2偏重名家名作,重复度或相似度过高

在文学类选题中,文学史上的一些著名作家、重要作品往往优先进入学生的视野而成为选题的重要关注对象。古代文学方向,李白、杜甫、陶渊明、苏轼等作家,《诗经》《桃花扇》《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经典作品往往成为许多同学的首选对象;现当代方向,如鲁迅、沈从文、萧红等名家及其经典作品多为学生所关注。

这一情况的出现往往与学生学科视野的狭窄、课外阅读的缺乏密切相关,同时,高密度、高相似度的选题不仅会使得论文难以体现必要的创新,也会给后续写作过程以及指导老师的工作带来难度,并最终影响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1.2论文选题来源与选择標准

有48%的学生倾向于自选题目,有65%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选择感兴趣的题目是对写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统计中仅有3%的学生从课程论文扩展得到选题,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未形成自己的学术方向或偏好,未能在老师指导下养成持续探索的研究习惯;依据选题指南、导师指定和学术价值确定选题的占比偏低,这一方面反映出论文指导老师未能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研究专长恰当地制定同时符合学生和指导老师的选题方案,另一方面也说明大部分学生并未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学术研究的意义形成必备的认同感;尽管大部分学生对待选题的态度较为严肃认真,仍存在对选题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抱有“无所谓”态度的现象,这说明各层面对学生论文写作的质量监控管理仍存在较大缺失。

1.3选题前期准备情况

在论文选题中,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积累是一项非常必备且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直接影响了选题的质量,也决定了毕业论文写作的成功与否。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平时的文献收集积累的意识,58%的学生通过普通搜索引擎(如百度)进行资料搜集,通过网络渠道收集资料占94%,成为学生收集论文资料最常用的途径,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养成较好的主动积累论文素材的习惯,论文选题通常是在毕业论文写作任务临近时才匆忙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这就难免造成选题较为仓促,从而在写作中罗列和复制他人观点、照搬他人论据等问题。同时,通过纸质书刊搜集资料的学生比例极低(仅6%),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图书资源匮乏,学校层面对学生的习惯引导工作不够到位等问题。

学生要获得论文写作的知识和能力,必须依靠长期的积累与反复训练,如阅读专业学术论文与专著、撰写读书笔记、小论文写作等。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撰写读书笔记和经常阅读专业学术论文的学生人数占比较低,反映出较多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并未养成较好的问题意识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在面临毕业论文写作任务时,大多数学生其实并未具备基本的学术论文写作素养,这一问题也在论文选题阶段集中地反映出来。

1.4选题中的常见问题

从个人学术因素来看,分别有65%和30%的学生认为资料和前期积累的缺乏是选题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人非学术因素来看,多大53%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这与毕业班学生的实际状况是基本相符的,大四学生往往在上课的同时还要奔赴各处进行实习为就业做准备,此时往往难以静下心来思考论文选题。从其他客观因素来看,选题时间紧迫是学生选题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与平时的专业积累缺乏是密切相关的;同时学校硬件条件较差和老师指导较少也是影响学生论文选题质量的重要因素,民办院校往往办学资金缺乏,而教师教学事务繁重,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了不利影响。

2.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对策

2.1加强硬件投入与规范管理

学校应投入足量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对图书馆进行建设,大量购置图书与期刊,购买相关的数据库,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必要的基础。针对师生比例失衡,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学校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根据学历、科研水平经验、研究领域与兴趣等因素,梯度配置足够的师资力量,为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高质量展开准备必备条件。

2.2改革课程体系

为全面提升学生论文选题质量从而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教师方面还应以教研室为依托,充分整合相关师资力量,对当前不利于培养学术写作基本素养的课程题型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首先,应依照本专业各个不同方向,针对各方向的核心课程开设系列化、系统化的专题课程;其次,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强化论文写作实践环节教学,在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基础上,将论文写作的训练化整为零地融入到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安排学术小论文、组织专题讨论、课外调查等研究训练环节,加强论文写作基础训练;最后,还可积极依托学校的各类学生社团等平台,如文学社、文学创作工作室等,拓展学生课余写作训练平台,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2.3调整论文选题时间

时间有限,过程草率,选题的精准性就无法保证。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把选题工作提前至三年级的下学期甚至更早一些,尽早确定指导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兴趣爱好。

在很多情况下,有些指导老师只是在大一、大二阶段给所指导的学生上过课,甚至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这个学生,彼此的了解无从谈起,更需要提前与学生加强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特点,给出适宜的具体指导。鉴于当前的学科专业 分支十分细密,每一个方向里面都有着更加细腻的研究分支。开展选题工作时,也应充分考虑指导老师的专业研究具体方向和平素兴趣所在,最大程度上使指导老师与学生的研究兴趣一致起来,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6/2006/3/qi08662859351213600227550-0.htm.

[2]刘生良.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1(1).

[3]王向东,吴永强.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研究及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1).

[4]谷显明.网络时代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兼谈高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J].湖南科技學院学报,2011(12).

[5]李伟,欧书阳.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6]钟其鹏.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

基金项目:2018年度襄阳市“汉江智库”青年学者研究课题资助,立项号:XYQNXZ2018022.

(作者介绍:王文琦,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人文艺术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曹倩,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人文艺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

作者:王文琦 曹倩

上一篇:国际贸易方式论文下一篇:管理工程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