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民间丧葬风俗

2022-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丰城民间丧葬风俗

丰城民间丧葬风俗

丰城民间丧葬风俗

1.走人 丰城丧葬文化礼俗丰厚,农村有人故去了,还得请族下老于世故的人来协助办理丧事, 否则乱了礼套,会得罪亲友族客,还会连累村上挨骂名,说村上不懂道理,家间没有人。 一般在乡村自己屋里正常死去的人(在村外死去的人不准进屋) ,儿子孙辈一定要守在 身边守着长辈落气,人一落气,先看时辰。接着马上就要响爆竹,爆竹的声音会通晓全村的 人,某人现在去世了。乡里作兴红喜事请上门,白喜事赖上门。村里的人听见爆竹响,同一 房族的人马上就会上门问怎样安排, 需要那些人做那些事。 同一宗族的人也会作好要做八仙 的准备(抬棺材的八个人,有时葬地路远,还得用双八仙,十六个人轮着抬) 。放了爆竹过 后,就得马上将死者的手脚牵直,把手足头脸摆正来,否则死去的人的手脚马上会僵硬了就 不好弄。接着就要穿了拖地的长袖白褂,用水壶到村里的水井里提一壶水来为死者净身。以 上这些事是孝子必须在死者身体尚未冷却之前做好的事。

2. 族人理事 待将死者的身子抹干净了以后, 家人就会帮着给死者穿好贴身的寿衣, 并用丝线穿了一 块银子放在死者的口里, 丝线的二个线头往外挂在口角,这个寓意是为后辈人都能开口说话。 在这个时间里,族房下善于理事的人也早就来了,便着手吩咐写字贴,比如孝子不想把丧事 搞得很大,就在大门上贴张:‘寸草片纸不敢领受’的白纸条,远房的族人与亲友知道贴了这 样的字贴, 便不会送丧礼上门。如果在大门二旁贴上:思亲千年难忘、驾鹤西去、赴王母会、 升天成仙等舒瑞的字样,亲友就会送来丧礼,不是同一房族的本族人也会合起来送财礼。 3.道士进门 接着就是请道士算时辰,那个时辰下榻、破土,那个时辰上棺,那一日喃材,那个吉日 能出殡,那段良辰能下葬,死者的生死时辰与在生的人有那几个时辰里的冲突,这些人在那 几个时辰里不宜站在死者的棺材旁等等。道士会把这些有关本次丧事的禁忌画上一个符图, 贴在壁上, 理事的则会按照符图上注明的日期安排其体事宜, 告知某时辰出生的人应该回避 某项仪式。道士在画写时日安排表时,会考虑周边邻村有没有在近几天出殡的人,不能与其 它的亡人在出殡的同一条路上发生迎面相遇的事。

4.下榻停尸 下榻就是把死者从房间的床上搬到到厅堂的地下来, 因为地下凉爽,尸体能多保存些时 间,厅堂的停尸位置选在中堂栋柱前面(顶着屋粱的屋柱,不得在屋粱后面)靠壁的一面。 下榻前,地上铺垫一层嫩嫩的响沙,响沙上面盖一床薄丝毯。下榻一般都是在当天下午与死 者的生死时辰没有相冲的吉时,下榻时先响爆竹,孝子则跪在床榻前口唱:请父或(母)亲 下榻。家人则将死者抬到厅堂停尸位置上去,头朝外脚往内。死者头部垫一叠纸钱,脸上遮 盖纸钱一张, 二个半握的拳头里各握卷起来的纸钱几张。 马上在头顶部位放好香炉、 焚钱盆, 点上燃香三支,烛二支,焚纸钱,响爆竹,孝子又是三通跪拜。道士会画上一道:‘x 天师 弟子 xx 在此.各路小鬼不得近前’的镇邪符贴在停尸的旁边。现在有的人骂人说‘挺尸’,指的 就是人在这段时间的事。

5. 守灵 做孝子的夜间不能睡,得通夜守灵。不管是在地上停尸,还是上棺以后,只要是在出殡 前,孝子都得通夜守灵,不得闭眼偷睡。特别是在地上停尸时间,夜间会有老鼠去偷吃死者 的眼睛。 自死者闭上眼睛以后,所有帮忙做事的人,都在死者家里吃饭,一般是八个人一桌,早 上四到六个菜,中晚六到八个菜。

6.丧礼 如果丧事会收礼,第二天便会有人送礼来,送礼都是在上午送,下午不能送礼。丧事礼 也是有规矩的, 如死者二夫妻中死了一个, 礼品必须是单数。 通常丧礼是千响以上爆竹一挂、 一尺以上红烛一对、长香三根、草纸一刀,布绸若干,礼钱若干。单数双数,在草纸与礼钱 上区分。 客人送礼来,理事负责将礼品收下,写上送礼人与死者的关系,礼品数量。根据送礼人 与死者关系,或是孝子或是死者的侄子,反正是与死者的血缘至亲,或站或跪(根据送礼人 礼札上写的称谓)在死者旁边接应,待送礼人在死者头边或跪或揖后,将送礼人扶起。送礼 人如果是年纪小, 辈份比孝子也小,但礼札上写的称谓是代表与死者关系要大的名誉来赴丧, 孝子也得跪接。送礼人在行拜揖礼的时候,帮忙的人得在门外响爆竹。送礼人拜揖完毕后, 就到一旁去喝茶,远客留住,近客则会回家,客人除了依照地方习俗行各段节拜揖礼外,其 它无事。

7.探井 通常是在第二天,孝子就得领着家人去墓地探井,无论是原先砌好了墓基,还是新挖墓 室,都得在出殡前先将墓室挖整好。一般是长子身着拖地长衣,捧着道士画写的开山码子去 山上探井。码子就是死者去阴间的通关文牒,通关文牒上画写:今有 xx 仙人,特奉阎王 x 剌令,于 x 年 x 月 x 日,前往 x 山 x 地就位,各路诸神莫得阻拦。xx 天师弟子手札。孝子 一行人到得看好的墓地前,先烧开山文牍,焚香放炮,孝子跪地呼叫:父或(母)亲大人在 上,孝儿为父或(母)亲开山。尔后举开山锄在地上啄锄三下,其余事由家人完成。如果是 新挖墓穴,在挖的过程中发现新穴下有先祖墓穴,得立即焚香点烛放炮,赔礼道歉,将土回 填好,重探新穴。待得新墓穴整完后,孝子得跪地牵开衣兜,双手捧一捧红土回家。孝子出 门探井,探井回家,都得响爆竹。

8.上棺 一般天气冷,死者得在屋里停尸三天,在出殡的前一二天下午或傍晚上棺。上棺时女儿 儿媳都得站在棺材两旁哭泣,哭辞一般是说好话,称赞死者生前对自己如此这般爱抚,今后 自己缺依少托等话语。 儿子女婿则依次穿着孝衣排列在棺的一边, 长子按照从地上到棺材里 的顺序口唱:‘给父(母)亲 xx’。有的是在地上给死者穿戴好全部的衣裤鞋帽,有的是在寿 材里穿戴。每一个环节都得燃放鞭炮。 丰城地方乡俗,棺材为省装,头部四块板木都往外面翘起,好象狮子斗架样式,头部显 得特大,特别是棺盖向上翘得很高,顶尖上部还往前面呈伸出状。棺身通漆黑色生漆,回头 上或写福寿字或图楼台悬廓画。 上棺时,棺材是放在厅堂的正中(栋柱前段) ,头朝门外。材的下面用二条扎实的椿凳 乘到。寿材里早垫好了灯草、棉被,八仙把亡人入得寿材后,盖好盖被,脚下放好甑皮(蒸 饭用的锅型蒸笼) ,头边放好盅盏碗筷。再是女儿媳妇用死者生前用过的旧衣旧被撕成碎条 块,垫塞在死者身体周围,一边放塞碎条棉,一边放用纸钱包好的石灰小包,死者多少岁, 就得有多少个石灰包。 这些东西的主要作用是使死者在寿材里不能摆动, 因为在把死者抬到 墓地去的路上可能会是崎岖不平, 抬扛的时候会产生波摇。 亡人上棺摆置好了,就合上棺盖, 但还不能下钉闩死, 得用钱纸垫起一条缝来, 待得出殡前孝子儿女及所有的至亲都看上最后 一眼,才能下钉合盖。一旦下钉合好了盖以后,再也不准打开棺盖来。 9.喃材 喃材是在出殡的头一天晚上进行,待吹打、锣鼓、崽里(戏班)排好阵势,先由孝子在 寿材前三跪三拜,再是女婿、儿媳、女儿、侄辈、孙辈依次礼拜,再是朋友、亲戚,族下邻 里一一参礼拜揖。这边施礼的施礼,那边吹唱的吹唱,铜锣吹打、鼓钹琴笛一并奏鸣,爆竹 通响震天价地燃放。如果死者年龄在花甲以上,在喃材吃的晚饭里,妇人们在开甑时会用小 盅合上几盅饭团,要小孩拿碗装了拿回自己家里去吃,意思是吃了能延寿。如此热闹直到三 更天,众人小餐一顿后,又由道士领队,到村子的西头出煞、望家乡。出煞是由道士唱煞经 扫除冥道上的一切障碍, 念归经召死者魂魄回家看家乡最后一眼。这一阵势在拂晓前要结束。 以上形势所有参拜者都得穿戴整齐,孝衣、丝麻,各司其是。

10.孝衣丝麻 孝衣丝麻,各有规矩。孝子头顶竹编的箍管,箍管罩住长条拖巴(孝布) ,拖巴的长度, 是孝子站立走动时巴尾还得拖在地上不少于一尺, 其意义是孝子用拖把扫除亡人在去路上的 灰尘、路障。孝衣要罩过膝下,孝裤裤头拢在腰间,用左搓方式搓成的草绳扎住腰间裤头, 足下须蹬草鞋,草鞋前端须扎苎麻,足底腕部用左绳圈扎三圈,小腿部位打扎绑腿。女婿是 郎当半子,拖巴也得拖地,但比孝子的短,其余一样。女儿儿媳也是孝衣孝裤孝鞋,头上扎 戴顶风白帽,右脑后披一束长度在一尺以上的丝麻,鞋上前首缝白麻一圈。侄辈、外甥以丝 麻扎做白布头帽,白衣不白裤,拖巴飘垂至大腿股下。其下子孙均得披麻戴孝。所有亲友、 房族、或比亡者辈份大的也得在胸或臂部挂麻示意。但凡丧事,都是唯死者唯大。丧事寿衣 不能有缝,孝衣不能开叉。

11.出殡 出殡的那天早上日出一竿前须将早餐收拾完毕, 孝男孝女阵色全齐。 八仙首在厅堂将未 下钉的棺盖移开, 道士和八仙用一根直墨线按在寿材的头脚部位上面, 然后把死者的鼻尖腰 腿摆得与墨线在一条线径上, 二个微微张开的脚尖呈八字型分排在墨线的两边, 孝子逐一检 视后,又是一番依次告别式,待所有人都没有半点说法后,便把棺盖合好,最后由入仙将竹 钉一锤钉将下去。中国俗有一句“盖棺定论”词语,说的就是这一刻时间。 盖棺后,八仙把龙杠架在棺材上(龙杠是用一根纹路至密的独木红心杉料做成.长一丈 二尺),再用一寸粗的麻绳将棺材绑缚在龙杠上。又将二根翘杠前后各横一根在龙杠下(翘 杠长一米八.榉木) 绑定。翘杠的二头又各分别直绑一根小翘扛 。 (檀木) 再罩上龙凤棺套 (龙 凤套是用竹篾扎编成一个框架.再用樟木雕的一只龙头放在竹架上.又用丝绸织的一块大布料. 上面绣了几只凤.罩住整个棺材) ,再让一只活的公鸡站在龙杠上(活鸡的脚上缚绑一个红布 袋,袋里装 一些钱币),叫做公鸡(神鸟)踏杠。接下来就是棺材出屋,做女的扒在灵柩左侧跳足大哭, 女、 为媳的扶住材身右边鼻涕眼泪。 媳哭灵从这时哭起, 一直要哭到整个神场告别仪式结束、 扒扶灵柩送到村外大路上为止。这一切都是在响炮鼓号声中进行。

12.行礼 棺材是抬到村中的神场上去,摆开阵势,让所有的送葬队伍人员向死者礼拜告别。在告 别仪式里,所有的亲朋都得按礼规穿戴,丝麻不乱。礼拜原是从孝子做起,以下依次礼拜, 均是三跪三拜。在行礼过程中,丧务主事则站在孝子的身边,指示对那个行拜礼的人孝子要 怎样回礼。除房族子侄拜时孝子站在棺材一侧不动,对房族长辈、朋友外戚的跪拜,孝子都 得以跪相对,长辈戚友三拜完毕后,孝子还得上前以手做个扶起行拜人来的表示尊敬的礼。 神场拜礼中,只有尊房族长比死者年龄辈份大的,才行长揖礼,其余都是行跪拜礼。八仙是 最后行礼,完毕后,孝子得双手捧传盘,举过头顶,传盘上盛烈酒一壶,盏八只,八仙分别 饮过一盏烈酒后, 由八仙中的主事重新将八个酒盏洒满, 再由八个人分别将盏里的酒洒倒在 棺材的周围。至此,这才方可起杠出殡。整个礼拜过程都是吹打不停,鼓锣相击,爆竹不断。 所需时间不少于二个小时。 在行拜礼仪式过程中, 有理事会把送葬队列编排好。派一个村族中善于处事的青壮年人 在出殡队伍出发前半个小时动身探路, 如果在出殡的路上遇有娶亲的, 则及时告诉对方作个 回避。如果遇上前后有同路出殡的,则同对方商量,二支队伍隔开半个时辰的路程来走。要 是遇上双方都是出殡,要从反方向迎面对着走的,首先要看是在那方的地盘上,不属于这块 地盘的就要远远的让路, 如果双方会迎面碰头的地方发生在都没有份的路段, 这就要看谁的 势力大,一般势力小的会自动让路。如果双方都坚持不让路,这个就是真正的“死对头”,所 谓“生冤家.死对头”就是这样产生的。遇上这事双方就得回家喊人抄家伙来打大架,打赢了 的一方会将对方的棺材从路上移开让路,但不会伤害死人,只会打死活人。

13.迎街 在送葬的队列里, 走在最前面的是二个童男童女, 分别手里举着一根长长的有梢的竹篱 (叫做纸淼几) ,上面飘写着:‘金童玉女领路’,在前面领路。第二是丢纸钱的,放鞭炮的 (棺材后面还有一个放鞭炮的) 。纸钱从村中丢起,一直要丢到墓地,这些钱叫做‘买路钱’, 意思是拿些小费给豆子小鬼, 好叫小鬼们在出殡的路上不要别生枝节。 这中间有一个挑箩担 的,箩里尽装爆竹、纸钱、香烟、红头布(白色的布) 、一壶白酒、糊判三生(肉、鱼、蛋, 分别代表猪、鱼、鸡) 。在出殡的路上,有会经过人家大门口平时有些关系的人家,这户人 家如果在路上点香烧纸放鞭炮, 孝子走到这里必须行个跪拜礼, 丢纸钱的会从箩里拿一块红 头布给这户人家,并请这户人家吃酒。路上有其它姓氏的村庄,凡是从本村嫁出的女,都会 在路上迎面点烛燃香放炮。 走在第三的是铜锣, (铜锣有二面.一面薄的响锣.一面厚的声音沉 闷的重音锣.这种锣中间有一个回音的圆窝) 。

14.孝子 孝子手持柳条扎做的狼牙棍走在第四(用白纸裁剪成不间断的丝条.卷缠在柳条上.柳棍 条上象似长着无数个狼的獠牙) ,孝子手里的狼牙棍有二个作用,一个是吓跑路上的野鬼, 二个是万一有八仙因鬼魂压身抬不动棺材,孝子就手持狼牙棍敲打这个被鬼魂敷身的八仙, 使他脱险。孝子在出殡的路上流的鼻涕是不准揩掉的,眼泪也不但揩。所谓涕泪长流,指的 就是发生在出殡的路上。

15.灵牌 走在孝子后面的是长孙,长孙二手捧着死者的灵牌,上面由道士注写:x 公.讳 xx.x 府 君之灵位(现在端的是死者生前画像) 。 灵牌后面是吹打,吹打一般是请一对, (有请二对的.还有一对在棺材后面走) 。吹打后 面的是喜帐,喜帐是送礼的亲友送的各式被单绒毯、丝绸绫罗,理事早己在礼品上面注明了 送礼人与死者的关系, 按分辈大小依次排列 (现在有的用花圈代替喜帐.也有花圈喜帐并用) 。 后面再是锣鼓琴笛、崽里戏班。

16.靠灵 锣鼓后面才是八仙抬着棺材, 女人们在旁边扶柩簇护, 边走边泣。龙杠上的神鸟 (公鸡) 在八仙的步履节奏中一啄一啄, 首尾二翘。路上行人则在一边指指点点: 那个媳妇平时最泼, 那个媳妇是在哭假的等等。 17.亲友 一应送葬队伍都在棺材后面走,所有的人身上都得有白麻,或头上或胸前,或肩或臂, 有的手里拿着白色的花束。均是表情严肃,不得说笑。 列队全部走出村子时,抬凳(凳是在路上停下来时放棺材用)的最后会在村头路边点燃 一个‘冷把’,冷把是用干稻草接扎成约五尺长的草束,将点燃的冷把燃头朝下,斜放到路边 低向处,冷把不会有明火,它会自行闷烧掉。冷把的作用一是烧去死者从前的过错,二是死 者的魂魄晚上要回来时进村有光亮,不会摸黑。

18.收帐 出村上了大路以后,队伍稍停作短暂歇息,女人们和不得上山的亲友都回去(规矩是女 人不准上山) 。喜帐也全部收起拿回去(现在多了花圈.花圈得拿到山上去) 。所有亲友送的 礼品,除去香烛纸爆、金钱,其它的床布丝绸由女儿媳妇平均分配,算作是托福延寿。女儿 靠了灵的,应得双份,有女儿因故不能前来的,没有靠在棺材身旁哭的,不参与分配,死者 身上穿的衣被,也都是女儿负责出钱购办。喜帐分配时间是在丧事酒席办完了,亲友族人都 回去了以后。

19.过桥 出殡路上遇有过水桥粱,队伍得停下来为过桥渡水喝彩。道士把踏杠公鸡拿到手里,高 叫:呼吁呀!仙人过桥。一句龙头,xxxx。二句龙中,xxxx,、 。三句龙尾,xxxx。后面又是 几轮高叫呼吁呀!尽是捡得好话来高声喊叫。道士每呼一句,吹打锣鼓就得回应一声。孝子 则手持狼牙棍跪在桥头西边,为死者能安全过桥默声祈祷。道士喊叫完毕后,随之用手掐破 鸡冠,将鸡冠血滴几点在酒盏中,将酒洒在桥前路的当中。又走到棺材边,以手指弹掐几滴 鸡血在棺材的周围。 一应停杠起杠, 喝彩前后, 都得连放爆竹。这只踏杠的公鸡完成任务后, 归道士得了,道士也会拿去卖,不敢自己吃。 棺材过桥时,孝子跪在桥头要颤颤唯唯地口念:父(或母)亲过桥。道士是专项,与鲁 班等其它儒佛玄不是一个行当,他一路上念的就是:天师弟子在此,请诸神回避。小鬼不得 靠近。

20.呼吁 传说这个‘呼吁’是鲁班的第一个徒弟, 这位呼先生曾因妒嫉心里得罪了鲁班, 后来事露, 便躲到龙王那里不好意思出来。但鲁班还得觉得这个徒弟是年轻莽撞,属偶然犯事,早原谅 了他,并多次叫他出来为人们做木工活,但呼吁终是认为自己无脸回来,不肯现世。为了体 现为师的度量(胸怀) ,鲁班定下二个规矩:

一、天下所有木工(造屋的叫大木,做家具的 叫小木,造船的叫驳木,雕刻的叫花木。还有车木、圆木、榨木、棺木等等。所有木工,统 称博士)的斧头,都不能将斧把穿透斧头孔的前端。此一是告示手艺人莫出头逞强,二是留 下这个斧窝给呼吁藏身。

二、所有博土动斧开工、造房做屋、逢水过桥之前,都得高叫呼吁, 因为呼吁是所有博士的师兄。

21.入山 到得墓地后,先是八仙整理墓穴,检查有无叠坟现象(意恐穴下会有先人坟墓) 。道士 验正方位(墓穴朝南.男性偏西 15 度) ,顺着朝向往前望去无明显视觉障碍。 一般送葬队伍的行走路径, 都会选在人多走的大街上或邻村互通的大路上游迎宣示。 在 这个时段里,另有一拔人早把石灰(或糯米蒸好的饭) 、石碑(含支垫石.镇墓兽) 、廓砖(有 的还另有一副木棺椁.套在盛了尸体的棺材上) 、麻蒿(芝麻杆) 、丧葬队伍人喝的饮用茶水, 搬运到墓地去了。道士把墓穴定好方位以后,八仙就放火烧麻蒿,一边烧蒿,一边往火里丢 纸钱,麻蒿可把藏在墓穴土里的小虫烤死,也可把墓土烧得有些干结。

22.下材 烧完火土就可以下棺,拿掉龙棺凤套,解去横杠小翘,因坟墓山地多有不平,八仙中选 二个力大的打硬肩(现在有人帮人家担保借钱或担保一件很难做的事,叫做‘石硬肩’,比喻 的就是这回事)扛着棺材到得穴旁,再由众人七手八脚小心栩栩地把棺材放入穴中(大的墓 穴可直接扛下去,小的墓穴则要将龙杠架在穴的二头,然后松绳慢慢把材溜下去) 。棺材放 置是头往山上,尾朝山下,石碑是竖在脚下。

23.定位 再是道士用罗盘(指南针)定中,用雄黄画大极图,画镇墓符,孝子女婿众人盯准罗盘 的中心圆,与棺材上方的墨线与棺头棺尾都要在一条线上(男性.指针斜向西边 15 度) 。事 毕,孝子跪在穴脚土上,牵开衣兜装住道士丢来的几捧红土,红土必须由孝子一直二手抱着 回家。取得寿土后,道士便往穴周边抛撒雄黄, 洒浇雄黄酒。过后,用廓砖的就开始砌廓砖、 套棺椁。不用砖的就开始填土。 (零六年丰城建桥迁墓,移坟万余座,下层碑记有宋代坟墓.

第2篇:民间丧葬风俗 文档

民间丧葬风俗

刘春梅

中091-2 200901501234 “红白喜事”即婚嫁和丧葬是民间的两件大事。因为在民间办丧事要烧灵屋、吹唢呐等,还要用白纸写对联,所以办丧事又叫“白喜事”。下面就谈谈鲁西南地区民间丧葬的习俗与程序。

当老人生命垂危之时,老人的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准备听取遗言,直到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能为老人送终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无子女送终,是否所有子女都来送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老人在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道正厅。

人死后,家人要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而是向邻居报丧。然后就是报丧。家人要尽快地向亲友登门通报死讯并告知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当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磕头。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之内要将尸体入棺,叫“入殓”。死者在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擦洗身、穿寿衣等,再用白绸掩面。

死者入棺后停放在灵堂里,亲人要日夜轮流守候,叫做“守灵”。一般棺材停放三到七天,在此期间,逝者的亲戚朋友会来吊唁。“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的重要内容,其礼数、方式由于死者关系的远近而决定。死者的子女接到讯息,要先哭悼,然后尽快奔丧,临到家时要“望向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起。亲朋好友虽不像孝子那样,但也要表现得比较悲痛。亲友吊唁,孝子要迎接陪同。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者礼金。

接下来就是丧葬礼俗中最重要的环节——“出殡”,也叫“出山”。出殡之前,先要辞灵。先装“显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材下,然后用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

以下为出殡的程序:

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品,由礼先生主持礼仪,丧主跪拜。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们持过着白纸的“哭丧棒”。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起杠之际还有一项礼仪——“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仪式十分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者长孙,或者关系特别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女而不得不让别人摔,摔盆者就会与死者关系变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而且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越碎越便于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

送葬路程中设茶桌和路架棚,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要跪下叩谢。另外一路上还要路祭,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一般要停棺进行祭祀和答谢,按照与死者关系的亲疏依次进行三叩九拜,祭奠完继续前行。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基坑,把随葬的显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扫去脚印,然后把棺木放下,由丧主铲土掩棺,堆土成坟。丧礼完成。

在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其家人必须在生活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这就是“居丧守孝”。古时候孝子一般居丧三年,期间不能唱歌跳舞,不能娶妻纳妾,而且半月之内不能吃肉,五七之内不得理发等,礼仪繁多,要求严格。在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仍有人居丧,只不过比古时候时间短得多,也简单得多了。

第3篇:淮南的丧葬风俗

[一]送遗体

1、办置物品:送老衣一套(从内到外,袜子、帽子、布或棉鞋子、腰带、系脚绳),盖脸布、口含铜钱、头枕、脚枕、铺被一件、盖被一件、鞭炮一挂。

2、联系殡仪馆:电话:0554-2516454 接尸地址 、死者姓名、家属姓名、逝世原因、存放时间等。(亲属须陪同护送并签字)。

3、殡仪馆确定:告别堂(厅)、时间、是否整容?大屏幕字幕公布死者生平(左)公布吊唁单位、个人名单,在前日16点前送到。开好死亡证明待用。

4、成立治丧委员会,确定主办单位(人),协办单位(人)

5、通知单位、亲属、朋友、同学、邻居。(逝世时间、灵堂设置地点、出殡时间)。

6、告知单位、提出要求(生平、悼词、主持、仆告)给予协助。

7、准备遗像:选择照片,确定尺寸(另外选择一张一寸照片骨灰盒外用)。

8、灵车离开时放一挂炮送灵。

[二]灵堂设置

1.确定地点(室内、室外)、位置。(是否请乐队亲属自定)

2.灵棚搭建:选用材料、电线、电灯、雨布、拉铁丝放置花圈。

3.灵堂摆放:正面挽联、正中"奠"字、摆放遗像(黑莎)、香炉(香)、蜡(两只)、长明灯(油灯)、到头饭(一碗生米、插一双筷子)、贡品(水果两盘、糕点两盘)、香烟、酒随意,火盆(一个)。

4.亲属花圈(花篮)、领魂幡(柳树条一根,长2米带树梢)、丧棒(柳树条长一尺,绕上白纸条)儿子用。

5.孝子点灯、蜡、纸、磕头。

[三]治丧人员

1.登帐(1人)负责登记吊唁者单位、姓名、金额,然后交给收银人,并书写挽联、誊写吊唁者名单(遗体告别时用),仆告、生平、悼词的撰稿。

2.收银(1人)负责现金的收取,要与帐目相符,大额的支出(殡仪馆、骨灰盒、墓地、购物、烟酒、饭店等)要有票据或借据。

3.后勤保障(1人)安排人员采购物品、亲朋好友住宿、餐饮、联络、接待。提前预订次日饭店,标准,桌数。

4.汽车安排(2人)引灵车、花圈车、亲属车、其它车,排序、时间、放花及物品,安排(提前上殡仪馆)、(提前上墓地)、(提前上饭店)车辆。(多少自定)。

5.殡仪馆联络(1人)负责前一天下午16点前送逝者生平简介,和吊唁单位、个人名单,交给订好的堂(厅)工作人员输入电脑。确定整容、火化炉标准。出殡日提前到达,携带后续吊唁人员名单输入字幕、U盘(家人保存),带死亡证明、一寸照片(骨灰盒外用)、堂(厅)的安排,准备亲属挽联挂在告别堂(厅)内的花圈上。仪式后陪同亲属选择骨灰盒、并带孝子到火化室交给工作人员,签字后等接骨灰盒。负责馆内所有费用的结算和领取火化证等其它事宜。

6.墓地选择(1人)陪同亲属选好墓地,确定价格、安葬时间,出殡后提前到墓地。

[四]采购物品

1.白孝布

2、黑袖章

3、白毛巾

4、香皂

5、花圈

6、白纸

7、笔墨、

8、白球鞋。硬币、鞭炮、鲜花、领棺公鸡、烟、酒、水、订书机、钉、别针、剪刀、胶带、糨糊、红布、麻绳、小塑料袋、水果糕点、草纸、大白花、松香水、小碗(亲属自定)、糖果、贡品一份。

[五]烧铺

1.所需物品:草纸四捆(铺两捆、烧两捆),席子一条,垫被一床,逝者内、外、单、棉、衣物,鞋、帽、枕头等。松香水。

2.出殡前一晚,天黑后(时间自定),亲属叩拜后,长子手摸遗像告知前往送衣后,拿着衣物不准回头前往烧铺地。

3.出殡十字路口画圈留门,垫纸、铺席、放衣物、洒松香水、点火。

4.亲属晚辈跪地烧纸磕头,其余亲朋矗立默哀。

5.放炮送行,晚辈叩三头,亲朋三鞠躬。

6.亲属及亲朋绕火一圈离开不从原路返回。

[六]出殡

1.孝子(女、婿)亲属晚辈在灵堂前叩头,亲朋鞠躬告别。

2.长子,吹灯拔蜡,摔老(纸灰)盆,次子,捧遗像,长孙,打幡,外孙(女),拿鲜花上车(放墓地)。

3.放炮:摔老盆时放炮(一挂)。

4.专人收拾香炉、贡品带到殡仪馆属相处用。另带一份贡品墓地用、香炉(香)、烟、酒。

5.专人拿领棺鸡,墓中放置物品,拿要烧衣物殡仪馆烧铺用。

6.拆除灵堂(棚)。

7.安排人员陪同重点亲属。

8.按车辆排序,上车后女婿负责,洒纸、散炮、丢弃遗物。

[七]殡仪馆告别仪式

1.搬下花圈,放到告别堂(厅)门口。室内放遗像、鲜花、丧棒。(遗像、鲜花、幡、丧棒、(妻、夫)孝子(女)花圈、鲜花、要放在上墓地)。

2.孝子携亲属手捧遗像进入堂(厅),待遗体安放好后,遗像摆在棺前。

3.亲属站在大厅左边,领导站在正中前排,(横队)生前好友站

二、三排......。

4.主持人宣布(1)"×××遗体告别仪式开始",(2)默哀、奏哀乐,(3)致悼词A生平,B评价、C答谢。(4)三鞠躬。

5.遗体告别(1)领导,(2)亲朋,(3)亲属。(安排人员遗体四周护卫)。

6.结束后,孝子捧遗像到外烧遗物、花圈,其他人员拿花圈去烧。

[八]烧遗物、花圈

1.烧纸,孝子、亲属晚辈下跪,将逝者物品及去掉送花圈者姓名挽联的花圈焚烧。2.结束放炮。

[九]属相祭奠[如存放骨灰]

1.孝子、亲属在逝者属相前,摆放遗像、供品、烧纸。

2.结束放炮。

3.跨火辟邪、取糖果吃求吉利。[也可到墓地]

[十]亲属选骨灰盒 1.放相片2.办手续。(收银人员陪同)

[十一]孝子等待接骨灰 接到骨灰后放炮。

[十二]乘车到墓地 (女亲朋暂不去墓地,车内休息等待)

[十三]安葬

1、墓穴内过火、洒鸡血辟邪,

2、放数枚硬币、放置随葬物品、铺纸、安放骨灰盒。

3、盖墓穴、开始放炮。

4、摆放供品、丧棒、香炉、点香(烟酒自定)。

5、烧纸。孝子磕头。

6、圆坟、所有亲属(女)到场,顺序烧纸、磕头。A长子、媳、孙(女)B次子、媳、孙(女)C女儿、婿、外孙(女)D晚辈亲属。

7、亲朋好友集体三鞠躬告别。(领幡放墓边)。

8、到烧纸处烧亲属花圈及烧纸。

9、结束放炮。

[十四]通知

所有吊唁人员在××××××饭店,时间,位置,家人安排答谢午宴,请光临。另外要通知已吊唁过,但因其他原因未来人员。宴席中,家人代表应分桌答谢。

[十五]总结

核对帐目,结算支出,退还物品,答谢相关人员。

附件:安排帮忙人员分配小条

1.放炮一人:顺序:

1、遗体走

2、烧铺

3、出殡

4、烧花圈

5、属相祭奠

6、接骨灰

7、安葬

8、圆坟(属相烧花圈)。

2.汽车安排一人:顺序如下:(1)领灵车(孝子、孙、外孙、女婿等乘坐),携带物品(鸡、遗像、幡、子女花圈、所有用纸[散纸、散炮]、墓地用品。)(2)花圈车(3)亲属车(4)亲朋车(5)大客车(6)其它车......。负责车上扎大白花,发白毛巾、香皂、香烟,告诉司机,墓地位置,中午饭店名称、位置。

3.后勤保障一人:保管香烟(包好小件(毛巾1香皂1香烟1:给接遗体者,火化工,司机)。人员饮用水。通知吊唁人员在××××××饭店,时间,位置。

4.烧铺拿纸四捆,炮一盘(专人放炮),松香水一瓶。

负责出殡后带纸十捆(馆用5捆,墓地5捆),散纸。

跨火发糖果。

5.负责拿鸡,收拾贡品馆内用,香炉(香)墓地用,带一套贡品墓地用。带硬币××枚,烟酒,随葬品下葬用。

6.殡仪馆一人-(须提前去)

7.墓地一人-(须提前去)

8.搬花圈若干人--(提前搬上车),子女花圈放在领灵车上,带到墓地,其余花圈放第二辆车上,告别厅前卸下,仪式结束后移到焚烧处,撕去吊唁者名字,仪式开始后投进炉内焚烧。

9.饭店安排二人,安排人员入座,放好酒、烟、饮料、茶水、洗脸水。

10.拆灵棚、堂,若干人,清理卫生。

第4篇:盂县民间丧葬习俗整理

盂县的丧葬习俗大体和其他地区一样的,我就一些细节整理如下,按照丧葬的次序一一道来。

1、穿装裹衣:老人下世叫“老驾”,及将下世为其穿衣服叫“装裹”。“穿装裹衣”,大部分老人在行将“老驾”的时候就由儿女或者家族里本家人给奄奄一息的老人穿好“装裹衣”“也叫“老时衣”。装裹衣一般是,比较困难一点的人家穿三件套。比较富裕好的人家穿五件套。在穿装裹衣前给亡者要洗干净脸、剃好头(女人要梳好头)。装裹衣绝对不能给亡者穿带皮毛质底的服装,尤其不能穿皮鞋。忌讳,怕来世投胎转生牛马等牲畜。穿起以后亡人身底下不能铺毛毡、毛毯等带毛的被单,忌讳,怕亡人到了阴曹地府阎王爷让其数清了毡、毯上几根毛才接受死者的报到。

2、停铺:老人“老驾”的时候,大多儿女守护在旁。一旦咽气,孝子便去告请本家族人。来齐后,先到野外刨一大块白土块,用刀砍磨成一个枕头样子的东西,把一个用红布缝制,叼一粒玉茭豆的鸡形,垫在上面作为枕头。然后摘下一扇门板,把亡人的遗体安放在上边叫“停铺”。“停铺”头朝的方向有讲究,一般是人一咽气,就得看印在灶王爷像上的“皇历”,按皇历说的,头朝太岁不在座的方位,(曰“空方”)安放即是。解放以后,大部分人家已经不循此例,把亡人遗体头朝太阳所在天上的方向安放好则可。 在“停铺”的时候有几件事要做。 1:挎“打狗饼”.就是把用玉米面或二谷面烧成,直径一寸左右的饼子挎在死者遗体的胳膊上。给挎上的“打狗饼”是按死者年龄一岁一个,再加天一个地一个。“打狗饼”的作用是说,在去往阴曹地府的路上,有许多饿狗,把打狗饼扔给就可以顺利通过。 2放“口含钱”。儿女把用红头绳栓好的两枚铜钱放到死者的唇边,叫“口含钱”。说死者赤条条而去往西天,含在嘴里的钱可以当路途盘费所用。

3:捆足手。当家族人中的长者用一缕皮麻把遗体的手足拢住,说是怕死人有“动作”。实则是门扇窄切,以防死者的胳膊抛下来难看而这样做的。

这些事办完了,随即选出当家族人中辈分最长年龄最大者为“主丧人”。由主丧人主持,研究商讨事情办理的大小以及破孝的范围。此事按照“葬父由子”的俗话一般由孝子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主丧人吸收大家的意见定妥。

放“起身”炮。死人的临终事情办理完毕就出门外放炮,以告村闾,有人新亡。此炮只放一声,有别于其他诸如搬家、暖房、做三周年等事。

烧断气纸。起身炮放毕,孝子孝女在遗体下面点起“照尸灯”,(旧时“照尸灯”是一盏“灯竖”放一个油灯碗儿或平放一只油灯钵儿,用棉花搓捻加蓖麻油。现在已改用白蜡烛)孝子烧一炷单香。而后孝子、侄儿男女一齐跪地,醮一封五色纸曰“断气纸”,匍匐大哭,以示悲痛,也告慰亡人一路走好。死人断气的时间古话遗留是早上最好,说是‘三顿饭都给儿女留下了,奈何,死亡的时辰一概不能由人。 请阴阳。哭过以后,就派人去请阴阳先生。我们这里多请的是苇泊家、霍树头家、五里庄家、山南石涧沟家。(这几家中,头数苇泊阴阳不论贫富贵贱一律对待,而且纸扎活儿也很精干)。等阴阳先生一到,先是“罩面”。就是在所有供着的神龛和祖宗像上面贴一张五色纸,以告诉神祖们丧事期间请你回避,不惊动诸位了。死者的脸上也掩一张,以示成了祖宗,跟祖宗一律对待。阴阳先生常规性的吃过饭后就是坐在丧房开始铰剪门吊,门幡、岁数纸、引魂幡(引魂幡中间的纸条上有字语曰:慈父(母)发引引魂幡)写位牌、糊粘男手捧“孝经”女手拿蝇帚的“童男女”(夫妻都下世的)或男女都拿蝇帚的“孝白童”(一个老人下世的)之类的冥品。这时候家人贴起门吊,把白纸糊在所有的门板两厢。把岁数纸用皮麻栓一块瓦片绑在一根“拉咯”(连枷)柄上挑在大门垛上。岁数纸,每一岁一张,再加天一张地一张,以示亡人享年几岁。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不请阴阳先生来了,一般都是去问下出殡的日期和所用“镇物”,写回位牌就算是请阴阳了,下来的“门吊”“引魂幡”都是请村里的巧手人给好歹铰把一下就算。请阴阳需要特别提到的是:

择功夫。就是选定“发引”的日期, 俗称“看天气”。 择功夫讲究很多,打发死人虽然是丧事,但也要选择吉利的日子。吉利日子多是“除、危、定、执、成、开”所谓的“黄道吉日”。但是又据阴阳先生说,“建、满、平、收。闭、破”的所谓黑道日也未必没有“吉利功夫”,那就看你择准择不准。择功夫最好是与五天七天碰上。但又要讲究“七不出,八不入”的成规。所以说“功夫”说好择也好择,说不好择也不好择。好择是只能顾及一两头,说不好择是全顾及了就很难择得起来。当然也有遇在四天六天的。如今看来“功夫”好坏在人“迷信”去了,大可不必非阴阳所择的“好功夫”不行。回忆“文革”那几年,谁家也没有择过功夫,谁知道哪天是“吉利”日子,哪天是“不吉利”日子,不是也一样的打了发死人。

定镇物。镇物是按死者死亡的日子和时辰定的。大部分是一些朱砂、桃条、柳条、五色石头、柏木人、小木盒、面鸡、面人、桃核、杏核、黄牛皮,黑狗毛、某种中药等东西。有的要放进棺材里,有的则放置棺材外边。镇物中还有一种最厉害的是就是“黑炭”。一般的死人都不用,就是专为“犯动作”的死人准备的。古话流传说放了黑炭就是把死者的灵魂压在“阴山背后”,永远不得转世。

写位牌。写位牌起首要分朝代,亡人一概叫处士比如:前清处士、民国处士,建国以后改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接下来男为显考、皇考(对亡父的美称)女为显妣、皇妣(对亡母的美称)男是某(姓)府君,女为某氏太君(五品以上官职者的夫人或母亲)。硕人(本意指高贵美丽的妇人,写位牌用于一般人的母亲)、孺人、安人(明清时七品以上官职之母或妻子的封号)。某府君某太君之下写一讳字(偏左)接下来写薨者名字。名字下下写享艾寿(50岁——60岁),花甲寿(60岁左右)、古稀寿(70——80岁)、耄耋寿(80岁以上)。最下边写“之灵位”左边低两格写生于年月、日、时(时辰记不清就写吉时)。右边写卒于年月日时。现在都以公元纪年,加岁在夏历月日。 砍孝棒。与此同时是派出人去砍孝棒,孝棒多数来至野外老坟墓塚的柳树上。男女孝子的最粗,糊裹上剪成条状花边的白纸条。其他人粗细以远近亲疏类推,凡穿孝的每人一根在必要的场合柱上。

破孝。有“大破孝”“小破孝”之说。光景好的一般都是大破孝到五服。小破孝是到直系亲属。但都得请家族中有裁剪技术的上年纪老太,或是村里老者的女人把事先准备好的或者临时扯回来的白布,(也叫孝装)拉开做成孝帽、孝衫、孝裤、孝带給孝子、孝媳、孝女、孝侄、孝孙等穿戴,男女孝子均腰系一缕皮麻。孝帽和孝衫两肩上缀“麻圪都儿”过继子、养子、奶子、义子不缀,以示己出与否。孝子绷的鞋子是,已经亡故了一个“老人”后跟绷得留一指宽,父母双亲都下世了的要绷满,但出去的时候一律踩倒后跟。侄儿孙子戴“铲铲帽”,侄女孙女,娶过闺女戴“来回条”,没有嫁人的戴“不来来”。曾孙铲铲帽前面缝一块小三角黄布,玄孙缝一块小三角红布以区别辈分。此两辈的女者娶出去的戴“来回条”没有嫁出去的戴“不来来”也分别染黄头和红头。拉孝的老人一般要坚持到央倒“人主”戴起孝为止。

守灵。一般是多子的长子在丧房守灵,没有特殊情况不出丧房。头不能梳脸不能洗,晚上和衣而卧一时儿。多数时间接济给“照尸灯”添油拨焾,给死者烧香,有的孝子长跪守灵。丧房的地不能打扫,家不能拾掇。(形容父母下世如同塌了大天,顾不得了许多)一直到出殡“服三”完后。

报丧。报丧有说道。“人主家”死者的岳父家(通称小人主)外祖家(老人祖)必须是孝子亲往(一般是次孝子)其余亲戚大都是侄儿、孙子前往。去了以后把孝棒立在大门外,进屋先给人家祖宗爷磕头,告诉人家,谁下世了,几时出殡。不管跑几家都得吃饭,就是水你也得喝一口,说是人家最后给死者款待一顿。你代表死者吃下去是必须的。报丧回来哭着进大门,一进丧房在死人灵前磕头算是交差了事。

吃大锅饭。所有在家或是出去办事的人,都在事主家吃饭,过去吃食不占,人们都很差于那一顿饭,吃起来三大五碗的,好像没有个饱这才留下“死人不张嘴,一天一斗米”的说法。现在大不是前了,有时候还的上门叫吃饭了。

早晚烧纸。死人一般放三至七天(旧时富人家也有入棺停灵正寝月余的,但毕竟少数)三天者叫“短三天”也叫“紧三天”(死小口居多)。现在大都放七天最少五天。期间每天早午晚烧纸,放大炮或响鞭,女孝子们“歌歌摆摆”哭嚎。临时有邻居朋友来吊祭也得有人陪着哭泣一会儿。一日三顿吃饭,不管是谁在灵柩前,第一筷子总的挑给供在桌子上的碗里。说是死者还没有断了人间烟火,让他先来品嚐。

看死人。死人停铺起以后,每天晚上要有两三个当家陪守灵的孝子。说是怕猫狗等长毛的东西进了丧房惊动了死人。一惊动就会变得难看怕人。看死人不能吃炒瓜子、炒黑豆,更不能吃烙饼,说是怕死人翻转身伸出手跟你要,一晚上饿了就勉强吃现有的玉茭面饼子窝窝头。这也许是旧时家不富裕,吃食寡有生出来的说辞和防备他人破费的法儿。

入殓。一般是在第三天或者第五天黄昏时分将遗体放入棺材内叫“入殓”。入殓前在空棺材里放一把干草,(过去防止尸体腐败流出液体还要在最底层撒寸数厚的白灰“把干”)摆七张毛头纸(白麻纸)用七枚铜钱压住。棺材小头朝里架进丧房,按铺单不铺双,论长次,讲亲疏,分远近,由下而上的规矩把所有送来的褥子铺现成(长孝子的最贴身)。褥子上不能有飞禽走兽的“活物儿”(苫的覆面也是如此),然后把遗体安放进去,去掉“口含钱”,解开足手。然后再放一些桃条柳条桑条之类的所谓“镇物”。在入殓时严禁叫任何人的名字,只用手势指挥。不许哭泣,不敢将眼泪掉在遗体上面。迷信说是怕把人的灵魂叫走或带走。入殓毕大哭,燃放大炮响鞭。

筛灰。入殓完以后家中长者领孝子到五道庙筛灰。其所用工具和步骤是:新笤帚一把(栓红布条),簸萁、箩子各一张,先把一抔白灰(现在改用白面了)筛在棺材底,然后就去五道庙如法把灰筛在神台下。路上不得跟任何人说话,一路哭回,在灵柩前磕头,事毕。

烧夜纸。一般在入殓当晚子时进行。到了那时候人都是悄悄咪咪的,有一个人弯下腰去看看棺材底筛的白灰说“有了”,迷信是说死者的生肖属相来过。在白灰上,牛踩牛蹄,虎留虎爪,走下了“脚印”。于是凡穿孝的由一位长着领着都去五道庙烧夜纸。来五道庙后,那位长者例行公事地看看也说“有了”,大家便磕头烧纸立起,调了个方向,对着一处说叫“望乡台”的地方,仍旧烧香醮纸磕头,而后放三声大炮起身返回,最小辈走前,依次类推长孝子在最后,不敢扭头径直哭回。“烧夜纸”有说道,说是死者灵魂在望乡台得见儿孙最后一面,跟着孝子回到大门口就有神鬼把住不让进去了,于是扒住岁数纸大哭三声无奈而去„„。烧夜纸回来,不管好赖总的吃一顿饭,(过去是混锅撅圪垯,现在改吃方便面)原因不得而知,也许是旧时人们吃食不好,熬了一夜的眼填吧填吧肚子„„

聘帮忙人。除了放短三天的死亡当天即请人外,停放七天的,一般到四天,根据事情的大小聘请帮忙的人。(主要是挑葬的抬棺材的,叫 ‘土工’。做饭的叫‘锅上’)。孝子由一名长着引领去要请的人家磕头。大事(上罩)的聘请二十余人。小事则聘请十四五人。大事聘到家族远股,小事则在近股聘请。古话说孝子的头不值钱(凡是用人,见面不管辈数大小就磕头),最值钱(一旦孝子给磕下头,再忙也得应承,按时前去)。

买器物。用别人家一次性用品要付钱。死了人办事难免有的东西自己家没有,那就得向邻居别舍告借,凡一次性的东西就得给人家付钱,比如干草、茭圪榄、白灰都要付给几毛钱,对方也知道不说多少如数收起。说是取个吉利。

破土。破土是孝子先在坟茔“后土碑”前烧香磕头醮黄表纸,其他事去了。

接下来就是土工们挑葬打墓。这是帮忙人的主要营生。这个营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般老者早年或自己“弹挣”或儿女“张罗”就把墓葬碹好。这种情况帮忙的只是来挑开“八九七尺二”(指深度)的“阳圊”把里面的余土腾撒出来(已经埋进死人的打开“垭门”)即可。另一种情况是按照习俗不能直接上坟的,英年早逝父母尚在者或非正常死亡者要择一地方打坟墓“寄埋”。此种情况,为的将来再挑容易。所以阳圊不打多深,只是用一种叫“牛扯腿”办法打下四五尺即可,这样的寄埋坟墓一般打在“阳坡弯弯”,起码是不会聚水的地方。不管挑葬还是打墓,营生必须做得妥妥当当,不得偷工减料。相反七扭八歪,下葬困难,就要挨“土工们”的咒骂。当然事主家要好好招待,早上给红稠饭馏大米,中午大把拉面压河捞的给吃好,半前晌送馒头卷子的干粮。把那些帮忙的待承的满心满意。干起活来也就全心全意的了,即使有的主家招待稍有差迟,人们也只是在背地里说说或明里“阴嚓”几句,但把营生还是要干好的。因为有“甲倒累甲,户倒累户”这样一句古话。在鞭策着大家。

请总管。丧葬的的目的所在就是把死者顺顺利利,体体面面埋殡了,对于孝子来说叫做“黄金入柜”。所以第七天的出殡发引,事无巨细,说辞也多,得有一个精心的总管,有合理全面的分工。不少总管都是全村里能说会道的精明人。他一去了,首先把人员安排名单张贴出来,所有人按部就班各司其职。总管会同“主丧”有权司掌、实施、裁决一切事宜。

搭供蓬。过去没有租赁这一说,全是自己用杉杆绑架,大帆布扯起。有的人家还要另搭一个灵棚,根据门戚大小,櫈几块宽大木板摆贡献用。灵棚两侧挂一副挽联,多是:“白雪离天岂有归云之路,黄花落地再无返树之期”“想从前赤手无资辛苦成家亲力瘁,叹今后丁年失怙苍颜莫睹子心悲”之类的话。

摆孝子供。灵棚搭起之后,先将族里家谱挂起,近股祖宗位牌请出摆放中央。供上孝子的贡献(二十五个光馒头,有的也摆汤饭。围像人)。

摆全供。老人一下世,闺女就的披麻戴孝回婆家磕头请贡献。到第六天下午由大戚人(多是亡者亲家翁)领儿子,抬食落,(食落整架125件半架75件,整架的办完事折走75件,半架全部留给事主)来给亲家摆供“烧朝天纸”。一进村放三声大炮以通知,家里戴“铲铲帽”的和帮忙的去接住贡献把花草纸扎一起肘回来。其余侄女的也同样接待。唯独外甥是“迎门孝”,没有人接,自己哭着进来。等贡献到齐后,吃“打食落饭”。多数是一碗扁食汤。临了按远近亲疏开始摆供。盂县人不摆高供,一律是馒头(蒸供)松圪桃、麻叶(油供)的平供。讲究人家摆一路花儿馒头,(顶子上捏一出如《黄鹤楼》《吕布戏貂蝉》《梁祝姻.楼台会》等戏剧人物或者“孔雀回头看牡丹”“野雀登梅”“五福捧寿”等面塑,后来几年又添了“龙凤呈祥”等等。 事主家要给来客抬食落、担盒受苦钱,随着人们的不断富有,食落过去5 ——10元,现在上涨到50——100元。担盒也由5角1块翻了10倍之多。

叫“门上家”。办理丧事一般都要叫一伙以鼓乐唢呐为主的“红火班儿”也叫“门上家”。人们戏谑地叫“粗王八”。“红火班儿”有“真”“假”之分,过去花钱请的“行里”把式谓之“真的”。不花钱叫自己村里的业余娱乐班(俗称戾把)叫“假的”现在也有些人家用电喇叭也叫“电王八”是“假的”了。近年来“假王八”这一说没有了,一律是“真王八”。“真王八”里加进了晋剧的鼓板、梆子、马锣、铙钹、小锣和文场“四大件”,有

三、四位“唱手”(多数是业余戏剧爱好者)唱一些《斩子》《走山》《教子》极少数也唱《大报仇.哭灵堂》等选段。为了适应年轻人的口味,不少唱流行、通俗、摇滚流行歌曲。与“粗乐”相对的是有笙、管、笛、箫组合的“细乐”乐手是化妆成的僧侣道人。“粗乐”除了三次烧香以外都在大门以外,所以叫“门上家”。“细乐”在院里灵棚两侧“放焰口”念经“超度亡灵”。还有不少地方兴起女子军乐队,也成了吹鼓手的主力。

烧香。等所有贡献摆起,开始烧香。烧此一炉香纸的首先是死者的“亲家”。叫做“烧朝天纸”。“朝天纸”用整张五色纸叠就。烧的时候头朝上。意思是说,我来祭典你了,愿你乘此香火登高而去极乐世界。(所在因地域不同也可能敷衍出许多另外之说)。

在此之前,孝子的岳父家要给女婿汉戴一顶“缰绳凉冠”(此物是用二寸宽窄的硬纸糊成一个帽子大小的圆圈,再把同样宽窄的纸做成一个半圆形糊在中间,然后用一根牵牲口用的新曳股盘住),外人一看就知道是有了家室。接下来是侄女外甥等亲戚,亲戚烧完才是家里男人,从孝子开始依次类推,女人也如此。烧香完毕,接下来是奠酒,按烧香次序2——3人一对(一人把酒2 人执盏)进行。第三步是烧纸,仔细人家按烧香次序进行,多数人家去掉冗琐,干脆集体一次性烧完了之。烧香完毕就到账房记礼。账房先生把各家所有的贡献、礼金、花圈、纸扎、花炮一并记完,发给“抬食落”“担盒”的“劳碌钱”(分别多则100元少则10元,5元不等。 上饭。是要把女婿汉或孝子事先准备好的一桌酒菜(通常是八碗席)给死者敬上。此事原本是由女婿汉穿戴整齐把菜肴一碗一碗地顶到灵棚前,有孝子跪接一下,再送进丧房灵柩前。上过一道,就掩门(把丧房门关上)说是让亡灵享用。大约十几分钟以后开门继续,接下来的两道也如是进行。

现在上饭弄成很低俗的闹红火了,则是由红火班的人(多数是女人,加一丑角在其中打诨)化妆成古装大姑娘小媳妇端酒上菜,大部分人看红火热闹,不管低俗下贱。这时候乐队随便尽力地乱吹(有意向女婿汉要‘小份’)丑婆丑汉们在场上瞎胡折腾,一两个小时好歹才算了事。这样的事情听说闹出不少笑话儿,比如说,孝子白乎乎的跪了一地,红火班儿吹得是《大红花呀开满地》,本来是打发老人,他又吹《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要不就吹起《今天是个好日子》弄的事主家哭笑不得,听说有的吹鼓手还挨过孝棒。

时至一两点钟,晚上事才告一段落。按规矩女婿汉看守灵棚贡献,说是怕猫舔狗爪,刮风下雨。其余人等回家歇息。

烧早香。出殡当天早上,事主家放三声大炮以示请叫。帮忙的人一早听得炮声各各来齐,首先在灵棚烧香,完了各自去干自己的营生。家里人按次序,孝子在前侄儿、孙子、曾孙以此类推。然后女婿、侄女、外甥烧香,仍如晚上奠酒,烧纸,早香结束。

吃早饭。过去不管红白喜事,东盂县一带早饭一律是小米煮豇豆的红稠饭,就山药丝丝或炒酸菜。光景好一点的人家给做碗混锅抿格斗汤。现如今富裕了改吃蛋汤油条的很多,有的干脆吃“大把拉面”籍口说是“试面”。

扫墓。吃罢早饭约末到半前晌时分,主丧人安排去坟里扫墓事宜。按成规扫墓是孝女的事,一般有一两个侄女侄媳作陪。没有女儿的就由孝子媳妇代劳。个族人引领,拿一把栓了红子的新笤帚,(早先还要带一张新簸箕,现在省略了)沿灵柩要走的道路,一路哭到坟里。女孝子进墓葬用笤帚倒着身子象征性地扫三下出来。回来可以走近道,但到门前仍然大哭至丧房对灵柩磕头,事毕。

接客人。上午陆陆续续有亲戚和村亲前来吊奠,大门外有戴孝的侄儿孙子接住,引至棚底烧香醮纸。每来一家,灵前掌事人都要呐喊“孝子磕头——。孝侄磕头——孝孙磕头——。只是呐喊,至于磕不磕,孝子一般都很忙,也没有人稽究。礼到了即可。

接人主。此事重大,必须慎重从事。上午十一点左右全体孝子孝女以及全体戴孝人,到村外路口去等人主家。人主家大都来得比较迟,孝子远远暸见即刻头抵孝棒匍匐在地,大放悲声。待人主家拉起,接过贡献哭至灵棚磕头。人主家即被领至一处干净之屋,有人陪伴喝水抽烟稍事休息。

看遗容。时过一会儿,主丧人领全体穿孝人跟孝子跪在地下。主丧人说请“舅舅们”到丧房看看死者。人主家或者全体或者派代表去看死人遗容。过去要掀开衣服逐一查看。临了哭上几眼。

央人主。看了死人返回,孝子们跟回下跪。主丧人请人主提出孩子们对死者生前死后的不到之处和以后的要求。现在大多人主家是事而非的敷衍几句带长远性的安慰话了之。待人主恩准,孝子们大哭而回。然后主丧人请人主家统计出来人的辈分,都带什么孝,去丧房缝制。当然在过去也有的人主当的不好,根本不能使人接受的过分指责,使人难以答复的无理要求,甚至决绝出殡。弄得孝子们几个钟头长跪难起,是可忍孰不可忍。赶来看央人主的邻里别舍忿忿不平,帮忙的当家族人忍无可忍,于是合计一下,“拉了锅”不给做饭。几个“愣杵”把四平八稳坐在炕上的人主家拽了下来,忽绕着孝棒,连推带搡地哄出街门外边,肘进棺材盖钉了,出殡!人主家干看没闹,挨着唾骂声灰溜溜地走了。从此甥不认舅,舅不认甥,结仇几代。“小的们”下来碰了面,扭头而去,形同路人。

题外话:旧时“人主家”最厉害,说不让出殡就不能出殡,听说有的死人曾经停灵一个多月发不了丧。夏天臭的路人就很难经过。古话说“有理不过人主”确实也是。现在不同了,人主家成了一般亲戚。戏谑的话说:拿准“四点儿”就是“好人主”,哪“四点儿”?“温凉糊嘟吃上点儿(来得迟了饭都凉了),寡皮淡水说上点儿(不接触实际),临场发挥挤出点(眼泪),去到坟里留下点儿(坟前的贡献是人主家的)。

戴孝烧纸。多数人家此时已经大体有了准备。时间不大主丧人领戴孝人如前跪倒,请人主家戴孝,戴孝一毕就到灵棚烧香、烧纸,孝子跪陪,孝孙跪顶香纸盘。

开饭。其实在央人主前已经开放。东盂县打发死人中午一顿,一般吃杂面河捞,最好的是光拉面,极少动盘盘碟碟。上世纪60年代不少人家吃上一顿“混锅圪斗”就算不赖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富裕,吃开“凉菜浅子面”,多数人家“六冷八热”的上开酒菜,甚者“二八十六”有鱼有鸡。最起码也是“混菜”馒头大米。 鼓乐吹打。出殡这一天凡孝子出出进进都的弯腰大哭,“门上家”也都得的吹打迎回,反正从烧早香开始到央毕人主这段时间,红火班吹打的一直要求吹打不停。所以他们也得练就上好的本领。那才留下,“吹唢呐的嘴,赶牲口的腿”这一说。过去“专业班子”一般都是叫本邑孙家庄或平定县中佐村的,这些班子人手齐楚,讲究“行里”规矩。特别到牵牛镇,韩庄这些要样儿的地方,什么客人来吹什么牌子,灵棚底下掌事人就知道以什么礼仪相迎,丧事进行到什么阶段吹什么音乐,如烧香吹《大拜场》,《朝天子》等,起丧《吹苦伶仃》《哭皇天》„„。现在鼓乐班子到处有之,加上这几年兴起的女子军乐队风骚一时,这些班子,吹打起来加进晋剧、秧歌、二人台、小花戏、流行歌曲等等杂耍。虽然讲究不多,道也哗众取宠,可是有时候也会闹出好多的笑话。笔者曾经见过一家出殡,灵棚里“假道士”吹得是《十送红军》中门下孝子出出进进军乐队吹得是《打靶归来》大门外鼓乐队奏的是《今天是个好日子》。哈哈,你看看滑稽不!

记份子。死者或者孝子的乡里乡亲朋友弟兄,有的给死者送一块覆面(俗称苫的),有的合起伙来(几人不等)买一个花圈,或是买一块缎被面送来。也有直接送人民币的,还有的送挽幛,挽联。挽幛上多写“永垂不朽”“仪容犹存”“音容如在”等字。挽联多在文化圈里时兴,内容多是应人的联句。我见市二轻局局长郭汉山(东村人)逝世时孝子的朋友送一幅挽联“德才贻谋业绩归录后人能当家国事;壮志已酬典型可范我辈应存创业心” 南韩庄胡喜银挽姑母(原阳泉市城区人大主席)胡瑞林联:“四十五载勤恳工作业绩不亚须眉朴实贤良磊落光明有口皆碑留取懿范范昭后世;六十六岁恪守本分风节当数斯人品德可钦精神堪效无言凝志收来秋色寄哀思”上章召郭俊卿挽他父亲的联语是:寿逾八旬先父竟辞尘想当年半路失妻抱儿携女亦父亦母苦熬苦曳艰辛备尝终成家每忆亲人伤心难禁千行泪;世续四代棘人真饮恨痛今日一棺横陈杖履空存弗闻弗见欲孝无期隐憾常怀奈若何更令举室悲哀不绝九回肠”“诸如此类文学性较好的挽联多被有心人记录了去。

以上所说的无论送什么都叫“记份子”。记份子的人有的来坐席吃饭,有的不来,事后孝子拿礼物登门谢致。现在有的乡村提10件贡献去了不坐席的烧醮完了留下4件后各自回家了事。

看苫的。待人主家吃罢饭,主丧人端了所有敬献的覆面,领孝子跪请人主家给死者覆盖。仔细点的人主家还要一块一块地点数过目,问明是谁的,然后清数了之。

净脸。人主家一到,孝子孝女(有的是孝媳)端一瓷碗,放一点烧酒,用棉花蘸酒象征性地在死者遗体脸上左饶三圈右绕三圈,说是给死者洗了脸干干净净去往极乐世界见祖宗,见佛祖。

苫死人。人主家先把孝子孝女的覆面一块一块慢慢地苫住死者,(孝子的覆面从头到脚)其余苫到齐胸处。这时候有人给自己的小孩要一小块做个兜肚说是“取吉利”可以长命百岁。由人住家扯给。另给打引魂幡的(一般是长孙)留出红绿两块搭在肩上叫“披红挂绿”。娶进来没有上过坟的妇女也要给拉一条红布系在腰间,表示新人上新坟。

烧香封口。苫盖一毕,所有穿孝的,亲戚来人一律到灵棚上香。此事有灵前掌事人一一“呼叫”。先是孝子依次而排,亲戚也是如此。烧毕奠酒,烧纸。烧香完毕。有土工人肘进棺材盖盖上,把材上的“八吊”安好,将事先准备好的七寸洋钉每边四个打入钉好。(这大概是世界上最难听的声音)。

揣富贵。凡戴孝拖灵的人到灵棚供桌下由掌事人发给两个馒头或烧饼。叫做“揣富贵”说是揣了富贵受祖宗恩泽,长命富贵,发财多是。

三送。(有的地方叫三迎)第一次,长孝子抱灵位,次孝子们陪着请至引轿正中。第二次,孝子把童男女抱出放在引轿内灵位两侧。第三次,请灵柩。灵柩一般由六个人擒出,背棺材大头的人要给三尺红布,和供在棺材头的贡献(后来事主家给换成八个馒头一听罐头或者一瓶白酒)。引魂幡在前落至大门外的天平上(索绑棺材的木头架)。女孝子跟出于灵柩之后哭泣。

打说辞(这里念si)碗。此事,过去由阴阳先生来办。把供在棺材头边(每天每顿挑进头一筷头)的个那碗饭,摆在一把破旧厨刀上,出大门以外劈下打碎。说是表示亡人断绝了人间烟火,同时了却了在世时一切恩恩怨怨留下的说辞。

扫殃。就是把所有门上的吊子白纸扯掉,用一把新笤帚把撒在丧房的地上的白灰等一切垃圾扫起倒在一处偏僻的地方。这事在过去也是阴阳先生所为。现在是出高价觅人,用小汽车叫,请来一个愿意干的人还要帮助下葬“拔料向法”等。

起丧。待灵柩索绑好以后,将女儿的团圆被覆盖在上面,龙头大罩十六人上肩,有“罩上家”敲锣呐喊“起灵——”灵柩抬起。前面有一本族长辈端条盘内摆死者照相,一叠花儿馒头引道,后鼓乐、军乐、细乐;挽幛、挽联、花草、纸幡紧跟,一路哀乐送行。

拖灵。在灵柩前栓十几丈白布,(现在改用麻绳),由全体穿孝人拖曳前行,表示为死者拉纤送葬。沿路孝子孝女要给路人扔钱,(过去是铜钱。现在改为硬币),摱纸烟。说是给亡者买路,也像是死者说,乡亲们,我走呀,再给大家递最后一支烟„„,究竟是什么?在人演绎了。

挂包头。出殡的时候,男孝子的岳父家或姻兄或小舅子(俗称拉包头的)把一块丈二的白布给孝子披在肩膀上。女孝子也在婆家亲戚中请一位辈分大的女人同样把一块丈二白布捏住三角,顺肩膀披在身上。男女拉包头的人象征性地参扶着一直到卸孝。

邀祭。(也叫路祭)一般是女婿汉(也有相好德厚的朋友、干爷儿)在灵柩经过的路边,摆一张桌子供三叠贡献,磕头、烧纸、奠酒、放炮。过去讲究棺材一旦抬起就不能再着地。所以邀祭时抬棺材的一律脸朝后,拖灵的向后转给对灵柩磕头。

挂箩烧草圪节。凡是灵柩经过的地方,细心人家都要把一张筛面的箩子挂在门上,夹挤块大火里的红碳点燃一盆牲口吃剩的草圪节,然后关了大门。待灵柩走远才得开开。此说是把门罗上,点起火炭运来防避鬼魅闯入。

夺肩。灵柩抬至中途,有人上来替换他人抬上一程。这叫“夺肩”。夺肩的人大多是孝子的朋友弟兄,或者死者在世时对其有恩情,现在所为有报答之意。此事孝子家也得记住事后拿礼道答谢。

卸孝。灵柩抬出村外停下,孝子给磕头。收起拖灵的绳子,龙头大罩卸去,冠冕堂皇的发丧出殡算是结束。抬棺材的人颠开快步径直向坟里走去。孝子孝侄腿脚好的也要帮助抬一截路。

下葬。棺材在坟茔落地。抬材人七手八足把绳索解开绾成套子把棺材吊下阳圊,然后顺劲推进墓葬。阴阳先生跳进去象征性地拔料一下方向,把一块中间书“敕令镇墓”,左书“天雄“右书”地雌“的板瓦等镇物摆放好,孝子下去给父母盖好团圆被。摆放好小桌茶具吃食。阴阳摆放好童男女(一边一个,将泥俑的头拧向后面)掐破公鸡的冠子“唰甩”一顿鸡血。土工的人用砖石垒了垭门,撒一把五谷(麻、麦、谷、黍、豆,有的说麻、麦、谷、黍,稷),浇几股浆水以封闭了鬼魂。然后在阳圊口摆起三叠(人主家的)贡献,大家烧香,醮纸,点燃花草纸扎。

掩土。开始埋殡,首先有孝子孝女孝媳按长次先后背对垭门口,拿铁锨剷三锨土,朝后填进阳圊。而后给土工磕头,恳请埋殡好亡人。磕头完毕怏怏而去。走的时候孝子们都要捡最长最重的麻绳背回去,说是谁背的最长最重谁以后最发财。土工的人们七手八脚填满阳圊,封起墓塚,在新墓塚上撒一把五谷,劈倒插在墓丘上引魂幡,埋殡结束。下葬的时候吹鼓手的鼓、镲、唢呐一直等候在场,烧香时“七声八气”地吹打几下了事。

迎位牌。返回至“卸孝”处,引轿抬了孝孙抱了位牌走另一条道返回,途中孝子们要给位牌磕头数次。一直到大门口。

扶头。大门口已经摆好一张小桌,上面放一盆清水,一把新木梳,那把破旧厨刀。女孝子逐一跪下,有一老媪象征性地给蘸水梳头三下。女孝子拿起厨刀在脸盆边上来回磨三下朝后抛出,立起回家。其意思是稍微整理一下守灵期间的蓬头垢面,要回家拜见祖宗。朝后扔厨刀意在不让凶神恶煞跟进家门。

安神祖。全体戴孝人在灵棚祖宗前烧香磕头,然后,闺女、侄女、外甥分别把自己的顶子贡献折去,孝子把祖宗牌位请回。

洒扫。这是出殡的最后一道流程。多少年来人们误认为是要把死人的鬼魂撵走,所以按习俗草草了事。其实不然,洒扫是驱赶死了人时降临的一尊神,这尊神叫“殃神”。“殃神”何许人也?有故事传说:姜子牙封神时,把留给自己的“东岳天齐”位子都被好友“黄飞虎”占去。他自己只落得每年大年三十在当院心坐起“一时三刻”,留下了“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一说。他老婆不让了,非得要个位子,姜子牙想了想说:“位子是没有了,你以后红门就进,逢喜声就到吧。”这老乞婆听成是;逢门就进,逢哭声就到。所以谁家一死人她就不邀而至。人们称她是“殃神”。亦叫“丧门神”。“殃神”的“买卖”不好,经常没有人招揽,出去又没有个“搁落”处,所以赖着不想走。人们只好点起干草火把,燃放鞭炮,桃条柳条打鸡,生铁火炷敲刀,在每个家门前绕过,浇一股浆水,撒一道白灰,呜呼呐喊,驱赶至村外荒郊一偶。回来以后把那把破旧厨刀劈在丧房门框上,门扇后面都贴上阴阴先生给书的符。临了,不管是帮忙的、还是家人分着吃完那一封供“殃神”的手捏糕(63个)作罢。

后坐。洒扫完毕,家宅恢复正常。事主家备几桌酒席,犒劳土工和当家族人。虽说死人的事情谁家也有,但是大家误起很紧要是营生,四五天的尽力帮助,实在是难能可贵,十分需要感谢的。所以事主家往往是拿出好酒好烟招待大家,这时候孝子拿着酒壶一一给在场人筛酒敬俸,感谢叔叔大爷哥儿兄弟,在丧了考妣的时候鼎力相助。现在酒劲一来,好几瓶老白汾竹叶青不大一会儿就大碗大碗地下去,人们的精神头一时焕然,你看哇,非得醉倒有几个不然。

打散。就是事主家给帮忙的族里人带礼物表示致谢。礼物一般是八个大馒头,纸烟罐头多寡不等。另外办事借用过人家家具的也用馒头谢致。

服三。出殡第三天上午,男孝子们抱了所有用过的“孝棒”,扛一把铁锨,女孝子哭嚎至坟里。上供、烧香烧纸。祭奠一毕,把把全部孝棒插在墓塚上再把没有埋好的墓塚重新整理得“圆”一次。

谢孝。一般是服三当日孝子带馒头(按人主家来人的户数每家6——8件)给人主家送去,以示答谢和安慰。

做七。按亡人“死忌日”算起,七天为一“七”。如几“七”跟初

七、十

七、二十七遇到一起就算是“犯几七”。(迷信说,犯“五七”是犯在“五阎王”手下受罪。又说,其实“五阎王”面恶心善。大可不必为死者操阴间的心。)“做尽七”(七七四十九天叫尽七)前一天按死者的岁数制作若干面五色纸小三角旗和一把“黄罗伞。当天上午,孝子孝女按照出殡走的道路,沿途左一面右一面插好,女孝女一边哭嚎一边将碗里端的小米捞饭捏在小旗下哭道“妈妈呀,爹爹呀,阎王爷打你的时候,旗旗儿底转过来伞底藏呀,我的那妈呀(我的那爹呀)。如此一直插到墓塚前,把三叠贡献摆在”祭石圪台,而后坐在墓冢前哭嚎一番了之。

近几年也许是人有钱还是有时间了,伺候的死人更勤快了,有的地方逢“七”必做,这也所见不罕。

做“尽七”摘帽。不管你做了什么样的“七”到七七四十九天都得做“尽七”。那天,到坟里贡献一毕,孝子们把孝帽拆了,缀在帽子上个孝衫上的麻圪嘟和绷鞋布烧了俗称摘帽。在未摘帽期间不能理发,再热的天气也得戴着孝帽。现在不同了肩膀上戴一嵌有孝字的桃形小牌即可。

做百日。这件事宜不太复杂,只是唤起对死者的怀念。百天头上,孝子们去坟里烧纸贡献,再把插在墓塚上的孝棒拧几圈,目的是不让它来年活了长成树,不利于养种土地,也不利于(埋葬一口人的墓葬)将来挑开阳圊。

做新节。从死忌日算起至第二年清明节,不满一年者要做“新节”。前来祭奠的是出殡是所到的亲戚们。孝子到坟前哭祭一回吃毕饭(当然是盘盘碟碟)则罢。

换孝。此事据说有一些随意性了。闺女们妯娌们过了一年,最迟二年,约定个日子,各人到茅子(厕所)里脱下白鞋在茅樑石上磕打三下扔出去,换上一对其他颜色的鞋回去就算是换了孝,以后穿衣服就可以随便了。

守孝。按周礼一般是三年。这三年里,第一年不走亲戚,一般没有急事不得外出。更不得离乡背井远离故土。讲究人家,不穿大红大绿,不闹红火,不扮戏装。即使换了孝也是穿黑色和灰色鞋帽衣着。 就这样丧葬礼仪习俗逐步进行完毕,直到“做三周年”,人们对死者的思念也就随之慢慢淡化着„„。

上文所述之大体是正常死亡。这里还须提到几种特殊的殡葬方式: 寄埋。大体是年纪轻的小口因病、因事故所殁的,再就是寻死短见的。这几种人不能上坟,只好寻一僻静之地单个儿浅葬掩埋,叫寄埋。 死在外乡。死在外乡的人,灵柩回来不能进村,一盖放至村外的“官山”(公共的山林之地)。在那里搭起灵棚,祭祀吊奠,进行发引事宜。此说是怕把孤魂野鬼带回村里。

卖妮儿骨。死在娘家。这种罕见的出殡方式只用于未出嫁的“大闺女”。死在娘家说是“犯扫败”,棺材不能走大门。只好拆倒院墙一豁手递手舁了出去,草草掩埋于一片荒冢。过些年这闺女的骨殖以“妮儿骨”卖掉。

扻死孩。旧时因“破伤疯”“天花”“脑膜炎”“痨病”等疾病,小孩夭折不为罕稀。小孩一死就得立马叫人(俗称扻死孩的)裹一把干草用“拾粪筐”背了,扔至“天道”早些让狼拉狗啃了。“天道”每村都有。因四季而指定在东西南北四个荒凉之地。 阴婚合葬。死者在世没有配偶,死后晚辈们给出钱买来一付“妮儿骨”用小棺材“盛殓”抬在出殡的棺材后面,到坟里一同埋殡,叫“合葬”阴婚有的“攀亲”,有的一次性了之。

捏假人。死者在世没有老婆,死了也没有买来骨殖。便用白面、谷面、黄米面捏成的佣作为配偶,埋进坟墓,也算是合葬。白面捏的姓白叫“白氏”,谷面捏的姓谷叫“谷氏”,黄米面捏的姓高叫“高氏”。也有极少数人家用金银打的小人这便姓金姓银叫“金氏”“银氏”了。 以上《话说》盖为笔者从记忆中搜寻而来。东盂县地域大焉,十里乡俗有所不同。加之时世变迁,花样翻新也是自然。好好赖赖权当一个时期的丧葬文化现象遗存吧。怎奈,愚下孤陋寡闻,不到之处还请邑中方家哂正,期以完善。

第5篇:蓟县民间的丧葬习俗

王旭建搜集整理

新中国成立前,丧事繁琐,讲究封建礼仪。新中国成立以后,蓟县各级政府提倡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农村建立公墓,以减少占用耕地。1969年建火化场, 1975年以后,全县基本实现火葬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蓟县的丧葬习俗也随之变化。六七十年代,破旧立新,大部分习俗或取消或淡化或由新的习俗取代。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逐渐恢复了一些习俗,并且融入了现代内容。这些习俗的发展变化,在建设和谐、文明的小康社会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送终,长辈在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长辈在临咽气时,晚辈能守在身边,也叫“得济”。

更衣,死者在咽气之前弥留之际,家人为其脱下旧衣,更换寿衣。寿衣有的在死者生前就准备好了,或自己做或子女做或找人做。也可到寿衣店购买。用白线扎腿,白线的根数与死者年龄相等。后来演变为用麻批儿扎脚。大概有多挽留死者之意。

打狗棒,用秫秸棍等材料做成。共5根,供桌上的碗里插3根,死者衣袖各放1根。 支客,也称“大了”、“支宾”,是操办丧事的总指挥。在举办丧事期间统领派找落(读lao去声)忙人,分配活计,招待客人,主持丧礼,支配喜钱,安排酒席、临时采买等多项工作,总支客下面还要有小支客,小支客形同小组长,是伙夫、端菜、洗碗、倒酒、打杂等项活计的小头头,小支客直接向总支客负责。现在基本上各村都有专职支客,也有村干部兼任的。支客男人居多,但也有女支客负责接待女客人的。

会计,也有称“先生”的,一般由2—3人组成。设帐桌、账本。负责整个丧事过程中的钱物收支、记账、书写挽联、供条等。由死者子女提供钱款。丧事结束后,公布账目,当面向东家交代清楚钱物,如子女多的还要负责分配钱物和分担债务等。丧事过程中,所有开支都从会计处领取。会计必须做到账目清楚,收支平衡。

落忙人,一些村民得知死人后,主动前来帮忙操持丧事,有时由总支客找来,称之“落忙人”,一般都是自愿,并且不要报酬。 报丧,也称“送信儿”、“送话儿”。人咽气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顺序为先通知死者娘家人,然后通知其他亲友。随着通讯的发展,现在也有改用电话通知的。送话人到死者亲友家,一定讲清楚死者咽气时间、火化时间、出殡时间等。

灵床,也称“床排子”,用门板或床板,搭在两条长凳上。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供桌香案,摆供品,点长明灯(在碗中放豆油,灯捻,点燃,直到死者被抬走前不能熄灭)。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

烧导头车,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导头车”。

送纸儿,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到村头小武庙祭祀鬼神,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儿”,也称“报庙”。后来没有了小武庙,就在村头用4块坯或砖搭建而成。孝子捧的香逐渐取消了,酒也用水代替了,同时烧完纸,用水浇灭,防止火灾。导头纸连送3遍,也有送7遍的。每次吃饭前送1次纸,直到送行之前。

吊纸儿(即吊唁),人死后,乡亲邻里人买些“烧纸”前去吊唁,并宽慰家属,吊纸儿者多为女性。一般都不在死者家中吃饭,随来随走。由死者儿媳行礼、陪祭。现在逐渐用花圈取代了烧纸。

命纸,用纸剪成,挂在死者家门口。一般由扯孝人剪或在寿衣店购买。命纸的数目比死者实际年龄多两条。

讣告,旧时称“批榜”、“殃榜”。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男左女右。父亡,讣告 1 上书“故严亲先考,生于×年×月×日,因××医治无效,于×年×月×日辞世(或寿终正寝),享年××岁。泣告乡里。×年×月×日。”母亡,讣告上书“故慈母先妣,生于×年×月×日,因××医治无效,于×年×月×日仙逝,享年××岁。泣告乡里。×年×月×日。” 现在一般还要在讣告中简要介绍死者生平,并写上:“谨此,代表全体孝男孝女对乡邻们表示感谢”,还要注明死者子女、晚辈的姓名等,顺序: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讣告一般由会计书写。

扯孝人,由2—3位中老年妇女组成,负责为死者子女、晚辈及前来吊唁的亲友制作、发放孝服、孝帽等。

孝服,死者的嫡系子孙,披麻戴孝(县内满族,不披麻戴孝),旁系子孙,戴孝不披麻。死者有曾孙时,谓之“白喜”。曾孙戴孝,鞋帽上有红布条。持供品吊唁,近亲给孝袍、孝帽各1件,远亲给孝带1条,男人系在腰间,女人系在头上。死者儿女穿孝3年,父母双亡,其鞋为全白,亡1人,其鞋面大部分蒙白布。守孝期间,儿女不给长辈拜年,不办喜事。后来披麻演变为用麻批儿系在腰间。孝服,死者儿子的必须缝好,其他人可以披在身上,事后还可以做它用,以减少浪费。孝帽,死者孙子、重孙子辈的要戴红布条,并且可以从孝帽上分出辈份来。女的不带孝帽,带塔头。

供品,前来吊唁的亲友,要到帐桌交份子钱,过去交几元钱,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都在100元以上,也有上千元的。会计要认真记账,并开好领孝条儿,亲友凭此条领取孝服。除去交份子钱,还有带供品的。供品分为全供、果供、酒供等。死者妈家一般带全供,包括:猪头、整鸡、整鱼、馒头5个、米饭5碗、水果5样、菜5盘。在家中摆就是5样,上坟时摆供就应该是4样。有“人五人

六、神三鬼四”一说。在家中认为死者还是人,没有变成鬼。果供,一是指点心供,二是专指大女儿带的果供,是一种用面粉做好蒸出来的工艺品,上面雕塑着各种人物等,底大上小顶部有花儿,一般自己做或到市场购买。也有摆猪头供的。所有供品都要清楚地记在账本上,会计还要写供条,一式两份,一份挂在灵棚上,一份放在供品上。也有亲友送帐子的,应该挂在灵棚内显要位置,并写明送帐子人的姓名、与死者的关系等内容。

纸活,用秫秸、纸等材料糊制而成。包括一楼二库(即一座楼,包括保安等,两座钱库,旧时称金银库)、纸车、纸马、纸人、摇钱树等。现在又增加了用纸做成的彩电(天堂影院)、冰箱、汽车、花圈等。都是些民间艺人的作品。在办丧事时,可以欣赏到蓟县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享受,只是很快就变成灰,怪可惜的。纸活还包括幡杆(也称“招魂杆”)、哭孙棒等。幡杆由死者大儿子在出殡时手持,老坟地用白色,新坟地用粉红色。也有满堂幡的,儿子、侄子都持。哭孙棒由死者的孙子、重孙子手持。

棺木,没有实行火化前,一般要用棺木,也称棺材。棺木的大小、厚薄不等。富户所用棺木多以松、柏木为料,穷户所用棺木多以柳、杨、杂木为料,棺木前刻有“寿”字。贫苦人家也有用苇席埋葬的,富户人家年过60岁就准备棺木,穷人家或暴病而死的,在人死后才开始做棺木,叫“赶热活”。实行火化以后,使用棺木的习俗就成为历史了。

守灵,人死当天夜间,一般由村里找来胆子比较大的人看守灵床和尸体,称之守灵。守灵人一夜不能睡觉。要看好长明灯,随时加油,不能熄灭,还要看好供品,防止猫、犬偷吃。

打墓子,也称打坑子。第二天上午,由4人进行。必须一次呵成。

开光,开光在死者妈家人到场,火化车到来之前进行。一人手持棉球蘸香油,听着另一个人念。念哪点哪(死者五官)。“点嘴公,饮琼浆,点鼻公,闻清香,点眼公,亮堂堂,点耳公,听八方。”旧时开光在盖棺之前进行,现在在装纸棺之前进行。

入殓,未实行火化前,人死后第二天中午或晚上进行入殓,也称成殓。先铺棺,然后死者由孝子抱头,仰面朝天,放入棺材,周围塞棉花、草纸,死者衣袖放2个面饼、1个九 2 连环。盖棺前,家人为死者开光。然后由继承人将棺盖钉死。全家痛哭。现在取消火化,以上程序也随之取消。

向遗体告别,火化车到。开始举行向遗体告别仪式,先女后男,最后孝子孝女。撤走供桌、打狗棒、打发饼子等。

装纸棺,长子抱头,侧身抱,其他儿子抱腰、腿等部位。撤走灵床。把死者装在纸棺,送上火化车。亲友、孝子跪在车前,行礼。吹鼓手奏乐接、送。一般吹鼓手乐队由4—6人组成。去火化场的路上,由死者的姑爷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撒路钱儿。

进灵棚,火化回来,死者长子抱骨灰盒放入灵棚中。摆上死者照片。摆上纸制童男童女等纸人。摆供,儿子准备的鱼、鸡要放在离死者最近的位置,头朝里。妈家的供摆在正中,其余摆两侧。

接祭,就是接供。一般在下午进行。设两张桌子。一张放牌位,上书:“严父(或慈母)讳×××之位”,一桌放供。孝男孝女跪在牌位前。送孝衣给送祭者穿上,然后站在供桌旁。先接妈家的。平辈可并行走。如供多,可分多人接。

磕岁,死者女儿在灵前行磕头礼,谓之“磕岁”,磕头数目比死者实际年龄多两个。一般都是大女儿磕岁。也有几个女儿接力磕的。这种礼节,消耗体力,有时磕岁时,行礼者坚持不了。现在也有用行鞠躬礼代替的,的确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送行,有送老人西行,一路走好之意。吹鼓手先在死者屋内吹奏,转一圈走出来。然后孝子再进去转一圈,拉着扫帚,拿托命纸及死者先前的旧衣服,端着灵牌,前往小武庙迎接亡魂。吹鼓手奏乐,所有吊丧者均绕庙转3圈,呼死者上车。把灵魂(送纸时放在庙中的纸)取出,推到小庙,后将命纸、旧衣及纸活焚烧,孝男孝女解开麻结烧掉。孝子大哭,亲友北面行礼,孝子答礼,谓之送行,俗称“接丧”。送行时,还要带些水洒在燃过的灰中,以防火灾。

行典(读去声),孝子孝女跪在灵棚内,男左女右。亲友们依次行礼,现在新老结合,磕头礼,鞠躬礼都有,随着悲哀婉转的乐曲,主持人抑扬顿挫的指挥,亲友们在行礼中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敬仰。亲友们行礼时,主持人不断喊着:孝子谢!孝男孝女磕头表示感谢。最后孝男孝女行礼。

灵棚守灵,第二天的守灵任务由死者的姑爷们来完成。

丧事时间,有3天,有5天的。现在一般都是3天,并且按死者咽气时间分为大3天、小3天。

念喜歌,死者年龄较大,也应视为喜事,所以有念喜歌的习俗。旧时,有的人端着盆、瓢等,进门到灵棚前,唱一些夸赞老人、儿女孝顺的歌词。也有打着竹板、拉着二胡唱的。东家送给念喜人一些饭菜、烟酒等做为答谢。现在发展为民间艺人展现技艺的舞台。有的带着各种乐器,包括电子琴、架子鼓、音响设备等,就和专业文艺演出差不多。还有的搭建临时舞台,请人表演节目,有评剧选段、影调戏、流行歌曲等。基本上都是悲哀的曲调,如杨三姐告状哭灵、大出殡等节目。死者的家人和亲友可以点节目,同时付给演唱者一定的费用,表示感谢。使一些没有正式职业的民间艺人找到了用武之地。

出殡,又称“发送”,指埋葬死者的礼仪。目前蓟县农村大部分还没有建立骨灰堂,基本上还是实行火化后土葬。出殡仪式一般在第三天进行,有的在上午,有的在下午,县城附近的农村一般都是上午举行。出殡时的排列顺序为:纸活儿仪仗队、吹鼓手乐队、孝子仪仗队、棺木(骨灰盒)、女客。吹鼓手乐队到死者屋奏乐,孝子持招魂杆在屋转3圈。抬出棺木(骨灰盒)到门外。吹鼓手乐队奏哀乐,死者长子或其他继承人在棺(骨灰盒)前摔碎孝盆(摔盆时妈家人还要拉一把,有“妈家拉一把,又使牲口又使马”的说法),扛起幡杆。长媳抱罐,其他子女亲友紧随其后,缓缓走向墓地。过去棺木有8人抬、16人抬、32人抬、64人抬。现在改用汽车。出殡时,男人走在前面,妇女坐车在后,死者的姑爷沿路撒纸钱。 3 在过桥,路的拐弯处还要烧纸,可能有为死者缴纳养路、过桥的费用之意。有身孕的妇女不能到墓地。用纸做成的飞禽、走兽、摇钱树、阴阳宅、童男童女等须成双成对,由男孩送到墓地,用以陪葬,现在增加了用纸做的有现代意义的纸活,有些纸活逐渐用花圈取代。死者的外甥举灯走在纸活仪仗队的前面,蓟县有“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的歇后语。送葬路上,抬棺者放棺休息时,儿子跪在灵前,哭声不断,直到重新抬起为止。家人、亲友还要点吹点唱。

下葬,到坟地后,先焚烧随葬品,后落棺入穴,长子埋第一锨土,其他人则埋土成坟,招魂幡插上坟头,入土为安。埋土时,要拔幡3次,意为“拔幡3次,节节升高”。新坟地女的不准进。

拜框,在埋坟时死者的儿子、姑爷磕头,谓之“拜框”。

道喜,埋到一半时,给姑爷道喜,姑爷掏钱。埋好后,看阴阳宅的、吹鼓手、杠房的人,依次给东家道喜,东家掏钱,表示感谢。家中的花圈摆在坟顶,其余的都随纸活烧掉。 抢财土,下葬时,儿媳们均抢墓前一把土,俗称“抢财土”,相传谁先到家谁发财。跑到家里,把土放在炕底下。现在这种习俗逐渐淡化。下葬仪式结束后,如是下午出殡亲友就可以回家了,如是上午出殡,亲友们还要回来吃饭。

孝子拜饭,出殡的当天中午,亲友用饭期间,孝子们要到各桌敬酒让饭,谓之“孝子拜饭”。

酒席,办丧事的酒席,根据死者家中的经济条件而定。一般有八八席、十二八等,也有家庭困难的大锅炖肉,炒几样素菜的。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席面的内容增加了海鲜等高档菜。有的到大饭店订制酒席,款待来客。

谢支,丧事结束的晚上,东家一般要请支客和会计等人喝一次酒,名叫“谢支”,意即感谢支客之意。

圆坟,死者埋葬第3天,亲人到坟前祭祀,谓之“圆坟”。儿子们起早儿到坟地用秫秸7根,横三竖四插在坟上,谓之“为死者插房子”。一般都早去,有“早瓦房、晚草房”之说。早饭后,死者儿女、亲友到坟地,为坟头重新填土,谓之“圆坟”。 五七,老人死后每7天一祭。一

七、二

七、三

七、五七的头天晚上在家门口烧纸,四七不烧。五七时祭奠规模较大,家中儿女均到,在坟前烧纸、烧花(4—6盆)祭奠。死后60天的头天晚上烧船,一般由死者女儿准备。

百日,老人死去100天,谓之“百日”,儿女均到。上坟摆供烧纸。供品有米、菜、水果、肉、酒、烟及死者生前喜欢的物品等。

周年,死后

1、

2、3周年,均举行仪式,儿女亲友持烧纸、供品等到坟前祭奠,设酒席款待亲友,谓之“办周年”或“做周年”。 信奉佛教的人,丧事有所区别。死者咽气后,不准穿衣服,儿女亲友不准哭,不准烧纸。死后24小时内念佛。全吃素。直到火化车来,才为死者穿衣,亲友才可以哭。

上一篇:温州市最新拟任干部下一篇:流域水质改善设计方案